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净空法师:什么是我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1 20:29     标题: 净空法师:什么是我的?

真学佛,你不能不认识释迦牟尼佛、你不能不了解释迦牟尼佛,你像他那个样学习,哪有一生不成佛的道理!佛教我们放下,他真放下了,他什么都没有。他过的是最简单的生活,三衣一钵,这是他财产,全部的家当三衣一钵,都在身上。真的,要我们俗人来讲,在你身上的是你自己的,不在你身上的,不是你自己的,至少有这个观念。你身上有钱,身上荷包里多少钱,那是自己的,在银行存的不是你的。这个房子,你在这个房子,在家里住着,在家里,是你自己的,你出了门之后,这房子不是你的。诸位在日常生活当中能作如是观,你就接近佛法了,你那个贪瞋痴慢慢慢就化解掉,这是事实真相,不能不明了。你看刘素云讲丈夫,讲得很妙,什么叫丈夫?一丈之内是你的先生,一丈之外不是的了。我跟大家讲最贴切的,你这一身有的是你的,不在你身上都不是,心开意解,一丝毫牵挂都没有。


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做出的榜样,所以我们要学他,要学得跟他一样。他一生从事什么事业?教学,从三十岁开悟那天起就开始教学,到七十九岁圆寂,四十九年没中断,没有一天缺课,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他的身分是职业老师,给诸位说,他跟宗教风马牛不相干。今天提到佛教,大家都认为这是宗教,我们不肖,把释迦牟尼佛贬到宗教里面去了。所以我说我们四众弟子都有罪过,老师一生教学,怎么会跑到宗教里面去,哪有这种道理?佛法传到中国来,我们从历史上去看,到清朝初年,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都还是教学。佛教变成宗教的历史不超过三百年,这是近代的事情。从前寺院、庵堂是学校,历史上多少成名的人,读书在哪里读书?在寺院里面读书,寺院是学校,读书的人可以住在寺院,寺院很慈悲,能接待他。寺院里面的出家人个个都是好老师,有能力教导你。以前考举人、考进士,到哪里念书?都到寺院,寺院有经书,不仅仅是佛经,藏经楼是图书馆,里面什么都有。不缺老师,学生有任何问题,找出家人,出家人都能教你。所以有钱的人在寺院里面住,交一点伙食费,没有钱的人,寺院也照顾你。你们看看范仲淹,他一生念书在庙里头,家里很穷,所以在庙里面伙食自理,他每天煮一锅粥,把粥煮得比较浓一点,划分四块,过这种穷日子。书念得好,你看以后考试得到功名成就了,出将入相,他感念寺院成就了他,要不然他到哪里念书?所以,古代寺院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替国家造就多少人才。这些历史我们不能不熟悉。

印度在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最著名的有九十六种外道。外道并不是指佛法以外的修道人,不是指这个意思,我们同学一定要知道,外道是心外求法都叫外道。我们学佛的人,如果也是在心外求法,那也叫外道,这个外道叫门里外,佛门里面的外道,实际上人数不少。佛法称之为内学,内是什么?内是自性,所以非常重视回归自性。为什么?我们学过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我提到这本书大家就晓得,内外你就很清楚。大乘教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如果是向心中求,这就是内学,这叫佛法;如果与这个是反方向的,向外求,这就叫外道。由此可知,我们学佛,佛门里面外道也不少,几个人不向外攀缘?眼根向外面色尘上攀缘,耳根向声尘上攀缘,色、声、香、味、触、法都在外,凡是学这些的全叫外道。由此可知,外道这个意思里面含的就非常之广,有几个人能向心性?确实只有大乘佛法,小乘还向外攀缘,只有大乘佛法,起心动念观照自性,这叫内学。所以佛的经,特别是大乘经,称为内典,内外之分我们得分清楚。所以,外道不是轻视别人,不是轻视,也不是贬低的意思,是跟大乘法里面修学的宗旨、方向、目标不一样。大乘法的目标、方向、宗旨都是明心见性,无论哪个法门,宗门教下、大乘小乘、显教密教,终极的目标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的教育,到见性,那你算是毕业了,大乘法里面毕业了,这个毕业就是成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成道,也就是成佛。在中国,代表的人物,大家都是以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其实在中国,宗门教下大彻大悟的人很多,诸位在《高僧传》、在《居士传》里面都能看到,无论在家出家,达到这个境界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1 20:30


(一)

1 世出世间最大的好事、最大的善行,无过于帮助众生觉悟。所以诸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最大善行,就是教化众生。

2 自古以来,你看圣人、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什么身分?教师的身分,天天教人,一个人也教他,两个人也教他。

3 所以世尊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不是说有很多听众、大场合当中讲经才算是讲经,一个人碰到也是讲经——路上遇到,说几句话也是讲经;绝对没有一句是空话,绝对没有一个人遇到佛是空过,没有的。

4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只要开口就是讲经,三言两语都是教他,都是在劝导他,这我们要学。


(二)

1 我们要怎样才远离一切恶?能把佛菩萨这一点学到就远离了——决定没有杂心闲话。

2 读经,是听佛菩萨教诲;说话,是我们把佛菩萨的教诲转述给别人,要学夫子“述而不作”,把我们从佛菩萨这里听到的、得到的转告别人,要常常存这个心。

3 要断贪嗔痴慢疑,决定不怕吃亏,决定不怕上当,为什么?没有吃亏的,没有上当的,疑虑才真正吃了亏、真正上了当。

4 我们用一个心待人,人人都是佛菩萨,人人都是好人!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学佛五十年,在这两句话当中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要懂得这个意思,你才能入佛门,才能进入佛菩萨的俱乐部。


(三)

1 我们凡夫,烦恼习气重、恶念多,起心动念自私自利,念念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受一点委屈,就很难过,就有怨恨的心,就有报复的念头。诸位要晓得,这是轮回心,这是六道轮回的根本。

2 学佛之后,我们常常要反省:我们的功夫有没有得力?譬如说,过去我们受到委屈、怨恨,念念要报复;现在受了委屈,心里难过、嗔恨,但没有报复的念头,这就有进步了。

3 如果更进一步,心里头虽然难过,但是没有报复的念头,嗔恚心也没有了,那你就进了一大步。

4 到什么时候,受一切的委屈,受一切的伤害,连那个心里难过的心都没有了,那你的功夫差不多了,你再努力一点,你就脱离三界六道了。为什么?你把轮回心转过来了,这一转过来就不是凡夫了,就入了佛菩萨的俱乐部了。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1 20:31

1 zai 难是感应,你看现在世界上zai 难这么多,真正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不善。

2 地球上的人都能够随顺性德,修十善,不造十恶,天下太平,什么zai 难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心能感,自然环境是应,所以只要我们的心能够做到和顺,外面的环境就好了。

3 佛跟我们讲“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人心,依报是环境;人心好,就风调雨顺,人心不好,这自然环境就变坏了——这是感应!

4 所以,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佛教导我们要慈悲、要和睦,佛特别教我们三福、六和,如果人人都能够遵守,这个天下就和顺了。

5 人只要一和,天下就和顺了;人心善良,环境就非常美好——这就是现在人所讲的世界和平,我们中国人讲的天下太平。

6 和平,平是心,心平等,才能对一切众生和顺、和睦;人心不和,人心不顺,我们的生活环境自然就转坏,这正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

7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心地要清净,与大众相处要和顺。但是要晓得,“和”与“顺”是以理性做基础,这个非常重要。

8 随顺众生是有理论做依据的,不是感情的;感情的,那还得了!众生趣向“杀盗淫妄”,你也跟他随顺,那就不得了了,那这个世界就大乱,所以说它是理性的,是智慧的。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