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观修空性的四个危险/堪布卡塔仁波切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7-31 13:33     标题: 观修空性的四个危险/堪布卡塔仁波切





密勒日巴尊者又道:“如果不随顺见地来做实修的话,观修空性会有产生错误的危险”。如果上师教导之后,没有以理智的思维分析其内容,就去做实修,这样观修空性可能会发生很多错误。会有哪些错误呢?第一个以空性做为印可的危险,第二个以空性做为对治的危险,第三个将空性当做一种道路的危险,第四个将空性当做是所知对象的本性的危险。这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个,将能执的心和所执的对象这两方面所出现的一切万法,在自己的内心跟心里面所出现的一切万法,都思维它是空性,将心安住在此,这个就是以空性做为一种印可。用空性来印可内、外都是空的,而心里面没有真实的了悟空性,这是第一个危险。



第二个危险,贪恋等等的烦恼产生的时候思维这些烦恼都是空性,一心安住在这里,这样是将空性做为一种对治的方法。因此就这个已产生烦恼而言,有一个烦恼存在,之后又有一个空性存在,这个空性是烦恼的对治,因此有能、有所、有主体、有客体,没有超越主、客的对立之外,因此这不是真实的空性,这是将空性当做一种对治法门的一种错误。在暂时上有利益,能够将烦恼压制下来,但这并不能够证得佛果,以其不是证得佛果的原因,这是第二个危险。



第三个,思维一切法就它的根本不能够成立,没有实体存在,心里面思维一切法不能够成立,用理智的方式来分析这个空性,一心安住在一切诸法没有实体的空性之中,这样来思维。这时对于执着实际上没有断除,只是执取空性而已,因为没有断除执着之故,所以这不是真真实实的空性,这种方式就是把空性当做一种道路而已,没有得空性的了悟,这是第三种危险。



第四种危险,思维本来即是清净,本来就是觉悟,本来就是解脱,心里面这样子思维,安住在此,这种状况,没有所修的对象,没有能修的自己,因此本来就是清净,本来就是佛,本来就是解脱,这样子来思维一切都不能成立,内心一无所执,没有什么的对象,这样子来思维,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断除念头,只是心里面认为什么都空的,不用去想,所以根本没有断除这个念头,因为心里面没有断除念头之故,所以这不是真正的空性,仍然没有断除执着。



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道路,虽然不是真实的道路,但是有帮助的,那就是断除贪恋跟执着,以及暂时压制这个烦恼。既然如此,那真实的道路是什么呢?真实的道路应该是如此的:依于具有大悲心的圣者上师,证得了悟的上师,具有法眼的上师,之后,由上师来指出本然的内心,这个本然的内心是一切诸佛能够真实见到的。这时瑜伽行者要依于上师的殊胜口诀的开示来做观修。这个时候,心里面就会有觉受产生,当实相的觉受慢慢地增广的时候,心里面的执着念头自然就会断除掉,当念头自然断除的时候,烦恼会自然逐渐逐渐地泯除,烦恼不用斩断它,但它就会逐渐地减少,因烦恼逐渐减少之故,所以内心的智慧就会逐渐地出现,当内心的智慧出现的时候,实相见地的了悟自然就出现了。实相见地的了悟出现的时候,是不能用名词去描述它的,为什么不能用名词去描述它呢?这种实相到底它是有还是无,是物质还是非物质,不能用这些名词去描述它,譬如像一个哑巴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个美梦之后,嘴巴笑一笑,能不能够讲出来呢?说不出来,因为他是哑巴,所以说不出来。



但是,是不是只有像玛尔巴大师或是密勒日巴尊者,这种具格的上师,他的内心才有这种实相的证悟呢?不是,这种实相,一切的众生、凡夫心里面也都存在的,而且功德都圆满具足的,但不认识,因为被迷惑所覆盖,所以未能认识。为什么有这种功德但是还不能认识呢?因为众生心里面有能执跟所执两种对立,不净执着为清净,空执着为真实的实体,因此而产生了烦恼,因为烦恼的力量更加强之故,所以就积聚了许多不善业,不善业就变成了一种障碍,障碍就把心的本来面貌盖住了,所以不能够知道。因为不知道才要依于具格的上师,怎样才是具格的上师是什么呢?前面讲到过就是具有智慧之眼,能够了知诸法实相的上师。这位上师本身已经有证悟,因此他能够用比喻的方式,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将实相来做讲解,虽然用比喻、用善巧方式来讲述实相,但是应当了解,实相本身用比喻只是做一个表示,一个比喻而已,并不是真真实实的诸法的实相,为什么呢?因为诸法的实相是超越语言的描述,用语言是不能描述的。因此之故,实际上用比喻也不能真实地讲出来,只是一个模拟而已,原因何在?因此心识本来的面貌,不需要依靠于任何的条件,不是说要有什么地位,什么名望、厚禄才有,平常众生就没有,没有这种差别;其次也不偏袒于任何一方,没有说众生的实相就比较不好,佛的实相就比较好,也没有这样的差别;其次也没有说它是依于那个源头,在什么地方做为它的根源而产生的,因此用任何的比喻来描述也没有办法去描述它,用任何的言词也没有办法去描述它,没有办法去描述的原因何在?因为我们用的言语和词句都是有为法,实相是无为法,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因为比喻是有形象的,因此不能来比喻没有形象的;比喻本身都是戏论,不能够用来表达远离戏论的东西,所以比喻不能够清楚的指出诸法的实相。如果说比喻也不能够真实的指出诸法的实相的话,那到底上师要怎么样子来做开示?而弟子要怎样来得到了悟呢?所以上师会指示心的实相是如何如何,应该按照上师对心的实相的指导来做实验,安住在现在的这个剎那之中,过去的念头消失的时候,新的念头还没有产生,中间不必加以任何改造、调整、改变的,自然的安住在那个地方就能够了解的。



达波仁波切(冈波巴大师)也曾经这样说过,他说无上正觉的佛陀对于八万四千种烦恼的对治,讲了八万四千种方法。但实际上所讲述的教法内容是要让众生证得了悟的功德,了知心的实相,而作的方便的实修开示。实际上就众生而言内心的烦恼是不可思议的,不只八万四千种,是不能够用数目来计算的。同理,佛陀讲述的法门也是不能用数目来计算的,说八万四千,是个笼统的估计,实际上是不能够计算的。如果众生烦恼无量无边的话,那为什么还讲述这些教法呢?因为为了让众生容易了解之故,所以还是要做开示,因为透过这些开示、方便的讲述能够使内心证悟的功德不断产生。讲述的内容是哪些呢?众生依于五蕴和合之后有各种的念头产生。因为有各种的念头产生之故,所以佛陀的教法也就离不开断除念头,也离不开对治烦恼。既然如此,那如何来了解我们的分别念头呢?所以佛陀就讲述了,首先将集合、积聚起来的东西就给它加上一个名词,称之为蕴,譬如说五蕴。其次,一切诸法根据它的特质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所以称之为界,十八界是根据一切法的类型、特色给它做的分类。如果按照一切法本身所造作的能力,它所发挥的功效,给它加上一个名词就称之为处。所以我们提到佛讲五蕴注,十八界注,十二处注是根据一切诸法按照它积聚的方式,按照它的特性或者是按照它的功能来做区分的。同样,讲六根,十二缘起,或者是有为法,无为法。因为讲述了很多的教法,如果这样来观察话,佛所讲述的这些教法是真实的还是不是真实的?如果按照佛所讲述的内容来看,这些教法像梦境一样,或者是像幻象一样,或者说像变化出来的情形一样,或者是像一个影像而已,所讲的教法都是如此。



那到底真实的东西是什么呢?真实的东西是心的本来面貌,是内心里面俱生的智慧,这个部份才是真实的。如果内心的实相本来面貌真实出现的时候,会产生两种色身,也就是化身和报身。这两种色身又是由何产生的呢?这是根据它的因,要积聚广大的资粮,而且在轮回最后期的菩萨,为了利益广大众生,因此发了这个愿;依于积聚广大资粮的因,还有最后修菩萨道发下广大的愿力,这两者汇集之故,它的果报就是两种色身。所以当证得内心本然实相也就是证得法身时,因为了悟法身力量之故,就会呈显出色身。那么这个色身为什么会呈显出来呢?就是前面提到的,要积聚广大资粮,还要经常的发愿。所以当我们实修时,每次作皈依还有发菩提心的时候,都要思维到利益遍满虚空的众生,要安置众生于佛陀的果位,这是动机;中间的阶段,有这个渴求之后来做善的行为;最后的阶段,将这个善根回向给一切的众生都能够证得佛果。靠着前、中、后三个阶段广大的积聚资粮,在最后行菩萨道的时候,还要广发愿力。由前面积聚广大资粮这个因,它的果就会呈现出来的,这个果就是两种色身。既然是由法身之中显现出来的,这两种色身并不离开法身。两种色身是如何显现的呢?前面讲了,就主体而言,证得法身了悟的时候,根据圆满的福德资粮而显现的,其次看到的众生他本身也要积聚广大的资粮,因此他能够看见清净的形象。这个众生首先他积聚了广大的资粮,所以他的所显清净,他能够看见清净的形象,因此这个色身才呈显出来。譬如说镜子,镜子要现出来一个影子,首先要有这个镜子本身,其次镜子前面要一个形像,如果只有这个镜子,不会出现影像;前面如果没有东西的话,不会出现这个东西的影像;但是,如果前面有一个东西没有镜子的话,这个东西的影像也不会出现在镜子里面。所以一定要两方面都积聚了广大的资粮,之后这个色身才会呈显出来。所以色身它不是离开法身之外的,是根据这个法身为基础,由于大菩萨广大地积聚资粮,而众生也广大地积聚资粮,然后才能够显现出来。这个色身是否就是一种具有功德的加持呢?也不是这样讲,因为色身本身就是佛,所以它不是佛的加持,它本身就是佛。那么所显不清净的众生又为什么就不能够看到呢?这个前面讲过了,因为他没有积聚广大的资粮,其次又没有发广大的愿,因此之故,他还是不能够看到的。这两种色身到底是属于涅盘还是属于轮回呢?就众生而言,如果他是见到实相的众生,他所看到显现的景象也是清净的,所显清净,如果是这样的众生,那么他看到的形象就是清净的,这个色身就是清净的;但是如果这个众生是一个凡夫俗子,不能看到清净所显的话,那他所看到的就是轮回的。为什么说这一个不清净的众生而言所看到的色身是不清净的呢?譬如说释迦牟尼佛,平常的众生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形象是父母所生的血肉之躯,是有为法,有生老病死的变化,而且佛有头痛等情形。这是因为自己有能、所两种执着习气之故,因此所看到的佛也是这样的不清净的情形。就真实的情形而言,佛的色身是为利益众生而从法身显现的,当然是无为法,也没有生、老、病或者是毁坏的情形。就这个显现的色身而言,是轮回或者是清净,就看这个众生而定。因此就佛而言,具有无比的能力,因此所呈现的色身也是清净的。证得初地的菩萨因为他的内心能、所两种执着的念头断除之故,这样的菩萨能够在一剎那之间利益一百个众生,一剎那之间听一百尊佛讲述教法,一剎那之间化成一百个形象,一剎那之间能够撼动一百个国土,如果是二地三地以上它的力量就更加倍。所以前面提到这个色身因为它的能力,以及这个众生积聚福德资粮内心清净之故,因此产生这个形象。这不是佛菩萨故意要去矫揉造作的,但是即使这样子的菩萨,能力到十地的时候,加倍加倍之后,还不能够跟佛的一毛孔的能力相比较。那么到底佛有什么能力呢?如果十地菩萨都这么厉害,那佛有什么能力呢?佛的能力不可思议。什么叫不可思议呢?能够对一个众生从无始轮回以来到现在,到底他投生得到什么样的身体,其次他造的业到底是善业还是恶业,有多少种,而且不只是一个众生,而是所有的众生,佛在一剎那间全部都能够知道;而且每个众生的内心成熟的程度如何,在他的面前可以化显成能够利益他的形象而使他产生善根,有这样的能力。在无量无边的众生,每一个众生之前能化出一个形象来利益他。还能将三千大千世界放在一颗稻米里面,这个大千世界也不变小,这颗米也不变大。譬如说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在牦牛角里面,密勒日巴尊者的身体也没有变小,牦牛角也没有变大,但他的身体就是装在里面;佛能够将三千大千世界放在一颗米里面,米也没有变大,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变小,因此称之为不可思议,所以佛的功德、智慧都是不可思议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和智慧从何而来呢?就是从以前修菩萨道的时候立下广大的愿望,当这个广大的愿望成熟的时候就发挥了这个功德和能力,因此,不是佛的念头去造作,心里面有这种思维造作而形成的,是因为以前的功德以及愿力,愿力成熟而形成的。



一般来讲,所显现的景象也有确定跟不确定的差别。所谓的显现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讲内心会出现快乐、光明或者是没有念头这样的情形。了解乐、明、无念是内心的本来面貌而持续不断的,有这种了解的话,就称这种显现是确定的;如果乐、明、无念出现时不能够了解它就是自己的心,不能够使它持续而增广的话,这样就称之为不确定。如果说不能够了知它就是自己的心而使它持续、守护而增广的话,这是不究竟的见地。虽然这不是究竟的见地,但是有时却会认为它是究竟的见地。如果认为这个光明是最为殊胜的这种执着产生的话,将来会堕入色界之中;如果快乐、安乐这种觉受产生的时候,认为它是最究竟,将来就会投生在欲界之中;如果无念,心里面没有任何念头这种情形出现的时候,认为这是最殊胜、最究竟的见地,这种执着产生的话,将来会投生在无色界之中。一般来讲这只是实修道上面产生的一个经验,当然不是究竟的见地,如果执着它是究竟的见地的话就会投生在三界之中,就不能证得佛果。内道佛教之声闻、独觉是如何来面对此乐、明、无念呢?当这种情形产生的时候,能够了解它只是一个境界而已,只是自己的觉受而已,因此不会执着,而进一步地认为它是空性。如果是菩萨的话,这种情形出现的时候,了知它是自己内心的力量,心的本来的力量,因此继续守护,在禅定之中继续做实修,因此使证悟的功德增长增广进入实修道的次第之中,因此能够进一步地去认识心的本来智慧,得到证悟。所以没有产生执着和贪恋,不会堕入三界之中。





——本文为直贡噶举敬安仁波切应福德海双月刊请求中译。


图片附件: 002953ud8x7x7uvoi7tot6.jpg (2011-7-31 13:33, 875.4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5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1096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15 12:48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15 22:37

来自一位老妇人的智慧—玛吉拉尊佛母



Wisdom from an Old Lady

来自一位老妇人的智慧



For ninety-nine years,

I have worked for the benefit of beings.

now this work is almost complete.

这九十九年来,我为利益众生而服务,现在这件工作几乎完成了。



I will not take birth again

in this human realm in a physical form,

nor will I leave behind any remains or relics.

我将不会再度以肉身形体投生人道,也不会留下任何遗体或舍利。



But my emanations in the world will be innumerable;

and many will recognize them.

They will be perceived in different ways,

depending on karma, pure or impure.

我在这世间将会有无尽的化现,许多人会认出,却会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到,就取决于清净或不净的业力。



In the same way, mind itself has no support, has no object:

let it rest in its natural expanse without any fabrication.

When the bonds (of negative thoughts) are released,

you will be free, there is no doubt.

同样的,心性本身没有助缘、没有对境。让心性安住在自然无造作的宽广中,当束缚或负面念头被释放,你将会得解脱,这是毫无疑问的。



As when gazing into space, all other visual objects disappear,

so it is for mind itself.

When mind is looking at mind,

all discursive thoughts cease and

enlightenment is attained.

当你凝视虚空,所有外显境像消失,这就是心性本身。当心看着心时,漫无边际的念头止息,就获得了证悟。



As in the sky all clouds disappear into sky itself:

wherever they go, they go nowhere,

wherever they are, they are nowhere.

如同天空中的云消融在天空里;云朵到处去,也哪里都没去、在任何处,也不在任何处。



This is the same for thoughts in the mind:

when the mind looks at mind,

the waves of conceptual thought disappear.

在心性中的念头也是如此,当心看着心时,概念性的念头波动会消失。



This body of ours is impermanent,

like a feather on a high mountain pass.

This mind of ours is empty and

clear like the depth of space.

我们的身体是无常的,犹如在高山关隘上的一根羽毛般。我们的心性是空的,清澈如幽深的虚空。



Relax in that natural state, free of fabrication.

When mind is without any support, that is mahamudra.

Becoming familiar with this, blending your mind with it

-- that is buddhahood.

休息在自然状态中,不造作,此时当心无所缘时,那就是大手印。逐渐熟悉这状态,融会你的心在其中,那就是佛性。



Supreme view is beyond all dual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

Supreme meditation is without distraction.

Supreme activity is action without effort.

Supreme fruition is without hope and fear.

最究竟的见地是超越所有主客体的二元特性。

最殊胜的禅修是不散乱。

最上乘的事业是不费力的作为。

最圆满的果报是无希求和恐惧。



This old lady has no instructions more profound

than this to give you."

这就是老妇人没有比这更深刻的教导可以给你的。



玛吉拉尊── 11世纪



- Machig Labdron

11th century



译注:玛吉拉尊佛母为西藏施身法大成就者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