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个老掉牙的问题 作者:妙智法师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1-16 15:33
标题:
一个老掉牙的问题 作者:妙智法师
一名网友问我:人为什么活着。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重心到底是“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还是“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管怎样,目的和意义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我看来。
虽然问题老掉牙了,但即使是老掉牙的人也不一定就把这老掉牙的问题想明白了。它应该被越早弄明白越好。套用慧律上人 的话来说“如果你不了解人为什么活着,那你活着就是对你的惩罚。”
在网上,我认识很多中年人,他们一般在四十岁左右,有些甚至更大。聊天的时候,他们跟我诉说的是生活的迷茫、空虚状态,这当然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四十而不惑”,我以为这样。后来我承认是我自己的错误,我把每个人都当孔圣人了。
在这个物欲横流、声色犬马的时代,人们疯狂而盲目地追求财富、名声、权势,耽着五欲六尘的享乐,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狂奔,从不肯停下脚步问问自己到底在追寻什么?现在所追寻的东西是否真能让我们获得快乐?我们到底是在做自己,还是努力在做别人规划设计好的自己?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们的人生目标是否有意义?很多人认为这些问题只是一些形而上的思想,和飞速旋转的现实生活脱节。换句话说,因为现实生活在飞速旋转,人们来不及或者根本不愿意花时间面对这些问题。
在一个有关于“痛苦的哲学家”与“快乐的猪”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证明现代人很大程度上并不要求精神层面的思考与觉悟,而只需要物质层面简单的安逸与享乐。但是,放弃思考与觉悟的结局又是怎样呢?人们拼命追赶、一路狂奔的结局是极度的精神空虚,心灵没有归宿,无休止的焦灼、疲惫、恐惧、浮躁,“快乐的猪”成为一个极度偏执的美好幻想,这违背了追求快乐的初衷,很多人把一生的时间全部倾注在根本不可能让他快乐的东西之上,譬如名利。
叔本华的钟摆定律揭示了人生的苦性:得不到的时候痛苦,因为得不到;得到了又觉无聊,因为已经得到了。如果你不觉得无聊,那你肯定陷入了执着的困境。你拼命工作好多年才买到的奥迪,一定会迫使你不可遏制地日夜担心它被损坏。
我们了解到,以任何形态存在的生命都有趋乐避苦的共同特性,但众生追求快乐的方式往往是错误的。因为我们追求的对境全是破灭法,把人生寄托在这些虚假不可靠的法上,绝不可能获得安宁愉悦。一栋别墅、一辆小轿车、一个企业、一群粉丝,哪一样是真实可靠的呢?物质生活的进步,不断刺激人类欲望,却永远不可能满足人们的欲望。
那么有人会问:如果这些东西都不值得追求,那我们什么都不用干了吗?还有别的东西能让我们快乐吗?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类的最高智慧就是认识自己。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它接近于佛教禅宗“明心见性”的意思。佛陀四十九年说法,从四圣谛、十二因缘到八正道、四法印,没有一句不是为了启迪众生认识自性,回归自性。至于“如何获得快乐”,伟大的世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给了我们指明了方向。
佛陀从来不拐弯抹角,他传达给众生的最重要的一个真理是苦谛:人生是一场苦聚。产生苦的原因,就是贪欲。产生贪欲的原因,就是无明无知。要灭除苦,就应该觉悟:万物并无实体,因缘聚散而已,一切都在变化,生死因果相续,连“我”也是一种幻觉,因此不可在虚妄中执着。由此确立“无我”、“无常”的观念,抱持 “慈、悲、喜、舍”之心,积极培植福慧,以便证悟涅槃,离苦得乐。
归纳成一句话:人活着是为了追求觉悟,是为了看破放下,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开发出生命蕴藏的潜能,如此我们才能获得真实永恒的快乐。
香烛是象征心香和心光。因为众生和佛一样,本来有着心香和心光,但被妄想执著所蒙蔽了。现在礼敬佛菩萨,是要把原有的香光显露出来。同时,也是对佛菩萨表示一种敬意。
因此香只要点一炷(支)到三炷,烛只要有光亮就可以了,有些人不懂道理,以为香点得越多,烛点的越大,就越有功德,就愈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这是错会了点香烛的意义。而且有些地方,为了防止火患,即使不点香烛,只要有虔诚心,也一样能得到供养的功德。
而且供养佛时也不要过于复杂,通常可用香、花、灯、清水、饭菜、瓜、果等物。这些物都是表法的教育的意义,不是佛菩萨要吃!如果不容易办到,缺几样或全都没有也可以的,但决不可以供奉酒和荤菜,更不能在佛前焚烧纸锭。
我实在难以想像,如果没有佛教的启迪,人们的生命家园将寄托在何处。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