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第二百零一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八十九节:
【苛虐其下。恐吓于他。】
这两句恶作也是我们很容易触犯的,多半是属于习气,苛刻虐待下人。过去官吏虐待平民,苛刻平民,家庭里面,中上等的家庭,用的奴婢都很多,对于这些人往往也加以虐待,没有想到作下人的他也是人,也是人之儿女。我们学佛之后,对于这些事情了解更深,过去生中行业不善,所以才感得这样的果报;读书明理、一般真正学佛的人,对待下人都非常厚道。我们从这个地方回过头来想,我们修学,哪一个不希望在这一生有成就!但是为什么不能成就?实在是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如果我们用苛刻虐待别人这种手段来对付自己,道业没有不成就的。过去、现代我们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别人能宽恕。
在日常生活当中早睡早起,这是生活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可是在都会里面生活确实比较上困难,可是还是有。我们曾经看到早晨四、五点钟,在新加坡、在台湾也是的,我们到公园、公共场所,就有很多人在那里练拳,在那个地方练功,这些人目的不过是为身体健康而已。我过去在加州,我们邻居有一些老先生,大概是八十出头的样子,他们每天早晨也是三点钟起床,结伴到外面去走路,每天大概要走一个小时才回来,都是为了锻炼身体。我们讲修行,每天这样子懒散,怎么能成功?
真正修行道场,老和尚对于同学都有严格的要求。我在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出家,以居士身份跟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篷,那个时候埔里是乡下,水电都没有,所以晚上没有电灯,忏云法师买了个汽车上用的电瓶,用小灯泡,手电筒的小灯泡,每一个房间用一个小灯泡,佛前面点蜡烛,所以在山上晚上八点钟就睡觉,三点钟起床,三点半钟我们就做早课。早课是各人做各人的,在山上做早课,那个时候就拜佛,早晨起来拜三百拜,每个人自己订自己的功课,忏云法师年岁大了,其实那个时候他才四十多岁,他拜佛的动作很慢,我们拜三百拜,他大概只能拜一百拜。住山上有个达宗法师,体格很好,他拜的速度比我们都快,拜得最快,他一天拜一千二百拜,我在山上一天拜八百拜,这是我们的定课,拜佛完了之后,大家在一起打一个三皈,这是早课。每天规定有两个小时读经,读经也是各人读各人的,你自己喜欢读什么经,喜欢研究什么经,自己做自己的,生活非常有规律。茅篷虽然小,只住五个人,可是相当精进,时光没有空过。如果有丝毫放逸,道业当然就不能成就,所以为什么不苛刻虐待自己?
饮食起居愈简单愈好,忏云法师很重视营养,也不能说没有道理。那个时候在山上,我在山上作义工,照顾三位法师、一位老人,老人是朱镜宙老居士,他那个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在山上照顾四个人。这样在山上住了半年,半年当中我拜佛超过十万拜,确实把心安定下来了,所以有这么一个基础。以后到台中去学教,在台中学教,我每天还拜三百拜,在埔里每天拜八百拜,到台中之后,每天拜三百拜,拜佛是个很好的运动,对于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人要想成就,应当对自己苛刻,对自己严厉,不必用这种方式对别人,对别人是过失。
《汇编》批注里面,引用佛一段话,这段话是《尸迦罗越经》里面的经文,这是一部小乘经,我们过去在台中学过这部经。「佛告尸家罗越言,一切世人,视其奴仆,当有五事」,这是佛教给我们怎样对属下。他说「一者先宜知其饥渴寒暑,然后驱使」,这一条很重要,先要照顾他的生活,然后才可以使唤他。「二者有病当为医治」,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治病。「三者不得妄用鞭挞,当问虚实,然后责治,可恕者恕,不可恕者训治之」,下人有时候有过失,这是在所不免。他为什么会沦落作童仆?我们能想象,他没有智慧,愚痴、鲁钝,做事哪里会没有过失!即使有了过失,应当仔细观察,可以原谅的,原谅他;不能原谅的,要教训他,不能够随便的鞭打。
尤其在现在的社会,不要说是鞭打了,那你是犯法的,国家法律所不许可的,要是严厉一点,都与对方结冤仇。现代这个社会,普遍存在报复的心理,报复的行为,所以社会大乱。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有的时候这个祸害不知道从哪里起来的,这是自己疏忽。第四「若有纤小私财,不得夺之」,下人有的时候他积蓄一点财物,这是他所有的,决定不能够夺取。第五「给与对象,当令平等,勿得偏曲」,家里用的人多,赏罚要公平,给他们的东西要平等,衣食日用或者零用钱都要平等,才不至于引起他们内心的不平、怨恨。我们读这一段经文,不仅是用在对属下,在这个社会,我们现在接触的面很广,尤其是这一个世纪,我们冷静的观察,就像外国人所说的,进入一个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社会,佛这些教诲,我们更应当牢牢的记住,要依教奉行。
『恐吓』,批注里面说有两种,一种是遇到人有急难,他不去安慰他,故意装腔作势来吓唬人;第二种是图利,所谓是损人利己,这个损人的手段,恐吓是最常见的。这些事情古今中外都有,尤其是有权有势力的人,欺压平民百姓,这个手段是最常见的。批注里面引用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众生怖畏急难当中,以无畏施于众生,观音菩萨修行证果,这是第一个因素,救苦救难,所以我们称观世音菩萨为「施无畏者」。所以对于人在危急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安慰他,要帮助他离苦得乐。当然这里面必须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很深远的见识,开导于人,让人觉悟,把劫难化解。
一般劫难因素当然是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执着,坚固的执着,彼此不能相让,zai 难就发生;两边都能够让一步,天下太平,zai 难就化解了。人为什么不能够放下执着?这里头的因素也很复杂,佛说得清楚,坚固的执着是从「我见、我贪、我爱、我痴」里面所生的,相宗经论上说「四大烦恼常相随」,从这个地方产生执着,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妄想分别执着这是造业。既然造的业因,决定不能够免除果报,所以人生到这个世间来,为的是什么?佛的答复我们愈想愈有道理,佛答复四个字,「人生酬业」,你过去造的业,你这一次来受果报,就这么回事情。过去造的善业,这一生得善报;过去造的恶业,这一生得恶报,六道众生,如此而已。真正参透,明白了,从此之后不再造恶业,任何人加害于我,我也能够忍受,不怨天不尤人,知道什么?知道这是自己过去造的业,今天应当受的果报;果报受完了,我不再造恶业,前途一片光明。稍存怨恨不服之心,那个业报没完没了,所以冤冤相报何时了?
人生在世间,我们常常看到小动物,跟这些小动物没有两样,多看看,多想想,人就会觉悟了,「人命无常,国土危脆」。六百卷《大般若经》里面给我们讲的,我把它总归结六个字,「无所有,不可得」,无所有是说现相,《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所有!所有一切诸法摆在面前,就像幻化一样,梦境一样,不可得!我们把这个真相看清楚,心就平静,智慧就开了,烦恼就灭了,处事待人接物,自然像佛菩萨那样的和蔼慈悲,怎么会有不正常的手段去对人?不可能的。所以不接受佛菩萨、圣贤的教诲,我们不懂这个道理,随顺烦恼意气用事,没有不造业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这一段。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