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第九十六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佛在经典上,劝勉我们要「力行仁慈,广修众善,消除三障,清净六根,念佛持斋,参禅学道,高超三界,迥脱四生」,这几句话可以说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都说出来了。接着佛又教导我们,「切勿纵贪瞋痴,行杀盗淫」,「切勿」两个字,非常肯定,非常恳切,千万不能造。贪瞋痴是三毒烦恼,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诸佛菩萨已经断贪瞋痴,决定没有杀盗淫的行为;不但没有这个行为,念头都没有,这就是圣人。凡夫「贪瞋痴」、「杀盗淫」的念头,从来没有断过,只是没有外缘,它不起现行;一遇到外缘,它立刻就起现行,这是凡夫修行不能证果、不能开悟的原因。
我们学佛的同修,有不少人常常跟我谈起,怎样才能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契入是证得。怎么样才能契入?必须开解,解才能契入。解跟行是一桩事情,解在行中,行在解中,就契入了。如果我们单单照佛所讲的这些仪规去行,不能够深解义趣,还是不能够契入境界,这个一定要懂。清凉大师在《华严疏钞》玄义里头说得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都不能成就。所以真正会用功的人,功夫得力的人,一定是解行并重,定慧等学;慧是解,定是行。这个地方的两句,「勿纵贪瞋痴」是属于解门,「勿造杀盗淫」是属于行门。有行无解,那个行是勉强的,不能够达到法尔自然的境界;有解无行,那个解决定不透彻,总不免产生偏见、陋执,陋是浅陋,所以这两句话重要。
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会,不要看其它地方,专看我们佛门。我们自己这个道场,围绕周边这些同参道友,几个人能够息灭贪瞋痴?几个人能够不造杀盗淫?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我们这些错误的念头、习气,还没有真正的放下,对我们的解行,决定产生障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根性有利根、有钝根,有所谓「上中下」三根。三根从哪里来的?我们是属于哪一种根性?老实说三根不是一定的,佛无有定法可说。你肯放下,你就是上根;能放下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不能放下,你就是中根;完全不能放下,你就是下根。哪有一定?完全在自己。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统统放下了,那你就是上上根。
由此可知,根性与读诵、闻教,有很密切的关系。大乘经读得多、听得多,容易觉悟;换句话说,把我们从下根提升到中根,从中根提升到上根。祖师大德教给我们读诵,要懂得「随文入观」;随着经典的文字,随着世尊所说的一切法,自己不知不觉的就入了境界,这入观。用现代的话来说,不知不觉就把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转变了,这就是随文入观。读久了,读多了,听多了,这就是讲熏修的力量。熏修力量最显著的是「为人演说」,这个力量很大,效果非常殊胜;为别人讲一遍,比自己读十遍,印象都要深刻。所以诸佛菩萨四无碍辩,有「乐说无碍辩」,欢喜讲;诸佛菩萨无非都是给我们做修学榜样,我们也要学到欢喜讲,才会有进步。欢喜问,别人不问我们,我们反过来问他,对于自己智慧、见解都会增长。智慧真正长一分,你对于世缘,包括佛缘,你自自然然会放下一分。
跟诸位说,世缘沾不得,佛缘也沾不得。所以你们也曾经听过禅宗所讲,念佛一声,漱口三天都漱不干净。那是表法,做给我们看的,告诉我们,高级的佛法是世法、佛法都不沾染。世法、佛法要不要离开?不需要。为什么?没有障碍,你离开也错了;执着错了,离开也错。离开怎么?你也起心动念了,决定要不起心、不动念,一切法法尔如是。我们讲放下,放下是两边都要放下,有边要放下,空的那边也要放下;执着要放下,不执着也要放下;分别要放下,不分别还是要放下,那叫真的放下了。放下执着,一切都不执着了,你执着一个「一切都不执着」,你还是没有放下,所谓是「两边放下,中道不存」,你才能入佛的境界。
善财参访德云,七天没有见到他,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给我们说这个七天没有见到,七是表七觉支。七觉支没有忘,所以你就不能见到;七觉支放下了,这才能见到。清凉这个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这是他的讲法。我们换个讲法也成。因为佛在经上,没有说这个七天一定代表什么,它是活的。我觉得这个「七」,七这个数字,在佛法里代表圆满;七这个数字是讲四方、上下、当中,表这个意思。我觉得我们不用清凉的讲法,就用「七」表法的意思,七是圆满,统统放下了,那就是七的意思;圆满的放下了,你才能见到。
因为德云比丘是代表初住位,统统放下了,你才能入初住。还有一桩放不下,这个最后的放下是什么?佛法,分别佛法,执着佛法,你不能见到。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诸位要晓得,大乘起信是什么境界?正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善财七天见不到,七天以后见到了,就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的,他虽然讲一桩事情,但是这是一个例子,我们可以举一反三。他说我们听教,要离言说相听,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那个「离」不就是放下吗?听经能够离这三相,读经能够离文字相。展开经卷不是不要文字,还是两个眼睛看着文字,这里头有很多法相名词,离即同时,这是真离。不是这个不要了,丢掉了,那个你没有离,那离了有,你着了空。离言说相听,不是不听经,还是听得清清楚楚。那个离是什么?不执着,不分别。我听,听不分别、不执着,即相离相;我看,看不分别、不执着,那叫妙观察。我们见色闻声麻烦在哪里?就是有分别、有执着,在打妄想,坏了!过失在这个地方。这样统统放下,「清净平等觉」现前了,「清净平等觉」就是真佛,圆教初住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分证即佛。
由此可知,善财参访德云比丘,七天的「七」,就是代表妄想、无明。七天之后,意思就是破一品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入圆初住位次。我们这种讲法,比清凉批注好懂,意思也很圆满。所以古大德的东西,我们可以参考,不可以执着,一定要遵循,那你自己就不能开悟了。但是在我们初学的时候,决定要遵循;不遵循是什么?我们自己胡思乱想,我们自己没有开悟,那个经的意思随着我们讲,我们讲不圆,人家提出几个问题,就把我问倒了,那怎么行?自己真正有了悟处,要把古人的这些批注要放下;放下古人批注,才能入经教;再放下经教,你才能见性。所以佛给我们很好的暗示,佛无有法可说,不但无有定法,佛无有法可说,就是教我们不要执着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你执着他所说的一切法,那你就是七天见不到德云比丘了。释迦牟尼佛的法统统舍掉,自性的法现前,你就见性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可是大家听我这个话,千万不要误会,你现在一定要依佛法;不但要依佛法,一定要依古来祖师大德的批注。为什么?现在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我们哪能比得上善财?善财参访德云,诸位要记住,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也就是说分别执着都断了,只是妄想没断,所以七天没见到。断一品妄想,自性现前了,入法界。入法界之后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从相上来说,现相上来讲,德云比丘示现在别峰,他住在山上,山代表高,表这个意思,表超出的意思,他在另外一个山峰,在那个地方经行。另外一个山峰表什么意思?表特别法门,念佛这个法门是特别法门,古人讲「门余大道」,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特别法门。他在山上经行念佛,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佛在经上这种种示现,都有很深的意思,如果我们执着在文字上,执着在言说上,这个意思你体会不到。所以离相即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你才会有个入处。
我们现在学经教的同学,对于这些道理一定要知道,要认真努力去学习。不但在经教上你懂得随文入观,要把在经教里面所学到的,在生活上随事入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事事物物,你都能用智慧观察。用智慧观察这些现相是什么?总而言之,这些现相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要在现实生活里面去观,不是打妄想,不是在那想这是梦幻泡影,不是的。不用想,观是不用心意识,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是这样观察。时时能提得起《金刚经》上这四句偈的原则,对照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的境界,然后你得到的总结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的心自然清净,自然就放下了,不会再染着,你智慧会开。
你要认为这些事事物物都是真的,都是实在有的,你就错了,不但你开不了智慧,你决定还是造杀盗淫,还是起贪瞋痴,还要造这个恶业,造恶业就决定要受恶报。六道轮回是自己造的,三途地狱也是自己变现的,离开自己的心识,决定没有一法可得;不离开自己的心识,虽然现一切法,这一切法也不可得。世法不可得,佛法也不可得。《大般若经》上,「不可得」这三个字说了几千遍,我们要在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中去勘验、去证实,那就叫证果,就叫证道。好,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今天早晨我到植物园去散步,转了一圈,正好一个小时,走了一身汗,回来时候赶紧洗个澡再过来。植物园里有不少人在里面练功,他们告诉我,里面有很多练法 功的,说练法 功的人,什么宗教都不可以信仰。我听了这句话,如果法 功当道,全世界的人要遭殃。为什么?所有信仰宗教的人,都要被他消灭掉,这太可怕了,跟希特勒没什么两样,那是人类的大zai 难。所以跟佛法不一样,佛法包容。在佛法,诸位在经论里面看到,你信仰任何宗教都不碍事,佛法是真正自由,真正平等,真实智慧,决不是控制一个人,决不会伤害一个人。这样说法 功是独cai,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就是邪教,这不是正法;正法决定是包容的,邪法是专横霸道的,这个决定造成世间zai 难。你不能容别人,人家要反抗,所以演变到最后都是战争。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