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钟茂森博士: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道风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0 13:05     标题: 钟茂森博士: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道风


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道风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09/4/16  中国广东省兴宁市佛教协会  档名:57-01-01

  尊敬的诸位领导,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们,大家早上好!非常感恩兴宁市佛教协会对末学锺茂森邀请,让我今天有这样殊胜的缘分,跟诸位领导、诸位大德来做一个分享汇报。这次的因缘是佛教协会希望能够在此地构建道风的建设,得到了本地宗教局领导们大力的支持,邀请茂森来给大家谈一谈「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道风」。这个题目确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茂森也是觉得义不容辞,有这样的一个缘分来给大家分享,也是向大家学习,跟大家请教。首先我想简单的报告一下我自己的学佛历程,让大家对我有一个了解,然后再把我们的这些心得体会,跟大家在这两天做个报告。末学大家看到年纪并不算大,今年三十六,中国人算法三十七,属牛,今年本命年。差不多二十年前,茂森在广州中山大学念书的时候,就有幸跟随自己的母亲到广州的光孝寺,当时光孝寺的住持大和尚是上本下焕老法师。本焕长老我们大家都熟知,是我们国家的高僧之一,今年一百零三岁了。由于他的接引,我走进了佛门,之后又在广州的六榕寺,在上云下峰大和尚会下皈依;云峰老法师前几年已经往生了。皈依以后,经过两位大德的指点,我和我母亲就一起学佛,曾经参加过学佛的夏令营。

  后来在一九九二年本焕老法师礼请我们的恩师净空老法师到广州光孝寺讲《阿弥陀经》,是一九九二年,十七年前。当时我母亲从头到尾把经听了一遍,我因为要在大学读书,虽然没有听经,但是也有缘跟净空老法师见了一面,之后我就到美国去留学了,读金融的硕士和博士。在读博士期间经常到达拉斯,在净空老法师的道场去学习,去打佛七,得以亲近老法师,当时老法师已经是七十过了的一个老人。他当时指点我要好好读书、要好好的读《无量寿经》,好好学佛,我就依教奉行。在一九九九年,四年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结果就在美国德州大学任教,后来也就接我母亲去美国一起居住。我们母子在课余时间、工余时间和节假日,都每天有听经念佛、做早晚课共修。后来我在美国,美国政府它为了要留下我们,给我一个优秀教授与研究人才的这么一个绿卡,就是永久居留的这么一个身分。当时因为我们的恩师净空老法师在澳洲成立了净宗学院,所以他召唤我从美国到澳洲去,所以我们就舍弃了美国高薪的待遇,就到澳洲布里斯班。在那里有一个昆士兰大学,这个大学是在澳洲八大名校之一,正好衔接上,他们要招收教授,就请我去了。后来知道老法师也正是在昆士兰大学做荣誉教授,代表教授的身分,代表大学去参加世界的这些国际和平与宗教团结的活动。当时老法师让我给他做做翻译,英文的翻译,同时也就跟着他学习。在工作的过程中一直有在学习佛法,虽然把学佛和弘法做为一个副业,但是花的时间绝对不比正业少。

  在二00六年底我在昆士兰大学,大概也是三宝加持,自己也没想到大学给我终身的教授这么一个破格提升的机会,但是那时候学佛已经感觉到这个人生确实最有意义的事情不是自己得到一些名利,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这个社会、为这些众生能够做一点事情,既然已经知道学佛这么好了,就有这个义务能够把这些这么好的教育跟大家分享。在师父上人的感召下,我就毅然的向大学提交了我的辞职函。当时,像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大学,像厦门大学,他们想要创造世界的名牌,金融的品牌,所以就礼请一些国际知名的学者,想请一位主席教授,来带动他们的金融研究,当时就以八十万的年薪请我过去,另外还给五十万的研究经费,送一套房子在大学校园里面,另外还包吃。可是当时就想到,我们现在还算年轻,三十多岁,如果就一辈子做金融的教授好像于心不甘,于是就想到应该志取乎上。古人讲,志取乎上,才仅得乎中;志取乎中,仅得乎下。就是你的志向很高,可能你只得到中中等等的成绩;如果你的志向是中中等等,可能你只能得到下等的成绩。我们学佛关键是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连王位都可以舍掉,为了众生、为了觉悟和解脱什么都可以放下,我们这一点金融教授,这一点点薪水,有什么放不下的?所以想到此地,于是就决心跟随恩师净空老和尚来学习,重新来做一名学生。

  自从我辞职以后,跟随老法师在香港和在他的家乡安徽省庐江县,在摄影棚里面练习讲经,也讲了儒释道不同的经典、不同的专题,这两年多来已经有七十多个,总共录制的时间已经超过八百小时。今天很有缘分,承蒙宗教局和市佛教协会的厚爱,让末学来给大家讲这个道风建设。我想到,因为我最近,就是上个月底,参加我们国家主办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国家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在接见我们部分的宗教代表们当中,给我们提了三点期望,也是中央对我们佛教人士三点要求。第一个,他说信仰要纯正,第二,道风要严谨,第三,道德要高尚。这三点提得非常的好。我这两天的报告就围绕着贾主席这三点的希望来进行展开说明。也想到我们中国佛教协会前任的会长赵朴初老人,他已经过世多年,他生前一直也强调,我们佛教内要有五项建设,第一是信仰建设,这是核心,第二个是道风建设,这是根本,第三人才建设,这是关键,第四,教制的建设,这教制也就是我们佛教教育的制度,这是个基础,还有第五是组织建设,这是保证。这些领导他们提出的观点,非常适合我们现在佛教界的见解。所以我今天给大家先从信仰说起,再慢慢会谈到道风和人才、教制、组织的这些建设。

  谈到信仰,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说自己是信佛的,都说自己是佛教徒。我们想想,我们既然是佛教徒,对佛教有没有真正的了解,什么是佛?什么是教?什么是佛教?怎么个说法?当别人问起我们的时候,我能不能够跟别人说清楚?这个问题确实我想不仅是现在,在过去也有很多搞不清楚,一谈到佛教,别人说我们是迷信。他们这样的批评,我们想想也不能说他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自己确实不知道佛是什么、佛教是什么,我就信了,迷了之后再信就叫迷信。所以我们首先要有正信,正信是什么?对佛教要有基本的认识,有了正知正见以后你信佛那才叫正信的佛法,这个很关键,否则别人说我们迷信,也不能说错,我确实是迷信。现在要破迷开悟,要变成正信的佛教徒,人家问我们佛教是什么?我们能够说出个四五六,那别人就不敢说我们是迷信了。

  什么是佛?这佛是一句印度的梵文,是古印度的文字,它全称叫「佛陀耶」。什么意思?中国的翻译这个意思就叫觉者。所以佛就是觉悟者,你觉悟了就叫佛,不觉悟就叫凡夫。这个觉悟,他自己有智慧,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又能非常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种人才能称为作佛。我们想到智慧,学佛目的就是为了求智慧,这个智慧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智慧。如果说科学家或者是学者、博士、教授,好像都懂得很多,是不是有智慧?不一定,因为智慧跟知识是两码事,知识是你学来的,你懂得很多,但是智慧,你是能够很好的判断、解决问题。科学家们他们有的也是真的很有聪明智慧,但是这种智慧它没有办法帮他解脱烦恼,不能叫做正智慧。

  所以佛法里面讲的智慧一般称为三种,一种叫一切智,一种叫道种智,一种叫一切种智。这一切智就是我们对宇宙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了解了,解决了,这叫一切智。道种智就是不仅对根本的问题认识了,而且对于宇宙的万事万物一切现象都能够明了,这个种就是林林总总,森罗万象的宇宙现象都能明了,这个智慧叫道种智。一切种智就是我们这个根本的智慧和了解宇宙人生这些现象的智慧都得到圆满,这叫一切种智,两种智慧都圆满。如果说你已经识得了根本,对宇宙人生的现象根本明了,佛他就会授予你一个学位,这个学位名称叫做阿罗汉,叫罗汉。这个罗汉就是什么?他已经把自己生死的问题解决了,他知道生死的根源在哪里,他得到了一切智。可是他对于这宇宙人生真相这种种种的现象还没有了解的完全清楚,所以他还要继续修学。当他了解清楚以后他就得到道种智,佛再给他授一个学位,那他就叫做菩萨,菩萨也是个学位。假如能够把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智慧圆满,这就称为佛。可见得佛教里面它不是一般我们概念当中的宗教。佛教根本来说不是宗教,而是什么?而是教育,它教育的内容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学习有个阶段,有层次,从罗汉,到菩萨,到佛,你看不同的学位,这不是跟大学里教育体系很相似吗?在大学里面,你看有学士、有硕士、有博士,博士是大学里面的最高学位,佛教的教育里面也有三个学位,罗汉、菩萨和佛,佛是最高学位,你看看这是教育才有。而且是什么?宗教里面讲的是上帝、神是高不可攀,他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我们没有办法成为上帝,我们永远只能做上帝的子民,所以宗教里面讲的关系是父子关系,天父跟我们子民的关系。可是佛教里面它讲的是师生关系,你看我们称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叫「本师」,根本的老师,我们自己称自己叫三宝弟子,你看弟子是学生,所以这是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在教育里才有。所以你把它看成宗教这个是误会,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教育。

  当然佛法里面也有讲到宗、有讲到教,所谓宗门、教下,那个宗教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宗教,宗门是指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的修学法门这叫宗门,教下是通过研习教理,深入经藏,深入教典,这叫教下,所以宗门、教下简称宗教。佛法里讲宗、讲教跟现在讲的宗教不一样。认识什么是真正的佛教我们就不会迷信。释迦牟尼佛他也是人,不过他是一个觉悟的人,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彻底觉悟,中国古人称为圣人,他不是神,也不是上帝。他教我们每个人本来成佛,这《圆觉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是佛,跟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没有区别。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现在看看自己,照照镜子,怎么一点都不像佛,原因何在?这个原因在我们有妄想、有执着,这是佛告诉我们的,把妄想、执着放下了,你本来的佛性就现前,那你就成佛了。所以佛的教育无非就是让我们回归到自己本有的佛性,认识自己,也认识宇宙这个大环境,做一个觉悟的人,这是佛。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佛,也知道佛教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我们要看看佛教这门教育的创始人,首先我们要对他有个了解,对他不了解那我们跟谁学?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首先要把这老师得了解清楚。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一个人?他是古印度迦毘罗卫国的一个太子,这个太子是有智慧、有福报、有能力,在记载当中讲他是文武双全,非常聪明,所以深得自己父王的喜爱,他将来是要做国王的。可是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自己活到了十九岁,竟然没有到王宫外面去看一看,想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在王宫里非常的舒服,吃穿用度都是极奢华的,所以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子的。所以他就出行了,到城外去看,结果一出城竟然就见到生老病死种种现象,看到人受这种老、得这个病和死的痛苦,突然就生起觉悟的心,看到人家有老、有病、有死就会想到自己,自己也会有老的一天、有病的一天、有死的一天,我这个生死的问题怎么个解决法?能不能够不老、不病、不死?他提这个问题。你看释迦牟尼佛不是个普通人,当时他还没有出家,做太子,他叫悉达多太子,他就已经对这种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我们人不能够仅在吃喝、男女上面去思考,更重要的是在深层次的生命问题那里去思考。所以他在想,想不出来,于是他就决定出去遍访明师,去学道。

  他要帮助自己、也要帮助众生解决这个大问题。他知道这个问题不是政治可以解决的,不是军队、武力可以解决的,不是经济可以解决的,也不是科技可以解决的。如果这些可以解决他就不用出家了,他做他的皇帝,他将来继位就当国王,他不就可以解决了吗?他知道这些问题政治、经济、科技、军事都没办法解决,所以他就决定要出家。为什么出家才能解决?出家是做老师,所以出家人称为人天师表。出家的身分在古代你看特别受人尊重,为什么?因为出家人是做老师的,而且这个老师是义务的老师,不收钱的,自己生活非常的简朴。你看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一辈子都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每天只吃一顿饭,中午那一顿,晚上睡觉就在大树底下打打坐就过一夜。他全部的财产,三衣一钵,三件搭衣一个钵,钵是用来讨饭的,乞食用的,这是他全部的财产。他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做什么服务?教化众生,做一个教育的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一无所图,所以备受社会大众的尊重。不仅人尊重他,天上的人都尊重他,叫人天师表。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他的示现我们也要学习。

  他十九岁出家,确实到处去寻访明师指点,他学习学了十二年,当时印度是叫宗教之国,宗教特别发达,记载中说它是有九十六种宗教,他每一个宗教的明师都去拜访。他是一个太子,又非常的聪明、好学,所以我们可想而知,这些老师对他一定是很厚爱的,所以必定是把自己平生所学都教给他。但是释迦牟尼佛学了足足十二年,把这些宗教里面的这些学问都学到了,发现还不能解决问题。他在甚深的禅定当中已经能看到六道轮回,可是他却没有办法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六道是怎么来的?第二个,为什么会有六道?第三个,六道以外还有什么世界?这三个问题他没办法解决。没办法,他只好走到恒河边上,古印度有个恒河,在恒河边上找了一棵大树,这棵大树后来就称为菩提树,就在树下打坐,入甚深的禅定,然后他把自己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放下以后他就悟道了,经本上讲他睹明星悟道,他睹明星突然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佛了,也就是说他对宇宙人生真相统统彻底明了。他才悟到一个什么?原来人生真相跟你学不学没关系,学了十二年还没弄清楚,跟什么有关系?跟你放下有关系。放下什么?你看他证道以后,首先在定中讲了一部《华严经》。《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说到,「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众生,每个人,在座的你,每个人统统都跟如来一样,都有如来的智慧,都有如来的德能,都有如来的相好,换句话说,你本来就是佛。为什么现在不是佛?其实现在还是佛,只是你没证得,你没发现,你没看到自己是佛。为什么看不到?被障碍住了。什么障碍?妄想、执着。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把妄想执着一放下,成佛了,然后告诉我们,你要是能放得下你也能成佛。

  你看唐朝六祖惠能大师他也给我们做同样的示现,他跟释迦牟尼佛出身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出身于名门贵族,他是太子,他学了十二年,学富五车,知识渊博,但是六祖惠能大师,咱们广东人。昨天我们的领导跟我们讲了一个,说咱们广东人很值得骄傲,你看唐朝出了个六祖,近代出了孙中山,这两位都是大名人。六祖惠能大师他一个字都不认识,我们现在讲文盲,没有文化,可是他到五祖忍和尚会下求法,五祖给他讲了半部《金刚经》,《金刚经》还没讲完,《金刚经》不长,只有五千多字,讲到一半,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六祖言下大悟,开悟了。怎么开悟的?他把妄想执着放下,他就开悟了。开悟之后他跟我们讲了他的心得报告,这《坛经》上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看说了五桩事,讲他所证悟的那个境界,悟什么?悟自性,这见性,见性什么?原来本来无一物,本自清净,这个性本不生灭。我们的身体有生灭,人有生老病死,可是性,这个自性没有生灭,证得这个不生不灭的境界。这是他本能,本来的面目,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的面目,他证得了。本自具足,他自己统统圆满具足,而且自性本不动摇,不动摇,能生万法,就是它是宇宙的根源,宇宙的主宰。

  所以释迦牟尼佛证到了这一样,然后启发我们众生说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一生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天天勤勤恳恳的工作,做什么?就是教育,教我们放下,放下之后你就证得,因为那是你本有的。释迦牟尼佛你看很慈悲,他给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做最好的示现,你看他出家,出家这也是个行业,什么行业?这是社会的义务工作者这个行业,专门从事教育事业,所以他不从事生产。就好像大学的老师,他不从事农耕生产,但是他也对社会起到很好的贡献,他能够帮助社会。那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有三个方面,一个断恶修善,第二个破迷开悟,第三是转凡成圣。众生先让他从恶,造恶回头去行善,做个好人,这是第一个层次。做了好人以后还不够,还要继续做什么?做一个觉悟的人。所以破迷开悟,不要再迷惑颠倒了,要觉悟。再往上提升,觉悟圆满了就做圣人了,转凡夫成圣人,所以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就教这些。

  他讲学的地方很简陋,你看他可能在恒河边,可能在大树下,大家弟子们围在一起他就讲经说法。没我们现在的好,我们在这里大殿里头,大家有听麦克风,有桌椅板凳,这个条件比释迦牟尼佛当年要好。当然释迦牟尼佛他有能力,他讲话不用麦克风,讲的声音每个人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咱们就不行,我们得用麦克风,不用麦克风,别说后排的人听不到,恐怕前排的人都听得很不清楚。他一生不建道场,他不做住持,更不搞这些法会、做佛事,也不收人钱财的供养,他收什么供养?只收四种供养,叫四事供养,所谓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这四种供养,没有钱财。衣服很简单,三衣,出家人讲的五衣、七衣、二十五条衣。你看我们现在搭那个袈裟,是现在变了样子,在释迦牟尼佛时代那就是一块布,捆在身上,没有衣服穿的,把身上裹一裹就行了。当然印度是热,在北方,在中国北方就受不了。到了中国以后把袈裟做为一个礼服了,等于是纪念当年释迦牟尼佛的意义。袈裟的涵义是什么?叫做染色衣,中文叫染色衣。为什么叫染色衣?因为出家人他们自己没有钱去买衣服,怎么做衣服?从那些垃圾堆里头,别人不要的那些衣物把它捡回来,看到还有用的那些布料,把它剪下来,一块一块的缝起来,拼凑起一块大的布。因为这个布的颜色都不一样,所以要染色,染成同一种颜色,搭在身上就比较庄严一点。所以你看袈裟都是一块一块的,那是什么?在过去就是一块一块布接起来的,现在我们做袈裟不是像以前那样,现在是故意把它做成一块一块的,那个是纪念的意义。所以你看生活这么简朴。

  吃的饮食日中一食,出家戒律里面有规定过午不食。过午不食已经是比日中一食还要低一点了,日中一食是一天只吃一顿饭,过午不食还有早餐和午餐,晚餐不吃。所以他怎么吃?去乞食,每家每户去,看他们吃剩的饭菜施舍一点。一家施舍的饭菜往往不够,所以一般都要乞好几家,但是他们规定不能够超过七家,今天我乞食最多只走七家,七家都乞不到就回来,今天就不用了。乞食的过程中,施主给我们饭菜,我们向他说法,施主是财物、衣食供养,我们是对他法供养,要对他说法。所以出家人以弘法为家业,他们的事业就是弘法利生,讲经说法。在有病的时候才接受这些信众们的医药。还有卧具,是什么?卧具它不是床,就是一块布,我们有时候看到寺院里的住持老和尚他在拜佛的时候,在蒲团上铺一块布,那个布其实是卧具演变出来的。以前卧具是什么?这块布铺到大树底下,不能躺着,因为那个布很小,只能打坐,在树下打坐过一夜,卧具是这么用的。所以你想想出家人的生活这么简单,他有道心。因为佛告诉我们,钱财多了,名闻利养多了,道心就退失了。所以佛制定的戒律,绝对禁止出家人向人要钱财,做这些事情是不如法的。

  佛他也接受信徒道场的供养,但是道场绝对不是自己的。你看我们在经上看到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些道场都是很有名的道场,佛在那里讲经讲了很多。那是谁供养的?这是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两位共同供养。因为给孤独长者他想礼请释迦牟尼佛到他那个地方讲经,看中了祇陀太子的那个花园,这个地方很好,很适合在这里做讲经教学的场所,所以向他借用。结果祇陀太子就不肯答应,跟他开玩笑,说除非能把我这个花园全部都铺满黄金,那我就可以借给你。这个长者就真来了,他把话当真,他真的把自己家里的一车一车黄金都拉到花园那里开始铺。这下子把祇陀太子给感动了,他说你这供养的是谁?劳你这样子花这么大的力气。然后这长者就告诉太子,说我们要礼请的是释迦牟尼佛,本师,世尊,在此地能够弘法利生,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业,所以我要好好的做。结果太子一听,你要做功德,那我也来做,他一定要跟他分功德,结果长者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到释迦牟尼佛那。释迦牟尼佛说,你们不要争了,以和为贵,要和谐,怎么办?你们俩一起出,因为这个花园是给孤独长者他要买下来的,但是花园里的树祇陀太子没有答应要给给孤独长者,所以树还是太子的,所以这个场所的名字就叫做祇树给孤独园,我们在经上看到就知道,有这么一个典故。

  他们礼请世尊在这里讲经说法,办教育,就好像办学校,每天开班教学。教到最后,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当这个道场的住持?没有,道场的所有权还是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他们提供出来的,释迦牟尼佛只有使用权,他不要所有权,来这里讲经教学,讲完了之后他就离开,还是这样清清净净,一尘不染。你看到最后释迦牟尼佛入灭的时候,他是在哪里走的?在双树林间,双树林,他在那里灭度的,他死在野外,没有说在自己道场里死,你就看到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的示现,怎么能不令我们佩服?由于我们佩服他才肯向他学习。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要一切放下,他自己也给我们做最好的表率、最好的样子。放下之后你得到什么?一般讲你得到快乐、你得到自在,不放下就不自在。所以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最简单最简单的,我们日常生活,这是我听一位法师讲演当中举的例子,我觉得通俗易懂。他说假如我们每天有大便,很急的时候,好了,你上洗手间,过后你是不是觉得很轻松?请问一下,你把大便放下你得到什么?你得到轻松、你得到自在,你要不肯放下你就不自在,你就很苦了。

  所以我们师父上人净空老法师他常常跟我们讲,他说他的老师告诉他,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说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大教育家,让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真相,能够放下真能得到人生最高享受。所以我们听到这个话也很羡慕。所以为什么我要把这个终身教授的工作辞掉来学佛?就是为了要品尝一下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享受我现在初尝了一点,略略尝到一点,已经是很有法喜。我相信像我们老法师这样一辈子做这个工作,这个享受会愈来愈劲,法喜的味道会愈来愈浓。我们再看佛教,刚才讲的是教育,从很多我们的这个佛教平时的讲话内容里面、对人的称呼里面我们也能了解。譬如说我们见到出家人都称法师,一般通称法师,法师是什么意思?讲法的老师就叫法师。就是他这个人专门做教育的事业,为大家做一个老师,讲经说法,觉悟大众,我们尊称他叫法师。也有叫和尚,和尚一般现在把这个词用滥了,这个和尚怎么样怎么样,那是什么?完全不了解和尚的真实意义,和尚这是很尊贵的称呼。和尚它也是梵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叫亲教师,就是你亲自跟他学,他亲自教你的这个老师,才能称为亲教师,才能叫和尚。我们看佛教的寺院就像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它有校长,校长称为和尚,其他人都不能称为和尚,他是主持这个学校的教育工作,是领导。和尚底下有三个主要的执事,一个叫维那,一个叫首座,一个叫监院,首座是主管教务工作的,就好像学校里的教务长,维那是主管训导的,做思想工作的,监院他是主管一个学校的总务的。所以你看跟学校里的体制很相像,有校长,底下有教务、有训导、有总务,他们共同合作来推动佛陀教育的事业。

  这个寺院,一般我们看到寺院都把它原本的意义给忘掉,这里也有必要把它说清楚。我们这里叫神光寺,这个寺怎么个来历?当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其实佛教东来很早,但是正式传入中国,根据记载是在汉朝,汉明帝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六十七年,距今将近二千年,当时是皇帝亲自派特使到古印度去礼请法师来我们这里推动教育。当时特地礼请的两位法师,一位叫摩腾,一位叫竺法兰,两位印度的高僧。他们带着白马,驮着这些经,我们现在读的经典,过去都是用贝多罗叶写的,这个叶像芭蕉叶一样,但是比芭蕉叶要硬,可以在它上面写文字,两头打个孔用绳子穿起来,叫贝叶经。所以一部经典要很多的贝叶,像一部《华严经》,如果用当时的贝叶,恐怕得拿着大卡车才能够装过来。当时两位高僧,摩腾和竺法兰,带着白马把这个经驮到中国,另外把佛像也带到中国来。皇帝很高兴,礼请了两位高僧大德来帮助教化百姓,特地安排他们住在招待外交使馆,外交官员的使馆里头,当时叫鸿胪寺,鸿胪寺等于是外交部,它是直接隶属于皇帝掌管的。皇帝掌管的叫寺,现在的寺院过去是皇帝属下的一个办事机构,宰相主管的叫部,譬如说礼部、兵部、吏部,那个部就是宰相来主管。皇帝主管的叫寺,寺的主持、主任叫卿。所以你看皇帝过去是三公九卿,这个卿就是寺的主席、主任,我们现在叫住持。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0 13:05

 因为鸿胪寺,外交部不仅是对佛教的法师招待,还要对所有的使节招待,不能够长期做为佛陀教育推行的地方。所以皇帝想,佛教这么好,它确实有利于社会和谐,应该长期的来推动,所以他在九个寺以外又加多了一个寺,第十个寺,专门来推动佛陀教育。第一个寺就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这是我们中国第一座寺院。为什么叫白马寺?就是为了纪念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他们带来的白马,这些白马驮着经、驮着像来到中国,很辛苦。所以中国人很厚道,念念都不忘别人的恩典,连白马的恩德都不忘记,所以把这第一座寺院称为白马寺。所以这个寺就由皇帝来掌控,专门推动佛陀教育的事业。由于皇帝亲自推动,当然很快得到朝野上下的接受和欢迎,所以佛教在我们东土中国很快就传扬开来,而且跟我们中国的文化紧密结合。在中国确实得到了生根、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所以谈到中国佛教,中国人已经不再认为这是印度外传回来的宗教,这是我们自己本有的一种文化,二千年来真的根深蒂固,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摩腾、竺法兰在汉朝受皇帝的聘请,做皇帝的老师,他们的教化,也接受很多出家的弟子。出家人都是皇帝的老师,中国人特别尊师重道,看到做老师的,怎么还能让他出去托钵乞食?怎么能让他在树下一宿?所以就为这些老师们建立道场,建立这些寺院。你看寺院建得都像皇宫的建筑,琉檐飞瓦,这是过去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够享受这样的建筑,一般平民老百姓住平房的。为什么寺院建得这么辉煌富丽?这是因为皇帝尊重,怎么能让老师住在野外?要把他请回来住跟皇帝一样的宫殿里头享受供养。所以寺院都变成中国特色的一种道场,它的建筑都是这样,带有皇宫色彩的这种建筑。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的出家人,他们受到朝廷、官员或者是地方大富长者的护持,自己自修,同时教化众生,所谓自行化他。古代出家人真正有道行,真正有道德、有学问,备受百姓尊重。所以你看看,皇帝也好,文武百官、长者,他们有问题都向出家人请教,这出家人真能够说出来,帮这些人解决问题。过去出家很不容易,为什么?出了家就是皇帝的老师,皇帝凭什么拜你做老师?你要是没有真正的德行、学问他不肯拜你做老师。所以你出家之后他都会给你一个度牒,皇帝给的,这个度牒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文凭,有这个文凭。你有了这个文凭皇帝都尊重你,那当然文武百官、百姓更加佩服你、尊重你。可惜这个度牒的制度在清朝初年被顺治皇帝给废除了,大概是顺治皇帝他自己要出家,他自己是出家了,但是他把度牒给废除了,可能他想如果不废除度牒我就可能出不了家,所以他把这个度牒废了,让天下的人想出家都可以。当时确实也有一定的好处,出家的风气带动起来,但是流弊很多。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特别批评顺治这样做是不对的,把度牒给废除了,结果这些人素质一落千丈。

  所以社会大众对我们佛教都看不起,为什么?我们想想我们自己自身的素质,能不能够配得上别人的尊重。这个话早在多年前,中国佛教协会前任的会长赵朴初老人就已经说过,而且他是忧心忡忡。他有一次在工作会议上谈到,他原文是这样说的,「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假如没有真正高德行、高学问、高素质的人才,很难把佛教带起来,也很难让佛教利益社会。佛教它确实是至善圆满的教育,它大能够使我们成佛,脱离六道轮回,得到圆满解脱,小可以使社会安定、人民和睦、世界和谐,这个完全能做得到。古代的这些皇帝都很有智慧,他聘请佛教的法师做国师,帮助教化百姓。为什么?《礼记•学记》上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建立政权了,你想稳定、想发展,靠什么?靠教育。什么教育?最根本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人明白了伦理、道德,他耻于作恶,知道作恶是可耻的事情,人如果能够明白因果,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就不敢作恶。这个因果确实是帮助这个社会安定民心,断恶修善。这个事情确实我们非常的紧迫,帮助佛教也帮助社会。所以此地领导真的很有智慧,重视这里的道风建设,希望把我们这个佛教本来教育的功能恢复起来,大家一起推动教育,帮助构建和谐社会,重新树立起良好的道风,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让别人才能看得起佛教。

  讲到这个佛教,现在我们也看到有很多是变了种的佛教。这是我们的老师净空老法师给我们说到六种不同形式的佛教,这些我们都要辨别清楚。哪六种?第一种是传统的佛教,这是它本来的面目,是什么?是教育。刚才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对众生关于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这是真正的佛教。第二种是宗教的佛教,佛教变成宗教,搞什么?搞经忏佛事去了,寺院里不再搞教育,不再办讲座,不再开课。像今天我们神光寺这里开设讲座,这稀有难得,过去寺院是天天办这个事情,学校,天天讲课。现在很多寺院都搞经忏佛事,超度死人去了,这是什么?变了种的佛教,叫宗教的佛教。这种经忏佛事在历史上什么时候产生的?释迦牟尼佛时代没有,你看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从来没有跟别人去做佛事、赶经忏,没有,更不可能去化缘。天天教学,弟子们听懂了,回去参禅的参禅,打坐的打坐,念佛的念佛,自己修。老师带进门,修行在个人。经忏佛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也是中国的特色,它是从唐朝,在唐玄宗时代。我们知道唐明皇李隆基宠爱杨贵妃,后来安史之乱,差不多国家都灭了,幸好有郭子仪出来稳定局势,平定了安史之乱。在平定动乱的过程中,军民死伤的人数很多,皇帝于是就号召佛教界的人士出来,在各地都建立道场,道场统统叫做开元寺。所以你看全国很多地方都叫开元寺,为什么?唐朝开元年间建的,开元寺,一听开元寺,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朝建立的。

  在这个寺院建立以后,专门礼请法师们做佛事,超度这些阵亡的军民,这是一种悼念的意思,等于是像开追悼会,做佛事超荐他们。这是佛教道场的一种附属的一个工作,不是主要工作。当然这个工作有没有好处?也是有好处,它也能有一定超度的效果。但是超度有没有效果关键在哪?关键在做超度佛事的人他有没有真诚心,有至诚恳切那种心求佛力加被,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如果只是做形式,没有实质的真诚心,这个根本没有效果。所以后来全国各地的寺院都纷纷采用经忏佛事,后来愈来愈演变,经忏佛事变成主要的工作,教学的工作变成次要了,现在都没有了,这是很令人叹息的事,这就是变了种的佛教。实在讲宗教的佛教从什么时候才开始的?从清朝末年。宗教的概念其实是西方国家带来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以后,不仅带来了西方的鸦片,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宗教引进来了。进来以后,所以人们把佛教都等同于西方的宗教来看,所以这是把佛教也都误会了。这个宗教,当然也无可厚非,如果能够真正劝人行善,对社会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但是它的教育的职能我们要强调。这是第二种,宗教的佛教。

  第三种,变成学术的佛教。在大学里面我们有时候看到佛教系,佛学专业,把佛教当作学术来研究,你可以用佛教写论文。这一次我们参加世界佛教论坛,也有不少学者,他们自己并不信仰佛教,但是他们拿佛教来做研究,研究佛教的历史,研究佛教的语言,研究经典这里头的教理,这是变成学术。学术的佛教并不是释迦牟尼佛所推崇的,为什么?因为搞佛学,是可以帮你发表论文,是能让你成为教授,可是生死的问题解决不了,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问题他没有办法得到彻底解决。所以释迦牟尼佛,你看他学了十二年,他也是搞学术,他最后也放下了,放下之后他才能成佛。

  第四种,现在近代,特别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企业的佛教,把佛教当作企业来办,挣钱,产生利润,经营产品,甚至佛教里面的这些经忏佛事都把它当作产品来卖,标明价格,多少钱做一堂,等等等等,这些都变成企业的佛教,做经营。

  还有一种,第五种,旅游的佛教,把佛教当作旅游来办,为什么?天下名山僧占多。你看佛教道场都建立在名山山清水秀的地方,一般我们讲这个地方风水很好。为什么风水很好?实际上不是出家人会看风水、会选择地方,不是。佛法告诉我们,心能转境、心净则国土净。过去出家人真正有道行,他找一个很僻静的地方,没有人打搅,在深山老林里面自己搭一个小茅蓬在那里修行。由于他心地清净,道行很高,那个地方风水都被他转了,原来可能风水不好,他一去那住几年,风水都改了。所以我们看到为什么天下名山僧占多,出家人不是会选风水,而是他们真有修行,转变了环境,把那个环境都变成风水宝地。现在我们看到这些风水宝地,山清水秀,正好办旅游,所以那些名山宝剎都成为现在旅游的景点了,过去那里是很僻静没人去,现在变得人头涌涌,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而且现在烧香的人还一大把一大把香,本来香,你要知道它是个表法的意思,一般烧香用一枝,顶多用三枝就可以了。一枝表什么?表一心。三枝香表什么?表佛法僧三宝,我们敬奉三宝。现在人买了香一大捆一大捆的烧,烧得乌烟瘴气,你说他把环境都弄到很不清净,他心里怎么能得清净?求佛求什么?升官发财,求这个。那什么?把佛、菩萨都当作被贿赂的对象。好,想升官发财的时候来拜拜佛,佛就可以保佑我,要是不烧香佛就不保佑我,你看把佛的人格看得多低,这怎么像话!佛教导我们,你真正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做好人,你就能得好报,善有善报。佛是老师,教给你这个道理,你听明白道理了你去做你就得好报。所以佛的保佑就是对我们的教育,不是说真的把这个财宝送到你家,所以不能迷信。所以烧香我们要懂得它的意义在哪里。

  佛教里面每一项活动都有它的表法的意思,很好,不能够把它形式里面的意义给曲解了,曲解了之后,这就是第六种佛教,邪教、迷信的佛教。这迷信的佛教,就是自己不懂得道理就乱磕头、乱烧香,拜了也不知道拜了什么意义,求也不知道怎么个求法,这个迷信。如果成了邪教,对社会就带来不良的影响。邪教,什么人会弄起邪教?那些名闻利养的心很重,想通过佛教来谋取自己的名闻利养,赚钱,赢得别人的尊重,内心里面自私自利,不知道这样做因果可重,将来都是阿鼻地狱的果报。所以这是变成邪教,佛没有教导我们这样做。

  所以这六种不同形式的佛教,刚才讲的,传统的佛教、宗教的佛教、学术的佛教、企业的佛教、旅游的佛教、还有迷信邪教,这六种形式,我们得辨别清楚,我们要信要信对桩,不能乱信。我们应该恢复、发扬传统教育的佛教,这就对了,这才叫做正信的佛教徒。佛教里面,它是教育,而且它是一个艺术的教育。你看在寺院里面,就拿我们神光寺来做例子,它整个道场它是一个处处体现教育的场所。你看我们走进山门,第一眼见到的是弥勒菩萨,大肚,笑呵呵的,弥勒菩萨,这个表什么意义?弥勒菩萨在宋朝,南宋时期,确有其人,叫布袋和尚。他是,过去示现的样子好像疯疯癫癫的,有点像济公的样子,一天到晚拿着布袋,别人供养他东西统统装到布袋里面,给他的钱他可能就吃进去,然后到处去游化。别人有时候看到他就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法?这位布袋和尚他也不说话,把这个布袋往地上一放,两手一摊。对方明白了,佛法是放下,放下是佛法。放下之后怎么办?见到他又把这个袋子拿起来就扛着走。原来放下之后还要提起,你看他就这样教导。后来他临走的时候把自己真实的身分说出来,他说自己就是弥勒菩萨,说你们世间人不明了谁是真弥勒,说完他就走了,立化。这个是真正的佛菩萨再来的,如果是他说了不走,说自己是佛菩萨再来,说了不肯走,那个你就不能相信。

  你看古代确实有很多佛菩萨在我们社会里面示现,传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阿弥陀佛还有示现丰干和尚,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再来的。过去的这些大善知识,他们把自己的身分透露出来他就马上走,绝对不会在这个世间停留。如果停留,那什么意思?是不是想骗取大家的钱财,骗取名闻利养,为什么你不走?现在就很多这种怪现象,我们也听到不少,说某一个大法师是什么什么佛,什么什么菩萨,什么什么罗汉来的,或者是某一个居士是什么菩萨示现的,这个身分暴露出来他也没走,他还待在这里,那你就不能相信他。所以佛菩萨示现都有他的规矩,把身分暴露出来他肯定走,往生了,绝对不会停留在这个世间。

  所以弥勒菩萨你看他大肚子,布袋和尚的形象,大肚子,笑呵呵,表什么法?大肚能容,包容。怎么样才能包容?平等才能够包容。所以心是平等,大肚才能容。这个相貌笑呵呵的,表什么?叫欢喜相对人,对人要笑呵呵的,别那么愁眉苦脸,见到人像个冤家似的,理都不理,我们讲没有礼貌,没有教养,那不像一个佛弟子。你看看我们一进山门看到弥勒菩萨就学了第一课,学会包容、学平等、学笑面迎人,有这个资格你才能入佛门,这第一课。完了之后,你再看看天王殿,弥勒菩萨两旁站着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是多闻天王,四大天王,我们讲护法神,站立两旁。他也是教育,教我们什么?你看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护持,护持国家、护持自己,这持国。他手上拿着琵琶,你看琵琶有弦,琴弦,弹奏,要弹出好的音乐,这个弦不紧不松,恰到好处,这才能弹得好。这表什么?儒家讲的中庸之道,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佛法里讲的中道,不落二边,就讲这个意思。真正能够行中庸之道才能把自己护好、才能把国家护好,国家不能够左进,也不能右进。所以这个都是给我们很深刻的教学。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是进步,天天进步。他手上拿着剑,剑代表什么?代表智慧,慧剑斩情丝。慧剑,智慧的剑斩断烦恼,那你才能进步,被烦恼给拴住了你就进步不了。这是南方增长天王代表的意义。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你看一个是广目,目是眼睛,教我们多看,多闻天王教我们多听,为人处世之道要学会多看、多听,要学会少说话。你看人长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但只长一个嘴巴,你看什么意思?叫你多去看、多去听,少去说,这就是处世的哲学,我们要学。广目、多闻也是中国古代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要谦虚、要多学、多看、多听。广目天王他一手拿着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一手拿着珠子,你看这代表什么?龙代表多变,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变化多,这代表我们的社会,社会是很复杂的,多变的,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多变的社会里面,如何能够智慧的处理问题?另外一个手上拿着珠子,一个宝珠,宝珠代表什么?代表定力,心定,看到多变的情况我们心要定,它在动我们不能动,我们以不动去应万动,不变应万变。所以这个珠子代表不变的真理、不变的原则,佛法都是讲的不变的真理和原则,所谓真理永恒不变,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古代适用,现代也适用,印度适用,中国也适用,超越时空的。你再看看北方的多闻天王,他手上拿着一把伞,这个伞代表什么?很明显,防止污染,因为我们听得多了就容易受污染,听到别人讲人我是非,讲这些不良的话语,我们听了难免受污染,我们拿伞就是挡住这些,不要受它污染,我们只吸收正面的,只吸收积极的部分,不要被那些负面的、消极的东西给污染了。

  你看看,你进了天王殿马上受到这么好的教育,这个教育是艺术的教育。如果是很呆板的教育,天天跟你讲你要笑面迎人,你要大肚能容,你要多学、多听,天天跟你唠叨这个,你听了都觉得很腻。但是他做一个形像给你看,让你看到了形像,马上你就想到我要这么样去做,你看多么好的教育。如果把这些这么好的教育当作神明来膜拜,求他来保佑自己升官发财,那是完全把那个意义给扭曲了,这么好的教学你把它变成迷信了。我们这个佛殿,佛殿一般从外观看是两层的,两层的瓦,里头是通的。这表示什么?外面是两个,里面是一个。这里讲的意思也很深,外面表示告诉我们真俗圆融,里面讲的真俗不二,是一不是二。这一些建筑也是艺术的教育。还有一般的大殿,你看我们的大雄宝殿,当中供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两边供的消灾延寿药师佛和阿弥陀佛,这三佛。有的大殿它供的释迦牟尼佛,旁边可能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或者是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有的在净土寺院里面供阿弥陀佛,两边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些佛像都是有表法的意思。譬如说,最普通的,如果释迦牟尼佛当中,两边站着阿难和迦叶,代表什么?阿难他是多闻第一的尊者,代表解门,迦叶他是禅宗的初祖,他是苦行第一,代表行门,释迦牟尼佛当中,代表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两边你看有解、有行,解行要相应你才能得到圆满。如果旁边站着文殊、普贤,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力行,这里是讲解行相应。如果是阿弥陀佛,旁边站着观音、势至,观音代表慈悲,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慈悲是行门,智慧是解门,它也是解行相应,那才能得到大圆满。所以你看看,佛法所有的建筑、形像统统是教学,乃至我们每天上香、供水、供花、供水果,你得想想它有意义的。不是说上了香给释迦牟尼佛去闻一闻,给这个花给他看看,给水果给他吃,他才不要你的。这个是什么?提醒自己,香代表什么?香代表戒和定。你看看很多香的底下挂了个小幡,叫戒定真香,什么是真香?有戒、有定,那才叫真香。所以我们烧香,那是假香,真香是什么?用自己戒定慧,真香。供的水,水代表什么?代表平等、代表清净,我们供了水之后,想到自己心要清净、心要平等。花,花代表因,有花后来就结果,所以种好的因才有好的果,供的果是代表果,花代表因,所以看到花就想到要修好因,看到果我们就要发愿得到好的果报,最后能够成无上的佛果,这些供品才有意义。这些都是真正的佛教的教学,它不是迷信、不是宗教。

  今天时间也到了,这一说下来大家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很抱歉。我们今天就把什么是佛教给大家先报告清楚。今天下午我们正式来谈学风、道风的建设。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领导,诸位法师、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0 13:06


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道风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09/4/16  中国广东省兴宁市佛教协会  档名:57-01-02

  尊敬的诸位领导,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大家下午好!今天早晨我们一起认识了佛教,佛教它是一门教育,我们不能够把它简单的看成是宗教,如果把它当作宗教这就很有侷限性,把它教育的本来面目恢复,我们学习才真正得到益处,得到受用,我们的师父常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才能够得到。认识了佛教以后,我们下午一起来谈一谈佛法这门教育该怎么学法,首先我们要讲到,学佛与佛学这两个概念不一样,我们一般讲,学习佛法要注重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很多人把佛法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你看很多地方都在办佛学院,把佛法当作佛学,我们今天这里讲的「佛学讲座」。佛学当然它的目的是让我们学佛的,如果光是搞佛学,没有真正学佛,那就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弟子规》这是一门中国儒家的基础教育的教材,它这上面有一句话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讲到我们学习,学贵力行,学了以后我们要去做,把我们所学的应用在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才能够得到受用。如果只学,不肯去力行,不肯照做,只学到一些名词、术语、概念,那么增长的只是浮华。

  所以佛学如果学得很多,但不去力行,会出现什么现象?觉得自己了不起,很傲慢,看不起别人,这个是增长浮华、增长傲慢。傲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我们一出生,没有人教的,他就会傲慢。所以要把傲慢控制住,儒家讲的「傲不可长」,佛法告诉我们傲慢要断,贪、瞋、痴、慢、疑,你看五大烦恼,这个傲慢是排在贪瞋痴后面的第四桩大烦恼。如何克服傲慢?必须要去努力的实践。当然如果去实践、去力行,但是没有学,你不学佛,不学习经典,不听经,这样子也是任己见,昧理真,任着自己的主见,以为自己在学,其实没有真学。因为什么?这叫盲修瞎练,没有真正好的老师、好的指导,学佛也学不成功。所以学佛贵在什么?力行,也要通过学习,所谓解行并重。佛陀的教育里面,你看看它这个佛像一般供的都含有解行的意义。很多寺庙里面供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两边站的或者是坐的,坐在坐骑上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代表解门,普贤菩萨就代表行门。所以如果把大乘佛法归纳总结一下,可以怎么样归纳总结?这就是中国有的四大名山,每一座佛教的名山它是有一位菩萨来代表,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师利菩萨,还有峨嵋山的普贤菩萨,这是佛教四大名山,这四尊菩萨他给我们显示出大乘修学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学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是一个大孝子,在《地藏经》里面记载,他过去曾经做过婆罗门女。所谓婆罗门女就是贵族的女子,古印度它分很多阶层,阶级不同,婆罗门属于贵族。当时她的母亲不学佛,甚至杀生、造业、毁谤三宝,造了很多的罪业,结果死后堕到地狱里面去。地藏王菩萨当时他做婆罗门女,还是个凡夫的时候,她很孝顺,知道自己母亲造作罪业堕地狱,所以她发心要救度她的母亲。结果她就到当时佛的寺院里,当时的佛叫做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是过去无量劫之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了,有这么一尊佛,像我们现在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当时的佛已经圆寂,已经入灭了,还有佛像在,所以叫像法时代。就是什么?佛不在了,但是我们供他的形像。这个佛像我们也不能够把它误会了,以为是顶礼膜拜偶像,这样想也错了。我们为什么要供佛像?这个佛像是提醒我们,刚才我们讲了,我们学佛要向佛学习,所以佛是我们的老师,他的形像摆在这里,如同他就在面前,教导我们看到形像马上要想到老师的教诲,要依教奉行。另外老师的形像可以提醒我们见贤思齐,见到这是圣人的形像,我们要想到我们自己要学作圣人、学作佛,学得要跟他一样,所以它这是提醒我们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恩报恩,报本反始。这是感恩老师的教诲,我们常常把老师的形像拿出来,提起自己感恩的心,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学习的这样的一个机会。所以拜佛像它完全是感恩、见贤思齐这样一个作用。

  婆罗门女当时见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形像,真的非常虔诚的去礼拜,结果真诚的心就会得到感应,感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现身,告诉她,说妳不要哀痛,妳好好回家自己端坐念我的名号,念觉华定自在王佛的名号,像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似的,念佛的名号,念到一心不乱,这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妳就知道妳母亲在哪里。婆罗门女当时她很发心,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全部拿来布施,布施给寺院。我们知道寺院是推动佛陀教育的地方,也就是说她用这些钱兴办教育,办什么教育?圣贤的教育,这是大功德的事业。所以她回家念佛,因为她思念母亲的心非常切,所以念佛念得很认真,念了一天一夜就一心不乱了,有这个功夫可以到地狱里面去广度众生,把她的母亲从地狱里面超度出来。

  所以这是地藏王菩萨前身,教我们孝亲,孝道。佛法它是师道,是教育,师道必须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孝道那就没有师道。一个人懂得恭敬、尊重自己的父母,他才懂得恭敬、尊重老师,连父母他都不爱、他都不尊敬,你说他能尊敬谁?他能爱谁?所以地藏王菩萨教我们什么?孝亲尊师,这是大根大本。所以佛法,你看佛教里面四众同修,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女二众,这叫四众同修,都要在这个孝亲尊师的大根大本上认真的学习、认真的落实,否则不论怎么学,都不会学得有成就。我们的师父上人常常讲,如果没有了孝亲尊师的话,怎么学,学到最后都成了邪知邪见,不可能有成就,这是根。所以在家里能够孝顺父母,他出了家他自然就能够尊敬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师父,把师父跟自己父母摆在等同的位置,甚至是什么?老师他的恩德还会超过父母。这个话怎么讲?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这是对我们的身命养育,我们身体得之于父母,这个恩德很大,可是我们学佛了,得到是慧命,智慧的慧,慧命得自于老师,没有老师的教导,我们还是生生世世迷惑颠倒,搞六道轮回,所以慧命是得自于老师,慧命比身命更加重要。身命失去一个还有一个,人在不断的轮回。你看现在西方的科学家、医学家,都用大量的科学证据为我们证明人确实有轮回。他们常用的方法,用那种所谓的催眠的方式,帮助人了解自己过去很多的情形。一般去看病的都是一些心理的病人,找心理医生,因为他心理有病,要找到原因才能把他治好。

  曾经就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一个美国的推销员他有水恐惧症,很害怕水,结果怎么治就治不了,怕水怕到什么程度?连自己洗澡的浴缸都不敢下去,他怕被淹死。这种症状怎么办?去找到心理医生,医生给他用催眠的方法来治疗。结果一催眠,催眠不是说睡觉,是他心进入了一定程度的安定的状态,他能够回忆起自己很久之前忘记了的事情,有的把自己小的时候的事情记起来,有的甚至把自己前生的事情都记起来。他回忆是什么?他在过去曾经在二次大战期间在美国服役,做一个海军的士兵,他服务是在美国的一艘叫做「鲨鱼号」潜水艇上面服务。在一九四二年那一年,在菲律宾附近的一个水域上面,这个美国的潜艇跟日本的驱逐舰队进行交战,结果被日军的驱逐舰用鱼雷打沉了。他自己本身当时就是在这个潜水艇上的一个水兵,当时全部潜艇的人全军覆没,葬身海底,他是被水这样淹死的,所以他这一生对水的恐惧还没有消失,还对水有恐惧症。结果这个医生给他去调查,就把他在催眠状态中讲的话录音录下来,然后去核实,找到美国军方这些历史的博物馆档案室去核实,结果真的发现在一九四二年有这么一场战役,这个「鲨鱼号」潜水艇上果然有这个水兵,他的名字都核对了,讲得一点没有错。这个美国推销员他自己本身根本不知道这个历史,但是他在催眠当中把这段话给说出来了。这证明什么?人确实是有前生。那有前生肯定是有来世。所以这些科学家他用大量的案例给我们证实人有轮回,不是人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这一生学佛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学的,佛法里讲善根,什么叫善根?前生生生世世都学佛,这一生又遇到佛法了,把他过去生中的学习的那个善根给继续起来,他又来学了,善根深厚的学得就更加精进、更加努力。这个是我们的慧命,这个慧命得自于老师,所以我们感恩我们自己的老师。所以地藏菩萨为我们显示了孝亲尊师最好的样子,这是我们学习佛法第一课,得先学这个。

  紧接下来,我们来礼拜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那里教我们孝亲尊师,这是对父母、对老师的爱敬之心,这个爱敬之心不能只对自己家的父母或者自己老师,还要把它扩展出来,对待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都用这种孝心,都用这个爱敬之心,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所以我们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那用什么精神才能够真正构建?就是用地藏菩萨的孝敬之心、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之心,对一切人都像对自己父母一样、都像对自己老师一样,这样的精神不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了吗?人人都能够懂得这样子,社会肯定和谐。所以观世音菩萨教我们大慈大悲,这个大就是没有条件,有条件的这个心量小,没有条件的这个心量大。所以它那个大慈大悲的大,不是跟小对应的那个大,它里面没有大小、没有条件,佛法里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对一切众生敬爱不讲条件的。不像一般讲的,我们对亲人的爱、对儿女的爱,那是有条件的,为什么?他是你的儿女你才爱他,他要不是你的儿女你就不爱他,这就有条件。可是佛教我们不能这样小心量,对所有的人都要去爱,都是平等的爱,这叫大慈大悲。为什么?因为众生跟我是同体的,我们一般讲的,是共同体,一个生命的共同体,众生跟我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那么爱众生有什么条件?爱众生不就是爱自己吗?就好像我们如果说左手有了痛痒,右手来帮助它,抚摸它,有什么条件可讲?左手会不会给右手什么报酬?右手会不会跟它谈条件、谈价钱?不会的,同体。所以这个帮助没有条件,自然的,应该的,本分应做的,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我们对一切众生的爱有什么条件?讲条件这个爱就不是真爱。所以你看我自己本人,过去像北京大学请我讲一门课,一个小时给我好几千块的报酬,我在此地一分钱不要。为什么?不能讲条件,讲条件你就不要讲佛法,讲佛法不能讲条件。所以帮助众生无条件的,这是真正的大慈大悲,这是观世音菩萨教我们的。

  再往下面一位,文殊师利菩萨,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这说明什么?我们孝亲尊师、我们慈悲众生要有智慧、要有理智,不能只讲感情,感情用事往往会把事情搞坏,要用高度的智慧,这是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学佛就是学智慧。下面一尊,峨嵋山普贤菩萨,教我们实践,你看称为大行普贤菩萨,这个行就是行,行门,要力行。把你所学到的孝亲尊师、慈悲、智慧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点一滴、一言一语,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念头都要落实佛的教诲,这叫实践。佛法重在实践,如果没有实践那就变成佛学,不是真学佛。所以这四大菩萨你看给我们显示出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这太好了,这是真正,这个教育很艺术、很完美。

  学习佛法我们也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这才能学得成功。譬如说,佛法讲师道,跟老师学也要懂得方法,一般讲学佛讲的是五年学戒,先从戒下手学习,而且要跟一个老师学,五年学戒。这个学戒不仅是佛法讲的这个基本的戒律,像五戒、十善,这固然是戒律,更重要的是什么?要遵依老师的教诫,老师教给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老老实实听话,这是五年学戒。这个是修什么?修根本智,如果没有根本智那就不可能有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我们有了根本智以后,能够认识社会一切现象,宇宙人生的这些种种的现象,这是后得智。根本智是我们真正得定了,心清净了,佛法里面用一个词,叫般若。一般人都会念《般若心经》,这个般若讲的就是智慧,所谓「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真正有这个般若的智慧什么?他心清净,心清净他就,所谓心清净,心里没有一物,这叫无知,有知就有所不知,他无知就能无所不知。这里很辨证,心清净了,你对宇宙万物你就能够照见,像我们照镜子,我们照镜子,一照镜子里就出现形像,照万物有万物的形像,照得是清清楚楚,可是镜子本身没有任何的分别、执着,它没有念头、它没有好恶、没有爱憎,不会说什么人我喜欢他我就照,不喜欢他就不照,没有这样子,心清净。所以用心如镜,这讲般若智慧。有了这个智慧以后,他遇到什么问题,一遇到,马上就有智慧判断,马上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就是后得智,这就是无所不知。

  我们学佛首先要学根本智,这就是讲的五年学戒。学戒的目的,把心定下来,没有至少五年的基础心定不下来。所以我现在跟我们的师父净空老法师学习,学多少年?至少得五年。我的老师跟他的老师学,他的老师李炳南老先生,这是过去从大陆过去台湾的,在台湾是一位佛教界公认的大德,他到李炳老会下学习,李炳老给他提出三个条件,哪三个条件?第一个,你过去所学的佛法我统统不承认,到这里你要从头学起,你过去跟的老师我都不承认,你得从头学起;第二个,我同意你看的书你才能看,我指定你读的书你才能读,如果没有我的同意你不能读其他的书;第三个,人家其他的法师大德讲经说法,如果没有我的同意你不能去听。结果我们的师父听到这样的三个条件,心里还有点想不通,这老师是不是有点太跋扈了,怎么给我们提出这三个条件。但是很不错,我们师父也是善根深厚,他就接受了,虽然不理解,他接受了。接受以后,没想到几个月下来心清净了。你想想,你过去所学的现在都不算,从头学起,你就没有骄傲了,你现在从零开始,也不可能跟老师辩解,你学的都不算,你拿什么去辩解?而且不准看的不能看,不准听的不能听,眼睛给蒙上了,耳朵给塞住了,心清净。几个月之后发现这个方法太好了,当时李炳老给他说,这个条件不是说永远规定你的,给你五年时间,这就是古人讲的五年学戒。结果我们师父五年之后真正得到利益了,身心清净了,所以他自动延长了五年,总共跟老师学了十年,十年学戒。真是学有所成,他今年八十三了,你看讲经说法五十多年,真正大成就者。那个基础很重要,如果是乱听乱看,学得很杂,那心怎么能清净?没有清净心得不到根本智,也不可能有后得智。

  后来我们师父碰到了另一位法师,这位法师也是很着名的,茗山长老,他已经圆寂了,结果谈起这个事情,茗山长老他跟我们师父讲,他说过去曾经跟过他的师父学习,他师父也是这样规定他这三个条件。原来才知道这个不是自己老师给他这么规定的,是祖祖相传都是这样学的,先学根本智,然后你根本智得到了,遇到什么事情自动提起智慧,那就是后得智。所以跟一个老师学很重要。那跟谁?自己要有选择,一定是你最敬佩的老师,你对他最佩服,你跟他学才能有利益。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对这个老师有真诚恭敬的心,那你学习才真正得到利益,没有真诚恭敬这就谈不上师道,没有师道就不会有学佛的成就。所以选择老师一定是选择你最敬佩的,那个人是不是要很有名?不一定,只要你是最敬佩的这位老师,你跟他学,必定是有所成就。像我自己,我这一生最敬佩的,净空老法师,我跟他学,他对我就是第一善知识。我向他学我是真正得利益,这个利益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样的神通能力加持我,不是,这里没有迷信,这个利益是什么?我这一分真诚恭敬的心,从这个心里面我得到了利益,所以我学得认真,老师的教诲我肯去干、肯去落实,这就是真正得利益。所以你恭敬这位老师才肯听话,不肯听话你学什么都学不到。

  学习也讲求要领,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八个字是我们学佛的要领。一门,这是我们要选择的,譬如说选择,佛法里这么多宗派,大乘八个宗,小乘还有两个宗,这十个宗里面你得要选一门,你不能门门都学,因为这十大宗派不是佛分出来的,是祖师大德学佛他们的心得,然后他们选择他自己的方向,建立自己的门派。十大宗派殊途同归,它的目标都是同一个,就是我们第一堂课讲的,认识宇宙人生真相,这是我们教学的目标,觉悟、智慧这是我们的目标。所有的宗派都是佛讲的,都能够帮助我们转凡成圣,成佛的,我们自己也得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那个门派。要知道佛讲这么多门派不是对一个人讲的,你看佛经都是什么?弟子请问,他有问题了,然后向佛请教,佛就给他回答,讲出来了,这就是一部经典,弟子们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经。所以所有的经典都是佛来解答这些弟子们的问题,他所说的可能适合这个人,可能适合那个人,每一次说的适合的根性都不一样。就好像医生开药,病人患了什么病,医生才开什么药,没有说把药方先开好,然后看这个病人有没有照着我这个医生的方子来病,不可能这么开方子,都是先判断他的病情,给他开一个适合他的药方。所以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都好像药方一样,来治我们不同的病。那我们自己害了什么病,我们自己怎么样选择药方,现在佛也不在了,要选择很难,但是这个原则是什么?一定要选择一门,譬如说修禅,那你就一门深入,专修,念佛的,你也一门深入,专念阿弥陀佛,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为什么?一门心是定,定才能开智慧。所以我们选择,不能学得太杂、太广,而且学要跟一个老师学,你的方向、目标才明确。如果跟很多老师学,你跟两个老师就走两条路,你走哪条?这个老师说走这边,那个老师说走那边,你往哪边走?如果跟三个老师,是三条路、三岔路,跟四个老师,你在十字街头,你不知朝哪边走。

  所以学佛一定要跟定一个老师,学一个法门,学通了,一门通门门都通,为什么?你通到心性了,通到心性,明心见性,你所有宗派都通了。如果你现在学得很杂、很乱,一脚踩好几只船,学到最后,门门都不通,门门通是门门松,什么都学不到。所以我们现在师父教导我们,他是教我们净土的。为什么要学净土?这是因为佛在《大集经》里面告诉我们,说正法时代以戒律成就,像法时代以禅定成就,末法时代以净土成就。所以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我们现在距离佛有三千年的历史,正法有一千年,像法有一千年,到末法,这是第三个一千年开始,一直到往后,总共有一万二千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这是佛预言,这段时间都叫末法时代。这个时代里面,佛告诉我们,你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净土法门能得度。所以我们老师教我们修净土。这是用宗派来做比喻。修净土,我们老师教我们读《无量寿经》,一部经、一句佛号,一门深入,你长时薰修这就是修戒定慧,很快你就能够得定,你的心就清净,你就能开智慧。所以修学要领要专,你看《三字经》讲的,「教之道,贵以专」,教是教育,教育的方法最重要是什么?要专。无论你学什么法门,门门都可以通,通自性,可是你只能选一门,你选两个法门肯定成功的机率小。

  修学的次第我们也要了解,《华严经》里面清凉国师对《华严经》做注解,他判这个华严修学,所谓的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什么叫信?我们先要有信心,你对一个法门如果你没有信心,你肯定学不成功。「信为道源功德母」,道之源,道的源头,功德的母亲,它能生功德。我们都希望有功德,那是什么?首先要建立信心。这个信,我们前面有讲到的,起码是对佛法要有正确的认识,像贾主席贾庆林他提到的,信仰要纯正,要正信。正信要怎么样?首先我们要信自己,这是蕅益大师他告诉我们,六信,六个信。第一个信自己,信自己什么?信自己本来是佛,这是佛教最根本的信仰。所以讲到信佛跟信其他宗教很不一样,你信ji 督教,信上帝、信耶稣,那是信他,信别人,但是佛法里首先强调的,自信,你得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来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其实真正讲教育这是最根本,你看儒家也讲同一个道理,儒家讲什么?你看《三字经》,童蒙教材,教小孩的,第一课就教你「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教我们什么?有自信心,知道每一个人本来本性是善的。这个善叫本善,它不是有善有恶那个善,有善有恶它是习性,不是本性。所以,「性相近,习相远」,你看性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什么?习性,习相远,跟什么相远?跟本性远离了。这个习性怎么来的?由社会污染产生的。我们本性虽然是本善,但是在这个社会里面遇到不良的影响,受到了不同的污染,就产生了习性,产生了贪瞋痴这些烦恼,这些都叫习性。「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教育,那人的习性会愈偏愈远,远离本性,所以我们变得愈来愈堕落,跟佛、跟圣人离得愈来愈远。「性乃迁」,迁是变,从本性变出来变习性。「教之道,贵以专」,你要教育,最重要的,是用专,一门深入,刚才讲的,一门深入。你看这里告诉我们,教育的哲学理念,《三字经》头八句话,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我们从污染的习性回头,回归到自己本善的本性。

  儒家是这样讲的,佛法讲的是一个道理,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皆有佛性,这个佛性就是本善本性。那我们现在学佛是为了什么?把我们不善的习性给它去除,回头回归到我们本善的佛性,你就学成功了。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个信心,自己本来是佛,现在我们学佛,怎么可能不成佛?这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你本来就是觉悟的,你本来就是佛,你现在不觉了,或者是不善了,那是你什么?你的习性,你可以把它化解。本有本觉,你本来就有本觉,你当然能够恢复,你的不觉本来没有,本来没有的当然可以去除,当然可以放下。这个信心是最为关键的,很多人信佛信了一辈子,他还没有建立这样的自信心,他以为念佛也好,拜佛也好,就是求佛保佑保佑,保佑自己身体健康、儿孙幸福、升官发财、吉祥平安,这求的是小果,太小太小了。真正佛教我们的不是这些,这些什么?你自然能得到,你成佛了什么都有了,你看极乐世界,衣食自然,七宝宫殿,什么都有,那是你本来就有,自性中本具的性德,你把性德恢复了那你什么都有了。所以我们首先要懂得学佛就是让我们成佛的,建立这样的自信心,那你才能够发愿来作佛,如果学佛不是为了作佛,那佛就摇头了,学了老半天你只是得一个小果,所谓人天小果,这个不是佛所希望的。

  有了自信以外,要信他。信他是什么?信已成了佛的那些圣人,像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他所教导我们的,这是一条成功之路,古人讲的,「欲从此路过,须问过来人」。我们虽然自己是本来是佛,但是现在确实还得不到佛的受用,还不是个佛,还确实是个凡夫,那我们怎么办?得向成功的人请教,向他们学习。释迦牟尼佛成功了,我们向他请教,向他学习,他告诉我们你如何成佛,你得相信他。我们为什么相信他?要知道,他不仅说的这个道理非常的有信服力,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做出个好样子来,他真正得到这个受用了,表演给我们看,而且他绝对没有图名图利的心。你看我们前面讲了,他是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着这么清苦的生活,摆着王位他不要,来从事教育工作,为的是什么?让人增加信心,要相信他的人格,他绝对没有名利之心,他所教的一定是利益我们的。他干嘛要害我们,干嘛要骗我们,他图什么,什么都不图,他就表演出这个好样子,也增加我们对他的信心。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是从事佛陀教育事业的人,一般讲法师,这个法师并不是专指出家人,出家人当然他从事佛陀教育事业称为法师,在家的人他讲经说法也可以称为法师。那么做为一名法师最重要的是什么?你也表演个好样子,你也不图名、不图利,远离名闻利养,你本来能得到的,你都不要,那别人才能够对你产生信心,这是人格保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如果他没有这样高尚的人格,他说的没人相信他,说得再好,别人也是当耳边风而已。所以我们要恢复佛教,树立佛教良好的形象,弘法利生,上报佛恩,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做个好样子,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你真能放得下你教化才有效果。所以建立信佛这个信心很重要。

  谈到信佛,很多人你看他烧香拜拜拜了一辈子,问问他到底信不信佛?他说信啊,不信佛我为什么拜一辈子?可是真信佛吗?什么叫信佛?过去我们的师父净空老和尚,他年轻的时候,刚出家,出家之后就开始讲经教学,教佛学院,出家两年才受戒,受具足戒,受戒以后,当然第一个,回来看望老师,报老师的恩,回来看李炳老,李炳南老先生。还没进门,李老看见了,在这个屋里就指着他,说「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这样对我们师父说。我们师父觉得一头雾水,我都出家了,我都能讲经了,我现在都受戒了,你说我还不信佛吗?不信佛我能干这个吗?然后李炳南老先生让他坐下来,跟他慢慢讲,说很多出家一辈子的老和尚到最后还不信佛。这个话怎么解释?李老告诉他,什么叫真信佛?真信佛是佛告诉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依教奉行,那你才叫信佛,不肯依教奉行那你还是不信佛。所以我们看你是不是信佛,要看实质,不能看形式。当然我们首先从我做起,不能看别人,这个人不信佛,那个人不信佛,老看到别人,没想到自己,自己有没有信佛?佛教导我们的我们有没有照做?佛教我们断恶修善,我们有没有真干?教我们断贪瞋痴,有没有真断?首先讲贪,贪不容易断,贪什么?财色名食睡,这五样东西谁都爱贪,贪财的、贪色的、贪名的、贪吃、贪睡,每个人都有,我们能不能把它断掉?首先讲贪财,能不能够放下对财富的贪着认真学佛?大家也做得不容易了,你看来到此地听我锺茂森在这里讲佛法,这什么?大家对佛有这个希冀,希望学佛。可是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说,我给你一百万,你不要去听,那你还会不会来听?是佛法重要还是钱重要?如果说我去要那一百万,我不听佛法,这说明什么?相比之下,财比法更重要。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0 13:07

所以真信佛要信什么?第一个得信因果。你命中有财,你做什么都能有财,跑不掉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命里没财的,你去偷去抢你都抢不到。你该有的,你不论做什么工作,它自然就会有。没有的,你试试看,你去偷,偷钱,看你能不能偷到,还没去偷,还没下手,恐怕就给人逮捕了,命里没财。所以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心坦然了。何必用那些非法的手段、不正当的手段去谋财?谋得来的还是你命里本来就要有的,你不用这个非法手段也会有的,你何必自己做出卑贱的行为?所以古人讲的,「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所以他不懂道理,不明因果真相,明白因果他这个贪才能放下,这就是学佛了。佛教我们不贪,我们就不贪,佛教我们慈悲、关怀众生,我们就慈悲、关怀众生,佛教我们孝敬父母,我们就孝敬父母,佛教我们尊敬老师,我们就尊敬老师,这样子做才叫真学佛,才叫真信佛。所以这个信,刚才讲的,自信和信他。

  除了这两个信以外,蕅益大师还讲过,信事、信理、信因、信果,刚刚讲的信因果。人真正懂得因果,说老实话,他人就变样了,他肯定能够断恶修善,他不会干坏事了,他不会做出那种为害众生的事情,这是因果要懂。还要信事、信理,一切的事相后头都有道理,这个道理很深。佛法里教我们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大道理。一切的宇宙、生命的现象从哪来的?从我们的心所现出来的,什么样的心就现什么样的境界,一个人行善他就有善的境界,一个人作恶他就有作恶的境界。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里头道理很深,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昨天听本地有一位同修告诉我,说这里有一档卖鱼的,专门杀生卖鱼,他有个鱼塘,卖鱼,每天都打捞,把鱼打捞上来拿去卖,这是佛法里面讲杀生。结果今年好像是农历二月初二那一天,卖鱼档的这个女的她的儿子因为下鱼塘里面去游泳,结果就在水里看着他挣扎着往下沉,结果她的孩子的舅舅,就是这个女的兄弟,见到之后,他们都是卖鱼的,马上就跳到水里面去救,结果没想到,他一跳下水里面,两个抱在一起一起往下沉,后来把他救上来人已经淹死了,两个人抱在一起淹死了,卖鱼的果报。这是什么?杀生害命,到了水里,那是什么?那都是那些冤魂去报复。所以我们看了这个情况,真正就能够相信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一点都不差,就在我们这里萝岗发生的事情,昨天有人告诉我的。

  所以你看杀害生命,作恶,造恶他的果报是什么?果报是自己短命。而且杀了这个生命将来要还命债,吃肉,今天吃牠半斤,来世要还牠八两,这个因果不得了,将来我们变成鱼得还牠,一命还一命,你看你这一生吃了多少鱼,你得还多少命,一分钱都不能差。善因善报,恶因恶报,这个因果道理很深,为什么?他这个心现出的境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杀生的心是残忍的心,古人讲「上天有好生之德」,慈悲、关怀、照顾一切众生,这是天德,我们现在跟天德相违背,去造业,去杀生,去害命,这个恶的心变现了恶的境界,到最后自己遭殃。这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那些堕地狱的众生,地狱怎么来的?地狱也是自己唯识所变,你的心变出来的。那些看到刀山、火海、油锅,地狱里面那些受苦的众生,都是自己那个念头,恶念招感的。所以贪瞋痴里面,你看贪,它是饿鬼道的因,老是贪婪,这个是变饿鬼,老是瞋恚的人,老是发脾气骂人,将来堕地狱。地狱的猛火是怎么来的?瞋心变现的,老是发脾气,你看一发脾气猛火就上升,满脸都通红,烧出来的,地狱的猛火就在烧,天天积累地狱的猛火,到最后自己死了就得到那里报到去了。痴,愚痴,愚痴变畜生,畜生糊里糊涂,什么都不懂,就变成畜生了。这些都是什么?要相信因果报应的事实,同时也要相信这里头都是我们心念所变现的道理,这个信才叫做真信。信了之后我们才能解,求解,解什么?深入经藏,学佛听经,多学习。而且学,刚才讲的,一开始要跟一个老师学,专学一个法门,求解。解了最重要的要去力行,把你所信的、所解的用到你的生活当中,这是行门。行了之后才能证,信、解、行、证,这个证是什么?证明,证明佛在经典里所说的句句都是事实。这个证是什么?他讲的我都得到了,佛讲的一切的境界我统统都能够得到,这是证明。所以有的人批评佛教说是迷信,不符合科学,那是他们不懂佛教。佛教是什么?真正的科学,你看科学里面讲实验,科学实验有什么特征?每个人做实验得到的结果都应该是相同的。譬如说我拿望远镜看一个天体,我去看,看到的结果跟另外一个人看一样的,张三看,一样的,李四看,一样的,王麻子看,一样的,每个人看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个实验叫科学实验,叫可重复性,科学实验是可以重复的。

  科学家用的方法是用科学仪器去观测,可是佛教它不要用科学仪器,它用什么?用禅定,用内证的功夫。你看佛他告诉我们,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把这个放下了,你佛的境界就现前了。他说的你得去证明,你也试试看,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也得到了佛的境界,张三放下了,张三得到了,李四放下了,李四也得到了,王麻子放下了,王麻子也得到了,无论谁去做,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个实验是可重复性的,可以证明的。佛法真正是科学,它没有丝毫迷信的色彩,他要你自己去体证。首先我们要体证是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因果报应的道理我们去体证。譬如说,佛告诉我们修布施,布施财得财报,你有财富。财富怎么来的?你是靠布施得来的,你不肯布施,你无论怎么去想方设法赚钱,你得不到。我自己过去在大学里教的科目是金融,这次五月份在山东青岛办一个企业家的研讨会,大概有一千名企业家在那里学习,大会也请我去讲一堂课,我讲的课是「金融危机里的省思和出路」,因为我是搞金融的,我结合佛法跟他们谈。别人问我,为什么你原来学金融的,现在不学了?你原来教金融,现在不教了?你这么好的工作,这么好的薪水,有这么好的成就,为什么你现在都不要了?我跟他讲说没有,我说我现在还是教金融。他听不明白,你不是教佛法吗?怎么教金融?我说你不懂,我在大学里讲的金融课,那是什么?告诉人赚钱的这些技术、这些方法,金融,教人赚钱,教技术、教方法,这是缘,你光有技术、光有方法,没有因,你还是得不到财富。就好像一个人他去种树,种苹果,有苹果的种子,放在土地里面,然后施肥、灌溉,有阳光、有雨露,这是缘,缘就是条件,条件具备了你那个种子才能够发芽、结果,那个种子是因,阳光、雨露、施肥、浇水这些是缘。我们现在想要赚钱,要有因、有缘才能结果,我现在教的是因,教你怎么赚钱,有很多理论,教你一大套,可是你没有因你得不到果。拿我自己自身是最好的例子,我是学金融的,金融博士,当教授,在澳洲、在亚太地区算有一定名气的教授,可是我自己没有赚大钱,我自己并不富有,我不是亿万富翁。你再看看香港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李嘉诚是什么?初中毕业,他没有金融博士学位,你说讲金融理论,他说不过我,可是他比我有钱太多了。为什么?人家有因。这个因是什么?过去生中修的财布施,人家乐善好施,这一生他才有果报。这一生他也乐善好施,他建立一个李嘉诚基金,他要把自己很多的财富投入到这个基金里办好事,做医疗的事业、做教育的事业,做很多好事,这是什么?前生的习气遗留下来的,前生他就好施,这一生他也有习气。所以他有因,才有果。

  我们在大学里教的课全是教缘,缘上下功夫,没有讲因,现在我讲佛法从因上讲,教你怎么赚钱,你得修财布施,你修财布施,你有财的因,你无论做什么工作你都能赚钱,你所做的工作是你的缘,因缘果报,因和缘加起来才能结果。所以我现在还是教金融,但是教的是因,不是教缘,因比缘更重要。他一听他明了了,原来如此。所以我们要相信,而且可以去体证。我自己就来做试验,看看我把财富布施出去了是不是没有财?我在澳洲也买了房子、买了汽车,看看我把房子布施出去了是不是没房子住了?把汽车布施出去是不是没汽车坐了?结果一发现,我把薪水这钱布施出去之后,到现在用不上钱了,为什么?到哪儿都有人照顾,用不上钱了。把房子布施出去,到哪儿都有房子住,而且这个房子还不用是自己的,不用操心。你看来这里住两天,拍拍屁股就走了,又不用缴水费,又不用缴电费,又不用打扫卫生,到哪儿可能大家都很欢迎我。把汽车布施出去了,到哪儿都有汽车坐,还不用自己开车,有人开车。你看这不是你去证明了吗?善有善报。像我们的师父他给我们做的证明,他做得更了不起,他一生修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个财,财富,布施财才能得财富,布施法,法是你的聪明智慧,你的这些所学的,你的知识、你的技术你布施给别人,别人不懂你去教别人。我们师父一生弘法利生,这是法布施。布施无畏是什么?帮助人解脱烦恼,没有畏惧,这叫布施无畏,布施无畏得健康长寿的果报。像我们放生,放生就是布施无畏,这个生命你看到牠马上就要遭到屠杀,变成盘中餐了,你去把牠放掉,牠对你是感恩戴德。我们有时候去放生,你看放一些鳝鱼什么的,你把牠放了之后,牠在水里久久不忍离去,看着你,牠不肯走,为什么?对你依依不舍,感恩。要是做过放生的人我想都会看到这种镜头,动物都有灵性。你放生是无畏布施,得到的是健康长寿。反过来,每天杀生,每天吃肉的,这个什么?给众生结恶缘,得到的是多病、短命的报应,如是因得如是果。

  我们最大的放生是吃素,能够戒杀、能够吃素,一天吃素,这一天世界上的杀业跟你没关系,这是最大的无畏布施。我们师父吃素吃了五十多年,你看他现在身体健康,八十三岁了,这么高的桌子他一步就能跳上来,这真的。财布施,他一开始很贫穷,人家给他算命,命中没财,长得是薄的相,没有福禄,他老师教导他布施,他一开始一毛钱、一块钱,这么一点点来布施,一点点做,慢慢的愈做愈自然,愈做愈快乐,布施到现在,他告诉我们,每一年布施出去,就是经他手转过去的,有一千万美金,每一年布施出去,从一开始一块钱、一毛钱开始做。曾经我们就跟师父去过泰国,在二00三年泰国的太子五十岁生日,当时的陆军总司令,就是泰国前任的一个总理查瓦利将军,他们夫妇两个人想给太子贺寿,想要建一个僧伽医院,这个医院专门为出家人服务的,叫僧伽医院,照顾出家人,因为泰国是佛教国家。需要多少钱?需要两百万美金。我们师父去的时候,看见这个总理的夫人要上电视台去唱歌,我们觉得很奇怪,堂堂总理夫人,还要到电视台去唱歌,干什么?原来是募捐,去做义演,募捐,原来是要建这个僧伽医院。我们师父问你们欠多少?还差多少钱?告诉我们师父说还欠两百万美金。两百万美金,没问题,这个我来出吧。我们在旁边的那些弟子们看到都吓了一跳,马上拉着师父:师父,这是两百万美金,不是两百万泰铢,不是泰国的钱,泰国的钱不值钱,这是美金,师父听错了。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答应了人家,「凡出言,信为先」,你没了后退了。师父下来之后问,咱们看看有没有这个钱?结果大家都傻了眼,怎么办?结果没想到,三天之内,师父几位护法他们发心,两百万美金全部汇到泰国的帐号,三天。我们看到了非常赞叹。你看我们师父,他一生做财布施,做到最后简直自在到想要做什么有人付钱,用不上钱了,做好事都用不上钱了,财用自在。你看这就是给我们做示现,你得证明。他证明了。我们现在也来做证明,证明一点点,以后愈证明愈殊胜。所以佛讲的道理统统可以证明。那法布施就更殊胜了,法布施是什么?讲经说法。法布施里面含有三种布施都具足。譬如说上台讲经说法,你是内财布施。什么叫内财布施?你用你的身体、用你的精神体力你去备课,你认真的讲,这是内财布施。你讲的法觉悟众生,这是法布施,众生听到这个法以后他能够觉悟,他没有烦恼,没有忧虑,这就是无畏布施。所以法布施里面含有三种,我们师父一辈子法布施做得最好,一生讲经说法,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所以聪明智慧他圆满具足。所以三种布施你得三种果报,这三种果报人人都希求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哪一个人不要?可是那个是果,你想得到这个果你从修因做起。怎么修?佛告诉我们,布施。这个是我们自己去力行,自己去证明,这就是信解行证。你看,你相信了,理解了,要去行,要去做,做了之后你证明了佛讲的一点没错,这就是学佛。讲到最后终极,成佛都能得到,佛告诉我们,我们本来是佛,现在你去做证明,看你能不能成佛,你要成佛了那你也证明了,佛讲的一点没错。你看所以修学的次第就是信解行证。

  这个方法就是刚才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前面还有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我们师父提倡扎根的教育,这个根是什么根?伦理、道德、因果的根。要学佛首先得学做人,人都没做好想作佛那叫妄谈,不可能的。所以首先要完成人格,才能成就佛道,做人得做好,做个好人,做个善人,你才谈得上成佛。那么做一个好人具备什么条件?讲伦理、守道德、明因果,这样的人才是好人。没有伦理道德的基础,你说在家要是不孝父母,你说他能学佛、作佛吗?哪有说不孝父母的佛?哪有说不孝父母的菩萨?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不少的信众,他们见到了出家人非常的尊敬,都顶礼去献红包供养,我们赞叹,也很难得,尊重老师,出家人是老师,但是你看看他在家里,对他父母没有恭敬心,从来没有跟他父母顶礼,从来没有跟他父母献红包,他要是对出家人这么尊敬,对他父母不尊敬,这个问题来了,他在学佛吗?不是。所以伦理道德第一个讲孝道,孔老夫子在《孝经》里面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父母这是道德的根本,一切圣贤教育从这里出生,从这里崛起,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恭敬那些出家人是假的,这是《孝经》里面讲的,「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就是对自己的父母双亲都不爱、都不敬,这个人他敬别人,去爱别人,那个爱敬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他对领导毕恭毕敬,尊重领导当然是好事情,见到领导来了,点头哈腰,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结果回家看看他对父母什么样子?他对父母很傲慢,瞧不起父母,见到父母还会骂,跟父母关系很僵化,这样的人你说他对他的领导是真爱、真敬吗?孔老夫子这里批评,说这样的人,不爱敬他的父母而爱敬别人,悖德、悖礼,违背了道德、违背了礼仪,这个人不值得信任。

  所以你看古代选拔领导干部,用什么标准?用两个标准,一个是孝,一个是廉,举孝廉。人能够尊敬他父母,对他父母孝顺,他才能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所以古人讲「忠臣出孝子之门」。这个人如果能够廉洁,他不会贪污。你看古人选拔人才标准这么简单,孝、廉,两个标准,真的足够了。

  所以,在二00六年,那时国家主席**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八荣八耻,我们看到了很欢喜,八荣八耻不就是现代版的八德吗?古人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八德,现在提八荣八耻很好。很多地方也请我去讲演,包括北京中央党校,我们国家中央党校请我去做了一次演讲。这个缘起是我有一次在山西大同做了一个演讲,叫「明道德,知荣辱」,就是讲学习八荣八耻的体会。我讲怎么讲?八荣八耻从孝道入手,如果没有孝顺父母,那么八荣八耻变成空中楼阁。所以首先能够孝顺父母,他才能够热爱祖国。你看八荣八耻里讲的,八荣,「以热爱祖国为荣」,热爱祖国是忠,忠于人民这是忠,忠出自于孝,孝心跟忠心是一个心,首先要孝敬父母,他才谈得上八荣。所以我在讲演当中着重于提倡孝道,讲的时候在场很多人听得也很感动,当时发纸巾都不够发,擦眼泪纸巾还不够。这个光盘后来让中央党校的领导看了以后他很欢喜,于是把这个光盘在他们的闭路电视台播了,这是对全国各级党校的一个电视台,播了以后他们觉得现场录音的效果不是那么好,有点杂音,他就希望我到北京去在录影棚里面再录一场,我就去了,录了五个小时的演讲,后来听说他们把这个演讲挂在中央党校内部的学习网站上面。这是提倡孝道,真正把孝道做到了,八荣八耻才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在孝亲的基础上。

  圣贤教育统统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的,你看刚才讲的,首先要学地藏王菩萨孝亲尊师,这是大根大本。人不能够忘恩负义,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含辛茹苦,对我们这么大的恩德,到父母老的时候怎么能够舍弃父母?这做得出来吗?做得出来的人,那就是古人讲的,叫衣冠禽兽。禽兽里面都懂得孝道,你看看我们讲小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羊吃奶跪下来吃,你看那个形象体现出孝道,乌鸦长大了牠会出去外面找食,小乌鸦找给老乌鸦,牠就懂得孝敬父母,禽兽都知道。假如做人连这个都做不出来,说得难听一点,叫禽兽不如,现在还是个人身,他已经是三恶道报到了,将来必堕三恶道,这不是明显的摆着个因果吗?所以孝亲尊师是大根大本。

  扎根伦理道德非常重要,伦理道德的根本就在孝道。能懂得伦理道德之后,他耻于作恶,他觉得作恶是很可耻的事情,不孝父母很可耻,禽兽都不如,你说可不可耻?对待自己的老师、师父,师父年纪老了,更要照顾他。古人讲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跟父母没有两样,你一样要孝养,怎么能够舍弃?所以这是孝亲尊师,大根大本。然后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都是道德。八德是我们本有的性德,就是做一个人应该要做的。本来我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不愿这么做那就不是人了。所以懂得伦理道德他有耻心,知道不守道德很可耻。所以贾庆林主席在三月二十七号接见我们佛教人士里面提到,学佛的人道德要高尚,道德很重要,没有道德那学佛不能成就,学假的,不是真的。而且他把佛教的形象破坏了,别人一看,这就是学佛的,在家不孝父母,没有廉耻,这样的人,他是学佛的,你看看,把佛教的形象都破坏了。破坏佛教形象这个因果可不得了,这是毁谤佛法,以身谤法。要知道,我们学佛的要有一个使命感、有个责任感,我要做好样子,我要不做好样子,给释迦牟尼佛脸上抹黑,损害佛教形象,让别人毁谤佛教,将来谁堕地狱?我要堕地狱。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一定要把道德仁义做出来。同时懂得因果,人懂得因果他就不敢作恶,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就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你身体跑到哪里影子跟到哪里,跑不掉的,你造的业肯定要受报的,只是看迟早问题,所以不敢再作恶。

  你看如果懂伦理、懂道德、懂因果,这个人一定是好人,这是圣贤的根基,学佛这是根基,没有这个根基学佛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师父提倡的,学佛首先要扎三个根,这三个根,儒释道三家的根,儒是儒家,释是释迦牟尼佛,佛法,道是道家,三个根相通。儒的根在《弟子规》,我们要认真学习《弟子规》,这是学做人。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这是讲因果,印光大师当年最为提倡的。佛家的根,《十善业道经》,十善,首先要做一个善人。这三个基础我们要扎得牢固,然后你学佛成就就快。所以我们学,如果问怎么学法?三年扎根,十年专攻,十年专攻在一部经、一个法门上下功夫。我们现在学习就是按照我们师父的这个教导这样来学,三年扎根,十年专修。我现在还没到三年,还在扎根阶段。所以我现在学习的方法是边学边讲,教学相长,我们讲,讲给谁听?讲给自己听。我们老师提醒我们,讲经说法,坐在台上的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自己没有资格做老师,在台上做什么?做学生,把台下的听众当作老师,老师是来听学生学习心得报告的,然后给学生评个分,看看及不及格。所以我们讲首先讲给自己听,教自己,所以自己学自己讲。我平时讲在哪讲?没有听众,对谁讲?对摄影机。前面架个摄影机,我就对摄影机讲,在摄影棚里讲,一个听众没有。一开始觉得很不习惯,因为前面没有听众,没有反应,讲个笑话别人也不笑,讲个什么感动人的事情也没人见了掉泪,一开始不习惯,慢慢现在就习惯了,因为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教的,他就在摄影棚里讲的。摄影下来把这个光盘上网,在网站上面流通,愿意看的人他们去看,听众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很多人在听,为什么?时常收到一些感谢信,有从加拿大来的、有从美国来的、有从巴西来的、有从澳洲来的、新加坡来的、马来西亚来的,当然大陆来的更多了。所以面前没有听众,可是听众很多,这使我们想到,古人学法,首先自己闭关静修,学成以后才出山去教化众生,你看祖师大德都是这样给我们示现的,自己没学成就不能出来弘法利生。所以先要独善其身,然后才能兼善天下。

  可是现在我们师父给我们发明了一个方法,你看在摄影棚里面,你自己讲学,讲给自己听,这是独善其身,可是通过网路,通过远程教学,你可以兼善天下。这个方法很好,这是远程教学的妙用。所以我们这三年下功夫,专门在儒释道三家的基础教育。我自己讲了一些基本的这些教材,像儒这方面的,讲过《弟子规》,用国语和粤语,两种语言都讲过,讲《太上感应篇》、讲《十善业道经》,还有《了凡四训》,这都是很好的教材,《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峰三时系念》,《三时系念》里头含有《阿弥陀经》,还有最近刚讲完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孝经》,这是儒家《孝经》,等等,在这些科目上下功夫。我现在正在讲「三十七道品」,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三十七道品。之后我们师父给我的一个任务,把《四书》讲一遍,儒家《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是古代读书人必读的经典,教做人的。这三年功夫下去,我现在两年多,今年是第三年,争取今年之内把这些科目完成,这三年扎根就算扎下去了,确实自己觉得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完了之后,十年专修,跟师父学十年,十年在一部经上下功夫。我们师父他给我提的,十年专学《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佛教里的称为根本fa 轮,里头它可以说是佛教的佛法概论,大乘八大宗派它里面都含摄,而且最后《华严经》导归极乐世界,最后归到净土上来。所以学《华严》学上一辈子,最后要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得到大圆满。希望用十年的功夫能够真正学有所成,以真实的成就报答父母、报答老师的培养。边学边讲,在摄影棚里面给有缘的众生,什么人有缘?他来听的就有缘。像大家来,今天来听,我在这儿讲,那是有缘,过去生中的缘分很深厚,今生又遇到了,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真的是像《论语》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学了之后关键要实习,要去实践,这叫学而时习。常常去做,努力做到,这是时习,时习之后,不亦悦乎,你是最喜悦的,你信解行证可以证明佛所说的确实不错。学了,有缘的,有朋自远方来,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聚会,交流心得体会,不亦乐乎,最快乐的事情,你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来听的也没关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我们,不来听我们,也很好。不愠就是心里没有烦恼,有缘的,来,很好,他没有缘,听不到,也很好,心里还是清清净净,不亦君子乎,这是真的君子。这是《论语》里面「学而篇」第一句话告诉我们的。

  所以今天很感谢,不知不觉时间又到了,我们先讲到此地,明天早晨九点钟我们继续在此地来聚会,把底下的内容跟大家再做个报告。明天开始讲佛法修学的五大科目,非常重要。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0 13:08


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道风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三集)  2009/4/17  中国广东省兴宁市佛教协会  档名:57-01-03

  佛法的修学要注重哪些方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佛法修学有五大科目,这是告诉我们修学内容。这五大科目是我们的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他通过几十年的深入经藏,总结出来的修学内容,可以说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三藏十二部这个纲领给我们总结出来。这五大科目浓缩的讲是包括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五大类。我们先从三福讲起,这个三福出自于《观无量寿佛经》,这是净土宗三经之一,《观经》。这个经上讲到世尊当年在讲经的时候,他有一位听众,这个听众她是一位王后,这个王后因为遇到国家的政变,她儿子要夺权,把他的父亲父王关起来,而且把她自己幽闭起来,所以她自己非常的失望,对这个人生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想要求生一个佛国土,那里面可以没有烦恼,她求世尊给她指示到哪一个世界最好。释迦牟尼佛没有跟她选择,而是用神通把十方诸佛国土都展现在她面前。结果这位皇后夫人看到了,她选择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个选择非常的正确,所以世尊也很欢喜。夫人就向世尊请教如何来往生净土,世尊在没有告诉她修学方法之前,先把一个基础的科目告诉她,这就是三福,叫净业三福。

  世尊告诉她,这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不仅包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修这个三福,而且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一切诸佛要成佛必须要修的,三世诸佛,包括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都必须要修的基础科目,没有这个基础学佛是不能成功的,告诉她三福,可见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这三福是哪三福?我先把这个名目给大家念一遍,总共三大类,十一句。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是十一句,三条。我们一句一句的来谈,第一条,第一福,第一句是「孝养父母」,孝道,第二句「奉事师长」,这是恭敬老师,这是师道。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因为佛法本身是师道,它是教育,昨天我们跟大家讲清楚了,它不是宗教而是教育。教育是师道,必须要在孝道的基础上才能够成就,一个人能够孝敬父母他才能够恭敬师长,假如他不孝父母他不可能由衷的恭敬师长。你看他对老师,如果说不敬父母而去尊敬老师,对老师能够谄媚巴结,这种心态是个虚伪的心。所以首先要在家里做个孝子,才能够在学校里做个好学生。

  修佛法修什么?我们师父讲得好,不外乎就是把孝道圆满落实。所以在《梵网经》里面,这是菩萨戒经,讲到说「孝名为戒」,以这个戒,说「戒虽万行,以孝为宗」,佛法的基础在于戒,戒定慧三学,戒行无量无边,以什么为宗?什么为纲领?就是以孝,所以佛法讲孝道。学佛就是把我们的孝心加深、扩大,我们能够对父母尽孝,爱敬其亲,然后把这个心对一切的众生都如同对自己父母一样,这就是大慈大悲。能够真正努力的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就是度,所以度众生就叫帮助众生,帮助他们什么?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一直要把他们帮助到圆满成佛为止,我这个孝道才算圆满。从这里可以看到,你看假如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的生相无明烦恼没断尽,这个孝道还不能说圆满,为什么?还欠缺一分,还有一分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一定要把自己的德行、智慧修到圆满,圆满成佛了,这孝亲尊师才叫圆满。所以你看看三福里面,前面两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可以说已经涵盖了整个佛法。佛法如果问修的什么?就是修孝道和师道,修到最后圆满了就成佛了,还有一丝毫没有圆满,孝道、师道也没有圆满,成佛就没有圆满。所以我们师父上人净空老法师说,没有孝道和师道,不管学什么,都学成邪知邪见。你仔细品味这句话,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孝亲尊师这是大根大本,不能忽略。

  我自己回想,今天有这样殊胜的因缘能够跟随我们师父学习,深入经藏,学习佛法,得力于什么?大概也是在这个孝道与师道方面。过去没学佛的时候对父母还算是挺孝敬,很听话,一般父母叫我们做什么,我们绝不敢说一个不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上讲的,这是家里有家庭教育。所以,像我母亲她对我期许很高,希望我大学毕业以后去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将来要做教授,这是父母的心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所以当时也考上了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去读书,读完硕士就读博士。在美国留学,因为我们自己家里经济并不富裕,所以带的钱很少,幸好学习成绩不错,在美国有全额奖学金。我记得当时一个月八百美金,相当于人民币,一比八,六千四百块钱人民币。在美国这个钱并不算高,但是生活也算过得去,不少的留学生有了这样的奖学金生活还算可以的,甚至积攒一点钱买一部车都可以。当时我比较节省,因为家里不富裕,自己又想到很想给父母赶快能够报恩,所以我当时用度我自己很节省。八百块钱的奖学金,我就是给家里给父母寄三百块钱每个月,剩下五百块钱自己怎么用?譬如说我租的房子,跟几个留学生一起住,租最便宜的公寓,离学校很远,很便宜。八个人住一个套间,大家一起共用,冬天不舍得开暖气,夏天不舍得开空调。在美国比此地要冷,冷很多,冬天还能下雪,当时实在冷的时候,我记得我从大陆带过去的一张毛毯都不够用,又不舍得花钱买棉被,所以把这些大衣、毛衣全部都盖在身上,还不够的时候把书本都压在身上。

  然后每个礼拜我们都去买菜一次,在美国它的超市离住的地方很远,必须要开车,但是我又没有车,怎么办?搭同学的便车,所以一个礼拜只能去买一次菜。买菜对我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不去挑菜,所以到现在我都不会挑菜,我是怎么挑的?看那个价钱牌上面,最低价格的我就拿那种。在美国一般最廉价的菜都像那些胡萝卜、大包心菜,那都是很便宜的。所以我就每顿吃的都是胡萝卜加包心菜,或者包心菜加胡萝卜,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两种菜其实很有营养。有一位师兄他毕业了,我刚刚到美国的时候他毕业,他用了好多年的一个高压锅准备要扔掉,因为那个高压锅已经不高压了,它上面的那个重锤子,高压锅盖上不是有个锤子吗?盖着的,已经没有了,所以只能当一般锅使用,很厚、很重。我就把这个锅捡回来,又煮饭、又煮菜、又煮汤,这一用就用了四年,一直到我博士毕业。

  当时因为钱少,所以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一天到晚只是看书。所以天天的生活非常的有规律,都是三点成一线,从宿舍到图书馆,到课室,天天重复同样的学习活动,衣服也是穿同样的,路也是走同样的,地点很固定。同学们去玩,去开晚会、party、去旅游,我从来都不参加,为什么?没有钱,也没有心思去参加,心里就想着赶紧博士毕业,好完成父母的心愿。自己省的,刚才讲的,除了供养父母以外,还剩下五百美金,怎么分?除了自己吃穿用度之外,每年能省下一张机票费回国探亲一次。然后我每个礼拜给自己父母打电话人家就笑我了,锺茂森什么都省,就是打电话不省。确实我打电话都忘了时间,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国际长途当时还挺贵的。

  所以当时我这个学习,我自己资质并不算很好,因为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很耐心的教我,我姥姥在旁边看到了都有点不耐烦,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笨,怎么教都教不会,资质很差。幸好学习还算努力,精神还算集中。我给自己规定了七条戒律在留学期间,这七条我给大家读一读:第一个,不穿奇装异服,第二,不留长头发,第三,不逛商场,第四,不乱花钱,第五,不看电影、电视,第六,不乱交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谢谢!所以这是七不,这七条戒律规范着自己,所以虽然资质不高,每次考试还能考全班第一名。因为在美国读书你是修学分的,你想早毕业或晚毕业可以自己选择。所以当时我就拼命的读书,学分修得很多,本来预计七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的,因为美国硕士要二到三年,博士要四到五年,平均要七年才能完成,当时我四年就毕业了。

  当时我的博士导师,他是美国一个相当有名的经济学家,他对我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举一个例子来讲,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为什么能够很顺利的获得全额奖学金?原因是因为他,因为他太严格了,没人敢跟他学习和做事,所以他的那个职位空缺出来,别人都不敢做,我来做,所以那份钱我就拿到了。他要求人怎么个要求法?譬如说我们拿奖学金,为教授每个礼拜要做二十个小时的助理研究,他交代的工作量如果不用四十个小时是没办法完成的。而且当他给我们交代工作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请问他,说您这个工作什么时候需要完成?他会说我昨天就该要了,换句话说,交到你手上已经是迟到了,你就赶快的去完成工作,不要问了。很少,从来没有听过他赞叹过我,四年我就跟着他做。幸好小的时候有家教,父母对我要求比较严格,我举一个例子来说,这是我母亲后来告诉我的。我小的时候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通常住在广州是在解放北路,到市一幼儿园要经过越秀山,翻山过去大概要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每个礼拜,因为我是全托的,每个礼拜一我妈妈或者我爸爸把我拉到幼儿园去,放在那,礼拜六下午把我带回家。要到这个幼儿园,我就背着个小书包,书包里满满的装着这一个礼拜用的书本、衣服,我妈妈就拉着我走,那时候才三、四岁,背着个鼓鼓的小书包走路走四十分钟。结果路上遇到有个同事,见到我妈妈拖着个小孩背着这么大的书包,就批评我妈妈说,妳怎么能让这小孩负重负这么重,背这么大的书包?我妈妈见到这位同事,没办法,也不要跟她解释,就在她面前把我的书包接过来背在自己身上,等那个人走了以后又把这个书包还给我背。所以我从小练得那个小腿都是粗粗壮壮的,身体素质很好,上了大学还是游泳队、田径队、篮球队的队员。

  所以正是因为有这种严格的家教,到了美国就见到效果,所以我们的指导教授对我们的压力我们能够扛得起来。一开始他给我们的工作量要四十个小时才完成的,后来我们因为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能力强了,熟悉了,所以三十小时就能完成,后来二十小时就能完成,后来我十个小时就能完成,所以剩余的时间自己可以多做研究、多写论文。当我毕业的时候,我这位指导教授给我写个推荐函,因为我们博士毕业通常都希望能够得到大学教授的工作,而求职最关键的是自己博士导师的推荐函。当时我还有点担心,不敢请他写推荐函,因为他太严厉了,要是讲一句什么不好听的话,那我就完蛋了。硬着头皮让他写,结果没想到,他四年里面没有给我赞叹过一句话,结果全把赞叹的话写在他的推荐函里。他是这样写到的,他说锺茂森能够在四年里面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这是在我们大学里面第一个人,他能够在毕业以前能够写出八篇论文发表,这个是相当于一位多年资深工作经验的教授的成绩,他说锺茂森是我二十五年学术生涯里面见到的最优秀的学生。结果你看他这几句话,我找工作就易如反掌,申请函寄出去,没过多久美国德州大学和匹兹堡州立大学两个大学把聘函给我,请我做助理教授,年薪六万六美金,这一下子好像富裕了。所以第一件事情,把我母亲就接到美国来奉养,邀请我母亲来参加我在美国的博士毕业典礼。所以后来在学术生涯里面还算是一帆风顺,因为原来基础算打得好,再加上三宝加持,所以连续两年在美国着名的杂志上发表很多论文,及在国际的学术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

  美国当时政府希望留我,给我优秀教授与研究人才的绿卡,当时因为我们跟师父上人学习多年,当时师父教导我们到澳洲。因为我第一次见到老法师是在一九九七年,我还没有读完博士。他老人家给我的两句话,把书读好、读《无量寿经》,这两句话我就记在心里。所以把书读好以后,一九九九年博士毕业了,当时我带着我父亲全家,包括爷爷奶奶,一起到香港拜见老法师。我还穿上博士服跟老法师照相,我说师父,您教给我的,把书读好,现在书已经读完了,毕业了,另外,读《无量寿经》,每天也在念经,依教奉行,听话。后来当教授的时候,在新加坡我们去拜见老法师,老法师说我们澳洲成立了净宗学院,你可以到净宗学院来,我们一起学习。当时虽然在澳洲我是一个人都不认识,但是老法师这么教导肯定是有他的用意,于是我就看看澳洲有没有机会,发现昆士兰大学正好招人,招金融的教授,我一申请他们就给我办理了,而且把我母亲也办到了澳洲,大家都是移民。我跟大学讲,你请我还不行,还得多请一个人,那就是我母亲,两个人要同时办好移民,那我才能来。当时大学求才心切,所以就给我们很快的办好,在一个月之内把这个移民签证寄到我手里。结果后来才问到,原来从来没有人这么快过的,这么快速,一个月之内就办妥的,师父上人讲这是三宝加持。

  到了澳洲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原来在昆士兰大学我们师父帮助学校成立了一个和平研究中心,大学聘请我们师父做荣誉教授,那正是我所在的大学。学校很期望师父代表大学去参加国际的和平会议,做团结宗教的、促进世界和平的这些工作,师父要我给他做英语的翻译,当时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虽然跟老法师出行,时间花费得很多,因为我们跟老法师最密集的活动的时候,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出国一次。在学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我当时还挺担心会不会受影响,当时也是求三宝加持,希望两不误。自己也没想到,学校连续两年把我评为最佳优秀的研究的人才的奖项,因为我当时拿到澳洲政府所给予的研究资助项目,连续拿了两个,而且发表的论文在我们商学院来讲算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大学的领导对我也网开一面,允许我在不影响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时,协助老法师做一点促进团结宗教和世界和平的工作。

  如是过了三年,都是在这样子的兼职弘法和跟随老法师学习的这样的一个活动中度过。在当时老法师也劝勉我要发心弘法利生,我当时没有这个信心,知道自己德行、学问浅薄,没有能力,也没有福报,还要工作,还要养家,我自己是没有结婚,但是父母、老人都要照顾,所以自己没有信心。老法师看到我,也明白我这心思,他给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你可以把弘法当作副业。这我一听,心里就好像有底了,把弘法当作副业,副业不影响正业,正业还是教我的书。后来也在老法师的劝勉下也讲了一些专题的报告,曾经用过国语、粤语和英语讲过一些佛法的专题。在二00六年那年,我是在二00五年的时候我们昆士兰大学提拔我做终身制的教授,那时候算是破格提升,因为我当时只有三十二岁。在那个时候师父劝勉我们,说一定要发起绍隆佛种、弘法利生的大愿。刚好那个时候师父也正在自己家乡安徽省庐江县成立文化教育中心,推动《弟子规》的教学。当时他也劝勉我,看能不能够到中国去帮忙,到庐江去帮忙,当时我也有意寻找在中国的教授的工作,就好像我当年从美国到澳洲一样,先找到工作然后再过去,这样好像比较保险。于是我就找,结果很快就发现,原来厦门大学它正在创一个名牌专业,就是金融专业,正是我所学的专业,希望能够打造一个世界名牌出来,所以有意聘请国外知名的教授做主席教授,带动十五位他们本地的教授成立一个金融研究所。所以当时他就请我做主席教授,过来帮帮忙,每年给我八十万的年薪,送一套房子。所以当时我跟母亲商量,母亲也觉得是应该叶落归根,是应该回国好。当时我母亲就向师父请教,有一天跟师父吃完早餐,那是在他住的地方,他住在一个大的田园里面有一个小房子,澳洲的地很大,他那个地种很多菜、很多水果,很幽静,吃完早餐围着他自己的房子外面的小走廊在那里散步,我妈妈就跟在他的身边向他请教,说师父,您看看茂森是回中国好还是留在澳洲好?有事都向师父请教。结果师父说了一句话,说做圣贤好,就是做圣贤,做圣人、做贤人,做圣贤。我妈妈一听,这个话好像答非所问,我妈妈是问回国好还是在澳洲好?师父说做圣贤好。

  结果后来,这是像一个禅宗的机锋话,师父抛一句给我们,我们后来就去参。参,后来终于参明白了,开悟了,悟出个什么?真的,不要老是想着自己前途的问题,自己已经学佛学了这么久,为什么不转凡心为佛心?为什么不念念想着众生,还想着自己?这是自私自利的想法。所以做圣贤是存心不同,圣贤与凡夫本身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存心,凡人只想自己,而圣人只想众生。所以参明白之后就得真干,所以我就向大学提起我要辞职,可是大学领导很希望挽留我,劝我说,你看看,别人要是这条路走不通才会走你那条路,你混得这么好,你为什么还要走这条路?当然他不理解,这我也能够理解,后来还是决定递出辞职函。结果领导也很惋惜,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年时间考虑,我把你的这个职位留空留一年,你这一年如果后悔了你回头还行,我们这职位等着你。结果我到现在已经将近三年了,没有回头。

  所以想想走过来的路,真的,我在三十岁的时候过生日,我的舅父给我写过一个生日贺卡,他的贺卡里面讲,他说观察你这三十年走过的路,其实你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大概只有一个优点,就是两个字,听话。所以你看看,在家里听父母的话,我妈妈叫我去出国留学就出国留学,叫我念博士就念博士,叫我当教授就当教授,没有自己的想法。跟老师学也听话,师父叫我好好读书就好好读书,叫我放弃美国来澳洲就来澳洲,叫我兼职弘法就兼职弘法,现在我是听师父话,全职弘法了。所以这个孝道与师道真的现在愈来愈体会到是修学的大根大本,假如说你这一生希望有成就,必定要从孝亲尊师下手。所以佛当年对韦提希夫人,刚才讲到的皇后夫人韦提希,没有告诉她往生净土的法门之前,先让她修三福,三福前面两条就是孝亲尊师。

  好,第三句「慈心不杀」,就是我们要有慈悲心,不能杀害一切众生,这杀生的果报是非常的严重的。《楞严经》上讲,我们轮回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有两条,《楞严经》上讲到,说「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另外一条说到,「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所以轮回的根本就是因为我们有淫、杀二业,杀生是其中一个很主要的,正是因为我们跟众生欠了这些命债,生生世世就来还。真的,我们杀生吃肉,现在吃得挺香的,来生还的时候可苦了。《楞严经》上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人和动物互相的轮回,干什么?互相酬偿命债,今天吃牠半斤,来世还牠八两,一点没有含糊的。我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是真人真事。台湾有一位很着名的法师叫广化法师,他是戒律修得很好。他在没有出家之前,当时还没有解放,在大陆做**的军需官,抗日。当时,因为他是军需官,有这个便利,所以每天他就能够吃一只鸡,他很爱吃鸡肉,很爱吃鸭肉,饭量也很大,所以一天能够吃一只鸡。他在一个地方,那个军队在那驻扎,当时方圆几里路养的很多鸡鸭,结果他们每天就派人出去买一只回来,几个月之后,他再让勤务官去买,结果勤务兵说,长官,你还买啥?已经没了。说是没了吗?不是满地都是吗?结果他不相信,出去外面一看,真的这几里路里面,鸡鸭连一个影都没有,全给吃完了。后来他学佛了,知道自己杀业很重,所以天天拜佛求忏悔,发心出家赎罪。在戒律上用功非常大,他注过《沙弥律仪》的一个注解,而且讲过像蕅益大师的《五戒相经笺要》等等,他在戒律方面用力很深,而且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他有一天闭关,在关房里面正在拜佛,忽然他就听到身后好像很多鸡鸭在叫,他一回头,吓了一跳,这境界现前了,在关房里面竟然看到几里路全是鸡鸭,排着长长的队伍,在那呱呱的叫。突然之间他发现自己怀里竟然也抱着一只鸭子,他心一惊,知道这是冤亲债主找上门来,要讨债了。结果当晚他摔了一跤,跌断了腿,骨折。本来骨折是很容易恢复的,可是他这个腿怎么治,不管找了多有名的大夫,都没办法治好。所以他是轮椅法师,一生坐轮椅的。他自己说,这是自己重罪轻报。可见得你看杀害众生,你哪怕是出了家修行,这个罪业还未必能够免得了,更何况说我们不修行,我们天天还继续造杀业,那个苦有的我们受。

  另外我最近还看了一个因果的案例,这是讲到有一个人家里养了一条狗,大黑狗,这个大黑狗很通人性,毛也长得好,油光水滑的,见到主人回来了,总是摇着尾巴上来亲热。结果有一天这主人回家之后,这个狗照例也是上来跟这主人亲热,这主人就摸着这个狗的毛,心里就起了歹意,说这个狗一定很香的。想到这就开始下手,找了一条绳子,把这个狗的脖子套起来,然后把这个狗活活的勒死,勒死以后就开始剥皮,看到那个狗还在颤抖,把那皮剥了,煮狗肉吃,喝着酒送狗肉。结果当天晚上他酒醉睡着了,睡到深更半夜忽然之间惊醒,变得疯疯癫癫的,学着狗叫,然后冲到他白天杀狗的那个地方,拿着那条绳子套在自己脖子上要勒,自己想要把自己勒死,幸亏家里人见到这个情形,立即上去制止他。以后这个人真的是像有精神病一样,三天两头就从床上爬起来汪汪的叫着去找屎来吃,去吃屎。这是很明显的一个狗附身,杀害了众生,你看现报。

  另外我还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这一次,就是上一个月底,随同世界佛教论坛的代表团,因为我也受到国家宗教局的邀请参加世界佛教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表一个演讲。论坛闭幕是在台湾在台北,我们随着团乘专机到达台北,在台北住在中山北路的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山北路那里听说过去早几年有一个很热闹的一个烤鸭店,专门卖烤鸭的,就在我们那条路上。那个老板姓蔡,蔡老板,他卖烤鸭,因为大概工艺做得不错,生意特别的红火,每天来买烤鸭的人排着长龙,都要等着买烤鸭,如是过了好多年。他这个烤鸭店背后就是屠宰场,杀着烤鸭,当时就制作,当时就拿出来,最新鲜的烤鸭,所以大家都光顾他那个烤鸭店。结果有一年的春节,春节是最热门的时候,大家都排着长龙等着买烤鸭,他请了很多的伙计来帮忙,他自己在旁边看着很多人在交钱、收银,心里乐呵呵的,笑得合不了嘴。就在此时,大家都热闹的时候,忽然之间这个店里面大家骚乱,老板的夫人,就是老板娘,看看这店里发生什么事,上前一看,原来看到自己的先生,这个蔡老板躺在地上,肚子贴在地上,两只手、两只脚在那里乱摆,有点像鸭子似的,嘴在呱呱的叫,怎么制止都制止不了他,因为他身体也很胖,没有办法,只好把他抬走。结果后来他痛苦的就这样的学着鸭子叫,学了七天七夜,最后七孔流血而死。他死了以后这个烤鸭店也就关门了,从此大家都不敢去他那里买烤鸭,所以它也就关门了。这是我们所住的那个饭店那条路,叫中山北路,台北市里头的,发生的这么一件事情。可见得杀生害命那个果报不得了,现世现出来的花报都这么悲惨,下一世那是果报,决定是在三途里面。自己烤鸭子,来生到地狱里面下油锅被烤、被炸,罪业受满了,将来还要出来变成畜生还债。

  所以当年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写过一篇放生文,「戒杀放生文」,劝勉我们一定要戒杀、吃素、放生,培养我们慈悲的心,不能跟众生结恶缘。凡是我们修行有障碍的,肯定都是过去生中有恶缘,这一生我们知道这是要做还债想,逆来顺受,不能够跟人对抗,跟人家冲突,知道我过去对不起他,他这一生才会这样子对待我。特别是冤亲债主,往往冤亲债主都在自己身边。人与人之间,佛告诉我们四种缘分,不外乎就是讨债的、还债的、报恩的、报怨的。我们过去造作杀业,跟人结了恶缘,他这一生来讨债、来报怨,我们再不能跟他冤冤相报,所以要逆来顺受,成就自己的忍辱。另外,放生,什么叫放生?就是以慈悲的心帮助众生解脱苦难、解脱烦恼、解脱恐怖,这是放生。所以我们到鱼塘里放鱼、在山上放鸟当然是放生,这是功德无量的,应该去做,但是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对人生气,我们不骂人,我们不做对不起人的事情,我们不恼害别人,不让别人生烦恼,不让别人生恐惧,这不也是放生吗?所以放生是要把杀生的念头给断掉,要慈心,才能做到不杀。假如还要让众生生烦恼,说的话去刺激别人的心,让别人痛苦,让别人生气,这还是杀心未断。所以你想想,佛制戒,戒在我们的心地。你做功德,怎么样叫做功德?把自己的恶念转成善念,把自己残忍的心转成慈悲的心,这是真正的放生,这是真正的功德。如果我们每天都去放生,去买了鱼、买了鸟去放,但是见到人还会生气,还会骂人,还会刺激人,那您那个放生可以说没什么功德,为什么?因为你的慈悲心还没有出来,真正放生放到慈悲心出来了你才叫真有功德。所以慈心不杀很重要。

  第四条,「修十善业」,这十善业包括身口意三个方面,身不造作杀、盗、邪淫,杀生不能做,不仅不能杀人,连小动物、蚊虫、蚂蚁、蟑螂、老鼠都不能杀。这样听了,你说我很难做到,家里很多蟑螂怎么办?家里很多蚂蚁怎么办?要是真有慈悲心,你真想学佛,我告诉你一个好方法。要知道所有的小动物都有灵性,你对牠善,牠也对你善,你对牠恶,牠也对你恶。我记得我跟我母亲在澳洲住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发现在窗台上有一大堆蚂蚁,成群结队的在搬运东西,就在我们家的窗里头的窗台。我们这一看觉得不好,这蚂蚁进屋很麻烦,我们学了佛,也不能杀生,怎么办?牠现在进了窗台,下一步可能就到厨房,再下一步,我们的食品恐怕都是牠攻击的对象。所以我们就好好的求佛加持,我们合掌对着蚂蚁说:蚂蚁菩萨,请你们不要在屋里,这会打扰我们的修行生活,你们出去外面自己找自己的天地,要是没吃的,我们在外面放点面包碎供养你们,但是你们不要来骚扰我们,我们也不愿意不小心把你们弄伤,跟牠沟通。要知道,人真有慈悲心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跟牠沟通过一次,给牠打个三皈依,给牠念念阿弥陀佛,第二天牠们都真的出去了,自动搬家,所以你要真干。

  印光大师早年所住的关房很多这些蚊虫、蚂蚁、跳蚤,他的弟子他的学生进来想帮他打扫房间,把这些东西都清除出去,印祖说不行,你不要动牠们,他说是我自己没有德行,所以这些小动物对我不够恭敬,让牠们在那里,我自己要好好修德行,牠们自然不会骚扰我。结果到印祖七十岁以后,他不论在哪里住,本来都有很多那些跳蚤、蚂蚁、蚊虫的,他进去一住,那些小动物统统搬家了,让出地方给印祖,这是德行的召感,慈悲心,这叫真干。学了就得真干,这叫真学佛、真信佛。昨天讲的,你信不信佛?佛教我们这么做,我们敢不敢这么做?你敢这么做你就能印证佛说的话是正确的,不肯这么做你永远当个凡夫。所以第一个,身不造杀生,不造偷盗,什么叫偷盗?戒经里讲,不与取谓之偷盗。是别人的东西,它有主人的,你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去拿了、去用了,这就是偷盗。这个很细很细,特别是三宝物,寺院里的、道场里的,不能偷、不能用,没有经过道场主、常住的同意不能够挪用。譬如说我们见到桌面上一只手表,这个手表不是我的,我不知道是谁的,我把它拿起来,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严格的讲这已经犯了偷盗,有一本书摆在桌面上,没有经过主人同意你把它翻开来看,也是偷盗,更不要说把钱拿走了。如果用私心、用恶的念头盗用常住的财物,那个罪就是《地藏经》里讲的,偷窃常住财物将来阿鼻地狱要报到。这话可真的是不是吓唬我们,真的是如此。我们做人不偷盗心里才能光明正大。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0 13:08

另外,特别是在家的人,常常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对于国家税收,特别是做生意的,常常想到怎么样子去偷税、漏税,好像这已经成为一个风气。我早几年给我爷爷奶奶买了一套房子,请他们住,他们住了两年,觉得还是回家乡住好,所以他们又搬回去了。这房子空出来,空了一年多,于是我就想就把它卖掉,我就卖了房子。卖房子的时候请中介帮我去找买主,中介就跟我讲,他说你这个价格,告诉我一个最底限,另外你真正签合同的时候,可以把那个价格写低一些,这样子你就可以少缴一点税。这中介主动跟我这么讲,我一听,大概是房地产业这已经成为一个惯例,偷税、漏税成为惯例。我就很严肃的跟他讲,我说我卖房子第一个条件,就是你要跟买方说好,我们的房价实际是这么多就报这么多,不允许报少,一分钱不许,我说他愿意这么做我就卖给他,他要是不肯这么做我就不卖。这中介觉得我好像怎么这么固执己见,头脑这么不开化。我告诉他,国家的税收一分钱不能欠,欠了国家的等于欠了全国人民的,咱们国家十四亿人口都是咱们的债主,来生你怎么还得起?结果后来他真的找到了买方。其实你真能卖掉,命中该有的你还是会有,你坚持原则一样有,房子还是顺利卖出去,而且还比我原来买的时候还赚了一点。所以税收一分钱不能少,这是不偷盗。所以学佛就在日常生活中你得真干,不是说在讲经堂里听得明明白白,一出门还是干原来那套,那不是真学佛。真学佛是什么?改心,原来是凡夫的心,现在改成圣贤的心。

  不邪淫,这个问题也是现在社会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社会的污染比过去真的是高十倍都不止。你看看报刊杂志里头的内容、电视广告里面的内容、媒体里面播放的内容、网路里面传播的内容,都是很多有不健康的、黄 se的东西,污染极其严重,我们在这个社会里面要免受污染那要严持戒律。孔子的弟子颜回他一生坚持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正当的事情不看、不听,不健康的东西不去接触,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为什么让自己的清净心去受那个污染?这是自爱、自重。造作邪淫的苦报,不仅是来生要在地狱里面受铁床、铜柱之报,这一生都会有现前的恶报。很多人晚年没有健康,病多了,印光大师讲大多是因为这个问题,纵欲过度。要知道,即使是夫妇之间,这属于正淫,不属于邪淫,都不可以过分。夫妇那是为了传宗接代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纵欲。所以《寿康宝鉴》,印光大师当时最推崇的一本书之一,给我们定了戒淫的日期,这个值得参考,为什么?保养自己的身体。古代有一个人,他到七、八十岁的时候,精神、体力都非常好。跟我们师父一样,我们师父八十三岁,你看每天两小时讲《华严经》,国际上这么多的活动,这么多的工作量,精神、体力够。你看他的皮肤,你们看光碟还看不出来,你要是走近看他的皮肤,白里透红,年轻女孩子都不够他厉害。这什么?就是像那位古人所说的,他是年轻时候就节欲。师父戒行很好,保持清净心,到晚年你看这身体,精神、体力这么好,所以这是有很好的好处。

  如果造作邪淫那可不得了,报应就很惨烈了。古人讲「孝为百善之先,淫为万恶之首」,这个万恶之首,天给他的惩罚必定是最厉害的。在家人不邪淫,出家人要求是不淫欲,这个就是佛为我们制定。为什么?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爱欲,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生净土,你清净心,念头归一,净念相继才能生净土。如果造作罪业深重的,来世到地狱里面,男抱铜柱,女卧铁床,这都是业力的感应。淫欲心重的,看到那个铁柱,火烧得红红的通红的铁柱,他把它看成是美女,往上抱,这一抱全身焦烂。结果地狱的阴风一吹他醒了,业力的缘故又看到那个铜柱、那个铁柱,以为是美女,又抱。如是千万的生死还不觉悟,为什么?习气深重。所以邪淫一定要断,不断来生苦就受得多了。这是身的不杀、盗、邪淫。

  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妄语就是不讲骗人的话,不自欺、不欺人,心地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这是不妄语。不绮语是不讲那些花言巧语、欺骗众生的话。我们看到很多的广告,那里面其实没有那样好的质量,那个产品没那么好,他故意说得那么好,诱骗客户,诱骗顾客来购买他的,这一类的都叫绮语。不两舌是不讲是非,不在别人后面讲人的坏话,不张家长李家短。讲话一定要什么?你要是评论某一个人的时候,你所说的话要能够在那个人在你面前你说给他听那样子,那你才能说得出来,这是两舌。不两舌就是口所说的话在哪里都是一致的。凡是造作两舌的,讲人我是非的,就破坏团体的团结。所以在家里造两舌讲是非,破坏家庭和睦,很多事情可能没那么严重,一说变得严重了,不说好像就没事,那为什么要说?在道场里面,道场是和合团体,假如我们要造作两舌,讲这个人怎么样不好,那个人怎么不好,即使他真的不好,你这么一说,也破坏了道场的团结,那自己就有一分罪业。假如这个道场团体是和合僧团,僧团,在家人、出家人都可以称为僧团,这个僧是清净的意思、是和合的意思,真能够依六和敬来修的这个团体就叫僧团,如果破坏和合僧,戒经上讲这是堕阿鼻地狱,这是五逆罪之一。所以造两舌容易,尝这个罪报那可不容易,聪明智慧的人绝对不干那个傻事情。

  另外恶口,恶口是骂人,讲难听的话,讲刺激人的话,让人听了之后很难受。所以恶语伤人胜于利刃,你把刀插在他的身上他那个痛,跟你一句话插在他心里那个痛,恐怕插在心里更痛。所以恶口伤人造的罪业不比杀生要小。往往一句话要是自己不谨慎,可能酿成很大的灾祸,所以古人慎口。《弟子规》上讲,「话说多,不如少」,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为什么要说话?「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我们念佛为什么老念功夫不得力?根本原因,告诉您,老说话。老爱说话,老爱打妄想,所以念佛功夫不可能得力。你看看前几年深圳有一位黄忠昌居士,三十八岁往生了,他发愿三年止语念佛,一切放下,不讲话,止语,挂个止语牌,对谁都不讲话,谁跟他讲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回覆他,真干。他要试验试验,你看古代的这些大德念佛都是三年就往生了,不是他们寿命到了,而是他们念佛念三年功夫成就了,他可以走了他就走了,干嘛要待在这个世间,这么苦,这么浊恶,为什么不早点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换一个环境多好,能走肯定走,走不了是没办法。所以黄忠昌发愿,我用三年下功夫,看能不能走?他试验,佛法都是能试验的,昨天跟大家讲,佛法就是最好的科学,科学可以用试验来证明的,黄忠昌证明,他发愿三年止语,结果两年十个月,还不到三年,他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真的走了。给我们留下的教诲就是止语、念佛,不讲话,把口封住了,你的念头才能封得住。要封住念头难,先从封住口开始。有的时候挂了止语牌还忍不住说话,还有,怎么办?你要真干,我建议你一个好方法,拿条胶布把口给封起来,那你是真干。为什么?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老爱说话,把口封住。真封上三年,我告诉你,你肯定念佛功夫成片,肯定往生,你要真想往生就这么干。

  所以口业这是最容易造的。所以《无量寿经》里告诉我们善护三业,身、口、意,它先讲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口业防住,不能讲人家的过失,见到别人的过失都不能讲,善护口业。然后你才能「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个意业是什么?我心里不想人家的过失,这更高了。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想想我自己是不是真的修道人?怎么来衡量?标准在哪?我有没有看人家的过失。我还看到,这个人很坏,那个人很讨厌,这个人怎么老犯错误,那对不起,您也不是修道人。若真修道人,不会见人家的过失,你还见人家的过失,你不是修道人,你跟他一样,你不跟他一样你见不到他的过失,你也有这个过失,为什么?一切法由心想生。《华严经》告诉我们,宇宙都是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个人那么坏,谁变现的?我心变现的。所以圣人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是去改造那个人,是改造自己的心。「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愚蠢的人是什么?想改造那个环境。那个人坏,好,把那个人赶走,这是除境,在境界上改,他不改自己的心,这是愚人,愚蠢,不知道境由心造,境由心转,你要转境界转心就行了。所以智人转心不转境,心一转了境界跟着转。所以一个人学佛有没有真正的受用,先看什么?看你这个人的相貌有没有变化,这是第一步,相随心转。所以学了佛之后一定是什么?变得庄严了,变美了,皮肤变好了,不擦那些化妆品也白里透红。这就是什么,第一个好处,相随心转,身体体质转好了,以前很多病,现在没病了,以前没精神,现在有精神了。过去一天恐怕睡十个小时还不够,现在每天念佛,从早念到晚都不累,这个修行有一点功夫了,这第一步。

  第二个,身体转了,环境也跟着转了,你生活的环境愈变愈好了,这环境包括物质的环境还有人事的环境,物质环境愈来愈适合你修行,人事的环境愈来愈少烦恼,这就是转境界,最后转到极处,转娑婆为极乐。你往生净土怎么往生?你的心清净了,心净则佛土净,你当前的这个境界变成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古人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你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说要走多远多远,还要搭飞机,还要搭什么什么飞船,才能到那么远的地方,离这里十万亿佛国土,很远,你搭飞机搭不到的。那你怎么去?你念佛念到心清净,感得阿弥陀佛现前,阿弥陀佛哪来的?我心现的,因为心清净了,阿弥陀佛自然现前。心不清净阿弥陀佛也在你面前,只是你没看到,你看不到,你的污染的心障着,心一清净阿弥陀佛马上现前。阿弥陀佛一现前,极乐世界也现前,你就进到西方极乐世界里头了,叫「屈身臂顷到莲池」。这「屈身臂」还是比喻,比这个还快,一下子就到了。所以你生净土决定生,可是你没有真去,为什么?就在眼前,转境界而已。就像看电视,第一个频道娑婆世界的频道,现在每天看的是娑婆世界,现在换个频道,二频道极乐世界,一摁,现前了,这么样往生。所以关键是修心。刚才讲身不造杀、盗、邪淫,口不造恶口、两舌、妄语、绮语,意业不能造贪瞋痴,贪瞋痴叫三毒烦恼。贪,贪的对象很多,世间人贪五欲,财、色、名、食、睡五条,这个叫地狱五条根。你要贪这五条根,地狱的根,根深蒂固,那怎么离开得了地狱?我们现在学佛了,学佛了,难得,不再贪世间的五欲了,贪什么?贪佛法。要读好多好多经典,学好多好多法门,禅也修一修,密也修一修,净土也修一修,教下也要用功,大乘、小乘统统涉猎,这什么?学到最后什么都学不成,这贪。真正用功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教之道,贵以专」,你得专在一门上。譬如说你读经,就读一部经。读哪部经?自己选择。像我,我就读《无量寿经》,专读这一部,十多年都是读这一部,读到最后,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读上一千遍,里头的意思统统明了了。一开始读,说读经很难读,字都不认识,意思更加不明了,没关系,读。读一遍不通,没关系,读第二遍,读十遍不通,读一百遍,一百遍还不通,读一千遍,一千遍我看你基本通了一些,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世间书读一千遍可以了,那佛法更深了,读一千遍不行。我们师父给我们开的功课,《无量寿经》首先读三千遍。我现在差一点,差不多了,我母亲已经超过四千遍以上,我父亲也超过三千遍以上。我认识很多同修,像我以前在美国,好多年前《无量寿经》已经读一万遍以上。一部《无量寿经》,大概快的读下来四十五分钟,正常速度一个小时。每天当功课读,这是修戒定慧,你看读经的时候,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读经是最善的,佛的教诲,你读经的时候你没有去造恶,身不干杀、盗、淫,口不造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也不起贪、瞋、痴,这是戒,修持戒,读经读得清清楚楚,不要读错,心里定在经文上,这是修定,持戒修定就能开智慧,你的智慧一开,经的意思全部明了,所以读经是戒定慧一次完成。

  所以贪瞋痴这个贪,佛法都不能贪,一经通则一切经通,你一部经通了,通到自性了,明心见性,什么都通了。你看六祖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读经还不懂读,他就听《金刚经》。第一次听了半部,开悟了,去找五祖,去找忍和尚求法,然后在黄梅待了八个月,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也讲了半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讲到这一句,他大彻大悟。你看人家就半部经而已,还不到一部经,半部经通你就一切经通了。所以六祖惠能大师以后人家请教他,像法达禅师,读《法华经》的,读十年没开悟,去请问六祖,给六祖磕头,可是磕的时候那个头没挨到地上,六祖看到,说你的头都不挨地上,是不是心里有点什么值得骄傲的事?问他。原来他说他读《法华经》,因为读《法华经》,这个头不能沾地上,这是对《法华经》的尊重。然后六祖大师问,那你说《法华经》宗趣在哪里?法达禅师说不出来,读了十年还不知道《法华经》宗趣在那里。他就反过来请教六祖,六祖说我没读过《法华经》,你先读给我听听。法达禅师给他读,读到第二品,六祖大师就说,行了,你不用再读了,就跟他讲《法华经》的经意,一讲法达禅师就大彻大悟。你看看人家六祖惠能大师没听过《法华经》,听了几句,给他一讲,让他都开悟了。这是一经通一切经通,难道你还不相信吗?

  所以学佛贵在心性上用力,不是在语言、文字。所以经也不能贪多,法门更不能贪多。《无量寿经》里教我们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得老念阿弥陀佛,不要换题目,这你才能够很快能够成就,所以不贪。不瞋就是不要生气,心里有不高兴、不满意,跟人家起对立、起矛盾,即使是没有发作出来,内心里有这些念头,都属于犯了瞋,所以要化解。学佛学什么?学慈悲,慈悲化解这些瞋恚的习气。看一切众生如同自己一样,众生跟我本来是一体的,为什么在这里起分别执着?所以当你一生气的时候,你要马上提起,众生跟我一体,我跟他一体,别生气。即使是有冲突也不能生气,为什么?是一体。打个比方说,假如我们,我们常有的事,牙齿突然咬到舌头,大家都有这个经验。突然不小心,特别爱讲话的人,一下子舌头被牙齿咬到了,这起冲突了,起对立了。那舌头有没有报复牙齿?牙齿这么坏,还咬我,把牙齿都给打掉,会不会这么想?不会,一体的,咬到就咬到,以后注意一下就好,没有瞋恚心。所以这是度瞋恚。

  下面不愚痴,愚痴是什么?对因果、对事理不明白。这个人浑浑噩噩,醉生梦死,不知道人生意义在哪里,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很可怜。要断愚痴要真正学佛,学习经教的道理,才能够认识宇宙人生真相,才不会造作罪业,不会干傻事。所以这个十善业是我们学佛者必修。我们师父强调三个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部经典是我们修学的基础科目,正好对应三福里的第一福。所以我们师父讲的都是按经典讲的,你看《弟子规》讲什么?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讲这个。《太上感应篇》讲什么?讲因果,讲「慈心不杀」,让我们修心地,不要恼害众生。「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里讲的,这三个根我们要每天拿来做为对照,像功过格那样,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果是不符合的,立即要改,这样是真修。好,这是刚刚讲的第一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皈就是三皈依。这三皈依很多人都搞错了,这个也是值得讲一讲,很多人以为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没错,这是三皈依。他以为什么叫皈依佛,看到佛像,我皈依佛像,这叫皈依佛;看到经典,好,皈依经典,这是皈依法;皈依僧,见到出家人,找一个师父跟着他,这个就是皈依僧。这样解释这叫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错解我的意思了。

  这个情况早在唐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所以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就给我们澄清了。皈依三宝,佛法僧怎么讲法不能搞错,搞错了不仅没皈依,还皈错了。什么叫皈依佛?佛者觉也,佛是觉悟。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自性的觉悟,这叫皈依佛。在境界现前的时候还迷惑颠倒,不能觉悟,那就是没有皈依佛。法是什么?法者正也,正知正见,这叫法。佛在经典里讲的都是正知正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邪知邪见的时候立即要回头,改邪归正,这皈依法。皈依僧是什么?僧者净也,僧是清净的意思,他是和合的意思,能够在污染的境界当中回头,皈依自己清净的本性,这叫皈依僧。所以皈依佛法僧三宝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真正皈依处。所以你看做早晚课,我们在最后念三皈依,维那都会唱「自皈依佛」,那个「自」都拉得特别长,有没有?一敲磬,「自……」这么一直拉腔拉得很长,提醒你自皈依,不是皈依外面。自己本具三宝,本具觉正净你不去皈依,皈依外面的,把佛像当作佛宝。当然佛像它是住持的佛宝,也是有功德,它的功德是提醒我皈依自己自性三宝,它是提醒的意思。你皈依这个佛像,那古人讲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佛像自己它也保不住自己,你皈依它你自己怎么能保住自己?它是提醒我回头皈依自己的觉,这是皈依佛宝。经典,经典它也会被烧毁的时候,我们看到经典要想到自己皈依正知正见,这个经典的作用就起到了,读了经马上想到皈依正。见到出家人,出家人是住持僧宝,他这个功德在哪里?提醒我皈依自性的清净心,他的功德在这里,不是说找一个师父叫皈依,那你搞错了。

  所以我们受三皈,三皈依有个证明阿闍黎,证明阿闍黎是什么?阿闍黎是轨范师的意思,就是这位法师给你做证明,证明你现在发誓、发愿开始觉悟,觉而不迷,开始学习正知正见,正而不邪,开始回归清净心,净而不染,他给你做证明,那你皈不皈他也不能负责任,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不能搞错。我们师父到各地去讲,传授三皈依,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最后还告诉一句,说现在我们给你们做三皈证明是证明的,你不是皈依我净空法师的,你要是皈依我净空法师,那你将来可能会堕阿鼻地狱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僧宝是常住十方和合僧,你是皈依这个人,这是我的师父,我恭敬他,那不是我师父,我就不要他,把僧团都搞成对立了,这叫破和合僧,那破和合僧,五逆罪,堕阿鼻地狱。这个问题我们要识别清楚,所以三皈依,什么是真正皈依?不注重形式,注重在实质。你真正能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是真正皈依弟子,你即使没有拿皈依证,没有受那形式,佛承认你,你是真的,拿了皈依证不知道什么叫皈依,那你是假的,佛不承认。所以重实质不重形式。

  好,三皈我们讲完了,下面讲「具足众戒」,戒是戒律,佛法基础在于戒律。在律典上有个《善见律》上面说到,说「毘尼藏者,是佛法寿。毘尼藏住,佛法亦住」,毘尼就是戒律,戒律在这世间能存在佛法就存在,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假如我们要发心护法,护持正法,护什么?护戒律,戒律在佛法就在,戒律不在了佛法也没有了,即使是你看到书架上有三藏十二部的经典,没有用,没人持戒就没有佛法。所以我们真心发愿上报佛恩,护持正法,从我自己持戒,那你是真正护持正法,自己不肯持戒,那你自己在灭法。有经典没人学、没人真干没有用。所以佛在涅槃临灭度的时候告诸弟子以戒为师,说戒律在就如同佛在一样,以戒为师很重要。这个戒是要自己去做的,有的人读了一些戒经,看了一些律典,他自己不干,然后他专门把它当作照妖镜一样到处照别人,你看这个人犯戒了,那个人犯戒了,一天到晚看别人的过失,你说这个人他真持戒吗?他真在修道吗?六祖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还老见人犯戒,老见人犯毛病,自己在破戒,为什么?佛法讲三学,戒定慧三学,以戒得定,以定开慧,持戒的目的在于得定。你持的戒,心定了吗?老看人家的过失,这心定了吗?心老在外面,哪里是在里头,自己心都管不住,你持什么戒,得什么定?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懂,持戒自己持,不能管人家,人家再怎么破戒,人家有人家的因果,你管别人干什么?诸佛菩萨还没管,护法神还没管,还轮到你管,他有他的报应,所以持戒是修自己。

  广义上的戒,这是诸佛的教诫,老师的教诫,就是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去做,佛教我们不做的我们就不能做,这是持戒。不仅是说五戒、十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不止这些,统统佛讲的教诲我们要努力做到,这是持戒。所以广义上讲,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三条「是诸佛教」,这是诸佛的教诲,诸佛教诲总结起来这三条。诸恶都不做,所有的恶都不做,众善奉行,一切善事我们都修,还要自净其意,心地要清净,这个是诸佛教诫。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不善,则诸戒均可圆持」。所以持戒持得圆满,什么样的境界?念头里一个不善的念头都没有,正是《十善业道经》里面告诉我们的,「菩萨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真正菩萨,昼夜二十四小时都是什么?常念,心善,思惟,思想善,观察,行为善,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身口意都是纯善,令善法念念都在增长,不容得一念不善的念头夹杂在自己的心里,这样的戒就圆满了。所以持戒,戒的根本在于善,所以《十善业道经》是根本。那《十善业道经》前面还有根本,是什么?孝亲尊师,明信因果,这是十善的根本。所以《弟子规》教我们孝亲尊师的,《太上感应篇》教我们明信因果的,这两条我们要先做到你才做到十善,做到十善你才有五戒,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你才能够持得好。五戒再往上就加行戒了,在家人有时候修八关斋戒,八关斋戒这是等于做一天一夜的出家人,真正如法的出家人,做一天沙弥。如果没有五戒的基础八戒也不可能圆满,不可能做到。加行戒,它高等的,没有基础那个高的叫空中楼阁,楼没有地基,只有上面的楼,你不要第一层要第二层,那可能吗?不可能的。再往上菩萨戒,那不得了,你做菩萨了。我们很多有时候在家居士去受个菩萨戒,可能菩萨戒的内容还不晓得,就搭起这个缦衣了,我是菩萨了,绕佛的时候走在别人前面,觉得挺爽的。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哪一条你做到了?六条重戒,二十八条轻戒,条条做到了你才是真菩萨,不是装模作样的假菩萨,那叫泥菩萨。出家的戒律比在家的戒律要更高了,出家最根本做到沙弥戒,沙弥十戒,五戒基础上再加五条,刚才讲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在家人就得做到,出家人更要做到。然后再加五条,这第六条,「不着香花鬘,不香涂身」,就是不打扮,不涂香油,不装饰了。第七,「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就是不能看那些歌舞,不看那些电视节目,不看电影,不卡拉OK,不搞KTV,不跳舞、不唱歌,这是不歌舞倡伎。也不能故往观听,不故意去听。当然有时候走在路上,路上不是很多广告牌吗?偶尔看一眼,马上不能故意再看第二眼,这是不故往观听。

  第八条「不坐卧高广大床」。床高过九十二公分,不到一米,就算高了。广的,就是单人床,就是你要坐矮的、小的单人床。这个什么?禁止自己的贪欲的心生起来。第九,我讲这个戒跟在家八关斋戒是相通的,第九「不非时食」,不非时食就是过了中午十二点不吃饭,不吃东西,过中不食。第十条,这是八关斋戒里没有的,沙弥才有,「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就是手不拿钱了,不拿金银珠宝,贵重东西不拿了。为什么不拿?怕我们生起贪心,手一拿钱就想往袋子里装,不能拿钱。不拿钱贪心没有了,你真正修,修到最后用不上钱的地方。当然现在很难做到,出家人要出行他肯定要拿钱,你要有路费。弘一大师这个戒他说有一个开缘,有一个净财的形式可以拿钱。这基本的意思就是说,拿这个钱你要想到这个钱不是据为己有的,是施主托我来做功德的,我能不能够对得起施主?对得起施主我才能够拿这个钱,帮他做功德,没有丝毫的贪心。你看所以出家人真正做到沙弥十戒,人天敬仰,这是真正的人天师表,再加上二十四门威仪,那一出来,这个风度,真的圣人的风度,人见人敬。所以我们如果真正想要护持正法,不要再谈高的,比丘戒、菩萨戒,那是很高的,真正在家人做到五戒十善,出家人做到沙弥律仪,这佛法一定兴旺。这要从我做起,这真正的道风,以戒为师。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这里,下午再跟大家报告。好,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0 13:10


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道风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四集)  2009/4/17  中国广省兴宁市佛教协会  档名:57-01-04

  尊敬的诸位领导,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今天下午是最后一场的课程,我们这个道风建设的这个话题,希望到下午能够进入高潮。今天早晨我们给大家报告了佛法修学的五个大的科目,所谓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今天早晨跟大家讲到三福第一福和第二福,跟大家重复一遍,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是「受持三皈,具足重戒,不犯威仪」,今天上午是讲到这前面两福。第一福是人天福,我们真正能够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能得到人天福报,在世间你可以称为一个善人。第二福是小乘的福,那就不仅是世间的福报,它是出世间,可以证得小乘果位,「受持三皈,具足重戒,不犯威仪」。到第三福,这是大乘菩萨福,所谓「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我们先来讲三福当中第一条「发菩提心」,菩提是一句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叫做觉悟,所以菩提心是觉悟的心,觉悟什么?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那真相又是什么?这个真相说来话长,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都是讲事实真相,其中讲最长的一个时期是般若这个部分,般若翻译成中文叫智慧,就是讲智慧这部分讲得最长。四十九年里面他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这是所谓的五时说法,第一时是华严时,第二时是阿含时,华严是在定中二七日,有的说是三七日当中所讲的,阿含时只讲了八年,度小乘的,然后讲方等,方等讲了十二年,然后讲般若,般若讲了二十二年,最后再讲《法华》、讲《涅槃》,这是五时说法。所以般若为主,般若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的师父上人过去把《般若经》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读完之后他把整部《般若》总结出十二个字,我们听到十二个字等于读了一部《般若经》。十二个字是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十二个字,再重复一遍,「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真正认识到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是真正觉悟,那你发的菩提心就发得真实了。

  这一切法是宇宙万法、一切现象,是什么?无所有。现在科学家正在探测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现在分析,你看大家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这是微观世界里面的结构,原子里面有原子核,外面围绕着电子在旋转,原子核里面又包含着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又是什么组成的?科学家们分析到是由夸克组成的,夸克和电子这是物质的最小的一个单位,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没有物质了。那现在再探索,这些最小的微粒里面还有没有结构?科学家们发现原来还有,里面还有东西,但是已经不是物质了,是什么?科学家们他用一个名词,叫做弦振动,琴弦,你看琴弦弹奏起来它要振动才发出音,一部大型的交响乐它是由不同的音符组成的,音符又是通过弦的振动而得到的。所以他们发现,科学家的发现,说原来这些基本微粒,最小的这些粒子里面它是一种振动,一种振动而已。换句话说,这个宇宙怎么生成的?讲到根本,是由振动产生,振动组成了质子,组成了中子,组成了电子,再进而组成原子,进而组成分子,进而组成物质,进而组成我们见到的万事万物,大至星系、太空,小至基本微粒,统统都是由振动组成。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相当了不起。但是这个动,到底什么动?科学家还没有把它说清楚。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说科学发展需要依赖佛教,这是爱因斯坦说的,犹太人,美国大科学家,相对论的发明者,诺贝尔奖得主,他说的。可见得佛法里讲的是高等科学。

  这个问题,到底最后什么在动?科学家还没有发现,佛法里早讲清楚了。你看看一千多年前,在唐朝六祖惠能大师,他得了五祖的衣钵之后,隐居起来,在猎人队里隐居了十五年,然后到了广州现在的光孝寺,过去叫法性寺,在那里,那时候这个寺院的主持叫印宗法师,他在那里讲《涅槃经》。结果就像我们今天这样,都在外面听,树下有两个和尚在那里争执不休,为什么?他俩看到风吹着幡在动。这个幡,你看我们在大殿里面就看到,有幢、有幡,幢是圆筒形的,幡是一个旗子似的,如果是寺院里面做法会,就把幡竖起来,周围的人一看,今天寺院竖幡了,有法会,他就来了,如果今天有讲经,他把幢竖起来,幢是圆筒形的,竖起来,叫高竖法幢,今天有讲经,周围的人都来听。想当初,可能跟现在差不多,也是大家都来听,结果门外有两个人在那里争吵,看到风吹幡动,一个人说这是风在动,另外一个人说,不是风在动,是幡在动。不是幡动,没有风幡怎么动?他说我明明看到是幡动,两个人争吵不休。结果六祖惠能大师这个时候,他还没出家,他已经得了衣钵,然后他就来到两个人面前,跟两个人说,你们别吵了,他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这下子摆平了,两个人都没话说了。这印宗法师在里头一听,觉得惠能大师见地太高,不是普通人,马上请他过来坐,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黄梅得法的六祖。所以过去这些法师真是难得,没有嫉妒心,见到六祖,当时他还不到四十岁,得了衣钵,怎么办?还没出家,马上请他来弘法利生,给他剃度,印宗法师给六祖剃度,剃度了以后倒过来拜六祖惠能大师为师,带着所有的信徒皈依他,听他讲法,这样的法师难得,大护法,没有嫉妒心。现在你说能够说把自己所有的信徒统统带来听某一位法师讲法,自己还拜他为师,这样的心量很难找,所以这都是菩萨示现。所以六祖给我们讲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你的心在动,心不动境界不会动的。说老实话,心要是不动没有境界了,叫「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这些物从那儿现出来的?心动了,一动就现境界了。

  所以科学家们讲的这个弦振动,什么动?心在动,念头在动,念头动就产生了物质,这个境界是因为我们念头一动感来的。你知道这个真相,你知道一切宇宙万物真的无所有,你心里动才产生。就像你作梦似的,大家都做过梦没有?都做过梦吧?作梦的时候,你梦到山河大地,梦到很多人物,梦到譬如说在兴宁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的,在神光古寺大家一起听经学习,这么庄严的道场里面,大家一起愉愉快快的度过两天,梦得挺好的。那请问您了,你现在在做这个梦到底有还是没有?我明明做这个梦,梦到这个梦境了,看到这么多的人,很欢喜,人事物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告诉你,这是梦,一醒来什么都没有了,空了;不是说你醒来才空,你作梦的时候那个当下还是空。梦!梦境是无所有的,它毕竟空、不可得,你想抓抓不住的。那个梦境从哪来的?从我们的作梦的心出来的,没有作梦的心哪有梦境?你们去想想是不是?那作梦的心和梦境合成一体,它是一不是二,你去找那个心。当年禅宗二祖见达摩,请达摩祖师安心,二祖找心找不到,找了半天找不到,回头跟达摩祖师说,「觅心了不可得」,我的心找不到。达摩祖师告诉他,「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都安好了。他心不安,他说你把心拿来给我,我给你安,他找也找不到。确实,心了不可得,那么心所现的境界当然了不可得。你真正明了这些事实真相,真的要放下,不可得的东西你想去得,那叫愚痴,那不觉悟!无所有、毕竟空的这个境界,你去控制、你去占有,那叫自找苦吃,这个心就是觉悟的心,这就叫菩提心,这是理上我们要通。

  那么在事上来讲,一般来讲,我们要发大愿,所谓四弘誓愿,这是我们平时做功课都常念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弘是伟大,伟大的誓愿。为什么伟大?因为心量广大,我不是说为只度我自己周边的几个人,我自己的父母、兄弟、朋友、亲人才度,其他人就不度了,不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不仅是我周遭的人,不仅是地球上的人,地球上的众生,还有地球以外的,外太空的,宇宙无量无边星系里面的一切众生,包括最小的细菌生灵,统统都是我们要度的对象,这是发大心!你学佛首先得发起这个大愿,为什么学佛?为度众生。当然你要发度众生的愿你自己得要自度,自己都度不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你度谁?所以第二,接下来,你看发了度众生的愿,马上就得烦恼无尽誓愿断,你得自己断烦恼,断贪、瞋、痴、慢、疑,断妄想分别执着,断这些烦恼,断了烦恼才能度众生,烦恼断了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这里要注意,是先断烦恼后学法门,这个顺序不能颠倒。有些同修他说我学佛,那我就法门无量誓愿学,读经,今天读《法华》,明天读《楞严》,后天读《华严》,再后天读《圆觉》、《涅槃》、《般若》,一天一部,搞成大杂烩,学得很多很多,最后烦恼都没断,还是搞人我是非、贪瞋痴慢,自度都度不了,怎么度众生?所以我们先得断烦恼。断烦恼心要专,要持戒得定,得定开慧,这是断烦恼,然后断了烦恼才学法门。

  你看《华严经》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给我们做最好的样子,他在文殊师利菩萨会下,先断烦恼,把烦恼断了,证得初住菩萨,然后才出去外面参学,五十三参,参访五十三位大善知识,那叫学法门。自己没证得初住果位,你想去学法门,学来的往往是邪知邪见。即使读佛经,还是读成邪知邪见,为什么?用自己的意思读,开经偈里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他不解如来真实义,所理解的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如来的意思。这就讲要师承,很重要。所以我们学佛为什么首先要依靠一个老师?这有师承,没有师承靠自己去读经,那就是古德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佛法深奥,靠自己,再聪明的人他不懂,他得要老师帮助他,这才能够深入到如来真实义,然后你的「佛道无上誓愿成」才能圆满。这就是四弘誓愿,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之后,底下讲深信因果,这个因果有世间因果和出世间的因果,这一般我们都讲四圣谛,苦集灭道,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出世因果。苦是果,咱们都觉得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怨憎会,苦!喜欢的往往不在,往往离去,讨厌的往往天天在眼前,这是苦!求不得,想求求不到,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苦!五阴炽盛,这个身心都受到煎熬,苦!我们人生真的是苦!苦是果,它的因在哪?因是我们的烦恼,集就是烦恼,烦恼不断的累积就变成苦果。所以要断烦恼才能够脱离苦果,这就是讲出世因果,灭、道,灭是灭烦恼,没有苦了,这是果。大家都希望没有烦恼,怎么办?得修道,这是出世间因果。一般人讲你要懂得世间因果就了不得了,为什么?你可以避免很多zai 难,你要是真正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老实话,你就不敢作恶了,所以因果教育应该大力提倡。我们师父讲,古时候人们都受三种教育,伦理、道德、因果,这三种教育。这三种教育是维系社会安定、和谐持久的最重要的因素,「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礼记》上说的。所以我们希望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做?多办教育。最重要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甚至伦理道德教育还比不上因果教育效果快速。人懂得伦理道德他耻于作恶,他觉得作恶很可耻。可是现在人没有耻心了,他不以作恶为可耻,还以为自己作恶了不得,以恶为能。譬如说杀生,他觉得吃肉杀生正常,不吃是不正常,你看以恶为能。譬如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道德,他觉得你过时了,都什么时代了,还讲这个,完全已经没有道德仁义这种观念。那怎么办?还有得救,要用因果教育,因果,懂得因果人不敢作恶。人之所以不能遵守伦理道德,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私心,自私自利。那自利,现在告诉你,你想自利你得要修善,你得断恶,你才真正自利,你想得好你得修好,修善因得善报,你要是不肯修善因,还造恶,苦就等着你。他懂得这个道理他不敢作恶,因果教育在现代特别的需要。

  所以印光大师过去不遗余力的提倡因果教育,他印佛经还没有印得这么多,印三部因果的教材印得最多,第一部《太上感应篇》,第二部《安士全书》,第三部《了凡四训》。这三部都不是佛法,严格来讲它不算是佛经,但它是不是佛法?当然是佛法,教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就是佛法吗?这些都是因果教育。所以周安士先生,他是清朝干隆时代的一位居士,大居士,印光大师赞叹他是菩萨再来的,他写这个《安士全书》,上半部是解释《文昌帝君阴骘文》的,这是一个道家的经典,写得很详细、很精彩。末学去年把《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注解详细的解释一遍,用了一百个小时把它解释了一遍,留下光盘,在网上有。安士先生在这个书里面这样说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这一语道破社会的治乱根本原因在哪里。大家都懂得因果,不敢作恶了,世界不就是太平了吗?社会就和谐了吗?人人都不知道有因果,为所欲为,肆无忌惮,那这个社会就大乱了。所以我们现在希望构建和谐社会,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大力提倡因果教育,伦理道德放在因果里面讲,真正帮助社会安定民心。

  印光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十三祖,他也是为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印光大师你看他一生不求名利,他自己道风非常严谨,从来不积蓄财物,出家人真叫做四大皆空,什么财物都不要,他不收出家弟子,不给人剃度,不传戒,不担任寺院的住持,不任执事,也不赶经忏,不做佛事,他只做一桩事情,专门是印经流通,那些信众供养的钱他都不要,统统拿去印经去了,流通佛法。而自己一生深入经藏,念佛求生净土,给我们留下一部《印光大师文钞》,真的是末世修行所依据的一个宝典。这里讲到世间的因果。那么出世间的因果,这里讲的「深信因果」它放在大乘菩萨福里面讲,说明这个因果不是世间因果,菩萨难道还不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这个道理凡夫都懂,为什么放在第三福菩萨福里面?所以这个因果不是简单的因果,是什么因果?在《华严经》里面讲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叫大因果,这个因果讲得就很深了。首先我们得略略提一下刚才讲到的宇宙是怎么生成?刚才讲宇宙是我们心动产生的,科学家讲的弦振动,这个动实际上就是心动。

  那心怎么个动?过去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有一段对话,在经典里面有,这段话是这样说到,「佛问弥勒」,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问到,弥勒菩萨他专门学唯识的,唯识宗的专家,这是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两个对话,讲出来是给我们听的,他是教学。佛问弥勒,他说「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我们的心动了,这一动就产生念头,现在问一下你,一个念头起来,这个念头很粗,我们自己能觉察出来,这个粗的念头里面有几个细念?细念里面产生几个相?这个相里面有几个识?识就是精神,相是物质。你看这是问什么?心一动就产生宇宙,这个宇宙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个动了之后产生了几个细念?细念里面产生几个物质世界?一个物质世界里面有几个精神世界?这是极高深的问题,问到宇宙的根源。弥勒菩萨回答说,「举手弹指之顷」,这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这是它的原文。这话很难懂,我跟大家解释解释,用白话就比较好懂。弥勒菩萨回答,他说举手一弹指,这时间很短,一秒钟我们厉害的可以弹四下,就是四分之一秒钟里面有多少个念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就是十万,一百乘上一千就是十万,三十二亿乘上十万,就是三百二十万亿个念头,这是弥勒菩萨他看到的境界。四分之一秒,一弹指,三百二十万亿个念头,那你说一秒钟再乘上四,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这么快速。然后告诉我们,「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一个念头里头有物质世界,这叫形,形体,产生形体了,形体怎么来的?念头出生的,念头一动就有形体出现,这是物质世界。形皆有识,物质世界里面都有精神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有精神,即使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它都有精神,这个精神就是见闻觉知的功能,这告诉我们真相。你想想我们念头多快速!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每一个念头都产生一个宇宙,宇宙里面包含着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个念头很微细,我们没办法觉察,没办法执持,就是没办法把它控制住,不行,念头不断的生灭,停不下来。所以我们眼前这个宇宙是什么?是念头在相续,一念接一念、一念接一念,连上一起了,所以每一念产生的宇宙也是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连在一起了,这就是相续相。所以这个相续相本来是空的,为什么?你念头产生的,但是因为它相续,你就觉察不到它是空的,你以为它真有。

  就好像我们看电影,看电影的原理大家知道吧?你看电影的底片一张一张的,现在你用灯光把底片照在那个银幕上,然后把这个灯光再熄灭,再换一张底片再照出去,一张接一张,很快速,一秒钟二十四张,然后我们再看到银幕上的电影,它就是情节生动,动作都连续起来了,其实你看看那个底片,是一张一张的。就好像人要抬一个手这个时间,它是好多张底片连续叠放在一起,第一张底片是这样,第二张是这样,第三张是这样,第四张是这样,把它连续起来,你看看他的手好像是相续的举起来,其实一张一张不一样,你看它底片就知道。你看一秒钟二十四张底片的换这种生灭,我们已经觉察不出来它是假的,以为它是真的,那现在告诉你,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生灭,你怎么可能觉察它是假的?所以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就以为这是真的,现在我们的境界是真的,其实是假的。那假的,你认识到它是假的也没用,它还在相续,因为你念头没办法停止。所以开了悟以后怎么办?还是不行,念头还是不能停止,那得悟后起修,你得修你的念头。你知道你的境界是你念头感应来的,念头生出来的,所以你想好的境界你要生好的念头,这叫善有善报,你生的是善念你才有善报,你要是生恶念,天天想着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最后是恶报,境界是自己造的。那现在我们想成佛呢?想到极乐世界去呢?还是这个原理,那你就念佛,你这个念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统统是阿弥陀佛,我告诉你,你肯定成佛。这叫「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是大因果!《华严经》上讲的。

  菩萨对这个还未必相信,当然是小菩萨,大菩萨都能相信,因为这个道理太深了。可是道理这么深,为什么你居然相信?刚才讲的道理,大家明白的请举手,没几个人明白。那么请问,你平时有念佛的请举手,这么多,真的是让我们叹为观止。你不明白「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居然能念佛,这就是大善根!不明白你能肯念,能不能得到?照样能得到,道理不懂没关系,肯念就行,一句一句接着念这是你修因,修成佛的因,修往生净土的因,最后你一定成佛,但是你要是不肯念佛,光懂得道理,这叫执理废事,不肯念佛,最后还是不能往生净土,还是不能成佛,还是该怎么轮回怎么轮回,该怎么生死怎么生死。所以我说的道理大家明不明白没关系,你们肯念佛就行,肯念佛照样往生,照样成佛,这叫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得信得过,老实念佛,必定往生成佛。当然对于我们这种业障深重的知识分子来讲,就是很多杂念,很爱怀疑,很爱问个为什么,那就得把道理给弄清楚,才能老实念佛。现在我跟你们还差一截,你们已经到念佛的阶段,我先得把道理搞清楚才能念佛,你看我善根不如你们。不过搞清楚道理有好处,夏莲居大士说的,「理明则信深,信切则行专」,你这个道理能够明白,道理愈透彻你信心愈深,你不会怀疑、不会动摇,境界现前了你能清楚。信深愿就切了,什么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深切。你知道这个世间都是空的、都是无常的,你能放得下,然后你求生净土。信切则行专,你愈恳切的大愿你的行为才能够愈专心,一句佛号。

  所以你看看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例子,你看莲宗八祖莲池大师,通宗通教,华严宗里面他是祖师,专搞《华严》,搞到最后统统放下,说一句话什么?「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莲池大师都通了的人,他说三藏十二部经典给你去悟,我干什么?我专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八万四千行,八万四千法门你要修你去修,我老实念一句阿弥陀佛。这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大德说出来的真实语,你看祖师哪个不是这样示现的?包括近代印光大师,到最后你看看他的关房,印光大师也是通宗通教,什么都通了,在《大藏经》里面深入三十年用的功力,最后也是一切放下,专念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关房里面只供着阿弥陀佛像,佛像后面写着一个大的字「死」,告诉我们随时是死到临头,把死字挂在额头上,常常念着自己命不长了,赶快修行。

  所以这里讲的「读诵大乘」,这是大乘经典你真正透彻明了了,你才肯放下,自己放下了也劝别人放下,「劝进行者」,行者是别的修行人,这是你度众生了,自行化他,这是菩萨第三福。这是讲到三福,总共十一句,简单的给大家报告。这三福非常的重要,无论我们修哪一个法门,必须要有这三福的基础,有这三福,那你就是当之无愧的佛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你往生极乐世界有把握,只要你肯往生,愿意往生,就决定可以往生。这三福,底下第二个科目叫六和,六和也是相当重要。六和,所谓第一「见和同解」,第二「戒和同修」,第三「身和同住」,第四「口和无诤」,第五「意和同悦」,第六「利和同均」,六和。真正能够把六和做到的这个团体这叫僧团。所以你看我们讲「皈依僧,众中尊」,众就是团体,僧团是一切团体里面最尊贵的,为什么?因为这个团体能够修六和敬,所以能修六和敬的团体是人间最尊贵的团体。这个不一定是指出家人的团体,在家人你能够在一起,四个人以上能够修六和敬,您这个团体就是六和僧团。好比一家人,一家四口,你能够在一家四口修六和敬,真正做到了,你这一家是僧团,你这个念佛堂二十个人,都能修六和敬,这二十个人是一个僧团。佛告诉我们,僧团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这个地区如果有一个僧团出现,这一个地方周围不遭zai 难,他有这样大的功德,为什么?龙天护佑,太难得了!但是现在找六和僧团难,为什么?两个人在一起都会吵架、都会争,所以别说四个人了,六和难。但是你真学佛得要下这个功夫修六和敬,即使是很难相处的人,我们都要学会相处,修忍辱。

  六和第一条见和同解,见解要和,大家是志同道和的,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修同一个法门,大家在一起这才能和,大家如果知见不同,那你就不可能和。所以一个道场它自己要有自己修行的法门,愿意来修这个法门的人他才一起来,来修。如果是知见不统一的,你来这里不就是破坏这里的道场吗?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古人是懂规矩,我如果是念佛的,我绝对不会到禅宗道场去讲念佛怎么好,禅宗不行!不会这么讲,参禅的人也绝对不会到念佛堂里面说你们念佛不行,参禅好!肯定不会这样的,这叫自赞毁他。过去我们的师父净空老法师,我们都知道他是专门弘扬净宗念佛法门,在香港讲经,香港的圣一老法师非常难得,他带着他的信众来听我们师父讲经。师父说他一生中只遇到两个人,他是其中一个,其他人谁肯把自己的信徒带到你那里去听,我的供养不都到你那儿去了?但是圣一老法师有这个肚量,带着信徒来听,然后还请老法师到他的道场去讲,你看这个心量。老法师懂规矩,到人家禅宗道场,圣一老法师是修禅的,很难得他那里还有几十个专门坐禅的出家人,到人家禅宗道场不能说念佛。禅宗有一句话说,念佛一声得漱口三天。什么意思?就是你法门不能够错,不能够乱,要专修,不是说念佛不好,不能够修杂了,就这个意思。所以到禅宗道场讲什么?我们师父讲永嘉大师的《证道歌》,讲这些禅宗的典籍,赞叹禅宗,赞叹他修学的法门,赞叹这个道场,赞叹这个道场主,这是懂规矩。

  赞叹完了之后,回来走在路上,老法师身边的人就问老法师,说师父,你这么赞叹禅宗,为什么你自己不修禅宗?老法师怎么说?我根性不够,你看六祖惠能大师他所接引的,他自己明说了,是上上根人,老法师说我自己是中下根人,人家六祖惠能大师听《金纲经》听到半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彻大悟,你行吗?不行,我是中下根人,不要说听半部大彻大悟,念一辈子《金纲经》,还没大彻大悟,我自己不行,所以我就老实念佛,自己谦卑,赞叹别人。确实,我现在跟老法师学,老法师说自己都是中下根人,那我是下下根人了,那我更得念佛。禅宗太好了,太高级了,可是我没办法修,业障深重,末法时代,佛讲的,净土成就。所以什么?赞叹别人的法门,别人修,我们去赞叹、我们去护持,这是古人讲的,「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不能够说他修了一半你把他拉回来跟我修,这错误的。可是自己选择要选择适合自己根性的,看自己是什么样的根器,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这就对了,然后选择好,自己修自己的,赞叹别人。

  我们大家同修一个法门的人在一起,志同道合,这才能见和同解。见和同解,真正要做到见和同解,一定要把自己的知见得放下,自己有知见就不能和了,要放下自己的知见才能和。你看大家都放下自己的知见大家才能和,有一个人有自己知见就不能和了。那放下自己知见怎么样?一起听佛的话,一起听老师的话,这就见和同解了。最怕是有自己的意思,觉得自己了不起,自以为是,那都堕入了邪知邪见。见和同解这是六和的关键。完了之后,戒和同修就容易了,戒就是规矩,大家一起有个规矩,道场有道场的规矩,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都是要遵守的。譬如说念佛堂早晚课怎么定,大家定了下来,这样子我们就要遵依这个规矩,不能一人讲一套,那听谁的?总得有一个规矩,这个规矩我们要遵守。如果你规矩不同,那你就到另外一个地方自己再成立一个道场,自己按自己的规矩行也行。譬如说念佛,我们师父讲的,念阿弥陀佛,有的人喜欢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有的人喜欢念四字的,阿弥陀佛,两个就争吵了,到底念哪一种?那最好是什么?分开两个道场,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在这边念,念阿弥陀佛的在这边念,你看这样子大家就和了。所以规矩一定要遵守。当然这个戒,佛的教戒一定要遵守,譬如说五戒、十善,这是必须要遵守的。一个僧团,出家的僧团,每个人都要求做到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大家都做到了肯定这是最合格的僧团。在家人在一起一定要做到五戒十善,再往上就高不可攀,我们也不能够要求。菩萨戒现在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人?出家比丘戒、菩萨戒,真能做到的有几人?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0 13:10

不仅是现在,当年清朝初年,你看蕅益大师,这是专门研究戒律的,他研究律藏研究了三十八年,留下很大量的律学的着作。他告诉我们,南宋以后中国就没有比丘,为什么?比丘戒做不到,二百五十条比丘戒真的没有了,没有比丘,再以后就更难,没有了,就不可能有了,因为比丘戒规定,五比丘才能给授比丘戒,一个比丘都找不到了,那何来五个比丘?所以蕅益大师自己称自己叫菩萨戒沙弥。所以这是真懂戒律,他不称自己是比丘,称自己是沙弥,但是他做到菩萨戒了。可是他的弟子成时法师,他老师的境界达不到,菩萨戒、沙弥戒他没做到,他只能称自己出家优婆塞,他是出家人,优婆塞是在家的男居士,持五戒的叫优婆塞,他是等于是出了家之后能持五戒的,这叫出家优婆塞。这是真懂戒律的人!近代弘一大师,这是近代律宗的祖师,也是专门研究南山律宗的,他说自己是什么?也是出家优婆塞,而且只能是多分优婆塞。什么叫多分?不是满分的,就是五戒都不是一百分,多分,大概七、八十分能够可以。所以五戒能够持得好,这个人在现代就可以说是圣贤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你真能做到你就是当代的圣贤,你能够绍隆佛种、弘法利生。弘一大师也是真懂戒律的人,但是我们现在至少要做到五戒,五戒十善那得做到,虽然达不到满分,至少也得要六十分,合格才行。然后身和同住,大家在一起同住要和睦,不要起争执。口和无诤,口要和,不要争吵,不要互相起口角。意和同悦,大家心里心连着心,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共同为一个目标,绍隆佛种,弘法利生,自度度他,意和同悦。最后一条,利和同均,所有的利益大家平分。

  所以谈到佛教,很多人觉得好像跟共产主义有抵触,其实一点抵触都没有,为什么?利和同均这是讲共产,这三千年前佛僧团里面就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你看所有的生活物品大家平均分配,就是连吃饭的时候,乞食乞回来的饮食,大家都要放在一起,放在一个大锅里面合在一起平分来吃。所以你看古德讲的,一钵千家饭,每个人一钵里面都有千家饭。为什么?佛当年在世,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的弟子,每个人出去托钵,托完回来之后大家把饭菜都放在一起,和匀了,大家分一点,这不是一个钵里就有千家的饭吗?这共产主义。真正生活用度,物质生活平均分配,人就不会有不平。这六和敬要做到,真正做到这就是如法的僧团,人天恭敬,龙天护佑,可以帮助这个世间消灾免难。所以我们真想学佛,真想救世,从我做起,不要人家跟我和,而要求自己跟人家和,你要要求人家跟我和,告诉你,你永远不能和,你只能要求自己跟别人和。

  下来讲三学,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刚才讲持戒讲了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定它是枢纽、是关键,我们持戒能不能够得定?从这里可以看我们持戒持得如不如法。我们看到不少持戒的人,好家伙,一说持戒,形式上做得挺标准的,譬如说他能够过午不食,譬如说他能够不倒单,做的这些形式都相当的厉害,但是他眼里老是看别人的过失,自己持戒,看别人犯戒,口上还批评,这种人有没有得定?没有得定。所以持戒最重要的是什么?心地要清净。还老看人家的过失,心不清净,没有定。没有定,倒过来说,他持戒持得不如法,持戒要真正往自己内心深处里下功夫。真正持戒人极其谦卑,像弘一大师、像印光大师,那是真正持戒人。印光大师说自己是常惭愧僧,惭愧!我曾经跟我母亲到过灵巖山,当年印光大师所在的道场,看过他的关房,还有印光祖师的展览厅。有一幅对联我印象极其深刻,这是印祖亲笔写的,上联我忘了,下联我记得很清楚,他说是「饿鬼畜生尚难求」。什么意思?说自己,自己这一辈子没有修行,来生必堕恶道,堕恶道想得个饿鬼道,想得个畜生道,尚难求,都求不到。那你想想,三恶道里面除了饿鬼道和畜生道,底下还有一道是什么?地狱道,印光大师自己说。为什么?他知道佛的教诫很多自己没有做到的话,那真的是下地狱。所以古德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所以印祖说这话让我当时大吃一惊,印光大师何许人也,他说「饿鬼畜生尚难求」,那我呢?我到哪一道?

  所以我们不管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假如不认真的修行,这三恶道真的难免。所以印祖常惭愧!这是真善知识,一切都放下了,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只有阿弥陀佛威神誓愿接引我们往生,带业往生,业障重没办法,带业往生,心惭愧,知道自己不行。弘一大师也是一个跟印光大师同样的人,你看他到晚年的时候,他用两句诗文来形容自己,说自己是「二一老人」,二一是两个一,是什么两个一?第一个,「一事无成人渐老」,自己修学一事无成,开悟见性证果没有成就,怎么办?现在人慢慢老了,生死临头了,没有成就。第二个一呢?「一文不值何消说」,自己算不了什么,一文不值,何消说,不用谈了,弘一大师自己说自己。你看看人家祖师大德那种惭愧心,惭愧是善心所,人知道惭愧有救,人不知道惭愧就没救了。所以弘一大师最后往生,往生得很殊胜,他是吉祥卧走的,你看他的遗像,非常标准,六十二岁往生净土。所以真正持戒人心生惭愧,一定是韬光养晦,自己祕密的持戒,不敢要求别人,更不敢去批评、指责别人,这个人才得定,他才开智慧。一切的法门都是修戒定慧的,定是枢纽。所以不论你修什么法门,目标都在得定,得了定必定开智慧。所以宗门用参禅、参究的方法,念佛,净土法门用念佛的方法,教下是深入经藏的,用止观的方法,学密的用持咒,三密相应,这也是得定。你看方法虽然不同,它都是修定,修了定他就开智慧,而定的基础在于戒行,这是讲到三学。

  底下一个科目我们来讲六度,这是菩萨行了。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这个度就是解脱的意思,度烦恼、度生死,你能够依这六个菩萨行来修,你就能够解脱烦恼、解脱生死。第一个我们讲布施,布施一般讲三种布施,所谓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布施财得财富的果报;布施法,你讲经说法,你能教导别人,这是布施法,得聪明智慧的果报;布施无畏,你不要杀害众生,你能吃素,你能够放生,这是布施无畏,还有帮助病人、帮助老人,老人、病人都很苦,你去服务他、帮助他,这是无畏布施,你自己得健康长寿的果报。修如是因得如是果,你想得好因那你得真干。这个布施度什么?度悭贪,这个悭,悭就是吝啬、小气,贪是贪婪,无始劫来我们都养成悭贪的习气,吝啬、不肯帮助人、不肯布施、贪婪,我们用布施来把我们这个烦恼度掉。所以你看,你肯布施你这个烦恼就解脱了,这是六度这个度的意思。那么真正布施是讲什么?讲放下。菩萨六度是内舍六根、外舍六尘,这个六尘境界都得舍掉,内根眼耳鼻舌身意都要舍掉,放下,就是一般念佛堂里面主持念佛的法师常常提醒我们的,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是大布施,布施就有功德。

  另外还有一种是持戒,持戒也是修功德。这个持戒不仅是一般讲的五戒、十戒、菩萨戒这些戒律,还有广泛的含义,就是诸佛的教诫,佛教导我们这么做的我们就这么做,这叫持戒。那持戒度什么?度恶业,我们生生世世有造恶的习气,现在用持戒把我们的恶业给压住、控制住,最后化解。第三条忍辱,这个忍辱其实在印度的梵文里面就是说忍耐的意思,就是人我们要有耐心,要忍耐。可是到中国来之后,翻经的法师他就忍字后面加个辱,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把辱看得很重,你看「士可杀不可辱」,你把我的头砍下来可以,你不能侮辱我,中国人有这种对辱的看法非常的深。结果这些翻译经典的祖师他就很善巧,忍字后面加个辱,你辱都能忍你还有什么不能忍?什么都能忍,所以我们要忍辱。修学确实是不容易,你看修行要吃苦头的,特别是年纪大的老菩萨,今天见到很多,对你们都很感佩,很佩服。为什么?年纪大了还能肯修行,了不起!修行,你看叫你念佛,从早念到晚,这挺累的,要克服很多的身体上的、环境上的这些障碍,而且还有春夏秋冬、天气炎热,气候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克服住,冬天忍住寒冷,夏天忍住炎热,这都是忍耐。还有什么?人事上的也要忍,人我的是非,人家对我的误会,人家对我的无理的要求、批评指责,这些我们都要忍耐,不忍那你就生烦恼了。所以忍辱度什么?度瞋恚,把无始劫来瞋恚的习气给度掉。

  第四个方面是精进,什么叫精进?精是专精,进是进步。我们希望修学能够提升、能够进步,那得怎么样?得精,也就是一门深入你才能够称为精,你精才能够进。很多人学佛方法都用错了,以为一学佛就天天读大经大论,三藏十二部一部部的读,结果这种不叫精进,为什么?他不专,心要定在一个法门上。譬如说我念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专学净土经典,学上三年我心定了,我一门深入。念佛念得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这是真正的进步。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东拉一下,西扯一下,学到最后什么都学不成,叫样样通是样样松,这个不叫精进,这叫杂进、叫乱进,他不能有成就。所以精进心才能够定,定在一个法门上,定在一部经典上,一门深入,勇猛精进,你决定成就,而且时间很短你就能成就,这个是祕诀。所以精进度什么?度懈怠,人老是懈怠,他不愿意奋进,用精进来把自己懈怠的毛病给度掉。

  第五讲禅定,这慢慢就提升了,禅定是什么?心不散乱,禅定度散乱。这个禅定不是说修禅宗的人才修禅定,其实所有的法门都是修禅定。那什么叫禅定?六祖惠能大师他在《坛经》里面给我们做了一个定义,下了一个定义,什么叫禅定?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这就明了了,什么叫禅?禅就是见到外面的境界你不能动心。见到好吃的马上就流口水,动心了,着相了,见到美色心也动了,起邪念了,这也是动了。对世间法能够不动了,看到佛法,这个人学《华严》,了不起,我也来学《华严》,看到那个人,那个人读《法华》,我也来读《法华》,过两天看到这个人参禅的,我就跟他参禅去了,再过两个月看到这个人持密咒,我也跟他持密去了,这就是没有定,外着相、内动心,这就没有禅定。所以禅定叫「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就是《金刚经》里讲的话,叫做「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叫禅定。你不论修什么法门,你念佛念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什么人在你面前批评你、骂你,你还是念你的阿弥陀佛,什么诱惑在你面前,你还是阿弥陀佛,这就是禅定。所以在净土法门里面禅定称为什么?一心不乱,这一心是什么?念佛的心,念佛不乱这叫做禅定。最怕是乱,有的人念佛他是什么?一边念一边睁大眼睛到处看,外去着相,然后看到某个人做错了一件事,马上就说他,看到这个东西发生一件事情马上就去动了,这就是没有禅定,他的心不在佛号上,他乱了,不是不乱。

  第六是般若,般若就是指智慧,这个智慧是讲到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用般若来度愚痴。这个般若是建立在前面五度的基础上,我们能够修布施,能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才能有般若。所以六度里面,前五度是行门,般若是解门,认识宇宙人生真相叫看破,前面五度叫放下,放下什么?你看你修布施,放下悭贪,持戒,放下恶业,忍辱,放下瞋恚,你能精进,放下懈怠,你能够禅定,就放下散乱,这是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所以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相辅相成,整个学佛学到最后就是看破放下的圆满而已。所以这个六度你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看破、放下。那我们看不破怎么办?看不破先从放下入手,听了佛讲的你得真干,就放下。那你放不下怎么办?放不下得看破,你得多听经,明白道理你就看破了,看破了就能放下,相辅相成。好,这是讲到六度。

  最后一个科目是十大愿王,前面讲的六度是菩萨的行门,假如没有十大愿王,这个菩萨行不能圆满,所以这个十大愿王是普贤菩萨所修的,帮助我们证得大圆满。这十大愿王是在《华严经》里面,到末后《四十华严》,最后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先把名目给大家念一遍,「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 lun,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十大愿王是普贤菩萨所修的,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上首,华严经主,他修十大愿王能够帮助我们圆满成佛。第一条「礼敬诸佛」,这个诸佛是谁?我们讲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这叫三世诸佛。那过去佛和现在佛是已经成了的佛,未来佛是谁?未来佛就是你们大家,就是我们一切众生,将来必定能成佛的,这叫未来佛,现在还是众生,还是凡夫。那普贤菩萨对我们还是这样礼敬,见到我们,顶礼、鞠躬、合掌问讯,礼节很周到,这是礼敬诸佛。为什么他能礼敬诸佛?因为普贤菩萨眼里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是《圆觉经》里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大家都是佛,本来就是佛,不是说我们过去是佛,现在不是佛了,没有的事。他说本来成佛,就是说我们现在就是佛,这个我们要承认。现在是佛,为什么我不像个佛?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些烦恼,不能够证得我们的本来面目,而普贤菩萨就看出来了,你看你现在就是佛,你不承认自己是佛也不行,你就是佛,他看到了。所以他对你的礼敬就像礼敬佛一样,真正认识到这个他礼敬的心才生起来,他是平等的礼敬,没有分别的,连对蚂蚁昆虫他都这样礼敬,这真学佛。

  这个敬很重要,你看儒家《礼记》里面一开头就说「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统统都恭敬,就是佛家这里讲的礼敬诸佛的意思。不仅是动物、人要尊敬,连桌椅板凳、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统统要礼敬,对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礼敬。那你说怎么礼敬这个桌椅板凳?是不是我给它顶礼,我给它鞠躬,这叫礼敬它?不是,你得要循着它的规律,你看这个桌子,你把它摆正,这是对它的礼敬,你把它擦得干干净净,这是礼敬,一张纸你不能乱扔,乱扔就不敬,你把它恭恭敬敬的叠得整整齐齐的把它放到一边,这是礼敬。我记得我在二000年到新加坡跟我母亲一起拜见净空老法师,老人家请我喝茶,我当时对他的一个动作印象深刻,什么动作?他喝茶,旁边放一张纸巾,一般擦脸、擦口的纸巾,他把这个纸巾擦完之后,恭恭敬敬、认认真真的把它叠好放在一边,到擦嘴的时候又把它恭恭敬敬拿起来,擦好了之后又恭恭敬敬的放在一边。你看这么小的动作,他做得很自然,我看得很认真,印象深刻,忽然就悟到什么叫礼敬诸佛,你看老法师对一张纸巾都这样礼敬,这叫礼敬诸佛。所以有礼敬的心,敬人、敬事、敬物,无不敬,这是礼敬诸佛,普贤菩萨所修。

  第二条「称赞如来」,我们对诸佛,尤其是未来佛,一切众生,要礼敬,像佛一样的礼敬,平等的礼敬,但是在称赞方面我们就得有选择,不能够随便乱赞。为什么?因为众生里面他的行为有善的、有恶的,我们称赞的,称赞的是善的,称赞跟性德相应的,这叫称赞如来。那些不善的、不好的,我们见到了,我们对他礼敬,但是不赞叹,叫敬而远之。你看看普贤菩萨告诉我们这个原则,不是说见到那个恶人、那个坏人,我们对他不敬了,讨厌他,甚至很傲慢的去批评、去指责,那就不是礼敬,我们见到他对他礼敬,跟对佛一样礼敬。我们拜佛,拜佛为的什么?把我们礼敬的心生起来,然后去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那你这个拜佛才有功德。上了佛堂拜佛,出去外面骂人,那怎么叫做礼敬诸佛?这学佛学歪了。所以礼敬一切众生,但是我们只赞叹善的,这是鼓励大家学善、学好,对那些恶的,我们只礼敬不赞叹,这就好。

  第三「广修供养」,供养,你看这里讲的,不讲布施讲供养,菩萨六度讲布施,他这里讲供养,供养的心比布施的心更加恭敬,如同供养诸佛一样供养一切众生,这是普贤行。《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广修供养这个供养里面最殊胜的叫法供养。供养有三种,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这不讲布施了,讲供养。那三种供养里面最殊胜的是法供养。法供养有七种,第一种如教修行供养,这是最殊胜的。讲什么意思?就是依教奉行,听了佛的话不折不扣的去照做,佛教我们做我们就做,佛教我们不做我们就不做,认真的修行,这是真正的供养,供养诸佛。所以我们老法师告诉我们,学佛首先得放下,放下什么?十六个字,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把这个十六个字放下那才到门口,再跨一步才进门,你真干,真干这是法供养。

  第四种「忏悔业障」。学佛的人可能都会觉得自己业障很重,过去做了很多的恶事、错事,天天到佛菩萨面前去忏悔,把过去做的全部又重复的讲一遍,天天讲一遍,以为这叫做忏悔业障。这是不是忏悔业障?不是,这不仅不是忏悔业障,反而加重业障,为什么?过去是身体造作罪业,现在在佛菩萨面前口里再造一次,念头里头再想一次,好了,身、口、意,先是身造作,跟着口再造一遍,意再造一遍,这个业障是愈造愈深重,哪是忏悔业障?所以什么叫真忏悔我们也得了解,真忏悔叫后不再造,过去做错了,以后再也不做了,这叫真忏悔。不是重重复复在佛菩萨面前唠叨。所以后不再造这真忏悔,业障就消除了。

  第五「随喜功德」。这随喜功德,见到别人的功德我们要生随喜心,我们要欢喜,这是帮助我们化除嫉妒的烦恼。人与生俱来的烦恼,嫉妒是一分。你看小孩,即使是婴儿,他都有嫉妒心,看到另外一个婴儿有糖吃,他自己没有,他心里都不高兴,嫉妒!所以要断这个烦恼要修随喜功德,看到人家有糖吃如同自己有糖吃,看见人家做功德、修善事,如同自己做功德、修善事,欢喜!不仅随喜,而且帮助他、成就他。像当年印宗大师成就六祖惠能大师一样,这是随喜功德。随喜功德,你的功德跟他是一样大的,为什么?因为你帮助他,你跟他的心是一样的,帮助众生,只是你的条件还不如他,那他做了不是比我做更好吗?我自己做还要辛苦,他去做了,我帮助他,我还没那么辛苦,何乐而不为?所以这个心量要广大。

  第六「请转法 lun」,这是弘扬佛法,请大善知识来讲经说法,这是请转法 lun。请转***德很大,为什么?众生听到佛法就能开悟、就能解脱,功德是请法的人。像这次末学能够来到此地,完全是兴宁市佛教协会的启请,所以真正要感谢得感谢他们,没有他们启请,我们这两天也不可能有这么殊胜的法缘一起来学习。你看这一次的法缘特别殊胜,大家的心求法心切,大家这么安静,全场秩序这么良好。一开始我们的公安部门还有点担心,这么多人聚会,会不会出现问题?来了一天一看,行了,没问题了,佛教是很和谐的。你看大家做个好样子,这就是护持佛法。你看龙天都作美,这两天本来天气预报说下雨的,结果昨天我们大家还有点担心,说下雨大家怎么办?结果我们这个念佛堂的曾居士说,不会下雨的,龙天一定护持,果不其然,现在阳光明媚。这是什么?大家求法的心感应。所以请转***德很大。请转法 lun用现在话来讲就是办圣贤教育的事业,推动教学。

  第七请佛住世,佛如果住在这个世间弘法利生众生就得度了,没有佛法众生如同在漫漫的长夜当中,没有办法觉悟,很苦!佛现在不在了,留下经典在,经典要有人去弘扬,我们能够请善知识来这个地方弘扬经典、弘扬佛陀的教育,这就是请佛住世。那请佛住世最重要的自己得真干,用自己的真修行请佛住世。像我们现在都希望我们的恩师净空老法师长住世间,老人家八十三岁了,老人家常讲,怎么样请善知识住世?善知识教导的大家得真干、真去落实,他才喜欢、愿意留在这里。不是说大家用多少多少钱,多少多少物质供养,讲人情,就能请得了善知识,善知识不看这些,真正请善知识住世我们要依教奉行,听懂了就得做,依教奉行才真正请善知识,不肯干的,哪怕是礼节再周到,供养再丰富,善知识不会来的。

  第八常随佛学,这是我们要学习佛法。这个常是恒常,永恒不断,天天干,年年干,一辈子干,生生世世干,这是常随佛学。一直学到什么时候为止?学到你圆满成佛,你的佛学才叫圆满。然后成佛怎么办?还要回来倒驾慈航广度众生,还要示现一个学佛的样子,还得努力的去学,那是做给大家看,示现的,做常随佛学的好样子。所以你看看,这叫常,永恒的,成了佛还要干。

  第九恒顺众生,恒也是永恒,永恒的随顺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恒顺众生是让众生生欢喜心。有同修曾经跟我讲过,说我学佛之后好像家里关系搞得特别僵,为什么?明白了,原来他天天说他爸爸吃肉,吃肉是杀生、造业,学了佛法之后好像看家里人个个都在造作罪业,看都不顺眼,当然把家里关系搞得很僵,为什么?他不能恒顺众生。学了佛,你怎么样子才叫做真学佛?第一个你得家庭关系得处理好,学佛你人变得更孝顺,家里人都更欢喜你,他才肯学,要不然他怎么能接受你的教导?先得让他生欢喜心。

  第十普皆回向,普皆回向是讲的回向众生、回向菩提。所修的功德不是为自己,一丝一毫的功德统统为一切众生,而且心量广大。普贤菩萨跟其他菩萨不一样就是在他的心量广大,念念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个众生都不漏,都是他回向、都是他帮助的对象,这是十大愿王,我们简单的介绍到此地。

  十大愿王在《华严经》里最后导归极乐,这普贤菩萨他在《华严经》的法会上给我们做个好样子,他带领着华藏世界四十一品的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你看他自己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这样的大愿,你看十大愿王,要自己临命终时见阿弥陀来接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十大愿王才真正圆满成就,现前成就此大愿,而且一切圆满尽无余,统统大圆满,这就是成佛了。所以普贤菩萨是最后成佛的法门,成佛的法门这是普贤菩萨示现的,必须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大圆满!普贤菩萨何许人也?等觉菩萨,尚且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是什么人?跟普贤菩萨差远了,我们还觉得自己不错,不肯求生净土,普贤菩萨摇头。特别是现在末法时代,蕅益大师告诉我们,用《大集经》里面的意思,他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第九祖,生前通宗通教,通律还通儒,世法出世法都通的。他告诉我们,现在末法时代,亿亿人修行,很难见得一个真正得道的,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基本不太可能。那亿亿人里面有没有我自己一个?地球上现在七十亿人口,还不到亿亿,那有没有我这一个?不保险,罕一得道,太稀罕了,惟有依靠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才能够得度生死。所以《大集经》上告诉我们,「若人专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你能够专心念阿弥陀佛,本身修的就是禅,这个禅是无上禅、深妙禅,无上深妙禅。所以前面讲的六度怎么样圆满?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你能够真念阿弥陀佛,你这菩萨六度就圆满了。普贤菩萨告诉我们,往生彼国已,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现前成就十大愿王,你十大愿王也圆满了,前面讲的三福、六和、三学,这里讲六度、十大愿王,五大科目,怎么圆满?你真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真能往生就大圆满,统统都做到。所以为什么祖师大德都极力弘扬念阿弥陀佛的求生净土的念佛法门,原因在此地。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这里已经要接近尾声,我想最后用简单的一些话,把我们这两天所做的报告给大家做一个总结。我们这里讲的是「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道风」,那么这个道风前面讲了很多,最重要的,必须从我自己做起,从我道场做起,不能要求别人,不能要求别的道场,自己真干,先落实道风,自然能影响别人。出家、在家四众同修,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知道,佛法极其衰微,为什么?成就的人太少。不要看好像说经典流通得很多,那是个表象,佛法兴不兴旺在于修行人多不多,在于成就的人多不多。我们不能够去要求别人,要求自己,我自己要有使命感,这一生遇到佛法,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太难得了!这么殊胜的因缘,我们要感恩佛陀、感恩我们的师长,真正这一生有得度生死的机会,这个恩德太大了。我们要感恩一定要依教奉行,以真实修行来感恩、来供养,。有使命感,护持正法。护持正法不在于经典流通多少,在于我们自己修行功夫能不能成就,真正依教奉行就是护持正法。有能力的在家、出家的大德,出来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这是真正如来的家业。古人讲的,绍隆佛种,弘法利生,当然首推出家人,所谓法赖僧传。佛法要出家人来承担,可是在家人同样也能承担,都要有这种使命,以弘法为事业,以度生为己任,要有这种使命感。另外互相的要团结,互相的赞叹,互相的帮助,不能够分宗派、起对立,谁也看不起谁,我这个道场要我的信徒,我们的信徒不能到你那里去,你的信徒不能到我这儿来,自己拉门派、拉山头,释迦牟尼佛看了都掉眼泪。《弟子规》上讲的「兄弟睦,孝在中」,每一个宗派都是兄弟一样,大家能够团结和睦才能振兴佛教,而且是,古德讲的,「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互相赞叹,这才能够帮助佛教。

  蕅益大师他有几句话,讲到他心中理想的修行人的风范,跟大家简单的读一读。「骨宜刚」,有刚的骨气,「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智慧要增长,「福宜惜」,我们要惜福,「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这是对上面要恭敬,对佛、对老师要恭敬,对下也要谦虚,「处同辈宜退让」,这就是蕅益大师讲到的修道人的风范。关于道场它的风范,我这里摘录了百丈大师丛林要则二十条,给大家简单念一下,因为时间到了,我就不太多的分析。他说「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力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这二十则可以需要的话跟这边佛教协会来要个复印件。

  今天我们就把我们所谈的这些报告就圆满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好,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