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菩萨们慈悲的心态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4-25 18:58     标题: 佛菩萨们慈悲的心态

佛菩萨们慈悲的心态
也是佛教徒该有的心态
大家都做的到   佛教有救了

菩萨未曾舍一众生,而不度脱。常于一切,起平等心。(佛说净业障经)

诸佛世尊,大悲普覆,不限一人。正法弘广,无所不包。怨亲平等,心无憎爱。终不偏为一人(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诸佛如来,不起是心:“若诸众生,不供养我、不恭敬我、毁骂于我,如是众生,我不教化。
复有众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给侍于我,如是众生,我应教化。”而诸如来,寂静三昧,慈悲普覆于彼众生,自然住于平等法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
菩萨所修善根,皆为救护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哀愍一切众生,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诸zai 难,令一切众生出生死苦

教化众生心无疲厌;以大慈悲为体性故,摄受众生不觉劳苦;了达生死犹如梦故

我于众生,不求一缕、一毫、一字赞美之言。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未曾一念,自为于己,但欲度脱一切众生,令其清净

修菩萨行,为断一切众生烦恼

未曾一念生瞋害心

愿尽未来际劫,不舍一切众生
为诸众生随,时示现;本愿持故,无有休息,不舍一切众生

若有众生,凡所求索。我悉能令一切具足

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随其所须,悉资给之,充满其意,令无所乏,皆令欢喜,断其贫苦,具足富乐  令一切众生,离毒害心,令一切众生,安隐快乐 ,令一切众生得贤善心

善男子,譬如大水,其性普洽,泽润一切,皆令滋茂,而于彼物,不求报恩。菩萨、法师,亦复如是,以己功德,利润众生,悉令安隐,而于众生,不求报恩

令一切众生得大智慧,令一切众生舍离病身,令一切众生离生死苦,令一切众生离诸恐怖,令一切众生超出生死,令一切众生修习慈悲,不相恼害,愿一切众生财宝丰足,无所乏少,令一切众生,得究竟解脱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当修行,尊重、恭敬一切众生。
遍守护一切世间,有怖畏者,令得安隐,有疾病者,令得除差,有苦恼者,令得免离。有过恶者,令其厌悔,有灾横者,令其息灭,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菩萨摩诃萨,以此善根,念念回向:
令一切众生,财宝满足;令一切众生,具足无尽大功德藏;
令一切众生,得安隐乐;令一切众生,悉得清净平等之心;
令一切众生,离诸难处,得一切智;令一切众生,饶益安乐无量众生;
令一切众生,具足施心,永灭贫穷;令一切众生,悉摄世间诸妙财宝,无所乏短;令一切众生,善根眷属,具足成满;令一切众生,善根智慧,悉现在前;
令一切众生,得不可坏正直之心;令一切众生,具足成就,清净善根;
令一切众生,疑惑悉除;令一切众生,得平等智清净功德;
令一切众生,功德悉备,无能坏者;;令一切众生,除灭一切诸魔魔业障碍道法;令一切众生,身、口、意业平等清净;令一切众生,诸业行报平等清净;
令一切众生,悉得诸法平等清净;令一切众生,具诸相好,功德庄严,平等满足;令一切众生,于淳一庄严、无量庄严、大庄严、诸佛庄严,平等满足;
令一切众生,观察三世,分别平等;
令一切众生,得不动业报,离诸障碍,平等满足;
令一切众生,入甚深智,悉分别知众生诸根,平等满足;
令一切众生,放一光明,普照十方,等度一切;
令一切众生,皆悉具足菩萨诸行,调伏众生,未曾休息,平等满足;
令一切众生,一切庄严、不可说庄严、不可量庄严、无尽庄严

菩萨摩诃萨,发大誓愿,利益一切众生,安慰众生,深入法海,为净众生界,现大自在,给施众生,普照世间,入于无边幻化法门,不退不转,无疲无厌。

十种无量大慈之心,
一者:平等大慈,不选择一切众生故。
二者:饶益大慈,能开天人善道、涅槃,闭诸恶趣故。
三者:救护大慈,毕竟能度一切众生,生死险难故。
四者:哀愍大慈,不舍一切众生,长养诸根故。
五者:解脱大慈,灭诸众生,烦恼热故。
六者:出生菩提大慈,示诸众生,无上涅槃大菩提故。
七者:于诸众生无碍大慈,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界故。
八者:虚空等大慈,救护一切诸众生故。
九者:法缘大慈,觉悟一切诸众生,等知真实法故。
十者:无缘大慈,证离生死,实法性故。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4-25 19:04


学习佛法的人都知道,凡夫之所以会产生烦恼和痛苦等不良情绪是因为我们很容易“着相”(被外境吸引),从而产生妄想、分别、执着,由此迷失本性。如果能识得本性,那也就得到了解脱。

金刚经上讲:【佛告须菩提: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在佛教徒中,熟读金刚经的人非常多,对于金刚经上讲的境界也非常向往,况且在1300多年前,六祖慧能大师就是因为听闻了金刚经而开悟成就的,时至今日,六祖的传奇一生仍然被后学津津乐道,其中不乏把自己比作是六祖根基的学人。

经常在网络上碰到这些“利根”人,尤其是在论坛上,口头禅,各式各样的禅门公案满天飞,经常看见这些“前辈大师”对后学进行教导,不要着相啊,不要执着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诸如此类的教言,依照他们的言论来说,佛菩萨是最执着的,佛菩萨也是最多事的,明知众生刚强难化还要去调教,明知众生难度还要没事找事去度化,这些“利根”人岂不是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圆满自己的十个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 lun。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普贤菩萨是怎么做的呢?经中讲到【如此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十大愿)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十大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地藏菩萨发大愿,并身体力行: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哪一个是没有发大愿,没有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我想一个也找不到,难道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言、行为还不如那些“利根”者东拉西扯、断文取义的胡言乱语吗?

佛教修行讲究“觉”“行”圆满,所谓“觉”就是指内在自身的觉醒,也就是内观自己本有的智慧,要想恢复本有的智慧,那么我们应该要“不执着”、“不着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么在“行”上,我们该如何做呢?佛陀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的本性是和宇宙本体一样,是善的,因此我们对于善的行为要尽量去做,不仅自己要做还要影响周围的人一起去做,这种行为不是“执着”,也不是“着相”,更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亲自去实施就不可能做到“行”圆满,那还谈什么成佛呢。

“不执著”、“不着相”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功夫,是心地上本觉的智慧,岂是靠妄想“不执著”、“不着相”就能达到的,奉劝那些停留在口头上的学人,还是老实修行,不要未证言证,为了逞一时的口快,造下妄语口业,给自己修行带来无谓的障碍,那才是得不偿失呢!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4-25 20:27

说到解脱,也有不少人会感到恐慌:“现在的种种幸福,是否会随解脱而消失?”这就需要了解,解脱究竟是什么?《道次第》中,宗大师明确告诉我们:能解脱的是什么?所解脱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解脱?如何获得解脱?

佛教所说的解脱,就是解脱生死,解脱轮回。而生死和轮回的根源,又在于我们的惑和业。业,是由心念及言行造作的种子。惑,则是无明和烦恼,其中有见惑和思惑之分。见惑,指无明形成的种种错误认识,如身见、边见、邪见等错误观念。一旦见道,这些迷惑将被彻底瓦解。此外,还有很多错误认识产生的烦恼,也就是思惑。这就需要在见道后不断作空性观修,在观修过程中,将心灵尘垢逐步去除。当所有心垢被清空,就能成就解脱,证得圣果。

所以,解脱不是解脱外在的什么,不是放弃所有走入山林,这只是抵达解脱的方式之一。当然,放弃是一种容易见效的重要手段,但终究还只是助缘,关键是在于心行调整。如果内心惑业尚未去除,即使住到月球上,一样会烦恼,一样会痛苦。反之,若能断除惑业,当下就是净土,就是现法乐住。

生活,需向前走;修行,继续着;平衡,似有似无,不断的寻找着,退缩着,面对着,领悟着,体会着,给予宽容,心怀大爱,生活,就是一门修行!

归根结底,还是要整理好自己的内心,内心的解脱才是真正的解脱!解脱不是一种形式!

没有善知识的引导 没有闻思修的功底 在没有明心见性的情况下 我们无法真正理解解脱的义理 也无法感受解脱的真正状态所以我们的修行要达到观念的转变 用佛法的观念代替我们以无明贪嗔痴为基础的固有观念。转变观念就是在解决见惑的问题,即见道,再做空性观修解决思惑问题。只有观念转变了才会舍得放弃自己原来执着的、不舍的东西。调整心行、去除惑业。知道了硬舍是不行的。解脱失去烦恼和痛苦,增加宁静和安祥!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