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一百一十七集) [打印本页]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3-9 09:36     标题: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一百一十七集)

太上感应篇


(第一百一十七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汇编》四十五节: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这一节只有两句,从这个以下到第五十六节,这一段经文是讲仕宦之恶。仕宦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从政人员。佛给我们说,一切众生无论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事哪一种行业,都不免造作恶业。正是如《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过分。即使在今天,出家修行的人,还是不免造作罪业。我们从《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读到的,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全是讲的末法时期出家人所造的罪业。菩萨慈悲特别为我们提出,每一条业报都是在阿鼻地狱,所以谚语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都是讲的实话。

我们出家,胡里糊涂出家了,不晓得这一种身份,最容易造作罪业了,而且受的果报比任何一个行业都严重,事先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既然出家之后,遇的缘不殊胜,没有能够正确了解佛法,不知道佛是什么?佛弟子是什么?究竟要怎样修学才如法?如法是无量功德,果报也是无比的殊胜。可是不如理不如法,那个得罪也很重。出家修行人尚且如此,何况世间人?何况从事世间种种行业?世法里面的行业,行善容易,造恶也容易,无过于从政。所以太上在恶报里面,首先跟我们讲的是「背逆大恶」,那是万恶之根源。说完之后,再接着分别说明世法里面,一切众生很容易造作种种的恶行,第一段就讲仕宦,这是从政人员。我们虽然没有从政,但是都值得我们做参考,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节讲:『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这八个字我们也要常常记在心里,就是说要有能力辨别是非,要有能力辨别邪正。古圣先贤无论是世法佛法的教学,首先就是教我们有能力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邪,什么是正;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甚至于什么是利,什么是害。如果对于这些没有能力辨别,那就是愚痴到极处了。古人常讲人与禽兽、畜生不同的地方,人有智慧能够辨别这些,畜生不能辨别。批注里面注得很好,这一段注得分量虽然不多,但是很重要。他说:「君子丰仁义之干,固礼义之防,则可以审好恶之公,定是非之当」,这几句话尤其重要。在世间读书人,从前读书人,不是在求取功名,读书志在圣贤。读书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想作圣人、作贤人、作君子,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圣、贤、君子是什么个意思?「圣」这个字的定义,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觉悟了,这个人就叫做圣人。明了不够透彻,不够彻底,就是贤人、君子。换句话说,读书就是为了明理,明理就能辨别是非邪正,不一定要作官。真正明白道理的人,明了是非的人,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即使是作乞丐,他也是圣人,他也得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就是乞丐,每天出去沿门托钵,出去讨饭,他是大圣,他的生活是真正幸福美满,我们世间人哪里懂得?世间人愚痴没有智慧,不能辨别是非邪正,所以世间人迷惑,这才迷在名利之中,迷在五欲六尘之中。他所受的佛经上讲的没错,他所受的是「苦乐忧喜」,身有苦乐,心有忧喜,苦多乐少,忧多喜少,这是众生的生活。圣贤君子的生活,他身没有苦乐之受,心没有忧喜之感,那个叫大乐,那叫真乐,我们佛经里面讲极乐,谁能体会到?

这些圣贤君子在世间教化众生,他们的身份,他们的方式,千差万别。在中国,我们过去读书读过武训,那是个乞丐,是个圣人,他以乞丐的身份教化众生,教导世人断恶修善,教导世人要接受圣贤的教诲。所以这几句话里头,「君子丰仁义之干」,丰是丰富。社会能够安定,能够繁荣,众生能够和睦相处,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这里头最关紧要的就是仁义道德。谁来教?谁来做示范?圣贤人教,君子要做榜样,做模范。换句话说,要提倡仁义。「固礼义之防」,防是防范,唯恐礼义有了差错。所以要求行仁、行义、守礼,佛家讲的持戒,持戒就是守礼,现在的话是守法。佛在经论上,无数次的教导学生,做佛的学生一定要守法。不仅仅要守佛的教诫教诲,我们居住在这个地区、这个国家,国家的法令规章,地区的风俗习惯,决定要遵守。若有违背,统统都算是犯戒、破戒。

所以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佛菩萨就是社会大众最好的榜样,经上常讲天人师范,人间天上的表率;师是表率,范是模范。我们学佛,做佛的弟子,自己冷静想想,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能不能做为社会大众的模范?社会大众都像我这样学习,行不行?我们要常常这样的反省检点,才算是一个学佛的学生,佛的弟子。如果我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对社会大众有危害,就赶紧把它改正过来。我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大众有利益,我就应当努力要去做。佛教给我们一个根本理念,就是决定不能为自己,佛给我们说,自私自利是众恶的根源。如果为自己想,这就叫凡夫。一切不为自己想,为众生想,为社会想,这个人就是佛菩萨。社会的利益是自家的利益,大众的利益是自己的利益,一切为众生,一切为社会,这是佛菩萨。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

菩萨弟子在生活当中,在工作里面,在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出一个「是非之当」给人看。尤其是在现代这个社会,古圣先贤的教育,被大众遗忘了,无不是趋向于名利,争名夺利,是非颠倒,不当就是颠倒,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我们今天学佛,如果有人听到了,不为自己只为别人,「你错了,你迷惑颠倒了」,说我们迷惑颠倒。什么是正?要自私自利。外国人连法律上都制定「隐私权」,隐私权就是自私自利,以这个为是,这就是是非颠倒,是非不当。

『向』是去向,是方向;『背』是背道而驰。这个「向背」也错了,但是今天人不知道。我们学佛,佛告诉我们,我们要向什么?要向佛道,成佛之道,要向着菩萨道,这是正确的,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我们要向这个方向,这个才对。可是世间人的方向是什么?世间人方向现在不是六道轮回,现在是三恶道。所以世间人是违背了佛道、菩萨道,他们趣向三恶道,连人天两道他都违背了。《太上感应篇》教导我们的,是人天两道。我们每天读诵,仔细去思惟、想一想,我们的心行跟太上所讲的,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我们走的是人道、天道。如果相违背,我们走的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在现前这个阶段,印光大师特别为我们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真正是大慈大悲。他是佛门的祖师大德,为什么不提倡佛法?这三样东西都不是佛家的。佛法太深了,太广了,时间短不容易理解,不容易契入,所以用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比较浅显,救急!希望大家把这三样东西做到,稳住人天两道的脚跟,不至于下陷,然后再学佛。于是我们明白了,这三本书是学佛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在佛法上无论怎么样用功努力,最后都不能成就。佛法三乘是建立在人乘的基础上,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所以这一句里头,首先给我们拈出来「是非」、「向背」,我们要留意,决定不能够看轻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