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阿弥陀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20 19:44
标题:
阿弥陀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方丈老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善知识,今天我们有殊胜的因缘,在中国南方的古刹「光孝寺」,给诸位同修做五天的佛学讲演,我感觉到非常的荣幸,也非常的欢喜。这次的讲题是「阿弥陀经对现代人修学的启示」,经虽然是一部大众日常常课诵的经本,我们今天讲演的内容比较上要新颖一些。因为时间非常的匆促,来不及编写讲义,我只将我以前过去所讲的「要解研习报告」送到此地,供给同学们做个参考。「研习报告」里面一共是分了七讲,在第一讲里面,这个本子诸位可以翻开来,在第十七面,前面是经文,我们就不必看了。
首先,我们学佛要认识佛教,佛教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在现代整个世界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佛教有几种不同的形态存在著,第一种就是「宗教的佛教」。举世之人都把佛教看成是个宗教,事实上,佛教是不是宗教?我们也不能够否认,它确确实实变成了宗教。第二种是「学术」,也就是有些知识分子把佛教看成为哲学,佛经的哲学。第三种,是在最近二、三十年间才发展起来的,属於一种「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旗号,欺骗一切众生,他们发展也有相当的快速,这是我们学佛不能够不注意的事情。第四种,我们讲「传统的佛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对於九法界众生的教育,我们要学的、我们所期望得到的,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教育。
佛当年出现在世间,跟我们中国孔老夫子有许多地方非常的相似。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之后,回到家乡传授弟子,在中国开创了私人教学的先例。以后国人尊称他老人家是「大成至圣先师」,是我们中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世尊当年在世,经历五印度,到处为大家讲经说法,如果我们仔细的从他本质上去观察,他与孔老夫子非常相似。孔子教学他的范围只限於一世,也就是一世的教育,始从胎教,一直到慎终追远。而世尊的教育,范围是非常非常的广大,可以说是真正的究竟圆满。在时间上来讲,佛讲三世,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横的方面扩展到十方,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是世尊对於九法界众生的教学广大的范围。
我们既然认清楚佛教是教育,换句话说,教育是超越世间的(九法界我们称它作世间),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种族,甚至於超越了宗教。世尊常随众当中的弟子们,都是一些虔诚的宗教徒,受到佛教学感化之后,常年的一直不忍离开老师,这是个很鲜明的例子。我们在大经里面,像《华严经》的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参访胜热婆罗门、遍行外道,这些都是外道虔诚的宗教徒。现在佛教竟然被大家误认为是宗教,这对於佛教教学的弘扬、传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我们四众弟子有责任将佛教恢复到它本来的面目,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正如《无量寿经》所说的,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教学的内容究竟是些什么?如果用一句话简单的给诸位报告,佛法教学的内容就是「诸法实相」。这句话是出在佛的经典里面,要用现代的话来说,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我们本人,佛在一切经里面所讲的,一切经我们现在称它为《大藏经》,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统统收集在其中,这一部《大藏经》内容就是说明我们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诸位想想,这个教育对我们自己是多么重要,是我们切身的问题,比世间所有教学的科目都来得亲切。我们把它认识清楚,这才知道这个教育与我们自己有些什么关系,才真正发心认真的去学习。
在讲义里面跟诸位介绍,首先介绍佛法的定义。「佛」是梵语,从印度梵文直接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当年为什么不翻「智」,为什么不翻「觉」?因为在中国字汇里面,这两个字还不能包括佛陀全部的含义,所以只有用原文音译,再加以诠释,再加以解释。他的智是真实的智慧,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智慧起用就是觉悟、就是觉察;换句话说,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究竟圆满的明了,这叫做佛法。
佛法所求的是智慧,只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所以这点我们同学们一定要认识清楚,要牢牢的记住,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有了智慧,不但能解决生死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宇宙之间一般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你都能解决。何况我们在生活当中,这些很小很小的问题,大问题这生死、涅盘、成佛、作祖,这些大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小小的希求更不必说了,这是佛门当中常讲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诸位要晓得,没有智慧去求,盲目的求,是得不到感应的,必需要有智慧,理性的去求,才真正会达到有求必应。怎么个求法?经论里面有理论的依据,有圆满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佛法所修的,也就是我们想求得究竟的圆满,必需要知道的修学方法。世人所求,我们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个人一生的幸福快乐,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世界和平,可以说这个目标是这个世界全人类大家所共同希求的。虽然是大众的愿望,这世间有没有方法能帮助我们达到我们的愿望?可以说世间许许多多的学术、科技,乃至於宗教,无不是以这些问题为追求的目标。我们从现实上来观察,而所得到的结果,我们看到这个世间愈来愈混乱,人类生存在这个世间愈来愈痛苦。由这些事实来观察不难发现,凭世间的学术、科技、宗教是很不容易达到我们理想的愿望。而这个愿望,实在说,唯独在佛法当中,确确实实能给我们圆满的解答;不但是圆满的解答,佛法确确实实给我们圆圆满满的达到我们的希求。因此,佛陀的教育才会被一切众生所接纳,被一切众生所欢迎。可惜现在在世界,能够把佛教育介绍清楚的,详细说明的人不多。这就是我们常常深深感慨到我们佛法缺少弘法的人才,也就是佛陀教育里面缺少真正能教化众生的好老师,好的师资。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个课题,如何能够培养佛陀教育的师资。
我在前几个月,从美国回到台湾,听说祖国佛教在上海召开一个会议,赵会长老居士主持的。听说这次的会议大家建立了共识,要把佛教带到教育上去,这是非常非常明智的一个见解,这真正是不但是我们国家有福报,也是举世众生有福。唯独佛法回归到佛陀的教学,佛教才能够在全世界弘扬,希望世人都能够真正的觉悟,觉而不迷,才能够解决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争端,带给大众真实的幸福。
说到佛教的修学,佛法最重视的是心地的涵养,真心的显现。不仅是禅宗要求的明心见性,实在说,在佛法无论哪个宗派,无论是大小乘佛法,都是以明心见性为修学的目标。因此我们要问一问,什么是心性?心性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佛菩萨这样的重视?在这里我们简单跟诸位诠释,佛家讲的心性就是真心,真心最可贵。在佛门宗派里面说,禅宗讲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密宗讲三密相印,净土宗讲一心不乱,这些名词虽然不一样,事实都是一桩事情,正所谓法门平等,殊途同归,目标、方向全是一致的。
佛与凡夫的差别,佛菩萨用真心,我们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所谓三心二意,这凡夫所用的。三心二意在我们世间人也常说,大概都是指一般不专心的人,三心二意,实际上,三心二意是佛家的术语。三心就是心意识,唯识里面所讲的八识,心意识;二意是指的末那与意识,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凡夫用这个心,这叫妄心,不是真心,佛菩萨用真心。这个问题在经典里面,《楞严》说得很详细,唯识经论里面那不必说了,比《楞严》还要讲得深入,还要分析得透彻,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真心每个人都有,只是迷失了而已,迷失,可见得不是真的失掉,只是迷了我们的真心不能起作用,所以叫它迷失,没有失掉等於丧失掉。佛法没有别的,只是教我们把妄心舍弃掉,恢复到真性起用,佛陀教学的能事就尽了,也就是说就到头了。这个话说来很容易,要想契入这个境界,确实不是容易事情。难在哪里?难在我们的习气太深。佛在《华严》上明白的开示我们,他老人家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们都有跟佛陀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德能、同样的才艺。现在我们这些智慧、能力都丧失了,怎么丧失掉的?佛说得很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原来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执著。妄想发展成为所知障,执著变成了烦恼障,所以你要问烦恼障、所知障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妄想、执著。离开了妄想执著,我们的本性就现前,这是佛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
真性到底有什么功德?有什么好处?他老人家在开悟的时候,向五祖提出心得报告,其中说「何期自性,能生万物」。能生万物,不但我们眼前这些万物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即使是尽虚空遍法界,佛经里面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自性具足万法,能生万物,一切法都离不开自性。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我们要怎样克服困难,恢复我们的自性,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学起?今天我们在这个宝刹,宝刹的德号叫「光孝寺」,诸位学佛从哪学起?就从「光孝」学起,就对了,光是光明,光是智慧,是说的理;孝是讲的事。
这次我到此地来,老和尚慈悲,要我跟大家说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净土宗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可是净宗的修学,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观经》里面给我们说了一桩公案,用现在的话,说了一个故事。韦提希夫人遭到了国家与家庭的变故,於是乎对於人生产生了厌弃的心理,向释迦牟尼佛求助,问佛十方世界有没有清净的世界,能够让她去往生。如果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我们这个环境不好,有没有比这个环境更好的,我们想移民过去。这就是从娑婆世界移民到极乐世界,在佛法里面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世尊为了满足她的愿望,并没有介绍一个世界给她,而是将十方诸佛世界,以佛的神力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自己统统见到,让她见到,让她自己去选择。这是教学里面最好的方法,不主动的介绍给你,让你自己去选择,韦提希夫人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世界。
世尊听了非常的欢喜,因为她选择的没有错,选择得非常的正确。选择定了,夫人就要求世尊教给她修学往生的方法,佛在没有教给她修学方法之前,先教她修「净业三福」。净业三福一共有三条,佛在结论上说得很清楚,这个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非常的重要。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凡夫修成佛,要依靠什么?就是要依靠这个三福,就好像我们盖房子一样,三福是建基础,是打地基。不管你盖什么样的房子,不管你盖多少层的大楼,一定要先建立非常坚固的基础。三福就是基础,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来下手。这佛虽然是在《观经》上所讲的,净业三福是通一切法门,无论是哪个宗派、哪个法门,统统要以三福为基础,因为它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三福第一条里面就跟我们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换句话说,第一句话就是教我们要修孝道。所以,你要问佛法从哪里下手?要从孝亲、尊师下手。孝亲,我们这个寺名里头有个「孝」字;尊师重道,我们法身的慧命得自於师长,这是光明的意思。所以,诸位要能够把「光孝」两个字记住,整个佛法离不开这两个字。可以说一直到成佛,圆满证得无上菩提,就是「光孝」两个字发挥到圆满究竟,那就成佛了。
特别是这个「孝」字,我们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所没有的。我们的祖先对后世的子孙,实在讲照顾到无微不至,发明这种方法,使千万年古圣先贤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都可以藉这个方法流传给千年万世的子孙,这是个非常伟大的发明,使我们对祖先感激到五体投地。我们知道全世界的文字跟语言是一致的,语文是一致的。语言会随著时代变更,会改变,所以古时候人的言语、术语,后世的人没办法理解,也没办法懂得。像现在西方人的希腊文,他们的古文,印度的梵文,没有人能够懂得。唯独中国人发明了文言文,他把语跟文分开来,走两条路子。语言随你怎么样变化,文言始终不变,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永远不变。所以,你要真正能够懂得文言文,你读孔子公的东西,孔子去我们两千五百年,我们今天读《论语》,还跟孔子像面对面讲话一样,像直接通信往来一样,我们能理解他的意思。所以这个发明是全世界所没有的。
文言文的修养很简单,只要能够熟读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阅读;你能够熟读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作。所以在中国古时候,十二、三岁的小朋友就能够写出很好的文言文的文章。我们今天看到很奇怪,实际上他们从六、七岁就开始读古文,读个五年、七年他就能写,他就能看了,所以这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佛教的经典比我们中国的古文要浅,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变文,变体文。因为佛教传到中国是后汉时期,翻经的法师为了经典能够普及大众,就用最浅显的文字来写出来,所以佛经的文字比起古文要来得格外的容易懂。这是翻经这些大德们已经给我们很多很多的便利,这都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
「孝」这个字是会意,教我们体会其中的意思,这个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这是两个合成一个。它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不是二体。现在西方人讲父子有代沟,有代沟就不孝了,就没有孝,孝没有代沟,孝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儒家是这个概念,佛家讲这个是事实,所谓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什么?就是圆满的自性。自性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自性,在我们中国用「孝」这个字,这个符号圆圆满满含了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要问,孝道什么人才能把它做得圆圆满满,一点欠缺都没有?给诸位说,只有成佛才做得圆满。因为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那就是孝道的不圆满,孝道的不清净。可见得这个字是我们从今天凡夫地一直到成佛,不能离开「光孝」两个字,光孝就是一切佛法的大总持法门。不但是净宗经典给我们宣扬这个道理,说明这个事实,即使世尊在世,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两个字。所以这个道场名号,含义是无尽的深广。
由此可知,不仅仅是不敬父母是不孝,不养父母是不孝,兄弟不和也是不孝,子孙不贤也是不孝;总而言之,你叫父母担心,你叫父母有牵挂,就是不孝。你在社会上工作不努力,也是不孝;你不服从长官,也是不孝;你不遵守国家法令规章,也是不孝;你与工作同仁不能够和睦相处,同心协力,也是不孝。可见得这个「孝」是无所不包含,希望诸位同修要在这个字上面认真努力去深入、去理解它。佛法跟孔孟教育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在佛法,地藏菩萨代表这个法门,所以《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地是心地,藏是宝藏,我们心地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那就是心地含藏无尽宝藏。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样样不缺,自性当中具足的。孝敬就是孝亲尊师,这是性德,唯有孝亲尊师能够开发自性的宝藏。所以儒家的教学是以孝敬为中心,佛法教学也是以孝敬为中心,这是世出世间的圣人对世人教学不谋而合的处所。
佛教给我们修学的要领,就是净业三福,从净业三福再向上提升,这才能够真正的进入到佛法。所以我们常常在经典里面看到,佛称人「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是有标准的,不是随便称的。最低限度要具足孝亲、尊师、慈悲、断恶修善(它因为后面有十善业,断恶修善),要有这样的修养才是佛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以这个基础入佛门,换句话说,就是佛招生招什么样的学生?什么学生有资格接受佛陀的教育?佛招生的条件就是这四桩事情,诸位要记住,孝亲、尊师、慈悲、修十善业,这四个条件才可以入佛门,才可以做佛的学生。
在此地我要向诸位做个简单的报告,我们光孝寺这一进门来是天王殿,我今天看这四大天王塑得很庄严,还没有完工。天王殿是我们佛教道场第一个建筑物,你进门来的时候,第一个就见到天王殿。天王殿里面教我们什么?就是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就是我刚才讲的,它教学的内容就在此地。大家进佛门来,你第一眼看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造像是塑造的布袋和尚像,布袋和尚出现在中国南宋,跟岳飞同时代。他所代表的,那个形像,肚皮很大,大代表包容,肚量要大,要能容物,要能够包容,满面笑容。所以他教给我们,「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满面笑容,一切都能够包容。这样的条件才能够入佛门,才能够进门。
进门你见到的是四天王,四天王第一位东方天王,持国天王,持国就是教孝。持是保持,国是比喻的意思,小能够持身、持家,保持自己一生幸福快乐,保护家庭美满,保护社会安全,保护国家富强,保护世界和平,他就代表这个目标。用什么方法?把孝道发扬光大,负责尽分,我们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是什么样的身分,我们要尽到我的职责。譬如说你在家庭,你对儿女你是父母的身分,你对於你的父母你是儿女的身分,你对兄弟,或者是对弟弟你是哥哥身分,对哥哥你是弟弟的身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五伦十义,这是说你把本分统统做到了,这在家庭叫孝养父母。然后再发扬到社会,刚才我讲的五个层次统统都做到了,我们的孝敬愈来愈广大,东方天王教给我们这些。南方天王是增长天王,南方代表智慧,代表尊师重道,老师给我们智慧。西方天王是广目,北方天王是多闻,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是手段,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手段,能够把孝亲尊师做到圆满?他教给我们要多听、要多看,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天王殿是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最基础的修学方法在这个地方建立。
四天王手上拿的道具都代表很深的意义。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乐器,我们通常塑的是琵琶。它代表什么意思?世法讲中庸之道,佛法讲中道第一义,要用中;换句话说,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你看琵琶调的弦,调紧它就断掉了,松了它就不响,一定要调到恰到好处。我们做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太过分,也不能不及,这叫中道。他手上拿的这个是表这个意思,所以儒家用中庸,佛法用中道。南方天王他是讲智慧,他手上拿的是剑,智慧之剑。他表法是教我们进步,日新又新,不但智慧天天要增长,德行天天要增高,乃至於我们生活品质,就是现在讲的生活水平,也要一天比一天提升,都有进步,表这个意思。
西方天王广目,广目是教我们多看,现在我们讲的旅游、观光考察,就是西方天王教给我们的。你能够到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去看看,去了解他们的状况,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家园。所以佛法实在讲,非常符合科学的精神,它不是闭门造车,不是教你在家胡思乱想,它是确确实实有事实的、理论的依据。他手上拿的是一条龙,龙代表什么?代表这个社会是千变万化,龙是善於变化的。变化太大太大,我们有智慧能够控制全局,能够了解它的变化,能够降伏它,降龙伏虎,是取这个意思。另外一个手上拿的是一个飞马,这个东西用现代话来讲就好说得多,那是什么东西?那是战斗机,那是飞弹,以这个武力来除暴安良,它取这个意思,这是西方天王所代表的。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伞盖,伞是防止污染。今天我们晓得这个世间染污非常的严重,心理上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乃至於生理上的污染,可以说严重到很大的程度,这在过去历史上所没有的。所以他代表是防止污染,手上拿的道具是取这个意思。
你如果真正了解佛菩萨塑的形像,它的表态,手上所拿的这些东西,你知道它完全是教我们。我们明白了,一句话不说,看一看,这个课就上圆满了。我们四众同修如果对於佛法艺术它表达教育的思想与技巧都能够理解的话,现在国内、国外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他们来的时候我们样样给他们介绍,样样给他们讲解,这就是机会教育,统统给他们上了课,他们全都接受到佛陀的教育。才知道佛教之伟大,佛教教学的善巧,佛教教学艺术化的高明,这都是我们的责任。其他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能一一向诸位介绍。
在此地跟诸位简单报告,我们讲义第十八页。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叫三宝。现在我们真正理解三皈的意义的人不多,不但今天对它误会的人多,即使在过去,恐怕也在所不免。何以见得?因为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的,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传授三皈,他老人家没有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说的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是这么说法的。这样说法确确实实叫我们感觉到很新鲜,不至於迷失了方向。
大师接著又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由此可知,佛讲三自皈是在《华严经.净行品》里面所讲的,自皈依佛,三皈都是自,自是自性;换句话说,佛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修学的方针,不是教我们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在佛门里称为外道。所以佛家讲外道,不是骂人的,不是毁谤人的,是说你从心外求法,这个就错了。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内是从心性里面去求,是依自性三宝,而不是依外面的。归是回归,是回头,佛门常讲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回过头来依自性觉,就是要依自己的觉性,这是第一条。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20 19:48
第二,是要从邪知邪见回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思想、见解,就是正知正见,自性的正知正见,这个叫皈依法。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自性清净心,这个叫皈依僧。所以僧的意思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佛教给我们皈依觉,就是觉而不迷;皈依正,正而不邪;皈依净,净而不染,这叫做三自皈,可见得佛教里面确确实实没有迷信。实在说能大师的《坛经》里面,曹溪原本的第五章讲得非常的详细,层次分明。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修行证果,他都把要领给我们圆圆满满的提示出来。特别是三自皈这一段,讲得非常的精彩,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由此可知,三皈是佛门共同的科目,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任何宗派,无量法门,都不能违背这个教学的方计,违背这个三自皈的方针,就不是佛法。但是诸位要记住,三自皈的方针,三皈是建立在净业三福的基础上。由此可知,佛法确确实实是古人所讲的方便多门,不拘形式,特别是在大乘佛法里面。形式重不重要?要看在什么时候,看在什么地区。在古时候对於仪式非常隆重,社会非常的安定,大家很有空闲的时候,这农业社会,没有繁琐的仪式,显示不出教学的隆重,是应该的。今天时代在变,佛法,前面跟诸位说过,南方增长天王是代表进步、精进,日新又新。所以佛法严格的讲,它永远是在时代的前端,领导这个时代的。但是现在佛法很可惜,不但不能领导时代,现在恐怕追时代都追不上,这个可惜,落在时代的后面了。不是佛法的过失,实在讲是我们四众弟子的过失,我们没有能把佛法发扬光大。所以希望我们大家努力更努力,恢复佛陀教学的精神,还再能够站在时代的前端。因此,佛法一定要明了它的现代化,它的本土化,这个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做到现代化跟本土化,佛的教育才能普遍推行到世间每个地区,每个角落。
我们想像,今天我在六榕寺,我去看了云峰老和尚,我看到六榕寺的宝塔。老和尚说得很好,跟我们介绍,印度的塔形状是圆形的,到中国的塔就变成八卦形的,八方形的。这是什么?佛法传到中国来就中国化,就是本土化、现代化。我们中国造塔没有造印度那个样子,在中国的道场,建成宫殿式的房子,没有建出印度式那个房子。由此可知,两千年前,公元六十七年,汉明帝派特使到西域迎请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到中国来,带著经书、佛像,在中国启建道场,这一启建就落实在本土化,落实在现代化。那个现代化是汉朝后汉时代,照那个时候的情况建立的道场。经典的翻译亦复如是。《四十二章经》不是一部经,像我们现在编写的杂志一样,是把佛大小乘经典里面的要义,适合於中国人的需求,把它摘录出来,编成一个小册子。里面一共四十二段,就称之为《四十二章经》,不是佛说过这部经,这些都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们要想佛教再恢复到时代的顶端,领导这个时代,那你就一定要认识佛陀教育现代化的精神,与本土化的重要的措施,我们才能够把佛教在这个时代发扬光大,才能把它传遍到全球每个国家地区。中国古时候的人,心目当中最尊敬的是帝王。由於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传播工具没有,所以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村庄距离很近的地方,二、三十里的地点,不相往来的都常常见到,不像现在交通这么发达,真的是地球缩小了。有几个人一生到过京城?有几个人一生能够瞻仰过皇宫?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希有。於是佛教到中国来,佛是帝王师,历代的帝王都是三宝弟子,归依佛陀,接受佛教教育。而且以他的地位、威势来帮助佛教教育的推广,使佛教教育能够普遍的利益国民。於是乎凡是佛教的道场,一律都仿照皇宫的建筑,使宫殿在全国每个角落里面都出现。中国人看到这个建筑自自然然就走进来,当然一进来,就接受到佛教非常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就能够得到。
再看看佛教的造像,我们所造的佛像,你看中国所塑造的佛像是中国人的样子,我们一看很熟悉。我们这个道场跟六榕寺都有泰国的佛像,诸位仔细到那里一看,泰国佛像样子就是泰国人,一看就看出来。你再看看日本的佛像,塑造的就像日本人,西藏的佛像就像西藏人。诸位要知道,佛没有定相,《楞严》上说得很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普门品》里面不是说得很清楚吗?「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每个国家地区他所想像的佛身都不一样,各如其想,他想什么样子,佛就变现什么样子,让他生欢喜心。这也是佛菩萨形像的现代化与本土化,何况建筑!何况教学!在形像上可以随时变改的,随时变的,他的精神、原理永远不变。精神、原理讲到最深总持的法门,就是孝敬两个字,这是永远不会变更的,方向(就是方针、要领)是觉、正、净,这是永远不变的。
因此,我们在外国弘法,许多中国法师在外国建道场,也建成中国宫殿式的,我看到很难过。难过的什么?第一个,他们花的钱太多。在外国建中国宫殿式的道场,建材都没有,要在中国运去、要在韩国运去,那个费用很高很高的。花钱多,建成中国古代式的道场,外国人走到那里去一看,它是外国的文化,代沟就有了,外国人不会进来。纵然进来也是观光的性质,没有一个到这里来学习的心理,这就是不知道佛陀教育的本土化跟现代化。所以我常常提倡,也劝一些法师们,我们在外国建道场,一定要建筑外国现代化的建筑。外国人一看,他心里欢喜,他自然就走进来了,不要劝他,不要去找他,他看到这个建筑物他就想进来。进来什么?进来他是来学习的,他不是来观光的,这个建筑能够摄受众生,它有这个含义在那里。而不能说我这个建筑拒人於千里之外,那个错了,都是要明了的。
佛像,佛像也要画外国人的面孔,他就有一种亲切之感,一看佛像、菩萨像,我们在美国都是美国人,他就非常欢喜。一看到是中国人,他心里总是「我要学这个教,还要去学做中国人」,他心里就难过了。所以我们的像造成美国人,他一看到心里欢喜,「这是我们自己的佛,我们自己的菩萨」,他就很容易接受。所以我在美国建的道场,我这个道场形式是外国的建筑,里面的佛像,我是心里想,天天想这个佛像是外国人的面孔,想也想不来,没人替我做。道场建好之后,有个人送了我西方三圣,我天天在想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人送来的,到现在还不晓得。油画像,画得很大很高,供养在我道场里面。当中阿弥陀佛是印度人,一看就是印度人,观音菩萨是中国人,大势至菩萨是美国人,非常非常理想。
尤其是大势至菩萨,太好了。为什么?大势至菩萨是我们净土宗初祖。诸位知道,我们中国人讲净土宗初祖只知道是慧远大师,慧远大师是中国净土宗初祖。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净土宗初祖,你看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最初讲的《华严经》,在华严会上提倡净土法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是法界初祖,你们读《楞严经》就晓得,他与五十二同伦,他是法界初祖。所以净土宗法界初祖是大势至菩萨,娑婆初祖是普贤菩萨,中国的初祖是慧远大师,这是我们都应该要清清楚楚知道的。所以这个三尊佛像供养在那个地方,我看到很欢喜,我天天在想,还居然就变成事实了。我们的道场星期六对外国人开放,给外国人传播佛法的教育,希望他们能接受,希望净宗佛法在国外能够普遍的宣扬,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这是大致上把佛教与它修学的目标、方针,简单的汇报给诸位。
下面我们要介绍到本经了,《佛说阿弥陀经》。今天分送给诸位的经本,《阿弥陀经》的经本要留在此地,我们因为讲五天,五天讲完之后,最后一天圆满的时候赠送给大家。否则的话,你们现在带回去,明天恐怕这里经本就不够用了,这是请大家原谅的。经本留下来,最后圆满就送给大家,最后一天可以带回去。好,请大家安静下来。
本经原来的经题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经题是释迦牟尼佛在经上给我们宣说的。现在的经题,《佛说阿弥陀经》,是翻译的人就是鸠摩罗什大师他提的。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经本上讲的原来的题目,这个题目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这一句「阿弥陀佛」人人都会念,佛号功德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如果你真正知道佛号功德,我相信你这一句佛号一天到晚决定不会中断。为什么?你真的晓得它的好处。念一念就断了,念一念就忘了,什么原因?对这个佛号真实的功德利益并不能完全的理解。这几天的时间,我们的重点就是要把这个问题跟大家做个简要的说明。
表解里面我们把它分列出来,先讲「称赞」,称是称说,赞是赞叹。什么人称说、赞叹?是「一切诸佛」。这句话我们不能够疏忽,不能够轻看,一切诸佛是讲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十方诸佛,一尊佛都没有缺;换句话说,所有一切诸佛统统都到齐,没有一尊佛不赞叹。诸位想想这是什么法门,会得到一切诸佛的赞叹。像这样的经文,我们查遍《大藏经》,世尊也没有这种说法,唯独在这个法门里面,佛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之所赞叹。赞叹的是什么?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什么是不可思议的功?什么是不可思议的德?不可思议的功德是涵盖一切,就是大经,大本是《无量寿经》,《弥陀经》叫小本。内容没有差别,一个说得详细,一个说得简略,只有言说、文字繁简不同,内容并无二致。
要依大经来说,我们更容易理解,不可思议的功德是什么?是无量,大经里面说无量寿。「无量」这两个字里面,就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因果、性相。说一个「寿」是举个例子,无量无边的理事举一个「寿」,不是单单就是寿无量,智慧也无量,德能也无量,才艺也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一切无量里面举出一个「寿」,为什么?寿是一切无量里面的第一个功德。假如没有寿命,譬如说你有无量的财富,有无量的财产,有无量的,这一切无量,寿命没有了,这一切无量等於落空,你不能享受到。所以寿命是一切无量里面的第一德,举它来做个例子。这是说的「称说」功德里面的含义,可以说是究竟圆满。
我们要在一生当中能够证得,这个功德才是真实的。如果我们这一生当中得不到,那只是佛吊吊我们的口味而已,我们得不到受用,还是等於落空。可是在这个法门里面,决定不落空,会满一切众生之愿,那就是有一个最巧妙修行的方法,「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两句话,往后我们还要细说,什么叫执持名号?怎样叫一心不乱?这是我们修学的功夫,能真正做到才能够带业往生,顿超圆证,这是我们得到的。一分功夫就有一分收获,十分的功夫就有十分的收获。这个法门非常非常广大,上至等觉菩萨,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文殊、普贤、弥勒都是求生净土的;下至恶道众生,乃至於造作五逆十恶地狱众生,也能往生不退成佛。所以才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称赞,它有道理。假如这个法门不是圆满普度,不是顿超圆证,那就不值得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这个称赞的确是有条件的。
我们一般人拜佛常常祈求佛菩萨保佑我们,佛菩萨加持我们,我们有这么个愿望,有这么个祈求。是不是真正能得到佛菩萨护念?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护佑?这点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现在我们看到这部经,这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假如,我们真正肯依照这部经的理论、方法来修学,那么一切诸佛护念这个经,必然也护念依照这部经修行的人。可见得这是真正求一切诸佛保佑,求一切诸佛护念,这是我今天在此地对诸位真实的供养。你们能够以真诚的心、清净心、恭敬心去念《阿弥陀经》,去受持「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你就会真正得到一切诸佛的保佑,一切诸佛的加持。你要相信,你不能怀疑,你怀疑那是你自己有了障碍。决定不怀疑,决定不夹杂、不间断,你一定能够得到诸佛所说的真实的功德利益。
诸佛所念,实在讲,正如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一切诸佛成佛,他修什么法门成佛的?就是修念佛法门成佛的,这个说法与《观经》三福末后的一句「深信因果」完全相应。三福最后一条是菩萨所修的。通常我们讲因果,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因果,我们凡夫都能够深信不疑,何必还要劝菩萨?劝菩萨深信因果一定跟凡夫所说的不相同。我们参遍《华严》、《法华》这些大乘经论,才真正体会到,佛所讲的真实义。真实义是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的因,有许许多多佛菩萨们还不能够完全接受,这是要诸佛如来普遍去劝告他们,启发这些菩萨的。所以我们对这个法门能够深信不疑,换句话说,这种善根、福德、因缘已经是大菩萨们所具有的。
我们是初发心的凡夫,烦恼习气没有改变一丝毫,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福报来接受?这个问题,佛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很清楚。凡是在末法时期,业障深重乃至於造作五逆众恶的这些男子、女人,闻到这个法门,能够真信不疑,依教奉行,发愿求生的,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积功累德,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个善根在这一生当中在现前成熟,你才有机会接触到这部大经,才真正能够相信,真正能够奉行。所以,这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善根成熟,因缘具足,这是一桩大事,不是个小因缘,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珍惜这个缘分。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不但有生之年得到幸福,快乐美满,将来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究竟真实的美满、这才是我们这一会真正说听之所在。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20 19:49
昨天我们将佛法与《弥陀经》的经题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今天起我们要看看这部经的经文。《弥陀经》在中国有两种译本,我们现在通用的,是姚秦时代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以后在唐朝时候,玄奘大师也将这部经从梵文译成中文,但是奘师所译的这个本子没有流通,在《大藏经》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玄奘大师早年到印度去求学,他动机当中,最主要是对於古德译经带有怀疑,他认为所翻的可能不很正确,所以自己亲自到印度去求学。他在印度住了十七年,回国之后,对於古德所翻的一切经论没有加任何的评论;换句话说,都为他所默认,也就是承认古大德所翻的没有译错,翻得很正确。所以经典的可靠性,玄奘大师给我们做了一次证明。
特别是这部经,他老人家翻成汉文之后,他的学生窥基大师,我们晓得窥基大师是法相唯识宗的初祖。法相的经典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来的,但是真正在中国建立成为一个学派,或者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宗派,是在他学生手里。窥基大师曾经给《阿弥陀经》做了个注解,叫做《阿弥陀经通赞疏》。最奇怪的就是,《通赞疏》采用的本子是鸠摩罗什大师的,不是他老师奘大师所译的经文。我们后人看起来感觉得很奇怪,这里面用意非常之深。就是世尊灭度之前,教诫后世的弟子「四依法」。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玄奘大师师徒两个人做我们后世的模范,做我们的典型,看看人家是如何实践佛陀的教训。
罗什大师译的这部经是意译,也就是完全摆脱梵文的形式,把它的意思翻出来;而玄奘大师是属於直译,照著梵文一句一句的这样把它翻成中文。因此这两个本子我们要对照起来读,会发现有些地方不一样,实在讲是应该要对照起来看的。照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弟子对於老师是格外的尊重,老师所翻译的经本,别人不流通,自己的弟子应该是把它发扬光大,负责流通这个使命;但是我们看窥基大师所做的,恰恰跟我们想的相反。窥基大师依旧是采取罗什的本子,这样就更证明,他们师徒二人对於罗什大师翻的《阿弥陀经》,完全肯定的接受,毫无怀疑。这是对於经典的信任,经典的尊重,奘师师徒二人对我们后世有很大的启发,让我们对这部经生起坚定的信心,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他们完全摆脱了宗派,摆脱了感情,纯粹是以理性来做。当然玄奘大师所翻的,绝对不在罗什大师之下,如果在罗什大师之下,这个翻译就没有意义。两种译本同样的好,而罗什已经普遍流通了,於是他师徒两个也特别赞扬、流通罗什的本子,将奘师所翻译的供给我们修学的人做参考。这样的心量、这样的行持,值得我们后人效法,值得我们学习的。
经文一开端是序分,接著正宗分、流通分,这是每一部经对於三分的体例来叙说、来记载。序分里面有通序、有别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特别的留意。通序虽然在文字上每部经大致上都是相同的,都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与哪些人在一起」,就像开会会议记录一样,大致都相同。文字虽然相同,可是里面的含义有浅深差别,那不一样。因为佛说一切经是应机而说,绝大多数是由於弟子们启请,也就是有了疑问,提出来请求释迦牟尼佛开示,请求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一问一答,经典的发起多半是这种形式。而在本经就相当的特殊,这部经没有人问,是属於无问自说,释迦牟尼佛自己对我们宣说,没有人启请。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天台家、贤首家的判教,实在佛在世的时候无所谓判教,判教是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中国的祖师大德,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加以综合整理,重新编排,按照浅深次第,便利我们修学,这就好比是把当年佛所讲的一切经,我们今天把它编成教科书一样。天台家依的是四教,所谓是四教仪;贤首是以五教来判的。五教跟四教实在讲只有开合不同而已,内容是大同小异。
照四教或者是五教来看,五教是讲小、始、终、顿、圆,於是「如是我闻」的意思,对於「如是」的意思就有浅深次第不一样。我们知道,佛的经典、佛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正因为如此,所以佛在华严会上告诉我们,「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这是《华严经》上两句偈。为什么世间人不能解?世间人解佛法是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是用自己的意识来解释,往往把佛的意思解错了,佛不是这个意思,我们看错了。何况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到底哪个人的解释是正确的?哪个人的解释是可靠的?这始终给我们打了个问号,於是乎对於经典的修学,乃至於信解都产生了障碍。
佛法传到今天,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已经是三千多年,外国人的记载是二千五百多年。无论是中国、外国的记载,总而言之一句话,都已经超过二千五百年这么长、这么遥远的时期。教法是愈传愈讹,用现在的话来说,免不了变质,这才有法运三分的说法,正法、像法、末法,我们现在处在末法的时代。如果对於经典要丧失信心的话,换句话说,我们接受佛教育的意愿就不会很强烈,信心也不会很坚定;换句话说,成就也就有限。所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这些障碍、这些疑惑一定要把它排除。
首先我们要知道,要承认、肯定佛菩萨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清净心是体,智慧是用。三学之中,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法的目的是教我们开智慧,而开智慧的枢纽是在「定」。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所修的统统是禅定,只是用的手段、方法不相同。禅宗里面讲禅定,教下里面讲止观,止观就是禅定,净土宗里面叫一心不乱,诸位想想,一心不乱是不是禅定?乃至於密宗里面讲三密相应,相应就是定,不定它怎么能相应?由此可知,诸宗所用的名词术语不一样,实际是一桩事情,统统是禅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戒定慧是我们自性当中本来具足的,可见得佛的教学始终没有离开自性,因此佛对一切众生说法,无不是称性而谈。但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这个不相同是讲习性,就是迷悟有浅深差别不同,迷得浅的人智慧就显得高,迷得深的人智慧就显得浅,有这样的差别。佛虽然称性而说,有些就讲得浅显一些,有些讲得深奥一些,无论佛所说的法是浅、是深、是半、是圆,都是称性而说。譬如我们晚上看月亮,初三、初四的月牙,我们要问问那是不是真正的月光?是,一点也不错;十五的满月也是真正的月光。我们把真月比喻作真性里面的智慧,那么佛所讲的经有满月,那就是圆满称性而说;有说一半,像初八、初九的月亮一样,上弦,只有一半,是称性但是不圆满,只说了一半;或者只说了少分,特别是人天法与小乘法里面,佛只说少分,一半也不到,就像初四、初三的月亮一样。无论是初三的月亮、十五的月亮,总而言之都是真月,都不是假月。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体会到佛称性,称性有圆、有不圆。
经文当中「如是」两个字,「如」就是说明称性而谈,代表这个意思,这是佛说法与世出世间一切人说法不相同的地方。「如」之含义既然是称性,称性就是说如其理,理如其说,事如其性,性如其事,性相、理事不二,这就是「如」。换句话说,佛所讲的完全是个事实的真相,如就是代表一切事实真相,这是「如是」两个字的浅说。那么我们要问本经,本经的「如是」究竟是圆还是半?我们从本经的经题上去看,昨天晚上跟诸位同修报告过,本经的经题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我们想想这个题目的含义,这个「如是」两个字究竟是圆满的意思,还是半满的意思?就不难想像到,这个地方的「如是」是究竟圆满的意思。因此这部经分量虽然不多,但是它在佛教里面的地位,在佛教里面的分量,是属於第一。
清朝初年干隆时代,彭际清居士,这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有《无量寿经》的节本,他有《华严念佛三昧论》,他的解行都有相当高深的造诣。他老人家曾经说过,《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句话是他慧眼所见,告诉我们后人,净宗经典在整个《大藏经》里所占的分量。我们中国人,无论是哪一宗、哪个学派,无不尊崇《华严》为根本fa 轮,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那么彭居士将《无量寿经》尊称为中本《华严》,这个意思就不平凡。《华严》有八十卷,我们称为大本,《无量寿经》只有两卷或者是一卷,称为中本,文字有繁简之别,内容没有二致;换句话说,《华严经》上所有一切内容,《无量寿经》是统统具足,没有一丝毫欠缺。
他为什么不称小本《华严》,而是中本?既然是中本,当然还有小本,否则的话就讲不通了。小本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所念的《佛说阿弥陀经》,这个经叫小本《华严》。它在文字数量上比《无量寿经》更少,但是里面所讲的性相、理事与《华严》也是无二无别。彭居士给我们这个开导,让我们明了《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原来跟《华严经》是一样的。他说这个话有没有根据?是不是他随便说的?他有根据,根据是什么?根据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怎样圆满?这是修学大乘的人都应该要知道,净宗的难信是真的,确实不容易让年轻人接受。我自己修学,过去也是从这个关口转过来。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弟子,他传承的就是净宗。我跟他学了十年,他苦口婆心的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我还是半信半疑,没有办法全程肯定的来信仰它,来接受它。真正接受,是离开老师之后讲《华严》,我讲《华严》讲了十七年,从《华严经》上得到了启示,真正认识这部经典的宗旨。
华严会上末后的圆满,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就圆满。《无量寿经》跟《弥陀经》字字句句都是说的极乐世界,正是《华严》的归宿。《华严》是一乘圆教,那么《无量寿经》则是圆中之圆,一乘当中的一乘;《无量寿经》如是,《弥陀经》当然也就完全相同。莲池大师告诉我们,《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只是大本小本的差别。《无量寿经》是大本的《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本的《无量寿经》,如果跟《华严》合起来,这三部经是一而三,三而一。这正是古大德所说的,如来所说的第一经。唐朝善导大师跟我们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他说「如来所以兴出世」,这个如来是讲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示现在九法界当中,以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或者是以菩萨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为的是什么?「唯说弥陀本愿海」;换句话说,佛之所以出现在世间,就是为了讲《无量寿经》、讲《弥陀经》,这是佛真正的用意。
正因为这个经太难相信,所以佛对於那些不能接受的、不肯信服的,那才用其他种种不同的法门来引导,最后还是归到净宗法门。最后到底是什么时候?这也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十地品》里面,我们读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菩萨是从初地到等觉,一共是十一个位次,等觉菩萨我们也称他做十一地。由此可知,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对於念佛成佛或者还不相信,也就是他们智慧还不到。等到他登地,烦恼、无明破了一大半,这个时候智慧现前,对於佛讲这个法门才能接受,才能够深信不疑,从此专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看到弥勒菩萨,都是求生净土。《无量寿经》的后半部,弥勒菩萨是当机者,由此可知,弥勒菩萨与净宗缘分之深。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后才真正明了佛说经讲道、教化众生的真义所在。
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佛的真实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要知道。在理论上讲,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修觉正净,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一切诸佛偏偏赞叹念佛法门?实在是因为这个法门有它度众生特别的方便,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以《华严》来说,《华严》它的教学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换句话说,没有明心见性,没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不是《华严经》摄受的对象。由此可知,《华严》是度高等的凡夫,不是对普通人,所以中下根性没分。禅宗像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他老人家所接引的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中根性都不是他老人家所接引的对象,中下根性没分。有些法门,像佛在《阿含》里面所说的,专度下下根人,上上根人不愿意学习,认为这些法门太浅,不值得学习。这就显示出法门应机不相同,所以绝对不是一个法门能够普度一切众生。
唯独弥陀净土这个法门,它是能度一切众生,上可以度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这一类菩萨,这是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身旁的等觉菩萨,绝对不是普通人。而下乃至於五逆十恶、地狱众生也能得度,不但能得度,最不可思议的,它是平等得度。单说得度我们还勉强能接受,说平等得度,这个事情就难了。不但我们凡夫不能接受、不能相信,许许多多的菩萨,刚才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都不相信,这叫难信之法。这个法门有它究竟圆满的理论,浅位的菩萨(三贤菩萨)无明习气没断尽,智慧不圆,见不到甚深之理,见不到全面之理,这是他不信的原因。
那么我们要问,那些大菩萨们、声闻、缘觉都不能接受,都不能相信,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品烦恼也没断,天天还在造罪业,我们为什么会相信?我们为什么还念佛?为什么也能往生?而且往生还有种种瑞相,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样说起来,那些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也比不上我们了,这是真的吗?是真的。这个事情也很奇怪,我也搞了好多好多年都没搞清楚。别人来问我,我答不出来,我只好说,佛经上这样说,我们信就好了。一直到念《无量寿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听到这个法门能生欢喜心,能够信受奉行,原来他在过去生,无量劫以来,曾经供养过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今天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所以他才能接受,这不是偶然的事情。
这个道理知道的人真的不多,《弥陀经》上跟我们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知道,我们是凡夫,辟支佛、权教菩萨都不能接受,我们凡夫是无量劫以来种植的善根无比的深厚。善根固然种得很深厚,我们的习气没有断,所以没能往生,要能往生,今天就不必在此地听我在讲演。好在佛在大经上跟我们说出一个例子,那就是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他们这帮人。佛讲《无量寿经》的时候他们都在听,听到世尊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他们听了非常欢喜,大家都起来供佛,对佛礼拜,心里打个妄想,希望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世尊有他心通,心里动个念头他就知道了,於是乎世尊就宣说,阿闍王子这五百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要听清楚,四百亿!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听到这个法门才动个念头,希望将来自己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还没有发心「我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才知道四百亿佛还是少善根、少因缘。
我们今天听到这个法门,死心塌地能相信,我们种的善根决定超过阿闍王子他们。这是同学们你读经的时候你要珍惜自己,你有这个信心,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决定超过他们。现在迷惑颠倒,造作罪业,没关系,要紧的是你真正肯回头。你有缘分接触到这个法门,那你这一生就得度;接触不到这个法门,你是善根、福德多,你缘不足,没有缘分遇到这个法门。所以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你这一生决定得度。我在到此地来之前,我上个月在新加坡,新加坡讲经的时候,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新加坡监狱里面有不少被判死刑的囚犯,这些囚犯多半都是贩毒的。新加坡贩毒被抓到之后,唯一死刑,没有第二种刑罚,被判死刑。李居士就在死刑犯里面劝大家念佛求生西方净土,里面不少这些人都接受。他们念佛是真精进,因为他晓得哪一天要死,印光大师讲的,念佛人要把死字贴在额头上,他那个死字是真的贴在头上,所以念佛是日夜不间断。
临刑的时候,他们的刑罚是绞刑(吊刑),他们非常从容,一点都不惊慌。在上绞刑台的那一天一夜,是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其他的同伴统统替他助念。他不要人架,大大方方的走上断头台,一般被判死刑的人,身上都发软,走不上去,要人扶著上去,他们不需要人扶,自己走上去。而且一般吊死的人都是七孔出血,惊慌!他们吊死的时候面色峥嵘。烧出来的舍利,我看过许许多多的舍利,没有看到像新加坡死囚犯那个舍利那样的好,又大又美,掉在地下,就像金属掉在地下音声一样,非常之清脆。证明他是真正往生,一点都不假,所以新加坡死囚犯是精进念佛团。新加坡有福,这些人给他念佛往生,在那里成佛,李木源居士的功德不可思议,我对他非常之赞叹。
我们将印祖写的这些警惕的话,以及阿弥陀佛的佛像,我都送给他们死囚犯们,每个房间里面都给他贴起来,提醒他们自己。所以,他们那些人是真正的精进念佛,我们念佛的功夫比他们差远了,不如他们。念佛之后,他们的相貌完全改变,气质完全改变,家里的亲属去探监,去看他们,都不相信。为什么?以前面貌很凶恶,都不是个善人,现在一看,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真真实实的,而且还会劝家亲眷属要认真的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反过来度他的家亲眷属。现在新加坡念《无量寿经》的人非常多,念阿弥陀佛的人很多,都看到这些好的榜样。
这些无论在理论上,无论在事实上,都给我们许许多多的证明,证明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古来祖师大德所判的教下,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经教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不可思议的法门,这个法门能叫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我们要问,那些上断头台的人为什么不惊不怖?诸位要知道一个事实,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在没有死的时候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所以,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吊死以后才去的?不是的,他是去了之后,这个身体留给他们去吊,身体与自己不相干了。那一条黑布蒙到面孔,他就看到佛像,就看到佛在那里接引他,他就跟佛走了,所以他不惊不怖。这就说明这个法门是一生成就的佛法。在一切法门当中,唯独这个法门是一生成就,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我们是活著没有断气,看到佛来接引,跟佛去,去了以后才断气。这一点关系非常非常重要,希望同修们要把它记住。
这一句里面第二个给我们最大启示的,就是佛的常随弟子排列的顺序。我们在经文看到,声闻排在前面,菩萨排在中间,天人排在后面,这里面有教学的义趣在其中。声闻弟子是佛的常随众,也是负责传持佛法的人,所以把他们摆在前面。菩萨有出家、有在家,菩萨不常随佛,而是常常在十方帮助佛接引一切大众。佛在世的时候,只有结夏安居的时候,这些菩萨才回到佛的身旁,接受一年一度的再教育,净心教育,平常不常跟佛在一起的。他表中道,所以他排列在当中。人天,就是在家学佛的同修,他们的责任、他们的使命是要护持道场、护持正法,他是在幕后的支援,所以排在后面。这是排列顺序的不一样。
列举上首,本经一共为我们列了十六个人,这是声闻众当中列了十六个人。这十六个人,古今的注解都介绍得很详细,每位尊者把他的小传都说出来,我们可以参考。今天跟诸位报告的是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著重在这一点。我们看这十六个人的身分、地位、专长,不难发现他是在代表社会每个阶级、各行各业。显示这个法门广大无边,包容含摄一切人,也更显示能度九法界各种不同众生圆满成佛,它显示出这个东西。因此我们从十六位尊者当中,我们明显的看出这个法门的教学超越了法界。菩萨可以学,阿罗汉也可以学,辟支佛也可以学,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统统可以修学,超越法界,不受法界的限制。法界都超越了,那就我们世间来讲,国家、种族、党派、宗教当然超越,这才是我们大众真正平等的法门!《华严》还不够平等,只有法身大士才能得度,没有证得法身的都摒弃在大门之外,这就不平等。《阿含经》能度声闻、能度人天,不能度菩萨,也不平等,唯独这个法门真正平等,一切众生都能够包含。我就把这个意思给诸位同修报告出来提供,其他的你去参考这个经论的注解。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本经的三分,它的纲领都在诠释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也就是说我们要想修学这个法门,要想达到究竟圆满的结果,这个究竟圆满是圆成佛道,不是权教佛,是圆教佛,是究竟圆满佛,也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在一生当中能成就,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法门。修学的三大纲领就是「信、愿、行」,称之为净土三资粮。正宗分里面就是信愿行三大纲领,流通分里面也是这三大纲领,序分里面当然还是这三大纲领。所以前面十六位尊者是劝信,帮助我们启发精进坚固的信心。当中有四位菩萨,文殊、弥勒是劝愿,前面十六位尊者是劝信的。文殊是代表智慧,如果没有甚深的大智,没有这样的人发愿求生,我们的信心很难建立。总认为这个法门大概是老太婆教,没有什么知识的人修学的,佛度这些人的。文殊菩萨也发愿求生,我们就不怀疑了。文殊菩萨我们晓得他是菩萨众里面智慧第一,他是过去七尊佛的老师,你怎么敢说他没有智慧?
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佛,世尊法运过去之后,他是我们娑婆世界的第五尊佛。有不少人对弥勒菩萨非常的向往,希望能够生到兜率内院去亲近弥勒菩萨。好,这个志愿非常难得。但是兜率内院虽然是比较近,跟极乐世界比较那是近多了,可是他老人家的门槛很高,我们未必能进得去。弥勒菩萨在大乘佛法里面,他是法相唯识宗的始祖,法相宗修行的方法是修五重唯识观,你要把这个功夫修成,才能到兜率内院。五重唯识观不好修,相当的麻烦,我自己曾经想过,不要说五重,一重我这一生恐怕就办不到,所以我不得不放弃。
放弃之后,我找到一个后门,从后门找弥勒菩萨容易,大门进不去从后门。后门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原来他老人家在西方极乐世界担任法相唯识课程的教授,他天天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上班、去上课。我们念佛生到极乐世界,见了面:老师,我到你道场去参观参观好不好?老师一定说好,我带你去。不要修唯识观也可以到兜率内院,所以我找到后门,不容易找到。这就说明,菩萨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系非常非常的密切。我们想亲近弥勒,念阿弥陀佛,这是一生当中一定满愿的,修唯心识定倒不一定能够生到兜率内院,这是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用他们两位菩萨来劝我们发愿求生净土。
干陀诃提菩萨,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不休息,后面有个常精进,这两位菩萨名号上我们就得到启示,他是表行。净宗的修行秘诀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是念佛的秘诀。「都摄六根」,我们不太容易领会,而是《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向专念」,一向就是都摄六根的意思。一,向是一个方向,拿现在的话说,我这一生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目标和方向统统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专念」这两个字,就是净念相继。
我们先说「都摄六根」,我的眼睛专看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我都不看,这是摄眼的;耳专听阿弥陀佛;口专念阿弥陀佛;心里面专想阿弥陀佛,这就行了,这就是摄六根。「净念」著重在这个净字,如果一面念佛一面还有妄想,我的念头不净,就不清净。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告诉我们,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夹杂什么?夹杂著妄念,夹杂妄想,最忌讳夹杂。如果我们能做到不夹杂、不怀疑,这叫净,那个念叫净念。「相继」就是不断,一句佛号一句佛号不间断,这是功夫。经上这两位菩萨教我们这桩事情,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念佛的要领。
我们要问,要怎样才能真正度脱?还是祖师大德的两句老话,「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是真正的学佛,首先要看破世间,要看破世界。《金刚经》上跟我们说得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世间不是真的,你要晓得事实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果我们在这个虚幻的境界里面把它当作真实,在这个里面生起取舍、得失的妄念,那就大错特错。真看破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随缘度日,世间一切一切都不放在心上,你的心干净,心清净,自然就少烦恼。下午告诉诸位同修说,我们不看报纸,不看电视,不听广播,跟外面的接触非常非常的少。接触的少,世界的事情都不知道,人家来问,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天下太平,没事。我们过的是太平日子,太平盛世。如果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真是乱世,你们住乱世,我住清净世界。你们要想住清净世界,你就用我这方法,你就住清净世界,这是真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20 19:51
古人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知道事情少烦恼就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所以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必要认识。我的信件,有很多同修给我写信,我知道,我有没有看到?不一定。第一个,我是确确实实没有家,有道场也等於没有。为什么?从一九七七年开始我就在各地讲经,把净宗法门普遍的介绍给大众。现在常常去的这些道场,也就是一、两年会去一次的,已经有三十多个道场,还在不断的增加,所以每个道场一年大概只可以轮到十天到一个星期。你问我在哪里,我自己都不晓得在哪里。你们给我写信,你说寄到美国达拉斯去,美国达拉斯道场是建好了,我一年在那个地方大概只有顶多半个月的时间,会到那里去两次,去一次大概住一个星期到十天。所以很不容易看到这些信件。
现在我交代每个道场常住的同修们,凡是有写信给我的,你们代替我回。怎么回法?要写字。我今年印了一张卡片。过去印光大师晚年信件太多了,他回信的时间都来不及,回信把自己念佛修行的时间都耽搁掉了。所以他老人家写了封长信,一函遍覆,他把那个信印得很多,凡是有信来就寄一封。我觉得写那么多还会麻烦,还罗嗦,我就想到过去我在日本访问的时候,看到东照宫门头上雕了有三个猴子,我对这个印象很深刻。我照个照片,把这个照片找出来。三个猴子,一个是蒙著眼睛的,一个是塞耳朵的,一个是蒙著嘴巴的,你们知道这什么意思?告诉你,不是佛不要看,不是佛不要听,不是佛不要说。我把这三个猴子的卡片印了很多,装在信封里,就这样寄去就可以了,一切遍覆。你们如果给我写信,都可以有这么一张回给你,其他的都没有了。你要问什么叫佛法?这就是佛法。怎么样修行如法?这个修行就如法;什么都不要去看,不要去想,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你这一生决定有成就。正好今年是猴年,我就印了这三个猴子的卡片。这是讲怎么样修行,怎么样念佛。
天人大众当中,首先介绍的释提桓因,然后再讲有无量诸天。这些就我们现前来说,这是属於宗教。我们中国的道教拜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佛经里面讲的忉利天主,ji 督教的上帝、天主教的上帝、yi si lan教的上帝,都离不开天人。所以这是一切宗教学佛的都愿意以佛为老师,所以佛是天人师,弟子们当然护持老师,护持佛法,所以这个显示出佛教超越了宗教。任何宗教里面的神都学佛,何况一切宗教徒?更明显的为我们说出,佛教是世出世间最伟大的教育,最圆满、最究竟的教育,我们在本经序分里面统统看出来。
经文虽然只有三句,实在讲为我们提出净宗的三大纲领,那就是「有世界名曰极乐」,「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佛这些话我们要深深的去体会它。「有、现在」,这是劝信,有是真有,不是假有。因为西方世界跟十方诸佛的世界不相同,怎么个不同法?诸位细细去读《无量寿经》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我在《无量寿经》讲演里面讲得很详细,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面也注得很圆满,都可以供给同学们做参考。因为这个世界它的净土,它的土是法性土,跟十方诸佛世界不一样。十方世界凡圣同居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学唯识的同修就知道,它是心心所的相分。唯独西方净土与一切如来的报土不是识变的,它是属於法性土。法性土才是真常,永远不变,这才是极乐的意思,这才是无量寿的真实义。
所以佛在此地给我们说法,而且就是现在,劝我们要相信。表解二十七面,「有、今现在」,劝信;「世界、极乐」,这是劝愿。我们希望有个非常好的修学环境,再好的环境无过於西方极乐世界,物质的条件圆满具足,没有一丝毫欠缺。人事的条件那更是好到我们无法想像,导师是阿弥陀佛,教授是诸佛菩萨,这是非常希有的因缘。「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会念的人很多,真正知道这句佛号功德的人不多,你要晓得这一句佛号功德,你一定要熟读《无量寿经》,熟读《弥陀经》的《疏钞》、《要解》。这还不够,还得要熟读《华严》、《法华》、《楞严》,然后你才会真正体验到这个名号功德是真实不可思议。
所以,没有这些大经大论的基础,的确这句名号功德的殊胜,真实的利益,是很难用简短的言语说得出来,是很不容易体会。同学们如果希望有这个愿望深入去理解,这些大经大论不能不懂,不能不熟读;读不熟还不行,一定要熟读,你才能够真正明了。明白之后,疑惑就断了,断疑生信,你的信心才真正清净,真正建立。以这个清净的信心,这就是往生西方世界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因为我们的愿心是以信心为基础。蕅益大师说得很好,他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们真信切愿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那在念佛功夫的浅深,可见得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是决定往生之后的品位高下。由此可知,信愿行三个条件,信愿尤其重要。古德也常常勉励我们,只要能往生,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也好,也难得,这是真的。虽然话是这么说,总是希望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能够把自己的品位不断的向上提升,这才是真正有志气,有抱负。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问,如果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不是太消极了一点?对於我们今天的社会,似乎我们没有一丝毫的贡献,念佛似乎是有点逃避现实的嫌疑。有这些想法的人不少,这些都是疑惑,有疑,心就不清净,不但障碍了我们的道业,同时也障碍了智慧,再说得浅显一点,障碍了我们现前的信心。我们看看历代净宗这些大德们,他们对於国家、对於社会,有没有积极正面的贡献?这个问题就不难解释。在中国,从东晋远大师一直到近代印光大师,他们以身作则,教化一方。不但当时大众在社会上每个阶层都得到他修持的感应,甚至於影响所及远至於其他国家,远至於后世,这就说明净宗对於社会依然是非常积极的参与。
积极究竟积极在哪里?像我昨天跟大家提示的,净宗修学的基础在三福,三福就是积极参与世间一切诸法的修学。像修学的根基奠定在孝亲尊师、慈悲、断恶修善,这个法门在前面我们明显看到,它是涵盖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如果人人能尽本分,人人能尽自己的职责,社会是祥和的,国家是富强的,世界一定是和平的。这是说净宗的教学,乃至於所有一切大乘佛法的教学,对於社会、对於国家、对於一切众生,确实有非常积极的贡献,哪里有消极!
一切众生,我们把范围缩小一点,在这个世间我们整个的人类,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既然得人身,有生必有死。我们想到死后这个问题,要为来生设想,为来生做预备,这绝对不是超出现实。我们眼前一切都能顾及到,我们将来来生还是圆满的,也能够考量到,这才是真正的积极,而不是疏忽了现实,只顾将来。忽略了现实,只顾将来,将来是靠不住的。我们佛法讲果报,有两种,一种是花报,一种是果报。花报是现前的果报,现前的报应;果报是来生的。现前花要开得不好,将来的果恐怕就结不成,现前花要开得美好,由此可知,参与社会积极这一面的修持,我们要做得圆满,花开得才好,将来果报才好。由此可知,佛教教育始终是积极的,无论是现在、未来,绝对看不到消极的所在。
尤其是报恩,我们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四重恩第一是父母之恩,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儒家讲报父母恩,佛家更重视报父母恩。第二个是老师之恩,我们的慧命得自於老师。佛说我们一个人有两种生命,一个身命,一个慧命。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包括在四重恩第二种里面。第三种是国家之恩,在从前君主时代是帝王之恩,现在民主时代是国家政府之恩。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政府,我们的社会必定是混乱的,我们的身心一定是不安稳的,那对於道业的修学必定会产生妨碍,所以国家有保护我们的恩德。第四种是一切众生之恩。为什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不辞辛劳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把佛陀的教育普遍的为大众宣扬介绍?就是要报众生恩,这个力量在推动的。
如果有人误会说学佛是消极的,那就错了,他对於佛法认识不清楚,没有能真正的理解,才会产生这些误会。这些误会我们都能够解释,只要他明了,他自自然然也会对佛法产生爱好,产生兴趣。即使我们在外国,外国人大多数都是ji 督教徒或者是天主教徒,我们跟他接触的时候,把佛法介绍给他,他们都生欢喜,都愿意来听。这是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外国人求知这个理念比我们强,只要是好东西他们都愿意接受,都愿意学习。对於宗教信仰没有那么坚固的执著,这是外国人的长处。所以他们很容易接触佛法,很容易接受佛法。就是佛教弘扬的人太少,能够把佛法讲清楚的人太少,这是我们深深希望我们祖国年轻一代的青年同修要努力学习。特别要加强外文,翻译的工作实实在在是个相当艰难的工作,必须求三宝加持。
过去在中国翻经的法师,可以说都是得三宝加持,才能把佛经的意义圆圆满满的翻出来;如果得不到三宝加持就很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即使我们宣讲,乃至於诸位在此地听法,统统都得三宝威神所加,都得到阿弥陀佛本誓愿力的加持,我们才能够介绍,诸位同修才能够听到生欢喜心。如果没有诸佛菩萨威神所加,这个效果凭凡夫是很难。
我们要想真正得到佛力加持,给诸位讲,我们的心要像佛心,与佛心相感应;我们的愿与佛的愿相应;我们的解与佛的理解相同;我们的行与佛的行持也能相应;换句话说,心愿解行要与佛相应,这就必定得佛威神加持;假如心愿解行跟佛不相应,那怎么求也是枉然。现在我们要问,要怎样叫我们自己的心愿解行都能跟佛一样?那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一个方法,对於这个经典信受奉行就可以了。《弥陀经》经文少,义理虽然圆满,但是不容易看懂,所以一定要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比这个经讲得详细多了;换句话说,《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经》的注解,实在就是。
我们受持读诵、学习,依照这个本子是非常的理想,这个本子不算长也不算短,在现代人来讲非常的适合。假如你对《无量寿经》想更多知道一些,更深入的理解,你就去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三藏十二部,我们今天讲《大藏经》,《大藏经》就是《华严经》的注解。你们大家听我这种介绍法,你就晓得,原来《阿弥陀经》是一大藏教的精华,是一大藏教的纲领,受持这部经等於受持全部的《大藏经》。这个话也不是我今天才说的,早在蕅益大师他老人家的「念佛开示法语」里面,就跟我们介绍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能够相信蕅益大师的话。蕅益大师究竟是什么人?我们对他不清楚,但是印光大师我们知道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我们在《永思录》里面读到过,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印光大师一生的行持,确确实实非常像《大势至圆通章》里面所说的,非常接近,非常的写实。
印祖赞叹《弥陀经要解》,说:即使诸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给《阿弥陀经》作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是把蕅益大师这个注解赞叹到极处了,没办法赞叹的再高,赞叹到极处。这个话是出自大势至菩萨之口,那么写这个注解的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必然是观世音菩萨之流。否则的话,怎么能值得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所以蕅益大师的身分没有暴露,我们从这个地方也能够体会到一些,他决定不是普通人再来。最低限度也是观音菩萨之流,等觉菩萨加持的,来度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我们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认真的修学,就必定能够得到弥陀本愿功德的威力所加持。我们的业障自然就能消除,我们的智慧必定能够增长。这是我提供同修的一点方法。下面经文就讲到正宗分,我们这个表解里面第三讲。第三讲就进入到正宗分,前面是序分,通序、别序给我们的启示。
正宗分里面第一段,是「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先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这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的真相,在《弥陀经》的经文里面不容易看出来。虽然它意思是圆满的,毕竟我们的智慧很小,佛的意思太深,不容易理解。但是在《无量寿经》里面,因为它讲得长,讲得详细,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弥陀在因地的时候,根据《无量寿经》上说,他是个国王,亲近世间自在王如来,跟佛学法。深深体会到佛法的博大精深,值得自己以全心全力来投入,所以他把王位舍弃掉,也就是说把国家让给别人,出家学道,做佛的弟子。
当然这桩事情也像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在印度所示现的状况相似。世尊所示现的时候世间没有佛出世,阿弥陀佛示现的,世间有自在王如来在世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一点是两个人不相同的地方,说明彼此都是示现。因此他修学的过程当中,以他超越的智慧,超人的智慧,无比的慈悲愿力,推动他勇猛精进。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发了真正切实的愿望,这就是《无量寿经》讲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扎实,没有一愿是谈玄说妙,愿愿都与一切众生的无漏因果有密切关连。
他发愿之后,以五劫的时间修行,在老师那边,世间自在王如来给他介绍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二百一十亿,诸位要知道这不是个数字,这是表法,如果是数字,这个数字不大,那遗漏的地方太多了。而实在说,因为这个经典、这个法门,前面说过,它是无所不包,遍含普摄,因此二十一是密宗表圆满的意思。《无量寿经》、《弥陀经》里面显密的教义都含摄,二百一十亿是代表大圆满;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也没漏,世间自在王如来统统都给他介绍。不单单介绍,而且以神力把诸佛国土,就像我们今天电视的画面一样,变现在他面前,让他统统看到。我们今天科技进步得还不够,比起西方极乐世界差远了。在我们本地大家所看到的电视萤幕是平面的,今天在外国有立体的电视,里面的人物,你看的时候就在你面前一样,但它是影像,不是真实的。现在有立体的电视,那个感受完全不相同。
佛把十方刹土应现在法藏比丘的面前,让法藏仔细去观察,仔细的去选择。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建成的?是以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做蓝图,取长舍短。一切诸佛国度里面好的,法藏是统统都采取,都保留;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不好的,他老人家统统都不要,统统都不取;换句话说,他在西方建立这个极乐世界,原来是一切诸佛美好之大成。他不是凭空想像的,他不是在那里胡思乱想我要怎样,不是的,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是真实的地方。这样建造了这个世界,这点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譬如说我们要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希望这个国家在这个地球上成为最好的国家,不是凭我们在那里想就能够做得出来,我们想的不周全,挂一漏万。一定要到世界各国去考察、去观摩,人家哪些地方好的,我们采取;哪些地方不好的,我们改进,我们这个国家就是全世界所有一切国家地区美好的精华。
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是这样建的,非常符合现代人所讲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阿弥陀佛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在胡思乱想,他确确实实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个万是比喻,不是真的,读万卷太少了,不止一万,可以说是所有一切知识他都吸收尽了,一切诸佛刹土他也考察遍了。我们相信这个极乐是真实的,从这个地方对於依报能启信。
经上讲的依正庄严,我们晓得,我们在这地方也学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一个人想过得很快乐,我去看看那个幸福的人,那个快乐的人,他的日子怎么过的,我要好好的学他。那些不快乐的人、不幸福的人,我也去了解,他到底毛病出在哪里?我有没有?我要有,赶紧改过来,那我这一生幸福快乐就很容易。幸福快乐不是佛菩萨给你的,不是神仙赐给你的,是你自己修来的。美满的家庭,我多看看人家家庭,他的家庭好,好在哪里,我学他;他的家庭不好,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我有没有这个缺陷,如果有,赶紧改过来,学人家的好处,那我家庭也能美满。
经典这些教训非常非常的宝贵,所以花报要美满要从这个地方学习;疏忽了这一点,你花开得就不美满。所以经典让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决定不能只把它当作我将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桩事情来看,那就错了。而是这部经典所讲的原理原则,能够适合於一切人、一切众生、一切法门,适合於世间一切的学科、一切的行业。这样才知道这部经典功德不可思议,然后才真正能够体会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先要认识经典功德不可思议,你才会进一步体会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最深、最究竟的一层。今天时间不多了,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20 20:28
昨天我们讲到西方世界依报的庄严对我们的启示,今天我们再看正报的庄严。经上给我们说的是「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一直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段经文。依报说的就是物质生活环境,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的缘起,极乐世界的历史,以及阿弥陀佛建立这个世界的经过,这里面让我们学习的地方非常之多。
佛在经典里面常常告诉我们,说一切法皆从心想中生,这句话非常重要,也是真正的事实。由此可知,佛家所说的十法界,十法界怎么来的?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这是唯识经论里面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讲心,唯心变出来的境界,在大乘经里面称之为一真法界;唯识所变,那是将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十法界是这么来的,无论依报、正报都离不开这个原理。现在我们不必去谈那么深的理论,我们眼前急需要知道的是浅显的事实,与我们生活有密切关联的,我想这是我们大家心中迫切的愿望。
西方极乐世界正报就是讲的人事,人事的庄严,庄严就是美好,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圆满,人事环境更是美好,这个里面实在讲有非常非常深的道理。今天我们看看现前这个世界,几乎每个国家地区的政府、人民,都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根据科学家的看法,如果地球的污染要不能真正改进的话,可能五十年到一百年之后,这个地球上就不适合於人类生存,这是科学家提出警告。所以,现在每个地方的政府都在那里大力呼吁环境的保护。
虽然大家都在这里提倡环境的保护,我们想一想,能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的一个问题。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这句话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提醒我们。什么叫做依报?什么叫正报?依报是环境,正报是人心;换句话说,依报就是环境的污染,是由心地污染而造成的。假如一切有情的众生心地清净,这样才能转变外面的环境;如果我们只讲求环境的保护,而不知道从心里面来防范,这个效果恐怕很难达到圆满。如果要保护我们清净的心,清净的思想、见解、精神,佛法的教学是最好的环保,心理的环保。佛法所说的,世人还没有能够看到,没有能够意识到,这是非常遗憾的一桩事情。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四众同修大力的来提倡,把佛法发扬光大,才能真正解决这个现实的问题。
这也是《弥陀经》上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这就是西方世界的正报的庄严;换句话说,那边的大众心地清净到极处。为什么他们清净,我们不清净?追根结柢的原因在於教育。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主持教育,他是极乐世界的导师。他以什么教人?《弥陀经》上给我们列举了教学的纲领,这就是大小乘当中共同的一个科目「三十七道品」。诸位同修要记住,三十七道品绝对不是小乘人所修的,大乘法里面没有,这么看法就看错了。我们看看天台大师的四念处(智者大师所说的),大师给我们讲解四念处,小乘经典里面有四卷,有藏、通、别、圆;藏教的四念处这是小乘的,通教、别教、圆教,那是大乘的四念处。四念处有藏通别圆,三十七道品当然也是有藏通别圆,这是古来祖师大德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由此我们就明了,《弥陀经》上所说的三十七道品,是圆教的道品,不是藏教的,也不是通教的,亦不是别教的;不但是圆教的道品,而是极圆极顿,圆满到了极处,这是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
经文里面略去前面的三科,实在说,前面的三科在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可以说就完成了,无论是你以形式的修学,或者是完全脱离形式的修学,都达到了圆满。特别在大乘法当中,形式不重要,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你看黄念祖老居士常常教我们,在现代学佛大家在一块共修,他老人家主张的是同修贵精不贵多。三个五个决定不算少,十个八个就非常之难得了,人数贵精不贵多;修学的内容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就是讲求种种的仪规,这是外表,这个不重要,要重视实质。念佛,念佛的实质就是「一心不乱」,这是《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寿经》没有讲一心不乱,它讲「一向专念」,我们要重视这个。特别佛在经题上明白给我们宣说,念佛人应当重视在清净心、平等心、觉心,实在讲觉是觉悟,是建立在清净、平等的基础上,心不清净、不平等,这个觉决定不能现前,智觉不能现前。由此可知,修行的枢纽、修行的关键,就是在清净、平等,这是我们一定要重视的。
前面三科我们不能不提一提。刚才说过了,无论重不重形式那都没关系,这个三科是确确实实帮助我们得清净心,帮助我们念佛功夫得力。第一科有四句,叫四念处。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讲义的第三十三面,这四句是觉,这四句是真正的觉悟。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要看破、要放下,看破是真正的学问,放下是真实的功夫,这个四句就非常非常重要,这是佛提醒我们。世间众生迷惑颠倒,知见错误,颠倒在哪里?错误在什么地方?就是把这个现实看错了,没有认识环境的真相。佛在此地提醒我们,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听到佛的开示立刻就觉悟。
世人造作罪业,他为什么会造业?为什么会造极重的罪业?这个因素,第一个是内有烦恼,烦恼是贪瞋痴,三毒烦恼;外有恶缘,这才使他迷惑颠倒,造业受苦。造作绝大多数第一个就是执著这个身是自己,为了自己身的享受,这就造无量的罪业,不知道这个身是假的!佛告诉我们身不净,不净这个字的含义非常之深。小乘讲的浅,讲得粗浅,我们这个身体是个不干净的东西,七窍所流出来的是恶臭。南方天气热,我们从毛细孔里面流出来的汗,这也是不干净的。由此可以证明,身体里面确确实实是不干净的,这是讲的生理。
佛家常常跟我们说「借假修真」,什么是假?身是假的,心也是假的,寿也是假的,法也是假的,借这些虚假契入真实。真实是什么?真实就是自性。在有情众生分上称作佛性,在无情众生称作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是一个性。所以,佛在《华严》上才明白的向我们宣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假如法性跟佛性不一样,情与无情就没有办法同圆种智。正因为佛性跟法性是相同的,所以能同圆种智;正因为它是相同的,所以依报才随著正报转,如果不是同一个性,依报怎么可能随著正报转?所以这些理论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明了。身我们要爱惜,不能过分的爱惜,过分的爱惜就错了。养身要有道,道要有道理,要有正确的方法。
实在讲,这个小身体跟整个法界是相应的,完全相应,圆满的相应;换句话说,身体就是整个法界的缩小,法界是整个身体的放大。我们这里说放大、说缩小,也是很不得已,勉强而说的,因为实际上没有大小。这是讲心性与法界,讲的事实的真相,没有大小,没有去来,没有先后,这就是给你讲真话。但是这样说一般人很难体会,很难明了,所以佛不得不迁就我们大家常识,把他所讲的水平降低,使我们听了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
养身之道在我们佛法里面,佛法常常用fa 轮来表法,讲经说法称之为「falun 常转」。轮就是圆,圆的作用广大无边,我们想想,今天世界科技的发达,从哪里来的?都是从圆来的,离开了圆就回复到原始的时代。没有一样东西不是跟转动有关系,带给我们现前科学文明的方便。我们佛法,世尊在世的时候就用圆来表法,只有这个符号确确实实它里面含的意思是圆满的。圆有心,一定有个圆心,圆心在哪里?圆心找不到,诸位学过数学、学过几何你就知道,圆心确实有,但是它不存在。所以心是空的,周是有的,圆周这是实的,因此佛就教我们从这里去体会,我们的心要虚,心里面不能有东西,这是养心。六祖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心,养心,心里面不能有一点东西。所以,不可以有妄想,不可以有执著,不可以有忧虑,不可以有牵挂,不可以有分别,统统都不能有,你的心就清净了,清净心就是健康的心理。
如果心里面有念头,你的心就被那个念头污染,你心里面有分别就被分别污染,心里面有忧虑就被忧虑污染,你心里面有什么就被什么污染。那么心里面有佛法行不行?不行,你被佛法污染了,这个很容易就明了,我们有没有健康的心理。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他的心健康,他心里面离念,真心离念,凡是念头都是妄念,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身,身是相,相要动,所有一切现相统统都是动的,绝对没有一个静止不动的形相,这是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世间一切万象没有一个是静止,都是在动的,如果它静止了,那就坏掉了。像电风扇会转动,它要不动就坏了,你看录音机的带子,它也在转动,它不动也就坏了。我们这个身,身体里面的细胞要不动,那问题就严重了,这是契合我们的事实,它要动。因此我们就了解,养身要动,养心要静。
所以,佛教给我们养身的方法,用什么方式?用拜佛,用礼拜,礼拜的方式是非常非常方便,养身之道。我们礼佛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念不生,这就是真诚恭敬,不可以一面念佛一面拜佛。这样修学法门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法门,有人是专修这个法门,一天拜三千拜,他别的功课没有,专门礼佛。拜佛像或者是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是专修这个法门,也能够得定,也能够开慧。不是专修这个法门的,我们要兼修,为什么要兼修?因为我们要求身心健康。我们念佛的人是以信愿持名为我们主修的课程,拜佛是助行,最好每天能够拜三百拜。因为现代人,在国内比较好一点,在外国由於科技的发达,出门都是坐车,很少运动,运动量不够、不足,一天拜三百拜佛,对於身心健康会有很大的帮助。
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编的《净修捷要》,那就是他编《净修捷要》的构想是依《往生论》昙鸾法师的注解,五念,以五念法为依据编的修行方法。他一共只有三十二拜,所以非常简单,费的时间不长,很适合於现代人来修学,就用《净修捷要》这个方式做为早晚课诵。但是要依这个方法来修学,必须对於净土五经一论要熟悉,因为它里面有观想,观想虽然是时间很短,它观想的内容是五经一论全部都包括在里面,所以经论要熟,修学才真正得力。这是特别为现代人所做的一个简单的课程,修学的方式。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就晓得怎样调养身心。
一个真正学佛人,身心一定是非常的健康,值得一般人向往。我想世间人,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不管他是什么样的种族,也不管他信什么宗教,我相信他第一桩关心的事情就是自己身体健康,没有比这个更关心的事情,第一关心的事情。如果我们学佛的人都有个非常好的健康的身体,这就是外表,这就是形象,人家一看,你为什么这么健康?你为什么不老?你为什么那么快乐?我说我念佛、学佛,他自然就来了。这就是一面招牌,招牌不好,你劝人家学佛,人家很不容易接受。所以一定要塑造一个很漂亮的招牌,这才能够接引广大的众生。
你看佛成佛了,成佛还有什么话说,成了佛之后,他老人家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要问,佛又何必要修相好?那个修学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岂不是又变成贪瞋痴!而是为了接引一切众生。众生哪个不爱美?美男子释迦牟尼佛是第一,没有人比得过他;女子之美的,观世音菩萨是第一,哪个能比得上观世音菩萨?这就是以非常美的形相去摄受一切众生,这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学的一种方式;也就是佛法修学的成果、效果呈现在外在,让一切众生都能够看见。我们知道身不净,知道如何来养身,这都是佛法给我们现前真实的利益。
第二,佛教给我们要觉悟「观受是苦」,受是什么?是享受、是感受,只要你受你就有苦,我们想想对不对?一点都没错。我们今天过的日子很苦,国内的同胞对於外国的生活很羡慕,非常的向往。外国人是不是真的快乐?日子是不是真的过得很好?不见得!没有到过外国不知道,外国走多了,我们觉得不如中国。有些同修们就问我,他说外国人为什么不如我们中国人?人家住的是洋房,出门都有汽车,在美国几乎每个人一部汽车,人人都有车,为什么还说他不如我们?我就问他,我说我们中国这些同胞们,你们哪个人曾经负过债,我问他,你现在有没有负债?大家都摇头,没有负债。古人常讲「无债一身轻」,外国人他的生活统统是赊帐赊来的,可以说从生下来就负债,到死了都还不清!这个日子不好过。物质生活没有欠缺,心理的压力非常的沉重,每天为工作而辛劳,所收的收入全部都还债。为什么?房子是赊来的,赊帐赊来的,汽车也是赊来的,家里用的电冰箱、冷气这些东西,没有一样不是赊帐赊来的。向哪个地方赊帐?银行去贷款,保险公司来贷款,所赚的东西全部都送给他们,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资本主义。所以看起来生活好像跟天堂很接近,实际上心理负担是非常沉重。
所以他们有他们的苦处,我们的苦处是在物质生活上欠缺一些,不如他们,我们的精神上生活是丰富的,他们精神生活非常之苦,压力很大。所以实际上两个比较,我们是贫而乐。你看我在国内看到许多悠闲的人,看到外面都坐了这些聊天的、在旁边坐著的这些喝茶的,你看非常悠闲的生活,在外国没有。外国人的生活紧张得不得了,他们是富而不乐,不如我们贫而乐,这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训。大家看多了,你才能够体会这里面的真实意义。如果我们再能够努力把我们的生活水平向上提升,我们比外国就殊胜得太多了。昨天我们说过,物质环境、依报环境如何改善?经典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许许多多地方我们认真来学习,才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积极参与建设。所以佛法绝对不是消极,绝对不是逃避现实。
受既然是苦,佛教给我们把受舍弃掉。受如何能舍弃?穿衣、吃饭这是受,怎么能舍弃?舍弃不是叫你不穿衣,不是叫你不吃饭,是叫你把心里面的好恶舍掉,这就对了。不要为好恶得失去计较,不要因好恶得失去造罪业,那你的受是正受。所以佛常常讲的受是正受,佛与菩萨的受是正受,凡夫的受是不正常的。正受是什么?正受就是本经里面所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正受;禅宗里面所说的,六祖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正受,我们一般人讲正受就是禅定,就是定的境界。
正受里面绝对没有苦乐忧喜舍,这是佛家把所有一切受分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舍是什么?就是这四种都没有,这是刚刚进入禅定,这是定境,舍受是定境,是世间的禅定。我们讲四禅八定,色界天跟无色界天,暂时把苦乐忧喜舍放下。这个境界很好,但是为什么叫做舍受?因为他不能永远保持,他还会失掉。到非想非非想天,定功能支持到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之后他的定就失掉,失掉之后,换句话说,他的苦乐忧喜又现前,烦恼又现前,这一现前就堕落,往下堕落。所以,他们这个定叫舍受,不是正受。
正受要什么人才证得?最低限度是阿罗汉,阿罗汉证得九次第定,超越三界了,他不会再退回来;阿罗汉以上的定功才叫做正受,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我们今天虽然苦乐忧喜还是困扰著我们,如果我们觉悟了,这些受是苦,是不正常的,苦乐忧喜统统是苦,三界统苦。我们不去执著它,不去分别它,不去取舍它,你的心自然就清净,自然就淡泊了。不但对於世间法不要去执著,离开取舍,对於佛法也不例外。如果对佛法迷了,诸位想想,跟迷世间法哪有两样?佛是教我们破迷开悟,不是教我们转换迷惑的对象,这点很重要。迷在佛法里面依旧不能了生死,依旧不能出三界;换句话说,你也不能得一心,也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世法、佛法统统要离,这才行。
第三,给我们说「观心无常」,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常住的,经典上常讲的「常住真心」。妄心是无常的,这个心就是我们讲的念头,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念头的生灭速度很快,我们一般凡夫没法子觉察,我们能够觉察的念头生灭,是非常粗的念头;微细的念头,不但我们不能觉察,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没办法觉察。不仅如此,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七地以前都不知道,都不知道念头生灭的真相;八地以上,八地是不动地,这是深位菩萨,他们才看到微细的念头。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微细是一弹指,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当中有九百生灭,我们怎么能觉察得到?实在讲是太微细了,这是一刹那。
妄心刹那刹那生灭,因此我们看见外面的境界是个生灭的现相,看见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看植物有生住异灭,看矿物有成住坏空,统统看到的是无常的现象,见不到真常。佛在圆教大乘经典跟我们讲「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对於这句话非常难懂,很不容易体会这句话的真义,原因就是我们用的是生灭心。哪一天我们不用生灭心,不用生灭心你所用的就是真心,就是常住真心,这个时候才能看出一切诸法确确实实不生不灭,这个境界就是大经上讲的无生法忍;法是一切万法,无生就是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忍是认可的意思、同意的意思,佛讲这个我同意、我承认。为什么你同意、承认?因为你见到这个事实了。可见得证得无生法忍,妄心没有法子证得,一定要真心。我们在《仁王经》里面看到,佛讲的无忍菩萨,无生忍是什么样的菩萨?七地、八地、九地,这个三地叫无生忍;七地菩萨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可见得,七地以上才见到这个事实真相,才真正懂得佛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桩事情。七地以前只是听听而已,没有办法,不能见性,知道佛门有这个说法,不知道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这是讲心是无常的,无常的心是妄心,无常的心是不可靠的。
所以要知道,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都不要认真,一切随缘,不要攀缘,我们的心逐渐逐渐才能清净,才能远离烦恼执著,道业才能真正才会有进步。为什么不要去认真?因为用的心都是虚情假意,没有真的。什么人是真心真意对人接物?佛与大菩萨,在圆教经典上讲(我们这个经是圆教),圆教初地以上,菩萨用的心是真心;真心永远不变,妄心是刹那刹那在变。别人对我用的是妄心,我对人也是用的妄心,都是用的三心二意,不要当真,当真就错了。佛菩萨跟我们讲经说法,他是真的,他那是真心,他永远不变,必需要觉悟。
末后一句「观法无我」。「我」是主宰的意思、是自在的意思,因为一切万法都在那里刹那生灭。你像我们这个身体,人,大家都知道会老,一年比一年老。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你要说是一年老过一年,你是错看了。一月一月的在老,一天一天在老,刹那刹那在老,一秒一秒钟都在那里老化,不是一年一年,分秒都在那里老化,这就是说无常、无我。假如我自己真正做得了主的话,我不希望老,我保持十七、八岁多好,年年十八多好,永远十八多好!你办得到吗?办不到就是你自己做不了主宰,你自己不得自在,哪来的「我」?「我」的定义就是自在、主宰的意思。
所以诸位,「我」是真有,我们这个世间没有,哪里有?西方极乐世界有。诸位读读《无量寿经》你就晓得,西方世界的人是永远不老、永远不病、永远不死,不老当然就不死了,人要死先要老,不老怎么会死?而且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那个地方是平等世界,身相、面貌完全相同,是平等的法界,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统统没有的。所以一切诸佛赞叹是有道理的,没有一样不是一样的,连相貌统统都是平等的。这是四念处的修学,当然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更深一层。对於现前教化来说,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知道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如何改善我们的体质,现在社会上常说改变体质,四念处确确实实是改变体质最好的方法,我们应当要明了,应当要学习。
第二段第二科讲「四正勤」。如果单单讲进步,那么意思模糊不清,为什么?一切法里面至少可以把它分成三大类,有善法、有恶法、有无记法,无记法就是谈不上善恶的。你说精进,到底是恶精进,还是善精进,还是无记精进?这个必需要拣别的。佛告诉我们,对於一切善法要努力精进,对於一切恶法要把它统统改掉,也就是说一定要断恶修善。四句前面是教我们断恶,「已生恶令断」。已经存在的恶的念头、恶的行为,我们自己发现了,发现就要把它改正过来,要把它断除掉,这叫做断恶。我现在没有这个恶,我已经知道了,我一定要提醒自己永远不犯过恶,这是「未生的恶令不生」,这两条是断恶。另外两条是修善,你已经有的善心、善念、善行你要继续保持,要更努力、更精进;还有许多善事我们还没有发心,还没有去做,希望从今天起努力去做、去学习,这是「未生善令生,已生善要令增长」。所以佛教给我们,这是无论用在佛法,或者用在世间法,乃至於用在个人修养,家庭、事业上,统统都用得上,佛给我们讲的这是原理原则。
佛法里面我们常听到一个名词叫开悟,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开悟,到底什么叫开悟,也要把它搞清楚。悟是觉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彻底觉悟、有圆满的觉悟,这个层次还要来多讲。我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讲经,有几个年轻人他们告诉我,他开悟了,我就告诉他,我说你们没有开悟,他很生气。我就跟他说老实话,我说我没有开悟,你来问我你一定没开悟,你开悟了你跑来问我?这几个人走之后,旁人来告诉我,别的同学告诉我(他们一共有五个年轻人),有些la ma、上师给他们授记,说这五个人都开悟了。所以这五个人贡高我慢,自己以为不得了,跑来问我,也希望我给他证明一下,我是给他浇了一盆凉水,确实没开悟。你想想,开悟的人还会发脾气?开悟的人还会找我验证吗?现在人听骗不听劝,你给他讲真话他不相信,骗他他高兴得不得了,所以实实在在是可怜。
今天说到这个事情,我要老老实实告诉诸位,你们有没有开悟?人家开悟不开悟与我不相干,我们自己有没有开悟。什么叫开悟?你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你就开悟了;能够把你自己的过失毛病改掉,那才叫修行,这是真正的觉悟,真正修行。知道自己过失而不能够改过自新,那虽悟没修;天天修行,不晓得自己过失,那是盲修瞎练,始终不能成功。一定每天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过失,你就天天都开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变成大彻大悟。所以人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过失,那就没法子修。所以,菩萨是天天开悟,菩萨天天知道自己毛病,天天在改过自新。一直到等觉,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他的过失,他还要努力来改进。所以,知过就是觉悟,改过是真正修行,是真实的功夫。四正勤真正的精神,就在教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究竟是正还是邪,是是还是非。心里一动念头,自己马上就知道,立刻就改过来,这是个有功夫的人,这是个真正修行人。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20 20:31
第三个科目叫「四如意足」,在括弧里有个小注,「放得下、回首如意、回头是岸」。前面是属於智,四念处是观智,这个地方这是讲修行,修行的方向。如意就是自在,在生活当中得大自在,就是幸福,就是快乐。要怎样才能得到如意自在?你就要知道要放下。所以我们中国古人,手上常常拿的如意,这是诸位常常看到的,我们佛门里面老和尚在重大典礼里面也以如意做道具,手上拿著如意。如意是含什么意思?它的头是转回来的,回头就如意。凡事一定要有个分寸,不要做得太过分,过分就有烦恼,就有麻烦。做到恰到好处的时候,赶紧回头,回头就如意,回首如意。佛教我们回头是岸,如意就是表回头是岸。
佛在此地给我们列举了四项,第一是「欲」。欲是欲望,欲望没有止境,那就苦不堪言!你要能知足就常乐,知足就快乐,不可不知足。知足,要到什么程度才知足?实在讲,只要我们生活能过得去就应当知足,不应当再奢。我们刚才说过,生活水平要慢慢提升,要提高,整个社会提高,我也跟著提升;整个社会提升,我不跟著提升,这是知足。不但世间五欲六尘的受用我们知足,即使弘法利生的事业也要知足,不知足的人苦!不知足的人贫!知足的人富有。我们以佛教事业来说,佛常常教我们要随缘不要攀缘。我是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就教我,我想想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一生依教奉行,决定不做攀缘的事情。攀缘什么?攀缘苦!不自在!那个苦从哪里来的?是自己找来的,你本来不苦,你为什么去找苦吃?这就是个迷惑颠倒没智慧的人,智慧的人不会自己去找苦吃。
我在台北办了个「佛陀教育基金会」,四众同修一切的供养我统统交给他们基金会,我们的事业是效法印光法师。印光法师将四众所有的供养他都拿去印经布施,苏州「弘化社」的基金就是老和尚的四众供养,我也是把供养统统交给基金会做基金,印送经书。我告诉里面的同学,人家供养送来的钱多我们就多印,少就少印,没有就不印,你看这个多自在。假如我们一定说一年要捐多少送多少,要是没有那么多人供养的时候,我们到哪里去找钱?去问这个化缘,问那个开口,这个事情难到极处。天下之难事,登天难,求人难,我们决定不做这个事,你说这个事情做得多快乐!
我们只做了一桩冒险的事情,就是印送《大藏经》,没有那么多钱,一点把握都没有。我们印送了三百套,这是自己印的,分送给国内每个道场送一套。在这个之前是大家捐助,许多人捐助,印了一百多套,我们自己印三百套,总共差不多送到国内来大概有五百套。我们基金会的总干事他很会经商,很发心,他来告诉我,他说法师,如果实在没有钱,我就卖房子。我说你真的说话算话,我说那好,我们就开始印。《大藏经》印完了,统统送出去了,回家去结结帐,收支两个一比,只多出一千块钱台币,这才晓得这个事情谁做的?佛菩萨做的!哪有那么巧?收到的钱全部用完,只多一千块钱台币,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的基金,每一年一定把它用完,不可以把钱存下来,留在明年再用,不可以,每一年统统用完;明年有就做,没有更快乐,我没有事情做,多快乐!这就是说随缘就快乐,攀缘就苦了。攀缘天天在那里说好话,天天要看人家的颜色,那个日子不好过,我们不干那个事。所以佛法的事情我们要知足,我们也不攀缘。以后我们读《无量寿经》,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假使供养恒沙圣」,这是假设的话,我们去供养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菩萨,这个修福修的大了,底下说「不如坚勇求正觉」,换句话说,不如老实念佛。老实念佛,自己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你供养恒沙众,不能超越三界,在这个世间上凭添生死而已,这不是佛的意思,所以佛的意思教我们要知足。
精进就常乐,我用「知足、常乐,心安、理得」来解释四如意足,这个办法很好。古人的解释的确不太好懂,我这个解释大家一看就明了。「精进」这一条就是指精进就常乐,我天天有进步。进步是精进,是专进,我对一样东西专攻。譬如读一部经,天天都有悟处,这是非常快乐,愈读愈欢喜。有悟处,不但是有进步,功夫也进步,这是定。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杂进,你学的东西太多了,太杂了,虽然在进步,他不是专,不是精,是很杂、是很繁,所以杂进、乱进得不到功效,这是我在此地提醒各位同修。
世出世间法都讲求专,都讲求精、纯,这一定会成功。尤其是佛法,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的学术,所谓是「隔行如隔山」,它不能够融会贯通,不能贯通。佛法是贯通的,佛法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你一生专攻一部经,一部经真正通达,通达就是开悟,一悟了之后,就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都通达,这些都是事实。古来这些祖师大德,我们看到的就太多太多了。那么这些人虽然是一切通达,他们所表现的,是一生当中专弘一个法门,这叫大福大德。不是他不能一切经教都弘扬,他有能力,他做得到,他样样都精通,为什么他专门弘扬一门?这是给我们初学人做个榜样,做个样子,教给我们要这样子学习。如果他样样都讲,样样都弘扬,那我们会感觉到你样样都学,我也样样都学;我们样样都学,结果是一样都不会通达,所以说一定要一门深入。真正到通达之后,你也会跟祖师大德一样,你将来这一生当中也会标榜一门。为什么?你会跟佛祖一样的慈悲,一样的爱护初学,用这个来帮助他们、来指导他们。
第三是「念」,念是讲心。心要怎么如意?心安则如,心要安。心怎么会安?我们要问,我们的心为什么不安?人人都希望自己心安,可是你心就是安定不下来,原因在哪里?你的心不平,你看「平安」,平是因,安是果,你要想心安得先要平。我们现在不平,怎样才能让它平?平上面有和,和平,你跟大众相处要能和。佛教给我们修的「六和敬」,六和真正做到,心就平了,心平之后你就得到安,安了之后你就快乐,安乐,离苦得乐你就真正得到;佛法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才会真正得到。所以真正要得到一生的安乐,从哪里做?从六和敬修起,以六和敬修平等心,你才真正得到安乐。
末后一个是「慧」,这个地方的慧是讲的思惟,理明白了,理明白之后心才真正安乐;理明白之后,在事上要能够舍,要能够做。佛教给我们这些好处,这些利益,我们在一生当中,现前就能够得到受用,就能享受,这是佛法常说的真实利益。所以我们看看凡是念佛往生的人,无论他修学的时间久暂(久是他修学的时间很长,暂是他修学的时间很短),他一定具足这三科十二道品,一定具足。我们认真分析分析才恍然大悟,如果不具足这三科十二道品,我们念佛的功夫决定不得力;换句话说,你这句佛号里头一定有夹杂妄想,一定有疑惑、间断,不但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也得不到。所以这个十二道品对我们修净土来说,关系非常之大。不仅是修净土,即使是其他一切大小乘法门,也必须具备这些条件,这些条件决定不能缺少,这是佛法的纲领,阿弥陀佛、一切诸佛菩萨在西方世界为大众讲经说法的根本。由此可知,这是大纲目,每个科目里面所含的义趣是无量无边。从这个基础底下建立五根、五力。
根是比喻,好像植物,植物有了根它才会发芽,才会茁壮,才会开花、结果,比喻它有根。如果没有前面这十二个条件,你的修学就没有根,根就是前面的十二科。我们今天讲修行、讲念佛,我念佛功夫有没有得力?我念佛的功夫是不是天天在进步,天天在长成?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成长?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的功夫才能得力。根跟力条目上的项目就是信、进、念、定、慧,这里面有正道,有助道。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教训我们,正、助都是这一句佛号。这句话说得没错,但是这句话说得非常之深,能够懂得的,能够体会的人不多,必需要熟读《疏钞》,熟读《要解》。《要解》近代有圆瑛法师《讲义》,宝静法师有《亲闻记》,这两个注解都注得非常之好,可以做为我们研究《要解》的入门,你才能够体会祖师这句话的深义。
信如果有了根,有了力,力就是力量,你的信心决定不会动摇,决定不会被外境所转,是因为你的信有根,有力量。植物长成之后它就有力量,有力量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它的根有力量。信这个字,蕅益大师跟我们说的,至少有六条。第一个要信自己,在基本的理论上,相信自己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个信心非常非常重要。相信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依照佛教给我们理论方法去修学,我们一定能够证入,这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决定正确,没有错误,这是信他。六条上这两条比什么都重要。
我有一年在外国,一些ji 督教的牧师来拜访我,国外的宗教徒,教与教之间隔阂不太大,他们常常来访问,来交谈。他听说我们净土宗著重在信愿行,他听了非常欢喜,他说他们的教信仰上帝,也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他说我们这个基础是相同的。我就告诉他,我们说我们基础不相同。他说为什么?你也是信,我们也是信,信上帝就得度。我说是,我说你是信他第一,我们是信自己,那怎么会相同?我们相信自己会成佛,你们能不能在《圣经》上找到说,我相信将来自己也能做上帝?如果相信自己也是上帝的话,那我们就有点相同之处。他们经上没有说相信自己将来会作上帝。虽然讲的信,信的内容不相同,我们是相信自己的自性跟佛性没有差别,这是我们这个教的理论比他们深,比他们周详。
底下,进是精进,精进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这是有根、有力了。念、定,这个定不是禅定,这个定是专注的意思;慧是拣别,是对於自己所修的法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它跟六度里面讲的般若智慧都是一个意思。
第四科是七菩提分,这有七个项目,七科。我们不能一条一条的细说,一条一条细说会耽误很多的时间,我只把重要的意思给诸位报告。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换句话说,这个科目里面它特别重视的就是要觉悟。第一个是「择法」,这可以说是关键的一个项目,我们能不能成功,就在我们的选择恰当不恰当!世间法里面,像我们读书,我们选择学哪个科系,这就决定了我们一生,我们俗话说一生的命运;在社会上做事,你选择哪个行业?今天我们学佛,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你选择哪个法门?佛讲的无量的经典,你选择哪一部经?这个的的确确是我们当前重要的一个课题,而且这个课题又非常难於解答,我选择哪一门好?。佛的所有经论展开,没有一个不好,每一部经都是佛赞叹的,每一部论也都是诸菩萨所赞叹的,摆在面前琳琅满目,样样都好。你要是样样都喜欢那你就麻烦了,样样都喜欢,你要学到哪一年你才能毕得了业!像大学里面有几十个科系,一百个科系,你要统统都喜欢,一个科系念四年,一百个科系你要念四百年,你哪有那么长的寿命!所以在许许多多科系里面只能抉择一门。
佛在世那些人有福报,何以知道有福报?佛的智慧无量无边,佛的神通也是无比的广大。佛不但知道我们现前,佛知道我们前生,乃至多生多劫之前的事情佛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观机正确,没有一点错误。看到你生生世世所修的、所学的,哪个科系你对它有点基础,那么佛教给你这个法门让你去修学,果然没有多久你开悟了,你证果了,这是我们在经论上常常看到。这是佛应机说法,他观察根机没有错。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尤其是凡夫的弟子,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能力观机,那么选择法门很有可能选择错误。选择错误,小是耽误你宝贵的光阴;大,害得你这一生不能成就。这个特别在像法以后,像法以后就是末法,这些错误可以说是愈来愈多,愈来愈广泛,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要决定一个行门,真正是不容易。
如果真的不能决定,那是一切诸佛菩萨给我们建议的一个法门,就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给我们推荐的,给我们建议的,我们考虑考虑愿不愿意接受。如果愿意接受这个法门,确确实实依照这个法门的理论、方法来修学,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古德所谓「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失误。但是诸位要记住,一定要如理如法的修学,你要违背经典所讲的理论方法,那你的修行不一定能往生。而我们观察事实,念佛人多,往生的人有几个?其他的地方我不太熟悉,我在台湾住的时间久,特别是跟李老师求学的十年。
李炳南老居士在台湾所教导的学生,跟他学佛,受他指导的,我们最保守的估计都在五十万人以上。人这些么多,老师常常跟我们说,我们有这么多的人,五十万人念佛,往生的也不过是万分之二三而已。一万个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两三个人,这不成比例!原因在哪里?口里念佛,心里想往生,还贪恋五欲六尘,还搞名闻利养,这个没法子。这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障碍。
念佛最低限度的功夫是成片,念佛功夫三等,上等的是理一心不乱,中等的是事一心不乱,下等的是功夫成片,到不了成片就不能往生。成片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向专念」,二六时中,除了这一句佛号之外,他心里面什么都没有,这叫成片。口里面佛号,口念累了可以休息,心里面的佛号不中断,这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人自然没有妄想,有妄想他怎么成得了片?有妄想必定夹杂,必定间断。念佛人一定要信守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知道这两句话是力量,那你就决定往生!念佛人虽然多,真正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人不多。原因在哪里?禁不起世间的诱惑,世间五欲六尘诱惑人;禁不起大乘佛法的诱惑,这个人说禅好,那个人说密好,这个人说教好。好了,那么好,心都跑掉了,你不能专心。
其实大乘佛法样样都好。所以有很多同修来问我,我就问他,你学什么法门?他说学禅。禅好!一直学下去,决定不要改变,你会成就。你念观音菩萨,你就老老实实念到底,不要再去念阿弥陀佛;你念地藏菩萨,你一直念下去,你不要改变,一句佛号,一样的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能不能往生?只要发愿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净土法门广大,你看看《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品经里,这品经里面一共分为四段,第一段讲上辈往生,第二段是中辈往生,第三段是下辈,第四段是修学一切大乘不同法门的人,统统得生,你说这个法门多好!阿弥陀佛没有说过,你除了念我阿弥陀佛之外,念其他的菩萨名号我不接纳你,阿弥陀佛没这个说法,他统统接纳。你说这个法门多广大,阿弥陀佛没有成见,没有宗派的隔阂,对於整个佛法一视同仁。
但是诸位要晓得,得生与不得生,是在你念专与不专,换句话说,心净则土净,你心清不清净?不管用什么方法,不管用哪个法门,修到心地清净,我以清净心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得生。所以这个法门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如果说阿弥陀佛只有念我,念我的名号我才来接引你,你念其他诸佛名号,修学其他经典,我都不接引你,十方诸佛没有一个赞叹,谁赞叹这个法门?经我们一定要熟悉,一定要念明白,我们的心才定。所以不管修哪个法门都好,我们统统都赞叹、都恭敬,劝他精进、专一,这才能成就。这是智慧的选择。
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能够接纳诸佛菩萨的推荐、介绍选择净土法门,那也是大智慧,没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接纳,不会死心塌地去修学这个法门。尤其是年轻同修,年轻人精力旺盛,免不了好高骛远,这是毛病,这是障碍。对於一切经论、世出世间法无不广泛的爱好,这在佛法里叫什么?叫所知障深重,这不是好事情。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贪恋是烦恼深重,你看这两大障碍,烦恼障、所知障。障碍了自己的自性,使自己真实的智慧不能够现前,不能够起悟,原因就在此。所以对於真正善知识的教诫很难接纳,自己有成见、自己有见解,自己有主张,善知识你就是遇到了,他也没办法教你,只对你很客气,恭惟恭惟你,赞叹赞叹你,请你出去。
我的老师接引学人他的态度就是这样。他所喜欢教的学生,喜欢教的是百分之百服从的学生,这个才教;凡是有意见提出来跟老师辩驳的,他不教,因为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精神跟你讲废话。善知识难遇,一个善知识找一个好学生那就更难更难。老师从前跟我说,学生找老师难,老师找学生是更难。所以老师遇到一个真正好的学生,师资道合,自古以来就不多得。这在世间法来讲是人生第一桩乐事,能够遇到真正志同道合的。
从《无量寿经》上我们能够理解,接受诸佛菩萨推荐这个法门的人,是无量劫来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在今天成熟,所以他才欢喜接受,才一心一意来修学。这决定不是偶然的事情,绝对不是这一生的事情,是多生多劫的底子在,这一生又遇到缘分,缘成熟了,三个条件具足,这一生圆满成功,往生不退成佛。这一段里面,我提醒同修这一点启示。
后面是八正道,八正道也是大小乘共同的科目,注解里面(三十七面),小注是依普通佛学常识里面的解释所注解的。严格的说,每一宗的讲法都不相同,每一个法门的讲法也不相同。譬如说「正见」这个科目来说,禅宗、性宗,你要能见空,这是正见,你要是见佛、见有,那你的见解就错了。所以禅家念佛一声漱口三天,都漱不干净,法门不相同,因此方法、教学不一样。净宗如果说是你要用《金刚经讲义》去修,念就是不念,不念就是念,你不念就是念,你能往生吗?你绝对不能往生。所以说法门不一样。净土宗的正见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有;执持名号,,伏惑不乱就决定得生」,这个见解正确。
由此可知,大小里面每一宗的讲法都不相同,在此地没有时间跟诸位详细报告。《要解》里面,莲池大师《疏钞》里面都讲得很详细,都可以做参考。后面,「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我们说了这一段再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讲的是正报庄严,人事环境的美好,在此地我们得到一点启示,人事环境之美好是靠什么?靠教育,前面所讲的一段是阿弥陀佛教学的根本,佛为我们讲净土法门,佛教导我们,教导我们什么?教导我们要看破,四念处是看破;教导我们要放下,四正勤是放下,教导我们一切法里面明了其真相,抉择自己的行门,这是一个例子。不仅是抉择行门,也抉择自己一生生活的方式,统统都在择法。
乃至於小的择法,我今天出门穿什么衣服,也得选择一下。今天中午吃饭我烧几个菜,也选择一下,统统都在择法这条里面包含著。大的是选择一个法门,成佛作祖,小的是生活里面小小细节,都在这里抉择,统统是智慧的抉择,而不是感情的;是理性的,不是迷惑的。所以我们学了之后要应用在穿衣吃饭上,要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得到阿弥陀佛亲自的调教,每个人接受到最圆满智慧的教育。
我们再看看我们现实的环境,大环境是我们这个地球,这个地球上现在存在有几十个国家,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我们看看他们的社会道德,他们哪些地方是好的,是优良的,哪些地方是有缺陷的,是美中不足的,我们看了之后,心里明白。再读读他们的历史,了解它的文化,知道他们千百年的演绎,然后才知道它的好,根源在什么地方?它今天不好的地方,渊源出在什么地方,才有真正选择对治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就是教学理论的依据,才能够制定教学的方针、教学的方式,收到教育圆满的结果,这是真实的智慧,这是真正的大智慧。学佛是学觉悟,这是真正的觉悟,真实的觉悟,我们读经如果完全把它会归在佛教宗教上面,我们所得到的利益非常的小,一定要回归社会、回归到现实的生活,我们得到的好处是无量无边,无有穷尽。
正是儒家说的一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归根结柢是在教育。《弥陀经》上只是非常概略的提到阿弥陀佛在西方教学的纲领,是非常简单的纲领,提出这个三十七道品,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到今天,有五千年的历史,号称为世界文明古国。文明古国在世界上有四个,三个都曾经灭亡过,只有我们中国还没有灭亡。为什么那三个都灭亡了,我们中国不灭亡?中国实在讲,二千五百年受儒家深厚教学的基础,才能有今天。我们是中国人,不能不知道中国自己的历史,不能不认识自己的祖先。能够熟读历史,知道祖先的功业,祖先对於我们国家、对於世间的贡献,我们做子孙的能够将固有文化发扬,能够救度这个世间的众生,所以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
民主跟专制,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问我,他说法师,君主制度跟民主制度你赞成哪一个?我告诉他,我赞成君主。他老人家说,你的思想太旧,你这旧脑筋,不能适合时代了。两种制度比较,我们晓得,君主虽然有它的缺点,有它的优点;民主虽然有点好处,也有它的缺陷。台湾是一个例子。我在全世界讲经,我告诉大家,台湾是今天这个地球上民主自由发展到最高峰的一个地区。民主制度发展到最后,人人自由,人人民主,谁也不服谁的,就变成了无政府的状态。台湾是今天世界上最自由一个地区,可是在人文道德上的确是低落,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偏重在工商发展,把道德人文的教育疏忽掉了。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20 20:32
请翻开四十一面第四讲,「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经文从「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一直到「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在这段经文里面,我们看到世尊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应当要发愿求生。为什么要发愿?为什么要求生?他将西方世界的种种殊胜,在这一章经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
第一个殊胜,十方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情况大致相同,也就是说有六道众生,既然有六道,当然就有生死轮回。这个现象在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没有,不但没有六道轮回,连六道生死的名相、术语都没有听说过。由此可知,这个世界比起十方无量诸佛刹土,确实有它殊胜之处。
第二种殊胜,凡是生到西方世界都圆证三不退。这个殊胜可以说是无比圆满的殊胜,非常希有难得。在我们这个世界要真正做到功夫不退转是相当不容易,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我们虽然是有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但是今天我们想想自己修学的状况,才发现退步、退转是非常非常之大,退转得太大;假如不退转,实在讲我们每个人早就应该成佛了。这一生如果不能成就,我们会想到我们会有来生,来生纵然得人身,纵然遇佛法,诸位想想,跟我们现在这一生大概没有什么差别。由此可知,退转是我们道业不能成就最大的一个障碍。
佛在经论上跟我们说,不退有三种,第一种叫「位不退」,证得这个果位就决定不会退转去做凡夫。这是什么人?小乘初果须陀洹,只要证得小乘初果你就决定不会再变成凡夫。纵然遇不到佛出世,同样也是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就证到独觉之果,这是没有遇到佛法;如果遇佛出世,你可以证得阿罗汉果,决定不会等到第八次的来回,这是因为真正证得了位不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证得位不退?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烦恼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见惑,一类是思惑,惑是迷惑。所谓见惑就是我们见解上的迷惑,三界总共有八十八品;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也就是不正当的思想,三界总共有八十一品。如果你能够将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就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这才是入圣人之流,证位不退。由此可知,我们无始劫以来,凭著自己修持,从来就没有证得初果过。怎么晓得?假如你过去曾经证得初果,你今天就不会在我们这个讲堂;你还在这个讲堂听经,换句话说,证明我们过去生中未能证得初果。西方世界非常的特殊,如果往生,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能够圆证三不退。
三不退当中第二个是「行不退」,行不退是指菩萨绝对不会退转去当阿罗汉,就是大乘不会退转到小乘。第三个是「念不退」,念念趣向真如;换句话说,念不退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得法身之后,绝对不会再退转,这在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都证得这个果位。但是,虽然证得并不圆满,圆证是圆满的证得,圆满的证得是什么人?在圆教大乘里面来讲,最低限度也是法云地的菩萨,也就是说十地菩萨;如果说得究竟一点,等觉菩萨才是真正的圆满,真正的圆证。现在净宗经论里面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是带业往生,带著极重的罪业,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下下品往生也是圆证三不退。如果下下品往生也能够圆满证得三不退,这确确实实是难信之法,不但我们初学的难以相信,即使是深位的菩萨也不容易接受。
因此,诸佛如来跟我们说难信之法,不是对凡夫说的,而是对阿罗汉、对辟支佛、对一些大菩萨们,对他们说。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经》是大乘圆教,到登地了,登地是大菩萨我们通常称为「摩诃萨」。到这个时候他的智慧逐渐逐渐接近圆满,对於佛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殊胜,他可以接受,於是乎他们真正发起无上的菩提心,认真的念佛求生净土。像经上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等觉,从初地到等觉一共是十一个位次;这十一个是深位的大菩萨们,他们接受这个法门,他们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所以这是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他方世界决定没有的。如果诸位要问,华严会上文殊、普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为什么要发愿念佛求生净土?真正的理由就在此地。
在中国历代的祖师大德们,即使修学其他宗派的,贤首宗这就不必说了,贤首是依《华严经》修行的,《华严经》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当然以西方净土为归宿。天台宗的大师智者大师就是发愿往生的,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我们都看到智者大师的传记,记载著他老人家往生的瑞相。从此之后,天台家历代的祖师,可以说他们是「教宗法华,行在弥陀」,无不是求生净土。看看近代,近代台宗祖师谛闲老法师,谛闲法师的传人宝静法师、倓虚老法师。我在香港讲经很多年,多半都是住在倓老法师所创的「中华佛教图书馆」。老法师我没有机会亲近他,在他的道场讲过《楞严经》,受到老法师的加持。
我读过老法师的《念佛论》,他在《念佛论》上告诉我们,他说他一生当中见到念佛人预知时至,没有生病,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的,他一生当中看到二十多个,亲眼看到的;听说的那就太多太多,他也记不得多少数字,证明念佛往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念佛论》里面,后面他老人家给我们举了三个人往生的例子。第一个人是修无师,修行的修,有无的无,这是个出家人。早年他老人家在哈尔滨创建极乐寺,极乐寺建成之后,北方的佛教没有南方兴盛,是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告诉他,你的法缘在北方,应当到北方去弘法利生。所以在哈尔滨建个寺庙,建好之后,他就发心传一次戒,请谛闲老和尚作得戒和尚。当时倓老是极乐寺住持,定西法师是当家师。
在传戒的筹备期间,修无师到极乐寺来,见到老和尚,也见到当家师。他就向老和尚报告,听说寺庙传戒,他愿意在戒期当中服务。老和尚听了也很欢喜,就问他,你能做什么事情?他说我愿意照顾戒期当中生病的病人。於是乎就派他这份工作。过了几天之后,他又去找老和尚告假,他说他要走了。老和尚很有涵养、很慈悲,没有计较:好!你愿意走你就走。定西法师脾气就很大,当时面孔就很不好看,他说你既然发心到戒期来帮忙,戒期也不过是两个月(从前传戒五十三天,不过是两个月),你怎么这点耐心都没有,来了几天就要走了?修无师就告诉老法师,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两个老法师一听,这不是个普通事情,就赶紧问他:你哪一天去?他就告诉老和尚,他说不出十天,我就要去了,请老和尚给我预备两百斤劈柴,准备往生之后火化。是为了这个原因,当然定西法师也不会阻拦他了。
到了第二天,他又去找老和尚,说老和尚我跟你告假,今天就要走了。大家措手不及,赶紧在庙后面放柴火的地方柴房挪个房间给他,临时搭个铺,给他在那里往生。他要求老和尚,希望老和尚能派几个出家人给他助念,送送他往生,当然发心去送他的人就很多了。修无师就在临时搭的铺板上盘腿一坐,告诉大家,也非常感谢大家念佛送我往生。这些送往生的人就跟修无师说了,他说从前凡是往生的、预知时至的,都会做几首诗、做几首偈子,留给我们做纪念,那么修无师你也不能例外。修无师就说,他说我是个粗人出身,没有念过书,也不认识字。出家之后(他从前是做泥水匠的),他说出家之后我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什么都不会。我今天往生,你们叫我作诗、作偈子,我还是不会,不过我有一句老实话可以留给诸位作纪念。人家说什么话?他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说完这句话他就一心念佛,不到十五分钟他就往生了,没有生病,坐著往生。
谛闲老法师见到修无师这样往生,赞叹备至,认为这样的修行人才是我们出家修学的好榜样。这是极乐寺建成之后传戒,修无法师选择这个道场,在戒期当中给大家做了个非常好的榜样。佛菩萨说法三转法 lun,示转、劝转、证转,修无师是给我们做证转,现身说法,这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事实。出家人念佛往生,这么样的自在,这么样的潇洒。
第二位是郑锡宾居士,郑锡宾居士是个念书人,以后做生意。自从闻到佛法之后,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他把他的事业舍弃掉,家庭也不管了。他学会了讲《阿弥陀经》,在山东这一带到处跟人家讲《阿弥陀经》,劝人念佛,哪个地方有请哪里就去。当然那时候讲经,听众没有这么多人,他也不在乎,三个五个他都讲,有的时候在朋友家里也在讲,有时候借个小地方,聚集二、三十个人来讲。有一天他讲经完了之后,给这些朋友们说,就是请他来讲经的老朋友,就告诉他们,他说我要走了,请你们赶紧给我租房子。朋友们听了他的说话怪怪的,你要走了还要租房子干什么?就问他,这什么原因?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怕死在朋友家里不方便,你们替我租个房子。这些朋友听到,他有本事不生病、活活泼泼的,讲经音声非常洪量,怎么说走就走了?你要是真有本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我家,我们家里没有忌讳。几个朋友大家都请,好,那就到一个朋友家里去了。
到了第二天,他们家里给他打扫一个干净的房间,他老人家也是坐在那里,也是打坐,这些朋友们也要求他留个纪念。郑锡宾居士说,他说你们看我这个样子就是最好的纪念,其他一切都不必麻烦了。你们就看我这个样子,看我念佛念了几年,来去自由。念了十五分钟他就走了,就往生了。这是一位在家居士。郑锡宾的弟弟对於他哥哥学佛是非常的不谅解,认为他哥哥学佛迷了,生意也不做,家也不要了,成天到外面说什么《阿弥陀经》。到他哥哥往生这个事情他弟弟知道之后,这才真正相信,才晓得《阿弥陀经》念佛功德不可思议。於是弟弟也学哥哥,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年,弟弟也往生,很难得!弟弟往生没有哥哥那么潇洒,哥哥没有病,弟弟还生了一点小病,也是念佛坐著往生的,这是举一个男居士。
最后举个女居士,这个女居士是湛山寺念佛会的,青岛的湛山寺是倓老法师创建的。这个女居士家境非常的清寒,她的先生在当时是拉黄包车的,在码头上拉车的,一家四口,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饭吃,所以生活非常之苦。这位女居士她是每个星期天参加湛山寺的念佛会,她在念佛会里面打杂,做粗活。念佛的人多,厨房里面洗碗、洗筷子的这些繁重的工作她做,她专门做洗碗这个工作,也有好几年了。人家都不知道她真正在修行,都不晓得,只看到她每天来打杂做工,不知道她心里面真正在念佛,她的佛号不间断。
往生的这天早晨,她跟她先生讲,她说她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叫他照顾两个小孩。因为小孩很小,大小孩十岁,小小孩才六岁,叫她先生好好照顾小孩。先生听了就很生气,他说我们家里已经这么苦了,还要说这些风凉话,生气了,就到码头上去拉车。中午两个小孩看到他妈妈今天没有烧饭,妈妈坐在床上,盘腿坐在床上,叫她也不答应,再仔细一看,死了。这两个小孩哭哭啼啼告诉邻居,邻居才把先生找来,又到湛山寺找那些法师、同修们来一看,真的是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生病。
这是老和尚在《念佛论》给我们举的三个例子,一个出家男众,一个在家男众,一个在家女众,都是一卷《阿弥陀经》,一声「阿弥陀佛」。我们想想,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郑锡宾居士除外,这是个会讲经的,修无师跟张氏(这个女居士姓张,名字他没有说出来,张氏)这两个人,如果我们见到,都不会看在眼里,都瞧不起他。人家现在到西方世界去作佛去了,我们比他差远了!
倓老法师当年在香港主持佛七,佛七当中有一次的开示,这个录音带流传到美国。我在旧金山讲经,有位居士把他老人家这一卷录音带送给我,我得到手上是非常非常的欢喜。我还没有听,不晓得里面的内容,为什么这么欢喜?刚才我跟大家说过,我没有亲近老和尚,今天得到这个带子,我能听到老和尚的声音,法喜充满;再听听他这一卷带子里的开示,那是无量的法喜。他在佛七当中讲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说明念佛真实的利益,这些故事全都是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的故事,都是真实的。
第一个故事是说一个修禅的,是谛闲老法师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在观宗寺当知客。有个居士听了老法师讲经,发心跟他出家,老和尚推也推不掉。这个居士已经结过婚,而且还有一个小孩,老和尚不得已收了他。他喜欢参禅,我们晓得观宗寺是台宗的道场,喜欢学禅,於是乎他就把这个徒弟送到镇江江天寺,也就是金山寺,当时是中国禅宗第一个丛林,送到那边去参禅去。这个徒弟他的太太听说丈夫出家作和尚,她就自杀了,跳河自杀;他还有个小女儿,大概是亲戚接过去替他扶养。他在禅堂里面参禅很认真,也很有点功夫。过了不少年,他从一个清众被方丈和尚选拔当了首座和尚,禅堂里面的首座和尚,这个地位就很高了。
当了首座,这时皈依的徒弟也多了,供养也多了,他的心就动了,生起贡高我慢的心来,这个念头一动,护法神就没有了。人真正修行有护法神护持,只要你失去了正念,护法神就不会再护你。护法神走了,他的魔障就现前,一天到晚显的精神恍惚,著了魔,心神不定。趁著没有人看见的时候他就跳江,金山寺在长江的边上,就跳江,被人发现救起来;过了几天他又去跳江,又被人救起来。方丈和尚赶紧通知谛闲法师,说你这个徒弟有了问题,你赶紧把他接回去,免得影响大众。禅堂里面首座和尚著魔,要跳水自杀,这还得了!谛闲法师赶紧到镇江把他徒弟接回来,一路是坐船,从镇江坐船到温州,这一路上平安无事。到了观宗寺,老和尚就给他一间寮房,因为他的身分地位还不错,在金山寺做过首座和尚,可以给他一间寮房,让他一个人住。
住了没几天,前几天还很正常,过了几天之后,有一天吃早饭他没来,早殿也没上。没上早殿就算了,到吃早饭还没来,老法师想这未免太懒惰,睡到这时候还睡不醒,派查房去敲他的门。这一敲门没人答应,就知道有点不对,大家把门扒开,开了之后房间里面没人。他的房间后面有个窗户,这窗户开著,大概是人从窗户里头走了,回去跟老和尚报告。老和尚说不好了,观宗寺也有河,虽然没有长江那么大,也能够行帆船,也可以淹死人。你们赶紧去找,他是不是又跳河去了?就派人分头上山去找。找了差不多半里多路,发现尸首,他已经死了,大概是半夜出去跳河死的。这就没法子了,把尸首弄回来,老和尚说我们大家为他念念经超度超度,给他做做佛事,把尸首抬回来。
刚尸首抬回来没有多久,他的女儿也长大了,也出嫁了,哭哭啼啼哭到观宗寺来。老和尚认识她,他说你怎么知道的?你怎么来了?她就说她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到她的爸爸、妈妈叫她到此地来,今天一定要来,她说她爸爸、妈妈今天去上任。老和尚听了,上什么任?她说他们做了土地公,爸爸当土地公,妈妈当土地婆,两个去上任去了。谛闲法师一听才恍然大悟,他为什么会跳水?原来就是他从前的太太那个鬼魂始终缠著他,把他找回去了。他当时参禅功夫得力,有护法神保护,这个鬼魂贴不到身上来;当他一念傲慢心起来,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护法神走了,这个冤鬼附到身上,所以常常要跳水自杀。这才知道。
刚刚好观宗寺不远建了个土地庙,刚刚落成,老和尚晓得就是那个土地庙的土地神,就到那个土地庙面前给他念经、作佛事超度他。在念经的时候,老和尚就说,他说既然你到这儿来上任,我们给你念经,你也显显灵给我们看看。老和尚说这个话,果然就有一阵小旋风,像小龙卷风,只有两三尺高,就在土地公前面旋转转了很久。老和尚点点头,不错。这是说明一个参禅的参了十几年,凡心一动落到这样的果报,到鬼道里面去当少财鬼。土地公初一、十五也有人祭祀他,他是个小福德神,去干这个去了,就去当这个去了。说明参禅不容易,名闻利养非常可怕,所谓是「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道行完全丧失掉,落在恶道去了,饿鬼道。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他老人家常鼓励大家的,一个念佛的徒弟。这个念佛的徒弟跟他比这个参禅的徒弟还要早,那是老和尚在观宗寺初当知客的时候,是很年轻的时候。这个徒弟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他们都生长在乡村,在农村里面,小时候小朋友在一块玩的,感情非常之好。谛闲法师小时候念过几年书,跟他舅舅做过生意,所以他识字,以后出家学经教,讲经说法。他这个朋友,小时候这个朋友,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长大之后也一无所长,学了个手艺,这个手艺叫锅漏匠。你们懂不懂什么叫锅漏匠?现在没有了,我小时候还有。锅漏匠挑著一个担子,在乡下到处走,补锅、补碗,我们的锅碗打破了,他能够把它再补起来再用。就学这么个手艺,做这么个生意,生活非常之苦,生活太苦。
多方去打听,打听他这个老朋友出了家,做了知客师,很不错,不愁衣食,每天三餐饭不像他那么辛苦,也有房子好住。就找到谛闲法师,找到之后就赖皮,一定要跟他出家。老和尚头大了:好,留你在这住几天,住了几天之后你还是做你生意去,你不要出家,出家太苦,你受不了。他非出家不可,老和尚被他赖得没法子,就跟他谈条件:你真的要出家吗?那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他这个朋友也很好,他说我既然认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都听。老和尚说好,这个可以,我给你剃度。
因为那时候差不多有四十出头了,在那个时代,四十岁出头年岁很大了。他说你人也很笨,人是很老实但是很笨,学什么都学不会。他说你出家,在寺庙里面,五堂功课就够你辛苦的了。看你这个样子你也没办法学会,学不会五堂功课,大众就不会容纳你,你的日子不好过。他说你要学经教,你不认识字,这个你也没分,你也没办法学。他说我给你剃头,剃了头之后,我到宁波乡下去找个小庙。宁波乡下小庙很多,没有人住,都是破庙、没人住的庙很多,我替你找个地方住,找个小庙住。再给你找几个护法,找四、五个护法,每个月给你送点钱,送点米去,你的生活就不要操心了,你有得吃,你有地方住。再在附近找个老太太,念佛的老太太,给你烧两顿饭,给你洗衣服,早饭你自己去搞,中饭、晚饭老太太伺候你。他说你就老老实实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你总会吧!他学会了,学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其他的什么都不会。他说这一句佛号你就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你一直念下去,一定有好处。他也不知道什么好处,但是他很老实、很听话,就听老师的教诫,依教奉行,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样的念了三年。
很难得,三年都没有出庙门,就等於闭关一样,闭了三年关,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天,他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看亲戚朋友,晚上回来了,回来之后就跟老太太说,他说明天你不要替我烧饭了。老太太听了也很奇怪,大概是师父三年没有出门,今天出门去看看朋友,说不定是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所以明天中午叫我不要烧饭。老太太对师父很关心,到第二天中午再去看看,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有没有吃饭。这个庙是个破庙,他这个徒弟一无所有,所以庙门都不关,不关大门的,也没有小偷,因为什么都没有。老太太进去之后,叫师父也没人答应,转到师父房间看看,他房间门也没关。这个师父站在那个地方,一个手拿著念珠,一个手里头还不晓得有什么东西,手上很脏就是,看他手上很多灰尘,很脏。叫他他不答应,走到面前去一看,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的。老太太吓了一跳,从来没有看到人死是站著死的,赶紧去通知几个护法。
护法来一看,也不知道怎么样处理,立刻就派人到观宗寺去报信,这个乡下到观宗寺一个往来三天。三天,谛闲法师来了,来的时候一看,他还站在那里;你看看,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著老和尚来替他办后事。老和尚来了之后,把他的手打开来一看,手上还有八、九块的现大洋,老和尚这才觉悟到,大概是他从前做生意的储蓄。他把钱放在什么地方?他那时候吐痰没有痰盂,钉一个四方盒子,烧火的灰盖在上面,把钱放在底下,没人知道。自己要走了,怕人家不晓得,就把这个钱拿在手上。老和尚一想,大概是用这个钱替他办后事,他什么都预备好了,自己都预备好了。老和尚对他赞叹,赞叹备至!他说你没有白出家,你的成就,这天下丛林方丈住持、讲经说法的大法师,没有一个比得上你!他修的什么法门?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老和尚就教他这个方法,他居然真正成就了。
谛闲老法师师徒二人(这个徒弟我说的是倓虚法师),两个人给我们说了许许多多念佛往生的真实的例子,足足帮助我们启发真诚的信心。像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民国初年,我们听老法师口述,当然老法师绝对不会无中生有,不会骗人,我们是后学。念佛往生在台湾,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也的确不少。这四十年来,台湾念佛往生,我最保守的估计在五百人以上,这是台湾佛法的殊胜。那么一个小的地方,在这么短的四十年的时间,有这么多人往生,真正是难得。
其中我们真正完全了解的,佛光山开山的时候,这是在二十多年前,星云法师请我去跟学生们上课。有一天,是晚上,月光非常好,那时候那个山还是荒山,只有一栋佛学院,其他的房子统统没有建。山上有个池塘,我们在池塘旁边赏月,大概有十几个学生,也在讨论佛法。忽然来了个工人,佛光山建筑是从来没有中断的,也是长工,他是台南将军乡的人,在佛光山做工。他走到我们这个圈子,我们也请他坐,他坐下来之后,他劝我们老实念佛,他来跟我们说法,我们洗耳恭听。他讲了一个多小时,劝我们念佛,他说念佛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就问他,怎么晓得是真的?他就说了将军乡他的邻居一位老太太往生的事情给我们听,这是他亲眼看见。
他说他隔壁的老太太人非常的慈悲,非常的厚道,但是神佛不分,佛也拜是神也拜,土地公也拜,只要是庙她统统都拜,是这么一位老太太。三年前她娶了个媳妇,儿子、媳妇都很孝顺,媳妇劝她不要去乱拜,专门拜阿弥陀佛,专门念阿弥陀佛。这个婆婆也非常难得,婆婆居然接受媳妇的劝告,就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不再到外面去拜神去了。家里供了个小佛堂,天天在那里念佛,念了三年。往生这一天,她是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她就跟她儿子、媳妇家人说,今天晚上你们吃晚饭不要等我。她说她要洗个澡,她也不说她往生,说她洗澡。家里人非常孝顺,还是等她。等了很久老太太也没出来,於是乎就去看一看,看看她确实是洗了澡。房间里头也没在,到小佛堂里去,她老人家穿了海青,换了干净衣服,穿了海青,站在佛像的面前。叫她也不答应,家人围著她一看,她往生了,站著往生;没有生病,预知时至,站著往生。所以他告诉我们,念佛往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劝我们老实念佛。这个老太太的事迹在台湾《近代往生传》里面写的有,一直到今天,台湾南部一带念佛的同修提到这个人都知道。这是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不生病。
另外一个是我出家没多久,李济华老居士,这个老居士是李炳南老居士的同学,是印光大师的学生,印祖的学生。他在台北创办了一个道场,也有念佛团,专修净土,完全是居士的道场,道场虽然很简陋,但是修行非常的认真。念佛团他们是每个星期有一次共修,共修的方法就跟念佛堂打佛七的方式差不多。当中有半个小时开示,由这些老居士们轮流来担任讲开示。他自己是团长,那个时候有八十多岁,他是大概在一个多月之前就知道往生了,这是预知时至。所以有时间就看看亲戚朋友们,看看实在讲就是辞行,他也不告诉别人。
走的这一天,因为他有三个小孩都在美国读书,只有老夫妻两个住在台北市,自己有八十多岁,他们坐三轮车到佛堂去。坐在车上就告诉他太太说,他说我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一个人会不会寂寞?就跟他太太这样讲,他太太听说,她说你要能往生那太好了,就用不著牵挂我;换句话说,就得到他太太同意了。实际上他太太不知道他那天晚上走,商量,太太一口就答应了。到了念佛团之后,这天讲开示是个魏老居士,他就跟魏老商量,我们两个换换时间,今天我讲,我们换换时间,魏老也很尊重他。他老人家开示,一般是讲三十分钟,他老人家这一天非常高兴,非常兴奋,讲了一个半钟点,把念佛的时间都讲掉了。讲完之后,就苦口婆心劝大家要认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说完之后向大家告假:我要回家去了。
大家听了这话,他年岁大了,讲了一个半钟点没有休息,以为他累了,要回家去了。哪里晓得这老人家下座之后,他们旁边有个小客堂,在那个客堂沙发上一坐,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你们想想看,往生之前讲一个半小时,苦口婆心,八十多岁,当时参加法会的大众人人见到,念佛往生是真的,他亲眼看见的。那时我跟李老师学经,他就说了,净土法门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一定要认真的修。这是台北市一个预知时至,不但不生病,在往生之前还跟大家说了一个半钟点的佛法。他能够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做不到的原因找出来,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掉,我们也能做到,人生在世,这才是第一桩大事情。
我们功夫不得力,实在讲,妄想太多,执著太重,如果不能痛改前非,决定不免六道轮回。所以我们同修们成天来找我说些话,说些什么话?全都是废话。我在中国、外国,每到一个地方,不讲经都围著一班人,都跟我讲废话,我听了很难过。为什么不念佛?给我写信,写的长篇大论写那么多,我从来不看,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不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满纸写的阿弥陀佛,我看了高兴,法喜充满。这就是你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还要继续不断搞生死轮回,毛病就出在这个地方。本经劝愿这一段,我就不再讲了。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很重要,而且这一段古人说的跟我讲的不相同。《弥陀经》这个经的注解很多,诸位可以做参考,我讲的是古今注里面没有,这个供养诸位才不累赘,才不会嫌多余。
下面这一讲第六讲,在五十三面,「诸佛劝信流通」,经文从「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一直到「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这一段话,佛是悲心显露到极处,究竟圆满的大悲,苦口婆心劝勉我们要相信这个法门,要发愿求生净土,给我们说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的利益。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说明,不可思议的功德无量无边,说不尽,大师将无量无边的功德归纳为五大类,我们列出这个表,在第五十四面。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20 20:35
第一个是「横超三界,不俟断惑」。这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像我们刚才讲念佛往生的几个例子,这几位往生的人都是我们近代的人,都是我们念佛法门的典型、榜样,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首先都要修四禅八定,无论是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是通途,这样超越三界叫竖出。从欲界,超越欲界到色界,再超越色界到无色界,然后超越无色界,这样才出了三界。《楞严经》上讲得很明白,必须修到第九定,八定是世间禅定,到第九定才能超越三界,这叫竖出,竖超。念佛法门不必,甚至於忉利天都不必经历,就在人间就往生西方净土,这叫横超,不是竖超,横超三界。在佛无量法门里面,横超法界只有这一门,除这一门之外,没有第二个法门是横超的,这是它不可思议功德之利。竖超要断惑,要伏烦恼,要断烦恼;横超则不必。断烦恼我们做不到,不断烦恼,这叫做带业往生,那我们人人都有分,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把握成就的,道理在此地。
在前几年,美国有一位密宗的上师陈健民(此人黄念祖老居士就多次明确的谴责和批评他)提出消业往生,带业不能往生。他提出这个说法,而且派他的学生去查《大藏经》,查不到「带业往生」这四个字。於是乎就坚持往生一定要消业,不能带业,引起净宗修学人很大的震撼,在台湾、在国外。那个时候我正到洛杉矶讲经,有位老居士在机场迎接我,告诉我,他说我们念佛念了几十年,现在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那不就完了!表情非常的痛苦。来问我,法师,这怎么办?不能带业往生,怎么办?
我看到这个老居士也八十多岁了,看到这个表情很严肃、很难过,我就劝他。我说要是不能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去也罢。他听了很奇怪,他说为什么?我说如果不带业,西方世界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你去干什么?他一想我这话,他还没转过来,还没想通我讲的意思,楞住了。然后我就告诉他,我说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是不是叫业?他这恍然大悟,等觉菩萨还带业,那不带业的,不带业就阿弥陀佛一个人,这个话就把他点醒了。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等觉菩萨到地狱众生统统带业,只是带业多少不同而已。菩萨们带的最少,咱们凡夫带的最多;带的少的品位高,带的多的品位低,三辈九品是看你带业多少而分的。
我就问他,我说经典上找不到带业往生,四土、三辈、九品有没有?他说有,我说那不就成了,既然有四土三辈九品,那不是带业多少形成的,是什么成就的?我们念佛人绝对不要被人家几句话就把我们的信心动摇了,把我们的愿心退转了。一定要晓得理论、事实的真相,我们才有坚定的信心,才有恳切的愿望,一心持名,这个功德利益这一生就能得到究竟圆满。
第二是「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进」。这实在也是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像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也有四土,我们今天住的是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释迦牟尼佛也有方便有余土,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修行的处所;释迦牟尼佛也有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修学的道场。但是它四土不在一起,分开来的,我们同居土的众生见不到有余土的圣人,这当中有隔碍。好像世间的学校,小学、中学、大学不在一起,是分开的。小学生在一起上课,看不到这里头有中学生,中学生这个教室里面看不到大学生,分开来的。十方刹土都是这个样子,唯独西方世界奇怪,奇怪在什么地方?它是确实有四土,四土在一起,就像一个学校,这个学校很特别,确确实实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上课在一个教室;这一个教室里头有小学生、有中学生、有大学生,这非常奇妙,十方世界没有,所以西方世界一生一切生。我们虽然是生凡圣同居土,实报庄严土的享受我们同样得到;但是我们确确实实不是菩萨,确确实实没有明心见性,但是明心见性那些人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德能、他们的生活享受,我们是平等的,共同分享的,这不可思议。
第三,这个法门修行方法实在太简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弥陀经》上告诉我们「执持名号」,名号就四个字。《竹窗随笔》里面记载莲池大师的修行,莲池大师在世的时候有人问他,老法师你教人念佛,你怎么教法?他说我教人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人家又问,你老人家自己怎么念法?他说我自己念「阿弥陀佛」。人家听了奇怪,教人念六个字,自己念四个字,这什么原因?老法师就说,我自己这一生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我依教奉行。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四个字,我依教奉行。我教别人为什么念六个字?别人未必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叫他念六个字跟阿弥陀佛结个缘。「南无」翻成中国意思是皈依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一生还不想去,是这么个意思。由此可知,如果你真正想去,决心想去,「南无」两个字是客气话,客气话不要了,那是废话,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讲那是废话,不用;对没有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两个字很重要,非常重要,差别在此地。
所以一个真正发愿求生,跟阿弥陀佛什么客气都不要讲,什么忌讳也没有。你说佛像,真正往生的人六根都要缘阿弥陀佛,眼睛一张开看到阿弥陀佛的像,耳朵常常听阿弥陀佛的名号,心里面常常想阿弥陀佛,功夫才能成片,才不间断。也许有人就问我,他说我离开佛堂佛像就断掉了。是,你离开佛堂,你晚上睡觉你的卧房里面可以供阿弥陀佛的像。他说那不恭敬。我说没有什么恭敬不恭敬,我怕把阿弥陀佛忘记,这个才要紧。为了恭敬把阿弥陀佛忘掉,见不到,这不得了!不求往生的,这个佛像绝对不能供在卧房,要对它生恭敬心;真正往生,除了洗手间不可以挂佛像,其他什么地方都可以挂。客房也可以挂,厨房也可以挂,走到哪个地方都看到阿弥陀佛。一天到晚,阿弥陀佛的佛像不离开我们的眼睛,阿弥陀佛的音声不离开我们的耳朵,这样念佛功夫才得力,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能讲客气,不能顾忌,这样也不恭敬,那样也不恭敬,好了,恭敬过了头,西方世界去不了,还搞六道轮回,阿弥陀佛看到我们这个样子也摇头。所以他这个法门很方便,一句佛号。
第四个殊胜,「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日」。我们要问念佛要念多久才能往生?《弥陀经》跟《无量寿经》上都告诉我们,一日到七日。真的行吗?行!我在美国看到一个,三天,念佛三天往生。我到此地来,山东有些同修来告诉我,他们最近也有位居士也是念佛三天往生的。这个三天念佛,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在临终之前,病重受到极大的痛苦,这时候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他一听到立刻就接受,就发愿求生净土。这是在四年前美国华盛顿DC,就是美国的首都,有位周广大先生,他是个中国人,在那边开个面包店。半年前他得病,得了血癌,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坏血症,血癌,非常痛苦。在医院住了半年,医生放弃治疗,认为他没有法子了,家人接回去。家里人这时候才想到去拜佛求神,看看有什么奇迹出现,这时候遇到我们DC佛教会(我们那边有个净宗学会)有一位同修,这才见了面,了解这个事情。
我们DC龚居士去看他,看他那个病况确确实实不可能再好了,所以他就干脆劝他,跟他说这个世界苦,说了很多,他觉悟了。他说你为什么不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好处太多了。你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作菩萨,然后回来度你的家亲眷属,这多好!他愈想愈有道理,於是乎就下定决心,叫他太太、儿子、女儿统统念阿弥陀佛,帮助他求生净土,不求病好。他这个念头一生他的痛苦就没有了,他本来要止痛药、打吗啡,就不需要用止痛药,效果立刻就现前。全家人都念佛,我们佛教会也派几个同修帮他助念,念了一天一夜,地藏王菩萨出现了。他看到地藏菩萨,告诉大家,菩萨来了。龚居士就跟他说,我们除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之外,任何佛菩萨出现都不跟他去,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这一下他理解了,所以他就不理会,继续再念,念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地藏菩萨走了。又念了两天两夜,一共是念三天三夜,西方三圣出现了,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从云层里面下降,来接引他往生。往生的瑞相,色相之好,就跟平常人一样,反而看不出他的病容。三天!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应。
经上跟我们说的,往生西方世界要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他这三个条件同时具足,信愿行具足。《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一向专念」,他从听到这句佛号起一直到他往生,三天三夜佛号没中断,真的是一向专念。由此可知,时间虽然短,他的用力之猛、心力之猛、愿力之强,超过一般人。那边的同修来告诉我,他说没有想到这样殊胜的奇迹,在美国让我们亲眼看见,实在是不多得。在我们中国、在台湾这几年来,没有听说过三天念佛能够有这样殊胜的瑞相往生,没有见过,没有想到在美国看到。如此证明一日到七日是决定成就,问题就在於是不是肯念,是不是真正求生净土。
第五个殊胜,那就是殊胜到极处了,「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这一句名号是万德洪名,因为一切诸佛都护念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尊敬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劝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就等於念一切诸佛如来,一个都没漏掉。你们今天念千佛、念万佛,实在漏掉的太多了,没有念到。一句阿弥陀佛就统统都念到了,何必去找这个麻烦?所以这句名号是大总持法门,一句阿弥陀佛四个字全部都包括。既然一切诸佛如来一个不漏,那一切菩萨当然都圆圆满满含摄在这一句名号之中,你才晓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所以前清干隆时候,彭际清居士告诉我们,他这个话在《观无量寿佛经直指》,他的注解叫《直指》,《观经直指》里面写的。世间任何法门消不了的业障、消不了的罪障,这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可以帮你消除得干干净净。能说这句话不简单,若不是对这个法门真正明了通达,这一句话说不出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有些人自己觉得业障深重,他不念佛,他去拜这个忏,念那个经,要晓得古人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消灾免难,无比的威力,就是这一句佛号。这是大师略举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细说说之不尽,略举五种,这五种足够我们详读。
下面举出六方佛,罗什大师翻这个经是意译,六方是东、南、西、北、上、下,玄奘大师所翻的《弥陀经》是十方。由此可知,原本是十方佛,罗什大师把它省略掉,翻成六方佛,由此我们就明了,六方就是十方。每一方有无量无边的刹土,每一个佛刹有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列在表解上,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一切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广长舌是佛三十二相之一。成佛之前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广长舌相是其中之一。世尊在世的时候告诉我们,一个人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你们大家试试看,舌头伸出来能不能舔到自己的鼻子,能舔到自己的鼻子,证明你三世没有打过妄语,舔不到,那打妄语很多。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给我们做证明,他生生世世不妄语,他所说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的。
这个地方讲的是法身佛与报身佛,他们的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对一切众生说诚实言,最真实的话,真实当中的真实。说什么?劝我们,「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经题就是这两句,我们在第一天跟诸位报告过了,怕的还有这两天新来的,前面没有听到的,我略略的说一说。称赞不是普通人称赞,是十方一切诸佛称赞,称赞什么?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就是刚才跟诸位讲的五种不可思议功德。是一切诸佛的称赞,我们还能不相信吗?一尊佛称赞,两尊佛称赞,十尊、二十尊,一百尊、两百尊称赞,也许我们还不动心,这是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同时称赞,你信不信?不能不信。要再不信,这就是经上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话是没善根。一切诸佛称赞他都不相信,这怎么有善根?
下面又说了,这个经是什么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世尊四十九年讲的经很多,只有这部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我们要想一切诸佛都保佑我们,都保护我们,很简单,只要念这个经,照这个经修行,你就得一切诸佛的护念,这里跟诸位讲的句句都是实话。我不知道国内佛教的情形,因为我知道的事情很少,知事多时烦恼多。国外我走得多,在外国密宗很盛行,密宗灌顶,灌顶在外国都是收费的,听说灌一次顶,美金至少要二十元,去灌一次顶。而且去求灌的人很多,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个灌法,但是我在经上读过。
形式上的灌顶就跟我们形式上受三皈五戒没有什么两样,那是形式,仪规、仪式,最重要的是实质上的灌顶,那才重要,那是真实的。真实灌顶是什么意思?顶是至高无上的顶法,这是顶。灌是什么意思?灌是大慈悲力的加持,这叫灌顶;将无上的顶法以大慈悲力加持给你,这叫灌顶。我们今天要问,在一切法门里面,至高无上的法门是什么?是《弥陀经》,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你把《弥陀经》从头念一遍,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就给你灌顶一次,你说对不对?再给你讲到最真实的话,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一次顶,念两声灌两次顶,一天念十万声,一天给你灌十万次顶。你还要找什么仁波切、找什么活佛来给你灌顶,一切诸佛如来亲自给你灌顶,你不知道!我在这个地方讲经,你们每个人为什么这么欢喜?不是我讲得好,十方诸佛如来统统给你们灌顶,已经灌了两个小时,你怎么不欢喜!
你们今天总算是明白了,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从今以后不要打妄想。这里有个同修写了这么多东西给我,我不看,你们都不要给我写,多念佛,这是胡思乱想。你知道这个法门的可贵,了解这个法门的真相,一定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经题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一切如来所说的第一经。
下面我要把六方佛表法的意思告诉大家,这段经文自古以来的注解注得都很简略,只是把佛名号含义略略说出来。实际上这个六方佛,罗什大师所翻译的它的次第,名号的排列次第,实在就是教给我们念佛人,从初发心一直到成无上道,修学的一个经过的历程,非常重要,而是一般注解里面没有的。注解没有,我怎么知道?我也不晓得我怎么知道!我有一年在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讲《弥陀经》,讲到这一段,讲到这一段忽然就这么讲出来了。讲完之后,畅怀法师问我,他说法师,你这个说法从哪来的?我说我不知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写出来。我是讲完之后再写出来的,不是先写好再讲的,所以这也是佛菩萨威神加持。看到这个名号一个连著一个,一个连著一个,它就串成一串,意思非常的圆满。在此地我跟诸位做个简略的报告。
东方略举五尊佛,这五尊佛代表法门修学的根本。在四方,这是东方,东方是基础,是根本,在过去帝王时代,太子居住在东 GONG,储君;在五行,东方属於木,代表生长的意思;在四时,东方代表春,春生夏长,它代表这个意思。东方列的五尊佛,这是教我们怎么样发心,也就是《无量寿经》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此地这个佛号的名称就是教我们发菩提心的方法。
第一尊「阿閦鞞佛」,这个佛的名号完全是梵语音译的,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动、觉」。「不为八风所动」,八风用现在话来说是世间法,绝对不为名闻利养所动,不为五欲六尘所动,不会被这个花花世界迷惑了自己的本性,是这个意思,不为世法所动。不但世法不能动,佛法也不能动。我今天选择净宗法门,我选择这一部《阿弥陀经》,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任何经论、任何法门也动摇不了。说实在话,我们今天实在讲看这个也动心,看那个也动心,所以不能够站著往生,不能预知时至;死的时候还要生病,还迷惑颠倒,助念也未必靠得住真的往生。什么原因?我们的心是飘浮不定的。所以这第一尊佛就告诉我们,你要想选择法门,法门选定了绝对不动摇。
下面我举了个例子,「如华严经善财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学的什么法门,你们知道不知道?你们念《华严经》有没有发现善财童子修的是什么法门?我为这个事情在《华严经》上下了不少功夫,到以后发现了,他修「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法门。怎么知道的?《华严经》上没有这样写过,没有这个明文,就正如同《大藏经》里头没有带业往生这四个字。那我怎么发现的?带业往生是莲池、蕅益大师所说的,没错!善财童子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我在《华严经》上发现的,有根据。根据什么?他的老师。他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华严会上发愿往生,有这个文;老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学生哪有不跟著去的,一定道理!於是乎我们找到根据,他是念佛求生净土。
再看他离开老师出来参学,第一个是德云比丘。德云比丘修什么?修念佛法门,马上就相应,开始是念佛,到第五十三参最后一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最后也是念佛;始、终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把善财学的法门肯定的找出来了。文殊、普贤、善财统统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相信了,我才接受净土法门。在净宗经典里面,才真正看出许许多多奇妙不可思议的东西,才真正看出来。所以信心坚定,不为一切所动,这是修学净土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我们刚才大家听到谛闲老法师那个做锅漏匠的徒弟,虽然剃度出家,没有受过戒,也没有听过经,什么都不知道。老和尚只教他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再念,你看就这么简单。人家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他师父来替他办后事,你看这种走法多潇洒!你在古今中外看到有几个人死了之后还在那里站三天?就一句阿弥陀佛,凭什么?凭他清净的信心,决不为一切法门所动。我们不如他的就不如他这点,看到这个也喜欢,我要去学学,看到那个也想学学,不如人!将来死不晓得怎么个死法,这麻烦大了。第一尊佛教给我们这个。
下面「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这三尊佛的名号上都有须弥。须弥在大经里面多半是表法身,多半是表自性,用这个来表法。所以这个三尊佛我们在此地一看,他代表是我们学佛我们求的是什么。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也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我们学佛的人所求的就是要求证得一体三身。我们有法身,我们有报身,为什么我们不能证得?这个三尊佛,须弥相佛,「相好光明,九界瞻仰」,这是讲报身;大须弥佛,「大法理体,法界独尊」,这是法身;须弥光佛,「光明遍照,普应群机」,应化身。这是一体三身,是我们学佛的人所求的,是我们所证的。
《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往生的秘诀,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发菩提心?你一心一意要求证得圆满三身,这就是大菩提心。你求的跟世间人求的不一样,世间人求的是名闻利养,富贵显达,求的这个东西;一般宗教徒求的是将来生天,是能够亲见上帝;我们学佛的人是大彻大悟,要求证得一体三身;换句话说,我们要求的是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三尊佛在此地代表圆满佛果,是我们所求所证的。
所求所证的晓得了,我们发这个心了,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证得?底下讲的「妙音」。妙音是什么?他代表修学法本,法是法门、方法,修学方法的根本,根本就是「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们晓得妙音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是妙音,法界之妙音。我们天天在念,不知道这个音声之妙,唯独这个音声能叫博地凡夫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你说这个声音妙不妙!所以这五尊佛,第一尊是说明修学基本的一个心态,当中三尊佛就是发无上菩提心,最后一尊妙音佛,就是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
这一句佛号里面是定慧等持,这句佛号要念得清楚,念得字字分明,清清楚楚。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从口里面念出来,从耳朵再听进去,这样就能摄心,能帮助我们断妄想,能帮助我们伏烦恼,这就能得定;佛号字字分明,这就是慧。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定慧等持,定慧等学,是无上的法门。六方佛这是东方五尊佛所表的意思,教给我们修学基本的心态、方法。下面五方教给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如何自修法门,成就圆满的法门。今天时间到了,明天还有两个小时。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20 20:36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这次的讲经今天是圆满的一天,我们要接著将昨天所说的六方佛的表法,给诸位继续做个报告。昨天介绍了东方,东方五佛代表我们修学佛法基本的心态。南方有五尊佛,表修慧,南方在五行里面是属於火,象徵著光明。所以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知识都在南方。这个南是表法的,绝对不是真正的南方,总不可能说善知识都住在南方,东方、西方、北方就没有善知识吗?这不可能的。所以凡是善知识住的那个地方都叫南方,那个方向就叫南方,不管它是哪一方,这《华严经》中表法的。只要是善知识住的那个城市都叫做「福城」,有善知识居住,这个地方就有福报。所以福城也不只是限定一个城,只要是善知识居住的地方,就是福城,就是南方。此地这个南方表法也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的。
南方这五尊佛是代表修慧,第一尊「日月灯佛」。日、月、灯都代表光明,白天有太阳,夜晚有月亮,日、月照不到的地方灯光可以照到。日月灯的意思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没有照不到的地方,表这个意思,这是表自性的般若光明。此地说的「表性具圆满般若智慧,圆融无碍,无不照」,这是我们学佛人所求的。在经文里面就是无上菩提,或者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尊佛有这个意思。
第二尊佛「名闻光佛」,他代表「修慧小成」,这不是大成,是小成。小小有成就,你在社会上一定有了知名度,现在人所讲的,有了名闻,跟著也有利养。可是要记住,名闻利养很容易淘汰人,这一关要不能突破,就在这个地方堕落下去,被名利所害。「名闻如暗影」,一定要智慧,智慧照破暗影,我们才能够突破这个难关,将自己的道业往上提升。所以说这是比喻,有智慧的人才不会著於利养,才真正会看破,会放下。放下名利,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才能得到真精进。
第三「大焰肩佛」,肩是肩膀,焰是火焰,这个表示智慧的肩膀能够承担如来家业,表这个意思。他表的事「初具二智」,权实二智,「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自他二利」,他表这个意思。第四尊「须弥灯佛,表修慧自转识成智,复助他也」。这两尊佛代表的我们修学功夫得力了,初步的功夫得力了,诸位要知道,必须要透过名,超越利养,功夫才能够得力。古人跟我们说,听教(我们讲的听经)要在消归自性,这是真正得受用;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虽然这是唯识学里所说的理论,这个理论是通一切法门的,通一切的教理。这里简单列了一个表,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佛的德号在此地是表「照破自他三惑」,这个三惑(迷惑)是见思、尘沙、无明。须弥是代表「一体不二」的意思。
怎么个转识成智?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也是真实的功夫,大经大论里面说得很透彻。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精神去研讨经论,最简单的方法,本经里面「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念到功夫纯熟,自自然然就转识成智。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提到过,罗什大师翻这个经翻「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这是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这四个字,梵文原本里面没有,要看梵文的原本,最好看玄奘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是直译的,所以跟原本非常接近。可是罗什大师这个翻法也没错,如果有错误,玄奘大师一定把它说出来;大师没说,也就是默认了罗什大师翻得没错。
一心不乱是个很深的功夫,而我们在一生当中都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每一个往生的人确确实实都得一心。怎么晓得?我们现前的功夫只要念到成片,功夫成片,这就是往生的标准。当佛来接引我们的时候,首先是佛光注照,佛来接引先是接触到佛光。佛光一照,我们的功夫就马上提升了一等;原来我们只是成片,佛光一照一加持,就把我们的功夫变到一心不乱,马上就提升。所以这是事实,罗什大师翻得没错,一心不乱的功夫不是我们自己修成的,是得佛力加持。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佛力加持使我们证得,是这样才能够往生的。到不乱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转识成智,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同居土下下品,也有诸佛菩萨一样的智慧、神通、道力。这实实在在是感谢阿弥陀佛本愿威力的加持,如果不是弥陀四十八愿本愿功德的加持,我们这一生当中是决定达不到的。所以这个法门比起一般法门,的确是殊胜得多。
第五尊佛「无量精进佛」,表修慧的根本,慧要怎么修?就是要精进,「大乘善根,唯一精进,成就大慧」,进是进步,天天在进步。进步最重要的是精,精一专纯,这样进步才有助於我们开悟,有助於我们修行证果;最忌讳的是不专、是太杂,夹杂、不专是我们很大的障碍。
前面东、南两方都列的是五尊佛,西方说了七尊佛,这跟前面在数字上又不一样了。为什么?前面的修学都不是究竟圆满的,所以用五来表法;西方讲到极乐世界无量寿佛,这是圆满的。七代表圆满,《弥陀经》上样样都讲七,七重行树、七重罗网,统统都讲七。诸位要晓得,这个七是圆满的意思,它代表的是东、南、西、北(这是四)、上、下,再加上当中,这就圆满。所以七是表这个意思,不是个数字,你要看成数字那就错了。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家里居住的地方统统都是七重行树、七重罗网,我们看到这个,没什么好看,为什么?家家都一样,有什么好看!甚至於读到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想去了。殊不知,七是圆满。什么是圆满?随心所欲就是圆满。西方世界无不如自己的愿望,这就好了,样样都能随心,能够具足,没有限制。
西方七尊佛代表的修福,福慧双修。第一尊「无量寿佛」,表福、表寿,这也是福报当中的第一福,第一要有无量的寿命,无量寿。第二个「无量相佛」,表富贵。第三尊「无量幢佛」,表高显。「大光佛」表大智。「大明佛」表智慧的德用。「宝相佛」表尊贵、殊胜。下面我们合起来讲,这六尊佛统统是表修福,无福不能度生,所以成佛百劫修福,道理就在此地。度众生一定要有福报,福报要靠自己努力认真的去修行。
世间人所求的福报,第一个是长寿,健康长寿;长寿不健康那就不是福报。寿虽然很长,病痛很多,甚至於很严重的病苦,真的是生不如死,所以一定要健康长寿;要有财富,要有智慧,福慧就圆满了。佛教给我们,这三种果报从哪里来?诸位要知道,佛不能给我们,佛的智慧、福德是圆满的,不能给我们。假如佛能给我们,我们何必要修?不要修了,佛要不给我们他就不慈悲,我们天天讲他大慈大悲,他应该把福报、智慧都给我们才好;没有办法给我们的,是要靠自己修的。佛跟我们说,健康长寿的果报是无畏布施的业报,我们肯修无畏布施,就会得健康长寿的果报;我们能够修法布施,你就得聪明智慧的果报;如果你肯修财布施,你就得财富无量的果报。佛把这个因果说出来,把得福报的秘诀传授给我们,只要我们肯相信,肯认真的去修学,那就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弘法,发心弘法,无论在家出家,我们最初发心学经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他说一定要结法缘。如果不结法缘,有很多诸佛菩萨智慧圆满,讲经说法都感应天花乱坠,可是怎么样?没人听。为什么没人听?没法缘。有些人说法说得实在不高明,你听听,没有什么内容,听的人好多好多。为什么?他法缘殊胜。由此可知,听众多寡是法缘,倒不是讲的好坏,好坏是另一桩事情。因此结法缘就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老师教给我们,李炳南老居士传授给我们的,他说老师在那里讲经听众很多,你们买点糖果,买点吃的东西,在门口送给大家,跟大家结缘。这样一个小红包几毛钱、一块钱也是结缘,你们是跟法师结缘、跟大众结缘,将来你讲经听众就多了,所以要知道结法缘。
大家都晓得我的法缘很好,走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确实法缘都很殊胜。法缘殊胜的原因在哪里?是结缘结来的。我送的经书一年要送几百万册,这是跟大家结上缘,这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统统具足,是於佛法与一切大众结缘。所以钱财不要自己有,自己有钱财很烦恼。为什么?因为心里头有牵挂、有得失,统统把它布施光,心里自在,晚上睡觉没有想头,睡得很好。法缘胜,你走到什么地方自己不要操一点心,自己也没有用钱的地方,你给我钱一点用处都没有。我走到哪个地方,人家飞机票什么统统都给我预备好了,吃的、住的、旅行的,不要自己操一点心。所以你要问我机票、船票多少钱,我统统不知道,我住的地方、吃的地方,一切开销我全部不知道,都是别人替我预备好了。所以,有钱不如有法缘的好,有钱自己要操心,没有钱自己不要操心。这个秘诀我都供养给诸位,你们好好的把这一套学会,一生当中得大自在!身上一分钱没有,走遍全世界,到哪里都欢欢喜喜,这样好。
第七尊佛就教给我们修福的秘诀,前面教给我们修慧是要精进,精进能成就智慧,这个地方是「净光佛」,净光是修福的秘诀。净是清净,光是光明,三业清净光明,你就有福报,福报就来了。所以一定要求心地清净,这个里面有无边的果德。所以是以净光佛来代表修福的方法,我这里用的「法本」,方法的根本。
北方略出五尊佛,这五尊佛代表「化他」,「福慧具足,以度生为事业」。前面南方代表的修慧,西方代表的修福,福慧都成就了,这个人有福、有慧,那就要利益众生,要弘法利生,荷担如来家业。如来的家业,想想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一生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足迹几乎遍五印度。佛是常常在那里行化,到处讲经说法,这是他老人家在世给我们后来的弟子们做个榜样。我们自己学成之后,也要像佛陀当年在世一样,哪个地方有请我们就要去;不可以说人家来请法,我们摆上架子不去讲,或者谈条件,那就错了,那完全违背了佛的教诲。这是菩萨道上常说「为法忘躯」。到处去行化会不会辛苦?一般人是很辛苦,如果真正发心弘法利生就不会辛苦。怎么不会辛苦?三宝威神加持,使你真正在利生的工作上,像普贤菩萨一样不疲不厌,这个诸位必须发心之后亲身体验,你就会知道。
第一尊佛,「焰肩佛」。佛的名号与前面相同,可是意思比前面要深,「福慧具足后,即以权实二智,荷担如来家业,利益众生」。每个人过去的因地跟现在所修学的不相同,愿力不一样,因行也不一样。顺逆的成就,自行化他得到顺逆的成就,一定要知道随缘不攀缘。随缘就自在,攀缘就很辛苦,即使弘法利生也要随缘,也不应该去攀缘。「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世尊当年在世是以音声作佛事,中国孔老夫子在世也是以音声来讲学,来谈道。
这个地方第二尊佛,「最胜音佛,表以音声作佛事,演说此经,劝教念佛,最胜音也」。这里完全契合本宗、本经的法门来解释。
第三,「难沮佛,表弘护正法,勇猛精进,不畏魔外一切障难也」。世法里头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要说我们现前学佛、弘法有魔难,即使世尊当年在世,也有提婆达多、六群比丘这些找他麻烦的,佛都没有办法完全排除魔外的障难,何况后世。六祖大师,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他老人家得法之后还在猎人队里面避难十五年,这些都是给我们做出了如何避免障碍的例子,这些事实给我们后人做个榜样。我们知道一切障难是不能够避免的,要有智慧、要有毅力,要知道如何去应付,能够避过这一切的障难,使我们修学、弘化障碍减到最低的限度。这尊佛是表这个意思。
「日生佛,表教学相长,自他慧日丽天,正法久住,福利人天」。日生是太阳出来了,克服了障碍,前途就是一片光明,这是弘法的事业蒸蒸日上。
末后一尊,「网明佛,表度生弘愿方法,以无量法门(如网目)救度众生」,在这时候就是广学多闻了。我们常讲的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以无量的法门来广度一切众生。我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同修一门深入,现在经上又讲到无量法门,这是不是有矛盾?给诸位说没有。无量法门是讲我们的僧团,比如我们这个团体,大家志同道合在一块修学。我们所修的法门是一个,都是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所弘扬的经论可以每个人自己学一样;十个人我们在一起就是十部经,二十个人在一起就是二十部经,一个人学一部。而且每天都有同修出来讲经,这一个讲,十九个人做听众,听完之后再研究讨论,教学相长;大家轮流讲,互相的来听,切磋琢磨。解门上是各人学一部经,行门上,大家统统是一句佛号专修净宗,专求净土。这样人多法门也就广大了,可以能够接引无量的众生,统统归到净土法门,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才晓得这是的确可以做得到的,是非常圆满的大事业,绝对不会有矛盾存在,不会有冲突。
下方有六尊佛,「表教化大行,普度众生」。这是众生得度的机缘成熟了,自己解行也达到圆满,像历代祖师在一个地方建立法幢,普度众生,不但影响当世,而且深深影响到后代。所以第一尊「师子佛,喻佛说法」。师子,经上常常用师子吼比喻佛说法,此地「表法王子代佛弘法,如佛无二」。佛的弟子解行圆满,解是学问,行是道德,德行与学问统统达到圆满,这是祖师给我们做的。又蒙一切诸佛的加持,所以他讲经说法跟佛就差不多,用师子佛来跟我们表这桩事情。
「名闻佛」,此地的名闻是实至名归,不像前面。前面是小有名闻,小小有一点名气,我们今天讲的有一点知名度;那个恐怕会产生障碍,这个时候实至名归,不一样。「名称普闻於十方,表为人天眼目,如观音、普贤、佛门祖师」。他们在佛法的德望、地位,要用现代话来说是佛门的权威,足以代表一个宗派,或者代表一个法门,能够影响到世间,能够影响到历史,他有这么样伟大的成就。
第三位是「名光佛,表大智随演(随是随缘,演是演说),法音远闻,能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可见得到这个阶段,佛法在世间是普遍的弘扬,佛教的事业是无比的兴旺。
第四尊「达磨佛,表大法师承自佛,堪为众生轨范」。达磨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法,佛法僧的法。达磨法,达磨佛,这是表学佛一定要有师承,一定要有个老师,没有老师不能成就。所以我们修学成败的关键,就是在你一生当中能不能遇到好老师。好老师到哪里去找?实在说,愈是好老师愈谦虚,愈是好老师他自己说他无能。我们怎么办?我遇到李炳南老居士,我们认为他是当代的大善知识,他自己怎么说?无德无能,我没有能力教你。没有能力怎么办?他有他的善巧方便,他教我们学印光法师。不敢自己做师,不敢自己认为自己是老师,而把我们这些学生看做什么?看做学弟看待,看做同学,学弟看待。老师?印光祖师是我们的老师,印光祖师不在,印光大师的《文钞》在,依照《文钞》的教训自行化他,以印祖为老师。这个态度谦虚到极处,这是真正善知识。所以我们尤其是在末法时期,遇不到真正善知识,炳老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就非常有效,我们以古大德为老师,跟古大德学习。
印祖距离我们最近,他是民国初年的人,他的文章虽然是文言文写的,非常浅显,很容易理解,末法就以他做为我们启蒙的老师。我们福慧的基础奠立之后,我们再去参访,再去进一步求广学多闻。广学多闻到哪里去参访?这一点我要贡献诸位同学们,广学多闻参访要参访过去的大善知识。过去的大善知识怎么参访法?藏经里面,特别是《续藏》里面,古来祖师大德对於经论的注解非常非常之多,你去读一切经论的注疏就是参访古大德,这个没有错。古大德是真正成就的人,你参访他们才会得到真正的东西。现代人不太可靠,我们是肉眼凡夫,不知道他所学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他的东西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们没有能力辨别,我们也不敢妄谈。
古大德的东西已经收入藏经了,从前注疏收入藏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中国最晚编辑的藏经是《龙藏》,前清干隆时候所编的。著作要入藏,必须要经过皇帝以圣旨去命令,他这个著作可以编到藏经去;如果没有圣旨,你的东西再好也不可以编到藏经里去。那么皇帝他怎么晓得这个东西好不好?他当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当代的高僧大德把这个著作统统都看过,大家公认这个作品不违背佛意,不违背经旨,这才送给皇帝,请皇帝批准入藏;换句话说,这就是个标准。这样严格的标准,说明凡是入藏的东西都是非常可靠的,都是正知正见,决定没有错误;换句话说,给他们检定了哪是真正的善知识。
所以我们今天参访什么人?要参访古来的大德,这就正确。在古大德里面成就自己权实二智,圆满的后得智,你再看看现代人所讲的,现代人所写的,你一看就明了。他哪个地方说的对,哪里说错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会误入歧途,你有这个能力。所以自己修学要依古大德为师,参访也要依古人作为善知识,这个样子你决定不会有差错。现前世间出名的法师,这个名师(名是出了名的)不见得可靠;古时候讲明师是光明的明,是心地真正清净、光明;那个明师是善知识,现在在世间出了名的名师靠不住,不见得可靠。我们对於世法的名利要辨别清楚,不值得我们羡慕,不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说的师承,非常非常要紧。
世尊在灭度之前,教给我们后世的弟子有「四依法」,我们表解也列出来。四依法里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法就是经典,一定要依靠经典,经典是佛亲口所说的。第二个要「依义不依语」,要依经典所说的道理,所说的方法,要依这来修学;至於言语,多说几句少说几句没有关系。文字是言语的符号,譬如说一部经传到中国来,几位法师翻译,翻译文字当然不会完全一样,但是总是大同小异,意思没翻错就对了,不必斤斤执著在文字上,那就错了。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说一切法,有了义的、有不了义的。什么叫了义?什么叫不了义?了义的经典是帮助我们、教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断烦恼,证菩提,这种经论就是了义;凡是教我们得人天福报,这是不了义。为什么?没出得了三界,只度眼前的难关,那不是个永久的方法,这是我们要能够拣别的。甚至於一部经里面有不了义的那些教训,是教我们眼前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这部分教诲属於不了义。凡是教我们如何断烦恼、如何了生死、如何往生不退成佛,这样的开示、这样的经文,这是属於了义。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我们都能够看到,我们要知道拣别,要知道怎样去修学。
第四是「依智不依识」,这一条非常非常重要。智是理智,识是感情,学佛要想真正得到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一定要有智,不能依感情,情是迷,用感情来学佛那就错了。所以,佛法不是宗教,宗教是用感情的,所谓是有宗教的热忱、宗教的感情。在佛法里面不一样,佛法要用智,破迷开悟,舍情,要趋向於智慧。旁边我举的窥基大师作《阿弥陀经通赞疏》,以他为一个例子,这就是依智不依识。窥基是玄奘大师的学生,玄奘大师有《弥陀经》的译本,玄奘的徒弟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不用老师的译本,还用罗什大师的译本,这就是智慧的抉择,不是感情的抉择。要现在人感情的抉择,我当然要注解我老师的译本,我怎么可以注解别人的?我老师翻得不比别人差。那就感情用事。两个虽然翻得一样好,一个已经流通,一个还没有流通;已经流通了,我们就帮助它流通,没有流通的就放在《大藏经》留给后人做参考。你看这是什么样的心量?没有一丝毫的私情,纯粹是理智。举他做例子,依智不依识。
第五尊「法幢佛,表为众生作择法眼(替众生抉择法门),建法幢,立宗旨,大行教化,福度众生」,这是弘法利生事业达到颠峰的时代。像我们中国在隋唐时代,八大宗的建立,祖师大德辈出,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称为佛教的黄金时代,就是表这桩事。我们依照经典理论、方法来修学,佛法黄金时代还是一样可以重现,特别我们希望能重现在我们这个时代。
末后「持法佛,表自他依教修行实证,佛法始终重实践故」。佛法重在实行,不重在言谈,言谈是不得已,是劝勉别人。要紧是要把道理明白,方法懂得,依照这个理论、方法认真去做,要把佛法变成我们生活,变成我们的行持,这才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末后讲到上方,上方一共有十尊佛,十也是代表圆满。《弥陀经》上以七表圆满,《大方广佛华严经》是用十表圆满,这里头是代表大圆满的意思,「表觉行圆满,一生成佛」。第一尊,「梵音佛」。梵是清净的意思,「表舍四相四见,说法清净,无有染著」。《金刚经》前半部讲的是四相,后半部讲的是四见,我们要记住。菩萨不容易,不是说哪个地方有传戒的,我去受个菩萨戒就当了菩萨,那个菩萨是挂名的菩萨。佛承不承认?很有问题。要拿《金刚经》来对照一下,《金刚经》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佛不承认,这不是菩萨。那我们受了菩萨戒,问问还有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还有,自己以为是菩萨,佛菩萨就不承认,这不是菩萨,要知道!你看看功夫到这个层次,这是真正的菩萨,四见、四相都破了,说法清净,无有染著。
「宿王佛」,这个宿是星宿,我们夜晚看星星,星星之王,星星里面最大的。我们不要从实体上去看,就是肉眼看到晚上的天空,晚上天空,星星哪一个最大?当然是月亮最大,完全是就肉眼现前的境界,所以把月亮比作星星之王。「表大乘菩萨道法,无上道之径路也」,修行法门当中,确确实实大乘比小乘好修,大乘比小乘容易成就。为什么?小乘偏重在事相上,对於事相的执著很重。佛法我们知道自始至终是不执著的,佛跟我们讲,破人我执就证阿罗汉果,超越三界;破法我执,这就是破法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由此也可以说,佛法无非是破执著而已。那我们这样也执著,那样也执著,执著那么坚固,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当然在初学的时候,佛有许许多多的禁戒是要我们执著的,那是什么?那是初学;不是叫你永远执著,永远执著你就成不了佛。你看看「阿含」里面执著很深,「方等」里面就浅了,到了《华严经》完全没有执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哪来的执著?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所以,我们从分别、执著逐渐逐渐的舍,这个分别、执著用意在哪里?帮助我们修清净心,目的在此地,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舍执著,舍执著不是在事相上舍,是在心地上舍。事相上为什么不能舍?事相上如果舍,你自己成就了没错,你度不了众生;不但度不了众生,反而害惨了众生,被你害了。为什么?众生修学拿你做榜样!你如果样样事相上都舍弃,都不再执著,别人学你还得了吗?你成就了,别人没有成就。你这个不执著,身心清净;人家要是不执著戒律,他就破戒、犯戒,他将来要堕落三途。所以事相上,就是佛也持戒。佛还要持戒吗?佛持戒给众生看的,佛心里面有没有?心里面绝对没有;如果有,他心里面还有一物,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他心里还有个戒那就坏了,他就不能成佛了,这一点要知道。心地不执著,事情要执著,这个千万不能够发生误会。
「香上佛」这是表禅宗,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传香忏悔」这一章,曹溪原本《坛经》里面这一章是第五章,教给我们的方法。这就是以禅来教学,这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在大乘法里面禅是捷径,是最快速的一个法门。
第四尊佛「香光佛」,香光是表净宗念佛法门,《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里面「香光庄严」,所以净宗又称为径中径又径。大乘是捷径,禅是捷径里面的捷径,净土是捷径捷径里面最捷径的,香光佛来代表这个。你看在这个里面,无量法门它统统都含摄到了。
后面,「大焰肩佛,表以最上法与人,一生成佛,是以净宗祖师,尊称大师也」。佛门称大师,我们知道大师是对佛尊称,现在人已经乱用,这个很不好。你看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都称大士,都没有称大师,你这个法师称大师,居然比观音、势至还高过,你成佛了,成佛才叫大师,这个不可以。中国历代的祖师都不称大师,教下的,皇帝的老师称国师,禅宗里面称禅师,律宗里面称律师,翻经的这些法师称三藏法师,没有人敢称大师的。现在有不少人称大师,我们听了很难过,太过分了一点。这是佛学常识,应该要知道。我们称人家大师,好像是对人家很恭敬,实际上是骂人的,你们想想对不对?超过了,骂人!挖苦人!这不是真正尊敬人。所以称呼很重要,不能不谨慎,这是礼节,非常重要的礼节。
净土宗的祖师被大家尊称为大师,有它的道理。因为度一个众生,度一个人,在一生当中真正度他圆成佛道,只有佛才有这个能力,菩萨还没有这个能力叫你一生当中圆满成佛。净土宗的祖师禀承十方一切诸佛的教诲,劝人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所以这个法门跟诸佛直接教众生的方法没有两样,所以可以称他为大师。净土宗的祖师被人家称大师是这么来的。所以这个法门是直接教人一生圆满成佛,这是跟其他法门不相同的。
第六尊「杂色宝华严身佛,表一生圆满,唯华严详之」,这尊佛代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经中之王。「尤证实念佛法门为究竟旨归也,应深思也,师法善财可矣」,这个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文殊、普贤、善财都是选择念佛求生净土,不退成佛的法门。以上这六尊佛把所有的佛法统统包括尽了。
第七尊,「娑罗树王佛,表圆证究竟坚固,为大法王,密净不二也」。娑罗树王是坚固,这是代表密法,显密不二。前面是讲的显教,这一尊表的是密宗,显密圆融。
后面这三尊佛,「宝华德佛」代表圆满报身;「见一切义佛,表千百亿化身,五眼圆明,普应群机」;「如须弥山佛,表清净法身,为一切法之理体」。末后三尊佛是「圆证一体三身」。
所以我们把六方佛的佛号从头合起来一看,就晓得他表显的意思实在是太圆满了,告诉我们怎样发心、怎样修学,修行当中自行化他,在某一个历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修法,到最后圆满成佛。所以这六方佛不能含糊笼统轻易的念过去,他虽然是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本身德号里面,教给我们念佛人从初发心一直往生不退成佛的整个历程。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一生修学当中,自己不管遇到什么境界,顺境、逆境我们都可以从容突破,都能够达到修行圆满的境界。
后面结论说,「以上略出佛名号,含意甚深,密示念佛人,自初发心至圆满菩提,一生成办之历程旨要;如华严五十三参,不可不知也」。佛度生,众生接受佛的教化,「其间难易深浅,总在於缘,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能令触动宿种,能令魔障难遮,能令体性开发,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也」,这几句话我们略说一说。什么叫做缘?我们常讲有缘跟没有缘,还是要归到第一天晚上跟大家所讲的「孝亲尊师」,这就是缘。如果你对这个老师没有一点孝敬之心,那就叫没缘。没有缘怎么样?这个老师再有学问,再有修持,再有善巧方便,你不相信他,你不肯听他,不肯接受他教导,这就叫没缘。还有一种现象,他对这个老师非常尊敬、非常恭敬、非常仰慕,可是老师教他东西他不能够做到,那也叫没有缘。
真正有缘,是老师的教导百分之百的服从,百分之百的依靠,这个缘是圆满的。如果打个折扣,能够做到百分之八十,还算是有缘,缘不太圆满;能够再打个对折,做到百分之五十,也算是有缘,缘浅而已,缘不深;完全不理会,阳奉阴违,那就一点缘都没有。所以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佛法自始至终都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亲尊师,尊师就是孝亲圆满的表现。不尊敬老师就是不孝亲,因为父母亲爱护儿女,总希望儿女亲近好老师,接受老师的调教。儿女、做学生的不肯听话,父母就忧心,这就是不孝,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今天因为晚上我们寺里面还有十几堂的佛事,他们告诉我,我们今天讲经就到这个地方圆满结束,希望我们将来还有更殊胜的法缘。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