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当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5-14 01:55     标题: 当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很多武侠小说里描述高手过招时,总是告诉大家,其实高手之间用某某招数已经没有用了,要想击败一个高手就必须找他人性上的弱点,这种弱点是凌驾在招数之上的,也是大侠们难以超越的,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每个人如果能超越自我,你就是一个绝顶的高手!

其实所谓的人性的弱点就是佛陀在四法印中告诉我们“有漏皆苦”中的“漏”。漏就是指漏洞,有这些漏洞就造成了人性的薄弱点,也正是有这些弱点才导致我们感受无量的痛苦。那么学佛便是一个堵漏洞的过程,如果漏洞堵完了,佛教上称为“漏尽”,那样才是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一个无懈可击的人。

释迦牟尼佛用制定戒律来诠释人性的弱点,每一条戒律都是佛陀精心研究人性弱点得出的结果,受戒就是在帮助我们堵漏洞,减少我们的人性弱点,因此戒律受持的怎么样也决定了这个人能达到什么样的修持程度,这个类似于“木桶理论”,木桶中能装多少水由最短的那块木板来决定,学佛用的是“漏洞理论”,木桶中能积多少水应该由木桶本身有多少漏洞来决定,漏洞越少,水积的越多,漏洞越多,水积的越少,没有漏洞的话,水就可以积少成多,直至装满,有漏洞总是难以装满的。所以戒律是无漏学,是学佛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于一名凡夫来说,持戒是相对比较痛苦的事情,很多人认为是宗教约束,其实撇开佛教戒律对人性的积极意义不谈,就是在世间人也被很多的“世间戒律”所约束,比如法律、厂规、校规、家法等等,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因为绝对的自由就是绝对的不自由,没有约束的行为肯定会妨碍他人的自由。初受戒者之所以感觉到约束很大,主要是心散乱惯了,突然要受管束就好像一匹野马被驯服的过程,开始的反抗是很激烈的,散乱的心就是野马,现在要它静下来,当然会不适应,但长久的串习,戒律就会变成我们修心养性的好帮手,甚至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候的心一定是非常平和、安祥的。

受持戒律并不是举行一个受戒仪式就结束了,相反,受戒仪式只是一个开始,从这时起戒律必须从心底里开始受持,每一条都必须要做到才行,否则仪式上的受戒就失去了意义而沦为一种形式了,况且受持戒律对于修行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致力于解脱的修行人绝对是不会舍弃戒律的,因为正是戒律的存在才不断的鞭策修行者精进的在解脱道上前进,否则是很容易退转的,没有堵漏的方法,再多的水也会从桶里流失掉的,学佛不受持戒律,如同竹篮打水,最后只落得个空欢喜的下场!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5-14 01:57


1 学佛,要把理论融会到生活里面,使我们生活完完全全是佛法的理论,这样的佛法学了才有用。

2 假如,学了佛法跟我们生活不相干,诸位想想,我们学它干什么?

3 佛法学了为来世的,来世还没到,我们也不必这么着急!如果佛法就是我们现前的生活,而且是最幸福的生活、最圆满的生活、最快乐的生活,那我想人人都想要学了。

4 学佛四众弟子一定要明了,我们学佛,修的是觉正净,学的是戒定慧。诸位要记住:别人清不清净、觉不觉悟,我们不要理会他;一定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觉悟,自己有没有清净,这个叫做学佛。

5 正如同持戒一样,我们自己有没有戒定慧,莫问别人;别人有没有戒定慧,与我们不相干。佛法的戒律是戒自己的,不是戒别人的,所以佛法这个戒律,真正值得我们赞叹。

6 老实人是我自己持我的戒,别人持不持戒,我没有看到,不晓得,与我不相干。六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别人的是非善恶,与我都不相干,一概不理,我才能得清净心。

7 常常喜欢管别人的闲事,这个人就是不老实的人——标准的不老实!他表面上修得再好,到后来还是要落空,一事无成。

8 戒律是戒自己的,是对治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对治自己的嫉妒、嗔恚,我们要把这些东西统统改过来。改过就是真正的忏悔、真正的学佛。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