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思维八苦讲记 五明佛学院益西彭措堪布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2     标题: 思维八苦讲记 五明佛学院益西彭措堪布



思维八苦

(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一、八苦的关系

(一)五取蕴的名义

“取”是烦恼的异名。有漏蕴是从烦恼生起的,所以从因上取名为“取蕴”,就像水力发的电叫“水电”一样。所以五取蕴就是有漏的五蕴(有漏的色、受、想、行、识这五类法的积聚)。

要知道,五蕴有两种,有学道圣者是无漏的五蕴,凡夫是有漏的五蕴。这里抉择轮回苦,所以只观察有漏五蕴的状况,用的名词也是五取蕴而不是五蕴。

(二)前七苦与五取蕴苦的关系

一般会把八种苦看成是并列关系,认为在前七苦之外另有一种独立的不好理解的五取蕴苦。这是不认识前七苦和第八苦的关系。实际上,生、老、病、死等苦是差别相,五取蕴苦是总相。换句话说,生老病死等苦都是五取蕴上的苦相。

二、思惟八苦的方法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心法要》里开示:“三有中具诸苦相,所有种类尽力思,见彼全为蕴过患。”“所有种类”,是要求思维苦时要全面、具体;“尽力思”,是要求竭尽自己的观察智力进行思维;“见彼全为蕴过患”,是要求每种苦都见到是五取蕴的过患,要归到“五取蕴苦”这个根本上来。

落实在观察八苦上,思维的方法就是:(一)生等每种苦都从各方面思维它的苦相;(二)每种苦都见到是五取蕴的过患。

三、为什么要把种种苦统归在五取蕴苦上

原因有下面这几方面:

(一)能对苦谛生起统贯的认识

一般人只认识单个的生老病死等苦,意识不到这些苦全是五取蕴显现的。如果不去把苦归结到五取蕴上,那就永远不会认识一切轮回苦只是一个五取蕴苦。相反,在每观察一种苦时,都能见到是五取蕴上的苦,这样任何轮回苦都归在五取蕴苦上,五取蕴的面目就会逐渐显出,会看到它是生发无量诸苦的苦器,是无量过患的所依。这时再看六道林林总总的苦,就见到样样都是五取蕴苦,就有统一的认识。善趣恶趣的苦、前生今生的苦、分门别类、相状各异的苦,就整个统归在“五取蕴苦”上。

以前对苦的认识是分散的,就像一百颗珠子没有用线穿起时,零零散散,东一个西一个。现在把一切轮回苦都统贯在“五取蕴苦”这条主线上。比如生苦,就是五取蕴受生时的苦;老苦、死苦,就是一期同分五取蕴成熟、弃舍时显现的苦。地狱苦,就是五取蕴受生地狱时显现的炽热、砍截等苦;欲天苦,就是五取蕴受生欲天时显现的五衰相现、死殁、堕落等苦。坏苦,就是五取蕴显现乐受的苦相;行苦,就是五取蕴每刹那成为苦因的苦相。

像这样,不论生老病死等七苦,还是坏苦、行苦、恶趣苦、天苦,都首先分步分段地思维,然后见到每种苦是五取蕴的过患,由此就能把三苦、八苦、六道诸苦穿成一贯,见到五取蕴的相续是一条连绵不断显现苦的长河。再看“五取蕴”,就真正认识它是“苦苦器、坏苦器、行苦器”。返照自己当下的这个身,就能作意它是苦器。

(二)能通达诸多法义

抓住五取蕴苦这个要点,多次地去思维,原先理解肤浅、泛泛而谈的很多法义,就会开始融会贯通。

比如系缚是什么,以前只是空泛地说:“就是还绑在轮回里、还没有超出生死”等等,现在把整个轮回现象都归在五取蕴这个主体上,就知道系缚的意思是说,在还没有生起无我智慧期间,一定是以我执起烦恼,以烦恼造业,以业取后有的蕴,导致五取蕴前一刹那灭去,后一刹那又生起;后一刹那灭去,再后一刹那又生起,不断地由前前取后后三有的蕴,始终系缚在三有的轮转中。所以系缚的体性就是在三有中结蕴相续。

反过来,什么是“解脱”?就是生起了真实对治——现见无我的智慧,从此去我执、断烦恼、不造有漏业,因此在宿业消尽之后,就彻底止息三有的结蕴相续,这就是解脱。

又如常说的“轮回如火坑”是什么意思?这也只有认识了五取蕴苦才会明白。五取蕴不是自然就有的,它是由惑业的因缘造成,所以是刹那刹那生灭的,而每一刹那又都是苦。所以就像火坑,任何一点都炽热,无有清凉。火坑表达的是五取蕴相续中的一切刹那都是苦的,没有一刹那安乐。

又比如《四百论》讲的:“智者畏惧善趣,等同地狱。”知道五取蕴苦,心里就特别清楚,知道这是因为善趣和地狱在五取蕴苦上是等同的。

又比如要认识求解脱心的相状,关键要知道求解脱什么?就求从结蕴相续中脱出。为什么要求解脱?因为只要这个五取蕴还在相续结生,就会源源不断地从中出生从地狱到天界的无量诸苦,这是轮回无量苦的生处、来源,不从这里脱出,就没有真正的安乐。这样发起迫切寻求从中脱离的心,就是求解脱心。

转过来就知道,不对五取蕴的自性生起厌离,求解脱心就没有发生之处。因为厌离五取蕴,才求解脱;不认识五取蕴的自性,不厌离它,希求解脱什么呢?求解脱心是从“厌离五取蕴”这一点上发起的,不厌离五取蕴就没有发起的所依。

又比如,大悲的相状是什么?就是对于三界有情流转生死,平等地生起拔苦的心。为什么平等地生悲心?就因为六道上上下下的任何有情都系缚在五取蕴苦中,要拔除的苦不只是一个支分苦,而是要拔除五取蕴总苦,这才是真正让众生脱离生死大苦,得到真正的安乐,大慈大悲的内涵是在这上面。

总之,这是重要的关口,能在这里突破,像“系缚”、“解脱”、“厌离心”、“求解脱心”、“大悲心”等等的法义和修心的方向就会显得非常清楚,能从根本上全面打开。

(三)能区分世间道和出世间道

只要懂五取蕴苦,就会这样区分:能造成五取蕴苦的道,就是世间道;能寂灭五取蕴苦的道,就是出世间道。这里只有两种走向,一种走向,造成结蕴相续;一种走向,止息结蕴相续。这就是世间道和出世间道的分野。

总的来说,只要还没有生起寂灭五取蕴苦的意愿,还没有修持无我正道,所作所为就都造成结蕴相续,即使修福、修定,也都成了生死业因。或者这样说,只要还处在爱著世间的心态中,还在随我执而转,所作所为就都结生三有的蕴,这样的道就是从三有的因通向三有的果,是轮回的道。

只有认识了从五取蕴中只会源源不断地生苦,看清它的本性,迫切寻求解脱,而且找到了能解脱的无我正道。这之后,以出离心摄持,安住在无我中,才走上了出世间道。

(四)能趣入集、道、灭三谛的观察修

我们认识了五取蕴苦是最可怕的苦,是源源不断出生六道无量众苦的总的苦器,就像抓贼一下子抓到了真正的贼头子一样。锁定这个靶子之后,我们寂灭苦就有的放矢,再不像以前那样,认识上一片模糊。自己的目标已经明确,要寻求的就是寂灭五取蕴苦,它成为一生最重大、最迫切的事。

当五取蕴的过患越来越清楚地认识时,就像发现自己身上有了癌症一样,想尽一切方法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想什么、做什么都是为了成办这件事。这就驱使着自己的心去观察它的因,是由什么因造成了五取蕴苦。这样追问就把心带入观察集谛中。

我们看到五取蕴是刹那刹那地显现苦相,就会问:它是怎么来的?会没有因吗?它是刹那性的法,不会是无因生。如果无因生,那就不需要任何条件,应当恒时出现,但它是刹那灭的,所以不是无因,而是因缘造成的法。再问,它会以其它上帝、真主等为因吗?这也不是,一定是来自自己,来自因位内心的妄动,从造作上说,就是业;从不寂静的心态上说,就是烦恼。这就是集。再观察心中有哪些烦恼、烦恼是依什么次第生起、是如何造集感生死的业等等,这就开始具体认识集谛,认识造成五取蕴的原因。再进一步追根问底:“烦恼是怎么生起的”,就看到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因为执著我而起贪、起嗔、起慢等等。像这样,往自己内在去观察,往五取蕴上去观察,就逐渐会认识集谛。

再探究“我执能不能断除”、“有没有寂灭苦的涅槃”,就把心带入思维灭谛;再观察“什么是无我”“如何安住无我”,就开始趣入思维道谛(这些在后两种法印中会具体讲解)。

总之,后面一系列的深入,都要依靠思维五取蕴苦来把心带进去。五取蕴苦是要点,在这上面得到认识,就能有力地抓着心深入去思维什么是生命的真相、什么是系缚、什么是解脱、什么是苦、什么是苦因、什么是真正的安乐道、什么是真正的安乐果等等。认识的深度、开阔度会大不一样。

所以思维很重要。思维好了五取蕴苦,就能看清轮回的真相。越看清,走解脱道就越坚定。做什么、想什么,重点都是往解脱道上走。这样引发的道心是很稳固的,断定就只安住在出离的意乐和行为中。这就重新换了一个人,换了里面的想法和做法。

观见五取蕴苦→求解脱心(欲求从五取蕴苦中解脱)→观察苦因是什么(观察集:蕴←业←烦恼←我执)→观察我执是否能断(观察灭)→观察修习无我能断我执(由此一心投入于修习无我)

像我们最初学《广论·中士道》时,是一段一段先从名相上认识,从“什么是系缚”、“什么是解脱”、“什么是求解脱心”这样开始,然后学苦谛,八苦、六苦、三苦、六道苦,一样一样去熟悉它;然后再学集谛,烦恼是什么体相、是怎样生起、烦恼的因是什么、过患是什么,烦恼怎么集业,集哪些业;再学十二缘起每一支的差别、怎么摄在能引、所引、能生、所生四支当中、几世圆满等等。这是初期学习的一段过程。当时只是这样学,只是文字上的记忆,没有想过这些能融会贯通。但以后多次地思维五取蕴的自性,就有好现象出现,原先学过的很多分散开来的法义一下子出现贯通的认识,分门别类的名相、法义都统摄在一个关要上。再看前后、上下各部分的法义,都迎刃而解。这时就能“由博返约”,得到心要,众多法义都了然于心。

所以深入的思维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只停留在表面上,就只能得一点知识皮毛,不能进入门内。

四、为什么要对五取蕴的自性发起真实厌离

宗大师在《广论》上说:“若于生死取蕴自性,未能发起真实厌离,则其真实求解脱心,无发生处。于诸有情流转生死,亦无方便能起大悲。故随转趣大小何乘,然此意乐极为切要。”

这段话说到三个方面:第一、对五取蕴的自性发起真实厌离;第二、发起真实的求解脱心;第三、对有情流转生死生大悲心。其中,对五取蕴的苦性发起厌离是生起求解脱心和大悲心的前方便。还要知道两个入门:生起求解脱心是小乘和共中士道的入门;生起大悲心是大乘上士道的入门。

为什么要对五取蕴的自性发起厌离呢?从反面说:乃至没有对五取蕴的自性发起厌离之间,求解脱心和大悲心就没有发起的所依;而没有发起求解脱心和大悲心,大小乘的圣道修行就无法趣入。所以说,不论趣入大小乘的哪一乘,对五取蕴厌离的意乐都是至关重要的。


趣入小乘


图片附件: 61fdf212g9f8c34300850&690.jpg (2011-6-28 23:46, 278.8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35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0584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2

趣入共中士道

       (于己)发生真实求解脱心


于五取蕴自性发起厌离

        (于他)发生大悲心—菩提心—趣入上士道



五、往生愿一半的修法

大家知道,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其中愿的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我们怎么来发起欣厌呢?具体是:思轮回苦,发厌离心;思净土乐,发欣求心。思轮回苦,又要落实在思维三苦、八苦、六道苦上,而且要归在“五取蕴的自性”上。这样就能对整个娑婆世界生起厌离。再配合净土经论,观察西方净土的功德庄严,就能引发对净土的欣求。合起来,就能猛利发愿,决志求生净土。

所以思维“有漏皆苦”是修往生愿的一大关要,占了往生愿修法的一半。

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中说:“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定得生彼。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想决定往生西方的话,要具备两种修行,一旦具备就决定往生。哪两种修行?厌离行和欣愿行。所以,能成功往生的决定因素就是欣、厌两种行。)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期。为此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所谓的厌离行,就是说凡夫无始以来被五欲缠缚,在六道中不断地轮转,受无量的众苦,现在不发心厌离五欲,就永远没有超出的时候。为此,常常观察这个身,一切脓血屎尿等的津液,污秽不净。)故《涅槃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又经云,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如是。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觉,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所以《涅槃经》上说,这个五取蕴的城市有愚痴罗刹住在里面,就是有贪、嗔、痴等的无数烦恼种子常住在里面,智者谁会欢喜这样的身呢?又说:‘这个五取蕴是众苦集聚的依处,一切都不清净。这个身被惑业系缚,是像痈疮一样的苦器,根本没有义利。上至天界种种天人的身体,也都是如此。’行者行住坐卧,睡时醒时,常常观这个身唯苦无乐,深深生起厌离。)”这里说的“身”是指五取蕴,不仅仅是色法的肉身,还包括心法——受想行识。后面又说到:“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这就是在了知五取蕴的自性之后,发愿舍离三界的一切身,求得净土法性所生的清净身。)”

上文说的“此身众苦所集”、“常观此身,唯苦无乐”,具体要观察三苦、八苦、六道苦,每方面都见到是五取蕴的过患,才认识“此身众苦所集”“唯苦无乐”。所以,通过闻思通达苦谛,再安住定解中,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才是厌离行。不深入观察苦,厌离行就会流于空谈。

六、思维八苦生起感受之量

博朵瓦说:“于六趣中,随生何趣,其后发生病痛死等众苦恼者,是病者病,是死者死,非彼不应,忽尔而起。是生死相,或生死性,住生死时,必不能越。”意思是说:“不论生在六道的哪一道,随后发生的病痛、死亡等的众多苦恼,都是必然会出现的,是该病的病、该死的死,不是不该如此,无缘无故忽尔出现的。这就是生死的相、生死的自性,住在生死的期间,必定无法超越。”我们要像这样思维生老病死等苦。

比如思维老苦时,要想到这个五取蕴上必然会出现老苦,这个五取蕴一旦成熟,就会陷人于身心衰败的忧苦中。大家仔细地思维老苦,思维年老时容貌、气力、诸根、受用、寿量种种的衰退之相,思维到一定量时,就会觉悟到有漏蕴有大过患,这个生死中的五蕴身是非常苦恼的,会发起厌离之心。生苦、病苦、死苦也是如此,都是有漏身本有的苦。想到这个身受惑业力驱使,会不断地生起生老病死等种种苦时,就知道这个身是苦的,生死是可厌的。今生应当昼夜勤修的就是止息生死的解脱道。其它种种世间道都只是制造生死、制造苦的,没有任何意义,由此心里会彻底舍离世间的道。

佛在很多经中都开示过八苦,这有很深的密意。八苦是我们人类的主要苦恼,思维之后,就会看清人生的真相。有一部《佛说五王经》,讲从前有五个国王,一个修菩萨行,另外四个乐著生死,沉浸在世间五欲享乐中。后来,那位菩萨国王带着这四个国王去见佛求开示。佛就给他们讲八苦的法,当时法会上有几千万人听佛说法后,心开意解,证得初果。那四个国王也不例外。以前他们见到美妙的王宫,心里就贪爱耽著,不能舍离。现在再看王宫,像是污秽的粪坑,毫无可爱之处。他们这样看破世间后,就把王位交给弟弟,义无反顾地出家修行,日日夜夜精勤道业,毫无疲厌。所以了达苦谛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生观念,转变心态和行为。





思维生苦

分两部分思维:一、思维受生的苦;二、依照《瑜伽师地论》以五种相思维生苦。在“思维受生之苦”这一科中,又分成两部分:(一)思维住胎的苦;(二)思维出胎的苦。

(一)思维住胎之苦

每个人从中阴身投入母胎、裹在精血中后,就要在十个月里次第偿还业债,所有住胎、出胎的大苦都要领受。我们已经忘记了受生的苦难,现在只有依靠佛的教量详细地观察、思维,才会生起觉悟,才知道受生是极大的苦,才对“生”厌离、恐惧、寻求解脱。

1、观察住胎环境

有臭秽、狭窄、黑暗三种苦相。

(1)臭秽:母亲肚子里充满了无量污秽物,成千上万的小虫寄生在里面,有臭秽的大小便道,有很多骨锁的孔穴,还有尿液、清脑、脑膜、骨髓等的污秽物。

(2)狭窄:胞胎在肝膈之下、大肠之上,空间非常狭小。它被肠、胃、膀胱等器官重重包围,十分压抑。

(3)黑暗:胞胎里黑暗障蔽,不透一丝光。我们住胎就像被放进腌菜坛子里,封上盖子,在黑漆漆的环境里饱受幽闭之苦。

其实,母亲体内的不净物和猪的身体没有大的差别。猪被开膛破腹之后,现出心、肝、肠、胃、胆等,红红绿绿,鲜血直流,发出的腥臭味让人恶心,而且在大肠、膀胱里存有屎尿。我们投胎就是呆在这样的环境中,实在是可怜地受苦报。大家想想:“十个月中暗无天日”是安乐吗?“呆在粪坑一样的环境里”是安乐吗?这是深重苦报的开端,后面会有住胎、出胎的大苦接踵而来。

2、观察住胎时的热苦

《入胎经》上讲,母亲体内的热量使胎儿饱受煎炙、烧热、烧燃的猛利苦受。经上用的词是:煎炙、遍炙、极遍煎炙;烧热、遍热、极遍烧热;烧然、遍燃、极遍烧燃。可见胎儿整个身体恒时饱受高热烧烤之苦。

就像厨师煎鱼,先把油倒在锅里烧热冒烟,再放入鱼,会“吱、吱”作响,被煎的鱼备受烧热剧苦。我们作胎儿时,就是一条被煎的鱼,全身里里外外都受这种煎炙。这又像全身被放进高热的烤箱里烘烤,或者被放在烈火上烧烤,痛苦极其难忍。

有人说:胎儿的身体没见到被烧坏、烧焦,怎么能说是烧热、烧燃呢?他不知道胎儿的业力强,虽然感受烧热的大苦,身体却不会被烧坏、烧焦。

现代人常说胎儿宝宝呆在母亲温暖的子宫里,安全、安宁,从母体中摄取养分,过得非常舒服。这是抽掉住胎的真相,用好听的词语欺诳人心,建立一个受生安乐的假相。

3、观察由母亲饮食带来的痛苦

母亲吃东西时,用牙齿咀嚼,食物下面以口水浸烂,上面有脑膜缠裹,如同呕吐物。所有的食物养分,从母亲腹部进入胎儿脐孔,资养胎身。经过五个七天后,就从最初的精血变成有手脚轻微动转,出现胎儿的体相。这以后,胎儿的手、脚、脸等,以胎衣缠裹,在恶臭刺鼻、黑暗、狭小的不净坑里上下动转。

从母亲体内输过来的种种酸、甜、苦、辣食味,胎儿触到就像触到火炭一样疼痛。胎儿像苍蝇吸食污秽的液体,资养身体。又像沉溺在非常臭秽不净的淤泥中,生命非常脆弱。

母亲吃得过多时,胃部、小肠、大肠都会膨胀挤压子宫。重压加在胎儿身上,就像几百斤的沙袋压在身上,又像公交车里人满拥挤,人被夹在中间喘不过气来。

母亲吃得少、腹部空虚时,胎儿像被悬在半空没有着落,感受很大的苦。大家想想,自己的身体被吊在空中,没有依托,直往下坠时,身体上饱受悬吊的苦,内心极为恐慌。

母亲喝热水时,这些热水进入体内,胎儿感受就像有炽热的开水浇到自己身上(我们要体会:开水浇在身上时,身体的皮肤立即起泡,人会痛得直跳。胎儿常常感受这种热汤浇身的苦)。母亲喝冷水时,胎儿像赤身裸体卧在寒冷的冰面上,刺骨冰冷,痛苦难忍。

母亲吃的太苦、太酸、太腻、太干时,这些很重的味尘,在母亲体内消化之后,从腹部进入胎儿脐孔,也会引起胎儿强烈的苦受。一般认为,母体的养分进入胎儿,只是简单的输入,不会造成任何痛苦。其实,吸入这些物质有强烈的反应。想想这个身体缺盐时,就会浮肿;盐分多时,就有干渴等的反应;中毒时,会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上吐下泻、全身紧张、痉挛;吃得过油腻时,肠胃会很不舒服;吃补品时,会全身热血沸腾。这些都表明身体摄取食物时,有非常显著的反应。一般人尚且如此,何况敏感、脆弱的胎儿,更有极强的苦受。比如,在母亲吃得热血沸腾时,胎儿像呆在烈焰腾腾的火焰山里一样,饱受阵阵热焰的烧烤。

总之,母亲吃得稍不平和、稍有过量、不均衡,都会对胎儿造成极大苦受。

大家能想到住胎时,吃的是污秽的液体,住的是臭秽、黑暗、狭窄的胎狱,感受种种寒热、烧灼、挤压等苦,就会觉悟受生是深重的苦报。

4、观察由母亲动转带来的痛苦

知觉敏感的胎儿呆在母亲体内,时时随着母亲身体的动转,遭受极大痛苦。

大家观察:当母亲的肢体动转时,子宫周围的骨骼、肌肉、韧带、筋膜在不断地牵动、伸缩,对子宫造成挤、压、牵、拉,给胎儿娇嫩的身体造成极大苦受。所以,母亲发动行走时、急走时、跨步时、俯身时、起身时、翻身时,都压迫胎儿,生起大苦。而且,胞胎上有器官往下压,下有器官往上顶,胎儿像被五花大绑,放在尖锐的标枪上一样,比在监狱里受严刑拷打还痛苦。

经上还说,当母亲运动时,胎儿就像被扔进地狱的煻煨坑。地狱的罪人陷入煻煨坑后,全身的皮肉都被烧得焦烂。这是说母亲运动时,体内发出大量的热量,胎儿娇嫩的身肉像被烈火灼烧一样。

总之,十月住胎就像关押入狱,蹲在漆黑的小屋里,狭窄、压抑。身体周围充满了屎尿等污秽物,成千上万的小虫钻进钻出,种种恶臭的味道令人窒息。还时时有开水、冷水往下浇。头上压着沉重的沙袋,下面顶着锐利的尖刀。输入的食物让人痛苦难忍。所以住胎就像入地狱,受极重的痛苦。

大家看过这样的画面:一位怀孕的母亲,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低头看着自己的腹部;腹中的胎儿呆在温暖、光明、舒适的宫殿里,睡得很香甜。一道晨曦般的光明照在胎儿身上。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温馨、安乐。这是世间人颠倒描绘住胎的情景。很多人看了这种画面,认为住胎非常舒适、安乐。这是非常颠倒的。

(以上讲了“受生苦”当中的住胎之苦。)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3

(二)思维出胎之苦



分二:1、生产之苦 2、产后之苦

1、生产之苦

分二:(1)观察产道污秽 (2)观察生产时受剧烈压迫苦

(1)观察产道污秽

胎儿住胎满月后,由宿业成熟所生起的风,使他身体转动,头朝下、脚朝上、两手蜷缩、倒着从产道往下出。产道的环境如何呢?母亲体内的经血、尿液、种种不净物常年累月地流过产道,所以非常肮脏、污秽,臭味刺鼻,就像厕所滴坠腐烂不净物一样。胎儿通过时,全身沾满了不净物。而且产道狭窄、黑暗,让通过的胎儿内心极为恐惧。

(2)观察生产时受剧烈压迫苦

胎儿的身体大,母亲骨轮的孔径小。胎儿通过骨轮时,皮肤、肌肉、骨节都被强烈挤压,疼痛难忍。《五王经》上讲:“胎儿快出生的时候,头朝向产门,痛苦剧烈,就像被夹在两座山当中。”因为出生的苦太过猛利,使以往住胎、出胎时的记忆全都丧失。

《入胎经》上说,胎儿出胎时,身体的一切根都极为痛楚,连眼根、鼻根等都剧烈疼痛,污垢粘满了胎儿全身。这时,胎儿极为干渴,嘴唇、喉咙、心脏都枯竭干燥。

生产是极其艰辛而危险的。如果胎儿被卡在产道里出不来,情况就变得万分危急,母子随时都可能死亡。胎儿艰难地挤着往产道里出来,母亲产道扩张,痛苦剧烈,就像两块骨头被活活掰开一样。母亲强忍疼痛,大声叫喊,满脸都是黄豆大的汗珠。胎儿被夹在骨轮中远远地出不来,医生牵着胎儿的头,左右旋转,像抽带子一样把胎儿抽出。婴儿落地,哇哇大哭,表明他刚刚经受了极大的出生之苦。

2、产后之苦

婴儿生下来时,风吹在身上,就像伤口上洒上热灰,剧烈疼痛。大人的手或布的纤维触到他的身体,就像锋利的刀剑在切割身体。又像剥皮后血肉淋漓的牛身,被无数小虫用利嘴刺咬,又像麻风病人溃烂的身体遭受阵阵鞭打。

总之,刚生的婴儿皮肤十分娇嫩,稍微触碰就生猛利苦受。

二、依《瑜伽师地论》以五种相思维生苦

五种相是:(一)众苦所随故;(二)粗重所随故;(三)众苦所依故;(四)烦恼所依故;(五)不随所欲、离别法性故。

“故”是成立“生是苦”的理由。比如问:受生为什么是苦?答:受生时,有无量苦随逐生起故;受生成为老、病、死等无边众苦所依故。从“故”字看出在观察生苦时,要运用正确的理由来成立生是苦,不能简单地说一句“反正生就是苦”,这样是难以对生苦引生定解的。其实,能按照上面这五种相如理地观察,就一定会对“生是苦”生起定解。其次要知道,“受生”就是领受生。以前世的业力,今生领受“生”的果报,叫做受生。要认识到受生是在受报,是在不自在地随业领受种种苦,没有一点是无因无缘的,都是由前世的业招感而来。

(一)众苦所随故,生为苦

地狱、饿鬼、胎生、卵生这四类有情最初受生时,就有无量猛利苦受伴随生起。以“生时伴随有众多大苦”作为理由,就成立受生是苦。

具体要按上面所说,观察由母胎黑暗、狭窄、污秽生起怎样的苦;由母亲体内的热量、母亲的饮食、动转生起怎样的苦;出胎时经过产道生起怎样的苦;出胎后触到外物生起怎样的苦。尤其胎儿六根长成后,知觉敏感,感受的苦更是不可思议,母亲体内有任何冷热变化、食物反应、身体有任何动转,都会极度逼恼胎儿。按这样仔细观察,就能肯定住胎、出胎时有无量猛利苦受生起。

思维时要设身处地地想自己住胎、出胎时的苦受。苦受是根、境、识和合,取不可意境引生的感受,逼恼是它的相状。所以要想自己做胎儿,根触到不可意境时,是怎么备受逼恼的?也就是眼根取黑暗、鼻根取恶臭、身根受压挤时,是何等的苦受。

总之,重点是观察受生时伴随有哪些大苦,由此会生起“生是大苦”的定解。

(二)粗重所随故,生为苦

(“粗重”是指种种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这里特指烦恼种子。粗重的相貌是不堪能、不调柔。)

这里要观察当三界有情诸行生起时,都有烦恼品粗重随逐不舍,所以不堪能安住在善法中,也不能如欲自在而转。(“行”就是因缘生的有为法。有为法分为有漏和无漏两类,“三界诸行”是指有漏的有为法,是由惑业因缘所生的三界有漏五蕴。)

在三界的五蕴生起时,有无量的烦恼种子跟随而来,以这一点就能认定“生是苦性”。原因是:生时有烦恼种子伴随而来,将来就不断地起作用,让心不堪能安住在善法中,也不能如自己的意愿自在而行。(意思是,烦恼种子时时现行,心随烦恼而转,就不能自在地住在善法中。这就像金子里杂有很多铁等的杂质,金子就不调柔,一打就散裂,不能随心所欲地打造成各种金器。这是比喻,凡夫的心有烦恼种子随逐,就没办法调柔,不堪能安住在善法中,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自在而行。)

大家要观察到自己自从出生后,一辈子都处在不调柔、不自在、身不由己的状态中,一而再地被烦恼驱使、被烦恼所牵。

自己内心有多少烦恼种子,仔细反观,就会吓一跳。贪、嗔、痴、慢、疑,嫉妒、忿恨、谄诳、骄傲、散乱、昏沉、掉举、放逸、懈怠、无惭无愧等等,哪样都不少。所以一生活在烦恼中丝毫做不得主。一而再地,有时被贪所牵,有时被嗔所牵,有时被嫉妒、傲慢所牵,心处在极不调顺、极不自在的状态中。不想发怒,又控制不住,一下子就变得暴躁不安,暴跳如雷,内心非常苦恼。不想生贪,一遇境就身不由己地陷进去,甚至日日思念,辗转难眠,备受煎熬。看到别人圆满,做不到随喜,连一句赞叹的话都说不出。虽然知道嫉妒不好,又没办法克服,嫉妒心不是猛利生起,极不平静。有时候,妄念像潮涌一样,根本没办法平息。

想做点善法,心里又安住不了。有的时候,想改过又改不掉;想做善事又没有勇气;想好好做又坚持不了;刚想要做,过几分钟就否定自己;想帮助别人,又要面子,缩回去;想好好修解脱道,名利财色一来,马上心动,跟着攀求追逐;想好好守戒,受戒后几天很注意,没过多久就失去正知正念,随习气放逸。这些都是无法自在的苦相。

比如,一个人被某种病缠身,连平常的威仪都不能安住,坐立不安,辗转难眠。做点事就腰酸背痛,心不能专注。这就是苦相!同样,凡夫有烦恼病缠身,心就没办法安住在善法中,没办法自在。烦恼种子一现行,就被它控制,这就是苦。

以前我们都不知道三界的受生有无量烦恼种子随逐,因此颠倒地执著生是安乐。比如见到天人受生,化出光明、相好的身体,就认为这样的生好安乐!这是只见外相,不见他识田里无数贪嗔痴的种子,就像见到一个艾滋病人,只看他体面的外表,不见他体内有无数致命的病毒。事实上,三界受生都是背负着满载烦恼种子的沉重包袱而来,是大苦之事。

总之要观察到:三界的生都有烦恼种子随逐流转,使人时时不得自在。这样联系前后,就能认识受生是苦。

(三)众苦所依故,生为苦

这里要观察的是:在三界受生之后,就以这受生因缘,能增长老、病、死等无边众苦。也就是,老、病、死等无边众苦都是依“生”而来,以“生是众苦所依”为理由,就成立生是苦事。

下面用两个比喻来说明:

第一、非洲黑奴的比喻:比如一个非洲黑人,从他被抓到美洲来做奴隶时起,一生的种种苦难就接踵而来。从此,他在农庄里日夜辛苦劳作,忍饥挨饿,常被鞭打、辱骂,备受艰辛。他几十年中受的种种苦,都是以他被抓来做奴隶作为所依的。如果没有被抓到美洲,这一切苦都不会出现。

这个非洲黑人,就是指我们;美洲,是指本非故乡的三界;被抓去做奴隶,是指我们被业抓到三界里受生;做苦工、受折磨,是指我们做了惑业的奴隶后,就随惑业受种种苦。黑奴身上接踵而来的苦是依靠他成为奴隶而生起的,比喻老、病、死等无边众苦是依着在三界中受生而出生的。黑人做奴隶是苦事,比喻受生三界是苦事。在三界中受生,是带着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而来,所以,生就是来世上受报,受生之后,就要依次感受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的无边众苦。所以受生是无边众苦的开端,是揭开一生苦难的序幕。

第二、进集中营的比喻:一个犹太人自从被关进集中营的第一刻开始,就要在里面做种种苦役,受鞭打、侮辱、饥饿、寒冷种种迫害,而且在受尽折磨后,就被拉去枪毙,或送进毒气室毒死。这一切苦难都是以他被抓进集中营作为所依的。如果没有被抓进集中营,这些苦就无从出现。犹太人只要知道集中营的内幕,知道一进去意味着无量的苦接踵而来,他会认定进集中营是极苦的事,尽管这时苦还没有降临在身。

进集中营不受苦是不可能的,纳粹军官已经给每个进来的囚犯,安排好了种种苦役、刑罚,怎么干活、怎么挨饿、受冻、吃什么食物、住什么房间,最后怎么枪决,早就安排好了,进来的犹太人无一幸免。这是比喻,凡夫受生后受哪些苦,如何受苦,一一由业操纵,只要在三界受生,就无可幸免。

整个三界是最大的一座集中营,里面分出一个个小的集中营,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种种生处。凡是生到里面的众生,都要受轻重不等的苦。而且在一处受完苦后,又要被押到另一处继续受苦,这是说在某一道受生后就要受种种苦报。受报穷尽,又随业转到另一道中受生受报,这样辗转无穷。

进集中营的下场是被关押、劳役、鞭打、挨饿、受冻、进毒气室毒死或枪决,每个犹太人都知道没有人能够幸免。这比喻在三界里受生的每个众生,依着生就有老、病、死等无边的众苦次第出现,而每个了解生死真相的人都知道这是没有人能幸免的。

结合以上的比喻深入思维,就开始认识到“在三界受生是无边众苦的所依”,以这个道理就认定生是大苦。如果能进一步深入观察,还会认识行苦,知道三界有情无时无刻不是苦的。每个有情当下的五取蕴,就是他未来生起无边众苦的所依。

大家要依圣言量,了解自己的身时时有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未来遇缘就会层出不穷地生出苦来,这样的五取蕴就是大苦。像这样观察,就认识到:自己是带着无数苦种子的人,无时无刻不是苦的。

只要这个五取蕴苦还没有寂灭,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会时时跟随不离,这就是“大患在身”。就像癌症病人,在没有灭尽癌细胞期间,他的身就是以后受种种难忍疼痛的所依。他拖着的这个身体,每时每刻都是苦的所依。这比喻:凡夫在还没有生起无我智慧根除烦恼期间,无量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一直在辗转相续,这样的五取蕴无时无刻不是苦的所依。这就是行苦的相。我们要对自己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苦中,并不是什么安乐的人。

(四)烦恼所依故,生为苦

这里要观察:自从在生死中受生后,就缘种种贪境、嗔境、痴境发起贪嗔痴,由此能令身心苦恼不寂静、不安乐住。也就是这一生中,潜伏的烦恼种子会时时现行逼恼我们的身心。

凡夫的心就像一个大动物园,里面睡着虎、狼、猪、鸡、狐狸等等。烦恼未现前时,如同野兽沉睡,看似风平浪静,一旦遇到境界,就像野兽醒来。比如,随顺生嗔的怨敌现前,心中的老虎就会跃起,怒目圆睁;遇到随顺生贪的五欲境界,心中的鸡立即就会乱飞;平常在一般境界当中,就像猪一样愚蒙,颠倒执著。这些使得凡夫的身心苦恼不寂静,不能安乐而住。

大家要看看自己一生是怎么在烦恼中度过的,时而贪、时而嗔、时而傲慢、时而嫉妒、时而散乱、时而昏沉……。身心时时烦动恼乱、不安稳住,这都是从受生而来的。受生是粗重所随,携带了无量烦恼种子,所以是烦恼所依。以受生为因缘,就引出后来遇缘发起的种种烦恼,使得身心苦恼不静,因此就从所引的烦恼不寂静、不安稳苦,而对能引的生安立为苦。

我们在医院产房里,随便找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的五取蕴实际就是无量烦恼的所依。可以预料,他往后从少年到青年到老年,会随种种境界生起无数贪嗔痴的烦恼,就像疯病在身的人随时都会发疯一样。想想看,疯子的诞生,就是他以后一切发疯颠狂的所依,这样的生不是大苦吗?

(五)不随所欲、离别法性故,生为苦

这里要观察:一切生的最后边际都不出于死,“死”不是自己所爱,由此因缘,死时唯受众苦。(意思是说,一切受生都以死为边际、为终极。自己不喜欢死还要死,以这个因缘,死时唯一感受众多忧苦。)

“不随所欲、离别法性”,就是指一切人都超不出生灭无常的定律,有生就必有死,即使不愿也无可奈何。而且在生时成就何等名利,最终都归于空,这就是离别法性。像秦始皇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梦想长生不老,但活到50岁就死了。中国帝王都想长生,但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他们有权势、有财富,却主宰不了自己的生死。

又比如,悉达多太子降生后,净饭王想给太子占相。当时有位仙人阿私陀,具足五通,住在香山。阿私陀仙人以神通了知净饭王的心意,就从虚空中降到王宫。净饭王和夫人抱太子出来,他为太子看相,忽然悲哀痛哭起来,说:“太子必当学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当转清净fa 轮,利益天人,开世间眼。我已经120岁,等太子成佛,我已经不在世上了。不能亲眼看到佛成道,不能在佛的座下听闻经法,所以我悲伤不已。”

连阿私陀这样的五通仙人都不能自主,在业力尽时只有归于一死。所以,生的结局就是在无可奈何中死去。

小结

依照以上五种相作观察,才知道三界上上下下的生都是苦的,都有无边的过患。一般人只能看一面、看表面,既看不到生的前面,也看不到生的后面,更看不到生的里面,因此对生的观念完全是颠倒的。也就是凡夫人没有见到生死的前因后果,没有开启广大观察五取蕴前后流转的智慧,都把纯苦的三界受生执为安乐。

世间人生了孩子都很高兴,认为得了宝贝,而且假想孩子的一生会过得很安乐。这是不了解生苦的真相,不知道孩子生下来时带了多少烦恼种子、苦种子。就像只看美女的外表,看不到她体内充满不净。又像享受吸毒短暂的快乐,看不到毒素和由它将造成的身体孱弱、精神萎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惨结局。又像只看到罗刹变成的美女外表,不知道美女的画皮底下是青面獠牙的罗刹身。像这样,凡夫肉眼只能看到外表的假相,看不到众生八识田里的情况。这没办法用放射线来照,用数学公式来推,也不可能由某个世间专家来告诉你,也不是凭自己的聪明能思维出来的,这只有佛菩萨的慧眼能照见,能向你道出真相。

无数人因为没有机缘按上面五相思维生苦,所以都没有发现生时有无量猛利大苦随逐,生带着无量烦恼种子而来,生成为往后无边众苦、无边烦恼的所依,“生”的结局是在忧苦中死去。而我们有幸按上面五相展开观察,就能有力地瓦解对生的乐执,生起生苦正见。这之后再看世间的有情,就觉得人人都是苦的。比如,见到一条狗生了,就会想到:它受了多少住胎、出胎的苦;它带着多少烦恼种子来到世间;往后它要受多少饥饿、寒冷、疾病、衰老、死亡等的苦痛,要生起多少贪、嗔、痴的烦恼、罪业,最后一定是在忧怖中死去。一个旁生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一个天人也是如此,遍三界的凡夫都是如此。看到生的苦,就会对“生”发起厌离,发誓断除三有的受生。观照三界众生的受生,也会油然生起悲心。

再拓广视野,会看到在五取蕴流转的全程中,每刹那都是苦的,因为:每刹那都带着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后面一定是遇缘出生种种苦恼。这样看清真相,就知道只有寂灭五取蕴,才能得到安乐,只有修解脱道,再没有别的出路。

求生净土

联系在净土上,就会想到:在三界里没有任何安乐的生处,只有西方是归宿,所以今生一定要生到西方,解脱三界受生的大苦。

在宋朝,有个吴信臾,他中进士做官后,就预先做了一口棺材。夜晚躺在棺材里,让童子拍着棺材唱:“吴信臾,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及早回头归去来。”他在里面也跟着唱。后来他净土因缘成熟,无疾坐化往生。

吴信臾知道在三界何处受生都是苦,所以彻底放下世间,一心求净土莲花化生。他天天睡在棺材里,唱回家的歌,完全把心送往西方。有这样彻底的欣厌心,就决定往生净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3

思维老苦

分二:一、按《瑜伽师地论》以五种相思维老苦  二、宣说思维老苦的要点

一、按《瑜伽师地论》以五种相思维老苦:

(一)盛色衰退; (二)气力衰退;(三)诸根衰退;(四)受用境界衰退;(五)寿量衰退。

(一)盛色衰退

人老了,原先容貌如花的人变得非常丑陋。眼皮垂下,牙齿掉落,脸上的皮肉堆得像梯田。苗条的身材变得庸肿;满头的青丝换成了稀松白发;细嫩、光滑的皮肤变得又干又皱;挺拔的身板变成弯腰驼背。

人只认这个身体是我,最在乎自己的形象,现在这个“我”变得这般丑陋,内心无法接受。

其实,年轻时的容貌是坏苦,是变坏的本性。现在老了,就备受盛色衰退的忧苦。以前相貌好时,爱照镜子左涂右抹地打扮,出去也风光体面,能得到别人的欣赏,现在一看镜子就伤心,这副丑陋的样子连自己都接受不了,没办法体面地出去见人,看别人的表情不爱搭理自己,甚至有点厌恶,心里备受冷落。年轻时引以为豪的容貌竟成了忧伤苦恼的起因。

(二)气力衰退

年老后气力衰退。坐下时像袋子断了绳索,起身时像拔树一样艰难。行走缓慢,走多了就气喘吁吁。语言迟钝,才说几句就没有气力说下去。

人的气力就像车的动力。老了这辆车启动很难,挪动身体非常吃力。原来一天当中,到哪里去都很自在、行走方便,现在整天都在煎熬中度过,起床是苦,做饭是苦,提东西是苦,身体多走几步也是苦。整个一天布满了苦,行为、动作都变成苦了。

年轻时精力充沛,施展活力时很舒服,奔跑、跳跃都是很快乐的事。老了眼前只有一个个障碍、一座座难关。气力衰了,难以发动,正常的生存都成了沉重的负担。起身、坐下、走路要花很大力气。全身关节僵硬,一活动就疼痛。而这样的破车还必须苟延残喘地往前开。看看它,发动机没力量,车体快要散架,轴承也不滑顺,吱吱嘎嘎到处响,动不动就出问题,开这样的车已经非常麻烦了。

(三)诸根衰退

眼睛不能清楚地看东西,耳朵不能清楚地听声音,鼻根、舌根、身根都不能清楚地取境;意根也衰退了,记忆力退失,意识糊涂。

年老后老眼昏花,看不清眼前的东西。耳朵背,听不清声音,需要别人在耳边大声说,有时颠颠倒倒,把“东”听成“西”。鼻根不好使,闻不出香味。舌根衰退,吃东西尝不出滋味。最可怕的是意根衰退,记性越来越差,刚说过的事转头就忘。如果得了痴呆症,更是分不清张三李四、东西南北,记不起任何事。

(四)受用境界衰退

年老后受用饮食等极难消化,没有能力受用五欲。

比如牙齿掉了,硬的食物嚼不动,囫囵咽下,一口不顺就噎住,卡在喉咙里噎半天。原先能吃酸的、冷的、油的,现在吃不得。原先觉得好吃的东西,现在吃起来没有味道。

又比如侧着身体睡,翻身困难,浑身疼痛,躺在床上盼天亮,天还不亮,又睡不着,一夜要小便七八次。

又比如,耳根功能衰退,声音分辨不清,欣赏不了音乐。而且没办法出去看风景,即使出去,老眼昏花看不清什么,回来还一身酸痛。什么事都参与不了,原先能看书,现在看不了;原先能和人交谈,现在谈不了;别人说说笑笑,理解不了。

以前像一匹骏马驰骋在广阔的世界里,不断地开拓、领略、尝试,天天有新生活、新乐趣。现在成了衰朽的老马,再无力在疆场上奔驰。年轻时有能量、有资本,外面五彩缤纷的欲尘,可以随意地摄取、享受。现在老了,目暗耳聋、弯腰驼背、齿落舌钝、精神昏塞,什么五欲都受用不到,即使受用也大多成了苦受。人生的快乐已经渐渐远去,只有在孤寂、阴冷、忧苦中了此残生。就像快乐的王子被关进暗无天日的黑牢里一样。

身心脆弱的苦

老年忍耐力差,经不起刺激,稍有波动就造成苦受。比如天气稍微冷、热,身体就难以接受。摔一跤,就骨折;吹一次风,就可能半身不遂;生一次气,就可能脑溢血昏迷。

心理也非常脆弱,受不了打击。有一些大的刺激,就导致精神崩溃。听到不好的消息,顿时就脑瘀血,心脏病复发等等。如果没有修行,烦恼习气积累一生,已经变得非常粗重,动不动就生气、烦恼,内心很不宁静。

老年的病苦

老年身体有各种慢性疾病,每天都受多种病苦折磨。有关节炎,天气稍微阴冷,关节就酸痛,彻夜难眠。有心脏病,经常心里发慌。得高血压,经常头晕,这些病不断发作,持续地让人难受。

孤独冷落的苦

年轻少壮时,饮食起居能自理,到老态龙钟时扶着手杖也容易跌倒。寒冷的夜,孤苦寂寞,身骨冰冷,难以捱过。如果长时间得偏风病,坐卧都不舒适,大小便沾污床褥,令人厌恶。

年老后失去伴侣,无人问寒问暖,形影相对,没有人可以诉说心里话。即使儿孙满堂,人人鼾睡去,各管自己的乐,自己独自枕着枕头流泪。即使儿孙孝顺,能照顾赡养,还时不时用冷冷的态度对待自己。儿子借着习性撒泼,媳妇横眉立目,当面对抗。儿孙各个锦衣玉食,自己穷酸窘迫。看到好吃的垂涎三尺,像乞丐一样,为一日三餐忍气吞声。

(五)寿量衰退

一生的寿量大多灭尽,很快地接近死亡。(比如寿量70岁,现在68岁,就只有几百天可活。)就像风中残烛,随时熄灭;又像夕阳西照,光景无多;又像衰草迎秋,凋零顷刻。

以前年轻,人总抱着希望,觉得这一生还很长,要走一段又一段的路。有很多理想、抱负,想一步一步地实现。现在寿量衰退,活在世上没几天,只觉得死的大苦正一天天地逼近。可怜就像树上的果子快要落地,死囚犯就快拉去枪毙,天天活在巨大的恐怖中。

自己也能发觉越来越不行了,身体的器官越来越衰,气力越来越弱,四肢关节已经僵硬,意识糊涂不清。死的征兆已经越来越明显,就像夜幕降临,天越发黑暗,这时内心的恐惧变得越来越大。

小结

人步入老年后,容貌、气力、诸根开始逐渐衰退,最后彻底损坏。就像苹果从一点烂起,逐渐扩大,最后里里外外全都烂掉;就像花起初含苞欲放,中间鲜艳盛开,最后枯萎、零落,以往的美色、芳香完全消失;就像木屋最初盖成,结实、崭新,屋里干净明亮,用久了就破旧、肮脏,四面倾斜,行将倒塌。老让人的青春美色渐渐退尽,老让人的气力、诸根渐渐衰尽。相貌越变越丑,气力越用越衰,六根、受用越来越差,苦越来越大,最后整个变成苦的境界。

就像狂风把娑罗林的枝叶全部刮落,老把人的容貌、气力、诸根、受用整个刮去,最后把人走上死路。

观想老苦顿时来临无法忍受

迦玛瓦说:“老渐渐来到,所以还稍能忍受。如果顿时来临,实在没有能忍的办法。”

这样问自己:我愿不愿意全身的皮肤突然间变得干瘪、粗糙,布满皱纹、斑点。如果突然变成这样,我能忍受吗?眼前的世界是清晰明亮的,突然间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心里恐不恐慌?走在街上突然记不起回家的路,心里害不害怕?今天还身手矫健、行走如风,明天就只能拄着拐杖、勾着腰、气喘吁吁地行走,能忍受吗?今天还品尝着百味美食,尽享人生快乐,明天食物放在嘴里,已经尝不出香、甜的味道,能忍受吗?今天还气血旺盛,明天全身变得冰冷,能忍受吗?这样观察就知道老是大苦。金厄瓦说:“死虽然苦,但时间短促。老苦是最重的。”

所以,老渐渐来临,把人生活的乐趣全部夺走,让一个有活力的人变成废人。

举例分析: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女儿这样讲到她母亲老年时的状况:

“虽然妈妈已经离开办公室10年了,但她对国际事务仍然感兴趣。我在等她详细地跟我讲波斯尼亚战争,但她没讲几句就不记得了,后来竟把马岛战争跟南斯拉夫战争混为一谈。

看着她艰难地回忆,却想不起什么东西,许久没说出几句话,我难过极了。她当时已经75岁,我却总是以为她还没老,还是那个‘铁娘子’。反差太大了,以前她的记忆如网一样细密而清晰。

当妈妈在学校里学拉丁文的时候,她的大脑像吸水纸一样,那些词汇和文法学过一遍就记住了。这样的学习能力也使她在牛津大学攻读化学学位时取得了极优异的成绩,后来,学习法律并考取了高等法庭辩护律师资格。

进入政坛后,她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依然那么好,看过的材料都了然于心。在接受议会的质询时,她不看笔记就可以讲出从她的任期内前溯到威廉·格拉德斯通任期内每一年的通胀率。

从那次共进午餐以后,妈妈那些近乎奇迹的超强记忆力再也没有表现出来。以前不管什么事,只要告诉她一次,她就存储到记忆银行里了,但那次共进午餐后我开始发现,妈妈开始重复地问同一个问题,而且她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比如她老是问:‘车什么时候来接我?’或者:‘我去哪里做头发?’可是,她老是这样重复使我的心里很难受。

妈妈的私人医生叫她不要再发表公众演讲了,因为她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但她很不情愿。她的记性越来越差,她往往说完一句话就记不起来那句话的开头是什么了。

从首相的位子上退下来后,妈妈在伦敦南部的达威奇买了一所房子。离开唐宁街后第一个星期天,我看见她在达威奇的房子里用放大镜看报纸。

很多次,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危机发生时,本能地拿起电话,在说话之前才意识到,现在处理问题的是别人了。

妈妈的司机告诉我,他不敢把车开过唐宁街,因为经过首相官邸时妈妈老是往里面看,而且问司机为什么没开进去。”

撒切尔夫人以前的记忆力、思维能力那么好,年老后却成了痴呆。她的五取蕴实际上刹那刹那在衰变,积累到了一定量,就现出明显的衰相。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4

原先她的记忆像网一样细密而清晰,能记住一长串的数据,什么事只说上一遍就记住了,看过的材料都了然于心。她曾经有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表达能力,年老后却把不相干的事混为一谈。当年熟悉的事想谈论时,心里一片空白。而且她老重复问一个问题,别人的回答转眼就忘记,连是否问过都不记得。

她意识清楚时,知道自己已经退位;而糊涂时,还认为自己是首相,看到有危机发生,还本能地拿起电话。司机经过首相官邸,她以为是自己的办公室到了。正常人意识稳定,不会弄不清自己的身份,而她已经分不清过去和现在了。

有人问:为什么意根会衰退呢?意根是由因缘所生的法,没有任何坚固的自性。只要因缘一退失,它就随着衰退。这个五取蕴本来是不可信赖的,它只是由烦恼和业的因缘变现的法,业的势力一退失,就立现衰相,就像油灯随着油的耗尽而逐渐黯淡一样,色、受、想、行、识的每一方面都会显现衰相,身心各方面的能力、作用都会逐渐退失。所以,有漏蕴的衰退是无法避免的,它是有漏法决定有的苦相。

下面这段文章这样描写一位画家的妻子老苦的状况:

“夜,他和她并坐,或对坐在两个半旧的沙发上,两个白发人,相对无语。……她年轻时代就无颦笑惑人的情趣,如今更呆板了。只静听时日悄悄逝去,等待末 ri早来。

她第三次脑血栓,第二次曾经昏迷七天,人们以为她已经走在西天途中,不意奇迹般又醒来。罪没有受够,上帝让她活着。助听器总戴错甚至不肯戴,说自己什么也不想听。他高声对她说:‘明天小曲来看你。’她问:‘小曲是谁?’阿姨在厨房听了,忍不住笑:‘是你孙女呀!’……

他作画,难改旧时习惯。她醒了,他拉她的手去看画,她说好看,又说不好看。他明知她语言没准,仍认真地听,这是他唯一的也是第一个观众。相隔不过半小时,她经过画室去餐桌,又见那幅画,惊异地问:‘这是什么时候画的?’

以往,他的衣着之类什么物都由她管理,如今,春夏秋冬的衣服,不分男女地混杂在箱里、柜里、椅上、桌上、阿姨也无法代理,家的凌乱,已是冰冻三尺。从前她收拾孩子们的衣服,井井有条,如今只老两口,反乱成了一堆垃圾。儿媳和学生们想来助理,无从下手。她伸手摸到暖气,吃惊有了暖气,其时正是一月中旬,她享用了两个月的暖气而不自知。他们只过一天算一天了。

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她每天夜晚八九点钟,要进厨房检查煤气灶、电门。说是检查,实际上她要动手摸煤气灶和电门开关。他无奈地陪她进厨房,一一检查后,拉她出来,但没过几分钟,她又要进去检查,一个晚上看七八次还不得安宁。她弄不清开、关,偏乐于在人命关天处开了关、关了开。

千遍万遍地同她讲煤气的严重性,如泄漏、起火,我们自己烧死,隔壁起火,倾家荡产也赔不完,我们不死也得坐牢。她听了真有些害怕了,说晚上不进厨房了,但到了晚上,她像着了魔似的,变了一个人,不进去不得安宁。

后来,他禁止她进厨房,不得已每晚锁住厨房,她闹着要钥匙,非进厨房不可。她甚至哭、骂,疯了一样,完全成了一个恶婆,原先的她消失了……

老年人大都有病,这脑之萎缩,抽去了人之心魂,不知自己干了什么。

寂寞啊寂寞!孤独啊孤独!

人必老,没有追求和思考者更易老,老了更是无边的苦恼。”(吴冠中《病妻》)

这个老人的意根、念力已经严重衰退,加上她性格拘谨,造成强迫症。她关了阀门,转眼就不记得,担心没关上,又去关一遍。这样反反复复,陷在困境中不能自拔。

她原先处理家务井井有条,现在屋里一团凌乱。她的心智已经衰退到不能做日常事务。心要清明才能应付工作,连简单的事也要意识细致的判断、分析,协调肢体,才能一步步完成。而意根损坏时,就丧失了处理事务的能力。

看到她的苦,我们要想到自己终有一天也会走到这一步。像现在记性差,见人叫不出名字,提笔时忘字,思维时出现空白,都是在发出衰老的信号。

老是令人恐惧的。年老后意根衰退比肉体生病更可怕。生病虽然疼痛,但意识是正常的。而意根衰退,连起一念善心、发一个善愿、思维一句法义,都做不到。

很多人想:等我退休、儿女成家了再修行。这是自欺。诸根一天天在衰退,到老时衰朽不堪,凭什么修行?自己的起居还需要人照顾,怎么用身体来行善积德?眼不明、耳不聪、意识糊涂,怎么看书、听法、思维?身体坐不住,怎么打坐修?佛号提不起,信愿发不出,怎么修净土?这时徒具人的外形,人的智慧、念力、精力都丧失殆尽,宝贵的人身就等着收场了。

人的一世只有有限的福报,不能供人无限地浪费。前世修了福德,才显现这份根身的能力,但它毕竟是缘生缘灭的法,不可能永远有活力,福德用尽之后,方方面面就会衰退,落到十分悲惨的境地。

这样观察就会认识到有漏的身是无法逾越老、病、死苦的,它本身是终归坏灭的法、是纯苦的法,由此会对它深深厌离。世俗人常说的“生命”,其实就是轮回的五取蕴,它彻头彻尾只是由烦恼和业变现的,所以没有丝毫自在,唯一是在随业变现,前前的蕴不断地灭去,后后的蕴不断地生起,根本没有常一的实体。这样的缘起显现,完全仗着因缘维持。而因缘是逐渐消散的,暂时一现的相貌、根身、受用也就随着一分分退失,所以五取蕴必然有衰老的苦相。

只要还随着有漏因缘在轮转,就逃不出生、住、异、灭的定律,就有五取蕴一段段地转换,这就是轮回。在这轮回中,即使生出再好的身,也都归于衰败老朽。这就看出,一切有漏身都是不可依靠的。

现在时兴说什么“最美不过夕阳红”,这很荒唐。这是现在还有点资本,还能穿件红毛衣去跳扇子舞,但马上就要日落西山,一片漆黑了。有智慧的人应当趁天还没黑,赶紧办身后的事,也就是要赶紧修集往生资粮,在大限到来时,才能无牵无碍地往生。不然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就成千古遗恨了。

还有一篇文章里说:

奶奶年纪大了,牙齿都掉光了。头发全是白色的,由于不经常梳理,头发蓬松,像茅草一样。奶奶的眼睛很浑浊,没有光彩,眼角上经常有黏黏的眼屎,快要把眼皮粘住了。手上、胳膊上、脸上的皮肤又干又皱,捏上去感觉就像干牛皮纸,没有一点弹性和活力。

奶奶身上一点气力也没有,不能干一点点活,衣服要别人给她穿,脸也要别人给她擦,因为没有牙了,吃的东西全要磨成糊才能吃。

奶奶多数时间,只能躺在床上,偶尔坐起来,稍微有点气力,就扶着墙走到院子里坐一下。出门时要拄着拐杖,躬着腰一步一步吃力地往前挪。奶奶每天晚上睡觉,要起来好几次,坐着大声喘气,“哎哟哎哟”地呻吟,看起来很难受的样子。

奶奶得了帕金森病,嘴巴总不停地抖动,还有心脏病。每天要吃很多种药。

奶奶和别人说话时,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经常问:“刚才说的是什么?”有时还问:“这是什么地方?”认为自己不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她眼前常常出现幻觉,见到一些已经过世的亲人或者很恐怖的鬼神。

奶奶的心神时尔清醒,时尔糊涂,清醒时常说:“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这个老人在她一生几十年里,一直不认识自己五取蕴的真相,这是最大的悲哀。她能说话、能干活、能持家,却对生死流转一无所知。她不知道自己这个五取蕴是怎么来的,又怎么一步步地演变,来世又去哪里,变成什么。

假如她年轻时有因缘学到四谛法,认识生死流转,就能早早认识自己这个有漏身的巨大过患,也就能用一生的时间来为自己寻找出路,不至于这样被动地被苦轮所转,来世还要无尽地轮回。

她完全可以主动改变缘起。也就是学习四谛,认识流转和还灭两种缘起之后,励力地遮止生死流转因缘,修集还灭因缘,把宝贵的一生用在成办解脱大义上。

人是因为不知道四谛,才陷于苦海不思出离。在生之时,只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做无意义的世间事,有点福报就纵情五欲,这样空过一生,来世还要轮回。佛来人间宣演四谛,就是为愚蒙的众生开示生死真相和涅槃道路。所以四谛法是极其重要的,不认识它,就去不了乐著生死的心,就破不了生死愚暗,就入不了解脱之门。

很多人认为:老是自然现象,人人都是这样老的,没必要想得太多。因此就心安理得。这是他对生死流转无知,对老苦和往后生生世世流转的苦无知;而且他说“老是自然现象”,也暴露了他对集谛无知,不知道老不是无因生的,而是惑业所生,只要灭尽惑业,就能现前无老、无死的涅槃。他不知道这些,才安于现状,不求解脱。如果能学习四谛,就知道这个身是苦,就会厌离;就知道这个身以烦恼和业为因,有对治道能够止息,就会全力以赴地寻求解脱。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4

二、宣说思维老苦的要点

分二:(一)老苦与坏苦 (二)老苦即五取蕴苦

(一)老苦与坏苦

一般人看不到年轻和衰老的关系,误以为年轻时是安乐。其实年轻时的乐不是真乐,而是坏苦。把年轻和衰老连起来看,就知道年轻是坏苦的自性。年轻时的一切,后来都坏掉垮掉,容貌垮掉、诸根垮掉、寿量垮掉、受用垮掉,这样会垮掉转变成苦受的法当然不是真实安乐,而是坏苦。

年轻时,觉得世界像花园、像游乐场,处处欢声笑语。自己就像快乐的王子,品尝着一个又一个乐果。年老后,这些统统衰退,翻成苦苦。所以,年轻时的容貌、根身、受用等等,都是暂时显现的假相,不能看成真实的安乐,如果是真实的安乐,就不会消尽而变成苦。

比如,年轻时眼睛让人看到很多美景,使人愉悦。年老后却成了苦具(生苦的工具),看什么都模糊不清,只生苦恼。

年轻时气力充足,浑身有力,干什么都畅快。正是这个气力充足的身体,在年老衰退时,成了老牛拉破车,处处是苦。身体诸根成了苦具,心、肝、脾、肺、肾,眼、耳、鼻、舌、关节也都成了苦具。所以,就是这个“快乐”所依的身体,年老后反过来成了忧苦所依。

食物也成了苦具,原来酸、甜、咸、辣的美味,吃得很香,现在吃进去难受。整个翻过来了。色、声、香、味、触的种种五尘也都成了苦境。

年轻时对生的快乐贪执,年老时就有对生的衰退忧苦。年轻时寿量很多,只觉得人生无限长久,满怀希望和幻想。但有漏身的寿量是业惑所作,终究会逐渐地衰减、退失,到失坏时就感受死亡逐渐逼近的忧苦。这样反过来看,就知道年轻时妄想的锦绣人生、鹏程万里,完全是欺诳的。

有漏身只是惑业所作的法,它没有任何自主、自在,引业的势力消散时就必定成熟衰退,所以老是不可免的。世上没有不萎的鲜花,没有不落的太阳。年轻时前景光明的妄想,最终会被现实击得粉碎。毕竟有漏身的自体是坏苦的体性,几十个春秋过后,前景就变得日益黯淡,日益恐惧。

以前是一个个地拥有,现在是一个个地失去,抓不住、得不到。就像好不容易经营起亿万财富,眼看着一笔笔财富被人劫走,今天丢掉一大笔产业,明天失去一所庄园。尽管心里特别留恋,也无可奈何。

这样看来,年轻时拥有的快乐,是保持不住而变坏的,这不是苦吗?年轻时的快乐召来的只有老时的忧苦,这不是苦吗?所以,年轻时的一切身相、一切受用、一切诸根都是苦性。

想一想:以上说的这一切苦是不是五取蕴的过患。依着这一生形成的五取蕴,有了容貌、气力、根身、受用、寿量,却又成为无数老苦的所依。所以,今生已成的这个五取蕴就是一切老苦的依处,种种身心衰退之苦都是从五取蕴里出生的,所以它是老苦之器。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去修行寂灭五取蕴,将来每一世得一个五取蕴身,就要受一次老苦,这样在少壮和衰老里来回打转,在乐受和苦受里来回打转,有什么意义!

不知道五取蕴内在变化的规律,就像不知道花开之后有花落,日出之后有日落一样,看不清前面和后面都是苦,才妄执世间有安乐可得。

(二)老苦即五取蕴苦

五取蕴作为业惑所作法,一定有它成熟的阶段,在成熟时身心显现衰相,就是老。所以,老苦是五取蕴某个阶段的苦相,是五取蕴苦的一个支分。

种种老苦归在五取蕴这个主体上,头发苍白是五取蕴成熟时显现的相,皮肤松驰、牙齿掉落、视觉模糊、脏腑衰竭、气力衰退、受用衰退等等,都是从它里面涌现的一分一分的苦相,这就看到五取蕴成熟时是“百苦齐放”。

因果律说,果是随因而转的,因的势力竭尽时,果就随着衰退。所以当五取蕴成熟时,因的势力消散,无力维持,就在根身、受用、气力、相貌等方面出现衰相,而且是越来越多地涌现,密密麻麻地呈现,最后整个身心就像熟透了的果子,里里外外全部衰退。又像疮成熟时,逐渐肿大、流脓、出水,种种破坏相都从疮里头出来。又像进入寒冬,枯枝败叶、万物凋零,种种衰败的相都显现出来。五取蕴也是如此,成熟时,容貌、气力、诸根、受用、寿量等一切方面都出现衰退,出现老苦。这是生死性、生死相,处在生死中,必不能越。

1、归纳的必要

一切老苦都需要归在五取蕴上。没有这样归在主体上,左一相、右一相,零零散散地,统一不起来,就看不到整体的面貌,就认识不到内在的根源和规律。把种种老苦往五取蕴上归,就看到这一切五取蕴成熟时出现的一分一分的苦相,注意力放在五取蕴这个流转主体上,会越来越明显地看到这是苦恼生生不息的根源,这是极大的过患。这样就会对五取蕴的自性发起厌离。再者,五取蕴是贯通一切三界六道的现相,一旦对它的自性生起厌离,就会从根源上、从总体上厌舍三界发起求解脱心。

世间万相的显现都有它内在的规律。只零散地看到一些现相,而不认识核心的原理,是很难生起清晰的认识、有深度的认识。所以对老苦一定要看到深层的、决定支配的理。

2、悉达多太子的远见

看过佛陀传记的人都知道,悉达多太子当时很年轻,即将继承王位,成为万民之主。但他出三门看到了老、病、死相,就把世间的五欲全部放下了。我们要想:世间人梦寐以求的快乐,他为什么舍弃呢?这是对苦乐的看法不同。世间人认为眼前的乐受是安乐,所以竭力求取眼前的享受。太子知道眼前的一刻是虚假的,抓这眼前的青春、美丽、富贵、荣华没有用啊!最后都掉到老、病、死里去了。所以,人生的意义,不是逐取眼前世间的圆满,而是要解决生死流转的大苦。所以他放下世间,投身于解脱道。

总之,太子是见到自身存在极大苦患,所以刻不容缓地寻求解决。而世间人浑然不知生死过患,反而在苦海里求乐,不思出离。

3、蕴魔

五取蕴它像魔幻师不断地在变。它的魔力好大,竟能变出弯腰驼背、变出发白面皱,变出凄惨孤独、变出绝望无奈。五取蕴有弥天的过患,它剥夺人的青春、壮色,剥夺人的活力、受用,剥夺一切一切。

五取蕴这样惩罚人,首先给人一点甜头,然后全部夺光,陷人于无穷的忧苦中。它是在戏弄我们,它发牌时,首先发“青春牌”,谁见到这一面时,都眼睛发亮,乐不可支,谁想到这张牌很快翻过来,变成了“老朽牌”,衰残老病、孤独凄惨一古脑儿压在人身上。它又像抛皮球,先把人抛得高高的,再重重地跌下。高高抛起时,把人捧到大总统、大富豪、大强者、大美女的地位,最后又一个个地拽下来。

它在人年轻时,给人诈现安乐,诈现圆满,诈现美丽的前途,以虚假的相骗人耳目,后面是把人弄惨,以种种老苦来收场。

世上的美女、能人、健壮人,都被五取蕴弄惨了,没人逃出它的掌心。不但人类,三界众生都握在它的手中。它不断地转惑业轮子,就不断地从中生出苦来,一期一期地生苦。三界六道千差万别的苦都是它造的。

轮回就是它的变化,造苦就是它的工作。只要没识破它的伎俩,它就让你无尽地生死下去,无尽地苦下去。

所以,一定要认清五取蕴的真相。识不破它是魔,是轮回无量诸苦的总头子,就还以为在它的王国里有真乐可求,在里面可以建立丰功伟业,可以真正拥有财富、名位、美丽、健康。实际上,里面除了苦什么乐也没有。

可叹世人都被它的烟雾弹蒙蔽了,看不清它唯苦无乐。这样大的无知使得无数众生在五取蕴里竞相逐乐。可怜,众生在五取蕴这辆囚车里奔驰,还自以为是安乐,看不到五取蕴正把自己拉向刑场。这是举世的悲哀!

人们都被客尘的假相欺骗了,忘失了真正的自己。还蒙在鼓里,以为这个蕴是神圣的我!是我的世界!是安乐之源!使劲在这纯苦的蕴上寻找乐、制造乐,这是何等颠倒!

只有认识了五取蕴,才认识整个流转的真相,从此才看破世间,坚定地出离。这时再不犹豫,决定要从世间出离,再不想住在生死中,再不想营造所谓世间的“安乐”。

明见了苦谛,就只有解脱道可走。见到世间周遍是苦、无乐可求,怎么会以求世间法作为目标呢?怎么会把做世间事作为重点呢?不可能啊!

已经认清了这是可怕的苦海,呆在里面只会层出不穷地生苦,就再不混杂世间的心行,坚定一心只求出离、只求解脱,因为对轮回法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思维病苦

分三:一、按《宗镜录》从四大观察身体苦性 二、按《瑜伽师地论》以五相思维病苦 三、区分世间道和出世间道

一、按《宗镜录》从四大观察身体苦性

《宗镜录》说:“四大变易乖违故苦。”这就点出了观察身体的苦性要从“四大相违”这一点入手,也就是由四大的体性相违,在四大不平衡、有增减时,就引发疾病,逼恼身心。

对此分为三步观察:一、观察身体的组成;二、观察身体四大互相违害的情况;三、观察四大增减造成病苦。由此就能认识身体是苦的体性。

(一)认识身体的组成

常人对身体有乐执,比如健康时认为身体是安乐的。其实身体健康也还是苦的体性。这本是苦性的法,为什么会执为安乐呢?原因就出在不认识身体的真相。具体有两点:一、不认识身体是四大假合的法;二、不认识四大的体性互相违害。以这种无知,就造成不见身体的苦性,反而执苦为乐。

一般人把身体看成是实有一体。这是错误的,事实上,身体只是地、水、火、风四大种的假合,没有实有一体的身体。就像车只是在引擎、底盘、轮胎、外壳等多部分的积聚上假立的,实际上没有一体的车一样。

在身体当中,头发、牙齿、皮肤、肌肉、骨骼、筋脉、内脏等等,是坚固的体性,属于地大;痰、脓、血、尿、胆汁、骨髓等,是湿润的体性,属于水大;体内的热量,是温热的体性,属于火大;肢体、器官的运动,是动转的体性,属于风大。身体的一切器官、组织、细胞,乃至更微小的部分,都是四大和合的,有坚固、湿润、温热、动转四种性质。我们对身体如何观察,也只能得到这四大种,除此之外得不到一体的身体。所以身体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的假合。

(二)观察四大体性相违

只知道身体是四大的假合,不是实有一体,并不能成立它是苦的体性。因为无实有并不等于是苦的。那么,怎么来认识身体是苦性的呢?这要进一步认识到四大的体性是彼此违害的。

我们看到外界的四大,比如,以风的动转作用,会吹散尘土、水滴;以水的湿润作用,会熄灭烈火、冲散土地;以火的温热作用,会使水沸腾、使地烧坏。像这样,某一大的势力增盛,就会违害到其它大种。

内四大和外四大是同一个东西。体内的大小便、气体、热量等散到外界,就成了外四大。外界的空气、水分、热量等进入体内,又成为内四大。所以内外四大是同样的法。知道了外四大是互相违害的,就明白内四大也是如此,以风大能吹散其它大种;以火大能烧坏地大、蒸干水大;以水大能熄灭火大、疏松地大;以地大能凝阻水大、风大等等。这就确认了身体内的四大是互相违害的。



(三)观察四大不平衡即发起诸病

我们看到:外器世界在四大势力平衡时,有暂时的平和;而当某一大有所增、减时,就会立即出现危害。比如,刮起一阵大风就能折断树木、吹倒房屋,甚至动荡大海、崩溃高山;燃起一阵大火,就能烧光一大片森林、房屋;地震突发,能把一座城市夷为平地;洪水暴涨,能吞没一大片地区的房屋、田地。

往内看身体的状况也是如此,内风灾一来,就使人头昏眼花、站立不稳、全身抽搐等;火灾一来,就全身发热、唇焦口燥等;地灾一来,就举身沉重;水灾一来,身体浮肿。或者,脾胃湿气加重时,不能纳受食物;心火旺时,辗转反侧长夜难眠;风湿入侵时,关节酸痛等等。总之,有一大不调,身体就立即出现病苦。

经上说,一大不调,生101种病;四大不调,生404种病。水大增盛,会生起痰多、咳嗽、消化不好、肚子痛等的101种病;地大增盛,会引起肿胀、沉重、身体枯瘦等的101种病;火大增盛,会造成煎寒壮热、关节酸痛、大小便不通等的101种病;风大增盛,会有站立不稳、肺闷、胸胀、呼吸不顺、呕吐、哮喘等的101种病。

(四)由内四大相违观察身是苦性

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想成一个木箱,把身体内的地、水、火、风四大想成关在箱子里的四条毒蛇。只有四条毒蛇彼此的势力均衡时,箱子里才平安无事。某条蛇的势力占了上风,就会嘶咬其它蛇,顿时箱子里就乱作一团。像这样,身体内的四大一不调和,就会出现病苦逼恼。《四百论》说:“相违说为乐,毕竟不应理。”把由互相违害的四大聚合而成的身体说成是安乐的自性,根本不合理。

常人眼里的身体,像金刚一样不变动。这和真相相差太远了。其实身体是无数部分的假合,这无数部分刹那刹那在随惑业变化,也就是体内的地、水、火、风在时刻增减,时时都可能失去平衡出现病苦。这样的身体哪里是安乐的自性呢?

这个身体里是极动荡、极不稳定的,危机四伏。四条蛇只是大体上的比喻。实际上,身体任何一处都有四条蛇,总的是亿万条蛇在互相对峙,充满了冲突。就是这极不稳定、互相冲突的状况,在制造着身体从头到尾的种种病苦。

我们往身体里观察,确实看不到里面有丝毫的安定、安乐、和平,看到的只有周遍的苦相。这里根本见不到稳定不变的美貌、健康。世间人所说的身体安乐纯粹是欺诳的。真正深入有漏身的内幕,只看到危机四伏、苦相充满的状况。

假如我们身临世界大战,会看到上千里的战场上,百万军队互相撕杀,空中飞机狂轰乱炸,地面炮火猛烈轰击,这里没有任何安宁。

战争暂时平息的阶段,双方在边界上布满重兵,严阵以待。这暂时表面的宁静是真实的和平吗?谁会承认剑拔弩张的对峙是安乐呢?风云突变,又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所以这战前的平静不是什么安乐,而是大苦!同样的道理,有漏身四大对峙、相互违害的状况纯粹是苦性。

真正的安乐是什么?是一切苦的因素都消除了,一切苦的过患都脱离了,这时出现的才是真实的安乐。暂时不出现苦苦,并不是真实的安乐,因为苦的因素还没有消除,还有大患在身。

就像战争中双方暂时没有开火,不能说是真正的和平现前了,只有双方彻底消除敌对,从此再不出现冲突、残杀,才是真正的和平。

有朝一日,我们断尽了业惑,寂灭了五取蕴苦,才现前真实的安乐。在此之前,有漏身唯一是苦的自性。

以上关键要从微观上看到身体是多体、刹那生灭的体性。在这个基础上来抉择苦,就能有力地破除乐执。因为你看到的身体是瞬息万变、没有丝毫稳定的,而且四大又是互相违害的,由此就能断定身体的乐受只是暂时出现的假相,很快就会变坏落入苦中。所以就能决定有漏身没有真实的安乐。

落到微细分上观察是很重要的,越能从微细分上观察,就越容易生起正见,因为落到了微细分上,就是落到了世俗显现的本相上,在这里会透透彻彻地看到世间法的真相。

(五)破除“健康是安乐”的邪见

一般人不见身体真相,把暂时的健康看成真实安乐。其实,有漏身是苦的自性,它上面的健康完全是坏苦。为什么?这要了解健康的真相。健康其实是四大势力暂时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并不是坚固的,不是有自主的,它是因缘和合而现,缘散就一定会垮掉。

所以,暂时显现的健康只是假相,它的自体是变坏的自性,就像会倒塌的危房一样,跟任何有漏乐的变坏性一样。

有人说:我感觉到的健康是安乐的,怎么说是苦呢?凡夫的感觉不可靠。有眼翳的人感觉海螺是黄 se的,但海螺并不是黄 se。健康显现为安乐的相,就是像这样欺诳的。就像艺人变脸,前面现美女的脸,手一挥,就变成了罗刹的脸,这时你会认为前面的美女脸是骗人的,或者一盒香飘飘的糕点,突然间变臭,你会认为刚才的香不是真的。暂时的健康突然变成苦相,当然也是虚假的。

身体的健康建立在地水火风的势力平衡上。谁能保证四大永远平衡?身体外时时有寒、热、躁、湿等外邪入侵,内又时时生起贪、嗔、嫉妒等烦恼,还有宿世所造的业一个接一个地成熟,所以,身体的地、水、火、风刹那刹那在变化,哪里有坚固不坏的健康呢?

总之要看到,四大平衡是一定会崩溃的,而健康又建立在四大平衡这样的基础上。从这里就发现身体上出现的一切健康、舒适都是不可靠的,都潜藏着危机,都是坏苦自性。

总之,成立“健康是苦”有这样两个原因:

(一)变坏性故:以健康是变坏的体性,所以是苦性。这是因为:它没有坚固的自性,缘聚时存在,缘散时坏灭,所以不是真实的乐。

(二)健康的后边际是苦故:暂时的平衡一定招来后来的苦受,所以就成立暂时平衡时出现的健康是苦性。

颠倒的想法和行动

世人都以健康为乐,想方设法地寻求,所以做种种养生、保健、体育运动。其实,再会养生、身体锻炼得再健壮,甚至修成神仙的身体,也都是苦的,全无安乐的自性。

人们因为对苦谛无知,才在这有漏身上大作活计,想把身体变成安乐,但这是永远不可得的。有漏身本是苦性的,怎么可能在这上面求到安乐呢?这就像水中求火一样。水是湿性,火是热性,能从水中取到火吗?永远取不到。

世间人的见、行、果全是颠倒的。有漏身的自性是苦,偏偏见有安乐,这是见颠倒。有漏身上无乐可得,偏偏竭力在上面求乐,这是行颠倒。暂时乐的假相终究破灭,得到的只有苦,这是果颠倒。

知道了身体是苦性、健康非真乐,就不在有漏身上痴心妄求安乐,这是求不到的。别人再怎么热衷健身、养身,自己不会动心。见解不同,各走各的路。他是世间人求健身、养身,是苦中求乐;我一心求息灭五取蕴苦,修解脱道,是灭苦求乐。他是要保留这个有漏身,想方设法在上面保住乐受,但这是保不住的。我已经看穿它了,再不想在这上面费工夫,一心修道寂灭五取蕴苦。所以,世间和出世间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



小结:

由有漏惑业因缘显现的世间法,不论根身、器界,都全无真实的安乐。有漏身并不是安乐身、金刚身,它只是缘生缘灭的虚假法,只是遇缘就增减四大生起病苦的依处,所以是百病的巢穴,生苦的容器。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5

二、按《瑜伽师地论》由五种相分别思维

分五:(一)身性变坏故苦 (二)忧苦增长、多住故苦 (三)于可意境不能受用故苦 (四)于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强受用故苦 (五)能令命根速离坏故苦

“故”是成立病苦的理由。病有特定的苦相,按照以上五相详细观察,就会对病苦生起具体、真切的认识。

(一)身性变坏故苦

“身性变坏”,是指身体的形貌、结构、功能等由生病的因缘而被损坏。比如变得消瘦、皮肤干枯、脏腑受损、瘫痪、残缺等。

举例说明,得了软骨病身体就会变软,只能拄着拐杖走路。中风偏瘫,身体会失去知觉。得关节炎,手脚的关节会变形、肿胀、僵硬,不能灵活运转。得贫血症,身体会无力、头晕、昏迷。癌细胞扩散,会使很多组织坏死。都是使身体变坏。

问:为什么病会使身体变坏呢?答:身体的一切器官、组织、细胞是由四大和合而成。生病时四大失去平衡,彼此违害,就会使身体的器官等遭到破坏。

所以,身体病一次就受损伤一次,病得多了,身体就越来越坏,越来越衰。就像一间木头房子,有时被风吹刮、有时被火焚烧、有时被水浸湿、有时被重物所压,房子就逐渐毁坏,最后完全坏掉。身体是生存的所依,病让这个所依坏掉,所以是苦。

身性变坏的事例

下面引用道证法师著作里的事例来说明。有一则事例讲:

有个得舌癌的年轻女子,她的癌是从舌头长到下巴,肿得非常大!当时是大出血,来到急诊室,后来做治疗后,肿瘤渐渐消退;可是,却在嘴巴、口腔,跟下颚的地方,造成一个相通的瘘管,吃东西就从这个下巴漏出来,所以每次都会有一些残留的脏东西在那里,脓血是滴滴答答的,不断流出来。后来她伸着手摸着下巴的时候,竟然是一条一条白白的虫子,在她的嘴巴里面。她瘦得不成人形,站起来都摇摇晃晃。

还有一位得乳癌的病人,开完刀以后复发,在胸壁上长了两颗小结节,她觉得自己又穷,治疗又麻烦,就延迟治疗。后来这个癌烂掉了,烂到整个胸壁都穿过去,成了一个窟窿,下面的肺随着呼吸一鼓一鼓,一胀一缩的,都清晰可见,脓水不断流出来。

所以,病魔是这样无情地摧坏人的身体。经上有个比喻说:有位青年相貌英俊,王妃对他心生爱恋,派人送信和他私通,后来国王发现了,暴怒之下,挑掉他的眼睛,割掉耳朵、鼻子,砍去两手两脚。他的肢体和容貌被彻底毁坏,这样无眼、无耳、无鼻没有四肢的形象,人见人厌。病魔就像这位残酷的暴君,残忍地毁坏众生的身体。

(二)忧苦增长、多住故苦

就是“身中水等诸界,分不平等、增减错乱,身生逼恼、心起忧痛,而度昼夜。”(意思是说,身体中地、水、火、风四大种界的势力不平等,有增减、错乱,身体就生逼恼,内心就起忧苦,日夜备受煎熬。)

十二缘起里说,由根、境、识和合,取可意境、不可意境或者中庸境,就是“触”。由“触”的因缘,就生起“受”。特别地,以触取不可意境,就生起苦受。生病时,昼夜不断地缘取不可意境,所以就昼夜不断地生起身心的忧苦,就像被魔爪牢牢钳住一样,不得摆脱。

比如有脊椎病的人,神经受到压迫,昼夜疼痛难忍,晚上睡觉不敢翻身,身体姿态稍不合适,就引起疼痛。或者严重的肾炎病人,一夜小便几十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日夜受病苦折磨,身心恒常住在忧苦当中。

事例

有一位病人整个子宫、**下段肠子都烂掉了,只好在肚皮上开了一个人工肛门,然而也无能愈合,大便从肚皮里头一直流出来。她的房间在三楼,从二楼就可以闻到味道。她的儿子在里头照顾她,不得已用一条棉被把自己鼻子遮起来。这个人每天都想死,但找不到机会,有一天趁着她儿子去买早点的时候,就奋斗的爬起来,从医院的三楼往下面跳,没想到恰好她的儿子正买豆浆回来,看到母亲从三楼那边要跳下,就赶快跑过去把她接起来,结果跳下来没有死掉又外伤。本来就已经很苦了,再加上外伤,每天都痛苦的不得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这位病人的身体被病魔严重地摧残,每天大便从肚子里流出,臭味难闻,身心处在极度的忧苦中,难以忍受,以至于想一死了之。而这样的苦要一直持续到死亡为止。所以,身体是大苦器,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病苦,就使人昼夜在忧苦中煎熬,人生一片凄惨。

还有上面讲的那位乳癌的老妇人,胸壁上长了两颗小结节,后来肿瘤烂掉,烂到整个胸壁都穿过去,成了一个窟窿,下面的肺随着呼吸一鼓一鼓,一胀一缩的,都清晰可见,脓水不断的流出来。

在一年中,她从来不敢看她的伤口,只是看着医生的脸孔表情,猜测伤口的状况。医生很心痛,但也只好露出笑容,一边说故事或者念佛给她听,她就放心一些。有一天换药的时候,恰好有一个人跑进来,一看到伤口,不由自主惊叫了一声,使她回去以后,几天几夜哭着睡不着觉。

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鼻咽癌的病人,她的耳朵后长了一个淋巴结,越来越大,越来越痛苦,这么大的压力与恐惧,常使她瞪直了眼睛,呆呆地躺在床上。当她拿着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惨叫了一声说:“要吓死人了!怎么变成这个样子!”这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这应该是生龙活虎的年纪!但是她皮肤变色时是想回家而不敢回家,怕大家看到她的样子害怕。

以上的病人不但身体备受病苦折磨,内心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恐惧。

有一位屠夫得了下咽癌数年间,喉咙整个都被癌侵犯,虽然做过治疗,但又复发起来。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咻!咻!咻!”呼吸就这么困难,一直发出按锯一样的音声,一口痰吞不下去,也没办法吐出来,喉部就像被勒紧了,每一喘息都是苦楚折磨。他告诉了医生,他体会到猪被宰杀的惨痛,他至诚忏悔了。他没有办法吞咽,只好插管子,可是他在观念上能够想开,又能发大善心,念佛求生净土,面容就和其他病人忧愁的面容不一样。

杀猪的业力让这位屠夫每天夜晚喉部像被绳子勒紧一样,呼吸非常困难。他的五取蕴本来是生苦之器,生病之前,似乎太平无事、甚至还很快乐,哪知道恶业种子一旦成熟,就在身上出现这样极难忍的痛苦,昼夜备受折磨,无法摆脱。

总之,就像《广大游戏经》所说:病魔常常轻蔑众生,作种种损害,就像空中的烈日,通体炎热。

(三)于可意境不能受用故苦

如果悦意境界对于病有损害,虽然想享受,也不得自在;行住坐卧等日常起居也多不能随心所欲。

比如肝胆得病,不能吃油食,心里想吃也没有办法,随便乱吃,就造成疼痛;患口腔癌只能吃流汁维持生命,可口的美味只能眼巴巴看着,没福享受。

又比如,得了皮肤病,不能见阳光,不能去户外活动,就像鸟被关在狭小的鸟笼里,失去了广阔天地。

又比如,得了严重的颈椎病,不能看书、打电脑、提重物,不能伏案工作,很多境界都不能受用,而且头痛脑胀、心不明清,成天处在浑浑噩噩、非常受限制的状态中。

事例

有一位先生,平时爱吃槟榔、抽烟、喝酒,后来罹患了口腔癌,他口腔内的癌已经长大、腐烂、穿透了面颊,不断地流出脓水,食物会由穿孔中漏出来,这时候,即使喝平时所喜好的酒,都痛如“烊铜灌口”,即使吃平日所爱的槟榔,也苦似“吞热铁丸”。壮实的身体,在无法进食和万分懊恼中很快消瘦了,痛苦中只好插一支鼻胃管到胃里灌食。

又有一位患者,肿瘤已经蔓延到脊椎骨,压迫到脊髓神经,双脚完全不能动了,经过紧急放射治疗以后,勉强可以撑拐杖活动,近在旁边的厕所,对他来说是遥远的距离。他每次要奋斗着从床上起来,撑着上厕所,后来他更衰弱,吞咽很困难,讲话也很困难,肿瘤侵蚀了脑神经,睡觉的时候眼睛没办法闭上,后来腿又骨折。

他从床上奋斗着要起来,但只能将头抬离床铺半尺到一尺,我们是一跃而起,他奋斗得满身是汗,只能拼三、四十度的距离。

还有一位晚期舌癌的患者,他的癌已经从舌头穿过了下巴长到整个下颚满满的,他从强健可以走路,到需要两个女儿搀扶,到坐轮椅,到没有办法动弹。(道证法师著作)

这些病人原先也享受快乐的生活,自从得病之后,就像被关在黑暗、狭小的牢狱中,没有阳光、没有花园,没有轻歌曼舞。

其实,病苦离我们不遥远,我们的识田里有很多这类病苦的种子,一旦种子成熟,瞬间就会夺走人的快乐。这些苦不是天外来的,都是从五取蕴里出现的。五取蕴是无量病苦的所依,没有安乐可言。

(四)于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强受用故苦

不悦意的饮食、药物等要勉强服用,火灸、刀割等痛苦治疗必须承受。

身体得病后,只有用种种药物、医疗调整四大,才能治愈或者缓解。所以为了治病,只有吞下难咽的药物,只有承受皮肤注射、针灸、火疗,甚至开膛破腹、大动干戈的痛苦。

比如,身体风湿重,只有用针灸、火疗来排出寒湿;胃、肝、肾等发炎严重,只有开刀切除来保住性命;身体下肢烂坏,必须忍痛截肢;患癌症,要一个月做几次化疗,化疗后,呕吐、大量脱发,变得非常虚弱。像这样,生了病就只有用苦法来缓解病苦。

事例

有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得了淋巴癌,这么小小的年纪,就要做好多的治疗,每隔一段时间只要他的白血球升高,就必须来打那种会引起呕吐副作用的药物,以延续生命。

他有时候坐在诊察室外面准备要打针,本来是高高兴兴拿着玩具来的,一走到门口就知道“痛苦又要开始了”。有时候,他会咬紧牙根把手伸来,自己找到一条血管说:“哎!注射这一条啦。”有时候他也会悲从中来,坐在外面不肯进去,他不会哭泣出声,只默默含泪,他从第一次来抽一个耳朵血哭了一、两个小时,到现在受苦这么久了,他已经非常了解挣扎是没有用的……

有一位年老的患者,口腔被癌所侵蚀,为了切除癌做了一个手术,脸颊都割掉了,这是很大的一个手术,还要从胸部割皮过来补脸颊,手术必须分几次进行,这种痛苦须要很大的勇气、忍耐才能承担。当医生夜晚到病房巡视的时候,看到他眼睛瞪着天花板,深夜了还没有办法入眠。

有一个病人作骨科治疗,由腿上面插一枝金属棒进入骨头,再穿出对边的皮肉来,下面也插一枝,穿过皮插入骨肉,再穿出来,可以想象到病人当时脸部的表情和哀叫声。惨厉的哀叫声,可以让闻者都心酸凄恻。(道证法师著作)

像这样,要吃难以下咽的药,要被针一次次地扎入血管,被开刀、割肉、穿皮、入骨,都是五取蕴上的苦。如果身体是安乐自性,怎么会这样惨厉受苦?从这里要觉悟到五取蕴身是大苦器,要对苦恼的身子生起厌离,日夜精进修解脱道,临终往生极乐世界,永远超出轮回苦海。不这样求解脱的话,五取蕴不会自动寂灭,它还会百千万劫地相续,还会让人百千万劫地受苦。

(五)能令命根速离坏故苦

患病时见病难好,恐怖死亡。

三、区分世间道和出世间道

请思维:只知道病苦而不认识五取蕴的自性,能不能发起出离心?

答案是否定的,可以举出四个现象作理由:

一、世间医生每天都可以见到病苦,但发不起出离生死的心。

二、世间病人对病苦感受很深,也渴望摆脱病苦,但没有轮回的观念和出离轮回的发心。

三、每个凡夫受过无数次生老病死,仍然毫不觉悟。

四、在佛法没有传来的几千年间,中国有无数人生过病,很多人有智慧、有善心,但都没有发起出离心。

这就证明单单知道病很苦还是不能生起出离心。出离心要依循圣教的引导,经过如理的观察才能生起。也就是要把每一种苦都归结在五取蕴上,见到种种苦苦是五取蕴的过患;见到种种乐受是坏苦性,仍是五取蕴的过患;不苦不乐的舍受是苦因,还是五取蕴的过患。这样见到五取蕴是苦的自性之后,就发心寂灭五取蕴苦,截断结蕴相续,这才是发心彻底超出生死。

世间人被病苦折磨,都想脱离病苦,但这个离苦的心没有把他引向解脱道,而是推动他寻求世间的医疗。世间病人没有止息取蕴相续的想法,他不知道病苦的罪魁祸首是五取蕴。病好了,认为五取蕴还是很好的,是安乐的所依,最好能使这个身体长生不死。这是要保五取蕴身,而不是要出离它。而发心止息五取蕴苦就与世间做法完全不同,他寻求的是彻底寂灭五取蕴。有这种觉悟,就不以生天为离苦的正道,不妄想世间医疗能够彻底灭苦,不会想永保苦器五取蕴,而只会寻求出世间的解脱正道。

佛教的四谛是大秘密,所有世间的智者都无从了知。虽然他们见到众生生老病死,也生怜愍之心,也愿投身救死扶伤的事业,却生不起“有漏皆苦”的认识,更没有出离五取蕴苦的发心。

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认识?内有无明障覆,外不得助缘启发,对明显的事实也必定茫然无知,就像被黑暗障蔽时,伸手不见自己的五指。只有学习佛陀现见轮回真相所开示的四圣谛,才能认识。凡夫心处在分别妄动中,要想遍观十方三世的轮回现象,提出贯彻一切有漏法的法则,机会是零。

现代科学运用数理逻辑建立理论、借助仪器探测外界现象,它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前不知因、后不知果、内不知心,绝无机会发现四圣谛。这是佛的智慧普观十方三世照见的真理,非狭隘、片面的根识所能了达。

现代医学的不足

现代西方医学对生命的认识非常肤浅。他们从物质层面了解人体,认为身体由器官、组织、细胞组成,而细胞又由分子、原子构成,当分子、原子的排列组合、体内的生化反应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疾病。比如癌症是因为细胞的基因(分子的一种排列组合)出现问题,导致细胞失去控制地恶性增长。

现代西方医学的局限在于:横向的色受想行识方面,只观察色蕴一面;纵向结蕴相续方面,只观察这一生短暂的一段;不见苦因的烦恼与业;不见身心的关系;不了解寂灭五取蕴的方法。这样不如实认识五取蕴的体性,不见五取蕴上造苦的机制,怎么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只有皈依佛陀圣教,才能踏上离苦得乐的正道。

不知苦集造成的偏差

人们不了解苦集,不知道疾病是五取蕴的苦相,是惑业制造的。五取蕴刹那刹那地变现,就像银幕上投射的一幕幕影像,毫无自性,一切随业运转。

身口意造作的业无量无数,这些业就像幻变师,刹那刹那地变现出色受想行识的相,所以身体是由业力掌控的幻化轮。什么业就造成什么身,什么四大状况就造成什么病,一点没有偶然、没有意外。

凡夫对四谛无知,心态和行为都是颠倒错乱的。有的人被动地接受“人会生病”的事实,采取宿命论的人生态度,不思出离、不求对治。有的人没得病时说大话,一旦大病临身,只会哭哭啼啼,被苦所缚。还有人相信医学万能,能治一切病。这都是不明四谛的表现。现在不设法止息五取蕴苦,将来无数生中问题仍会不断出现,就像毒草不断根,会一而再地发芽、生果。所以要从根本上息灭苦患。

现代医疗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暂时缓解苦受,而无法从根本上止息苦轮。只要因位还在继续造业种苦因,结蕴相续就不会截断,苦就无从止息。所以,必须下决心止息结蕴相续,精勤修习对治,这才是真正的离苦之道。

佛法正是见到烦恼和业是苦因。蕴生于业,业生于烦恼,烦恼生于我执,修无我断我执,不造有漏业,由此彻底截断结蕴相续超出生死。圣者断除了我执烦恼,就不再造生死业,随缘消尽宿业之后,结蕴相续就完全截断,从而超出苦轮(也就是说,结蕴相续一旦截断了,就再没有生老病死等的无量诸苦,就一劳永逸地获得涅槃寂静)。因此,关键是断除苦因的我执,没有因,就不再结蕴相续,就像种子烧焦不再发芽、开花、结果一样。

世间人不懂四谛,生病虽有切身之痛,急于解除病苦,但只知道向外寻求物质上的治疗,不会转心趋向解脱道。不知道自己的五取蕴是苦器,不知道病苦是宿业、烦恼招来的果报,不知道向三宝乞求救护,不知发愿往生西方。这些方面一个也不知道,只是狭隘地寻医问药。病情暂有好转,就以为一切都好了,万事大吉了。

其实这个身是苦的体性,从头到脚这一团是一个大毒疮,往里面灌食物,往里面服药物,或者把“大毒疮”安放在床上歇息,都只是暂时减轻苦受,就像身上长毒疮时,加点“凉水”缓解苦受一样。天天背着这样的毒疮,说现在已经万事大吉,这不是笑话吗?它以后遇缘还会不断产生一个又一个的苦,让你生生世世在苦中打转,无休无止。

人类不了解五取蕴的真相,才始终有在它上面求乐的妄想,总想发展更高更新的医学技术,把五取蕴维护得更好。这就像对待毒疮,不是想办法灭除它,而是总想办法尽量维护它、让它舒服,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颠倒的。

问题就在于世间人没有深观五取蕴自性的智慧,没有发起寂灭五取蕴苦的志愿,又不懂得从根本上息灭苦的方法,所以无论怎么做,都只是造生死业,无法真正从苦中解脱。愚蒙的凡夫把行动放在营造世间的圆满上,把安乐的梦想寄望在五取蕴上。而修行人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离世间,也就是见到五取蕴是苦性之后,就一心寻求解脱,勤修无我正道,将它寂灭,这就是世间道和出世间道的分野之处。

总之,不知苦集造成这样的偏差:

一、向外寻找离苦的方法。

二、误认为暂时止息一种苦就是万事大吉。

三、在五取蕴上抱有求乐幻想,总是设法保养它、维护它。

佛法了达病是五取蕴上的苦相,是业和烦恼的作品,只有修习无我才能止息苦轮。所以,修出世间法是以出离心摄持,修戒、定、慧,永断烦恼,从根源上止息苦蕴。这就看出:世间人和修道人都寻求离苦得乐,但做法和效果完全不同。

普通人不知道还有出世间的路可行,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往世间的路上走。如果画一个圈表示世间法,一般人的所作所为都是这个圈子内的事。佛法开示还有出圈子的方法。

好比一个坐标轴,有一个原点和正负两个方向。原点表示我们的心,正方向表示出生死的方向,负方向表示入生死的方向。心上的缘起机制是毫不错乱的,这两个方向截然不同,内心的取向不同、行动的指向不同、目标不同、结局也不同。一般人没有智慧,不会把心调转过来往正方向上走,往出生死的方向走,结果一错再错,让自己在亿万劫里枉受苦痛。

总之,四谛法开示了染净因果,从流转上说苦集,从还灭上说灭道。在这上面能认清,就分开了世间道和出世间道。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6

思维死苦

分三:一、思维死时之苦 二、思维死后之苦 三、思维死后生死态度

一、思维死时之苦

《瑜伽师地论》说:死亡时舍离圆满可爱的财位、亲友、身体,会感受猛利忧苦。

在生时有一种执著,临死时就有一种放不下。有些人临死前身体疼痛难忍,心里还惦念孩子没有职业,怕他成不了家,快要死了还不放心。有些人舍不得妻子、儿女,妻子直哭:“你走了,丢下我在世间,靠什么人?”被情爱牵缠,也跟着一起流泪。有些要死了,脸色像白蜡一样惨白,紧闭着双眼,胸口只剩一口悠悠的气,心里又记挂家里没人掌管家务,又记挂还有一笔存款,又记挂什么亲人还没有来,魂魄硬是不肯去。有些人断了气,亲人在耳朵边上哭,眼里还流出泪水。有些人贪著财产,心执著在保险柜上,变成了守财鬼。这些都是生死中的常态,是生死相、生死性。怎么讲?就因为缘起不虚,生时是那么一种贪著,那么一种心理、业行,死时舍离世间圆满时,就会哀愁忧苦,难舍难离。

下面再看临终风刀解体、神识离体等的死苦。

临命终时,身体里面风大动摇,支解身体,像利刀割身一样疼痛,叫做风刀。《正法念处经》上讲:人临终时,刀风转动,皮肤、身肉、筋、骨骼、脂肪、骨髓、精血,一切都被解截,使这一切干燥,气息闭合,不得流通。身体干燥,苦恼而死。一千把尖刀刺满全身的苦,比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又讲到:临命终时,风不调顺,全身一切支节、一切脉、一切筋中,一切枝骨、一切毛孔、一切肉中,一切骨中、一切髓中,都有针风刺身的大苦。炽热尖针刺在身体一切部位的苦,比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

有一位张锡仁居士讲到他的濒死经验时说:

1993年,有个张代表找我帮忙推车。原本我已感冒,体力不佳,在使劲推车之后,我的心脏绞痛而倒了下去。那时我外表虽然死了,但心识的感觉仍然存在,心绞痛再加上四大分离,感觉就如同佛说的“生龟脱壳”浑身痛苦。

张代表把我载到他家等待救护车,张太太和他母亲都来帮我念佛。奇妙的事在此刻发生了,他们所念的一句句佛号,竟然在虚空中出现一波波的光明,我也立刻觉得轻松起来不再痛苦。在他们引导下使我忆起念佛,我才发现自己念佛的光明特别亮,也最久。《地藏经》说别人帮我们做的功德七分只得一分,真是一点也没错。

后来,送到医院时医师见我已回天乏术,告诉张代表:需要有直系亲属签字,院方才愿意施救。张代表听了之后很气愤的和医师理论。

此刻我听他们的对话,心急之下忘了专心念佛,……失去了佛力加被,这下可惨了,我立刻感觉到自己一直往深处堕落下去,速度之快就像坐云霄飞车,一直堕落,好像万刀割身,佛经上曾说“风刀解体”应该形容我那时的感受吧!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说:“无一毛而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死的时候,身体没有一个毛孔不被针钻,有一窍都被刀割截。神识离体比生龟脱壳还难,活活的乌龟放在开水锅里煮,直到把乌龟煮熟,龟壳才脱得下。神识脱开身体比这还难。

省庵大师八苦诗里说:“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煮螃蟹时,先用冷水下锅,螃蟹不知道大祸临头,在冷水里欢喜嬉戏。水渐渐烧热,螃蟹逃窜无地,在惊慌、恐惧中死去。一般人临终四大分离时,内心是这样恐怖。

《无常经》说:“命根气欲断,支节悉分离。众苦与死俱,此时徒叹恨。(临终气快断时,全身的一切支节都在迅速分离。死的时候有很多苦伴随,到这时徒然伤叹、悔恨。死是必然要在五取蕴上发生的,不是大修行人谁能超出?大限一到,就只有无奈地领受。)两目俱翻上,死刀随业下,意想并慞惶,无能相救济。(死的时候两只眼睛都向上翻,死刀随业砍下,这时候心识惊恐、慌乱,没有人能救自己。即使妻儿怜惜自己,也没办法留住,即使儿孙围绕床边,也没有人能分担死苦的一分。)”

《五王经》上讲:死时身体404种病同时发作。四大快要分离的时候,魂魄非常恐惧不安。快死时,风刀支解着一切肢体,全身内外没有一处不痛。白汗交流,两手往虚空里乱抓。一家人守护在身边,哀伤哭泣。临死的人痛彻骨髓,无法忍受。

大家知道,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成,四大的体性又是彼此相违的,一大不调,会生101种病;四大不调,会生404种病。存活的时候四大不调,只是生某几种病。而死亡时四大彻底分离,404种病同时发作,痛苦无量。看到五取蕴身的结局是这样子的苦,怎么能不畏惧、不厌离呢?怎么能不修解脱道呢?!

身体本来只是地、水、火、风这四大种界的假合,没有什么主宰的常恒、一体的我。凡夫都在无明中,把它执为是我,念念爱执。到了临终四大分离快瓦解时,魂魄是极度的恐慌。这是凡夫执著身体自己招来的苦果,是生死相、生死性。

每一次投胎时,神识投入父母的精血里,从此心就被裹在这个身体中,以身体为“我”,一生好几万天念念执著身体,养成了非常坚固浓厚的习气,这使得临终时的神识离体非常艰难,内心极度恐惧。

一次次的生,神识钻入了身体;一次次的死,神识又从身体脱离,这样生来死去,有什么意义?只是来这世间受苦而已。想一想,无始以来到今生,已经历过无数次的投胎和死亡,所以,一定要对生死发厌离心,一定要发一个誓愿,在今生舍弃生死之法。

二、思维死后之苦

《劝修行文》云:“生者枉自悲啼痛切,死者但觉神识奔驰。前途不见光明,举目全无伴侣。过奈何岸,见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者自然凄惨。(活着的人枉自悲伤啼哭,死了的人只觉得神识到处奔驰飘荡。前途见不到任何光明,举目没有一个伴侣。过奈何岸,见到的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了的人自然凄惨。)弃世方经七日,投冥渐历诸司。曹官抱案没人情,狱卒持叉无笑面。平生为善者,送归天道、仙道、人道。在日造恶者,押入汤途、火途、刀途。(去世才经过七天,就要在阴间逐一地过堂受审,阴府官员判案是不讲人情的,狱卒手拿着刀叉没有笑脸。平生行善的被送到天道、仙道、人道,在世造恶的被押到地狱里煎煮、火烧、刀剐。)……刀山剑树,吃不尽万种煎熬。戴角披毛,填不了多生业债。任汝心雄胆泼,免不得向鬼卒而低头。凭他谤道毁僧,挨不过对阎君而屈膝。(刀山剑树,有吃不尽的万般煎熬。披毛戴角,有还不了的多生业债。任凭你雄心壮胆,此时免不了向鬼卒低头;任凭他谤道毁僧,此时免不了对阎王屈膝下跪。)”

有一位心乐法师出家之前经历过三天的死亡,她这样叙述说:

“那一刹那,我像一只蜕不了的蝉,在蝉壳中哀哀的叫,懦弱的蠕动,在窒息的空气里挣扎;海水的冲击、侵蚀,压迫形成翻腾的波涛。我呼啸着,嘶吼着耶稣、耶稣来救我,无论我如何的喊叫,却得不到四周一丝丝的回响……。”

“无形中,我被一个老婆子带进一个周围像铝的颜色一样,昏暗浊重的地方,有数不清的隔间,传来很多苦楚的啼哭声……断断续续,凄凉万分。首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大隔间里,受刑的人被绑在中央,被尖尖的刑具从四个角落交替着撞击鞭打;身上的肉一条条裂开,鲜血斑斑,只听到无力地呻吟。再次看到身体两边绑着铁绳子的人,被左右的獠牙鬼差像拔河一样拉着,惨声连连……。”

还有一则案例,有一位姜居士讲她小时候死去的经历:

“她八、九岁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有一次附近唱大戏,她背着弟弟到戏台跟前去玩,不小心让弟弟在戏台上拉了屎。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得罪了神灵,唱戏的名角大怒,把小姑娘训了一顿,还不依不饶。有人把这事说给了姜居士的家里人。

小姑娘回家后,她母亲对她说:‘妮,过来帮娘搓根线。’小姑娘刚走到跟前,她母亲就用一根布条勒住了她的脖子。用姜居士的话说,她当时是一挣就往外跑。

跑着跑着,没有路了。只见一条大河,黄泥浆水翻翻滚滚,水很黄很混,有很多男的女的光着身子披头散发在里面‘洗澡’,一边洗一边还乱嗷嗷叫。小姑娘害怕,一扭头,看见一位老婆婆顶着枣花手巾在卖糊辣汤,这才感到又饥又渴,偎到跟前问:‘叫我喝点不?’老婆婆说:‘去!没有你的事。’‘叫我喝一点。’‘一点也不叫你喝,赶紧走赶紧走!’姜居士再往其他地方一看,只见一些人,正把有的人往油锅里面扔;把有的人挂在铁架子上,像杀猪一样用刀砍;还有两人把一个人的头往磨眼里塞;还有把人大卸八块的;还有把人往石臼里塞……,小姑娘吓得直往后退。”

从这些案例看出,人死不是永灭,死后还要随业继续流转。生前哪种业串习得重、业种子强,就跟着它变现境界。恶业强的,中阴会出现很多恐怖境界。鬼卒把人押到地府阎王殿里审判,恶业造得多,就被扔进三恶趣,长劫受苦,无有了期。生到地狱,要感受寒、热的苦;生到饿鬼,要感受饥渴的苦;生到旁生,要感受愚痴、劳役的苦。不论生在三界轮回哪一处,都有生死流转的总苦和种种各别的苦,总的有种类繁多、猛利漫长、不可思议、无法言说那么多的苦需要领受。

《劝修行文》又云:“魂魄虽归阴界,身尸犹卧棺中。或隔三朝五朝,或当六月七月,腐烂则出虫出血,臭秽则熏地熏天。无钱财者,付之一堆野火。有体面者,埋诸万里荒山。(魂魄虽然归入了阴界,尸体还躺在棺材里。隔个三天、五天,或者正当六月、七月,尸体腐烂了就生虫、出血,臭气熏天。没钱的,到野外一堆火烧掉;体面的,埋在万里荒山。)昔时俏丽红颜,翻成灰烬。今日荒凉白骨,变作尘埃。从前恩爱,到此成空。自昔英雄,而今何在?青草边漫留碑石,绿杨内空挂纸钱。想到梢头结局,谁人能免如斯?(往日的俏丽红颜,变成了一堆灰烬;今日的荒凉白骨,往后还要变作地上的尘土。从前的恩爱,到此成空!往日的英雄,如今又在哪里!青草丛中,只留下几块墓碑;绿杨树内,空挂着几张纸钱。想到这最后的结局,谁人能免得了!)”

《涅槃经》所说死苦

《涅槃经》云:“夫死者,于险难处,无有资粮,去处悬远,而无伴侣。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深邃幽暗,无有灯明。入无门户,而有处所。虽无痛处,不可疗治。往无遮止,到不得脱。无所破坏,见者愁毒。非是恶色,而令人怖。敷在身边,不可觉知。”

这段经文逐句地解释:

“险难处”:就是指三界。三界里充满险难,就像罗刹洲一样,毫无安稳、安乐。

“无有资粮”:没有善法资助,轮回之旅非常难行,备受艰辛。

“去处悬远”:死后的路极为漫长,转生之处极为遥远,死后还要无边际地漂泊,一世又一世地流转。

“而无伴侣”:孤单地走在生死路上,无依无靠。只有自己的业在变现,只有自己的心在轮回,谁能替代?独自背着满载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随业不断迁流,所以轮回的行程是孤独的,独生独死,独往独来。

“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昼夜随业迁流,不知何时是尽头。生死路不是用脚走,而是用心走。自心不断地妄想、执著,就是昼夜常行生死路。就像一只小船长久漂在苦海中,见不到苦海边涯。不修解脱道,生死路哪天能走到尽头呢?永无尽头!今生的死只是一段的结束,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回的生死。

“深邃幽暗,无有灯明”:死的境界幽暗,毫无光明。死是生走到末端显现的相。到了死前细想位,自己不能忆念,别人也不能让自己忆念,这时入大昏厥,叫做“幽暗”。就像灯燃到最后熄灭,一片漆黑。进入死亡昏厥,就难以走出生死长夜,叫做“深邃”。死后堕入恶趣大黑暗处,叫做“无有灯明”。这里要观察到,死时一切明相、一切觉知全部隐没,死后堕入黑暗处、堕入长夜无明的苦。

“入无门户而有处所”:死魔进来没有门户,却有处所。如果死和五取蕴是两个法,可以说死从某个入口进入五蕴,但死和五取蕴不是他体关系,一期五取蕴的坏灭就是死,所以说“入无门户”。五取蕴只是业感现象,当一期相续走到尽头时,死就显现在蕴身上,所以说“死有处所”,死的处所就是在这个五取蕴上。(这里要观察到,以有为法的法性,死是必定会在自己身上出现的,因此体会到自己的这个蕴身是苦的自性。)

“虽无痛处,不可疗治”:死时虽有五根,却没有任何知觉,“不可疗治”,就是报终必死,医药无效。

“往无遮止,到不得脱”:当业力之轮转到死亡线上时,谁也无法遮退;死一到来,就完全被它控制,无法摆脱。

生死流转,唯一是自己的业在运转,再没有别的主宰。引业势力穷尽时,业报身就随着坏灭,身体四大迅速瓦解,神识随即迁出身体。整个过程,没有人能进入死者的五蕴中遮止这一切进行。此时群医拱手,金钱、美色、权势、武力,统统无济于事。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无法挡回。

自身的色受想行识这一套有漏法,死的时候势力穷尽就会分崩离析。死的过程是非常迅速地进行,一幕幕地飞速显现,全是法性的力量,没有人能回转。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6

人的一生就是放一部长长的电影,随业刹那刹那显现,等放映完最后一格,就到此谢幕。有为法的法性就是如此,生必有灭,无可摆脱。因此说凡夫都是生死不得自在,完全是苦的。

“无所破坏,见者愁毒”:死后最初几天,身体并没有腐烂,见到的人却悲酸、哀愁。

“非是恶色,而令人怖”:死者没有可怕的相貌,却让人心生畏怖。

“敷在身边,不可觉知”:死亡处在这一期五蕴相续的末端,却不能觉知它到来的日期。

总之,生和死是一期五取蕴的两端,有生就必定以死为结局。所以现在的这个身完全是虚假的、苦的终归坏灭。

三、对待生死的态度

以两个佛经故事来阐述。第一个是:

(一)功德天与黑暗女

《涅槃经》中,佛对迦叶尊者说:迦叶!众生的心识备受蒙蔽,贪著生相,厌患老死。菩萨不然,菩萨观最初的生就已经见到过患。迦叶!我讲一个比喻:从前有个女人,走入人家屋里。她美丽端正,身上以种种上等璎珞作严饰。

主人见到她,随即就问:“你叫什么名字?系属于谁(意思是说,你是谁家的女子)?”

女人回答:“我叫功德天。”

主人问:“你所到之处做些什么?”

她说:“我所到之处,施舍人金银、珠宝、象马、车乘等等。”

主人听后,心生欢喜,连忙说:“今天福星高照,能让你光临我家。”说完,烧香、散花、供养,恭敬礼拜。

这时候门外又来了一个女人,相貌丑陋、衣衫褴褛、非常污秽,而且她的皮肤开裂、布满皱纹、脸色苍白。

主人见了就问她:“你叫什么名字?系属谁家?”

她说:“我叫黑暗。”

主人问:“为什么叫黑暗?”

她说:“我所到之处,总让人家耗尽财富。”

主人立即持刀威胁她说:“你赶紧离开,不然就要你的命。”

女人说:“你好愚痴!”

主人问:“为什么说我愚痴?”

女人说:“你屋里的那一位是我姐姐,我们姐妹俩恒时同住同行。你若赶走我,也要赶走她。”

主人回到屋里,问功德天:“门外的女人说是你妹妹,真的吗?”

功德天说:“真的是我妹妹,我们姐妹同住同行,从不分离。无论在哪里,我常做好事,她常做恶事;我常做利益,她常做损耗。你若爱我的话,也要爱她;恭敬我的话,也要恭敬她。”

主人说:“假如有这样的好事和恶事,我就都不要。你们走吧!”

这时两姐妹就一同返回住所。主人见她们远去,心生欢喜,踊跃无量。

故事中的寓义很深,功德天表示生,黑暗女表示死。生死这两个法是一切苦患的根源,一切圣贤都诃责生死。但是人们的慧眼都被蒙蔽了,看不明生死的真相。

“主人见了她,随即就问”,是指见到生后随即以智慧去探求生的真相。探求真理叫做“问”。

“女人答:功德天”,“功德天”是指生是出相(出生的相,就好像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有情受生获得五蕴身,具有(眼、耳等)六种根识的光明,照了(色、声等)六尘境界,所以把一期五取蕴的“生”叫做“功德天”。

“系属于谁”,答案是,属于烦恼和业。(意思是,五取蕴属于烦恼和业的果报。)

“今天福星高照,能让你光临我家”表示由前世修积善因,今生感得了善趣的身。

“门外又来一个女人”:死是舍离这期五取蕴的“家”,所以说“在家门外”。

“系属谁家”,应答:业缘尽了就死,没有系属。生有显现,可以说属于谁。死是一期五蕴相续的灭,不是有什么东西,所以是“无所系属”。

“我叫黑暗”表示死是没相(就是隐没相,就像黑夜没有丝毫光明,万相隐没。)死时有五根但毫无觉知(没有任何见、闻、觉、知),所以把一期五取蕴的“死”叫做“黑暗”。

“两姐妹恒时同住同行”是说生和死恒时相连。从相续上解释,就是一段相续的生注定和它的灭相连。从刹那上解释,是指有为法每一刹那都是当生即灭。刹那灭是有为法的法性,所以说“生和灭恒时同行”。

“主人便说,如果有这样的好事和恶事,我就都不要”,“主人”是指自己的心,“主人便说”表示自己的心了达生死相连之后,就对生无所喜,对死无所忧。从刹那上讲,就是指见了有为法生也不执著,见它灭也不执著。

“主人见姐妹远去,心生欢喜,踊跃无量”表示证得初地欢喜地,永断分段生死,欢喜无量。

上面的比喻要仔细观察,看清主人前后的态度、行为,看到他具体的表现。再对应在自己身上来检察,找出自己的错误。要问自己:生给我带来妙衣、美食、亲情、种种快乐,我是什么心情?是不是喜上眉梢,殷勤迎接?对她“散花、烧香、供养,恭敬礼拜”,一心欣慕祈求?而黑暗女到来时,把我的身体、寿命、受用全部摧坏,对她的降临,是不是深恶痛绝,马上赶她出去?这样观察,就很清楚自己对待生死的态度:欢迎生、拒绝死,耽著生、厌恶死。

接着要思维:为什么说这样对待生死的态度是愚痴呢?

上面经中佛开示说,众生的心都受到蒙蔽,看不清生死真相,所以对生贪著,对死厌恶,都把生和死看成毫无关系的两个。认为生是好的、死是坏的,所以见生就笑脸相迎;见死就黑脸相拒。其实生和死同行,生是死的前因,欢迎生就是欢乐死,贪著生就是执取死,所以贪著生是很愚痴的做法。

要反观自己是不是那个无智慧的主人?心态和行为是不是颠倒?这样观察,就能生和死都厌舍,原先贪著生、厌患死,现在统统放下,这就是转变。

面对由生带来的名利财色种种快乐,很多人充满喜悦,深情地说:“生活多美好!”对于生,人都殷勤地迎接她,烧香散花、礼拜。后面有种种老、病、死苦接踵而来时,就恐惧、忧愁,困苦不堪。有远见的智者就不一样。古代有一个故事讲,有一次,考试榜文公布后,一队人庆贺新科中举,敲锣打鼓从寺院门口经过。两个和尚出来看,一个说:“好欢乐!”另一个说:“好可悲!”前面的和尚觉得莫名其妙,就问他。他说:“你只知今日的鼓乐,不知来日的鼓乐。”这个和尚听不懂,仍然羡慕不已。今日的鼓乐是指庆贺做官的鼓乐,来日的鼓乐是指死亡出丧的鼓乐。有智慧的人高瞻远瞩,知道今天的快乐必定有明天的忧苦相随,今天的快乐是坏苦,因此不生羡慕,反而生悲愍,这是智者的不同。

这个譬喻的内涵涵盖了三界。像天人出生时,相貌庄严,光明赫奕,衣食自然,身心快乐,这可以叫做“功德天降临”。但尾随功德天而来的是临终五衰相现,天人的花冠枯萎,身体的光明退去,汗液流出,坐不安稳,最后一切天人境界消失,在极大的恐惧中堕入恶趣深渊。这是“黑暗女降临”。

一般人希求生天,他不知道功德天后面有黑暗女跟随,才误以为生天是安乐。见了苦谛就会视生天为苦,一心求解脱。以修持净土来说,看到三界无一处可取,不生净土,更生何土?就会一心求生净土。

《宗镜录》上说:“生苦,则众苦积聚之因,六趣受身之本。如食粪中之果,犹餐毒树之根,取甘露而堕坑,买上食而致死。功德黑暗,二女相随。有智主人,二俱不受。”有生就有老、病、死等无边众苦,所以生是众多苦患的根源。有生就受取六道的五取蕴身,所以说生是六趣受身之本。我们在生之时享受这样、享受那样,就像吃粪便里的美果,享受美味的同时,吃到的是粪便;又像在吃毒树的根,终究中毒而死。所以,说是求乐,实际是在求苦,都是“取甘露而堕入深坑、买美食而导致死亡”。功德天和黑暗女从来都形影相随,有智慧的主人二者都不接受。

(二)五王说乐

《五王经》里有一段对话,意味深长。这是讲有一次,有四个小王和一位菩萨大王聚会,菩萨大王对四个小王说:你们谈谈自己的所乐。

一位小王说:“阳春三月,树木荣华,在原野里尽情游乐,这是我的所乐。”

又一位小王说:“我愿常作国王,拥有鞍马服饰、楼阁宫殿,百官人民围绕在左右,显赫光耀。击鼓鸣钟,出入往来,人民在道路两边翘首注目,这是我的所乐。”

又有小王说:“我愿拥有贤美的王妃、王子,容貌端正、举世无双,共相娱乐,尽情快乐,是我的所乐。”

又有小王说:“我愿父母常在,有很多兄弟、妻儿,罗列妙衣美食,尽情享受,素琴清衣,共相娱乐,这是我的所乐。”

他们讲述完毕,一起问大王:“您的所乐是什么?”

大王答:“我先谈谈你们的所乐,再说我的所乐。你们有人说阳春三月,草木荣华,在原野上游戏,但秋天一来,草木都凋零败落,所以不是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做国王,拥有鞍马服饰、楼阁宫殿,百官人民簇拥围绕,出入往返,路人侧目。历代国王备极尊荣,转眼间福德穷尽,他国讨伐,忽然就驾崩死去,所以也不是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得好妻好儿,容貌端正,一起娱乐,但有一天忽然得了重病,立即陷在无量忧苦中,所以也非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父母常在,多有兄弟妻儿,欢聚一堂,共享生活,但一朝出事,被官家抓去,关进牢狱,无人救护,也非长久之乐。”

这时四王一齐问道:“大王的所乐是什么?”

大王说:“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恼、不饥不渴、不寒不热,生死自在。”

听了上面这段“五王说乐”,我们要反省自身属于哪一种安乐观。是以游山玩水为安乐?还是以权势荣耀为安乐?或者以相伴妻儿为安乐?或者以合家团聚为安乐?更或以来世得到这些五欲享受为安乐。总之,要找出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安乐观。

现世这些暂时的五欲享乐,很快就会变坏、灭尽,又变成苦了,所以这不是真实的安乐。来世得到这些乐受,性质是一样的,还是以衰败为结局,还是与苦相连,只不过时间推远了一些。所以,世间在生时的乐,决定是变坏、是苦的结局。只有得到不生不死、不苦不恼,才是真实的安乐。认清了这一点,就要放下世间追求,把人生的重点转移到修出世间法上来,转修到证取无生上来,这才是有智慧的表现。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7

思维五取蕴苦

依《瑜伽师地论》所说思维分五:一、是生苦器故 二、是依生苦器故 三、是苦苦器故 四、是坏苦器故 五、是行苦性故

“故”是指理由。你说五取蕴是苦,要拿出真实的理由来。也就是你要按照缘起的规律,去认识它的真相。真正能按这五相审细地思维,确实会对“五取蕴是苦的自性”引发殊胜的定解。

一、是生苦器故

谓依受此取蕴,能引来生以后众苦。

就是受了这个五取蕴之后,依靠它起烦恼造业,能引来世以后的众多苦恼。

这个五取蕴是果,由以往的惑业而受这么一个报,所以说“受”。受了这个五取蕴,它就有色、受、想、行、识种种内容,就从这个色、受、想、行、识的组合体上发起种种烦恼和业的造作,所以说“依”。意思是说,这个身心上有种种了别,种种苦、乐、舍的领受,取种种相而分别,起贪、嗔等种种烦恼心所,驱使着心发起种种身、口、意的造作,像这样起惑造业,在八识田中熏入苦种子,就引出来世以后的众多苦恼。因为能引出未来三界六道的种种苦苦、坏苦、行苦,所以说“能引众苦”。

我们把受取的这个五取蕴想成是一个造苦的机器。这个机器不断地起惑、造业,就是造出一个个苦的种子。比如遇到可意境就生贪,遇到不可意境就生嗔,遇到中庸境就生痴,再由贪嗔痴驱使,发出身口意种种造作,这些业种子种在八识田里,就会引出来世六道里的地狱寒热苦、饿鬼饥渴苦、旁生役使苦、人道生、老、病、死等苦、阿修罗斗争苦、诸天堕落苦等等。

总之,要认识眼下的五取蕴是烦恼和业的造作者,依靠它不断地造下烦恼和业,就能引出未来的众苦,所以这个五取蕴是生苦的机器。从“五取蕴是生苦器”这一点,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二、是依生苦器故

谓依已成之蕴,为老病等之所依止。

“已成之蕴”就是已经作成了的五取蕴体。比如陶师用泥、水、火等作成一个陶器,这个作成的陶器就成为水、饭等物质的依处,同样,前世中阴身投胎时,业力驱使神识投入父母的精血中,成为名色,这就是最初作成了今生一世的五取蕴,从此这一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苦,就依着这个已成的蕴体而渐次生起。

中国的圣人老子有一句名言:“吾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假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上面这一苦相的反面表达。他说,我之所以有大的苦患,只因为我有了这个五取蕴身,假使我没有这个身,我有什么忧患?所以一经形成了五取蕴,人人就只有无奈地受生、老、病、死等无量苦的缠缚。

大家想想,要不投胎作成这个人的五取蕴,我会受这个身上的老、病、死苦以及种种饥渴、冷热、疲劳等苦吗?会有为谋生而日夜劳作辛苦吗?会有做人时种种攀比、竞争、嫉妒、傲慢等苦吗?会有种种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苦吗?所以,依着这个已成的五取蕴,从生到死之间的一切苦就一个个地发起。所以,这个五取蕴是发起今生一切苦的所依,称为“依生苦器”。因为它是依生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三、是苦苦器故

谓苦苦粗重随逐,能生苦苦。

苦苦是指凡夫五取蕴上出现的一切有漏苦。“粗重”是种子的意思。“随逐”拆开来,“随”是跟随,“逐”是追着你来,甩都甩不开。所以,随逐就是紧随不舍。这个五取蕴实际有无数的苦苦种子紧随不舍,所以它在遇缘时就生起种种苦苦。这样就看出五取蕴是能生种种苦苦的苦器。

有人说:怎么知道这个五取蕴有苦苦的种子随逐呢?想一想,一生几十年有没有造过恶业,身体作杀、盗、淫,口里说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内心起贪、嗔、邪见,造下一种,就是种下一个苦苦的种子,有些是地狱苦的种子,有些是饿鬼苦的种子,有些是旁生苦的种子,有些是人、天、阿修罗苦的种子。总之,种下了无数六道苦的种子。再说无量劫以来造下的恶业,还没有感果的部分,也全是苦苦的种子。这些种子没有修对治法破除,就刹那刹那地跟着五取蕴,一旦遇缘成熟,会发起一个又一个苦苦。

所以,这个有苦苦种子随逐不舍的五取蕴,就是能遇缘发起一个个苦苦的器具。以它是苦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四、是坏苦器故

谓坏苦粗重随逐,能生坏苦。

坏苦是指凡夫蕴上所出现的一切有漏乐。为什么把乐受叫做苦?因为有漏乐是变坏的体性,而且它和忧苦相连,所以叫坏苦。一般容易把坏苦解释成乐受坏灭时的忧苦,这样就和苦苦混为一谈。这是一个错误。坏苦实际是指有漏的乐,坏苦种子就是能发起有漏乐的种子。

关键要看到“五取蕴有坏苦种子随逐,遇缘会发起坏苦”,从这一点会认识五取蕴是出生坏苦的苦器。那么,怎么知道五取蕴有坏苦种子随逐呢?比如我们今生作布施、持戒等的善业,作这些时,心里是求世间的名誉、财富、受用等等,念念是执著“我”和“我所”,这些善业不是为出离生死而作,又没有安住在无我中,那造的就是有漏善业。这些有漏善业就都是坏苦的种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造下的有漏善业不会虚弃,在它成熟时,就发起世间五欲等的乐受,这些乐受不能常存,它是一定会变坏的,也就是它只是由有漏善业作成的法,有漏善业的势力一尽,就归于坏灭。坏灭时,贪著的心得不到了,就不胜忧苦。总之,造下一个个有漏善业,就是种下一个个坏苦的种子,将来就收获一个个坏苦。

我们看到八识田里有今生造下的种种有漏善业,有无量劫来造下的还没有感果的有漏善业,这么多的坏苦种子跟随着五取蕴,一定会在遇缘时发起种种坏苦,从这一点就认识五取蕴是能生坏苦的器具。以它是坏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五、是行苦性故

谓初成取蕴,即便生为行苦自性,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是行苦故。

“一切行”的“行”是有为法的意思。“一切行”就是一切有为法,配在五取蕴上说,是指五取蕴上一切由惑业因缘作成的法。由于它是惑业作成的,所以毫无自主,唯一是随以往造下的惑业的势力而转,这叫做“为宿惑业他自在转”。宿是往日或过去的意思。“他自在转”的“他”是指以往的惑业。“他”和“自”是一对,说“他自在转”,就是毫无自在地随他而转。这是说,当下的五取蕴没有任何自主性,唯一是受以往的惑业支配而运转。就像油灯的灯光并不是自主地运转,而是随灯油和灯芯的因缘力运转。

这里讲到,五取蕴从最初造成时起,就成了行苦的自性。为什么?就是在这个五取蕴上出现的所有一切由因缘造作的法,都是毫无自在地随以往的惑业而转,所以都是行苦的自性。以“五取蕴每刹那都是随惑业而转,都是行苦性”作为理由,就能认定五取蕴是苦的自性。

3、行苦

【行苦者,一经成为有漏五取蕴之后,无论暂时是苦、是乐、是舍,这期间的一切刹那都成为后蕴的近取因,以此成为未来诸苦之源,因此这如同含毒之食、痈将会成熟以及按照走向刑场的脚步数逐步趋近死亡。】

这一段要把握三点:一、界定哪些法是行苦的体性;二、认识行苦的体相;三、明了比喻的涵义。

一、界定哪些法是行苦的体性

答案是:自从最初形成了五取蕴,直到它寂灭之间的一切刹那,都是行苦的体性,无论暂时是苦受、乐受还是舍受。

二、认识行苦的体相

问:为什么说五取蕴从形成到寂灭之间的一切刹那都是苦?

理由:乃至五取蕴存在之间,每一个刹那都结生后蕴,而且所生起的是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的蕴,由此成为未来诸苦的根源。因为是未来诸苦之源的缘故,每一刹那都是苦。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体性的蕴?

答:乃至内心还没有生起证悟无我的智慧,蕴当下的体性并不是烦恼和有漏业的对治,反而成为发起种种烦恼和有漏业的主因。所以,五取蕴相续的整个过程,始终都在随我执而转,由此起惑造业所引生的蕴,就有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

以这个原因,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个刹那,都是迎来未来诸苦的因。未来从地狱乃至无色界的种种苦,都是从有漏蕴的相续中出现的,因此说它是未来诸苦之源。换句话说,只要结蕴相续还没有停止,后面就会层出不穷地生出苦苦、坏苦、行苦,或者说生出从地狱到无色界之间无数的六道诸苦。所以,行苦是以苦因为体相,从“有漏蕴每一刹那是苦因”这一点,就叫做行苦。

总之,要从“五取蕴每一个刹那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这一点,来认定它是苦性。而且从这一点就能预断,五取蕴未来必定随种种因缘,生起苦苦和坏苦。逆境现前,嗔等种子现行,生苦受,长嗔心;顺境现前,又触动贪种子等,生乐受,长贪心,而且还导致后面得不到时,又陷入苦苦中,引生嗔心。这样始终都在无自主地随着烦恼和业的力量运转,不得解脱。

问: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

答:直到解脱烦恼和业的系缚时,才能从苦的轮转中超出。也就是在证悟无我、断除我执之后,从此不论遇到什么境缘,都不起烦恼;而不起烦恼,就不再造作感召生死的业;这样消尽了往世积业之后,就彻底超出生死苦海。而不能断我执,就只有相续不断地以我执起惑造业,随惑业感召诸苦。

一个凡夫,相续中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管目前处在什么高高低低的状况,往后都只有一再陷入苦中。尽管眼前出现了辉煌的事业、显赫的名声、幸福的家庭、健壮的体魄,都只是暂时一刻的假相,都只是在走向苦的途中,并不是真实的安乐。

苦受就不用说它,被人们看好的乐受或舍受也只是苦而已。乐受是坏苦,虽然在因缘的势力能维持的一段时间里,有一些享受,但因缘毕竟是有为法,终归灭尽,在乐受破灭而得不到时,内心就会无自主地陷入忧苦中。舍受也不能永保无虞,虽然没有遇到境缘时,是处在不苦不乐的状态中。但终有一时,烦恼种子和业种子遇缘现行,就又落在苦苦和坏苦中。

以这个原因,凡夫只要不通达空性,就始终走在不断感受苦的轮回路上。论中讲的三个比喻就是表达这样的苦相。

三、明了比喻的涵义

第一个比喻:含毒素的食物。

这是说,在最初吃毒食时,没有现起任何苦受,但毒食中含有大量的毒素。由于毒素已经进入体内,所以或早或迟一定会使人体发生中毒反应。

“众多毒素”,比喻五取蕴中携带的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毒素进入体内”,比喻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已经种在了自己八识田中(“八识田”指的是五取蕴识蕴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毒素或早或迟一定会使人体发生中毒反应”,比喻五取蕴或早或迟一定会在遇到境缘时,现起苦苦和坏苦。

有人问:认识行苦,会像了知苦苦一样,生起畏惧心和厌离心吗?

我们借世间的例子来认识。不管是谁,只要意识到自己吞服了剧毒,都会非常惊恐畏惧。虽然这时并没有出现任何中毒反应,比如呼吸困难、肌肉抽搐、心脏停跳等等,但他心里很清楚,剧毒已经进入自己体内,时辰一到,就会发生非常痛苦的中毒反应,所以就吓得惊恐不安。同样,凡夫的心也是严重中毒,中了各种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毒。也就是有无数个如毒素般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已经入了八识田,只要因缘会遇,就会一个个地成熟,爆发出一个个难忍的苦,这就像是发起一阵阵中毒之苦一样。这里,“中毒”的状况是比喻五取蕴粗重随逐的状况。

真正认识了这一点,就会对自己大患在身的状况心怀恐惧,就会迫切地寻求拔除苦因,寻求从苦中解脱的途径。

第二个比喻:痈将会成熟。

这个比喻要注意看到:在痈的表皮内充满了毒素。这些毒素随着因缘,使得痈逐渐增大、肿胀、溃烂。就像这样,凡夫的五取蕴并不是像外表看上去那样清净、安乐、平安,它的内部满含无数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像痈的内部满含微小的毒素一样。这些种子终究要在遇缘成熟时现起苦来。比如说,一个人堕入地狱时的景象,就是五取蕴这个毒痈成熟时严重溃烂流脓的表现。在苦种子成熟的那一刻,遍布的刀山、火海以及种种焚烧、砍截之苦,一刹那间就全都爆发出来了。

痈最初出现时只是一小点,没有任何溃烂、疼痛的表现,但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了解它迟早会变大、溃烂,生出很大的苦来,所以会立即去找医生治疗。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五取蕴是一个满含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大毒痈,会辗转不断地成熟感苦,也会生起畏惧心和厌离心,一心寻求寂灭五取蕴的途径。

第三个比喻:按照走向刑场的脚步数,逐步趋近死亡。

在死刑犯走向刑场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在趋向钢刀断头的大苦,迎来头颅滚地的结局,所以每一步都是苦因。尽管到达断头台之前的那一段时间里,没有感受过任何断头的剧苦,甚至能坐在舒适的车座上享受美味,观赏窗外的风光,但只要他意识到自己正被疾速地拉往刑场砍头,就会吓得魂飞魄散,再好的美味也无法下咽,再美的风景也无心观赏。

问:他当前没有苦受,为什么还这样恐惧不安?

他不是恐惧当前的感受,而是恐惧即将到来的断头之苦。(他是意识到自己马上要被砍头,而害怕得全身发抖。)这也说明,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现状是在刹那不停地奔向无量苦患,对这一点真正信解了,就再也无法平心静气地安住。这时看到自己原本是一个被烦恼和业的绳索紧紧捆住的死囚,自己的人生原本是刹那刹那地奔向无量苦患,这时心里就会恐惧不安。

对于行苦要作远距离的观察,才能见到它的苦相。下面分三段把时间逐渐拉长来看清它的苦相:

一、假定死囚从监狱中提出,只经过一小时就到达刑场,他会极度恐惧,他知道一小时很快过去,明晃晃的钢刀马上就劈在自己的脖子上,所以这一路的行进都是极苦的。

二、如果死囚从监狱中提出,要走一个月才到达刑场,他内心的恐惧感会降低。但想到也只有三十天苟延残喘,三十天后就要掉脑袋时,也还是浑身颤抖。不但他自己,连路上的人见他五花大绑押在囚车上,一步步地走向刑场,也都会觉得他很可怜。

细细想一想这个比喻,就会懂得行苦。这个死囚一步步地走向刑场,他这一步步就是往苦里走,就是行苦。(比如,命令你做一件艰苦的工作,一路上班途中的行走都是苦的。但人的见识短浅,不能统贯在整个有漏蕴的相续上认识这一点,所以看不到有漏蕴的念念迁流都是同样的行苦。)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7

三、像无色界天人从它升天的第一刻出发,要经过八万劫才走到刑场,因为受刑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导致一般人看不到这也一样是在一步步地走向刑场,期间每个刹那的迁流都是行苦性。其实,不管是走一千步到达刑场,还是走一万步到达刑场,或者走一亿步到达刑场,“一步步地往苦里走”却是完全一样的。

八万劫住在天界,也是一念一念地在走向苦。等到八万劫一晃而过,定的势力丧尽时,识田中沉睡的烦恼种子、业种子就一下子现行,又把人推入苦中。实际上,无色界天人凭着定力长久地保持舍受,只是暂时伏住了烦恼种子,就像八万劫中压住了一颗颗炸弹,不让它引爆,但并没有摧坏它一样。

这样看来,三界是同一苦味。轮回之旅,无非是迈向一个又一个的苦。凡夫生存的本质,就是每个刹那都走在受刑的途中,只不过走到刑场的步数有多有少而已。这样就观察到一切有漏法的共相——每个刹那都是苦因,都是行苦性。从地狱到天界,一切六道有情,无不具有五取蕴这个极大隐患、极大苦源。这样认识了五取蕴的苦性,反过来就知道安乐是什么。安乐并不等于乐受,而是寂灭五取蕴苦,以“寂灭为乐”。

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求的就是寂灭之乐。暂时是寻求寂灭五取蕴的无漏乐;究竟是寻求寂灭五蕴的成佛乐。这是所有学佛人的目标。佛道的重点是在出世间道上,不是以得人天快乐为究竟。虽然对于智慧还没有成熟的人,也暂时说人天受用是安乐,但在认识了苦乐真相之后,心里会明白:只有“寂灭为乐”。

一般人没有观察到五取蕴内在的造苦机制,没有看清它是苦因的体性。正因为对此没有断定的认识,甚至是一无所知,才发不起誓求出离五取蕴这个万苦之源的心。虽然口头上说求解脱,心里并不明了要从哪里解脱。连系缚是什么体性都不知道,怎么会发心寻求从这样的系缚中解脱呢?所以,要经过观察三苦,生起见苦的智慧,才认识系缚是什么,以及发起寻求从这种系缚中解脱的心(只知道苦苦是系缚,只发起解脱苦苦的心,并不是真正的求解脱心)。

只有认识到五取蕴的结蕴相续是系缚,或者说,只有认识到在五取蕴相续的过程中,每个刹那都成为引生后面无量诸苦的因,才会发猛利心寻求从苦性的五取蕴中出离,这才触及到了求解脱的内涵。以这个原因,宗大师说:只要还没有对生死取蕴的自性发起真实厌离,真实的求解脱心就没有发生之处。所以,只认识粗分的苦苦,并不能形成贯穿有漏蕴每个刹那的苦的认识,因此就引生不了从三界轮回中出离的真实愿心。

【如是,佛住于苦因的意趣后说:“行苦者,生、住、灭时苦相不明显,然成诸苦之因。”正如此语,于有漏所作法的一切相续分,以此无不周遍。因此,若思量此遍行苦,则如教中所说“纵针尖许乐,轮回中恒无”,轮回中的一切犹如火坑、罗刹洲,成为内心厌离之处。】

“有漏所作法”,就是由烦恼作成的法,属于有为法的一部分,也叫有漏有为法。“有漏所作法的一切相续分”,就是在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一个刹那。

这里首先要认识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说行苦在生、住、灭时的苦相不明显?

苦苦在最初生起时,就有逼恼自心的明显感受,相状非常明显。坏苦也很明显,在现前可意境(就是现前适合自己心意的境界)时,内心出现乐受,但这样的乐受是变坏的体性,后面会变成苦,这也有外在的表现。行苦没有这样显著的外在显相,它是以“结生后蕴,因此成为苦因”作为苦相,所以在它出生、安住和息灭时,苦相很不明显。

具体地说,行苦是在有漏蕴的一个刹那上安立的,有漏蕴这个刹那生起,就是这个刹那的行苦生起;有漏蕴刹那刹那地相续,就是行苦在安住;有漏蕴一刹那灭了,就是这刹那的行苦灭了。这样的苦相很细,一般人认识不到,所以说“不明显”。

第二、为什么经论中以舍受表示行苦?

答:这样表示是为了引导众生认识行苦,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舍受上观察,就能看到行苦的相状。所谓舍受,就是没有苦也没有乐的平庸状态。如果往舍受的后面一直往下看,会发现在一段看似平静的阶段过后,忽然又遇缘生起了苦苦和坏苦。以这一点为线索,往蕴的深层去观察,就会意识到,在此之前处在不苦不乐的舍受时,就已经潜藏了苦因,潜藏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不然绝不可能在后面发起烦恼和苦。这样就能认定前面的这一段是苦因、是行苦性。

舍受这一段上见到行苦之后,再往苦受和乐受的刹那上观察,也一样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的体性,由此就知道行苦周遍在苦、乐、舍三种受中。

总之,在领受苦和乐这两种受时的刹那,虽然同样是行苦性,但因为有苦受和乐受现起,它的相会把深层的“苦因”这一体性遮住,所以就选择舍受来观察行苦。好比一个毒疮,在冷和热都没有触到时,没有苦受和乐受,这时注意力没有被苦、乐两种相牵移走,就容易直下看到毒疮里面满含毒素的真相。而这个“内含毒素”正是毒疮遇热就生苦、遇冷就生乐的根本因(也就是说,后面发生的遇热疼痛、遇冷舒服,都是从它“内含毒素”来的,因为正常的皮肤并不会发生这些反应)。这就知道在没有遇到冷热、正平静时的内在的毒素,正是后面生起苦苦和坏苦的根本因,从这一点上安立它是苦性。

总之,不但舍受是行苦性,有漏的苦、乐、舍一切受,都会取后有的蕴,都是苦因,都是行苦性。比如,生起逼恼心的苦受时,一方面是苦苦性,另一方面也是取后蕴的因,是不断展开未来苦的前因,所以也是行苦性。生乐受时,从“乐是变坏性”这一点,是坏苦性,从“当下的刹那是取后蕴的因”这一点,也是后有众苦的因,因此也是行苦性。

像这样,佛是以“有漏蕴每个刹那是苦因”作为密意,而说它是行苦性。这个“是苦因”的体相,确实遍行在有漏所作法相续中的每一分上(也就是在五取蕴的相续中,每一个刹那都是苦因),因此叫做“遍行苦”,就是遍行在五取蕴每个刹那上的苦。

再讲一下“苦因”的涵义,就是:在五取蕴未来不断相续的过程中,无量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始终不断地跟随它往下走,就像黄河奔流时,浑浊的泥沙跟着河水往下流一样。正因为五取蕴一直带着烦恼种子和苦种子,抛不开它,才有后面一遇缘就发起种种烦恼和苦恼。

所以,暂时看似平静的有漏蕴,其实就是酣睡中随时会发作的“毒蛇”。一旦遇到缘,触动了种子,就立即恼乱起来。遇到不合心意的境界,马上就起嗔恚,出现苦受,这时内心非常不自在,处在苦苦的逼恼中。反过来,遇到符合心意的境界,贪种子、乐种子又立即现行,出现贪欲、出现乐受。实际上,这些内在的种子才是发起苦的主因,境只是助缘。只要还存在这个五取蕴,就是苦因具备,它一遇到境缘,就立即现起坏苦和苦苦,陷人于恼乱中。

总之,这样的五取蕴不是安乐的自性,反而是大苦因,所有的苦苦和坏苦都是依着它生起的,除它之外,再观察不到别的依处或生源。

解释:“若思量此遍行苦,则如教中所说“纵针尖许乐,轮回中恒无”,轮回中的一切犹如火坑、罗刹洲,成为内心厌离之处。”

思维透了遍行苦,认识到有漏蕴的每个刹那都是苦因,才知道轮回中连针尖小的安乐都不存在。每个刹那,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紧随不舍,注定要在遇缘时引出苦来。引出苦受,固然是苦;引出乐受,也在变坏时让人忧苦不堪;即使没引出任何苦受、乐受,也只是在一步步地走向必将现行的苦恼,就像冬眠中沉睡不动的毒蛇、存放着无数核弹头的武器库、暂时平静无事的毒疮一样。

能这样思维认定它的体性,就再不会怀疑轮回是苦的自性,再不会幻想在轮回中能得到一丁点的安乐。这时再看整个轮回,就像一个大火坑,或者一座罗刹洲。

大火坑和罗刹洲比喻什么?“大火坑”,是讲它内在上下等的一切点上,纯是热恼、无有清凉。这是比喻贯穿在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一个刹那,都是苦恼不安的相。“罗刹洲”,是讲只要还呆在它里面,无论暂时生活得快乐或不快乐,最终都只有被罗刹女吞吃。轮回就是这样恐怖的罗刹洲。这不是说,轮回中周遍是刀山、火海,而是说,只要还落在轮转的模式中没有超出,一步步地走下去,就只有迎来一个又一个的苦,最终都落在刀山、火海中。

总之,只要还没有寂灭内在的苦因——五取蕴,还没有现前真正的乐因,就始终是苦因的体性,就始终有大患在身。只有从自心中生起通达空性的智慧,才会出现安乐之因,才会出现安乐的曙光,才会迎来真正的安乐。在没有出现智慧光明的所有时间里,凡夫的内心始终处在我执黑暗中,不管他受用苦、乐、舍哪种受,都只会在未来引生苦恼。

所以,所谓的轮回,就是随着惑业的力量,不断地取有漏蕴的轮转状况,而在这轮转的一切时处,是得不到任何安乐的。像这样见到真相之后,就会厌舍轮回中的一切。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8

【圣者慧眼照见,而凡夫不知行苦为苦,不但如此,且唯一贪著生、积聚、受用等而转,对其终必出现的死等,不作观察而趣入,故于“其性为坏苦”亦不如理作意。】

这是讲,圣者慧眼明彻,现量照见了有漏五蕴上周遍的行苦之相,而凡夫不但不知道有漏蕴的每个刹那都是行苦,就连“乐是坏苦”也不了知,导致他只认现前的乐为真乐,认为现在享受得好,积聚了财富、有五欲受用,就是得到了安乐。因此一心一意地贪著生活、积聚财富、受用五欲,对这些法最终必然出现的死亡、销散、堕落等,不会通过观察而使心趣入到思维坏苦中,所以对“一切有漏乐是坏苦的体性”也从不会如理作意。

对于苦,有上、中、下三种认识。下等的认识是一点式,只简单地看当前一点,当前苦,就是苦;当前乐,就是乐。中等的认识是两点式,能看到当前乐与未来苦之间的关系,知道现在耽著在欲乐上,将来就有苦受。这个观念深刻了,就能遮止贪著享乐,遇到享乐时会自觉地遮止贪著,以避免或减轻苦受。上等的认识是全盘式,从根源上见到有漏蕴的每个刹那都是飞行中的毒箭,只要遇到境缘,就生起种种苦恼。由于清楚地认识了五取蕴每个刹那都是苦因,就生起发誓要从五取蕴苦中超出的志愿,这样就能把自己的心转入到解脱道中。

细心观察,就会了知:苦苦是下至旁生也知道的苦相;坏苦是多数凡庸之辈都不认识的苦;行苦是没有闻思过佛教教理的人都不认识的苦。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苦苦生起时,自己的心当下就在受逼恼,所以连旁生也知道这是苦,需要避开。而乐受生起时,现前的感受很舒服、很悦意,一般人就在这里被迷惑了,认为这是真乐,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因此全力以赴地追求。所以,目光不长远的人都没有看到“乐后还跟着苦”。这不是普通凡夫单凭现量就能了知的,要以比量智慧把前面的乐和后来乐变坏时生起的苦联系起来观察,才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必然关系。一般人想不到这么远,因此认识不到坏苦。

行苦,是对有漏法每个刹那的体性作出判定。像五取蕴每一个刹那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的状况,以及怎么由此生出后蕴,又怎么在种子成熟时引发苦苦和坏苦,都属于深细的缘起现象和规律,只有圣者智慧才能照见。一般人不依靠圣教量,即使聪明绝顶,也不可能知道在起烦恼造业的同时,当即在八识田中熏入了烦恼种子和苦种子;这套种子辗转地同类相续,紧随五取蕴不舍,又在后面遇缘时现行,生出苦来。这一整套造苦的机制凡夫根本不了知,因此茫然不知行苦为何物。

总之,凡庸之辈都是孤立地看待苦、乐、舍,在他们眼里,苦受才是苦;乐受是真乐,与苦无关;舍受是不苦不乐,与苦乐都无关。三者之间成了毫无关系。

而我们有缘依止佛陀的圣教,学习“有漏皆苦”,因此就要努力由如理的观察来认识苦、乐、舍的关系。首先观察乐和苦的关系,要见到在因位遇到可意境生起乐受时,心贪著在上面,后面就注定会在乐受失去时,陷入忧苦中。这就发现乐和苦紧密相连。

比如在得到荣誉时欣喜若狂,失去荣誉就一定非常沮丧。后面的“沮丧”是绑定在前面的“欣喜”上的,这样的必然就是缘起的规律。像这样,首先要对一定量的事例进行观察体会,再推展开来,就能认识到这是一条普适的法则。

到这里,还没有得到有漏皆苦的认识,还要观察行苦,认识有漏蕴每个刹那都是苦性。生起这一认识的前方便,就是以理证成五取蕴为苦因;而证成这一点又要明了五取蕴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即所谓“粗重随逐”。这时就会清晰、肯定地认识到,由于这种不舍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状况一直存在,所以一遇境缘,苦苦和坏苦就一个个接连不断地生起。可见,一切苦苦和坏苦都是从五取蕴中生起的,它才是一切诸苦的依处、一切诸苦的根源。这样就认识了苦、乐、舍或者苦苦、坏苦、行苦的关系。

           苦受                                                      苦苦

舍受→                                                   行苦→   

           乐受→苦受                                             坏苦→苦苦

总之,一般人只是孤立地看待苦、乐,不知道苦受和乐受如何生起,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五取蕴内部造苦的机制以及它无穷的过患,因此发不起从苦性取蕴中求解脱的心。

这里没有别的办法,必须学习、思维苦谛。不然,谁能一生下来就想到息灭五取蕴苦呢?根本不可能。只有借助教理引生苦谛的正见,然后安住在正见中如理作意,才能发起求解脱心。

比如以前我们根本不认识苦和乐的关系,从不会对快乐作苦想,对坏苦可以说完全陌生。现在要做的就是去数数思维生起坏苦的观念,而且使它达到深刻、稳固。有了这个基础,再反复串习,就能在遇到乐时,立即作意:这是坏苦性,现在我贪著它,将来就有苦受,所以我不能贪著在上面,这样来把心管住。或者,缘着生,就作意:现在贪著生,将来就有死时的忧苦。缘着积聚财富,就作意:现在贪著,将来就有财富销散的忧苦。见到爱,就作意:现在贪著,将来就有爱别离的忧苦。这样串习纯熟,就能以如理作意遮掉对乐受的贪著。

进一步,要反复观察五取蕴每个刹那都是苦因,让这个认识深刻、稳固,在这之后才能作意行苦,才能常常想到自己现在每个刹那都走在迈向刑场的途中。这个观念串习到量之后,就会厌舍生死,一心寻求解脱五取蕴苦。



以下开始更具体地来探讨行苦的内涵。首先要交待这样四个方面:一、趣入观察行苦的四步;二、观察行苦应遣除的二障;三、观察行苦应运用的二理;四、入手观察的途径。

一、趣入观察行苦的四步

分四:(一)去我见蕴 (二)去常见刹那性 (三)去无因见缘起生 (四)缘起中唯见惑业力

凡夫执著有个实有的我,是贯穿在一切生命活动中的主体,而且认为万事万物是稳定、恒常的存在,又是无因、自然形成的。受这种妄执蒙蔽,使他成了盲人,看不到有情世间只是五取蕴刹那刹那生灭,看不到这个从无始传来的刹那之流是怎样受着先前因缘的驱使,而不断地流转,这就是具缚凡夫全身处在苦的轮转中却浑然不知的状况。那么,怎么才能见到苦的真相呢?首先需要揭掉遮蔽五取蕴本相的假面,才能顺利趣入观察。

(一)去我见蕴

大家要知道,我们的内心在执取“我”的假相而不见“无我唯蕴”时,我们的目光就不会落在蕴上,不会去看它怎么由前前生起后后,而结蕴相续。所以,首先要去掉“我”相,见器情万物唯一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类法的积聚。

曾经多次讲过,五蕴本是多体的法,而凡夫恒时执著的“我”是独一的“我”(“独一”就是无分,在上面分不出任何部分)。蕴是很多不同体性的法积聚在一起,比如,色蕴有皮肤、肌肉、血液、眼、耳、鼻、舌、心、肝、脾、肺等等,一步步地分下去,无数无量;受也有种种苦、乐、舍的感受,此种受、彼种受,前刹那的受、后刹那的受;又有种种取相的想、种种心所的行、种种了别的识。像这样,五蕴是多体法的积聚,而“我”是独一的,两者的体相根本不同,所以蕴不是“我”。再看蕴外也没有“我”,所以独一的“我”是本来不存在的。这样揭掉了“我”的假相,就见到一切时处只有蕴的现相。

总之去掉“我”的必要是:不去掉“我”,就始终认为有一个主宰者的“我”在流转、在受苦,由此就不见流转的主体其实唯一是蕴,从始至终都只是从蕴生蕴,唯一只有五取蕴的流转。

(二)去常见刹那性

只要还认为世间的根身器界是常住的,或者起码一段时间中不变,就会被很多凝固不动的假相挡住视线,而见不到念念迁流的真相,当然更无从了达这个刹那流转上的行苦自性。

所以,一定首先以正理破掉执著常的心,认定有为法都是刹那性。有了这个基础,就能见到万物只是刹那之流。这样去除了很粗的“常”和“一”的假相之后,就能进一步在微细处作观察。

抉择刹那性的具体方法,在前面的无常印中已做过详细的阐释。总的是从“五取蕴前后有变异”这一点入手,推出蕴是刹那灭的体性。

(三)去无因见缘起生

以上已经观察到了所谓的轮回只是无始以来的五取蕴,一刹那灭后又生另一刹那的刹那之流。接着追问:每一刹那的蕴是无因而生,还是因缘而生?如果是无因而生,那它的生不需要任何因缘,应当一切时都生起。事实上,五取蕴的现相是暂时性的,所以它是由因缘生。

这就进一步看到五取蕴不是自主而有,而是唯一随前因的势力生起,从始至终都是缘起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8

(四)缘起中唯见惑业力

以上见到了只有蕴在不断地以缘起力由前刹那生后刹那,如此结蕴相续,流转不停。进一步问:这个蕴是被什么力量推动而流转?细致观察自他有情的身心,就会知道处处充满着烦恼和业的力量。

也就是,在现见无我之前的所有时间里,凡夫内心不断积集、不断成熟、不断现起的,是数不清的烦恼和业的力量,除此之外,见不到有别的因缘。

这里有人会问:怎么能说只有惑业的因缘而不见其他因缘?这要看到凡夫自从一念无明把多体、无常的蕴认作是“我”并耽著之后,对于“自我”的执著就不会无因退失,乃至没有现见无我之间,它一直盘踞在凡夫心中。这个对“我”的妄执就是根源,它不断引发烦恼和有漏业,形成结蕴相续之流。所以就能下结论说,在五取蕴流转的缘起中,唯一是烦恼和业的力量在起作用。

总之,只要以萨迦耶见执著自我,随之而来的,就是把人事物分成自方和他方(顺我的是自方,逆我的是他方),就会对自方生贪,对他方生嗔,缘我起骄慢,缘他起嫉妒等等,在在遇缘起烦恼,被烦恼驱使而造作身、口、意业。这样所造的业不虚弃,会不断引生后有的蕴。

所以,首先要去掉“我”、“常”、“无因生”的假相,逐层拔开迷雾,见到五取蕴的真实面目。凡夫心中一直在起“我”是主体的想、蕴是常住的想、蕴是自然形成的想,这就完全遮住了蕴的本相,陷在迷乱中,认识不到这只是缘起的一刹那生一刹那的流转。因此久久地被挡在门外,没办法往里面深细地观察如何由惑业因缘而成为行苦的自性。

总之,去掉了“我”、“常”、“自然生”的假相,就观察到里面只有依着缘起从蕴生蕴,由此也就能把无量劫来漫长的流转,归结为刹那刹那的缘起生。到这里,观察的要点就集中在:这样的蕴是怎么来的,它的生起机制如何?这一问就把重点落定在观察特殊的惑业缘起上。由此就真正趣入了观察行苦。

二、观察行苦应遣除的二障

(一)宽泛障:有为法与有漏法混淆,观察范围划得过宽。

观察行苦,应当把范围划定在有漏法上面。很多人把有漏法看成是有为法,导致他很难认定有漏法上特有的苦相。事实上,有漏法是有为法中特殊的一个部分,是以我执、烦恼为因缘而生成的法。由于它在因缘上是特定的,它的苦相也就是特定的,不能和有为法混为一谈。

通常描述五取蕴行苦的自性时,会说:“惑业他自在转”,初学的人不明法相,容易把“五取蕴”说成“五蕴”,把“惑业他自在转”省略为“他自在转”,这就已经落在宽泛障里了。一切有为法是由因缘作成的法,因此都是随因缘而转、毫无自主,连同圣者无漏的五蕴在内,都是“他自在转”的体性。(“他”和“自”是一对,有为法不是自己自在而转,而是随其他因缘的力量而转,这种随他而转、无有自主的体性,就是“他自在转”。)

再看,这样被宽泛障障住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以“他自在转”或者“无自在”作为苦相,那就分不清凡夫粗苦和圣者细苦的差别(凡夫的五蕴是他自在转,圣者阿罗汉等的五蕴也是他自在转,在这一点上分不出差别,实际上,要从缘起上再区分,前者是随惑业而转的分段生死的粗苦,后者是不再随惑业力转,只是由无明习气地、无漏业所现起的变易生死的细苦。)再一点是,“由此对暂时与究竟涅槃的差别以及乐波罗蜜多等的体相也将含糊不清”。也就是会对寂灭粗分苦集的小乘涅槃和寂灭一切迁流苦的大乘涅槃,不能清晰认识两者的差别,对如何是“安乐到达究竟彼岸”或者乐波罗蜜多等,也难以生起明确的认知。总之,第二印没有通达,会影响到对第四印——涅槃寂静的认知。

那么,怎么才能准确定好体相呢?就是在“他自在转”的前面加上“惑业”二字,来限定因缘的内容。在观察轮回苦时,要明确唯一是指五取蕴苦。(“取”,是烦恼的异名,由烦恼生成的五种蕴,叫做五取蕴。轮回的苦就是这种由烦恼造成的特殊五蕴上的苦,以这个原因,八苦中最后的总苦叫五取蕴苦,不叫五蕴苦。在圣者无漏的五蕴上并没有轮回的苦相,所以说成“五蕴苦”,范围就划得宽泛了。)去掉了宽泛障之后,就可以定出观察的重点,也就是定在“观察五取蕴如何随惑业力而转”这上面。

然后,为了获得具体而明确的认识,要着手观察我执的体相如何、以我执怎么起烦恼、总别烦恼的体相如何、以烦恼如何造有漏业等等,这样对“他自在转”前面的惑业会生起具体的认识。认识了惑业之后,再观察:以这样的杂染因缘会结生怎样的蕴?会取怎样的身?五取蕴是怎样随惑业的力量而转等等。

以上每个部分都认清了之后,再往缘起上领会,就能下结论:只要还落在这样的杂染缘起里面,只要还在爱著三有、随我执而转,就不可能截断有漏蕴的相续。由于烦恼种子、苦种子辗转不断地随逐取蕴,苦的因缘就一直集聚不退,所以会无休止地以前蕴取后蕴,从这蕴的相续中不断地现起苦苦、坏苦,现起从地狱到无色界之间无量无数的过患,形成不见边际的苦流。

只有这样去观察,才会清楚五取蕴是怎样一种不自在的苦相,才知道以烦恼和业的力量在怎样决定着五取蕴的性质和走向,造成苦的流转。

(二)粗略障:没有落在最细的一刹那上观察。

它的后果是:不能认识遍行于有漏蕴每一刹那的行苦之相,导致不能在微细和广大的层面上认识五取蕴的总苦之相,不能对三界普生厌离,不能对三界众生生起平等大悲。

世间现相在时间上的基本单位,是一刹那。因此,只要能抉择认定到一刹那的体性,就全盘认定了由刹那集合而成的所有现相的体性。

在讲无常印时,已经以理抉择了有为法每个刹那都是当生即灭的体性,由此就全盘认定了所有有为法的无常自性。这样抉择到细无常,才从最细层面彻底遮掉了常想。换句话说,不但不会认为有永恒的常,下至连安住两刹那的常也不会承认。所以,单是认识粗无常还不彻底,还不能把常见破尽,也就是,虽然知道种种有为法最终会坏灭,但不清楚有为法每刹那都是坏灭性,不会生起认定“常”毕竟无有的心。所以,在认识粗无常之后,还要进一步认定细无常,才算抉择彻底。

苦的抉择也是如此,不能只停留在粗略的认识上,在观察了粗苦之后,还要进一步抉择细苦。

如果想真正通达“有漏皆苦”的法印,那就有必要在最细的刹那上抉择苦性。只有这样,才能认定由刹那累积起来的一切有漏相续的现相,都是苦的自性。这时才知道在三界里求乐,无异于火中求水,永不可得。

再重复讲一次:对世间万法的体性,想得到宏观上统一的认识,就要落在最细的刹那上认取它的共相。对整个有漏法的范畴,要在一刹那上认定它的苦性。一旦认定了,就证成一切有漏法都是苦性,就会对“有漏皆苦”生起坚信。

也就是说,如果在有漏法最基本单位的一刹那上证成了是苦性,那由它所累积的无论多少刹那的相续,都一定是苦。这样,无量劫来的轮回就纯粹是苦性了;而且往后只要没生起出离心和无我慧,不论经过多少劫,也唯一只是苦的自性;不论从这五取蕴中出现怎样的苦、乐、舍境界,都断定是苦性。

这样从最细的地方全盘认定了轮回的苦性之后,再使认识深化、稳固。这时再看三界的任何显现,就只会说“这是苦,那也是苦;这是轮回,那也是轮回”。见到整个三界是苦海、是火宅,就对三界的境界普生厌离。这就从根本上松动了乐著生死的心,极有力地摧灭了乐执。以前,自己眼里的世间,是处处有安乐的世界,现在完全反过来了,见到的是处处是苦的世间。

像这样见三界的一切有情同样沉溺于苦海,都是可悲愍者,以此作为因缘,就能引发平等大悲。所谓平等,就是不但对苦苦众生生悲,而且对坏苦众生、行苦众生生悲,对包括人天在内的所有轮回众生,发起平等救度的悲心。

再啰嗦一点讲,就是见到三界任何有情都被套在五取蕴的结蕴相续里一再地受苦,没有第二种受用,全是苦的,非常可怜。看世上人人都有流转大苦,不论贵、贱、贫、富,不论天堂、地狱,统统看着可怜。

越了解五取蕴的自性,就越知道三界有情身上的流转苦有多沉重、有多悲惨,确实是毫无安乐、整个布满苦的,这才知道沉溺苦海的意思。五取蕴相续不断地流转就是苦海。看到这是深不见底、广不见边的苦海,会缘三界的每一个众生平等地发悲心。因为三界是同样的五取蕴苦,每天不论做什么,都在五取蕴的流转中。天人跟地上的蚂蚁同等,亿万富翁跟乞丐同等,总统跟平民同等,美丽跟丑陋同等,年轻跟衰老同等,都是苦啊!再怎么有权势、有财富、有享受,再怎么漂亮、健壮,都是苦!这才明白《四百论》所说:智者视天宫如地狱。才发起普度三界众生的平等悲心,誓愿把他们救出苦海。否则他们是无尽的苦啊!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9

三、观察行苦应运用的二理

(一)观待道理:观察当下一刹那的五取蕴观待何因而来,由因、果同类相应关系认识苦相。

(二)作用道理:观察当下一刹那的五取蕴将对后有起什么作用。

由于当下一刹那五取蕴的显现是果,它完全观待于因、由因决定,因此通过观察因缘的体性,就能认定果的体性,这是运用观待道理。其次,当下一刹那又是因,观察它对未来的果起什么作用来认识它的体性,这是运用作用道理。

四、入手观察的途径

(一)往前观察:五取蕴如何随前因而转。

(二)往后观察:五取蕴往后将不断生起什么。

(三)总体观察:六道一切差别苦统归于五取蕴,见到五取蕴是轮回一切诸苦的总依处。

(四)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漏与无漏的差别,显示有漏蕴的苦相。

生死流转是一条长龙,只看头、尾等的局部是难见全貌的。因此有必要往前、往后、往总体上作多角度的观察,以求整体认识流转的苦相。这又需要落定在五取蕴上,观察它如何由前而来,又如何往后而去,又如何从相续不断的迁流中生出六道诸苦。这样前观、后观、总观只是从不同方面观察五取蕴的流转,综合起来就能得到完整的认识。

再对比观察有漏和无漏的差别,会更加清楚地见到五取蕴是纯一苦聚、毫无安乐,会凸显出寂灭五取蕴才是安乐。

谈到行苦,有不同的定义。有的说:行苦的体性是随惑业他自在转;有的说:行苦的相是五取蕴每刹那都是苦因。其实这只是不同角度的描述,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看的都是一座庐山。前看后看,看的都是这条五取蕴相续的长龙。往前看,就见到每刹那都是随惑业而转,毫无自在;往后看,就知道每刹那都是苦因。合起来就见到流转的全貌。

以下开始着手这些方面的观察。

一、前观分二:(一)惑业他自在转 (二)由微动认识苦

(一)惑业他自在转

我执→烦恼→业→蕴

从因观果识苦性

众生轮转三有的因,是随执著有我的心而转,起烦恼造种种业,所以我执是生死根源。那么从这样的根源中会生起怎样的果呢?缘起律决定果和因同类相应,就像镜中的影像必定和它面前的物体相应,因上执著我是颠倒错乱,果上显现的一切也就是颠倒虚妄的相,所以三界器情都是无实虚妄的苦相。

我执是怎么生起的?是无明把多体、刹那灭的如梦现一样虚妄的五蕴执著为常、一、自在的我,这样本没有我而执著我,就是颠倒错乱。再问:从这样的颠倒错乱中能出现安乐吗?以错乱的心为因,生出的果也一定是错乱的,根本不会出现真实安乐。就像一开始输入错乱的程序,由它演化出来的结果必然是错乱的,不可信赖。又好像服了迷幻药,显现的迷幻境界一概是错乱的,而不是真实安乐。这样由因推果就知道,三界的一切显现决定是颠倒错乱,不可能是安乐。

比如,看电影银幕上轻歌曼舞,回头一看就发现,那只是放映机里放出的光影,由此就明白这一切都是假的,毫无实义。三有世间的现相就是放映出来的幻相,放映者就是我执,就是无我计我的虚妄分别。从这种虚妄分别能放出什么?唯一是苦的法。三界里的根身、器界,苦、乐、舍的每一刹那,都是我执转出来的,就像银幕上的影像毫无自主,是随胶片的转动而被转出来一样。因此说三界器情都在无自主地随业迁流,都是苦的。

比如,无色界有什么实义?当初为了“我”得到无色定的舍受,造集不动业而入定,但长劫入定中的每个刹那都是随惑业而转,不得自在,所以都是苦。

又比如,众生以我爱执造集福业和不动业,感得暂时的欲界、色界之乐,这也没有刹那的常住、安稳,时时为迁流之苦逼恼,不得自在。

所以,欲、色、无色三界都是随惑业流转,毫无自在,这不会是真实的安乐。内道圣贤之所以弃三界如敝履,就是因为见到它纯粹是苦!如果我们也能看清三界的一切是随惑业而转,丝毫不得自在,我们就不会再耽著它,不会再打妄想争取世间的成果、席位,置办车、房、产业,或者在天上预定一个宫殿,在无色界入个长劫大定。这些非理的想法就统统不会有。

返到自身上问:好的身体是安乐吗?这个有眼、耳、鼻、舌、等支分的身体,是起惑造业妄现的。既是随惑业妄现,就在念念迁流中不得自在。看到身体每刹那都在惑业的控制中不得自在,就知道它唯一是苦。

又问:五欲乐是安乐吗?以贪心牵引而妄现欲乐时,心一直在不自在地妄动,这样的不自在怎么是安乐呢?这念念的生灭迁流,自己做得了主吗?能保住一个刹那吗?凡夫是不自在的,只有任它缘生缘灭,在它变坏时,苦又接踵而来。

又问:得人天福报是安乐吗?这是想让我得荣华富贵,并不是微尘、刹那想得到。如愿以偿时,就认为“我”得到了,满足而快乐。事实上,“我”尚且没有,缘“我”安立的“乐”怎么会是真实呢?贪执我而现的乐是虚假的,一定破灭,而破灭时只有自食忧苦而已。

当时爱执“自我”,是要让“自我”得乐,才念念为着“我”勤积福业,所以是随我执而转,积集福业,才妄现了这一结果。但这个惑业变现的妄相怎么能长久保持?缘一尽不就灭了吗?而且心扑在上面贪著,失去时怎么能不苦呢?

又问:人天悦意的器世界是安乐吗?这也是为了让“我”得乐,起惑造业而来。这个惑业变现的器世界也是无常变灭,不得自在,哪里是安乐呢?

又问:人间的种种成功是安乐吗?当时是感觉快乐。这种乐的来源是爱执我。在出现使“我”满意的境界时,就感觉快乐。其实,这个高兴的心自身也是生灭不住的,缘一散就没有了,留下的只有苦。

这样就知道:三界中显现的任何苦、乐、舍境界,都是随惑业而转,不得自在,所以都是苦。只有在智慧了达实相止息惑业后,才出现真正的安乐。

小结:因是假,果也就是假;因是错乱,果也就是错乱。就像以错乱的习气变现的梦境,里面的人物、山川,无一不是错乱。其次,果是随惑业而转,所以,一段段的身心状态、外器世界都在念念迁流中不得自在,都是苦。

(二)由微动认识苦

永明大师说:“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这是《心赋注》里的一句话。结合在轮回苦上解释,“觉”是指相应真如的觉悟,觉悟就住于本位而不妄动。“动”是指从本位中动摇,本来没有人我和我所,由于错乱执著有人我和我所,起惑造业,就出现了妄动。“动则有苦”:这一动,生死流转的苦就来了,原因是果不离因,由因的妄动,果上一切法就都是苦的自性。

《大智度论》、《四百论》等中讲到具缚凡夫行、住、坐、卧、饮食、睡眠等的任何活动都是苦。有人说:我走累了,坐下来休息有安乐的感受,我干渴时喝一杯冷饮也觉得很舒服,这不是乐吗?其实,这是由于前面过度行走,苦很强,现在换成坐,使得苦受有所减轻,由前后的反差,就生起这是乐的错觉。喝冷饮的快感也是如此。这种情形就像挑担子,左肩担得累了,换在右肩上,苦变小就觉得舒服。其实,重担压在右肩上也只是苦,并不是乐。

反面也可以证明,如果坐着是自性乐,那随着你坐多久,就会有多久的乐,事实不是如此,坐久了苦只会渐渐增长,最后出现明显的苦受。饮食也是如此,任何美食在持续受用之后都会出现无法忍受的苦。而任何苦受,无论怎么受用,也不会转为乐。所以《四百论》说:“如乐受增长,现见反成苦,如是苦增长,然非可转乐。”从这里就证明任何有漏受都是苦性,而没有安乐性。

从根子上说,三界凡夫的任何威仪、任何状态,都是受惑业力牵制而不自在地妄动,毫无安稳,因此都是苦。这样的苦相非常微细,凡夫的心无法觉察,圣者的慧眼却看得非常明显。《俱舍论》里讲了一个比喻,一根毛放在手掌上毫无感觉,但放在眼睛里苦受的相非常明显。这是描述凡夫和圣者在感受行苦时的差别。

大家想:“为什么任何受用时间一久就出现明显的苦受?”从它的起点上看,在受生起时,身心已经在惑业力的驱使下,处在不自在的妄动中,这样的妄动就是苦!当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让人难以忍受。

比如两只脚站立时,有来自有漏身的逼恼,站久了,难以忍受;坐着不动时,也整个处在惑业的压力之下,时间一久,苦就凸显出来;饮食也是苦,不断地吃、胃不断地消化,就是苦在积累,吃得过度会很不舒服。不但我们人类,整个天界都受尘劳的逼恼,无时不在苦中。只有脱掉惑业的拘系,逍遥于生死之外,才是得到真正的安乐。

《庄严经论》所说苦相

《大乘庄严经论》讲苦时以“不真分别义”作为苦义。这是从“颠倒假立能所二取”上认定轮回纯粹是苦。

颠倒错乱就是苦!普观三界众生,一切时处都处在能所二取的颠倒错乱中,这个能所二取从粗分上说,就是有我和我所的妄执,由这种妄分别引出的就是惑、业、苦三种杂染。这样见到轮回的一切都是由虚妄分别变现,就认定它纯粹是苦性。

观察苦要溯求源头,源头就是一念虚妄分别。观察清楚了因位一念如何发起,就能了知它的果是苦性。好比一件伪劣商品,不明真相时,你会妄执它有好的品质,一心求取它,念念想得到;得到了还爱执不舍。但有一天剥去外在的假相,看到它虚伪的本质时,就会顿时放下爱执。明见苦相也是如此,看见轮回中的一切是由颠倒心变现的苦相时,就能毫不犹豫地放下,不再抱任何希望。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39

二、后观分二:(一)能生性 (二)依《净心法要》观察

(一)能生性分三:1、因果同类性 2、一因多果性 3、无量能生性

1、因果同类性:从等流作用上看,由我执只引发我执,由起烦恼只引发同类的烦恼,这是因果同类性。由此可知,因位的五取蕴执著我起烦恼,导致果位五取蕴上也处处现行我执和烦恼。

2、一因多果性:“一因”是指萨迦耶见或我见,“多果”是指贪、嗔、痴、慢、嫉等无量烦恼。果上烦恼的表现千差万别,但都是从一个根源上起的,这个根源就是萨迦耶见。换句话说,以执著我作为根本,随着不同境缘,就会现出不同的烦恼状态,对适合我的就生贪,对不适合我的就生嗔,对比我低的就生慢,对比我圆满的就生嫉妒,诸如此类,就是由一因生多果。

3、无量能生性分三:

(1)能生六道身

(2)能生六道器

(3)惑、业、苦三过患所依

从上面两条看出,五取蕴在往后相续的时候,由于没有截断内在的萨迦耶见,就会辗转不断地引发各类烦恼。只要引生烦恼的境缘和非理作意等的因缘集聚到量,不论是哪一种烦恼和哪一程度的烦恼都有可能发起,不论是哪种非福业、福业、不动业都有可能造作。以这个原因说五取蕴具有无量的能生性。

针对六道的根身、器界来说,这个五取蕴里不但有前世熏下的无量六道种子,往后还将不断起惑造业,熏入新的六道种子,所以从这个蕴里能生出六道无量种类的根身、无量种类的器界。这就认识当下的五取蕴实际是无量惑、业、苦的所依。

再看六道众生每刹那的状态,就知道全都是苦,因为它上面有起惑、造业、生苦的功能,而且功能的数量是无量。只要没有截断根源——萨迦耶见,以这些功能就会随缘不断现起惑、业、苦,因此这样的存在就是苦因,就是苦性。

我们看到光明赫奕、飞行自在的天子时,会误以为他很安乐,其实这只是暂时一刻的假相。如果能想到他的五取蕴是万苦之源,一旦天身灭尽,就从这五取蕴里显现烈火中焚烧的地狱身、饥饿中煎熬的饿鬼身、四脚爬行的旁生身等等,你就知道这是纯苦的蕴。

又比如,会误认为悦意的天宫很安乐。这也是因缘一尽就荡然无存。而识田里种种恶趣的种子因缘现行,就又显现刀山剑树,火海脓河。所以,天光明媚、香风宜人过后又是熊熊烈火、滚滚灰河。这样往后观察就知道,暂时一刻的器情现相都是苦的自性。

(二)依《净心法要》观察分二:1、理 2、喻

1、理

不论现在是苦、是乐、是舍,都如有毒之食,某时不成为苦因的刹那一个也没有,依靠前前刹那产生后后之故,即使前面有一个刹那不具足,也会障碍产生后后之果,因此,这所有的刹那也都是诸苦之因,故为行苦。

这是讲五取蕴每刹那成为行苦的原因,意思是说,依靠这个刹那才发生后后的一切生死诸苦;而没有这个刹那,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起,因此它是后面诸苦的因,称为行苦。

2、喻

造毒的生涯

比如一个人某一天走上制造毒品的道路,在后来的三十年里没有一刹那放弃过造毒,那么这三十年中的每个刹那都是之后制造种种毒品的因。理由是:如果有一个刹那放弃了造毒,就不会发生之后的一切造毒,而这个刹那支持了造毒,才引出以后的一切造毒行为和所造的毒品。

这要细致地想一想:这三十年里,某一年他放弃了造毒,会有后面的造毒吗?显然不会。或者,一年中有某一个月,他放弃了造毒,会有后面的造毒吗?同样不会。或者,一个月中有某一天,他放弃造毒,也不会有后面的造毒。再问到一天中的每一小时,一小时中的每一分钟,一分钟里的每一秒,一秒里的每一刹那,就会发现这期间的每一个刹那都没有放弃造毒。这三十年来持续不断的造毒实际是由每个刹那的支持造成的,每个刹那都充当了因。

“造毒生涯”比喻轮回的生涯。凡夫念念维护我执,就是念念维护轮回。所以长劫以来的每个刹那都是充当轮回的维护者。由此,轮回毒品公司才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毒品。对此,每一念都负有责任,都是引出后面种种苦的因。如果这期间有一个刹那厌舍轮回,修习对治,就会出现一种转机,就是从原先一直增长轮回变为趋向于止息。这时开始往还灭的路上走,生老病死、上下沉浮等的八苦三苦就会转趋寂灭。

很多人不认为念念迁流有什么罪过。他想:现在我没造什么恶,怎么能说我每个刹那都不好呢?这是他智慧不够,没看到自己身上很细的恶。孰不知,每刹那都在耽著我,都在维护轮回,眼下的自己正是轮回的总裁,每刹那都做着种种取上界下界的毒品交易。认识了这种恶,认识了苦和我执的过患,转过来再不维护轮回,才开始截断三有的杂染。

按这样思维,才发现自己每个刹那都在维护轮回,正是如此,才展开了旷劫的轮回苦流。这就像人走上了黑路,只要他不觉悟不回头,就会一直不断地走下去,无休无止。这中间如果有一步停止,也不会延展出后面的黑路。但每一步都在坚持,也就有无穷无尽的轮回。所谓无边的轮回实际是由自己一念一念造成的,跟自己的每一步都有关系。这是前后紧密关联的一个相续。

什么是“维护”的意义?任何一刹那,只要没有以息灭五取蕴的愿心摄持并安住在无我中,就是维护轮回。立誓截断五取蕴的相续,并安住在无我中,止息五取蕴的因——我执,就开始关闭轮回之门。

我们必须厌舍轮回中的一切,不支持、不维护,让轮回公司彻底停业,只要它停业,不再制造产品,后面的苦就会息灭。

回顾漫长的轮回生涯,只恨当初一念之差走上了错路,从此持续不断地被搅在里面,万万劫拔不出来。当初有一刹那能止住不走,也不会有后面所有的苦难。这样就能认定轮回路上走的每一步都有责任,都非安乐性,都是苦的自性。

苦难的家族

在万丈悬崖下的山谷里,住着一个古老的家族。山谷中环境恶劣,时而暴风骤雨,大雪冰雹;时而发生瘟疫,受种种痛苦。这一家族从第一世传第二世,传第三世……,传了千万世。传下来的每一代都是后面子子孙孙的因。中间哪怕有一代断绝,也不会有后代子孙在山谷里受苦。因此,每一代都是后面子子孙孙受苦的因。

轮回就是如此生生不已,“祖生父、父生子、子生孙”比喻上一刹那生这一刹那,又生下一刹那,每一刹那都是后面一切刹那的因,都对轮回的繁衍负有责任。这条链上只要有一节中断,就不会有后面的“子孙”接连不断地出生受苦。

一条由很多节组成的长链,只要任意抽掉其中一节,后面的节就全部从长链中脱掉。轮回这条心识念念相续的长链,中间有一个刹那中断,后面就不会延续下去。

相续的毒疮

前刹那的五取蕴灭后,生起的又是五取蕴,这非常不妙。五取蕴的相续就像毒疮的相续。毒疮这一刹那灭后,并没有就此结束,又生出下一刹那毒疮;下一刹那毒疮灭了,同样不会了结,又取再下一刹那毒疮。总之,乃至没有生起对治,唯一就只会由前毒疮取后毒疮,生生不已,不必妄想这个相续会自动止息。

这样看到毒疮相续不已,就知道未来无尽的苦在所难免。如果不起对治、任其发展,就只会把众生带入一个又一个的苦中。在此期间,每个刹那都是引出未来种种苦的因,由于它的资助生起,而最终把人引入苦中。

驶向悬崖的飞车

一辆飞车疾速地驶向悬崖。开往悬崖的每个刹那都是造成坠入悬崖的因,因此都是苦性。从反面这样观察,这其中只要有一个刹那不支持而立即刹车,就会当即停下免除zai 难。

与此相同,我们现在每刹那都奔驰在迎来未来轮回诸苦的路上。其中有一个刹那刹车,就不会引出后面的一切苦来。未来无边的生死诸苦和现在这一刹那脱不了干系,这一刹那是后面一切刹那的苦因。

要追究造成旷劫生死流转的责任,每个刹那都跑不掉,都是因。只要还没有以出离心摄持、安住于无我中,每个刹那就都成为引出后来无量众苦的因。总之,一个刹那的作用是在取后有三界的蕴,造成轮回的相续,它就是行苦的自性。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40

三、总观分三:(一)别观五取蕴 (二)不共苦因 (三)苦器

(一)别观五取蕴分五:1、色蕴如聚沫 2、受蕴如水泡 3、想蕴如阳焰 4、行蕴如芭蕉 5、识蕴如幻事

总的来说,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烦恼所生的蕴是轮回诸苦的来源或依处,也就是,一切轮回诸苦都从色受想行识这五类法中生起。

在轮回位,色受想行识这五种蕴显现炽盛,刹那刹那迁流不息。在没有发起对治止息它之前,它就是一切苦的根源、一切苦的依处。

1、色蕴如聚沫

色蕴是由惑业大海扰动而出现的聚沫。身体内外的三十六种不净物,都是由烦恼和业的力量变现的色蕴。由以往所造的烦恼和业,丝毫不紊乱地幻现出有漏身每一阶段的色。所以色蕴没有自己独立的自性,它唯一是惑业大海扰动时,以缘起力幻现的聚沫。

就像播入地中的种子,假以时日,就能长成参天大树。虽然在种子上看不到根、茎、枝、叶,以及它们上面的种种色、香、味、触,但种子里含有能生这种种差别现象的功能,在功能成熟之时,就现出千差万别的相。同理,众生业识入胎,就像种子种在地里,由识的功能使精血渐次发育成具有六根的身体,具足种种不同的器官、组织、细胞,这都是惑业的变现。所以这个色蕴自身没有自在,它刹那刹那都是随惑业的力量而转,是行苦的自性。

大家思维就能了知,这个身体所有的部分,大到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器官,小到每一滴血、每一个细胞,都在昼夜不停地生灭迁流,全身每一秒钟所发生的无数生化反应,你能遮止它们进行吗?即使入了睡眠,也还在刹那不停歇地迁流。这就看出它是在以惑业的因缘力运转,不得自在。这就是毫无自主的苦相。

这个色身是在酬业报,纯粹是苦法!平时没遇到违缘时,苦相不明显,一旦因缘聚会,苦就发出来了,变出种种老病死苦。组成身体的四大就像四条躁动不安的毒蛇,蜷伏在色身的箱子里,一有不调和,就能翻江倒海,把人搅得苦恼不堪。这哪里是安乐的体性?纯粹是苦相。

2、受蕴如水泡

受蕴是指三种领纳,一苦,二乐,三舍(也就是不苦不乐)。灭时你还想留住它的就是乐,生时你不想要它的就是苦,没有这两种就是舍。所谓受蕴如水泡,就是把身心上现起的一个个受比喻成虚幻的水泡。

在河流往下流注的过程中,一碰到突出的岩石等时,就由撞击而冒出水泡,随后又还原消融成了水。感受也是如此,五取蕴不断地迁流,遇到因缘,就从蕴中现起虚妄的苦乐受,随后又归于无有。又再继续迁流,遇缘又再现起苦乐受的水泡,现起之后,又归于无有。这样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苦。

我们日夜都处在行苦的流注中,除了行苦之外,再没有别的了。不必妄想这里面有真实的乐,也不必说自己真的好幸福。这只是你不明苦的真相,才死抱住乐的幻想不放。

3、想蕴如阳焰

想蕴是缘境界取种种相。“想蕴如阳焰”说的是一切想都虚妄不实。在夏天,远方的阳焰显现成水流的景象时,干渴的鹿群就会被幻景诳惑,急迫地逐取阳焰而去。

千差万别的想,就是千差万别的错乱取相。人们活在种种错乱的取相中,为着想象而造业,而求取。就像渴鹿逐取阳焰水一样。由逐取境相,就造成了世间一切斗争和纠纷,所以这是增盛世间斗争、纠纷的主因。

4、行蕴如芭蕉

行蕴是指除色、受、想、识之外的种种心所相应行和不相应行。这里说的“行蕴如芭蕉”,就是业也好、习性也好、异熟也好,都落得一无所得,就像芭蕉看来坚实,似乎有实义可得,但在一层层剥开之后,什么也得不到。我们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不停地造作、不断地受用,直至如今仍然毫不知足地贪婪享用,但终究像往日的经历一样,得不到一点实义。

看看自己每天怎样驰求,怎样取境、造作,就能见到一次次都是无意义的盲动。贪求了无数次,受用了无数次,最终都没得到什么,这样还执迷不悟、不知停息,你说有多荒谬!整天逐取、受用,完全是无意义的妄动。

比如,人们对乘骑有追求。见自行车好,就盼着能骑上自行车。后来见人家骑摩托车,一路驰奔,心里好不羡慕,就把自行车换成摩托车。再过几年,见别人开着轿车多气派,又觉得骑头铁毛驴太煞风景,又去买轿车。以后见人买飞机,飞翔高空,铁马赛不过铁鸟,因此又拼命赚钱买飞机。

人的一生就这样一轮轮地追逐。一次追逐完毕,落得没意义,还是懵懵懂懂不悟,见新花样出现,又禁不住起身追逐。其实,开车也好,开飞机也好,都只是身体从一点移到另一点,都不会有什么意义。但看不透这一点,就始终停不下无意义的追逐。

又比如,一个现代女人不断地换发型,今天见流行钢丝头,就做个钢丝头。明天出了爆炸式,又换成爆炸式。后天爆炸式不时兴,又开始披肩。披完了肩,又回到短发。本来前面的事过时,就已经显示它本来就没有意义,这时就应觉悟,到此撒手。但不明真相的人被无明牵着走,认为前面的过了时没有滋味,应当换个新的,就会有感觉了。这真是荒唐!无意义中的替换,不还是无意义吗?

这里有两种人的作法:一种人看到按这么做只落到无意义中,就领会到缘起律是同等的,往后再出新花样,也只是老戏重演而已,同类的冲动、同类的结果。这样认清了真相,就彻底止息无意义的追逐。

另一种人见享受过后,最初的感觉没有了。就想着再去换一个新的感觉。这样拼命地换鞋子、换衣服、换车子,从里到外的一身包装、从头发到眉毛、到眼睛、到指甲,统统更新,给这万苦之源的五取蕴、给这毒疮、给这罗刹身城作最美丽的化妆,这就是为死物做活计!

很多人一直对轮回抱有幻想。世间出现什么新鲜事物,不尝试一下,就心有不甘,没尝试到,就遗憾得不得了。这是乐执在做怪,在他心前,总感觉有种种乐在向他招手,经不住诱惑,就马不停蹄地驰求。人们奔走在世间求乐的路上,一路憧憬,一路求乐。就像开上了高速公路的飞车,始终停不下来。

轮回是非常欺诳的,这里不断地闪现美酒、奖杯、光环,不断地有赞美诗、颁奖台,假相叠生,幻景多娇,引得众生纷纷痴迷逐取。等到后来发现这些无意义时,一生的时间已大半耗尽。况且,福尽祸生,乐极生悲,又跌入苦中。像这样,始终围绕着苦旋转不停,就叫苦的轮回。

5、识蕴如幻事

眼睛上涂上经咒语加持的药物,就会被咒语、药物驱使,毫无自在地现出象、马等幻相,同样以因位识的业习,变现出种种杂染现相,由此成为各种错乱因缘的依处。

总之,这个苦的五蕴是以惑业而生灭,所以是一切苦的所依。



(二)不共苦因分二:1、喻 2、义

1、喻

这里要认定五取蕴是三界诸苦的不共因,首先要弄懂共因和不共因的意义。举例说,稻种是稻子的不共因,水、土、阳光等叫做生稻子的共因。所谓“不共”,就是以稻种的功能,唯一只生稻子,此外不生任何其他果。所谓“共”,是指水、土、阳光等,和稻种和合就生稻子,和麦种和合又生麦子。在生稻子的众多因缘中,稻种是只能生稻子的不和其它果共的因,水、土阳光等是既能生稻子、也能生其他果的众多果共同的因。

2、义

造成生死苦的不共因是什么?就是五取蕴。以五取蕴为因,决定只生苦果。外在的顺逆缘不能一概决定是苦因还是乐因,和五取蕴和合只生苦,和了达真如的智慧和合只生乐。所以是共因。

比如,一种恶骂的声音和五取蕴和合,遇上了烦恼种子、非理作意,立即就生出苦苦;而和见空性的智慧和合,却如饮甘露。又比如一种赞美的声音遇上五取蕴时,以非理作意起贪心而陶醉,这就生出坏苦,但它和见空性的智慧和合,安住在如梦如幻中,就是享受法乐。这就证明外在的境缘不是不共的苦因,五取蕴才是不共的苦因,也就是以五取蕴为因,只生苦这一种果,而不生乐。从这里就见到一切有漏蕴都是苦的自性。

一般人不认识五取蕴,常以为外在的境缘是让自己生苦的主因。这是不明主次,外在的缘是次要的,主因是自己的五取蕴。没有五取蕴上的烦恼种子、苦种子,遇缘会有什么苦生出?就像一块地里没有毒草的种子,用再多的雨水、阳光、肥料滋润,也生不出一根毒草来。

跟这一样,五取蕴中没有携带无数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遇到顺逆境会发出苦吗?什么苦也不会发出。就像木人遇到老虎,根本不会发起恐惧等的苦。所以五取蕴才是出生一切轮回苦的不共因。正是以这个不共的苦因,才接连不断地现起从地狱到天宫的无量诸苦。

从遇境就生烦恼、生苦这一点,可以推出凡夫心中有无数苦的种子。比如一到春天,地上长出很多青草,从果上推因,这以前地里已经有很多的种子,要没有种子,配上再多的助缘,也不会生起。同样,从凡夫遇缘就生起各种烦恼和苦这一点,可以推出他是带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携带的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是生苦的主因。

比如,一个婴儿诞生时,新生的五取蕴就是发起他一生苦恼的主因。这里面满含了烦恼和苦的种子,才致使他遇缘一而再地现出各种苦来。比如,夸奖他,就喜笑颜开,引出坏苦;抢走他的玩具,就“哇哇”大哭,又引出苦苦;不满足他,小嘴就嘟噜起来,是苦苦;哄他玩,高兴了,又生坏苦。像这样,一生都在苦中度过,没有一刹那的寂静之乐。不但这一生,生生世世都在苦中度过。这其间,随处遇到的外缘只起辅助的作用,主因是自身的五取蕴。

种子是最主要的,水、土等只是辅助的缘。有了种子又遇上助缘,就一定生果。没遇到助缘,就只是种子的体性,尽管是种子性,一直都有遇缘生果的功能。像这样,在没有摧坏五取蕴生苦的功能之前,始终都是遇缘就能生苦的苦因体性。

比如,无色界天入定八万劫,是苦还是乐?在此期间五取蕴一直携带着苦苦、坏苦种子,实际上刹那刹那都是苦因。正是由于没有根除掉苦因,才在八万劫过后,又遇缘发起苦苦、坏苦,所以他入定时的每刹那都是行苦。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41

(三)苦器

这个器是器具的意思。可以说五取蕴是出苦的器,又是造苦的器。由于它是过去惑业造成的果,会从中源源不断地出苦,所以是出苦的器具。它上面受、想、行、识等等一套,能起惑造业而造出新的苦,所以又是造苦的器具。它就像是造苦基地,每天不停地运作,造出一个个苦。就像汽车生产线不断运作,产出一辆辆新车一样。

着重观察五取蕴这个造苦系统,会认识它是造苦的主体。有了它,配上种种缘,就生出种种苦来。比如电视上显现一个美女画面,实际只是一些闪动的光点,但它刺激了心,五取蕴中马上就现起一连串反应。色受想行识无法自控地运转起来,贪烦恼种子被激发,受、想、行、识、全身跟着迅速运转变化,人很快就堕入了苦恼中,这就是遇缘现行。苦器的五蕴,稍有境缘诱发,就变出苦来。

又比如,股民一看股市行情,“股票上涨了”,马上打开电脑,分析一条条股市行情曲线,看到有赚头,立即行动,一整套五蕴全面运行。这已经掉进苦里去了。见到每张股票净赚五元,欣喜若狂,这是坠入坏苦。过一段时间,买的股票大亏,一下子昏倒在地,又落入苦苦。

这样细心观察,就见到五取蕴无时无刻不在显露出它的苦性。它不断地生烦恼、生苦,生苦时又强化习气,习气成熟又起烦恼造种种业,又感苦又造业。这个五取蕴就是这样不断地使人由苦而苦,在没有斩断苦蕴的主根之前,会层出不穷地生出苦来。就像一棵树只要根还在,即使剪掉所有的枝丫,它很快又长出繁枝密叶。这有多可怕!

在五取蕴相续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随我执起惑造业,而引生后蕴。这个惑业生蕴的运作,没有生起空慧止息它,就会一直不断地进行,由此就造成无量劫来的结蕴相续,变现出三界六道的无量诸苦。

这就明了,这个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相续是无量惑、业、苦的所依。一切苦都出自五取蕴,都统归为五取蕴苦。这样的认识就超出以往只停留在苦的支分或片段上的认识,能贯通起来看到三苦、八苦、六道诸苦的总苦——五取蕴苦。这才知道,三界凡夫都存在这个从未止息的造苦机制,都被绑在上面,任它辗转地运行。这样的造苦机制实在是一切恐怖中最恐怖的事。

如果轮回只有有限的几世,咬咬牙忍过去也就了了。但现在存在的是随时遇缘就造苦的机制,如果不从根息灭掉它,就会辗转不断地造出身心世界的无量诸苦。正因为造苦的功能俱在、苦根俱在,就会轮回不已,苦海无边。这是它极可怕的原因所在。

总之,五取蕴是最大的苦源、最大的苦依。旷劫以来的轮回苦唯一是五取蕴苦。地狱的火烧、砍截由它显现;饿鬼的饥饿、旁生的残杀、修罗的战争、人间的生老病死也由它生起。三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苦全由它生起。应当厌离的就是这五取蕴。只要它还存在,就会造苦不休止。

深入地去认识五取蕴的造苦机制,才会认得它是一切苦之源,才会对五取蕴极生厌离,由此迫切寻求解脱取蕴大苦。修道人都求解脱,具体地追问:求解脱什么?就是求解脱取蕴相续,对这一点务必要深入思维。

乐执的愚痴

所谓的乐执,是指人们执著世间有乐可求。苦性五取蕴上本没有微尘许的安乐,而人的心却一直期望在这上面得安乐,这就是愚痴。

在没有看清五取蕴苦的真相之前,乐的妄执并不会自动退去,这种执著非常顽固,它会让人一直把苦看成乐,会一直在乐的妄想中寻求不已。学习苦谛,就是把取蕴的真相看个透彻,一直看到它纯苦无乐为止,这样才会引发厌离。如果还见世间有乐可求,还抱着乐的幻想不放,那就没有学到。学苦谛就是让自己从世间逐乐的迷梦中醒来,不是还保留这种迷梦,还在迷梦中幻想、追求。

总之,抉择“有漏皆苦”,是让我们看明世间的真相,从此不再在有漏蕴上求乐。真能看透,就决定生起厌离。



四、对观分三:(一)生死与无生死 (二)退还与无退还 (三)苦性与乐性

对观就是对比观察有漏法和无漏法,从而显示出前者纯苦无乐,后者是真实的安乐。



(一)生死与无生死

由于具缚凡夫一向随我执而转,执著有常、一、自在的我而造种种业,所以果上就显现分段生死。也就是本来只是微尘和刹那的虚妄现相,心识错乱把微尘和刹那的相执著为常、一、自在的“我”,执著有粗分的山河大地等色法以及粗分的心识,以这样的因就会虚妄地现出五取蕴身。有了生,就一定有死。死后又生,辗转不断,就形成一段又一段的生死。

到彻证无我时,智慧前不见粗分的身体、心识相续以及山河大地等的器世界,像阿罗汉安住无我时,只见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以这个见无我的智慧为因,就会消掉粗分根身、器界的妄现。这样没有它的生,就没有它的灭,最终彻底隐没分段生死的相。



(二)退还与无退还

所谓退还,是指世间人天乐,包括受用外五欲所生的乐、内禅定所生的乐和舍,都会退还到苦苦中。

分两步证明。第一、这些受只是惑业因缘所作的有为法,因缘一旦消散,就必定会退掉。第二、苦因——五取蕴的造苦机制并没有消除,所以人天乐退掉以后,又会重新由非福业感召苦苦。比如,上界人天依仗定力暂时伏住烦恼种子,但这只是压伏,不是断除。定力一失去,种子就又现起,又起惑造业,感种种苦。所以才有定境中的上界天人翻过来堕入地狱,成了烈火中灼烧、惨厉哭嚎的罪人。或者原先是尽情享受欲乐的天子,一下子堕为饿鬼,在贫瘠的大地上艰难爬行,饱受饥渴的痛苦。这就是从乐退回到苦苦,就像《入行论》说:“数数来善趣,数受诸安乐,死后堕恶趣,常受难忍苦。”

相比之下,生起现证无我的空慧时,就能退掉计执我的心。这样退掉了执我的心,就不会再执我而起贪、嗔等烦恼。烦恼一退掉,就不再起种种有漏业的造作;不造有漏业,就不引生三界的受生。所以宿业都消尽之后,就永远超出三界生死,再不退还到生死中,再不退还到苦苦中,得到的是息灭苦和苦因的永无退还的安乐。



(三)苦性与乐性

从因上观察,凡是以无明为根源起烦恼造业所生的果,都是苦的自性。这里讲的无明就是十二缘起中的第一支,包括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也就是对业果的愚蒙和对无我的愚蒙)。从主要方面讲,业果愚感召恶趣和人天的苦苦,真实义愚感召人天的坏苦和行苦。

无明的心离了无我的实相,虚妄地生起我执,就像花绳上没有蛇而妄起蛇的执著,之后心识的种种妄动不安,就是苦的体性。相反,智慧契合无我实相,能息下无我计我的妄执,就像见到花绳上无蛇,就自然息下蛇的执著,之后妄动的心止息归于寂静,就是乐的体性。

由以上的对观就知道,一切有漏法纯苦无乐,只有无漏的离苦的寂静才是真实安乐。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41

由四相思维世间唯苦分四:一、无论到何处都是苦的自性 二、三界中接触任何现象,都以苦为体性 三、任与何人建立关系,都以苦为体性 四、不论依赖什么,都以苦为体性

一、无论到何处都是苦的自性

从地狱到天堂,无论到三界的何处,都是苦的体性。在人间,无论在偏僻山村,还是到繁华都市,也都是苦的体性。但不明苦谛的人,总以为到了某地就能实现安乐。以这种期待,越洋过海,异地淘金,到处寻找梦想中的乐园。事实上无论去哪里,都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都是遇缘爆发一个又一个的烦恼和苦。

比如一位母亲,在女儿出国时,认为她在那里一定有好日子过。她忽略了女儿内心的苦因,没看到这一点,就把去美国当成进天堂,因此浮想联翩,想着她怎么读学位,怎么功成名就,生活怎么优越,认为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岂不知女儿在外贪嗔依旧,处处受烦恼和业的支配,生起的实际只是一连串的苦苦、坏苦和行苦。

又比如一个学生到大城市去上大学,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他的感觉是里面很安乐。事实上,学校那么个环境并不能决定什么。当他进去时,他的那套五取蕴不会因为脚迈进了校园,就得以转依清净。只不过乐的妄想让他沉浸在快乐的错觉中。以后的几年里,只见他的五取蕴在爆发一个个的烦恼和苦。大学的校园实际成了一再出现苦苦、坏苦和行苦的场所。

也就是苦因五取蕴和新的大学环境结合,以那里新的人、新的事作为所缘缘、增上缘,又生起种种新的烦恼和新的苦。在这期间有的种种乐受都是坏苦,过后就空虚失落;这里也有种种幻想,最后得到的只有悲伤失望;又有种种不如意、求不得,都是苦苦;平平常常的时候,也是行苦,停不下时光的迁流。所以四年下来,品尝到的只有种种轮回的苦味。回头看,事实和当初的预计并非一致。当初是被外在的假相骗倒了。

又比如一个人抱着安乐梦想,踏上征程,到异国他乡去谋求发展。比如去美国、去日本,他认为那里是一片乐土,似乎满地都是黄金、到处都是机遇,可以大展鸿图,成就一番事业。

他是把那个地方看成是乐的自性或者是安乐之因。在他看来,那里有很多功成名就的机会,他向往那里的生活,丰富多彩的娱乐、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种种的享受。总之,认为外境上有乐可得。后来又怎样呢?实际是一而再地感受种种苦。

一般人只看外、不看内,不认识自身五取蕴的体性。外面欲尘显现时,觉得有乐,就认定是真实的乐,决心要把它求到。实际上,外境并没有苦乐的自性,决定苦乐的是自己的心,主导苦乐的是自心的烦恼和业,一个人有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在身,走到哪里,无非是和境缘结合生出一个个苦来。

人身上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狂想,一样是事实。“狂想”就像疯子一样,错觉中总认为有乐可得。“事实”就是携带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这两样是不配套的。妄想是这么幻想、那么幻想,五取蕴是这么起烦恼、那么生苦。狂想认为:那里有好多的乐,我要去那里。因此就往那里追逐,另一个就跟他同步地制造苦。这就看出所谓有乐只是一种妄想,里面的一套五取蕴是自己走自己的,它不管你想象得有多美好,到任何环境里,它的工作就是造苦、生苦。

又比如,一般人见到某个餐厅里面环境优雅,就认为:这个地方很好,到那里肯定有安乐!随这一念他就进去了。进去时,是那个五取蕴的毒疮进去。这个毒疮遇到了新的环境,就不断和新环境结合生成各种各样的苦。

比如他进去一看,很别致、很时尚,让他有一种悦意感觉。就像吃糖,是有乐受的。当时他的心就迷恋在上面,这就是苦。怎么说是苦?这时贪心已经悄悄生起,沉迷其中而不自觉。正这么耽著时,贪的种子、坏苦、苦苦的种子已经在发起,这个功能有了,以后就会不断地爆出苦来。比如,这个取蕴毒疮从前面的温室环境里抽出来,再放回到平淡的环境,顿时就有单调乏味的苦生起。五取蕴里已经养成了习气,没有声色就受不了。

就像农村的人到大城市打了一年工。他的贪心已经和那里的欲尘结合得很紧,眼、耳等六识天天取这些欲尘,就像酒鬼喝酒成瘾。这样和欲尘结合紧了,再回农村就觉得处处是苦。这个苦感就是由前面不断取欲尘造成的。再看农村,觉得“这样的穷山沟”,处处都让他不满意、不悦意。

原来没去城市之前,其实呆在农村感觉很好,没有什么不对头。这种苦实际是前面的那个乐变出来的。在花花世界里享受了声色,再回山沟就要品尝由前面酿成的苦味。

所以,到好的环境里也只是受苦。有好的住房、好的环境,五取蕴呆在里面,色、受、想、行、识天天在和环境结合,不断地执取、感受,心就被紧紧绑在上面,绑在坏苦上面。环境一变,心上的逼恼、不安就来了。这跟上网玩游戏一样,玩多了,以后上不了网时,网瘾就逼恼上来,手足无措、躁动不安。

要看清,心在色、声等五欲上领取乐的幻觉,这和“吸毒的人上瘾”没什么区别。以后触到差一点的五欲,心上的逼恼就冒出来,让自己难以忍受。

原来农村就是土房子、泥巴地,当地的小孩觉得这是很快乐的地方。后来到大城市住了一段,在那种欲尘环境里攀缘、取相,领受种种。再回农村,就觉得这个地方脏、那个地方太土,这地方没意思、太单调。总之,觉得处处都是苦了。

其实,无论到哪里,从五取蕴里现起的只有烦恼、只有种种分别、执著,其中的每一个都是苦因,都是苦性。

又比如,现在人认为处在某种层次、某种位置就得安乐了。认准了这一点,拼命朝那个位置去追求。比如认为只要进某个大机关、大单位或者国际大企业,安乐的梦想就实现了。那里的环境、条件、地位、所作的工作,都是能得安乐的东西。

事实上,五取蕴的毒疮放到那里是什么结果?还是跟那套环境结合,变出三苦的新花样。底层的人总认为上层是很安乐的。比如小地方的人见大地方的人来,会认为他生活在天堂里。其实,他苦不堪言,就是做到总统也苦不堪言。看现在那些让人羡慕的大明星、大总统,有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苦。他们的五取蕴跟总统的位置、明星的位置一结合,又出现新花样的苦。不可能因为当了总统或明星就没有苦,他们没有断烦恼,怎么会不苦呢?

当明星有什么苦?明星有名声,被人崇拜,是很大的坏苦,他的心里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时时要保住自己的形象、名声,总担心失去现有的地位、荣誉。天天都生活在泡泡上,害怕泡泡破掉。实际上被人追捧生活在光环中,从此会变得脆弱、危险,只要离开这些,马上就苦了,苦受往往超出一般人。这就看出不论到高、低、贵、贱哪种位置上,都是苦的自性。

小结:

一般人只能看到外在的境相,而且以这个现象作为判断标准,看不到里面的内涵,看不到内在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以及往后会怎么一步步地发展出苦来。由于看不到这些,就只会想寻求外在环境的建设、更换,不会去往内调伏自心的烦恼。

实际上,携带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是苦器,放到哪里都只会生苦。所以关键是息灭这个五取蕴,而不是把它放到一个好的地方,无论放到哪里,放到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放到沙漠也好,放到山青水秀的江南也好,不会因为到那里,五取蕴就止息。

认识了这一点之后,重点不是在环境作什么,而是着重修行,止息取蕴。

二、三界中接触任何现象,都以苦为体性

三界中接触任何现象都不离三苦。也就是,以五取蕴作为因,接触可意境(就是适合自己心的境界)时生起乐受,就成为坏苦;接触不可意境(就是不适合自己心的境界)时生起苦受,又成为苦苦;接触中庸境时生起舍受,又是行苦。

比如受用悦意的色、声、香、味、触五欲,吃得爽快、玩得开心、住得舒服,这样的有漏乐受是由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现,这些因缘是坏灭的自性,一旦散掉,心就立即有忧苦逼恼。所以接触可意境带给人的只有忧苦。接触不可意的五尘,当下有明显的苦受。比如,吃很差的饮食,住狭窄的屋子,生活在噪音和空气污染中,当时心就被苦逼恼。从行苦上说,不论接触什么境界,都是起烦恼造业,取六道后面的蕴身,所以是在向未来延伸苦的相续。

说起根本原因,就是五取蕴携带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像充满毒素的毒疮不论碰到什么,唯一只是生苦。在世间,一切营造安乐的做法,都只是让这个毒疮的苦不要爆得太大。

比如为了让身体舒服去洗澡,水稍凉或稍烫,就会有苦受,所以要调好温度。洗完之后不是真的得了安乐,只是去掉这个毒疮表面上的种种污垢,让不舒服的苦受有所减轻。又像睡眠,要把这个毒疮安置在合适的床上,床硬一点或软一点就生出苦来。又比如坐车,时间长了、姿势不对、或过于拥挤、空气不好、速度太快,都引出苦来。这就看出,五取蕴毒疮是非常脆弱危险的,必须小心翼翼,才不至于碰出大苦来。

从人的角度来说,接触什么人,也是苦的体性。接触生贪生乐,是坏苦;生嗔生苦,是苦苦;不起苦乐,也是迁流中的行苦。接触时双方要很小心地保持和谐,才不会给对方增添苦受。

总之,只要没有向内断除烦恼、止息取蕴,在三界中接触任何境界,都是苦的体性,都会发展三苦。

三、任与何人建立关系,都以苦为体性

很多人开始时结交成夫妻、朋友,后来都成了一种苦。像交友双方,彼此有自己的想法和习性,要非常随顺客套,小心谨慎,才不出问题,交谈要讲彼此合适的话。忽然间心态不对,就发生不愉快的事。母子都有因为不善言谈而变成怨敌的,这都证明凡夫内心有烦恼种子、苦种子,因缘处理不好,就会生苦。

世间的关系建立在我执上,这决定了它是苦的体性。比如,满自己的心意,就划定为自方,表现亲善,而且希望对方始终要站在自己这一边,给自己利益。一旦不合自己的心意,彼此就敌对起来,顿时由亲变为怨,乐成了苦。所以这个“亲”是虚妄假立的,也见到心的妄计变动无常,即使是亲密的关系也离不开苦。

总之,无论和什么人建立关系,总超不出苦苦、坏苦、行苦。结交时,对方给我乐、给我钱、照顾我很好,就贪著供养、受用;对方不恭敬自己、态度不好,就生嗔心;平平淡淡也落在痴心中。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42

如果在一起弄得关系僵了,矛盾解不开,那是苦不堪言,不但现前苦,往后还有牵牵连连的苦。关系好也是以贪心作为基础,实际天天都落在坏苦中,某一天分离时,会爆发猛利的爱别离苦。

即使建立的是很平常的关系,也是苦的体性。比如同学、同事之类的关系,彼此的接触并非是启发出离心、菩提心、无我空慧,而只是不断生起种种愚痴分别,都是造生死业因。所以跟人建立的一般关系,也是苦的体性。

比如招待客人,每次都要热情招待才彼此舒服,有一次不热情,心里就很不痛快,弄得彼此都苦。人心都是脆弱的,每个凡夫心里都有很多的烦恼种子。彼此建立世间的关系,就像两条毒蛇建立关系,其中一人烦恼稍微发作,彼此就不免杂染和冲突。(比如一方表现为不满意时,另一方的嗔心随着就出现;或者一方现行贪爱时,另一方也会卷在爱中。天天在贪嗔中缠绕,增长生死业因。)

世间人成家过日子,也是以苦为体性。当初彼此爱慕,如胶似漆,实际已经积下很深的坏苦。下一次对方稍不满足自己的心,比如态度有些冷淡,没了起初那样的热情,内心就非常不满意,会现起很深的苦。如果矛盾变得越来越大,时间一久,呆在一起成了怨家,看对方一眼也浑身哆嗦,就出现了大苦。就算非常恩爱的夫妻,能白头到老,哪一天一方撒手而去,另一方就苦不堪言。

世俗朋友多以利害关系来结交,从头到尾都是彼此助长烦恼、助长苦,结交越多,烦恼就越多,苦就越多。比如,结交十个朋友,一个朋友过生日,一年就要给十个人过生日。这次他请我一次,下一次我也要请他,整天忙于应酬。多数时候在一起只是毫无意义地造恶,贪、嗔、痴、绮语、恶口等随手就来,这就是依止恶友把自己的心搞坏。结交一个都会沾上很多恶习,何况结交多个。

以前有两个中国青年学子在美国相遇,他们志趣相投,优势互补,真是完美的黄金搭档,他们通过合作,获得了巨大成果,成为令人羡慕的合作典范。

然而在他们的合作关系里,处处是苦。获得成功和荣誉,受人羡慕时,他们陶醉,认为双方的合作非常棒。其实,这已经种下了苦因,在后来分手时,他们痛苦难言,欲舍不成、欲合不能。

当初他们不苦不乐时,也是给未来种下一连串苦苦和坏苦的种子。有烦恼的两个人,不断地接触,就不断地种下一个个的苦因,接触中生出种种分别、烦恼,苦也随着潜滋暗长。人的接触不是石头的接触,彼此是心的交流,在合作过程中,你取得一项成果,我得到一种启发,双方的心有交流、有触碰。但人都有我执,后面算名利账时,会认为这是我做的,那是你做的,这些争名争利的分别就都出来了。到底谁排名在先,谁先领奖,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我占多少比例……,为此争得不可开交,痛苦不堪,其实苦的种子早在前面就种下了。

因此,前面两人合作过程中的一切就是苦因,是在为后来出生苦准备原料。没有前面,后面的坏苦、苦苦都不可能出现。他们的分裂从哪里来?彼此间的计较、不满、嫉妒、纷争从哪里来?都是从前面的合作来的。

这样看来,跟任何人建立关系都是以苦为体性,因为跟任何人建立关系都不离开苦,都是助长烦恼和苦。顺心助长贪,不顺心助长嗔,中庸助长痴,无非在三苦中打转。

修行人跟很多世间人打交道,会导致修行退步。被业缘所牵,烦恼增盛,内心苦感更强,表现为心乱、烦恼重、静不下心,很多事牵扯到自己身上,搞得很不快乐。

有人事的地方就有苦,总会走到苦苦、坏苦里去。世间哪个团体不出现苦?哪一家不出现苦?人和人交往有几个是没有烦恼的事?无论如何都是以苦收场。人和人接触是五取蕴的接触,这样的接触能避免苦吗?就像满含毒素的疮碰在一起,就只能碰出苦来。所以说世间的人际关系没有不走入坏苦和苦苦,没有一个关系是超越苦的,就因为没有入解脱道,没有往对治苦的方向上走。心里是想走安乐道,实际走的无不是走向苦的死路,没有一条路在真正走向安乐。在没有生起无我空慧时,没有真正的安乐之路可言。

总之,世俗的结交都是以苦为体性,没有意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想跟许多人去结交,结果一次次地落入苦中。

修行人与人相交,唯一要建立法上的关系,只有法是息苦的,只有彼此作菩提增上缘才能息苦,此外世间的关系都不必要建立。身处红尘,不得不跟世间人打交道时,也必须随顺解脱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才能避免生起贪嗔而卷入苦中。

四、不论依赖什么,都以苦为体性

很多人都会想找一个依赖,觉得有依赖就很安全,有保障,这就是生苦的因。不论是对名誉、地位、财富还是对人,只要有依赖就一定是苦的体性,而且最终都会造成苦苦。因为三界一切法都是无常,本不可靠。

道理是很明白的,因为依赖是把安乐的希望寄托在心外的某一法上,而世间的一切法都是无常靠不住的,所以在能依赖上时心里满足是坏苦;因缘散了抓不到时,就有忧苦逼恼,又是苦苦;正当心依赖时,心靠在上面,就是苦因,因此是行苦。所以依赖只会出生三苦,除此之外,不会生一微尘许的安乐。

比如妻子依赖丈夫,觉得安全、温暖,抱有种种幻想,后来被丈夫抛弃,就感觉天崩地裂,极端痛苦、绝望。

又比如依赖权势,权势在时,依赖它,得到很大的乐。要房有房,要车有车,地位、名声、恭敬什么都有,这时心里很满足。一旦失去权势,被罢黜、流放,就像堕入万丈深渊,困苦不堪,生出大苦。

又如,孩子从小依赖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道一味地享受,这种依赖于父母的幸福、温暖是坏苦;在此期间,一直在积集苦因,是行苦;后来长大,饭不会做、衣不会洗,没办法生存,非常痛苦,是苦苦。这就是由依赖造成的苦。没有原先的依赖,就没有后来的苦。

师徒也是如此,要是成了彼此依赖,毕竟是执著是苦的自性。原先什么事靠师父解决,呆在师父旁边安全、温暖、快乐,这是坏苦;愿意呆在师父身边,有贪著、依赖,已经在埋下苦因,这是行苦;如果师父重视别的弟子,立即就生嫉妒心,心里计较:为什么对她好,不对我好。内心非常失落、焦虑痛苦,这是苦苦。可怜人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相续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内心有“我贪”(就是对“自我”的贪著),希望师父多关照“我”,重视“我”,给“我”名誉、给“我”位置,这就是苦因。这样要师父重视她这个“我”。一旦“我”没得到满足,就觉得师父对“我”不关心,伤心苦恼。其实都是我执在做怪。

君依赖臣,让臣去为他办事,一旦臣跑了或背叛,君失去依赖,陷入困境,苦就出来了。

像世间女人依赖丈夫,一味要求丈夫体贴她、照顾她,给她安全、安乐,认为找到一个终身依靠,把一生都交付给他,就能一生幸福。这是大错。她不知道应当在自心上去解决苦乐,不去止息自心的烦恼,不在自心上修,哪一天有什么变故,必定吃大苦头。比如丈夫经济破产,或亡故,或有外遇,就立即觉得大树倒了,天塌下了,深深陷入痛苦的泥潭。

由以上观察,可以下个结论:在世间不论依赖什么都是苦的自性。妄想依赖某一人、某一法,把安乐的希望寄托于对方,希望对方能给我除苦予乐,最终必然落空。事实上,个人的苦乐只有从各自心上去解决。

安乐是不能依赖自心外的法来获得的。佛示现无常也是为的这个道理。不然,单靠依赖外法就能得安乐,佛也不必示现涅槃。因为既然众生依赖佛能得永恒真实安乐,佛为什么要涅槃?佛住世让众生依赖,众生不就由此能得到安乐吗?实际不是这样,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自性,什么也依赖不上,佛示现的色身也是如此,只有自己修道、断烦恼、证得寂静涅槃,才能得安乐。佛来世上是开示修心的道,让众生修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如果自己不作任何修行,只想靠依赖来得安乐,这是行不通的。每个人要自修自行菩提道,依法息灭自心烦恼,才是安乐之道。此外不必异想天开有人能赐予解脱、赐予安乐,不要有这种依赖的想法。

通过以上四种相观察,就看出世间法都是苦的自性。不论到哪里、接触什么、与什么人建立关系或者依赖什么,都是苦的自性。就因为五取蕴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的体性,只要还没有得以息灭,就会不断地起作用,天天有贪嗔等烦恼上演,有写不完的悲剧、流不完的血泪、演不完的生死。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42

智愚不同的作为

一、两点一线原理

(一)“我”→“乐”

所谓两点,一点是“我”,另一点是“乐”。“一线”就是“我”向着“乐”追逐而去。这样的“两点一线”使得众生在三界里驰走不停,他停不下来,就是因为有我、有乐。反过来学习四谛之后,见到没有乐、没有我,妄动就歇下来了。所以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它叩击到要害。

由这两点一线,众生就在轮回里奔得厉害。错觉当中,认为有我,对面还有乐可寻,每天一睁眼就是为了求乐,天天都在这条线上忙。

说到底,每个人都认为有“我”,而且最爱的就是“我”,因此就要让“我”得到“乐”。这就是轮回众生的行为逻辑。此外没有更复杂的道理。

(二)增长业

→缘未死以前现法乐故,增长非福业

→为受用外五欲乐

→缘来世诸欲乐故,增长福业

→为乐受义而增长

→为受用内定生乐受而作业,集能生色界一至三禅不动业

增长业

→为舍受义而增长,集能生色界四禅乃至有顶诸不动业



上面这条原理展开来,就有很多差别相。把这些差别相看清楚,就知道轮回众生怎么以求乐的妄想造业感果,在三界里上下轮转。

总的都是随我见而转,然后以求取乐受和舍受而增长有漏业。增长业分两类:一是为乐受义而增长,二是为舍受义而增长。为乐受义而增长又分两类:一是为了受用外在的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尘所生的欲乐而造作;二是对于外在的五欲乐厌舍贪著,为了求得内在禅定所生的喜乐,而增长业。在寻求外在的五欲乐里,又有两种:一是缘着这一生的五欲乐,为了求取它,造非福业,它的果是三恶趣;二是缘着来世的五欲乐,为了求来世享受五欲,增长福业,它的果是来世欲界人天善趣。如果舍离外在五欲,求内在的禅定乐受,修集不动业,果是生色界一禅到三禅。以上是为乐受义而增长。如果连内在的定生乐受也厌患舍离,为了得舍受,修不动业,果是生色界四禅乃至无色界,这是为舍受义而增长。

从这里看出,修道如果没有通达有漏皆苦,就会把乐定义为外在的五欲乐,或者内在的定生乐受和舍受,这样以我执驱使,为了求到自己所认为的安乐而造种种业,但不管怎样,都是在生死当中驰走。即使口口声声说“求解脱”,事实上,所作所为都是在做生死岸边的事。只有通达有漏的苦、乐、舍三受都是苦性,寻求从中出离,才能趣入解脱道。所以,以理抉择三苦就成为关键,抉择认定三界一切都是纯苦无乐,才能止息逐乐的意乐和行为。

凡夫的心就是轮回里的火车站,有一条条通往三界六道各种生处的轨道。驱使无量众生纷纷投入三界苦海的理就是“两点一线原理”。

人人都认为有“我”,一念一言一行都随我见而转,而且又都认为世间有乐,这个“乐”又是五花八门,光是欲界人间就有无数乐的领域和分支,几十亿人都在求自己的一些乐。这种乐得不到,就求那种乐;这种程度的乐求不到,就求中等或下等的。认为禅定的乐味好,就不要外在五欲的乐,一心想求得定乐。认为定生乐受会变坏,就舍掉乐,住在不苦不乐中,以舍受为安乐。这就是整个世间都在逐乐的情形,一落在这个范畴里,就全都是世间行、有漏业、生死因。

(三)解脱道的两个重点

1、出离意乐 2、无我慧

由上面的两点一线原理,翻过来就知道解脱道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对无我空性闻思修,生起无我慧;二是对苦谛闻思修,生起见到唯苦无乐的智慧。有这两个智慧,这边没有“我”,那边没有“乐”,追逐世间乐的妄动就自然止息,日夜不歇的轮回中的驰走也开始停步。

《广论·中士道》里讲过,如果对三有的一切盛事都见为过患(也就是见到有漏皆苦),由此以求解脱欲乐来修种种善,以及对无我有如理观察的智慧,与这个智慧相应来修种种善,就不再是引生死因,而能引出世间道。原因是:前者是后有爱的对治;后者是生死根本——我执的对治。解脱道就是出离心和无我慧这两个重点。

修出离心的根本是抉择“有漏皆苦”。三界众生之所以有五花八门求乐的妄想,始终退不了,就是因为内心有愚蒙,不认识三界一切有漏法都是苦的自性。没有抉择透彻、从根本上遮掉乐的妄想,内心就始终认为有乐可得,由此在世间逐乐的行为就停不下,解脱道就趣入不了。所以,解脱道的第一障碍,就是内心的乐执。相反,趣入解脱道的第一道关,就是抉择“有漏皆苦”。只有认定有漏的苦、乐、舍三受都是苦,五取蕴是无尽的苦流,才会从世间逐乐的意乐和行为中脱离,才会放下世间,全副身心投入解脱道。

二、三种作意

(一)作意乐 (二)作意坏苦 (三)作意行苦

从这里可以看出智者和愚者在寻求离苦得乐上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作为。

欲界众生不明苦谛,认定有漏乐受为安乐,因此六根接触可意的色、声、香、味、触时,就作意这是乐,从而贪求、逐取。而且会把嗔心看成出离心。他在某种环境里难以忍受时,就会想到“我要脱离”,但这不是出离心,而是嗔心。出离心是以智慧见到五取蕴由苦而苦,辗转相续,在这上面唯苦无乐,所以彻底放下,寻求解脱。它来自明见苦谛的智慧。而前者是在自己的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忍受不了,就恼火,想尽快摆脱,等换了满意的境界时,又贪著不舍。这不是出离心。

总之,以上讲了下等的作意是把乐受看成乐,把苦受看成苦,所以追逐乐受,排斥苦受。一般人一辈子都落在这种作意当中。

中等人通达坏苦,作意也随着转变。他会在“乐中观苦”,灭除贪欲。有一本《保富法》的书讲的很好,他说清朝的曾国藩常讲:古人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话,这是智者的境界,因为花全开了,就表示快要凋谢了;月亮已圆时,转眼就要缺。所谓“盛极必衰,乐极生悲”。(这是知道一分坏苦的道理。)

有智慧的人,就深深地体会到这个道理,所以处事的时候,就会先考虑到:凡事不要太过圆满,也不要让它太盛,过了头;对于财物聚散,也有周全良好的计划;个人的享受不可以过多、过好。不然跟在它后面就是衰败的大苦。

曾国藩给自己住的房子取名为“求缺斋”。今天的世俗人一味追求享受和名声,而且唯恐不多、不大、不高。而智者的见解和做法完全相反,他是求缺而不求满。所以,世间人的眼光是非常短浅的。他不知道,有什么乐,后面就有什么苦。对乐越是贪著、越是纵欲,将来苦就越大。乐的过了头,就出现毁灭性的结局。

世间的成就、事业都是如此,费尽辛苦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终于到达高峰。这以后的结局就是难以维持,倒塌一空。所以,有漏有为法有它自己的规则,并不是人力所能保全的,毕竟这是坏苦的自性,没有真正的安乐。

智者作意坏苦,在乐来临时不去贪著它,而且会有提前的准备,在生时做死的准备,年轻时做年老的准备,盛时做衰时的准备,有财时做无财时的准备。所以,愚者是求满,智者是求缺:愚者是进取强求,而且好中要更好,多中要更多,享受了要更享受,结果被坏苦的绳子套住,被扔进痛苦深渊;智者知道世间乐是毒,过度享用就会毁掉自己,所以少欲知足,能知足才能安身。

对解脱行者来说,在面对世间的种种欲乐和定乐时,他作意:这个乐是坏苦,跟苦相连;我的心不抓这个乐,将来就不受那分苦。所以他是不会去取的。

以上讲了中等作意是乐中观苦,他会不取世间乐,即使受用时也是求缺而不求满。

上等的作意是看到一切苦、乐、舍都是行苦的自性,他知道自己身上有绝大的过患,唯一的希望就是修解脱道,息灭取蕴相续。他的看法是世间苦的因缘丝毫不能积累,一积累就落在轮回中,所以不会以世间境界为乐。他不只是想把苦减轻,而是要彻灭断掉轮回苦的根子。以上讲了上等作意。

初学者要着重思维苦谛

对苦谛抉择得清楚,希求解脱生死的心就会顺利地出来。而没有以理抉择,苦的认识就不清楚、不决定,解脱道的发心和行为都会成不断定,整天还会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像“世间有没有乐?能不能求乐?”等等的疑惑不能从根破掉,对世间的贪执就总消除不了。所以,必须从内心断定三界唯苦无乐,才会一心放到解脱道上来。再看古今佛教大德的行持,也很清楚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以三苦的理来看是完全合理的,自己也会见贤思齐,做一个真正的解脱道行者。

由此看出,关键点就是三苦,不认识三苦,就会一直朝轮回的方向上奔走,最终结果都是结蕴相续,轮转六道。反之,能在这上面认识决定,就会转变成解脱道行者,向涅槃的方向趣入。而且,只有对三苦认识之后,自己的行为才开始被出离心摄持,从以往逐乐的意乐和行为中脱离。

世间人一出门就是去求乐,求名求利、旅游观光、美食妙衣、影视网络、游戏、聊天、谈情说爱,一整套都是求欲界的乐。即使心往内修个禅定,也是往禅定里藏身,贪求上界的乐受、舍受。

但是对三苦有非常清楚、深刻的认识之后,就会以坚定的求解脱心摄持自己的行为,不沾染世缘,坚定地往解脱的方向上走。这种意乐和行为的断定实际来自他的正见,来自他见到这个世间所谓的乐纯一是苦。

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真正进入解脱道,要着重在对三苦的观察、思维、认识上。

离贪

《佛遗教经》中教诫要少欲、知足、远离。如果还总是在求好衣、求好车、求好房,有这样的意乐、行为,必定是落入苦,落入生死,这是要截止的。有的人说:学佛也不要太艰苦。我现在享受生活,照样能学佛法,这样不是很好吗?如果是这样的看法,就是在见上根本没有断定,对有漏皆苦根本没有决定,所以才认为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可以边享受五欲,边学佛法。

其实,这只是他享受五欲习惯了,心里有深深的执著,难以放舍。车房、地位、名声都不想放下,怎么办?就找所谓的中间路线,在不放世间五欲的前提下,还要舒舒服服解脱成佛。于是也赶潮流、也打扮、也穿时髦衣服、也上网、也看电影、也逛商场。心里还很有理由:修行人也要过好世间生活。他不知道,这一切所作都在与解脱背道而驰。

其实,一切求世间乐的意乐、行为都要逐渐断掉。这不是只稍微减轻一点对世间的追求,而是要解决生死大事。哪怕贪一个芝麻,也是生死,最终会演变成地狱的熊熊烈火。贪一个发型、贪一辆车、贪一所房、贪一点五欲享乐,也都是生死业因,从长远来看,最终都掉在三恶趣中。所以,解脱道的要求是不能对世间起任何贪求,一定有这个要求。

以前对贪著世间的过患认识不清楚,总认为贪一点世间欲乐只是有点过患,但也不太严重。实际上,就像极小的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一样,哪怕极微小的一念贪著心,最终都会把自己推入漫长惨烈的苦难之中。

这就看出,解脱道的重点是对治贪,也就是对治十二缘起中的爱取这两支。有爱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截断生死就要在二六时中严防欲贪、色贪、无色贪生起。

学佛是办生死大事,不是因为在佛教中感觉很好,来求一个暂时的安慰。这是办生死大事,比世间任何事都重要。不管出家在家,都要心出家。决定要放下世间,对世间不起任何一点贪著、羡慕、希求,即使有一万个王位、一亿个美女、一亿美钞放在面前都不想要,完全以出离心摄持,贯注到解脱道的修行上。

想求解脱就要放下世间贪著,这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在家居士身出不了家,心里也要清楚世间纯苦无乐,暂时的生活、工作只是随缘做一做。一生最重大的事就是要从轮回解脱。

念念在轮回

一般人对轮回、对三界的苦性没有抉择清楚,还抱着三界的东西不想放。一方面觉得生死流转不好,另一方面又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好东西,比如车子、房子等就是好东西。

他认为轮回是死后的事,实际上,轮回就是现在的这刹那。轮回是刹那刹那结蕴相续。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沉陷在烦恼和业当中不能自拔,那这一天就全部在轮回,造成的是无尽苦难的结蕴相续。另一方面,眼前显现的身心世界、五欲六尘也全是惑业的显现,全是轮回的苦法。一般人实际上对轮回并不懂,他心里的轮回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真正考问他:你认定身体是轮回的苦法吗?你认为贪是无边生死的业因吗?如果真的认定,为什么还在自身这样的苦法上百般装饰、百般贪爱?又可以问他:你真的认定五欲乐受是苦法吗?真的认定贪著五欲会感无边生死吗?如果真的认定,为什么还对五欲贪著不舍,连稍微降低一点都不愿意?这样考察就知道,他说的出离轮回是好听的空话,落到自身上就不认为是轮回,也根本不想出离。

其实,凡夫刹那刹那都在轮回中。工作中的分分秒秒在轮回,居家生活的分分秒秒在轮回,逛超市、进餐馆,吃饭过程中的分分秒秒也都在轮回,这样昼夜不息地轮回,还浑然不知,还说:“我是修解脱道的!我要出轮回。”明明是入轮回,还说在出轮回,不是自欺欺人吗?

这一生做人,下一生升天,再下一生做鬼,像这样在六道里轮转,是粗分的轮回;从细分上看,是念念在轮回。在吃饭、工作、逛超市、看电视、打游戏等等的一切时中,分分秒秒都在轮回,都绑在三苦上。这是非常可怕的,这上面不警觉、不护住自心,绝大多数时间都被贪嗔痴等种种烦恼占据,在无明中相续不断地集生死业因,造成无穷生死。所以,要常常警觉:“我在干什么?”要呵责自己:“为什么要看电视?听音乐?打游戏?聊天?逛街?我这是在生死流转啊!”

如果能看清现在就陷溺在轮回中,提得起苦想,生得起畏惧,有人拉你去看演唱会,你还会去吗?你一想:我去干什么,去音乐厅就是落入三苦,就是在轮回。听两小时音乐,实际是增长千千万万个生死业因,这样畏惧生死,就不敢散乱。其他看电视、看电影、吃喝玩乐、旅游、闲聊等等,都是一样的道理,绝不能放逸其中。

十二缘起里讲,只要积聚了爱取这两支,就一定取生死,种一个种子就取一次生死。像唱歌跳舞、吃喝玩乐、看电视电影等等,增长多少爱取、增长多少生死。世间人认为那是乐的,知苦的人知道这纯粹是苦,根本不会去做、不会去看。

时时求出离

佛在《修行道地经》中说:“我见自己从无量劫来往返生死,其间的尸骨堆积起来,超过须弥山,脑髓涂在地上,可以涂遍三千大千世界,流过的血多于古今以来从天降下的雨水。要想免除这样的生死过患,就应当昼夜精进,求无为涅槃法。”所以,真心办道的人要时时修解脱道,以求了脱生死。结合修净土来说,就会想:这一生幸亏遇到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我一定要尽此一生,永超生死,如果这一次不上这条解脱船,就要万劫生死,绝不能错过这次机会。他看到一个方向是无尽生死,另一个方向是即生解脱,无量安乐,因此就一心放在解脱道上修行。其他一切世间作为都是障碍,什么参加社交活动、名利财色、享受五欲等等,都是解脱最大的魔障,让自己生生世世遭殃的就是这些事。

作为净业行人,最需要迫切地、一门精进地求生净土。在抉择好了三界都是苦性、自己刹那刹那都在生死中之后,就要立定志向,誓出生死。要有紧迫心,如救头燃,不是泛泛悠悠,东念一句,西念一句,抱着侥幸到临终时有阿弥陀佛来接引。

截流大师有个比喻:从前有人被关在千尺深的没有水的枯井里,他受了野狐狸的口诀,眼睛盯着井上的磨孔,一心观想从孔里出去。久而久之,孔不加大,身不加小,任运飞出。这个人困在井里,死路一条,幸亏有个小孔,又有办法飞出去,他的全副精神都集中在小孔上,最后心就从那里飞出。修净土就像这样,自己现在落在轮回的井里,幸好有一线希望,就是有极乐世界、有弥陀悲愿,必须一心专注在西方,专注在阿弥陀佛,到心力专精、与佛相应时,就从轮回中超出。

又比如一个人坐死牢,他会想尽方法从牢里逃出。只要有机会就在墙脚边上挖土,看守不在旁边或者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他就拼命在那里挖。这样一有机会就挖,最后挖到监狱外面,就逃脱出去。求解脱就像这样。

平常没有紧迫的求解脱心,临终时就很难说。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贪嗔痴中度过,求解脱心很微弱,念佛也泛泛悠悠。到临终时念佛心提不起,被恶业、病苦缠住,就万分危险。所以,不能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生前就要时刻求出离,求往生,不松懈地修法。

远离尘缘

要如救头燃般地办道,一下班就闭门谢客,精进闻思修,尽量少参与世间活动,尽量不结世间的染缘,不追求吃穿享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就应当知足,不要又想搞台新电脑、又想装个新房子、又想看部新影片、又想逛个时装店,或者天天花几小时给臭皮囊化妆。智者深知大义在哪里,不应当还像从前那样被无乐纯苦的东西迷惑,造无意义的生死业。

思维三苦,生起出离的意乐,还要懂得保护它,不让它丧失,如果沾染的世缘过多,苦想、求解脱意乐又会失去。一旦失去,解脱道的根本就被切断。比如去看一场电影,很多非理作意就出来,生起贪著,当时就破坏掉你的道心。因此,初学者远离尘缘最为重要。

头陀行是解脱行者的行为规范,那些三衣一钵、穿粪扫衣、次第乞食等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事相,贯穿其中的理就是要远离对世间的贪著,放下世间一切欲乐。

世俗人没有世间是苦的见,反认为有乐可求,所以全力以赴地寻求世间的财富、名声、权势、男女。这和解脱道的做法完全是相反的。一个是拼命往轮回里钻,另一个是全力要从轮回里出来。常人认为世间是乐,他的行为就是求取;修道人认为世间是苦,行为上就是远离。一般人想我要有好的五欲多快乐,我一定要赚到很多钱,为此他一心往赚钱的道上去奔。修道人认为这是生死、是苦,一点都不沾染。

有的人知道有来世,他就求来世更长久的世间乐,于是勤修布施等福业,想在来世得大富贵或者升天享乐。又有人认为欲界的乐没意思,他求定生乐受或舍受,于是入深山,远离外在欲尘扰乱,修禅定,求生色界、无色界。深明苦谛的人见到这一切也都没有远离苦,因此也丝毫不求。解脱道行者的心态就像《七童女因缘论》所说:“破萨迦耶见,一切恶见母,何时我不乐,三有诸受用?”这些话非常关键。他由于对四谛有认识,就只在解脱道上祈愿。不是求欲乐、定乐、或舍受,而是求断萨迦耶见,从有漏世间中出离。

学法是治生死病

大家学了行苦,知道自己识田中有那么多烦恼种子、苦种子,这些种子将来一个个都会成熟,变现种种难忍的苦。因此这一生的的重点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先伏住烦恼,之后断烦恼种子、苦种子,截断结蕴相续。其它所有的世间法都毫无意义,只是增长自己的罪苦,增加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不能再搞了!

不管在家、出家,应该做的就是这一件事。无论你修不修都存在这个三苦的问题,不管它,它也照样起作用。就像身体长了肿瘤,不管它就没有事吗?就不发作吗?就不致人于死地吗?与其放着不管,不如现在有方法时赶紧去修,而且这是有希望对治的,因此一定要往解脱道上走。不能听完之后,还不付诸行动。学了苦谛,就要在自身上做个改变。佛教的闻法不是看看影视娱乐,不要认为这只是听一听,听过就算了,听完了必须去思维、修习。这里不是周末论坛,而是“重症患者”诊治中心。现在对你说放下世间法,能放下的就尽量放下,一心治生死病。你不治生死病,最后就只有轮回。

大家来学法,都是很幸运的。很多人没意识到讲的内容跟他的人生大有关系,不知道自己身上有多严重的生死大苦。这个机遇很难得,很多人没机会来这里听,更不用说能解决生死问题。能闻到出世间的法,应当万分庆幸才对!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43

天赐兴儒

帝君说:我正飘游人间,到了会稽山北。见到一位隐士,年纪五十岁左右,正在烧香拜天求子。

当时是春天的三更夜,星光灿烂,张宿星座赫然挂在高空。隐士也正好姓张,我就投生在他家里。

我的家乡剪发文身,沿习成风。在我长成少年的时候,心里不喜欢这种风俗,就找来鞋帽,自学礼仪。家里家外都认为我怪异。但时间一久,跟随我的十有七八。

有一天,有位老人来拜访我父亲,口里读诵《唐虞大训》数篇说:“中国有人继承它。”我很喜欢,就跟随他学,他传授的我都明记不忘。于是,愿学的人都来跟我学,以我为师。



补衮和衷

我在周成王时代,姓张,名善勋。周成王把我安排在身边,向他进言。当时虽然盛世清明,但我忧君忧国,从不懈怠。



惇睦亲族

我在京城整整十年了,阔别家乡很久。有一天,读到周公《鸱鸮诗》时,牵动了思乡的愁绪。于是辞官告老还乡。

回到家乡,见族人大多贫穷,我就开始兴建义庄。有困难的就接济,有病的就帮助治疗,男女成人的就帮助成家,有才智的就培养教育。大家闻风仿效,义庄也就渐渐兴起来了。



初闻佛理

我在朝廷时听修道人说:“西方有大圣人,不语而自化,无为而自理。以慈悲为主,以方便为门。以斋戒为常,以寂灭为乐。视死生如朝暮,等恩仇如梦觉,无忧喜悲愤之情。盖知浮生不久,而求无生者也。”[1]

我心中一度非常向往。在我辞官回乡的途中,遇到一位隐士在街上高声放歌。我一听心里就很相契。于是下车礼拜,诚恳请教。

唱歌的隐士仰天而叹,指示我心印,传授我要诀,说:“这是西方圣人归于寂静的妙法,你能受持修习,可以度越生死,证得无量寿。如果能到达究竟彼岸,就成就正等正觉。如果中途而废,也可以做神仙。”

我受教后,尘缘已了,万念俱灰。当时正值中秋,我集合亲友,留下偈子就离世了。



情动入胎

我离开人世,准备往西方去。在路过洞庭君山时,因为喜爱那里的胜境,就稍作停留。这时上无君王管制,下无骨肉牵挂,超然物外,快乐无比!

过了许久,天上降下来两个仙童,让我做君山的主宰兼洞庭水制。(就是做君山的山神和洞庭湖的水神。)

有一天,我见一个妇女三十多岁,正号呼着走来,边祭拜边祷告说:“我丈夫不幸,得罪了国君,被流放死在荒凉的南方。离家有万里之遥,棺木难以运回。痛念家中还有二老,自己又身怀六甲,山川神灵明察我丈夫以忠心而获罪,可怜我公婆晚年没有依靠,能让我生个男孩,以延续张家的香火。即使我性命不保,也没有遗憾!”

当时,我正在云间行走,心中的悲痛无法抑制,泪水直流。忽然,我的身体投入她的腹中,顿时失去知觉。

过了很久,听到有人在说:“是男孩!”我睁眼一看,身体已落在浴盆中。我出生了!



不愧孝友

我的父亲张无忌,作了周厉王的大臣,官居保氏(保氏是一种官职)。周厉王不愿意听人讲他的过失,把进言的人都关押起来。当时我父亲直言劝谏,周厉王震怒之下,把我父亲放逐鄱阳,在那里死去。那一年我还小,跟着母亲迎回父亲的棺木,安葬在河朔。

十岁时,我出外读书,取名“忠嗣”,是取继承父亲志向的意思。在我成年时,祖父把我当作儿子。母亲心地慈祥、明辨是非,用心地教导我。

等到周宣王继位,颁诏前朝臣子。凡是无辜而死的,都录用他的后代做官。我遵从母亲的命令,来到京城,登上肺石为父鸣冤。

宣王颁布,恢复先父的官职,仍然让我担任保氏。我原先有个哥哥,不幸早死,母亲为此非常伤心。我就把次子过继给哥哥作儿子,来安慰母亲的心。

祖母去世不久,祖父也去世了。我以孙子代行儿子的孝道,戴孝三年,我的孝德远近闻名。当时大家都以“孝友”称呼我,我的名字反而没人叫。



殛罚淫神

又有一世,我做了诸山之王,属下的山川,不论水旱、丰凶、妖祥、功过,我都要治理。青黎山有个山神叫高鱼生,看上了属民孙涤的女儿,抓走她的魂**。被旁边的白池龙神察觉了。

我审察此事,把两人抓来一同审讯。山神认罪后,就把女子的魂送回,孙家的女子也就苏醒过来。我下令鞭打高鱼生三百下,免去他的官职。

山下有个去世的孝子吴宜肩,死了三年,还没有授予职务。我就保奏他代替高鱼生。天帝批复说:“可以。”从此大大小小的神灵都知道敬畏。



降嗣赤帝

我见秦朝的刑法严酷,视人民如草芥,就火速上报天庭,愿以化身拯救天下生灵,把人民安置在和乐之地。无奈天帝命令我做汉高祖的后代,帝命可畏,不敢违抗。

不久有九天监生大神逼我投胎。我在云霄中俯视人间,秦朝灭亡,汉宫鼎新,汉高祖正和戚妃说话。

监生大神对我说:“这是汉朝的天子。”我正往下张望,被监生一把推下,落到汉高祖身边的戚妃腹中。恍然间,如梦醒来。

汉高祖因为我的神情、骨格和他相似,举动不凡,就很钟爱我。晚年想立我为太子,但没有成功。因此汉高祖去世后,我被吕后杀死。我的母亲死得尤其悲惨。我怨恨吕家,常想自己是一条大蛇,把吕家满门统统吃掉。

(帝君这一世转为汉高祖刘邦的爱子——如意,他和母亲被吕后害死的情况,资料上这样记载:

汉高祖晚年时,宠爱戚妃和她生的儿子如意,想立如意为太子,却遭到吕后和大臣们的反对,连张良也帮忙吕后,请了当时著名的“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刘盈。汉高祖认为太子有了助手,就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汉高祖死后,吕后立她的儿子——刘盈为汉惠帝,从此大权掌握在吕后手上。为了迫害戚妃和如意,她先把戚妃罚做奴隶,又把如意召回长安。汉惠帝知道太后想害死如意,就把如意接到宫中,吃饭睡觉都在一起。

有一天早上,汉惠帝出外练习射箭,看见如意正在熟睡,不忍心叫醒他,就独自出去。等他回来,如意已经死在床上。吕后杀害了如意,又残酷地把戚妃的手脚全部砍去,挖掉她的双眼,逼她吃哑药,然后扔到猪圈里。)



邛池化龙

再看帝君说:我自从遭遇了吕氏之祸后,一心想报仇雪恨,不顾自己往世的修积。虽然吕家死后在阴间受尽了苦,宿业还没消尽,而这时我们都生在东海之滨的邛池邑。

邑令吕牟是吕后的转世。我母亲也生在当地,仍然叫戚氏。因为前世享福过度,这一生贫困羸弱,嫁给张家,老而无后,靠割草为生。

有一天,张家夫妇来到荒郊野外,因为无子而悲痛,哭着向天祷告后,就一起割臂出血,滴到石槽中,祷告说:“这块石头下如果有动物出生,就算我们的孩子。”

我被母亲的心感动,不知不觉神识就托生在血里。

第二天,揭开石头一看,血变成了一条金色的蛇,有一寸长,是我托生的。

母亲收养我过了一年,我的头上就开始长角,肚子下也生出脚来。每当天要下雨时,我就帮着下。我的身体已经长大,食量也跟着大起来,见到猪羊狗马就抓住一口吃掉。

邑令有一匹好马,是吕产的转世,我抓住它吃掉了。邑令把我的父母关进监狱,限期三天不交出我来,就以死罪论处。

第二天,我变成一个儒生,拜见邑令,要求他释放两位老人。

他说:张家夫妇养了一条妖蛇,吃人家的六畜很长时间,现在又吃掉我的马。我要为民除害,怎么能放?这是他们养妖蛇自讨苦吃。

我说:以命抵命,是宿业的报应。你为了畜生杀害人命,岂有此理!

邑令喝令我退下。我说:你脸上有死气,要善自爱惜!说完就隐身不见。左右的人都认为我是妖怪。

我于是上报天庭,陈述我们母子前世无辜,惨死在吕家手上,今天要报仇雪恨。奏章送上去还没等回复,我忍不住愤恨,就变化风雨,吞云吐雾,又借来海水灌注城市,淹没了周围四十里的地方。我用身体把父母背出来。这时是孝宣时代。



遇佛得度

我把和吕后结怨的情况奏知天帝,还没等回复就擅自行动。虽然一时痛快,怒气平息后心里却很后悔。

第二天,天帝连连降下旨意,海神晁闳揭发我擅自动用海水,淹死了平民五百多户、一共死了两千多条人命,除去我前世的八十几个仇敌,其余都是无辜冤死。天帝惩罚我作邛池的龙,囚禁在积水之下。

由于连年大旱,池水干涸,露出池底的泥土。我的身体很庞大,没有藏身的洞穴,头上有烈日炽烤,热恼不堪。八万四千鳞甲里都生了小虫,日夜不停地啮咬。我辗转反侧,万分苦恼,不知经过有多少年月。

有一天清早,天气凉爽,天上忽然一片光明,五色祥云从空中飘来,现出圣人的瑞相:绀青色的发髻,金色晃耀的面容,如月光般明净,现出种种微妙相好,稀有光明。

山灵、河神、千万圣众一齐礼拜,欢喜赞叹之声,震动天地。又有天上的妙香,缭绕在天地间。天花纷纷飘降,所落之处,一派春天的景象。

这时我耳聪目明、呼吸通彻、心清口润、声音发扬。仰头哀号,乞求救度。

诸圣都对我说:“这是西方大圣、正觉世尊、释迦文佛,现在要使教法流行东土。你有缘遇到世尊,宿业就能消除。”

我于是腾身跃入天光中,向佛陈述昔日的因缘果报。

佛说:“善哉帝子!你一向孝家忠国,做了大利益。只因你以人我相肆意伤害众生,才沦落到此。你现在还有亲怨的想法和瞋恚、愚痴的念头吗?”

我听佛演说无上妙理,顿时心地开明,无人无我,妄念止息。再看身体,已经随念消失,又恢复了男子身,得灌顶智。我于是皈依了佛。



幽明交理

帝君又说:我因为前世的善政,世寿才尽,就生在顺帝永和年间,那个叫张孝仲的人就是我,还不忘前世的旧名。

虽然算不上官职显赫,但承蒙天帝的旨意,命令我白天应对世间事务,夜晚治理幽冥。凡是人间隐蔽细微的事,我都了知,记录在案,以至灵鬼妖邪之事,也无不预先知道。



体流矢集

我以累世修积善行,渐渐恢复了神职,但没偿还的命债仍然不放过我,又让我转生在河朔地方。我随邓艾讨伐蜀国,担任行军司马,劝邓艾从小道出击,避开锋芒之祸。

等到深入敌军,遇到诸葛瞻,答应封他作琅琊王,他不听从。结果两军交战,诸葛瞻的精锐部队和我交锋,乱箭纷纷射在我身上。诸葛瞻被抓住时,我想营救它,但我已经身受重创。这是以前邛池命债的报应。



隶掌桂籍

帝君说:天帝因为我累世为儒,刻意古典,命令我掌管天曹桂籍(“桂籍”就是科举登第人员的名册)。



当来证果

帝君说:我听佛教导,顿超不二法门。身心如在清凉宝山,仍然关心人民的疾苦。

当时四川发生水灾,人民流离失所,遭受种种瘟疫疾病之苦。我化作当地人,做了一名船夫,救了几千个溺水的人。又变作医生,亲自诊病,救活了很多人。

有一天,我遇见释迦如来,佛为我授记说:“你来世当作佛,号安乐不动地、游戏三昧定慧王菩萨、释迦梵证如来。”



帝君累世历程给予的启示

一、帝君宿世的愚蒙分五:(一)不明坏苦 (二)不明行苦 (三)不明烦恼 (四)不明无我 (五)人生重点的偏差



(一)不明坏苦

帝君遇到人间仙境,非常悦意,认为是安乐。其实这还是五欲乐,只是外境五尘清净一些,体性上唯一是坏苦。但他在这里迷惑了。他想多停留一下,透视他的内心是舍不得离开,想多享受一下,可见他的心已经贪著在上面。他不懂这是坏苦,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套在里面,换成了达坏苦的人,会在这时警觉到这是坏苦,赶快遮止贪著,这样就不会停留,也就没有后面一波接一波的投生、造业、受苦的事。

其次他说:“这时上无君王管制,下无骨肉牵挂,超然物外,快乐无比”,也暴露出他不懂苦谛、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安乐。这只是暂时脱离了尘劳,君王、骨肉等所缘境不在眼前而不生苦受。他不了解自己身上有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完全是苦的自性,在这上面没有一刹那出现安乐的机会。他把暂时脱离尘缘出现的苦受减轻错认成真正的安乐,就像把千斤担子换成百斤时的轻松看成安乐一样。

又比如他投胎做汉高祖的儿子,汉高祖视他为掌上宝珠。可以想象,他当时得到种种宠爱、荣耀,有多快乐。他自己也沉浸在里面,不知道这是招来大苦的前因。过分受宠、过分显耀,给他带来的是杀身大祸。后来他们母子被吕后排挤,母亲罚做奴隶、被残害、自己被杀死——这一切都是由前面极度荣显招来的苦。

他想不到世间的乐就像刀刃上的蜜,短暂一刻的享受会带来多世接连不断的大苦。像后来他的被害、母亲的惨死、他内心被仇恨之火焚烧的苦,以及投胎做蛇报复吕家、被罚为龙身囚禁在水中、被烈日烧烤、被小虫咬食,乃至后来战场上被箭射伤等,前前后后数不清的烦恼、恶业、苦恼都是前面的乐带来的。

大家要知道世间的享乐是引来祸患的前因,不是想象中的好东西。实际是沾不得、贪不得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43

(二)不明行苦

帝君不明自己累世的迁流都是行苦,都是随惑业他自在转,没有一件是他能自主的。这生死迁流中的每一刹那都成为引出后面无量诸苦的因。他在多生累世中,这种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在身的状况丝毫没有解除,所以总的流转的方式一直没有得到转变。无论是行善、造恶,还是无记状态,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始终也是伴随不舍。但他自己浑然不觉,这是不明行苦。

多生多世不断的受生流转,从深层上去看,就是不断随惑业而转,也就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不断遇缘现行,现行时又熏入新的种子,种子成熟又遇缘现行,生死的真相就是如此,再没有其它的了。但帝君并不认识这个行苦,所以不知道寻求出离。

他心中始终没有出现过出离心和无我慧,因为没有深入修习过三苦和无我。因此只有随惑业累世常转苦轮,无有停息。



(三)不明烦恼 (四)不明无我

比如他做君山主宰时,走在云间,见到女人哭着祷告,心里就悲痛泪水直流。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动了情,以一念动情,随着就入胎受生。

大家知不知道情和爱是烦恼?知不知道它是生死的根本?不学集谛,不认清烦恼的体相,十有八九分不清爱和慈悲的差别。平常爱著一个人动了情,对他(她)好或者为他(她)流泪,这是情、是爱,里面有贪染的成分,所以是烦恼。真正了解苦集,能看到众生都在三苦中、毫无安乐,这时想尽量帮他,拔除他的大苦、给他真实安乐,这是慈悲,没有贪染。所以爱和慈悲完全不同。现代人左一个“爱”、右一个“情”,有几个能真正分清爱和慈悲的差别。

再说帝君见自己和母亲遭到吕家毒害,常常把自己想成大蛇吃尽吕家满门。这时他不知道自己陷在嗔心当中,而且越串习越厉害,竟然以嗔心变成蛇,一见吕家的人就吃掉,最后发展成肆意伤害众生。这表明他完全被烦恼所转,不能自拔。

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都是不明无我造成的。他一直认为有个“我”,在投胎和戚妃做了母子之后,就把戚妃看成“我的母亲”,母亲对自己好,当然就执著成自方,吕家对自己和母亲不好,就执著成他方。从这里就演出了爱恨的生死剧。以他的爱,来世又随业力不断地给戚妃做儿子;以他的恨,又不断地跟吕家结怨。这只是随惑业不自在地在转。其实,本来没有如意这个“我”,也没有戚妃这个“我的母亲”,也没有吕家这些“我的怨敌”,一切都像一场梦,是从无明中幻化出来的。但他丝毫不知,觉得这一切都是实在的,有实在的亲、实在的怨、实在的恩仇,这是他不懂无我。



(五)人生重点的偏差

帝君人生的重点搞错了,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在世间法上。暂时来说,行人天善法能得到欲乐、定乐等,但这只是暂时的,终究落空,并没有超出生死大苦。

他多生多世致力于世间的忠孝仁义,人生的重点没有放在出离生死上。他没有意识到需要全力寻求出离生死,全力对治生死的因——我执和烦恼。原因是他不知道世间都是苦法,他不知道,就始终对世间有爱,因此才耽著世间,生爱生情,又由动情,不断取生死。在他的多生中,没有真实对治过无明、烦恼,以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一遇境缘,情执就现行,就不断造业,又随业堕入生死。

问:他曾遇到过佛法,为什么他的重点还有偏差?遇到只是结了缘,不是真正趣入。像我们遇到“有漏皆苦”的法,只是简单听听,不见得有什么出离心。这要抉择透彻,在内心引生定解之后,才开始遣除对世间的爱著,引发出出离心,之后才真实转入解脱道。在这之前只是结个善缘、种个远因。内心没有由抉择生起断定的智慧,心就不能真正扭转过来,或者说,不能真正破除以往的颠倒执著——乐执、我执等等。

我们看到,帝君的心始终受无明的障蔽,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活动,相比于出世间解脱道、菩萨道,他所作的是不具大义的小事。他的多生累劫除了世间法还是世间法。

这让人想起十二缘起图那个象征无明的瞎子,被无明封住的人,确实只有一再走入生死,一再跌入苦中。没有学四谛,对苦、集、灭、道一个都不了解,那是一刹那也走不上出世间道。所以需要闻思圣法开启正见,来把自己的心开拓深远,在这之后才能走深广的大乘道。这是帝君公案给人的一条启发。



二、世善不可靠分三:

(一)世善会退 (二)后边际以衰所摄 (三)原因:有漏

帝君累世做了不少好事,学习礼仪、忠孝友悌、周济贫苦,做诸山之王时秉公执法,惩罚**的山神,但后来见自己和母亲遭难,顿时大发嗔毒,肆意杀生。这就看到世间的善会退掉。

再看世间善业的果是人天圆满,而这一切走到后面都是衰所摄。比如帝君做神仙、做诸山之王、做帝王的儿子,最终都荡然无存,更广地说,无量劫来的人天福报也都过后成空。比如他堕为龙身受大苦时,往日的逍遥、富贵到哪里去了?不是一切都转为苦吗?所以世间富贵的后边际是恶趣。这就看出世间的乐都是欺诳性。

再看:世间善为什么不可靠?原因是:有漏。有漏善是不可能带来真正寂静安乐的。因为心里有我执、有烦恼、业的杂染,这些就是毒素,就有大患在身。现在随着好因缘能做好人,以后遇到别的因缘,又现行嗔心、杀生等恶行。所以这个善会退掉、会变坏。总之,心里有无明、有烦恼,就一切都不可靠,它的表现是会由善变成恶,由乐变为苦。

所以单凭世间善业不能出生死,不可能依靠它得到寂静涅槃,它是会变、会退的。所以不能仅仅满足于人天善法,一定要修出世间道——出离心、菩提心、无我慧,否则出不了生死。



三、帝君命运的转折分四:

(一)遇佛开示 (二)悟明真谛 (三)皈命三宝 (四)行菩萨道

帝君直到值遇佛开示之后才出现转机。佛说“你以人我相伤害众生,才沦落到此”,这是给他开示集谛的根本。“人我相”是指“人相”和“我相”,因为执著五蕴是我,有了“我”就有对面的“人”,就分自方和他方,这样缘自方起贪、缘他方起嗔,就是造罪、堕落的根源。所以“人我相”三字是开示集谛根源。

佛又说:“你现在还有亲怨的想法和嗔恚、愚痴的念头吗?”帝君随着反照自心,只见无人无我,妄念止息。这才知道贪嗔分别都是虚妄而起。这是佛在指点道谛的关键是无我。之后,帝君的身体随念消失,又恢复了男子身,得灌顶智。这才知道是三宝从生死中救护了自己,从此就皈命三宝。

再往后,不论掌管科举功名或者救济人间疾苦,都是行菩萨道。这些被出世间智慧摄持的善行就不再是衰所摄,不再退入恶趣,而是渐出生死、渐趣涅槃,最后得佛授记。

从这里我们就能坚定信念:生生世世唯一皈依佛的圣教,如教奉行,这才是唯一的解脱正道。



四、出世法迥超世法分二:(一)出世法的关键作用 (二)无数世善不及一念出世善



(一)出世法的关键作用

断我执、灭烦恼的出世间法是截断生死流的关键。在此之前,只要没有跟苦谛相应、没有跟无我相应,就始终顺着生死而流转,无法脱出轮回。虽然也做善事,也行得很好,但世间善行自身的功能并不能出生死,因为它是随着我执在转,又是随顺后有爱(对后有的三界的贪爱),所以无论怎么做,都和我执、后有爱搅在一起,截断不了结蕴相续,断不了生死流转。

反过来,如果对苦谛生了定解,一遇到乐执就对治掉它,而且对无我生起定解,一遇到我执就对治掉它,这样从因上破掉生死流转的两大根本,就开始从流转走向还灭。

比如,我们深入修学苦谛、空性等出世间法,让自己的见解、意乐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这时开始就会往止息结蕴相续的方向上走。反过来,不了达苦谛、无我等,生死流转就无有了期。所以,出世间法具有解脱轮回的关键作用。



(二)无数世善不及一念出世善

帝君多生累世做了那么多善法,也做得那么好,但都不解决问题,后面还是一再地落入生死、落入苦,直到后来相应了佛法,才开始止息无穷无尽的苦的相续、生死的相续,从这里看到佛法的价值,超过前面那么多的世间善。前面处在无明当中,一切都是在真实义愚当中做,后面一念觉悟是出现光明,是在出世间智慧中做,所以前面的无数世间善不及后面一念出世间善。这就显示出出世法的珍贵。

最后还要注意,忠孝仁义是成圣成贤的根基,不是要舍弃,而是要把它提升为出世间的善,成为大菩提的因,也就是要以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摄持,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1] “西方大圣人”,就是释迦如来。“不语而自化,无为而自理”,就是不必言语,而自然感化众生;无分别无功用,而任运调伏众生。“以慈悲为主”,就是以慈悲为根本,给一切众生拔苦与乐。“以方便为门”,就是设立无量方便,接引众生趣入解脱和成佛。“以斋戒为常,以寂灭为乐”,就是一切时住于清净戒中,以寂灭妄分别为乐。“视死生如朝暮”,就是把生、死看成白天和夜晚,生时显现色、受、想、行、识五蕴,死时隐没生的显现,由生而死、由死而生,就像白天过了是黑夜,黑夜过了又是白天,都是虚妄的幻现。“等恩仇如梦觉”,恩亲、仇怨都是自心假立的,就像梦中有恩仇的显现,醒来后,梦里的恩怨分别都荡然无存。“无忧喜悲愤之情”,“情”是烦恼,“忧喜悲愤”表示八万四千烦恼。内有分别执著,才生忧喜悲愤;而寂灭分别,就没有忧喜悲愤了。“知浮生不久,而求无生”,就是了知有为法缘聚而生,缘散即灭,毕竟不久住,就像浮云,很快就灭尽,所以寻求无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44

(二)故应了知轮回一切过失之理

【为如是三种苦性所系缚故,一切有漏蕴或为苦本身,或与苦相连,或成苦之因,由此角度将通达苦之圣谛。以此义宣说了一切有漏皆苦。】

四法印当中,第一印——诸行无常是印定一切由因缘造成的有为法都是刹那灭的自性,下至连两个刹那的常住也没有,这就全盘认定了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而有为法中的特殊部分——有漏法的周遍苦性,就要由第二印——有漏皆苦来进一步认定。也就是要观察:一切被烦恼和业驱使着的五取蕴,或者是受着逼恼的苦受本身;或者暂时有乐的感受,但它是坏灭自性,一旦变坏就使心陷入忧苦,所以与苦相连;或者不苦不乐时随逐有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而成为结生后蕴引发后来种种苦的主因。

由此就断定一切由惑业因缘造成的有漏蕴纯一是苦的自性,其中没有丝毫真实的安乐自性。这就给极广大轮回范围中的每一刹那的显现做了统一定性,也就是由惑业缘起的特有规律得出了有漏皆苦的结论。

这以后观念就有彻底的改变。凡是世间说乐的地方,在你眼里都认定是苦。比如,世间说生是乐,你说生是苦;世间说健康是乐,你说健康是苦;世间说年轻是乐,你说年轻是苦;世间说家庭是乐,你说家庭是苦;世间说享受是乐,你说享受是苦;世间说财富、权利、名誉是乐,你说财富、权利、名誉是苦;世间说有漏禅定是乐,你说有漏禅定是苦;世间说做富翁、做总统、做转轮王、做天王是乐,你说这些全是苦。

这样的见解会让一切世间感到震惊。这是超出一切世间凡情的见解,世间一切宗教、学术都不能开示这一真理,无数人做梦也想不到它。

这是诸佛和出世间圣者现量照见的真谛,能有幸值遇它并且学习、生信,是生死凡夫长劫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极重大转机,从这里开始瓦解掉乐著生死的心,开始引出趣向涅槃的心。它把人从见世间处处有乐的严重错乱中解脱出来,开启了普见有漏皆苦的智慧眼。

三、殊胜利益

【若能如是了知,则会生起从轮回自性中出离之意乐,并将趣入解脱正道。】

规律上认定好了从无始至无终的任何轮回现象的自性一概为苦性,再看轮回中的任何法就不再羡慕、不再希求。无论出现高下哪种显现、哪种受用、哪种暂时的境遇,都平等是苦的体性,经由见到轮回纯一是苦,就会生起从轮回自性中出离的意乐,就会坚定地趣入解脱正道。

所谓轮回自性,就是众生在三界六道中不断上、下轮转的自性。即使升到上界的色界、无色界,仍然在势力穷尽时遇缘现行烦恼、恶业,而退回到下界苦苦中。原因就是烦恼和业没有从根本上止息,所以就不断随着惑业的力量,转生死轮。见到只要身处轮回,就会按这样无止境地轮转下去,只会无止境地受大大小小的苦,就立誓一定要从这个轮转中超出,这就是求出离的意乐。

从细分上说,轮回的自性就是五取蕴不断地从前蕴结生后蕴,发誓要止息这个结蕴相续的意乐,就是出离意乐。

这种对轮回的厌离是普遍地厌离,无论世间哪种苦乐舍的境界,都认定为苦。这种认定是彻底的,不留下任何一点乐的执著。它的作用是会让内心从原来希求轮回的趣向整个反转过来,决定地寻求解脱,全心全意地寻求解脱。这样把心完全转向解脱道之后,戒定慧各方面的修行就真正地启动,就开始贯注于解脱道的修行。

这是由深细观察世间苦性得到的效果,和粗浅、笼统地认识轮回的苦不同。苦见得深细,看到每个刹那都有问题,取舍也会跟着变得精细。也就是在见到种种世间相都是苦相,种种世间因缘都是苦因之后,就会有警觉、有正念,非常小心地避开生死业因,非常用心地趣向解脱。

这个求解脱的意乐一旦稳固起来,占据心中的主导地位,之后一切修行就会被它摄持,身口意的所作所为全部转向解脱道,像少欲知足、远离红尘、修头陀行、护持净戒、念无常、苦、空、无我等等,整个一套修行就真正上了轨道。

以前正因为对苦谛的认识很粗浅、很含糊,所以没有强大力量摄持住心、坚定地朝向解脱道。实际状况还是处处受乐的颠倒妄想支配,在轮回里不断妄想攀求。正见上没有打开,行为就基本是颠倒的、糊涂的,举步动念都是造生死业、都是在增长生死。而真正通达了苦谛,方向和做法就会跟原来完全相反,意乐上是强有力的想尽快脱出生死的愿望,行为上是时时止息贪、止息我执,会在出离意乐的引导下坚持戒定慧的梵行,会着重息灭我执和烦恼,这就真正趣入了解脱正道。



下面再补充五点:

(一)圣者种性所依

基本的圣者种性就是少欲知足。一个人不能做到少欲知足,心就被贪欲绑住,无望得解脱,而能少欲知足不被贪欲所缠,就能一心修道,成办圣果,所以少欲知足是出生圣者的种性。

了知了有漏皆苦就知道无论衣、食、住房、种种五欲受用,越是贪著,就越有大苦降临。因为怕坏苦膨胀、怕永沉生死,就不敢放纵贪欲,也就自然趣入少欲知足。释迦佛制定戒律时非常善巧,佛教导我们生活要尽量简单,吃的简单、穿的简单、用的简单、连头发都要简单。佛自己次第托钵乞食,就是给佛弟子做榜样。而且佛赞叹大迦叶的苦行说:“头陀行存在,我的佛法就存在。”懂了有漏皆苦,就知道头陀行的内涵和取向。头陀行就是“抖擞身心出尘劳”,无论衣、食、资具、受用、人际关系,这些上面有贪著,不知要生起多少烦恼、业、多少苦,不知增长多少生死,多一分贪欲,就多一分烦恼、多一分业、多一分生死,问题是这样严重,所以尽量扫除对世间法的贪欲,在行为上完全转换方向,少衣、少食、少希望住,真正如眼目一样守持别解脱戒。这就是以了达苦谛作为所依而出现的。所以了达苦谛是圣者种性的所依。

(二)无我所依

愚蒙凡夫都计执五蕴为我,而且认为“我”是自在的。了达行苦,才知道这个五蕴体完全被由业和烦恼所左右,刹那刹那在无自主地跟着惑、业转,完全是一种纯苦的相。这样越看到五蕴无自在的苦相,就越明白这个五蕴除了以惑业缘起生苦之外,再没有什么主宰的“我”。所以通达苦谛是通达无我的所依。

(三)无愿三昧所依

无常和苦这两印是现前无愿三昧的所依。也就是在了达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之后,见到所有的世间法都是刹那生灭、毫无实义,又是苦的自性,因此就对像锯齿、像毒品一样的有漏法再不起任何愿求,这就是现前无愿三昧。不以智慧看清世间法都是苦性,是没办法止息对世间的希望。所以,了达有漏皆苦是引发无愿三昧极重要的基础。

(四)大悲所依

了达有漏皆苦,见到三界有情都在苦中,都在无自主地流转,往后的结局都是从五取蕴中层出不穷地生苦,这样普见三界上、下都是同一苦相,就是引发大悲的依处。相反,不生起“有漏皆苦”的认识就无从发起广大、平等的悲心,最多觉得苦苦众生可怜,不会觉得处于乐受和舍受中的众生可怜,甚至对他们拥有财富、地位、名誉等等世间圆满心生羡慕。

大悲心的所缘是尽十方界的一切六道众生,包括苦苦众生、坏苦众生、行苦众生,不论亲怨、高低、贵贱、贫富,都同样存在五取蕴苦、存在无边的流转大苦,这些众生的五取蕴体同样是能层出不穷生起无量诸苦的苦器;大悲心的行相是誓愿把所有的三界众生从生死苦海中拔出。

所以,修大悲心的基础实际就是了达有漏皆苦。也就是,首先要开启深广的苦谛正见,从方所上看到周遍法界无量无数的六道众生;从种类上看到下至地狱、上至无色界任何种类的众生,分分秒秒都被业和烦恼绑在轮回里、绑在三苦上,都被拴在五取蕴的相续铁链上脱不出来;从时间上看,直到尽未来边际,都会有无量无数的众生在毫无自主地起惑、造业、受苦,辗转相续。从这个周遍的苦谛认识上,才会引发平等广大的悲愍,誓欲拔除尽虚空界六道一切众生的生死大苦。这样的悲心是平等的,不仅悲愍苦苦众生,而且悲愍坏苦众生、行苦众生。又是无尽的,不是发有限的一段时间,而是发到众生界尽为止。又是彻底的,拔除的不只是贫穷、疾病等的支分小苦,而是从根本上拔除生死大苦,让众生彻底寂灭五取蕴这个苦源,由此止息生死流转中的一切种类的三界诸苦。所以,所谓的大悲就是遍缘一切三苦众生发起平等、彻底、无尽的悲心。它的基础就是周遍见到众生平等具有五取蕴苦。

总之,大悲的所缘是三界众生身上的三苦,而这只有认识有漏皆苦才会出现。所以,认识苦谛是引发大悲极重要的所依。

(五)净土愿所依

前面曾讲过净土愿的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其中前一部分完全建立在了达苦谛上。像三苦、八苦、六道诸苦这些都思维了达之后,再看娑婆世界的万事万物就全是苦因、苦果,真的就只是苦的体性,除此之外没有极微尘许的安乐可得。有了这个定解,就对娑婆彻底厌离,再不生起一刹那的希望。

再想到:今生没有解脱,死了就有生处,不生净土就生三界。要是生在三界,无论到哪里,也是苦海。而生净土,顿时就超出长劫轮回,一切三苦、八苦、六道诸苦在一刹那间就彻底无余地了脱,从此在清净佛国永无忧恼,常享殊胜喜乐。这样就会在心里下决心:今生一定要往生极乐,永超苦海。

再说,越知道三苦、八苦、六道诸苦,就越知道极乐净土的殊胜、阿弥陀佛的慈悲。一生到净土就彻底丢开了有漏身,从莲花中化现的清虚之身,没有任何生、老、病、死的逼恼;一切受用自在,诸上善人聚会,没有任何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苦;观照五蕴空寂,不增长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又没有任何起惑造业的助缘,所以不会遇缘现行苦苦、坏苦,永远寂灭五取蕴苦。西方净土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无衰无变,所以没有坏苦。超过三界,没有有漏蕴的念念迁流,所以没有行苦。所以极乐净土“没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

反过来说,往生净土极大的违品,就是对娑婆世界的贪著。古德比喻为“抱桩摇橹”,意思是船上的缆绳绑在岸边的木桩上,还摇橹想开船前进,这绝不可能。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心被牢牢绑在娑婆世界的种种事上,还说去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难以办到的。每个人要检点自己,对娑婆世界的事物有一种贪著,就是有一根绳子把心绑在娑婆世界。现在贪心这么强而且越来越发展、增上,吃的、穿的、用的,对物质、对人、对财富、对享受、对感情,每一样都贪得无厌,日益发展,就像已经有无数根非常粗壮、有力的绳子把心绑在娑婆世界,而求生极乐世界的心非常微弱,时有时无,就像只有一根很细的线若有若无地连向净土。对比正反两方面,就知道往生方面的力量非常弱,往轮回方面牵拉、下堕的力量非常强。这就是“抱桩摇橹”,船很难开向极乐净土。

反过来,在“有漏皆苦”上反复思维、抉择、认定,就能彻底破掉贪著娑婆的心,也就把原来一条条绑在娑婆岸上的粗绳子全部解开,这样没有拖累,也就顺风扬帆直往净土了,就是能做到一心向往极乐,整个心连在阿弥陀佛上、连在极乐极世界上,由此就能顺利往生。从这里就知道,通达有漏皆苦是修净土愿极重要的所依,有了它就成了往生强有力的助缘。

最后再总的补充说几句。

有漏皆苦的道理简单明了,并不艰深,但非常重要、非常实用,能指导修行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买不买大房子、搞不搞豪华装修、买不买时髦服装,要不要在世间追求发展,要不要求世间的成就,方方面面的事都可以用有漏皆苦的理来指导。一旦了达有漏皆苦,行为就有了准则。像这一切不必问别人,自己心里很清楚。

过去传统中的很多观念、做法也都可以理解、接受,进而效仿、遵循。比如少欲知足、持盈保泰、居安思危、功成身退、谦受益、满招损等等,很多都能从理上通达。

在“有漏皆苦”上得了定解,就不再是口头上,而是心里真正认识到世间法没有任何可求可做,只剩下一件事,就是求解脱、求菩提。以前在世间是求更多、更好、更新,现在反过来求少、求平淡、求简朴;以前求热闹,现在乐寂静;以前要取,现在不取。别人要取的你舍,而且舍得坦然、舍得决断,因为已经以理抉择清楚了。

在家居士以有漏皆苦的理抉择自己生活、工作、修行的方方面面,非常实用。以前长久存在内心的种种疑惑、种种犹豫不定、种种邪见一概地打破。“有漏皆苦”指明了行人的方向,照亮了路途,从此不再是随波逐流的状态,不会随潮流而转,世间再怎么样,你不会转了。因为已经得了定解,不会被任何邪说、邪缘所转。

很多人以前过了几十年的世俗生活,之后才转过来学佛。以往大量不如理的观念、行为怎么来理清?以三苦的理来看,很多就清楚了。以前在什么地方出了什么问题,是怎么颠倒的,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就开始有智慧能抉择。

以前想过舒适生活的、喜欢升官发财的、好享乐的、好出风头的,以“有漏皆苦”对照,会像照妖镜一样照清个人思想、行为的种种颠倒处。依靠有漏皆苦的理就能有力地改造。

不然,学佛很长时间,很多事还是懵懵懂懂,老的习气、观念还带着。学了佛还是想过奢侈生活,吃、穿、用样样讲究好的,种种享受都是高档次,世间感情还放不下等等。现在借助有漏皆苦的学习,可以指导人转变,从原先迷惑的人转变成真正合格的解脱行者,以这份法乳可以把人养育成解脱道的真实行者,走上圣道,作用非常巨大。

再看这个世间的很多现象,也有智慧眼能看得懂。为什么很多大明星、大名流,恰恰后面非常痛苦,很多年纪轻轻就自杀、精神错乱,很多风光一时的大老板频频跳楼,为什么发生这些现象,也能看得明白。

还能看出世间种种五花八门的修道都是南辕北辙,都是不了义、不究竟,根本不是解脱的正道,也不可能有任何解脱果,都是在寻求本是苦、误以为乐的东西。而且,种种五花八门的学说,也有智慧能辨清真假,对种种冠以幸福、安乐、快乐、温馨、美好等等假名的伪学说、伪主义、伪思想,也像照妖镜一样,全部照得原形毕露。

对现在在家出家的学佛人趣向于世俗化,也能看出完全是歧途。表面上搞得热闹,实际并不是真正的佛教。从有漏皆苦的角度来看,很多都是乱的、不正的。

而且,从此才能真正地奉行释迦佛的教诲,真正做一名佛弟子,守戒、出离、修戒定慧,整个一套在思想上的路都完全打通了。释迦佛在临涅槃前说过一段话,佛说:“要知道,世间都是无常,相聚就必定有分离,不必心怀忧恼,世间的相本是如此,应当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光明息灭愚痴暗。世间实际危险而脆弱,没有坚牢之法。我如今入灭,就像去除恶病。这是应当舍弃的身体,是罪物之物,假名为身,沉没在老病生死的苦海中。智者灭除这个具过患的身体,就像杀了怨贼,哪有不生欢喜的呢?”从这里看出,这个世间、这个有漏身要尽早寻求出离。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8 23:44

你有这个定解,才能在这个充满邪说、充满安乐假象的混乱的时代保持住解脱行者的操行、志愿,才能不为外在种种潮流、学说所转。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不会乱了方寸。

再看解脱道的所为是极有意义的。解脱行者的见解和行为是世间极有智慧的,他的心量广大,所愿高尚。最要尊崇的是奉行释迦佛出世圣法的僧伽,而不是世间的学者、专家、名流。高尚的是解脱道行者,具有智慧的也是解脱道行者。这样会对佛法生起坚信,愿意尽形寿奉行佛法,遵照本师的教诲实行。不再会盲目效仿所谓世间伟人、名人、学者的思想、行为,不再会无主见地随潮流转。唯一只坚定地皈依三宝,行解脱道。

这次有漏皆苦的学习,不能只当作学一点佛法知识,关键是要运用在自己的人生中。比如,学过的“两点一线原理”,就要拿来检点自己以往做过的事,现在正做的事,将来要做的事。想想从前,所思所行是不是按“两点一线”的模式在走,是不是从没有跳出过这个模式?要检点现在正做的每件事、每个动机,是不是有错误?要反问自己:我现在去干什么?是不是又去寻乐?比如去找一个人,是不是为了得到某种乐?去逛商场、看电视、上网、旅游等等,是不是去求乐?凡事都拿来检点一下,如果还是去找乐,那就是无明,就应当放下。

用在将来,就检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不再把宝贵的光阴浪费在追求世间乐上。比如求财、求官、求名、求男女、求世间种种圆满。

像这样常常检点,自己逐乐的意乐和行为就会逐渐止息。这不是听几堂课就会变得无欲无求。凡夫多生养成的习气非常浓厚,只有用“有漏皆苦”的法反复检点、反复纠正,才能真正转过来。

所以是拿这个法来修行,不是听完了法本一放,束之高阁。再过一段时间,法义忘得一干二净。后面又学其它课程,这个法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这样是不行的。真正的修道人,这个法是天天要拿来用的,一直用到成就为止。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