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高僧《心经》开示录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5-12 12:09     标题: 高僧《心经》开示录

清定上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由一念无明烦恼的执著,才有色,受,想,行,识的诸行。有业行感苦报,是必然的结果。假使我们能够以真智观真境,不被惑业烦恼所控制,处处能够观无我,立刻可以把现前的身心转变成就佛智的作用,这个方法就叫“转依”。


那些不懂得佛法的人,不知道执著五蕴的危害,造业受苦,是可怜的。既然能够知道执着五蕴,造业受苦危害性,就要好好的转变它,利用它为修行所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懂得佛法之后,就应该晓得现在的五蕴,能够起一个正觉的观念,依法修行,立刻可以转变过来,起五智的作用。比如说,我们以前不懂佛法时,执著自己身体色蕴的地,水,火,风四大是我,这个色身是我,由这个色起受,想,行,识的心。身子有一点不舒服,就想避免;有一点觉得可乐的,就想贪著,由色起受,由受起想,由想起行,由行起识。这就形成烦恼造现业,流转生死。现在学修佛法,就要把它转变过来。我们要随时随地的感想,内而身心,外而世界,彻底皆空。不光是身心空,看十方世界,山河大地,房子,财物,有情无情,眼睛透过一切有相去观空。这即是观想真心,不被假像所迷惑。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对一切有形相的事物,立刻晓得它当体即空,不被假象所迷惑,自然就得自在了。

能够把身心世界观空,自己身心内空,山河大地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乃至佛说的廿空,十六空随时随地不断地在空观中去修,自己就感觉到身子空了,虚空无边。我这个身子也无边。象这样观修的结果,本来执着现前的我放松了,这时身轻心安,空乐无分。无边无际的法界,无边无际的虚空,空明净寂,这才是真正我的身子,这个身子是诸佛的法身。法界藏身,平等法身,就得大自在了,就是转色蕴为大园镜智,好像一面鉴照于法界的大园镜,我在大园镜当中,大园镜就是我,虚空光明就是我。现前的我是假我,是幻象光影,是空的。

由于有四大的色身就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人家说我好话,我就很高兴,说我坏话,我就不高兴。那个人对我好,我就认为称我心,那个人对我不好,我就认为可恨,这样一种爱憎的心情,就是因为受业来的。假使内而身心空了,外而世界空了,一切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空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都空了。再观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亲,无量劫来的父母亲。我现在知道佛法的道理了,我就要把佛法的道理告诉他们,让他们也知道佛理,依法修行,早日成佛。


佛经中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具诸佛法身光明;问题是现在有执著,所以不现,只要我们能够把这个道理告诉他们,我们的父亲,母亲,就由信起觉了!晓得自身是佛,自心能作佛,不断观修,一旦明心见性,就成始觉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家都心遍虚空,佛也,众生也,我自心也,三无差别,这个就成了平等性智了。然后在这个大圆镜智,平等性智,以及法界的自性上,观一切不空的东西和事情,就是说整个的虚空里包含着无边无数的佛土,无边无数的山河大地;也包念着无边无数的世界,这些世界中有完全无苦的极乐世界,也有极苦的世界,如我们的娑婆世界。众生中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量无边的情众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里面,包括六凡四圣。六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四圣:声闻,
缘觉,菩萨,佛。由于善巧观察,转变想蕴为妙观察智,由不断殊妙观察,转变行蕴为成所作智。极乐世界就是法藏比丘根据四十八愿观察成就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个六道众生中的有情世界,同一个成了四圣的正觉世界,以及十方刹土的器世间,都在整个法界里边,没有一个人,没有一样东西,没有一个有情无情,出于法界外的。这法界二字,一般初学的人不容易懂,为了使大家容易理解,现在用一个普通的名词来讲,就叫宇宙。所谓宇宙,宇是一个“宇””字下一个“于”字,意思是存在此中,即所讲的是空间。宇宙的宙字,“宙”字下一个“由”字,是由过去到现在,由现在到未来,讲的是时间。这个无边无际的空间,同无始无终的时间所组成的宇宙,即是所谓法界。在这个法界里边,器世界,有情世界,在表面上看起来不空,正觉世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也是有这个声闻,缘觉,菩萨,佛的不空。若真正究竟讲来,整个法界上,器世界,有情世界,正觉世界,其真实的体性,都是空的。

讲空了,又不是断灭。金刚经上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一切法的自性是空,但能起的作用是不空,因缘条件具足了,就能成就缘生法,所以拿整个佛法来讲,完全是研究宇宙人生的真实正确的宇宙观。我们每一个人,在这样的宇宙当中——无边无际的空间,与无始无终的时间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做一个正确的人,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最要紧的是一个正确的作意观念,没有这个观念,修行就会走错路的。一切法自性空,一切法的缘起作用不空。虽空不是断灭,虽不空不是执实的。因空故所以能够缘起,因缘起故当体即空。例如说,我们现在的妙果寺,这座房子已经破烂了,现在要重新把房子盖过,将来变成很庄严的一座佛寺,那么我们这些建筑工人,第一步就要把现在的妙果寺所有的房子全部拆光,经过计划砌起新的金刚殿,大殿,后面的三圣堂,首先要具体设计,逐步盖起新房,假使不把旧房
子拆空,你要想盖新房子,可能不可能呢?不可能。所以我们修行人,必须在一切法的体性上,观它是空,然后能够缘合三界庄严寺院,所以观空不能说断灭,因为不空即不能缘起,同时新寺建成了,因为缘起故也当体即空。再举例说,我们这个讲经法会在一个钟头以前,根本没有,在一个钟头之后,大家散会回去了,也就不见了,现在暂时在一个多钟头中,我们大家会合显现法会。

为什么呢?因缘条件,时间空间,条件具足了,大家无量劫来时的善根,在家出家平日发愿的心情,共转法 lun的愿望就实现了。这位雪山法师请我给大家讲一讲修行法要,有这样的因缘,这个临时法会就显现了。空故缘生,缘生当体即空,因为空故— —真心体性是空,就叫真空。现在的形象是有,不是实执的有,是如幻的有,所以叫妙有。我们学佛的弟子,一定要懂得真,空,妙,有这个道理。

晓得真空了,我们这世间一切苦,乐,贪,嗔都解脱了,不去执着了,放下再放下,彻底观空了。同时晓得妙有了,知道一切因果缘起一丝一毫都不会错的。所以经书上说:“生死涅磐,纤毫自性无。”我们大家流转生死,声闻缘觉,证得涅磐,乃至成佛,证得无上涅磐。有为法,无为法,彻底自性是没有的,都是空的。但是作用,缘生因果如如不虚误。生起的条件,因果一点不错。你杀一只鸡,这只鸡将来就要坏你的命,这就是你杀它的业报;你做一件好事,将来得乐报,也是不失的;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极乐世界就有你的一朵莲花。你一日乃至七日,一心念佛,日日发大光明,这朵莲花,将来你命终时,就往生到极乐世界;这朵莲花,就是你的往生莲座,见佛闻法成就的菩萨,这是决不有疑的。一心念佛往生因果如如不虚误。一切法自性空,同一切法缘起情况不别,这两个不但不矛盾,而且相互起作用,这个真理是龙树菩萨根据如来世尊经教所造的《中论》《十二门论》《中论》三论当中精细阐明的,说出这个重要的法义。我们经过修行,实际证明是如此的。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知道,知道这个道理,叫妙观察智。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5-12 12:19

 要知道仔细地思索世出世法,法空不空的道理。仔细观察,也是我们这个心,不是别人家的心。我们能够起这个作用,不是以前打妄想,妄想别的杂乱事情。而想的是世出世法的正智,这个观察叫妙观察智。有了妙观察智,然而依法,依戒修行,能够使自己所有的愿力,都能成功。例如说,大家现在在坐念佛的人多,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真实的,不是没有的,确实是存在的,没有一句虚假,释牟尼佛如来世尊完全不会讲一句假话的?是真语者,如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因为十方世界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的功德庄严。是什么道理呢?阿弥陀佛在百千万亿劫以前,他出家为比丘,叫法藏比丘。这位法藏比丘,他因为修行,深深地感觉到发了菩提心之后就要度一切众生成佛。他看到,有很多的苦世界,众生的烦恼很重,而且非常之难度。例如说: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经常到地狱里度众生,把他们度出来了,脱离了地狱之苦,但不久之后,又因在人间造恶业又到地狱去了。是个什么道理,他们的烦恼根没有度脱,继续造业,又回到地狱。文殊菩萨,普贤普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他们对众生发了大悲心,总是要度众生,千遍,万遍,都要度脱他们,所以在地藏经切利品上,参加这个切利天会上的百千亿的佛,菩萨,都是什么人呢?都是地藏菩萨发了大菩提心之后,千百万次度他们成佛的。所以地藏菩萨的发愿是:“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了,知道了极乐世界是怎么成立起来的,他就是阿弥陀佛的因地法藏比丘,在过去的佛,定自在王如来面前学法的时候深深地感觉到,要使苦恼的众生得到解脱,趣向菩提,很不容易,要想自己发愿成立一个极乐的世界,接引别的世界众生都往生到这个极乐世界来,第一步离女心,不是别人家的心。我们能够起这个作用,不是以前打妄想,妄想别的杂乱事情。而想的是世出世法的正智,这个观察叫妙观察智。有了妙观察智,然而依法,依戒修行,能够使自己所有的愿力,都能成功。例如说,大家现在在坐念佛的人多,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真实的,不是没有的,确实是存在的,没有一句虚假,释  牟尼佛如来世尊完全不会讲一句假话的?是真语者,如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因为十方世界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是什么道理呢?阿弥陀佛在百千万亿劫以前,他出家为比丘,叫
法藏比丘。这位法藏比丘,他因为修行,深深地感觉到发了菩提心之后就要度一切众生成佛。他看到,有很多的苦世界,众生的烦恼很重,而且非常之难度。例如说: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经常到地狱里度众生,把他们度出来了,脱离了地狱之苦,但不久之后,又因在人间造恶业又到地狱去了。是个什么道理,他们的烦恼根没有度脱,继续造业,又回到地狱。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他们对众生发了大悲心,总是要度众生,千遍,万遍,都要度脱他们,所以在地藏经切利品上,参加这个切利天会上的百千亿的佛,菩萨,都是什么人呢?都是地藏菩萨发了大菩提心之后,千百万次度他们成佛的。所以地藏菩萨的发愿是:“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了,知道了极乐世界是怎么成立起来的,他就是阿弥陀佛的因地法藏比丘,在过去的佛,定自在王如来面前学法的时候深深地感觉到,要使苦恼的众生得到解脱,趣向菩提,很不容易,要想自己发愿成立一个极乐的世界,接引别的世界众生都往生到这个极乐世界来,第一步琉璃光如来圣号,一想到药师琉璃光如来法身,就象万里无云万里天,如同兰色的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想这个兰色天空光明回光返照,照着自己,这样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法身光明,回照自己,自己犯戒罪堕,就能消灭还复清净。这是菩萨因地发愿,经过修行,果地成佛的功德。所以如来世尊说:“一个众生能够得到人身,要遇到佛法,是很不容易的,但能够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圣号就更不容易了,什么道理?要在无量劫来为众生而起大悲,为大悲发无上菩提心,这样才能听到。前面所说,那个法藏比丘,听到世自在
王如来的介绍,二百一十亿尊佛的因地行愿,当中经过修行,最后成就果德,他把二百一十亿尊佛的特别胜愿,园满无上的,经过长期修行最后证成的无上刹土集中起来,他就发这个愿。当时世自在王如来赞叹他,说是现在正是这个时候,你发了愿之后,将来可以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的菩萨。因此,法藏比丘就在佛前发了这个四十八愿。发了四十八愿之后,经过无量劫的修行,修行成就了这个无苦的极乐世界。众生往生到这个世界里,烦恼业报很快的清净了,不但是自己能够解脱,而且能够度一切众生解脱,而且很快趣向无上菩提,不要说声闻,缘觉的数目不清楚,菩萨的数目也数不清楚。


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是阿 跋致,八地以上的菩萨,而且很多是一生补处的菩萨,下一辈子就要成佛了。何以成就这样一个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是怎样成就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因地法藏比丘以他的妙观察智,同成所作智,修行成就这个世界。这种智慧,就叫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就把我们原来的色,受,想,行都转变了。本来色蕴,转成大园镜智;本来受蕴,转成平等性智,本来想蕴,(为了人一切分别要念)转成妙观察智,现在再进一步用妙观察智,现前观想的力量,转行蕴成就所作智,成就了这个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成就以后,大家看看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第二十愿,在这三个愿中讲,凡世界一切的众生中的任何一个人要想往生极乐世界里,首先要有虔诚的信心,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发愿是不虚假的,信佛,信法,信僧。信佛,信阿弥陀佛的因地的发愿,果地的功德。信法,相信持名念佛,自己一心念佛,把自己的心要念到一心不乱,怎么一心不乱呢?要观想阿弥陀佛的法身是无量光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第二个是阿弥陀佛的报身佛,是无量的寿佛,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祗劫,彼佛无量无边的化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佛,佛的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阿弥陀佛从发菩提心到成佛以后,彼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十劫当中,到现在,没有一天,一分钟,一秒钟不想我们法界的一切众生,只要你有一念,我命终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同阿弥陀佛要摄受众生到极乐世界,得解脱成佛果
的这个愿相符了,就如电话打通了一样。我们自己的觉心同佛的觉心就能合在一处,自愿和佛愿就能合在一起。阿弥陀佛忆念众生,如母忆子,象一个母亲想念自己的儿子一样,子若逃逝,虽忆何为?我们当儿子的不想母亲,母亲就是想你想死也没办法,你一个人跑到外面去不回家来,母亲也找不到。子若忆母,如母忆子,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母亲每天从早到晚在家想我,只要我一念想母亲,两个心念就合拢了,不离开了。例如我们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从发愿的一天起,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里,就有我们的一朵莲花,只要我们天天念佛,天天忆佛,这朵莲花天天放大,天天放光。当我们临命终时,它就是我们一步用妙观察智,现前观想的力量,转行蕴成就所作智,成就了这个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成就以后,大家看看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第二十愿,在这三个愿中讲,凡世界一切的众生中的任何一个人要想往生极乐世界里,首先要有虔诚的信心,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发愿是不虚假的,信佛,信法,信僧。信佛,信阿弥陀佛的因地的发愿,果地的功德。信法,相信持名念佛,自己一心念佛,把自己的心要念到一心不乱,怎么一心不乱呢?要观想阿弥陀佛的法身是无量光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第二个是阿弥陀佛的报身佛,是无量的寿佛,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祗劫,彼佛无量无边的化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佛,佛的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阿弥陀佛从发菩提心到成佛以后,彼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十劫当中,到现在,没有一天,一分钟,一秒钟不想我们法界的一切众生,只要你有一念,我命终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同阿弥陀佛要摄受众生到极乐世界,得解脱成佛果
的这个愿相符了,就如电话打通了一样。我们自己的觉心同佛的觉心就能合在一处,自愿和佛愿就能合在一起。阿弥陀佛忆念众生,如母忆子,象一个母亲想念自己的儿子一样,子若逃逝,虽忆何为?我们当儿子的不想母亲,母亲就是想你想死也没办法,你一个人跑到外面去不回家来,母亲也找不到。子若忆母,如母忆子,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母亲每天从早到晚在家想我,只要我一念想母亲,两个心念就合拢了,不离开了。例如我们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从发愿的一天起,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里,就有我们的一朵莲花,只要我们天天念佛,天天忆佛,这朵莲花天天放大,天天放光。当我们临命终时,它就是我们我们佛弟子,最要紧的是你要相信佛法,你的动机及出发点在哪里?你在为你自己个人?或是在为一切法界众生?有的人说,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世苦。这句话对不对?是对的,这个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苦乐的立场上讲的,真正讲就是说:“我们修行不是为我们个人。为我们个人修行的功德比较少,范围小。我们修行为法界的一切众生,是为度一切父母众生而修行的。我们日日这样观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亲,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对我们有无量恩德,我们不超度他们,谁去超度?假使我们不度父母,我们就不是一个佛弟子。既然是佛弟子,第一个就是报四恩,度三有。报什么恩?第一报父母恩,父母扩大了就是众生,那么,怎么能够度众生?主要是靠三宝加持的力量,所以要报三宝恩,那么?怎样才能报三恩呢?我们怎样去修行呢?在什么地方修行呢?要报国土恩,我们生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成人,是靠国土恩。所以我们佛弟子,除了爱教以外,还
要爱国,爱国就是报国土恩。今天我们祖国开展四化运动,造益于全国人民,使这个社会走向一个新的安乐的社会。那么,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应该除了为佛法修行外,为这个国家建设四化也应该尽自己的心力,尽自己的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对佛弟子,我们头一个条件提出: 要归依三宝,发菩提心,归依佛,从不觉到觉;归依法,从邪到正;归依僧,从染到净。归依佛,法,僧,就是要做到觉,正,净。觉什么呢?觉就是说,处处要做到无我,完全为众生,任何一个事情,起一念为我的心就是私心我执,起一念为众生的心,就是利他大悲心。观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他们就没有一念为自己的,都是为他人的。观音菩萨,因地发了愿说,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法界众生


我们佛弟子,最要紧的是你要相信佛法,你的动机及出发点在哪里?你在为你自己个人?或是在为一切法界众生?有的人说,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世苦。这句话对不对?是对的,这个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苦乐的立场上讲的,真正讲就是说:“我们修行不是为我们个人。为我们个人修行的功德比较少,范围小。我们修行为法界的一切众生,是为度一切父母众生而修行的。我们日日这样观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亲,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对我们有无量恩德,我们不超度他们,谁去超度?假使我们不度父母,我们就不是一个佛弟子。既然是佛弟子,第一个就是报四恩,度三有。报什么恩?第一报父母恩,父母扩大了就是众生,那么,怎么能够度众生?主要是靠三宝加持的力量,所以要报三宝恩,那么?怎样才能报三恩呢?我们怎样去修行呢?在什么地方修行呢?要报国土恩,我们生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成人,是靠国土恩。所以我们佛弟子,除了爱教以外,还要爱国,爱国就是报国土恩。今天我们祖国开展四化运动,造益于全国人民,使这个社会走向一个新的安乐的社会。那么,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应该除了为佛法修行外,为这个国家建设四化也应该尽自己的心力,尽自己的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对佛弟子,我们头一个条件提出: 要归依三宝,发菩提心,归依佛,从不觉到觉;归依法,从邪到正;归依僧,从染到净。归依佛,法,僧,就是要做到觉,正,净。觉什么呢?觉就是说,处处要做到无我,完全为众生,任何一个事情,起一念为我的心就是私心我执,起一念为众生的心,就是利他大悲心。观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他们就没有一念为自己的,都是为他人的。观音菩萨,因地发了愿说,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法界众生过了,应知道佛经上讲,文殊菩萨十大愿主要是:每一个愿,不管怎么样的众生,杀我,害我,骂我,打我,坏到极点,都是对我很好的,对我有缘。什么缘?可以教他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成佛的因,成佛是菩提心的果。文殊菩萨在十方诸佛成佛时,文殊菩萨为上首菩萨,帮助佛教化众生,发菩提心。为什么说文殊菩萨称为智慧第一菩萨?因为文殊菩萨圆成诸佛的根本智。他早已经是成佛了的,即不动如来,阿众佛。但是为了利益众生故,依旧化身为菩萨,妙吉祥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种种身。同样地,普推 萨也是早已经成了佛的。利益众生故,现普 推 萨身。普 推萨教我们说:“一切诸佛都以众生起大悲心,以大悲发菩提心,以菩提心成等正觉”。

所以,我们假如不能够观想无量无数的众生都是我的父亲母亲,这个观想没有了,大悲心起不来;大悲心起不来,菩提心就不能发。所谓菩提是什么意思?菩提即觉。什么觉?第一是始觉;第二个是随份觉。第三是究竟觉。发菩提心,也有前后第次不同,我们观想法界,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的父亲,母亲,都是佛性,都能成佛,这是第一个始觉;第二个觉是想,法界一切众生都对我们以极大的恩德,我一定要报恩,逐步引导他们趋向成佛,这是随份觉;第三个观想是法界众生对我有无量恩德,我就要报恩。怎样报恩法?应该这样思索,一切众生都在生死流转,特别是地狱,饿鬼,畜生在三恶道受苦,我们应该拨他们的苦。拔苦就是大悲心。那么,怎样把他们拔出三恶道,得到人天的安乐,解脱的安乐,菩提的安乐,怎样能够究竟圆满成佛呢?就是无上菩提心。一定要成佛才能够度众生圆满,这些菩萨摩诃萨们都是这样的。有这个知母,念母,报恩,拔苦,与乐,成佛。诸佛菩萨,他们是这样发愿。我们每个佛弟子都要这样发愿,这样发愿了,就叫菩提心,这也叫发心菩提。

发了心之后,我们的烦恼,业障,现行要消除处处为自己打算的心念,应该做忘我利他的事情。那么,怎样去做呢?就要依佛的教义,依佛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乃至于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及菩萨戒, 以戒的力量,使我们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或是问心有愧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应尽量不做,不应该说的话不说,身不造杀盗淫,口不造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心不起贪,嗔,痴。防止这十恶,要天天修,时时修,使一切坏念,坏事,坏因缘,都减少,这叫伏心菩提。伏心菩提之后,进一步精进念恩,报恩,想念一切众生,拔苦与乐,自己起大悲心,这样修行之后,想念一切众生,为什么他要执着受苦。普 推萨说:“能如说修行,利益诸众生,摄受于有情,代众生受苦,勤修诸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如是等供养”。大家念过普贤行愿品这部经的都知道,我们应该遵照如来世尊怎样教我们的,我们说修行,主要就是处处要利益于一切众生,随时随地利益一切众生。举个例子讲,比如我们在马路上看到有一个孩子在车道上跑来跑去,孩子他不懂得,车子开来了,就会发生危险,我不管这孩子是谁的,都应该把孩子抱上街沿来,无论他住在什么地方,都应该把他送回家去。假使我们的邻居有个女人要生产了,丈夫不在家,公婆也不在,没有人照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知道了,我们能不管吗?假使不管,自己的心里也过不去应立刻帮助他,或者送他到医院去或者叫护士来,这是应该做的。那么,凡是一切好事,对利益众生的事,我们样样都要做,凡是对众生不利的事情,我们一样也不做,这个叫止恶修善,伏心菩提。佛弟子都要这样发愿,这样发愿了,就叫菩提心,这也叫发心菩提。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5-12 12:30

发了心之后,我们的烦恼,业障,现行要消除处处为自己打算的心念,应该做忘我利他的事情。那么,怎样去做呢?就要依佛的教义,依佛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乃至于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及菩萨戒, 以戒的力量,使我们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或是问心有愧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应尽量不做,不应该说的话不说,身不造杀盗淫,口不造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心不起贪,嗔,痴。防止这十恶,要天天修,时时修,使一切坏念,坏事,坏因缘,都减少,这叫伏心菩提。伏心菩提之后,进一步精进念恩,报恩,想念一切众生,拔苦与乐,自己起大悲心,这样修行之后,想念一切众生,为什么他要执着受苦。普 推萨说:“能如说修行,利益诸众生,摄受于有情,代众生受苦,勤修诸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如是等供养”。大家念过普贤行愿品这部经的都知道,我们应该遵照如来世尊怎样教我们的,我们说修行,主要就是处处要利益于一切众生,随时随地利益一切众生。举个例子讲,比如我们在马路上看到有一个孩子在车道上跑来跑去,孩子他不懂得,车子开来了,就会发生危险,我不管这孩子是谁的,都应该把孩子抱上街沿来,无论他住在什么地方,都应该把他送回家去。假使我们的邻居有个女人要生产了,丈夫不在家,公婆也不在,没有人照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知道了,我们能不管吗?假使不管,自己的心里也过不去应立刻帮助他,或者送他到医院去或者叫护士来,

这是应该做的。那么,凡是一切好事,对利益众生的事,我们样样都要做,凡是对众生不利的事情,我们一样也不做,这个叫止恶修善,伏心菩提。他们能够离苦得乐,快快成佛。


一般人说:我们自造的业苦都受不了,还要代一切众生受一切苦,怎么受得了。我说是两样的,一切应当自受的苦,是他过去造的恶业苦果,这是不可避免的,宿业——善恶的业,感苦乐的。我做菩萨发了心代众生受苦,性质是两样的。只要我们发心,把众生的业苦让我自己来受,我们修行一念观察,一切众生,一切恶业当体即空,自己没有力量,十方诸佛加持,这个业苦,当体即空,所以我们有这样的心,发生了这样的作用。我们念念为了利益众生,念念无我,所以修行到最后,诸佛的光明照着自己,自己的光明发现了,证明了观世音菩萨所说的,觉空空觉,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出世出世间十方圆明。我们念佛的时候,念到一心不乱,内而心身,外而世界,彻底皆空,诸佛的光明照着自己,自己的光明照着众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正如佛经上说:“忽然超出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至于我们这颗
心,普遍十方,十方世界圆明,就是我们的心,就是诸佛的法身,就是众生的佛性。所以,懂得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帮助。因为这样,所以能够明心,能够见性,小乘法,声闻缘觉修无我,修到明心,见性时见无我,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大 似萨明心见性,证初地除了证见无我外,特别要见到利他功德。体会到我今天怎么能够见自性。因为天天想到众生,忘记了我,所以能够见性,明心菩提之后,一步一步要渐修,得了好境界之后,立刻观空,把一切功德都布施给众生。自己得了光明之后,把这光明普照法界,利益众生,这样修就从初地欢喜地进到二地修持戒进离垢地,三地修忍辱进发光地,四地修持精进进智慧地,五地修静虑进难胜地,六地修般若成现前地,七地修方便成远行地,八地修菩提成不动地,九地修大智慧地,十地修大悲成法云地。善慧地是智慧圆满,法云地是大悲心圆满。以上出一地到一地,进到等觉叫出到菩提,最后妙觉成佛,无上正等觉称为究竟菩提。

我们佛弟子皈依三宝之后,就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有了这个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趣向无上究竟菩提,每一个人都要向这个方向学修。因为这样,我们把上面所讲的,转变我们的身心——转变我们的色成大园镜智,转变我们的受成平等性智,转变我们的想成妙观察智,转变识成法界体性智。什么叫法界体性智?转变行成所作智?今天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所念的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法界藏身阿弥陀佛,现在阿弥陀佛的法身,不是普遍所讲的,绝对空法身,他那个法身,十方世界的器世界,在他法身里边,十方世界无边的众生,在他法身里边,十方世界中的声闻缘觉菩萨乃至诸佛的功德身,也都在他的法身里边,所以称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我们念佛的时候,不是想一个人在念,应该想到法界众生同时在念阿弥陀佛,在佛堂清净的地方出声念,没有佛堂就在家念,环境不清净就默念。默念的时候,就想法界一切众生和我在起念。都是我的父母亲,都和我在一起念佛。这样念佛,一切众生心里都发光。光光相照,成平等法身光。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三只电灯,三只电灯合在一起的光,不分别了。这就是光光相照。只要我们从菩提心出发,一心念佛,十方诸佛,十方众生,同我们成一个法身,同一个佛性没有两样。这个就叫“ 真正安心净土“。自心念佛,一切众生念佛,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的时劫以来,同我们有怨业的,全部解脱。无地,七地修方便成远行地,八地修菩提成不动地,九地修大智慧地,十地修大悲成法云地。善慧地是智慧圆满,法云地是大悲心圆满。以上出一地到一地,进到等觉叫出到菩提,最后妙觉成佛,无上正等觉称为究竟菩提。


我们佛弟子皈依三宝之后,就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有了这个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趣向无上究竟菩提,每一个人都要向这个方向学修。因为这样,我们把上面所讲的,转变我们的身心——转变我们的色成大园镜智,转变我们的受成平等性智,转变我们的想成妙观察智,转变识成法界体性智。什么叫法界体性智?转变行成所作智?今天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所念的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法界藏身阿弥陀佛,现在阿弥陀佛的法身,不是普遍所讲的,绝对空法身,他那个法身,十方世界的器世界,在他法身里边,十方世界无边的众生,在他法身里边,十方世界中的声闻缘觉菩萨乃至诸佛的功德身,也都在他的法身里边,所以称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我们念佛的时候,不是想一个人在念,应该想到法界众生同时在念阿弥陀佛,在佛堂清净的地方出声念,没有佛堂就在家念,环境不清净就默念。默念的时候,就想法界一切众生和我在起念。都是我的父母亲,都和我在一起念佛。这样念佛,一切众生心里都发光。光光相照,成平等法身光。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三只电灯,三只电灯合在一起的光,不分别了。这就是光光相照。只要我们从菩提心出发,一心念佛,十方诸佛,十方众生,同我们成一个法身,同一个佛性没有两样。这个就叫“ 真正安心净土“。自心念佛,一切众生念佛,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的时劫以来,同我们有怨业的,全部解脱。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是我的父亲母亲,他们对我这样的修行,都生大欢喜心,都希望我们快快成佛。


所以我们佛弟子,最要紧的三点,第一个是归依三宝,第二个发菩提心,第三个是要下决心精进修行。首先要止恶修善,一切坏事不做,一切好事多做。好事与坏事以什么为标准呢,第一个是依戒律,第二个是依菩提心。依戒律,依佛的戒律,在家居士就是杀,盗,淫,妄,酒的五戒,那么我们就要听佛的话,不随便杀生,不偷盗人家的一切财物,特别是对三宝的财物,我们丝毫也不能占便宜。因为三宝的财物是法界众生的,十方三宝共有的。我们占了便宜之后,就害了法界众生,就是侵损三宝了。在家居士,他们自己的夫妇为正淫,夫妇以外的对象是邪淫。犯了邪淫的,你这就不清净了,生生世世不清净。那么,出家之后,根本断淫欲。不但不能有淫欲的行为,而且一念也不能起,起一念就是心念之罪。为什么道理呢?出家人割爱断欲,断烦恼,证解脱。


妄语是最容易犯的。比如说,本来没有这个事情,我说有。有的时候是方便妄语,很难免的。比如说,到人家家里去,本来是还没有吃饭,觉得在人家家里吃很不方便,就说自己吃过了,这个话动机不是坏,但事实上是在打妄语。所以我们佛弟子,做到所讲的话与心里所想的一样,这叫心口一致,言行一致。经书上讲:直心是道场。完完全全是为利他人,没有一句话是欺骗人家。欺骗人家就是欺骗自己,人家还没有被欺骗,自己已经犯错了,受骗了。所以自己在戒妄语上要下点功夫。


至于饮酒,在家弟子受五戒,假使杀盗淫妄四戒受不全的,受三戒二戒都可以的,但是酒戒一定要受的。为什么道理?酒是与我们成佛— —觉,完全相对立的。觉是不迷,酒是迷性的。只要我们吃酒,不应该说的就说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去做了,所以绝对不应该吃酒,一定要把酒习除了,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的。现在一般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晓得酒的害处。我们拿出家人来讲,戒律条文更多,更要依戒修行。


第二个依菩提心修,今天我做一天的人,做了那几件事情对别人有利益;那几件事情对别人不利的,起过那种心;不满意人家的,起过那几种心使人家欢喜的。凡一切有利于众生的好事,应该多做,凡是危害他人的事,不应该做,坏心不应该起。佛告诉我们,十方诸佛在,过去庄严劫已成佛,现在贤劫始成佛。到释  牟尼佛及诸佛戒律上都是说: “应断一切恶,应修一切善,应渡一切众生“。所以我们一定做到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做不到自己惭愧,已经做错了自己就忏悔,没有做错就坚持。这个是第一要紧的,止恶修善法。


第二个要紧的就是说:“断惑证实法“。怎样能够做到坏事不做,好事多做呢?一定要把我执烦恼度脱,然后能够真正做到一切坏事不做,一切好事多做。所以这一步的修行要断自己的我执,把我除去了,贪心也没有了,憎心也没有了,愚痴心也没有了,这第二个要断惑证真,断烦恼证得解脱。


第三个最要紧的是忘我利他。很多人要去修行,他修行不管人家,自己修如何,大家要了解,不仅晓得,而且要真实说佛法,一定要晓得佛法的大概情况,特别是要懂得佛的真实义。我们讲经前念到一句:“无上甚深微妙法,千百万劫难遭遇“。所讲的是闻到佛法不容易。第二句话:“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天我见到佛了,闻到法了,我愿意受持,受是接受佛所讲的道理。我完全相信,持是照佛所讲的依法修行。主要是第一个,愿解如来真实义,要懂得佛的真正的本义是什么?佛真正的本义不是别的,完全是忘我利他。就是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佛一代时教,就是告诉我们怎样驱除杂乱的妄想,怎样消除无明的执著,证得这无上菩提。佛经上说“自心是佛,自心能作佛”。要相信自心佛性没有两样,自心能够修行成佛。相信这个道理后,处处念自己的觉性,念一切诸佛的法身,这叫”安心净土“。把这个心安在觉心的净土上叫“安心净土”。安心净土了,然后利他自利,菩萨处处念念不忘师尊,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依戒依法修行,念念不忘成佛度众生。我们每一个信佛的弟子,都要把这个念念做到。比方一般人不晓得佛学,说你信佛教就是迷信,因为他们对佛教道理不知道才叫迷信。我们知道道理的信叫正信,不叫迷信。同样的,不知道正理,相信外道的邪理,也是不正确的,这叫邪信。我们现在即是正信。成佛的时候,叫无上正等正觉。


觉了就不迷,对一切境界来了,我们能够象一面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虽然照而内心不动,寂而常照,清清楚楚,这样完全不迷。不象夜里一样,睡觉睡着了,自己喊着话,别人说话不知道,现在醒了,就知道了。现在知道了,还不是真知道,真知道什么?要把现在分别的念头放下去,要使无分如何,大家要了解,不仅晓得,而且要真实说佛法,一定要晓得佛法的大概情况,特别是要懂得佛的真实义。我们讲经前念到一句:“无上甚深微妙法,千百万劫难遭遇“。所讲的是闻到佛法不容易。第二句话:“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天我见到佛了,闻到法了,我愿意受持,受是接受佛所讲的道理。我完全相信,持是照佛所讲的依法修行。主要是第一个,愿解如来真实义,要懂得佛的真正的本义是什么?佛真正的本义不是别的,完全是忘我利他。就是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佛一代时教,就是告诉我们怎样驱除杂乱的妄想,怎样消除无明的执著,证得这无上菩提。佛经上说“自心是佛,自心能作佛”。要相信自心佛性没有两样,自心能够修行成佛。相信这个道理后,处处念自己的觉性,念一切诸佛的法身,这叫”安心净土“。把这个心安在觉心的净土上叫“安心净土”。安心净土了,然后利他自利,菩萨处处念念不忘师尊,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依戒依法修行,念念不忘成佛度众生。我们每一个信佛的弟子,都要把这个念念做到。比方一般人不晓得佛学,说你信佛教就是迷信,因为他们对佛教道理不知道才叫迷信。我们知道道理的信叫正信,不叫迷信。同样的,不知道正理,相信外道的邪理,也是不正确的,这叫邪信。我们现在即是正信。成佛的时候,叫无上正等正觉。


觉了就不迷,对一切境界来了,我们能够象一面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虽然照而内心不动,寂而常照,清清楚楚,这样完全不迷。不象夜里一样,睡觉睡着了,自己喊着话,别人说话不知道,现在醒了,就知道了。现在知道了,还不是真知道,真知道什么?要把现在分别的念头放下去,要使无分别的正念提起来,象一面镜子一样,它没有分别的,但是一照,全部在里面,一放下来,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呢?它自己本来无我,无我就能够照,现量平等智。


十方诸佛成佛,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这里面,所有的一切一切无不知道。金刚经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印度的恒河,象我们的长江一样,一条长江沙无量,一条河的沙,每一粒沙变一条恒河,恒河是无量的,这样多的恒河所有的沙,变成一个世界,这世界的众生无量无数。所有众生起心动念,如来悉知,都知道,无不觉的。所以,在佛经上,无论什么人问什么事情,无量劫以前的事情,你一问,佛可以马上讲出来,也不需仔细想,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5-12 12:37

一般人所讲的,我们众生每一个人起心动念,佛都知道,那么佛的心里就忙煞了。佛经上说,佛虽然一切众念都知道,但不分别那个心念是自己或人家的。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是空的,不受人影响,象镜子一样,你照不准形相,镜子已转变了,里面也空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就是大圆镜智,就晓得觉的道理。

所以,我们佛弟子一定要觉,不要迷。一件事情来了,这个事情是好的,利益众生的,我们做。不利益众生的,不做。不利众生的事情做了,自己的正心经虽然只有二百几十个字,实际上心经包括般若经六百卷的内容。般若经六百卷分为四处十六会。六百卷里面第一会到第八,讲的是广般若,第九会金刚经,讲的是涅磐者,一切法空。第十会讲的是理趣般若,也讲的是密法,从十一会,十二会,十三会,十四会,十五会到十六会,这六会补充说明前面的广般若。六百卷般若经,道理意义全部摄在心经里面。

心经里所有修法,就是教我们:第一步照见色,受,想,行,识空,教我们转变成为大园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还教我们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要我们把六根六尘转变了。不要受六根六尘的影响,一切法是空的。第二就是说:不光是世界上世俗法是空,出世法也是空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就是把十二因缘法也观空了。假使执着了十二因缘法,就是不肯修菩提法。不光是十二因缘法,就是声闻法——苦集灭道四谛也观空。苦集灭道四谛能使我们证得阿罗汉果,我们发菩提心的阿罗汉就是登七地。始终是小乘阿罗汉。因地呢?我们修行的人,一步步地向上,要世间法空,出世间法空,然后到菩萨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行。假使菩萨执着了六度万行,我是菩萨,你是众生,我度你,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
相,有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连菩萨法最后也空,无智亦无得。不光是菩萨法空,连成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观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过是名字上有,这个道理非常重要。

心经上最后说:“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菩萨如此,佛呢?“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阐明了心经的功德,最后还说:这个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能观空,以智慧力量观我空法空,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彻底观空,以悲心的力量,对一切众生起大悲化度心的作用。

最后一段咒子,把心经总结了,把六百卷般若经也总结了: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日:“ 亿,揭谛,波  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第一个揭谛,一切恶法不做,一切善法要做,揭谛是印度梵语,汉译为“法”或“出离”。出离一切恶法,修一切善法。第二个揭谛,,断烦恼,证解脱,断惑证真。第三个揭谛,是波  揭谛,止恶修善,断惑正真,一定要到究竟彼岸,烦恼未断尽,问题还没有解决,止恶修善不能彻底解决。那么,一定要止恶修善,断惑证真,做到波  揭谛了。是不是修完了?没有?波罗僧揭谛,自己证解脱,要度一切众生解脱——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自己到彼岸了,要度一切众生到彼岸,这个是要紧的。到了彼岸,菩萨修万法是不是圆满了?菩萨要真正圆满菩萨万行,要真正成佛,彻底能够圆满,所以,“菩提萨婆诃”,最后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印度语,译成汉语,“阿”字是 “无”字,“耨多罗”是“上”字,“三”是“正”字,“藐”是“等 ”字,“菩提”是“觉”字。即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刚才所讲的,也是最要紧的,是随时随地要正觉。正觉就是说,自己起一个念头,是完全为利他的。比方说,我们今天做一件事情时,对四化有利的是正的,反过来,要贪便宜,不肯去劳动等各种情况是错的。要起正觉。我们对人的关系,对一切众生,我们要知道佛法。打我骂我害我,到了极点,也不起一念嗔恨心。

过去释伽牟尼佛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有个冤家拿尖刀刺进他的心?,还把刀转一转问他:“你痛不痛?”在这个时候,一般人要起不欢喜的恨心了。但这个时候的菩萨怎么讲,他说:“真可怜啊!你受烦恼的业苦啊,我们今天这样的情况,不是你害我,而是烦恼害你。今天你这样的烦恼作法,这个责任归我,我是菩萨,我应该使你觉。我没有使你觉,你还受烦恼的苦,这是我的责任,将来我成佛,我首先度你”。菩萨当时是这样表态,那么最后怎样呢?释伽牟尼成佛时,首先被?的五比丘中有一个就是这个人。首先度他成阿罗汉。菩萨是这样忘我利他的,所以我们处处要从大悲心出发。忘我利他,是最要紧的。做佛弟子。忘记了这个利他的思想就不是佛弟子。忘记利他就不是正觉。一样事情正觉容易,样样事情正觉就难了。要修成处处遍正觉,我们叫等正觉,无上等正觉,一样事情正觉,样样事情正觉,遍等正觉。比如释伽牟尼
佛在祗园精舍讲经说法时,有一个初信佛法的在家弟子,虽是有一点相信但还没有彻底相信,听人家说佛能知过去,能知未来,现在的一切无不彻底知道,他心里怀疑。他想考验,祗园精舍四周有几百万株竹,他就喊了几十个人来,三天功夫砍了几千株竹,不但砍了竹,他还把砍下来的竹,每一株竹有多少竹叶都记录下来。到第四天,他在佛讲经的时候,对佛如来世尊说,我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如来世尊为, 我解释。如来说,你尽管问好了。他说祗园精舍四周原来有多少竹子,多少竹叶?现在有多少竹子,又有多少竹叶?如来世尊没有考虑,就说:“在三天以前,祗园精舍有多少竹子,一共有多少竹叶,这三天以内你砍了多少竹子,砍去多少竹子有多少竹子,现在留下来有多少竹子,有多少竹叶,同他所记的数目一样。这样,那个弟子心里一下子就惭愧了,才明白真知真觉,等正觉,样样事情都知道,一点不假的。

比方,我们现在想身上有多少个白血球?有多少个红血球?昨日多少?今日多少?我们身子有多少细胞,多少分子,原子,离子,质子?邻虚尘到底有多少成份?我们自己知道吗?我们不知道。等到修行成就的时候,自己完全清楚。今天增加了多少白血球,自己清清楚楚,今天少了多少白血球之后也清楚。比如说,今天晚上我们在坐的,有多少男居士?有多少女居士?如果以现量观照起来,有多少个男的?多少个女的?是不会错的。我们修行到最后,不起分别念,起现量正智念了,就能知道过去,就能知道未来。

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修行,就是根据上面所讲的,我们首先要归依三宝,要发菩提心。从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趣向无上究竟菩提。一定要这样的修行,我们下功夫修行了,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第二,断一切烦恼,正一切解脱。第三,修行要紧的就是要安心净土。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清净刹土里去!什么是清净刹土?有三个:一个是十方诸佛的法身,

就是我第一个清净刹土;第二个是自己同一切众生的佛性,就是我们内心的清净刹土;第三个看待一切法,看到一切有为法,比如房子,一看过去有相的立个问题,请如来世尊为我解释。如来说,你尽管问好了。他说祗园精舍四周原来有多少竹子,多少竹叶?现在有多少竹子,又有多少竹叶?如来世尊没有考虑,就说:“在三天以前,祗园精舍有多少竹子,一共有多少竹叶,这三天以内你砍了多少竹子,砍去多少竹子有多少竹子,现在留下来有多少竹子,有多少竹叶,同他所记的数目一样。这样,那个弟子心里一下子就惭愧了,才明白真知真觉,等正觉,样样事情都知道,一点不假的。

比方,我们现在想身上有多少个白血球?有多少个红血球?昨日多少?今日多少?我们身子有多少细胞,多少分子,原子,离子,质子?邻虚尘到底有多少成份?我们自己知道吗?我们不知道。等到修行成就的时候,自己完全清楚。今天增加了多少白血球,自己清清楚楚,今天少了多少白血球之后也清楚。比如说,今天晚上我们在坐的,有多少男居士?有多少女居士?如果以现量观照起来,有多少个男的?多少个女的?是不会错的。我们修行到最后,不起分别念,起现量正智念了,就能知道过去,就能知道未来。

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修行,就是根据上面所讲的,我们首先要归依三宝,要发菩提心。从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趣向无上究竟菩提。一定要这样的修行,我们下功夫修行了,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第二,断一切烦恼,正一切解脱。第三,修行要紧的就是要安心净土。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清净刹土里去!什么是清净刹土?有三个:一个是十方诸佛的法身,就是我第一个清净刹土;第二个是自己同一切众生的佛性,就是我们内心的清净刹土;第三个看待一切法,看到一切有为法,比如房子,一看过去有相的立刻就观他是无相。即“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觉。

能够这样修行,随时随地,不被环境——外面的境界所迷,自性是始觉,有这个始觉,逐步修成正觉,等正觉,到成佛,叫无上正等正觉,到了十地菩萨已经同佛差不多了。但有上,什么有上?最后成佛的妙觉还未现前,佛的觉法是遍虚空,遍法界的。一尊诸佛如来的平等法身。这个法的名字叫什么?他就叫妙觉。如法华经上说,大道圣智如来,已经坐菩提道场降魔了,但是十方诸佛的平等觉法没有现前,继续入定十个小劫。这么长的时间,诸佛平等觉法现前。为什么大道圣智如来要示现成佛?这因为要和无量无数的众生,无量无数的菩萨,结被度之缘。为什么他的觉法不现前呢?这有二个原因,一个是如来世尊现个样子给我们学佛的知道,学佛要懂得有两个我,一个就是假我,一个就是真我。懂得佛法道理了,翻来覆去的观想,看清楚,这叫做懂得道理了。

一切法自性空,一切法缘起,作用不空,这个道理晓得了,佛的一代时教,从学华严经到法华、涅磐经,全部的教理都知道这叫解悟。你真正要亲悟入,叫证悟。什么是证悟?比方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一句话,你有没有感觉?你有没有修行证到?的确是自性同佛的法身,一切众生心合在一起了,懂得这个道理是解悟,要亲自证得有实际受用,这是证悟。

我们佛法能够住世,不光是佛法,经教道理要解悟,还要取得证悟。所以我们要有教证正法永久住世。教证正法不是靠那一个人来维持,是靠我们在坐的,在家和出家的大众弟子们,大家发心。一个要认真学习佛法,从不懂到懂,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悟到悟。先有理解,解悟,慢慢修行到证悟。那么最要紧的是使这个证果自然有证法的,能够利益众生,永久住世。所以我们要紧的,就是利他自利。信佛度生就是每一个人都发愿,一定要成佛。这个愿头就是说: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发了,是一个佛子真正的善因,这个善因发了

以后——现在发了菩提心,将来一定成佛。至于修行,一定要安心净土,随时随念,要想到诸佛的法身,念念不忘诸佛法身,念念不忘自性佛法。这样修行,大家很快就会成佛。


今天晚上就简单地这样讲,祝愿大家一心修行,现身成就解脱,究竟趣向,无上菩提!吉祥圆满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5-12 12:39


《心经》的人生智慧

正 果

  《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

  《心经》在佛教中属于般若系经典。按天台宗对《般若经》的判摄,称为通教。所谓通者:具有通前与通后的意义。通前是说它与阿含教的关系,阿含经典对存在现象的透视:指出了苦、无常、无我;当然也讲到空,但不是很深刻,唯有到了般若经教,在阿含的基础上才把空的教义推向极致。通后是指《般若》与《华严》、《涅槃》、《维摩》等经的关系,般若经教所揭示的缘起性空,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如实的把握般若中观正见,对于学习经教,指导修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经》与其他经典不同,一般经典都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三部分;而《心经》唯有正宗分,于是人们便怀疑《心经》的独立性。当代佛学界学术权威印顺法师在《般若经讲记》中就作了说明:印老以为奘公所译《心经》,是从六百卷《大般若经》中单独录出的。在《大般若经》中有《学观品》,此品中有与《心经》完全相同的文句,是佛陀直接向舍利弗说的。《心经》是《大般若经》中最精要部分的内容,古德为易于受持,特摘出流通。

  《心经》在中国有众多译本。方广昌先生编的《般若心经译注集成》中就收集了十八种,现在教界流传的是玄奘译本。至于本经注疏自古以来有百来家,可见此经传诵之盛。

  【人生的大智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是本经经题的全称。在佛教的典籍中,一部经典的题目,有时往往正是这部经典画龙点睛的内容所在。因此,在学习经典时,首先一定要注意到这部经典题目的内涵。

  先释般若,般若是梵语的音译。佛教经论的翻译有音译和义译的两种方式,音译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的。就如般若一词,在汉语中没有相应内容的概念,所以采用音译。这就是玄奘三藏在译经过程,制定有‘五不翻’的规则,其中说到般若以尊重故不翻。

  般若是梵语的音译,我们显然无法从字面上依文解义。那般若是什么呢?古德为了人们理解的方便,有时也译般若为智慧,但它又不同于世间的智慧,世间的智慧是有限的,是夹杂著烦恼的,是有缺陷的,它不足以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般若智慧则不然,它是无限的,是清净的,是圆满的,它能通达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的解脱人生烦恼。

  般若对于我们生命的改善有著至关的重要性,没有般若,人就会产生两种困扰:

  一、认识上的迷惑:人活在世上,总是在充满著迷惑的状态下生活著:既不了解自己,也不能真正的认识世界。试问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这个问题看来很简单,有人可能会不加思索的回答,‘我’就是我。其实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你以为‘我’是我,请问你究竟以身体为‘我’,抑是以思维为‘我’呢?倘以身体为‘我’,身体乃四大假合,四大解散‘我’在何处;如以思维为‘我’,思维乃建立在经验及概念上得以延续,并无独立可言。足见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所以在西方哲学中的最高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也是人生的一大迷惑。记得有位西方哲学家曾经对人生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人生有如过一座桥,这座桥的桥头、桥尾、桥下都充满著云雾,人从一团云雾走向另一团云雾。是啊!以佛家的智慧来观看人生,我们从娘胎中生下来,仅仅是一期生命的开端,当一期生命完了,也并不是意味著生命的彻底结束,生命还会生生不已的延续下去,现世的人生只不过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段。因此,一个稍有思想的人,他不应该仅仅著眼于现在的生存,还应该关心‘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这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命运。命运是什么?人生是否存在命运?假如有命运这么一回事,那命运是由什么力量决定的?对于这些问题,人们的看法往往也不一样:有人不相信人生存在命运,以为生命的发展没有任何既定的规律;有人相信人生存在命运,以为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支配著我们的生活;有人以为支配命运的力量是来自于生命自身。有人相信命运不可改变;有人相信命运可以改变。然而,命运究属怎么回事呢?

  因果报应也是世人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你说没有嘛?似乎世间万事万物各有因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说有因果吗?可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现象无法解释。比如有人作恶多端,生活却过得逍遥自在;有人行善积德,日子过得穷困潦倒。因而唯物论者倡导一生论,不相信因果报应;而各种宗教都谈因果报应。因果果有报应乎?

  人为什么活著?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在我讲座中,这也是经常有人提出的问题。生存在世界上,有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活著,他们只知沿著前人约定俗成的习惯去生活:上学、找工作、成家、生儿育女、升官发财、享受欲乐,乃至一命呜呼。人类一代又一代的重覆著相同的生活方式。说到人为什么活著,其实大多数人都对此很茫然,谈不上为什么。不过,我们假如要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当然还是应当关心:人为什么活著。

  二、执著欲望带来的痛苦:佛经称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是欲界,欲界的最大特点就在一个‘欲’字上,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生活在强烈的欲望中。欲是什么?欲是生命内在的希求。有从生理上发出的,也有心理上发出的。因此,欲望有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这两个方面。欲望非常复杂,其表现的形式千差万别,在佛经中简单的归纳为五种,称曰五欲。即色欲,眼睛希望看到漂亮的颜色。声欲,耳朵希望听到动听悦耳的音声。香欲,鼻子希望闻到香味。味欲,舌头希望尝到可口的美味。触欲,身体希望接触到舒适的环境。五欲在佛经中有时另有所指,(1)财欲,是对财富的希求。(2)色欲,是对男女性交的希求。(3)名欲,是对名誉地位的希求。(4)食欲,是对饮食的希求。(5)睡欲,是对睡眠的希求。有情生命就是在不停的追逐五欲境界中延续,通常人生所谓的幸福快乐,说穿了,那不过是欲望的满足,当人们欲望满足时,感到快乐,感到幸福。欲望又是没有一定的东西,人类欲望虽然与物质条件有关系,但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满足并无标准,它往往随著物质环境的改善而水涨船高,古人生活条件简单有吃、有住、有穿就能满足;而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人的欲望也随之膨胀。今天的人,并不因为丰富的物质环境而感到满足,他们总是处在不断向外的追求中。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