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无相法师 何谓是明心见性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7-12 10:47     标题: 无相法师 何谓是明心见性



     明心无相既是明心。云何是无相?因我们的心充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但它无相可见。因为我们的心充虚空遍法界,天地万物一切东西,乃至众生的肉身,一切所有统统包括在内,都是在一心之中,不出一心之外。我们要是能明白天地万物一切所有,都是这个心,没有两样东西,也就是无论看什麽东西,皆看成是这个心,经云:“一切法不作二观,大道疾现面前。”千差万别的东西,各有形相,哪一样是我的心呢?有千差万别的相,这是凡夫眼的看法,“凡夫见有二,智者本来同”,你要是开悟就知道,一切所有东西皆是一个心。心是无相,无相之相才是实相;实相本来就是无相,虽无相而无不相,它能生出一切万物,所以万法唯心。既然万法唯心,我们肉身也是心所生。我们要是能明白,一切山河大地万物皆是心所生,即是心所生,则皆归于一心。心虽是无相,根本就是实相,一切东西皆是这实相无相的心所生,这就是明心。

    见性又是什麽呢?见性无见是为见性。为何说见性无见呢?见性与明心是一个东西,现在分开来解释,虽分开解释,本来是一个,自性即是心,心即使自性 。现在说见性无见,因为自性与心一样,也是没有形相可见,所以说见性无见。如果能见到自性,那是有相见,既是有相,皆是无常、终归毁灭,所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性之性是无相,自性与心就是一个,所以说山河大地是法王身,统统就这一个自性。我们所见的山河大地都是有相的,虽是有相,但要知“色即是空”,所有色相都是空的。为什麽这样说呢?经云:“幻色必归于真空”,所有眼见耳闻的一切色相声尘,统统都是真空变现出来的,所以说幻色必归到真空,它一定还要归到真空里来。即归于真空,我们肉身于真空是一个,所以说“肉身既是法身”。肉身虽有毁灭,有毁灭是凡夫眼所见,因肉身是四大假合,当然有毁灭,但要是开悟另外,以悟眼来看,“肉身既是法身”,为什麽这样说呢?因肉身就是看不见的空性所生,既是空性所生,空性没有毁灭,肉身哪有毁灭呢?肉身没有毁灭,所以说山河大地皆是法王身,统统没有毁灭,怎麽眼见有毁灭呢?有见毁灭者,就是“凡夫见有二”,凡夫就见假相有毁灭,真实的佛性没有毁灭。为什麽这样说呢?因凡夫分成两样看,圣人眼来看就是一相,一相尚不可得,那里有二相呢?既然有二相,那就有真有假,真的永恒常在,假的临时暂有。看不见的完全是真的,所以古德说:“众鸟归山无二色,百川汇海同一味”,完全都变成一个没有二个。既然都是一个,一且不可得,那有众多不同的法呢?既然没有不同的法,无论看什麽,说是心也可以,说是性也可以,心与性合起来说也可以,山是我的心性,地也是我的心性,统统都是心性。既然都是心性,这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不作二观”,你这下就是圣人了,哪里还有生死呢?明心无相,无相之相即是实相。见性无见,无见之见即见涅槃。

人之悟

忙碌了这么多天,说真的好累,但是,精神很充实!可是寂静的时候自己在想:自己整天这么忙碌奔波,为了什么?
  心情无缘无故地低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整天忙忙碌碌是为谁?
  不知道有些人为什么越来越自私。
  不知道自己整天这么累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钱权?我可以坦然地说:不是,绝对不是的。我虽然不富,但是,也不贫穷,我虽然没权,但是,我并不需要。曾经无数次自问:人生是什么?
  人生,人生是什么?一个朴实而深刻的字眼,人生是一个为自己而创造的过程;人生是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瞬间。人生如书,一本深沉厚重的书,一本一辈子才能写完,读完的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写好,读懂的书。
  写好、读好人生这本书,需要奉献自己的全部甚至宝贵的生命。对人生信仰的不懈追求和对名利得失的淡然处之,构成了既光辉、伟大而又平凡、真实的人生,之所以能不慕虚荣,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因为有着较常人更高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千千万万的人,他们真不愧是把人生这本书写好了、读懂了、读精了。
  如今,面对市场经济的茫茫大海,一些游戏人生的人,由于对人生的迷惘和困惑,把人生当成一场戏。他们说戏是人写出来的,角色是人扮出来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看似真,实是假,以假乱真。对人生这本书不屑一顾,生活中,在金钱和物欲的引诱下,自甘堕落,自觉或不自觉的误入了歧途,造成终身的遗憾。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写自己的人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读自己的人生。
  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尽管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但所从事的事业都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不能以你是否是科学家、作家和领导者来衡量,环卫工人清扫马路,他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优美洁净的环境,这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平凡中体现出伟大。毕竟当科学家、作家和领导者的是少数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抱着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名利,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拿得起放得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在自然界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挣扎中撰写自己的人生。人生这本书,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要非写不可的、非要读不可的,而且非要写好,读好不可的。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吗?我曾经无数次问自己,问自己应该怎样活才更有意义?每天最享受的事,莫过于在聚湊的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匀出一份闲暇的心灵空间。
  天色墨黑的清晨時分,我常独自由悄然站起,为自己倒杯热水,不匆不忙地在窗边静坐一会儿,由高楼居处静静欣赏都市远处那不曾寂廖的星点灯光。
  在这个时刻,可以想心事,可以写日記,背首诗,或做做计划。一天初始的那份宁静,完完满满的蔓延,幸福之感充溢在心间。
  其实,人生每一个简单的经验里,都蕴藏着看不见的珍贵宝藏。只要静心細想,就不难发现,最令人愉悦回味的时刻,常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生活小事,用不上什么巨额的花费。或是静下来读一本好书,或是沐着月光的小巷里散一会儿步,或是与家人共赏一部好电影……
  如果,生命中所有美妙的时刻都能不请自来,当然是最理想的。但也因现代人每日的生活都如此忙碌,不知不觉中,我们常让这简单的想望湮灭。
  在匆忙、紧张的心境下,我们也常因急切的追逐梦想、欲望,而忘了靜心细赏人生与万物之美,每每在事过境迁、人事不再的时候,才暗自独思自己的不曾善用时间,珍惜把握之。
  所以聪明的人,必得为自己預留出,创造人生的美好时刻。若我们能为自己、为挚爱的人預留时间,每天奉献自我,大爱在心,助人无悔,常怀感恩,而不仅是被动的等待赏心悦目的事——自动发生。这样必能为自己的人生扉页,增添许多丰富烂漫玫瑰的色彩,创造许多值得回忆的美丽印記。
  悟之后,心情豁然开朗……

拨开乌云见晴天


是谁把生活比做一条小河?我觉得很是恰当。
  小河总是向前流淌,日子也总是要一天天地过;小河总有要掀起波浪,生活也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小河可以载走今天的落叶,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事也会随着明天的到来而淡化。生生灭灭,曲曲折折,这或许就是大千世界的运动规律吧!就是这万古不变的规律,把生活搅得酸甜苦辣,把人生折腾得丰富多采。
  是的,一帆风顺的生活会索然无味,一路平坦的人生也会缺少激情。经历过苦难,才能体会出甘甜的美好;经历过坎坷,人才会有激情斗志。自从女儿女婿经历了这两件麻烦事后,人似乎成熟了许多,这也算是一份难得的经历了,虽然婚后的那点储蓄花得一干二净,这对他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们太优越了,不用自己去努力就有这样舒适的生活,天妒啊!人常说的破财免灾,这就是对他们的一点教训,一点惩罚!再说,他们自己的这点损失,比起受伤的孩子来说真是微乎甚微了。孩子能活着,能渐渐康复,真是我们两家的万幸了!
  
  我常想,一个人的命运是不是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个孩子怎么就在车过的那一瞬间横穿马路?而正巧又有另一辆车违章逆行?孩子又正巧扑到了我女儿的车旁?这些巧合,虽说有人们生活不遵守规范的问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人力无法避免的意外发生!意外,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或许,这就是人生中意外的得失!所以,我们人生的轨道总是曲曲折折,生活的天空也总是阴晴变幻。人们厌倦生活想回归自然已经在大多数人的心理滋生,老年人大多怕死,中年人想解脱,年轻人厌世,这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了,这不仅仅是生活的压力所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人缺少了信仰,缺少了目标!所以有很多人拜佛入道,把寄托投放到虚幻之中!
  
  我是俗人一个,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现在已经进知天命,可我能知什么呢?我不知道自己的将来,更不自己儿女们的今后,只知道目前在我们一家头顶上的乌云已经散开了,生活重新回到了以往的轨道,过我们百姓人家庸庸碌碌的日子,平淡而温馨,或许这就是上天赐予我们普通人的人生吧。
  
  是的,这样对我们平凡人家来说已经很好了,我很知足。我常教育孩子们,生活中要向下看,这样你会懂得知足,你就会得到很多的快乐;工作上要向上看,这样你会知道自己的差距,你就会不断地进步,你就不会怨天尤人;在社会家庭中,要向对方的立场上看,这样就会懂得尊重,就能学会宽容,人就会变的豁达。就会有勇气走出人生的低谷,就会有一片新的阳光照耀我们的生活!


.[/size

图片附件: 557f1e33ga7026452538f&690.jpg (2011-7-12 10:47, 17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1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0696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7-12 10:49

每一刹那都是新生

如果每天只是翻来覆去,没有目标地过日子,人生就毫无意义了.倘若希望人生是繁荣,和平与幸福,生活就不应是如此单调反复.今天应该比昨天进步,明天比今天更进步,也就是每天生命要有所成长.而生命成长到底是什么?对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所谓"生命成长",就是日新又新,每一刹那都是新的人生,每一时刻都有新的生命在跃动.换言之,旧的东西灭亡,新的东西诞生取而代之;一切事物没有一刻是静止的,它不断地在动,不断地在变.这是不可动摇的宇宙哲理.

如此想来,就能了解由生到死就是一种生命成长.死就是消灭,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又一个个地诞生出来.为了实现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对死亡必须有从容不迫的态度,即所谓"生死由命"的人生观,不视"死"为可怕,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完美的自然法则.

生命成长的原理告诉我们:死亡,既不可怕,也不可悲,因为这是生命成长必经的过程之一,也是万物声声不息的象征.死亡合乎天地法则,其中包含着喜悦和耐心.

我们如果能看清死亡的真谛,自然会明白如何面对每天的现实生活,每天的生活也就会经常保持日日新的创意和发明.

至于"十年如一日",这是说十年的努力就好象一天的努力那样起劲,旨在强调勤劳,努力与毅力的精神,而不是说在这过程中不要有任何进步.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一定会产生非常新颖的创意和进步,但假如大家的工作十年来没有任何变化,千篇一律,那就真是违反了生命成长的原理.

明治维新时,功臣之一的坂本龙马常和西乡隆盛长谈,坂本的谈话内容和观念每次都有一点改变,使西乡龙盛每次的感受也都不一样.于是,西乡就对他说:"前天,我遇到你的时候,你所讲的内容和今天又不一样,所以你说的话,我有所存疑.你既然是天下驰名的志士,受到大家的尊敬,应该有不变的信念才行."坂本龙马就说:"不,绝对不是这样.孔子也说`君子从时`,时间不停地流转,社会情势也天天在变化,昨天的`是`成为今天的`非`,乃是理所当然.我们从`时`,便是行君子之道."接着又说:"西乡先生,你对一个事物一旦认为是这样,就从头到尾遵守到底,将来你一定会变成时代落伍者."

人世万物始终在替换更新.但在转变中,唯一永远不变的就是真理,这也就是从宇宙中产生出来的力量.

因此,所谓转变及日日新,便是把这种真理因时因地加以活用的结果.若以为真理是不变的,就不再活用变通,真理就等于死了一样.

就生意来说,店铺是愈老愈好,但如果让产品及经营方法维持老样子,老店铺也会被时代淘汰.

就佛教来说,也是一样.佛教的教义是永远不变的,但教化的方法必须随时代而改变.释迦牟尼以前常说:"诸行无常."一般人认为这话的意思是:"这个世界像昙花一现,很不可靠."如此看法好象否定了现世,使人丧失活下去的勇气,也对人类追求繁荣,和平与幸福打了很大的折扣.我认为,所谓"诸行"就是"万物","无常"就是"转变";"诸行无常"是指万物流转,生命成长,也就是教我们日新又新.

整个宗教界,社会也一样,不论教育,经济,政治等各层面或每天的工作,人人都应该以日新又新的精神谋求改善,才能产生无止境的繁荣,和平与幸福.

义与利

孟子周游列国期间,诸侯们关心的并不是他的政治主张,而是他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利益和实惠。孟子却认为,如果一味地维护自身利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就会更趋尖锐,所以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 “王何必曰利?”利益和道德是否冲突?是否对立?是否如鱼与熊掌般不可兼得呢?以佛法的立场来看,这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去获得利益。

    人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善的行为不仅对现实人生有利,更能惠及我们的未来。当我们布施的时候,既能在当下给双方带来快乐,而运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获得利益,这善的种子,还会在今后的日子中继续开花结果。反之,于人于己、于此世、他世皆无益的行为就是恶行。若是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去杀人抢劫,不仅今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造下的恶业还会继续影响我们的来生。因果贯穿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以过去生种下的因导致了今生的果;今生种下的因又招感未来的果报。如果造恶后不知悔改,就会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解脱。

    善恶行为和自他双方的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当我们向别人提供帮助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行为能否为对方带去安乐。既要随顺众生,又不能失去原则而盲目地顺从众生不善的心念和行为。假如有吸毒者请你为他提供海洛因,我们该怎么做?尽管毒品能为他带去暂时的安乐,但无论从法律还是健康的角度出发,毒品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如果对其一味随顺,只能促使他在罪恶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所以,当我们发心利益众生时,首先要以智慧来明辩是非善恶,要在符合国家社会及自他双方利益的前提下采取行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使众生得到帮助。同样的道理,我们对利益的追求,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判断和抉择。正当的利益要使自身得到安乐,使我们周围的人得到安乐,使国家和社会得到安乐,更应该使我们未来的生命得到安乐。也就是说,义和利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人类追求利益时所应遵循的标准和原则,而利则是义的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果实。(信息来源:摘自《妙智》)

“五蕴皆空”的内涵

在《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zai 难。

在这里提出了“五蕴皆空”的重要性,即“五蕴皆空”能使人摆脱“一切苦厄”。那么五蕴的内涵是什么呢?

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是蕴藏、积聚的意思。如色蕴,聚集了过去色、现在色、未来色、粗色、细色等统称为色,因此色蕴是色的总和,色在这里相当物质,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外乎从形状(形色)和颜色(显色)的色相上,因而佛家称物质曰色;受蕴,受是接受领纳的意思,当我们面对顺境或逆境时,所产生心灵上的情绪,这有苦乐忧喜舍的不同;想蕴,想是获取、想像的意思,在我们接触环境时,必然会摄取事物的影像,然后给它安立名称;行蕴,行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并诉诸行动。识蕴,识是了别义,是精神领域的统觉作用。色蕴属于物质现象范畴,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现象范畴。

五蕴,是佛家对世间一切生灭现象所作的简单归纳和说明。为了说明“五蕴皆空”,《心经》上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进行解说。在这里,讲述了“有与空”的辩证概念,有与空相对而存在,在一般人经验中,总以为有与空是对立的,他们认为有不是空,有在空外。《心经》则阐述了有与空的关系,说明“有空不二”的道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意思是说物质世界里的有与空是不二的,“有”是缘起有,世间一切有的现象,莫不是众缘所生。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有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和合,由条件决定它的存在性,当决定它存在的条件没有时,于是就为空。空有不对立,是一体的。所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毁灭了才谈空;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有空一体。同样,将此运用到其它受蕴、想蕴、行蕴、识蕴都能成立,于是便有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是说世间的一切生灭现象并非实有,而是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五蕴的‘有’,并非有如我们所执的实在性,‘有’是假有,因此,空,是对‘有’的实质的透视,即:有是指名义上的有,你认为有就有,空也是指名义上的空。空,是破除我们对‘有’的错误执著,倘能照见五蕴皆空,人类自然能够度脱一切烦恼痛苦。举例说明:当我们在努力时,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时,利用“五蕴皆空”就能帮助我们摆脱困难,让我们清楚“有和空”是相对的,不必为有和空而苦恼,只要珍惜经历过程中的快乐便是了。

同样,将此理念推广应用到我们的一切生活领域,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将此运用到地位上便是:地位不异空,空不异地位,地位即是空,空即是地位,所谓地位,即非地位,是名地位。

将此运用到爱情上便是:爱情不异空,空不异爱情,爱情即是空,空即是爱情。所谓爱情,即非爱情,是名爱情。

将此运用到友谊上便是:友谊不异空,空不异友谊,友谊即是空,空即是友谊。所谓友谊,即非友谊,是名友谊。

将此运用到一切事物上便是:一切不异空,空不异一切,一切即是空,空即是一切。所谓一切,即非一切,是名一切。这样看待一切事物,我们便能摆脱一切苦厄。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