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净空法师:一切功德都是从信心里生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1-28 22:14     标题: 净空法师:一切功德都是从信心里生的

「又《华严经》说,信为手。如人有手,至珍宝处随意采取;若人无手,空无所获。可见,信者乃入法之初门,舍此莫由」。这信多重要!所以大经大论,大经是《华严》,大论是《大智度论》,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道的根源是信,一切功德都是从信心里头生的。不信,你没有功德,你可以修福德,你没有办法修功德,功德一定要从信心,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学佛,在佛法上有没有成就?实在讲,你细心去观察,你对佛信不信?你对法信不信?你对善知识信不信?如果对这三个信心不足,你在佛门只能修到福报、福德,功德就没分。但是福德不能解决问题,福德可以解决眼前生活,有福报,名闻利养可以得到,与了生死、脱轮回、往生成佛毫不相关,这个要知道。可是这些事情对于现在一些追求知识的人来说,他也很正常,他说什么?那些是迷信,那些不合乎科学,他的亏就吃大了。好在现在这个量子力学出现,这是新兴的科学,我相信应该在五年之内就会很普遍。量子力学里头发现,佛所讲的一些原理原则统统证明了。首先给我们证明一桩事情,宇宙是剎那之间出现的,是无中生有的。这个讲法跟佛法就非常接近。实际上它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一念不觉,自性变现出一个阿赖耶出来。阿赖耶是造物主,从阿赖耶里面出现了宇宙万物、生命,包括我们自己。这个已经很接近、很接近。所以这个东西有好处。可见,信者乃入法之初门,舍此莫由。
  

「又为摄法之上首,故云:才入信门,便登祖位」。这是讲你真信。惠能大师为什么听五祖几句话就开悟?没有别的,他那个诚信达到饱和点,所以一点他就通。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我们这个信里面参杂着有怀疑,不是完全诚信,信的力度不够。这里面学问大!圆满的信心带给你圆满的成就。信心也不是那么容易生起的,特别是现在的科学,科学讲究怀疑,这个跟学佛的入道之门是完全相违背的。佛法里丝毫怀疑都不能有,你有一分怀疑就有一分障碍,有十分怀疑就有十分障碍。我们把信心分成一百分,圆满一百分的这个信心,他立刻就能成佛,就是此地讲「才入信门,便登祖位」,惠能大师就是这个例子。一百分的信心,能够有十分信心就不错,就很难得。我跟这几位老师,老师看到我的时候,我想我的信心也不过就是十分而已,一百分只有十分。如果我是百分之百的,那我就像惠能大师一样,那就成佛了,真的一点都不错。我们自己要怎样提升、要如何加深我们的信心?这个信心与读诵大乘有关系。你现在一部经,一部经你就听去,这一部经真的你能够听上三千遍,你的信心至少可以达到百分之二、三十,那就有相当领悟的能力,你的戒定慧逐渐逐渐就形成。

大家知道,将来一定把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所教的,我们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传给后世。那这个经文前面,第一句话要用什么?世尊指导,用「如是我闻」。这是佛灭度的时候,阿难向释迦牟尼佛问的四个问题。这是四个问题里头的第四个问题,「一切经首,当置如是我闻、佛在某方等六事」。如是我闻,佛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与哪些人在一起,就是前面讲的六桩事,就是六种成就。
  

「如是我闻」,这个「我」字就是阿难。阿难一开口告诉大家,如是是指我所听的,佛陀的教诲,就是这一部经,佛讲这一部经的时候,是我亲自听佛说的。「表如是法门乃我阿难所闻于释尊者也。此正可破当时之疑」。因为结集经藏的时候,阿难尊者复讲,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经重复讲一遍。复讲这是大事,佛法才能够流传于十方三世,这功德是无量无边!所以阿难升座,不但释迦牟尼佛加持,一切诸佛都加持他。所以阿难在台上那个相就像成佛的样子,所以大家怀疑,是不是阿难成佛了?或者是他方佛来了?所以第一个是疑佛,释迦牟尼佛再来了,又来了,第二个是疑阿难成佛,第三个怀疑他方佛来了。阿难一说「如是我闻」,这个疑问就解决了,就晓得台上是阿难尊者。所以同学们常常听经,有时候你会能够发现,讲经的人在讲台上讲经都有佛菩萨加持,没有佛菩萨加持他讲不出来。所以在讲台上,他的威仪,他的相貌神情,跟在台下不一样。细心去观察能够发现,这就是真的是有三宝加持。

我们现在这种现象很多,团体里面有不守规矩的出家人,怎么办?佛在世的时候,佛会管他,佛会教训他。那佛不在了,以后像这些人谁去教训他?佛说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别理他,叫「默摈」,默摈就是不要理他,用这个方法。就是中国孔老夫子讲的「敬而远之」,不跟人结怨。我们在圣人教诲里面听到,我跟李老师十年,我看到他老人家做到了。他的团体里也有不听话的学生,阳奉阴违,那怎么对他?我们看到老师真的是敬而远之,见到他一定很尊敬,有礼貌,都很欢喜。远是什么?远就是你随便搞什么绝不干涉你,对你不闻不问,你喜欢搞什么就搞什么。对的,正确的,他老人家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在现前这个社会,这非常重要,懂得对不善人敬而远之。远,不是故意有距离,不是的,见面还很亲切,非常客气,礼节样样周到。就是你搞什么,不干涉你;我搞什么,你也不干涉我,这不是很好相处吗?大家都欢喜吗?释迦牟尼佛真有智慧,真有智慧,这就是讲和谐,这才真正能做到和谐。要学着不要批评人,不要干涉人,自己做好样子给人看,这个很重要。他看懂,有感受,很好;看不懂,没关系,看久了,他就看懂了。一年、二年看不懂,十年、二十年也许他看懂了。

佛在的时候,我们都以佛为老师,佛不在了,我们依谁为师?佛法确实有承传的人,传宗门的大迦叶尊者,传教下的是阿难尊者。佛没有说依迦叶、阿难为师,没有,佛没这么讲法。佛教我们,「以戒为师」,只要你能持戒,就跟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两样。佛还常说「以苦为师」,为什么?能吃苦就能持戒,不能吃苦,那个戒你持不了,你肯定破戒犯戒。所以以戒为师,得以苦来辅助你持戒,你净戒成就,你才能得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才能成就。如果没有戒,这个佛法就变成佛学。诸位要知道,有戒就是学佛,没戒就是佛学。没戒就没定、就没慧,是把佛学当作世间一种学术去研究,与我们的生活没关系,那就错了,那就把整个佛法变质了。所以现在在这个世间去找佛法,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了。在古时候到处都找到,所有寺院庵堂里面都教学,就像现在所说的专科学校,你想学哪一样东西,你到哪一家去学。浙江的天台山,法华宗的专科学校,喜欢《法华经》的你就到天台山。喜欢《华严》的到五台山,五台山是华严专科学校。喜欢法相唯识的,你就到大慈恩寺,长安,现在的西安,玄奘大师、窥基大师都在那里教学。喜欢净土的,江西庐山慧远大师在那里开专科学校。几乎每一个寺院庵堂有它主修的课程,你到哪个地方去,真的有高人,带领你、指导你,你去求学,在那个地方可以依止,亲近善知识。现在没有了。

「世尊将般涅盘」,释迦牟尼佛将圆寂的时候。「阿难悲不能胜」,阿难尊者很悲伤,虽然证了初果,情执还是很深。阿泥楼陀教阿难,《弥陀经》上的阿[少/兔]楼驮。「徒悲何益」,佛要灭度了,他老人家离开我们,悲伤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利益?你赶快要去向佛问四桩事情。这四桩事情他只提了这一桩。《涅盘经》里面,当时的状况记载得很清楚。阿泥楼陀教阿难尊者,因为阿难已经想不出来了,他说佛灭度之后,有四桩大事要佛亲口咐嘱。
  
第一个,佛在世我们大家依佛为师,依佛而住,佛在哪里,都跟在一起,现在佛不在了,我们依谁?就是在佛家讲依止哪一个人住?有没有人代表佛的?佛的回答,没有咐嘱任何一个人,「依四念处住」。依四念处住,就跟依佛而住没有两样。三十七道品里面第一分,四念处。四念处第一个,佛教我们「观身不净」,你要常常想到,这个身体不是干净的东西,不要留恋这个身体,不要常常为这个身体生烦恼、为这个身体造业障,那你就错了,身是假的。佛法里面常讲「借假修真」,我们用这个假身体修行,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个重要,它是个工具,你要好好的去利用它,不要利用它造业,要利用它修行,这就对了。不知道修行,那肯定就造业!造业的果报,造的是善业,三善道去消业,三善道、三恶道都是消业障的,业障有善恶,造不善业的,到三恶道去消业,你看都是消业,平等的。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业障,善业恶业都没有。恶业不好,善业也不好!这个要觉悟,只要造业,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在六道轮回里面肯定你在恶道的时间长,你在善道的时间短,这是事实,我们不能不警觉。为什么?与生俱来的烦恼,善恶都是烦恼,这个要知道,都是烦恼。这里面善少恶多,《百法明门论》里面,把烦恼、把这些业(业障)归纳为二十六类,不善的;善的,善的也归纳为十一个类。你看看这两个相比,恶超过善一倍还多,恶有二十六,善只有十一,我们就能够想象,人为什么学好很难,学坏很容易,你就知道了。自性没有善恶,它能现、能生,能现万法,能生万法。阿赖耶能变,阿赖耶里面有善恶、有染净。所以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
  
再看看我们外面的环境,环境有圣人住世,环境善多恶少;没有圣人住世,这个环境肯定是恶多善少。现在我们的社会确实是太明显了,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时代没善人,不但我们住的这个地区没善人,全世界都没有。善人出现在世间,特别是大圣大贤、诸佛菩萨,人家真的慈悲。他为什么不来?没有众生感,感应,所以他就不应。我们心里天天想念着佛菩萨来,他来不来?他不来。我们的感,他为什么不应?我们的感不是真心,所以他就不来,真心他就来了。我们求佛菩萨第一个目标什么?怎样保佑我,保佑我升官发财,所以他就不来了。如果你这个念头起来的时候,不是保佑我,世间的众生太苦了,求佛菩萨来帮助这个世界救苦救难,他就来了。我们今天,你看这zai 难,全世界祈祷的人多少?他为谁祈祷?哪一个不为自己?也为众生,为自己为主,众生附带的。这样的心态你怎么能感动佛菩萨?哪有这个道理!那要怎样?完全没有自己。完全没有自己,这就不是平常人,过去总是有修学圣贤的基础,阿赖耶识里有强烈的种子,这一生遇到善缘,遇到善友来帮助他,他觉悟了,他明白了,这样的人感就会有应。所以这个观身不净太重要。佛法的修学,要想入门,第一个放下身见,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跟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身体也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佛教我们依这个而住。
  
第二「观受是苦」,受是什么?受是享受。释迦牟尼佛做到了,当年在世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全部的财产就三衣一钵,那是他全部财产,什么都没有。不像一般世间人执着身是我,要为这个身的享受,为眼耳鼻舌身还加个意,为六根的享受,造种种罪业。在享受的时候,好像是乐,那不是真乐,为什么?乐过后就苦来了,乐会变成苦,哪里是真的?我们冷静观察,无非是在造恶业。杀生吃肉,以为那是乐,殊不知你所吃的那都是有情众生,那是生命。你杀牠,牠甘心情愿被你杀吗?佛在经上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现在人吃羊,来生牠投胎做人,今天吃羊的这些人,死了以后投胎做羊,又被牠吃,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如果你看到三世因果,你就知道了,因果通三世。人不是说这人身体死了就完了,哪有那么容易?我们在讲席,过去我常讲,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这是真话。那不能死,怎样才能做到不能死?念佛就不死。你要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活着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你得要搞清楚。你在临终的时候,头脑清楚,耳目聪明,你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跟他走了,这身体不要了,丢了,活着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所以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谁能问得出来?所以《弥陀经》无问自说。而且任何一个人,只要你相信,三个条件,信愿行,只要具足这三个条件,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这个法门到哪去找?无论造多少罪业都不怕,只要你念头一转,真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业障就消掉了。过去今生所欠众生的那些命债、情债、钱财的债,到你成佛之后,他们在任何一道,你都看得清清楚楚。你不会违背你的本愿,你一定去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念佛往生成佛。这就恩怨都报了!对那些冤家对头以德报怨。所以要晓得,我们所受的真是苦!佛在经上讲的三苦、八苦,这后面文里面都会讲到。
  
「观心无常」,心就是你的妄心,真心你观不到,这是真心迷了,这是妄心,妄心是无常。真的,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那就叫无常。它不是如如不动,妄念纷飞,前念灭后念起来,速度太快了。「观法无我」,我是什么?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你细心去观,一切法里头都没有主宰,都是随缘,缘生缘灭,这里头没有主宰、没有自在。只有愈接近性德,才发现有主宰、有自在。所以佛法里头有,明心见性,常乐我净这个四德就现前。那个我是真我,真乐。常,永恒不灭。乐,什么苦都没有了,离苦就是乐,真正主宰、自在出现了。后面是净,净是清净。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心现前了,清净法现前了,看一切法都清净。这是第一个问的,我们依谁住?佛说「依四念处住」。

下面这是第一部分「序分」,「又序分复分为二」,序分里有两大科,第一通序,第二是别序。「通序,又名证信序,诸经皆具」,一切经开头都有。「如天台与嘉祥等」,天台是智者大师,嘉祥他是批注《无量寿经》。「依《法华论》以六种成就为证信序。六成就者,宗密大师曰」,宗密是华严第五代的祖师,他是清凉的学生。第一个是信、第二是闻、第三是时、第四是主、第五是处、第六是众。「六缘不具,教则不兴」,这讲教学,教学一定要有这六个缘,教学才能成就,缺一个教学都不能成就,所以叫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第一个是讲信成就,后面会说到。经文上「如是」,那就是信成就,说明这部经确确实实是佛说的,真实可信,这叫信成就。第二个闻,闻是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他说:释迦牟尼佛说这个经,我亲自听闻的。不是传说的,这可靠。第三个,是在什么时间讲的。第四个,是谁说的,这个主就是释迦牟尼佛,一定是佛说的。第五,在什么地方讲的。第六个,当时讲这部经有多少人在听。所以这个教学这才圆满,当中少一个都不行,教学都不能成就,所以这是证信。「以证经文,确为佛说,真实可信,故名证信」。本经前面两品都是属于证信,第一品「法会圣众第一」,第二品「德遵普贤第二」,这两品都是属于证信,也就是讲六种成就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1-28 22:15


这位同学他说:“末学每次读经时妄念不断,有一位师姊拿了一套《大势至圆通章疏钞菁华》VCD 给我看,在末段有讲到伏妄念,可以用读经时解其义,以正念伏妄念的方式,因此末学就以随文入观的方式读经,其效果很好。因为妄念不但少了,而只要念头一起,马上就能够觉察。但是读到三十五品的时候,心里就会心惊肉跳不安,因为吾儿很类似经中所说的不善之人。末学怀着羞愧、忧苦之心请师父开示,在这种情形之下,可否将三十五品空过不要读,以减少心里的恐惧?儿已经二十多岁,很难沟通,不听劝言。请问师父,末学应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问题?”

净空法师答:《无量寿经》三十五品还是要念,不能不念。你念了心里面不安,这是很有效果的感受,要多念、要多思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就有效。前面我们说过,父子或者是母子这个缘分是注定的。佛讲的这四种缘,不明白佛法的道理,确是随业受报,这个日子过得很辛苦;懂得佛法之后,你就要知道怎么做一个转变。首先从自己做一个转变,然后帮助你儿子做一个转变,我们的佛就没有白学,学了真有用处,这个用处就是一般人讲的“改造命运”。

  学佛人自己命运不能改造,那不是白学是什么?最低的效果、最低的利益,是把我们的命运改过来了。转不善为善,转祸为福,这叫学佛,这是眼前很小的果报,更殊胜的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转凡夫身作佛身。如果我们眼前的果报都转不过来,要想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那就不可能。

  现前得的果报佛法叫“花报”,像植物先开花后结果,来生属于“果报”。现在这个花报好,果报一定非常殊胜。花报不好,不好我们要去反省、去检点,决定是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这里头最重要的因素是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信心会动摇,愿力若有若无,这个样子我们就改不过来了。如果对于佛陀的教诲有相当深度的理解,有坚定的信心、坚固的愿力,这个“愿力”还是世人常讲的心想事成,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就是个愿,你有正确的善愿,哪有不转业报的道理?

  你的儿子年龄非常大了,只要你自己认真学佛,求三宝加持,有一种不思议的力量,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的这个力量,会让你的儿子觉悟,会让他回头,那就是你修行功夫得力了。你儿子现在还不听你的话、不接受你的沟通,你的功夫没有力量,从这一方面去下手。这是你一家的事情。

  ……

  就像你所讲的,你那个不听话的儿子,做父母的爱护他、关心他,热心亲切教导他,他不愿意接受。不但不接受,他还要反叛、还要毁谤、还要侮辱。不论他怎样以恶意来对待我们,我们依旧用慈悲、真诚的善意回报,假以时日,这个要时间,时间久了,他造的恶行,恶心、恶行,他会受很多苦难,总有一天他会想到,他以恶意对待他的父母,父母完全以善意对待他,只要哪一天他想到这桩事情,他就会回头了。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永远都在等待众生回头,众生只有以一念回头,佛菩萨就来帮助,真的是感应道交,丝毫不爽。

  我们学佛要学得道地,佛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连这一点都不懂,你到哪里去学?首先要学佛菩萨的做人。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的存心,我们归结到十个字: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我们从《无量寿经》里头节录出来的,要存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特别是在逆境、恶缘,更应当坚定的守住,要常常想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好,我要先对别人好;希望别人尊敬我,我一定先尊敬别人。儒家教导我们:“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能帮助别人,就常常得到别人帮助,这就是种善因一定得善果,就是这个道理。我希望别人尊敬我,希望别人照顾我,希望别人帮助我,我自己对人根本理都不理会,你的这些希望都变成妄想。

  释迦牟尼佛,这是大圣,他跟大众相处,完全跟大众一样,真的是和光同尘,绝对没有把自己变成一个特殊的阶级,处处跟人家不一样,没有过的,这是他能成佛的原因在此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特殊形象,这是最愚笨的。为什么?大家跟你隔离了,群众跟你隔离了,人群跟你隔离了,到最后那就像古时候皇帝一样称孤道寡,寡人一个,没有人敢接近你,所以这是最愚蠢的人、最愚笨的人。最聪明的人时时刻刻不离群众,这个人一定成功。

  学佛,小乘的修学法是先成就自己,脱离群众,先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之后,再接触群众广度众生,这是小乘作法。大乘人是先度众生后度自己,不一样!大乘人慈悲心重。我们一定要懂得。世出世间有成就的人,不尽然讲英雄豪杰,今天讲无论哪个行业,只要是个成功的人,他必定有成功的因素,现在讲,一定有他成功的条件。条件里面最重要的一条,“亲和”。能够亲近大众,跟大众和睦相处,这个条件是第一个条件,一切成功的人都具足这个条件。不能跟大众亲近,不能跟大众和睦,不能跟大众平等,你纵有成就也很有限。我们也看到很多,他发达得也快,败得也快。为什么会发达成就?那是前生修的福。为什么会败?他就少了这三个字,亲、和、平等,他少这三个字,很快他就败了。《大学》一开端就教给我们“明德、亲民”,亲民就是亲近大众;“止于至善”,至善,实在讲,就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八个字是至善。你能把这八个字做到,常常跟大众亲近,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何况佛陀教给我们的方法很多,亲民,最殊胜的方法,佛家讲的“四摄法”。儒家没有讲得那么详细,儒家只提个纲,佛家有细目,教你从哪里下手。

  四摄法第一个、第一条,就是我们今天讲“结缘”。“布施”就是结缘,实在讲,四摄法的四条都是结缘。结缘的方式很多,种种不同,你要运用得恰当,你的人缘就好了,你得到群众的爱戴、得到群众的拥护。成己成人基本的修养,就是佛教给我们的十善,这是基本修养。务必把自己变成一个纯善之人,我们这一生真的没有白过,这一生作人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我们行善,善不能做到纯善,这就是过失。做到纯善并不难,人人可以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去做。佛在经上教导这个方法,是个普通方法,不是教特殊人的:十善业道是教化一切众生的,上中下三根统统都在里面,是佛家讲修行最基本的方法。甚至于教什么?你还没有学佛、还没有皈依的,在“净业三福”上,十善是不是教还没有皈依的人?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人,不容许毫分不善夹杂,你这个善才圆满,才叫做“止于至善”。至善也是层层往上提升,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无上佛果、无上菩提。希望我们要懂这个意思,以纯善的心去看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要看外面境界不善的事情。

  不善的事情很多,要学许哲居士那种心态,看到了没有放在心上,真的问她,记不起来。许哲的比喻很好,看到一切人事物的不善,她就说,就好像她从街上经过,街上来来去去很多人,也听到人在讲话,问你的时候:“你看到没有?”一个也记不得;是看到许多人,是听到许多声音,不知道是什么,不放在心上。把一切众生的善心、善行放在心上,好好的学习,不善决定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纯善,没有恶。身善,行为就善,这样自己才是个善人,经上常常念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听佛讲这两句话,我们自己有分。

  如果我们十善没有修,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跟十恶相应,展开经卷念这两句话,应当惭愧!佛讲善男子、善女人,我们不在其中,应当生惭愧心。佛为什么在经上这两句话讲了几万遍也不止,几十万遍恐怕都不止,为什么说得这么多?提醒我们,我们要作善男子、善女人,必须要具足十善业,远离十恶业,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苦难、动荡不安的世间,我们的心安定了。我们身心安稳,先保住自己,佛家讲先度自己,然后我们以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希望我们同学共同勉励,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想怎么做、想怎么做,不可以的,随顺佛陀教诲,这样就好。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