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达照法师:用心处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7-25 16:37
标题:
达照法师:用心处
经常遇到一些道友,首先就会问他们用功修行的用心处在哪里?往往许多能说善道的法师也颇为深思,何况连教理都没有学习过的行者,岂有不错用心的道理啊!
佛法讲心地法门,用功者当于心地上做功夫。然则何谓心地功夫呢?首先明了“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第六识和第七识就是用功下手处,用心修行处。如何用?六识妄想攀缘心须用佛号或者持咒、观想等法,令其制止稳定,妄想调停之后,即第七识无粗妄想状态独露无遗。若是利根者,径直从七识下手,真实找到了生死根本,将其看住,擒贼先擒王,最终一并扫荡我执,当可庆快平生,更无言说!除此二门,别无方便。
当人们找到了回家的路,认识到路标之后,一定会竭尽全力、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去告诉失散的家人,呼唤着流浪的旅人啊,就在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和“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地方下手吧,这是成佛唯一的必经之路。还未成佛,就已经感受到了生命历程、佛法道路的安祥宁静和美妙!
另外一个呢,是从意根上下手。这个意根啊,不容易,讲妄想我们大家知道,脑袋那个老东想西想就是妄想、很清楚。但是意根是什么呢?意根啊,诸位注意听,意根就是妄想生起来的地方,根本啊,这个呢就像树长起来那个树叶、花、树杈、树枝,这个根就是树根。那么意根又是怎么一回事呀,它又没有妄想,所以要命就在这里。意根是没有妄想的,但妄想又是从意根出来的。诸位有没有观察过,妄想从哪里来的?你闭上眼睛,自己没有妄想了。你突然想一下,外面一辆车,这车马上就会从脑袋里面冒出来了。这个车怎么会从我们脑袋里冒出来的?是从外面的车拉过来的吗,又不是。你现在想一下碧云江大桥,大桥马上就出来了。妄想就这么多。所以呀,这个意根有一个非常微妙的作用,就是诸位把意识妄想停下来之后,没有妄想了,然后这个意根呢,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妄想,却很清楚。他脑袋里面很清楚,他说,我现在很清楚了,我现在没有烦恼了。所以交光大师的《楞严经正脉疏》,特别强调要用根不用识,禅宗的参禅法门都是要我们用根不用识,禅宗啊不管你妄想不妄想,它不管你那么多闲事,它只要你看到这个意根,所以参禅有一个参话头,参话头诸位知道啊,有没人用参话头功夫的?(下面答曰:不多)不多。参话头,这个是中上根人能用,下根人参不起来。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参话头,话头,我们说,参念佛是谁,参我们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很多人参话头,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到处找,这个不是参话头,这个是在念话头。参话头是什么呢?参话头就是要参话的前头,话的前头是什么?诸位想不想说话?你就想南无阿弥陀佛,就当说话了,话头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前那个。所以呀,参话头的功夫是这样的,想念阿弥陀佛,但是你偏偏不让它念出来,要念出来就是话尾了,念出来它就跑掉了,所以你要参,参的是话的前头。诸位现在你试试看,能不能参得起来?你想念阿弥陀佛,但是偏偏不让它念出来,然后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你看看,想念,你脑袋里阿弥陀佛不要冒出来,冒出来那就是话尾巴,能不能做到?啊,这个你要是能做到啊,这就参话头。而且这个参话头,做功夫要做得非常的绵密,它这绵密到什么程度呢?说过去呀,禅宗告诉我们参话头是这样的,用功的方法,这个话呢,念阿弥陀佛这句话,不让它念出来,然后你还要盯着这个话的前面。这挺难哪,参话头参的着急的时候,就像吞那个热汤丸,很热的汤圆含在嘴巴里面,吞下去又会烫死掉,吐呢又舍不得,它味道太好了,舍不得吐,就卡在这个脖子上。有一个比喻叫做,如猫捕鼠,猫抓老鼠,看到猫抓老鼠,这个猫抓老鼠,追、追、追、追,这个老鼠一下跑到老鼠洞里面去了。然后这个猫就四爪抓地,尾巴翘起来,然后就全神贯注盯住这个洞口,干吗?这老鼠别让它出来,一出来就要扑上去,就是要看住自己的心里面,这句佛号啊,不让它冒出来,但是一定要想着它。这猫呢,一方面不让老鼠出来,一方面又想老鼠出来,我可以抓住它。哎,它一出来又跑掉了,所以你不能让它出来。它不出来你又白等,所以又想它出来。这如猫捕鼠,这参禅的人,参话头的人就要这样。就是要这样,想要自己念佛,却不让它念出来,然后你就盯着,看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能不能想到?能想到你肯定是中等根基或者是上等根基的人。如果你想不到了,你老老实实的,在妄想上面先去除。如果你妄想慢慢消除之后,念佛功夫慢慢用深了之后,心会慢慢平静下来,平静下来之后,你就会慢慢看见这个意根。所以,参话头实际上就是在意根上做工夫。诸位想啊,你妄想没有出来的时候,脑袋里面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就是意根。
意根有个非常好的作用在哪里呢?这个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可以体会得到的。比如说,诸位如果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件麻烦的事情、烦恼的事情了,然后烦恼的事情遇到之后啊,你就问自己,我知不知道这件事情是痛苦的?你肯定说,哎呀我知道。那么,那个知道的东西痛不痛苦啊?它不痛苦。知道的本身并不苦。比如说,有人打你一巴掌,“啪”一下,这时候很痛,痛,你知不知道啊?痛,你知道痛。知道痛那个知道本身它痛不痛啊?它不痛。所以我们凡夫就执著在意识跟妄想上。人家说你一句呢,你就在这一句话上,在这个概念上,在赞叹或者诽谤上,甚至在这个身体上,就痛了。如果你回到这个意根上呢,一点都不痛。所以早期佛法修行的,要在意根上下手。佛陀曾经讲过一句话说,“不受第二支箭”,第二支箭是什么?我们一般的人,第一支箭射到你身上,身体已经很痛了。身体很痛之后呢,你心里面还要跟着这个箭痛。心里还要着急、难过,还要恨那个人打我。所以,你的心也跟着痛了。那你修行的佛弟子呢,佛陀告诉弟子们说,他说,多闻圣弟子,不受第二支箭,只受一支箭。别人打我一下,只是感受到打我的这一下痛,这个比如说皮肤被打坏掉了,这个我知道,心不要因此而痛苦、而恨他。你就确确实实的,去对付每件事情,只是知道事情的本来面目,哦,本来是这样,你不受它负面的作用。所以,在意根上用功有这样一个好处,就是你平时,随时会关照着意根,生活当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麻烦,你问你自己:我知不知道这些痛苦、麻烦,然后你马上回答说,我知道;那么,知道的这个它痛不痛苦呀?它不痛苦。哎,这个问题马上就解决掉。这个我解决过很多人这个问题。因为有很多弟子呀,他们学习过程中,我就跟他开玩笑说,你只要跟师父讲话你就没有烦恼。哎,他说为什么。有人他烦恼来了,打电话给我,我就是这么简单告诉他,你烦恼吗?他说我现在正烦得不得了。哎,谁知道你烦恼啊?你知不知道你烦恼啊?我当然知道!我要是不知道,我就不烦恼了。好,那个知道烦恼的,烦不烦恼啊?他很听话,他马上会回观自己啊,观照自己那个知道烦恼的,他一看,没有烦恼。所以知道烦恼的那个,并不烦恼。这个就是禅宗在意根上用功的诀窍。
诸位要是细听,有基础的同修呢,你要是有基础的,在禅宗有修行的,在这一块特别重要。前面一个层次,在妄想上用功夫,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第二步,在意根上用功夫了,很多人不知道,而且在这里容易有一个误区,有一个误区啊,要注意听啊,这个误区是在哪里呢?这个意根的境界非常的清净,你感觉它,它没有烦恼。所以,当你有一天用功用到,你说,哎呀,很清净,这个世界上好象和我没关系了。好象没关系了,只是很明白,知道吃饭、知道穿衣、知道走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好象一尘不染,因为这个意根它可以不落在法尘上。法尘就是妄想、分别,它不起法尘、不起妄想分别的时候,就是感觉本来如此的这样一种境界。有很多人,以为在这里就明心见性了,所以我说,这里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在见性之前的八种错误的境界里面呢,其中就有这一种。那么这种的特点在哪里呢?特点就在于,他脑袋里面有个很坚固的感觉,就是我现在解脱了,我现在很清楚。那个我执,这个意根就是整个我们凡夫众生的根本在这里!意根就是我执的根本!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无论你好坏是非,完全以意根、以这个我为中心的,以我的感觉为中心,所以你觉了一切法,你知道一切事物的真相了,好象你看到很清楚了,心里不受到侵扰了,所以意根非常麻烦,我们说句不好听的,它会装摸做样的,它在我们自己心中,会树立起来一个清净的概念,没有烦恼干扰了,这多好啊。所以在三界里面,四禅八定当中,第二个空无边处,第三个无所有处,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这三层天,都同于意根的境界。
中国的道家、庄子,西方的哲学家,很多人都能到达这个境界。他对世间也无所求、无所得,看上去在文化上好象很高妙,但实际上呢,他总有一个东西。有个什么东西呢?你看他的书,你看他的画,你就明白了,有个东西在那儿可以抓住的,就是我!所以这个我执就在这里。
如果诸位想要了生死呢,禅宗的方法比较好。禅宗的方法让你参禅啊,就把这个意根滚得很熟悉,就像母鸡孵鸡蛋一样,死死把它孵住,孵、孵、孵,壳一破掉,小鸡就出来了。那么,时时刻刻把我们生死根抓住,你清清楚楚没有烦恼的那个根本,你抓住在这里,吃饭、穿衣在这里,所以参禅的人哪绵绵密密,到最后,桶底脱落,那也就是把这个意根砸破掉了。这样子我执一破,就证入了本体。所以从表面上看,这个根和本体呀,相差没有太远,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上面,因为我们这个语言文字哪,一落在我们心中就成为法尘,我们听来的法,不管你讲得多好,你说那个法师讲得多好,那本书讲得不得了的好,再好就是释迦佛跟你说的话,一落入我们凡夫的心中怎么样呢?全部都是法尘,都是妄想分别,所以,你必须要把这一层通过。那么要在这一层意根上通过之后,证体了。
诸位要是现在想试试看呢,你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通过四个层次、四个步骤啊,可以试一试看。第一步,我们把物质世界扔掉,在你心里面,把所有的物质世界,不管是光啊、光明啊,还是空,这个身体,这个世界,你全部扔掉不要了。你可以观想一下,第一步。第二步,把你的心念全扔掉,心里面的念头,也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想的好还是不好,想的听法的呢,还是做好事、做善法的,一切善恶是非的想法全扔掉!这是第二步。然后第三步呢,第三步最关键,现在不是外在的扔掉了,内在的妄想分别也扔掉了,那剩下的明明白白的那个,也把它扔掉!你看看能不能扔掉,这个明明白白再扔掉一下,那你证得的就是体了!这个体从来没有动摇,它也不明白,你说不明白呢?它没有我们那种妄想、意根那种明白,实际上它是有明白的,但是,它的明白已经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明白。所以这个第二步到第三步啊,机缘成熟的人他三言两语之下,他马上就透过去了。确实能够把这个明明白白的扔掉,干干净净的,那如果说你没有这个根基的人,可能在这里呢,在意识当中又给他创造一个见解出来。所以在唐朝以前呢,中国禅宗比较直指,就直接让你把这个东西扔掉,很简单。那么扔掉之后,这就是体了。证体起用,所以到这个份上,永嘉大师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实在是悠闲得不得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原来一直在追求啊,我有时候很感叹哪,感叹我们在人生当中,几十年忙忙碌碌,生生世世都在这里追求的,无非是财色名食睡,无非是色声香味触,所以呢,生生世世在这里呢,这颗心总是不得安宁啊。那你就觉得很奇怪,当你把这个物质的世界扔掉,当你把内心的精神世界扔掉,当你把这个明明白白的心也扔掉之后,你才发现,原来生命怎么会有这么安的地方呢?不曾动摇啊!无量劫来没有动摇,现在明白了它也没有动摇,将来也不会可能有动摇!生命的本体就是这样如如不动。闲哪,所以,绝学无为闲道人这个闲哪,是确实内外世界断绝无尘,一种平怀,泯然自绝。全部了断了。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还想得到一个,哎呀,我终于得到一个绝学无为的东西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就落入了这个法尘当中,所以,下一句永嘉大师再逼着你,不除妄想不求真。哦,不除妄想不求真!这是什么?前面我通过一种方便的法门引导大家,让大家先把这个物质世界扔掉,然后再把妄想扔掉,然后再把明明白白这颗心扔掉,那么当你证得这个体之后,下一步要怎么呢?起用了。起什么用?不除妄想,反过来说,我们可以妄想了这个时候,为什么可以妄想了?因为你看到生命的本体原来就是这么不动的,所以现在我口渴了,好,我打一个妄想,那我就喝茶,诸位看,当你前面这个物质世界、妄想全部了断了的时候,喝茶有什么关系?喝茶难道不是生命最庄严的显现吗?妄想有什么关系?是非人我,人世间的种种千差万别,我们不是有大智慧吗?所以呀,这个起用就是不除妄想,不除妄想是从这里呀。因为你了生死,是从这个我执的意根开始,从这个地方突破,所以你起用,还是从妄想这个地方回来。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7-25 16:38
觉悟入门—回归心灵
达照法师
我们在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停地追求,又不停地舍弃,而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
大多数人追求世间的快乐,这也很现实。比如我们大家坐在这里,坐得舒服就不想动了,稍微不舒服就动一下;安静的时候很舒服,我们就喜欢安静;有人手机响了,我们就讨厌他。追求快乐是生命的本能,这没有错,所有的人都应该追求快乐。但是由于迷失的缘故,我们不了解因果,因而我们所追求的、所认为的那个快乐,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事实上,我们所追求的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和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表面上看可以带来快乐,但背后蕴含了无尽的痛苦。这些痛苦并不是财、色、名、食、睡能给你带来的,而是你内心认为有财、有色是快乐的。这个认识是迷失的心态,这个心态会给你带来痛苦。钱财本身不会给你带来痛苦或快乐,如果你有智慧善用钱财,钱财就给你带来快乐;如果你没有智慧不善用钱财,就给你带来痛苦,关键还是在于你的心。所以我们要看到:如果我们迷失了,追求外在的那些境界,以为拥有了就会快乐,其实你错了。内心中真正快乐与否,是看你所拥有的能给你的生命、人生,乃至国家和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如果你生病了,你拿钱去买药把病治好了,这个钱是给你带来快乐,因为它消除了你的病苦;反之,你拿这个钱去赌博输完了,然后病也更严重了,同样的钱财,就带来了更大的痛苦。
作为一个觉者,要知道你所求的眼光到底应该在哪里。眼光外求,是误以为自己有漏洞,要靠五欲六尘来填补自己,这是一个迷失的状态。作为一个觉悟的人,我们一定要知道,山河大地等外在世界是你的德行和受用,是你的依报,是你的生命展现出来的一种功德。你能生活在娑婆世界,你的功德就是娑婆世界的功德,你生活在娑婆世界里面,你还有受人尊重的地位或者你有一个非常好的性情、家庭和工作,那么大家能够尊重你,这是你的功德,是你内在的智慧、能力和业力感召的。
外在的善事,如果你没有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做,即便你也付出了同样的努力,这件善事的结果不一定是快乐的。做善事要以欢喜快乐的心为基础,这样才有功德。哪怕拿一束花供佛,或者是给别人递一杯水,都要有欢喜心才有功德。当然无相布施的功德是清净的,净业就更好了。不住相布施,就是心态完全平静,这是修内在的定力,这个功德更大。所以说,有欢喜心才会真正有福。你无论做什么好事,假如内心没有智慧、缺乏定力、缺乏欢喜心的话,真的没有功德。即便你的世界造成皇宫,住在里面的人可能都感觉像地狱,这是必然之理。
觉悟的人一定要回归自己的心灵。我们所要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外在的现象。无量劫以来,我们这颗心都是心随境转,都在追求外在的、有相的行为。你追求服装整齐、坐得端正,或者追求磕多少头、做多少事情,或者追求五欲。总之我们在轮回路上,都是向外驰求。佛陀告诉我们:你向外追求的这一切,它将来的果报,充其量也只是有漏之善,是带有痛苦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要想追求真正的快乐,一定要回光返照,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那里开始。真正能让你的心快乐起来的,是你这个“风”能够平静下来。这个“风”不要太疯了,你内心的动力太积极了,动得太快了,而在背后你的智慧没有增长,并不是由慈悲心推动你去做好事,就不如不做。就是说,好事做得多,但如果你的心在不停地动,心随境转,虽然是做好事,从解脱道上来说,其实不如不做。你不如静下来,让自己解脱要紧。
在唐朝有一位大居士庞蕴,学佛的人都知道,当年是一位大善人,家财万贯。任何人只要问他借钱,他都借给人家,而且他公开说,不仅可以借钱,也可以借东西,甚至可以借了不还。当时有一位穷秀才要上京赶考,他知道庞居士是个好人,于是他就打好了如意算盘,向庞居士借了路费,同时也借了一头毛驴,骑着毛驴拿着路费就赶考去了。他打算如果考中了,就把路费和毛驴还给庞蕴,如果考不上,反正他有这份善心也不用还。没想到这个穷书生骑着驴走了十里路,驴就不走了,怎么打都不走,他就骂:“你这个死驴,怎么还不走?”这时驴居然开口说话了,它说:“我前世只欠你这十里路,我已经还完了,我不走了。”他一听这个驴能讲话,说就欠他十里路,就非常震惊。他想:我现在就打算要是考不好就不还钱,那我来生不是还得做驴去还吗?他吓坏了,想赶紧回去还掉毛驴,可是驴说:“我也不回去了,因为我没有背你回去的债。”说完驴就死了。穷秀才吓得魂飞魄散,一路跑回庞居士那里,说:“我把钱还给你,那个驴是没办法还给你了,它说它背我的这十里路是它欠给我的。”庞居士一听,原来这个世界有这样的因果关系。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得了便宜就能占便宜,实际这生你能得的便宜是你过去世的损失,捡回来了你也不要太高兴,下一世又会还回去的。只要是迷失的生命,就是冤冤相报,人死为羊,羊死为人。
《楞严经》里讲:“汝欠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你欠我的命,我还你的债,还完以后,下一世又是我欠你的命,你欠我的债,还来还去,没完没了。人情债最难还,但实际上人情债还算是短暂的,就几十年,而我们的生命债确实难还。《楞严经》里还有一段话:“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你爱他的心,他爱你的色,这样互相纠缠,生生世世就在生死当中。所以庞居士听穷秀才这么一说,就不做好事了。他把所有的家财沉到海里,自己过简单的生活。他想自己这一生这么富有,前世肯定做了好多好事了,这样再做下去,那来生别人都欠我了,别人都要跑过来还债。实际上,他这种想法还是不符合大乘佛法。因为大乘佛法讲慈悲和智慧,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像庞居士这样坐脱立亡、生死自在的人,他所修的布施是无相布施。就是你借他的钱、欠了他的,他不会把这份情记在心中,布施就布施了,来生不会向你要。
所以假如没有达到无相布施,以有相的欢喜心来布施,得到的是人天善报,这是人天的因果规律。但是向外驰求终归不是最究竟的办法。
大家都知道人生追求快乐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哪个人说我不需要快乐,那他不是疯子就是傻瓜,或者他已经进入邪道了。大乘佛法追求的是涅槃——常乐我净,这也是极乐。真正快乐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心,而什么样的心态才能使你和这个世界都快乐呢?
《觉悟入门》选摘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