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智海法师智悲释疑文集 [打印本页]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5:59     标题: 智海法师智悲释疑文集

智海法师智悲释疑文集


[flash]http://bbs.jixiangyun.com/fjyy/lygd/PIC80.swf[/flash]



[flash]http://bbs.jixiangyun.com/fjyy/lygd/PIC86.swf[/flash]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0

皈依篇


目录:

    1、为什么佛教不是迷信呢。烧香、烧纸咋解释呢?

    2、修行出家要具备什么条件。

    3、请问出家是怎样的?什么人可以出家?哪些人出家不得?

    4、我愿意出家,请法师慈悲指点。

    5、家里人如果反对我出家,应该怎么办比较好?

    6、如果对寺院毫不了解,就在母亲的安排下,十几天就剃度了,随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里,弟子想回家把居士做好了再说!这样做可以吗?

    7、请问皈依有什么程序和要求?

    8、了解佛教有很长时间了,但是皈依才不久,想请教师父该如何进行具体的修学?面对生活中的竞争,佛教徒该如何对待?出家有些条件要求,若未能全部做到,是否应该待完成时或出家机缘较成熟时再出家,还是说自己一切放下时便可出家?

    9、初学佛的人可以接法几门吗?比如同时学习净土,禅宗,mi zong?

    10、师父吉祥!我学佛有几年了,可是进步得很慢,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怎么能不走弯路,进步得快?

    11、师父,常听说穿上袈裟,剔除须发出家是大福报,这是为什么呢?世间人认为有老婆、儿女,有财富、地位、权势是大福报,应该怎么看待呢?

    12、修行必须要跟师父吗?到哪里去找呢?禅宗有没有系列的基础学习?

    13、为什么佛教认为为自己着想是恶,为众生着想是善何解? 还有就是对佛教有一种迷信看法,怎么能帮助她改变不正确于的观点?

    14、我归依两次,有两个归依名字,不知道要用那一个,请师父慈悲开示。

    15、请问法师:安居期间可以还俗否?是否有“破安居”一说?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0

  问:为什么佛教不是迷信呢。烧香、烧纸咋解释呢?

  答:佛教由信到觉,强调真理,强调明觉,佛教不是迷信,是理智的。烧纸是民间信仰,能够吸纳进佛教,上升到理性。信实德能。佛教与迷信无缘。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0

  问:修行出家要具备什么条件,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首先就是要有纯正的信仰、能选择出家这个条件,要认识出家就是全身心投入到出离我们的错误,如果我们不能放下世俗东西,这样就成问题。我们对世俗生活、对出家生活要有一个抉择。

  要看自己愿不愿意承担修行重担,能不能全身心投入。信仰佛教、投入修行,身心健康、家庭同意,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条件。然后,通过寺院考察,你适应寺院生活就可以了。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现在是以法治国,说年龄没有满18周岁,世界观、人生观都还没有形成。出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如果年龄太大,就不方便利益众生。

  出家要具备的条件就是:信仰、身心健康、选择出家生活全身心投入、家庭同意,如果家在农村,需要乡以上人民政府证明。还有素食、独身、僧装,这是三个基本条件。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0

  问:请问出家是怎样的?什么人可以出家?哪些人出家不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出家就是为了专心修学佛法,把家庭奉献掉。因为在家庭里,我们要分出很多精力做世俗五欲的事情。出家人可以全身心修学佛法。哪些人可以出家?就是有坚定信仰,有为信仰奉献终身的心,身体健康,又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了。哪些不可以出家呢?就是发心不正确,信仰不坚定,对世俗事情还有很多挂牵的,这些人出家也不能集中精力修学,还不如在家修学佛法。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0

  问:我愿意出家,请法师慈悲指点。

  答:出家,一个方面是正确的信仰,不是逃避。二一个需要父母亲同意,地方政府同意,健康证明,学历证明等等。

  需要有正确的信仰,健康身心,社会、家庭的支持,山门大打开!但是,你要考虑,你出家究竟是为什么?发心很重要!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0

  问:家里人如果反对我出家,应该怎么办比较好?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家里人反对,这就说明我们出家,没有很好的顺缘。从因果上反省,就是我们往昔时给别人出家制造了违缘。有什么方法可以如愿,一个方面是看清自己选择出家是不是一种理智、智慧、决定的抉择!如果不理智,不决定,那最好稍缓。如果反省自己理智、决定,那么可以出家,一方面和家人沟通,一方面祈祷三宝加持,还有一个就是力争周围人理解自己出家意愿。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1

  问:如果对寺院毫不了解,就在母亲的安排下,十几天就剃度了,随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里,弟子想回家把居士做好了再说!这样做可以吗?请师父慈悲开示,弟子稽首感恩!

  答:因为我们说出家还要有一种自觉自愿,在信仰自由的宪法保障下,任何人都不能勉强你。如果经过自己理智抉择,就不会进进退退。二一个方面,今天能够得到母亲的安排,虽然自己对寺院毫不知情,但是这样的因缘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也要审慎对待。

  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里,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呢?也许在短期的生活过程当中,我们从适应了的圈子里,到达新环境,最初的不适应,也很正常。假如我们说要回家做好居士再出家,看来对于出家还是有总体倾向。所以,要重视现在的机会,改善它、积极适应它,从心里调试它,可能更好。

  当然,发现在这个寺院的环境的确不适合,自己习气毛病又导致不能将出家人的事情做起来,而不是暂时的不适应,也许,退而求其次,也是一种选择。这要看你自己对照检查自心,再如理如法地抉择。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1

  问:皈依有什么程序和要求。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皈依是入佛门的第一步,如果你对佛法僧三宝有信心,就可以皈依。你有身份证,有正确信仰,就可以皈依,没有太多程序。你发心皈依,皈依师把道理给你讲清楚,就可以了。皈依,说简单也简单,但是,说标准高,穷尽一生都可以在修行皈依。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1

  问:了解佛教有很长时间了,但是皈依才不久,想请教师父该如何进行具体的修学?面对生活中的竞争,佛教徒该如何对待?出家有些条件要求,若未能全部做到,是否应该待完成时或出家机缘较成熟时再出家,还是说自己一切放下时便可出家?

  答:第一个问题,该如何具体修学?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听闻相关修行法理,要详细地进行闻思,以这样的闻思基础我们才能很好地趋入于修学。

  而在佛教的具体修学法门中,应该说不同根基,有不同修学方法。所以,我建议先好好听闻,然后再具体修学。因为众生根基不同具体修学法门也不一样,在这个地方,我就从略了。因为很抽象,没有具体对象,不好说。

  如果才皈依不久,先不要急于求成。在三皈依过程当中,好好修学。我们念三皈依咒,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好好地念三皈依咒,把自己皈依之心坚固之后,然后思维人身难得,难得的人身很容易失去,一失去之后什么时间才能得到那就不知道,那么要发愿在今生今世好好珍惜人身来修学。这可以说是所有佛法的外四加行。

  (注释:外加行的修行分为四个方面:第一、观修人身难得;第二、观修诸法无常;第三、观修因果不虚;第四、观修轮回痛苦。)

  人身难得,难得的人身危脆容易失去,一旦失去人身,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宝贵人身,我们都不能知道。所以说这个是修学一切佛法的共同外四加行,能够好好把这四个问题好好想清楚,我们要把准备修学的心态好好积累好。

  珍惜危脆的生命,怎么珍惜呢?然后,我们要落实到苦集灭道当中,看自己有什么问题,我们再根据苦集灭道来解决自己问题,成就自己善业。一旦把苦集灭道道理弄懂之后,深入因果,发起出离心,根据因果好好修。要闻思,要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我们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比较好。

  “面对生活中的竞争,佛教徒该如何对待?”一个方面是自己是否有必要陷入生活当中的竞争呢?自己要判定,不要盲目陷入竞争而浪费自己时光、精力。

  如果生活当中必要有的竞争,就要如理如法竞争,不要使用非理、非法的手段。以如理如法的竞争来培补自己的根本、素质,在自己的智慧、素质、能力、待人接物当中来成就竞争的根本,就是世间所说良性竞争。

  为什么良性竞争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使用非法手段,不仅不能达到竞争目的,还非常有可能损伤自己福报,本来可以得到的,你经过合理竞争本可以成就的目标,反倒因为恶性竞争损伤我们的福报。损伤福报还仅仅是现前,从尽未来际来看,我们损伤别人同时,必然还要发生无穷恶业结果。

  有时候,非理竞争会带来现前利益,但是,把更长远、更根本、更究竟的利益给损伤了。

  所以,在生活当中,佛教徒面对竞争要多增长智慧,多明了因果,多培养自己的能力,多培养自己的素质,多从认识真理当中来培补自己事业成功的根本。就是要积累自己的福德、智慧、善根资粮,那才是自己生活幸福的根本,不要舍本逐末,把根本的东西丢掉之后,捡芝麻的利益,那是非常愚蠢的。

  面对生活当中的竞争,我们佛教徒要退出不合理不合法的竞争,利用合理合法的竞争增强自己的素质,有这种素质与能力之后,我们更要善待别人,特别是现在人心不古,社会道德衰减,我们佛教徒认识因果,良性竞争,尤其显得相当难能可贵,真是污浊中珍藏的黄金。

  “出家有些条件要求,若未能全部做到,是否应该待完成时或出家机缘较成熟时再出家?”是需要机缘成熟时才能出家。“还是说自己一切放下时便可出家?”当然,自己一切放下时,有这种智慧和能力的时候,其他机缘不成熟也成熟了。所以那时间你放得下,其他条件自然而然也就成熟了。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1

  问:初学佛的人可以接法几门吗?比如同时学习净土,禅宗,mi zong?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在学习过程当中是允许的。

  学与修不同。学就是亲近善知识,听闻法理,然后好好修学。我们在修之前,就是要把前后次第、法门,有个整体次第了解。比如我们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就是要注重佛法整体圆满的学习。知道每一步怎么学、修,再一个法一个法地圆满,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我们对净土、禅宗没有了解之前,可以广泛学习。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之后,你选择一个法门具体修学,也是可以的。

  净土、禅宗、mi zong都是圆满的法,都有圆满的修学次第,你也可以单宗专学专修。但是,如果你有精力,也可以多宗同时学修,佛法是圆融的,没有矛盾。一般来说,我们精力有限,所以,鼓励从一个法专学专修,再旁通博引。

  比如净土所讲信心与禅宗所讲疑情怎么圆融,如果没有专门引导,不容易圆融起来。所以,先专修,再旁通博引。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2

  问:师父吉祥!我学佛有几年了,可是进步得很慢,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怎么能不走弯路,进步得快?谢谢师父解惑。

  答:这些都要好好从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如理如法听闻佛法开始。我们学佛要走直路不走弯路,广学多闻,听经闻法很重要,能从中检查对比自己,把我们觉悟之心开发出来。

  法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自己的问题,明了自己该如何修。如果我们对于修行根本不明了,那么,进步很慢就很正常。因为,我们不知道修行究竟该怎么修。每一个修法为什么该这样修,这个修法的利益是什么,不修的过患又是什么?我们不明了。

  如果错误理解,修法就不会有很大进步。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们修行是要修正什么,目标要清楚。如果目标不清楚,你就不知道向哪个地方进步。

  打念佛七定几个目标,看你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看你当下能不能对治这个最大问题?目标不要定得很远,要对实际问题有对治。我们修行,哪怕在当下,就能感受佛法立竿见影的进步。佛法契理契机,佛法圆满的法理一定有针对性,你要选择准了方向,就容易对治。

  比如贪心重,就修无常观等等。修法进步小,最初看我们是否掌握正确的理数、方法,针对障碍有没有忏悔。修行有两方面,一是顺缘资粮是否积聚,一个是障碍是否忏悔。

  如果,你的障碍没有认识到,修了很久,障碍没有对治,进步当然不快,如果你把石头搬走,车自然开快!

  修行时,比如贪心障碍拿掉没有?如果一直修,但是,贪心一直在,虽然好像在跑,但是,实际由贪心把我们拴在原地了!

  修行就是一种忏罪积累资粮纠偏觉照!

  只有听经闻法成就我们的正知正念,在其中,才能走直路。能够走没有弯曲的直道,只有般若智慧才能达到。

  智慧如何达到?听闻佛法,如理思维,形成思慧,逐步加强思慧,修行才能具备。

  修行相应了,才能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对症,不走弯路。这还是因为我们智慧不具足,听经闻法不具足。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2

  问:师父,常听说穿上袈裟,剔除须发出家是大福报,这是为什么呢?答:世间人认为有老婆、儿女,有财富、地位、权势是大福报,应该怎么看待呢?请您慈悲开示!

  福报有世间上的福报,有出世间的福报。发心不一样,立足点不一样。

  照我们一般老百姓所说,有老婆、儿女、财富是洪福,是红尘当中的福报,是从短暂人生上来说的。也许可以成为出世间的资粮,那就是经过智慧的升华,把老婆、儿女、财富都作为修行出世间福德智慧的大增上缘。就看我们自己怎么对待它了。

  而出家人的福报,是通过放下而得到的福报。放下老婆、儿女、财富,就放下由这些带来的负面影响,把所有精力用在出世善法的修行上。于是能够回归于根本上用功,明心见性,修学世出世间一切善法。这些福报来自修行而得到的,来自智慧、来自放下,这个叫清福,就是清净内心而得到的福报。

  世间上有福报,洪福,红尘是有颜色是贪染的,老婆有恩爱,儿女有沾染,财富、地位、权势我们很执着。虽然说今生今世有福报,但是在一般人心里很容易引起执着,引起虚妄分别,引起我们自己的烦恼。

  两种福报立足点不同,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呢?世间上有老婆、儿女、财富,是往昔时修学得来的福报,既然往昔时修学能够得到福报,我们今生如果继续修学,不是会有更大福报吗?也许我们的福报会更圆满。

  你做什么就支持你什么的老婆,就能够成为自己修学福报啊,儿女、财富都是这样,这些是我们往昔时修学所得福报,我们可以把这些回归到福报,由小福报到大福报,而到究竟圆满福报。

  我们今天如果对老婆、儿女、财富、权势完全不执着,不管你拥有还是不拥有,你内心完全放得下,如果没有这些因缘时,你就可以剃须出家,专心修道,积累福慧大福报,我觉得,你也可以得道。

  所以说,一个出家人,还是世间上人,随缘好。什么叫随缘,这一辈子你有老婆、儿女、财富,你把方法用好了以后,也许你学修,还很有用、很能增上。如果你没有这些因缘了,你出家,也能得到大福报。就看我们往昔因缘,看我们自己今天发心,三一个看怎么对待在家出家,四一个我们在家,对于老婆、儿女、权势,有一个什么态度,我认为这个态度太重要了。我希望大家对这个有一个正确认知。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2

  问:修行必须要跟师父吗?到哪里去找呢?禅宗有没有系列的基础学习?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修行必须要跟师父,除非你是再来人。还有,缘觉,曾经从佛听经闻法,这一辈子也许往昔时听经闻法的种子成熟,所以,在现实中触对逢缘都能无师自通。如果你不是这样,原则上,也是要从师的。

  从通途上说,我们都需要师父。

  我们要培养亲近善知识的态度。从我们自心来培养,我们的态度摆好了,善知识何处不在。禅宗有系列基础学习的,比如,教你如何打坐,怎么用功。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2

  问:为什么佛教认为为自己着想是恶,为众生着想是善何解? 还有就是对佛教有一种迷信看法,怎么能帮助她改变不正确于的观点?

  答:我们自己从现量当中来体验,有我见就有贪嗔痴心,所有恶法都是这样起来的。相反,对治这些恶心,一切善法都能起来。善法、同情、慈悲、仁爱怎么起来,可以从自心体验。

  迷信总比不信好,当然,还要从信的基础上加进智慧的力量。我们可以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来帮助众生。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2

  问:我皈依两次,有两个皈依名字,不知道要用那一个,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这就是我们迷惑于名相。比如一个女人,对于妈妈是女儿,对于女儿是妈妈,她用哪一个称呼呢?其实,我们不用两个名字,只要一个就好了,免得我们把心放在名字上。

  其实,名字仅仅是名字;皈依,是用我们的心在皈依。自心皈依,就是看我们的心在不在皈依状态。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3

  问:请问法师:安居期间可以还俗否?是否有“破安居”一说?请师父慈悲开示!弟子稽首感恩!

  今天我们是信仰自由,不信仰也自由。如果是自己决定还俗了,在安居期间也可以还俗,也没有破安居之说。只要自己考虑成熟了,就可以。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3

因果篇


目录:

    1、怎么理解一切皆有定数?

    2、我们一切行为都随着业流转,那有没有可能跳出业力的支配?

    3、佛陀有法眼、天眼,能知过去、能知未来,那么岂不是一切都是注定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固定的吗?岂不是人生只是在演排练好的话剧啊?

    4、因果空不空?

    5、怎么运用唯识所现的观点来看待因果真实不虚呢?

    6、为什么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7、我们不能确定我们现在所受的果到底是什么因造成的,但是可以随因果的道理而思惟,形成决定的因果胜解,这是不是我们学习因果的主要目的?

    8、有人说对那些有因果病的人不易于帮助,应该让他们自己了业,这种说法对吗?  

    9、无始劫来众生都是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一个杀生业就可以让我们永无安乐。用什么样方法才能让我们放下业障的包袱,放下自卑和恐惧。

    10、我修学佛法时间不长,也听过几节《因果明镜论》课,反思自己以往所犯过错,觉得罪业深重,所造的都是十不善业,是个地狱人,内心压力很大,不知该如何转变?

    11、请问师父,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异熟果是引业,等流果和增上果是满业?

    12、从异熟果来说,得人身是因为修三皈五戒,那为什么从造作等流来看,却没有多少人能持不杀生。是为什么呢?

    13、生而为人,我们的整个生命状态皆由自己的满业所至,然而在每个家庭里,我们的性格以及像貌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像,应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14、请问业障是需要念佛念经忏悔,并且承受业报来消除呢,还是需要证悟无相空性来消除。人的一切痛苦,包括生病都是因为业障的原因吗?

    15、当某一人做恶事时,有一佛友为其念阿弥陀佛,那这人的果报会是如何?

    16、大修行人和一般真修佛弟子,发了世俗菩提心,就会代众生受苦吗,众生的罪业,会给发菩提心的弟子,带来痛苦吗,能有助于证悟空性吗?

    17、没有能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都叫学佛没成绩,没入佛门,还有可能出现三世怨的情形吗?

    18、安全感在哪里?人们如何才能真正有安全感?

    19、在修学过程中,由于脾气不好,控制不住和爱人吵架了,虽知道因果的厉害,但一时气不过一点没有悔过和忏悔的心意,这样修持还能有用吗?

    20、为什么古人思惟十二因缘就能证果,我们却不能呢?

    21、请问十二因缘中的‘六入’与‘生’的差别是什么?

    22、佛陀在哪些经里曾经开示十二因缘?学习十二因缘还可以参照学习哪些经论?   

    23、在四善根中,暖、顶、忍、世第一法,为什么越到上上观的内容越少?是不是也可以说明初学都要广闻,然后要越学越专呢?

    24、学了十二因缘,观想到由于贪执淫欲而进入父精母血中投胎,就像让你投入到粪坑一样,真的很恶心,对自己都感到厌恶。如此观想对不对呢?

    25、四善根的暖、顶、忍,是不是修学的智慧产生善根来依次修这暖、顶、忍,这里的善根是否指世间的行善积德?

    26、四善根的顶法说忍位只观欲界苦谛一行相,其与世第一法相邻接,这里的第一法相是指什么法相,又说世第一法相,是一刹那观一刹那,我也不懂,请师父慈悲开示。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3

  问:怎么理解一切皆有定数,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如是因如是果,就是定数。万事万法虽然无自性,但是有规律。在一切有定数当中,也有不定数——只要你有相应对治力量,就有不定。所以,定数当中有不定,要辩证看待。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3

  问:我们一切行为都随着业流转,那有没有可能跳出业力的支配?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可以跳出业力支配。我们这段时间正在讲业的积集之理,见道之前的凡夫,由于没有因果观念,没有解脱心、菩提心摄持,更重要没有空性慧摄持,所做一切都是生死流转的业。怎么跳出业力的支配呢?那就是从我们现在皈依三宝,明了因果道理,以解脱心、菩提心、空性慧支持我们身口意三业。由解脱心、菩提心、空性慧这些来摄持,我们所摄集的善业虽然还是集谛范畴,但是能让我们跳出生死轮回约束,将来达到自由自在。所以说是可以跳出业力支配的。
  怎么跳出,还是要从我们现在修行来看看。世间所说,三分命七分运,命与运是两回事。往昔时的业力可以决定一些事情,也许我们大部分事情都被它决定了。但是我们今天能不能起出离心,起皈依三宝心,起解脱自在的心,能不能起般若空慧的心,能不能够发菩提心呢?从我们现在亲近善知识与修学佛法的层面上来说,我们当下我们的行为,就主宰着我们能否出离业力支配。如果不能发起出离心、解脱心、菩提心,不能生起根本的空性慧,那么,我们在凡夫的善善恶恶中,基本上都是积集生死染着的业,生死轮回的业,要想跳出业力支配就很艰难。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3

  问:佛陀有法眼、天眼,能知过去、能知未来,那么岂不是一切都是注定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固定的吗?岂不是人生只是在演排练好的话剧啊?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对于一般众生来说,的确这样,因为你不能掌握自己命运。自己命运是往昔时业力的呈现,业就是导演与主人公。
  佛陀是一切智,他的法眼能够将过去、未来、现在都能看清。其实,我们一般众生,能够洞察,也能看清楚。比如,高超的射击手,能够动态把握目标。
  佛有法眼、天眼,并不表示一切都是注定的,众生的动态、变化佛陀也能预知。如佛法所讲,命运也能改变,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好好把握自己心情,连自己身口意三业都没有把握,我们能把握命运吗?只有当我们能够真实自主自心,自主身口意三业,我们的生命境界才能有另外一番自由自在的境界。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4

  问:因果空不空?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从胜义谛来说,哪里有真实的因哪里有究竟的果呢?但是,从名言来说,我们还要承认因果真实存在。因为法性的空不是断灭空,它也显现在如是因如是果上,这是因果的世俗显现。从我们现实来说,空性就显现在因果过程当中。所以,我们要好好做善因、做出离心的因、做菩提心的因。如是因必定感生如是结果。从胜义上来说,因果的显现是没有自性的,这样的因果是可以改变的。从究竟胜义谛来说,因果是可以改变的。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4

  问:怎么运用唯识所现的观点来看待因果真实不虚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如果心不虚妄,然何能够起虚妄分别?然何能够起贪嗔痴?一切都不超出我们心识显现。因果就是我们自己心识显现的。你内心如是思维就有如是因果显现。虽然因果真实不虚,但还是从我们自心显现、造作的。
我们强调现前一念心识的改变。如果造就了因,没有对治,果是一定要显现的,不能拨无因果。从胜义谛来看,因果和唯识空性之理是无二无别的。心性本来空寂圆明,但是一念背离心性本然,那么,造就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十恶业的因,在名言当中就必然产生这样的果。所以,整个名言世间不离我们心识所在。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4

  问:为什么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觉悟是觉悟世出世间真理,觉悟之后,有正确方法,掌握正确因果规律之后,就能有求必应。有求必应,就是要正确掌握因果规律。
  我们世间人好多就在想有求必应,但是又违背因果规律,所以,有求就不能应。我们的行为要不成为业障,就是要按照真理来运作。否则,就不能满愿。要真正想达到有求必应、称心如意,就是要掌握因果规律。具足条件,就能显现结果。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5

  问:我们不能确定我们现在所受的果到底是什么因造成的,但是可以随因果的道理而思惟,形成决定的因果胜解,这是不是我们学习因果的主要目的?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时不知因,果不知因,还有很多我们不明白的。如果不学习,要从我们所受结果,知道是什么因造成,明显是强人所难。所以,我们大多是从我们能生清净信心的三宝中来了解因果道理。我们听闻佛法,听闻圣言量,了解因果道理,然后,如理思维,通过如理思维,对于经上因果道理要发生决定胜解。如果决定胜解生起,那就是正知正见。我们就依此正知正见修行,这就是我们学习因果之理的目的。所以说,一个是定解,对于因果定解,你的听闻圆满吗?理解吗?深入吗?深广吗?能够发生决定不再怀疑吗?能够不被其他力量改转就是胜解,正是我们学习因果法则的主要目的。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5

  问:有人说对那些有因果病的人不易于帮助,应该让他们自己了业,这种说法对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不对,这是一种偏颇。
  如果是这样,我们干嘛起慈悲心,一切苦乐感受都是我们的业,自己转变就行了。我们诸佛虽然了解这些是众生自己的业,但是我们还是要修学慈悲。我们的业与业是相互影响的。
你要仅仅认为是他的因果,你就不会起慈悲心去帮助他。我们今天好像都沉沦于这种思想包袱中。他固然在偿还他的业报,但是,我们的慈悲心却一点都修不起来。
  我们不发心帮助众生,我们自己的业一点都不能改变。我们要从自己发心上、主动修善的角度上,主动积聚善法资粮。我们的自利圆满了,哪怕是众生的业,你也能够帮助他。
  人与人之间,没有人我之分,人我对待是所知障,我们处在多元对待之中,这就是所知障。
如来就是如其本来。你认为众生是各自的业报,那么,我们自己也不会得到救助,这样的等流之果,会回到我们的身上,你给世间什么,世间会回馈什么。众生与我本为一体,我们因为人我虚妄分别,帮众生与我割裂,所以,自己也得不到救助。
  因为诸法是空性,没有自性,众生与我也没有自性,所以是想通的。如果你非得把它割裂,我们自己的个业也得不到改变、救度。我们今天要以同情、理解、慈悲、仁爱来帮助,积累我们自己的善业,众生也能增上,众生增上反过来又能来帮助我们。
  建立和谐关系,人世之间就温馨很多!把我们自心转变过来,有能力了,那也就是帮助众生转业。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5

  问:无始劫来众生都是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一个杀生业就可以让我们永无安乐。用什么样方法才能让我们放下业障的包袱,放下自卑和恐惧。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其实没什么,就是觉悟、忏悔、修行。往昔时业力很强,但是,我们善业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我们认识到往昔时杀生恶业,要通过四力忏悔放下包袱,进一步通过善业积累福德资粮。福德资粮积累了,自卑和恐惧就可以对治。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5

  问:我修学佛法时间不长,也听过几节《因果明镜论》课,反思自己以往所犯过错,觉得罪业深重,所造的都是十不善业,是个地狱人,内心压力很大,不知该如何转变,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这个问题我们在最初听因果课时,也许都很容易出现负方面积累,就是太给自己压力了。我们对照《因果明镜论》一检查,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啊,基本上要找出善业的机会,少之又少。按照因果原则,决定生于三恶道。从因果上看,没错。
  但是,如果自己没有这种承受能力时,我们要反省:“我们是为了让自己没有自信心而来学佛吗?”我们讲《因果明镜论》是让自己对业因果引起警觉,与此同时,我们修学,随时随地要把压力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经律上有这样的故事,有些阿罗汉开了天眼通,看见过去世恶业超过四大海,就因为恐惧而自杀了。如果我们承受不了自己多生累世乃至今生的业障,往往把自己压垮。众生处在愚痴中,今生不知前世事,相对说,对我们是一种保护。
  比如有人有他心通,看到别人内心都是染污,就不再想看到,慢慢自己这种能力就消失了。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用在我们自己修行上也是这样。比如自己不想看到什么,就祈祷三宝关闭这些功能,这样,也能保护自己。
  我们今天看到业力了,产生很大压力,是很必要的。不要轻易把这种压力拿掉。要把压力转变为动力。从什么地方转变呢?因为我们往昔时造作恶业,是我们内心映现,我们认识善恶业没有自性,只是一念心性显现,所有恶业,我们能从自心真诚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们就是要把压力转变为动力,才有积极作用。否则我们被压垮了,自杀了,业力依然是业力。万万千千的恶业抵不过一个悔字,当我们真正能够认识业的本身时,相当于点亮一盏光明灯。过去的恶业,相当于一亿年的黑暗,一亿年的黑暗,当下生起忏悔心发露心对治心——这盏明灯,就能照亮。在忏悔时要明白,能够从万物本性来认识的话,因果无自性,所以“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由于虚妄分别心造作的恶业,是不可与我们今天造作善业等量而观的。一个方面是不知不觉造作,一个方面是真诚忏悔;一个方面是不知不觉流于造恶,一个方面是事理圆融地对治。从业果规律来比对,我们为善的发心,认识清楚没有?我们认识清楚了,以强烈的发心,就有强烈的对治作用。我们造作恶业,尽管也有强烈的时候,但更多是不自觉的,没有我们为善的意乐强烈。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的业力是可以转变的。
这仅仅是我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提供给大家的一些建议。大家每个人都很智慧、善巧,都可以依照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找转换的方法。自己主动、积极、多元化寻找转变方法本身就是最好的对治。就看我们乐意不乐意转换它,有多强的意乐!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6

  问:请问师父,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异熟果是引业,等流果和增上果是满业?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从异熟果来说,有很多引导我们往六道之中,是引业。引业当中异熟果的成分要多一些,异熟果一成熟,就可以引导我们往生。但又不完全这样,比如,有些同修修了一生,但临命终一念强烈嗔心,就引导到修罗道。等流果和增上果也不完全是满业范畴。这些不能截然分开。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6

  问:从异熟果来说,得人身是因为修三皈五戒,那为什么从造作等流来看,却没有多少人能持不杀生。是为什么呢?请师父慈悲示

  答:三皈五戒,是得人身的根本之因了。从五戒角度看,下品十善,就是得人身之因。
不杀生戒,关键是针对人类而说,杀了人类就是犯根本杀生戒。杀生、造善,我们造善造恶的力量要有一个对比。要从自己身口意三业造作过程当中来比对。我们今天得到人身,是从三皈五戒当中来,但是我们今天很少有人持不杀生戒,这样尤其要小心了。往昔时得人身的因,从哪里来呢?从我们习惯杀生来看,我们往昔熏习不杀生,还不熟练。今生今世更要小心持不杀生戒。
一个方面是得到人身是持三皈五戒。但是,你是得上品、还是中品、下品呢?另外四条戒,我们还能持什么?具足持五戒是上品,具足持三戒是中品,如果连两戒都持不了,就是下品了。
所以要检查我们自己,究竟持戒如何?逐步反省我们今生今世为什么不能持杀生戒,如果是熏习少了,今天就还要努力熏习不杀生戒。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6

  问:生而为人,我们的整个生命状态皆由自己的满业所至,然而在每个家庭里,我们的性格以及像貌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像,应如何理解这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我们生而为人,业意识是根本,是因;还需要两种辅助条件,就是父精母血。说到底,父母也是我们业因感召的缘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我们和父母有深厚的缘分,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生命是自己的造作。不过,既然与父母有相契的因缘,父母就会影响我们。从人以群分来说,我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到的物质信息,就会影响我们的相貌、声音,乃至骨骼。
  基因改变说,我们都尝到了这种果实。从心理上说,难道不能成立吗?我吃过苹果梨,有这两种水果的味道。既然两种改良可以,那么,我们业意识也离不开物理基因的辅助作用,物理基因对于我们心理和身体都有至为关键的影响作用。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6

  问:请问业障是需要念佛念经忏悔,并且承受业报来消除呢,还是需要证悟无相空性来消除。人的一切痛苦,包括生病都是因为业障的原因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从大的原则来说,都是业障的原因。包括今天生活中没有正确、科学、如理的习惯。比如,为什么不能针对自己身体状况吃自己该吃的呢?吃自己不该吃的,或者说做了不该做的了,或者在冷暖中没有注意保养,都是一种业。所以造业是方方面面的。
在生活环境中我们要注意怎么生活,在起心动念时我们要注意怎么起心动念,这些都在一个业的范畴之内。只要你没有选择正确范围,都在业的范围。
当然,能够从念佛念经忏悔,还是我们希望的,只要我们有信愿能力,掌握了正确方法,这样能够忏悔。如果忏悔不了的,就是定业消除不了,就需要我们承受。承受业报也是消除业障的方法。证悟空性也是消除业障的方法。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7

  问:当某一人做恶事时,有一佛友为其念阿弥陀佛,那这人的果报会是如何?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这个人的果报,还是从他个人的业来说,取决于他能不能随顺人家善心的回向,断恶心不做恶业,内因外缘相加,才有很大力量。当你在做恶事时,果报将随顺你的恶业。当然,人家念佛也是有力量的。但是,你一意孤行地做恶,就不要寄希望于人家回向了。另外一个方面呢,我们念佛回向的人也不要灰心,比如你在念佛,他在做恶事,你念佛对他做恶事,还是有一定改转能力的。随着你自己能力的不同,对他影响大小也不同。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正在杀人,旁边有一个念阿弥陀佛,或者回向他的,这种劝解对于正在杀人的人,有影响。世间上能量守恒,造作善业必然有相应势力。善恶力量谁大?这个里面很复杂。我们念佛回向众生,对于众生行为处事是有影响力的,我们念佛人不要灰心!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7

  问:大修行人和一般真修佛弟子,发了世俗菩提心,就会代众生受苦吗,众生的罪业,会给发菩提心的弟子,带来痛苦吗,能有助于证悟空性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发了世俗菩提心,代不代众生受苦,在于个人选择。发了世俗菩提心,愿意代众生苦,这是愿心。但是,还要看他有没有能力代众生受苦。
  如果修行人消化众生业力能力很强,不仅不会带来痛苦,还很快乐,这就看修行人本身能力了。如果能力具足就不会痛苦。从修行角度,有助于帮助我们证悟空性。
比如,我有智慧我能扭转,不能扭转至少能够忍受,完全是看发心帮助众生的人能力如何。如果有能力转化,对于自己修行帮助是特别特别大。如果痛苦超过我们承受能力,因此而导致起烦恼、造恶业,就对我们形成障碍了。所以说佛法强调发心和忍辱都要在我们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如果超过自己愿力、能力,就会把我们压垮,相反不太好。
  力所能及,能够起欢喜心来做,就非常好了。这样能够增长我们菩提心,增长我们善法资粮,否则,会增加我们负面因素。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8

  问:没有能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都叫学佛没成绩,没入佛门,还有可能出现三世怨的情形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这个方面应该分成几个方面说,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入佛门。没有入极乐之门,没有入初果之门嘛。但是我要说的,不一定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就是没有成绩。我们可以入资粮位,加行位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各种门嘛。我可以进入信愿之门,进入念佛之门嘛。这一生一世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一世还是可以嘛。如果把入佛门的定义放得宽泛一点,也不一定绝对没有入佛门啊。
  说到三世佛怨,我们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有成就增上生,念佛发愿往生没有往生,那是力量不够,你今生今世念佛力量没有足够,信愿之心没有真正发起来。也许我们对于世间上世俗五欲没有真正出离。光想到极乐世界占便宜,世俗心很严重,也许,恶业成熟还会堕落,也许成为三世佛怨。二一种情况,我们虽然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但是,我们修行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我们无限趋近于这个方向,就不会出现三世佛怨。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8

  问:安全感在哪里?人们如何才能真正有安全感?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安全感来自于善业,因为善业能够给人带来称心如意的果报。我们有愿皆成,是善业的结果。光做恶法,就不能满愿,只会让我们在苦法当中经历这样、那样。我们在不如意的环境当中,往往没有安全感。
善业是根本,有了善业,最起码我们得到人天善报,增上生的果报。在现实过程当中称心如意,还能有不安全感吗?
  安全感很多程度来自自己的取舍标准。如果你认为人只有这一生,就只局限于这一生的取舍标准。如果知道三世因果,就知道增上生果报还不够,就能知道善恶无常,一旦这些东西变化了,我们得到的究竟在哪里呢?所以,三界之内,都是无常的,都是变化的,能够给我们带来真实安全感吗?
所以,进一步的安全感就要建立在我们出离心的基础上。我们如质如量修学因果,对治恶业,取得三界之外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就更深入、细致、究竟。光是自己出离三界,还不是究竟的安全感。分段生死之外,还有变异生死,递递增上,直到成佛。究竟圆满的安全感,就是究竟成佛。以菩提心,修六度万行,积累福慧资粮,究竟涅槃的圆满境界,是最圆满的安全感。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8

  问:在修学过程中,由于脾气不好,控制不住和爱人吵架了,虽知道因果的厉害,但一时气不过一点没有悔过和忏悔的心意,这样修持还能有用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只要修行的话,应该就有用,从因果不虚角度来讲,任何付出都有回报。这个是原则性的道理。
  二一个,假如你控制不了,嗔恨作意也是因果不虚的,对往昔时修行,对善业积累也有损伤作用,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是有漏之门。
两种道理结合来看,修行一定有用,但是嗔恨心如果不能对治,会对修行力量有损减。这个里面损减程度如何,就要看我们修行功德大小,往昔时积累如何,嗔心大小了,这是一个综合因素。
  如果把你往昔时功德完全抵消,你的修行就不能显现作用了。如果你修行积累很大,但是嗔心不太大,也许对你修行影响就不太大,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有这种可能的。具体情况可以具体讨论。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8

  问:为什么古人思惟十二因缘就能证果,我们却不能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也不能说我们不能吧。古人思维十二因缘就能证果,古人外在的引诱更少,我们今天更多。古人用功办道很专一,我们今天很多时候不能专一;古人求道道心非常坚固;古人非常投入;古人知道检查自己的障碍,对治障碍。也许我们自己不投入时,对于障碍十二因缘不能很好对治。其实,就是从忏悔不忏悔,身心投入不投入,专一不专一,清净不清净,办道之心坚固不坚固,思维强不强烈,乃至办道之心相不相续等等方面来检查我们自己,就更能知道我们今天能不能证果。我们今天的障碍从何而来呢?就是从虚妄分别习气而来。
  如果我们能像古人一样用功,一样能证道。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8

  问:十二因缘中的‘六入’与‘生’的差别是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六入就是六根,六根进入六尘境界,眼根与色尘交接就能看见。生往往是从无到有,最初有这样的业,决定有这样的势力,从潜势力显现出有形有相,这个叫生,有生之后,名色、六入逐渐强盛,六根就越来越明显。
  最初隐微的状态仅仅是一个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形成名色,再长养为六根,最后才生。有生才有这些东西。
  生呢是有这样的业力,从潜隐状态显现显化状态,从无到有,是名为生。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09

  问:佛陀在哪些经里曾经开示十二因缘?学习十二因缘还可以参照学习哪些经论?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在声闻缘觉乘的法里面,讲十二因缘很多,特别是网络版本的大藏经形成后,可以方便我们检索。
  一个是输入“十二因缘”在电脑里检索,看看哪部经典里有显现;二一个如果是不会电脑,可以在大藏经索引里查找,看看在哪部经典里出现多。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1

  问:在四善根中,暖、顶、忍、世第一法,为什么越到上上观的内容越少?是不是也可以说明初学都要广闻,然后要越学越专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的确是这样。我们今天修学佛法时,最初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比如,第一印象,我们看一个树,看大概的情形。然后,有个实实在在的总体把握之后,再进入其他支分就更好。因为我们最初观修暖、顶、忍、世第一法,往往都是在止观双运的基础上来修四谛十六行观,而对四谛十六行观最起码,我们对概论、要略要掌握。最初的观修力量很小,不能很精到地投入,往往内容越多,越有吸引力。开头就很专,不容易做到。比如小学生,一开始就研究一个课题,不太可能,要慢慢培养。
  一般的众生,叫他停止下来,不要东想西想,他做不到,因为他眼耳鼻舌身意已经形成自然的放逸,六根门头要收摄好,要有定力的人才能做好。一开始就要专,没有经过锻炼,做不到。所以说,在止观双运的前提下,暖法与顶法的修行里都是俱观四谛十六行相,就是对于四谛十六行相反反复复地掌握,就如打拳需要把套路都过一遍,通过这种锻炼,心力会越来越集中。最初俱观四谛十六行相时,观心往往是浮漫的,不能专心一意。到最后,我们智慧要深进的时候,往往要减少所观,越专越好,要具备越专越好的能力,这样智慧才能越深入。
我们修学也是这样。最初修学,给你讲佛法概论,让我们了解整体的修学概念,我们从理论上掌握一个又一个修法。掌握修法之后,不一定你都能专心的修,但是,能够培养我们整体的好乐心。好乐心培养起来后,我们再针对一个专门法门来修学。修学时我们也要注意这个方法。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2

  问:学了十二因缘,观想到由于贪执淫欲而进入父精母血中投胎,就像让你投入到粪坑一样,真的很恶心,对自己都感到厌恶。如此观想对不对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当然很对了。你有厌恶投生时,你见到父母交欢就不再欢喜了。我们讲十二因缘时提到,当你喜欢生处才能趋向于生处了。观想进入父精母血时,就是进入欲界时,假如你不欢喜,将来你就可以避免欲界的投生。这种观修要联系在一起,把厌恶心上升到从根本上厌恶三界六道的投生心。要想到我们投生了,不仅仅是不净,还要引生人生各种各样的苦难。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2

  问:四善根的暖、顶、忍,是不是修学的智慧产生善根来依次修这暖、顶、忍,这里的善根是否指世间的行善积德,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当然,也是依修学智慧产生暖、顶、忍的善根。
这和世间的行善积德是不一样的。四善根的修行与平时的行善积德是不同的,往往我们要在五停心观、自相念住、共相念住基础上,观修四谛十六行相,观修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生起四善根。
  当然,广义上说,也是世间行善。因为在世第一法之前,都是世间善法。但是,暖、顶、忍、世第一法,都是在无间地让我们趋向于出世间善法——见道。只是,在修行这种善法时,它是在世间修行。但是,世间善法与出世间善法不同,修世间善法没有出离心,仅仅积累世间功德。而我们修暖、顶、忍、世第一法,往往就是要成就这种出离心,它的发心,就是为了出离世间,与世间善法不同。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2

  问:四善根的顶法说忍位只观欲界苦谛一行相,其与世第一法相邻接,这里的第一法相是指什么法相,又说世第一法相,是一刹那观一刹那,我也不懂,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应该是:其与“世第一法”相邻接。
  暖法与顶法是俱观四谛十六行相,下忍位也是俱观四谛十六行相。到了中忍位就是减缘减行的观法了,就是四谛十六行相一个行相一个行相的减。到了上品忍位就减到只观苦谛,集、灭、道三谛都不观了,苦谛有苦、空、无常、无我四种行相,四种行相还嫌多,就只观其中一个,就看你自己适合观哪一种,选一种来观,上品忍位就只观欲界苦谛四个行相当中的一个行相,通过一种行相观智深入,在那一刹那,观智非常猛利,他能从上品忍位进入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就是世间最殊胜的,再从世第一法观智深入,引入我们到达见道。观慧非常猛利时,力量突飞猛进,就能于一刹那进入见道位。
  一刹那一刹那就是说时间非常快。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2

  问:如果无意或不知道的情况下伤害了菩萨、圣者,虽属于作而不积,是不定业,但这个果报会不会也是很大的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那一定是很大的。这个不属于作而不积,面对殊胜对境,法师三宝、见道、修道的圣者,哪怕我们不知道对境是何人,哪怕稍微做一点损伤或是利益的事情,都会感得很大的果报。它是现法受报的范畴,是定业,不是不定业了。也许你在造作时心里并不欢喜,但是,因为对境殊胜,属于定业。
以前我们举过例子,比如面对自行车或者宇宙飞船加以损害,那么后果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对宇宙飞船误操作,仍然会引起果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例子来理解上面的道理。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2

  问: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怎么来看待自身所受的一切果报呢?为什么有的大德故意要去被别人杀来消业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我们看自己的果报,如是因则有如是果,因果是逃不掉的。我们很多众生害怕受这个结果,就有逃避之心,很恐惧。我们不愿意承受恶业之果,原因是很恐惧。大德善知识认清因果规律了——是我们自心造作,才会出现这种果;而且,大德善知识在能力上又比我们具足,见地也高超,他不看重自己身体,因为明白身体不是哪一天生下来才有,也不是哪一天死后才没有。故意让别人杀,是大德善知识看到业果成熟了,主动承受业果。从因果观念上看,就是不逃避,积极面对。
  真正的修行人都能看到,既然是往昔时做下的业,受报不就没有了吗?而且积极受报的态度,很容易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3

  问:从阿赖耶缘起的角度,来论述无欺出现根身器界的原因和规律,这怎么理解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阿赖耶识是种子识,通过前六识的造作,来策动我们身语意三业。
阿赖耶识含藏无量种子,我们随便一个行为,都在阿赖耶识里种下种子了。比如,我们诽谤佛,就会造下地狱之因,成熟之后,业识种子就会变现地狱器界。这些都是我们业识变现,对于我们自己是存在的,但是,别人没有这种业,他就见不到啊。如果造作了饿鬼的业,饿鬼的根身器界也是从这种业识里造作出来的。
  种子发生现行,变现根身器界,比如,牡丹花种子种下去,将来就是开牡丹花。睡莲、菩提树种都会成熟其枝叶花果。种子就是这样,如是因如是果,这是法界法尔显现的真理。一落入因果窠臼,种子遇缘成熟,就会显现成物质的、形而下的根身器界。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4

  问:定业不可以转。那为何袁了凡可以转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定业是决定感果,在未感果之前,我们祈祷三宝,努力做对治,就可以转。如果你没有对治,忏悔发露等对治力量没有用上,定业决定感果。在感果之前或感果之际,你对治力量很小,也会感果。如果定业有自性,决定不能改变,就不能转变了。但是没有感果之前,只要你相应对治,一定能转。因为,定业没有自性。
命是自己造作的,当然自己也能改变。只要我们身口意三业一改,我们依靠三宝殊胜对境来发愿,造作善业相续不间断,是能转的。依照定业三条件,一是故意思维,二一个故意思维之后有造作,三一个是造作之后内心里面还很欢喜,这就是在积集业,就是定业了,就决定感果了。但是什么时间感果,又有现法受、顺生受、顺后受种种不同。即使是现法受,时间也不定。
  既然留给我们足够时间,我们想没有想过改变、挽救?假如你起了智慧之心,发强烈善心来对治,你念念都在消减它,定业的力量就会慢慢减少。到我们善业积集能够克制恶业时,定业就能转变了。
  定业是从名言上来安立的,有相应决定力量。但是世间万法都没有自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忏悔对治了。
  比如有一个人结下冤家对头了,人家没有及时报复。那么,你是消极等待还是积极对治呢?没有积极对治,没有及时交流沟通,果报就会到来。假如你内心里认为他是冤家对头,还有嗔恨之心,也许,定业感果就会从三年提前到三月。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5

  问:由于多生累劫的习气,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造下当现世受报的业,我们应当答:怎样及时消业,现世能消尽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个看我们自己了。由于多生累劫的习气种子,我们习惯做恶法,可以说往昔时就有愚痴的业种,今天造业就发生现行了。而现行又成为业种子,反熏到阿赖耶识里。我们要把觉照功夫培养起来,不怕念起,只怕觉起。觉照就能知道是对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道错了,马上依照四力对治,来忏悔对治。
  现在世能不能消尽呢?罪从心起将心忏,我们要从根本上扭转心态。比如以自我为核心,依照什么对治?以无我、菩提心来对治。只要如理思维这些法理,就能从自我圈子里逐步突破,这是从根本上讲。从枝末上看,我们一面忏悔一面发愿,尽未来际不再犯同样过错,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贰过。重复犯错说明我们觉照功夫太少,修行能力太弱。今生能不能消尽,就看我们修行能力能不能提到百分百!如果提到百分百,这样,也很容易消尽。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5

  问:在众多的善恶业中,哪些业可以成为引业,哪些业可以成为满业?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善恶业都可以成为引业、满业。就看你在临命终时什么业引导你投生,这就是引业。满业也是善恶业都可以成为的。引导自己投生在哪一道,和我们临命终心念哪个强烈非常有关。还有,我们多生累劫的业,在临命终这个临界点如何显现,也非常重要。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5

  问:只有人道有修行佛法的机会,那么地狱畜生等道众生不是永不得超生,这和六道轮回是否矛盾呢?如何理解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不矛盾。我们人道是往昔业所致,同样,六道众生不是说一变成畜生就永远是畜生,它可以出此生彼。包括无间地狱,虽然时间相当长,但他把业力受完,也就从无间地狱中解脱出来了。
六道众生也是相应业力感至,业力受完,就会投生他处。
地狱、饿鬼众生,苦太厉害,修行不容易上道。畜生也是如此。而人是苦乐参半,故人道修行佛法相应具足。也不是说三恶道众生就没有超生机会,受完业力,可以一生一生,慢慢好转,所以和六道轮回不矛盾。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5

戒律篇


目录:
    1、戒律的精神是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2、什么叫戒法、戒相、戒体和戒行?戒子在受戒时,得到的戒体是否殊胜,加持力是否大,与戒子的受戒发心有关,与戒和尚是证悟的菩萨,或是凡夫法师有关系吗?
    3、在菩萨戒的摄善法戒中要求行人在一切时处都要尽己所能、竭尽全力积累包括一丝一毫在内的一切善业。当你觉得在力不能及的时候,怎么办才好?
    4、有人说受菩萨戒的学佛人不能拒绝别人的一切要求,是不是这样,请师父慈悲开示。
    5、梵网菩萨戒与瑜伽菩萨戒的同异?
    6、请师父开示:在家居士受大乘八关斋戒与我们现在的八关斋戒有何区别,如果我受了有行持又有什么样的过失,如果不受大乘八关斋戒又有什么样过失。
    7、我要受五戒,遇到家里蚊子、蟑螂等虫,怎么办?杀了是破戒吗?还有人说五戒做到了,受不受五戒也没有关系,是不是正确?
    8、佛不制造麻烦,不为人制造麻烦。佛只解决问题。佛帮人解决问题。可是我作为一名佛子 经常不能如理守戒,经常犯错。祈请您加持弟子好吗?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6

  问:戒律的精神是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戒律的精神就是防非止恶。修行的精神就是防非止恶,修行正确的东西。最关键的精神,就是相应于真理;凡是与真理违背的,就要对治。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6

  问:什么叫戒法、戒相、戒体和戒行?戒子在受戒时,得到的戒体是否殊胜,加持力是否大,与戒子的受戒发心有关,与戒和尚是证悟的菩萨,或是凡夫法师有关系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戒法,戒本身就是一种法。我们说不杀生就是一种法。法是轨则,法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遵从戒法就是法则。
  戒相,就是我们受戒法后有一定相状。究竟什么样是犯戒,究竟什么样做是犯戒,究竟什么样是犯轻,究竟什么样是犯重。持戒和犯戒有没有它的相状呢?一定有的。所以说开遮持犯、轻重缓急都可以称之为戒相。
  戒体,就是从所受的戒法当中,我们纳法于心,心法如一,我们发愿誓不做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我们发心的缘故,把这样的方法和我们的心结合为一,充分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发心无尽故,誓愿坚固故,自然在我们内心里得到任运自然、防非止恶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戒体。
  戒行,依照这样的戒法,认识这样的戒相,本着我们的戒体,看看怎么样才是持戒,我们严持净戒;看看怎么样才是犯戒,我们坚决杜绝犯戒。所以说在持戒犯戒过程当中呢,我们能如理如法地抉择,依法行持。戒律规定我们不能为非作歹,于是我们严持净戒。这就是戒行。戒法上给我们规定的,不能够不度众生,所以呢,我们万善齐修,度化众生。这就是戒行,就是把戒法落实在行为上,把防非止恶的功能落实在现实触对接物中。戒行就是依戒而行。所以说,法体行相,是戒的四科,在学习戒法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都要领会,都要懂。
  戒子在受戒时,得到的戒体是否殊胜,加持力是否大,与戒子的受戒发心有关,与戒和尚有关,与做法如不如法有关。所以说你遇到什么样的戒和尚,遇到什么样的僧团,遇到做法的人是否精持做法,还有与我们发心是否圆满有关,是上品发心、中品发心还是下品发心,这些都关系我们得戒体是否圆满。所以,我们受戒要发上品心,要能值遇受戒和尚要持戒精严,或者说释迦牟尼佛亲自给我们传戒,乃至有那些得道证悟的菩萨,他的证悟境界越高,对于我们受戒的加持、教育越到位。他能够更懂佛法,能够让我们能够以心印心,直接接受戒法,对于我们受戒所受戒体息息相关。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6

  问:在菩萨戒的摄善法戒中要求行人在一切时处都要尽己所能、竭尽全力积累包括一丝一毫在内的一切善业。当你觉得在力不能及的时候,怎么办才好?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力不能及的时候,就是福德资粮不够,就更需要培福。一个方面忏悔我们过去培福太少,二一个方面要发大愿,竭尽全力培福。三一个方面,是在力所不能及时,在自己能力所及内办事,把事相上回归到法性当中,三轮体空。
  在力所能及时来做。凡是力所不能及,就忏悔、发愿。一个是往昔时我们修行不够,所以我们福德资粮不够,力量不逮,所以,我们的欢喜心,做事时发心、投入等等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弥补不足。力量不够,有时我们智慧又不够,就会对我们形成相应损伤。在摄善法戒里,没有要求我们在能力之外来做。
  逐渐培福,逐渐求三宝加被,从功德的思维,从善法欲,逐渐积累。我们不要操之过急,要有积累资粮的过程,好好地落实在积累功德过程当中来修行。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6

  问:有人说受菩萨戒的学佛人不能拒绝别人的一切要求,是不是这样,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这个要看别人的要求是什么了,不合理的要求是可以拒绝的。恒顺众生,要看怎么样恒顺。人家要你杀人,你能够杀人吗?满足一个众生的要求,就剥夺了另一个众生的要求。众生的要求是什么。人家有要求了,我们来观察,可不可以满足,可以满足,就来满足。如果不能满足,没有许可的前提,可以拒绝。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6

  问:一位法师请问师父:梵网菩萨戒与瑜伽菩萨戒的同异?

  答:法师应该在佛学院学过的,圣严法师的《戒律学纲要》就有梵网菩萨戒与瑜伽菩萨戒的同异,相信法师们学过。梵网菩萨戒是一种顿立戒而瑜伽菩萨戒对于出家的戒法要求很高。所以说,一个方面梵网戒与瑜伽菩萨戒传承上不一样;从他的心性体性上,瑜伽菩萨戒依照瑜伽作法,而梵网菩萨戒的依据又不同;在具体的戒条当中,戒相也不同。在这里我们不再详细分辨两者的同异。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6

  问:请师父开示:在家居士受大乘八关斋戒与我们现在的八关斋戒有何区别,如果我受了有行持又有什么样的过失,如果不受大乘八关斋戒又有什么样过失。

  答:我们受八关斋戒到底发什么心?受戒是从我们发心上来区别,我们受八关斋戒强调发大乘心。
  受了大乘八关斋戒,又行持,没有过失。受了,又没有行持,过失不小。因为只要如质如量受持八关斋戒,对于成就我们世间和出世间的力量,往往比其他戒法力量更大。如果不行持,自然是过失。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7

  问:我要受五戒,遇到家里蚊子、蟑螂等虫,怎么办?杀了是破戒吗?还有人说五戒做到了,受不受五戒也没有关系,是不是正确?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为了不杀生,我们在环境上要注意。要从清净卫生的根源上防备蚊子、蟑螂滋生的环境、条件。
  二一个,滋生蚊子、蟑螂,它们与我们一起生活,是有业力因缘的,我们要多从因果上忏悔。
  三一个,通过它们来守持慈悲心,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圆满五戒。
  当然,杀了它们,是犯了杀戒。但是五戒的根本杀戒是针对人来说的。对于蚊子、蟑螂与人相比,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受五戒、守持五戒,先就要学习戒条的开遮持犯。
  “还有人说五戒做到了,受不受五戒也没有关系,是不是正确?”不正确。五戒做到了,本身就是受戒。受就是领纳,如果你不领纳,你能做到吗?你要想做到,首先就是受五戒,要领纳。你不受戒,就是没有认同,没有领纳,那么还能够做到吗?要好好修学,否则,什么是五戒都不知道。要完全做到守持五戒,首先就是领纳,受五戒,然后好好修学,再逐步增上持戒能力,最后才能完全守持五戒。
  我们持戒之前,首先要受戒,受戒就是发心。你心不甘情不愿,受戒都不愿意,领纳都不愿意,还能守持吗?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7

  问:佛不制造麻烦,不为人制造麻烦。佛只解决问题。 佛帮人解决问题。可是我作为一名佛子经常不能如理守戒,经常犯错。祈请您加持弟子好吗?
  答:我们说加持就是帮助,帮助呢,诸佛菩萨常常存心利益众生,但是,我们要懂得诸佛菩萨加持我们的方法,其实,就是讲经说法,我们听闻之后,如理如法纠正自己的行为。
我们了解自己的犯错的原因、对治方法,我们在听经闻法中了解这些,然后,改正错误还是靠我们自己。迷时师度,悟后自度。首先能不能够得到加持,我们问自己,听经闻法我们听了没有?听懂没有?对治错误的方法掌握了没有?我们真正对治修行没有?这就是我们得加持的方式。不要一不听经,二断断续续,三不寻求对治方式,四不坚持对治。缺少自己自觉的加入。闻思修要我们积极投入闻思,修行要我们积极投入修行的过程当中。
  当把主动心培养起来了,我们远离错误那就快了。这就是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善知识对我们的加持!不要期望自己不修行,就得到加持。必须要加强我们主观能动性,不断熏修!
我们自己要承担,不要把修行推给别人。修行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否则,佛陀那么慈悲,早就把我们度化到西方极乐世界了。不修行就是不能断烦恼。
  诸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就是帮助我们认识为什么会犯错,帮助我们找到对治的方法,我们要自己发心去改变这种毛病。
  业慢功能慢烦恼慢,我们要树立这三种自信心。
否则,我们听经闻法不能落实到行动中,我们的缺点错误就不能改变。所以,加持,要从这样的方法中求加持。
  二一个方法呢,假如你听经闻法还不到位,但是,你知道自己犯戒犯错,本身就有一定觉悟性,我们要经常忏悔祈祷诸佛菩萨加持,以虔诚心恭敬心拜佛,以这样的方法也能得到加持。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7

修学篇


目录:

  1、怎样才能成为法器?请师父慈悲开示。

  2、要把自己的见解清空,才能领受法义,自己的见解是指什么呢?是指世智辩聪还是包括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请师父慈悲开示。

  3、请问师父,我执是很难破的,人的潜意识里我是很强大的,如何一步一步地破我执?有具体的方法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4、人有利钝,怎么分别呢?难道一听就信的人就是善根深厚吗?

  5、请师父再次开示“修学三种慢”。

  6、“与烦恼斗时,一须善防避烦恼来伤自心,”烦恼本自心生,如何能防避呢?请师父开示。

  7、请问法师;没学佛时总不顺心。困难重重,障碍多,人说学佛后会解决问题,但我学佛几年还障碍多,心里不顺心,不愉快,请问师父,我到底该怎样好?  

  8、有人说读《金刚经》很殊胜,有人说读《无量寿经》,有人说应好好读《地藏经》,有人主张一心读《心经》,请问师父,到底应该怎么读经,选择好一部经就要一定要坚持读三年吗?为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

  9、是不是不同佛经和我们也是要有不同因缘的,怎样修行起来才更好,请师父慈悲开示。

  10、在世间不是为一个人而活,有时候想为了度家人也想通过读地藏经、学地藏经来满愿,但对我读经常常生烦恼,是不是存了有求的心的原因呢?还是什么原因?

  11、如何掌握地藏经的要领?有很多同修诵地藏经,往往是为了福报,请师父开示其中福报的真实义。

  12、我们为什么修到一个阶段,就有一定的烦恼,诵地藏经越快,冤亲债主是不是来找得越快?

  13、请师父慈悲开示,为什么经典无人说,虽慧不能解,学佛一定要依大善知识引导?

  14、请问法师:大乘经典往往深邃无比,一句一偈皆有无量法义,常有难及涯岸之感,所以有人主张先从论典入手,请法师开示?

  15、有心魔但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心魔,那应该修什么法门?请师父慈悲开示。

  16、如何才能做到平常心?

  17、断恶必须要有三心,修习谨慎心的一种具体方法,请师父慈悲开示。

  18、请问师父:出离心主要通过修习四种不共加行,但是并没有正修无我空性,那么这样生的是愿出离心吗?究竟出离心是否要在中士道正修空性时显现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9、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生起出离心,出离心的量是不是具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0、听了师父的讲法,在名言上知道了什么是出离心,出离心在哪里用功,感恩师父!但在日常中用功的具体方法请师父慈悲开示。

  21、出离心还是属于妄心吗,佛菩萨见性了,就没有出离心了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22、请问法师如何发起菩提心?

  23、怎么能修得四无量心呢?在家的居士能修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24、每次念佛完了都要回向吗?回向给自己的亲人,再回向给一切众生,功德会不会越分越少?如果忘记回向功德就丢失了吗?

  25、怎么安排自己念佛的时间呢?在家里可不可以做三时系念,或闭关念佛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6、在家做早课的时候,念佛念得很清净,很欢喜。但是晚上九点多做晚课时念佛却念不起来,昏沉、掉举,是为什么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7、我修习念佛法门,生病了头疼,我念佛的同时头也疼,念佛境界不现前,我睡觉过去,头就不疼了。我是念佛,还是晕过去呢?死的时候,痛苦的时候,要不要念佛呢?怎么办?

  28、师父,念佛要摄耳谛听,可我怎么觉得谛听反而让人太集中而紧张呢,如果不听就不会像这样但却又散漫了,听了倒是集中却又觉得不自然,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念佛?

  29、听说最佳修行时段是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两点,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师父开示。

  30、现在的人修学的有专念佛号,有专做佛事的,有持咒的,我觉得哪种都好,可是这样觉得应付不过来,应该怎样做比较好呢?

  31、现在很多修学佛法的人说,只是念佛就好。别的就不用去学习了,学生以为,净土是一门很高深的法门,必须以修学各种经典为基础。请法师慈悲开示,是不是如他们所说,只念佛就好了呢?

  32、念佛经,佛咒时有出声与否、声音大与否,发心的纯真,纯善与否。所得之福德是否因之有分别,请师父慈悲开示。

  33、念佛机放佛经,请问房间的小动物和看不见的众生听得到吗?

  34、晚上能在家里用播音机播放地藏经或三时系念吗?

  35、有人说居士诵经时不能露相,就是在网络读经室诵经时不能开着视频,是不是这样?

  36、法师:诵宝箧印陀罗尼咒可以消业障吗?给孩子诵宝经手真言:“唵阿 贺啰萨啰嚩 尾你野 驮啰布你帝 萨嚩贺”可以提高成绩吗?怎么发音?

  37、有时在梦中,师父在讲法,可醒来后总是忘记,记不清楚,除了忏悔外,还有什么更快的办法,才能记住在梦中师父讲的话?

  38、请问师父:平时持戒基本不犯的,但在梦中时不时会有犯支分,怎样对治梦中的境况?

  39、梦里遇险,梦里发誓吃斋是否与学佛有关呢?

  40、请问师父,梦佛来接引的时候,这个人一般都有什么征兆?

  41、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怎么理解呢?

  42、对于以前做的错事和罪过,不敢在师父面前忏悔,要怎么办?在佛前忏悔可以吗?

  43、请问师父,在家学佛,帮助师父修建寺院,引人皈依三宝,参加寺院法会,这也算实修吗?会得什么利益啊?

  44、为什么显宗中像弘一大师一样大成就者,若未接触zang mi,却不懂密法,都是佛所说法,应都在法性大海中,为什么会这样呢?

  45、洞宗明安禅师的高足平侍者,习气不好,心性也不好,禅师也已经知道他未来的遭遇。为什么能预计,却不能在当下就教化他呢?

  46、请问师父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

  47、请问法师何为贪?

  48、“无常”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待实相。“无我”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待实相。请问师父,这句话该怎么领悟呢?

  49、请问师父舍利是什么?

  50、学佛为什么要禁五辛,五辛是指什么?那些酱、醋、麻油是五辛吗?

  51、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呢?

  52、阿罗汉已经跳出三界了,在哪里安住呢?

  53、怎么样能开天眼看到凡人看不到的东西?

  54、龙王是哪个道上的,我看见一位出家师父在领着居士念龙王经,我不明白,请师父慈悲开示。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7

  问:怎样才能成为法器?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首先我们说,什么是法器。法有各种各样的法,世间法和佛法,佛法又分为三乘,人天乘、声缘乘、菩萨乘。器也就是容器,就像器皿能够装东西一样,把我们形成法器,是装到身体里面呢,还是装到心里呢?就是要转换我们身心状态,让我们身心状态都能接受佛法,

  修行佛法。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心很重要。一般上说,我们要善根深厚。没有深厚的善根也成不了法器。但是,只要佛法的信心建立起来,就会成为法器。有信心就欢喜,就能够受用,就能体证佛法,所以,最根本是怎么样对佛法产生真实信心。怎么产生真实信心呢?在信心建立过程当中,往往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实德能三方面要起信心。首先是要听闻,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讲经说法的法师,我们能不能听闻佛法。如果不能听闻佛法,我们的智慧就开不了。听闻之后能不能听懂、思维、深入?从我们力所能及的方面培养信心。更重要的是理解佛法法理,通过我们的比量推理,看这些道理能不能成立。当我们对佛法信心更加深厚,欢喜修学佛法,法器就初步成立了。

  要进一步成为法器,对三宝信心要不断深入,还要守持清净戒律,如果不能守持清净戒律,就是破坏身心,破坏法器,这个很重要。首先是建立对佛法的真实信心,再从闻思修过程当中深入,深入当中就是要守持清净戒律,要保护自己身心。一旦损害自己身心法器,再想进入佛法,就很不容易。要是破坏了根本戒律,要想即生开悟,就非常困难。犯戒就是破坏我们身心法器。反过来,守戒就是培养我们成为法器。

  还有,就是有信心,守戒律了,对佛法还要广学多闻。从整体上把握佛法脉络,要有次第。从最初发心,到我们逐步深入,其间,我们的烦恼是很多的,从贪嗔痴各个方面由身口意表现出来。对于我们,烦恼好像一个也不少。佛法对治每一个烦恼都有具体方法。具体深入佛法,然后,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将佛法所讲因果真理领纳于我们自己身心之上,能不能对治自身烦恼?我们不能笼统地修学佛法。得少为足也会对我们学修形成障碍。能不能扩大心量,圆满听闻,也很重要。

  一个是信心,一个是守戒,一个是扩大心量、圆满听闻,具足这三个方面就能形成圆满法器。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8

  问:要把自己的见解清空,才能领受法义,自己的见解是指什么呢?是指世智辩聪还是包括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不正确的见解,一定要排除了。先入为主的成见一定要排除,如果是相应于法的就和谐。如果不相应于法,就不能和谐。比如,一个客人先到你家里做客,和你单独相处,你们俩无论怎么相处都很融洽,不管你们怎么相处,都不会发生矛盾。但是,后来的客人,能不能得到先来客人的融洽接待呢?能不能和谐相处呢?我们内心也是这样,你先让一个见解入住内心,单独看它,不会有什么,但是,佛法见解入住,还能和谐相处吗?

  修行的智慧一定是能够包容、能够和谐的智慧,所以要把自己错误的、狭隘的见解清空,才能领受法义。但是,这个很难啊。你在世间接受了见解,又比如你先领受小乘佛法的见解,又没有圆融的理解,就会排斥他法。整体的佛法一定是圆融的,人天乘、声缘乘、菩萨乘的佛法都是圆融的。每一步都是整体的、圆融的安立在次第过程当中的。

  我在讲因果明镜论时还遇到一个问题,平时说,佛法都是平等的。那么,我们在讲业果关系时,我们在说事物门时,说到每一个法门它针对不同的根基。那么,在这种差别当中怎么理解佛法的平等性呢?其实,空性和显现都是不矛盾的。一切显现都体现空性,一切空性都呈现于显现。

  我们讲《法华经》时,讲到会三归一。三乘佛法是从名言上来安立的,旋安立旋扫除。名言上存在,但是真实过程当中,没有三乘的界限,哪怕一乘法也只是名言安立。当你打破这种种概念,就一切都圆融了。佛的整体目标就是教导我们成佛。只不过我们现在根基还不相应,佛陀就安立了人天乘接引我们,最终,都是接引我们毕竟成佛。所以,三乘佛法是一乘的,不是三乘,而且一乘也要回归到最真实的佛法。

  比如一个人,单独的头是你呢,还是脚是你呢?我们一般人都知道,人是一个整体,我们要从整体上认知。如果割裂了,就找不到完整的自我。

  还有,古诗里也讲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心实际上很奇妙,当我们的心与一个不和谐的见解融合在一起时,不和谐的见解不是你的心,但是能够控制你的心。真是心量小吗?其实,是狭隘见解局限住了你的心。所以,要转变的,正是你的狭隘见解。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8

  问:请问师父,我执是很难破的,人的潜意识里我是很强大的,如何一步一步地破我执?有具体的方法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人我空性修法,就是具体方法。我执为什么难破?就是因为我们多生累劫熏习,力量才坚固。于是我们要认识我执不是从无始劫以来就那么坚固,而是逐渐培养的。所以,我们对空性的培养,也要日积月累。天长地久地修持,就能对治我执了。破除我执也不是很难,就是不间断,一门深入,一心深入。人我空性越强,我执越弱,此消彼长。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8

  问:人有利钝,怎么分别呢?难道一听就信的人就是善根深厚吗?

  答:能够信的就有善根!

  见说就能信守奉行的就是利根机的,怀疑了半天都不能够实行的就是钝根基的。立钝从此而看,信心、智慧、能力是否具足。

  只要自己有不欢喜的心,欢喜的法喜之心,心态才相应。不管是不是修过,都要欢喜。二一个,你一听,是否能实行。听了就能懂的,也是利根;听了半天也不懂的,钝根。粗略来讲是这样的。

  只要自己有不欢喜的心,就不相应。欢喜的法喜之心,心态才相应。不管是不是修过,都要欢喜。二一个,你一听,是否能实行。听了就能懂的,也是利根;听了半天也不懂的,钝根。粗略来讲是这样的。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8

  问:请师父再次开示“修学三种慢”

  答:三种慢,一是我们一切修行靠自己,这个是业慢,就是一切修行靠自己,对我们自己修行要有信心,不要老是依赖别人,要以自己为友,树立坚强信心!

  我们一定能对治烦恼,要有这种自信,在对治烦恼跟前要树立信心,如果我们对治烦恼丧失信心,两军相逢勇者胜,还没有打仗,我们信心先败。

  三种慢的体相:

  业慢:“我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帮助,我要独自完成此事”,这样的心态即是业慢。

  功能慢:对于“成办自他二利”不但没有怯弱,而且自信有能力成办的心态,称为功能慢。

  烦恼慢:自信“任何烦恼生起,我都能胜伏它,而不让它战胜我”的勇悍心态,称为烦恼慢。

  佛法不从外来,我们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本心是存在的,这种本心就是如来藏就是佛性,诸法都在如来藏含藏中,如果我们能觉知如来藏,就发现一切都不从外来。学佛就是开发真心本心。

  不要依妄心而活,轮回无始无终,妄想从何而来,没有地方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是我们自己一场梦。所以,我们从借假修真方面,能够帮助我们修起三种慢心。

  随着修行能力慢慢增加,虚妄慢慢就显出虚妄性,梦慢慢醒来。当你的心与正法相应,你会发现,烦恼跑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这三种自信!

  这三个方面的信心能生起来,你学佛的信心就生起了。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8

  问:“与烦恼斗时,一须善防避烦恼来伤自心,”烦恼本自心生,如何能防避呢?请师父开

  答:烦恼是我们自心造成的,它当然能伤害我们。如果,你起一个不好的心态,你能体会它对自己的影响。比如,你恨一个人,你看看嗔恨的心理对我们自己是一种什么状态

  心里一是心里不平一是着急上火,当然伤害自己。也许,你恨的人你根本没有伤害到,但是,首先伤害到我们自己。所以,烦恼是最容易体验的。

  因果关系,也许有的当下能够体验,有的异熟果,也许不能当下体验。

  烦恼对自己身心的作用我们能当下体验,学佛,往往在于这种个体体验。

  在学习过程当中,很提倡这种个体体验。光信没有智慧还是不行。最初要有信心,有了信心还要努力让我们的智慧生起来。

  最初的阶段信心很重要,有了信心智慧很重要。智慧怎么产生的呢?往往从我们的个体体验当中成长起来。

  缘着佛所说的因果去体验嗔恨心,发现,所言不虚!嗔心是我们自己起来的,我们原来以为是别人让我们起来的,是别人让我难受。

  学习佛法以后,体会嗔心的生起,发现,不必生起!只要我们有自觉性自控性,就会发现,原来,是可以不生嗔心的。

  当别人冒犯我们的时候,我们能不计较不执着,嗔恨心就能控制。

  学习佛法以后,学会一点点觉悟,发现嗔恨心能够控制。我们不想让它生起就能不生起。当它生起,能发现,最能伤害的是自己。

  当你对佛法体验得越多,就会越佩服释迦牟尼佛,发现他讲得如此真实!为什么我就觉察不到这些真理呢?佛的恩德不可思议!

  我们总是陷在无明之中,做不了自己的主!学佛体验这些方法之后,发现,我们能够做主!

  这些方法不是只听佛说,要关注生活,回归现实。拿法来对比自己身口意三业,以及我们任何一个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人人都有觉悟之心,你不用,就是无明主宰;觉悟的生活就能自己做主。

  我们要利用自觉来防备烦恼,明了烦恼生起、增长的过程,在明了的过程当中,你随时随地都能刹车!这就能够有效防备烦恼伤害自心。这要从修行来,最初修行从戒律来,你能守持一条戒律,就能防止一种烦恼生起。

  如果自己的觉悟之心不够,守戒是最好的防备烦恼伤害自心的方法。守持戒律犹如长城,保护我们。

  在持戒过程当中,也要培养觉悟之心开发智慧,随着觉悟之心智慧逐步生起,烦恼逐步不能伤害我们。我们还有忍辱等等方法,能够对治烦恼。

  你要看人家的错处不足,就很容易让自己不高兴。我们如果把这种心态转变,我们欣赏别人,嗔恨心等等不良心态就不容易起来。

  所以,对治烦恼伤害自心方法很多,最主要是听经闻法培养觉性开发。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9

  问:请问法师;没学佛时总不顺心。困难重重,障碍多,人说学佛后会解决问题,但我学佛几年还障碍多,心里不顺心,不愉快,请问师父,我到底该怎样好?  

  答:这个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没有掌握学佛首先就是需要皈依。佛法僧三宝在我们心里面有多少影响?皈依之后,我们要随时随念三宝功德。皈依的利益不是要以后产生,而是我们当下皈依当下改变。我们没有掌握皈依的方法。

  皈依之后,佛法僧是我们唯一皈依处。佛陀与我们没有丝毫距离,三宝与我们没有丝毫距离。所以我们的心随念三宝时,三宝就映现在我们身心世界,随时加持我们。

  我们把身心世界置于佛法僧三宝光明摄受,当下身心世界就发生感应。当你祈祷佛法僧三宝降临于你的身心世界,就如同甘露灌顶!你有没有这种虔诚,能不能得到这种加持呢?佛法僧三宝并不离自心。我们与佛法僧三宝产生距离,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迷乱心、散乱心。我们把不虔诚变得虔诚,不恳切变得恳切,立马就能变得相应。困难重重,就显现我们以往业障很多。

  方法:一是认识到困难不仅仅是困难,它就是我们自心的显现,就是我们过去业的显现。于是我们能在困难与业显现之中,当下认识我们的错误很多。

  于是我们今天,就能把心安住在皈依、祈祷、如理如法地起心动念当中。随念三宝最主要的是随行于佛法,起心动念不违越于法,而我们今天发心皈依三宝,就是要明了自心的力量。于是过去造业是以自我为根本,今天我们学佛是以救度众生为根本。

  困难还很多,表明我们内心还没有得法。我们的心不能随着业障走,而要随着法走。要把心安住在善法当中,如果你能这样,虽然还有困难,但是,你就能不随业障走,而且,不再见爱起贪见厌起嗔。而能够从业因果观念,来安忍这些困难。

  从业因果中脱离,一是忏悔,二是反省。如果不忏悔,往昔的业,犹如大江奔涌,无法扭转。所以,这一切方法都是善巧安心方便。如果你能掌握方法,就能转变心境。

  不安然忍受,就是再造新业,会苦上加苦。所以,我们面对业,安然接受,不要随着以往的是非美丑爱恨来虚妄分别。

  春有百花秋有月,一切都是自心显现、游戏,如果你能看清楚这点,就能超越。苦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今天我们能解脱,就是要认识自心,自心能造苦,当然也就能出苦!

  当你能认识自心,高不高兴啊?当然高兴!认识到不如意是从恶业中来,今天就可以积聚足够资粮,改变心与外境!

  遇到不如意,我们就能反省,我们皈依、学法、忏悔业障、积累资粮都还不具足,这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去努力。理论上马上可以转变,但是落实到个体修行上,改变一个习惯心态,是多么艰难。

  不是说一学佛,不愉快马上就没有了。要马上觉察自己的心情,关键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反应态势,我们究竟希望自己高兴还是不高兴呢?业还是照样显现,但是我皈依了佛法僧三宝,虽然暂时没有能力转变你,等到我修行的能力具足,一定能够转变业。忏悔、积累资粮,认识自己差距,一旦认识自己差距,这就是进步。要对人生各种问题充满信心。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9

  问:有人说读《金刚经》很殊胜,有人说读《无量寿经》,有人说应好好读《地藏经》,有人主张一心读《心经》,请问师父,到底应该怎么读经,选择好一部经就要一定要坚持读三年吗?为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经,是佛应对不同根机众生而说。

  比如,《金刚经》是相应般若根性的众生,让我们破除我、人、众生、寿者相,培养不住相的般若智慧。而《无量寿经》是揭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修行的因缘果报,劝化我们以信愿之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地藏经》是讲释迦牟尼佛把娑婆世界的众生托付给地藏王菩萨,希望地藏王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寂灭之后继续好好度众生,而且讲六道的因果关系。《心经》也是般若经。

  三藏十二部经典有一以贯之的路数,一个是从因果到出离,出离也要有智慧。要想真正出离人相我相,就要从因果上升到般若智慧。凭自己的般若智慧修行,有的人生命短暂,没有修行到般若智慧相对稳定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了让我们今生今世的修行就进入保险,究竟不退转,佛就给我们讲《无量寿经》,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究竟不退转。三藏十二部经典是圆融的,都是为我们成佛做准备,你详细了解整体佛法,它是有次第。有次第好好学经典的时候,就很好。没有广泛的能力,你就是深入一部,你也能得到利益。

  经典,还要会读。会诵经的人,从初发心到究竟成佛都能读出来。诵持经典,就能把听经明理的相应道理明了。我们诵经时,就是强化修行观念,诵经本身就是一种修法。

  当你选择一部经典之后,一部经好好诵持,当然很好了。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9

  问:是不是不同佛经和我们也是要有不同因缘的,怎样修行起来才更好,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自己的毛病是什么,根性是什么,每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根性好好反省。一个是我不知道问问题的您是谁,一个是我不了解您。

  建议凡是您力所能及接触到的,你欢喜的,都学习。我们要有广阔的心胸,比如,接触到大乘佛法就好好学。

  对于我们未知的东西,不轻易批评、评价,免得形成我们与佛法的障碍。当我们对一个人不认知,我们不置可否,为什么呢?我不了解,我没有发言权。我们最忌讳的是我所学所知非常有限,对于我没有接触的法门我随便发言,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你就很容易出偏差。当你有偏差时,就形成一种业。当你说两遍,说三遍的时候,心里面就会强化影响,先前的业力就会形成你和这个人的隔阂。打一个比方,我们从小没有接触佛法,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批评佛法、佛教是宗教鸦片。当我们接触佛法、居士时,我们自然反应,佛法是宗教鸦片,但是,当别人问你,为什么是鸦片,你说不出究竟了。但是,这对于我们自己形成障碍了,我们自己就不能接触佛法了。首先要如实认知它,我们再修行,这样要好一些。

  当我们对一个人不认知,我们不置可否,为什么呢?我不了解,我没有发言权。我们最忌讳的是我所学所知非常有限,对于我没有接触的法门我随便发言,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你就很容易偏差。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9

  问:在世间不是为一个人而活,有时候想为了度家人也想通过读地藏经、学地藏经来满愿,但对我读经常常生烦恼,是不是存了有求的心的原因呢?还是什么原因?
  
  答:我们活在世间,我们的发心是一个方面,我们在世间度家人,有时是把我们度众生的愿望从家人身上做起。但是,哪怕就是度家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是他不配合,二一个是我们的心还不圆满,三一个是我们有求的心,这个本身还不圆满,我们有愿望,他不买帐,我们往往会失望。真正利益众生,要达到菩萨阶位,了解众生心性,善巧了解众生,我们自己修学好了,才能善巧帮助他。比如,家人的习气没有改变时,说服不了他,那么,是不是非要他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呢?我们要把度众生首先落实在自己修学上。比如,读经回向于他,不管他是否买帐,我们就坚持这么做。假如把度化家人落实在我们自己的修行上,天长日久积累久了,你的方法就会很善巧,不仅仅是做一些表象上的事情,而是从心性上了解众生,那个时候度化众生就不留痕迹了。我们要认知我们在度众生中生烦恼,恰恰显示我们修为不够,我们可以以此为动力,加强修学。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19

  问:如何掌握地藏经的要领?有很多同修诵地藏经,往往是为了福报,请师父开示其中福报的真实义。

  答:智慧越高,所修福报就越大。一切有为有漏的福报都不大。我们要把一切福报都回向给成佛的福慧资粮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0

  问:我们为什么修到一个阶段,就有一定的烦恼,诵地藏经越快,冤亲债主是不是来找得越快?

  答:因为我们作为众生来说烦恼是无量无边的,原来我们没有觉悟,对烦恼没有觉察。现在有觉照了,对烦恼察觉到了。修行就是有问题了察觉问题、解决问题,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烦恼存在就是提醒你,有问题需要解决。烦恼就如同我们的靶子,是我们修行的目标,提醒我们增长智慧对治烦恼。我们不要怕烦恼,没什么可怕。诵地藏经,没有相应,冤亲债主还不来找你。如果你真心发了如地藏王菩萨一样的大愿,冤亲债主才会来找你。你没有能力时来找你,是两个人的相互损伤,可以祈请地藏王菩萨帮助,祈请同修一起回向于他。我们要发愿,祈请佛法僧三宝加持自己有能力帮助冤亲债主。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0

  问:请师父慈悲开示,为什么经典无人说,虽慧不能解,学佛一定要依大善知识引导?

  答:我们先从世间上事情说,比如小孩子没有人教你怎么拿筷子,怎么吃饭,估计这一套你都不会。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有善知识引导。经典是佛说的,虽然译成汉语大家都认识,但是语言文字里的奥义,如果不解说,我们只能从表面理解了。

  我们可以比较,我们自己读经与有高僧大德解说,对比两种理解有什么不同。经过高僧大德解说之后,看看自己有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大善知识引导,就能够不走弯路。没有释迦牟尼佛这位大导师的开示,尽管法尔如是的真理摆在这里,我们都不能认识、觉悟。

  在语言文字过程当中,我们有的人对语言文字有障碍,产生执着。还有,根据我们自己的领悟能力,我们自己内心是否清净,是否有成见,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语言文字背后真理的领悟。

  具德大善知识对真理有现量亲证,他能一针见血地为我们开示。就算没有现量亲证,也可以代代亲授,代代相传。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0

  问:请问法师:大乘经典往往深邃无比,一句一偈皆有无量法义,常有难及涯岸之感,所以有人主张先从论典入手,请法师开示?

  答:一般人看经还能看懂,但是看论典,相反还不懂,这是直观感受。论是解释经的,隐秘意义没有善知识解释,我们是不懂的。今天的学习,可以先读经,如果不明白,可以读相关解释、论典。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0

  问:有心魔但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心魔,那应该修什么法门?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其实,修自觉的法门就很好。没有智慧就认识不到心魔在哪里。心魔是什么?就是心里的情结、习气毛病改变不了,这就是心魔。

  是什么心魔,要从反观自心来修。佛,一是自觉,一是觉他,到最后是自觉觉他都达到圆满。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随时随地要观照自己。比如我们内心里起什么念头,当你起念头之后,每一个心识都有自证分,不用别的心思,就知道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内在的灵明觉知。学佛人最初皈依三宝,比如佛宝,就要认识内心的自证功能,把每一个心思的自觉功夫要开显出来。

  比如,起了一个欢喜心,就这个心念本身,就知道为什么而欢喜。这就是我们自性佛宝的功用。

  我们现在认识不了不要紧,先知道自己在想、说、做什么,知道身口意三业的如是造作。只要我们有反省的心态,有观照身口意三业的方法,反观观自性,而不是向外流浪,这种自觉功夫修炼起来了,就发现灵明觉照的功能发挥得越来越好,自己自觉的功能越来越强。

  比如刚才所讲的见世间错,如果我们执着,就与外境紧紧粘滞,这样,就不能提升自己明白观照的觉知能力,灵明觉照的能力存在也就如同不存在。

  如果心被某一外境占有,心理就会出现盲点。我们这种灵明觉照的功能其实也是这样,我们的觉照能力随时都在,我们攀缘外境,就着相,就不能提起觉照。

  我们着相,心就不失而失了,我们要找回灵明觉性,第一步功夫就是反观自照,不向外追寻。不见世间过也是这个道理。你好好这样练习,自觉能力越来越增长,功夫从点到线到面到立体,到最后相续不间断,功夫成片,我们自己内心哪怕一个妄念都能觉知。这时,妄念起来不是我们本身,就如同虚空能知云彩起消,但是虚空与云彩两不相干,我们自我觉照能力如此了,真心与虚妄心就自然分离了。

  当我们能够这样,就能安住于真心,对治虚妄心。就是心住于心,法住于法。妄念不太起来,情结就过去了,心魔就突破了。我们有心魔,就是我们安住于虚妄心,没有找到真心。

  烦恼是假相,假不离真,你要不随妄心流转,真心就自然成为我们自己的所依。一旦认识自性佛法僧三宝,才能找到真正皈依处所。我们修行,随时就是皈依自性三宝,认识自心,这样就随时都能突破心魔。修内观法门,就是要从观照自心来做。

  比方我们今天银行、道路等地方的监控系统非常发达,我们也可以把心的自证分当作摄像头、监视器,把我们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监视起来。一旦落入你的监视范围,你就知道第一个心念是什么,第二个心念又是什么,知道心念是如何次第而生,二十四小时都能监视。

  我们原来写日记就是如同监视器。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做了什么,能够回味得清楚明白。有的人反省能力强,知道一天二十四小时干什么。有的人这种能力弱一些。但是,从理论上讲,我们自心灵明觉照的能力人人本具。经过培训,能力会更强。

  我们修自觉法门,就可以清楚我们的心魔何在。落实在三十七菩提分,就可以修四念处。比如,我们大家现在就可以实验一下,先观察自己身体干啥?我坐在这里,如实观察我坐在这里。我的手放在这里,如实观察手放在这里。心里心念、口里说话都如实觉照。如果觉照功夫细致,我想说什么,语言音声还没有出来,就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四念处可以培养将自己行住坐卧置于观照下。我们身体每一处的感觉,都要清楚如实觉照。

  这是修一切佛法的基础,没有这种基础,你说你要帮助别人觉照,是不可能的。佛法从南传、北传、藏传,都没有分割。前前是后后的基础,后后是前前的提升。

  有时候我们感觉,对于佛法,口里说说蛮新鲜,但是自己做起来没有力量。这就是我们自觉能力太差了。相当于自心是一个黑窟窿,没有阳光、月光、烛光的照耀,整个身心世界沉入黑窟窿,其实就是无明愚痴状态。心里起什么念头,根本分辨不清是非善恶。这样,往往在盲点当中造恶。当造恶之后,感受到恶果了,往往还不知道为什么会遭受这样果报?因为我们凡夫都具有为自己护短,陷入自我盲点过程的特性。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好的,这就是落入认识上的障碍了。有了我执,往往护短,失之觉照。

  很多人往往失之觉照,说话不三思而言,往往说了而不自知。这就是自我觉照功夫太少了,这样就容易伤害别人而不自知。

  没有四念处、四正勤的基础。我们身受心法就没有觉知。小乘戒律往往针对于身口,没有觉照功夫的人,要管住自己的心念更是做不到。身口二业往往更容易被自己觉照。但是,我们今天仅仅持身语二业的戒,往往都持不了。

  我们往往在愚痴无明过程当中,自己说什么话不知道。我们没有觉照功夫,持戒往往不可能。马后炮都是觉照功夫哦,很多人就连事后诸葛亮都做不起来。这就是觉照功夫非常差劲。觉照功夫首先要培养起来,能够把自己的行为从头回放一遍,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

  我们今天要见烦恼贼,知道它怎么把智慧给我们吃掉的,这些罪魁祸首怎么作案,要知道,要觉照。比如,嗔心怎么起来,怎么烧掉功德林,当你有觉照功夫以后,就发现,不需要别人给我们指出,善知识在哪里呀?就在我们自性觉照功夫当中。善知识有内在与外在的。从佛菩萨到历代祖师大德,到讲经法师,都是从外在提醒我们应该修自我觉照,修起来了,自心就是内在善知识。把内在善知识修起来就是内心供一个佛,佛在灵山莫远求,这才是我们究竟皈依的处所。

  如果我们暂时修不起了,就还需要善知识引导。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0

  问:如何才能做到平常心?

  答:能够穿透事相,把我们执着的一切穿透之后,能够见到空性、实相,这样才能做到平等心、平常心。什么是诸法实相,一切事物都是无自性的,凡是与实相相违背了,就会显示差别相。比如,当人和我放在一起比较时,就会显现不平等。要多闻思修,多修戒定慧,要明了万事万法没有自性,平常心才开发得出来。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1

  问:断恶必须要有三心,修习谨慎心的一种具体方法,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修习断恶必须要有三心:决断心、长远心、谨慎心。决断心就是我们和恶法要有决断的力量,你没有决断的力量,恶法就不愿意离开你。你不愿意离开它,它也不愿意离开你,一旦和恶法形成两厢情愿,就不容易断了。有了决断的勇猛心,还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有了长远心,还要落实在每一步的具体细节中,就是谨慎心。怎么修学谨慎心呢?一是加强觉悟能力,没有觉悟性的时候,你不能了知世出世间法的因果。所以说觉悟的能力,首当其冲。把觉悟的能力生起来之后,最主要就是放在因果的谨慎抉择过程当中,要有非常深入、细致、到位的因果取舍观念。如果不谨慎,粗心大意了,就看不清楚真实的因果关系,这样,取舍往往发生偏差。如果发生偏差,就糟糕了。所以说把觉悟心要时时刻刻提起来,就是最初的警觉心。警觉心要深入,要到位的话,就是对空有两个方面要如理如法地认知。

  一个方面是立足于空性,和空性原则相违背的,我们要善加取舍。二一个是在世俗名言谛当中的因果取舍——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取舍也要相当到位。谨慎心要发生在空有两个方面如质如量地认识和如质如量地取舍方面。具体修法呢,一个方面是空性见解的具体建立,空性的修法;二一个一是因果道理的取舍、认知与因果道理的具体运用。这两个方面修学到位以后,谨慎心就能随时随地提得很好。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1

  问:请问师父:出离心主要通过修习四种不共加行,但是并没有正修无我空性,那么这样生的是愿出离心吗?究竟出离心是否要在中士道正修空性时显现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出离我执是真正的出离。中士道正修人我空性,是有一种修法的。人我空性的修法,有很多前行方法,我们修行,不要急功近利,往往修行是从整体来修行的,准备功夫很多。比如,在堂屋跟前挖一个坑,也可以载舟,但是,这个舟,也许就是一片叶子了。我们要想学习出世间修道,准备功夫需要很充足。

  从最初的人身难得,再在因果道理中认识得人身的因果性,再培集善业等,出离心才修得起来。修人我空,往往在思维共加行,不共加行,闻思修、戒定慧,积累善业的福德心、出离心都要修起来。前面的加行法是为出离心之基础,是一个整体,不是单单一个法,就把人我空性修得起来。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1

  问: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生起出离心,出离心的量是不是具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出离心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讲得很多,首先是对五蕴的出离,对于色受想行识的出离,就是《心经》里所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自己认识到没有?二一个,认识到色是生灭法,是缘起法,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放下当下的执着。我们没有放下,就是我们对每一个色都是那么执著。

  出离心主要是出离人我的执着,对于五蕴不要认为是真实的自我,其实没有一个常一恒在的我。所以,出离心更主要是针对我执来产生的。有没有生起出离心,主要看我们在五蕴中出离我执没有。有一种愿出离心,有一种究竟出离心。我们虽然没有生起出离心,但是,知道有这样一种方向,随时在听闻佛法,修集资粮,以闻思修修集无我空性慧,这个叫愿出离心,看到我执的危害,随时对治我执。

  这样久修,就能证得真实出离心,就能明了没有一个真实自我,远离我的执着心。

  我们看出离心的量是否具足,可以从愿出离心与究竟出离心来看待。如果我们愿意出离,就会随时随地积累人无我的法的道理,随时随地修行都是对治我执。真实证得出离心之后,人无我是能够显现出来的。任何法当中,都能够看到它的变动性,它的没有一个自我。

  大家可以看看《菩提道次第广论》关于出离心的部分。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1

  问:听了师父的讲法,在名言上知道了什么是出离心,出离心在哪里用功,感恩师父!但在日常中用功的具体方法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日常生活当中具体用功方法,《心经》里讲得很好。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随时随地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五蕴身心要观照它没有自性。当我们对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执着生起时,随时用般若空性观照它,用般若空性观照对色受想行识生起的执着心,那就可以。用功方法就是随时用般若来观照自己的执着心,就可以。如果不懂怎么去观照,就可以学习观自在菩萨的《心经》,那就可以学到很多。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1

  问:出离心还是属于妄心吗,佛菩萨见性了,就没有出离心了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看你从哪个角度看。如果从出离心的界定,就是出离一切制约。我们现在,看出离心,是出离现实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都是由于虚妄分别而来。问题是虚妄的,所见虚妄,能见也是虚妄,所以,出离心从这个角度看,也是不离于虚妄的。但是,这个问题也能帮助我们出离虚妄。因为,出离心能够帮助我们出离虚妄,相比于其他虚妄心,出离心就真实得多,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出离虚妄。佛菩萨见性之后,没有问题,也没有所谓出离。只见法性不见问题与出离。法性是远离能见所见,远离人我对待的,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出离心了。

  站在名言角度,佛菩萨见性了,就是已经真实出离所有问题。他的智慧本身就是出离的本身,从名言的角度也可以安立。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了。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1

  问:请问法师如何发起菩提心?

  答:我们平时在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时,讲得多了,比如修自他相换啦等等。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2

  问:怎么能修得四无量心呢?在家的居士能修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都能修。慈心予乐,悲心拔苦,喜心是为众生离苦得乐而欢喜,舍心是修怨亲平等的平等心。

  以自我为中心,损伤别人,其实,任何一件损人的事情都不能真实利益自己。要想真实利益自我,就必须放下自我,真实利益众生,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

  有兴趣的居士可以在网上找一找,慈心无量的慈心三昧的修法,悲心、喜舍心都有专门的修法,可以自己找来学习。今后我们可以专门来讲四无量心的修法。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2

  问:每次念佛完了都要回向吗?回向给自己的亲人,再回向给一切众生,功德会不会越分越少?如果忘记回向功德就丢失了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是的,每次念佛结束都要回向。回向与发愿是一样的。没有愿心修行就没有目标了。回向与发愿是一样的,都要对准自己的目标,怎么样发愿就要怎么样回向,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都是一样的。发愿与回向,是将我们修行的点点滴滴都串起来。

  比如,我们修行时心很散乱,善恶杂陈,恶对善就有损伤。我们修学的心与耽著世间的心也是互相冲突的。修行,只有表里如一,善法成为纯粹的善法,不夹杂其他的恶业,修行才最快。

  所以,每次念完佛都要回向。不是回向后功德越来越小,而是越回向越多。因为,我们如果只是发心利益一个人,那么,我们得到的力量也很小。如果,我们回向于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那么,我们的功德也是越回向越大。

  比如,你一个人快乐,有多少呢?如果把你的快乐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大家都能快乐,你的快乐力量就很强了。乃至你忘记了,人家都不会忘记。这时你会看到,回向功德会越来越大。如果忘记回向了了,功德也不至于丢失。但是,没有把修行善业的功德力集中到一起,这是一个缺失。

  所以,修行之前发愿与最后的回向要统一起来,把功德力集中串起来。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2

  问:怎么安排自己念佛的时间呢?在家里可不可以做三时系念,或闭关念佛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都可以。一天当中要保持好乐修行的心,最初是从短时间用功,慢慢的,我们保持相续不间断,逐渐延长自己念佛的时间,信心、愿心、好乐之心都增强。这就很好。当然,没有谁能替你安排时间。我们要活学活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法,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一天当中有早中晚,或是昼三时夜三时功课,让我们投入、欢喜地学修。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2

  问:在家做早课的时候,念佛念得很清净,很欢喜。但是晚上九点多做晚课时念佛却念不起来,昏沉、掉举,是为什么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原因也许是多种多样的。简单分析,一日之计在于晨,因为早课时呢,休息一晚上之后,早上专注力很好,自然念得很清净、欢喜。晚上九点过,身体劳累了一天,昏沉、掉举也很正常。所以,非常充分的身心精力很重要。但是出现昏沉掉举的原因很多,我们现在说的,也只是其中一种可能。

  请个人针对具体情况,好好分析。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2

  问:我修习念佛法门,生病了头疼,我念佛的同时头也疼,念佛境界不现前,我睡觉过去,头就不疼了。我是念佛,还是晕过去呢?死的时候,痛苦的时候,要不要念佛呢?怎么办?

  答:可以吃药,也可以睡一觉,等头不疼了,再欢欢喜喜地念佛,这也是一种善巧。我们适当借假修真,调养,也是应该的。如果是不欢喜念佛,自己找一种病来搪塞自己,就必须从内心里把不欢喜念佛的心态解决。

  我们今天在病痛时能够念佛就更好。病痛时念佛能够转境。我们在健康时能念,病痛时能不能念,这都是检验我们,我们要念成定力,不受外境内境影响,往生就有把握了。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3

  问:师父,念佛要摄耳谛听,可我怎么觉得谛听反而让人太集中而紧张呢,如果不听就不会像这样但却又散漫了,听了倒是集中却又觉得不自然,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念佛?

  答:谛听与摄心,自己要摸索。最初念佛就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是会有些紧张,能所念三轮不空,就是容易紧张。

  开头觉得不自然,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自然地念,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是心念佛是佛念心,心佛不二,很安然很快乐又很集中注意力。所以,自己要摸索。

  如果最初念佛集中注意力太紧张,可以稍微放松。我最初进寺庙拜佛,真的会很紧张,会在意周围人的观感,其实,这是自己为自己制造的紧张。今天拜佛,随便千人万人看着,也不会紧张了。所以,只要坚持就会改善。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3

  问:听说最佳修行时段是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两点,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师父开示

  答:从理论上说,修行时间日日都是好日,时时都是好时。但是,理论上是这样平等地说,针对每个众生,这个里面是有区分的。

  好与不好,要放在每个人的身心精力上去说。当然,十一点到凌晨两点,子时前后正是万物复生的时候,也正是我们道心复生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把它提升到最好修行时间。

  从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来说,可以说这个时段是最好修行时间。但是,从个体来看,不可以笼统而说。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3

  问:现在的人修学的有专念佛号,有专做佛事的,有持咒的,我觉得哪种都好,可是这样觉得应付不过来,应该怎样做比较好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这个是,当你有圆融的智慧,法法都圆融。当你不能圆融时,就选择与自己相应的。

  能够从自己相应的里面来做起,一法通,法法通。要针对自己根基,选择与自己相应佛法,然后专心修学。佛所说法,为对治一切虚妄心,嗔心、贪心众生,对治方法不同。

  《瑜伽师地论》里,就讲到众生根基不同,有嗔行人,有贪行人,不一定啥都学,只要针对自己烦恼,能够对治自己烦恼,就可以了。

  认知自我,看我们自己的业障、烦恼是什么?智慧显发不出来是为什么?认识个体性了,就知道自己修行的因果,选择修行方法,也是相应于自心的。法无高下,对机者良。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3

  问:现在很多修学佛法的人说,只是念佛就好。别的就不用去学习了,学生以为,净土是一门很高深的法门,必须以修学各种经典为基础。请法师慈悲开示,是不是如他们所说,只念佛就好了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当然念佛有多种法门。我们最好不要因为自己根基排斥其他法门。如果知道人身危脆,知道自己业障,只要能够对净土发生信愿,和我们从三藏十二部经典学习,也是一样的。众生根基不同,不要用自己适应的法门,排斥众生的法门。

  专心念佛的人得到的利益,往往超过那些以为自己聪明,什么都学一点点的人。

  如果我们逃避学习,对净土法门也没有真正生起信愿,散心念佛,这个我也不太赞成。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3

  问:念佛经,佛咒时有出声与否、声音大与否,发心的纯真,纯善与否。所得之福德是否因之有分别,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有分别的。你念经、念咒,出声,你自己能听,人家也能听。娑婆世界以音声做佛事,耳根最利。口念耳听心应,三者相应,都摄六根,这样最能摄持我们六根来修善法,最是具足。发心纯真、纯善当然力度更大。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4

  问:念佛机放佛经,请问房间的小动物和看不见的众生听得到吗?谢谢师父

  答:应该听得到,也许看不到的众生还比我们更灵敏。所以,尽量把念佛声音弥漫整个世间,当然,不要引起别人的反感。只要我们发这样的心,对于利益众生,作用就不小。我们在生活过程中,就是要尽量善巧安排对众生有益的事情。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4

 问:晚上能在家里用播音机播放地藏经或三时系念吗?

  答:你播放地藏经和三时系念时,冥冥中的众生也能听到,音声佛事也有作用。可以这样的。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4

  问:有人说居士诵经时不能露相,就是在网络读经室诵经时不能开着视频,是不是这样?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露相就是表露相状,我们试着从一些道理上分析。比如,我们诵经需要专心一意,那么,我们为什么开视频呢?我们要反省自己开视频的发心!假如我们开着视频随时随地看着视频,或者希望别人看到我,如果发心不正确,也许这就是散乱心,是一种散乱作意。实际上,我们要善巧,看看我们能不能专心一意。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你没有达到一心一意,或者说你发心不是很圆满,我建议我们不开视频,这样至少能够减少一个有漏之门。

  第二个层面,假如开视频不能影响你,你已经达到专心一意的程度,你传送视频出去对于别人还能帮助,我也相信你的发心,这个时间为赞同,你开不开都无所谓。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4

  问:法师:诵宝箧印陀罗尼咒可以消业障吗?给孩子诵宝经手真言:“唵阿 贺啰萨啰嚩 尾你野 驮啰布你帝 萨嚩贺”可以提高成绩吗?怎么发音?谢谢法师!

  答:我们不要拿着咒语到处问,一个法,要从一位师父好好学。

  提高孩子成绩,我们祈求佛法僧三宝加持,有作用,二一个,我们回向孩子;三一个,不要把前两者当作唯一办法,要请孩子自己有一个好好学习的态度,能够掌握好好学习的方法。要三种方法要结合。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4

  问:有时在梦中,师父在讲法,可醒来后总是忘记,记不清楚,除了忏悔外,还有什么更快的办法,才能记住在梦中师父讲的话?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有一个梦中瑜伽修,这是相应的修法,可以练一练这种修法。我们一是忏悔,一是在现实中多熏习,祈祷诸佛菩萨在梦中来指导我们。我们可以把梦当作善知识,以自心来孵梦。

  如果对梦境有欢喜心,与我们自心能够相应,临睡前祈祷三宝加被,以清净心入睡,祈祷善知识可以解答我们什么问题,以自己的心来指导,这样来指导梦境,梦境往往与我们临睡前心境相应。我们经过初步锻炼就可以的。我们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来学习。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5

  问:请问师父:平时持戒基本不犯的,但在梦中时不时会有犯支分,怎样对治梦中的境况?

  答:白天能够持戒,但是,梦里能够强烈做主的意识就没有了,梦意识犯支分戒很自然。我们要加强白天的熏习,二一个在睡觉时不要乱意睡眠,而要善意睡眠,加强正念。梦里犯戒,说明要加强白天的熏习,加强对三宝加被的祈愿。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11-22 06:25

  问:梦里遇险,梦里发誓吃斋是否与学佛有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有关的,梦里遇险,梦里发誓吃斋,说明它有因果关系。你遇险就知道发誓吃斋,总是在相关教理当中听闻过,和往昔时亲近佛法,亲近善知识有关。这可以说是梦里的造作等流,多生累世你就有过遇险就发誓吃斋的经历。

  还有,也许有往昔时善业显现,也许有相关人士的帮助,也许是佛菩萨的提携接引。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