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学诚法师:佛法的下手处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2-5 14:02     标题: 学诚法师:佛法的下手处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一百多部著作里面最典型的一部论,是指导大家修行,特别是指导出家人修行的重要论著。我们能够遇到这么好的法门、学到这么纯正的佛法,非常难得。可是,要读懂这部论不容易,依论去实践就更加难了。学不了,就只能把文字搞一搞,注解看一看,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那么,应该怎样下手,才能把《广论》学好,把佛法学好呢?以下略举三点,供大家参考。

一、观功念恩,学说好话

    我们一开始就修六度万行,恐怕不太容易。所以,应该先从学说好话开始。有一本著名的书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是一个日本科学家写的。书中介绍了这位科学家关于水的实验:如果唱歌给水听,水的晶体就变得很漂亮,若骂水的话,水结晶后的图案就很难看。可见,不仅人喜欢听好话,连水也喜欢听好话。用佛法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业的力量。业决定一切,而造业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所以,学说好话不是口头上随便讲讲,要真正从内心下功夫,从观功念恩做起,培养良好的心态。如果动不动就对人、对事、对物发脾气,这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就是自己的心态有毛病,内心的烦恼在作祟。因此,学习佛法先要学习对所有众生都看得习惯,学习存好心,学习说好话。

二、遵循伦理,多结善缘

    儒家讲究伦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都有一定的伦理关系。比如,兄弟之间要“兄友弟恭”——当哥哥的对弟弟友爱,当弟弟的对哥哥恭顺、听话。佛教的伦理观比儒家更高尚。《梵网经·菩萨戒本》讲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们也常常讲“如母有情”,这是把所有众生都当成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象孝顺自己父母一样孝顺所有众生,慈悲心就很容易生起,也就容易和别人结善缘。所以,修行修得好的人跟什么人都能够接触,所有人都会喜欢他!日常老和尚来广化寺三次,大家都很喜欢听他讲法,为什么呢?因为他很慈悲,和大家的缘很好。如果换成我们,因为思想上还有很多的成见,不能把众生当成父母,内心里还有很多的障碍,没有广结善缘,所以口才再好,讲得再多,大家也不一定会喜欢听。“未成道业,先结人缘”,我们要学会孝顺众生,多结善缘。

三、统一宗旨,融入团体

    一个团体有没有力量,关键不在于人数有多少,而是有没有团队精神;一个人是否会有很好的成就,关键不在于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有没有团体意识。没有团队精神,团体就容易垮掉;缺乏团体意识,个人就容易懒散。同样的道理,要建设清净和合的僧团,就要确立弘法利生的团体宗旨;要成为一个好的修行人,个人的人生宗旨要和僧团的团体宗旨相一致,融入团体的生活,依靠团体的力量破除烦恼、修改习气。古来的祖师、大德都非常重视上殿、过堂、出坡、听经等集体的学修生活,从中陶炼出无我的精神,培养成坚韧的意志和自律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真正成为人天师表、勇猛丈夫。否则的话,不随大众共修,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忙些什么、为什么而忙,过着没有宗旨、没有纪律、散乱放逸的生活,纯粹是在浪费生命!所以,常住的清众也好,执事、法师也好,都要多多警惕,多多努力。

    从明年开始我们会有所调整,无论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都会有更多的用功时间。因此,特别提出以上三点,作为学习佛法的下手处,希望大家共同策励!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2-5 14:02

我们的人生,从出生到死亡,历经了种种坎坷,遭遇了种种磨难,饱尝了种种辛酸,承受了种种痛苦。我们的家庭、事业也常有种种的不如意。我们所居住的世间,更是充斥着争斗战乱、水火风灾、疾病饥饿等天灾人祸。这种种苦难的现实,使我们对人生是苦有了深刻的体会,认定自己是一个苦命的人、痛苦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不苦,不仅让现世的生命不苦,而且让后世、后后世的生命越来越好?这就需要了解痛苦的由来,从而截断痛苦的根源,消除痛苦而得到安乐。

  为什么人生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佛陀告诉我们,世间上一切痛苦都是从有情自身业力的召感而得到的,业又是由烦恼而引发的。内心的贪婪、瞋恚、愚痴等烦恼推动着身口造业,造业的当下会感得苦果出现,并且以后还会有苦的隐患,还会有更大的苦报,还会增长更多的贪、瞋、痴。由烦恼而造业,造业而感苦果,构成了惑、业、苦的生死轮回。我们便在这惑、业、苦的轮回圈内循环往复,在茫茫的六道苦海中头出头没。

  怎样才能摆脱惑、业的牵引,消除生命的苦迫?这就必须修学佛道、成就佛果。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为了引导我们真正摆脱生死轮回,彻底解脱生命的痛苦,为了让我们懂得如何修学佛道,怎样积累成佛的资粮,直至成就究竟安乐的无上菩提。因此,我们想要改变苦迫的现状,就要努力修行。

  那么,应该怎样修行呢?佛陀教导我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简单地讲,就是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说好话,不要说坏话,存好心,不要起恶念。不仅要改善外在的语言和行为,而且要深入到内在心灵的净化。举例来说,大家到这里参加佛七法会,透过绕佛、拜佛、念佛、学佛,逐渐平息贪婪、瞋恚、愚痴等内心的烦躁恼乱,不断修正我们的言行。

  世间上有种种苦迫,人生也常有诸多不如意。我们希望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等种种的痛苦不再与我们相伴,希望自己及家人、亲朋好友乃至三界六道一切如母有情身心都能免受诸苦的煎熬,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远离惑、业、苦的纠缠,迈向究竟安乐的涅槃,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发心,共同努力,共同勉励,共同承担,共同将佛陀的家业发扬光大。只要大家依佛教行,必定可以离惑业苦,得究竟乐。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2-5 14:03

谈到修行,首先要具备两种条件: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外缘。  

    内因是暇满人身,这是我们能够修行的主因。我们今生今世六根具足,头脑灵敏,又能够发心学佛,能够听闻到正法,因此要珍惜宝贵的光阴,珍惜这种种殊胜难得的修道因缘。外缘就是有好的师长、好的同行、好的修行道场,这些都是修行的助缘。如果不能体会到善知识、同参道友和外在环境对我们的帮助,就会常常遇到障碍,容易产生各种毛病,很难顺利修行。所以,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暇满人身,珍惜良好的修行助缘,把握这改善生命品质的殊胜因缘,走好修学佛道的每一步。

  其次,应该认清三个毛病。这三个毛病,分别对应于学佛的三个不同层次。

  一是最初发心太过猛烈。刚刚学佛的人,通常容易犯这个毛病。每天一定要念多少声的佛号,诵多少卷的经典,做多少件的事情,发心非常地猛烈。结果往往是这几天做做这个,过几天又干干那个,做一做就歇一歇,做一做就换一换,弄得又疲惫又散乱,没有办法持续修学。所以,初学佛的人应该发持久心,发长远心,踏踏实实地修学,平平稳稳地进步,初发心切忌过于猛烈、急于求成。
  二是修行当中彷徨不定。克服了发心过猛的毛病,修学了三五年以后,就进入学佛的第二个层次。在这一阶段,容易彷徨、迷惑,觉得修行好几年了,进步反而没有刚学佛时那么明显,于是开始怀疑修行道路的可信性,怀疑修行方法的正确性。这种种的疑惑,导致懈怠放逸,甚至中途退却,不再继续修行了。所以,处在第二个层次的学佛人应当勇猛精进,突破彷徨心理的障碍,排除对修行的疑惑,才可以进一步向上修学。
  三是稍有成绩便高慢自大。学佛的人精进用功了十年以上,在学问、修行、做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就到达了第三个层次。在这一阶段,容易产生高慢,认为自己的修行工夫很好,修行的法门很殊胜,学问渊博,事业有成,自利利他非我莫属,别人都比不上我。因为高慢自大,增长了我法二执,障碍了更加长远的修学,也就不可能获得修行上真正的成就。所以在历经了十年、二十年乃至更加长久的修学过程,在某些方面有了一点成绩以后,就要注意“韬光养晦”,不要急于张扬,而是要更加谦逊地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用功修行,以期达到工夫的成片、修行的纯熟。以上三个毛病,在修行之前就应该了解清楚,才能够在修行当中积极防止。
  

    最后,真正的修行,必须遵循四项步骤。  

    比如说,我们要制造一把好的剑。首先要选择好的铜、铁等原材料。第二步就是对原材料的冶炼、陶铸让剑的毛坯显露出来。第三步,经过一番的敲打、淬火、磨光,将粗糙的剑坯琢磨成闪闪发亮的剑。第四步,还要将打造好的剑埋在土里。等到把剑上咄咄逼人的气焰去掉,再从土里拿出来。这时候,一把锋利的好剑就形成了。手持这把利剑,便可以削铁如泥、所向披靡了。
  
修行也是如此。我们要把自己锻炼成能断烦恼的法器,第一步要培育好根基。根基不够就会时时遇到障碍,处处存在困难,就不堪成法器,不能成大器。所以,要多忏悔,多集资粮,让业障渐渐减少,善根逐步增长,培养清净的信心,培育良好的根基。第二步,有了良好的根基,还要仰仗师长的教授、教诫,依靠同行的鼓励、帮助,加上自身不懈的努力,深入经律论藏,思维善恶因果,树立起对佛法的正见。第三步,虽然具备了正确的见解,但缺乏具体的实践,需要面对顺逆各种境界时的历练。经历了一番长时间的身心磨练,不断规范言行举止,逐渐清除内心尘垢,让三业清净,三学增上。第四步,虽然修行上有了一些心得,但不能骄傲自满,得少为足,认为仅此便可应对自他身心种种烦恼,而是应该继续精勤修学,让自己的修行工夫纯正、熟练。这时候,能断烦恼的法器就炼成了,我们也就拥有非常猛利、非常深广的智慧,能够洞察种种幻相,应对种种境界,调服种种烦恼,成就种种胜利。
  
信佛学佛,修行成佛,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只要我们具备两种条件,认清三个毛病,遵循四项步骤,一定能够紧随佛陀的身影,践履佛陀的大道,光大佛陀的事业。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2-5 14:04


学佛先从做人开始,凡夫最大的毛病在于我执,人我分别,主客观对立,如果代人着想,则执着就会减轻。

学了佛法以后,必须拿来净化自己的内心,否则用法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就会很苦。

若代人着想,给人以快乐,关心别人,自己的烦恼也会随之减轻,智慧与福德也随之增长。

学僧:如何与同行一起快速提升,荷担如来家业?
学诚法师:一要同心同愿,同行们要有共同的宗旨、理念及目标。二要打开心扉与同行们交流,去掉内心的污垢,纳受清净的正法。同时,自己好的经验也应当与别人分享,否则内心封闭,被烦恼束缚住,不愿与人分享心得,怎么可能做到与同行一起快速提升呢?

学僧:学佛为什么要代人着想?
学诚法师:代人着想在于将自己之心与其他众生之心相通相应。学佛先从做人开始,凡夫最大的毛病在于我执,人我分别,主客观对立,如果代人着想,则执着就会减轻。你我他,乃假名安立,但凡夫众生执变化为不变,无常为常,一直执着就会有障碍。想到的总是自己,反让我执更牢固。帮助别人即是帮助自己,所以必须发心度众生。学了佛法以后,必须拿来净化自己的内心,否则用法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就会很苦。若代人着想,给人以快乐,关心别人,自己的烦恼也会随之减轻,智慧与福德也随之增长。

学僧:如何调伏慢心?
学诚法师:首先要观察自己有什么值得自大的地方,慢慢再来体会我慢的特点与心相。如果以慢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慢心来对我,这时我会怎么想?“我慢高山,法水不入”,弃除慢心,需要经常冷静思维自己的缺点及问题。

学僧:您是如何依靠师友学习的?
学诚法师:必须时刻善观缘起,把握缘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学的人、可学的事,多得是,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参、同修、同行,是指有共同目标的人,愿意为续佛慧命努力的都是同行。要与师友结善缘,做令他人欢喜的事,别人有困难、有问题,要发心去帮助他们。
    参加安居修行用功很难得,关键在于让大家身心安顿下来,树立正见,培养信心,不是形式上做得好看。必须要有一个概念,学佛的目的在于成佛,所以我们必须尽未来际地精进用功。丛林里放香,学院里放假,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让大众调整身心,反省三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用功修行。诸位一定要发心做人天师表,点点滴滴涵养圣胎,对自己要有很高的期许,刚刚进入佛门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威仪,解行相应,努力改正自己的习气毛病,勇敢荷担如来家业!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