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蔡礼旭老师:人为何要遵守五伦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4-10 12:30
标题:
蔡礼旭老师:人为何要遵守五伦关系?
·道是五伦之道。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道,人有人道,天有天道,甚至于河川都有它流的水道,假如河川不依照水道去走,可能就会溃堤、泛滥。同理,天道的这些星体运行,都有一定的轨迹,不按照这个轨迹,铁定星球跟星球相撞了。
·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也效法天道,有它运行的轨迹、规则、常道。老子也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做人的常道,不踰越的去落实这些德行,这个人是明白人,知常曰明。不知常,不知道这些做人的常道,就会产生很多人生的凶相,这个凶相不只会害了自己,甚至于害了下一代。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处处替人着想是仁爱的心。福田靠心耕,有仁爱的心承传下去,后代都兴旺。
·每个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要服务得好,首先要设身处地为人民、为客户着想,而这样的心态,其实小时候就在扎根了。为什么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因为他那颗时时刻刻体恤他人、为人着想的心,从家庭、从对父母当中已经养成,绝对不是到大学再来修为人着想的学分。
·《弟子规》提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吃饭、坐下来、走路的时候,一定是爷爷奶奶、父母先吃先走,这个道往往都在生活的先后顺序当中传承下去。
·长善心非常重要,我们做每个动作,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是什么?我们把第一口的菜先夹给他,日积月累他觉得家里吃饭都应该先想到他。父母给他夹菜,爷爷奶奶也给他夹菜,在这个餐桌上,地位已经很分明,谁的地位最高?孩子。所以这个菜一夹,小皇帝、皇太后就夹出来了。当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孩子会形成一个态度,就是家里的人为我做事都是应该的,这就麻烦了。
·老祖宗教育我们,“至要莫若教子”,一生最重要的事,一定要把下一代教好,不然就像现在很多乱象都呈现出来了。
·家庭教育,应该遵循常道来教。整个五伦关系要依照这个“道”去做,不踰越去遵守,我们所流露出来的行为就是“德”,五伦八德,五伦关系也是自然的结合了八德。
·一个人尽孝,一定能做到悌忠信、礼义廉耻。因为他对父母尽忠,他出社会就为社会尽忠;他对父母诚信,他也能对他人诚信;他知道不能损害父母的名声,所以能廉洁、有羞耻心。
·五伦当中最核心的是父子有亲,父子关系是孝道,孝道是天性。我们看到孩子跟父母那种亲爱,那不是谁教他的。小孩一、二岁看到父母,抱着父母的那种依恋,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是天性。
·往往很多磨擦都是因为不守礼。守礼,互相尊重,很多的磨擦、冲突就不见了,更不可能会造成伤害。
·人与人有一分道义,有人情味,就不会见利忘义,不顾彼此。
·孝是侍奉父母,事亲;悌忠信是尊重长辈、尊重兄弟,敬长。懂得侍奉领导、侍奉单位,事君,最后爱护大众。这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孝悌忠信变成一个人修身齐家之本。从孝悌忠信提升上来,礼义廉耻是在各行各业当中付出服务,这是治国。
·德行有了,他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孝是根;悌,《弟子规》告诉我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悌的根也在孝。
·“亲所好,力为具”,他能尽心尽力满父母好的愿望,这是对父母的忠心,进而能去对其他人尽这分忠心。《弟子规》说“己有能,勿自私”,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要懂得去帮助别人,这都是对人的忠。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里面,信讲得很多,对父母守信,进而对他人守信。
·对父母的义,有养育父母的这分自我的期许,这就是义。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自己德行不好就羞辱父母,他有羞耻心,因为他不敢以身侮辱父母。
·五伦就是落实八德。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这是五伦关系。其实人跟人和谐,社会就和谐了,世界就和谐了。
·一个人处世待人的态度是从家庭养成的,有句老话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所以家庭教育是社会安定最重要的基石、根本。
·夫妻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典范,能同甘共苦不分彼此,而且时时以大局为重,并掌握情绪。如果情绪不掌握好,没事都变有事,小事都变大事。
·在家庭中,我们是家长;在团体中,我们是领导。一个家族、团体能绵延多久不衰,完全看父母、领导者的德行,对于整个家族、团体产生德风的影响,有百世的德行,就能百世不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