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养生就是养德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7-25 17:23
标题:
养生就是养德
我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然而我们发现职业运动员的寿命往往并不长,运动员在临终时,身体依然强健,肌肉依然发达。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消耗过度了,而这消耗的能量就叫“气”。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道家养生注重药物,注重饮食,更注重养元气,这个“气”才是我们生命中核心的东西。
养生养的是什么?
道教给出了答案:养生就是养我之德。
《黄帝内经》对我们的“生”与“德”是这样描述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段话讲清了为什么养生就是养我之德。因为“我”的一切存在和天赋的能力,在《黄帝内经》看来都可以用“德”这个字来表达,而这个“德”是源于“天性”的,或者说“天性”体现在“我”身上的就是“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往往用“天赋”这个词来描述每个人的特性的原因。那么“德”是什么呢?“德”就是禀赋的本真,或者叫“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全部生命密码,构成“我”(别人乃至生物界都是如此)生命信息的全息,而养生就是完整地呈现和发挥“我”的天赋能力。
我们再来看看宇宙天地是怎样影响到养生的,关键点就是能量,正所谓“地之在我者气也”,也就是“地”赋予“我”化育成形的能量(能量化为质量)。这个“气”以其在“地”的“位”的不同而不同,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言地者求之位”。然后,生命的活力开始洋溢而出了,“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天地氤氲交合而化生,生命信息的流动与能量的流动相交汇,天德寓于地气之中,共同在生命中表达。
《黄帝内经》又告诉我们,天地宇宙在生命中的具体表现方式就是“精”。天地宇宙的能量生出来的是什么?是精!“精”也就是蕴含生命信息的能量流,或者说“精”是生命最原始的物质,是由“德流气薄”而生的。对于生命来说是“精”,对于天地来说则是“德”。下面介绍几段说明“道”、“德”、“精”的经典与大家分享。
《道德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庄子·天下》:“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
《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悟真篇》:“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 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身中之精,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
我们说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人反映着宇宙的全息,也就是说天地的全息都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而这个全息的“信”存在哪里呢?或者说我们个体如何感知全息呢?原来“信”就存在于精中,老子说“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有了这个“信”,就有条件天人合一了,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能够“与天地合其德”的根本原因。怎么“合”?答案很简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要降伏你的心,降伏你的欲望就行了。
降伏这颗心的标准又是什么?常人的心是忐忑不安、心猿意马、心烦意乱,修炼、降伏后的心则是心如止水。心如止水就不会三心二意了,没有了三心二意就是“一心”。如果能一心,那就真正可以做到笑看人生,就能挥洒自如、指挥若定了,就像庄子所说“一心定而王天下”、“一心定而万物服”。做到一心并不难,一心定可就难了。
一心定就是“德”。“德”字的结构已经表示出“德”的本意:“德”字右部最下面是“心”,“心”的上面是“一”,“一”的上面是“四”,“四”的上面是“十”。如果我们这样解释估计不会有人反对:“一心”上面是“四时”,“四时”上面是“十方”,一个人无论何地无论何时都能一心,那就是“一心定”,那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了。偏旁是指人微步慢行。微步慢行干什么?“与天地合其德”呀!这就是从生命之精到天地之德。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