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接触:生活即道场 [打印本页]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0 标题: 接触:生活即道场
接触:生活即道场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 作者:(美)满亚法师
世上没有人是座孤岛。不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都同样如此。我们不是孤单一人隔绝尘世地生活。即使是在山中修行的隐士,也和周遭的一切相互关联,比如森林、飞鸟等山中的生物、植物,当然还有大地和天空。我们在和外界的沟通中自然会产生快乐与痛苦。许多人发现他们与外界的沟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烦恼。
《接触》 内容提要
《接触》 目 录
《接触》 引 言
《接触》 第一部分
小孩子学习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比如小猫需要什么?园子里的树需要什么?花需要什么?房间需要什么?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小孩子去逐渐理解“大我”的心境。
《接触》 原生家庭(1)
《接触》 原生家庭(2)
《接触》 原生家庭(3)
《接触》 原生家庭(4)
《接触》 原生家庭(5)
《接触》 原生家庭(6)
《接触》 朋 友(1)
《接触》 朋 友(2)
《接触》 朋 友(3)
《接触》 朋 友(4)
《接触》 朋 友(5)
《接触》 工作关系(1)
《接触》 工作关系(2)
《接触》 工作关系(3)
《接触》 工作关系(4)
《接触》 工作关系(5)
《接触》 工作关系(6)
《接触》 工作关系(7)
《接触》 第二部分
这种方法有时会让我们感到不高兴,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看到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改变了自海簿突岣谋淇慈说姆椒ǎ⑶一岱⑾治颐前娜艘苍诒浠?BR>《接触》 爱一个人(1)
《接触》 爱一个人(2)
《接触》 爱一个人(3)
《接触》 爱一个人(4)
《接触》 爱一个人(5)
《接触》 爱一个人(6)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1)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2)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3)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4)
《接触》 物质世界(1)
《接触》 物质世界(2)
《接触》 物质世界(3)
《接触》 物质世界(4)
《接触》 物质世界(5)
《接触》 物质世界(6)
《接触》 第三部分
中国人说“吃什么补什么”,也有人说“吃什么变什么”。在这一章里,我们来谈谈我们和身体的关系,学习应该如何通过饮食来善待身体。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1)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2)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3)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4)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5)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6)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7)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1)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2)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3)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4)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5)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6)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7)
《接触》 精神境界(1)
《接触》 精神境界(2)
《接触》 精神境界(3)
《接触》 精神境界(4)
《接触》 精神境界(5)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1
内容提要
世上没有人是座孤岛。不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都同样如此。我们不是孤单一人隔绝尘世地生活。即使是在山中修行的隐士,也和周遭的一切相互关联,比如森林、飞鸟等山中的生物、植物,当然还有大地和天空。我们在和外界的沟通中自然会产生快乐与痛苦。许多人发现他们与外界的沟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烦恼。许多人不断地为此求索,寻找答案,期望能生活得更平静、更有价值。其实这一人生的答案就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对于和外界所建立的关系的理解中,如何能将这种无法切断的关系变得更和谐、美满,正是我们要寻找的人生答案。
这本书得以完成,全凭满亚的智慧和提携。作为一个女性,满亚致力于帮助普罗大众去正面理解人与外界之间的关系。我有幸与满亚多次交谈,从中得到许多关于人生的答案。她谈到过许多种层次与类型的沟通与关系,包括我们和出生的家庭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在工作中和同事的关系、我们恋爱并和生活伴侣终生相守的关系。她也谈及我们和其他并不熟知的个人和团体间的关系——我们在人生中相遇、后又分开的陌生人。我们和我们生活消费的东西之间也有关系,比如那些食品、药物、美酒、文字、图片,或者概念。我们和大地万物都有关系,森林、动物、星球,甚至于在精神层面上的所谓心灵、思想寄托等。在这种种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细心体察我们对于外界的不同反应、成见并不断回顾过去来认知生活,学习如何在以后生活得更充实。
这本书虽然在个别处借用了一些东方佛学的观念与思想,但其主旨意在为读者引鉴一种不同的观点或者角度,让大家去更深地理解他人、自己和世界。
感恩满亚的智慧,并诚谢她允许我将此付诸文字,有机会和更多人共同分享。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1
《接触》 序
《接触》 引 言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引 言
从一粒沙看世界
满亚与博朗文对谈录
世上没有人是座孤岛。不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都同样如此。我们不是孤单一人隔绝尘世地生活。即使是在山中修行的隐士,也和周遭的一切相互关联,比如森林、飞鸟等山中的生物、植物,当然还有大地和天空。我们在和外界的沟通中自然会产生快乐与痛苦。许多人发现他们与外界的沟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烦恼。许多人不断地为此求索,寻找答案,期望能生活得更平静、更有价值。其实这一人生的答案就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对于和外界所建立的关系的理解中,如何能将这种无法切断的关系变得更和谐、美满,正是我们要寻找的人生答案。
这本书得以完成,全凭满亚的智慧和提携。作为一个女性,满亚致力于帮助普罗大众去正面理解人与外界之间的关系。我有幸与满亚多次交谈,从中得到许多关于人生的答案。她谈到过许多种层次与类型的沟通与关系,包括我们和出生的家庭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在工作中和同事的关系、我们恋爱并和生活伴侣终生相守的关系。她也谈及我们和其他并不熟知的个人和团体间的关系——我们在人生中相遇、后又分开的陌生人。我们和我们生活消费的东西之间也有关系,比如那些食品、药物、美酒、文字、图片,或者概念。我们和大地万物都有关系,森林、动物、星球,甚至于在精神层面上的所谓心灵、思想寄托等。在这种种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细心体察我们对于外界的不同反应、成见并不断回顾过去来认知生活,学习如何在以后生活得更充实。
这本书虽然在个别处借用了一些东方佛学的观念与思想,但其主旨意在为读者引鉴一种不同的观点或者角度,让大家去更深地理解他人、自己和世界。
感恩满亚的智慧,并诚谢她允许我将此付诸文字,有机会和更多人共同分享。
博朗文-艾克斯坦
2003年于约翰内斯堡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2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一章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可以帮助我们放弃小我,关注他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需要,甚至家里饲养的小狗小猫的需要。小孩子学习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比如小猫需要什么?园子里的树需要什么?花需要什么?房间需要什么?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小孩子去逐渐理解“大我”的心境。
我们生活在与外界的各种关系中。所以,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不想生活得平静、快乐、有深度、放松并且没有压力的人。然而,又有谁能宣称自己与其他人相处时总是和谐无碍呢?恐怕许多人都做不到这点。
这本书的主旨是谈我们与外界相处时的关系及改善之道。我们都是从模仿他人开始,从而慢慢学习建立起自己与外界的关系。那么我们是在哪里学习到这些技巧的呢?绝大多数人是在出生的家庭里学会了人生的第一课。每个人都有出生的家庭。作为一个人,没有大人的照顾、爱护、养育,就无法在世间生存。而人最好的学校,就是原生的家庭。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也就是说人生的头三年会影响以后的整个人生。
人的生命首先在母亲的子宫内得到孕育。在十个月的怀胎过程中,母亲的情绪、原生家庭环境都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婴儿出生后两年里,幼小生命异常脆弱。然而,此时年轻的父母对于如何养育下一代并没有什么经验,甚至有些人虽然已为人父、人母,却还没有成熟起来,仍然像孩子一样有待进一步“长大成人”。不过年轻人往往又喜欢夫妻生活,陶醉在“爱河”里,以“性事”为乐。偏偏“性”并不等于“孩子”,婚姻也并不意味着“后代”。有许多孩子的出现是没有计划、没有预料到的。所以,这些年轻人虽然还承担不起做父母的责任,孩子却迫不及待地降临人世了。这些孩子一出生,就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因为他们的父母还在摸索着如何带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年轻人会放弃养孩子的责任,遗弃孩子。试想想,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会受到什么影响?
有些年轻的父母无视自己的能力,对孩子期望甚高。他们“望子成龙”心切,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统统强加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出人头地。这当然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们如何学习知识与做人?他们主要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来了解世界、充实自己。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父母、叔、姨、哥、姐等长辈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把他们的经验变为自己的实践。
初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办?
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长了一辈,首先要学会“给予”。孩子需要父母、兄姐来学习人生的第一课。所以切记,你是新生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榜样”。这个“榜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学习什么呢?
学习“分享”。如果他有兄弟姐妹,要学会与他(她)们同住一屋,一起玩玩具,享用一个卫生间。孩子需要分享父母的爱。一旦他们进入幼儿园、学校,他们就会用在家庭里学到的“分享”观念与别的小朋友、老师和谐相处。在学校里,他要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教室、书本、公用设施以及知识。但是,现在有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常常无法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分享,独占欲很强。
对于孩子来说,生命中的头三年都将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胎儿出生前,要在母体中孕育十个月,其间它要分享母亲的饮食、情感、快乐以及痛苦。然后呱呱坠地。以后的两年是很关键的。婴儿的父母、兄弟姐妹会启发他找到本我。如果一个婴儿体会不到“本我”的感觉,他会在情感上无法保持平衡,而很难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样,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就会出现很多波折。
人的生命是从一个中心开始的。作为婴儿,我们需要四周人们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像棵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我们要有健康的体魄,同时也要有平衡的心态,这两点都是我们在原生家庭里要先学会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我们不仅要学会接受自己,而且还要学会让家人接受。同时要学会对自己诚实。如果我们在人生一开始的几年中就学会虚伪地讨好别人,那么在以后就很难再和别人建立一种真实、亲近的关系。
接受一个婴儿,让他发展出自己的本我,这样做可以帮助他很好地走完一生。每个人都是一部长长的历史书,有些长得会让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他的路是他自己一路走过来的,不可能转瞬改变。作为这个婴儿的生身父母,应该接受他,帮助他,让他健康坚强,不断成长起来。
从形成胎儿到婴儿出生后的两年,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婴儿开始存在的头三年,这个婴儿需要认可、支持、关怀和爱。
如果出生的家庭做不到……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2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如果一个婴儿得不到这些他应该得到的东西,怎么办?
他会在以后的人生里彷徨,变得敏感而焦虑。他会将这些痛苦埋在心底。而我们也不知他受了什么苦,心里在想些什么,所以也无法正确地去帮助他、引导他、改变他。婴儿吸收知识的能量是异常强大的,他就像一块吸水很强的海绵,每时每刻都在吸取外界的东西。有时,我们认为婴儿睡着了听不见我们说什么。其实不然,他仍然可以听到周边人说的话。虽然我们忽视了存在的问题,但婴儿却听到、看到了,他们会感到困惑,从而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警惕这个小生命的存在,注意发生在他周围的事情,不要让他受到误导。
小孩一出生,就开始和别人建立联系。并不是我们做父母的花时间在小孩身上,小孩才会和我们相处,他会主动和家庭的每个成员接触。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小孩子学习给予。小孩子会有愿望参与家庭活动,那就让他参与,让他学习做一些家务,比如清理房间,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一起吃东西,一起收拾。他们会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会犯错,会打碎东西,会做蠢事。有爱心的家庭会容忍小孩子犯错,因为这是他们学习过程中必须经过的路,是难免的。如果一个家庭不给机会让小孩子学习帮助别人,建立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等他们长大后再想教他就很难了。
给予,或者说奉献,能让我们保持内心的平衡。在奉献自己、帮助别人时,我们本我会达到更高的境界,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感到孤独。我们会和他人密切相关并融为一体。我们会由衷感到幸福与快乐。这种快乐,只有在无私奉献、给予他人时,才能体会到。保持自我的内心平衡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的一门功课。
不幸的是,今天的人们都太忙,不仅疲于奔命,而且压力过大,样样讲求效率第一。“现在马上就做,别出错。”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犯错,如何能学到进步呢?而年轻的父母却因孩子犯错,而误认为孩子是负担。为了不想耽误时间,他们干脆什么都自己做。这就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夺走了孩子帮助他人的机会。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尝试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不断学习帮助其他小朋友。
小孩子是很容易受到惊吓的。他们想学习帮助他人但却因没做好而受到训斥、责备甚至挨巴掌。他们会感到气馁、不安,从而退缩。有些小孩子会因为感到内心空虚而变得贪婪。别人为他做什么,他都不会满意,因为他们心理上存在缺陷。这种状况会导致家庭不和,甚至悲剧的发生。如果他有兄弟姐妹,大家的关系也会异常紧张,相互猜忌。
在家庭里培养出的负面情感,小孩子会将它带到学校,并影响他和同学的关系,因为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全是痛恨与不安。这会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如果他找不到本我,就无法好好做人,做个好小孩、好学生,也不可能上班后工作得很出色。如果他从小就找到了本我,在原生家庭学到了应该学的东西,那就不会进了学校后有失落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家庭的幸福会让一个人享用一生。
喜欢与不喜欢
如果花点时间观察一下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准则:喜欢这种人,却不喜欢那种人。其实这种喜欢与不喜欢,都源自于你原生家庭和我们人生最初的“榜样”对我们的影响。如果内心无法保持平衡,我们就会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够友善,很难与人相处。
一个小孩如果在人生的头几年受了苦会怎么样?
他会将这种苦藏在心底,然后寻求安慰和解脱。长大后,他会追逐名利、金钱、地位,认为这一切才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可是,即使他得到了这一切,他仍然会觉得若有所失,不满足,不快乐,因为他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虚荣,而真正的快乐源自于一个人内心的无我境界,可这正是他一生缺少的。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2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无我与无惧
我们为什么要存钱?因为没有安全感。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强调自我?因为受到伤害,或者缺乏他人的关爱。许多人一听到“无我”,就会感到害怕。不能否认,“无我”一词,从其概念上来看,确实让人想“退避三舍”。我们的一生都是要保持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必须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因为别人不会时时刻刻将我们放在第一位。但是,且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一旦将自己和他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而会看到另一个更大的“人”的存在,体会到与他人的互生共融。
认识到我们并非孤单一人,就可以认识到存在的真谛。我们的思想会更清晰,内心更平静。无我,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丰富而平衡的心理,一种认真活在当下的状态。生活在世界上,有清醒的头脑,无非分之求,对自己感到知足和满意。一旦觉得缺少了什么,想要得到它,这就是贪欲。这种贪欲会让我们受到伤害,产生情绪波动。无我,意味着我们和大家的相融,从而产生一个更大的“本我”。不论你承认不承认,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原生家庭可以帮助我们放弃小我,关注他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需要,甚至家里饲养的小狗小猫的需要。小孩子学习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比如小猫需要什么?园子里的树需要什么?花需要什么?房间需要什么?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小孩子去逐渐理解“大我”的心境。“大我”就是“没有小我”,它能让我们看到他人,看到一个更大的“人”。
父母培养一个小孩子并不是负担。这是值得祝福的事情,因为我们在让一个生命成长。在培养他的过程中,有失误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心智健全平衡。这才是你为人父母的本职。
保持心理平衡
平衡的心理是什么?
平衡的心理就是平衡的心态,也就是能好好地生活,好好地活在当下。只有心理平衡,我们才不会感到不安与烦躁,也不容易受欲望的驱使走上错误的方向。
在当下,如何能保持清醒的心,把握住自己?
这需要和处于当下的他人沟通,和周遭的环境沟通。我们应该及早帮助孩子,让他从小就学习保持头脑的清醒。让小孩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帮助他开启智慧大门。我们所说的活在当下,也就是在当前时刻,积极地参与生活,全身心地投入正在做的事情。这是小孩子应该在原生家庭里学会的,即使在长大后,他仍然会受益于此,也会带动其他人这样做,然后会更好地培养下一代。
什么是“有效的方法”?
我们再来谈谈行之有效的方法。想要做事有效(有时我们将其称为“有效的方法”),必须明白目前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并认清其本质,然后才能找出正确的方法来做事情,以取得最佳的结果。如果我问:“你有什么问题?你怎么吃不下饭?”却不细细地追究,反而根据自己的估计而匆忙下判断,这就说明我并不完全理解你。我没有用“有效的方法”。我只是凭空臆断“是这个”或者“是那个”。我会因为知识的不足而判断错误。如果你缺少的是蔬菜,而我给你的却是香蕉,那我就做错了。我给了你面包,但你想要的是橘子,那么给的面包就是错的。如果我教你学习知识,培训你,但你想的是怎么能结婚生子,那么我教的知识就是不对的。如果我向你求婚,而你想着要继续深造,那我求婚就是无效的,因为我没有从本质上了解你的需要,尊重你的想法,并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
问题是,只有在开启了智慧大门后,一个人才能学习掌握“有效的方法”。要想学习掌握这种方法,我们要首先扪心自问:我们善良吗?我们谦虚吗?我们是仅仅凭自己的臆想来作判断,还是下工夫细心聆听体察了他人的需要?我们是不是对别人说的话置若罔闻?我们是不是在不断调整自己观察事物的角度,更好地为他人服务?如果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话,我们就应该好好自省一番:我是高傲?还是无知?只有做到如此开放,你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才能开始学习掌握“有效的方法”。
孩子们在这方面也会教我们,因为他们在成就我们成为合格的父母。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每个人在每一天又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今天我是谁,我在哪里,别人今天需要我做什么。这就是“有效的方法”。和一个人长年交往,方法不可能是单一的,因为人在变,环境在变,所以用的方法也在变。父母有各种机会发展“有效方法”,学会保持平衡的心理。有许多父母在工作中,又会从其他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我怎么才能当个好爸爸、好妈妈?
你要和孩子交心,进行心灵的沟通。不要认为我们长他一辈,他是孩子,我是家长,我就一定比他聪明。别拿自己上班太累做挡箭牌,放弃和孩子沟通。父母和孩子是相互需要的,这种需要是双向的。
那么,我们做父母时犯过错怎么办?
别回头,要向前看。事情过去就过去了。过去的事情是无法弥补的。不要紧,因为我们要活在当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正在做的事上。要谦卑、无私、诚实,认真听孩子说话。这样就不会再犯错。要关注目前、当下。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2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谦卑是力量,而非无能
为人谦卑绝非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缺点。只有心理平衡的人,才会谦卑。谦卑可以帮助我们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有清醒的认识。谦卑给我们力量,让我们看到问题的实质。只有全力以赴,我们的注意力才会完全集中。
谦卑和开放不同。谦卑是因,开放是果。如果不肯放下,我们的心智就无法开放。如何做到谦卑呢?和你所爱的人相处,信任他、尊敬他,在感到安全时,放下自我。不这样,就很难学习到谦卑,因为我们看不起别人,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找一个自己真正信任而对方也信任自己的人,和他发展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你爱这个人,这个人也真正关心你。在长时间的交往中,学习做到谦卑。这也是我们和孩子之间应该有的纽带关系,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无法谦卑是因为人们陷入许多“枷锁”中,比如情感、物欲、态度、收入等。这些东西会蒙住心灵的眼睛,影响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变得鼠目寸光。只有谦卑的品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看到事情的本质。如果失去了谦卑的品格,就看不到全局,自傲会让我们的心沉浸在黑暗之中,难以见到光明。所以,如果和孩子相处时做到谦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知道该如何帮助他,而不是无意中伤害他。
在和孩子建立这种新关系时,要承认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将它表达出来,不要埋藏在心底。不要后悔曾做过这个,做过那个,这样会不断把过去拉回到眼前,可是又不能改变过去发生的事。谦卑就像是清洁内心世界,将那些“枷锁”一一打开,向孩子开放心灵。感受他们的感受,这对孩子非常有益,也会使他很高兴及愿意接受,不会拒绝。
有时谦卑是很难做到的。我们都有很强的自我,所以要想向他人道歉常常难以启齿。但是不道歉就会产生隔阂。不论花多大工夫,要修复这种关系都很难。我们和孩子之间有了距离而不消除,非但无法改善,反而会让它恶化。
问题的症结不在孩子,我们受的痛苦不在他人,而是自己造成的。承认了这点,就不会再去责怪他人。开始时,可能会在内心产生不安,但至少不会去责怪他人,或者一次次地失望了。
我们先要自省,不再无辜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自己造成了痛苦,不是别人的错。认识了这点,就可以重新开始认识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这一理念只对那些想为自己命运负责的人有作用。如果没有主动“自省”的品德,就无法自律,也无法自立。
做一个有职业的妈妈
有许多母亲都将孩子交给他人照顾,自己出门去工作。这种情况现在很普遍。妇女在工作的同时要养育孩子会有很大的压力。对此,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的工作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我们工作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工作中成熟,并对周围的事物保持敏锐的思维。在工作的地方,你可以做到这点。但是,在工作时你的心肠会被工作的压力磨得更硬、更冷,甚至变得麻木。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误解你出门工作的本意。你的孩子没有命令你要买大房子、高级车、度假。他们没这么要求你,他们反而需要一个有人关心、支持的家庭环境。所以,你出门工作是出于其他的原因。一个人工作会让他与外界产生一种关系,透过工作,锻炼性格,得到自我完善。
不是每个人都想有孩子,但孩子给予我们了解人际关系的机会。养育孩子会让我们保持警醒,学会关心。当一个好的商人或一个优秀员工,和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完全不同。所以,如果你既要工作,又要做家长培养小孩子,就要仔细想想自己的这两个职责,考查自己做家长和做好员工的能力和技巧。
将孩子送去日托怎么样?
将小孩子送到别人那里去教育是有风险的,这会对小孩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同的人,行为也不一样,小孩子们因此会感到困惑。在幼儿园中,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这些家庭的环境和背景都不尽相同,幼儿园里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也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也许不会关心他。他们教给他的东西,有可能是你不想让孩子学的。可孩子因为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看到什么就学什么。有些东西会让他们受益,有些则会让他们遭殃。
如果你有孩子,最好就待在家里。你需要花时间和刚刚出生的孩子相处。有了孩子,你就成了一个“传道者”。我之所以用“传道者”这个词,是因为你要教导你的孩子,让他以最好的方式成长。这是你的一项新“事业”,你的一个目标。你用自己的观点和信仰制定目标,培养孩子。你会想怎么样带孩子,给他爱,照顾他。你要有责任感。这跟金钱和时间都没关系。你用的是你的智慧。同时,你的孩子也会让你改变许多,让你抛开很多烦恼,变得更纯。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你和孩子对双方来说,都扮演着“传道者”的角色。
学习做一个更称职的家长——保持清醒的头脑
怎么样才能学会做一个更称职的家长?
首先,你可以向你的家长学习,向他们讨教,学习他们培养你成长的方法,当然在方法上也可以有所改进。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头脑始终很清醒。我们说“头脑清醒”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头脑清醒”,你总处于一种对当下的时时刻刻很明白的状态。清醒的头脑不需要思考就会明了当下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智慧。它没有自我,你和他人是一个整体,你和周围发生的事情融合在一起,你根本不用去想“周围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你完全知道发生了什么。你不用花工夫,全凭的是智慧。
我们虽然都有遗传基因,会从祖先那里继承很多东西,但我们每个人仍然是不一样的,不仅模样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如果家里有四个孩子,你就会发现这四个孩子都不一样。如果你教他们同样的东西,他们的反应也不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许多老师。我们的家庭环境启发我们的思想意识。学校和工作单位也同样如此。周围发生的事情不断让我们变得更清醒,最终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大门。有些孩子需要这种帮助,而另一些孩子则会需要别的帮助。我们家里有家庭成员,饲养有宠物,生活中有朋友,工作中有同事。所有这一切都会帮助我们警醒,成长为有智慧的人。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启蒙人。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3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5)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孩子和痛苦
作为家长,你可能会有这种感觉:“我努力当个好家长,我给了孩子们需要的一切,但他们仍然不高兴。他们怎么样才能高兴起来呢?”其实,你根本没弄明白你孩子需要什么。他的需要和你想的不是一回事。孩子的欲望是无法用买来的东西满足的。他们想要的,不是“得到”,而是“给予”。你的孩子也许只想长大后当个农夫,他只想用这种方式来为世界做贡献。我们却不理解孩子的心理,会强行要求他放弃这个理想,当个律师,或者会计师。要特别小心,不能强迫孩子去做他不想做的事。他们需要做他们“自己”,而不是你想的他。只有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时,孩子才会从中得到快乐。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的孩子快乐呢?孩子喜欢问各种问题,你却希望他们安静,别吵。家长往往不去听孩子说什么,而是命令孩子们去做什么。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需求。我们给了孩子们所不需要的,他们当然得不到满足,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有朝一日,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为从没有人要听他是怎么想的,他也不再说真心话了。有朝一日,他放弃了,将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埋葬在心底。最终,他们开始追求错误的东西,因为他们忘记了正确的东西是什么,忘记了自己的需要。他们得到了新东西,但这些东西是不正当的,他们得不到满足,因为他们忘记了什么东西对他们才是重要的。
你的孩子在学校里上学可能很难受。他不开心。你可以做什么呢?首先你不能陷入这种痛苦中。这并不是说你没有爱心,不关心他,而是说如果你也像你的孩子一样痛苦不开心,感到愤怒,心绪不好,你就无法去帮助他摆脱痛苦。如果你可以跳出来,不被你孩子的痛苦所困,你可以看到问题的所在。别把自己的情感掺加进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痛苦,但有痛苦并不等于说不能寻找到快乐。你要帮助别人,就要自己坚强。如果你心理很平衡,就不会和别人一起去痛苦,或者不会为了帮助他人而让自己先痛苦。如果你心理很平衡,你就不需要改变自己。所以要处理自己的不快,谦虚点,听听孩子说的话,这样才能找出孩子痛苦的根源。
你真的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吗?不一定。你能做得最好的,是预防那些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所以,你要心态平静,不能气哼哼的。如果你很关心孩子,不痛苦,你就不会触动他的痛苦情绪。让孩子做回他们自己,不要虚假做人。你要帮助他,理解他。
纪 律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纪律是有帮助的。但是好的纪律并不是“我想让你学这些”或者“我想让你这么说”。让孩子失去自我的纪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能够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找到自我,变得内心平静,感觉有爱的纪律才是好的纪律。孩子需要纪律,但是不同的孩子身心发育的状态不同,有的孩子成熟些,有的不成熟,所以需要不同的纪律。你可能觉得有权力奖励或惩罚孩子,但是这都会招致憎恨。你应该看到孩子的潜质,并将这种潜质激发培养出来。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压力,有助于开发他的潜质。纪律可以激励我们达到目标,我们应该在这方面给孩子提供一些指导,教他们健康地成长。
纪律应该建立在因上,而非果上。想要制止一种行为,就要从产生这种行为的动因上去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奏效。如果一个小孩子打别人,很有可能是他先挨过打。我们要注意观察各种迹象,不要对它们熟视无睹。这些迹象提醒我们去采取行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仅仅是解决表面现象上的问题,就会产生出其他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家里和哥哥打了架,你不去追究为什么,那么有一天他就会在外面打架惹祸。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街头斗殴?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杀人犯?是因为没有人注意事情初期出现的现象,没有采取适当的纪律约束他并及时解决问题。孩子如果偷东西,而你却没有去问他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可能为以后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埋下种子。长大后,他可能会去抢银行。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处罚,解决了表面现象,问题也不会从根上解决。
和孩子们在一起
随着孩子的长大,问题有所变化。有许多青少年喜欢性、毒品、烟酒。身体不健康,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因为车多,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想,只是本能地做出反应。疏导是唯一的解决方法。这点在本书第七章会详细地讲到。孩子们的这种欲望是从“营养不良”产生的。我们要分析他的食谱,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然后给他正确的物质和精神食粮。思想受到玷污,就会走错路。如果身体不通畅,就需要毒品、需要垃圾食品,因为思想上依赖它们。我们会在以后专门讨论身心和食品的关系,但是消化并不单单指消化食品,污染也不仅仅是指身体。如果你伤害自己,就会吸引那些害人的人和你接近。如果内心不平衡,就不断会碰到敌人。孩子可能在伤害自己,试图摆脱这些,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好好去听他发自内心的呼唤。
如果我们很纯净,就会觉得其他人不是什么“别人”,他们不是“朋友”、“敌人”,他们就是你,你就是他们。我们都是有内在联系、相互关联的。有清净心的人明白这一点,可以开发智慧。智慧不是别人教授给你的,智慧是从一个可以明心见性的心里来的,它让你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
这种头脑源自我们原生的家庭。谁净化了你?是原生家庭。它是我们的学校、医院、心灵辅导中心。它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先从原生家庭得到安全感,然后将整个世界扩展成自己的家庭。如果我们不在原生的家庭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可能空来世界一趟,除非我们不断地向朋友、同事学习,寻求答案,开启智能。
青少年时期,生活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如果在这个阶段受过很多磨难,就会不断地遇到麻烦——会掩饰自己的感情、压抑内心的需要,也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有朝一日,这种压抑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再也忍受不了出问题。一个孩子不断地把自己的痛苦、不幸、需求压制在心灵里,就像不断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这个垃圾桶总有一天会爆满。之后如果还朝里面扔,就会溢出来。他的情绪就会控制不住。为了寻求心理安慰,他会找那些有同样问题的人为友,相互排解,从而形成帮派、团伙,一起发泄。
能及时看到这点其实不晚。解决问题要有耐心,问题的形成可能已长达十年,怎么可能一下就解决呢?所以要耐心,给予理解,慢慢靠你的理解打动他,才可以一步步靠近他。劝说、教育、惩罚都很难让他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问题,只能靠理解和耐心。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一天都与前一天不一样。你可以从他每天细小的变化中看到希望。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3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6)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h2>
和长大的孩子相处
孩子一旦长大,他们就变了。作为家长要承认并理解这一事实。如果意识到孩子岁数大了,更成熟了,兴趣变了,生活也不一样了,你就该知道他的需要也不同了。要学习看到这种变化,抛开他的过去。别老想着他过去如何如何,现在怎么不这样了?你和他都不再是从前的你们了。我们都需要进步。从你孩子来说,他不再是刚出生时的他了,他已经“新生”了。我们大家都“新生”了,他和孩子时不一样了,我们也不一样了。我们会背负着过去走到今天,我们会经常拿老眼光看别人、看自己,所以看不到世界当下发生的变化。你的孩子长大成人了,你不能再用对付小孩的方法来对待你长大的孩子。如果你做不到这点,不能和孩子建立起新的关系,你就会因循守旧,作茧自缚,年纪越大,情况就越糟。
父母老了
对每一个人来说,原生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并非每个家庭都是健康和睦的。作为成年人,我们家里可能除了孩子,还有年老的长辈。这些老年人可能会经常让我们心力交瘁。那怎么办?我的一个朋友的母亲患了癌症,她累得精疲力竭。她跟我说:“我明白尽孝的责任,她患了癌症,我要照顾她。但是,我也想继续做好自己的新事业(我妈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从没对她透露现在在做什么工作,事实上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只是几个月前我爸去世,她得了癌,我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却根本对她没有情感。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事实是我们无法真正帮助别人。我们只能自己帮助自己。我的朋友可以用她的善良和智慧去帮助得癌症的母亲,但是母亲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如果她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的痛苦会和疾病一起共存。而如果她不照顾母亲,她的母亲就会说:“啊,我女儿抛弃我了!”别自欺欺人地对自己说:“我在这儿,我在帮助她。我不能走。”如果她心安理得,就走,别留下。决定权在自己。如果她觉得心不安,那就留下。她觉得怎么好,就做什么。不管我们在哪儿,做什么,我们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和我妈不住在一起,我家里的其他人和我妈住在万水千山之外。如果你和母亲不住在一个城市,这和不住在一个国家没有太大分别。只要愿意、想她,你可以坐飞机去看她。我们经常会感到惭愧,觉得对不起年长的父母。在生活中,我们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不近,没什么。如果你觉得在世界上和谁都相处得非常好,你肯定是自欺欺人。
我们受的教育要我们努力修复和他人之间不好的关系。其实我们应该避免这种挑战,因为其中情感上的痛苦是巨大的。有时候我们极尽所能去了解别人,却做不到。如果我跟你说话,你理解我所说的,那么我们其实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对话,我根本不是在教你什么,你本身就知道、明白。我们相互之间是合拍的。但是想花时间去改变一个人,不行!与其花时间做你认为对的,不如花时间做对你个人有益的事——找容易亲近的人。我们应该和睦相处,而不是相互仇视。我们从原生家庭学习到这些,就可以很好地和任何人相处,不会因为和他人在一起而感到烦躁。我们需要理解与支持,放下自我。我们需要找到能激发内心美的人,和他们做朋友。从佛教的观点讲,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我们也都带有出生以来的烙印。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没有学好,就会陷入过去的苦中,就难和他人相处,容易相互钩心斗角。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生惩罚。
把苦变成快乐
这个世界有一个较为残酷的事实:我们和别人或事物之间总有非爱即恨的关系。我们不知道真爱是什么。和孩子们相比,因为我们仅仅长他们十几二十岁,我们很可能会对他们关心的方法不对。我们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种错。
有一种方法可以摆脱这种苦。佛教的方法是开启人的智慧,找到心灵的净土,而不是让人逃避到世外桃源。做父母、兄弟姐妹,做儿女、做夫妻,都是在建立一种人际关系上。如果认真地当一个秘书或者一个工程师,却不懂得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衡,就错失了学习的良机。我们利用这些机会学习,试着放下心理的重担,放下自我,找到充实的生活。任何一种关系都会让我们去学习进步。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衡感,与人和谐相处,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3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朋 友(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h2>
第二章
朋友
有一天,我们可以超越这一点,不会再感到心力交瘁,不再需要朋友和家人给你充电,给你安慰,给你勇气。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让我们交上好朋友,而是让我们成熟起来,没有分别心,把所有人都变成我们的朋友。
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建立了人生最重要的纽带关系。如果原生家庭充满爱和支持,我们就不需要别人。只有在原生家庭无法得到这些时,我们才会找别人。我们在外面交友常常是为了弥补在家里得不到的空虚。
对孩子来说,原生家庭意味着“人”。每个人都需要人。我们不要小看这点。任何人都可以和你发展出一种你所需要的关系。新生婴儿需要人的照顾,而原生家庭能给你最好的照顾。不幸的是,有些婴儿得不到照顾,这并不是说家人不关心他,不爱他,而是因为家人不知道怎么去爱他,照顾他,他们不太懂得这些。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所以看上去好像不关心一样。这会在小孩子幼小的心灵里造成不满足感,以后他就需要走出去,在家庭之外找朋友,从中得到他渴求的支持。
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天生的纽带关系,他们自然地认为:“这个是我的孩子。”所以他们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顾、教育孩子的重任。事实上,如果父母对孩子和家庭不好的话,他们自身会感到内疚。所以他们会尽量对孩子和家庭好,一是因为他们的基因关系,二是因为他们面对的社会压力很大。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社会对那些逃避家庭责任的人是很鄙视的。
作为孩子,我们看到父母怎么对待我们,关心我们,与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与痛苦,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会模仿看到的这些行为。一旦我们养成了给予别人爱的习惯,我们就会很容易和家庭外的人相处。
如果我们出生的家庭很好,我们还需要朋友吗?
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学到的一个缺点是我们存有分别心。我们养成了区分“家人”和“外人”的观念。我们会想“你是我哥哥”,或者“你不是我哥哥”。所以,我们会把大量的人阻拦在生活圈子之外。
有时候,在我们说“朋友”时,也是在表达我们的分别心。在想“这个是我的朋友”时,也会想“这个不是我的朋友”。他们不是朋友,也不是家人,他们就被排除在外了。我们需要在家庭之外建立朋友关系,以便把家庭拓展到每一个人。我们从原生家庭学习到建立关系的方法。如果没有现成的朋友在等着我们,我们会去寻找。我们需要这种锻炼。
在原生家庭,父母对我们来说意义深远。他们用纪律约束我们或奖励我们。有时因为我们的表现,他们对我们的爱也不同。我们认识社会也是这样开始的。在家里,你知道了人与人不同,家庭让我们学会了有分别心:这人是我爸,我要这样对待他,和他这么讲话,他就会接受。但是和我妈相处,我就要采取另一种方式;和兄弟姐妹、叔叔阿姨也都要用不同的方式,等等。这就是分别心。
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
分别心会阻挠一个人的成长。我们从思想上就把许多人排除在外了,因为他们“不是我家人”。所以我们要学习明白:即使这些人“不是我家人”,他们仍然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可以在家庭之外帮助我们成长。朋友教我们怎么去爱一个人,怎么去关心一个人。我们生活在世上,就是要懂得如何相互帮助爱护。一个人可以从朋友那里学会爱人之道,在给予中和他人建立关系。从交朋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善待他人。所以,我们先从原生家庭里学起,其次从朋友中学,然后把其中的智慧用在与外界相处的各种关系中。朋友的作用很大,他们可以教我们如何去给予、奉献,如何去感动,去沟通。我们从朋友关系中延伸自己的关爱,最终可以和所有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实现个人完善。
交 友
让我们假设,我原生家庭不好,我没有学到应学的知识和技巧与人沟通,那我该怎么去交朋友呢?
有时候,你在家庭受到的教育会让你的思想变得狭隘。它告诉你外人(家庭以外的人)是不可信的,他们都是坏人。家长会警告我们:“别和外人交朋友。”这种对外界的恐惧会让我们见人时退缩一旁,不敢信任对方,所以很难在外面交朋友。凡是非家庭成员,都自然会在心里有所畏惧,总是保持高度警惕,觉得外人会伤害你。家人会谈到和朋友的紧张关系,孩子们也就自然害怕外人了,感到在家才是安全的。别的人也会有相同的看法,认为你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这样双方都不会相互信任。
我们认为只有自家人才彼此关心,有时也认为在外面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会受别人压制,唯有拼命战胜别人才能生存。
孩子在外面难以交上朋友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家里被惯坏了。由于在家里得到过多的溺爱,不懂得别人的需求,不顾别人的想法,一心只想自己。这种孩子认为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为他服务。如果想交朋友,就必须打破这些坏习惯,学会照顾别人的需要。
如果两个人愿意推倒立在他们之间的那堵墙,他们就可以沟通并成为朋友,亲如一家人。我们不应该认为家人和朋友有区别,因为从根本来说,他们没有区别。
良师益友
如果没有遇见品德优秀、充满智慧的导师教我们如何爱别人,如何关心别人,我们很难成熟起来。
在原生家庭,我们难免学到一些错误的观念。其实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出生时都会带着前世所积下的德行。所以小孩并不一定要向大人学习,他们有时甚至能教大人,可以做大人的榜样。看看那些父母酗酒的家庭,也许他们的孩子反而很成熟。遗憾的是,这些好孩子常常随着家庭的不幸而改变。孩子没有权威,他们受制于父母,受管制,受压抑。这种孩子有时候会发展出双重性格,双重自我,一种用来和朋友交往,一种用来和家人相处。这些孩子可能有丰富的知识,但在家庭里却无法表现出来。
有时同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性格都不一样。有的可能害羞,有的可能很外向。小孩子都较容易交朋友。为什么有的人家庭可能不好,但朋友很多?因为他出生时带有前世的因缘,在家庭之外和朋友交往时显露出来。如果一个孩子既没有前世的修为,原生家庭又不幸,那么他就会沉沦。人们在出生后的二十年都会不断变化,所以孩子出生时和长大后会不太一样。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因为出生后二十年的生活会改变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
如果家庭对孩子的照顾不当,孩子就可能学坏。作为家长,我们要切记一定要鼓励孩子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如果孩子们不懂,我们就要教他们如何在外面接触人,交朋友。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4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朋 友(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赢得朋友
家庭和朋友关系有很多种。朋友关系是我们靠努力“赢得”的,不是强加给我们的。我们总会有和家庭分开的一天,也不会一辈子和同一群人交朋友。当在家里学会怎么和他人打交道,就会在学校里、工作中或在各种生活圈子里交朋友。
现实生活让我们不断地和人交往。不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和人打交道。当然隐士和有孤独症的人是另一回事。如果原生家庭给了你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不论走到哪儿,都很容易交上朋友。
放 下
有时候我们会思念朋友家人。当我们开始思念朋友时,我们就是在学习了。不论和谁在一起,身处何方,都应该有“在家”的感觉,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我们不应该只在回家乡时才觉得有家人、有朋友。如果我们一辈子只沉溺在家里,或者只待在一个特定的朋友圈子里,其实是很可悲的。我们应该和各种人接触,不论是在哪里,都要和陌生人交往,和他们交朋友,当他们是自己人。
我们先和容易相处的人交往,然后再去接近那些难交往的人。最终,我们会觉得我们即使是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也能和其他车里的人保持关系。虽然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其实我们周围全是朋友。
选择朋友
怎样才能找对人交上应该交的朋友呢?该怎么去选择呢?
所谓“找对人”是什么意思?对于个人的成长,要“找对人”是指找那些能够激励你乐于奉献、敞开心扉去帮助他人、愿意和他人分享生活的人。这些人会让你在与人交往时,有正确的态度。好朋友会给你很多东西,也会让你给他人很多东西。注意好人的定义——好人并不是单单做好事的人,而是那些激励你去做好事的人。因为不论你的朋友好与坏,如果他能让你在做好事时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他就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一个好人,可以帮助你像他一样,让你看到他的本性和他的内心世界。他可以帮助你挖掘出你的内在美,同时也看到他的内在美。最好的朋友是那些净化了自己、放下了自我的人,他们不讲个人私利,不讲条件,头脑清醒,心灵开放。只有头脑清醒、心灵开放,才能体会到快乐、丰富,感到精力充沛。谁能让你体验到这点呢?你的好朋友,你应该交往的朋友们可以让你做到这点。如果一些朋友让你感到心灵闭塞、占有欲强,变得贪婪、思想狭隘,那要小心了。这种朋友会毁了你。
在实现个人完善的过程中,要谨慎选择朋友。好朋友会让你与人分享,放下自我的快乐,达到乐于奉献而不求回报的精神境界。他们会鼓励你去爱他人。你丈夫应该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太太也应该是这种朋友。同时,你的孩子们也是你的朋友,因为他们让你成为一个较完善的人。
你需要找到合适的人做朋友,激励你。他们会让你养成好的习惯。这种好习惯会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说,一个人只需要花六个星期就可以改变习惯。我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各种习惯,但改变它就要花很多工夫。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同的朋友,可能会让我们养成不同的习惯,我们会自然而然去做一些事。但是一旦要改变一些坏习惯,比如吸烟,就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行,还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如果你和他人相处时总是磕磕碰碰,关系很紧张,这会弄得你精疲力竭,即使你有心去改变什么,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好朋友是建立关系很重要的支撑点。他会让你养成良好的习惯,正面去生活。
最初你从家庭得到这种力量,进到学校,一下子变得身心疲惫。然后你回到家里和朋友那里,重新充电,再次得到力量,然后你来到工作岗位,又一次变得伤痕累累。你需要再回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避风港,休整自己。有一天,我们可以超越这一点,不会再感到心力交瘁,不再需要朋友和家人给你充电、给你安慰、给你勇气。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让我们交上好朋友,而是让我们成熟起来,没有分别心,把所有人都变成我们的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有不同的生活圈子,和不同类型的人沟通、交友。如果你交友的范围狭窄,你会感到孤独,不丰富。
一些朋友是真朋友吗?
那些让我失望的朋友是什么朋友呢?我们应该怎么和他们相处呢?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朋友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你的朋友让你失望,仅仅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罢了。你心里对他有一个版本,可是他本来不是这样子的,所以你会感到失望。你对朋友有误解,有错误的概念,有不恰当的预期,所以会感到失望。
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一个朋友可能喜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滔滔不绝,他就是这种个性。你想等他安静点,他是不会安静下来的,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安静的人。一旦你认清了这点,就不再会对他有错误的预期,所以就不会失望。有期望,就会有失望,就会把爱人变成仇人,就会让你与他人的关系紧张。
怎么去认识一个朋友呢?总的来说,你选择做朋友的人,都是让人感到友善的人。物以类聚,你什么样,交的朋友就什么样。如果你的朋友是恶人,你可能在内心也有恶人的成分。如果你看到你的朋友很友善,你就像是看到了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你自己。如果你自己很纯洁,你也会交上纯洁的朋友。
妄 念
可悲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对事物有误解,有恨,有贪欲。我们将其称为“妄念”。我们的妄念越多,有妄念的朋友就越多。我们会相互吸引。所以,如果你有误念,你在朋友心中就不是你自己。人非圣贤。因为我们自身的妄念,我们对朋友也会有错误的认识。如果我们不存在妄念,或者说我们把自己的思想放空,就会看到朋友的本质,和看到现实的真相。如果你心里有把尺子,就会用这把尺子去度量别人,你就会对他产生误解。
再举个例子。我站在一百个人面前,一百个人对我会有一百种看法,因为他们都用其各自固有的标准、观念、尺度来看我。只有具足智慧的人才能看到我的本来面目。所以,朋友是最好的老师,你看到朋友时,就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了。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4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朋 友(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朋友多,朋友少……
体贴朋友的人,杂念会比较少。他们会让朋友做他们自己,不会要求他们有所改变。他们不想控制朋友,而是尊重他们,也允许这些朋友有他们自己另外的朋友。
如果你的朋友较少,可能是因为你太依赖于现有的个别朋友。你不肯放开他们。你会问:“他们怎么不给我打电话?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怎么不来看我?”你太依赖他们,把他们抓得太紧了。朋友多的人,允许朋友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在一起时大家很快乐,同时并不相互约束。他们也不会说:“这个是我的朋友,这个不是我的朋友。”如果你朋友很多,就会感觉很舒服很快乐,可以每时每刻都活得很自在。
好朋友不是行李,需要随时携带着。好朋友也不是你的影子,需要形影不离。朋友相互之间要保持距离,有空间,不相互制约。只有朋友少的人,才害怕失去朋友,不明白如何和朋友建立轻松、自由的关系。
如何才能改变朋友少的现状,多交朋友呢?首先,让朋友看到你是什么人,不要伪装自己,不要为自己竖起一道屏障。第二,接受别人的长处与缺点。如果难以接受朋友的本来面目,对他的行为有过激的反应,乃至对做的事特别有情绪,就要先自省一番。每人都有自己的天地,如果你不能接受别人的所作所为,这也会影响你对自己的看法。
假朋友
有钱有势的人会招来一些所谓的“朋友”。为什么有些人会因为我们的财富地位,而不是因为我们的本色和我们做朋友呢?
有人需要是好事,虽然是因为你的钱势。每个人都想让别人需要自己。让人关注,受人爱戴,感觉就是好。如果因为我有财富,你才把我当朋友,感到难过的会是我自己,因为我自身缺乏吸引你的力量,吸引你的是我拥有的财富。问题是,如果我们没有财富、权力和地位,我们本身是不是有勇气和力量去交朋友并与之保持朋友关系?如果我们本来就把自己拥有的财富当成自身的价值,没有了这些财富自己就一文不值,我们才会憎恨朋友在利用我们。每个人都想对别人有用,用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帮助人是有价值的事,不要为此害怕。
记住,如果坏人利用你,他们是自己作孽。这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他们虽然利用了你,但最终受害的是他们自己。如果你拒绝他们,或者惩罚他们,你就误导了自己。所以对那些利用你的人要小心,想想自己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后果,而不是对他们造成的后果。一旦你开始认为:“他们太贪婪,太两面派,他们在利用我。”你就在误导自己。他们对自身的行为负责,这个责任不在你身上。那么你该怎么办呢?其实,你不用想太多,但是要看出这些人的本质。如果你发现他们很贪婪,利用你,你自身就存在问题。他们如何说你,对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自己,看他们会造成的结果。
你也可以利用这些人让自己进步。这些人可以帮助我们完善我们自己,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杂念,并放下它们。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让我们发现自身的内在价值,净化我们。我们不必感到有责任去净化别人,他们应该自己净化自己,我们帮不了他们。
当我们的朋友受苦时……
我们的朋友有时会在痛苦中挣扎,需要帮助。我们该什么时候帮他?帮到什么时候为止?
我们怎么帮他呢?真的帮不上忙。我们不是造物主,我们只能接受他。每个人都有走背运的时候。有些人说他们在帮别人,往往他们只是按自己的意志强迫别人去改变。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当朋友需要的时候,能出现在他身边,听他倾诉,就很好了。
想帮别人,一定要谦卑。一个朋友高呼:“救命!”我们往往会马上表现得很帮忙。“这是我可以帮你的!”其实不然。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和时间去消化痛苦。这个时间也许需要很多年,甚至一生才能最终解除痛苦。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不能强迫别人改变。只要不用自己的尺度去审判,只要有耐心,接受他们,就是在帮助他了。换个角度说,如果你确实帮助他,反而会让他感到自己的无能与渺小。他们会因为觉得达不到你的要求而感到更伤心。他们会觉得无法回报你。这样,你就是在让他变得更脆弱,而不是更坚强。人类是不做改变他人的工作的。我们每个人被赋予选择的权利,所以我们也要允许别人选择是不是去改变他们自己。不让别人按自己的成长轨迹成长是不尊重人,如果我们不尊重人,爱就会变成恨。有时候说爱一个人,其实可能你想控制他。如果他们听你话,顺从你,满足你的需要,你就爱他。如果不这样,你就恨他。这不是爱。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4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朋 友(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朋友和家庭之间的平衡
为什么丈夫常常不能容忍妻子有朋友?为什么妻子要改变丈夫,限制他交友?有时父母会不喜欢孩子的朋友。朋友会在我们与家庭的关系中成为一道障碍。有些人总觉得妻子、丈夫或者父母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不喜欢他的朋友。如果我们的朋友不受家人的欢迎,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对家人所交的朋友也感觉不欢喜,又该怎么办呢?
事实是,你内心早就存有不喜欢家人所交的朋友的负面感情,只是你没有机会感觉到而已。等到一定的条件具备时,或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定的环境,比如一个人突现出现在你家,或者有谁说了什么惹火你的话,这种情绪就会发作,就会显露出来。只是这个人、这种环境勾起了你内心早就有的情绪而已。
我们该怎么办?家人也许并不了解我们的朋友。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也没有和这个人推心置腹地交谈过,所以他们会对我们的朋友感到恐惧。他们为什么会对一个陌生人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其实他们真正的意思是:“我不喜欢你交友的方法。我不喜欢你。”但是,他们会怪罪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应该征询父母及家人的意见,大家坦诚相见,认真沟通一下。
我们所爱的人的朋友
如果你珍惜你的妻子,或者你的丈夫,就应该接受他或她的朋友。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就应该欢迎他的朋友,因为这些人是你孩子需要的。
如果你认为女儿交的朋友有问题,那么你女儿其实也有问题。因为是你女儿有问题,所以她才会交同样的朋友。如果你爱你女儿,凭什么不能接受你女儿的朋友呢?反对你女儿的选择,拒绝你女儿的朋友,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这只能让你女儿和她的朋友走得更远,她们会避开你的视线交往。她会伪装自己。你不在她身边,她可能就会生活得一团糟。你应该允许女儿的朋友到家,进入你的视线。你女儿可能过些日子就会离开这些人,交另一些朋友,这些人你可能还是不喜欢。你是不能把你女儿的影子赶走的,所以应该爱她,接受她的选择、她的朋友。只有敞开心扉,帮你女儿觉醒过来,开启她的智慧,你的女儿才会是安全的。你女儿的朋友就是你女儿的影子,因为她要找到自己,找到能得到认同的人。
有些人会对其人生伴侣的朋友感到厌烦,觉得他(她)们太枯燥、太闹、太安静、太粗鲁或者太糊涂,理由真是太多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存在着固有的思维方式。“我要和丈夫的朋友交朋友,我要和孩子的朋友交朋友。”不可能的,你和这些人交不了朋友。每个人都不同。你丈夫在你心中一个样,在他朋友心中是另一个样。我们要能够容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对相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但需求不同。我们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你丈夫的朋友挖掘出的是你丈夫潜在的另一面,给了他你无法给的快乐。他的朋友对他是有用的,你不可能控制别人的思想,或者了解所有人的所有想法,这不现实。你可能会这么想:“我不能接受我丈夫的这个朋友,因为我不喜欢这个人,我丈夫不应该和这个人交朋友。”如果你有这种控制欲,那说明你有问题。你不够宽容。你应该给丈夫空间,你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如果你控制丈夫,他也会设法控制你。如果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自由的空间,他们也需要你给予空间。你的恨也会引发你丈夫的恨。迟早有一天,这种情绪会爆发,酿成家庭悲剧。如果你想为你丈夫挑选朋友,你是在自寻烦恼。如果你恨其他人的朋友,你就陷进了痛苦的轮回。
朋友的非分之想
有时候家人的朋友会在家里制造纠纷。如果朋友的丈夫或者妻子对你提出了性要求,你该怎么办?你可能会感到震惊,也可能会沾沾自喜。但不管你感觉怎么样,你都要有所反应。这种朋友关系要发生变化时,你会怎么办呢?
今天生活中的一大危险就是一些成年人虽受婚姻约束却对自己的性要求不够控制。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这种不健康的想法时,往往是双方共同造成的,责任可能不单单在一方。有句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可能是因为你无意中向对方发出了信号,让他感到你很痛苦,需要帮助,需要关心。你可能从没提出过,只是无意识之间让他觉得你有需要。我们都是很幼稚的,常常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可是一旦对方有所回应,我们会感到羞辱、生气。可能你向你丈夫发出了求救信号……你需要关心,需要支持……但是接受信号的并不局限于你丈夫一个人,还有他的朋友。朋友就会按你的需要“送货”上门。如果你没发出过信号,就不会有人响应你。所以你应检讨该如何和丈夫建立良好关系,满足需要,或者检讨如何自处以及爱护自己。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4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朋 友(5)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有过多需求的朋友
我有一些朋友,特别需要别人花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们,我们该怎么应付这些人呢?
虚弱的人就会需求较多。他们会比较贪婪,老要依靠着你,因为你让他依靠。我们会认为“我多花点时间在他身上,他会好起来的”。你把自己当成了天使、保护神,或者导师。你觉着多和他相处,他就会改变。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到头来感到生气的是你。你对他实施的计划是“他们就要好起来了”。你觉着你拯救了他。可是他会再来找你,跟你说:“你的这个计划不行,再帮帮我。”你会为此感到烦闷,但是这种烦闷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你,是你对自己估计过高、对问题估计过低了。你会很痛苦,你已经让他觉得你是唯一可以帮到他的人,你会永远支持他。如果你让他感觉到你是唯一一个可以帮到他的人,他就会只依赖你一个人。但是,如果你能让他意识到他其实要靠的是他自己的内在力量,他就不会全靠在你身上了。我们常常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向我们的朋友学习
朋友是我们的镜子。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地观察身边的朋友,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怎样才能把这种朋友关系演变成一种学习过程呢?
假设我们有个朋友,他特别依赖我们,我们可以仔细观察,看看是不是自己也同样特别有依赖性。如果看到身边很亲近的人有什么行为,我可能自身也会有这种行为。如果你能接受他,你就不该烦他。我们不断地从他人身上看到各种事情,如果我们不会因此产生过激反应,我们自己就没什么问题。如果看到别人身上的问题,而自己会连带有所行动,那么从中就可以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如果他的行为激怒了你,让你感到烦乱,让你有所响应,你就该注意了,警号灯亮了!你要提醒自己:“噢,他想控制我,我反应过激了。让我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想控制别人呢?我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呢?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样做过呢?我要怎么调整自己呢?”
什么是朋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那些能让我们挖掘出自身内在美的人。有时候人们会想:“如果我有朋友,我就会有一个爱的港湾,我就会得到支持,我的问题就会解决,我的生活就会充实。”对不起,不是这么回事。
朋友和我们一样是人。我们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情绪激动,火冒三丈。但是我们的朋友会平静地接受我们,因为我们和他很相像。我们不太容易引发他的分别心。一旦觉得有人要控制我们,我们会马上在周围竖起一道围墙。这样一来,事情可能就更糟了。别人会对我们挑三拣四,横挑鼻子竖挑眼,我们也会极力保护自己。很可能会错误地为自己辩解。这会让我们错下去。那些“好心人”本意是好的,但伤害了我们。朋友是不会这么做的。朋友会帮我们将内在美挖掘出来,而不是诱发我们的自负。他们可能也不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但是他们会接受我们做我们自己。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就不会时时防着别人,伪装自己,我们会敞开心扉,和他们交流,分享我们的痛苦,得到支持,使我们再入正轨。如果你小时候,母亲没有把你的内在美挖掘出来,你可能就会去寻找别的途径,比如一只小狗,因为你可以在小狗身上表达出你的爱心来。一个退休的老人会和一只狗做朋友,因为这只狗给了他机会让他表达爱心。其实甚至是一棵树都能成为人的朋友。
一个孩子需要有人爱他、尊重他、接受他。这样,这个孩子就会学习到如何去爱别人。爱,不是保护自我的一种行为。表达爱时,我们不需要伪装,不需要隐藏,不需要表现过激。我们只需要如实表达,真心、诚实就行。这才是爱。所以说,爱来自于一个纯洁的心灵。如果我听一个人说:“我爱一个人,可太痛苦了!”那就不是爱。爱是不会带来痛苦的。我们要区分“纯洁的爱”和“自私的爱”。“纯洁的爱”没有自私的成分,大家是互为一体的,不分你我。你和朋友在一起,你接受他们,他需要你时你会出现在他身边,他们不会在周围竖起围墙防着他人,不会变得自负。这才是朋友关系……关心他人,同时发现自己内心的美好之处。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4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工作关系(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三章
工作关系
工作要花力气去做,但是工作的目的应该是让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本性。可能是因为做了这份工作,也可能是因为我和这些人一起工作,我才有机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要工作、挣钱、生活,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为此做了很多年的准备,才有能力挣到一份工钱,支撑自己活下去,可能还要给他人钱,供给他们生活。我们还要为世界献出微薄之力;在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后,就要承担起一定的工作重任。
工作的目的
我们应该持有一种正确的生活观。有一位佛学大师说过:我们用以生存的方式其实表达了我们内心深沉的自我意识,它很可能会是你及他人痛苦的根源。很明显,有些人挣钱活着的方法是有悖于爱和情感的。比方说,从事武器交易、贩卖人口、出卖色相,等等,这些怎么能算是正确的生活观呢?反过来说,如果一种职业可以让人类、动物、植物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受益,这种工作就是好的。当然,找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该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呢?我们该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同事关系呢?怎样才能把工作从一种“受罪”变成能带给我们平静安详的源泉呢?
潜能和准备
每个人的潜能都不同。如果你在工作中能发挥出你自己的潜能与才智,就会喜欢工作,从中得到快乐。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只有你决定要承担起责任,你才可以承担起工作的重任。
找工作时薪水放在第一位
不幸的是,我们多数人都在工作中体会不到快乐。这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钱是快乐之本。我们会这么想:“我要是有钱,我就能过着幸福的生活。”受这种认识的误导,我们往往会找不到工作的乐趣。你想成为一个医生,还是工程师?你想当一个园艺师,还是一个电脑人才?虽然每个人的需求不一,但人都会被物质控制。人们普遍认为金钱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创造奇迹。
多年的寒窗苦读有什么结果?
人们进学校、深造、拿文凭,但是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是两回事。你学习时,是在收集储存知识,这个过程很难有什么快乐,纯粹是为以后打基础。你的注意力全在未来上,你盼着毕业,找份工作,升官发财。你的美好愿望要等很长时间才可以开始去实现。但在学校学知识的过程中,你却会感到烦闷,一时找不到机会将它加以应用。
我们小的时候,每做一件事都会马上体会到快乐和满足,比如骑自行车、上树爬墙头、过家家,等等。小孩子最知道如何时时都过得很快乐。等我们上了学,我们就会被迫学知识,我们觉得课堂上讲的东西枯燥无聊,没有意思,不能马上对我们产生作用。如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你都要等着在未来才能受益于现在所学的知识,你长大后,看到现实情况,会更失望。但是,如果你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从中得到满足,比如学习那些你从中能体会到快乐的东西,不断把学习的知识加以应用,如果你对上课和做家庭作业没有什么抵触情绪,你就会感到内心平静。它会为你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助于往后和同事建立良好关系。
我们如果能从学到的技艺中得到满足的话,算是很幸运的。比如,你喜欢音乐,那么你弹琴时,就会陶醉其中。如果你能洋洋洒洒地写篇论文,你可能会为你具有“下笔如有神”的能力自豪。不要等着努力过后才得到快乐,而要在努力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快乐。但是不幸的是,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
当学生时,总是有人告诉你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怎么去做,很少会有人来征求你的意见,问你想学什么。这种情况不是我们自己要求来的,而是社会习惯势力造成的。人们认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为未来的成功花费很多年的时间去学习。我们要等上二十年,才可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被社会承认,受人尊重。人们理解不到这一点,他们无法从小学、中学、大学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因为他们忽视了今天,一心只为未来。
等人们掌握了工作的技能,他们也早已磨炼成了铁石心肠,因为他们等了太长的时间。他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些感觉麻木,视若无睹。等他们爬到了一定的地位,他们会有更大的野心,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他们无法安享一个平和的心态,无法享受正在经历的每时每刻。他们满脑子都只有未来的梦想。
在社会体系中,我们的行为好像都是按着既定模式在运行,我们学习是为了未来的工作。我们忘记了学习也是一种职业,我们从中学会和老师及同学相处。人们认为在家里做的事不算是工作,在学校里做的事也不算是工作,只有在办公室里做的事才是工作。很明显,这是一种错误。
在公司里混出头
这就更可悲了。他们累积、打拼了太久,才在社会上立了足,有了地位,他们也会随之变得傲慢无礼。他们在单位成了“老人”,正所谓“媳妇熬成婆”,开始瞧不起别人,欺压别人,并从中感到一种快乐。即使是回到家里,他们也常常看自己的孩子不顺眼,觉得他们太笨不成熟,就像他小时候被大人看低一样。
初进一家公司开始工作,因为还年轻,所以在心灵深处,有的是空间去忍受。随着年纪和资历的增长,痛苦在内心越积越满,总有一天会溢出来、会爆发。等他们到了一定的位置,或者熬到了某种资历,他们就“有权力”去欺压资力浅的人。在他们“熬资历”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不择手段、削尖了脑袋去钻营,反正同事不是家人,不用对他们客气。所以在公司里要想当主管,就很可能把你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5
《接触》 第一部分<br>
《接触》 工作关系(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为未来工作,为今天工作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价值高低是用他的能力、财富、地位来衡量的。在大多数时候,你都是在为未来的目标而不懈奋斗,所以很难有心理平衡。你一心只想着未来,而忽视了今天。也许在你人生中,有一天你会说:“啊,我感到满足了。”但是为了能说出这句话,你却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不值得用这么多年的痛苦去换取如此短暂的快乐。
人常常受未来的目标驱使。你有一个计划,要实现它,要花三年时间。在这三年中,你压力很大,人很紧张。读个博士,也要三年时间,在这三年中,你总是忐忑不安,为学位感到焦虑。你决定为穷人募捐,为了这个目标,你努力了十年,身心投入。这些全都不值得,因为你忘了我们做任何工作都是为了让我们内心得到安详、平和。如果你认识不到这点,你只能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仅仅是在到达这个阶段时能感到一番短暂的快乐与满足,这真的不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你工作了八个小时,然后你就要想休息了,因为你太恨这份工作了。你工作了五天,然后你要想休息两天,可是你觉得还不够,因为你会自然而然地把工作的压力带到假期里。你从办公室回家时,也会将工作的情绪带回家。你差不多总是带着工作的压力在生活。这真是不对。你应该改变一下,学着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在工作的同时,享受这种乐趣。享受过程,结果会更快乐。
逼着自己往前走
职业人士要靠薪水维持生活,他们必须不断工作才有钱支付各种开销。他们对公司虽然感到厌烦,却不敢辞职。他们需要钱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因为他们是为了钱和权而选择了这份工作,所以工作其实对他们来说是空洞的。这点是很让人感到可悲的。
公司里空出一个主管的位子,大家都去争。为什么呢?因为人人都想得到权力去支配别人。但是老板只有一个,大家会打得头破血流。想想在办公室里熬不完的超时工作,你的情绪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只有回到家里,才觉得有机会放松一下。但是工作的巨大压力,难免会在家庭中造成影响,引发家庭矛盾。你有了学位,有了工作,有了钱……可能也因此有了一纸离婚书。
好好生活的权利
其实我们都忘了,我们在这个世界本来有权利好好生活的。我们有责任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美好,我们要为这个世界做贡献。如果你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是金钱买不来的。从这点来看,公司也会给人带来欢乐,就像在家里一样。如果你在公司只有恨和恐惧,就说明你和同事相处得不融洽,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他们会怀疑你、嫉妒你,甚至欺骗你。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摆脱这种恨、恐惧和愤懑,你最终会淹没在这种负面的情感中,难以自拔。
开始时,你可能仅仅是不喜欢老板,不喜欢周围的几个同事。慢慢地你会恨自己,觉得沉沦、迷茫。为什么你会感到不平衡呢?因为你为了得到快乐等待了太长的时间,受到了太多的折磨。到头来你四十岁、五十岁,或者六十岁时,你钱也有了,权也有了,你还是不快乐。你父母不和你生活在一起,你的朋友们也忙着自己的工作没工夫理你,和你天天混在一起的还是那么几个公司同事。你想家,想朋友,生活却是空空一片,唯有工作与你为伴。
记住,我们学校毕业的那一刻,就注定我们要和亲人分开了。我们会搬出父母的家,独立生活。我们会和一些过去的老朋友各奔东西,失去联系。如果我们不能在工作中找到新朋友,我们就会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不仅会让我们生活得很痛苦,也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因为没有朋友,所以我们觉得公司的同事个个都是冷血动物,不关心我,不理解我。如果没有家人朋友支持我们,我们即使拥有了汽车洋房,同样会生活得不愉快,因为我们为得到这些而损失了太多宝贵的东西。我们要从痛苦中惊醒过来,采取行动,生活得快乐。
为正确的生活采取正确的行动
一说到正常的生活,我们很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在选择工作时,我们可能先选一份觉得能让自己做个好人的工作。千万别一心想做什么好人,做什么好事,因为这会让你落入一个圈套,自视太高,看自己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人。你会说:“你不怎么样,我比你好。”你会变得自负,因为你觉得你做的工作比他人强,别人做的事不如你。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5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工作关系(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工作的真正目的
多数人在世上都要工作,要做事情。工作中要冒的风险是“怎么”去完成工作。有些人会利用别人、用欺压的手段迫使他们把要做的工作做完,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使命,不会为此感到内疚:“我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样才能挣到钱,生意才不会亏本。”他们不明白工作的真正目的是让我们有机会去接触人,有机会让我们大家相识。工作要花力气去做,但是工作的目的应该是让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本性。可能是因为做了这份工作,也可能是因为我和这些人一起工作,我才有机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是什么呢?就是那些阻碍我们开启智慧的念头和行为,是那些不让我们快乐、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东西。所以说,如果一份工作不能让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不能让我们产生智慧,这份工作就不是我们需要的。
造成伤害
我们的工作有多面性。如果我的劳动成果会让别人变得更贪婪,占有欲更强,或者因为得不到而会伤害自尊,或者在工作中太过强迫别人加快效率从而让有些人感到无能,等等,这种工作对人对己都不利。
今天我们去逛超市,看到商品琳琅满目。有多少商品是我们生活真正需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其实不一定。有许多所谓成功人士,他们有钱有势,也有专业优势,他们会有一些自欺欺人的想法:“看我多成功,我雇着这么多人,有这么多财富,我还捐这么多钱。”其实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会让他的手下以及那些想拥有这些财富的人产生更多的占有欲和焦虑。
我想强调,正确的生活是从事一份不会让人从中感到焦虑、产生更多欲念的工作。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中,如果一份工作逼迫你去争、去抢、去伤害,同事之间互相贬低、指责,这就不是份好工作。
判断工作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工作呢?什么是有价值的工作?什么又是有伤害性的工作?说白了,工作就是我们所做的事,这种事可以是你在学校当学生做的,在家做的,在一个公司为挣钱做的,甚至于我们退休后当义工做的,等等。这些全都可以称得上是工作。不论是什么工作,如果它让你偏离航向,让你去占有、控制、害人,它就不是好工作,你就不应该做这个工作。我们需要做的是那种让我们和更多人,比如同学、朋友、同事加强联系、紧密团结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可以让我们变得谦卑无私。
对工作和他人的态度
我们太过于为了工作而工作,而忘记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成熟,具有智慧。工作不是因为有事情要做,例如打扫房间的目的,不是因为打扫干净让人再弄乱。这不是工作。工作是一种爱和交换的行为。如果我们生产某种商品,是因为我们要和别人分享,我们想平等交换。我们需要牛奶,所以我们种菜,用菜去换牛奶。我们制造汽车零件,然后换来水果。这都是因为我们想贡献出自己的能力,和别人分享我们的成果。可是,如果生产电脑的人觉得,“我的电脑才更重要”,或者种菜的人觉得,“种菜不怎么样”,这种错误的态度会让人产生不平等,自视高的人会变得傲慢无礼,“我比他高,比他本事大,他是农民,低人一等”。而自视低的人会有自卑感,他们会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而想办法从事“高尚”的工作,“如果我做了那种工作,我就有地位,权力也就大了,我就成功了,我就生活得快乐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美国总统也常常焦头烂额,生活不快乐。亿万富翁们也不快乐。这不是问题的答案。
每个人需求不同。当老板的,他们害怕拿不到订单,签不上合同,没有生意做,就会亏本。人们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表达恐惧有不同的方法。这个世界应该是平衡的,如果需求过多,供给就可能少,那就需要提高价钱以降低需求。我们要在个体的不同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现在有太多人想在计算机专业方面找饭吃,想以农业为生的就很少。所以从事农业生产可能有一天就会变得有价值。我们需要平衡需求和欲望,否则永远得不到满足。
离开痛苦的工作
面对让人痛苦的工作,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人觉得:“你工作不开心,在这种环境中不快乐,是因为你的业造成的。即使你离开了这份工作,下一份也同样会不开心,因为你的业还没消。”另一种人则觉得:“这种痛苦的工作不是正确的生活,我一定要选择离开这种工作环境。”
变得有智慧
前段提到的佛教中的“业”是哪里来的?它是什么?它就是你无法控制自己的现状。总体上说,世人都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因为我们还没有获得解脱。我们还要受环境的困扰。但是我们可以一步步地向高处走,逐渐获得智慧。这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时间。你有一天可以和那些爱找麻烦的人平和相处,但绝不是今天。今天你还会受这些人影响,被他们弄得心烦意乱,晕头晕脑,无法自已。你需要有人在周围支持你,你需要空间使自己平定下来获得自愈。人的心就像一池污水,如果没人搅和,污泥会沉淀,水就会变清。所以说,如果你一下就被激怒,你心中的池水就被搅动了,污泥就泛起来了。在一种好的环境下,怒气才会消失,就像是天空中的月亮,被乌云遮蔽,只有乌云散去,月亮才会显露出来。我们的心就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安静下来,找个地方静思,有些人会去庙里,有些人会去教堂。我们用这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心,保持心的清醒。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5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工作关系(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找个好的工作环境
当我们被各种事情包围着的时候,就要尽量减少再为自己增加负荷。我们要安定下来,让思绪得到停顿。在生活中,我们与外界建立的关系,大多数应该是平和快乐的,我们需要生存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周围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支持、关心我们。另外的百分之二十会常常提醒我们,让我们记得:“噢,我的自我意识还是太多。我应该放下自我。”所以说,这百分之二十的人的角色就是不断警告我们,“烦”我们,让我们不断地去完善自己。但是,我们必须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支持我们。别把自己推进太过艰难的境地中,而需要不断向前走。如果我们婚姻美满,会就得到另一半的保护。在工作中,也会有相处融洽的同事。还会有别的生活圈子,比如有相同信仰的朋友,一起做义工的朋友。我们和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做朋友,大家一起活动,也相互照顾保护。但有一些小群体,我们根本躲不开,常常被迫要和他们打交道。
偶尔,我们做事时,就会碰上这种情况,我们没有选择。如果我和一大批同事都相处很好,只和一个人关系很僵,这倒也没什么。如果90%的同事都很难对付,我就得想办法离开这个环境。如果你还待下去,你就会陷在这里,而且可能会越来越深,难以自拔。所以你要放自己一马,让自己得到解脱。你需要自我调解一下:“我以后再来做这件事,等我能力更强的时候再回头来做。有一天这些人会支持我的,但现在不会。我要不行了,我没法再这么下去了。所以,我要想办法换一种方式继续向前走。”要给自己时间和经验,让自己更成熟、更智慧,等有了应付这种情况的能力时,再回来重新面对这些麻烦事、麻烦人。有些伟人成功地经历过常人难以忍受的苦,但不能看到他们行,就认为我们也行。我们真的不行,我们经历的风雨还太少,我们的能力还远未达到他们的水准。所以,我们要按自己的节奏、计划来做事,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得到他人的帮助与支持,成熟起来。
你的看法,他人的看法
在工作环境中,我们要忍受痛苦的折磨,同时也可能会伤害别人。我们会说:“工作得这么做。”但是这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看法,是从我们个人的观点来看问题,依据我们个人的能力做出判断。有时我们招了新人,高估了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工作水准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情况也可能正相反,我们觉得这人不行,做不好,但他却做得非常好。因为我们没能正确地认知一个人,所以事情就可能会有些乱。所以,我们在和他人一起工作时,要先明白我们并不能百分百地了解别人是什么人,他们需要什么。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你往往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我要做这个,我要生产这种产品”。因为你并不一定了解他人的需要,所以你生产的产品并不一定是别人需要的。你要换一下角度,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发现“他人”需要什么,而不是“你”需要什么。你可能在这个领域很在行,但这也同样需要你了解别人,也就是你的顾客的需求。跳出自我看问题,因为我们都很自私,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求。
一个摄影师的困惑
我在这儿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在工作中面对问题,并让自己成熟起来。一个摄影师曾跟我讲过以下的故事:
“我雇了十个人,在工作中,我总是让大家都有发言权,表达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希望他们在这种开放式的环境中发展自己。但是,我还是发现这个社会太过于引诱人们产生欲望。在商店里,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但是每一个广告都做得非常吸引人,让我们觉得没它就生活不下去。虽然我们都自认受过良好的教育,很理智,但还是抵挡不住诱huo,觉得该买辆新车了,该买几件新衣服了。而那些本来就资产不多、机会不多的人就更会误入这个圈套。
“我们的工作是广告摄影,有些时候我们的商品并不怎么样,属于低档货,不值钱。但是厂家允许顾客分期付款,这样一来,那些买不起的人也觉得有能力支付这件商品,可以马上搬回家享用。顾客可能以为家里添了一个大件,但其实却成了自己欲望的奴隶。他要每月从不多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分期付款,为一个不值钱的东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我们做广告摄影的,任务就是把不怎么样的商品,拍得如花似玉。你翻开报纸,看到广告页,觉得广告推介的产品样样都那么可爱诱人。如果我们拍得不好看,厂家是不会付我们工钱的。他会说:这东西让你拍得像是垃圾。事实上它就是垃圾。但是我们却把它拍得美轮美奂,让你觉得买回家很值得。我对此感到很困惑,因为一方面觉得公司很好……我们对员工很好,让他们公费外出度假,或者送他们接受培训;可另一方面,我又觉着我们公司在拍产品广告时,言过其实,净玩虚的。这怎么办呢?而且有问题的还不仅仅是我们这些摄影师,那些生产商、销售商,以及银行提供分期付款的,大家一起合伙在做这件事,属于一条绳上的蚂蚱。”
这个摄影师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呢?这和说假话有关。我们的教育有问题,在学校里,老师教会我们伪装自己,“把我不好的一面藏起来,别让别人看到。我要讨好人,让别人觉着我很和善、很诚实、很礼貌。别把真心话告诉别人,而要听别人说。”你小时候在家里,父母曾跟你说过类似的话:“听着,按我说的做。别和我争,你还小,什么都不懂。”等进了学校,老师同学又教会你掩藏,不要说真心话。我们慢慢地习惯了掩藏,习惯了说假话,习惯了骗人,最后我们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我们习惯了虚情假意,认为这才是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一旦有一天,我们站出来想揭开问题的真相,我们就成了“另类”:别人会生我们气,排斥我们,孤立我们。人们会觉得我们太直率,太老实,太没有城府。我们说出了内心的真话,让别人看到了我们的真实想法,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但是因为习惯势力让我们相信真正的成功是被人需要、被人崇拜,世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占有,所以我们压抑自己的诚实的本性,以被大多数人接受。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5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工作关系(5)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工作中的业力
有一些信佛的人这么想:“如果我生病了,那是因为我的业引起的。如果我失业了,说明我有业力要消。”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让我们从佛学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业力的产生,是因为你在工作中得不到快乐,没有控制自己而做出了错误的事,这才是业。如果你病了,你可以承受这个病,或者你很穷,但是你可以应付这种穷日子,这就不是业力。这仅仅是事情的自然发生,不是什么业,就像是天可以今天下雨,明天就会出太阳一样。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阳光灿烂,都是自然的天象。不管你是聪明还是笨拙,美貌还是丑陋,都一样。但是如果你自视美貌而高傲自负,就会影响你为人处事的方法,这是业力。如果你虽然有钱,却是个吝啬鬼,你的行为会因此受到影响,这是业力。人们往往不明白。进了学校、教堂学习,却不明白那里教了什么。其实所教的即是:你不能因为生活好、有运气就沾沾自喜、扬扬得意……过好生活和过穷日子仅仅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而已。
有人就业力的说法,问我一些关于自杀的问题。自杀不单单是跳楼、上吊,自杀有很多种,情绪低落也是自杀。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没人需要你,也是自杀。有许多种方法表明一个人想结束生命:对人施加暴力是自杀,酗酒吸烟都是自杀,由于人们意识不到这点,而给它们不同的说法而已。
人们觉得有钱比内心安详重要,但是内心感觉安详,就像拥有丰富的财富一样。你觉得能够自我控制,而且内心无比丰富,就像钱包很鼓一样。你是一个艺术家,生活很好,但钱不多。人们误以为财富只是指有钱,所以因为你钱少,他们就认为你不富。但是不要为了钱而误入歧途,以不正当的手法获得金钱,否则你会很难让自己修复过来。
最好的修为
人生最好的修为是修你自己,为人诚实,不欺骗人。如果有人逼你说假话,去伤害别人,要表示拒绝,或者离开这种环境。在别的地方会有诚实友善的人接受你,欢迎你。别想着说“我必须在这儿待着”。就像是一家酒吧,大家都爱去,那里就会拥挤不堪,这不是酒吧老板的问题,是大家自己造成的,是他们自己选择去这家酒吧的,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去喝酒。同样的道理,你在单位里,老板欺负你,同事欺负你,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他们在欺负你,其实呢,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你不给他们机会欺负你,他们也就成不了魔鬼。不要因为诚实而让客户欺负你,你可以找其他的客户。可能生意上一时会差点,但对你个人完善有利。广告不一定非要虚假才能吸引人,摄影不一定非要虚假才能招揽客户。真实才最可信,生意不一定要靠蒙人才能赚到钱。
在工作中守护自己的心灵城池
在工作中,你可能会碰到一两个爱找麻烦的人。如果得不到老板的喜欢和信任,我们该怎么和老板相处呢?实事上,我们怎么能和一个不正直的将军为伍呢?所以,在选择工作时,要选择一个既能获得丰厚的薪水又能让自己保持诚实的本性并从工作中得到满足的工作,不要等到发工资或者发奖金、提级时才有一丝满足感。如果你不渴望逃避,就不会等休假等得那么辛苦。如果你每天都盼望上班,那就说明你和同事的关系相处得非常好。如果你只有在休假时才有放松感,那说明你工作得不开心。如果你接触的人可以让你内心感到平和安详,允许你按自己的节奏做事,你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如果周围的情况恰恰相反,这就是个悲惨世界。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家庭、一群好朋友和同事,那就太受罪了。
和不诚实的人相处
我们怎么样才能在坚持自己原则的情况下去和不诚实的人打交道呢?我们怎么样去和那些要求我们说谎骗人的客户做生意呢?如果一个客户本身就没有同情心,你就无法对这个客户有同情心,他不会正确地理解你的同情心,他不是你,也不明白你。所以你要好好想想你说的话和表达的思想,说出你想要说的话。和他谈话时,放松自己。不管他们有什么反应,你都无法控制。但是如果我们可以让客户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角度看同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感到内心安适。这点也很难做到,可能你做得不好,但这也是正常的。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5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工作关系(6)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为帮助别人而伤害自己?
我们努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其中可能会有一个原因使我们有这种意识:“我雇着十个人呢,所以我的生意是他们维持生活的保障。”但是,如果做生意时你伤害了自己的良心,那么你做的生意也就帮助不到你的手下们。换言之,如果你内心平衡,这个世界也就是平衡的。如果你内心平衡,你就自然会有一股正面的力量鼓励你。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时,出发点都根本不应该是为了表现你的慈悲,表现你对这个世界做出什么贡献。如果你有钱,不一定要拿出来捐给谁。如果你按时付账单、让别人和你做生意时赚到钱,这就是你在做善事、在捐助、在奉献了。如果在你思想中总想着别人的利益,你的生意一定会做得好。
有人这么想:“我生意要做大,多挣钱来养孩子。我生意做得更大,我就会有钱做慈善工作。我事业要蒸蒸日上,我的手下们也就可以多挣钱。”这样一来,你给自己的压力就太大了。帮助人有很多种方法,你不用想“我要为了别人的利益做出自我牺牲”。如果我们有这种想法,就是真正在害自己。我们当然要让别人赚钱,但是我们要和别人公平交换。一个园丁月薪要给多少钱?一个计算机程序员应该挣多少?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求多,供给就多。如果一个人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很大,他可能就把自己定价在“一万块”。因为我需要,我就可以下订单,双方满意。世界上好东西多了,它们的定价也就较高。为什么不呢?这是对的,多挣钱过好日子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不要把伪劣产品当优质产品卖,不要用欺骗的手段赚钱。
生意和艺术
摄影师是艺术家。我们要支持艺术家,因为他们把我们的文化流传给下一代。我们在经济上要支持那些心灵美好、德行高尚的艺术家,让他们过好日子。对他们来说,时间很宝贵,他们需要时间更多地创作,美化我们的世界,美化我们的生活和心灵。所以,我认为生活过得好很重要,我们应该事业成功,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到心里踏实。
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价码
我们对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标准。甚至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标准。如果你看到一幅绘画精品,你愿意付一万块钱买回家,但是作者开出的价钱只有一千块。因为我看到这个画家的水准,希望他创作更多的好作品,所以我愿意多付钱支持他,也觉得超值。如果我和朋友去咖啡馆,服务员服务很周到,我就愿意多给她小费,让大家感到为人慷慨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我想成为别人的榜样,让他们知道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别人高兴了,你也会感到幸福。如果你来我这儿工作,我问你要多少钱,你说“我需要一万块”。下一次,你也许只要一千块,因为你觉得不需要一万块那么多,并非每个人都需要一万块,有些人不愁钱用,他们只想多奉献,多为别人做事情。但是有些人因为要养家糊口、为小孩子未来的教育储蓄,就需要钱。每个人情况不同,所以要求的标准就不同。
不同的薪水
有时候我们觉得工作做得很多,但得到的薪水太少,心里感到愤愤不平。碰上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多挣钱呢?
这的确是个难题。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与正义。永远不要问“为什么”,永远不要想得到每一个问题的理由和答案。世界上有太多的条件在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大家都想多挣钱,那么挣到多少才算够呢?可悲的是,如果我们是为钱而工作的话,那就永远不会有够的时候。最好的哲学是“存钱就是挣钱”。如果你能从每个月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存起来,你就开始多挣钱了。
如果你对收入不满意,你就该想想是不是有人可以代替你做这份工作,你是不是应该换换工作。但是,你在哪儿能找到能挣更多钱的工作呢?如果找得到,那为什么不去呢?做生意的基础是供求平衡。如果你具特别的能力,你就可以多要钱。但是如果你和别人水平差不多,人家当然就可以少付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多要钱,就是自寻烦恼。这是做人的一个悲剧。
我们生活在对未来的恐惧中。我们因为对未来缺乏信心,所以要多存钱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多存钱也会让你心境不好,因为你可能总是在想:“明天我可能会碰到麻烦,明年的情况可能更糟。”因为我们有贪欲,所以我们就会不停地有需求,我们的贪欲也永远不会得到满足。
当老板的,如果让员工自己提出工资要求,他都会多要。人类对财富的争夺战是永远不会停息的。老板们也有他们的担忧,生意上要冒风险,还很可能会欠债。不过,我们要切记,一个人不会一辈子有钱,也不会一辈子没钱。财富是在变化的。让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美国学生,他的全部家当是五千美元和两只皮箱。二十年后,他结了婚,有两个女儿,有工作,有房子,有车,有学位,同时还欠着银行二十万的贷款。和二十年前相比,他是富了还是穷了呢?现在他有银行户头、家庭责任和婚姻承诺,而二十年前,这些东西他统统没有。所以我们要理解财富是不断变化的,既可以来,也可以去,只有保持心的自由,我们才会有安全感。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6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爱一个人(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四章
爱一个人
了解我们自己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仔细观察和研究一下我们的生活伴侣。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有好有坏)。这种方法有时会让我们感到不高兴,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看到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也就会改变看人的方法,并且会发现我们爱的人也在变化。
我们都想摆脱痛苦和磨难。作为人,我们不断努力探寻人生的真谛。但是我们怎能解脱自己达到一种安详平静的境界呢?通过爱。我们从爱父母、兄弟、姐妹开始,然后爱我们的丈夫或者妻子以及孩子。不论是哪一种爱,都可以帮我们获得释放。我们一再感到孤单,爱让我们发现自己和其他人融合在一起。这是迈向智慧的重要一步。
开始建立一种关系
我们如何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婚姻家庭生活呢?
这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我们在原生家庭和朋友中生活了二十年左右,为我们与外界建立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大后,我们掌握了技巧,知道如何与各种人打交道。进入择偶的年纪时,我们就已经懂得什么人对我们是重要的,什么样的伴侣可以给我们平静和幸福。
爱的榜样
爱人并非易事。我们原生家庭可能因为不健全或不幸福而教给我们不健康的与人相处之道。童年时和兄弟姐妹关系不好,甚至和父母的关系也很紧张,长大后就会不想和他们来往。这种经历会在往后谈恋爱时带来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
从另一方面看,原生家庭也可能使一个人特别依赖家庭,也就是所谓的“恋家”。我们心里太关注自己家的人和事,而把别人排斥在外。如果和出生的家庭关系太近,就无法再容纳别的人,那么就离不开自己的父母,只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不想让别人走进自己的生活。这样,爱会变成恐惧、怀疑或者妒忌。这种状态使人无法寻找到个人生活的伴侣。
渴望被人爱
长大成人,我们会有欲望想和别人建立恋爱关系。如果小时候在家里生活不幸福,就会想:“这一次,我要好好做这件事,不出差错,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许还会说:“我要找到一个我爱的人,我要对她负责。我要找到理想的生活伴侣,我们不会发生争执,生活很和谐。”甚至还会有这样的期盼:“我在这个家庭太多年了,我长大了,该有自己的小家庭,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了。我要找到爱我的人。”
作为成年人,我们会苦苦寻找一个值得我们爱的人然后与他终生相守。不幸的是,我们往往寻找的不是我们爱的人,而是爱我们的人。我们问自己:“他爱我有多少?”有些人虽然不承认这点,但是每个人爱别人的同时都想得到爱的回应,也就是被人爱。我们会想:“我爱你,你当然也就得爱我了。”我们开始约会,梦想着恋爱中的他就是“梦中情人”。如果不是,我们会照着原本的目标改变他。我们在考虑婚姻关系时,是从个人的观点和角度来看的,看自己如何能从中受益。这不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附带的条件太多,这种爱不会让我们幸福。
这是种矛盾。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渴望独立,和父母分开住。他们认为成年就意味着自立,和其他人分开,过自己的生活。但是,真正的自立却是通过明白我们和其他人不可分割才得以实现的。知道怎样去爱一个人,学会理解憎恨的人,这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标之一。
恐惧与依恋
我们都知道恋爱是如此的罗曼蒂克。开始恋爱时,我们会发觉有太多的东西让自己和所爱的人一同分享。两人在一起时快乐无限,有说不完的话,对恋爱之外的事都不关心。你们想终生相守,所以决定结婚。但是,同时你会感到恐惧,因为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生的承诺,怕有什么闪失。“我很爱他,所以我要和他一辈子在一起,爱他一辈子。”因为怕失去,所以两个人会更加的相互依恋。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6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爱一个人(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求同还是存异?
我们刚开始和一个人建立稳定的xing 爱关系时,往往会忽视两人因家庭背景、生长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文化价值观。我们看问题,观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心爱的人的行为也自然和自己期望的不太一样,有时甚至像一个陌生人一般。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想象改变所爱的人。这会让人很费心,也会感觉担忧害怕。
如果有这种恐惧感该怎么办呢?我们突然感到彼此的爱有所消退,对方有自己的意志、独立性,和我们的想法不同,该怎么办呢?我们会试着管住他、控制他,因为我们管不了父母、兄弟姐妹,也就只能管得住生活的伴侣。我们往往会这样想:“我是成年人,很聪明,我清楚我需要什么。我有能力过自己的生活,做我想做的事,我有决定权。”我们忘记了,我们只对自己的事有决定权,也只对自己负责。如果我们觉得对别人的事有决定权,对别人的事也负有责任,往往要接受深刻的教训。
我们的生活伴侣就是我
因为我们没有仔细去聆听和观察自己的生活伴侣,所以他们有时在我们面前出现时,像是陌生人。他们不应该是陌生人,而应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因为他们是我们选择的。俗话说,物以类聚,我们正是因为和他们有相互类似之处才会相互吸引、相爱。我们在选择爱人时,其实是在挑选“自己”,我们的生活伴侣就像我们的投影一样。
有一个故事说一间公司要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搬到开普顿。有一位职员问公司里一位反应机灵的人:“开普顿的人怎么样?”这个人反问:“那你觉得约翰内斯堡人怎么样?”那位职员回答:“工作努力、说话直率、为人友善。”“那开普顿人也一样。”这个很机灵的人说。
另一个人也想知道开普顿人怎么样。这个机灵的人仍是反问他,约翰内斯堡人怎么样。那个人说:“粗鲁、贪婪。”这个机灵的人就说:“开普顿人也一样。”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在世界许多地方有不同的版本,你可能也曾听过。这个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我们看周围人,事实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我们在挑选伴侣时,挑选的是我们自己。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挑选生活伴侣时,看上的品质,其实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品质,只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罢了。人们经常会问:“我找生活伴侣时,怎么才知道他好不好呢?”事实上,对方会和我们一样好或者坏,我们选择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艰难跋涉二十年,我们选择的人可能也会是受痛苦折磨的人。我们和父母也会有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继承了他们的基因。我们的生活伴侣是自己的镜中人。如果一个人心里乌云密布,满脑子的欲望、贪婪、憎恨,他也就会选一个有相同品性的人。他们会相互适应。
了解我们自己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仔细观察和研究一下我们的生活伴侣。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有好有坏)。这种方法有时会让我们感到不高兴,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看到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也就会改变看人的方法,并且会发现我们爱的人也在变化。
分享自我,相互学习
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自己——我们困惑、茫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能认识人、了解人呢?我们会用自己的错误想法去看生活伴侣,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如果他这样,如果她不这样,我就会很开心。”然而,即使对方按自己的意思做了,我们也不一定开心,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由此,我们的关系就慢慢冷淡,不易沟通,开始感到孤独寂寞。虽然很想改善两人之间的关系,但会尽量回避谈这件事,将悲伤掩藏起来,不让对方看到。
抱着幻想结婚
这份痛苦如何升华到一种相互的理解呢?首先我们要放弃改变对方的想法。当然,我们可以想他所想,为他分忧解难,但是说到底,他是他,你是你,他有自己的使命,你不能替他完成。虽然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较好、生活态度也较端正,但是我也不认为自己可以按个人的意志改变所爱的人。我们觉得:“他是个工作狂,但我可以改变他,我的爱会感动他。”或者我们还会觉得:“他这人贪财、无聊,但是我可以改变他。”这就是我们抱的幻想,然后抱着这些幻想结婚,希望有朝一日所爱的人会被我们改变。
这种念头常常让人失去理智,而结果往往令人感到愤懑、受骗或者觉得对方背叛了自己。事实上,没有背叛者,是错觉把我们推到了这一步。我们不了解别人,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想别人,一旦发现事情和原有的想法有出入,就觉得天塌下来了。我们争吵,甚至会动起手来,但事情会变得更糟。期望不能代替事实,我们所爱的人只能是他们自己,无法成为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在一个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关系,了解到我们的生活伴侣是什么人,他们需要我们什么。
我们需要别人来帮助我们成长、完善,因为他可以让我们学会给予、学会去正确地爱人。通过我们爱的人,我们学会了如何和别人紧密相连,而不是相互疏远,也正因为我们拥有了生活伴侣,我们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6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爱一个人(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了解自己
我们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明净的,我们的意识深处,原本也是健康的。但是我们却经常忽视内心深处的清净,只会用肤浅的观点指挥我们的行为。
我们本心总想让我们去理解世界,但是我们却受由自负产生的妄想驱使而忽视了应有的完整人格。我们也许察觉不到这点,但是我们内在的良知却常常把我们拉回来。一旦我们做了违背真心的事,就会提醒自己:“错了,这和我的本意是相违背的,不对!”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这点,会觉得伤心失落,因为我们感到了忿恨,我们造成了伤害,给别人带来了痛苦。唯有放弃自负,我们内心才会感到舒适、轻松、和谐。我们是有完整人格的,但是自负把我们撕得四分五裂。我们一旦放下自负,就能听到内心发出的呼唤,找回真我。
什么是自负?
简单来说,自负就是和过去相关联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它会让我们觉得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不能与别人为伍。自负会让我们无法生活在当下,不论做什么总有个影子跟随着,不断地告诉别人:“我四十岁,我叫史密斯,我是个教授。”这就是自负。但是如果我们明白自己只是生活在当下,就根本不再需要什么标签,什么身份,我们只是在这一刻活在这里。每时每刻,不是“再生”,而是“新生”。这一刻活着,然后死了,下一刻,获得了新生,而且不背负着过去的影子。如果背着过去的影子,我们就有自负,就不会是一个百分之百在这里的人,也就是不完整的人。自负让我们无法完全活在当下,总会被过去纠缠:和别人交往时,会有一些条件;对待朋友时,也有所谓的方式方法;对食物有偏好;和人交往挑三拣四。做什么事情都讲条件,有过去,有今天,有未来,有家人,有陌生人,有所恨的人,也有所爱的人。我们按过去来判断今天,可能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过去的很多观念早已老掉牙了,但是因为自负,所以看不到事情新鲜的一面。
我们有自负,但本心意识却想让我们摆脱旧的行为模式,让我们放弃陈旧的观念。所以,当自负让我们偏离航道时,本心会让我们自我反省、找到平衡。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只看表面现象:我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南非人,一个英国人,一个当地土著。这就是他们区别人的标准。他们不知道这些人内心有什么不同或相同,所以人们会因为不高兴而去责难别人。“是你让我生活得这么艰难。”或者是:“因为没钱,所以我们生活得不快乐。”他们不明白现实,只是看重金钱,忘记了生活的宗旨是什么。
对于金钱的占有欲会让我们放弃其他一切东西。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只想着丈夫或是妻子,就会远离别人,失去朋友,而体验到一种失落,并会为此感到伤心。
事实上,我们和别人交往、有联系时,才会感觉快乐。我们越是和别人密不可分,就越是能感到快乐,因为我们的本心想和整个世界紧密相连。但是自负会让我们疏远别人,以前经历过的被拒、失恋、受冷漠等痛苦,会让我们觉得丈夫或者妻子就是我们的一切。可是,事实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意识不到还有树木、鲜花、朋友,以及美丽的落日可以欣赏,此外,或许还有可爱的孩子相伴。你觉着你和这些人、物都没关系了,你感到恐惧,但却无法摆脱。你误以为这种恐惧是害怕失去丈夫或者妻子,事实上却又不是。这是因为你认为丈夫或者妻子是你唯一爱、和你有关的人,你和兄弟姐妹没关系。这种痛苦其实是你本心发出的一个信号,向你发出警告。你把自己和别人紧密地维系在一起时,不论是爱,还是恨,你都会感到伤心。你的真正内心在提醒你不要忽视周围存在的爱。
我们怎么才能穿过铺满人生外在条件与附属物的“荆棘”路,走向我们真正的内心?实事上,正是这些附属物会帮我们超越。我们和婚姻伴侣或者生活伴侣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脱自我。
从依附走向自由
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依附关系。我们可以从依附关系中学习放下自私。比如说,你很爱你的妻子。因为你爱她,所以你会忘了自己需要什么,而总想着她需要什么,想方设法去满足她。正因为你对妻子的这种依附关系,也就是对她的爱,需要,想取悦她,要紧紧抓住她,所以你就很容易放下自己的私心——“这是我的茶、我的床、我的房子、我的钱、我的个人爱好”。相反,你会问她:“你想要什么?你想吃什么?你想去哪儿玩?”在你努力取悦你爱的人的时候,就学会了无私,无私可以带来和平、安宁和智慧。
因为人们往往是从个人自私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观点,以找到真正的快乐。我们必须将自私冲刷干净,通过关心和爱护另一个人,学会无私。这就是用爱让我们从痛苦中得以解脱的方法。我们不应说:“听我的,这是我的想法,这是我希望的,这是我的计划。”我们应该说:“好的,你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慢慢从自私的阴影中走出来。虽然看上去我们是出于自私的原因去爱恋、关心一个人,但是它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从一个利己主义者,变成一个利他主义者。在你的内心深处,你爱森林树木、鲜花绿草,你爱大自然,你也爱兄弟姐妹,但是你需要一个人或一件事去激发这种爱,让它表达出来,并将这种爱变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最终会带你走向自由。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6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爱一个人(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我们什么时候才做好结婚的准备?
我们要花费很多生命去学习,去准备,可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才能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做出人生重大的承诺。每个人所需要的时间都不尽相同。有些人很小孩子气,而许多人在结婚时,其实并不成熟。但结婚了,他们就要为做出的承诺承担责任,和对方一起努力让婚姻美满。也有些人却需要花更长时间去做准备。仅仅是成年人和有工作,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可以结婚、可以承担起婚姻的重担了。仅仅有工作、金钱、房子、汽车是不够的,情况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然而,人们是否都需要等很多年才可以结婚安定下来呢?也不尽然。一个已经做好结婚准备的人就不需要等下去。如果你准备好了,你在想要做出婚姻的承诺时,会体验到一种快乐。这就是说,对于那些不愿意结婚的人,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只有准备好的人才渴望和另一个人结合,因为婚姻是那么的美满幸福。准备好结婚的人是不会失去机会的。
因性而吸引
那么,那些还没有准备好做出婚姻的承诺,却因为受性刺激的驱使而结婚的人是怎么一回事呢?噢!性不是婚姻。性也不意味着传宗接代。我们不说:“因为我有性生活,所以我就应该生孩子,就能成为一个好妈妈。”这种想法不对。让我们坦白地面对性问题。你可能有过被性刺激驱使的体验,那种感觉就像是烟瘾发作,或者上了酒劲儿,或者是对一种食品产生了无以名状的渴望。性就是一种欲望,有病的人、心灵扭曲的人需要大量的性刺激。如果你很健康,你并不一定需要很多的性刺激。性也是逃避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长期沉溺于性,人的身体就得不到净化,必然出问题,就像醉酒一样。一个人喝醉的时候,他会觉得:“噢,什么都不是问题。”这是一种自我麻醉。你选择用酒,或者性,或者毒品让自己麻醉,逃避困难。可悲的是,问题仍然存在,你终究还是要面对它。
当身体不通畅的时候,身体会进行一些自我调节,排出毒素。但是要做到这点,首先需要体力,体内需要有能量才能做到这点。如果人们不断地寻求性刺激,那么体内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去调节身体了。没有爱的性刺激拖延了人们面对困难的时间,并没有解决问题。沉溺于性的人,会因身体堵塞不通畅而痛苦,但又没有精力去调节身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处于部分死亡状态。如果沉溺于性,就没有百分百活着。在这种半死亡状态中,人们迷迷糊糊,感觉像很快乐。性就像毒品,麻醉你,让你逃避。
如果很健康地爱一个人,就很想和所爱的人生育下一代,那么性会是很美好的。如果想把爱传导给另一个人,最好、最珍贵的性就是和相爱的人结合,孕育下一代。
如果没爱的性有害,禁欲好不好?
禁欲很好,但是这种对性欲的禁止不能建立在强烈的对欲望的控制基础上。如果想有性生活,却强迫自己禁欲,这是不提倡的。正确的自然法则是以身体为重(参见第六章),让身体自我调节。同时要提升精神层次,让自己充满智慧。有一天,当身体干净了,思想开放、心理平衡,就不再想要性刺激了。我们不用强迫自己,也没有什么被约束感,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按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来就行。
比如说,如果你想到“噢,我情绪低落,所以我要吃糖”,没问题,因为你情绪低落,你需要热量和能力帮助你走出来。糖可能会放慢你身体调节的步伐,但这是暂时的,而且它可以让你得到一定的休息。你可以对自己说:“等我身体好点了,它就会重新开始调节,身体会得到净化。”性其实也可以扮演同样的角色。“让我享受一下性刺激,我就会感觉好些,然后我再去面对人生的难题。明天,我要面对生活,但现在,让我先享受性刺激。”这是人们通常做的,性成了一种安慰,安抚。这样做,没问题。但是,你要明白这不是幸福的最终答案,这只是暂时的放松。有一天不再需要性刺激,你的身体和心理就平衡了。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7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爱一个人(5)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婚前性生活
当你知道你是谁,当你心理很平衡,就有能力去支持和安慰其他人,也可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了。我们不鼓励先同居再结婚的做法。如果想和一个人建立关系仅仅是想有性生活,这就表明你还没有成熟到能够做出婚姻的承诺。虽然我们不可能是完人,但是我们如果想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我们的心理应是平衡而且是能够自我控制的。如果从开始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那么结婚后就容易出问题,比如有婚外恋。
在我们控制自己不做某事时,我们都会遇到挑战。我们有多强的控制力呢?这有点像在一间酒吧开会。如果能控制自己不受酒的诱huo,就能在酒吧开好会。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我们就可以和一个美丽女子单独在房间里待着不出问题,因为你不会去引诱她或者骚扰她。如果你结婚前就很随便地有了性生活,那么结婚后,你有可能做出同样的事,最终导致家庭破裂。
我们要找对人才结婚。如果你想滥交,那就不要想什么婚姻的事情,和别人一起找性刺激就行了,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在婚姻大事上,性生活是最次要的事。仅仅和一个人有性生活,你是无法真正爱上他的。
对于夫妻来说,性生活是他们释放身体不适的一种方法,就像是身体某一个地方很痒痒,必须挠一挠,也就是抓痒痒,才能感觉舒服点。所以你需要有一个深爱你的人,关心你,支持你,帮你释放身体的不适。有人爱你为你做这些,这也是你表示爱一个人的方式。当然,你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来表达你的爱,并不单单指你和她(他)是夫妻,有性生活才是爱。你可以做很多关心她(他)的事表达你的爱。
有人认为夫妻间也存在并不想要的性生活。是的,在夫妻之间有许多事情需要两人相互理解沟通,包括一日三餐,包括生活方式等。如果吃了过多的垃圾食品,身体就不通。不通的人,就需要更多的性来排解。思想压力过大也需要性来发泄。情绪低落的人也需要性来刺激。不论是思想还是身体,我们都需要保持平衡,我们应该找人倾诉,把心底话说出来,同时接受事实,获得相互的支持。人的思想境界如果较高,对性的需求就会相对较低。但是如果夫妻之间存在问题,无法保持平衡,他们两人就该好好交心,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我们会变,我们爱的人也会变
有时候我们坚信所爱的人,他们曾经做出的承诺是海枯石烂永不会变,他们会一心一意对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由于自觉被人深爱着,所以我们有时反而会不关心对方,忽视了对方。这其实是我们的不对,我们占了所爱的人的便宜。我们自以为他们会永远爱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变心。这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变。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周围的人也在不断地变。我们只要保持活力,就可以看到这些变化。我们需要提醒自己:“我的生活伴侣在发生变化,我肯定也在变化。我们应如何以不断变化的状态相互面对对方,一起生活呢?”我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可是我们都不问。我们是不是花心思去观察过丈夫或妻子,我们是不是问过他(她):“你现在是谁?你现在最关心什么?你今天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我们都没有问过。我们只是觉得:“反正结婚了,就这样了!他总得是我老公,她反正是我老婆,一切正常。”我们曾经对他(她)很了解,就自然地认为现在仍对他(她)很了解。但是,一起生活了十年,你会发觉生活得有些不开心了,相互之间不太融洽了。
我们都在不断成长,可能越来越好,也可能越来越坏,总之我们都在不断变化。如果一味地用过去的观念看待今日的生活伴侣,我们就会感到无奈,甚至冒火。不要这样对待我们的生活伴侣。
成为陌生人
如果在婚后发现对方是一个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人,该怎么办?
两人无法沟通,就像陌生人,相互之间都不满对方,夫妻关系出现痛苦失望。如果只知道对此生气,这说明你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说出心里的想法。你不断压抑自己,直到有一天再也控制不住,终于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如果某一天早上醒来,你发觉“他怎么像个陌生人?一点都不是我过去认识的那个样子”,那说明你没有在夫妻关系上做出努力。你应该慢慢地,一天一天地在夫妻关系上做出努力,要相互了解,要解决问题,不能伪装,也别掩盖自己的感情。不能认为“只能这样了”,所以就不向丈夫或妻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反而想着问题会自动慢慢消失。你想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一个幸福的伏笔,想着十年后会看到一场惊喜。十年过去,轰!火山爆发了。
所以,我总是说,如果你每天都坦承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夫妻之间就不会发生战争。每一天,每一日,你们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谈论关心的话题和事情,你们就不会有冷战,就不会吵架、打架,或者分手。如果夫妻之间看不到对方的变化,也不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变化,最终当然会导致分手。我们忘记了自己每天都在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每天沟通,把对方从沉睡中唤醒,让他知道:“我已经不是昨天你心中的我了。”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7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爱一个人(6)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婚外情
遗憾的是,我们都未曾这么做过。我们慢慢相互疏远,虽然两人之间仍有需要,但是却不能分享了。如果你和一个人结了婚,又和别的人保持性关系,你的夫妻关系就出了问题,因为帮你疏导身心痛苦、保持身心健康的应该是你的丈夫或者妻子。夫妻之间要相互满足性欲和情感上的需要。在婚外情中,你要冒怀孕的风险,要为另一个可能出生的小生命负责。如果你和一个人有婚外情,思想会变得混乱,你会感觉恐惧、害怕、内疚,还可能生下孽子。
如果你不能合法地和一个人在一起,你就得躲躲藏藏、遮遮掩掩。你会变得神经过敏,两人约会时你还不敢用真名在饭店登记,或者只能躲在车上、暗处幽会。这种情况让你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常常会处于焦躁不安中。而且一旦就有了这种行为,你往往会越陷越深,和丈夫或妻子在一起时感觉不舒服,满脑子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会不断琢磨是不是你家人发现了自己的不轨行为,所以和丈夫或妻子在一起时,会感到内疚羞愧,这也会使你采用更“精明”的手段,撒更多的谎。婚外情最终会导致家庭破裂,而一切真相,你家人可能并不完全知情,但你内心深处却明白你做了些什么。
有些社会,不忠不会引起什么心理压力。但有些地方,这种压力是很大的。但追根究底,外界压力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自己要保守贞操,守卫自己的防线,否则你会因撒了那么大的谎而无地自容,悔恨一生。如果你背叛了丈夫或妻子,就会强迫伪装自己,从而也无法从丈夫或妻子那里得到正面的力量。虽然他(她)并不知道你的婚外恋,但是你和他(她)之间却产生了隔阂,最后酿成家庭悲剧。
即使不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婚外情,婚姻双方中如果有一方在外面和别人保持性关系,也必然会导致夫妻分手,因为这个人根本不配拥有原来的这份婚姻。这种惩罚不是来自上帝或者佛,也不来自社会群体,它来自于这个人本身,来自于这个人自己的内心。一个人有了婚外情是很羞愧的事,一开始可能他还没有这种感觉,也意识不到这点。慢慢地,他的内心会提醒他,让他觉醒,让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有认知。如果因为婚外情而家庭破裂,不是家人离开了你,而是你离开了家。
和一个背弃承诺的人生活
让我们假设你的生活伴侣背弃了婚姻的承诺对你不忠,你该怎么应对呢?不忠的行为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这种不忠会变成一种习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我认为原谅一个人很简单,但是这个被原谅的人可能会继续错下去,直到有一天所有人都无法再原谅他。决定原谅还是不原谅的不是这个人的丈夫或者妻子,而是他们自己,他们会整天受不忠行为的困扰,让自己变得丑陋,并离开丈夫或妻子。如果我们不断地重复做一件事,这种行为就会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或特定动作,很难改掉,使我们无法和伴侣在一个轨道上运行了。
那么是不是就该分手呢?要一个人改变习惯是很难的。虽然你努力想原谅他(她),但是他(她)却可能再犯错误,最后两人必然分道扬镳。不忠的行为只是结果,其原因却可能还不清楚是什么。如果你不能找出原因并加以修正,这种事情就会反复出现。有一天你会对自己说:“噢,五年啦,我受够了!”你开始自己的生活,但是在以后的许多年你都弄不明白他(她)为什么会做出那些事情。不过,说到底,他(她)做什么,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都会从各自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不管我们多么努力,下多大功夫,都不行。
艾滋病和性
如果你和性生活不负责的人有关系,或者你本身就是个喜欢滥交的人,你就面临很大的被感染危险。艾滋病是种传染病,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怎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身体营养不均衡,可能营养不良,也可能生理阻塞。我们吃太多的垃圾食品、油炸食品、冷冻食品,造成我们的免疫系统很弱。我们的内心也缺少爱的滋润,所以就错误地觉得需要很多的性来刺激我们。所以有些人滥向人示爱,对待性行为没有严肃的态度,滥交,最终感染上艾滋病毒。这些人身体不健康,心理不健全,造成他们在死亡线上挣扎。
我们曾经提到,原生家庭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幸福有很大的影响。有些人还没成熟,却已有了孩子,他们只能一边自己做孩子一边做父母。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如果离婚,家庭的负担就会落在一个人肩上。在单亲家庭,孩子往往被忽视,很容易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出问题。他们长大后,可能会对性有特别强烈的需求,对法律保护之外的性有很大的欲望,从而染上病,或沉沦或变得暴力,直至走向死亡。这是个怪圈。不要因为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自认为是成年人了,不要认为你这时已可以结婚养育下一代了。培养下一代需要智慧,不要因为不成熟的性关系而生出了下一代,这样我们是在毁坏这个世界,对人类造成伤害。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7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五章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
内心健康幸福的人更容易忽视自己的个人利益和需求,他们总是有精力去帮助别人。让我们以比较超然的态度来看这件事,其实我们不是必须去帮助人,或者不帮助人,我们应该是看看我们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帮助人。
当我们和别人建立各种人际关系时,会遇到一些既不是朋友、家人,也不是同事的人。这些人可能是一个个体,也可能是一个群体,但都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在我们认识他们、开始和他们接触后,就自然地和他们建立了联系。我们该如何应付这种突然而至的关系呢?他们有多重要呢?我们怎么才能了解这些陌生人并和他们建立联系呢?通过我们和这些陌生人的交往,如果仔细观察自己的言行,就可以更了解我们自己。所以说,陌生人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看见了陌生人的反应。我们如何对待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陌生人?如果一个人的汽车在路上坏了,或者我们开车遇到一个想搭车的人,或者我们在一个大购物中心看到一个人晕倒了,我们会伸出援手吗?再假设有人在买东西交钱时发现差几块钱,或者有人在交停车费时零钱不够,或者有人向我们问时间、问路,我们又会怎么样?我们如何对待其他在路上开车的人?我们会有礼貌,还是较粗鲁?
问了一大堆问题,我们往往会发现当真碰到了上面说的这些情况,我们会很自然地先想到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别人的利益和需求则是之后再考虑的。从我们的回应,可看出我们重不重情感,我们的头脑明不明晰。内心健康幸福的人更容易忽视自己的个人利益和需求,他们总是有精力去帮助别人。让我们以比较超然的态度来看这件事,其实我们不是必须去帮助人,或者不帮助人,我们应该是看看我们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帮助人。所以我们检验的是我们自身,是进行自省,看出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是我们需要帮助还是别人需要帮助?如果是我们需要帮助,那么是自己有问题;如果不是我们需要,那么别人的问题就会在自己的帮助下解决掉。
服务于我们的陌生人
你和别人如何交流互动?你会怎么对待比你职位低的人?你能和那些为你提供服务的人成为朋友吗?在商店的服务员、银行的职员或者是餐厅里端盘子人的眼里,你是顾客,但是你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吗?如果你对他们的服务提出表扬、尊重他们的价值、善待他们,就说明你心理很平衡,心态很正常。
高高在上的陌生人
有许多陌生人的权力在我们之上,掌管着我们的生杀大权。我们对这些人毕恭毕敬,并不表示我们的心态一定正常,因为我们也许是畏惧他手中的权力所以才表现了尊敬,遮掩了我们的真实心理。许多人对警察都特别客气,对交警也唯唯诺诺,这大都是怕吃罚单。我们对这些人恭顺,并不说明我们心态正常,反而可能是因为我们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某些好处。如果我们焦虑、有压力,这表明我们不真诚;如果我们很害怕,我们就是在掩藏内心的不安全感。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看自己如何和陌生人相处,发现自己到底是什么人。如果不论别人接不接受,我们都可以泰然处之,这才说明我们心理平衡,心态很好。
陌生人的注视
人们在餐厅里有些举动是很有趣的。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餐厅走进一个人,正吃饭的人往往会抬头看一眼。无知的人常常更关注别人的一举一动,他们觉着别人很有趣,被吸引。他们会谈论别人,分析人家。这种好奇来自他们对自己的无知。如果他们聪明智慧的话,他们会更关注自己——他们自己是谁,是做什么的,并时时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有人一直在谈论别人,听别人说什么,看别人做什么,对人家品头论足,这都是他们本身心里困惑所致。他们总是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来看待,总觉着别人都是陌生人,与自己没关系。如果我们发现我们也需要向外张望、评论他人,那么我们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内心不够清明,有分别心。这是我们的损失。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并接受别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一分子,和我们属于同一个更大的自我,我们就会更富足,更同体。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7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电话交流
我们和陌生人交往过程中,要面临一些挑战。有时,我们需要和陌生人打电话,用我们的声音和对方交流。在这种时候,因为不了解对方,所以交流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比如,对方接电话的时候并不想说什么,或者刚好他们很累,所以有些懒洋洋的,或者碰上他们在气头上,特别没耐心。我们在和陌生人通电话时,要格外小心,因为一不注意,对方可能就误会了。对各种情况都要有心理准备。当然,最好是尽量避免打电话,言多必失,容易惹来麻烦。今天,人们都不太写信了,总是拿起电话就打,可是也许对方正在开车,根本没工夫理我们。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理解对方的处境。
电子交流
和陌生人不面对面地打交道还有其他方式,比如互联网、电子邮件等。我们该怎么回应身处网络另一方的陌生人呢?
我们应该牢记是我们创造了心中的世界,创造心中对人的印象。我们依靠想象,将世界和人类形象化。别忘了,在网线另一端的具体是个什么人,完全是我们自我想象出来的,和他本人可能根本不同。我们的智慧不够,也没有千里眼,所以不能一眼看透人,看不到事实的真相,所以只能依靠想象来代替。所以,别太有好奇心,别太关注这些陌生人是些什么人,也别毫无根据地想入非非,凭空臆造,否则到头来失望的是自己,还要为此付出代价。我们假装明白、了解,实质上是被我们无知的心牵着鼻子走,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原来是大梦一场。醒来后的失望痛苦,让我们觉着还不如一直梦下去。可这不踏实。
回到社区中去
我们一旦离开电脑,就可以返回到现实生活中的邻里社区中去,那儿有更多的陌生人在等我们。我们一走出家门,立即就会和各种人打交道。最能影响我们的是街头那些乞丐。看到乞丐,我们怎么应付他们?由于社会和宗教的原因,我们会给乞丐施舍,并希望他们拿这些钱去买吃的,填饱肚子,然后去学习,找个工作,可以自食其力。我们在给乞丐钱的时候会跟他说,“拿钱去做点这个,或者做点那个”,实质上我们的施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乞丐一定有他们当乞丐的理由,他们一方面需要我们的钱,一方面肯定也有别的需求或者原因。有些乞丐很有钱,但仍在当乞丐;有些乞丐真的很穷,但花起讨来的钱,却大手大脚。有些人用很少的钱就能生活,但乞丐却往往管不住自己的钱,所以说,乞丐穷,是有原因的。别以为从钱包里拿出五毛、三块,或者三十块,甚至三百块就能拯救一个乞丐,改变他的命运。钱拯救不了乞丐,千万别自以为用我的钱可以救乞丐的命,那是不可能的。
施舍的快乐
每一个人都热衷于和别人分享或者向别人施舍。如果想给别人东西,向别人施舍,那就给吧。别想着你是在向乞丐施舍,其实你是在向自己施舍,施舍给自己一个安详宁静的心灵。别想“他拿了钱要这样,要那样”,你给他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仅此而已。
认识到该如何响应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想施舍,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还等什么呢?但是,你没有义务去施舍,给不给别人是你自己的选择,你有这个权利和自由。如果你开车碰上一个红灯,有人向你乞讨,你想拿钱给他,那就给他,然后等绿灯亮了再开车走。如果你在上一个红灯刚给了一个乞丐钱,这次不想再给了,那就别给。给不给没有什么对错。按自己意愿去做,想给,那就给;不想给,那就不给。乞丐也不认为每个人都会给他钱。即使你给了,他也可能会把钱放进口袋,就立即把你忘得一干二净,然后再向下一个人乞讨。给别人施舍,有点像往一个打碎的瓶子里倒水,所以给不给关键在于你当时的想法。碰到这种事,放松下来,问问自己内心是给还是不给。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7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走进家门的陌生人
我们大多数人都很怕陌生人。外边有个不认识的人在敲门,我们怎么办?我们请没见过的人来家里修东西,心里踏实吗?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敢请陌生人进家门,怕碰上别人遇到过的麻烦。他们心里有阴影,所以不太敢向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不能按内心所想、所愿去帮助别人,怕给自己惹麻烦,应该说是人类的悲哀、世界的悲剧。人们一直在受过去所经历过的痛苦的困扰。做我们想做的事,做我们感觉舒服的事。如果一个人不敢让陌生人进家门,这不是他的错。
暴 力
在城市里,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威胁。暴力的产生并不一定是事件中的受害者自找,而是施暴的人压抑太久,或者是心中的愤懑积累到了尽头,即使是一个无辜的人都会惹得这个人动怒、施暴,甚至于杀人。我们一般都认为无辜者是受害人,其实施暴者更是受害者。他内心沉积了太多的愤恨和情绪,在他们伤害别人之前,一直在不断地伤害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发泄出来。社会教导我们无条件地听前辈的话,这让人们不断地积累心中的不满,却没有渠道排解出来。施暴的人在控制不住时就会向无辜者发泄。如果有人欺负你,别责备自己。暴力的发生有许多种原因,我们因为眼光不宽,所以有时会看不到事情的全貌,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对待恐惧
我们对陌生人会感到畏惧,恐惧的产生来自于对过去无法忘掉的记忆。我们的恐惧常常带有暴力意味,因为恐惧,所以我们会躲藏起来。如果我们放不下,恐惧就会出现,恐惧和放不下是同一回事。因为不能全身心地安住在当下,所以就无法有充沛的精力,不能全神贯注,缺乏力量,这就是我们说的恐惧。过多的精力都耗费在过去的经历上。所谓的恐惧、恨、爱、妒忌,等等,都和过去的记忆有关,同时它们又在影响着人们现在的心。所以,对待恐惧的方法,就是回顾我们过去的经历,发现那些我们没有放下的东西,让它们离开我们。这样,我们就能在当下生活得较充实,也会有更多的精力和热情面对给我们带来恐惧的过去和昔日经验。放下过去,生活在当下,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勇敢。
出门和陌生人相遇
做生意的人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时间较多。他们会利用网络和身处世界另一端的人联系,也会碰见一些与他们丝毫没有瓜葛的人。
坐飞机时,如果邻位的男子告诉你他老婆不理解他,并且向你要电子邮件地址,你怎么办?我们很容易认为别人是想从我们这儿得到什么,或需要我们帮他什么忙。我们会这么想,是因为常常对别人做同样的事。我们有需要邻座的男子帮忙的地方吗?有许多人都想见了一面后再见,目的是有求于那个人。男人和女人之间,最经常可能产生的关系是性关系,或者是金钱关系,他们相互需要的是性和钱。当然,事情并不总是这样,这要看我们成长过程中,在性别问题上受到的影响和教育是什么。我们有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所以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看到了性别的差异,但并不注意,其实我们在是男人或是女人的同时,还是人。
男女的身体结构有差异,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阻挠我们相互沟通的障碍。可悲的是,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并不是这么培养我们,从小我们就因性别而处于不同的群体中,从而让我们对异性有种好奇心。我们不了解异性,害怕他(她)们,但又想控制他(她)们。这也会造成婚姻问题,因为男女两者之间相处不好,总想在婚姻中管着对方(即另一种性别的人),而忘记了他们都属于人这一个范畴。
让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前面提到的飞机上的那一幕。抛开邻座是男性、你是女性这一个实事,如果你给了他电子邮件地址,他并没有伤害你。若你让他占了便宜,从你那儿得到了好处,这不是什么给陌生人电子邮件地址的问题,而是你也想从中有所得,相互交换而已。如果你有能力掌控事态发展,没人能占你便宜,即使对方有心这样做,也不会成功。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8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把陌生人当烟幕
我们和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会伪装自己,瞎编些谎话说我们是干什么的,是什么人。有时,我们也觉得能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成为好朋友,关系比那些老朋友还要近。和陌生人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们会感觉那些存在于我们和老朋友之间的问题都不再困扰我们,我们也很容易取悦陌生人。有时我们会遭到老朋友和家人的羞辱,觉 得被划进了一个特定人群,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有多少人感觉到成了别人心中的“坏姐姐”、“无聊丈夫”,或者“自私妈妈”,或者“懒蛋”?我们可能都曾被周围熟悉人的贴上不好的标签。
人们有时会想离开认识的人,或者对他们品头论足的人,所以和陌生人在一起时,他们就会感觉舒服点,恢复了自信心。你在酒吧里和一个漂亮姑娘搭讪,在公园的长条椅上和一个和气的男子闲聊,在公共汽车站等车时和站在你前面的人相视一笑、说几句话。如果能有机会和陌生人交流,是种很好的放松休息。然而,如果你以后老碰上这个人,不断地和他交往,你们就可能会建立某种关系。不幸的是,悲剧就会重演了。你又一次被这个人贴上了标签,你也对这个人有了固定的看法。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游戏,陌生人是人,一旦走进我们的生活,和他建立了关系,我们就会套用我们固有的行为模式来对待他。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们内心的自我驱使下,新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越来越复杂。
大家刚相识时,很容易对对方产生好感。见了几次面后,我们会得出结论:“这是个很好的朋友,是个好人!是个可以去爱的人!”因为和他缺乏长时间交往,所以我们内心充满期望。然而,人非完人,彼此都有缺点和不足,时间久了,你们两人的老毛病就会流露出来了。
一生中,岁月流逝,我们的朋友在换,和我们一起生活的人在变化。我们搬家,组成新的家庭,出国定居,换工作,换老板,我们不断地寻寻觅觅,力求从外界寻找只有从内心才能找到的东西。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内心的自我。幸运的是,当有一天我们净化了,面前就不再会有敌人,也不再有恨,不再会去怨天尤人、妄下论断,我们会发现不是别人在赶着我们逃避,而是自我意识在捣乱。
我们的原生家庭教育我们去爱别人。这种爱让我们挣脱不满与憎恨的圈套。当我们真心去爱别人时,就根本不需要躲避他们。自我、自私、自负让我们无法放弃过去一路挑来的重担,在这种痛苦中,只有一个新朋友或同伴能带给我们短暂的喘息机会。有时,如果我们心很乱、心思不定,旅行或者换换工作,交几个新朋友,都会有好处。生活就像一个池塘,如果我们站在池塘中不动,淤泥会沉淀,池塘的水就会变清。但是如果我们不停地在池塘里踩来踩去,淤泥当然会泛起,水就变得浑浊了。我们觉得应该重新找一个干净的池塘,但虽然离开了这个池塘,问题却没有解决。我们找到一个新池塘,交了新的朋友,换了新的工作,但是我们还会将池塘搅浑,因为环境变了,但是我们的自我没有变。新的环境只让我们休息了片刻,很快又回到老样子。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应该在新的环境中带进新的关系。站在水中别动,让我们沉静下来,浑水一定会变清的。
过快地放弃
每人都需要机会,变化不是坏事。我们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离开是非之地可以让我们有时间去了解自己,这是好事。但我们却往往是执情地离开,又烦恼地在另一个地方困扰着。我们在人面前伪装自己,把自己打扮得完美无瑕,可是却无法放下自己的过去,所以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如果问题一再出现,那么我们的毛病还在身上没改掉。
我们和一个或一群陌生人建立了关系后,就有机会去重新发现自己。我们可以意识到与过去同样的事又发生了,我们的问题还存在。但是我们需要另一个避风港来帮助我们面对问题,面对自我,面对沉重的心理负担。如果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个新关系,这个人或这群人就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新的觉醒。
实质上,陌生并不陌生。如果我们感觉被陌生人包围,那就是说我们的力量不够,我们还没有能力和一个更大的本我建立关系。如果我们不够强,就很容易在陌生人面前躲起来,或者避开他们。如果我们能力很强,我们就可以和任何人当朋友,不排除他们。如果我们有很强的心力,就完全可以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支持关爱这些陌生人。所以要自省一下,如果发现还有人不在你的朋友圈里,你还把他们当陌生人,就说明你心力不足,要强化自己,沿着安详、觉醒之路走下去,你会恢复心力,和外界组成一个和平安宁的统一体。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6:58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物质世界(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六章
物质世界
如果物质财富带给我们一种心悦和安详,那些物质财富对我们来说就是有益而且需要的。但是如果我们从中感觉到的是不安全感,那就要仔细想想它们的作用了。
世界上,几乎没有人是一无所有的。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也大多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所以,每一个人都有压力,想拥有多点的东西。这种压力来自许多地方,包括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凌厉的市场推销,以及一个人的家庭、朋友及同事的相互影响。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压力呢?我们怎样才能在需要和想要之间做出取舍呢?要和不要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在哪儿呢?
拥有欲很强的人总是在不断抱怨自己还没有哪件东西,这种欲望折磨着他们。他们需求实物来填补他们欲望的缺口,从而得到满足。如果一个人做事情很挑剔,并喜欢对事物品头论足,他就需要不同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不管以后他表现得多好,欲望的缺口却总也填不满,即使拥有了再多的物质财富,也不会感到足够。因此,有时候欲望是个无底洞,根本无法用物质财富填满。
也许一个小孩子需要他母亲的时候,她恰好不在,无法给他需要的东西。这种事情发生多了,时间一长,这个小孩就会把需求藏在心底,努力不去想它。长大后,他可能会找一个像他妈妈一样的人做老婆,去填补他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缺憾。如果我们看到有人爱上一个比他大很多的女人,这种现象说明这个人在成长经历中曾出现问题。
如果人们过度追求外在财富,不注重内心的丰富,这种行为造成的痛苦就会像是一个流血的伤口在痛。为了消除痛苦,这个人会用物质财富来满足欲望,自欺欺人地认为这正是他最需要的,而且已经得到了。其实这种因感觉缺少身外之物而造成的痛苦,并不来自于缺少财富,而是来自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越来越多
有些女人买衣服上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人对自己的容貌缺乏自信。她们会想:“这件新衣裳会让我的回头率大大提高,穿上这件衣服,我就更美了。”再美的衣裳也遮不住一个人内心的丑陋,自信来源于心,而非时装店的高价时装。如果她坚信:“我就是美,我看上去很好。”她就不会有过度的物欲。这就像是有些人对豪华汽车特别钟爱一样,这种人许多是因为过去被人瞧不起,所以一心认为只要拥有高级轿车,别人才会看得上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赞赏和尊重。
身外之物的目的何在
出家人穿着极其简朴,对于修行人来说,衣服是身外之物。我们的躯体就像是一个房屋,我们只是暂时住在里边,所以不应该太注重躯体,这容易让我们产生欲望,造成心理失衡。过度看重躯体,会激发人们的欲望,所以衣着简单朴素可以帮我们减少物欲。
衣服、食物、物质财富、房屋、水等东西,如果可以在短暂时期内抚慰一个人的痛苦,它们就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有效药,帮助人们遏制“疾病”。有时候我们需要安抚自己的心灵,为自己减压。这点很重要。如果我们告诫自己不能拥有物质财富,这也不对,而且因为欲望仍存在,所以对自己采取的压制行为可能会带来更多麻烦。压抑得越久,问题越严重。
只要在财力可以应付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享受物质财富。但是,如果得通过偷或者抢才能有钱购买,那绝对不行。买了大堆的东西后,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说你有一柜子的衣裳,过了一段时间,你可能会反问自己:“我有这么多衣服,有用吗?”你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怀疑拥有这么多物质财富是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法宝。
让我们再看看女人买衣服这件事。过量地买东西虽然不好,但是在一定时间内,这可能是满足她欲望最好的方法。慢慢地她可能会有所醒悟。每个人走过的路都不同。别觉着“我根本不需要这些饰品”。其实你过去是需要的,但是有一天你意识到你不再需要了,就可以放弃那些物质财富,不受其所累。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7:26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物质世界(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创造力
有时候,外界事物有助于我们施展创造力,比如设计时装、造房子、文学创作、做家具等。这些产品可以展示一个人的才华。你可能不是工程师,但却是个出色的画家,这种能力可以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看到社会对自己的需要。每个人以不同的做法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全身心地投入喜欢的工作能给人带来快乐。你开间咖啡店,你卖的咖啡和面包供人食用,付出也就得到认可,你会因此得到成就感,并和别人一起分享其中的欢乐。
如果物质财富带给我们一种心悦和安详,那些物质财富对我们来说就是有益而且需要的。但是如果我们从中感觉到的是不安全感,那就要仔细想想它们的作用了。人们通过物物交易相互帮助、沟通和支持,人尽其才,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投资和附属品
对于物品如何定价?一辆旧车值多少钱?其实任何东西的价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会是不同的价值。不管贵贱,我们各自心里有数。在一生中,我们只需要几辆车就够,因为车的寿命很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喜欢下馆子,吃一些新鲜菜式。长年累月,其实下馆子也并非是件低消费的事,无意中我们便花了很多钱在美味佳肴上。
当然,汽车属于高消费物品。但是一辆好车不太容易坏,所以修车费就花得少,这也可以省点钱,而且省心省力。算算汽车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省点钱,买一辆好点的车,安全驾驶,细心保养,花费并不是特别多。但记住,要量力而行。
什么东西最贵?应该说是房子。你可以在里边一住就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都不要搬家。房屋的寿命很长,而且还可以转手卖,有时随着地价上涨,还可以有点赚头。这是种投资,可以保值。记住,我们花钱太随意,不会精打细算,这些随手花出去的钱几年积累下来,也是笔不小的数目。一件东西的贵与贱,怎么体现呢?只有在需要和出售的时候,一件资产的价值才显现出来。
扩展生活空间
空间很重要。如果需要大点的房子,可以考虑换工作,多挣点钱。不要背太多的债务,导致难以承受。如果有信心、有能力多挣钱,就应该多挣些钱,换一个大房子,大家都会生活得更幸福。敢于面对挑战、承担更多责任没错,但是如果能力不够,也千万别勉强自己跟风学别人。作抉择是不容易的,任何时候都如此,因为我们不知道所做出的抉择到底对不对。每一个抉择都有正反两面性。如果你买不起大房子,那就别想着买房子的事,安心地住在原有的小房子里。
盲目购物
这个世界的人有个通病,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心急火燎。如果我们工作努力,同时也很明智地不断投资,等我们老了,就有退休金,会觉得较有安全感。但有时我们会为了一件东西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进去。我们需要仔细考量我们购物的原因、动机和能力,以家庭收入情况为准,量入为出。
管钱,给孩子钱
我们应该把收入分成两部分:开销和投资。我们应该为未来的安定储备钱,同时也要拿出钱来应付日常生活的开销。但是人们往往会冒风险,把所有钱都投到一件事上,以期得到高回报。这是贪,我们都想拥有很多钱和物,但是如果我们有孩子,他们是不能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的。我们要用五到十年的准备才能生孩子,生下孩子,我们要考虑为他们存些钱受教育。这些事情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早开始存钱,所以为了高回报把所有钱都投进一项风险性很大的事情上,要千万小心谨慎。我们手头要留些钱,以防出现不测。对自己的钱要精打细算,每笔钱都想想该怎么花。孩子很快就会长大,我们有责任养育他们。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7:26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物质世界(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债务圈套
有些人不善理财,欠下一身债。如果每个月的工资都得拿去付按揭、还债,该怎么办呢?那就先认识到,付出的钱不是自己的钱,本该属于别人。每付出一笔钱,就应该看到自己从债务中解脱出了一部分,终有一天会还清全部债务,变得一身轻松,感到快乐自由。这种自由是一步步慢慢获得的。所以,别把付出的钱看成自己的钱,我们应该对银行或其他人信任我们、把钱贷给我们而感到高兴。我们现在是把别人的钱还给人家,以后就不会欠别人钱了。我们还钱的过程就是争取独立自由的过程。
欲望因时而异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欲望和需求。穷的时候,我们觉着:“等我有钱了就快乐了。”在结婚前,我们会想:“结婚会让我生活幸福。”可是到我们有了钱,还是不快乐,因为我们会突然意识到,至少过去没钱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负担。认识到这点,就不再会对金钱有太强烈的欲望,不会为了金钱而不惜一切代价,因为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快乐,不是钱。如果穷的时候不快乐,富起来也不一定快乐,因为已太习惯于不快乐,虽然现在情况变了,却仍然会受掣于那份不快乐的感觉。不快乐太多年了,即使是在换工作时,都带着它。如果我们放不下这种情感,就永远不会快乐。
钱挣得不开心
如果你挣钱的方式,比如从事的工作,常常困扰你,让你不开心,那你为这份钱付出的太多了,不值。你为了变得富有放弃了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家庭、朋友,甚至人性。你为了钱,放弃了这些更宝贵的财富,从此心灵也不得安宁。
对此有何良药呢?如果你很富有而且有能力,最好的花钱方式就是“给予”,或者“施舍”。施舍能唤醒你的心灵,可以让你放弃贪欲。在施舍时,获得的是一份自由和心理的平衡。如果压力很大,可以偶尔通过这种行为减压。
但是我为了这些财富工作得这么辛苦……
如果我得施舍可又不想这么做,那怎么办?为了拥有这些财富,我工作得非常辛苦,放弃这些财富我受不了。当然,如果施舍的时候心里怀着的是恨,是不情愿,施舍就不会有什么用。我们要意识到,给出去的钱并没有丢,而是贡献给了别人。我们给孩子钱的时候从来都是高兴的,因为觉着这是该做的,孩子不是别人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的一部分。如果觉着“我不断在给人,可总也得不到”,这对我们并没有好处,不利于疏解内心的痛苦,也不能排解愤恨。去找到自己最关心的事,这可以激励你的奉献精神,比如去帮助艾滋病患者的后代、自己尊敬的老师、慈善事业、长者,等等。即使他们不是我们所爱的人、家庭,我们也要对他们表现得非常慷慨。从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一种快乐。可能有些组织,它们的目标是我们认同的。做奉献,不能从自己恨的人身上开始。做奉献,从爱的人身上开始;同时,所恨的人也是要奉献的,开始时难,没关系,这可以慢慢发展。
在你想要得到一件东西、占有它时,别把它仅仅当成一件东西,而应该把它和人联系起来。对自己说:“我努力工作让销售量上去,因为公司的职员需要安全感和稳定感。”孩子也可从父母付账单的行为中受益。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和人的健康联系起来,和人联系起来,那么你不论是挣钱还是施舍,都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人们挣钱是用来花的,你给妻子买过花吗?其实你给她的不是花,而是快乐。小贩因为花卖完了,所以可以早下班回家,因此你也不仅仅是给妻子带来了快乐,也同时给予小贩快乐。
我挣钱是想给妻子买辆新车,或者给孩子买一笔投资基金。我一个月挣两万,因此也希望员工们下班时带上这个月的薪水回家。我挣钱,他们也有钱挣,这是原则。如果我的产品销售得很好,我的工厂就有效益,我的顾客就可以较合理的价钱享受我们的产品。如果我按时给原材料供货商付款,对他们也有益。有了钱,我就可以按时交税,按时付信用卡账单,还可以拿出部分余钱捐给孤儿院。挣钱就是花钱,你要把人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你才有能力去花钱,也会有能力去挣钱。如果你在打算去买点鲜花的时候觉着“要是买了花,我口袋里就少了三十块钱”,这种想法就是不对的。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7:27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物质世界(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钱,过俭朴的生活
假如你没了工作,钱少了或没钱了怎么生活?这时候如果你还不愿意放弃过去的身份,就会出问题。如果你处于危机中,生存是第一位的,不要考虑什么身份地位这种事。要明白,没有得到就没有失去。当你想要得到更高的地位身份却碰上麻烦需要调整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的时候,那就是问题了。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从头开始,可以忘记过去,事情就简单了。许多父母期望孩子学业有成,可是也许他的孩子却做不到,如果上个职业学校,父母就很失望。那么,你究竟想让孩子怎么样呢?如果他不赌博、不酗酒、不害人,这还不好吗?别总是对别人品头论足,也别太过关注别人说什么,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平静与安宁。如果你过去辉煌过,很好!也许在三十岁前你都很风光,没问题。但是如果你想保持这种荣耀和身份不变,那么一旦你失去了这些,你就会对自己恨之不已。
暂时性
人们都惧怕变化。如果有人跟我们说“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今天的事物早已和过去不同了。醒醒吧,别沉浸在过去,想想今天。这里没有好与坏、变与不变,要记住当下这一刻就是新的一刻,值得关注,生活、事物在当下这一刻就是当下这个样子。
二十岁时,我们胃口很大,吃顿饭可以花上两百块钱。但是今天我们胃口小了,吃得也少了,我们也觉着吃饭不用花那么多钱了。过去我们认为金钱就是一切,但现在我们认为“我身体健康,睡得踏实,有朋友有爱好,有需要的一切”。以前我们精力过剩,不同的时间尝试不同的东西,其实这就是在经历生活的不断变化。
人的身份地位不同,需求也不同。你不可能一辈子都需要一成不变的东西。未来的工作,也可能挣的钱少,但你有更多自己的空间和尊严,可能还不用出公差。所以,不能总盼望得到相同的东西。事物的常变性告诉我们事情没有什么对错,你也无法阻止这种变化,或者改变这种变化。如果你认为事物的常变性是件坏事,那就是你愚昧无知。事物的常变性不是件坏事。事物变化了,其实本质并没有变。今天空中是轮全月,看上去是轮新的月亮,其实不是,它还是那个月亮。如果你能看到事物在当下的状态,你就能喜欢当下的事物。认识到事物的常变性,可以让你更好地认识现实。
财富让我们表示爱心
如果我们有多余的财富,我们可以拿出来和穷人分享。有钱无罪!你可以有许多想法,但只有付诸行动才算数。有些人说:“等我有了钱,我就可能多捐点出来。”但捐不捐,要看他真正有钱的时候才知道。一个人的贪心体现在他已经拥有了很多财富,但还想要更多。只有在你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你才能验证你到底贪不贪心。如果家人朋友来看你,你却不想买些水果饮料招待他们、给他们准备些好吃的,这就说明你很吝啬,不想与别人共享自己的财富,你的贪婪就暴露无遗。
财富有助于创造力
物质财富还能在哪些方面表现其价值呢?我们可以用财富来聘用有创造力的人,比如建筑师。他们可以设计建造宏伟的建筑,将他们的智慧拿出来和我们共享。我们需要有人来购买这些建筑,认可建筑师的才华。美,是可以代代流传的,如果我们看不到物质财富的正面性,这个世界就会出现太多的懒汉。我们从别人手里得到了太多,所以需要为别人做些事情,大家彼此平等交换,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7:27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物质世界(5)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交换技能、服务和产品
物质财富、技能和服务是需要相互交换的。也许我是生产家具的,你是做食品的,我们相互交换,相互贡献。只要不骗人,不抬价,挣钱是应该的。别说假话,如果你卖的箱子里装的是白菜,就别跟别人说是胡萝卜。通过物物交换,买与卖,我们才能建成一个大社区,大家和谐生活。
如果你生产的电脑很好,让用户付钱买去用,他们会喜欢的。有时候价钱会告诉人们:“这个东西很稀有,要仔细用。”如果汽车便宜,人们会随便找个地方买一辆。如果手机便宜得像白菜,人们就会随手到处扔。物质财富是我们思想的一部分,别觉得:“没有它我一样活。”只要不对它过度依赖,拥有它就不是错。
让有才华的人展现他们的才华。如果我们不支持那些有才华的人,让他们创作艺术作品,人们怎能认识到他们的存在呢?不论是艺术家还是农民,我们都应尊重他们。我们生活在地球村,所以要交流沟通,拓展我们的思想。通过物质财富,我们可以和别人见面。恶,并不指拥有财富;恶,应该是指不能放弃财富。如果你放不下,欲望就会接踵而至。拥有一件衣服不满足,有了一百件还不满足,直到有一天要靠抢银行去买更多的衣服,这就是放不下,完全被物质财富控制住了。
妒忌财富
如果别人妒忌我的物质财富,怎么办?
妒忌别人,是因为自己没有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如何从欲望中解脱?只有通过施舍你才能体会到快乐,才能抚慰受伤的心灵。所以,不要妒忌别人,而应尝试着去施舍,去给予,我们不用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都拿出来送给别人。按时付账并不是扔钱,而是和别人共用自己所拥有的这笔钱。给予就是得到。你给乞丐钱,是你把他看成你自己,他需要吃饭,你需要给予。他会感到高兴,你也同样高兴。放弃妒忌很难,但如果意识不到这点,不努力改掉妒忌的毛病,妒忌就会永远跟着你。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7:27
《接触》 第二部分
接触》 物质世界(6)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如何发现自己的毛病并得到治愈?
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妒忌。我们对所妒忌的人缺乏尊重,我们恨他们拥有的东西,想夺走那些东西。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其实是因为我们太少去给别人东西,向别人施舍。认识到这点,我们就会比较容易放弃妒忌。
在人际关系中也是这样。一个妻子想“我应当得到爱”。但是,她应当先付出爱才能击退心中对爱的妒忌。一旦你觉得需要有人爱你,你就先去爱别人。如果你想有钱,那就应当先给钱与那些需要钱的人。只有开始爱别人,才能体会到被人爱的感觉。如果不施舍,就得不到物质财富。给了,施舍了,便会觉得自己更富有了。你给了,你也得到了。如果不曾施舍过,你永远体会不到其中的美妙感受。小孩子更需要学习这一课,这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
尊重别人的财产
要尊重别人的财产。对自己保守诚信才能保持人的尊严。只有这样才不会去害人。然而,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看重尊严,偷窃行为日渐猖獗。为什么呢?
偷窃的痛苦
小偷的偷窃行为是在告诉人们他缺少什么。过去,人们努力工作,生活虽然不富裕,但都很有安全感。大家互敬互爱,虽然穷,但都很慷慨大方。现在不同了,即使富家子弟,都只想着能得更多的东西,他们甚至还会贪婪到去偷东西。他们生长在富裕的社会,却缺少安全感,内心感到恐惧,觉得世界不需要他们,拒绝他们。由于内心的空洞,才会让他们想借用东西去填补,而偷窃行为说明他们已发展到用别人的东西去充实自己。
当贫穷地区的大门向西方打开,生活方式就开始转变。贫穷地区的人在和西方的接触中会感到失落、空虚、无用。他们看着西方的发达,会认为“如果我有房子,有钱,有这个有那个,我的问题就会解决了”。其实解决不了。他们错误地认为西方人是因为拥有的物质财富多,所以比我们强。“人家有这个,人家有那个。”可是多少年来,他们都对自己拥有东西感到满足。他们有爱心,有很好的价值观。但是今天这里的人却忘掉了自己过去所拥有的信念,改去追求物质财富了。过去,他们可以享受阳光的抚慰,大自然的呼吸,现在他们受新的价值观驱使跟在西方后面跑了。
答案在哪里呢?西方人和富有的人应该对偷窃的人表示理解和同情,因为偷窃行为背后一定有原因。我们只有找到原因,才能纠正问题。
如果偷窃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怎么办?
其实他们知道,而且他们用公开的偷窃行为大声向世界宣布他是贼。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富人也在偷窃,只是他们更有技巧,做得更隐蔽。这些人偷政府,偷国家。他们是暗地里偷,却谴责那些公开偷的人。
公开偷的人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偷。他们觉得没人爱他们,没人瞧得起他们。他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麻木了。他们的偷窃行为,正是在向我们表明他们受的痛苦。我们应该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简单的惩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犯罪的人也需要内心的平衡,需要尊严,需要爱。
公开偷的人没什么可以损失。为什么要保护他们的名声?他们过马路时,也不关心是不是会被车撞着。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不值钱。如果他们死了,没有人在乎。他们感到孤独,认为没人关心他们。“如果我饿了,或者病了,没有人注意。”爸爸不关心孩子,妈妈也只管做饭,她本身可能就从未被人爱过,所以不理解在孩子的心中需要爱。
惩罚、严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给他们爱。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树立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他们不再偷了,他们开始给予,因为他们内心变得富有了。
所以,通过给予、施舍,我们治愈自己。把我们的爱给那些缺乏爱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己。用较为智慧的方法处理我们的财产,慷慨大方一些,大家一起建设我们共同的社区。开始给予,开始施舍,为人友善,慷慨大方,活在当下。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19 07:27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七章
食品还是毒药
我们要用善意和热情关心我们的身体。我们要倾听我们的身体在说什么,正确理解它发出的信息。我们要注意休息,吃新鲜、健康、应季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吃的量。当我们觉着要生病时,可以听听身体在提醒我们什么,加倍善待它……慢慢地,我们就会更健康,同时可以和我们的躯体保持沟通。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们应该避免摄取含有酒精的饮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吃进肚里的食物就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可以治疗身体,也同样可以伤害身体。中国人说“吃什么补什么”,也有人说“吃什么变什么”。在这一章里,我们来谈谈我们和身体的关系,学习应该如何通过饮食来善待身体。
遗传烙印
首先,看看我们的躯体及其健康。我们都有遗传,当然包括传承祖先身上的弱点。我可能有遗传自父亲的气喘病,也可能有遗传自奶奶的胃病。别人也可能患有遗传性的高胆固醇。虽然年轻时我们可能感觉不到这些病症,但是随着年纪不断增大,这些潜存的问题开始浮现出来,我们就会慢慢感到这儿不舒服,那儿不对劲了。我们的健康并不是“命中注定”的,我们要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并且要尽量避免摄入有毒物质,以防它们在身体内沉积下来。然而不幸的是,人们大多认识不到这点。即使在我们感觉不到病症时,也不能认定自己就是健康的。虽然我们看不到任何病兆,可身体里每天仍然有毒素在积累。因此我们要不断排毒,清洁身体。
学会和我们的躯体共处
我们往往不太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我们大都觉得不管吃什么,反正身体内的各种机能都会自己运行。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仍然有适当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身体,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健康。下面几点是指导我们关注身体的方法。
一、改进身体健康状况是有方法可以遵循的;
二、意识到病症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而不是有害;
三、怎么吃、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对我们的身体很重要;
四、定期清洁肠胃和断食对我们的身体有益;
五、我们要小心谨慎对待自己的身体;
六、精神与健康状况有着密切关系。
得病是对我们的提示
得病的过程就是净化的过程。得病并不是件坏事,这点我们后边再谈。我们每个月,或者每年都要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净化,否则身体内部承受的压力就会让我们生病。这就像是打扫房间,如果我们每天都花点时间收拾一下房子,就不用到了月底要花几天时间来打扫了。如果我们每天都注意净化身体,体内有什么不适,很快就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如果让这些毒素沉积下来,我们不仅会感到不舒服,这些毒素更会侵蚀我们的身体,导致病变。
病 兆
病兆其实并非像大多数人想象般的是坏事,而是对我们身体有益的,因为它的出现说明我们身体的机能在运行自疗。在自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耗费能量,所以才感到身体疲劳。毒素越积越多,所要耗费的能量就越多。感到疲劳并不可怕,身体得到自疗后,我们会感到更有精力。人们有种错觉,在感到身体疲惫时,认为净化身体是件坏事,其实不然,我们不应该停止排毒。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1:15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要定期治疗
我们要有合理平衡的饮食,这样才能营养丰富,对身体不会造成危害。果汁较容易吸收,而且可以给身体补充能量。水果和生菜沙拉比煎炒烹炸过的食物容易消化,而且更健康。吃这些东西会让我们的饮食合理均衡,而且吃上一些时间,我们也会觉着它们的味道其实很鲜美。如果我们煎炸食物,就会用很多油,而烤或煮的,时间长了,营养会流失。吃了过度加工的油腻食物,身体内会残留下毒素。太辣、太咸、太甜的东西也都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吃些水果、沙拉,喝些果汁来补充营养,增添能量,同时帮助排毒。如果不吃生的蔬菜水果,身体会出问题。
现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冷冻食品,或者是经过加工后的微波食品,吃这些东西容易感到困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体内需要消耗能量消化这些不健康食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感觉不适,甚至还觉着饿,所以就会多吃些。结果,吃得越多,越不舒服。
什么食品是健康的?
除了生蔬菜、水果和果汁外,其他食品是不是真的都不健康呢?不幸的是,早餐玉米片并不很健康,因为它是精加工后的碳水化合物,容易粘在你的肠胃系统上。米饭、面条、面包、饼干和土豆会减缓消化,同时消耗体内更多能量。因此,要吃新鲜、未经加工的生食品,才能让饮食均衡。
蛋白是什么?牛奶是牛的食品,不是人类的,但是大豆蛋白是很好的营养。坚果如果吃多了,也有麻烦。严格地说,吃下去的坚果,要花很长时间消化。坚果和种子是鸟类吃的,我们不应该吃太多其他动物的食品。牛奶是牛喝的,我们需要天然的食品,以及用我们的手种出来的食品,比如水果、蔬菜。其实,生肉比熟肉营养丰富。熟肉会产生酸,对身体不好。所有经过加工的食品都不如新鲜、生的食品好。我们的肠子很长,有人体高度的八倍,它适合消化生的食品。经过加工的食品对肠胃不好,因为它们会在肠子里停留很长的时间才能被消化。
不幸的是,今天市场上有太多加工过的食品出售。尽量少吃,远离它们。事实上,我们不应该拥有冰箱,因为有了它,我们有了大量反季食品、进口食品和加工过的熟食。我们应该多吃当地生产的新鲜、不含防腐剂的食品。任何添加剂都不好,虽然好像觉着味道好些,但是会影响我们的味蕾。光线暗时,你的眼睛会不停地运动。如果食物的味道不厚重,你会更敏感。我们的味蕾不需要现在食品里的添加剂。腌的食品会影响我们的味蕾,吸引我们吃不健康的食品。
因为全球运输和存储的发达,现在的食品都不再新鲜、应季。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买到任何东西,再没有地点和季节的限制。其实这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当地食品就是供当地人吃的,我们早已习惯了当地的气候、水土,所以当然应该吃当地水土种出的应季东西。吃当地产的食品,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吸收好的食物
我们吃了东西后,体内的消化系统如何吸收?设想一下,面前是一块厚厚的地毯,你泼出一碗水,水会很快被吸收干净。但是,如果我们把水泼到水泥地上呢?水就不会被吸收了,而会在地面上流。所以,我们需要检查一下体内的消化系统,看看它是可以有效地吸收营养,还是会像水泥地一样任营养流失。如果一个人营养不良,假设是缺铁,那就可能是他的消化系统不能正常地吸收铁而导致。如果仅仅靠吃含铁的营养素来维持体内的营养均衡,你的消化系统会负担更重。你应该净化自己的消化系统,让它恢复功能,可以自己从所吃的食物中吸收到铁。那么,是不是得吃药才能清洁自己的肠胃呢?如果我们的肠胃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我们该怎么办呢?治疗肠胃最好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靠喝果汁或者水来断食。别总是依赖药物。我们应该靠自身解决问题,因为这问题往往是吃东西的坏习惯或者是情绪不佳导致的。休息、断食,只喝水和果汁,这才是最好的药。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1:15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选择最佳的吃饭时间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吃饭才最好。早上是我们的身体排除垃圾的时间,所以早饭不应该吃得太多。早饭吃得过多,就没有能量消化吸收吃下去的食物,所以此时不要给身体增加太多压力。早饭最好是喝果汁或者是吃水果、沙拉。
一天中吃饭最佳的时间是正午。太阳的能量可以帮助消化。大多数人中午没时间吃饭,有些人觉得中午太热吃不下。但是,我们要充分利用太阳,享受阳光。太阳可以帮助我们排毒,所以正午的时候应该吃东西。如果我们的身体好,中午时会有想吃东西的欲望,胃口特别好。太阳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日光浴可以减少皮肤的色斑。“老人斑”往往是体内的毒素沉淀所致。今年新长出的斑和去年长出的斑不同,因为体内毒素还没有排除。健康的人面色不苍白,如果面色苍白,我们就该多晒太阳,因为肤色苍白说明身体不好,晒太阳的时间少。在地球的北部,因长年寒冷,人们许多时候都只能待在屋里,所以那儿的人们肤色就较苍白。他们体内的油脂不易分解,所以身体会出问题。太阳比食品更好,如果一个人消化系统很好,就可以享受到阳光的益处。在感到疲惫时,多享受点阳光,我们会变得精力充沛,这样吃中饭时,胃口也会好,且容易消化。
太阳下山时,人体消化系统的能量减弱。如果要吃晚饭,应该早点吃。最好在太阳下山之前吃晚饭,让身体在夜里睡觉时处于空腹状态。吃饱后倒头睡下,对身体无益。吃夜宵也对身体不好。如果你吃晚饭或夜宵,早上起来会觉着饿,但其实这不是饿,而是食物在肠胃中停留太久而导致不舒服。所以在错误的时间吃饭,会造成身体不适。如果长期如此,就是在伤害自己。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是不要吃太多。多数人都吃过量了,一吃就吃得非常饱,很撑。晚饭也应该吃水果、沙拉,或喝果汁。修行人都日中一餐,而且身体很健康。
定期生病
我们要每周定期净化身体。每周一天或几个小时,我们应该得点小病,这样可以防止出现大病,即所谓“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安排一下,比如每周有半天时间,让自己的身体来决定你该做什么,别用自己的意志来做决断。如果觉得身体累,那就躺下来休息。记住,身体在这时候是在进行自愈。例如,一个妇女在怀孕初期,往往会感觉像生了病,会呕吐,没有胃口,可能还会拉肚子。这不是病,而是身体在净化各系统,迎接小生命的到来。很多妇女都不知道这些,用服药来减轻这种病症。有些孕妇在头三四个月都会在早上感到不舒服,有时是她们吃的东西不对。如果少吃点,让身体进行一下自我清洁,这种不舒服几天后就会消失。
如果一个年轻的女性没了月经,每月不再流红,说明她身体出了问题。她要好好休息,放松自己,让体内的垃圾排除。如果你不和自己的身体合作,你就开始走向老化。人们意识不到这点,反而一如既往地像过去一样生活,靠吃激素、化妆来掩饰。这样做,让身体更糟,因为我们会吃下更多的药,在体内沉淀更多的毒素。因为我们的能量减少,我们会更绝望,晚上睡不着,易怒,或者感到压抑、气闷或者暴躁。我们对生病有误解,有时候人们在度假时特别容易生病,因为度假时人们有更多的能量清洁身体。
老人也需要时间得病
有的人退休后,头几年里身体终于可以有时间排除体内的毒素,所以你会得更多的病。别紧张,让身体做它应该做的事,别让它停止。如果不这样,身体会老得更快。每周里有一天或半天,减少食量,少安排做事,让身体引导我们做要做的事。感到想睡觉吗?那就躺下。我们可能需要点阳光,那就躺在阳光下,让身体进行自我净化。
当今人们都太忙,没有时间休息、清洁体内垃圾,所以常会感到头痛、不舒服。没有时间,就永远无法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清洁。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1:15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清洁身体的最好方法是断食。这不仅仅是因为断食时我们不吃东西,也因为我们让自己的心放松下来。消耗我们体力的不仅仅是消化食物,也包括思想活动。焦虑、紧张、怀疑和贪婪,都会耗费体力,所以要放下它们。定期让自己生点小病,花费点时间可以让我们感到更有精力!如果感觉不好,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身体也一样,别压抑自己的情绪,头痛、高烧、拉肚子、呕吐、长痘痘,都是因为体内积累的身体和情绪的毒素所产生。让它们释放出来。如果沉淀的毒素少,那么就容易病愈,不会有什么痛苦,可能睡一觉,问题就解决了。
肿瘤是一种排毒过程,癌症也是一种净化过程。这些毒素进入我们的身体,在一个部位沉积下来。癌症表明我们的体内系统出了问题。我们要尽快改正身体和思想的问题,单单把癌切除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癌还会在别的地方出现。
断食是有益的,别吃“煮熟”的食物。思想放松,别让外界的事物打扰你。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按你身体的意愿去做。该喝水的时间就喝水,或者喝些新鲜的果汁,如果必须要吃东西,就吃些水果、沙拉。只喝水和果汁对身体有益,要自己榨果汁,里边别有纤维,纯的果汁容易消化吸收,很快就可以给你补充能量。
每三个月连续断食三天。六个月后,清洁体内垃圾一周。每一年,清洁十天。在这十天里,有两天吃沙拉和水果,两天喝果汁,两天喝水,再两天喝果汁,两天吃水果和沙拉。每年都拿出十天来这么做,就会感到生活质量的变化,不再吃药,不需要接受治疗,没有手术,没有慢性病。如果按着这种方法做,可以更长寿。进食量会减少,会无疾而终,没有痛苦。我们不会得脑血栓,不会得失忆症,可以把智慧传给后人。我们快乐、健康、智慧,充满自信。如今,老人们生活在恐惧中,怕没钱,没能力看病。他们感到孤独,家人不在周围,由护士照顾。相反,如果过健康的生活,定期为身体做清洁,我们就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直到生命的尽头。
断食时静坐?
看来在断食的时候加上静坐,会对身体更好。但不用这样做。我们可以在别的时候静坐,不一定是在断食的时候。断食期间不要再给身体增添别的压力。
我们都是人
记住,我们都是人。我们有时候会失控,别太紧张。身体会按它的节奏来清理身体。今晚有一个派对?尽情享受吧,明天也不用太紧张。我们都需要社交活动,我们需要和家人、朋友有亲切的关系。有时在不恰当的时间我们可能会被邀请去参加一个宴会或者一个派对,放松自己,享受一番,然后好好休息。对自己的身体别太苛刻。如果想大吃一顿,就吃一顿。参加一些活动。但别每天都这样。
有压力的时候
工作忙的时候,日程安排得很紧,吃饭的时间就少,你就缺乏能量消化食物。我们吃东西,给身体补充营养,并在体内储存能量。因此在忙的时候,就少吃点,因为体内用来消化食物的能量减少了。有时候人们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反而会吃得很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吃得很多,身体就会像中毒一样,没有能量去思考,暂时觉得问题不存在。这只会短暂逃避问题,问题还是存在,没有得到解决。当问题再次出现,你又一次狂吃,或者用烟酒甚至毒品来麻醉自己,从而形成一个怪圈。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要少吃点。
运动员及其佳绩
如果你是运动员,且马上要参赛,也要少吃点。如果吃得太多,肚里的食物会分散比赛的注意力。所以,在要集中精力参加考试、演讲和有大量的体力运动时,要少吃点。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1:15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5)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假 日
在节庆假日里,同样要少吃点。要集中精力让身体得到自愈。
无法拒绝别人的邀请,就无法约束自己的身体。切记,之后的第二天一定要少吃点。当然,有时候我们应该好好享受美食,比如高兴或者放松的时候。我们需要营养为未来储备能量。在和朋友聚会时,可以尽情地吃一顿。慢慢吃,将食物消化,在体内积蓄能量。
免疫系统
人们认为免疫系统可以帮助他们不得病。但是,人的身体会不断地进行排毒工作,得病是一种自我激发活力的现象。免疫系统也无法阻止这点。在我们变得更健康之前,一定会生病。从一些药理来看,有些病症的出现是药物有效的证明。所以,要记住,生病是走向健康的第一步。儿童在病愈后,会长得更快。病症一旦消退,孩子的体能会更强,长得更健壮。垃圾食品、吃得过饱、维他命只会增加身体的负担。精加工食品是消化系统的负担。药物对人体也有负担。它们都会减缓身体的自我调节。
身体外的敌人?
如果免疫系统较弱怎么办?这说明自身调节停止了。别惧怕病毒、细菌和霉。在身体之外没有敌人,身体内部系统的紊乱才是真正的杀手。在身体不健康的情况下,病菌很容易入侵并在体内繁衍。所以说是身体先出了问题,细菌和病毒才会侵袭。有些医生会给病人开抗菌素药,这种药不仅可以杀死病菌,也同样可以破坏人体系统。如果不感冒,病菌就会待在身体内部生存下去。如果拉肚子,或者来月经,这是在排毒。所以不要阻止感冒或月经。要认识到这些征兆说明我们的身体有问题。因为男人不来月经,所以需要大量体力运动,通过排汗来将毒素排泄出来。这些方法都是在清洁身体,就像大小便一样。但不要不停地清洁,我们的身体会疲惫得受不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断食,用这个方法来进行自我调节。
饥 饿
有些人说;“我老觉着饿。如果吃的东西净是些生的水果蔬菜、果汁和水,饿了怎么办?”首先,饥饿并非产生于胃,而是产生于消化不良,所以我们感觉到的可能根本就不是饿。在身体内,一旦酸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消化不良或者胃灼热,食物会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太长,而没有及时消化掉。当我们觉着胃里需要填补食物,便吃了些垃圾食品、巧克力或者别的东西,一直到觉着好受些,可是,除了胃里多了些东西外,没有什么其他好处。胃不断在喊:“别吃了,让我歇歇!我要工作了,要消化你之前吃下去的东西!”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感受到胃的请求,不吃东西。如果那种所谓饿的感觉消失了,那就不是饿了。那种感觉是身体在提醒我们它需要休息。如果继续吃,胃就无法正常消化已吃下的东西。
如果总是感到饿,这说明需要去扑灭身体内的火。这点很重要,我们必须明白,这种征兆是身体在进行自我调节。
真正的饥饿感来自你的舌头。如果舌头很干净,它会告诉我们想吃什么。舌头可以等,它很挑剔。身体是通过舌头来告诉我们它需要什么。你觉着要是能吃点菠菜多好,这是你的舌头在告诉你的身体需要菠菜里含的铁。如果这种饥饿来自舌头,它会很有耐性,这也说明你身体机能平衡。如果不平衡,我们就会觉着胃需要些垃圾食品,马上就得吃,慢了不行。不,必须要等等,身体需要的是休息。要学会听舌头的,不听胃的。
阳 痿
许多男性阳痿,因为他们的身体精力不够,而性生活是非常耗体力的。所以这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别长年累月过度使用你的身体,这会导致出现其他系统性问题,比如骨、腺或血,而非单单是一个器官的毛病。如果强迫自己滥用体能,而且一味地否认自己有问题,身体有一天就会突然垮下。所以,把阳痿当成需要休息的提示,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很好的休息,多补充体力。
那些从不得病的人,要么是真的特别健康,要么就是病得很厉害,但却一直强顶着。可能终有一天他们会大病一场,一命呜呼,因为他们没有通过让问题不断出现而得到自疗。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1:15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6)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酒精和毒品
我们不仅仅吃食物。有时候,明知道一种东西对身体有害,我们也会吃。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怎么才能不这样做呢?事实是,毒品和酒可以暂时让我们从生活的痛苦中得到解脱。喝酒的人会被酒精刺激得很兴奋,但是同时也被误导,因为对于身体机能来说,酒精是毒素,所以要调用更多的能量去将它排出。喝酒的人认为是酒精给了他能量,其实是他身体内部早先储存的能量被调动了起来。
慢慢的,酗酒的人会觉着酒精带给他的刺激越来越小,这是因为他身体内部的能量少了。毒品和烟一样,都是身体不平衡的一种表现。酒精、毒品和其他让人上瘾的东西,都会让我们变得麻木,失去活力。受这些东西困扰的人,在身体和精神上都经历着痛苦。毒品会让一个人错误地认为生活得更有活力,会欺骗他,让他觉着用毒品没什么问题。这种成瘾性可能会提醒人需要去清洁身体,但也可能会引诱人喝酒、用毒品,酒瘾毒瘾越来越大。
治 愈
如果你喝酒或者用过毒品,如何才能戒掉?可以戒掉吗?可以,但要有一个过程。我们需要时间让身体慢慢得到清理,不再受酒精或毒品的困扰。我们需要消除产生这种欲望的根源。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体内的各种系统保持干净,做到饮食均衡,多晒太阳,思想也要健康向上。我们需要借用果汁或水来断食,尽量少吃饭,少吃甜的,勤洗澡,洗桑拿浴,多晒太阳,以出汗来排毒。
酒精和毒品会让人思想迟缓吗?当然会。人体器官受压抑,思想也就受压抑。如果我们对一种对身体有害的东西上瘾,那么会变得迟缓、漫不经心、不敏感、没有爱心,而且自私自利。一旦我们开始清理自己的身体,会感到体内的能量在增加。我们应当定期清理身体内的垃圾,减少它的压力。消化系统的压力减少了,注意力就会强了,忍耐力也会强,也更关心他人,做事情更专心。这几点都很重要。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1:16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7)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受过教育的人可能会阻止身体恢复
如果你的身体需要休息,那就自然地休息。别让你受过教育的大脑错误地指示你继续做错事。和你的身体合作,身体就会自然得到调节。可是,我们常常过分自傲地认为我们知道身体是怎么一回事,自作主张地停止身体的自我调节。有些病,我们不需要药和治疗,我们需要断食和阳光就可以自愈。你嗓子哑了?你感冒了?还是得了流感?肚子不舒服?如果我是你,我就会让身体进行自我调节,少吃东西,多休息。如果需要三十天,那就三十天,否则吃药可能会损害身体。许多药和人为的治疗方法都会让身体更虚弱,而且它们只治表,并不能除根。“流感和感冒”并不可怕,它们是清理身体进行身体调节的一种过程。病症是表,不是根,一旦我们将产生病的根找到,表向性的东西也会消失。不同的气候和环境会净化我们体内残留的毒素,用愉悦的心情把它们释放出来,很快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身体就强壮了。
用眼睛和耳朵吸收
除了食物和饮料外,我们还吸收其他东西,从电视、电影、广播中,我们会吸收思想意识。我们也常倾听朋友和家人说话。除了注意嘴吃进去的东西外,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要小心留意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呢?答案是肯定的。
现代生活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很容易感到无聊。我们不知道该怎样有意义地度过生活的好时光。我们对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宁静和幸福的深层次思维兴趣不大,我们听不到富有创造力的心声,反而喜欢追赶潮流。这让我们对发生在世上的各种事情感兴趣。我们也在寻求社会的承认,害怕被别人嘲笑。我们看电视、读书、听收音机、看电影,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按照世俗的标准行事。
接受这些知识并没有错。但是我们也需要寻找自身的创造力,并使它和外界发生的事情保持一种平衡。我们必须找到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宁静,这样才不会轻易被外界事物激怒,或者被媒体的报道所左右。
今天,我们应该少听那些外界的信息,我们受外界的影响已经太大了,这对我们内心的平静无益。因为我们接触的许多外界问题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为了保护自己,我们要避免盲目地去听去看。
如果回避了媒体的报道,我们应该去关注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打发时间呢?我们应该花些时间听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在独处时,要静观自己的思想,问自己:“我处在什么状态中?”我们要明白过去那种瞎听瞎看的习惯对我们是有害的。
如果我们的朋友说了负面的话,那该怎么办?他们为什么会说那些话呢?因为他们太沉溺于过去,易受情绪影响,所以向别人说些气话,表达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通过表达,释放内心的压力。他们内心充满负面的东西,装不下现在。他们不断地折磨自己。我们应该让他们放下过去。有时我们的能力有限,所以只能让他们把情绪释放出来,但是我们要想法让他们知道,应该找一个别的时间发泄,才不伤及他人。
我们要用善意和热情关心我们的身体。我们要倾听我们的身体在说什么,正确理解它发出的信息。我们要注意休息,吃新鲜、健康、应季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吃的量。当我们觉着要生病时,可以听听身体在提醒我们什么,加倍善待它,多休息,坚持断食。慢慢地,我们就会更健康,同时可以和我们的躯体保持沟通。慢慢地,我们就会排出体内的毒素,变得更加敏锐。也就有能力去选择不会给我们带来肉体和精神痛苦的食物来吃。如此以来,我们会更加坚强,更加健康,更加警觉。我们从而可以领悟到精神的本质。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1:16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八章
活生生的世界
不论是什么天气,它的好坏其实只存在于你我的看法不同而已。这是我们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天气该什么样,就会是什么样,不论什么天气,只要我们能以喜悦之心来看待、欣赏、享受,我们就会生活得更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并非孤零零地活着。在周围,有许多生灵相伴……各种动物,小至昆虫,大至大象;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植物物种。我们是如何和身外这个纷繁的世界相连的?我们如何对待其他动植物?我们和这个世界及其生灵相处时,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充满喜悦与泪水?
自立性
我们之前已谈过自立。人类有很强的自立性。但事实上,我们要认识到,只有依靠他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立。我们不能和其他生灵决然分开,去过一种完全孤立的生活。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要依靠自然,依靠周围的动植物和生灵,是它们的生命能量支持着我们生存。
什么是自然?
什么是自然?我们倾向于认为自然就是并非出自人类之手的一切存在……并非经我们双手创造的物体,比如不是我们建造的高楼大厦、汽车摩托车之类的东西。让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自然”。不要把“自然”当成“其他活着的物体”,而把它看成一种“现实存在”。自然就是“存在的现实”,从其本性上看,“树的本性就是不断长枝杈”,“狗的本性就是要吠”。换一句话说,自然就是事物的本性。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看待自然时,不够开放、不够全面。我们看待事物时需看到其当下的本性,不要掺杂个人的假设臆断,按其本质来看它,不要按我们希望的样子来看它,不要以它过去的形态和将来的发展来断定它今天的状况。因为我们没有活在当下,当然就无法理解树木在当下的本性。我们要认识到,即使是“美”,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随时保持警觉,看到现实的不断变化,看到当下世界的状态。在每一个当下,我们都处于一种现实中,处于自然中。我们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世界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请保持头脑清醒,并开放自己,去认识自然,认识事物的本性。
我们在看其他生灵时,往往看不到其本性。我们看不到飞鸟、小猫或者树木的本性是什么,而常常是从我们个人的角度以它们对我们有什么益处来看待它们。我们从人的角度出发,所以我们看不到狗、蔬菜或者鲜花的本性。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树,而不是“树”的树,“人”的动物,而不是“动物”的动物。我们的固有观念让我们认为动物和植物低人类一等。我们把动物当宠物,所以我们赋予它们本性中没有的东西,我们把它们当成附属品。
和其他生灵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经意,就会滥用我们和其他生灵的关系。我们会用烤的面包喂食小鸟,用狗粮喂狗。这些都不是它们原本吃的食物。野生鸟和狗是不吃人做的食物的,但是在人们豢养它们后,它们开始吃这些食物,因为我们不喜欢它们野生的本性,所以也就不想按它们的本性来对待它们。对植物也一样。我们选择喜欢的植物,把它种在庭园的花圃里,施人造肥料,并进行配种,创造出新的植物。这不是自然的本来面目。
再看看我们和宠物的关系。狗会吠,我们听到狗叫,会觉得“这狗没受到训练”。狗对我们表示温顺,我们就会抚摸它。只有它表现出我们喜欢的特性时,我们才会欣赏满意,虽然这不是其动物的本身特性。我们会培育蔬菜让它长得肥大,这样能多卖钱。种花时,我们也选那些能开出大花朵的品种。我们从没考虑过我们改造自然的后果是什么,所以我们遭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干旱、洪灾、污染和人口问题。我们把自然不当一回事,从不为它考虑,也不仔细观察它的变化。我们忘记了人类并不主宰整个地球,而是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在相互合作,保持着这个星球的生态平衡。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6:14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人口过剩
我们因为有冰箱,所以我们可储存多余的食物。在世界的一些地方,我们生产过多的食物,我们强调生产力,使用化学肥料为动植物催生,让它们长得更多更快。这是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我们从人类有所局限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我们对自然的干预,所以土地遭到破坏,农作物营养成分减少。我们大量的农产品,在人类技术的催化下,长得“更大”、“更好看”,但却失去了它们原来的味道和香甜。这些蔬菜、水果及粮食都没有了原味。因为我们可以长期储存,所以我们也在浪费。我们没有想是否能一直将产量提高增多下去。总有一天会发生一场危机,因为我们贪婪地将物种变了样,失去了自然资源。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观点。我们不能片面地看事物,不能只按一种国籍、一种性别或者一个经济体制来看问题。我们要保持思想的开放,认识到自然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明白洪水和干旱的价值,认识到它们为什么会出现?怎么出现?需要什么条件?世界上每个存在的物种都有它的价值,所以我们不能说:“我需要这个,我们要除掉那个。”即使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也应持同样的态度。我们不要说:“这个病毒,杀掉它。这个细菌,杀掉它。”我们应该反问:“为什么会有病毒?为什么会长出细菌?”因为它的出现和存在一定有其原因。有存在,一定是因为有需要。病毒和细菌会激发我们的免疫系统,让它们更具抵抗力。每个物种都有它自己的空间、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作用。
杀 戮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和这个世界一样不纯洁、不完美、充满痛苦。因为我们的思想受到污染,所以我们要经历洪水、干旱、地震、死亡、疾病和zai 难。人类其实要对许多自然灾害负责……因为滥修大坝和破坏森林会造成洪水;毁坏自然生态环境、人口过剩、过度开发,会带来干旱。只要人类不改变错误观点,自然灾害就在所难免。我们只能尽量不杀生,但只要有一个人头脑有毛病,就会出现杀生和伤害。
我们在行走的时候都可能会杀生……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踩着蚂蚁和昆虫;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时候,迎面会有一些飞虫撞死在挡风玻璃上;我们患感冒时,会吃一些抗菌素,杀死体内的病菌;我们在生活中还会使用杀虫剂,灭蟑螂、跳蚤、臭虫;我们还会下耗子药灭鼠。
动物没有什么权利,我们把它们豢养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其实也是一种杀生行为,因为动物本就应该在野外生活,人类的做法泯灭了动物的本性。
在这个世界上,适者生存,所以每一个人都在努力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我们并非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下,我们和自然分离,离群索居。大家都为自己的生存争得不亦乐乎,所以杀生就在所难免。老虎会吃别的动物,蛇也会袭击其他动物,人类更不在话下。而且,人类不仅会夺取其他生灵的性命,还会夺去别人的机会、权利和信心。我们会摧毁他人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恶性循环。
对于杀生,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我们要尽量少杀生。要做到绝对避MIAN杀生是不可能的,比如人经常会在家里喷杀虫剂消灭蚂蚁。一切生命都需要自由的空间。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我们就不需要吃药杀病毒或病菌。所以这算是一种预防杀生的方法。
身体健康的人,会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如果身体不好,就可能会特别想吃肉和鱼,因为身体内有毒素。因为我们要吃肉、吃鸡、吃鱼、吃海鲜,所以就有人帮我们杀生供我们享用。如果我们身体健康,我们就会少杀生。身体不好的人,很难持素。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6:14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在自然中找到我们的位置
想和自然融洽相处,应该看到自然在当下这一刻的本质。风吹、日晒、雨落,自然就是如此。可我们却常常希望世界上能多点阳光,或多点雨,或多点风。不论是什么天气,它的好坏其实只存在于你我的看法不同而已。这是我们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天气该什么样,就会是什么样,不论什么天气,只要我们能以喜悦之心来看待、欣赏、享受,我们就会生活得更快乐。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地球?
人类的行为导致地球的沙漠化。我们应该让土壤有休养生息的时候,不能不断地用化学品去过度地催发它、使用它。我们应该让本该有的昆虫、生灵继续生存在这里,保持地球本来的样子。我们不用消灭昆虫,因为地球可以自己调节,保持生态的平衡。我们在改变自然时,往往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每次干预自然的发展,我们都会得到预料中与预料不到的后果。因为人类的不明智和不关心,导致自然失去平衡。我们都知道,我们身体需要平衡,自然也一样。
了解平衡的本质和自然的平衡
我们必须承认,大自然存在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不能觉得人类高人一等,就可以滥杀细菌。细菌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要保持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平衡,就别想着把细菌除干净。那么,我们是不是可能消灭虫子呢?以蟑螂来说,为什么蟑螂会进厨房呢?因为里边有食物。蟑螂喜欢不干净的厨房,因为它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吃的。如果你把厨房收拾得一尘不染,食物都妥当地盛在器皿里,蟑螂就无法生存了,因为找不到食物,它们就得另外寻找生存之地。如果你用杀虫剂,抵抗力差的会被杀掉,但抵抗力强的会活下去,而且可能还会繁殖出抵抗力更强的后代。蚊子也是如此,经过这么多年,灭蚊剂已经越来越不管用了,过去一些治疗疟疾的药品疗效也大不如前。在医院里,人们发现有些病菌对一些抗生素竟然有免疫功能。这些现象,都是我们人类干预自然所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结果。白蚁喜欢朽木,因为这是它的本性,就像狗喜欢叫一样。所以,为防白蚁,我们要保护修建房屋时所用的木材,以防它老化,吸引白蚁咬蚀。
世界不单单是为人类及其商业利益而存在的。我们要视地球为一个庞大的生命,善待它,尊重它。可是人类经常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开设工厂,加工人类需要的产品。我们太多时候都只盯着人类的利益,而忽视地球的整体利益,和地球上其他生命的存在。
自然和都市生活
生活在喧哗的都市中,我们很难理解和大自然中其他生命的关系。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缺少对世界的认知,他很可能会觉得水就是从自来水管中流出的,厕所里就该有卫生纸,空调可以调节室温,暖气可以在冬天取暖,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他意识不到,在水从水龙头里流出之前,经过了多少道程序,而垃圾的清理也并非简单到自家的垃圾桶倒干净就完了。如果城里人认为金钱可以买来一切,人们就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意识不到清新的空气和干净水对生活的重要性。他们会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如果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爱护他们赖以为生的城市,城市就会变得更美好。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明白,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大自然有影响。我们吐痰、乱丢垃圾、用完水后不拧紧水龙头,影响的都不仅仅是我们自家的环境、生活和生意,受影响的是整个地球。如果从今天起,你我都注意自己生活中的小节,我们就会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生存的世界。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6:14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世上生命皆有需求
我们有必要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体保持沟通,了解它们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和水、土地、动物、植物打交道,但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纯粹地使用它们,而不关心它们的生存状况。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需要其他的生命与我们共存?因为是它们让我们牢记与生命的关系。在居住的房间中,你会摆放一盆植物供欣赏。其实你可以用这盆植物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本性。仔细观察这盆植物,感受它的力量,关注它活着的状态,用爱心去呵护它,了解它的需要。能够关爱其他生命体,我们也能够活得更好。我们需要和人、动物、树木和植物密切地沟通,这种沟通将会把我们和世界上的各种生命结合在一起,共同成长。
盆栽植物
把植物种在花盆里是愚蠢之举吗?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是不是应该在房间里种植物呢?只要仔细观察盆栽植物的生长并从中学习到生命的意义,种植盆栽植物就不是件傻气的事。比如,城市的污染很严重,我会感觉到植物在这种空气中慢慢死去。我也能体验到,经过我的爱心呵护,植物会长得多么好。我们明白阳光和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多么重要。只要注意观察植物的变化,就会学到很多东西。我们试着做那株植物。认识到了植物的需求,我们就学会了“无私”。为了保护环境,对于其他生命,我们都应采取相同的态度。看到游泳池的水脏了,就会采取措施,保护游泳池的水,因为我们明白它需要干净无污染。这不是我们在“解决问题”,而是我们在“感觉水的需求”。这才是最重要的,把自己放在水的位置,把自己当成水,了解水的需求。
宠 物
孩子们应当学习如何去关心喜欢其他生命。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可能会较自负,认为“我爱我的宠物,这就够了”。慢慢地,他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小狗小猫和他们一样重要。所以说,养小狗、小猫是学习和其他生命交流的第一步。
我们会和小动物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一旦有了感情,小狗死了,我们会为它流泪伤心,家里养的花草植物枯萎了,我们会感到难过。但是如果想开悟,我们就不能沉浸于这种迫使我们产生依赖的外界事物之中。我们也必须抛弃那种想占有某种物质并改变它特性的做法。你可以养一盆花,并想方设法让它保持常青,这其实并不合乎自然规律。所谓自然,就是事物在当下所处的状态。冬季里,树木凋零;春季里,百花争艳。天气会在一定的季节干燥,天气会在一定的时候严寒。所以我们说,认识到变化是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让你开悟,让你充满智慧。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6:14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5)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我们应该养宠物吗?
并非每一个人都有家庭,我们在前边也谈到宠物在培养爱心友善方面会起到作用。在人的一生中,每天都需要有人去爱,有事情去关心,这对人很重要。但是如果有人常常外出旅行或公干,却想在家里养只宠物,怎么办?其实,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会对其自身的行为做出决断。如果你仅仅是在“有时间”的时候才可以和你的宠物在一起,饲养宠物并不能让你充分受益。如果你可以选择时时和宠物在一起,照顾它,那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放弃旅行,养只宠物。如果你思想健康,态度正确,你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和有生命的事物融洽相处。即使是在旅行中,也可以体会到宠物和你在一起的快乐。你不论走到世界的什么地方,只要你看到狗、猫、鸟时,你都会为生命而感动。它们会让你把这些活的东西当作自己家里的宠物去关心、爱护,并从中感受到快乐。如果你抱有这种心态,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找到这种值得关心的活的东西。
当然,养宠物会有其他问题。如果我们只对自己养的狗有兴趣,而对别人的狗没兴趣,那么养只狗就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我们需要让这只狗和其他人相处,这只狗当然也需要有人关心它、照顾它。我们一定要对自身的这种行为小心,因为对狗过分依赖,其后果和我们对其他东西过分依赖是一样的。
有些人把宠物当孩子养,这又算什么呢?当然,我们大家可以对同一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把你的花园、或者电脑、或者宠物视为自己的心肝宝贝。如果你有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孩子,在心灵和情感上,你可能需要有所寄托,需要一个东西来打发时间,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要注意,别认为我们把宠物当成一个人来关心和对待是件好事。我们可以按照人的需求给宠物许多东西,但是其他不一定对它们有利,可能反而害了它们。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他长大成人,有独立的人格,生活上可以自立。我们能对宠物有同样的期待吗?不能。我们会让宠物过分地依赖我们。一旦我们忙得照顾不了它们,它们就会生气,甚至会难以生存下去。狗就是狗,鸟就是鸟,它们不能在觅食上完全靠人类来喂养。它们曾经是野生的,现在天天要靠吃狗粮、鸟食为生,而且只能适应室内的温度,再也经不起大风大浪了。我们养孩子就是要将他培养成独立、自由和强壮的人,而不是依附在我们身上,不能自立的人。也许我们到了该考虑如何对待宠物的时候了。我们不能让宠物完全依赖我们生存。
生活在城市里
我们从家庭走到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家庭里,这里有城镇、有乡村。许多人都不住在乡村,而住在城市里。但同时又有许多人对城市深恶痛绝。他们不喜欢城市里的交通、水泥森林和污染。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在城市里快乐地生活呢?
如果你不喜欢在城市里生活,那你就试着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待在这儿呢?”为什么不喜欢却还待在这儿呢?那就走开呀。换个地方重新找份工作。如果你不走开,重新开始新生活,你就不会知道自己的痛苦所在。即使是这样,也并不表明城市有什么问题。其实有问题的是你自己。所以你应该从城市里走出去,找出自己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使得你整天心烦意乱。发现问题所在,才可以解决问题。
不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其实本质是一样的。你需要的是一种开放的思想状态。如果在你眼中,城市和乡村有差别,同时你喜欢一个,而不喜欢另一个,你一定会整天郁闷不快。城市其实不仅仅是城市,乡村也不单单是乡村。但是如果不这么看,你当然会心烦。一旦走出去,你会发现其实问题不在于你生活的是个城市,或者是个乡村,有时候其实只是你的心理因素在作怪。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6:15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6)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欣赏城市里的自然
如何才能学着去享受大自然?如果你家里的庭院很小,或者根本没有院子,这并不妨碍你去公园享受大自然。这样公园的一切就成了你自家的花园,用自己的心和眼去欣赏看到的景色。身处大自然中,学着去感受其中活的生命的存在,你可以听到花在向你倾诉。你可以从自家的小花园或者房间里摆放的盆栽植物甚至于你的小狗那儿,学会和植物、动物沟通交流。然后,你就可以走进大自然中,和其他植物、动物交流,直至和整个世界沟通。
在城市里生活并非一件很难的事。城市生活也是无可厚非的。存在的就是美妙的。我们要学会发现城市美好的一面。只有保持开放的思想状态,才能看到世界真的一面。别觉得城市是“非自然”的,在城市里,你同样可以从钢筋水泥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在这些冷冰冰的东西中,有其自身的能量。城市和乡村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而已。高楼大厦虽然由水泥建成,但水泥又是由水、沙、石等天然的成分合制而成。钢铁是从矿石冶炼出来的,所以只是形式变了而已,它仍然取自于大自然。所以说,不一定非要走在泥径上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走在柏油路上,你同样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别把城市和乡村当成两难的选择,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文 明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纯净的环境、睿智的人和简单的生活。有人可能会认为非洲落后而不文明。但是,什么才是先进?其实,先进并不一定必须是高科技、高楼大厦和物质丰富。人类的文明包括了以上三项内容,但是我们要考虑清楚如何把这三项内容运用在生活中,为我们生活的社区带来文明,而不单单认为我们拥有了财富和权力,就能变得文明了。
纯净的环境
纯净的环境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人类身体的百分之七十五是由水构成的。我们每天必须进食来维持生命的延续。我们需要阳光、水和食品。地里长着农作物,我们要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身体的活力。土壤、空气和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三项基本因素,但是我们却往往不珍惜它们,以至于现在我们需要喝瓶装的纯净水,需要用空气清新器。我们都愿意住在郊区,因为那里的空气相对来说好一些。但是,我们不能等到晚上下班回了家才呼吸吧?在污浊的空气中,我们感到头痛、头晕。人们吃鱼、肉,但是如果没有丰饶的土地,就难以种出庄稼来,而我们也无法活下去。另外,因为猪的饲料里含有毒素成分,所以人们在吃猪肉时也会间接地中毒,甚至于有些蔬菜和农作物因为土壤中含有杀虫剂及化肥的毒素,而将毒素转输进入人体。这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链条带。而终有一天,我们都会生老病死,化为灰烬,成为土壤和植物的肥料。我们不能忽视环境的重要性,不能一方面吃着进口食品,一方面却忽视周围的污染,一味地认为我们是发达而富有的。人与环境是相互养育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养育人,也要养育环境。
睿智的人
什么是睿智?睿智就是对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正确认知。睿智并不需要过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满脑子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可面对眼前的问题却一筹莫展,那又有什么用呢?睿智的人可以随时解决问题。睿智就是发现现实存在的问题并立即做出回应。睿智的人可以让生活更纯洁更简单化,他们有化繁为简的能力。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6:15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7)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简单的生活
什么是简单?别把这个问题复杂化。简单就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有时候我们看不到垃圾,看不到污染,这并不是简单的生活。过简单的生活就是要面对当前的现实。我们之所以把生活复杂化,是因为我们感到迷茫,拒绝面对现实。如果我们头脑清晰,眼前的一切其实都很简单。
我们没有马上解决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问题。比如我们吃有毒的食物。有谁愿意吃含有毒素的东西呢?没人愿意。但是如果你看不到你吃下去的是什么东西,其中是不是有毒,是不是曾被浇灌过污染的水、施过有毒的肥料,生活就会变得复杂了。
如果我们过着简单的生活,我们就不太会误导下一代。孩子们需要睿智而简单的指导,但是在今天的学校里,孩子们所受的教育却无法让他们获得睿智。有时看到孩子长成的样子,我们会大吃一惊,但是该苛责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身,因为我们没有教他们去发现世事的本质,过简单的生活。如果我们认不清现实,生活就会一团糟。
现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花开,花也会落。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会在西边落下去。现实在不停地改变。我们忽视现实的存在,看不到现实的变化,这一切都很危险。我们应该看清现实的变化,认清它在当下的本质。如果你可以看到世界及其在当下的状态,你也在发生着变化,并且推动着世界的变化。我们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不去对地球造成伤害。我们可以不断地改变这个世界,我们任重而道远。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明了地球的所需。回到家里,我们可以发现屋顶有裂缝需要及时修补,房子的油漆剥落需要重新粉刷。如果我们静心聆听、细心观察,我们就会不断得到信息,将我们的生活改变得更加美好。
简单的生活并不是说我们不该用香皂、洗发水,不该穿漂亮的衣服。这不是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生活是感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同时不被它所左右。要享受眼下可以得到的东西,同时要明白这些东西也都是会消失的。所以,当面前的茶还热的时候,想喝就喝;在牛奶还是新鲜的时候,就赶紧喝。不要想方设法让这杯茶保持恒温,这样一来事情就复杂化了。要吃新鲜的蔬菜,但是如果没有,那就接受现实。但现实是不断变化的,现在没有,并不是说明天与未来也没有。今天没有咖啡,只有果汁,那就喝果汁。和孩子们相处时,就不要老惦着朋友,好好和孩子在一起玩玩。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你也有了白发,要高兴,不要感叹自己老了。在你的孩子五十岁的时候,你别把自己还当年轻人看待。这就是简单的生活,也就是要生活在当下的每一刻。
如同你无法在同一时刻享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财富一样,要随时应变。牛奶坏了,钱丢了,那就让发生了的事情过去吧。不要沉浸在过去。简单的生活不是让你抛弃所有的金钱、豪宅和汽车。享受它们给你带来的快乐,只是心里要明白事情可能会发生变化。今天不花的钱,后十年、二十年可能就不再属于你了,你可以花了它,也可以把它存起来。当下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简单的生活。总想占有物质,害怕丢掉眼前的所有,看不到世界的变化,这就是复杂的生活。睿智的人可以过简单的生活,虽然这个人可以非常富有。人不一定贫穷才能过简单的生活。
平 和
穷人乍富,难免会突然变得傲气十足。其实,不论是谁富有,都不该看不起没钱人。比如说,如果我们富裕,也要意识到邻居还穷着。而且,他们也不一定认为自己很穷。一旦我们手里有了权,我们就有管人的欲望,而且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我们会斜着眼看别人。拜托,千万别这样。我们看着一只狗,为它感到可怜。我们也无须如此,也许这只狗为自己能是只狗而感到高兴呢!这些人过着贫穷的生活,那也许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不能替他们选择。富有并不一定比贫穷好,只是富和穷在形式上有所差别而已。如果我们可以使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不仅仅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心里都很安静,也是指能够平等地看待他人,没有什么分别心,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很快乐。
有些人拿佛教的教理,说一个人在现世做了坏事,来世他可能就会变成动物,不再能转生成人。所以有许多人害怕自己来世变成狗,低人一等。对于这种把小狗、小猫看成劣等生灵的说法,我们也要有理智的认识。一个生灵是狗,并不一定说它就比人低一等。你是人,你就认为自己比狗高等,这其实是你单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也是错误的。佛教认为,人不能有分别心,人要追求无我的境界。所以说,所有生灵都是世界的一分子,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相互拥有,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06:15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精神境界(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九章
精神境界
宗教的唯一目的就是让你保持内心的宁静安详,获得心灵的解脱。如果一门宗教无法让你达到这样的目的,不要怪宗教,问题在你,你没有保持正确的态度、正确的看法。
我们探讨了人和他人的关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之后,许多人仍然会心存疑虑。在物质世界之外,我们仍然有精神上的需求,希望能借助宗教或者哲学来使我们的思想达到另一种境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宗教?我们应不应该信上帝?我们如何去解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如何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了解宗教
有时候人们发现很难成为一个好的tzj徒、穆斯林、犹太教徒或其他教徒。怎么样才能增加对宗教的了解呢?
凡夫俗子皆需要心灵的指引与依托。有许多人信教,是因为他们认为宗教可以帮助他们的心灵获得宁静。如果你还处在了解佛教的初期阶段,就别把自己当成一个完全的佛教徒。承认自己的现状,别强装得很出色。如果你想判定自己是否出色,你就开始有分别心了。你是从人的角度看出色或是从动物的角度看出色?我们需要宗教帮助我们在当下培养人性,如果放弃了当下,活着就没有了意义。我们所信奉的宗教就是教我们如何生活,所以不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好,是不是坏。不要给自己压力,也不要让自己变得高傲。
我需要换一门宗教吗?
在不同的地区,针对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宗教。宗教并非真理,但它可以帮助你开启思想的大门。真理就在你的思想状态中。所以,为什么要换一门宗教去信呢?你现在的信仰就可以帮助你放弃自我。不管是什么宗教,追求的都是同样的真理。你一旦开悟,你就可以认知真理。
真理的人类版本
有时候,人会被宗教弄得乱七八糟,而考虑是不是该换一门宗教。那么,成为ji 督徒,或tzj徒,或穆斯林,或犹太教徒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每个人的背景不同,信教的原因是想让我们的内心获得安详,而最靠近我们的宗教则会令我们更易于接受与理解。
许多人信上帝。什么是上帝?上帝意味着什么?上帝就是美,上帝就是热忱,上帝就是智慧,上帝就是实相。我们可以是佛教徒,也可以是ji 督徒。但不管你信什么,真理只有一个。也许你理解的真理和我理解的有所不同,但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理解都是普通人所理解的真理版本,并非ji 督想要告诉我们的,也不是佛祖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不管多么努力,我们都无法进入ji 督或佛祖的心中,所以无法体会到他们所言的真谛。因此,我们会觉得这门宗教与那门宗教不同,有的宗教好,有的宗教不好,所以宗教之间会有战争。这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我们思想的局限性,每个人对于真理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们的问题不是应该换宗教,而是应该在心理上把所有宗教当成一回事。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潜力,都可以保持心灵的开放。这才是宗教的目的。所以信不同的宗教没有问题,但是我们要明白宗教本身并非真理。宗教有不同的法门,但不是死缠着这些法门不放。法门也不是真理,它们只是帮助我们找到真理的途径和工具。
如果你是ji 督徒,却思想狭窄,你就看不到主在何方。如果你是佛教徒,却太过自私,你就看不到佛。在这种思想状态下,你就可能游离于各宗教之间,不仅离开了上帝,也离了佛。如果你是一位ji 督徒,心中有无限的关爱,那么主就在你心中。如果你是佛教徒,无私乐施,佛就在你心中。不论你信什么,遇到的障碍都是自己的无知造成的。所以不要误解宗教。宗教的唯一目的就是让你保持内心的宁静安详,获得心灵的解脱。如果一门宗教无法让你达到这样的目的,不要怪宗教,问题在你,你没有保持正确的态度、正确的看法。你要保持思想的平衡,不要走极端。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11:28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精神境界(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不同的修为
人们念佛号,念佛号有什么作用呢?那是为了培养警觉、智慧以及悟性。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修为。如果你不祈祷,上帝不会惩罚你,如果你不磕头,佛祖也不会怪罪你,因为上帝和佛祖都是无我的,他们都以慈悲为怀,对世人一视同仁,不会惩罚众生。如果有人受到惩罚,惩罚他的是他心中的无知。
两种宗教?
有人问:“我怎么会信两种宗教?”如果你觉得你心中有两个上帝,那说明你的思想不够清明开放。忠于上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内心中培养虔诚、善良、公正和清明。如果你思想开放,头脑清晰,不论你是信上帝还是信佛祖,都要做到公平、正义、礼貌、热情。这两种宗教没有本质的冲突。无论是进教堂还是庙宇,我们所学到的教诲都是要培养自己的无私无我之心。当从教堂或者是庙宇里走出来,你应该觉着思想更加开阔,内心更加快乐,因为你从中学到了要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以善心、爱心对待别人。我有信心,但我本身不是信心。我的信心还达不到事物本质的境界。我们仍然有自私心,所以我们看问题经常片面,思想难免狭隘,仍然还是“我”。直到有一天,不再有“我”,我们就会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也能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了。有许多人认为他们从教诲中领悟了其中的真谛,但其实往往做不到,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掺入许多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我们从哪儿能得到指引?
如果我们的思想总保持着开放的状态,世间万物都会给我们教诲,小鸟的鸣唱、明媚的阳光、皎洁的月色,都会给我们带来教诲。如果我们思想开放,我们会看到事物的真相,无知就会从我们的思想中消失。我们学习,我们思考,我们会顿悟:“这就是真相!”
从不快的境地里解脱出来
有些人在生活中受到他人不公的待遇而觉得很辛苦,心情郁闷。这该怎么办呢?痛苦深埋内心是自作自受,应该尽量把它释放出来。别责怪别人,说是人家把你弄得痛苦脆弱,其实是你自己的问题,因为别人只伤害了你一次,可你却没有把这个痛苦释放出来,反而是自己用此痛苦一遍遍地不断伤害自己。你为此耗尽所有的精力,并不是别人把你弄得不成人样。要尽早认识到这点,放下心中淤积的愤懑。不是别人要把你怎么样,而是要想清楚你自己要把自己怎么样。
有些人对自己人生中做过的错事倍感内疚。他们想知道如何才能弥补过失。其实感到内疚和感到痛苦、不快是一回事。不要把过去的事情拿到现在来纠缠你。放下它。没必要记着人生中做过的每一件错事。有行为就会有结果,事情就是这样。对发生过的事,再感到生气、焦虑,都已经无法改变了。只有现在做的事,才会让未来有所改变。负面的情绪会搅乱人的心,骄傲自大也会让人头脑发热。不论是失望还是其他不快,都是内心中的“真心”在试图帮我们摆脱过去。这种行为没有好坏之分,只会因为我们的思想对它看法的顺与逆,而把它变成好或坏。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11:28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精神境界(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做好事
有人觉得:“我不是什么圣人,但我也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怎样才能重塑人生?”要做到这点,只要爱你身边的人就行了。你不需要成为圣人,只需要向周围的人献出爱心,展示出我们的心里美。只有爱我们的人才能帮我们学会保护人、不伤害人,是他们激发我们不论走到哪儿,都能始终如一地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圣人的行为了。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也是周围人的成就。世上没有空中楼阁,你身边的人在激励你去善待他们,去爱他们。
真 情
真情是实相,特别是当下的真正需要。在我见你之前,我没想过:“噢,我一定要帮你。”等一见着,我就帮了你,而一旦我离开,我也不会再想这件事。真情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我深信,不论是ji 督耶稣还是阿弥陀佛,都是在努力教导我们这一点,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开悟,所以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虽然想爱多于恨,但在碰到具体事时,往往适得其反。想得到大智慧,我们就应该避免走到爱或恨的极端,把两者都放下,然后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安详。
相信上帝
人们常说:“如果你相信上帝,你将获得拯救。”那么,什么是上帝?
上帝就是正义,上帝就是公正,上帝就是恩慈,上帝就是无私。你觉得你信了上帝,你就会获得拯救。那么,什么是获得拯救?获得拯救就是不再有愤恨、不再有不公、不再受折磨、不再受苦、不再愚昧。我们受的痛苦,都来自于我们内心。我坚信,上帝和佛祖从不惩罚众生。惩罚来自我们内心。比如,对一件事,我如果早已下定决心,那就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了。如果我心里还没谱,那就可以商量。如果我心里已经有数,那么我就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这种结果对我就构成一种惩罚。我们内心都有太多的成见,所以难以让我们看到眼前的现实。如果你能保持心灵的开放,你就可以走进现实,那种现实就是上帝。
不要让一些教理、称谓、标签把我们分开。穆斯林、jdj等等,不应该划分得泾渭分明。我们应该成为一体,因为所有的经书教诲都是要把我们大家凝聚在一起。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经书教诲,如果我们需要经书教诲,那是因为我们无知,需要得到指引。但是,不要学习太多这些东西,它们会阻碍我们的心走向清澈透明的境界。经书教诲可以不存在,心灵开放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我用手指月亮,不要看我的手指,要看月亮。我们可以从天空中学到知识,也可以从动物身上学习知识,世间万物都在为我们传授知识。我们学习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净化,然后发现上帝、佛祖就在自己的心中,这就是宗教。
高 尚
如果不信教,我们怎么能变得高尚?什么是高尚?
高尚就是在思想上超越世俗。我们的思想原本都可以超越世俗,但是自私、自我的意识将它扭曲,从而失去了它的光辉。我们该怎么办?你应该先在物质世界中认清自己是谁。离开了物质世界,我们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物质财富,我们永远看不到自己有多贪婪。如果没有竞争,我们就看不到荣誉。所以,我们必须活在现世,才能在现世中获得最终的自由。一个人独立山顶,并不能使他高尚,因为他不会面对物质世界的诱huo。一个人离开尘世孤独生活,只能是把自己的问题埋进自己的心里,并无法解决。他自以为高尚,其实是在隐藏问题。他得走进尘世,置身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才能发现自己的高尚本性所在。
为了别人的平安与快乐
我们不能带给别人平安与快乐,过去不能,以后也不能。我们只能通过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从而放弃内心的自我,使自己获得平衡。如果我们做到了这点,就可以帮助朋友们放弃他们的自我,这也就帮助、保护了他们。只有我们内心很平衡的时候,才不会干扰别人。我们内心的平衡来自自身的修为,如果我们本身就很平静和谐,我们就可以保护朋友不受干扰。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走过的路也会不同。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11:28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精神境界(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发现真价值,放弃旧习惯
如何才能在更高的道德和价值水准上重建自己的生活?
首先,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价值?我们应该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和别人相处,从中找到榜样,向他们学习,然后才会明白什么是真价值。通过这些榜样的帮助,慢慢培养出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只要我们不再纠缠过去,我们就不需要回头去抚平往昔的创伤。如果那不是我们需要的,就不要再做。人们认为必须要治疗过去的创伤,其实不尽然。今天的现状是过去行为的结果,所以“当今”没有自由。重建生活即是不再过以往那样的生活而已。如果我们还按着以往的习惯生活,那我们的生活也就只能是重复过去。唯有看清过去,才能做出有道德水准的选择。有些人过去的生活一塌糊涂,一时很难喜欢新的生活之路,他们认识不到有机会可以走出过去生活的阴影,而机会就在脚下。这些人有点像生活在一所黑房子里,跌跌撞撞,摸索着迈出每一步。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打开灯,一切都很容易了。所以说,不论过去的生活多糟糕,都无所谓。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就能过得平安快乐。
诚 实
诚实是人最好的品德。把你心中所想如实地表达出来,说出来,把它释放出来,让它散去,这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一向诚实地表达思想,你不会感到愤恨。只有压抑自己的诚实才会产生愤恨。火冒三丈地和别人争吵,说明你不懂得沟通。人都有压抑情绪的倾向,意识不到这点,这种情绪有一天就会冒出来。产生情绪时,你会觉得心里不舒服,有压力,终于忍不住,一下爆发出来。诚实就是如实地表达出来,从而放下重负,让自己获得解脱。早一天放下,早一天解脱。
世上有一种东西叫天堂吗?
文字有误导作用。文字指导我们的思想,并在我们的大脑中绘出一幅图画,建立一种概念。我们用文字描绘出世界,但我们并不理解它。只要我们还在靠文字指引方向,就说明我们还没有到达它所说的地方。“天堂就在那儿。”文字确确实实地写着。如果我们说天堂在一个地方,这就说明我们还没到天堂。许多人都在说天堂,但大家都不知它是什么样。“天堂”之意,其实是教我们走向纯净的一种方式。作为尘世间的凡人,我们需要不断让自己得到净化,从而进天堂。天堂是教我们培养思想安宁的一种方法。我们用不同的称谓表达相同的思想状态,天堂就是培养我们净化的心。上帝的心不是凡人的心,我们需要净化我们的心,了解上帝真正在想什么。一旦我们知道了上帝在想什么,我们就找到了天堂。
我是谁?
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谁。唯有通过内省,才能发现。如果你很自大,你就看不到自己有什么问题。如果你很纯,你就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毛病。许多修为深的人都常常觉得自己在退步,而那些刚起步的人反而觉得一切都挺好,没什么需要改变。他们会觉得:“我又没做什么错事,是个好人,干吗需要修?”一旦坚持修为下去,你就会对自我越来越敏感,不断看到问题。坚持正确修为的人,会用正面的眼光看人,会和他人和大自然保持良好的关系。如果你想逃避人群,和他人断绝往来,那说明你要修的东西还很多。如果你内心平衡,你会觉得,虽然置身世界,但又不为其所左右,这就是你。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6-20 11:29
《接触》 第三部分
《接触》 精神境界(5)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我为什么在这里?
是你自己选择来了这里,因为你有没做完的功课要继续做。你思想里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爱,要去恨。为了了断我们的贪、嗔、痴,我们选择了降临人世,通过人生修为,获得解脱。但是,我们来到世上,却往往被各种欲望所左右,忘记了此生的目的。
什么是挂念?看看你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喜欢花草,喜欢喝茶,喜欢自己居住的房间,但并不执著于它们,这就不是挂念。挂念是你无法摆脱、放弃你昨天喝过的那杯好茶,去年家庭聚会的快乐时光。你无法走出过去。喜欢、享受今天眼前的东西,不是挂念。要想让自己走出来,就必须活在当下这一刻,时时念着当下!从过去走出来,进入现在!醒来吧,走到现在!这就是我们说的放下挂念,这才是我们在这里要学习到的。
寻找意义
人们问:“怎样才能找到生活中的意义?”问题是真要找生活中的意义吗?如果你真是在找,说明你根本就没有真正地活在现在。你可以存在着,但脑子却昏天黑地。如果你真是要寻找意义,不幸的是我要告诉你:你找不到什么意义。事实是你活得不明白。活着,就应该去生活,而不应该去想生活。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
千万别拿“生活的意义”这种问题来自寻烦恼。如果你能够活在当下,好好在当下生活,你就会生活得圆满。别去判断好与坏。不论是对陌生人还是家庭,既要保持超然,同时又要有热情,这样你才不会感到压抑、受伤,也不会累得身心疲惫。你是永恒的,和万物生灵息息相关。你高尚,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你喜欢生活,你拥有一切。生活在当下,就能从贫困、无知、自绝、自满、贪婪中获得解脱。
我在走什么路?
走了这么久,我们怎么知道离开悟还有多远?学习了这么多,做了这么多功课,我们会发现要学的东西不是变少了,反而是增多了。当然,有时候我们研究学习,突然一下就开悟了。那以后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恨生恨,爱生爱。一切因果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我们要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就会豁然开朗。所以我们每天其实都是在努力让自己觉醒过来,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意识不到这点。我们需要有那么一句话、一个表情,或者一种声音,等等,给我们当头一棒,刺激一下,因为我们太习惯于按部就班地生活了,对现实熟视无睹。只有头脑清醒,才能看清现实的本质。如果我们开悟了,我们就会从对与错、好与坏、明与不明中解脱出来。这种智慧其实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要让自己醒过来,看到这一点。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