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界诠法师:思念母亲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5-9 17:32     标题: 界诠法师:思念母亲



每当我闲着的时候,或者有好吃的好穿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已去世多年的妈妈!

   
妈妈曾经在那艰苦的山村,过着一生艰难的岁月,在那段漫长艰辛的日子里,母亲渐渐地苍老,母亲为托起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委屈。母亲生病只是忧苦着脸,依然忙碌,默默无语。
   
家里太穷了,或许父亲为了建房,为了儿子们将来的婚姻,真是一分都舍不得花,母亲要一毛钱甚至一分钱都没有。母亲有时叹语:“人家做佣工的也有几块钱,我连一分钱都没有。”
   
在那极其匮乏的日子里,母亲吃素,只身一人在灶边吃着已经长毛的咸冬菜,一点油都没有。怕多烧柴草,不敢下锅再炒,生怕父亲责备。有时没菜,母亲脸上就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冬天,那时冬天比现在冷得多,大伙身上只穿三件衣服,下身只穿一条单裤。我们兄弟姐妹冷得直发抖,母亲也是一样。我们还不停地呼唤“妈妈冷呀!妈妈冷呀!”母亲只有安慰着说:“等会儿太阳出来就好了,孩子!”
   
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那时她终于能给我们煮一顿好吃的饭菜了,或给我们添一件新的衣服,或一双鞋子。那衣服和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可是令我永远难忘和永远难过的是,无论过年和过节,母亲自己没有添做一件衣服,再多好吃的东西,母亲没有上桌,要不吃点上顿剩下的冷饭,要不因被父亲责备而流泪,什么也没吃就算过年和过节了。奶奶常看在眼里,落泪同情作罢。作为我,伤心不可言喻,每次想起我都泪流满面。可怜的母亲,妈妈,儿子真的好想您!
   
今天,我们已经老了,日子也好了,吃的穿的都不缺,我们兄弟姐妹,又能为您做些什么?我们就缺妈妈,倘若您能多活几年,让我们为您减去昔日的艰辛和痛苦,让您有鞋穿,让您衣服穿暖,让您无忧无虑过几天好日子。可是这一切都不可能,妈妈带着病痛,带着遗憾,早早离开了我们。母亲您的孩子不知有多么想您,您离开我们十几年了,我们每逢过年过节,特别特别想念您,您知道吗?妈妈!多么盼望在梦中能见到您呀妈妈!哪怕很短时间,见一面也好呀妈妈!您可怜的儿子无尽地思念您!子欲孝而亲不在,心里难过啊妈妈!我的母亲!
   
昨夜我想妈妈,伤心了很久。自从母亲去世后,再也找不到那种暖心彻骨的母爱。
   
因为家里生活困苦,我和姐妹们来世间似乎是多余的,无论父亲还是哥哥都不喜欢我们。所以我在家里也特别胆怯。唯有母亲的怜爱和呵护,使我才能成长。在每个日子里,我似乎离不开母亲。当家里生活不济时,母亲会设法做一次豆腐,也只有我能帮她的忙。因为姐姐已经嫁人了,妹妹还小,我会帮她磨豆腐,烧水。有时温度和石膏弄不准确,豆腐会凝固得很慢,我们母子俩会恐惧、焦虑万分,甚至跪地合十称念观音圣号,以祈不会误事,万一没了豆腐,妈妈会遭遇无尽的苛责。
   
母亲到晚景,身负重病,没能救治好,虽来到我身边,因当时忙于建庙,没有全部时间照顾关心母亲,有时没耐烦还大声相对,每次想起这些,我心里无限的责备和难过。一切都来不及了,现在条件好,要什么有什么,可是母亲却不在了,又能如何呢?
   
每次看见很老的妇人,就会想起母亲,她们如此健在,我的母亲却不能了!真羡慕那些能带着母亲到处旅游的人!如果看见或听说对母亲不孝或忤逆的人,感到深深难过……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5-9 17:33

报答亲恩,名为孝道。在古代的人,百行以孝为先,天经地义,绝无疑议。不料近代欧风东渐,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观点,不免有了变化,竟有狂妄之徒,创‘非孝’之说。殊不知孝道为人类独具之理性,亦是人类特有之需要,此中包括了精微广大的道理。因此之故,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莫不以孝亲为至德要道。但是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差异:实因儒家所谓孝道,有迹象可寻;而释氏所谓孝道,专致力于根本,在迹象上则简略。有迹象可寻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根本者晦而难明。何以故?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规,所谓之孝道;立身行道,扬名声显父母,谓之为大孝。推极而论,‘战阵无勇,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的发挥。所以《礼记》〈祭义〉上说:‘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论孝至此,在世间法上,可谓既至且尽,无以复加了。然而儒家所谓孝道,皆显于耳目之间,人人所易见,若以佛法衡之,未免‘美哉犹有憾’。佛教唯我出家的四众,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现生之父母,并报答无量劫来多生之父母,以及四生六道中之一切父母。又不仅于父母生前者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海,常住正觉。所以印光大师说:‘释氏之道,晦而难明也。’本师释迦牟尼佛报答亲恩之事,更为渊深久远,不可思议。仅就经藏中尝闻的事实,略述如下:

释尊成佛以后,先度他的父亲净饭王,恐其父王对佛法不信仰,特派优婆离尊者到王宫,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以折服人间因王富贵之俗念,使其安心皈依三宝。释尊又以般若圣智,阐明世间苦、空、无常的至理。最后劝导父王和一切释姓王族,均修行净土法门,深信切愿,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此次法会,父王以下立时得法眼净,证果位者甚多。

复次,释尊为报答母恩,上升忉利天宫,为摩耶夫人宣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共九十日,全经十三品,详说三世因果,六道苦空,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统万类而靡遗,亘古今而无尽。所以佛教门徒皆以此经为报答亲恩的唯一孝经。

上来释尊报答现生父母的恩德,可谓‘养其大体’最胜义之孝了。然当时印度外道党徒,某梵志,见阿难托钵乞食时,心怀嫉妒,毁佛法象,大肆讥讽,扬言:‘汝师瞿昙,实是恶人,适生一七,其母命终,岂非恶人耶?逾出宫城,父王苦恼,生狂痴心,迷闷躄地,以水洒面,七日方能醒悟:“云何今日失我所生?”举声大哭,悲泪而言:“国是汝有,吾唯有汝一子,云何舍我入于深山?”汝师瞿昙,不知恩分而不顾,遂前而去,是故当知是不孝。’ 阿难闻已,心生惭愧,乞食已,还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法之中,颇有孝养父母耶?’释尊预知此事重大,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五色光,遍照十方世界。诸大菩萨,齐来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敬请释尊广演《大方便佛报恩经》。大意谓:‘过去阿僧祇劫,波罗奥国王,为奸臣罗侯弑纂,并杀其二子。其第三子封国边陲,将见逼杀。遂携夫人及太子须阇提,仓猝逃往邻国,误入歧途,绝粮难行,追兵将至,意欲杀妻而食,父子前进,太子悲哀恳父零割己身。三人且食且行,将到邻国,太子身肉已尽,请父挖剔骨缝,得肉食之。子倒路傍,父至邻国,国王闻之,大为感动,立遣四兵,护王复国。中途见其太子身体形容,端正倍常,方知其至孝圣德,感动帝释,默加护祐,得复其国,立须阐提太子为王。’ 佛告阿难:‘尔时父王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夫人是;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则我释迦如来是。’由是一段故事,可见释尊在过去世已为一切众生故,难行苦行,孝养父母,身体血肉,供养父母。如是释尊报答亲恩之坚苦卓绝,岂为一般凡夫外道所能了解吗?后来世人每见出家四众,割爱离亲,舍家就师,辄随己意见,肆其谤言,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殊不知儒家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若释氏辞亲出家,岂非不愿父母之奉养吗?绝不是的。观释尊亲定佛制: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以后,兄弟或故,亲无依托,亦得减其衣钵之资,以奉二亲。所以长芦宗颐禅师因母无依,迎养于方丈东室,劝其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又长安道丕禅师,父殁王事,年荒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奉母。旋赴霍山战场,收聚白骨,数日后,父骨从群骨中跃出,直诣丕前,乃掩余骨,负父骨而归葬。然则为释尊弟子的出家四众,究如何尽其孝道呢? 父母若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为亲至诚回向,令其永出五浊,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未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莲池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这已将孝亲之道于世间法广展至出世间法了。若再将行孝的对象扩而充之,则凡所修持,皆悉普为法界众生而回向之,则其宏愿尽未来际,其大孝遍诸有情,亲生父母自在其中。若以世孝互相较量,虽在小的迹象上好像不无欠缺,但约根本上来说,就可谓独能行其至大之孝。惜乎!世人不见此理者,不谓之为妄诞,便谓之为渺茫。岂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眼圆见,若视诸掌。是故释尊如何报答亲恩,应作如是观。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