标题:
学会不生气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10-24 10:57
标题:
学会不生气
.
学会不生气
生气是人的一种情绪现象,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人生难免遇到不真不善不美不公平不讲理的事情,于是便会生怒气、生闷气、生闲气、生怨气……殊不知,生气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本来不如意的事情更加不如意。更严重的是,生气极其有害于身心健康,可以说是自己摧残自己。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愤怒使别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却是自己。”我国清末文人阎敬铭写过一首《不气歌》,颇为风趣:“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推,诚恐因病将使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美国一位生理学家为研究生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成水后,澄清透明,可生气时呼出的气成水后则有紫色沉淀。他又把人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这位生理学家进而分析得出,一个人生气十分钟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了一次3000米的赛跑,且人生气时会分泌毒性的分泌物,经常生气的人自然难以健康长寿。
生气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就应当学会控制自己,万一碰上生气的事,要自己给自己“消气”,使不良情绪得到疏导,不致于“气”出病来。有人认为“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以为脾气不好似乎是无法改变的,这种观点不符合实际,也十分有害。一个人性情急躁,易于动怒,固然与气质上的特点有关,但主要还是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这就需要性格上的自我陶冶与调适。
当然,改变动辄生气的性情要通过长期的努力,下一番自我反省、自我改造的工夫。有的人在墙上挂着“难得糊涂”的条幅,玻璃板下压着“制怒”、“慎思”的字条,但“火”还是照发,“气”还是照生,这些座右铭只是一纸空文。由此可见,要使自己少生气,不生气,首先,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凡事要想远点,想通点,想开点,不斤斤计较细枝末节的区区小事。其次,要与人为善,对别人多一点理解,相信别人也是懂道理和讲道理的,遇事不要总往坏处想,怀疑别人总是心眼不好,有意和自己过不去,似乎“洪洞县里没好人”。再次,要学会息怒,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时要提醒和告诫自己:“生气是自己惩罚自己”,把生气消灭在萌芽状态。
学会不生气,少生气,要靠自己去努力琢磨、寻求,要认识到容易生气是自己的修养不足,从而有意识地加以克服和改进,假以时日,就会取得成效。千万不要认为爱生气是正直、坦率的表现,甚至是值得炫耀的豪放,那样就会放纵自己,害人害己,影响和谐.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