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法学得好不好,要看做得好不好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2-21 23:06     标题: 佛法学得好不好,要看做得好不好


作者:学诚法师
  
学佛要不急不缓,切忌冲得太过头,那样会修不下去,很多初发心的人容易犯这个毛病。修行像刀切菜,切久了就钝了,这时要停下来磨刀,才能更好地切菜。我们改习性也一样,没有面对境界的时候,学了一些理论,以为自己很好了,但真正面对人和境界时,习性就冒出来了,这要反复学习、练习,学习、练习,要张弛有度。

  
“福报是很真实的。百人大团,所有的大小事情,责任全在团长身上。福报若不够,就会有很多障碍,坐不住阵。”如何的大福:发心。发心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

  
学习、观察、思维佛陀的功德。有心有愿就有缘。佛法良药,亦须定时定量服用才能疗愈疾病。莫让烦恼贼偷走了瑕满人生的宝贵时光。


  发现自己的不足,正好提策自己努力向上;如果只是一味否定自己,反而障碍自己的学习;多随喜自他的进步,多观功念恩,就会有光明向上的力量。

  菩萨道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内心的功夫强不强,主要体现在有没有包容心,有没有运用佛法破除烦恼和无明。佛法从三宝、善知识处来,我们学到之后,要把它利用在自利利他上面。

  做事情就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抱怨,事情做得越多,事情做得越大,压力就可能越大。

  “懂得”和“做到”是截然不同的,需要长久熏修才能纳法成业。心净化一分,就与佛菩萨相应一分,所以要好好努力。

  对于在家人而言,每天能坚持善行日记是最为殊胜的修行。内容可包括当日的大事、善行、观照,念恩。不在乎长短、文辞,关键在于发自内心并长期坚持。

  要利用分分秒秒的时间,多去做利益众生的事,积聚自己的福智资粮。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和尚时时不忘饶益众生而且希望他二五年也能够发心行菩萨道。

  佛法学的好不好,要看做得好不好,做得好不好,要看是否能带给周围的人良善的转变。说得再多再好,不能改变人心,也不是着真正的好。

  佛教的工作需要许许多多有心人共同去努力。要多学、多看、多做;少批评,多鼓励;少说话,多承担。

  不要小看自己,因为有无限的可能。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因为我们能够现起无常,所以内心里面就不会在意外在的种种成就,外在种种虚荣的现状;因为我们能够有无常的心理,就会念兹在兹,佛法永远在心头。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0 18:17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免伴生着许多无为的琐事。它像荆棘丛生的沼泽地,横贯在人们的脚前。许多人往往受其羁伴,而陷入这痛苦的泥潭中。

  现代人似乎烦恼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现在社会充满着竞争,有太多的忧愁,太多的烦恼,也有太多的不如意。比如说,自己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去的地方去不了;在家里自己提出的意见没有被家长采纳;邻里之间的一件小事,同事间的一句传言,乘车中的一次无意的碰撞,酒席桌上的一个玩笑等等……静下来,稍一蹙眉抚额,就会有无数的世相在心中淌过:远处的烽烟与战火、饥渴与灾荒、愚昧和孤陋、贫瘠和艰辛、感念和无悟,各种天之灾愆、人之罹难,奋起与挣扎、肆掠与毁灭;近处呢,则是倦怠和乏味、阴谋与踢脚、理智和私欲、一切的不如意和称心、一切的不痛快和愉悦、一切被爱和无爱的无奈与歆羡、甜蜜和怀想、思念和寄梦,都会在心头轻流悄漫、在眉宇间思虑凝川……

  琐事,在人们的生活中本来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为什么有些人却如此眷恋它呢?问题恰恰恰在于这些人的视觉发生了错位。他们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仿佛琐事的泥潭就是生活的空间;他以琐事为伍,在这里呈现着“英雄”,而沼泽地外明媚的景色却被这错觉所遮蔽。一个人如果陷入了无为的琐事之中,就像被阵风扬起的尘沙,迷住了享受阳光的眼睛;就像被无形的绳索,缠绕在烦恼、痛苦之中。

  一、现代人的烦恼有以下几种:

  1.来自工作上烦恼。找不到工作烦恼。现在找不到工作的人比比皆是,流浪在社会上做无业游民,给社会增添了不安定的因素。有了工作,也烦恼。竞争压力强,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工作中稍不注意,被上司误解,不给好脸,处处小鞋;现在领导嘴上说的好听,背地里却干男盗女娼勾当。老总上司只为自己名利职位考虑,不为下属利益着想,专横跋扈,越来越像主子,自己越来越像奴才;没有关系前途暗淡,晋升无望;没钱的时候想多赚钱,有了钱后嫌少,成了钱的奴隶。

  2.来自家庭上的烦恼。家中无钱要烦恼,要为“油盐酱醋柴米”琐事烦恼,为上有老下有少生计烦恼,为子女上学、工作就业、成家立业烦恼;家中有钱也烦恼,有为家人住穿行烦恼,住的小套想大套,有了大套想别墅;坐的有了富康想雅阁,有了雅阁想皇冠。有了皇冠想新宝马5系;为自己老来无能、老弱病残、身后事烦恼。

  3.来自感情上的烦恼。当代社会流行“煽情、滥情、闪情”真情日益稀薄、在出轨日益泛滥的时代,男女受外界的诱惑和内心的躁动,艳遇貌似情感的纠缠、刺激和满足。于是失恋的、多恋的、乱恋的、恋出麻烦来的人就多。男的想娶老总家的美女,女的想嫁有钱有权的帅哥;在读书时成了“情场老手”,在有权有钱时成了“情场高手”,子女是“情场的老手”,老爹老娘也成了“情场的高手”,现在连“情场得意”的人也多有怨言:“美女对眼睛来说是极乐世界,对心灵来说是地狱,对腰包来说就是炼狱。”

  4.来自社会上的烦恼。由于贫富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诈骗拐卖、偷盗抢劫越演越烈,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滋生。工资不涨,物价老涨,油价变戏法地涨;一路行骗一路歌,一不小心就会上当;自行车被盗,汽车被被撬,防盗门不防盗,穷人打官司难打,百姓的事,不到集体上访无人理,不把事情闹大不重视,死了人不得不兴师动众;搞创建建业绩,机关干部本职抛荒扫大街,晚上喝酒歌舞厅;小区里老拆,大街上常堵。超市物品丰富,琳琅满目,一想到三聚氢氨又害怕,菜市场青青绿绿不敢吃,生活富裕烦恼未减少。

  二、人为什么烦恼?烦恼,顾名思义就是不高兴的事了。烦恼是魔鬼,烦恼是毒药,烦恼是垃圾,没人喜欢它。

  1.烦恼起于执著。人生的顺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业、失恋、失意时固然令人沮丧、烦恼;处在顺境时,如果执著、害怕失去,也会被顺境所困。这就如同铁链子能锁住人,金链子一样会束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顺逆之境,要懂得转境,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于一个“转”字,要“转法华”而不要“被法华转”,也就是不要执著。能够不怕烦恼,不执著烦恼,自可安然自在。

  2.烦恼缘于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理,我们与生俱来的无明,就是贪嗔痴慢疑;有了无明,就有贪欲、嗔恚、骄傲、疑惑等烦恼,所以烦恼起于贪嗔痴慢疑等无明。有句话说∶“宁与聪明人打架,不与无明人讲话。”一个人若不讲理时,好话、善言、佛法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就会有烦恼;反之,如能通情达理、明白因果道理,就能消除烦恼。

  3.烦恼由于看不开。世间上有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所谓“杞人忧天”,乃至担心“世界末 ri”等,烦恼了半天,却什么事也没发生。也有人因为小事看不开,钻牛角尖,自然“烦恼绵绵无绝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够看得开、看得透,能对一切吉凶抱著超然洒脱的态度,就不会自寻烦恼。

  4.烦恼出于太自私:人之所以会有烦恼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烦恼的根源,“我爱”、“我要”、“我欢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与人对立、冲突,因此我多则苦多,我少则苦少。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于人,就会活得轻松踏实。

  5.烦恼来自不公。由于社会上法律、制度、管理、素质跟不上,办事不公,处法不正,循私枉法,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烦恼。

  三、那怎么样才能忘记烦恼,快乐开心啊?

  1.顺其自然解烦恼。有时彻底感受烦恼,用心体味烦恼,反而能有所感悟,能排除烦恼。或者用智慧、用行动战胜烦恼。烦恼的滋味是苦的,甚或是极苦涩的,却能成为灵魂的培养液,转化得好则是一笔精神上的财富。有的人看起来很快乐,并不是他没烦恼,而是他会对待烦恼,会处理烦恼。

  2.心胸开阔转烦恼。有了烦恼,就到大自然中去,到山里去,到广场上去,到街心花园里去,面对青山绿水,满眼的秀色,满眼的绿,或散步,或小憩,或仰天长啸,哪里还有烦恼?

  3.敢干舍弃消烦恼。有的人说当了官才快乐,殊不知,当官的也烦恼多多,其实当官也很累。有的人说:发财了才快乐,殊不知人为财死,多少人为财所累,没钱的时候很快乐,有了钱却烦恼多多。出门的时候怕贼偷,在家的时候怕贼抢。有了钱,也就有了纨绔子弟,也就有了花花公子,也就容易产生败家子,奋斗一生,经败家子一折腾,一切又回归到零,岂不烦恼?在生活中,你得到了事业,很可能就要失去生活;你坚持了原则,就会失去朋友;你舍不得机关生活的安逸,就得不到下海冲浪的收获,正象常言说的那样,“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什么都想到的人,结果什么都得不到,就象熊瞎子搬棒子一样,到头来一无所有。舍弃有时会有峰回路转的效果,“舍弃”中会有“获得”的转机,因为你为获得付出了成本,生活的哲学是最讲信誉的,她总有一天要回报你。

  4.知足常乐少烦恼。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就如同每个人都会有快乐,每个人不可能生下来都是烦恼,也不可能一生都是快乐。无非幸福的人儿快乐多些,烦恼少些,不幸的人儿烦恼多些,快乐不多。人们的获得总是在得与失成与败之间的选择,选择的特点是得到总是伴随着失去,人不可能同时到两个地方去,获得不会是天上掉馅饼,总是要付出失去的成本,人们烦恼的根源就在于不愿意为自己的获得付出失去的成本,自己已经是“绿也成阴子满枝”了,还想凭着一张“旧船票”登上别人的“客船”,已经著作等身了,还想着平步青云的仕途。这怎么能行,老是以自己没有的去比人家拥有的比,这样,烦恼当然会时刻伴随着你的左右。

  5.名利淡薄抛烦恼。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顺境,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高潮也有低潮,面对困境不气馁,及时调整,适度放弃,重新选择,尽快从不幸和失意中奋起,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新生活中,从而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风流总是被雨打风吹去,何苦为名为利,争权夺势,自苦终生。放弃会使你用全新的眼光审视世间的名利、纷争,与其让这些身外之物、无聊之事困扰自己,不如把握人生的真谛,实实在在做自己所想。

  不舍弃鲜花的绚丽,就得不到果实的香甜;不舍弃黑夜的温馨,就得不到朝日的明艳。

  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得意与失意,烦恼与快乐,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在做人方面,儒家圣师孔子了达众生虚情假意的劣根性,故所提出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就有“诚意”一条以修养身心。真诚方可参赞天地之化育,不诚无物。而学佛,更应真诚,具三心往生极乐,其中就有“至诚心”。在《维摩诘经》中,谈到“直心是道场”。正直心、质朴心、真诚心才能够趋近于道,与道相应;谄曲心、虚伪心都离道甚远。如果挟带虚假心修行一辈子,终归是“泥牛入海无消息”。特别是净土法门,净业行人是靠感应道交得佛力加持带业往生的,如果这一念求往生的心不真诚,就不能感通佛力。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其愿力是真诚心流现出来的,我们要感通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也得用真诚心。

  但是末法众生要做到真诚又是很难的。一方面,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充满了虚假的种子,谄曲、虚伪已是顽固难改的习气;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谋取利益,为了面子(我执),我们经常充满机心地做人、做事,不想吃亏。习惯成自然后,谄曲、虚伪的心把我们自己也骗了,很多念佛人平时也努力念佛,自己也觉得是深信切愿求往生,但是在临终时却不想登上阿弥陀佛的大愿船,这时才知道自己对俗世还有很深的挂念。

  所以净业行人首先要对自己真诚,关注自己心底的念头。对自己真诚,就能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以此降伏我执、我慢.放下自私贪心!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1-20 18:31

   佛法学的好不好,要看做得好不好,做得好不好,要看是否能带给周围的人良善的转变。说得再多再好,不能改变人心,也不是着真正的好。

   净业行人首先要对自己真诚,关注自己心底的念头。对自己真诚,就能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以此降伏我执、我慢.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0 20:38

《法华经》云:世尊于无量尘劫以前,即已摄爱、护念着法界一切众生。然而六道中的游子,却仍这般固执地轮回到今天,皆因累劫以来,我们屡屡地忘失慈父那谆谆地教诲所致。当本师的圣号于胸中升起时,随着那肃穆的圣唱,游子那被业恼所障闭的心,渐渐地,透析出悔改的光热与决心。

普贤菩萨忏悔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不知道忏悔,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与丑陋;而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与丑陋,是因为不知道要自己面对自己;而不知道要自己面对自己的人,才会幼稚地傲慢与贡高。满满的自负,建构了一颗闭锁僵化的心,而无法有任何的改进与突破,这无疑是心灵的脑死。
累了,这长久以来的固执与自以为是,如今只有从心底,唱出普贤菩萨的忏悔之偈,才能溶化那刚强,而又伤痕累累的心。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