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梦参法师:怎样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0-12-28 16:19     标题: 梦参法师:怎样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的过程,在家学佛工作忙,事情也多,要怎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及生活结合在一起来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接触很多的事,遇到人该怎么处理?遇到事时,又该怎么处理?我想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要知道佛的涵义。“佛”,印度话叫“佛陀耶”,译成中文就是知觉的觉,觉悟的觉,就是觉悟;再浅显一点说,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就是佛;要是不明白、糊里糊涂的,就是众生。学佛就是学觉悟、学明白的方法,用这个方法能使我们明白,使我们觉悟,我们就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至于要怎么来运用方法呢?

悲心与出离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第一、要有出离心,要怎样生起出离心呢?就是要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你当前所生活的环境,若是认识了当前所生活的环境,你就不会受环境的迷惑和伤害;能够随顺这个环境,使这个环境中生存的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都能够愉快安定,你就是行菩萨道了。

这次我们在医院演讲,这所医院里所有的医生、护士、勤务人员都是在行菩萨道,这就是菩提心中的大悲心,要能对一切人慈悲,医生对待病人要付出大悲心,这个大悲心里头就要有智慧,没有智,大悲心就生不起来。这个大悲心是“爱见大悲”。当你看见那些失去工作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能力的人,如病人、断气的人或植物人,你总能想到他们的痛苦。如果你能设身处地的用佛教导的方法去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能认识痛苦是怎么来的,这样这个工作与环境,对行菩萨道、发菩提心的人而言,是一个特别好的环境,能够这样想,你对这个工作就能有耐心。特别是学佛的人,这就是你行菩萨道最具体的,最现实的一个环境。

要发菩提心,首先要具足出离心,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事情是快乐的,因为不快乐,你就不会贪恋。面对世间所有的事物,不会争名也不会夺利,不会去贪恋;因为你生起了更大的慈悲心,对你的患者就能爱护得更好一点,为了希望他能减少痛苦,就尽你的力量帮助他,这样你的大悲心就生起来了。

但是发大悲心要有智慧,必须观照。因为我们都是凡夫,我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有一种烦恼特别重的患者,经常会骂医生、骂护士;还有植物人,你们如何爱护这些失去知觉的患者?这真正得要具足大悲心。你要随时发愿,愿他们能够恢复知觉,我们发愿是一回事,他们能否得到是一回事。这是走你自己的菩提道,发了这个心,这个心就是明白的心。

菩提路与方便道

上面讲过,“佛就是菩提,就是觉悟”,菩提也翻成觉悟。你要自己明白,也让一切众生都明白;但是从你发心走入菩提道,一直到达成就佛果,是很艰难的,路途非常长,不只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所说的十万里、百万里。我们知道,念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要经过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地球只是小千世界当中的一个小洲,所以这条菩提道,路很长。你走这条道路,也有很多种,有智慧的人,就有方便善巧,方便道就多了。譬如护士在照顾病人时,要想种种方法减少病人的痛苦,手术、麻醉……等都是方便道,有了方便道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学佛也一样,行菩提道,也有好多条道路通向菩提果,佛所教导我们的,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及周围环境,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而且是在这里头忍受苦。为什么要忍受呢?这叫业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在忍受苦的当中,我们还要找出各种形式的快乐!一般人认为是快乐的事,但从佛学的道理来讲并不快乐,这就是一种苦的因,将来要受苦的果,如果你在这不快乐之中能产生一种快乐──求你的心安,心里的快乐,这就是佛所说的方便道。

智慧与观照

要怎样离苦?怎样得乐?在受苦或生病或受zai 难等,种种不如意的时候,你要观苦,知道苦是无常的,这样你就能用智慧的力量去克服它。因为你知道这是无常,它不会常在你身上压迫,这样苦就会很快消失了。

假使没智慧,又没大悲心,就无法忍受这些苦,反而把你的苦转嫁他人。就像抢劫犯或强暴犯,他们只想得到自身的快乐,若因缺钱而去行抢,那是苦上加苦,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人人都能学这种明白的方法,就不会自讨苦吃,不会苦上加苦。

至于要怎么样才能减少痛苦呢?要观想。观想我们所受的都是苦,不受,可以不受吗?可以。要怎样才能达到不受的境界呢?不去贪求!少一点欲望!这需要观想,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应当安心的付出自己所应付出的,得到自己所应得到的,不要另外去攀求,也不要占别人的便宜。遇到有人对我不好,侮辱我或骂我、轻贱或夺我的利益,损害我,我们应当忍他、让他。佛教导我们要忍,而这个忍并不表示我们卑贱,忍也不表示我们没跟他奋斗的能力,这种忍是一种智慧,让他是成就他,不让他再去造业,这里头就要有智慧。学习这种智慧时,你要先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并不是用贪嗔痴得到的就能保得住。保不住的,你知道无常,一切都是假的,人的寿命才多少年?最后不是什么也没有了。

所以在医院里看得最清楚,你认识到了,就不会被迷惑,这样能使你的出离心更坚强,大悲心更坚固,智慧心更增长。但是这里头还有很多方便的道路,你想走这条道路,如何能忍下去呢?这必须得学,看看我们四周的那些榜样,那些有智慧的人是怎么做的,这些道友并不一定是出家人,有的学佛很多年,看他们怎么做,怎么付出,就向他们学习,照他们的样子做。我们最大的榜样是佛,因为他才是最究竟明白的人,我们照著他的话去实践,不会错的!这就是从发菩提心到证菩提果的方便道。

慈、悲、喜、舍

大悲心也是方便道的一种。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让别人离苦,让别人欢喜。佛想了很多的办法,教你怎样离苦,离开苦你就得到乐,你对别人慈悲,照样是对自己慈悲。首先,你不烦恼,如果你经常笑脸迎人,对谁都不烦恼,谁惹你了,你也不烦恼总是欢喜心。如果你看到一位向你瞪眼的人,你的心情会如何?看到人家恭恭敬敬的,欢欢喜喜的对你,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喜”就是欢喜,就是你对人内心永远保持欢喜,这就很难了。任何忧愁或烦恼的事,你知道这都是假的,是一种现象,会损害你的慈悲心和智慧心,这就要观照了。通过观照,就能看得破,知道一切事物是无常的,就能忍受,就不会去争不去计较,能看破这个就不容易了。明白了还得放下,不要去执著,这样才能生起欢喜心。看破了,放下了,才能舍。若你能尽量发挥佛教我们的方法──“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你就能受用无穷。

问题是,一听到“舍”大家可能慌;给别人几个钱、舍点衣物,是最基本的舍。我说的“舍”不是这个,而是舍去你的知见,当你看问题时,不要以为自己所说的都是对,听听别人的声音,这也叫“舍”。

舍自己财物,得量力而为,有些人舍完了,就生烦恼,这是自不量力,不要过分,因为你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至于舍身或舍自己的家庭或眷属,那就更不容易了。就拿出家人来说,不管男女,发心落发的那一念,及至真正落发都是“舍”,这舍不容易啊!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嗔恨心,一发脾气,丢身家性命的例子多得很!嗔心一起一百万个障门都开!由此可见这一念嗔恨心多可怕啊!因此你要舍,为什么“慈悲喜舍”的“舍”放到最后?就是因为舍不容易,特别是舍自己的身体或看法。人的主观意见通常是很深的,以为自己都是对的。我说这话不是说,看到别人不对也不争,而是需看因缘,得有方便善巧。有了方便智慧,就能适当的帮助,让别人能接受;不适当的帮助,徒增他人烦恼。有些人自己信佛之后,看到所有的人都想帮助他脱离生死轮回,劝他信佛。不要热心过头了,如果他没这种因缘,你怎么度也度不了。因缘得遇合,先得有那个因,这样你想帮助他的缘才能成就;如果他根本没有那个因,就算信佛了,你又怎样去帮助他,使他更进一步呢。

一般人开始信佛的目的是,希望佛能帮他解决困难,菩萨能救度他,要是精进没退堕,佛菩萨就帮他发财;生病了,因为有佛菩萨的帮助,病苦就没有了,那是他未明佛法的意思。为什么有人求了,却没得到福报?过去没做过有福报的事,今生想要有福报、想发财、想得富贵,怎么可能呢?不可能的!你得先从这些方法学起,等你真正明白了,不必外求,就在于你自己的心,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我们信佛之后,恐怕都是向外求,藉著外来帮助,最后还得明白你自己的心即是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句话必须经过几道解释,才能使你相信自己的心。现在我们的心是妄心,不是真正佛的心。我们要先发菩提心,再行菩萨道,直到证得究竟,也就是证得自己的心。所以要有信心,既然信你的心,就用你的心来对治你的烦恼,对治那些痛苦、危险与恶难。自己能够救度自己,解救自己,当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时,最初就是信佛,佛是已经修行成就,已经究竟明白他的心!因此我们要向他学,学一切的菩萨,怎样能使这个心快一点明白,使我们不糊涂。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开始我就跟大家说过,学佛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譬如家庭主妇,在家得做饭、做菜给全家人吃,这是不是行菩萨道?是不是菩提心呢?如果你认为只是做饭、做菜,围着锅台转,那就不是菩提心,而是迷惑;如果你认为这是行菩萨道,你要照顾周围的众生,让他们吃了你做的饭,都能明白,能发心,能没三灾八难等痛苦;吃了你做的饭能发菩提心,渐渐行方便道,行菩萨道,渐渐能成佛;这样,你做饭就不只是做饭,而是供养众生,乃至使众生都能得度。

再说医生治病,治病能去掉身上的痛苦,这是物质上的,随便你怎么治,到老他一定得死,不论任何人都一定得死,这点是肯定的!你把这病治好了,只能减少他当时的一点痛苦而已,你不能让他不死,死是既定的,你应当怎么帮助他,发心让他恢复原来的自信,消灭他一些妄想烦恼和障碍呢?心病就得用明白的法,去对治他的糊涂病;身病要用药物,但没有药物能把病完全治好,只能多延续时间而已,不论你的势力有多大、财产有多少,你想呆在这个世界上不死亡,是不可能的。但人人都有这种迷惑,就是不相信另外有一种方法,能够使你明白,能够永远不死,这不是肉体而是心灵。

这个“心灵”就是上面所讲的──真正的般若心。当你有智慧时,任何事都明白,都能知道前因后果的一切过程。我们今生所受的,有智慧的人就会观现在我受的,就是过去自己所做的。明白之后,看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你会感觉到一切平等平等,没有不平等的,自己做的自己受,有什么不平等的呢?我们心里不平,为什么坏人还能那么享受?而某人对人不错,布施行善,但他一生却坎坷,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不知道他过去多生以前做过什么,我们只是看到眼前这个样子。当你有智慧、明白了,你就知道原来这都是他过去生自己做的,现在他所受的是应该的,这样就叫平等。佛教所说的“平等”就是这样的说法,在因果律方面讲平等,自作自受的平等,这也就是菩提心行菩提道的一种方式。

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我介绍了很多跑道,但路要你们自己去走!就好像不论你从那个方向,都可以来到“荣民总医院”一样,不一定要走同一条道路,这就是一种观。并不是说这种观适合某人做,某人修一日就能成就;某人修就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是因为他过去生没学过,或不是这个根机,那就换一个跑道,学另一种方法。

修行,有很多种方法。有念佛、持咒、诵经、打坐、习褝观……,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和自己相应的去做,但不论是那一种,都不要离开现实,不要离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不论你作什么工作,在你的工作本位上,把佛所教导的方法,把你所学到的佛法,运用在工作上,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做任何事要专心一致的注意在这件事情上,不要这样做做、那样做做,手里做著这个,想的却是另一个,这样你的心不住,不住就是妄想心非常重。当你念经就住在念经上,学佛时就住在学佛上,当你护理病人时,就去护理病人,这就叫念住。

不论做什么,你的念头就住在上面,这样事情就会做得很好。这个“住”的念头,是从佛那里学来的,这么做你就会得到一定的效果,这就叫“专心一致”。学佛如是,参褝也如是。坐褝时先把身调好,身调好,再调呼吸,呼吸调好再调心,这样才能静下来,才能渐渐的入。念经时也一样,读诵大乘经典时,一句一句的念,清楚明白的念,不要嘴念着经,心想到别处,妄想纷飞,这样就不能契入,也不会进入。

当你看护病人时,一心一意看护病人,心住在看护上,若你是佛教徒,就用佛教的观点,把念经的功德回向他,减轻病人的痛苦。有没有人不专心呢?还是有的,那一行那一业都有,尤其是出家人要是都能专心上面所说的,早就成道业了,我说的这个方式,就是把佛所教导的道理,运用在一切时,一切处,这就跟你的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当中,你既不厌烦生活,也不贪恋生活。

上面讲的“出离心”是厌烦,厌烦是不贪恋六亲眷属及世间这么多的众生。并不是我要走要出离了,他们干我什么事,我管不着,这就不是菩萨心了,大家能体会得到吗?

除此,我们要有爱心,但是这个“爱”不是一般的爱,而是“大爱”。“爱”是慈悲心的一种,要如何发挥平等的精神,对一切人都如是。如果看到相貌长得很庄严的,就对他特别客气;看起来丑陋又脏又臭的,从你眼前经过,你就嫌他气味多,躲他远一点,这就不是平等心,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种的心。我讲“平等心”、“爱心”、“慈悲心”,这都牵连到“出离心”,念念想出离,念念度众生,念念对这个世间不贪恋,念念舍去这个世界。大家都知道“家家观世音菩萨”,在极乐世界不是很好吗?观世音菩萨怎么会跑到娑婆世界来?他本来是男相,为什么会现女相呢?这就是他大慈大悲,示现女相度众生更方便一些!观世音菩萨的出离心具足成就了,他知道众生还没有出离心,所以就到这个世界来劝众生,不要再贪恋这个世界,要认识这个世界是苦,在这个世界找享受是没有的,一切受都是苦,你要“观受是苦”。

刚才讲的心是“真心”,现在大家用的心是妄心,是妄想。念念在变,念念不住。我刚才讲“念住”,就是要把这个妄心止住,我们的妄心是念念不住的,所以心无常。

“观心无常”是说我们的妄心,妄心不是住,不是常,它的变化太大了。一个人从早晨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一天之中多少念头生起?自己都不知道,也弄不清楚!除非有定力的修道者,才能够住,否则我们都随着环境转!外面的环境变,你也跟著变,所以要“观心无常常”。

“观法无我”,“法”是指一切有形有相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在内。我说这个法是“有法”不是“无法”。“法”就是环境,各式各样客观的事物,不要把“我”摆进去,没有“我”。

我们也承认“一切法无我”,但是就是不能悟入,不能领会,为什么说我们承认呢?我们说“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耳朵”或“我的,我的,我的”,全是“我的”啊!并不是“我”,“我的”并不等同于是“我”,所以说这个身体是我,这是整体的我,但这是因缘和合的,你不得不承认,“我的眼睛”不是“我”,没有眼睛成了瞎子,“我”还是存在,聋子没有了耳朵,只是听不见而已,那是“我的”耳朵聋了并不是“我”聋了。整个身体,“我的”心、“我的”眼睛,不论那一部份都是“我的”,每个人说话都是这样,为什么呢?如果耳朵、眼睛不是“我”,这身体不是“我”,没有了这些,“我”在那里呢?因为这就是“无我”,根本就没有“我”,“我”是怎么来的?是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缘起的,这个不是真实的,当缘散灭了,“我”没有了,如是观一切无我,“我”还贪什么!“我”还执著什么?

这样能使你看破一点,帮助你看的破、放的下。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8-26 19:27

每一部经、每一部论,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像我们念《金刚经》的人,有没有想一想《金刚经》说什么?你怎么样依《金刚经》修行?不注意这些问题,只念文字而已,念了三年还如是,一点转变也没有。学佛法要用到你的心上,去变化你的心,变化你的态度,一切全变,你对佛法简直不会再怀疑了。就是转变你的心,变成一个清净的、清凉的信心,真信不疑,你再用起功来,比以前增加百倍。

  一定要相信业果不失,千万别做错事儿,没心眼的事儿不做。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是恶的,糊里糊涂做了,这种业好消,念经就消了,这是无心之过。在世间的法律,凡是无心的,它给你减刑;佛法更是了,你不是有意,你是善心做恶事的。善心做恶事的也很多啊,但是,没有什么过错。一个善心的人甚至于杀人,他杀这个人为救那些人,这样子杀恶人就是善念,就是菩萨道所行的。但是,要受果报。你杀他,要还他命债;但是,你度了那些人,是你行菩萨道。善恶因果一定要分得很清楚。

  还要信你自己的心是清净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是你后来给它增加负担,犯了很多的错误,给它增加了业,一生一生的,越迷越深,越深越造。你可以消除这个果报,从你现在的善念开始,善念逐渐增加,善果逐渐生起,恶果逐渐消失。

  还要相信一切众生都是可以度的,没有不可度的众生。说有不可度的众生,是你的菩萨心不够。没有不可度的众生,不过是有缘、无缘。缘成熟了,你一说,他就信了。你说法,他一修就成了,这就是缘成熟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公案。“生公”就是道生法师,他是道安法师的弟子。他在南京自己悟得了,认为阐提有佛性,不过,当时很多的佛经都说阐提没有佛性的。他自己从经里头悟得了,很多大乘经典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阐提没佛性呢?阐提只是性不具,当他性具的时候,又可以恢复了。他就提出这么一个论点,认为阐提有佛性。

  那时候他的同学,乃至于他的师兄弟、道友,都说道生法师堕了邪见。同时这里头也掺加着争夺庙、争夺名,道生法师那时候很有名望,大家就排斥他,逐出僧团,不承认他是佛弟子。他就气不过,到了虎丘山,以大石头做身,小石头做脑壳,对它们发愿说:“我跟你们诸位说,如果我说的是错误的,我下地狱去;如果我说的没错,阐提真有佛性,你们点头,点脑壳。”他说:“我认为一切阐提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够成佛。”他这样子说的时候,石头都点了头。因此就留下这么一个公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后来《大般涅槃经》翻成中文,传到长安,《大般涅槃经》里头佛临涅槃时嘱咐:“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阐提也有佛性,过去我说的是善巧方便。”大家才知道,他有先悟之明,那些大德再来向他求忏悔。

  相信众生都可度,只是我的德不够,我跟他没有因缘,我度不了他,别人也许可以度他。但是一定相信他也是能成佛的,这叫信心,这个信心很不容易的。当我们的冤家,或是害我们很深的人,你看见他,气都气死了,你还会相信他有佛性?应该咒他下地狱才好。 所以要长时熏修空性正观,调伏心念。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