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 [打印本页]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17 16:05     标题: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


宣化上人讲述



目录


佛法在行不在说.大悲咒能消zai 难.极乐世界在眼前.忏悔就是改过自新.教他作,罪加三级.修行有四个阶段.早起晚睡为谁忙.念佛如同打电话.毋临渴而掘井.念菩萨能明心见性.众生无边誓愿度.学佛要修戒定慧.寺前涌出常流水.金山圣寺的家风.学佛法要拿出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漏’的智慧光明.修德、造业.万物皆在说法.莫待老来方学道.‘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禅七要克期取证.恰到好处是中道.佛法最平等.大善大恶,超出数外.求菩萨为全球消毒.修行莫贪快.‘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源.○字:返本还原的奥秘.无规矩不成方圆.耽著味禅头头错.好道场难遇.痴爱缠绵.佛门的不幸.来生愿做连体婴.参禅秘诀:专一.光音天、科学.性、识、意、心.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参禅要有择法眼.得一万事毕.六大宗旨即是五戒.德行的表现.禅七诲语.结禅七偈.十法界不离一念心.贪享受何必出家.出家人要诵三经.四大道场在美加.出家乃是大丈夫事


佛法在行不在说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三日上午观音七


开示于香港西乐园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江河之水后浪推前浪,韶华易逝,世上青年逐老年,这样随之逐之,渐渐又归于老死朽灭,无踪无影,足见一切无常。

正因为一切无常,所以我们应该赶快找一个归宿,在座各位,总算幸运,找来找去,终于信佛了。信佛,能令我们得‘常乐我净’──究竟之乐;所以我们应信佛。可是,也并不是说只是‘信’便可以了,也要依法修行,若是只信而不修行,有如说食数宝,于自己本身了无益处。所以古人说:

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


德要修的,不修哪有德?


所以,我们应该躬行实践,常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这句话看起来很难懂,为什么说应该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呢?因为,道德二字是为人的根本,好像树木的根一样,所以有了道德,我们才能立得住脚;反之,脚下无根,那么则无处可立,进退维谷,不能有所作为了。若是我们能把这二字实践了,那么,人格更可以立得住,而一切亦自然可以成功了,所以说:‘道德二字,是做人的根本。’《论语》上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才能生出道,这是古有明训的。

正如刚才所说,日子是似箭般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过去的且让它过去了,可是来者可追,对于未来,我们应立下宗旨,不让它糊里糊涂地度过。

西乐园一向的宗旨是提倡‘净土法门’,主张大家精进念佛。所以每年的六月十九日和十一月十七日(农历),都照例地举行观音及阿弥陀佛七的念佛法会,可是呢?大家不可以就‘照例参加’,马马虎虎地敷衍一下就算了,应该一年比一年精进,念兹在兹,在这七天里头,在在处处、时时刻刻我们都要勤念菩萨的名号,不可以懈怠。

我们要念菩萨,而不是要菩萨念我们,为什么说不要令菩萨念我们?因为,在这打七的期间,你若是挂打七的名,而杂念纷纷,也不勤称诵菩萨的洪名,那么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会为你这个可怜的众生而可惜,为你不是诚心来打七而焦急,所以,大家应该至诚恳切地念,而且更进一步地要有一颗慈悲喜舍的心,如果能够这样,我敢肯定地说一句:‘菩萨是绝对会加被各位的。’

同时,西乐园从来没有用帖子请过任何一个,大家都是自动发心来参加打七,这点可见大家并不是没有诚心,而这种自动发心的精神,也很值得嘉许。既然这样,我们更不要让这分真诚白费了,我们都要发愿念个‘水落石出’,念至菩萨现身说法,才不枉这次参加打七一场。

今天是打七的第一天,在这开始打七的今天,我预祝各位今年能有所成就,否则,我要和大家算帐,要是帐算不清,可别后悔!闲话不多讲了,还是多念几句菩萨的洪名吧!


大悲咒能消zai 难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三日下午


开示于香港西乐园寺


在天气炎热中,大家能不畏热,也不怕山高路远地赶来参加打七,究竟有什么好处?真正的好处,是说不出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真心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其中的妙处。

怎么样才能获得好处呢?没有其他,正如方才所说,只要真心地念菩萨的名号。真心,换句话来说就是专心;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蔽’,能够专一,就自然能够感应道交,这种感应道交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可是这却要自己用功,旁人无法代替你,更不是可以侥幸的。

就拿‘说食数宝’作一个譬喻,譬如一个人,光是说吃饭怎么样有营养,可是始终都不去吃,那么,饭纵使真有营养,而说的人能得其营养吗?所谓:

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钱;


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


我们念菩萨,也是这个样子,不能只是知道,或谈论念菩萨的功德就算了,我们要能真正地念到一心不乱,甚至于,更进一步地连水流、风动,在我们的耳中听来,也无不是称诵菩萨洪名的声音,所谓:

有情无情,同演摩诃妙法。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地步,不能一心不乱的话,那么,各相杂陈,风吹就是呼呼声,水流就是淙淙声,就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了。所以,我们应真实地念,而且在念的时候,不要掺入其他的妄念,这样才能够获得其中的法益。

其次,在打七时,应该重视打七的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至于西乐园一向的规矩,就是不得喧哗吵闹,以免障碍他人的修行。

在这七天的期间,我们又念〈大悲咒〉。这个〈大悲咒〉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没有相当善根,就连‘大悲咒’这三个字,也不能轻易听到,现在大家不但能闻其名,而且更能受持读诵,足见各位具大善根,曾于诸佛时种诸善根了,既然有大善根,那么大家便不可轻易空过此生。

记得最初在西乐园打七,居士十有八九是不会念〈大悲咒〉的,可是,到了今天,十个里有八个以上都会念了,这就是众居士们显著的进步。

现在我说一段故事,来证明〈大悲咒〉的功德:在我们东北地方,有一个财主,他拥有很多田产,有一年的秋天,这个财主他亲自随著四、五辆大货车,满载著高粱到市上去卖。因为乡间和城市的距离有一百五十多里路,所以,他在凌晨一时多,就赶车起程,可是在半途中不幸遇贼,那财主见前面有贼,就念起〈大悲咒〉。说也奇怪,那帮土匪竟然像瞎子一样,看不见他的车,于是乎,他们便安全渡过难关,这是我所见闻〈大悲咒〉的灵感之一。

《大悲心陀罗尼经》上说:‘诵持大悲咒者,能消诸难,遇火不焚,遇水不溺。’所以,我劝己经会念的居士,每日应最少诵持三遍,至于不会念的,也应赶快学。诵持〈大悲咒〉的功德,不但能退盗贼,更能消除百病,平诸魔难,所以我们应该诚心地诵持。

在这开始打七的今日,法会的气氛很好,很能郑重其事,希望各位再接再励,更图精进!


极乐世界在眼前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四日上午开示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这几句话,是五柳先生(陶渊明)所说的,可是不知道他在说这几句话时,是不是真的能够了悟到其中的意义?因为按照佛法来说,他这几句话是极为契理的。

什么是‘归去来兮’呢?我们知道,自性法身,是从十方诸佛常寂光中流露出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的自性,是与诸佛无异无别的,若不是这样,就不能称为‘皆有佛性’了。我们现在不能了悟自性,这是因为我们染杂了这个娑婆世界的尘劳五欲,以致于背觉合尘,所以便不能了悟自心,识见本性。可是我们千万不能就这样颠倒沉沦,应该返本还原,背尘合觉,所以说‘归去’,意思是叫我们恢复自家的本来面目,或者仗著佛、菩萨的愿力,念诵佛菩萨名号的功德而得生净土,这也可以称为‘归去’。在已悟自心,已生净土之后,发大愿心,倒驾慈航来救度众生,这就叫‘来’。

那么,‘田园将芜胡不归’中的田园,又是指什么而言呢?田,就是说‘心田’,这个道理很浅显的,我们平常听人说:‘茅塞顿开’,若是我们不好好地修心,那么杂念丛生,好像田园里头长满了茅草一样,把大好的心田都荒芜了,这就是‘茅塞不开’,再也不能返本还原,明心见性了。‘胡不归’,这三个字,是十方诸佛、一切圣人们苦口婆心之语,他们都说:‘可怜愚痴的众生啊!你为什么不快些回头是岸呢?’

‘心为形役’,就是说众生既著六尘之境,不能了悟自心,所以处处都被尘境所转;为吃的奔驰,为利忘躯,流转于生死的苦海中,受种种的苦,所以万悲俱生,苦不堪言,这又是‘惆怅而独悲’的意义了。那么,我们这一般众生,是不是注定无药可救呢?注定永远陷于六道轮回的深渊呢?绝对不是的。过去的,虽然错了,可是我们还可以寄望于将来,应知‘来者可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不能像以往一样地背觉合尘,心为形役了,以前的一切不信因果、不勤修行、造业、杀生等等,都是不对的;而今日的打七、念佛,却是对的。所以我们应该‘觉今是,而昨非’,对于善的,便要保留;对于恶的,立刻痛加悔改。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其实,在我们修行人的眼中,一寸光阴简直就是我们的一寸命;少了一寸光阴,就等于我们短了一寸命一样。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要改恶迁善的,赶快吧!我们‘实迷途其未远’,极乐世界在望了!只要肯努力精进,我们仍是可以‘归去’的!


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四日下午开示


佛之‘法力’极大,而众生的‘业力’却与之相等,所以说凡夫是‘业重情迷’,而佛却是‘业净情空’,所以圣、凡之分,在于‘业’是不是已经净了,‘情’是不是已经空了。又说:‘觉者,佛也;迷者,众生。’就好像上午所说的,众生因为背觉合尘,被一切尘劳五欲所转,所以业障愈来愈深,而佛能超脱一切五欲尘劳,不再造业。众生因为业重的缘故,所以凡是想成佛了道的,必须先要忏悔自己的罪业,如果不生忏悔心就想成佛,这就犹如‘煮沙成饭’,虽然煮到恒河沙那么多的劫,也不可能成功的。

所谓‘忏’,是忏其前愆;对以往所犯的罪业生大惭愧心。‘悔’,是悔其后过-- 立定主意,改过自新,永远不再犯错,正如袁了凡居士所说: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如果我们不勤忏悔,那么,我们所造的罪业,就会使我们堕落,不知‘伊于胡底,莫知所止’了。

凡是佛教徒都会记得,在皈依时,把自己的姓名报上后,便忏悔说:

从于无始,以至今生 ,毁坏三宝,作一阐提,


谤大乘经,断学般若,弑害父母,出佛身血,


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


起诸邪见,拨无因果,狎近恶友,违背良师。


现在,为了重新唤回大家的记忆,我且把这段〈忏悔文〉,很简单地向大家解释一下: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直至现在,所作的罪业,真是不可胜数。第一,是毁谤佛、法、僧三宝,其中又以毁谤‘僧宝’的罪为最大,因为僧人是代表佛陀来传扬佛法的,所以,谤僧的罪是‘不通忏悔’的。

什么叫‘阐提’?这是梵语,翻译成华语是‘信不具’或‘无善根’;譬如你对这种人说法,他不欢喜听,甚至于就干脆的说:‘我不信’;你说,这是不是把自己的善根都给断送了呢?‘谤大乘经’,就是诽谤大乘经典;譬如有人说佛经的道理是假的,或者说大乘经是魔王所说的等等,这也是一种‘不通忏悔’的罪行。

至于‘般若’也是梵语,翻译成华语是‘智慧’。般若,又分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三种,可是无论哪一种都好,若是断学(不去学),就会愚痴。愚痴的果报,是会沦为畜生道。弑害父母’,这一句包含了杀阿罗汉和杀圣人的罪;譬如,提婆达多杀四果阿罗汉,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其次,‘出佛身血’,也是一种‘不通忏悔’的罪过,可是有许多人误解了,以为这只是指佛在世时,用刀割截佛陀的身体,才算是犯了这条罪行。其实在佛灭度后,凡是有毁坏佛像者,都算在内;譬如故意去剥落佛像的金漆、损毁佛像等都是。虽然,这不是损害佛的肉体,可是,这个罪却和用刀宰割佛的真身一样。

‘污僧伽蓝’,是指亵渎了寺门梵寺;譬如,在寺庙上住的在家夫妇,若在庙内做出不正当的事,吃肉杀生等等。至于‘破他梵行’,是引诱本来清净不染的出家人破犯戒律,这也是‘不通忏悔’的。‘焚毁塔寺’的意义很明显,就是说焚烧及毁坏寺门佛刹;譬如,昔日冯玉祥火烧白马寺和少林寺等。‘盗用僧物’,就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夺取常住的财物,这种人心里所存的,都是一些邪知邪见,自以为是,常常说著无因果的曲调,于是倒行逆施,无恶不作,无所不为,这样又怎能不堕落呢?

最后,要说到‘狎近恶友,违背良师’了,‘恶友’,在儒家称为‘损友’,好像时下的‘阿飞’,以及黑社会的人物等,我们都不应该与之为伍,因为这都是恶友之类。有些人交上了这些损友,就渐入歧途,不听师长的劝告,为非作歹,黑白不分,冠履倒置,你说多么可怜!

以上所说的这种种罪愆,都是非常要不得,但却很容易犯的,那么,若是不幸的已经犯了又怎样呢?也不要灰心,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罪,本来是无形的,如果能真正生出忏悔心,也未尝没有商量之处。

大家切不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啊!


教他作,罪加三级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五日上午开示


昨天我曾很简单地对大家解说一段〈忏悔文〉,只是解释到‘狎近恶友,违背良师’,现在,我继续把它说下去:

‘自作教他’我们知道无论杀、盗、淫、妄、酒,都是不正当的行为,而每种的罪业,又分有因、缘、法、业四种,譬如说杀吧,杀有‘杀因’、‘杀缘’、‘杀法’、‘杀业’,无论哪一种,又都离不了‘自作’,或‘教他作’。

‘自作’,就是不假手旁人,亲自去做不正当的事。‘教他作’,就是鼓励和教唆别人去做不正当的事,这种间接犯罪的方法,比直接的还要罪加一等,因为它在已有的罪上还加上狡诈的罪行,所以‘自作’固然有罪,而‘教他作’的罪行更大。

什么是‘见闻随喜’呢?这就是知道了别人在犯罪,而帮助他去犯,就是古人所说的‘助纣为虐’,我们试闭目想想,从无始劫以来,我们究竟犯了多少次这样的罪?我想不用说的那么久远,就在我们短短的一生中,所犯的也就不可胜数了。所以〈忏悔文〉接著又说;‘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我们的罪不可是算数之所不能及,也可以说是大到无有边际的。

既然知道了自己罪深障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呢?不用说,自然应该在佛前至诚恳切地忏悔。所以〈忏悔文〉又说:‘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克诚’二字,是忏悔的时候所必须具有的心。有些人对师父忏悔,非常地马虎,常常藏头露尾地把过错给遮掩,这表示他并没有诚意来忏悔自己的过失,像这样的忏悔,就算历尽百千万亿恒河沙劫,也不能把罪业消除干净的。

所谓‘直心是道场’,我们无论在谁的面前忏悔,也要把话说得清楚,不要说一些个模棱两可的话:譬如,问他有没有犯过这种过失,他就说‘不记得’,或者说‘可能有’等等,这种不彻底的忏悔,不但不能消除罪业,反而会种下恶因,因为佛法是丝毫也不能马虎的。可是有些人也会说:‘某某人做了哪些恶业,可是现在却飞黄腾达,是不是没有因果,没有公理?’有一首偈颂这样说:

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由此可知,造业是必有报应的,只是时间的问题,看看因缘是否会合罢了。有人又会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那么,是不是没有办法消除罪障了呢?’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希望佛、法、僧三宝,能够本著慈悲的大愿,用清净无碍的大光明,照触到我们的身上,这种净光照后,能令我们三障消除,如云开见月般,复现出我们本来的清净心性,所以说:‘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说完了这首〈忏悔文〉以后,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不忏悔的害处,和能忏悔的益处。另外,还有一首〈忏悔文〉这样说: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首〈忏悔文〉不但能忏悔罪障,而且能把我们所以造罪的原因说出来,所以我希望每个人天天都能在佛前,诚心地念诵三遍或数遍。现在,我也把它略略解说一下:

‘往昔’,就是以前。近的以前是今生的以前,远的以前是无始劫以来,在这往昔的时光中,我们不但出牛胎,入马腹,一时姓张,一时姓李的轮转于六道之内,而且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又不知造了多少罪业。为什么我们会造罪呢?〈忏悔文〉中说得清楚,‘皆由无始贪嗔痴’,这意念上的贪、嗔、痴三毒,就是萌发无数罪业的根由。还有因为这三毒的作祟,我们的身体又做出了杀、盗、淫三业,在语言上也产生了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罪,所以文中又说:‘从身、语、意之所生。’无论是身体上犯的杀、盗、淫三业也好,还是语言上所犯的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也好,或者是在意念上所犯的贪、嗔、痴也好,我们都要恳切地忏悔,否则会如入泥沼,愈陷愈深,罪业愈来愈重,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无能自拔。

在座各位都具上上的善根,我相信大家都会不忘忏悔,而一定能够发愿把罪业忏悔和消除尽的。


修行有四个阶段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五日下午开示


一年里头有‘春、夏、秋、冬’这四季,这是人人所知道的事,然而大家是不是知道,在人生的路程上,也分为‘生、老、病、死’这四个阶段?因为谁也免不了一死,所以,我们应好好地为自己的身后归宿打算一下,这就要修道了。从修行方面来说,也可分为‘学、行、成、了’四个阶段:

人生由一至二十岁,可说是‘学道’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我们应好好地读书,或学佛法,这就等于《大学》中所说的‘在明明德’一样,这时应把自己的光明德性弄明白。二十一至四十岁,是‘行道’的时期,应该学以致用,把以前所学的,所明白的,用以普渡众生,匡扶世俗,这是《大学》中所说的‘在亲民’。

四十一至六十岁,便到了‘成道’的时候,这是《大学》中所说的‘止于至善’。可是孔子所说的‘至善’并不彻底,并不能达到真空、涅槃的境界,并不是究竟的,所以我们还要‘了道’。在成道以后归于涅槃的境界,这要比儒教的三纲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更为圆融了。

也许有人会这样说:‘我在一到二十岁的时期中还未信佛,这样说来“学道”的时期已经过去了,那么是不是没有机会学,也不用学了呢?’可是我们要明白,方才所说的四个阶段的年期,只是一种理想,这并不是硬性的规定,所以我们可以把皈依那天,看作我们的生日,把我们修行的阶段从那时候算起。

有些人又说:‘我皈依了四、五年,可是一点佛法也没学到。’其实你皈依了四、五年,在佛教里只不过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罢了!所以,我们不用引以为憾,说自己没有用。佛法深奥,只要你在皈依的二十年中努力去学道,不是一样能有所成就吗?或者老一辈的居士又会感慨地说:‘我现在已八十岁啰,恐怕没有机会二十年又二十年的活下去吧?’一点也不错,‘时光减处命光微’,时日确是无多了,那么你也可以把时间缩短了来算,譬如两个月修道,两个月行道,如此类推,只要肯下真心与决心,老当益壮,精进勇猛地一步一步做去,也是可以成功的,努力吧!

早起晚睡为谁忙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六日上午开示


夙兴夜寐为谁忙?众生难度颇堪伤,


迷诸尘劳性颠倒,耳提面命化无方。


夙兴,是早起;夜寐,是夜眠,有很多人兢兢业业,早起夜眠,为的是什么?究竟是为我忙呢?还是为你忙呢?还是为他忙呢?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无法回答,甚至于有人索性就说:‘无事忙!’啊!那可奇怪了。然而却偏偏有人去做连自己也不清楚的事;譬如商人,他们一天到晚都想著自己的‘生意’,弄到睡也睡得不安眠,这就是夙兴夜寐为钱忙,乃至于士、农、工、商,凡是想成功的,便会不由自主地要‘朝起早,夜眠迟’了。《诗经》里有这么一段: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这几句话,如果照普通的口气来说,就是‘鸡好像已啼了吧!现在已是早上了吗?啊!原来不是鸡在啼,只不过是苍蝇的声音罢了!’这段《诗经》是形容古代的贤明君主。你看,身为皇帝,晚上尚且不得好睡,整晚惦记著只要天亮了便应临朝理事,以致神经过敏地把苍蝇的声音听为鸡在鸣叫,这就是‘夙兴夜寐为民忙了’。所谓‘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若是遇著了这样贤明的仁君,老百姓就可以过著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幸福生活。那么,身为君主的,难道可以不夙兴夜寐地为人民谋幸福吗?

至于我们修道的人,也要夙兴夜寐,既不是为利忙,也不是为名忙,而是为‘法’忙。我们要‘夙兴夜寐,以事诸佛。’要朝起早,夜眠迟地日日礼佛诵经,表示我们是个忠实、诚挚的佛教徒,并不是口是心非,能说而不能做的。况且礼佛,又包含了专一其心,恭敬其身的意思,并且礼佛更能消除业障,所谓‘佛前顶礼,灭罪恒沙。’罪,幸亏是无形的,若是是有形的东西,便会把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都充满了,所以,我们要夙兴夜寐地去礼佛、念佛,为求消灭罪障,为法忙。

可是,众生的品性,是极其难测的,譬如他欢喜吃甜的,给他酸的便不高兴;欢喜酸的而给他甜的,也不高兴,诸如此类,若是不认识众生的性,就无法去度众生了。可是佛有智慧,他能够熟知众生的根本,所以便能随类应化,时常奔走跋涉,不辞劳苦地去度众生。不过,众生并不因此而感动,反而不肯接受佛、菩萨的度化,所以说:‘众生难度颇堪伤’,‘伤’就是悲伤,为了众生的愚昧颠倒而悲伤;佛菩萨是常常生‘大悲’心的。

为什么众生会这样难度呢?‘迷诸尘劳性颠倒’,这就是一个答案。因为众生在无量劫里头深染六尘,于是便在苦海中,头出头没,辗转沉沦,弄得颠颠倒倒,以苦为乐,以非为是。譬如现在的人,明明知道服装太时髦了,就不庄严,也会生出不良的后果来,可是呢?人人都明知故犯,互相比赛竞争,却不知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又譬如战争中所用的武器,人类不但不把它消灭,反而‘精益求精’,努力寻求发明一些愈多愈妙的杀人武器。你说!这不是颠倒是什么?为了众生的颠倒,一切圣人、善知识们都苦口婆心地谆谆劝导我们这班可怜的众生,像长辈提著小辈的耳朵来当面训导一样,可是呢?众生却置若罔闻,甚至还千方百计的隐瞒自己的罪错,不被师长们知晓,这真是‘耳提面命化无方’了。

啊!众生犯罪的本领,可谓至矣尽矣,连佛、菩萨也感到难以化度我们这般可怜的众生,你说这不是很值得悲哀吗?


念佛如同打电话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六日下午开示


念念真诚念念通,默默感应默默中;


直至山穷水尽处,逍遥法界任西东。


刚才所说偈颂,大家能否了悟其中的真义?


‘念念真诚念念通’:第一个‘念’字,是心中所发出的念。第二个念,是有之于心而形之于口,从口中发出的;若只存有第二念––口念的‘念’,便不能算是真诚的念了,所以‘心’、‘口’俱要真诚,这是对念菩萨或念佛而言的。我们要念到心口合一,一而不二。我们不可随便地念,也不可散乱地念,也不可夹杂其他的妄想而念,如果能做到这几点,便可以称为‘真诚’了。有了真诚的意念,一定会有感应的,这感应是什么呢?就是凡夫的心和佛菩萨的光相通,所谓:‘光光相照,孔孔相通。’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应呢?譬如打电话,号码打通了,对方一声‘喂!’于是乎就可以畅所欲言,有了连络。念菩萨圣号也如同拨电话号码,到时菩萨就会问你:‘善男子(善女人),你想求些什么?’于是你就可以有求必应了。若是没有诚心,这就好像是五个号码你只拨三个号码就住手了,那又怎能把电话打通呢?念菩萨亦复如此。假使你念一会又不念了,这就没有诚意,那是一定不会通的。这种光光相照的感应,是只有身受的人才能感觉到的。譬如打电话,也只有拿起听筒收听的人才能清楚对方的话,凡夫的肉眼是无法看到声波的去来,所以说:‘默默感应默默中’。

‘山穷水尽’是‘百尺竿头重进步,撒手天空另有天。’的境界,念至山穷水尽时,简直是念而不念,打成一团、念成一片了,那时就可以‘逍遥法界任西东’。若是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应念而往;要想倒驾慈航,回来广度众生,也可以应念而回到极乐世界之东的娑婆世界,乃至一切法界,也无不可以应念而往,所以说:‘任西东’,所谓:‘一如意一切如意,一自在一切自在。’所以我们学佛,处处要真诚,不然便是虚伪,虚伪便会‘开空花,不结果’,所以学佛切记不要自己骗自己。

其次,古人也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们不可有依赖心,应知感应是自己所招,并非从外得来的。有人说:‘念佛得生净土,是仗佛力所接引。’此话可以说是对,也可以说是不对,为什么?因为‘接引’这个说法,只是对机而言;因为众生的贪,都是希望能用力少而收效大,好像放高利贷,放出的少,而收入的多,所以圣人随机应变,说出了佛力接引的话,目的是叫一切众生努力去念。

其实他们念佛、菩萨的名号而能往生净土,也是全凭自己的力量,怎么说呢?念佛是佛替你念的吗?你念菩萨的那个念,是菩萨生出来的吗?如果不是,又岂能说是仗他力?譬如佛菩萨放光加被你,这也是你自己念佛菩萨的功德所感。再拿打电话作一个例子,如果你自己不打电话,又有谁来接你的电话?所以念佛也是这个道理。有这种希望仗佛力的接引而能生净土的心,其实就是贪心,就是依赖,是要不得的。我们修行要仗自力,打起精神,鼓起勇气,勇猛精进,应知果报并不是人家能够赐与的,所以念佛也可以说不是仗佛力所接引。

古人又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们学佛,也要挺起胸膛来这样说:‘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若是不这么样,整日依赖佛力接引,犹如富家子弟依赖父兄遗业,终会把自己害了,大家猛醒啊!

毋临渴而掘井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上午开示


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


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呢?已经太迟了。所谓:

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谁叫你自己在没病的时候,任作胡为,不好好地珍惜自己。病是这样,生死大事也是这样。

‘死后方知错用心’,平时不加检点,等到见了阎王时,才知自己生前所行所事及存心都不正当。生前看见别人念佛,自己反而去讥谤他,说他迷信,笑他愚痴,但现在后悔已晚了!刀山油镬之苦,都是自己招来的。就像刚才所说‘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谁叫自己事前没有准备?

所以朱子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在我们未下雨时,早就应该顾虑到下雨时可能发生的事。譬如北方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所以在未下雨时,就应把窗纸糊好,省得雨水溅湿了屋内的东西;若是等到下雨时才赶忙去糊窗,那未免太迟了一点。又好像在穷乡僻壤的地方,没有自来水管的设备,所以你在盖房子时,就要考虑水源的问题;若是到了渴时,才记得去掘井,那不是太晚了吗?

我们学佛的人,都明白一切无常,不免一死。可是!为什么不为自己的‘死’先下一番工夫呢?所谓: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死工夫,就是譬如今天的打七念菩萨。我们打七,第一,是为求世界和平;第二,是为自己的身后打算,这就是‘未雨而绸缪’了。我们打七要年年参加,不可中断,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结大因缘。我们必须念到好像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师父,观世音菩萨好像是我们的朋友一样亲切,既然能作佛的弟子,作菩萨的朋友,而且能年年月月日日都是如此,自然会成‘老友’了。这样,佛、菩萨是一定会在我们临命终时,接引我们到西方净土去的,这点大家切莫怀疑。所谓:

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一起便途迷。


我们听善知识的话,不应该存有半点疑心。譬如善知识说:‘修行要下苦功’,你就应该相信。若是你能信得彻底,那么你一定可以明心见性,返本还原。所以我们要常听善知识的开导,他教你‘念佛’,你就应该依教来念佛;善知识他叫你‘不要任性’,你就不要任性。这就是修道的要诀。

方才说:‘病后始知身是苦’,可是呢?人若是不经过一番的病苦,是绝不肯发心修行的;因为在没病时,他不知痛苦。又有一句话说:‘富贵学道难’,若是一个人很富有,那么,样样如意,你叫他如何会想修道呢?所以,贫病都是我们修道的助缘。病来了,也不必忧;贫来了<,也不用愁。有一首偈颂这样说: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


不是热他人,渐渐轮到我。


自己贫、病,固然应促长修道的心,就是看见别人贫病老死,也要引以为惕。人生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若能及时发愿往生,则事前有个准备,不至临时手足无措,手忙脚乱了。好像国家若不经过一番变乱,人民都会耽娱爱乐,不晓得爱国卫土,现在的佛教也是如此。现在的人都不谋复兴佛教,所以佛教便显得委靡。

要知道提倡佛教,责任不单单在比丘或比丘尼身上,而是在每一个佛教徒的身上,若是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引咎自责,那么,还愁佛教不发展吗?现在有些佛教徒以为佛教不及外教时髦,所以不敢对人说自己是个佛教徒,甚至于还附和别人说佛教是迷信的,你说,这样可悲不可悲?譬如九龙的道风山上有一个外道的团体,专门收容那些佛教的比丘及比丘尼,经过他们一番‘改造’之后,那些忘本的人竟然诽谤佛教。所以,真心信佛的人,应宁死不变,提起勇气来,不可因为别人的讥笑或利诱而变志。如果每个人都不忘记自己是个佛教徒,那么,佛教复兴是必然的。

一般的外道虽然目前极盛一时,可是天道循环,物极必反,大家切不可被外表的兴衰而动摇自己的心志啊!真理是不灭的,佛教的复兴全凭大家的努力!


念菩萨能明心见性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下午开示


欢喜快乐,而厌恶痛苦,这是众生的品性。然而,因为众生是愚痴的,他们不知道怎样才可以获得他们所欢喜的快乐,脱离他们所厌恶的痛苦。所以,虽然众生口里,老是喊著寻求快乐的口号,可是很不幸地,却愈来愈痛苦。

菩萨是慈悲的先觉者,他知道怎样才可以离苦得乐,面对著一般可怜的苦恼众生,菩萨便本著大悲的心肠,发出了闻声救苦的宏誓。所以,我们众生,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只要我们至诚恳切地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菩萨便会用他的无边法力,度脱我们,使我们离苦得乐。这种乐,是究竟之乐,是西方的极乐。换句话说,念菩萨的名号,不但能够脱离世间一切痛苦,并且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得到‘常乐我净’的清净和究竟之乐。

念菩萨就能离苦,就能了悟心性,恐怕没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吧!多疑的钝根众生,也许会这样的问,可是呢?菩萨就是立志要做便宜众生的事;所以,才说出这个方便的法门。然而有些的众生,连这种绝顶便宜也不知道,这是多么可惜啊!

有些人又会说:‘念菩萨的名号,能消罪除苦,这点我相信,可是为什么念菩萨的名号,也能使我们明心见性?’几天前,我曾说过‘打电话’的譬喻,现在,我再说一个更简单的比喻吧!

譬如,一个人被蒙上了眼睛,于是乎他就觉得四周都是漆黑一片,走起路来,到处碰壁,碰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可是自己却不晓得解除眼睛上的束缚,幸好遇著一个慈悲的人,看见他这付可怜相,便走上前,替他除下眼睛上的束缚。所以,这个曾经看不见的人,现在可以看见了,不再痛苦,也不会到处碰壁。

‘念菩萨能明心见性’的道理也是这样。我们众生,就譬如方才所说的那个蒙上眼睛的人,他本来没有盲,只不过受了一块布帛的遮掩。我们众生的心性,本来也没有失掉,本来也是磊落光明,只是被无数的罪障、妄念遮蔽罢了。菩萨,譬如那位慈悲的人,他替我们解除那些掩蔽著我们光明本性的业障;于是,我们便可以返本还原,恢复到本来的面目了。

所以,我们却不可不念菩萨的名号,因为,若是那个被蒙上眼睛的人,不肯求援,也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那么,碰壁事小,若是因为看不见路途而掉进深渊,那岂不是危害了自己的性命!

世界上诱人的罪恶多的很,若是一不小心,掉进了罪恶的深渊,失掉了人身,那便是万劫不复,千古遗恨了。居士们!赶快接受菩萨的劝喻,常常持诵菩萨的洪名,让菩萨快些救度我们脱离这生死的苦海吧!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17 16:06


众生无边誓愿度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八日上午开示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这两个字,不但我们众生逃不了,甚至连佛、菩萨也不能避免的,只因菩萨的眼光远大,所以不造恶因,而受的也是乐果,可是众生却眼光如豆,只为目前打算,常种恶因,所以也常吃苦果。

所谓‘多栽桃李少栽荆’。多种善因,无疑的就是替自己预备了锦绣的前程,假若只顾目前,多行不义,不种善因,那么,无疑地也是替自己的前途预备了荆棘的途径。什么是锦绣前程呢?‘遥指西方落日边’,‘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什么是荆棘前程呢?唉!‘地狱无门苦自招’,在极乐世界里,黄金为地,七宝为池,天乐风飘处处闻,事事无不称心满意,还可以见闻佛法,速成佛道;然而在地狱里呢?刀山、油镬、剑树、洪炉,就是最好的伴侣了。

对于选择前程,众生是绝对自由的。若是志在西方,发愿要往生净土的话,那么,要精勤念佛菩萨的名号便可以了;若是喜欢地狱,更简单,行恶事就堕地狱,这是必然的。可是,我敢肯定的说一句,没有人宁愿下地狱,而不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除非他不信有地狱和有极乐,除非他不知道有痛苦的地狱和极乐的净土。

对于‘断善根、少信心’的人,我们是没有办法度的;可是对于‘不知道’的人,我们却应该生出一种慈悲的心。外道的人常说:‘天国近了,天国是你们的’。我们信佛的人,也应该为法忘躯,奔走跋涉,对自己的亲友们,说说念菩萨的功德,和极乐世界的好处。‘极乐世界是众生们的’,若是你能常常说这种道理,那么,你就是一个大道心的菩萨了,和菩萨一样行径的人,就是不退菩萨为伴侣了。所以,我们不但自己要念菩萨,也应常常劝别人也念菩萨,这样,才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佛教徒,才可以说是不忘皈依时所发的四宏誓愿,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对于具有相同佛性,与自己无分别的众生,我们能忍心让他们痛苦,不设法令他们快乐吗?

‘有志者,事竟成’,众生虽然难度,可是我们信佛的人,二六时中,切记不要忘了度众生。


学佛要修戒定慧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八日下午开示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修行人所必须具有的。

戒,虽然有五戒、十戒、菩萨戒等等,然而最基本的,要算是五戒,那就是戒杀、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能持戒,就不会造罪。

什么是‘定’呢?照普通来说,就是禅定。范围广一点来说,就是不变的意思。有些人修行,妄想很多,今天参禅,明天听说念佛的功德大,于是便舍参禅而念佛,过两天又听说念咒的功德殊胜,于是又不念佛而念咒,诸如此类。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又修那个法门,结果一事无成。又有些人对于念佛和念菩萨,一曝十寒,今天念,明天便不念,这都是没有定力的缘故。定力对于我们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定力,那么,修道一定不成,而且也会因为缺乏定力、道心不坚的缘故,很容易受到外来的引诱而堕落。

其次,说到‘慧’,就是智慧。世界上的人,有贤愚之分,究竟为什么有些人聪明,而有些人却愚痴?当然有其中的因果,凡是在过去生中修行念佛的人,今生较有智慧,反之,不曾种下善根的,智慧便逊人一筹了。《大学》里说: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所以由‘定’中,也可以产生出‘慧’,若是不‘定’的话,那么杂念丛生,奔波劳碌,又怎能冷静地判别是非、明白真理呢?

‘戒’,是一种规律,防止我们犯罪的;在不犯罪中,我们又要修道。而修道的秘诀是‘定力’。有了定力,便能产生智慧,更能进一步地了道,成佛。

‘戒定慧’这三个字,是修行人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不持戒,就会造罪招业;缺乏了定力,就会修道不成;没有智慧,便会愚痴无知。

我劝在座各位,都能把‘戒定慧’这三个字,作为修道的座右铭,常常拿来警惕自己,那么,我相信对于修行,是会有点帮助的。


寺前涌出常流水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九日上午开示


今天是菩萨圣诞,西乐园虽然建在三百多级的山上,可是来到这里参加打七的人,却非常踊跃,这足见凡是来参加贺诞的人,个个都是具有真心,而且又是勇猛精进的。

从人数来说,这八年来参加打七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而且,更有很多人来这里拜佛后说自己一切都比从前顺利。譬如:袁果林居士,自从来西乐园以后,生意特别兴旺。谭果璞居士,皈依后也能增福延寿,今年八十多岁了,可是身体仍然非常健康。又有一个腿不方便,从四岁起,到九岁都不能走路,可是在这里拜佛后,就能走路了。此外,李果远居士的女儿腿跌坏了,中西医和跌打医生都不能治好,也是拜佛后就好了。所以有人就谣传我会治病,其实这不过是拜佛的功德罢了。

还有一件事,可以作为纪念的:就是在西乐园未建成以前,原属一个七、八尺深的大坑,经过了人工、泥工的填平之后,才能建立这个道场。而且这里从前是没有水的,可是在道场建成之后,就有一股水源源不绝而至。有人说,这股水是我从芙蓉山带来的;因为我在观音洞住的时候,洞前有水,可是说也奇怪,自从我搬到西乐园后,观音洞这个水就没有了。而这里本来没有水的,却变成有水,难道真是我把水搬来的吗?这一切无非都是佛、菩萨的感应,龙天的拥护。

今天,大家都是这么的高兴、这么踊跃,然而盛会不常,又要到明年才举行了。明年打观音七,大家参加请早。而且,更要发愿打个全七,还有在十一月的阿弥陀佛七,大家也要勇猛精进,切勿放逸懈怠。

现在,我有一个无上的法门,想说给大家听,可是在未说之前,我得告诉大家,求法并不容易,所以大家先要答应我,在听后依法修行,我才能说。这个法门,就是每天在佛前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且又是诸佛都在此成,菩萨在此修的。还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就是: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大家若能每天都这样发愿,那么,我可以保证能见慈尊,获不退转,早成佛道的。


金山圣寺的家风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禅七


开示于三藩市金山禅寺


今逢一九七六年,十方大众来参禅;


时刻分秒当爱惜,行住坐卧细钻研。


虚空打破明心地,法界依然见性天;


本来面目何处觅,直下承当金山寺。


今天是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十方有善根的人,来到金山寺这个大冶洪炉参禅。参禅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要受很多苦。从早晨两点钟开始坐香,一直到夜间十二点睡觉,中间只有一个钟头休息,这是金山寺的家风。在参禅的期间,要忘身、忘心、忘世,一切皆忘掉,也就是没有‘我’的存在,也就是一切皆空,到了真空的境界,便生妙有。

大家要注意!在休息的时间,不可以随便乱讲话,不可以随便打妄想,更不可躲懒偷安,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要爱惜,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所以,行也参禅,住也参禅,坐也参禅,卧也参禅,行住坐卧都在参禅,要细心来钻研,越钻越透、越研越明。

钻研,就是参话头。不要停止,时时刻刻来参‘念佛是谁?’或参‘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所以要细钻研。有一天把虚空打破,这个时候,就能明白心。虚空虽然破了,可是法界依然存在。法界还是十法界,井然不乱。这时候,见到自己的性天。你们的本来面目,要到什么地方去寻找呢?你们到金山寺来找本来面目,到旁的地方是找不到的。

这是今天所说的八句偈颂,希望各位留心记住,依法修行,不可当饭把它吃掉,食而不化,无有是处,不可当作耳边风,过而不留,听了等于没有听一样无用。


学佛法要拿出真心


学佛法要拿出真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的做。不像世间人,半真半假,有时说点真话,有时说点假话。修道人时时要讲真话,做真事,不打妄语。每一念都要除我们自己的毛病,自己往昔无量劫习气都要改掉,无量劫以来的罪业都要忏悔。

为什么学佛法学得很久,却都没有相应呢?就因为保护著我们的过错,不肯拿出真心修行,所以把光阴都空过,也没有开真正智慧,也没得真正的定力。时间空过,自己道业也没成就,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在道场里,要节省一切物质,所谓:

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常住物’,譬如所吃的米、油、酱、醋,要爱惜,不要糟蹋,不要浪费。所用的甚至一根草,一块木头,一张纸都要爱惜保护它;在这上面若不小心,不知惜福,就把功德都漏掉了。所谓:

所修的,不如所造的;所得的,不如所丢的。


再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要伤害到其他的人,口上也要存德,不说绮语、妄语、恶口、两舌,口德特别要注意;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意念里不犯贪、嗔、痴,不要尽为这臭皮囊著想,心心念念要为它偷东西吃,心心念念想要把这臭皮囊装饰得好看一点,心心念念想叫这臭皮囊享受一点,快乐一点,这都是颠倒。我们若想出离三界,脱离六道轮回,都要把这习气改掉。情爱也要把它看空了,才能遂心满愿的成就你的菩提道果。

‘修道不能享福’,要记得佛教的老祖宗--释迦牟尼佛当初修道时,贵为太子,富可*国,他能毅然出家修道。以他的身分来说,虽然出家仍然可吃好的,穿好的,住一座好房子,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跑到雪山那里,忍苦、忍饿、忍寒、忍热,在那儿修行了六年,在这六年之间没有吃过什么好的东西,也没有各处去叫人供养他,就是在那儿受苦。

以释迦牟尼佛那种富贵的身分,尚且自己愿意受苦来修行,我们又是什么身分呢?不过是很普通平凡的人,为什么要穿好、吃好、住好,贪图享受,受不了苦,怕受苦?想想,比起释迦牟尼佛,我们是不是要生大惭愧?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作礼无住化往生,


无穷无尽义弥丰;


十方如来同摄受,


离苦得乐出火坑。


在佛教里常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在讲〈楞严咒〉时说:‘作礼无住化往生’,这个‘生’就是生生无定、化化无穷的意思。作礼,就是向佛顶礼。无所住,就是叫你没有执著;你说那么我不要修行就没有执著,这就错了。你修行也不要执著有修行。你说那么我不吃饭时,不去执著没有吃饭,可是肚子却不答应。可是你吃饱了,还想要再吃,那也是不对的。《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今天有一个人,以为这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修行,不要念咒,也不要念经,那就没有执著了。不是的,你要‘行所无事’,做出来了,还要不执著你有什么功德,这叫无所住。因为你有所住,就会黏到那个地方飞不动,所以要无住身心,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生生化化,无穷无尽,所以说:‘无穷无尽义弥丰’。这一句咒文的义理是无穷无尽的,意义是多得不得了,再也没有那么多了。因为这样,所以你一念这句咒。‘十方如来同摄受’,十方诸佛都摄受你,就像哄小孩子似的说:‘你不要哭了,我有糖给你吃;不要哭了,等一等我送你两个苹果。’小孩一听到苹果,耳朵就伸出来了,舌头在嘴里也装不住了。就是这样,十方如来同摄受你,令你‘离苦得乐出火坑’。


图片附件: 1Z113203501-5215-0.png (2020-8-21 14:00, 827.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11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6926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17 16:08


‘无漏’的智慧光明


诸佛菩萨、贤圣僧,皆有无上的大智光明,无漏无尽的智慧。人有漏,因为有‘无明’;佛菩萨无漏,因为‘无无明’。无明,就是无所明了,也就是糊涂,不明是非,不辨黑白。最大的漏,就是欲漏。若是有了欲念,好像常被土匪打劫,财宝被抢去了;好像木材内生虫子,没有用处了;又好像在美食中放了粪便一样,令人作呕三日。

有人说:‘人人都有欲念嘛!’就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才要修行,要教他没有欲念,才能现出本来的智慧光明。所以‘无漏’,是修行人所求之瑰宝。

各位!要特别注意。在六神通中,为什么有‘漏尽通’?就是没有漏的意思,也就是完全没有欲念。所谓‘断欲去爱’,人能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就得到自在。若是不断欲、不去爱,常被无明支配,令你颠倒行事,一天到晚不自在、不舒服,这就是欲念在作怪。

各位善知识!在这个地方要特别用一番功夫,返本还原,恢复本来面目,这个时候,就得到无尽的智慧,源源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各位要发菩提心,才能打破生死关。自己要反省,抚心自问: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出家不修行?为什么出家之后,还要打那么多的妄想?这些问题不要放过,要把它想通了!就能出离三界,了生脱死,得到涅槃的快乐。


修德、造业


各位想一想,佛在往昔修无量无边的功德,才能成佛。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佛?就因为没有修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的功德相差太远,因为一边修行,一边造业,所谓‘修的没有造的多’。一天到晚造身业、造口业、造意业。

譬如,在意念里,常想人家不好,想著人家对不起我,想人家不如我等等妄想,于是在意念中,造了很多贪嗔痴的罪业。在口上也造业,讲是说非,尽打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等。有些人要是一天不讲是讲非,就好像一天不能活著;一天不打妄想,就好像没有吃饭一样不自在。一天到晚,要靠讲是非、打妄想来生存,你们说怪不怪?真令人费解。

有这种毛病的人,自己还不承认,还要瞒著遮盖它,还说自己没有打妄想,没有欲念,戴著假面具,到处骗人。其实在这世界上,怎能骗得了人?不但骗不了人,连自己也骗不了。为什么?因为自己打妄想,问问自己知道不知道?若是知道,那就骗不了自己,既然骗不了自己,怎能骗人呢?愚痴人才有这种的行为。不修行的人,戴著假面具,昧心厚颜,专做些不守规矩、不光明正大的事,自己还不承认,所以终日在醉生梦死中度生活,一点功德也没有修,怎能成佛?与佛相差十万八千里。

换句话说,我们所修的功德,还没有造孽业多;也可以说:‘所得的没有所丢的多’,这样焉能有所成就?


万物皆在说法


各位!你们现在听到《华严经》上说:

佛示现百千亿种音声,为众生演说妙法。

我们应该觉悟世界所有一切的声音,皆在说法。所谓:‘溪声无非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溪的声音好像佛的广长舌相,演说妙法;青山的颜色,都是清净法身,令视者生欢喜心。

若能明了这个道理,世上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法。善人给你说善法,恶人给你说恶法,马给你说做马的法,牛给你说做牛的法,令你明白为什么作马和作牛的因缘。原来马、牛在前生的时候,不孝顺父母,不恭敬师长,或者不愿听父母或师长的训诲,把身转过去,脊背向著父母或师长,所以,今生做了畜生,也大同小异。总而言之,持五戒、行十善,便生人天之界,有了贪嗔痴之心,便堕三恶道。

猫捕鼠、虎捉兔,弱肉强食,皆在说法。各有各的因果,各有各的立场,各说各的妙法。教授说教授的法,学生说学生的法。比丘说比丘的法,比丘尼说比丘尼的法。有情在说法,无情也在说法。若能认识,青山白云,黄花翠竹,都在说法。

万事万物皆在说法。土匪去抢人家的钱财,因为在往昔,被他人所抢过,所以现在来讨债;若是从前没有被人抢过,如今去抢人家的财物,将来他要被人所抢,这是还债,这是因果循环报应铁实的哲理。所以人做事情要正大光明、大公无私,不可处处想占便宜,不肯吃亏,所谓‘吃亏就是占便宜’,切记!切记!不应该占方便,硬要去占方便,这是亏本。本来应该占方便,而不去占方便,这就是存款。所以人要各正其位,各尽其职,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这也是说法。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应当如是观。明白了,就放下;不明白,就执著。


莫待老来方学道


我们在这世界上,应该赶快修行,不要等待。年轻时不修行,等到白头时再修行,那就来不及了,所谓: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年轻人也会很快死去。无常鬼他不管老少,到时候,不客气捉去见阎罗王,所谓:

阳间无老少,阴间常相逢。


各位注意!光阴很宝贵,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不要随随便便把光阴空过,等三灾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否受得了?趁现在年轻时,要发奋修行,不要等到明天才修行。今天及时修行,方为上策。有人想:‘今天先不修行,等明天才修行。’明天又等明天,等来等去,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耳朵聋了,牙也掉了,到了那个时候想修行,身体不听招呼,四肢不灵活,那时就苦不堪言。

各位要知道,我们活在世界上,好像没有水的鱼,没有多久的时间,便呜呼哀哉!所谓: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我们从无量劫以来,一直到现在,还不知修行,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是很值得我们痛心。为什么到了现在,还要等待,不去修行,各位想一想,时间不会等待,转瞬之间,一生就结束了。


‘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无论对人或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详言之: ‘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 爱欲就是生死之根。’ 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不能离开生死大爱海。如何能离开生死?简单的很,就是‘断欲去爱’,别无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能有情爱的行为。对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种情爱心;有了情爱,苦根不断;有了情爱,生死不能了。有人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食色性也。’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我们修道人,就须存这种的观想。

如果无情无爱,见到人是不是就把嘴堵起来,不理睬人呢?这样也不对。我们不执著情爱,不生情爱之心,但还不能讨厌人,也不能说我不爱人,我就憎恨人,这样也不对。

那么,要怎样才对?就是不爱,也不憎。‘不爱不憎为中道’,修道修什么道?就是修这个中道,对谁都是平等相待,慈悲为怀,但要谨慎行事,不可落在情爱樊笼里。 各位注意!不要被情爱所迷惑。有人写封信给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怀中,乱蹦乱跳,以为有人爱你,这是好事,其实是想把你拖到地狱去!

各位善知识!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实实的了解:‘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么?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凡是你所愿意的,就是爱;你所讨厌的,就是憎恨。我欢喜这个,就生出爱心;我厌恶那个,就生出憎恨心,这都是感情用事。

修行人不应该用感情来处理一切事。可是也不能像关帝公似的,坐在那里绷著脸,给他叩头,他也不理睬。对人要和蔼,要有礼貌,不可贡高我慢,目空一切。总之,对人要以慈悲为怀,方便为门,处处为人著想,令人生欢喜心,我们还有这口气在,就要对人好,可是不应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各位!切记切记!这是很重要的法门。


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现在的世界,是由许多的国家组织而成;一个国家,是由许多的家组织而成;一个家,又是由许多人组织而成。所以,每个人与世界所有的人,都有连带关系。世上的人心,若是清净,没有污染的思想,这世界一定和平无战争;反之,人人的心都染污,这世界也跟著坏了。这个道理,人人都晓得,可是不实行,明知故犯,实在可怜!

所谓好,要从心做起;所谓坏,也从心做起。现在的世界,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时候了。为什么?因为地球快要爆炸,已经到万分危险的程度。地球为什么要爆炸?因为被‘贪嗔痴’三毒的戾气所压迫的缘故。地球如果被毁灭,我们人类当然也不存在。

但是世人还不研究这个问题,终日醉生梦死在混光阴,犹不知危机重重。有人只顾目前的问题,不想将来的处境,他们担忧人类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屋住,没有能源,认为这是严重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是小问题,到时候,自然会解决。

我们的‘生死’,才是大问题。在这一分钟有,在那一分钟就没有了,转眼之间,生离死别之苦便降临。可是人人对这严重的问题,反而冷淡,好像在作梦似的。生从何处而来? 死往何处而去?一概不知。那么,知道了又怎么办呢?唯一解救的办法,就是‘改恶向善’,改造自己,不要有自私自利,要有慈悲心,一切为众生,学习菩萨的精神。

每个人的行为,乃是由心念来支配,令他到十法界去。一念善,可以生天上;一念恶,可以堕地狱,所谓:

一念觉就是佛, 一念迷即众生。


简单说,一念利益众生,就是菩萨;一念利益自己,就是众生;一念能回光返照,反求诸已,就是阿罗汉和辟支佛。选择在你自己,背觉合尘是凡夫,背尘合觉是圣人,如反掌之易。

世界好或坏,乃由一念心而起。‘人人心善,世界永住;人人心恶,世界毁灭。’这是必然的道理。 佛教是劝人向善,了解因果,多作善功德,也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世界自然转危为安,所谓:‘一切唯心造’。心能造世界,心能毁世界;心能造天堂,心能造地狱。

家由人而成,人由妄想而成。要是能将恶的妄想改为善的妄想,就是好人;要是能将善的妄想改为恶的妄想,就是坏人;这是好人与坏人的关键。我们修行人,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是基本条件。学佛法的人,首先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也是基本条件。如果人人能如此去实行,世界就会转好,瑞气增多,戾气灭少。宇宙若充满祥瑞之正气,地球就不会爆炸了。

怎样令世界安稳?唯一办法,来正法道场学佛法,悔过自新。人人改恶向善,世界就没有三灾八难,人人和睦相处,无争无贪,成为大同世界。希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士,为家为国为世界,放下贪心,多为社会做点有福利的事业,要知道‘财是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恶人借著善人的光,这世界才没有三毒的戾气,才不致毁灭。这个道理虽然很浅,但用功很深,才能有效果。各位!要从‘心’著手,改造世界,化干戈为玉帛,令世界平安。

每个人的领袖,就是‘心’。心若坏了,身体就疾病丛生,或遭意外zai 难。我们要反省,要检讨,如有罪过,赶紧忏悔!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可是要有诚心来忏悔,才能消灾,不可当作儿戏,白天做恶事,晚间忏悔,认为可以消灾。如果有这思想,罪不但不能消,反而更加一级,为什么?因为知法犯法,不可饶恕。


禅七要克期取证


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日讲于万佛城


今天禅七开始,希望大家努力来参禅,不可错过开悟的大好时光。打禅七就是克期取证。不可坐在禅凳上打妄想,那就是辜负自己参加打禅七的初衷。

打什么妄想呢?妄想有种种不同,总而言之,都是异想天开、不著边际。有的人打这种妄想:‘我参加这次禅七,希望能开悟,得到大智慧,开悟之后,我将向世界宣布这个消息,令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是开悟的人,对我恭而敬之。’各位想一想,有这种思想的人,他是否能开悟?我敢下断语,绝对不会的!为什么?因为这个人刚坐在禅凳上,妄想纷飞,不是为求名,就是为求利。在名利上打转转,焉能开悟呢?

有的人打这种妄想:‘我在这次禅七中,一定要开悟,我要做这次禅七开悟第一人,人家不开悟,唯独我一个人开悟,这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甚至根本没有摸著开悟的边缘,却冒充开悟,到处宣传自己开悟了,来欺骗大家,令大家对他另眼相看,来个鱼目混珠的骗局,这种思想多么幼稚,令人嗤笑!希望大家不要有这种妄想,要脚踏实地用功参禅,得到真本领那才算!

有的人打这种妄想:‘我要开悟,开悟就有人来供养我,我可以建个大庙,作为一方法主,信徒源源而来,亲近、供养我,我成为DA法师,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我是大名鼎鼎的法师。’可是大家要知道,不学无术,受人供养,心不安理不得。

坐禅的姿势要正确,对身心皆有益处,否则失掉坐禅的意义。坐禅时,先将身心放松,不可紧张,最好结双跏趺坐,这是基本的坐法。何谓双跏趺坐呢?就是先把左腿放在右腿的上边,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边,这又叫‘金刚坐’,是坚固不动的意思。过去诸佛皆以金刚坐而成佛。这种坐法,可以降伏天魔,可以制止外道,他们见到这种坐法,知难而退,不敢前来找麻烦。

结双跏趺坐之后,眼睛观鼻端,不可东张西望。所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样才能摄持身心,将心猿意马拴住,不令它们向外奔驰。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蔽。’要端然正坐,就是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要向左歪,不要向右斜;好像大钟一样,四平八稳,不动不摇。不可像钟摆那样,东摇西晃。双跏趺坐才合乎坐禅的姿势。初学禅的人,觉得不习惯,腿也痛,腰也酸,不要紧,咬紧牙关,忍耐一时,久了自然没有这种现象,所谓‘久坐有禅’,自然得到禅味。

什么是禅味?就是得到禅定的快乐,得到轻安的滋味。这种滋味奥妙无穷,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议,得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才能领受,好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各位想要知道这种禅味是甜是苦,要努力参禅,到了相当境界时,自然晓得其中味!所以要参!参到水落石出时,就得到禅味。‘禅’不是说的,而是参的,所以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露水,看功名成为瓦上的霜片,顷刻就消逝无踪。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若想测验人是否有修行?就看他所行所为是不是在名利上动脑筋?如果求名得不到就发脾气,求利得不到也发脾气,那个无明火,老虎神,比谁都厉害,这个人,不问可知,一定是名利中人。

清朝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寺欣赏长江的风光,他问法磬禅师:‘长江一日有多少船往来?’

禅师说:‘只有两条船往来。’

乾隆不解地问:‘你怎知道只有两条船呢?’

禅师说:‘一条船为名,一条船为利。’

由此可知,凡是乘船的人,不是为名,就是为利,殊不知求名者死在名上,求利者死在利上,最后两手空空去见阎罗王,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修道人,若是没有脾气,能忍辱,能耐苦,始堪成法器,能为佛教栋梁之材,将佛教发扬光大;凡是爱发脾气的人,就是破坏佛教,成为害群之马。

佛教刚在西方清净之土种下菩提种子,现在已经萌芽,生出幼苗,希望大家做个好园丁,勤灌溉,常施肥,令它欣欣向荣,令它蒸蒸日上,将来开菩提花,结菩提果。

住在万佛圣城里的四众,对于讲话要特别注意,不可信口乱讲,不可任意讲是讲非。万佛圣城是修道清净的圣地,不可有旁门左道的言论,大家要知道,面对万佛,怎可以乱讲话?谨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是至理名言,说话要三思而后说,免得错因果。说出的话,不但要负法律的责任,也要负因果的报应。

佛教是提倡‘无我’的宗教,不允许相面、批八字的存在,更不相信风水,这些技俩与佛法相违背,背道而驰,所以禁止流通。如果相信这种法,那就‘有我’的存在,一切为我所有,一切为我打算,有我无人,不合乎佛法。

佛教是教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的宗教。可是看风水是教人争、教人贪、教人求、教人自私、教人自利,甚至妄言,在一百天之内能发大财,能做大官。贪心的人,便相信他的话。可是大财未发之前,先破小财,送红包作谢礼,这种说法不如叫人去抢银行,马上发大财,不需要一百天以后再发财。再者,他知道有好风水,可以发财,可以升官,为什么自己不用,等你去用?岂有此理!希望聪明人,千万不要上迷信的当,被老千所骗。

‘医卜星相’在佛教中是五邪命之一,不受欢迎。‘医’是医生,替人治病。‘卜’是算卦,预知休咎。‘星’是观星,观星宿知吉凶。‘相’是相面,知命运顺或逆。这是迷信,要知道‘人定胜天’的道理。出家修道人,生死大事都不怕,何况这些小事?更不足为奇。出家人是超出数外,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种批八字、看风水,是俗不可耐的人才相信,要晓得人一生的命运,由业力所感。我们人不要被气秉所拘,不要被物欲所蔽,要自己创造命运,把握命运,命运可以改造,多行功德事,自然遇难呈祥,逢凶化吉,所谓:‘且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们现在打禅七,就是创造自己的新生命。不迷信,而正信;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不要跟著人家后面跑,这是大错而特错。要有择法眼,知道是非,明白善恶,黑白分析清清楚楚,就不会颠颠倒倒了。

参禅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死能做主宰,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谓:‘性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阎罗老子也管不了,对你无可奈何!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出离三界的缘故。

何谓来去自由?也就是生死自由,爱活就活,爱死就死,遂心所欲。可是要注意,这种死并不是自杀,也不是服毒。 我们的身体,好像房子,愿意出外旅行,到什么地方去,都是自由。愿意化身千百亿,尽虚空、遍法界去教化众生,任运自如。不愿意旅行,就在房子住,没有人来干涉。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在法身中,没有跑到法身之外边。大家辛辛苦苦来参禅,昼夜不停来用功,就希望生死自由,能控制自己的生命,对生死有把握,能做得主,那才是得到生死自由的境界。

参禅的人,参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与虚空合而为一,到了这种境界,便有开悟的曙光了。行行坐坐,坐坐行行,便是开智慧的钥匙。

参‘念佛是谁?’念佛是哪一个?哪一个在念佛?打坐是哪一个?哪一个在打坐?吃饭,是哪一个吃饭?睡觉,是哪一个睡觉?要来找这个人,找就是参,参到山穷水尽,一转身便是开悟时,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故云: ‘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如果不参禅,不打坐,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他说不知道。不知道,就糊糊涂涂生来,又糊糊涂涂死去,这样一辈子,多么可怜!

用功参禅的人,开了悟,认识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得到大造大化的境界,将来能成就佛果,无上正等正觉的地位。

老子曾经说过这两句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界的人,都知道做美好的事情是好的,可是到做的时候,就不美了。人人都说做善事是对的,可是境界来了,受不住考验,被境界所诱huo,就不做善事,而去做恶事。

学佛法的人,明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行菩萨道的基本法,可是不去行。那么,明白道理又有什么用处?天天学‘六度’法,等到境界来了,布施也不布施,持戒也不持戒,忍辱也不忍辱,精进也不精进,禅定也不禅定,智慧也不智慧,你说有什么用?

(一)布施:是用财法布施于人,可是境界来了,就不布施了,相反叫人布施给自己,越多越好。我不布施于你,你要布施于我,要占便宜,不想吃亏,这种人比比皆是。

(二)持戒:天下人皆知持戒为持戒,可是境界来了,不但不能持戒,反而毁戒。守戒就是不动心;无论什么境界来了,无动于衷,就是‘泰山崩前心不惊,美色当前心不动’,有这种的定力,就能转境界,不管善恶顺逆的境界,皆处之泰然,不生分别心,自然风平浪静。

(三)忍辱:忍受一切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考验。经得起考验,便能过关;经不起考验,就过不了关。人人皆知忍辱能到彼岸,可是境界来了,就忍不住,无明火高三丈,将多年来所积聚的功德,焚烧一干二净。

(四)精进:打禅七就是精进。人人想精进,到了精进的时候,就不精进。躲懒偷安向后退,跑到一边去泡茶,或者故意到厕所方便,或者故意到厨房饮茶,这都是借口混时间。在没有打禅七之前,说的很好听,我一定要好好打这个禅七。等到禅七开始,就不听话了,把以前自己所立之誓言,都推FAN了,为什么?明知故犯。知道参禅是好,可是还要懒惰,你说有这种矛盾的心理怎么办?禅堂的规矩,不守规矩,打香板,打!打!打到开悟为止。

(五)禅定:现在参禅,正是用功的好时光。为什么要打禅七?就是教你精神集中,心无妄想,令智慧现前,所谓‘智慧解脱’,也就是克期取证的法门。

(六)智慧:也能到彼岸,也能了生死。可是刚刚要开智慧,他就懈怠了,而错过开悟的机会,所以参禅要分秒必争,不知在哪一分钟就开悟。有人打妄想,我不要智慧,我的愚痴很好啊!不明白一切事理,就算了嘛!这是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到了死的时候,才觉悟白来世间一趟,悔之晚矣!

佛教在这个国家(美国)正是开始的时候,需要有真真实实的修行人,要躬行实践。要专一其心的修行,要改过自新的修行,要破除习气的修行,为旁人的榜样,这样佛教的前途就光明。如果一开始,就没有真正修行人作为模范,没有发大菩提心者,那么,佛教在西方也不会兴盛起来。所以佛教兴衰的责任,要你们青年人负起这个重担。

现在三步一拜果真(恒实)和果廷(恒朝)这样诚心的修行,给佛教作为开路的先锋。他们在路上三步一拜,不是为自己求福报,而是为世界求和平。两年多以来,忍饥忍渴,忍寒忍热,忍风忍雨,这样的苦修,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他们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能让人所不能让的,能吃人所不能吃的,能穿人所不能穿的,不管刮风下雨,照拜不误,不管寒暑饥渴,不休息不懈怠,每天照常做早晚课,一时一刻也不躲懒偷安。他们这样的发奋,就想将佛教推行到全世界去,令它发扬光大。这两位行者,如此辛苦,不是图名,不是贪利,而是发展佛教为己任。这种精神可嘉可勉!

你们应该向三步一拜二行者看齐,作为借镜。照照自己,反省一下,对佛教有什么贡献?我所行所作是为自己还是为佛教?如果为自己,就应该生大惭愧心,立刻纠正这种不当的行为;若是为佛教,更要努力,再接再厉,推行佛教,维护佛教,要认真发菩提心,无企图行菩萨道,一切为人得安乐作前提,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这才是菩萨的精神。

你们在禅堂里,跑跑坐坐、坐坐跑跑,觉得很辛苦,若和三步一拜他们的辛苦来比较,那是自在多了。关于这一点,要深深的体会,不要当面错过,交臂失之。这两位行者,若是不发菩提心,不行菩萨道,根本就不能坚持拜到底。

你们在禅堂里,不要打妄想,身在禅堂中,心到世界去观光,这样胡思乱想,会影响修道之心。切记!不要把光阴空过,要把握时机,迎接开悟来临!这样的准备,才能对得起自己;否则,一切空谈。


图片附件: timg (15).jpg (2020-8-21 13:48, 76.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77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6925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17 16:09


恰到好处是中道


参禅的法门,要念兹在兹。时时刻刻都要回光返照,也不要紧,也不要慢,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不紧不慢就是中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就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中道了义。

参禅要不偏不倚,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太过或不及,那不是中道。不落空有二边,才是中道。所谓‘中道就是非空非有’,也就是真空妙有。无著于真空,无碍于妙有,真空妙有不可取,也不可舍,取也不得,舍也不可,这是真空妙有的境界。

用功的人,要有始有终,才能有所成就,所谓‘贯彻始终’。不可一暴十寒,遇难即退,半途而废,那是没有出息人的行为,古人说:‘修道不怕慢,只怕站。’

平时用功参禅,照顾自己的话头,用自己的金刚宝剑(智慧),斩断一切的妄想,妄想斩断,智慧现前,有了智慧光明,破了无明的黑暗,无明破除,就出离三界,不受生死,也就是闯过生命之轮(十二因缘)的关。

用功修道的人,要有忍耐心,无论怎样辛苦,都要忍受,忍就能到彼岸,所以各位打禅七,不要怕辛苦,所谓‘苦尽甘来’。‘不在最底下,到不了最顶上。’要知道万丈高楼乃是从平地建起,不是在虚空造成的。所以我们参禅的人,要从根本上入手,就是把妄想驱除。若能把妄想制止,这时候,‘心清水现月,万里天无云。’心平百难皆散,意定万事皆平,所谓:

心止念绝真富贵, 私欲断尽真福田。

参禅就是去妄存真,也就是沙里澄金,在沙子里找金粒,那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是你想求金子,必须在沙子里找,必须要有耐性,你想明白自己本有佛性吗?明心见性吗?就要有耐心去修行,去参学,去研究,久而久之,豁然贯通,骤然开悟,原来如此!

参禅上了路,不需要打闲岔,各位自己努力参‘念佛是谁?’非把这个‘谁’找到不可,什么时候找到,方可停止。功夫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便有好消息。

结双跏趺坐的姿势,是将左腿放在右腿上,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因为左腿属于阳,右腿属于阴。打坐时,左腿是阳在上边,右腿是阴在下边,好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仪、阳仪),也是这样的摆法。若是因为方便起见,左腿在下,右腿在上也可以的。法无定法,随著个人习惯而决定,不必执著一定要这种姿势。教你左腿压右腿,这只是个方法而已。并不是硬性规定,一定要这样子。

总而言之,结跏趺坐,是教你容易入定。你能在走路时入定,那么坐不坐都可以的。入定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妄想,心中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若能行住坐卧一念不生,一尘不染,那就是在用功,并不一定是坐在那里,才算是用功。


佛法最平等


佛法是很微妙的,在佛法里,感觉不到有什么好处,在佛法外,也不觉得有什么坏处。可是在佛教里,一分功,一分过,丝毫不会差错。佛教里,亦是最自由、最平等,没有ZHUAN制,毫不偏袒。

为什么说最平等呢?因为一切众生,无论饿鬼地狱,凶神恶兽,恶人坏人,如果肯发心修行,回头是岸,都可成佛。不像外道说:‘恶人坏人,永远都坏,无法可度;猛虎恶兽,性情残暴,亦不可救。’

中国明朝时代,有莲池大师,他便收了一只老虎徒弟,护持左右。可是老虎是恶兽,人见人怕,所以大师就教它出入不要直行,虎亦遵命,出入退行,人们也就不怕,知为善虎。老虎徒弟还会到各处,为莲池大师化缘。人们见到善虎,还争相布施供养呢!所以虎亦能皈依三宝,护持佛法,亦可成佛。

佛教最自由,因为在佛教里,只是劝人行善,不要做恶。作恶会自作自受,自取其报。但佛教不会强迫人去行善,亦不会说你不听话,专造恶业,我会造一所牢狱把你关进去。因为一切唯心造。天堂、地狱,皆是依人的思想和业力造成。故佛法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阐明丝毫不爽的因果律,教人认识真理而超出轮回。


大善大恶,超出数外


昔有袁了凡的人,本名袁学海,他是明朝的名儒,小时候就读书,可是父亲要他学医,济世救人,所以改学医。后来遇到一长须老相士,对他说:‘你命带官印,你应该读书可做大官。某年某月某日可考中秀才,某年某日可作县官,俸录多少。某年某日升官,俸录多少。到五十四岁八月十四日半夜子时寿终正寝,终生无子。’于是乎袁学海就转读书,一切都如算者所言中,十分灵验。既然命中是注定,所以他就等命运安排,受命运支配,不求上进,终日游山玩水。

有一天,游到南京栖霞山,闻有云谷禅师,他就上山参访。禅师给他一个蒲团,二人无言对坐三天。

云谷禅师很惊奇说:‘你从何处来?能够三天安坐不动不妄想,是有道奇人也。’

袁学海就说:‘既然什么事都是命中注定,所以我就不贪、不求、不妄想。’

云谷禅师说:‘我还以为你是非常人,原来只是凡夫俗子。’

袁学海不高兴说:‘为什么说我是凡夫俗子?’

云谷禅师曰:‘如果不是凡夫,为什么被命运所缚?’

袁学海就问:‘命运可逃吗?’

云谷禅师回答:‘你是读书人,《易经》上不是说得清清楚楚“趋吉避凶”,如果命数不可逃,那怎么可以趋吉避凶呢?’

袁学海大悟,所以改名为‘了凡’。即从今天起,已不是凡人了。从此以后,广行善事,多积功德。以前相者所说的,都不灵验,并且活到八十多岁,又有三个儿子。所以命运不是一定的,凶吉也不是一定的。古人说:‘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运,超出命数之外。

为什么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种下恶因当然有恶报,要是能改过迁善,就可以趋吉避凶。从这个看来,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操之在自己手中,所谓‘大善大恶,超出数外’。


求菩萨为全球消毒


一九八二年九月四日地藏七开示讲于万佛圣城


为什么打地藏七?因为现在世界zai 难太多了,所以祈祷地藏菩萨本愿的力量,将一切zai 难消灭。地藏菩萨所注重的就是孝道,因为他生生世世都是孝顺父母。可是这并不容易,都是在困苦难艰中锻炼出来的。他的父母不信三宝,然而他能顺承其意,用种种善巧方便法门来诱导他们生正信三宝之心。他到处所行的菩萨道是无相无著。无相是因他所行所作都不居功,不赞自己德行。就算救度众生,他也说是众生自度的。而不要众生来感谢他,叩头顶礼。

他在菩萨的行列里,没有觉得自己比其他的菩萨高明,或愿力大,或慈悲大,或神通广,他没有这样的想法。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行所无事,都认为是自己的本分,而不居功,所以感动一切众生称扬赞叹,甚至佛也赞叹他。佛不是随便赞叹某人,而是要有值得赞叹的资格与价值才去赞叹,因为地藏菩萨不居功、不宣传自己的功德,所以感应道交。这是一种自然的感应道交,并非用任何手段或方法而获得的感应,而是很自然的。所以我们人修道应学习地藏菩萨的精神与无边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每年我们打七,这是为虚空世界消毒。现在世界空气染污,宇宙间酝酿著一种毒气,任何方法都无法消除,只有诚心请求诸佛菩萨放光消除这种毒气,把这种无影无形的戾气消灭。所以万佛圣城所行所作,关系全世界的安危。这个道场的人再不诚心,世界将更危险了!

世界人类所造的罪业太多,人的力量无法将其免去。今天正逢地藏菩萨圣诞,大家异口同音诚念‘地藏王菩萨’,期望能感动菩萨而生慈悲心,那么世界就得到平安。这种感应要看我们的诚心与否?单单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须大众的力量。所以说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共同来祈祷世界和平。

现在的人默默中都有个感觉,都知道这世界不和平,岌岌可危。所以现在所有的道场都说祈祷世界和平。最初是由佛教讲堂、金山禅寺提倡,以后跟著香港、台湾都学会了,这就证明世界就快面临大灾厄,所以要祈祷和平。可是真正祈祷世界和平的道场是万佛圣城,为什么?因我们作什么法会,并没有希望大护法供养多少钱,每年都是无声无息的做,到时就做。不管有没有斋主,都照样举行,当成自己的本份事,而不存丝毫之企图。我们只希望得到佛光加被,将全世界毒气消除。

观音菩萨用甘露水来灌顶,令众生灾消痛除,罪灭福生。地藏菩萨愿力广大,希望他使众生离苦得乐,把zai 难厄劫化为乌有。念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是给世界消毒,不用杀虫水,而是用甘露和法水来消世界的毒气,消一分,世界就多得一分平安,全世界的毒气都消了,则众生受福,人类幸甚矣!



修行莫贪快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日开示


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学教、持律、参禅,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自性光明是没有贪心,灵感智慧也无贪心。贪心就好像一面镜子上,积了尘土。所以这一点,用功的人要切记明白,不贪多、不贪便宜。

没有贪心就能放下,得自在解脱。得自在,才能开大智慧,大开圆解。各位要深深明白,‘勿欲速,欲速则不达。’好像你想到纽约,不坐飞机、火车,而只想以两脚跑步,和飞机、汽车比赛,看谁到得快,结果呢?你会累死也到不了目的地。

修行要自然用功,不要贪有没有功效,或者有什么好结果,什么也不想,只是往前用功,并且天天要改过。我们用功的人念地藏王菩萨,不要想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应为整个世界来念菩萨名号,令世界没有zai 难,所以一切都不为自己著想。

在座各位要特别注意:修行不要像抽鸦片烟的人过瘾,过了又犯瘾。修行没有贪心才是正念现前,才是真正用功,所以正念是最要紧,一点便宜也不能贪。‘今天修道,明天成佛,一锹就想挖成井’,没有这种道理,修行是:‘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源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三日开示


最初,宇宙鸿蒙,开天辟地时,没有人,也没有什么众生,也没有所谓世界或不世界,根本什么都没有。以后在‘成’劫里,一点一点有了众生。众生究竟从何而有?有人说从猴子,可是猴子又从什么变的?若是以前猴子可变人,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变人?奇怪!这都是一些无知无识之士,标异现奇,另立一种别开生面的学说,说人是猴子变的,那你怎么不说人是老鼠变的?或毛毛虫变的?你怎不知老鼠是人变的?

所有飞潜动植:天上飞的羽禽类,水里游行的鱼虌虾蟹类,人与其他有血气的动物,与花草树木等一切植物,这些飞潜动植的老祖宗都是谁呢?就是佛性。

天地间所以能生生不息,化化无穷,就因为有佛性,若是没有佛性,一切都毁灭。唯有佛性是历千古而不灭,经万世而长存,所以由佛性里变化出十法界,这十法界皆不离一念心,一念心即是佛性,也是佛性的别名,所以人是由佛性变的,而畜生是由人堕落而成的,在十法界中说得很明白。

愚痴的人硬把人的老祖宗说是猴子,回教说是猪,印度说牛是神,这都是一种偏见,只知一点而不知全体大用,所以把世界弄迷惑了,还著书立说,说这是科学,那是哲学,分门别类,其实都是无事找事做,吃饱了没事做而来迷惑人。

究竟人是怎么有的?你看鸡是怎么有的,先有鸡或先有蛋?没有鸡就没有蛋,没有蛋就没有鸡,这是鸡的问题,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至于人,是先有男或先有女?若是说先有男,男是从女腹来的,若是说先有女,但要有男,才会有孕,因为时间久了,人也忘了究竟人是怎么回事了。

万事万象,根本皆是从佛性中自有化无,自无化有,生生不息,化化无穷,所以愈化愈多,好像米中生虫子,从无情而生有情。佛性也是同一个道理,能自无化有,化出一切众生、人类。要是说是猴子变的,这个理论完全不成立。你看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面目各不同,有黑、黄、白、红种人,他们都是什么变的?说来说去找不出一个头绪。若归佛性:自无化有,自有化无,化化无穷,生生不息,这理论则可以讲得通,但很少人有智慧达到这个水准。

人是自无化有,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修道呢?是要自有化无,返本还原,回到本有的佛性,你说这有何用?那你做人又有何用?返回本有的佛性,就能早成佛道。佛性是长存的,就算一切众生都死光了,可是佛性犹然永不磨灭。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因为今天是地藏诞,他的愿力催促我讲些真实做人处事的根本道理,也就是‘自无化有,自有化无’。你若不相信,那为什么米里会生虫?人在世上也好像虫子一样,只不过他的知觉性、灵性多一些,可是和佛比起来,就差得太远啰!相形之下,就像人和虫子相比是一样的。

你要是懂了,就可修行。修行要像秤一样平衡,平平静静的,于自性里一点波浪也没有。若你真懂佛法,我可以与你说佛法,研究如何修道。若是没有真懂,而还在名利中搞问题,放不下财、色、名、食、睡,什么都放不下,那我如何与你说真佛法与修道呢?

各位要猛省、猛省!!


○字:返本还原的奥秘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晚


讲于万佛圣城十周禅七期间


在这个禅堂里,有些人已经是老资格,参得有点味儿,所以没有什么话可说的,所谓‘凡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对初机者,不能完全不说,否则,更摸不著边际,所以说几句话,作为参禅的一个钥匙,帮助你开启心地里的那把锁。

参禅,秘诀在专一其心,所谓: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人得一以圣,万物得一,各正性命。


所以‘一’为万物之始,可是还不是究竟法,虽然说‘得一万事毕’,但若在这个一生出执著,便落二、落三,犹不是真空。什么是真空?就是○(零)。这个○,像个圆圈,是无大无小,非内非外,无始无终,不落于数,但所有数目都未曾离开它。修行,要从‘一’修回到‘○’。从这个○,能发生无量无边的作用,虽然说:‘得一万事毕’;但到了这个○,连一事也无。这时候,‘一法不立,万虑皆空’,是究竟解脱!

想得到○,先要专一其心,不打任何的妄想,心念专一时,便发生‘感应’,所谓‘感应道交难思议’。专一就能得到○,要专一,很不容易。想回到这个○,更不容易。那么,既然很不容易,就不参了吗?要是不参,永远不能成道。这个○,就是万佛的母体,诸佛之本源。

所以大家学坐禅,首先应该学跏趺坐。起初,若是脚很硬,痛得太厉害,可以方便坐;方便坐之后,继而学单跏趺;单跏趺之后,脚不觉那么痛了,可学习双跏趺;双跏趺可以坐得住,脚不痛了,才是正式开始参禅。本来,参禅是没有事情故意找点事情来做。譬如修道人吃饱了,睡够了、穿暖了,没有旁的事,便参禅,游戏人间。

参禅要参话头。话头,就是话语刚开头,不是话尾。也就是一念未生之前的一个预兆。最普遍的话头,是‘念佛是谁?’这个‘谁’字,要把它拉长来参,细玩其味,就像一把金刚钻,要往心里头钻出一个窟窿来。找到是谁?便开悟,可是这不能靠想像、猜测,或在心意识上参,而是要细细探索到你从未到过,从未知道的领域上。一旦破本参,豁然开悟,虚空粉碎,五蕴皆空。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参到了这个境界,五蕴皆空,六尘不染,才是成佛的第一步,但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又要知道,参禅不同于拼命念佛,不是拼命口念:‘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好像叫救命似的。参话头,要慢条斯理,细心在自性上摸索。所谓‘参悟,参即是悟,悟必要参。’其实,‘念佛是谁?’也是一个妄想,但这是以毒攻毒,以一妄制诸妄,以一念息万念的法门。

刚才所说的○:○是成佛之道。在凡夫份上,是○。成佛后,便成为大光明藏、大圆镜智。○能生一切法,能扫一切法。返本还原,必要在○字上用功夫,即是‘什么也没有处’著手。一切法由○而生,一切法皆归于○,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

今天我跟诸位讲的话,你不要以为这是个小因缘。这种法是‘泄天地未泄之秘密,发诸佛未发之本源’,是惊天地、泣鬼神。人为什么成佛?就因为懂这个○。人为什么堕地狱,就因为不懂这个○。所以,一切天魔外道、山妖水怪、狐狸精、黄鼠狼等等,都因为不懂这个○,所以背道而驰而堕落。从○生出诸数,才产生这么多种种变化异端。可是形相虽然不同,基本是一样的。凡夫因为不明白,才舍本逐末,离○甚远。可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暂时虽不明白,一旦明白过来立刻可以成佛。


图片附件: timg (16).jpg (2020-8-21 14:21, 103.2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8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6927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17 16:11


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打禅七时,每个人要懂得规矩。在没有敲木鱼之前,谁也不可以乱跑。你若是不守规矩、不听招呼,就是犯规矩的人。禅堂里有禅堂的规矩。开静之后,维那要看大家都把鞋穿好了,才打一下磬。人全都站起来,然后才打两下木鱼。在没有打两下木鱼之前,人虽然站起来也不可以跑。这是很简单的规矩,你们应该懂得。一开静,你就打木鱼,那么人都还没站起来,又怎么跑呢?要多等三分钟的时间都可以。因为有些人坐得腿麻,站都站不起来,又怎么跑?这是禅堂里普通的知识,大家应该知道。

我知道有几个人坐得腿痛,而哭起来,这是毫无用处,越哭就越痛,这腿不会说:‘你哭了,我就不痛。’

一般人以为我们这儿坐禅是很好的,其实是叫他们来受苦,所谓‘很好’就是‘很苦’。这儿一早两点多钟就起来,白天休息一个钟头,到晚上十二点钟才睡。每天只休息两三个钟头,可以说是不要命的来用功,这叫做‘舍死换生’。


舍不了死,就换不了生;


舍不了假,就成不了真。


你受不得苦,就享不得福。你要想得到真正的功夫,必须忍苦耐劳,咬牙忍著腿痛。本来这个痛,可以不痛的。可是我们欢喜叫它痛,所以腿痛还是忍著,所谓‘忍人所不能忍’,就是忍这个。你痛了,若不能忍还是考试不上,你一定要把全身这种机关都破了,所谓‘机关’,就是指你身上的痛,或那儿不舒服,这些事情令你很烦恼,在这时候,你还能忍著,不生烦恼,这就是功夫,你要忍不住,那就考试不上。

所以有些人到这儿,连一天也受不了,就要跑。你们在这儿已这么多天,也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女孩子,多数都是怕痛,能在这儿受这么多苦,一定可以将善根种得很深,将来这菩提种子一定会生芽结菩提果,所谓‘功不唐捐’,你在这儿用功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一点都不会把光阴空过。

我们修行要有‘生忍’,就是忍不了也要忍。‘法忍’,也要忍诸法的生灭相。忍不了,也要忍,不要怕痛,不要各处跑,否则得不到定。必须要看一切法空,放下看破。从生忍和法忍,便可得到无生法忍,所谓‘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而忍可于心。


耽著味禅头头错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晚讲于万佛圣城


坐禅不要贪著味禅。什么叫味禅?就是一种禅悦,坐得时间差不多了,就有一种感觉:很自在、很舒服、懒洋洋的。你要是贪著于这种舒服自在的境界,就不容易再进步,就会在此停留,总想找味禅。要是这种境界没有了,就去追求‘什么时候我再能有这种境界呢?这种境界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烦无恼,非常自在快乐,什么时候可以再来呢?……’就等著这种味禅,一等就把什么功都忘了,这就是执著于味禅上。

坐禅人要无挂无碍、无贪无求、无喜无忧、无恐无怖,应把己身看成虚空法界一样,不须有所执著贪求。你一有所贪求,就落到第二义上。以下略释四禅天修证的境界。

初禅天,‘离生喜乐地’:离开众生之烦恼,生出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快乐;离开众生之迷倒,向圣人之菩提路上迈步。达到这种禅时,不能冒充,不是自己说,而是要善知识为你印证。这种境界是有个证明:证明气不出不入,呼吸断了,但人未死,这叫入定,入初禅定。它与睡觉不同,不要以为睡觉是入定;睡觉不单单呼吸气照常,而且也打呼打鼾,邻单听得如雷鸣,所以你的呼吸气断了没有?善知识一看就知道,你要是说:‘我觉得我没气了!’这是假的,是冒充的。你若知道,那根本未入初禅!所以不能拿假牌当真货卖。

这里头若细以分析有大块文章可以写,很多理论可以说。不过说那么多,反而是障碍,故说一点点,免得你们生贡高起邪见,说自己入了初禅(离生喜乐地),这真是骗人。

二禅天,‘定生喜乐地’:二禅天的境界更进一步,不单单呼吸气没有了,连脉搏也停止。这种境界也非你自己知道或自己说的,你若说你觉得,你怎会觉得?你根本没入定,想冒充骗人啊?

三禅天,‘离喜妙乐地’:到了三禅天境界,呼吸、脉搏都停止,连念虑也没有了。三禅天,离开欢喜,舍了味禅,不贪著味禅的舒适定,绝无耽著。这个境界比初禅、二禅又高了许多,这个时候周身每个毛孔皆欢喜异常,眉开眼笑,高兴的不得了!

四禅天,‘舍念清净地’:这个时候什么都没有,‘一念不生全体现’,到了‘千潭有水千潭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境界,处处都在说法,所谓‘落花流水演摩诃’。这种境界不是自己知道的,不能说:‘我到了四禅天’,你这样是大我慢,打大妄语呢!这都要由善知识印证才算的。

善知识为什么叫明眼人呢?因为他一看就知道了,知道你的功夫到什么程度。你想去考一考他,去考嘛!他睬都不睬你。真正善知识不会被你考的,他不会因你问他,就和盘托出。若是你亲近善知识时间久了,他才告诉你,不过也不一定很明白地告诉你,有时用譬喻或者简单的几句话。所以不能到处打锣敲鼓,说:‘我们都成佛了!’这样是打大妄语,大开玩笑,将来下拔舌地狱,实在太可怜!


好道场难遇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我们人从无量劫以来,习气毛病太多了!不知悔改,也不知修行,所以习气一天比一天增加,智慧一天比一天减少,业障也一天比一天重。因为这种关系,人若想修行也不容易,想学好也不容易,想出家更不容易,有种种孽缘牵缠不清。在因地时不知不觉造了很多罪业,不怕因果报应,所以到想要修道时,四面八方的障道因缘都发生了。有的是家庭环境不许可,有的是国家环境不许可,有的是个人所行所作发生种种障碍,而不能修行。

所以真正想修道是难如登天,那么,是不是说这么多困难就不修了?不是的。越难才越要修行,要勉为其难。若是不从困苦艰难中打筋斗打出来,始终是破不了业障关,所以才要修忍人所不能忍的功夫,让人所不能让,行人所不能行,做人所不能做的事,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能如此的日积月累,才能把善功德增多一点,罪孽减少一点,使智慧天天增长,业障天天减轻。

因为以前的业障是一点一点累积下来的,所以现在也要一点一点的减轻它。就好像天气寒冷一样,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就到了冬天,当天气冷到了极点,则又开始暖和。但也不是立刻就能暖和起来的,而是一天比一天暖和,渐至热天。热时就譬如没有那么多业障,冷时就好像业障重。这些都是譬喻。

我们在这儿修行,参禅也好,念佛也好,无论你做什么,总要找点事情做一做,不要令心无事就打妄想。要把打妄想的时间来念佛、持咒、诵经,不让光阴空过。否则令心里随便打妄想,浪费很多精神,结果一事无成。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国难生,善知识难遇,好道场难逢。’想修行没有遇到‘好道场’也不能修行,所以必须要有好道场。我们现在在万佛圣城,打禅七有打禅七的地方,念佛有念佛的地方,拜忏有拜忏的地方。你愿意做什么,只要你修行就可以,只要不把光阴空过,能老老实实的用功。

无论哪一位愿意用功,我都愿意做你们各位的护法,来帮助你们用功。因为当初我想用功,但找不到一个好的地方用功,到处都有很多细节皮毛的事要做。譬如在禅堂,你要学会扣引磬、打钟板,到时当值、巡香,如何给人倒茶、喝茶、收茶杯,啰啰嗦嗦的一大堆。你想用功都用到喝茶、收茶杯上;用到巡香当值上,用到敲钟板鱼鼓这些皮毛上了,这些琐事最低限度要三个礼拜才能学会,而通常打七也不过打一两个礼拜,这些零碎的皮毛事就够你学的了。

现在在万佛圣城,无论你参禅、念佛、翻译经典、研究经典,做什么都好,总而言之,你要专心去研究,则一切都很方便,没有一些繁文细节,要你当这个值、当那个值,皮毛事多得令你头昏脑胀。这里是很简单,作维那只要止静、开静就可以。你在这儿还不知用功,那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功的了?这里是最可以用功、最方便的地方,你不要一边用功一边打妄想:今天的斋饭不好吃,天气又冷,今晚又如何去睡觉……。尽打这些无用的妄想,这只是空过时光啊!应该专心致志,拼命用功才是。

‘舍不了死,换不了生;舍不了假,成不了真。’不单单在念佛堂、禅堂要用功,随时随地也都要用功。用功就是眼不被色尘转,耳不被声尘转,鼻不被香尘转,舌不被味尘转,身不被触尘转,意不被法尘转。都不被境界转,而能转境界,这才叫用功。

‘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便是错过。’所以时时刻刻都要念兹在兹,把念头制住,把金刚智慧王宝剑举得高高的,斩断一切烦恼魔军!

※        ※※※※※        ※※※※        ※


问:‘为大众服务,而又被人诽谤,怎么办?’

答:‘为大众服务,又受人诽谤,就越要去做!若受人诽谤,就不去做,这还不是真的。’

问:‘为什么现在佛教徒不懂得正法,而拼命求神通?为什么现今多数佛教徒反而更爱钱?’

答:‘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现在的人都中了钱毒,钱上有一种钱癌毒,这种东西是很毒很毒的。魔无形中洒上这种毒,所以人一接触到钱,就忘了一切,父母也忘了,只知道钱,认为钱是最亲切的,而为钱造了很多罪业。乃至于佛教徒也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又讲风水,又求密法,贪心比一般不懂佛法的人更多,比天还大,这样子就叫末法。末法,就是没有人懂得道理。

想要没有这种毛病,就要守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六条件能把末法邪恶之风气改变。不要以为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是很简单,你们平常人不但没资格学,也没资格听。我讲这六大宗旨是讲给三步一拜的行者(恒实、恒朝)听的,我看他们苦干到如此,若再不说点真法给他们听就太可惜了。所以这六大宗旨是破邪知邪见的照妖镜、降魔杵。

至于神通,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就是修来的也不能把它当作一回事。神通在佛教中不算一回事,只是雕虫小技而已,哄小孩子的一种戏法,根本不可拿它当一回事。学佛的人,如果有求神通的思想,就走错路了,根本就非正信佛教徒了。’

问:‘为什么人不拜唐僧玄奘大师,反而拜孙悟空?又真有孙悟空吗?’

答:‘因为孙悟空有金箍棒,会翻筋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所以人人爱。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是真有其人,只是他们是无形的精灵,是帮助和护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他们并不是凡夫的肉眼可见,他们没有凡夫的实体,而是一股灵性。而玄奘大师,是个脚踏实地的修行人,他不会翻筋斗,也不会大闹天宫,只会收敛锋芒,真修实行,凭著「坚、诚、恒’三个字,一心去取经,利益众生,因而感动孙悟空等前来护持。’


痴爱缠绵


编按:一九八二年十月下旬,从星、马、台、港数百善信组团朝圣,参加万佛圣城开幕典礼。先举行一周观音七,继而展开一为期十周的精进禅七。其间,十一月十二日晚,上人于万佛殿向四众开示。

大家看看这块木头,两棵树干,却长在一起,上下枝节连著,这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劫以前,有一对男女,彼此相爱的很深。他们发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对男女一见钟情,结为夫妇。他们共同有一个嗜好,就是‘钱’!男的拼命赚钱,女的拼命花钱。一个来,一个往,非常热闹。

可是,爱得太深,罪造的太重,生生辗转沉溺,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道。今已成草木,这两棵树干本来应是两棵,可是依然长在一起,缠绵不相舍离。你看!左根伸出一枝来交抱右根,右根又伸出一枝来拥揽左根。这就如同男女各自伸出胳臂,互相交抱。可见夙世痴爱之劣习,至今形成草木,犹不能舍!并且,这两干之中,有一块石头。他们视若珍宝,究竟这是什么呢?原来是他们往昔银行存款的簿子!

这棵树干,早在几年前,某次我们到城内河边说法,就把它捡回来,你看:头也割断了,根也被刨破了,只露出赤裸枯槁的枝干,但仍然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这不是太可怜了吗?

由此可见,爱得太深,是多么的危险,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有人心想:‘法师,您说这个法,我是不可能相信的,既没有根据,又不合乎逻辑。大概是您哄孩子,说梦话!’信不信由你,我也没有办法一定要你相信。因为这个法是很难说的。人迷恋到爱情上,不论你如何点醒他,他还是不能接受,天下最害人就是爱重情深。最高尚就是修清净道。人不是不知,但明知故犯,而不能出离旷劫之习气。

中国有句俗话:‘手拿著干屎橛,你给他麻花他不换。’这好比人揽执情爱,你告诉他:‘舍弃这个邋遢东西,修道可贵!’可是他仍会固执不肯回头,所以说:

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


佛门虽广,难度不信之人。


这块木头,我保存很久,多数人来我也不让他们看,因为说这个法他们也不相信,还要等待时机成熟。十月二十四日,诸位从远方来朝圣,我把这块木头带到万佛殿,搁了差不多三个星期犹未开口,可是若再不讲恐怕就没有时间了,所以不管诸位相信与否?我也要说出这块木头的因缘。


佛门的不幸


刚才所述的公案,诸位不相信犹可,但接下来所讨论的问题,是绝不可以不相信的。人为什么学佛?其最初的动机不外要‘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可是有些人很不幸地,他志欲出迷,反而入迷。在佛教界里,本想脱轮回,但一不小心,很容易掉入迷魂阵。若不善用择法眼,被邪知邪见所蛊惑,而做出不可告人的事情。

譬如,本来想离苦得乐,可是却一失足而钻到地狱门头去,还有更坏的事情,就是密宗里教人的双修法,说念什么密咒,男女互修‘欢喜禅’,无以上之啦!不但能解决欲念,又能即身成佛。成佛哪有那么容易!既不断淫,又可成佛,那是绝不可能的事,天下间无此道理。今人多数贪侥幸、贪捷径,一听到什么玄妙法,就被迷惑而陷入魔网,到死时,还是密!密!密!密到地狱里去了!



来生愿做连体婴


我刚才发表的意见,绝不是太过,也不是骂人。佛门里的确有这种败德的行为,所以佛教不兴。

这件事尚可不提,可是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关系全人类,所以不可不提。就是现时同性恋者,日益猖獗,好像在纽约、三藩市等,同性恋者有几十万人,甚至当今的政府官员,竟然公认自己是同性恋者,赞成同性恋,呼吁社会应赞成同性恋者结婚。大家要知道,同性恋是违背天地之理,忤逆人伦之恶行。在他们后面都由妖魔鬼怪所怂恿、煽风点火,叫人直奔地狱门。

刚才,说男女痴爱,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男女结婚,是通行之大路,所谓‘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假若顺生死路,结婚生子,也没有背逆天道,可是搞同性恋却是违背天理、违背伦理、违背生理的妖孽。果报是来生为连体婴。现在世上出现连体婴,已日有所闻。在不久的将来,当会出现很多的‘连体畜生’。因为这些人自作妖孽,最卑鄙下流的邪行,势必沦为畜生。

是故,诸位若未学佛,在外边不守规矩、肆无忌惮,犹不足为怪。可是,若学佛了,则必须深明因果道理,丝毫不犯。小心!小心!


[ 本帖最后由 莲池清风 于 2020-8-21 14:31 编辑 ]

图片附件: u=462614325,467315015&fm=26&gp=0.jpg (2020-8-21 14:30, 55.0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76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6928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17 16:17


参禅秘诀:专一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晚


学佛的人,有人欢喜参禅,有人欢喜学教讲经说法,有人欢喜研究律宗,有人欢喜密宗,有人欢喜净土宗。无论欢喜那一宗,你都要专心致志,用功修行,才能达到目的,成就自己的希望。若不专心致志,学什么也等于没有学一样。参了二天半禅,就想去念佛;念佛念了半天,又想去学律;学律不久又想学密。常把自己的目标弄乱,而不能专一。为什么不能专一?就因为向外驰求,脚踏两条船,不知到江北好?或江南好?这样就会自误一生。

所以参禅就要时时刻刻精进,一分一秒也不躲懒偷安。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别有洞天,别有一种天然妙趣。但必定要参到极点,到登峰造极,然后才有一点点希望,但并不多。虽有一点点的希望,也不要抱著希望,否则又变成头上安头。

参禅,就是要老实用功。首先,要把腿练得听话,不捣乱也不痛,怎么腿会不痛?是否有个咒可以念一念,腿就不痛了?或者吃个什么药令它不痛?不是的。必须要经过这个痛,然后它才听话不痛。你要是忍不住,一痛你就要换腿,休息一下,那么腿永远不会听话,因你已惯坏它。它一痛,你就哄它,如哄小孩子似的。小孩知道父母怎样也舍不得他受苦,将来他就什么苦也不能受。腿也像小孩子一样,你若怕它痛,它什么时候都会痛,痛时也要痛,你不想痛时也要痛,就都因为惯坏了它。

把腿练得听话,把腰也练得听话,不酸也不痛。眼、耳、鼻、舌、身、意也都听话,六根不向外驰求,不被色、身、香、味、触、法所转,皆不为六根六尘所转,而能转回来,这就是听话。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常常回光返照,不向外驰求,总是抓住自己的根本法门:‘念佛是谁?’抓住根本,即‘但得本,莫愁末’,对于枝末的问题,也不用再忧愁了,一点一点都会明白。

你修参禅法门,不要连坐都还未练好,也不能结双跏趺坐,连单跏趺坐都结不起来,就想学怎样参,又如何如何?你的基础都未打好呢!

参禅要先打地基。第一个礼拜,就是在整地。造房子先要整一整地,等到地差不多平了。第二个礼拜就可打桩。打桩须费一番功夫,就是修忍,忍痛、忍饿、忍饥、忍寒,什么都要忍,这是很费力的,虽然费力,但这是必经之路。必须把地基打好,立好桩,否则造出的房子必不坚固,风一吹就倒,雨一冲也就散了,这都是因桩未打好,基础没建立好之缘故。第三个礼拜才把梁、栋、柱脚石等都安好,把所有的柱子都竖建。第四个礼拜就可以造墙、装门、安窗户、盖上屋脊。所以一点一点的造起,不是‘一锹就挖个井’,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

参禅如此,念佛是如此,学教、修密、习律也是如此,都要念兹在兹,把心弄老实,不叫它好高骛远,不要听人说密宗好啊!就跑到密宗。我们人不要迷得死不开窍,食古不化。明明眼前都摆著事实,还迷头迷脑的密密密,密来密去也不知怎么就死了,这真是密!这不是‘密’,是‘迷’--糊里糊涂!

各位信佛的人,要研究真理,不要盲从。要‘亲近有德,远避凶人’,凶人就是专门欺骗人;有德之人即是不欺骗人。无德的人专用奸诈手段,所以德存不住;唯独不欺骗人者,才能日积月累的修功立德,故其德行存在。所以你们观察人就是从这儿著眼。不是单单在表面上看,说:‘我看这人有德,是善知识。’根本没有确实的标尺。你必须要设身处地,真正了解那人才算。末法的人都犯了一种通病,就是好高骛远,以耳代目,听人家说什么好,就往那儿跑。跑到那儿,好不好也不知道,甚至被人骗了还不醒觉。学这种迷信财色,迷信风水,非常可怜。

今天从报纸上转载大陆福建某地,有六个小孩子集体跳海自杀去成仙。这为什么呢?就因为邪说把人迷住了,说人做坏事就要作鬼,做好事成神仙。什么叫好事?就是不怕死。在乡下地方,小孩子天真纯朴,听了什么也就容易入脑。说好人不怕死,死了会成仙,所以这六个小孩就要集体自杀成仙去--‘以前有八仙,大概是集体自杀的,我们现在也要集体自杀成六仙,免去六道轮回’,所以他们一齐自杀想成仙。

他们成不成仙呢?我可以证明没有。为什么不成仙?因为他们太迷了。成仙的人都很聪明的,没有这样的愚痴,不懂真理,是非不辨。这样怎么会一起死去就会成仙呢?成仙若是这么容易,那么大家不快死算了,都会成仙?真是无有是处。这种乡愚太可怜了,盲从迷信邪说,令小孩子都失去了方向,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小孩子宁可死也不怕,而说要去成仙呢?这也可说是环境压迫而成,觉得人活著还不如死,做人如行尸走肉没什么意思,于是找个大解脱,一起去死。小孩子在他们的笔记簿上,写‘死’字写了一千多个,天天死死死,一天到晚念死。这些童男童女无知,受迷信之蛊惑,而失去真正的目标和方向。

所以我们信佛的人,不应该迷信,要破除迷信。什么是迷信?就是糊里糊涂地乱信,别人说什么就信,信迷了。‘迷信’还不打紧,最怕是‘信迷’,信那迷乱颠倒的外道。有人自作聪明,真的他不信,假的他反而去信,这就是‘迷中之迷’,不认识真理,拿真当假,把假当真。好像这六个小孩,本来‘找死成仙’是一种虚假骗人的方法,而他们却相信。若是叫他们要修行才能成仙,恐怕他们就不相信了。所以世界上可怜的人很多,可怜的事也很多,一言难尽!


光音天、科学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午


问:佛教里说:‘人的始祖,是从光音天来的。’这与现代科学理论,有没有抵触?譬如,科学里有‘进化论’,说人是从最原始微生状态,若干亿兆的逐步进化演进,最后从猿猴变为人。这个在佛理上讲得通吗?

答:人是从光音天来的,这个来源不只七亿兆年,恐怕七亿亿兆年以前就有这种情形。

光音天的天人来到人间,并非怎么完整,而是已失去智慧。为什么?就等于我们人投胎另去托生一样。当初这世界没有人类,未开化,混沌一片,如鸡蛋似的。天人好像苍蝇飞到这世界来,以为有什么好吃。从光音天到地球来,恐怕也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好像现在的卫星火箭打入太空轨道,要经过人间很久时间,或几年才能入轨道。

同理,天人到地球来,他们本没有什么目的地,各处旅行,把指南针丢了,到了地球就手忙脚乱。他们到了地球也不像以往在天上那么聪明,仅存一种知觉性,没有像在天上那么完整。好像人本来很聪明,但死了再托生做小孩,把前生事忘了。就好像人撞车后,失去所有知觉,迷糊混淆。虽然说他们从光音天来,但是逐渐都失去本有的德性与智慧,只有一点点知觉性存在。虽说从天上来,也来得很少,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来了多少,时间也无人可以考查。既无历史可查,也没有什么根据。

至于所谓的‘科学’,并不是什么科学,这是人取的一种代名词,叫它为‘科学’。其实它只是一种理论、理性。这种道理圆满或不圆满?就要凭各人的见地和理解力。有些人懂得多点。有些人没学过科学,就不懂科学。那么是不是没学过科学的人,在他自性中就没有这种理性?不是的。不论你有没有学过科学,在自性里这个理性仍然存在。不能说学过科学,就有科学;没有学过科学,就没有科学。这就像佛性一样,人人自性中皆有。

科学,只是佛性的一小部分,并不是一个很完整的理性。说人研究科学如何如何,写出的理论又如何如何,其实这只是个人的颠倒执著,头上安头,故意无事找事忙,忙来忙去也找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研究科学,研来研去也研究不出什么名堂来。人执著科学,以为有什么了不得,其实都是自性本有的。并不需向外求,你若是向外找,什么时候也找不出来。你说它是真的,那都是在皮毛上呢!真的是既找不出,也说不出来。科学本来不存在,我们叫它科学,它就叫科学。


性、识、意、心


问:‘性、识、意、心,有什么分别?’

答:小孩子刚生出来,活活泼泼,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这时可说是‘性’。一知道吃奶了,‘识’就增加。吃奶之后,又懂得穿衣服,不穿就会冷,不穿就觉得羞耻;知道饥渴寒暑,这就是‘意’了。等到长大,想要这个想要那个,这就是有‘心’了。本来这是四种心,可是也可说是一个,互相有连带关系,不可分开,是同一家。虽说有四个名词,但是它本性是一样的。它其根本的罪魁就是‘业’。

再扩大来说,什么叫‘佛’?我们的‘性’叫佛,什么叫神?‘识’是神。‘意’是分别心,‘心’是尽打妄想。

再说,‘性’本是圆陀陀、光灼灼,无人、无我,不落二三。但一有‘识’,就落二三,有所分别。‘意’也是有分别。意,又叫第六识,比较混浊,但第七第八识比较清净。识有八种,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与第七、第八识。识本非有八识,而是名词上有八个,但总机关是一,而有八个岗位。虽然有八个岗位,都由识来支配控制,八而一,一而八;八不碍一,一不碍八。从一可生八,从八又可回到一,这是识。

‘意’就是分别心,也就是第六意识。‘心’不单有分别,而且又妄想纷飞。至于六识,可说是一种知觉性。就是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发出见闻嗅尝觉知。人造罪业也是在六根门头,修行亦是在六根门头。若能不被外边境界转,那就是修行;若被外边境界转,就是堕落。


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今时很多国家教育落后,斯文扫地,虽然教育界里仍然有人发奋努力,挽救道德之沦亡,然杯水难救车薪。教育一败涂地,它原因何在?乃因为教育界人士不肯改善,不求进步,眼见学生日趋堕落,杀人、放火、抢劫、贩毒,而视若无睹,甚至于居然公开鼓励学生吸毒、堕胎、性解放、吃避孕丸等,这种卑鄙的行为,只有令学生意志消沉,违背良知。

虽然还有部分教育家,鞠躬尽瘁,大声疾呼,企图挽回颓风,为青年人奠定良好基础,然大部分却昧心厚颜,鼓吹淫狎败伦伤化之作风,使青年人雄伟坚贞之志愿,瑟缩挫损,善根殒灭,还未真正启发智慧,已学会了颠倒荒唐。

部分教育家甚至口口声声要改造人心教育,彼等乃德中之贼,斯文中的败类,为掩护它丑陋,而极力反对真正的教育、建设性的教育,以盲引盲,诱huo无知,岂不令人更加痛心疾首。

从事教育的人士,应时时刻刻本著大公无私,昂藏磊落之大无畏精神,造就世界未来主人翁,庶几无负己任,不愧人师。若是依然故我,邪知邪见,嫉妒障碍,沽名钓誉,抑人扬己,覆盖虚伪欺骗,那么教育则一蹶不振,永不再兴。而人类之英才亦将埋没,国家的前途危矣殆矣!希望为教育家者唤起青年人的注意,速谋对策,挽救青年小子,免得误人歧途,自甘堕落,则社会幸甚!国家幸甚!


参禅要有择法眼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晚讲于万佛圣城


学佛法的人必须要有择法眼,认识是与非法,黑与白法,善与恶法。切记不要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或将黑作白,拿白当黑,或以善为恶,以恶为善,这都是颠倒。想认识这些法,一定要有择法眼。首先要无我相,若有我相,就生种种障碍,而无智慧。有了我相,就先生自私心。跟著就陆续生出自利心、有所求心、贪心。若又求不到也贪不到,就生斗争心,与人争强论胜。

如果能没有‘我相’,则什么叫‘我’?谁是我?我又是谁?想一想,参一参‘念佛是谁?’这‘念佛是谁?’不是念的,你念来念去是没有用,而是要参,参如同用锥子锥一个东西,锥出窟窿了才算透,彻悟明白。‘一时不明白,一时都要参; 时时不明白,时时都要参。’参也不是猜测的,你若猜‘我念佛,你念佛,他念佛,谁念佛呢?’猜来猜去是猜不著的,而是要找这个‘谁…?’这个谁字就是金刚王宝剑,就是智慧剑。要用智慧剑把其他妄想全斩断了,智慧自然现前。

参禅这法门你若不认识,不明白,而像念佛号似的,以为念得越多越好,这是错误。不需要念得多,最好能拉长长声,念几个钟头也念不完,甚至参八万大劫也不间断,这才是真正参禅。为什么要参‘念佛是谁?’这‘谁’字本来也是多余,但因为我们人就像猴子,总要找事做,找东找西。若有个谁字挡著,那些妄想也就没有了,这是以毒攻毒的法门,没有妄想才是‘时时勤拂拭’,参禅就是勤拂拭。为什么要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的法门。

若是没有择法眼,不认识真法,就不会参,不会参就是白费功夫,若不认识正法,就会跟邪法跑,所以择法眼是最重要的。


得一万事毕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中午讲于万佛圣城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法’都是从因缘而生,也是从因缘而灭,这是一个轮回的道理,也是一个‘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也是世间一切的相对法。相对法,就是好到极处则变坏,坏到极点又变好了。好像我们刚生出来是一个好,等到死时又是一个坏。‘生住异灭’,‘生’了之后就‘住’,住以后又变‘异’,变异后就‘灭’。生老病死亦是同理,生了之后慢慢就会变老,老了就有病,有病就有死,这都是一种缘。

人人都有‘生’,都喜欢生;人人也都有‘死’,但都怕死。你若不欢喜生也不怕死,这就是一种定力。好像人怕鬼,为什么怕?因为鬼很丑陋恐怖,会对人不利,会把人弄死,所以人怕鬼。这是一种怕死的表现。如果你不怕死,什么也不会怕的,不论鬼神或妖魔鬼怪皆不怕,无所恐惧。你若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无所恐惧才是一种正定正受,得到定力。有定力之人是:‘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这个意思就是,若是有人用刀割去我的头,或用毒药毒死我,我也无所谓,无动于衷。为什么?因为自己的生死已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得一万事毕了。

可是单单‘得一’还是不行的,要把‘一’想法子返本还原,变成○。○是个妙不可言的道理,你们谁明白○,谁就能修行证果。如何明白○?就要先明白一。所谓‘得一万事毕’,它是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又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你想要得到这种境界与道理,先要得到‘一’,你不要把‘一’看得那么简单。‘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天为什么能覆盖万物呢?因为得一了。地为什么能载万物呢?因为得一了;若是地没有一,失去一,即刻就有山崩地裂、地震海啸种种地灾发生。哪个地方丢了‘一’,哪个地方就有地灾发生。若是不丢失一,地是平平安安的。

‘人得一以圣’,人若是真能得到‘一’,就能出轮回,证圣果,开智慧。人失去这个‘一’,就在六道轮回里转,就会有种种烦恼无明。八万四千种烦恼都因为失去一,所以都来了。若得一了,首先就是烦恼变成菩提,生死变成涅槃,如反掌之易,毫无困难。可是为什么不能将烦恼生死变成菩提涅槃呢?就因为失去‘一’,而跑到‘二’上,跑到‘三’上……,跑到‘十’上,由十就有十十无尽,百千万种的烦恼都来了。所以这个一是很要紧。可是我们失去一,又想得回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一再能返本还原,回到○上,那更是不容易的事。

我再给我们说这个简单的譬喻。什么时候叫一?什么时候叫○?从一岁开始,女的到十四岁,男的到十六岁,这段时期都没有失去这个一。什么时候是个○?一入胎到出生,都是在○的位置上,那时候没有什么妄想、烦恼、贪嗔痴心,等到会吃饭了,饿了就生贪心要吃饭,贪嗔痴就开始发生,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失去一,这时候是做人的开始。从○字演变成一字,这个一字还是很完整,是一切一切的开始。等到经过人事的变迁,在‘一’上又加上东西,就变成二,二又变三,三又变四……,一路一路地增加,增加越多,负担也就越重,人也越变愚痴了。

性,就是个○字,○就是个‘性’──○性○性,是什么也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修行要修到如浑沌赤子之心,心无一物,就像小孩子似的,返老还童。但返老还童并非叫你等著吃奶,而是叫你的贪嗔痴慢疑心都没有,这时叫返本还原,和小孩子的知见差不多,很天真无邪,一点也没有懒惰懈怠心,也没有占便宜心,或人我是非的心,这时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修道若是能真明白这个理,才能真正觉悟。为什么听经?就是要返本还原。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返本还原。把所有零零碎碎的垃圾,都收拾干净,不要在人我的问题下用功夫。别人讲你一句就不高兴,受不了;动你一根汗毛,你也痛到心里去,甚至拔一毛能利天下,也不肯,有这种自私是不能修道的。

修道人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无我相’不是做事时,尽叫别人去做。‘无人相’不是吃东西时,说我无人相,我多吃点不要紧,因为无人相嘛!但你这时无人相,别人却有人相。又如果打架时,你就‘无众生相’;或者吃肉时就‘无寿者相’。这是不对的,都是邪知邪见。那么,应该怎么样做呢?

(一)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

(二)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

(三)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

(四)无寿者相: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不应该夺取别人或其他众生之性命。

所以我们修道是处处不为己求,不为自己打算,要多为他人著想。


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于万佛圣城


有人欢喜念佛,就参加佛七。有人欢喜参禅,就参加禅七。若是有人不欢喜念佛也不欢喜参禅,就参加个懒七或睡觉七。‘懒七’或‘睡觉七’,这些名词很新鲜,但说起来也是很有学问的。

‘懒七’:你很懒,其实也懒不了。你什么也不做,但是心里就做起工来--打妄想。妄想忽天忽地、忽饿鬼忽地狱、忽人忽天,就是在人的心里制造出六道轮回的机器。心里把这机器发动了,转来转去,想要懒惰,其实浪费的脑力及精力更多。所以就更加疲倦,就越加懒,更加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枯燥无味。

‘睡觉七’:睡著了就作梦。在梦里也是一下子梦到发财,或一下子又挨穷,或忽然作大官,又忽然变乞丐,或梦到老虎毒蛇。在梦里睡也睡不安乐,想打个睡觉七也不行了。

这就是人不会用功,无论做什么都觉得不好;可是会用功的人,做什么都觉得好,参禅、念佛都好,就算懒惰睡觉也都是在用功。

所以万佛圣城有禅、教、密、律、净五教,你愿意修什么都可以,是很自由的,不需要觉得不好意思,你想懒、睡也都是很好的事;懒,不会偷东西,这是持戒。睡,不会杀人或杀生,这也是持戒。你念佛参禅或学教、习律、修密,这都是持戒呢!所以你学五教,都是在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用功就不会犯戒,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没有在持,其实这是不持而持,不戒而戒。不需要用持戒的名词,也在持戒,所以这样用功也是很好的。

因为这样,在万佛圣城愿用什么功,都是很自由,不会有人管束你,因为这个国家是民主国家,所以在这个道场更应行民主中之民主,自由中之自由。所以这么多天,愿用什么功都可以,只要你自己在用功时,提得起、放得下,做什么像什么,做什么都好好去做,专心致志,这就对了。

再说说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

(一)不争,就不会杀生。杀生就因争心作怪,一争就你死我活,死伤无数。

(二)不贪,就不会偷盗。为什么要窃盗他人之物?就因为贪。你要是没有贪心,就算人家要给你,你也不会要,所以要把贪心去除,才不会偷。

(三)不求,就不会有淫欲心。淫欲心就因为有所求,女求男朋友,男求女朋友,都是追求异性。不单求,还要‘追’求,就好像把头削得尖尖的,往里头钻。若是无所求,还有什么淫欲心?英俊的男人有什么用?漂亮的女人也只是个盖肉的臭皮囊。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假若无所求了,淫戒就不会犯。

(四)不自私,就不会打妄语。人打妄语,就因为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自私心作怪,所以骗人撒谎,想令人不认识自己。

(五)不自利,就不会犯酒戒。人为什么喝酒?就想迷乱自己的身体心性,弄得它恍忱惚惚,以为自己成了神仙,在天上逍遥。喝醉酒又会骂人,又可以为所欲为,又增长淫欲。又想用酒来助血气流通快点,喝了忘记一切,好像抽鸦片烟一样过瘾。这都是自利心作怪,所以才去喝酒。

所以这六个宗旨,就是‘五戒’的别名。为什么不说五戒?因为我们人听惯了五戒,你跟他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他说:‘我知道了!听你的做什么?’所以把它变个名词,‘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个名词本来人人也听过,也懂得,但是真能去做的少之又少,所以提醒大家:

不争就是不杀生;

不贪就是不偷盗;

不求即是不邪淫;

不自私即是不打妄语;

不自利即是不饮酒。



德行的表现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晚讲于万佛圣城


学习佛法的人,就是在这儿开始把种子种到地下去。种子种下后,能不能生出?还要看各种的缘。诸缘具足了,种子就能顺利的生出。假若各方面助缘不圆满,就有可能变成焦芽败种。也就是看当我们发菩提心时、种菩提种子时,种得够不够深?坚固不坚固?

若是种得够深而且坚固结实,那么将来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可是要想结菩提果,还有一段相当的时间,这就要看你用功用得如何。要是用功上路,开悟证果,成就觉道,这才算是收成。种子生根发芽、抽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相当的时间,培养、灌溉、加肥料。肥料是什么?就是学佛的道德。修行要处处本著道德,以不妨碍道德为根本戒条。

儒教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人的根本,而财仅是一种末梢之物。修道人处处要惜福节约,不浪费金钱物质,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德行,所生出来的枝叶才会茂盛,果实也将累累。如果不加肥料,不用功去培养灌溉,枝芽花果很容易就会枯槁而死,所以修道人,第一戒条就是‘注重德行’。

德行先由小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以为小善就不去做,而等著做大善,大善没有那么多。‘山’是一粒一粒微尘积成的,微尘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山。德行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德行山。不违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碍他人就是德行。无论做什么,要帮助他人为本份。若于利益上、时间上、文化智慧上,或其他种种事情上,对他人有所妨碍,不能利益他人,都是于道德有所违背。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以不违背道德为根本箴规。想要修道,先要培德;没有德行,就不能修道。有人想修道,魔障就来找,这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所以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道德就等于日月,也等于天地,也等于人之性命。没有道德就等于没有性命,没有日月天地一样。什么是道德呢?就是以利益他人为主,以不妨碍他人为宗旨,也就是内心充满‘仁、义、礼、智、信’。

(一)仁:有仁爱的心,就不会杀生。

(二)义:具足一种知识,做什么事都恰到好处,恰到中道,不太过也不会不及,不偏左也不偏右,事事合乎中道。懂‘义’,就不会偷盗。讲义气的人不会偷他人的东西。

(三)礼:礼是一种礼貌、礼节。尚礼节就不会奸淫。偷盗与**都是因为不合乎义礼,违背常规的现象。

(四)智:有智慧的人就不会乱喝酒、乱吃迷HUN药。愚痴的人才会做出种种颠倒事。

(五)信:有信用就不会打妄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充足圆满了,这就是道,就是德。所以道德是从心中生出,它的根本就在我们人之心里头,但生出来有种颜色。这种颜色不是青、黄、赤、白、黑,而是一种德行之表现,是德行之光泽,故韩愈在〈原道〉文中,有一段说著:

博爱之谓仁,仁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而孟子说:

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有德之人不单单面上有所表现,其背上也洋溢著德光,甚至于在四肢上也能显现出来。这种德相虽然描述不出来,但人人皆能明白。德行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功夫学问,这种德行不能假装的,虚假只会暂时骗人一阵子,不能长久。

修道就是要修真正道德,不妨碍他人,也不怕被他人妨碍自己。谁妨碍自己都接受,逆来顺受;谁对自己不慈悲,或不讲道理,都是自己的善知识。能‘逆来顺受’,对横逆能处之泰然,才见出你忍辱的功夫,不要让别人一句话就动了。有些人的‘不动’是无惭无愧,这是不对。你要修的‘不动’,是能忍人所不能忍,这才是真功夫,否则,还须从头练起。

道家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道德圆满之表现。这两个名词在某些佛教徒听起来,说是外道。其实什么叫外道?什么叫内道?这个名词并没有什么外内道,这是用来形容某种修行所成就的结果。‘三花’就是精、气、神,三者都变成一种光华。‘五气’:仁、义、礼、智、信,五气都圆满,叫五气朝元。

在佛教里,道德圆满了,就获得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也就是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缺少一样,也无法得到这种境界。所以佛教万德庄严,它能包罗一切宗教,而一切宗教只是佛教的一部分。所以我常将佛教比喻为大学课程,道教或其他高超一点的宗教可以算为中学,世间宗教如儒教等,只是小学过程。

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读书人;世界各宗教,也都是宗教人士,所以不可以分门别类,到这教就说这教好,到那教就说这教不好,‘入者奴之,出者污之。’这是错误的观念。一切宗教都是佛教的一部分,这看法才是对的。因为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外道也是众生之一,也有成佛的机会,为什么要摒彼于门外呢?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有边际、无门户、人我之见。所以我们学佛人的心量要大起来,不要心胸狭窄、小气。

道教里有德行人,有一种表现,一般凡人都看得出,就是鹤发童颜。头发虽然花白,但其面色有如童子,很润很细。为什么?就是一种道德感召的变化。虽然是白发,但头发并不干枯,而且有光润之气(并不是擦发腊),他的毫毛、头发会放光,若有功夫的人,或开五眼的人,一看就知道。

佛教又高一招,不单头发放光,而是全身都可以放光,每一根汗毛梢上都可以放光,每一毛孔都与众不同。在佛教里修行有功夫的人,能使白发转黑,齿落重生。道教也有齿落重生的境界,不过不能全身毛孔放光,这是不同处。你们各位看人是不是一位善知识?不需开五眼,就凭凡夫肉眼,只要你是个行家,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善知识?是否有德行?人若无德行,是面生横肉,非常讨人厌的!



禅七诲语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八日讲于万佛圣城


这次万佛圣城又打禅七又打佛七,但还谈不到真正打禅七或打佛七,只是个练习而已,为什么?因为习气毛病使然,旷劫以来人都懒散惯了,突然间叫他去真正修道,是很难办到的事。在中国高旻寺打禅七的家风,是谁也不能讲话,一分一秒也不能缺席懒惰。禅堂是不可以随便进出的,就算死了,尸体也不能往外抬,只往止单下边扔进去。

在这儿,你叫人突然这样用功,是不可能的。从前凡是在高闵寺的老修行,是真把性命交给了龙天了,真为了要了生脱死,所以拼命用功,克期取证,一刻也不放弃,抱得话头紧紧的,由早二点半到晚十二点,没有一分一秒不是在用功,打七期间从不离开禅堂。

既然都是初学,都在此训练已经是很不错了。虽然念佛比较容易点,但也不太容易,因为没有休息的时间,总是继续不断地念佛。我们打禅七、打佛七,都是引导大家一点一点往前进步,慢慢训练得上路了,再努力用功。修到什么程度?修到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在动中不动,静中不动,在不动中亦不动;静不碍动,动不碍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就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中道了义,生佛、生菩萨、生圣、生天、生地、生仙,皆由它。

用功的人要专心致志,不要被境界所转。参禅,要记住《金刚经》上的道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六祖大师开悟的一个基本道理。可是多少人听过、诵过这句,有人开悟吗?所以当我解释《金刚经》时,我说:‘经文依然在, 开悟是何人?’六祖大师是个不识字的樵夫,天天只是上山砍柴,但他听了这句就开悟,因为六祖大师在多生多劫以前已认真修行过,所以一遇到《金刚经》就开悟,可是呢?为什么我们听了这么久,也没有开悟?这皆因往昔没有修行,只顾去看电影、看电视、开舞会、吃喝玩乐,不曾研究过经典。

《金刚经》又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在坐禅时是不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没有,就要想办法扫四相,且要空三心,现在、过去、未来三心,三心了不可得,又怎会有四相呢?

《金刚经》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们坐禅时,不要被音声所转,不要随色相而转。有人修行很久,有境界了,但执著境界,这是错误。应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闻不见,才叫不被境界所转。



结禅七偈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六日于万佛圣城万佛殿


今日圆满十禅七,


改头换面发菩提;


常握金刚智慧剑,


纵横南北与东西。


今天是十个禅七圆满日。我们往昔如何,不要去管它,只要从今以后,重新做人,改头换面,重头再练,跟以前的贪心鬼完全不同,不像以前尽在人我是非上用功夫,而要发大菩提心。

常常握著金刚王智慧宝剑,不要愚痴,不愚痴就不会做颠倒事。为什么颠倒?就因为愚痴无明,昏昧幽暗。应该时时拿著金刚智慧剑,纵横南北与东西,遨游天下,愿意到那里 就到那里,也就是无人无我,无拘无束,大自在无是无非的境界。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人人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佛是人成,人道圆满即佛道成

法身本身原无性,若有则不为法界。譬如,你的脾气比我大,我的脾气又比你更深,此即恶性之表现。猪有猪性,马有马性;男人有男人的性格,女人就有女人的性格。欢喜吃甜的,这是有个甜性;欢喜吃酸的,有个酸性;欢喜吃辣的,就有一个辣性;欢喜吃苦的,就有一个苦性,这个修行也是苦性。树有树的性,花有花的性,草有草的性。各有其性。以上所言种种‘性’,皆包含于法界‘众生性’内。

《华严经》上说:‘万法唯心造’,佛就是由你心造成的。你心要是修佛法,就成佛道,你心欢喜菩萨,就行菩萨道,成菩萨。乃至于你心愿意堕地狱,你就往地狱那儿跑,将来就堕地狱。所以说‘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一、佛法界


不大不小,非去非来;


微尘世界,交映莲台。


‘不大不小’:当我第一次听到梵文‘佛陀’(Buddha),就听成一个‘不大’。‘不大’是什么?是佛;就是没有贡高心、没有我慢心、没有一个我。‘不小’,也不小;也不大,才会小。

‘非去非来’: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无在无不在的,不是单单就在我们这一个世界,所以说‘微尘世界’:这个法界是所有微尘那么多的世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世界。

‘交映莲台’:交映,就是这个法界的佛的光照著那个法界的佛。那个法界的佛的光又照著这个法界。佛在莲台上坐著互相放光动地,不但六门头来放光动地,每一个毛孔上都是放光动地的。每一个毛孔又现出来微尘世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诸佛,就在一个毛孔上现出来。每一个佛都是这样子放光,无量无边的。光与光不冲突,光与光都是和的,所以我们佛教是和光的。我们人与人也不要相冲突,这个交映就是你的光照著我,我的光又照著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和大梵天王那个网罗幢一样的,帝网重重,无尽无尽,这是第一个佛的法界是这样子的。


二、菩萨法界


有情觉悟,跳出尘埃;


六度万行,时刻培哉。


‘有情觉悟’:菩萨是梵语,翻译过来叫‘觉有情’,一个是觉悟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都觉悟了,这是一个讲法。第二个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这两个讲法我们都有份了,有份成菩萨。我们因为都是一个有情的众生,我们也可以在这个众生里边,做一个觉悟者。我们又可以也以这个觉悟的道理,去觉悟一切众生。同样的,佛就譬如大人,我们就譬如小孩子,天天要吃奶,天天要听法。听法是特别能增长人的善根的,特别能开人智慧的。所以你若能有机会听法,那比你赚多少钱都有价值。有这个时间来研究佛法,你说多好!

我希望我们这儿的人不要那么多的旅行,为什么呢?因为旅行太危险了。你看看,每一个放假的日子,死的人就不只一个,一定是多过一个。那么多过一个,或者去旅行就有份了。这个国家(美国)人人都愿意玩、愿意去旅行。我们佛教徒就要改善这个风气。放假的日子,有这个时间来研究佛法、诵经、念咒、拜佛,那更好。

菩萨,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觉悟中的一个明白者,明白中的一个修行者,修行中的一个实行者。

‘跳出尘埃’:你若不明白,就跳不出这个尘埃,因为这个‘尘’太厚了,所以你跳不出去了。你若觉悟了,这个尘埃就薄了,就跳出去了。跳出尘埃以后怎么办呢?是不是就睡觉、吃饭呢?不错,还要睡觉、吃饭、穿衣服,不是单单就做这个工作,不是为这三个问题而生存,为著是要行这个‘六度’。

‘六度万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有人说:‘我知道,这布施就是叫人布施给我。’不是的!我们要布施给人,所以不要这个钱。钱,是最邋遢的一个东西,你要是和它接近的太多了,那就是尘埃;你能不要钱,那是最清净了,就跳出尘埃了。

‘时刻培栽’:不是说今天我修,明天就不修了;今年我修,明年就不修了;这个月我修行,那个月就休息啦!今生我修行,来生就不修行啦!或者这一刻我修行,那一刻又睡觉去了。不是的!时时刻刻、生生世世,我们都要修行这个六度万行。所以你能这样子,那就是‘菩提萨埵’了。

你以为做菩萨那么容易就做啦?没有那么容易的!不单做菩萨不容易做,这个缘觉、声闻,也都不容易做的。做什么容易呢?做鬼、堕地狱、做畜生最容易。‘难’就是‘不容易’的一个别名。所以菩萨就要行人家难行能行的苦行,难忍能忍的忍辱。精进就是菩萨,就是这样子,没有旁的,巧妙的。你就是能做人家所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菩萨。



三、缘觉法界


缘觉圣贤,孤峰独眠;


春花秋谢,十二连环。


‘缘觉圣贤’:这个缘觉的圣人,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缘觉,没有佛出世的时候就叫独觉,自己就会开悟的,他欢喜‘孤峰独眠’。‘春花秋谢’:他就看这种‘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觉悟到这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有自然的一种生灭。‘十二连环’:缘觉的圣人他是修十二因缘的。

十二因缘:

(一)无明。他观察这个无明从什么地方来的?怎么会有无明呢?

(二)行。有了无明,就有行为;有行为,有所表现;有所表现,就有了识。

(三)识。识就是分别;就是‘有为、无为’之间有了分别。有分别心,就有了麻烦。

(四)名色。这个名色就是麻烦。一有了名,就有名的麻烦。一有了色,就有色的麻烦。名色就是麻烦,麻烦就是名色。这个事情要讲起来更麻烦。不讲还没有麻烦。一讲就讲出麻烦来了。我没有这么说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没有这么多麻烦。我这一讲,你不懂,有个不懂的麻烦了。有不懂的麻烦,就想要懂了。想要懂了,这就有了六入了。

(五)六入。这个六入就是想要懂,想要明白,于是乎啊,就生出一个眼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就生出了这个六入。这六入为什么要生出?就是想要明白。孰不知,愈明白愈糊涂,愈糊涂愈不明白,这就是六入。

(六)触。这个触就是个碰。不明白,就要各处去碰,东碰,西碰,南碰,北碰,上碰,下碰。就好像那个乌蝇似的,各处去碰壁,为什么碰壁?因为要明白。

(七)受。碰了之后,就有了受。没有碰壁,就觉得很舒服。一碰壁,就觉得很不舒服。有人说:‘我不好啊!’‘我觉得很不欢喜了!’这就是受。

(八)爱。有了领受就生出一种爱著来。我们人为什么有一种不平安的感觉?就因为有这种爱。有了爱就有了恶,也就是有了讨厌。对于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爱著来。对于不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厌恶来。为什么有个高兴?为什么有个不高兴?就因为有一个爱,有一个恶。那个恶就是个不愿意、厌恶,所以这麻烦就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九)取。所要爱的东西,就想要得到,就生出来一个取了。(十)有。你得到了,就满足自己的这种欲望。那么为什么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因为想要拥有它,就有个有了。

(十一)生。因为有这个有,你想要得到属于你自己的。这一属于你自己的,就有了来生。

(十二)老死。有来生,又有了老死了。

所以这十二因缘呢,是缘觉圣人所修的。


四、声闻法界


声闻众僧,不论男女;


四谛观行,隐实示权。


在这个声闻的人,又叫阿罗汉,或叫罗汉,他能以飞行变化,有神通。证果的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说谁证了果了,我是阿罗汉了,不可以的。因为证果的圣人,走路他的鞋不沾地。你看他像在地上走路,但是呀,他是在虚空里头,那个鞋不沾地,也不沾泥土,甚至于在泞泥里走,他的鞋都很干净的。好像法顺和尚他在那个很稀的泥上面走过去,鞋上也不沾泥。这是证果圣人的一种表现。

初果要断见惑;二果要断思惑;三果要断尘沙惑;四果也是断了尘沙惑。无明呢?他破了一点,但是没有完全的破,没有完全把无明都破尽了。这无明破尽了,就是成佛了。所以在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的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就不能成为佛。那么这个四果圣人,他所修的是什么?四谛法,即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最初到鹿野苑度五比丘,这五个比丘,本来都是佛的亲戚。可是跟著佛去修道,有的就受不了苦。释迦牟尼佛在雪山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骨瘦如柴。所以就饿跑了三个,受不了苦了,只剩两个。以后,释迦牟尼佛在腊八那一天,天女送牛奶去,释迦牟尼佛把牛奶喝了,这两个也跑了,说:‘修行要行苦行,你现在喝牛奶,这是不能修行的,不能受苦了。’所以也就跑了。这五个人一跑就跑到鹿野苑去了。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先说了《华严经》,没有人听,以后就隐实示权,就说《阿含经》,要对谁说呢?一观察,我以前那五个同参,应该先去度他们去。因为在往昔释迦牟尼佛发了这个愿:‘我若成佛了,我要先度毁谤我的人,杀我的人,对我最不好的这个人,我要先去度他去。’谁对佛最不好呢?《金刚经》有个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身上的尘土修的也很厚,也不下山,在那儿用苦功,修苦行。这个歌利王就把老修行的身体给割了。为什么割他的身体呢?

有一天,歌利王带著一些宫娥、彩女、妃缤,到深山打猎,这些女人觉得很好玩的,就不跟他去打猎,于是到一个山上去。歌利王各处去打猎回来了,就找他这些女人。一看这些个女人都围在那个地方,和一个很奇怪的人讲话,这个也摸摸手,那个也摸摸脚的,很不规矩的样子。啊!他就生出一种妒嫉心了。听听他讲什么?是讲修行。在这里讲修道!这歌利王就发脾气来了:‘你啊,不要在这儿骗女人啦!你修的什么道啊?’

老修行说:‘我修的是忍辱。’‘什么叫忍辱啊?’‘就是谁骂我,谁打我,我也不生嗔恨心。’‘你真的?我就试验、试验。’歌利王把身上宝剑拔出来了,就把手给剁下来了,说:‘我现在把你的手剁下来了,你嗔恨不嗔恨?’这个老修行说:‘我不嗔恨。’‘哦!好!你不嗔恨,真有点本事,你尽打大妄语,你心里嗔恨,你口里讲不嗔恨,你来骗我!我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你能骗得了我?好,你既然说你能忍辱,不生嗔恨,你那个手,我也给你剁下来了。’把那个手也剁下。

剁下了又问:‘你嗔恨不嗔恨?’这个老修行说:‘还是不嗔恨’。于是乎,歌利王又拿著宝剑,又把两只脚给剁下了,剁其四肢又问:‘你嗔恨不嗔恨?’老修行说:‘我还是不嗔恨,不单不嗔恨,我若成佛,还要先度你。’

老修行发了这个愿。当时天龙八部、护法善神就发脾气了、就下大雨。这个老修行就说:‘我不嗔恨,有什么证明呢?我要是嗔恨你,我这个手脚就不能恢复如故了;我要是没有嗔恨心,我这个手脚就恢复如故,像我原来的有手有脚,就证明我没有嗔恨;我要是有嗔恨,就不会这样子。’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说过这话之后,手脚果然又恢复如故。这护法善神,一看歌利王这么恶,把老修行四肢给断了。于是乎,就大显神威,下雹子打这个歌利王。

歌利王也知道厉害了,看老修行有这么大的神通变化,于是乎跪到老修行面前求忏悔。老修行就发愿说:‘我若不成佛啊,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若有一天成佛,我就先度你成佛。你若不开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因为这样子,所以佛成佛了,就到这个鹿野宛去,先度这个憍陈如。这老修行,就是释迦牟尼佛,憍陈如就是歌利王。所以佛因为在往昔有这个愿力,要度对他最不好的这个人。

那么我们听见这一段公案,谁对我们愈不好,我们要发愿,成佛的时候要度他。不要说,你对我这么不好,等我成佛的时候要叫你先下地狱,不要发这种愿。

佛到了鹿野苑,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lun。

初转四谛法:


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灭,可证性。


二转四谛法:


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


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


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


此是灭,我已灭,不复更灭。


三转四谛法:


此是苦,汝应知。


此是集,汝应断。


此是道,汝应修。


此是灭,汝应证。


佛说完了这三转四谛法lun就说:‘汝等为客尘所转,故尘不可出。’憍陈如一听这‘客尘’两个字,他就开悟了。什么叫做‘客’呢?客,就不是主人。什么叫做‘尘’呢?尘,就是不干净的东西。我自性就是主人,自性是清净的。所以他当时就开悟,叫‘解本际’,就明白本来的道理。

‘不论男女’:女人也可以证果,男人也可以证果,证果就是声闻,就是阿罗汉。好像鸠摩罗什法师他的母亲,就是证三果的圣人。

‘四谛观行’:观行,就是观察来修行。观察修行什么呢?四谛法:苦、集、灭、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要修这四谛的法门。

‘隐实示权’:本来这些声闻,有的是大权教的菩萨,来示现这个权教的声闻,所以这叫‘隐实’;把实在的功德都隐起来了。‘示权’,示,就是指示,权,就是权巧方便。你不要认为他是声闻,这是小乘,你就轻看他。不要这样子,他不是完全都是大菩萨,但其中一定是有的。这个大乘菩萨,他又现一个小乘的身,来接引这个小乘,然后回小向大,所以叫‘隐实示权’。



五、天法界


六欲梵天,五戒十善;


种有漏因,轮回难断。


‘六欲梵天’: 六欲天,就叫欲界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叫三界。我们现在都在这个六欲天的四王天里包括著。我们直接所看见的这个天,就叫四王天,有四大天王管著。这个天是在须弥山的半山腰上。

古来中国的人,不知道有佛,就知道有上帝。所以商汤王的时候,他祭天就用黑牛来祭天,他就说:

曰予小子吕。敢用玄牡。敢召于皇皇后帝。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他说‘曰予小子吕’:汤王他的名字叫吕,他说小子,就是很客气说我是一个很没有用的小子,一个小孩子的样子。‘敢用玄牡’,就是我敢用黑色的牛,‘敢召于皇皇后地’:我很至诚恳切地,告诉上帝。说什么呢?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朕我一个人若是有罪,不要加到一般老百姓身上去。万方,就是万方的老百姓。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说一般老百姓如果有罪,不怪他们,因为我没有教化好他们,所以他们的罪都应该给我。所以古来的圣人,他是这样自己责罚自己,不像现在的人,明明自己有罪,‘喔!不关我事,那是他的。’‘那是他的不对嘛,怎能怪我呢?’‘你这个上帝,真是不公平,为什么他那么有钱?我这么穷?’怨天尤人,什么事情不说自己的不对,就找人家的不是。古来的圣人,是认自己错的。

忉利天是欲界之第一天。第二天是‘帝释天’。这个天在中间,东边有八天,西边有八天,南边有八天,北边有八天,四八三十二天,这是第二欲天。 第三天是‘焰摩天’。这个天上的天人非常快乐,一天到晚都唱歌。唱什么歌呢?就是我快乐得很呀!昼夜六时他都是快乐的,所以‘焰摩’翻译过来叫‘时分’,每一个时分他都是快乐的。

第四天是‘兜率天’。‘兜率’翻译过来叫‘喜足’。时时都欢喜,时时都满足,这就是知足常乐。因为知足,所以常常快乐;就是一天到晚都无忧无愁的,没有烦恼。又叫‘知足天’,因为他们能知足常乐,且无忧愁无烦恼。第五天‘化乐天’。这天的天人,他会变化他的快乐。思衣衣来,思食食至,变化自在,故非常快乐。

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他化,就是他自己本来没有快乐,他能把其他天上的快乐,拿来做为他自己的快乐。为什么他要把旁的、天上的快乐拿到他自己来?就因为他不讲道理;好像人间的土匪,抢人的钱做为他自己的钱,把人家的东西抢来,做为他自己的东西,不顾他人之死活。这里有许多天魔及其眷属。

‘六欲梵天’:梵天,就是大梵天、梵众天、梵辅天。他们是修‘五戒十善’所得天上的福报,这都是种有漏的善根。他们‘种有漏因’:种有漏的因,所以‘轮回难断’:自己生死要自己了,修出世因才得以超脱轮回。


六、阿修罗法界


修罗性暴,有福无权;


好勇斗狠,浮沉业牵。


‘阿修罗’,是梵语,翻译过来叫无端正;无端正就是丑陋。男的阿修罗,相貌非常地丑陋,爱向外斗争;女的阿修罗,相貌非常地美丽,爱用心来斗争,也就是所谓的妒嫉、障碍、无明、烦恼。这一类的众生,自成一个法界,但是又通于其他的三法界,所以在四道里头,都有阿修罗。总而言之,无论在哪一个道里边,好斗争的、脾气非常大的,愿意指挥其他的人,不愿意受其他的人指挥;愿意管其他的人,不愿意受其他人的管,这都是修罗的表现。

人间修罗有善恶之分,善的阿修罗就是国家的军队、兵、将军;恶的阿修罗,就是土匪、小偷、偷人东西的、抢抢人东西的、好打人的、好杀人的,这都叫阿修罗。

天上的阿修罗,他和天兵、天将去作战。一天到晚,想要抢帝释天的宝座,想要把帝释天**了,他去做帝释天。可是他战来战去,总要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可以在天上享受这个天福,但是他不能有权利。所以他虽然和天兵、天将作战,始终是失败的。

畜生阿修罗,它就愿意欺负其他的同类,欺负其他的畜生,好像豺狼、老虎、狮子,都想吃其他的畜生,就因为它是一种修罗性。还有蛇、鹰,都是阿修罗。

鬼里头也有阿修罗,他就欺负其他的鬼。这鬼里头也有善鬼、也有恶鬼。这恶鬼啊,在鬼里头,他也不讲道理。本来鬼就是不讲道理的,他在这个不讲道理的里边,更不讲道理。

‘修罗性暴’:他性非常暴躁的,‘有福无权’:他有天福,而没有天权。想要争权夺利,但是也争不到,‘好勇斗狠’:他就是好斗争。现在你看这个世界,都是修罗世界,都讲斗争、斗争;斗争这个,斗争那个,你把我斗倒了,我把你斗臭了。‘浮沉业牵’:由他业力牵引著到那业道里头去。所以人修行,切记不要和人斗争,不要好勇斗狠,不要性暴,那么就和修罗脱离关系了。

总而言之,阿修罗就是不讲道理,无论对任何人,他常常要发脾气。要详细分析起来这个阿修罗,在这个九法界里头的众生,有五个法界里头都有阿修罗。畜生法界里边,飞禽有飞禽的阿修罗,走兽有走兽的阿修罗;好像那鳄鱼,那就是水里的阿修罗。马也有阿修罗,有这个马在里边,这马群就很多麻烦,这叫‘害群之马’。牛也多数是阿修罗,这个牛性,就是阿修罗的性。狗更是阿修罗,人若爱养狗,常与狗接近,也可能成修罗性格,所以小心一点,不要跑到阿修罗里头去。


七、人法界


人道和合,功罪相间;


德升孽降,岂有他焉!


人道也有善,也有恶。这个人的性情很温和的,和谁都能合得来,所以说‘人道和合’。‘功罪相间’:人也不是完全善,也不是完全恶。完全善就升到天上去了,完全恶又去做畜生、做饿鬼、堕地狱了。所以又有一点功,又有一点罪;或者功多过少,或者功少过多。功多罪少的,就生在富贵的家庭;功少罪多的,就生在贫困的家庭。在这里边千差万别,随著各人所造善恶业的多少而有分别。不是纯阴,也不是纯阳。纯阴者就会变鬼去,纯阳者就升天了,不会做人了。

‘德升孽降’:你做善功德,就向上升一升;你若造罪孽过,就向下降一降。‘岂有他焉’:其他人不会叫你堕地狱,不会叫你去做饿鬼,不会叫你去变畜生,都是你自己造的。所谓‘自作自受’,自己做自己就去受去,这是人道。


八、畜生法界


畜生好贪,多而无厌;


将黑作白,是非莫辨。


前边所讲的七个法界,都是好一点的法界,可以试一试,到那儿去做一做戏去。唯独现在这三个法界,这不可以尝试的,你试试看就恐怕跑不出来了,否则‘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所以这是很危险的。

现在这个畜生道,不是一类的畜生,畜生也有百千万亿种类不同。你看就单那飞的畜生,就有百千万亿种,不同类的样子。那么走的畜生呢?也不少。小的老鼠是很小的畜生,大的大笨象是大的畜生,鹿、熊、马、牛,都是大的畜生,这在陆地上的畜生,也有百千万亿种。在水里的畜生也有百千万亿种,有水狗、水牛、水马。就是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学、动物学的人,无论你是个博士,是个专家,都没有法子完全知道畜生的种类。

这些畜生,都是从什么地方变的?只是一个‘贪’字。‘畜生好贪’:就是无论什么,都是多多益善,少少不行。因为它‘多而无厌’,所以黑的,它也不知道是黑的。它说:‘哦,这是白的。’所以‘将黑作白’:不好的,它也认为好的啦!这就表示它没有理性了,所以无论什么都贪多,甚至于狗屎那么邋遢的东西,它愈吃愈觉得愈香愈甘美。‘是非莫辨’:也不知道对,也不知道是不对,是非都不辨了,不清楚了,这就是没有理性了。有这一个‘贪’字,就糊涂了,无明把它盖住了,什么也不知道了。

所以我们人呢,你贪多就有危险。贪多,就容易变畜生。我告诉你,出家人若是不依照佛的戒律去修行,堕落更快一点,所以古来有那么一句话:‘地狱门前僧道多’,都在地狱门前等著。那个贪心的老道、贪心的和尚,他觉得那个地方很好玩,所以他要去,去到那儿就知道不是很好玩的地方。


九、饿鬼法界


鬼类喜嗔,昧果迷因;


无明颠倒,日积月深。


一般人都知道鬼,有的人相信有鬼,有的人就说没有鬼,甚至于有些佛教徒也不相信有鬼。什么叫鬼?鬼就是一种阴气,一股阴气,它有影而无形,有形而无影;你或者看见它一个黑影,你细意研究,它又没有了,或者看见它好像是个人似的,可是啊,转眼间也没有了。这种道理是很不容易把它弄清楚的。

鬼有多少种呢?鬼的种类也像恒河沙数那么多。你要想明白鬼的种类有多少,你就要修道;修道等你开了五眼六通了,那么有多少种鬼你都会知道了。

有的人说:‘没有鬼’。我就告诉他,若没有鬼,也就没有佛,也没有人了,也没有一切的畜生了。因为畜生、人、阿修罗也是从鬼变的,乃至于天道、阿罗汉、缘觉、菩萨、佛,都是从鬼道上来的。为什么呢?因为这十法界不离一念心。这一念心,就造成十法界。

你做鬼事,就堕落到鬼道去;做人事,就到人道去;做阿修罗的事,就跑到阿修罗里头去;你做阿罗汉的事,就跑到阿罗汉里边去;你做缘觉,就跑到缘觉里边去;你若做菩萨的事,就跑到菩萨的眷属里边去;你若做佛事呢,就成佛;你要做地狱的事,就堕地狱。所以这都是由你现前一念心造成的。

‘鬼类喜嗔’:凡是鬼的种类,就欢喜发火,生嗔恨心。对他好,他也生嗔恨心;对他不好,他也生嗔恨心。他最欢喜是什么呢?就是给其他人麻烦。你对他好,他也给你麻烦;你对他不好,他也给你麻烦,所以就说:‘烧香引出鬼来了’,他就给你麻烦,让你生病了。所以孔子讲‘敬鬼神而远之’,这鬼神你恭敬是要恭敬他,可是你不要和他接近,要离他远一点。

‘昧果迷因’:‘果’他也不明白,‘因’他也不懂,所以他就不知道好坏。本来种好因结好果,种善因结善果,种不善因就结恶果。种瓜就得瓜,种豆就得豆,他不懂这个因果道理,所以他种了茄子就想要吃辣椒,种了辣椒就想吃黄瓜,乱七八糟的胡搞,无明颠倒,这种行为,‘日积月深’,一天一天积的很多,愈造愈深,愈深他愈造,所以堕鬼道。


十、地狱法界


地狱忧苦,无门自钻;


起惑造业,受报循环。


地狱是最不快乐的一个地方,你们谁愿意到那个地方去旅行,我可以保证你即刻就到。怎么样呢?你‘愁一愁,地狱游一游;笑一笑,就老返少;哭一哭,地狱有个小黑屋。’你若是忧愁,这就种地狱的因。你若是笑,就种天堂的因。‘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所以说,你能常常地笑,就老了也像年轻人一样。哭,这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总而言之,地狱没有快乐的,是忧苦的。‘无门自钻’:本来地狱没有门,地狱这个门是自己开的,你就硬往里钻,钻不进去也要钻。‘受报循环’:为什么到地狱去啊?因为不明白了,所以就造出一些个恶业来了,你造了什么恶业,就受什么果报,丝毫都不会错的,这就是循环无端的。

十界一心,不离当念;


能觉此念,立登彼岸。


‘十界一心’:菩萨、佛、声闻、缘觉,这是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六凡法界。合起来,叫十法界。这十法界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就从我们人现前一念心生出来的。‘能觉此念’:这十法界没有离开你这现前一念,你现前的一念你要明白了,‘立登彼岸’:立刻就到彼岸了,就‘摩诃般若波罗蜜’了。这个彼岸是什么呢?就是觉悟、不迷惑了,就把无明破了。破无明,那个法身就现出来了。


贪享受何必出家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开示


出家人,一定要把出家的基础建立起来。出家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严守戒律。要把《四分律》、《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梵网经》等,都要背熟,统统研究明白,才够资格做个出家人。

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一天到晚不是打财的妄想,就是打色的妄想,那就是‘身虽出家,心不入道’,离道相差有十万八千里之远。这种出家人,只可称为佛教中的败类,不能承认他是出家人。

出家人不可向这个攀缘,向那个攀缘,更不可单独一人住茅蓬,教居士们来护法。单独接受供养,这种行为不合乎佛制,若有这种行为的应该悬崖勒马,赶紧纠正,所谓: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


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还。


古时,真正修道人住茅蓬,是自耕自食,绝不务外缘。因为去贪心,所以住茅蓬修行。或者闭关,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学问和德行。若是真正为修道,可以单独住,但是不可单独接受任何居士的供养,否则,将正法变成末法时代,也就是破坏佛教。

现在修行人,欢喜单独住精舍。为什么?因为他不守戒律,没有人看见,犯规矩也没有人知道,能够随心所欲,没有人管,自由自在,可以说无拘无束。自己在精舍里头召来一班居士,来做个什么法会;实际是依佛穿衣,赖佛吃饭而已。

有的出家人,利用居士所供养的钱,不做佛事,反而去购买华贵名牌汽车,作为私人代步的工具;或者购买电视机,天天看电视节目,而忘了作早晚课;或者购买电冰箱,保藏有营养的食物。总而言之,单于享受,贪图舒服,这种风气现在正大行其道。将佛教的苦行完全变质了,真是辜负释迦老子当初一片苦心!

有人说:‘生在这个时代,应当看看电视,知道国际新闻,否则,成为盲聋之人。’你知道外面的事又怎样!知道外边事,到时候死不死吗?有人说:‘修行人,难道可免得一死吗?’你修行,到时候也一样死,可是呢?死的时候,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绝对没有牵肠挂肚的烦恼事,能安详而逝。你不修行,到时候也是死,可是死的糊涂,又挂南朝,又念北国,心不清净,含恨而死。这就是不同的地方,你明白了吗?

告诉你!修行人在死的时候,来明去白,知道自己是怎样来的,又明白自己是怎样去的,清清楚楚不糊涂,没有把本来面目忘掉。不修行的人,来时糊涂,去时糊涂,糊涂一辈子,也不知为什么而来?也不知为什么而去?来从何处来?去往何处去?完全不知道。

出家的目的,为了生脱死,而不是为了享受。既然出了家修行,又何必贪图物质的享受呢?有贪享受的心,又何必出家呢?所以我主张,无论是谁,愿意单独一人住小庙,那还不如还俗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还俗总比单独住小庙好得多,不会造出那么多的罪业,这一点,希望你们大家注意,为切!为要!

修行人,单独住在一个地方,他的目的不在修行,而是贪图受人供养。我说这话,一定会有人不愿意听,可是呢?我不管你愿不愿意听,我是为著佛教的前途著想,所以说出令人讨厌的话。再说一次,凡是讲究享受的出家人,对于修持方面,根本谈不到。不过是挂著假名而已。希望道友互相勉励,互相警策,不要做掩耳盗铃的事,睁著眼睛说瞎话。


出家人要诵三经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开示


三经是什么?就是《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这三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阿难尊者所述,后来记载于贝叶,流传于世,成为佛教徒必读必诵的经典。

万佛圣城所有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要背诵这三部经典,最低限度能背诵《楞严经》;或者会背两部,或者会背三部,更为理想。可是要了解经义,不可囫囵吞枣,如果不求甚解,是无有用处。你若是能体会这三部经的境界,那么才没有白作佛教徒一场。

释迦牟尼佛在三十岁时,于菩提树下证得正觉。在二十一天的时间,于定中为法身大士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典包括三藏十二部在内,说明了宇宙万事万物圆融无碍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在六十二岁时,因为阿难尊者注重多闻,忽略修持,不幸被魔登伽女梵天咒所困,险破戒体。佛用〈楞严咒〉救阿难尊者脱离女难,于是为他说出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经,乃是显明理论,由此道理,可以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触类旁通,定能智慧如海。

佛在七十二岁时,在灵山法华会上,为大罗汉、大菩萨演说‘唯一佛乘’的道理,也就是成佛的道理。当时小乘人回小向大,得佛授记,将来成佛,所以说这部《妙法莲华经》,这是成佛的经典。

出家人,如果能像读书那样来读经典,那么,三藏十二部很容易背熟。可是出家之后,认为这样就够了,或者念佛,或者参禅,或者学教,或者持戒,或者想学密,所以就不读经典了,因为忽略读经的重要性,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这是佛教之不幸,如果再不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观念,那么,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四大道场在美加


在中国有四大道场:

(一)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

(二)四川省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三)安徽省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四)浙江省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法界佛教总会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成立四个道场,作为弘扬佛法的根据地。

(一)在万佛圣城为观音菩萨道场;以观世音菩萨为主,以地藏王菩萨为副。

(二)在洛杉矶为地藏菩萨道场;以地藏王菩萨为主,以观世音菩萨为副。

(三)在西雅图为普贤菩萨道场;以普贤菩萨为主,以文殊师利菩萨为副。

(四)在温哥华为文殊菩萨道场;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主,以普贤菩萨为副。

四大菩萨来到西方国家,助佛扬化,令佛教发扬光大。人人能信仰佛教,就能消灭贪、嗔、痴三毒之心;无贪、无嗔、无痴,心地光明,世界会和平,永无战争。

如果有人想朝拜文殊师利菩萨,请到温哥华;想朝拜普贤菩萨,请到西雅图;想朝拜观世音菩萨,请到万佛圣城;想朝拜地藏王菩萨,请到洛杉矶。希望佛教徒要有虔诚的心,恭恭敬敬朝拜四大菩萨,用功学习佛法。


出家乃是大丈夫事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开示


‘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也是令人最不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出家一定要受苦呢?既没有男女的娱乐,不能跳舞,也不能狂欢。那么,想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必定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受人所不能受的苦,这样的锻炼,才能成就金刚不坏身;所谓: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家要有心理准备:出家是为著了生脱死,永不受轮回之苦,所以面对什么样的苦也不怕,越苦越好,不要向苦投降,改变初衷,向后退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一切苦,才是大丈夫,所以出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就是将相也办不到,所以说‘出家乃是神圣的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讥为蛀米虫。所谓:

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你们看古代高僧大德,都是从苦行中得到悟境,没有一位祖师从享受中得到开悟,把《大藏经》找遍了,也找不到一位。

我们要有忍耐心,才能得到法喜充满的利益;要有刻苦心,才能得到开悟的智慧。不可与佛道相违背,要摄心专意地用功,把心念摄收回来,不要打妄想,也就是将心猿意马管住,不要教它向外奔驰。

出家修道,首先要除贪、破嗔、灭痴。将这三毒清理干净,智慧自然就会现前。要如何能扫干净?就是用‘戒、定、慧’三学作为工具;戒能治贪,定能治嗔,慧能治痴,所以出家人称为‘沙门’。沙门翻译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人人没有贪嗔痴,世界就会和平。









图片附件: timg (18).jpg (2020-8-21 14:48, 118.6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1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6929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