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净界法师今生安乐重要?还是往生净土重要?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20 15:39
标题:
净界法师今生安乐重要?还是往生净土重要?
我曾遇到一位一贯道的道友,他问说:师父啊,你们寺庙有没有打佛七?我说:有啊,你想参加吗?他说:对啊,我想参加!我就问他说:你对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对净土的庄严了解吗?他完全不相信。你不相信,那你念佛干什么?他回答说:师父,你不知道啊,我做生意工作很忙,但是忙完之后我念佛,心里感到很安定。他用念佛来安定内心,当然这样只是种下未来一个得度的善根,但是他今生想要产生强大的救拔力,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种念佛,我们不叫净土宗的念佛,因为他没有观照力,他的佛号缺少一种引导的力量,没有信心跟愿力的引导力量,要往生净土是不可能的事。
清朝有一位老菩萨,这老菩萨以前是做生意的,因为先生往生得早,所以她一个人做生意,很辛苦才把子女抚养长大,到了晚年她就专心念佛,把事业交给她的子女去做。
念了几年,她总觉得不相应,她的心跟佛号好像有距离,就是没办法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应。她就去请教她的师父说:我念佛那么久,佛号怎么还是不相应呢?
师父问说:你是怎么念的?她说:我就是一边念佛,有时就交代儿子一些事情。师父说:你没有真正的念佛,你的心没有真正产生强烈的皈依,你还在攀缘心中的妄想。
她说:怎么办呢?师父教她说:你现在遇到任何事情,要讲三个字:随他去!要放下你心中的妄想。也就是说,这个老菩萨以前是住在妄想念佛,所以佛号的加持力很有限。
之后,她就专修随他去,慢慢慢慢…不随妄转,她真实的万缘放下,一心提起佛号,没多久,就自在往生了,在《净土圣贤录》称她为百不管老人。
所以,修行人除了放下外境,更重要的是放下心中的妄想,心力很重要。
净土宗,它把来生看得比今生重要,如果这件事情,不影响你往生,你就可以做;如果这件事情做了之后,你今生会得到很大的快乐,但是会牺牲来生,你就不能做了!
当你面临抉择,今生安乐重要?还是往生净土比较重要?就在考验你对阿弥陀佛皈依的心。
所以净土行者,他宁可牺牲今生的安乐,也要保护临终的正念,有这种决心的人,才有资格叫做: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如果你心态没有准备好,佛号也很难念得好!
念佛,是要念到跟佛心心相应,不是讲究数量多,数量多你的本质都是妄想,妄想就是妄想。就像《楞严经》说的,你拿沙去煮饭,煮了半天叫热沙,不能叫热饭;你没有产生真实皈依的心,如何感应道交呢?我们一定要有观照力的引导,产生强烈的信愿,然后来带动这个佛号,这才叫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能够成就临终的见佛,是这个意思。
这个地方是讲到心力跟佛力的结合-- -- 用心力来启动佛力!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1-16 22:50
凡夫发愿,愿生生世世留于娑婆度众生,是否正确?
修行是本分事,度众生随缘,莫以头发试火,将有烧毁的危机,自己还处于凡地,业障(梵语karmavarana)深重,苦苦恼恼,而且最根本的见思惑都尚未断尽,怎么可以乱发愿来生度众生呢?自己来生都不能自保了,甚至六道那一道还是未知数,发如此之愿,是自不量力的作为,看到别人发愿很庄严、很爽快,自己也想揣摹一番,学别人乱发愿,却忘了自己的身分还在凡夫因地呢! 大智度论云:“未断惑众生,发愿留于娑婆度众生,犹如一只破漏之船,想运载一个人登于彼岸,无有是处。”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未断惑的众生,就是见惑思惑全未断尽,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生死烦恼之网,犹如稠林密布,全部未断,因此,发愿来生度众生,就如同一条破漏之船想要运载一个人,共登河岸,如此一来,始终办不到,何以故? 因为船的本身就破了好几个洞,船当下就会沉没海底,自身难保了,怎么能够保他人渡河呢?
有些泛泛之辈,总是喜欢高喊著:要有大悲心,发大愿,生生世世留于恶世,救苦众生,要学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菩萨的大智、大行、大悲、大愿才如法。像这种情况,具有悲心而无实智,应该好好深入三藏教典,正见佛陀解脱之道,然后再重新发愿还来得及,千万不要太冲动,不要顾面子,不要博得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如何,应该思量自身,乃是薄地凡夫,正处于因地中,是学习的阶段,知道吗?这一连串的思想观念,自古至今就有人如是妄为发愿,结果十之八九,一败涂地,惨不忍睹,岂可任意妄为发愿呢?
道绰禅师云:“凡夫发愿欲生生世世留于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圣者所不容,何以故?犹如逼鸡下水,准死无疑。”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