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知 止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6-10 16:32
标题:
知 止
姚展雄
1919年,弘一法师给好友夏 尊写了一幅字:“知止”。题款是:“己未八月,书贻人 尊居士。大慈定慧弘一释演音。”此时,他出家已一年零一个月。
“知止”何意?《札记·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清代才子纪晓岚先师陈自崖有一幅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隋朝大儒王通有句名言:“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一个人能真心体悟“知足”,实属不易。若能“知止”,乃为上乘境界。
禅门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老和尚,身边聚拢着一帮弟子。
有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父坦然相对。
师父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弟子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老和尚责问道:“出家之人怎能妄取无本之果。”
小和尚答道:“师命有所不从,皆因尘缘不清,造化弄人,我得无本之果,使之皈依佛门净地,不为俗世玷污。虽初衷未果,然弃不期之期,得天意而顺其自然。”
老和尚畅然。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父的衣钵传人。
在事业和人生的转折点上,一个人一定要懂得“知止”的含义。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
综观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伟人英雄,他们的英明伟大,名垂青史,就在于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顺势而为,同时,也懂得适可而止,功成身退。
“一代商圣”范蠡离楚投越,辅佐越国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被尊为上将军。范蠡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换官服为一袭白衣,携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他曾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次散尽家财,自号陶朱公。他深知越国勾践为人,从齐国写信给另一功臣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如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在接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赐死的命运。而范蠡因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
陕西汉中张良庙里,有两块石碑。其一刻:“送秦一锥”、“辞汉万户”八个大字。另一刻“知止”二字。两块碑合起来,也可看成一副对联。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天下初定,他便托病隐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因懂得“知止”,得以保全性命。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攻破天京,平定太平军后,威震天下,当时部下劝他发动兵变,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谁知他怒不可遏,严词拒绝,并挥笔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只自知”一联,以表心迹。后解散湘军,自削兵权,斩杀羽冀,以释清廷之疑,终于保全晚节,也换得了曾家子孙后代的平安。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可谓政客中最懂得“知止”的人。他在两届任期满之后,毅然谢绝人们要求他连任的请求,回到自己的农场,给美国人留下了一个好的制度传统。
在商界,也不乏懂得“知止”的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富可*国时,向世界宣布他将从2008年1月1日起,不再打理公司日常业务,转而投入他和夫人共同创建的比尔·盖茨夫妇基金会,从事慈善事业。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把写有“知止”两字的条幅悬挂在办公室中,用以警策自己。事实上,他的成功秘诀就在“知止”二字。李嘉诚是一个“知己之可行”的勇者,即他明确自己每一次行动的目的和可靠性;同时,李嘉诚还是一个“止己之不能行”的智者,即他克制住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性和毁坏声誉的各种行为。在李嘉诚看来,世上之事,皆有物极必反之理,过度的行为只能导致失败的结局。所以真正的大商人应当明白“知止”之重要性,万不可在鼎盛之时跌人低谷。商人之财,多败在不知止上,总想以贪婪之心占尽天下大小之利,大有满盘皆收,赢家通吃的冲动,这是可悲的,历史上的吕不韦、胡雪岩、和珅就是明证。晚年的李嘉诚虔心向佛,慈悲喜舍,将个人三分之一的财产捐出成立基金会,致力于慈善事业。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功夫做到细微处,一念起来,知止不被带着走;一念消失,知止如如不动。
——摘自《人海灯》2010年第4期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