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修定的基本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5-14 11:33
标题:
修定的基本方法
致 光
修止方法很多,今天,先介绍“出入息观”。
佛讲的出入息观并不是数息或随息观呼吸的方法,在佛教里面称观出入息。发展到后来就叫“数息观”,更进一步发展成“六妙法门”。很多人把出入息观错误地以为是数息观,数息观是粗的方法,比较容易修。佛经里讲到的修法是观呼吸,不是数呼吸,只是妄想杂念很多的人需要数息。这里,我以观出入息的方法来指导大家。
根据经典的记载,观出入息的方法,就是观鼻端前面的呼吸。所以佛教里有这样一句话:“眼观鼻,鼻观心”,有人把它叫做“观鼻尖白”。就是从鼻尖前来观呼吸,进一步从中观心,鼻尖白是因为观到后来在鼻尖见到光明。
1.调身方法
有些人打坐修定不久,会出现一些现象及障碍。比如姿势障碍、呼吸障碍、身体疼痛等,这些大都是因为身体没有调好所造成的。
静坐的姿势是很重要的,修禅定最好的姿势是双盘。但是入定不一定要盘腿,重要的是全身放松。优波离尊者第一次入定时是站立的,当时他在为佛剃头发呢。但是,一般上静坐要姿势正确。坐时首先不必设法摆正头,只要眼睛向前看,头就自然正。然后眼皮垂下来, 眼皮垂下时别忘了眼睛也下视,眼睛不可向前看,下视后不要理会眼睛,太理会眼睛会产生幻境。
每次上坐时,一定要检查一下全身是否放松。我说过,不一定要双盘或单盘,重点是全身肌肉放松。因为如果你静坐一小时,身上某处肌肉拉紧一小时,一小时后拉紧的部位就要疲劳。有些人坐久了,他的头就会低下来一点点。低一点点不要紧,不可以头低到打瞌睡的样子,除非你进入一种定的时候,头就会自然低下来,那是另一回事。
2.调息方法
呼吸方法
呼吸方法有胸部呼吸和腹部呼吸,胸部呼吸会胸闷气短,所以必须用腹部呼吸。若要坐久或入定久,一定要用腹部呼吸。吸气时,肚皮要自然涨,呼时自然凹进去,不可用意念控制呼吸。最好的腹部呼吸是吸气吸到换气之前,小腹会有一种吃饱饭似的感觉。为了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放松裤带,如果你穿的裤子是松紧带的,必须把裤带拉到肚脐下四指宽。胸部呼吸无法达到很微细,从二禅开始会造成气喘、胸口闷、痛,乃致无法修到三禅。
观呼吸粗细
即修行用功之处,出入息的业处就是呼吸的动作。从鼻孔到你的丹田、肚脐都有呼吸的动作,观不同部位的呼吸,对于心念的影响也不一样。道家观下丹田,就是观肚皮上下的动作,是个很粗的呼吸动作。佛家用的方法是观鼻端前的呼吸,是微细的动作。观丹田的境界不但很粗,而且心集中丹田会产生内气的运转,会带来很强的气。佛教说修定所专注的境界有大有小,观肚皮的境界是比较大,比较粗的。虽然道家修任督脉也能入定,但境界粗,要修很久才能定下来。佛家观鼻前的呼吸,它的优点在于鼻端前的呼吸是很微细的,很快就能入定,如果你的心念不够微细的话,你就观察不到鼻端前的细境界。
业处:感觉人中处出入息的相
业处就是修行的用心处,出入息观的业处是六尘中的触尘,即观鼻腔对外面呼吸的触觉,不可在鼻孔内感觉呼吸,而是在鼻腔外来感觉,就是人中这个位置。当你呼吸的时候,有风在人中这个位置吹过。因此,观出入息时不要弄错,不要观鼻腔里面,而是在鼻腔外面。因为鼻腔外面的呼吸比较细,心念粗的人没有办法感觉到。如果你叫一个人观鼻端前的呼吸,很容易发现他平时的心念粗或者细;当他轻易地在人中观察到有风吹过,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很容易进入微细的心。相反地,心粗的人找来找去都没有感觉。有些人为了找鼻前的呼吸感觉,找了三天都找不到;因为他的心念太散乱,太粗了所以找不到。一下子就观察到的人,他修禅定就会很快入定。
你们现在要注意鼻端前的呼吸,一定要设法知道,呼吸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八种触觉。
呼吸的相:出入息的长短粗细冷热滑涩。
就是要观察呼吸的长短的触觉;粗细的触觉;冷热的触觉;还有滑涩的触觉。所谓观出入息,就是观呼吸的这八种变化。
长短以什么来比较呢?是以前后的呼吸来比较的。不是你和我之间的比较。即呼吸的时候,看下一次呼吸比上一次呼吸长了还是短了,是呼气长还是吸气比较长呢?如果呼吸调得很好,就会越来越长。
冷热则是观察呼气热还是吸气比较热。但是,当呼吸微细时则冷热不明显,此时就不必观察冷热了。
滑和涩是什么呢?指的是你呼吸的易难。有时候吸气比较难,好象有阻塞,这就叫涩。如果容易吸气叫滑。呼出来也是一样,也就是说我们呼气的时候,是容易还是难,这就叫滑跟涩。
粗细是你呼吸的风的强度,是粗还是弱。如果你呼吸的风声很大,那就是粗。如果风声很弱就是细。一个人如果要入定,他呼吸的风要求细。请记住:要入定不是要求呼吸长,是要求呼吸细。以下是观出入息的要点:
⒈开始时要注意的是呼吸的冷热感,心不数息也不随息。
⒉呼吸越细,冷热不明显。
⒊当呼吸微细时,就要专注在呼吸的粗细。
⒋呼吸越细,心念就越细;心念越细,入定就越深。
⒌观呼吸粗细时,不要留在同样的粗细,要越观呼吸越细。
⒍呼吸越长,就能入定越久。
错误的业处:人中、气感
你观呼吸时,不可观想将心抓住,安放在人中这个位置,这种行为叫做作意太甚。观呼吸时必须靠触觉,心专注呼吸在人中摩擦的感觉。千万不要没有摩擦的感觉,硬把心集中在人中,那就错了。换句话说,不允许将心念集中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包括人中,只允许集中在呼吸上。
观呼吸除了八种触觉之外,还会产生气感,即身体中有气在运转。练气功的人都知道,意到气到。中医也认为心念集中到哪里,气就会跑到哪里。任何长期静坐的修行人,都明白有此事。可是,那些不懂静坐的人,一听到有人讲到气,就说那是外道。由于我们在鼻端前观察呼吸,就会有一些气集中到人中这里来,这时心要分辨清楚,不可以去观察气感,只允许观察呼吸的风。如果你去观察气感,就发现人中越来越重,越来越麻。观察更久一点,你会觉得整个嘴唇都会麻起来。这时,你的心念除了观察呼吸,你也在观察涨的感觉。八触是呼吸给你的感觉,不是皮肤麻的感觉。在观呼吸时,人中麻的感觉不是你想要观的境界,你要清楚所观的境是出入息,身体上的痛和麻也不是观出入息要观的境界。
那些不懂得如何观出入息的人,心念往往会集中在两件事上:一件是看呼吸,一件是集中于气的麻、涨的感觉。有些人还集中第三件事,就是他多加一个心念——将注意力集中在人中的意念。要清楚:观察呼吸时只有集中呼吸的触觉才是对的,其余的集中都错。要弄明白这三件事,你才不会错用心,才能以观察呼吸的修法进入心一境性。
摘自《定慧之路》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