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蔡礼旭老师:正己化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14 20:06     标题: 蔡礼旭老师:正己化人

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要求家人,首先从自己做起。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为什么人家会怨我们?自己做得不好,还硬要求别人。人家表面上吞下去了,内心不服:你又好到哪里去,五十步还笑我百步。所以真能“正己”,那个“化”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是刻意的,自自然然就感化别人。而“正己”这个心态非常重要,一定先好好做好自己。不然我们的精神都是耗在看别人不对,或者是担忧别人、指责别人,这精神统统都耗在这里了。不如好好把自己做好,带动家庭的德风。所以时间一定要用在对的方向、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那“各自责”的态度其实都可以用在五伦关系当中。我们从夫妻,我们直接举,比方君臣关系、同事、朋友关系,都是这样。今天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开会,第一个人上去:“哎呀,这一次的活动,哪个部门做得很好,哪个同仁付出得特别多。我做得不好,我们这个部门还有很多要检讨。”“各自责”,还赞叹别人的付出。下一个部门、下一个同仁一上去,“哎呀,你们做得不错,你们付出的哪一些了,我们也有不足。”那一场会开下来气氛好不好?都是“见人善,即思齐”,都是先自我反省。这种会开下来,越开越有智慧。都能很理智地、很冷静地总结不足,然后效法别人的好。
   
可是假如第一个人上去了:“这一次都是他害的,都是他那个部门不配合。”“各相责”。下一个人上去:“你好不到哪里去了,你看这些也是你乱搞的。”哇,那这个会会开成什么会?越开越误会了,就变成批斗大会了。所以整个团体的氛围,绝对离不开人的修养。修养好了,就是太和之气;修养不好了,一触即发的冲突都有。
   
所以“故君子先慎乎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德行。“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哦,大家最近念《大学》,真的很有《大学》的气质。“有土此有才,有才此有用。德者本也,才者末也”。这个是跟大家谈到反省。 

我们为人父母要有反省的心态。家庭里面不可能说没有一些状况出现。比方说孩子不听话了,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想到,一棵树果子酸、果子不甜了,吃起来酸溜溜的,问题出在哪?出在根坏了,根没有吸收很好的养分。所以孩子是果子,父母是根。这个时候要回过头来反省:孩子德行不好,是不是我的孝道做得不扎实,是不是我心性德行没有掌握好?这是第一个要反省的。第二个,我心性也不错,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得当?总要从自己的心态跟方法去反思。
   
其实我们那一天也跟大家分享到了,人生就好像照镜子一样,我们笑,镜子也笑,重要的是我们先笑。而镜子就好像我们所面对的人事环境一样,你笑了,响应回来的也是笑;我们哭,回应回来的也是哭;我们反省,回应回来的是反省;我们指责,回应回来的就是指责。
   
所以有两对夫妻住对门,住在同一栋大楼上。但是有一对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大吵三六九?因为发一次大的脾气,都要调养两天,元气才会恢复过来。暴怒伤肝嘛,你要调养。但是另外一对夫妻非常地和睦、和乐,相亲相敬。而人都有希求幸福的愿望,所以那一对常吵架的夫妻,太太有一天就到对面去请教另外那个太太,说:你们夫妻到底是怎么相处的,怎么能这么和善?结果,另外一个太太就跟她讲:我们家都是坏人,你们家都是好人。这个太太听完就想,我们家都是好人,每天吵架;你们家都是坏人,互相疼惜。她越想越不对劲,是不是你在讽刺我啊?人家有时候给我们讲实话,我们还觉得人家在挖苦我们。
    她一看这一位太太的表情好像不是很理解她的意思。诸位学长,当别人的表情不大了解你的意思的时候,怎么办?你讲的道理人家不好了解的时候怎么办?譬喻。讲个故事,比较容易理解。尤其举生活上的例子,她一听就懂。
   
所以这个太太马上说:比方说,我给先生倒一杯水,倒一杯茶,我先生走过去,不小心把它给撞倒了,我一看到,赶紧拿着抹布过去:哎呀,先生对不起对不起,我茶没有放好,害你给撞倒了。边说边赶紧把桌子擦干净。先生在旁边一看:哎呀,太太,是我不对,我不小心撞倒了,把你的好意都糟蹋掉了,来,我来擦,我来擦才对。所以两个夫妻在那里抢抹布抢着要擦。
   
诸位学长,你们有没有经验,夫妻为了抢抹布擦桌子,把抹布给抢破了,有没有?哦,破得好。保证旺旺来,是不?所以当下,请问大家这一杯茶撞倒了,好事还是坏事?夫妻之间有德行,没有一件事是坏事。
   
你说今天孩子出现了一些状况,这个太太马上:“先生,是我教得不好,我没有用心。”我刚刚说先生还是太太?怎么我讲一句话,这边听到的是先生,这边听到的是太太。所以大家开悟了没有?这个世界是谁的世界?是自己的心变出来的世界。同样一句话,这边是先生,这边是太太。所以不是世界出了问题,哪里出了问题?这个心出了问题。心正了,世界都美好啊。心偏了,这个世界就是不好哦。所以,当孩子出状况了,这个太太马上讲:“哎呀,先生,我没有教育好,我失职。”这个先生马上:“哎呀,我有责任啊,你已经那么用心了,是我不够付出。”当夫妻是,第一个反应都是“我做得不够”的时候,彼此都会非常感动。然后一起携手来协助孩子跨过这一个难关。而也从当中,相信孩子的心也会感觉到,父母对待事情都是先反省自己,他也会生惭愧啊。
   
而当事情发生,这个先生马上:“你搞什么东西啊?孩子教成这样!”那太太也说:“那你又有负了什么责任了?”那不就杠起来了。所以好事、坏事,决定还在人的心态跟修养上。
   
所以这一对儿夫妻互相反省,就很和乐了。而且当下太太说,“今天很难得,我赶紧去泡一壶冻顶乌龙茶,我们今天好好聊一聊。”大家想一想,当下那个气氛有没有比五星级饭店还要好?有啊。五星级饭店没那种气氛,而且又不花什么钱。在家里气氛最好。
   
这个是我们这一对夫妻的状况。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各自责,天清地宁”。
   
可是在你们家可能就不一样了,同样你先生走过去,把茶给撞倒了。你在旁边一看到了,马上很生气说:“你走路不长眼睛是吧,要喝自己去泡!”你先生听你这么一说,火气也上来了:“你这个女人,放杯茶都不会放,你还能做什么!”那大家想一想,这一杯茶撞倒了,两个人一吵会吵多久?“烽火连三月”,就一直吵下去了。甚至有可能吵到不可开交了,跑去离婚。
   
所以有一对年轻夫妻吵到要去离婚。到了那个办事的地方,办事人员一看,这么年轻,怎么吵着要离婚呢?就问他们:“那你们是为什么要离婚?”两个夫妻互相看一看,上个月我们为什么事吵架的?为什么小事吵架已经想不起来,就是在那个当下整个意气用事,“反正我就是跟你拼到底。”就不理智了。这个时候就想不起彼此的承诺了,想不起双方父母的担忧,也想不起自己的下一代了。
   
所以说掌握情绪的人才能掌握未来。不只掌握好自己的未来,也掌握自己下一代、自己家庭的未来。掌握不了情绪可能就毁了自己,也毁了这个家。所以圣贤人教我们修养要从“惩忿”,把这个愤怒要能够调伏得好。所以这一对夫妻就变成“各相责”,小事变大,就“天翻地覆”。不过好像在大陆,“天翻地覆”是好的名词是吧,那也得入境随俗,我们把它改一下。不是啊?不是都是:“哎呀,这个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是不?那意思是说,用都市叫好的,用人叫不好的,是这个逻辑是吧?都好,反正我改这个也没关系,我改“天崩地裂”、“日月无光”可以吧。
  
  因为很多词语有时候会因时代有点不一样。这个时候你还得随顺,但是义理不能变。所以我们这里用“天崩地裂”好了。你比方说有一句成语叫“既来之,则安之”,还有“出尔反尔”。大家知道它原来的意思吗?《论语》里面讲:“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是从这儿来的,是说远方的民族不服气我们,我们好好修养德行,敦亲睦邻,让他感动。而且感动到,他要来归顺,他要来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好好帮助他,安顿好他、照顾好他,“既来之,则安之”啊。会变啊,现在人传成:“哎呀,算了,既来之,则安之了,到时候再说了。”
   
再来,“出尔反尔”。是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我们今天骂人的话出去了,迟早它又会回到我们身上。《大学》里面讲:“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就是这个意思,“出尔反尔”,就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所以,虽然这两对夫妻的道理是在夫妻相处上,说实在的,孔夫子说,举一要反三。这个“三”不是一二三意思。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习惯,三、六、九都是表多的意思、大的意思。所以就是人能从一个道理、一个事件当中去体悟,再把这个体悟用在所有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这个就是善于学习。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14 20:06

再来,我们说要恩威并施、恩威并济。恩,是爱护;威,是德行。道德之威,是讲原则。其实这个“恩”,就是很自然流露父母对孩子的关心。
   
我记得,我的姐姐一个大我三岁,一个大我两岁,所以其实年龄差不多,都是一起读书。有时候父亲怕我们读饿了,常常出去给我们买好吃的。都可以很深刻地感觉父母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包含妈妈怕我们读晚了,累了,就每一次时间比较晚了,我妈就上楼梯,我们家住的是三楼,赶紧叫我们去睡觉了。结果每天都是这样,常常我母亲的脚步声听到了,人还没到,我姐姐就学我妈讲话,“去睡觉了,去睡觉了”,我们全家人就笑成一团。
   
好像这几天有讨论到,就是不要长孩子的贪心,你今天去买芒果,去买水果,就买父母吃的,就在孩子面前吃给他看,让他不要长贪心。大家想到那个情景没有?就父母在那儿(吃),“嗯,不给你吃,嗯,不给你吃。”请问诸位父母,你做得出来吗?所以大家要了解,很多都是很自然的人情,你不要做得很僵硬哦。是不?是父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在的时候,首先是一定想到爷爷奶奶。自己都没得吃了,还是给爷爷、奶奶,这个就把孝完全体现出来。今天假如爷爷奶奶有,我们的生活算宽裕,那当然都吃到好了。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让我们感觉没有匮乏,但是节俭,这一点很重要哦。没有匮乏,让我们时时都感觉父母对我们的关怀,可是没有让我们养成奢侈的习惯。所以我记得,那个饭粒掉下去,我父亲都是把它捡起来吃掉。碗里面是绝对不留其他的东西,都是干干净净的。节俭的风范还是要演出来。所以有这个经济能力了,常常也是能够表达对孩子的这一份关心。然后呢,“孩子你在长身体,多注意营养,多吃点。”都感觉到的是这个爱,而不是去增长他的欲求。你说都已经三餐吃好了,他要吃这个、吃那个,那是欲望的增长就不妥当了。所以我是跟大家交流到,不要为了不长孩子的贪心,做出那个让人感觉好像比较苛刻的行为出来了,那也没有必要。一切都很自然的,从真情的流露,就对了。好。
   
那这个“威”,我们昨天讲到的是“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微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稍微再补充一下,比方说妈妈买东西回来了,一定先给爷爷奶奶,还有先给先生吃,就让孩子养成只要有食物了,一定是长辈先吃的这个态度,这很重要。你什么东西拿来都先给孩子,那就不妥当了。
   
那我们看,是因为自己有德行,感动孩子,感动学生,感动员工,这个是道德之威。那在这个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他会觉得很安定、很安乐,这个家会越来越强盛。每一天都濡沐在父母的德行之中,哪有长不好的道理?
   
我们大陆有一位导演,翟俊杰翟导演,您看他六十几岁的人说到,他觉得他人生最幸福的,就是一个六十几岁的人走进门还能喊一声娘。他觉得是他的幸福。而且他讲,他对他儿子讲:你今天推门可以喊一声奶奶,是你的造化。因为他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
  
  而这个翟导演他非常地孝顺,虽然这么大年纪了,母亲剪脚指甲都是他亲手剪。我们那时候看到一张照片,一个六十几岁的人在给他八十几岁的老太太剪脚指甲,而且他还戴着老花眼镜。那个神情非常地专注啊,很美。大家去感受感受,看到这个景象啊,让人感动。所以,他的儿子就说了,说,每次看到他爸爸给他奶奶剪脚指甲,他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所以后来,这个儿子就主动给他父亲讲:父亲,这个工作让儿子来做就好了,你就别做了。儿子被他的德行感动,就把这个工作接过来了,而且还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一次今年的,我们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每一年举办的演艺圈十大孝子,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因为演艺圈的人对青少年、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这一些孝子都能尽孝,就给这些孩子、给社会做一个很好的带动。所以这个节目很值得。以后大家也可以随喜功德,可以到现场去参加一下,假如有机会的话。而他的儿子——他父亲是第一届就当选,他的儿子这一届当选。而且他的奶奶说:我这个孙子,在我整个肠胃不适、没有办法排泄的时候,每一次都是他亲自帮我抠出来。都是非常认认真真体贴我、照顾我。真的啊,他父亲的榜样,他更是效法学习。所以我们说那个教育的“教”字,确确实实是上行下效。这个是“成乎安强”,他整个家族孝道、德行就振兴起来了。
   
而且我感觉翟导演真是用心良苦,他把他太太哺育孩子的乳汁把它封起来,结果过了应该是一、二十年之后,那个白色的乳汁变成红色的血水。当下他体会很深啊,真的,母亲都是用她的血来哺育孩子。从怀孕到三岁这一段时间,哺育我们的乳汁重量,超过一千公斤。所以为什么女子她的骨头会比较黑,她很多的、大量的钙质、营养,都贡献给了孩子。所以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翟导演他的人生的态度,知恩报恩,他非常地重视。不只把孝养父母他做得彻底,他也时时提醒自己的孩子,你们可不能忘了你母亲的恩德。所以这一瓶乳汁,就成为了他的女儿出嫁的最重要的嫁妆。走上家庭了,为人妻、为人母,总要记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这个是我们看到父母的德行成就了家庭下一代的未来。
   
再来,“暴察之威”,“暴”就是常常发脾气,“察”就是刻薄,要求得很苛刻,常常像警察一样在那里盯,在那里要求。所以大家感受一下,假如父母是这种“暴察”的态度,这个家庭氛围一定很压抑。而且,假如父母本身德行也不好,那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做坏事。可是只要父母不在了,他们一定跟在父母面前的行为是不一样,阳奉阴违。为什么?内心里不佩服父母,甚至还怨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还这么严格要求我。”这个是“暴察”,其实只会,这个家道会越来越式微,然后家道会越来越衰。这个其实我们看到这种暴察的态度出来,这个家跟这个团体其实危险了,而且也不可能旺,因为没有人和了。
   
而这个“暴”字是我们要特别警戒的。就是呢,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脾气上来了,不管你讲的话再有道理,孩子就记得你脾气很大,孩子就想:今天真衰,被骂一顿,被打一顿,一笔勾消了。其他的道理也记不起来。其实哦,不只对小孩,对员工、对学生,甚至对朋友,只要我们跟他沟通带有情绪,让他感觉不舒服,你苦口婆心讲了一个半小时,可能都没听进去。因为他的不舒服就鲠在那里,只记得你(的)情绪了,你发脾气了。哦,当我们听到他们是这个响应,心里觉不觉得冤枉?觉不觉得无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能怪他,还是我们的修养不够,造成人家没有办法把这些好的劝告听进去。
  
  所以老祖宗有一句话讲,“心平气和则能言”。不能达到心平气和,不要讲话。所谓“盛怒中勿答人书”,生气的时候不要写信,也不要写完后马上冲动,“哼!啊!痛快”,你以后就麻烦了。“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你给人家骂得痛快,送出去了,这一辈子这个怨结就很难化了,“盛怒中勿答人书”是有道理的。所以,发脾气的时候绝对不要教孩子,要教孩子的时候就别发脾气。这个原则很重要。
   
我自己的印象,我母亲没发过脾气。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也不是那种气急败坏的,从来没有。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很平静,义正辞严给我分析清楚,尤其印象最深的,就是常常劝解我:一个人要懂得自爱,不要糟蹋自己。因为我母亲,刚好我们聊到小的时候,我妈就说了:那个时候你爸爸在教训你,我都在想说,你年纪这么小听懂不懂?而我妈做得很好就是,只要我爸教训我,我妈从来没有插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去袒护我。这个是女子很重要的一个态度。
   
不只女子要注意这一点,公公、婆婆、爷爷、奶奶这一点也要注意。父母在教孩子了,你不要去袒护孩子,不然会不好教。为什么?你一去袒护,孩子心里想,以后犯错,找谁?就找那个会保护他的人。他就没有去安住、面对自己的错,接受教训。所以一个家要教育好孩子,还真是要有合力,合在一起,大家都懂这教育的原则才行。
   
我记得我犯错的时候,都是我爷爷第一个喊打的,然后要处罚我了,我爷爷就把我奶奶带上楼去了,“活该,该教训”,然后就把我奶奶带上去。因为我爷爷知道我奶奶会受不了,一定会忍不住,所以带上去了。这样就把我的援军给断掉了,把我的粮草都断了,我就没戏唱了,就全神贯注接受父亲的教训。
   
我也给我母亲讲:爸爸的话我全听进去了。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么确定?因为我父母都说到:我们两个人口才都不好,话都很少,怎么生个儿子这么会吹牛。我说:爸,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虽然你平常话很少,可是你骂我的时候辩才无碍,我是在那个时候偷偷学起来的。真的,我父亲在骂我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太顺了,那个道理一句接一句。但是,确实都是心平气和。好,这个是不能情绪化,不能生气、“暴察”,这样不好。
   
再来呢,“狂妄之威,成乎灭亡”。比方当父亲的人,“你爸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这种话绝对不能讲。“满招损,谦受益”。而真的,人到狂妄的时候,他的大zai 难就要来了。在夏桀那个时候,其实身边都有很多很有德行的大臣,都劝他:你要赶快体恤人民,不能再这样暴虐了。结果这个夏桀听了以后不以为然,大臣说:你假如再不听,你就要灭亡啦。结果夏桀说:太阳哪有灭亡的。他把自己比喻是那个每天出来的太阳,怎么会灭亡。结果这个话,传到老百姓的耳里了,结果老百姓说:太阳什么时候灭啊,我跟他拼了。“我与汝偕亡”,我跟他拼了。你说人狂妄到底下的人气得牙痒痒的,那个也就快灭亡了。好,所以这个是我们讲到的“威”,是要用德行去建立威严。
   
所以《论语》里面说到,“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个“重”,除了稳重之外,这里还有一点,看重自己、要成就自己。这个“重”,就是《论语》、《大学》开篇说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人父母者,能以这样的价值观为人生的方向,“我这一生就是要成圣成贤,希圣希贤”,那这个父母叫做自重。他举手投足就会战战兢兢、要求自己,他表现出来就有威严。所以这个威还在自重,还在期许自己要向圣贤学习,这一生要做圣贤。有这样心境的父母,在孩子心目当中一定有威严。假如当父母的得过且过,放纵习气,那这个威严绝对不存在。甚至还可能让孩子瞧不起,那就麻烦了。孩子假如瞧不起父母,那他的人格也会很有障碍,他也很难去瞧得起谁。
   
而这个“威”还有要讲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讲规则,孩子就会循着这个家规去遵守,他就不会为所欲为、放纵自己。我们看,在机场上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想大叫就大叫,想去搞破坏就搞破坏,然后父母在旁边都不觉得怎么样,不懂得在这一些地方教育孩子。
   
我在家,在我们这一代我是长孙,我是独子,又是长孙,而且还是长曾孙,所以等于是说在家族的地位还不错,还可以。我是很有条件做败家子的。可是为什么没做,我现在想起来感激太多人。第一个感激中华文化,慎终追远。所以我们就有对家族的使命。因为我年纪很小,三四岁的时候去扫墓,曾祖父、曾祖母的墓去扫,结果跪下去,头一抬起来,看到我的名字在第一个位置,哦,我突然深呼吸,觉得走路的姿势pose都不一样。为什么?你排在第一个,你要有样子。所以我虽然在家是弟弟,可是我后面有五个堂弟,所以我从小也是被叫“哥”。为什么长子、长孙看重,因为他在整个家庭的氛围就要有责任。
再来是我的爷爷奶奶不宠我,还有我母亲不宠我。都是要有这些条件,不然我们就很难不养成这些坏的习惯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想要买一个东西,其实那东西不一定需要,小朋友买玩具,玩几下又要买新的,就在那里给我妈妈吵,吵吵吵,我妈什么反应都没有,继续看她的书,连看我都不看我。可能是我母亲以前看过《三国演义》,关公看《春秋》,动都不动。结果我看我这么“嗯嗯——”,在那儿吵都没用了,这个时候不使出一些绝招不行了。我就开始在地上滚了,“啊——”,在那儿哭了。滚滚滚,结果滚了十几分钟,我妈连动都没有动,继续看她的书。哦,那个要有定力的。结果十几分钟之后,我突然开悟了:冬天的地还是挺凉的。再来呢,其实打滚也蛮累的,还是起来休息一下。结果一爬起来,我妈还是不动,继续看她的书。你不要孩子站起来了,你还看他一下,“怎么样,就是不答应你”,你还给他回这句话,孩子就“好,下次再见分晓,我再去想办法跟你拼”,是吧。所以母亲一点都不回应,让我们这个当儿子的觉得自讨没趣。所以既然这么累都没有用,那就乖乖地,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好了。人又不是吃饱撑着,每天在那儿没事干在那儿翻来覆去的。
   
所以这个是只要是错误的,这个原则绝对守住,孩子以后就不会造次,不会乱胡闹了。他不会用胡闹的方式去威胁父母,他以后也不会这样去对待别人。所以女孩子假如都对待先生胡搅蛮缠,一哭二闹三上吊,根源在哪?根源就是小时候用这种手段在跟父母威胁了。所以现在很多爸爸、妈妈:哎呀,这个女儿脾气这么大,赶快把她嫁掉吧。这么做是很没有职业道德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女儿教好之后再把她嫁出去,不然会伤阴德。所以现在不是急着要结婚,没有好的德行,不要再去伤害任何的人。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9-14 20:06

昨天跟大家讲到,学习的方法、心态,第一个是解行相应。不要翻书。告诉大家,脑子是越用越活。你不用它,它就钝。真的,李炳南老师九十几岁讲课,不用拿稿子。“《诗经》说……”,“《书经》说……”,他就是脑子常用,很精明,很清楚。有时候人太有福了,依赖的东西越多,人的能力越下降。听说现在打计算机很轻松,现在连字都不会写了。
   
第二,学贵力行。我们昨天讲到,从《弟子规》看,哪一句最难做,自己先力行。报告大家,我昨天有看两则《德育故事》。因为我跟大家give me five(击掌约定),是吧?但是记住,不要赶进度。假如觉得这个故事体会得还不够深,重复再看,不要囫囵吞枣。这个是学习还是深入。真正感觉到这一个圣贤人的德行、存心印到我的心上了,再看下一则,这就有味道了。
   
第三,不自欺。我们说的,第一个是时时自知之明,勘验自己的状况。第二,知之为知之,不可以装懂。第三,有过必改。孔子在改过的态度,重复提醒,因为改过是提升自己学问最重要的一环。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没有活得糊里胡涂;改正自己的过失,人就提升了,这个叫真修行。而孔子也讲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我们昨天,建立一个默契,看到孔子讲“已矣乎”,“如之何”,我们神经要绷紧。就是我们孔老夫子在叹气了,我们不能再做出让他老人家失望的事情。这一段,孔子后面讲,也是说到,假如人这个样子了,那我也拿他没办法了。哪些情况呢?“法语”就是经典的教诲,就是别人给我们义正言辞跟我们讲的、跟经典相应的这些话,都属于“法语之言”,我们打开《弟子规》、打开《大学》,这些都是“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我们听了、看了,“哇,讲得好”,认同。可是不是这样就结束了,能够对照自己赶紧改正,符合经典的这些行为,叫“改之为贵”。不能只是口头上在那里“啊,太好了,讲得都对”,结果自己习性还是习性,那个就是有口无心。
   
“巽与之言”,这个“巽与之言”,有一些是人家的肯定,有一些是委婉的劝告。面对人家的肯定,我们要谦退;面对人家委婉的劝告,我们要反省。所以是“巽与之言”告诉我们的,我们挺欢喜的,“啊呀,谢谢你鼓励啊,谢谢你提醒啊”,欢喜地接受。可是欢喜完,也没有反思,也没有修正,那其实还是糟蹋了别人的鼓励跟提醒了。所以高兴了,却不去反思、修正,然后觉得这些“法语”很好,却不去改正自己,其实这个都是修到表面,甚至修到虚伪去了,就很不好了。所以这个是有过必改,这个很重要。
   
再来,这个不自欺,还有一点很重要是我们要时时观照自己言行一致。所以师长给我们一开始的一个叮咛,老人家说到:“做到再说,是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是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是骗人。”这个就提醒我们,我们来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是希望利益别人,决不愿意骗人。但是假如我们不时时观照自己有没有言行一致,就很容易骗人。你说比方我们都劝人,“啊呀,看开一点啦,放下啦”,自己看开了没有?自己放下了没有?“啊呀,别迷惑了啦”,那我们的迷惑解完了没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我们自己烦恼,还揪在那里,怎么帮人家解惑?
   
而这个心态,其实在经典当中,重复提醒这个重要性。我们看,孔子在《论语》里面,谈了好几遍。“古者言之不出”,以前的、古代的人,言语不轻易出来,为什么?他们很羞耻自己说了没做到,“耻躬之不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一本《论语》,这样的心境,重复提醒,就告诉我们太重要了。只要我们讲得很高,做得很低,第一个,人的傲慢会起来;第二个,会不知不觉以为自己就是这么高,就很麻烦了。人以为自己高的时候,你要请他下来,容不容易?就很难啊。我爬到三楼了,底下的人说:“下来吧,下来吧,下来打地基吧。”“我在三楼了,还叫我下去。”但是一楼二楼是四根竹竿架的,随时会晃的。所以人啊,贵自知。自己真实的状况是怎么样,老老实实依经典,依师长的提醒去做,就对了。
   
而子贡是口才最好的学生,所以孔子的因材施教,可以在他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当中,流露得非常地透彻、精彩。子贡口才最好。“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你先把你要讲的话先去做到。这个都是在提醒,言行要一致的态度。这个也是对子贡的情况。
   
所以我们今天有机会跟大众交流传统文化,每一句,是提醒我们,是劝我们自己的。一对照还差很远,战战兢兢,不敢懈怠。师长很疼爱我们,保护我们,提醒我们:“台上的是学生,台下的是老师。”一生,老人家都是这样的心境,台下的都是在鼓励我的,都是我的监学、都是我的老师,给我提出问题。唯有这样的心境,才能让我们的傲慢不起来。不然我们这个时代的根基都比较浅,得要在心境上,不离老人家这一些提醒、劝告才好。不然说实在的,傲慢、好名闻利养太容易了,什么时候上身都不知道。
   
我举个例子给大家听。我有一次,因为那个时候两岸还不能直航,我每一次都要经过香港。结果有一次在香港转机要飞合肥,我一边走的时候,就有一个女子一直看我,我就发现她看我,我就走得比较快,“是不是来讨债的。”结果走走走,啊哟,好像不在了,我就坐下来。没多久,她刚好坐在我对面。告诉大家,该来的还是会来,但是你要有定力。结果我就坐在那里,头低低的。她还是继续看,最后她终于忍不住了,她就站起来,往我的方向一直走。然后我的心脏就嘭嘭、嘭嘭,我在想说她一定认识我,是吧。因为在台湾的电视,播这个《幸福人生讲座》,已经播了四年多了,四年多应该有,从零五年开始的。我就在那儿:哎哟,她一定认识我,(心跳)“嘭嘭、嘭嘭”。然后她一看到我就:啊,你就是那个长庚的医生嘛。(众笑)
   
所以你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的八风动了多少次?无数次哦。最后她说我是长庚的医生,差点没有昏倒。(众笑)所以人那个名利心,名闻利养心,太无形了,你一不小心,它整个就上来了,所以这个时时要戒慎恐惧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们传承家道,刚刚跟大家讲到几个比较重要的家道承传。当然整个《弟子规》落实在家庭,就是家道的承传。我们把刚刚的“忠孝为传家之本,勤俭为持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诗书为起家之本”,你把它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人与人上,其实也离不开《弟子规》那些规矩了。因为《弟子规》是行经,所有的道理都要力行出来。行经,怎么在生活工作落实,它都写出来了,叫行经。有一些是比较强调道理、解的经。它是属于行经,《弟子规》是属于行经。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