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1-10集)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4/11/21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昨天课程提到的是五伦关係,所谓伦常大道。我们今天的课程就要深入伦常大道来了解,我们应该怎么样在这个五伦关係当中相处得非常和睦融洽。

昨天提到五伦关係是「道」,那什么是「德」?在我们讲义当中对「德」做了一个解释,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踰越的去做人,这就是「德」。当我们顺从父子关係,不踰越的去尽自己父之职,去尽自己子之分,孩子的本分,这个人就是有德行。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

我们看五伦关係的第一伦,「父慈子孝」,诸位朋友,父子关係是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不是,它是一个天然秩序。一个父亲,孩子出生的时候,有没有人去规定你要对孩子很慈爱?没有。当为人父者看到刚刚出生的孩子,很不自主的对孩子就是无限的慈爱跟关怀。有没有一个父亲看到孩子刚生下来,然后心裡就想着,这个儿子以后要给我买大房子,给我买大车子,有没有这样的?都没有,只想着如何让这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是为人父母很自然就会生起的一种关怀跟慈爱。孩子从小对父母也是非常的依恋,对父母那种爱是天性。我们回想一下,很多一、两岁的孩子,父母亲处罚他的时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怀裡鑽,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紧,他那种对父母的依恋也是天性,所以我们看小孩子开口闭口都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一种亲情是自然的。我们现在看一看,现在父子有没有亲?为什么自然的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

父慈,如何慈爱孩子?这个就很重要,假如慈爱用错了方法,可能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教出来可能就不是我们想像中这个样子,所以当父母要不要学?要。所以不只学为人师,还要学为人父,学为人母。《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你教育他的方法错了,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很多母亲说,「父之过」,所以跟我没关係,这个「父之过」就包含了父母在内。

我常常会问朋友,我说你们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么是教育?很多家长被我这么一问,突然都愣住了,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好像孩子一出生就忙着照顾他,一晃五年、八年都过去了,从没想过什么是教育。有没有朋友说说看,您觉得什么是教育?今天假如您走在乡间小道,刚好看到一位农夫在种田,刚好在收割稻穗,我上个礼拜到厦门去讲演,农田刚好在收割。你跟农夫说,请问怎么种田?他会不会跟你说,你给我一个小时,我想清楚了再告诉你?他会不会这样?不会,他不用再打草稿,为什么?因为那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是他最熟悉的事,所以他很清楚。

诸位朋友,我们为人父母每天在干的是什么事?是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都干了七年、八年,甚至有的干了十多年,人家一问「什么是教育?」我们能不能答出来?每天在干的事答不出来,那孩子这一亩心田,我们在这七、八年来到底种下了什么种?这个种是好种还是不好的种子?其实七、八年来,这些种子有没有开始发芽?有没有开始结果?有。我们不知道种下去了是好种、坏种,但是它会不会发芽?它会不会结果?照样结果。所以现在很多家长,他的孩子十多岁了,我看到他们的脸上都写了哀怨、忧愁。真的,孩子的行为,他们已经很难去掌控,去扭转,所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把一个孩子教好」,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

现在整个父母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就一个字,诸位朋友,哪一个字?「宠」字。十月十九号深圳特区报,有一对夫妻亲自去找报社,然后把他孩子一些对他们很不孝的行为报出来,为什么他要报出来?因为他要给往后为人父母的人有所警惕。他就提到,因为他们夫妻算是晚来得子,所以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连学校幼儿园老师跟小学老师一直反应,你的孩子一些行为已经很偏颇了,很无礼了,自己的父母还替孩子找藉口,说他以后就好了。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以后就会变好,甚至于还听算命的说,这个孩子到十五岁就会变好了,然后十五岁以前都不好,有没有这种戏可以上演?不可能。哪有你孩子突然一觉醒来,从不懂事瞬间变懂事,那个只有在梦裡面才有可能发生而已,在现实状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他宠坏了,所以现在孩子要娶老婆,要把他们夫妻赶出他们的家,所以宠孩子,他一定不孝。

在汕头有一对夫妻生了六个儿子,他们大了之后,给他们买了六间房子,娶了六个老婆,一个人一个,然后他们夫妻没有地方住,为什么?六个孩子都不让他住。所以这样的夫妻一辈子辛不辛劳?辛劳。要赚六间房子,那可是日夜都是在工作,在拚搏,结果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结果大儿子在猪舍旁边建了一个木屋给夫妻去住,旁边的邻居看不下去了,就对他们夫妻讲,你要告你六个孩子。诸位朋友,要不要告?「居家戒争讼」,「朱子治家格言」说的,家庭最忌讳的就是告上法庭。「讼则终凶」,一告上去了,家裡家风一定败坏,不会有好下场。我们来想一想,真的告了,法院判六个儿子要扶养这一对老夫妇,每一个儿子轮两个月。他在大儿子那边坐下来,他的媳妇说,拿去吃,赶快吃,我要收了。他每天过得心惊胆颤,本来还可以活十年,到最后每天压力很大,细胞病变,可能三年就得癌症了,癌症是心理压力很大,很容易得癌症,所以这样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确确实实,当人生走到这个下场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无奈。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你所有的事情统统一手揽,统统替孩子做,做久了之后,孩子心裡会觉得父母替我做的事都是应该的,替我买房子,替我娶老婆,都是应该的,是不是?所以是做了要死,然后一点功劳都没有。所以现在很多的小孩,七、八岁,讲出来都说,我爸爸的那些遗产都是我的,恐不恐怖!

我有一位长辈姓卢,卢叔叔,他跟他的孩子讲,他说「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社会,所以往后我也要用之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我要成立一个公益的基金会,所以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但是你只要努力念书,认真学习,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所以让孩子从小觉得父母亲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所以他的孩子对父母是打从心底佩服。

他的儿子后来到美国留学,虽然他的经济很不错,但是给孩子的这些费用抓得特别紧,因为知道中国人说「富不过三代」。现在这句话不灵了,一代都撑不了。因为以前还有圣贤的根基,整个家庭、社会都还有一种节俭的美德给孩子从小看。现在小孩从小举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华,从小都很会花钱。所以对他的孩子在经济上抓得特别紧。要出国留学的时候,告诉他的儿子,他说「我给你的钱都算好了,假如你乱花,自己解决。然后你假如带一个黑人回来,带一个白人回来,我跟你断绝父子关係」,这个叫丑话要讲在前头。因为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他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不敢造次。

刚好这个儿子留学完之后准备回国,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妈妈,跟他妈妈说,「妈妈,我钱不够了,根本没办法坐飞机回来」。结果他妈妈一听,隔天一大早,马上带着钱要去汇款。结果这位卢叔叔马上就跟他太太说,「等一下」,然后把他夫人叫过来说,「孩子一有问题,妳们也不分是还是非,心马上就慌起来了,他一句话就把妳们搞得心情起伏很大」。他就叫他太太坐下来,「来,我算给妳看,我们给他的钱刚刚好可以买飞机票回来。儿子为什么跟妳要钱?因为他知道他一回来,我一定不给他钱,他的生活一定会非常拮据,所以希望留一手,还可以有空间缓和一下,不然会喘不过气来」,所以就跟他太太说不可以汇。结果儿子打了两、三通电话,都没汇到钱,后来乖乖的就飞回来。结果这位父亲马上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这个家不给你住了,自己先出去自力更生。诸位朋友,你假如当父亲,你做得出来吗?这个是不是慈爱?我们接着看看:

这个儿子因为从小被这样的父亲磨鍊,自己出去找工作,董事长亲自面试,而且是一个连锁性的教育机构,结果本来这个下午有五、六个人要面试,面试到他的时候,后面的人都没面试,董事长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谈的过程跟他说,你不可能是二十五、六岁的人可以写出这样的企画桉。从小被父亲磨鍊。结果就从企画桉的内容一一的问他,他对答如流,后来董事长给他一句话,他说「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闆说「薪水要多少,你自己开」?他惜你的才华。所以当孩子有这样的德行跟能力的时候,他已经立于不败了。

而在经济上,卢叔叔都没有再支援他的孩子,但是他有去交代他孩子身旁的这些长辈,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而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是曾经他的父亲待过的公司。因为这位卢叔叔的工作,他是专业总经理,整顿完一家公司,比方说两、三年之后,他帮人家整顿好就还给董事长,他自己就离开那间公司。但是他本来这些公司的一些年轻的职员都会跟着卢叔叔学习,这位卢叔叔也很愿意栽培后进,所以每个礼拜天,都陪他以前曾经待过这些公司裡的年轻的职员一起爬山。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只要他们有什么问题,他都会给他们一些指导,所以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跟他的儿子都很熟。

所以卢叔叔就交代他们,他说「我儿子假如撑不下去,跟你们借钱」,你看他都算到了,「跟你们借钱,你们可以借他,但是不能超过两千块」。所以第一个月,他儿子确实撑不下去,因为房租很贵,所以就跟其中两位长辈,一位大哥哥,一位大姐姐,各借了两千块钱。卢叔叔交代说,「他跟你说哪一天要还你,你一定要打电话去跟他要」,所以后来真的那一天,他都还给这两位长者。还完之后,从此以后没有再借过钱,所以他的孩子撑过来了,能力就磨出来。

所以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但是你懂得磨鍊他,这是历练他一生的本事。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慈爱,我们真正要细细去思考。有时候你爱之,反而足以害之。而这个爱是要理智,不是情感,情感之后就变宠,就变溺爱。

诸位朋友,儿子不能宠,还有谁不能宠?谁都不能宠,宠坏了就不行。先生能不能宠?先生宠坏了,到时候妳在家裡孤枕难眠独自哭泣,他在外面是流连忘返,都不知道要回家,所以先生也不能宠。在夫妻相处过程当中,该给先生建言的,我们一定要建言他,要提醒他,不能让他肆无忌惮的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当然夫妻之间沟通要好,也必须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当中。比方说为人妻,我们平常自己要把家裡的事做好,把我们的本分做好,先生心目当中就会对你很感谢,很信任,这个时候你给他的劝告,他就很容易接受,他就不容易偏颇。所以我们说女性要相夫教子,相夫就是该给先生提意见,该规劝的时候绝对要规劝,所以先生不能宠。

太太能不能宠?闽南话说「宠某吵闹」,就是宠了太太之后,她有事没事就跟你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在公司上班坐不坐得稳?每天想着我太太今天不知道又要舞出哪一齣戏出来,所以心裡就不踏实。所以家裡假如不安,事业一定做不起来,所以太太也不能宠。当然娶太太就要先娶好,不然你结了婚之后才来头大,那就很麻烦。所以娶妻要根据什么?要娶她的贤德,所以说贤妻、贤妻,要娶「贤」。

中国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诗经》,这么重要的经典第一篇文章是什么?提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是很重要的一本经,但是它开篇为什么要取这一篇「关雎」?中国的四书五经都是讲人生的大道,为什么开篇是「关雎」?跟我们昨天讨论的结论是一样的,五伦关係哪一伦最关键?「夫妻」,所以「关雎」提的是找对象的原则。

我在一间中学演讲,我就问什么叫「窈窕淑女」?有一位女同学举起手来说,就是身材非常姣好的女性。圣人的意思传到现在都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我们有责任要为往圣继绝学,从哪裡继?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先教正确。所以你现在有儿子的时候要告诉他,娶妻要娶什么?贤德。

「关雎」裡面,为什么要举关雎这种鸟类?这都有很深的含义。因为关雎这种鸟类找了一个伴侣之后,终生不换,非常守节,这个男女当中都有道义,有恩义。为什么要用关雎来叙述夫妇之间的道义?因为我们知道成人最贵的、最重的是什么?是他的面子。所以你直接告诉他说,你怎么对你太太这么不好?妳怎么对妳先生这么不好?他(她)马上恼羞成怒,你(妳)管我这么多干什么!所以中国的《诗经》利用比喻的方法来提醒你,来点醒你,告诉你连鸟都知道要忠于牠的伴侣,那我们当人更应该忠于我们的伴侣。所以意思就是告诉你,我们人可不能比不上鸟,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真正明白了,一听就觉得惭愧,我们可不能连鸟都不如。但是不肯接受的人,用这样的方法提醒他,也不会跟他结冤仇。所以懂了就懂了,就能够去反省。

而「关雎」后面有两行内容提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是一种植物,是专门在祭祀祖宗的时候要採来祭祀。诸位朋友,荇菜都是谁去採?都是媳妇去採,媳妇採来祭祀祖宗,这个意义非常深远,所以汕头有一句话说,「儿子孝,不如媳妇孝」。因为这个媳妇很有贤德,当她採着荇菜去祭祀她们家族的祖宗,祖宗在天之灵一看,这个女子有贤德,我的家族可以旺几代?最少可以旺三代。但是相反的,假如这个媳妇没有贤德,採这个荇菜,祖宗在天之灵都要掉眼泪。所以说娶一个好媳妇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败三代,所以娶妻要注重贤德。

最后提到女儿也不能宠,你女儿宠坏了,她嫁到人家家裡怎么样?搞得人家鸡犬不宁,三天两头闹情绪说「我要回娘家了」。结果她一跑回娘家,这个岳父(丈人)还把他的女儿怎么样?「来,回来没关係,爸爸给妳靠」,这样对女儿好不好?好像是很宠爱孩子,事实上把女儿一生害了。一个女儿嫁到一个新的家庭裡面,最重要的,一定有一段适应期,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

问:所以这个时候最要修的功夫是什么?

答:忍。

这个功夫没修好,人生很难走。所以中国字很有智慧,诸位朋友,您看这是会意字,一个心跟一把刀,所以忍要忍到什么境界?刀子挂在你的心头,你都能够如如不动,都能忍受。这不是真的拿一把刀在妳心上,就是说假如妳的先生用非常尖锐的言辞攻击妳的时候,妳也能够先忍下来。

问:为什么要忍?

答:忍一忍,海阔天空。

忍一忍,海阔天空,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我曾经在讲演的时候,有一位母亲说中国文化很不错,不过这个忍字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她在叙述这一段话的时候,眉头都皱起来。我就跟她说,妳这种忍法,保证忍到火山爆发,而且一爆发之后,以前所有忍的功夫,前功尽弃,所以忍不是压下来,这种忍迟早出问题。忍是带着明白,带着宽恕。比方说先生一些生活的习惯,是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不是。妳看了很明白,那是他成长过程养成的一些习惯,妳跟他的沟通也要慢慢的让他这些习惯去转变,哪有可能一下子就把它扭过来。所以妳带着明白,带着一种宽恕、宽容,那夫妻之间就会彼此忍让、谦让,所以这个要忍得明白,要去宽恕。

再来,要忍的为大局着想,什么是大局?家庭和乐是大局,孩子的人格成长是大局,所以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对孩子有没有影响?影响特别大。当夫妻常常吵架,孩子的内心不会很安定的,都觉得很恐慌,所以很多夫妻一吵架,小孩马上哭得很大声。有一对夫妻刚好吵起架来,一个小婴儿一岁多,刚好在旁边,哭得特别大声,他们夫妻一听到孩子哭那么大声就停下来没吵,就看着孩子,结果那个孩子两隻手比这个手势,比叫他们靠近,结果夫妻两个头跟头碰一起的时候,孩子就不哭。所以你看才一岁多的孩子就能感受到吵架是不好的,要相亲相爱才好。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成长的大局着想。

所以教女儿不能宠爱,要告诉她,到一个新的环境,或者嫁到夫家去,一定要多看、多听,然后少讲。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开始这裡不好,那裡不好,人家会觉得很不能接受,还没有融进去,就可能造成排挤。所以这个道理不只是做媳妇的人要懂,我们每一个人到一个新的公司,到一个新的团体,也都要记住,多看、多听、少讲,还有一点,多做、多付出。你多做,多付出,因为你都多看、多听,所以不会乱做。所以你每一个付出都是这个家、这个团体所需要的,慢慢的他们对你就会愈来愈信任,到最后你讲的话,他们都很能接受。

我也没当过媳妇,这个道理我怎么会懂?这个道理是从我母亲身上发现的。诸位朋友,您猜猜看,我母亲讲话忍了多久才开口?依我的观察,将近二十五年。等公公、婆婆对她都没话说,因为小叔、小姑小时候,我母亲的薪水还供他们念过书,所以一个媳妇量愈大,晚年的福愈大,所以我母亲很年轻就退休了,公公、婆婆对她很好。孩子因为她当榜样,也没有很差。小叔、小姑常常会想到小时候,高中时候还是我的大嫂拿钱出来,甚至于他们去考高中联考还是我母亲陪他们去考,所以量大福大。忍了二十多年了,所有这个家庭、家族裡面对她的信任都很够,这个时候讲话就有分量。所以忍的功夫对我们一生,对一个为人太太的人,至关重要。

在媳妇之道当中,我刚好在小时候曾经看过一幕,小时候没看懂,哪一幕?我的外婆到我们家的次数,十隻手指头都算得出来,很少。但是每次我的外婆到我们家来,一进门还没坐下,她就牵着我奶奶的手说,「我这个女儿手脚最慢了,我这个女儿嘴巴都不甜,都不会说好话」,就开始一直数落我妈妈的缺点,就一直讲。结果讲了差不多好几个之后,一坐下来,变成我奶奶开口,「这个媳妇好。」「好在哪裡?」「做事很认真。」就开始夸我妈妈。我那个时候才七、八岁,看得头都懵了,看不懂。现在自己搞教育了,突然觉得这是人生很高的智慧,人情练达的功夫。缺点要自己讲,把好留给别人说,所以自己的女儿坏要自己讲,把优点让自己的婆婆去夸。所以确确实实人与人当中的学问、哲学有赖我们细细去体会。

所以「宠」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个忌讳。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孩子因为宠了,产生了哪些问题?这个我们要搞得很清楚。

在中国最有名的一篇教育哲学,叫做《礼记.学记篇》,这一篇教育哲学已经绵延了几千年,但是很多中国人没念过。而这几千年的教育哲学当中所提到的理论,都是近代西方人才提出来,而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就传下来,然后西方的人还把这些理论拿来盖章说,这是我发现的,我版权所有,这个理论是我发明的。可不可以怪他?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没有看过中国这篇《礼记.学记》。相信他看了之后会觉得怎么样?会脸红就有救了,会很惭愧。为什么老祖宗承传这么多高智慧的东西,却从来没有标榜自己?这就是中国人一个很好的美德,谦卑。而我们老祖宗当中最重要的圣人:孔夫子,给后代所有读书人做了一个好榜样,孔夫子说他一生「述而不作」,夫子说他一生都是阐述古圣先王的教诲,绝对没有自己创作,所以夫子说「述而不作」的这个榜样承传了几千年。所以「版权所有」不是我们中国读书人的一种态度。

中国留名青史的读书人都是用他一生所积累的智慧写成文章,希望能够利益后人,希望能够让后代子孙的人生不要走太多的弯路,这是他们创作文章的一个存心。所以我们面对古圣先贤这些教诲,你一定要非常恭敬去读,那些文章都是他们一生的智慧。

《礼记.学记》裡面对于教育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教也者」,教育是什么?「长善而救失」,教育是「长善」加上「救失」,这句话已经把教育最重要的两个主轴抓出来。我们刚刚提到的,把孩子宠坏了,宠坏之后他会形成很多的过失与坏习惯,叫「失」。坏习惯跟过失怎么办?诸位朋友,要赶快救,等不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学坏,也没有学好,有没有这档子事?绝对没有。一个人的学问就像逆水行舟,当你啥事都不做的时候一定往后退。

我们有老师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说他觉得一天没有好好教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就让他感觉一天就退。所以他有这个体会,他说我的孩子连寒暑假,我绝对都不放假,绝对一天一天都要教他,这是明白的家长,明白的老师。为什么?他已经洞察到这个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孩子做人做事的判断能力不赶快扎下去,这个染缸一袭捲来就被染上去了。所以他有这一份警觉性,那是他教育孩子的敏感度。所以长孩子的善,救孩子的过失,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方面必须赶快救他的过失?哪些坏习惯要赶快导正?一个人的道德学问要先从改过下手。

问:有没有朋友说说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问题?

答:骄傲。

问:好,还有没有?

答:自大、自我。

自我讲得太好听,很多名词都是西方传过来,让你看了有时候都没抓到重点,其实讲白了就是自私。

问:还有没有?

答:没礼貌、很贪。

很贪,贪心,他什么都想到自己,哪有不贪的!

问:还有没有?

答:不孝。

问:还有没有?你们不要客气,尽量讲。

答:懒惰。

我常常会接触一些家长,因为我们在海口是一个国学启蒙中心,都是针对孩子的教育在办一些课程,很多家长,孩子有一些状况,他会到中心跟我们一起讨论。每次来的时候,还没进到办公室,坐在沙发上,才从门口把他引到中心裡面来,一路上他就开始讲,「我儿子又自私,我儿子脾气又大」,就一直差不多讲了五分钟,讲完之后,我怕他太口渴,我赶快倒一杯水给他喝,「来来来,先喝一杯水,我们坐下来慢慢聊」。当他都讲完他孩子的问题之后,接着我就开始问了,我说「你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你孩子现在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出在哪?」我看他的表情觉得说,我活这么大,好像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突然接不上来,一脸瞠目结舌,很惊讶,我怎么没想过。然后又问他,「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你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这个世间医生有两种,一种是医人家的身体,一种是医人家的思想观念,而老师跟为人父母就是医孩子的思想观念。所以你都不知道孩子思想观念错误的根源在哪?你每天只是在那边看那个结果而已,每天在那裡乾着急,乾烦恼。所以一定要把那个种下去错误的种子拿掉,然后种对的下去,再过个两年、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就结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用理智去把原因找出来。

所以我就跟家长说,孩子很自我,这是一个中心问题。一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处处会无礼,会傲慢,只要我要的东西就不给你。会懒惰,会不孝,那他想都想自己,怎么会想父母!所以根源还在这个,「人生的根本态度是自私,还是替人着想」。这个时候我会跟家长说,我说我们回到孩子的小时候,他一、两岁的时候,刚好跟爷爷、奶奶,还有你们夫妻俩一起吃饭,请问你第一口菜夹起来先夹给谁吃?有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我每次这么一讲,底下那些妈妈都笑成一团,我也不知道她在笑什么。「大学」裡面有一句话,「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事情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你为人子之道就错了,你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所以夹菜夹错了,孩子的孝道建不起来,所以先后顺序特别重要。而人懂得先后顺序、轻重缓急是有智慧才行,所以要学。

「但力行,不学文」,你不学圣贤的文章,会「任己见」,会只随着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昧理真」,就做错了。所以菜一夹起来,「小明,妈妈特别替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爷爷、奶奶都很疼孙子,不甘示弱,「乖孙子,这两盘菜也很好吃」,都帮他夹满了。谁的菜都满满的?孩子的菜都夹得满满的。所有的家人都必须替谁服务?替孩子。所以什么产生了?小皇帝出来了,小公主也出来了。中国俗话讲「伴君如伴虎」,侍奉皇帝就像侍奉老虎一样,随时怕牠吼叫起来,所以小皇帝的脾气特别不好。现在十个孩子几个脾气不好?七、八个都跑不掉。所以有没有找到原因?

当你这一口菜是夹给自己的父母吃,孩子一看到你的孝行,一个人好善好德的心是天性,所以他一看到你这么孝顺父母,孩子打从心裡生欢喜。我记得小时候,冰箱打开,我的父母拿出水果来,先给谁吃?假如他先拿给我吃,现在我就不能站在这裡跟你们讲课,我一定变成败家子。真的,我是很容易变败家子,因为我是长子,又是长孙,又是长曾孙。我记得小时候三、四岁去扫墓,跪在我曾祖母的坟前,一看到那个墓碑上第一个名字居然刻着我的名字,我突然肃然起敬,所以对于自己的家族就有一种使命感。我是长孙,所以我是三千宠爱于一身,假如我的父母用错方法教我,保证现在我没有办法站在这裡了。

所以因为拿对了,我们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内心会很欢喜。所以当我们的身高,当我们的力气,有资格去开冰箱的时候,拿出来就先给爷爷、奶奶。我们拿过去的时候,爷爷、奶奶非常欢喜,摸摸我们的头,我们也很满意,他也很欢喜,这个叫大家都欢喜。所以以孝治家绝对会让家庭和睦、和乐。

所以我们从根源上找到,当我们从小教孩子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他也不会贪心。有一次我们有七位老师坐下来研讨功课,有两个孩子在房间裡面玩,刚好拿了一盒饼乾,有十块饼乾,结果发下去九块,还剩一块。因为那个饼乾特别好吃,所以这个孩子吃完之后就跑出来,他说这个东西很好吃,请问还有没有?我们就拿给他看,也没讲话,就比剩一个。这个孩子拿起来之后,他就说这一个要拿给蔡老师吃,他不只没想到自己,还知道这边的老师要先拿给哪一位老师吃。

问:所以你看,他会不会自私?

答:不会。

好,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04/11/21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教育的二大主轴,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一定要非常的了解,一个是「长善」,一个是「救失」。刚刚提到救失的问题裡面,我们了解到孩子小的时候,假如我们处处都只为他着想,处处就是要满足他所有的需要,他就只会想到自己,而没想到别人。所以他自然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比较自私他就不懂孝顺,不懂替人着想。所以我们要把根本原因找到,才能把问题慢慢的解决掉。

假如孩子现在已经七、八岁了能不能来得及?甚至于孩子都已经十多岁了来不来得及?这确确实实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在杭州演讲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七十岁,我们上课上到第三天,这位老先生走到我们前面来,他说:蔡老师,我七十岁才来补这个孝道的课。他自己听了也很欢喜,但是也有遗憾,七十岁才听。有一个高中女孩她听完课之后,每天回家都有很大的变化,到了第五天课程结束之后,她的阿姨觉得她变了一个人,所以马上坐了车子赶到我们上课的宾馆去。结果我们已经离开了,她的阿姨不死心又问到我们住的电话,打电话去,她说:中国文化居然可以在短短五天之内改变一个高中生,她觉得这个力量太不可思议。所以她有小孩要送给我们教,她自己的孩子。我们说我们的老师都来自海口跟深圳,她说没关係,我送到深圳去。她效法古人要千里寻师。不过最重要的,影响孩子最大的还是父母。所以不是孩子要赶快学,是父母要先赶快学。所以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君子务本,你根本要找到了才能够本立道生!你为人父之道,你的家道才能架得起来。所以一定要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也是做孩子的好榜样。

好,我们刚刚提到孩子的过失,还有什么?傲慢。孩子的傲慢从哪裡学来的?还有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都说,这个世界上你爸爸最聪明,真有这种人。这么一讲,孩子学到什么?傲慢。我们之前也讲到一个事例,孩子给他学一大堆英文,也没教他做人,带到长辈的面前开始说:我这个孙子多厉害,念英文给你们听。结果孩子答了好几个,突然问奶奶说:奶奶,那书本的英文怎么说?奶奶说:我怎么会知道?结果答不出来,小女孩说:奶奶,你怎么这么白痴?你看学知识跟技能而没有学德行,知识愈高愈瞧不起父母、瞧不起大人。所以你看三、四年级的孩子回到家裡问妈妈一大堆,有一些常识、科学常识妈妈不知道,他会跟妈妈说:妈,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

所以做人德行是根,要先扎,他才不会傲慢。我们为人父母警觉性要很高,不能无形当中长了自己孩子的傲慢。所以很多人都说孩子就是要好好的夸,有很多话不能讲错,也不能听错,夸总有个标准,夸什么?孩子会背英文你就说:你真了不起。他还真的觉得自己真了不起。所以这个夸能成就一个孩子,也能够害一个孩子。就像一把刀,你用对了,它可以帮你切很多东西;用错了,伤了自己,伤了别人。一个孩子有傲慢的时候会不会伤人?处处会让人家无地自容。

所以我在这个点上,傲慢,我特别谨慎。因为我曾经在澳洲求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年轻人,他差不多二十四、五岁,这么年轻就懂得学习圣贤学问。我一看到他就很高兴,后生可畏,马上走过去就说:这么年轻,真不简单就知道来学习,很好。我们认不认识他?还不认识,就掩不住自己的高兴,就大大的讚扬了他一番。结果过一个礼拜,因为我们住在一起,我看到他一些行为应该修正,当然因为我学过《弟子规》,所以我在劝他的时候也是「怡吾色,柔吾声」,态度也很好。因为我大他很多岁,我就跟他沟通这件事情。结果我才一讲他,他的脸马上变了,不好看。我马上言语收回来,劝到一半赶快煞车,不然可能两个人的交情还没建立就损害了。因为他在学校裡面他属于晚辈,每个长辈看到他都说真了不起,现在就知道学习。夸到最后怎么样?好话听多了,一听到批评他的话马上受不了!

所以称讚人要针对他的德行称讚才不会有副作用。而德行的标准在哪?最简单的标准、最简单的纲领就是《弟子规》。当他对父母非常尽心尽力,你可以告诉他:你这么孝顺,懂得报父母恩。因为这跟他的性德相应,所以他会更觉得自己要更孝顺。当你走到他的房间裡面去,他各种东西都摆得很好,这是对东西的礼敬,恭敬心。你可以告诉他:你这么摆,我们一看都赏心悦目,相信你平常在生活当中一定是有条不紊。你针对他的德行去称讚,他会更自我去要求、去提升。所以这个夸也是学问,要循着德行去夸才不会有很大的副作用。

刚刚又提到孩子礼貌的问题,有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见到长辈从来不打招呼,而且经书背得很好,但是对长辈都不打招呼。因为我们有课程跟家长做沟通、做探讨,其中我跟家长说:孩子一生能不能遇到贵人,我现在就看得出来。我常常跟我的学生家长这么讲,学生家长马上一听,眼睛怎么样?瞪得很大,耳朵都竖起来了。现在人特别现实,一讲到跟他有利的马上就专注起来。我说孩子能不能遇贵人绝对不是他要大学毕业的时候,你才跑到观世音菩萨面前说:菩萨,我儿子就快要从大学出来,你一定要让他找到一个好工作,要让他找到一个好上司。每天去求有没有用?假如这样就求到了,那观世音菩萨不就被你贿赂了?那他还是圣人?所以这样做不如法。怎么样才是孩子一生能遇贵人的关键你要找到,就是孩子的礼貌,对长者的礼貌,对长者的恭敬。当他有这个态度,长辈一看到觉得这个年轻人不一样,因为他有恭敬就会有受教的态度。所以长辈跟他讲什么,他马上都点头微笑:谢谢你今天跟我讲这一段话,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他愈恭敬,这些有智慧的人、有经验的人就愈愿意提拔他。

所以这个礼貌对他一生能不能遇到名师、遇到贵人是一个关键点。我自己就是得利于这个礼貌,因为父母有教,得利于这个礼貌太多的地方,往后我举的很多的例子都跟礼貌有直接的相关。当我这么一讲完之后,这位孩子的家长就回去,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隔天这个孩子到幼儿园来,差不多还有三公尺的距离,就对着幼儿园的老师说:邵老师,您好。这个老师还没回过神来,这个孩子居然向我问好!还没回过神来。突然脑子裡想到,这个孩子昨天晚上绝对不是练钢琴,绝对也不是练英文,昨天一晚上练什么?练鞠躬,练礼貌。所以孩子很多的行为都不是他的问题,是谁的问题?是父母有没有重视这一些教导的问题。其实孩子那么小很好教的。所以因为他父母知道厉害了,知道礼貌很重要,马上就改变。所以很多的家长都说我这个孩子从小就不问人,那是因为他还没有警觉到礼貌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有时候当我们接触到一些朋友,刚好有小孩的,我们也可以就这些观点给他一些建议、一些分享,很可能会改变他教育孩子的一个态度。

刚刚又有提到哪一些是现在孩子的问题?懒惰,有没有小孩一、二岁的时候你就觉得他很懒惰,有没有?孩子都是蹦蹦跳跳的。我记得我那个小外甥两岁多的时候,刚好有一天他母亲在擦桌子,结果擦到一半的时候母亲去做其他的事,刚好孩子就走过来,自己就开始擦了,自己擦了。因为孩子最强的能力是模彷,你很勤劳,孩子会模彷你的动作;但是勤劳的父母不见得能教出勤劳的孩子,那还要教对方法。所以当这个孩子一跑过来,其实他会不会擦?他不会擦,哪那么厉害!他就在那裡好玩一下,模彷模彷。结果我姊姊就跑过来,她说:小伟,年纪这么小就懂得帮妈妈的忙,真有孝心,好孩子。他一听要孝顺,很好。接着又跟孩子说:小伟,你下一次擦桌子一定要记住,这个四边的角也要擦到,假如你连四边的角都懂得把它擦乾淨,那你擦桌子是做得非常完美,一百分。这个孩子记住了什么?记住了做事的方法,同时也肯定了他的孝心,所以他同时学孝又学做事。

所以孩子任何一个情况都可能是你教导他的机会点出现。假如这个时候妈妈跑过来:你那么小别搅和了,妈妈擦就好。你这一隻手给他推两次、推三次之后,他以后过不过来?就不过来帮忙。甚至于很多家长就说:你只要把书给我念好就好,其他的事统统不用管。「统统不用管」这句话就把孩子推到哪裡去了?所以你看现在很多的太太为什么对先生颇有微词,常常都说先生的生活习惯很差。我常常会跟这些太太沟通,我说你别怪他,因为他从小这些生活习惯都没有自己去处理,一些工作家事他没有自己去做,所以他才会袜子脱起来就乱丢。你也就别责怪他,相夫教子要慢慢教。所以我们为人父母的人一定要把孩子教勤劳,不然你会把这个懒惰的习惯传给孩子,然后他这个懒惰的习惯还会害到别人,所以这种事不能干。很多的女性特别照顾儿子,然后都不让她孩子做事,可是她又常常抱怨先生很懒惰。但是她却又再创造一个会让下一个太太很痛苦的人出现。所以人要能够想得深、想得远,这特别重要。所以让孩子从小做家事劳动,他才不会懒惰。

我们刚刚提的是孩子的一些状况,而且都事出必有因,只要从因上,错误的因赶快把它断除掉,慢慢孩子的行为就会愈来愈好。除了「救失」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定要长他本性的善良,「长善」。诸位朋友,您觉得孩子有哪一些善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一定要从小赶快把他引导出来。哪一些善?这位朋友说孝,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这一句话有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孝是德之根本,德的根本。所以孔夫子才说「夫孝,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所以找到根本,德行才长的起来。

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很多行为就会起很大的变化。比方说我们《弟子规》说的「父母呼,应勿缓」,所以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讲话对父母很冲?不可能。而当一个人对父母讲话都懂得恭敬,他这个态度一内化,他以后面对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凊」,有孝心的孩子他懂得要去关怀、体恤父母,这个时候他关怀、体恤父母这种心慢慢内化,又能够转移到对其他的长者,甚至于他所有的亲人。所以孩子的关怀心、孩子的细心从哪裡开始?从对父母的这一份孝心开始。然后对他自己的身体他也会爱护,因为他有孝心,怕父母担忧,所以「身有伤,贻亲忧」。我们有一个孩子感冒了,他在日记上写上: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了是不孝,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所以当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养成很多摧残自己身体的坏习惯?就不会,他会自爱,他会自重。

再来「德有伤,贻亲羞」,所以他有这份孝心,他会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绝对不能让父母丢脸。诸位朋友,我们小时后最怕听到哪一句话?最怕听到别人骂我们「你真没家教」,这句话好像突然一听啥坏事都不敢干了,深怕丢父母的脸。所以孝心一开,他的善行就开了,所以教孝特别重要,孝不得不教。我常常说这个孝有很大的作用,不只是德行的根本,这个孝同时可以让你判断一个人好不好,我们人生当中什么时候要判断人?你要判断朋友,你要判断合作的伙伴,甚至于很重要的你要判断伴侣,择偶很重要。所以中国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男怕入错行也是要看对人,你要跟对人事业才有好发展;女孩子要找到好的对象,一生才有保障,不然一生都会很辛苦。那要用什么标准去看好的对象?其实孝道可以帮你找到好对象。

我们来看一下这边有没有还没有结婚的女同学?都结婚了。我常常面对很多女老师,她们都还没有结婚,那我就会请教她,我说假如现在有一个男生,他追求你追求了三年,三年如一日,你对他有求他就必应,从来不跟你说一个不字。假如你半夜因为很饿,饿醒了,你只要打一通电话给他,他一听到你饿了,马上二话不说,摩托车骑着就到你们家门口,把热腾腾的杏仁茶还是芝麻煳端到你面前来,而且是屡试不爽,这样对你好不好?很好。刚好他跟你求婚,但是你的长辈认识他们家裡的情况,就跟这位女孩讲,说他不孝父母,你自己考虑考虑。我就会问这位女老师说要不要嫁?很多女孩子都开始考虑,会考虑一下。我说现在就要考虑一下,到时候真正遇上了当局者迷,你到时候就不可自拔了。现在就要确立好正确的理智才行。

那天刚好有一位女老师,她很喜欢看中国的古书,尤其看《二十五史》看了不少。所以我马上问她,她就说不嫁。我说你为什么这么斩钉截铁?她说对父母都不好的人,对别人好是假的。这是有理智、有判断力。因为没有孝心的人他一生有一个态度,正确的人生观长不起来,就是缺乏情义、缺乏恩义的态度,缺乏情义恩义。那好的没有长,会长什么?有没有说好的不长,坏的也不长,哪有这样的!好的没学到,一定学坏的。所以他的人生没有情义、恩义的态度,生起来的是什么?利跟害。诸位朋友,我们现在想一想,现在下一代的价值观是什么?利害!当任何一个挡住他利的人出现的时候,他会怎么样?不管他是太太,还是父母,很恐怖的!所以为什么他能够锲而不捨,三年如一日追这个女孩,追这个老师?因为他看到这个老师年轻貌美,然后工作又很稳定,各种条件评估之后,不错,有利可图,他就全力以赴。

所以我说看人要看深一点,你看一个男人很勤劳,你就说真好,勤劳一定好吗?你要考虑他勤劳的方向在哪?很多人勤劳的方向不是为了奉养父母,而是为了他的名、他的利。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住在外地工作,一回到家裡不是先去看父母,先去看谁?还是看他生意上的伙伴,都是为名为利,重利者就轻道义。所以她自己做太太,她也很清楚她先生第一位不是父母,也不是她们,而是他的生意。这样的太太她会快乐吗?所以要看他的动机,要看清楚。他的动机假如只是为了利而已,那利是很靠不住的,当你真正嫁给他,三年之后你帮他生了一个儿子,因为怀孕也好、养育孩子也好,对女人是最辛劳的,所以一辛劳可能脸上长出了好几条皱纹。结果他在工作上又遇到一个比你年轻貌美的,你从利变害,害要怎么样?害要剷除,这个动作太残忍了,要剷除。

诸位朋友,我们从刚刚上课到现在,有没有人做了伤天害理的动作?有没有?有!每天离婚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欲令智迷。当这个男人欲望一来,他智慧就不见了,就忘记太太对他的这一份情义跟恩义,他就做下一生没有办法挽回的措施。但是我们要细细想想,他为什么面对这些事都没有判断力,都做出这些违背做人良心的事情?因为他没有被教什么?没有人教他孝,他的人生没有情义,所以根源还在什么?教孝道。你要让你的孩子一生真正懂得做人的根本,一定要教孝。你不教他孝,不只害了孩子,往后他为人父、为人母,又害了另外一个人,甚至于还害了下一代的思想观念。我们的思想观念会影响下一代,会一直延续,所以为人父母不能不学,不能不知道。

而当一个社会的离婚率愈来愈高之后,另外一个社会现象又会带动起来,就是犯罪率。因为夫妇关係对于一个家庭至关重要,是一个家庭的根本,当家庭离婚率愈来愈高的时候,它一定会带动社会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犯罪率。这个我有去求证,我们有去请教监狱长,关进监狱裡的孩子都是什么家庭状况?他说十之八九都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状况。因为家庭已经出现状况,就更不可能给他很好的教育。所以孩子做人做事的根基就很脆弱,而这个社会又很染浊,一出去就很可能被这个环境引导到错误的道路上去。所以离婚率一定会带动犯罪率,犯罪率愈高,整个社会人心就没有安全感。所以现在有钱有权的人有没有安全感?没有。我在海口的时候揹背包要怎么揹?一定要跨过来这样扛在这裡,而且包包一定要放在肚子前面。然后走路的时候要怎么走?走路一定要这样走,不然到时候一台车飞过来又把你的包包抢走。所以现在包包会被抢的很可能你是书记夫人,还是市长夫人也都有可能会被抢,所以犯罪率会让整个社会都不安定。

犯罪率要下降必须要教什么?教孩子德行,教孩子孝道。能让离婚率下降,也必须教孩子什么?孝道跟德行,这才是根本解决问题。所以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看到离婚率愈来愈高,拿着大把大把钞票去让每个要结婚的人要先上课,上了几天课之后就能够去结婚。几天课能不能有很大的效果?不容易,虽然他们确实有心,但是一个人要有恩义、要有道义,他有没有找到根本?德行的根本在哪?在孝。所以我常常跟我们的老师说,我说推展中国文化绝对不是只有为中国人,而要为全世界的人奉献这么好的智慧跟文化,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他们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他们人与人中间的冲突,我们要有这个使命。

当然要去教别人以前要先怎么样?自己要先学好,你学好了,他们自然而然到中国来跟你学。我们看我们汉朝跟唐朝,这么多的国家来学,是不是我们拿着牌子去韩国招生?有没有?中国人不干这种事的,都是因为家庭社会太好了,外国人自己来学。所以我们有责任先从自己开始做好,进而能够去影响全世界人的人心跟德行。所以教孝是所有善当中最重要的一件工作。

那我们现在要来思考一下孝要怎么教,知道孝好,要开始落实教给孩子,孝要怎么教?诸位朋友您觉得?教育当中最省力的一个做法,身教,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她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学了应该就要去做到,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孝道还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刚好五一大假,她回到自己的家裡,也遇上了她的生日。而生日我们常常会利用这个机会去教导孩子尽一份孝心。她也是用同样的态度,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因为刚好她的外婆也在,就请外婆坐,请爸爸坐,请妈妈坐。然后对着她的父母讲,她说: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生日,所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跟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拜下去,这个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儿子刚好在旁边看,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他父亲按摩。你看我们有没有跟孩子讲任何一句话?都没有,而他只看到他母亲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当中给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不由自主就觉得自己好像不做些啥好像怪不对劲的,所以就去帮他父亲按摩。

结果后来回到自己家裡,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着他的父母讲,他说明年我生日我也要拜你们二个。所以最省力的是什么?「以身作则」。我们在家裡就要先尽心尽力侍奉我们自己的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水果拿出来给谁先吃?一定是先给父母吃,这个顺序不能再错下去了,一错再错,可能就很难!现在很多母亲、父亲买很贵的水果,买回家裡还要偷偷摸摸藏起来,等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去睡觉了才拿出来。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帮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你儿子吃得很高兴,只为我准备。这样好不好?保证这个儿子会学得很彻底,以后他买水果给谁吃?也给他的儿子吃,给他的女儿吃。所以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人算就是人自以为聪明,顺着自己的好恶去做事,偏爱私爱,而没有循天理天道,循孝道做事,所以他的孩子就学错了。所以真正当我们以身作则之后,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第一个关键一定要以身作则。

第二个教孝的方法,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亲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弟子规》当中有提到「晨则省,昏则定」,所以幼儿园孩子学完之后,隔天就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有没有睡好?假如这个父母一听完,摸摸他儿子的头:今天你是不是发烧了?那会怎么样?现在很多的父母很喜欢开玩笑,这个开玩笑也不能乱开,当孩子这么样庄严、这么样恭敬的问你安的时候,你要怎么样?你要成全他的孝心:你真乖、真好,好孩子。你可不能摸摸他的头说他有没有发烧了。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去教,这样孩子就会做得很欢喜,慢慢的就会习惯成自然。

我们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常常来上课的时候我们会问他们:这个礼拜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力行孝道的实例。刚好有一个孩子二、三岁,他去上完课之后回到家裡,就用跑的,要跑到浴室裡面,他的妈妈可能跟他有心电感应,知道他一定是去找一个盆子要来装洗脚水,所以冲到他前面把东西藏起来,你看这个妈妈心裡想什么?她心裡一定想等一下被你弄倒了,我不就累死了,所以把它藏起来。后来我就跟她说,我说你这样做不对,因为你们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当他去端洗脚水,你在洗脚的时候你很欢喜,然后给他肯定、给他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增长。你现在不让他端给你洗,那他孝心就没有增长。

人的善心就好像小草一样,你日日滋润,它就慢慢茁壮。母亲就说他给我弄倒了怎么办?我说弄倒了更好。她听傻了,哪有弄倒了更好!我说他弄倒了之后你就跟他说:小明,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你知不知道你今天为什么会端倒,就是你手没有两边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应该注意哪些地方,你就可以教他。同时学会做人,同时又学会做事。很多妈妈怕孩子犯错,其实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往往都是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做事方法,引导他正确的做人做事。所以母亲教育孩子的态度跟敏感度很重要。

有一个妈妈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她都很欢喜,她说她在热水器当中把它调温度调到最低,然后让孩子端了一个礼拜,之后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所以她说她泡了一个礼拜的冷水脚。这个母亲很有智慧,等一个礼拜她孩子端这个水的能力已经形成了,她再慢慢把它转回来。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而成就、成全孩子的孝行。所以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一起陪着孩子学,孩子坐前面,所有的家长坐最后一排,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这么样一配合,孩子的行为养成很快。

有一个老师,他说有一个家长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刚好是暑假结束的时候,开头就跟这个老师说:张老师,谢谢你。为什么谢谢老师?因为我的女儿在暑假期间进步特别多。这句话有玄机,一般孩子退步最厉害的是什么时候?暑假一放一个多月,我们当过老师的都觉得刚放完暑假就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拉回来,那很辛苦的,还要再整顿一阵子。结果这个家长居然是说进步很多!家长接着就举例,她说有一天我在睡觉,因为太累了,躺着还没盖被子就睡着,醒过来的时候身上被子已经盖好,谁帮她盖的?孩子帮她盖的。结果一走出房间闻到麵的香味,她母亲直接就反应说你爸爸回来了?想说是爸爸带回来的。结果孩子就说爸爸还没回来。她母亲接着问,那怎么会有麵?这个小女孩说:我煮的。她妈妈很惊讶,她说:你从来没有煮过麵,你为什么会煮?小女孩说:我常常看妈妈这边抓一点,那边抓一点,所以我今天也尝试煮煮看,尽一份孝心。诸位朋友,那一碗麵好不好吃?好吃!你们怎么都吃到了?这个麵是孝心做出来一定特别好吃。不过她母亲说确实煮得很好吃,因为人只要有心一定能把事做好。

诸位朋友,这个小女孩形成了什么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我们来想想有什么?孝心,一有孝心,所有的行为都会变化。再来还有什么?细心关怀,都能体恤到父母的状况跟需要,所以会盖被子;还怕父母醒过来没饭吃,还煮饭,关心。还有做事尝试的态度,当她又这么常做一些事帮助父母,她做事的能力就不断提升上来。孩子的孝心一开,很多行为就能够有很好的发展。所以老师教孝,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而我们所有这些推展读经的老师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他们还没有推展以前,没有这个体会。他们都说有品德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而且这个学习绝对不是父母拿着鞭子在旁边鞭策,都很主动。诸位朋友,你相信这句话吗?有一个老师他们班本来都是全校倒数第一,教了将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他们都是名列前茅。他们的校长太惊讶了,才请我们去跟全校老师演讲。所以我们要有这个信心,而品德的根本就在孝道,所以一定要跟老师配合好教孩子孝。

第三个夫妻要配合教,因为很多的家长就说:那他们的老师还没教怎么办?不要等了!都从哪裡开始?要从家庭、从自己开始。当然很多的家长假如有这样正确的认知,知道德行对孩子一生最重要,家长只要跟学校反应,很多学校就会开始重视。而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比方说先生就对孩子说:儿子,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讲话的时候要很中肯,假如当父亲的人讲到眼泪都掉下来,那你的儿子也会听得很感动。你要告诉孩子,你母亲怀孕的时候吐得半死,连饭都吃不下去,怀孕的时候揹着这么重,你看你多少斤,妈妈每天无怨无悔,还去上班下班。然后生产的时候有多么的辛苦,生下来之后点点滴滴照顾你,哪一次你生病的时候,母亲几乎二、三天都没睡觉。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因为人都是健忘,你一提醒他,他那种知恩的心就上来,知恩就能报恩,所以孩子他就会很能领受母亲的恩德。另外假如是太太就要告诉孩子:你可以不用孝顺妈妈,但是不能不孝顺你爸爸。就要把父亲从小对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告诉小孩,小孩才能够领受父亲的恩德。所以夫妇搭配也是很重要。

现在很多的妈妈不只没有把先生的一些恩德告诉孩子,还在孩子的面前数落父亲,你看你这个爸爸,这么一讲,孩子对父亲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一个先生、一个为人父者连孩子都瞧不起他,他很容易怎么样?自甘堕落。连儿子都瞧不起我了,好,我就坏给你们看。所以当母亲的、当太太的要谨慎,言语要特别特别谨慎。所以当我们能够不要把先生的这些过失彰显起来,反而夸先生的一些优点,夸先生对孩子的照顾。先生一听会感动,而且他会觉得儿子相信我可以更好,我应该怎么样?尽心尽力往这个方向去走,他在孩子面前有尊严,而这一份尊严会推动他人生尽心尽力去成长。不能把他最后的尊严都把它断掉,所以夫妇也要配合好教育孩子力行孝道。好,这节课就到这边,谢谢。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集)  

2004/11/21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刚刚提到的是父子关係,父子关係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这个「孝」字是会意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一个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揹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揹着父亲,也就是说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所以古代的孝子确确实实他那个存心都能够时时刻刻念着父母。

古代有一个很有名的孝子曾子(曾参),他有一次上山去砍柴,刚好他的朋友来找他,古代朋友来找可能都是走了二天、三天很长的路才到。他母亲为人特别忠厚,想着朋友这麽找来,这麽远来,那假如又没见到曾参,这样对朋友很不好意思。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曾参马上觉得心痛,马上觉得一定是母亲出事了,赶快快步赶回家裡来。结果一回家,看到他母亲话还没讲,马上跪下来说:母亲,到底有什麽事,为什麽我的心一阵痛?结果母亲才跟他解释,因为有朋友过来,我想赶快叫你回来,所以我才这麽做。所以古代为人子女的人确确实实是念念想着父母。

那我们现在想一想,我们自己对父母有没有这样的态度,为什麽没有?我们回想一下小时候有没有人教我们要孝顺?没有人教。每天脑子裡想什麽?可能念念想的是自己。我们常常会跟小朋友说,小朋友,你母亲喜欢吃什麽东西?他们都说不知道。结果我就问小孩子,我说: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麽?他们说当然知道,有什麽、有什麽,讲了好几样。我说你看妈妈念念为你想,都知道你想吃什麽,妈妈这麽照顾你,你是怎麽样去回馈母亲的,居然连母亲想吃什麽都不知道。

「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心尽力去拿给父母,奉养父母。所以我们就跟小朋友说,以后买东西的时候先买什麽?先买母亲喜欢吃的东西。藉由这个对比让他们去感受到母亲这麽爱护我们,我们却连这麽生活的基本都不了解。所以古代人有这样的孝心也是取决于他们的父母有做出好榜样,再加上教育当中以孝道为根本,从小就教他孝。甚至于是邻里乡党互相之间看到孝子都会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于效法,所以当时候的社会风气也很好。现在确实在社会上要听到孝子容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断了二、三代,必须从头开始。

如何引导孩子尽孝道,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常常会从母亲整个怀孕到生产,接着养育的整个过程,让他去体会母亲的恩德,所谓知恩者才能报恩,知恩才能报恩。所以我们一开始就会跟小朋友说,佛陀有一次经过一个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先顶礼,跟这些白骨顶礼。顶礼完之后学生就问:佛陀,你为什麽跟这一堆白骨顶礼?佛陀就说;这些白骨可能都是我们过去的祖宗,我们应该对祖宗礼敬。拜完这一堆白骨之后,佛陀就叫学生把这两堆骨头比较黑的分一堆,比较白的骨头分一堆。学生就问:这两堆骨头为什麽会一边比较黑、一边比较白?佛陀接着就说:这一堆黑的骨头是母亲的骨,因为母亲在怀胎的过程,整个胎儿的营养都要从母亲的身体当中抽出来,所以钙质流失很多。然后因为整个养育过程非常操劳,所以母亲身体就会日渐憔悴,而且在整个怀胎过程是十个月的时间,十个月怀胎是几十斤重,非常辛苦。

我们做了一个活动,就是把一个鸡蛋交给一个孩子,让他们在那一天当中保护这一颗鸡蛋。诸位朋友,结果怎麽样?结果鸡蛋几乎是全军覆没。他们保护这个鸡蛋差不多三分钟又忘记了,渐渐就会蹦蹦跳跳,所以这麽一蹦蹦跳跳,鸡蛋马上就破掉了。我们藉由这个体会跟学生讲,你看你们保护一个小小的鸡蛋一天都保护不了,而母亲保护你这麽大的一个自己的小孩,保护多久?十个月,所以非常辛苦。怀胎到后期的时候,躺都躺不舒服,觉都睡不好。十个月之后要生产,那更是很辛苦,也很痛苦。

生产的痛比癌症还痛,在产房裡面有一些生产用的床,在床上有两根很粗的钢柱,诸位朋友,为什麽有那两根钢柱?痛的时候可以拉一下,可以撑一下,把这个痛转移到拉力当中来,所以相当辛苦。我们跟小朋友说那两根钢柱已经弯掉了,什麽样的力量让钢柱弯掉?是母亲生产痛的力量连钢柱都拉弯了,所以这两根钢柱见证了母亲生产的辛苦、辛劳。我们会接着跟小朋友说,母亲生完产之后有没有说痛死我了,还是她孩子长大之后,她会跟孩子说我生你的时候痛死了,有没有这样子讲?都没有。纵使她经历了这麽痛的痛苦,但是生完产之后第一个念头是什麽?念头是想着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现在如何。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关怀,连这麽痛的痛苦她都能够放下,这是母亲生产的恩德。
等孩子生下来了,那更辛苦。所以我们有一个家长就说,她说怀孕还没生下来以前,觉得希望赶快把孩子生下来;生完产之后,觉得很想把孩子再送回去,别生了。为什麽?因为生下来之后更辛苦,甚至于连觉都睡不好。我记得我那个小外甥,他一岁以前很多时间都在我们家待着,有时候晚上不睡觉在那裡吵,家裡的人是轮番上阵,一个换一个,因为手都快抱断了。我也成了这个行列之一,但是我几乎半个小时手都快断了。所以确确实实母亲养育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

孩子生出来母亲要哺乳,就要赶快吃很多营养的东西来提供孩子。在怀孕期间很多的母亲因为身体不适,也会常常呕吐。但是这些母亲还是勉强自己要把食物吞下去,为什麽?因为想着这些营养要吃下去才能让胎儿更健康,所以在这整个生下来之后的养育工作,也是让母亲非常劳累。我听我爷爷说,我母亲生我们三个,那我们三个孩子都要哺乳,母亲早上还得上班,所以早上上课上到第二节课,还要马上利用下课时间赶回家裡来喂我们三个小孩吃奶,吃完之后马上又跑回学校教书。我母亲说她在养育我们小时候,常常下课时间太累了,一打钟整个人就趴下来,就在讲桌上睡着了。她说不知道有多少节课都是她的学生把她摇醒,老师上课了。确确实实又要工作、又要当母亲、又要把家裡的事都能够打理好,确实相当辛苦。

所以我们在引导的过程当中,让孩子去理解到他们的整个成长都是让母亲非常辛苦,让他能够去感念母亲对他们的恩德。很多的孩子在听的过程也会很感动,甚至于有一些孩子眼泪都会掉下来。那我们进一步会引导小孩,我们既然知道母亲的恩德,就应该懂得去报恩当一个孝子,那如何当一个孝子?是不是长大之后赚大钱给母亲花?买大房子给母亲住?这个太遥远了。所以我们引导孩子是让他能够从当下开始落实在生活当中,引导孩子你拿一个拖鞋也是帮母亲一个忙,甚至于帮母亲拖拖地,帮母亲分忧解劳,这都是尽一份孝心。

在教如何落实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我们的《弟子规》,所以告诉孩子说只要你做到《弟子规.入则孝》的一条,就是尽了一份孝心。从哪裡开始尽?我们《弟子规》第一句话说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对父母讲话的恭敬态度开始扎根,开始做起。像《弟子规》裡面有一句「冬则温,夏则凊」,这个「冬温夏凊」的典故是东汉有一位读书人叫黄香,他的母亲比较早过世,所以他就跟他父亲独自生活。因为父亲的身体不大好,所以他就很体恤父亲的状况,冬天的时候因为天气比较凉,他就先躲到被窝裡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较热,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搧凉,再请父亲上来睡,点点滴滴都是在观察父母的需要在哪裡。

我们会进一步引导孩子,黄香看到了父母会冷、会热,所以他懂得去做这一些工作。诸位小朋友,我们父母生活当中还有哪一些需要,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去做到。我们会进一步引导他们,他们就会去思考。有时候在教孩子的过程,常常懂得用一些问题去让他感受。有一些孩子就会说母亲可能会饿、可能会渴的时候,我们马上懂得倒杯水,拿些东西给她吃。甚至于父母亲下完班回来觉得很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按按摩,替父母服务服务。相信纵使你的技术不是很好,你有这一份孝心,母亲一定会觉得很舒服、很安慰。所以从生活当中的需要去引导孩子。《弟子规》当中又有说到「出必告,反必面」,我们为人子女处处不能让父母操心,所以到哪裡去一定要告诉父母。你的所作所为能够让父母安心,这就是在尽一份孝道。

《弟子规》又说「事虽小,勿擅为」。我们常常问孩子哪一些事不能够擅自去做,做了之后会让父母蒙羞,或者会让父母担心的事?小孩子其实反应都很好,他们会常常提到的是一些不礼貌的事不能做,一些会让自己危险的事情不能做。所以透过我们这样去引导,孩子的孝行就会点点滴滴落在他的家庭当中,落在他的生活当中,这才是把德行落到实处上。所以教导孩子孝,绝对不是一天、二天的功夫,必须要透过你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引导跟提醒。所以我们很多的老师他教《弟子规》、教孝,都是坚持半年以上,让孩子整个行为都上轨道,把这份孝心完全的内化成他的存心。

教孝当中,我们刚刚提到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为人父母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子在孝顺父母当中,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思考、来用心,从哪几个角度?从奉养父母的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的智慧。我们说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当中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家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而身体也比较虚弱下来。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像在目前春秋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裡,就应该打一通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这些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这通电话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父母的身体,他能感受到为人父母的孝心。

再来父母的健康时时能够去注意到。而关怀父母的健康还要有正确的知识才行,正确的知识。我们来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麽办?看医生,直觉反应都是看医生。看什麽医生?其实中国人对于身体来讲最重视的是治未病(还没生的病),而不是治已病。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的是养生的方法,绝对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来预防,那就很辛苦。我们思考一下,有哪一个人高血压送到医院去,然后高血压好了,有没有?有没有哪一个糖尿病患到西医去看,然后看到最后糖尿病好了?有没有哪一个癌症病患到西医去看后来说癌症好了?西医看的都是把你的症状解除掉。比方说高血压,高血压因为血管塞住了,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那个药一吃下去,你的血管马上怎麽样?扩张,这个血液就稍微流过去。所以你就没有好像快不行,好像塞住了,血管就扩充下去。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心脏病患都怎麽样?赶快拿药来,那个药吃下去是症状解除了,但是他的血管一天一天就鬆弛掉,到最后血管就坏掉,所以都只是把症状解除掉而已。

到最后我们去看一下,假如你四、五十岁就开始跟着西药吃的人,药要吃多久?要吃一辈子。所以我们看一看很多老人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包包裡面会放很多什麽?东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药。当我们的父母亲晚年都是伴随着这些药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所以我们应该去研究更多正确的养生之道,来让父母的身体真正不需要依靠这些西药,这样才是正确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咛父母亲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多在这一方面提醒他。然后在饮食当中让他了解多吃蔬菜水果,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弱硷性的状态,而肉类食物都是酸性的,所以久而久之体质就酸化。有一句话叫酸性体质是万病的根源。所以我们应该引导父母养生之道,让身体慢慢趋于弱硷性,身体状况才会好。不然我们思考一下,你所有的内脏把它泡在酸的东西裡面会怎麽样?这些内脏很快就会退化掉。我们都听不到内脏在呼喊,都听不到它们说我都快不能呼吸了,把我泡在这麽酸的体液裡面。

所以父母亲这些养身的正确观念,也要透过我们点点滴滴给他们的引导,给他们的积累,他们才懂得如何养身。在看医生方面,我个人比较赞成看中医,中医是治本不是只有治标。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人都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以医学来讲,去看一个中医,他把你的脉完之后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诉你这个要调养半年才能够把身体调好。很多人一听半年怎麽样?吓得半死,我哪有这麽多的时间来调养,结果西医告诉他一针打下去马上舒服,他很高兴,就马上打下去了。但是这往后他就必须依靠针、依靠药来过日子,而且后面的副作用特别大。所以我们自己要真正有正确的知识才能够让自己健康,也才能够让父母得到身体的健康。

再来养父母之心,就是你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妈妈打一通电话给你,然后东聊西聊,结果你也听出来是母亲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还想念小孙子,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恤到父母的这一份心,赶快回家看看。我们有一个老师她在今年元宵节来听中国文化的课程,听了之后她非常欢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课的时候都是非常专注,只要讲到一些圣贤的故事,她马上振笔疾书把它记下来。结果经过三个月之后,有一天她就走向前来,听课听了三个月她从来没跟我讲过话,三个月之后才走上讲台来,跟我请教了一个问题。那我就先问她,我说:您听课三个月了,怎麽从来没跟我谈过话?她说:蔡老师,我看你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扰你。我们一听很感动,她的心时时能体恤别人。

她说她听了三个月,觉得自己还有家庭很受益,她说不能只有她们家裡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去教一些比较失学的孩子,能把这些德行的教诲、圣贤的智慧,能够也让他们有学习的机会。我们一听很高兴,也很随喜她的这分发心,所以我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课本七百多个故事赶快送给她,然后很多老师了解到她这种存心,也把他们很宝贵的教学经验告诉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顺畅。教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八个月了。结果有一次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然后就跟这位徐老师讲,他说:女儿,你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而你的行为父亲觉得很光荣。一个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父亲对她回馈乡里的这个行为在心裡上很认同,而且我相信她的父亲也有这个志向想要利益社会,而他的女儿做出来之后他会觉得很欢喜也很安慰。这也是我们继父母的志向去回馈社会。

刚好有一次,这位徐老师在教孩子其中一句《弟子规》,经文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在教这句经文的时候,这老师非常用心,她先买了一大袋的荔枝,然后带回她的故乡去。回去之后她就开始教导这一句教诲,她就引导孩子说我们学完「入则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侍奉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一个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们尊敬、孝敬。讲完之后,这位徐老师就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能够去做到,所以就让这些小孩每个人拿着荔枝到她整个乡里去送给一些长者、一些长辈。就看着一群孩子在她的乡里当中跑得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这些孩子送给他的水果,内心非常欢喜,所以那一天整个乡裡面这种敬老尊贤的风气达到了一个顶点。结果隔天她父亲又打了一通电话给这个徐老师,然后告诉她:乡裡面很多的长辈打电话到家裡来。这些长辈讲了一句话,他说我们乡裡面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这麽样关心自己的家乡。他父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非常的高兴欢喜;女儿听到父亲这麽讲,女儿心裡也很安慰。

诸位朋友,她父亲这一个欢喜跟买一件新衣服给他一不一样?不一样!买一件新衣服快乐一下,女儿的行为让他值得光荣、感到欣慰,可以欢喜欣慰一辈子。所以《孝经》裡面说「立身行道」,用自己的一种德行去帮助这个社会,然后扬名于后世;就是让自己的德行能够奉献社会,让所有社会的人士感受到某某人的父母养育出这麽好的孩子,才让这个孩子能够这麽有成就在社会付出,所以叫扬名于后世,可以以显父母。当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德行让父母感受到光荣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所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够由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人士肯定你父母对你的教诲,这就是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

最后我们提到的是养父母的智慧,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钱,但是每天在那边想有一千万、想要二千万,有一千万看看别人一千二百万,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所以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人生过程当中有三件事情要特别谨慎。第一件事是少者(年轻人)最忌讳的「戒之在色」,《弟子规》说「非圣书,屏勿视」,结果现在很多的传播媒体都是暴力跟se 情,孩子一污染之后心性就很难清澈,这要非常谨慎。我们为人父母要懂得替孩子防止这些污染,所以电视也要替孩子选择,不能让他接触太多这种暴力se 情的东西。「壮者戒之在斗」,他出社会年轻力壮很可能在工作当中容易跟人家竞争起冲突,所以这个时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于在肢体上,产生一种敌对状况,这是要谨慎的。当然我们从小假如告诉孩子懂得处处替人着想,懂得扩宽自己的心量,他就不容易犯这些过失。

最后说「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这个得翻的比较白话一点就是贪,贪心,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又怎麽样,我们又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开始引导他这一些执着要懂得放下来,告诉父母亲这个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吃多少?还不就吃三餐。纵使你有很多间房子,躺下去之后睡多少?还不就躺六呎而已。所以人生这一些要知足常乐,让父母一些贪念能够慢慢放下来。更重要的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接受一些宗教的教诲,让他的心能够安住在这些圣人的引导,他的晚年就会愈走愈清淨,愈走愈自在。当父母亲的晚年能如此的话,那我们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好,这是我们为人子可以先以身作则做到的,然后能够让小孩来当榜样。

在孝道当中,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最遗憾的一件事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养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了,这就是很大的遗憾。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顺,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扛回来让他的父母吃,而且常常这麽做。后来他当了大官,每天吃饭非常丰富,都很多道菜,结果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问他这麽样的山珍海味,你为什麽吃不下?子路对着大家说,他说这一些饭菜比不上我去帮父母亲扛了一百里之外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现在也没有机会来吃这麽丰盛的菜餚。他能够替父母分忧,他能够奉养父母,这种日子他觉得非常踏实、非常欢喜。

所以行孝一定要即时去做,人生在报恩、在行孝当中,你的内心会走得很充实、很踏实。我有一个结拜大哥,他大我刚好一轮十二岁,我曾经就这一点跟他分享,说行孝是最快乐的。他听完就说他也觉得是如此,他的母亲差不多在这十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好,所以自从他在社会工作,他推掉了很多应酬,只要一有空就赶快回到家裡陪父母,陪母亲,奉养父母。他说他这样做了十多年,内心很欢喜。他的母亲前年往生了,当他母亲往生之后,他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说他这十多年的抉择是正确的。假如他这十多年来把很多陪母亲的时间拿去应酬的话,那他一定会觉得很遗憾。

很多朋友就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那是藉口。任何事只要我们有心,都能够做得很好。而人与人当中有一个功课一定要学好,就是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应酬要能推掉,把这些时间拿来做人生最重要的事,最有价值的事。所以拒绝当中有两张王牌很好用,哪两张?一张就是我们的父母,当朋友要找你去喝酒,找你去吃宵夜,一吃又耗几个小时,那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对朋友的身体好不好?也不好。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告诉他,我已经答应我母亲要去她那裡吃饭,今天很抱歉,我不能去了。你这麽一说,说不定他想想我都已经半年没有回我父母家吃饭了,你这麽一提醒他,把他的孝心都可能唤醒起来,这是第一张王牌。所以当你说你要回去看父母,基本上没有人会再强迫你。第二张王牌就是自己的妻儿。假如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就告诉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儿子,今天回去要讲两个德育故事给他听,我们对孩子言出要必行,不可以对孩子黄牛,所以不好意思我得回去。他也不会再强迫你继续下去。

纵使这个朋友真的你把这两张王牌都打出来,他还是要强迫你,怎麽办?那这样的朋友确确实实不通情理,所以我们对朋友应该懂得取捨。所以古人说「君子之交澹如水」,为什麽澹?这个澹中有真味,朋友跟朋友相交都建立在一个道义、一个情义之上,他一定会体会到你有很多的本分要去尽,所以他绝对不会每天跟你黏在一起、腻在一起,他不会干这个事。可能七、八点的时候,他会提醒你赶快回家吃饭,这样才有家庭气氛;赶快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多尽一些孝心。所以澹中有真味,他会时时劝导你应该去尽人生这一些本分。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甜如蜜就是好像黏在一起,分不开来。为什麽会这麽亲密?因为他有他的目的,他可能看上你口袋裡面的钱,或者看上你哪一些社会关係,一跟你接上了他就有这些好处。所以当你还没点头以前,他每天就一直陪你,甚至于陪你到三更半夜他都在所不辞。等哪一天你答应了,钱拿给他了,名字签下去跟他做保证了,他马上就变一个样子出来。所以我们选择朋友也要非常谨慎。而行孝一定要懂得珍惜时间。

而当我这个结拜大哥他这麽做,也给了他的下一代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他说他常常回去陪母亲,而他的兄弟姊妹也都一样的态度,所以常常回到家裡都非常热闹,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也非常好。他母亲出殡那一天,我也到她的灵堂前面跟她行个礼,我发现另外一件非常好的事,因为刚好那一天他兄弟姊妹的孩子都到了,我一看他们下一代的气质、素质非常非常好,全部书都读得好,而且对人的态度都很客气、很谦恭。所以我也从他们的下一代发现一件事,传家最好的是什麽教诲?是孝顺跟悌,就是兄友弟恭。他们对母亲的孝心下一代都看到了,他们兄弟姊妹之间的和乐下一代也学到了,所以确确实实为人父母懂得以身作则,他的下一代就会学到很好的榜样。

我们刚刚所提的是孩子如何孝顺父母,所以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就能够让父子这一伦能够发展得非常和谐、非常圆满。一个人这一生的为人能够顶天立地,能够人格健全,除了父母教诲之外,另外还需要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物来教导,就是他的老师。所以中国文化最重视的就是孝道跟师道,古代人父母亲过世要守丧三年,而老师过世要心丧三年,所以都是要守三年的丧。我们从这一个丧礼当中也能够体会到古代人对于老师的态度非常的恭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生育、养育我们,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用他一生的智慧引导我们,给了我们的慧命(智慧的生命)。所以父母跟老师的恩德是我们一生都应该记住,都应该对他们孝敬、对他们奉养。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04/11/21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接着刚刚的课程裡面提到师生的关係,师生关係并没有在五伦之内,但是五伦关係假如没有师生关係,就不能相处得很融洽,因为这五伦的大道都必须透过老师的教诲,才能够让所有人懂得伦常的大道,懂得尽自己人生的本分。所以自古以来,所有的读书人对自己的老师都非常尊敬,我们来感受一下古代人是如何以什麽样的态度、心境来对待他的师长。在明朝时候,有一个名臣叫史可法,史可法他年轻的时候读书非常刻苦、非常认真。我们在古代常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很多读书人都是刻苦读了十多年的书,然后进京赶考,希望能够取得功名来为人民服务。

而当时有一个大臣叫做左忠毅公,刚好左忠毅公他是担任这次考试的主考官,他念念想着要帮国家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才,以便造福于民。所以左忠毅公就把他的官服换掉,微服出巡到京城附近的一些寺庙裡面,去看看这次来赶考的读书人的素质怎麽样。因为读书人都没钱,所以都住寺院。当左忠毅公来到一间寺院,刚好史可法因为写了一篇文章之后累得睡着了,左忠毅公赶快看了他的文章,内心非常感动,感受得到这个读书人报国的一种气节,还有利益人民的胸怀。感动之馀就把他的大衣取下来披在史可法的身上。后来正式考试,当左忠毅公改到史可法的文章,马上给他批上状元,面署第一。

诸位朋友,为什麽左公看了文章之后就知道是史可法的文章?为什麽?是不是作弊?不是。文章表一个人的内心,表一个人的气节,因为左公已经看过史可法的文章,知道这个年轻人对国对民的一种态度,所以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他的文章。后来史可法考上之后,他们有一个规定,就是要拜当时候的主考官为师,所以当史可法到了左公的家裡面,左公马上跟他太太说:往后继承我的志业,不是我自己的孩子,而是这一个学生。我们从这裡可以感受到古代圣贤人不怕家裡没有子嗣,他更怕的是什麽?更怕的是圣贤的学问在他这裡断了,他怕的是没有帮国家找到真正的栋梁去利益人民、利益国家,这比他自己没有孩子还要紧张。所以确实读书人都是为国为民的胸襟,都是大公无私。

后来,因为明朝末年那时候宦官当政,左公因为为人清廉,得罪了一些小人,所以就被陷害,被关到监狱裡面去。诸位朋友,到了监狱之后会怎麽样?一定会被严刑逼供,所以左公的眼睛就被铁片烧得皮都连在一起,膝盖以下被切掉了。史可法非常的着急,非常担忧他在监狱裡面的老师,想尽各种方法希望能够到监狱裡面去看看自己的老师。后来监狱裡面的士兵被他感动了,就给他一个建议,让他伪装成捡破烂的,伪装成到监狱裡面去打扫的人,所以就装成这一付模样潜到监狱裡面去。结果当史可法缓缓接近他老师那一间监狱的时候,突然看到老师的整个身体状况,情绪非常激动,眼泪就掉下来。然后当监狱的门打开,史可法就扑到他老师的脚边开始哭起来了。左公一听到自己学生的声音也非常震惊,马上用他的双手把他的眼睛撑开来,眼睛非常的严肃直视史可法,跟他说:你现在是什麽身分?你是国家的栋梁,怎麽可以让自己陷在这麽危险的境地?与其这些乱臣把你害死,不如现在我就活活把你打死。所以话一讲完,左公就把地上的石头捡起来,往史可法的方向扔过去,史可法一看老师这麽生气,也赶快离去。

诸位朋友,左公为什麽对史可法这麽凶?他为的是什麽?为的是国家,为的是保护他的学生。后来左公被陷害了,就往生了。史可法常常被国家派到一些很重要的地方去守卫,因为有他守卫的地方,敌军都不敢来犯。他每天晚上都不睡觉,吩咐士兵分成三梯,都跟他背对背靠着。他的士兵看了之后也很难受,就跟史可法说:大人,您这样身体绝对会受不了,您还是休息一下。史可法跟他的士兵说:假如我睡着了,这个时候因为我睡着了而敌军来犯,那我就对不起国家,我也对不起我的老师。所以他念念当中为国,还有为了老师的教诲,要依教奉行,不敢睡觉。

史可法每次回到他的故乡,第一个去关怀、去照顾的是谁的家?就是左公的家人,就是他的师母,还有老师的孩子跟子孙,史可法都尽心尽力的照顾。所以史可法确确实实是做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我们也体会到史可法对老师的教诲,是时时刻刻不敢忘怀。所以我们说真正报答老师最重要的不是每天给老师送吃的、送穿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依教奉行。而圣贤人给我们的教诲无非就是要我们修身,要我们齐家,要我们为社会、为国家尽心尽力的付出。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人的师生之情。
在课程前面也跟诸位提到,我这一生因为小时候有养成礼貌的态度,所以得到很多人生的利益。我们来思考一下,一个孩子假如从小非常有礼貌,那他的人生会增加很多的助力(帮助的力量);而一个孩子假如从小无礼,他的人生不止没有增加助力,还会增加很多的阻力障碍,因为小时候常常失礼,他这个失礼的对象假如很没修养,就会念念想要找他的麻烦,想要障碍他,所以有礼貌对人生帮助特别大。刚好《弟子规》裡面的教诲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当我读到这一句经文的时候,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别人的父母对家庭、对社会都很辛劳,都很付出。

所以我那节课上完之后,刚好八、九个男众住在一起。那我一回到寝室,我就开始请教一些长辈,我遇到一个长辈他姓谭,我就请教一下他的出生是几年次的,结果一问,比我父亲的年纪大,我马上跟他说:谭伯伯您好!跟他鞠一个躬。诸位朋友,这个躬鞠下去会有什麽变化?人生往往就是在你一、二个很真诚的动作就起变化了。所以我这个躬一鞠下去,头抬起来,这个谭伯伯笑得合不拢嘴,口裡面还喊着:飞机坐了几万里,还认了一个姪子。还很高兴。身旁又有另外一个长辈,我一问,他姓陈,我说:陈叔叔您好!比我父亲小,当我这个两个躬鞠完之后,另外一个长辈跑过来,他说:我也要,我也要当叔叔。结果这一位叔叔姓卢,我说:卢叔叔您好!其实我后来回想,这一位长辈非常仁慈也很有智慧,他想帮忙你,还自己给你製造机会,跑过来说我也要,怕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为什麽我这麽讲?因为这一个长者从上课第一天就坐在我的旁边,还没有空位子,刚好坐在我旁边,因为他为人很客气,看起来就好像隔壁家的叔叔一样,自己也不觉得很特别。

后来我这个躬鞠下去之后,隔天这位长者,这位卢叔叔就把我叫到客厅坐了下来,开始把他人生很多的经验跟智慧跟我娓娓道来。我开始一听很惊讶,因为这位长者二十九岁就当总经理,他这个总经理绝对不是自己挂上去的。听说现在招牌掉下来还会砸到好几个总经理,总经理太多了,他不是这种总经理;是坐着两排的股东,然后每一个人给他发问问题,他说人事出现怎麽变化你要怎麽应对?财务发生什麽危机你要怎麽处理?就这样一一问他问题,他要这样对答如流。答完之后,股东开会要不要聘这个人当总经理,一聘之后,他就是一个人就到这个公司坐镇,在古代叫做空降的元帅。这样的工作好不好当?不好当。一个公司这麽大,裡面的小团体就特别多,你一进去都举目无亲,这个时候怎麽办?这个凭的就是智慧跟德行。所以卢叔叔说他有一次到一个大的饭店去当总经理,他说他去之了之后,马上把袖子捲起来,到厨房裡面陪他们洗碗、洗盘子。所以这些员工就会觉得他很亲切,而且印象更深的是居然总经理的盘子洗得比他们还好,让他们很佩服。

当我听到卢叔叔这些经历的时候,突然心裡面觉得很惭愧,这位长者明明就坐在我旁边,我居然都看不出来,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自己觉得自己看人的能力太差劲了。不过我也同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愈有能力的人愈谦卑,就像很丰满的稻穗都是垂下去的。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一出来社会工作,遇到一些公司裡面的主管,马上就说他能力有多好,马上又说他跟谁的关係特别好。这样子的人能不能信?不能信!可是很多年轻人一听到这些人讲得天花乱坠,就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所以一个人看人的能力特别重要,当然如何看人也要深入中国圣贤的教诲才能做得好。而看人最低的标准,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弟子规》,假如这个人做到了《弟子规》,那你可以保证他是有德行的人,值得信任的人。所以我们说《弟子规》是显圣镜,可以显现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德行;《弟子规》同时是照妖镜。你对照对照看看这个人做到《弟子规》哪些,假如都没有做到,纵使他讲得冠冕堂皇,天花乱坠,你绝对不能相信,所以看人很重要。

当这位卢叔叔把他人生这些经验跟我娓娓道来,我的内心很感动,他一聊足足聊了两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之后,我的内心只想做一个动作,这位朋友说鞠躬,鞠躬已经不能表达我内心的一种感谢,当时候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跪下去。我那时候真的体会为什麽中国人这麽样的重视师道,因为老师对一个人人生的启迪,那是没有办法取代的。所以我当下双膝就这麽一跪,结果因为卢叔叔年轻的时候学过柔道,手脚特别好,我都还没跪下去,他马上一把就把我拉起来,他说使不得。所以愈有德行的人愈谦虚,他马上一把就把我拉起来。

这两个多小时讲完之后,往后每天只要我们上完课,吃饱饭,卢叔叔就找我说:来,我们去散步。他就问我:你今天听课有什麽心得?我就把我的心得跟他报告。讲完之后,他就跟我说:你看事情深度不够,广度不够。他还点点滴滴开始给我分析,给我教诲。所以在那两个多月的时间裡面,我的人生历练、见识提升得特别快。离开澳洲之后,只要有时间有空他都会来看我,我只要有到他们家附近办事,我一定先去拜访卢叔叔,再好好跟他请教。甚至于我在海口、在整个中国大陆一有问题打电话给他,他都会非常细心,非常关怀的回答我所有的问题。因为有这个机会得到卢叔叔的教诲,那我更应该尽心尽力把他的教诲去利益更多的人。所以当每一次跟卢叔叔报告在中国大陆做的这些状况,他也都会非常高兴。

所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真正全心全意能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老师确确实实很希有、很珍贵。而我很幸运遇到了很多好老师,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遇到我一个姚老师,他教我五、六年级,当时候我的成绩很差,诸位看得出来吗?看不出来,你们太仁慈了,没有给我难堪。我四年级以前成绩都不是很好,都差不多十几名、二十几名,都是中等成绩。那个时候我的母亲跟我是同一个学校,我的姚老师就问我母亲说:这个孩子怎麽教?我的母亲想了一下就说:这个孩子不爱念书,不过很爱面子。我们老师一听完说:好,那我知道了。

结果刚好我们一开始在编班的时候,就是念到你的名字就跑到这个老师面前来,我记得那时候我是五年七班,然后一念到你的名字,你是七班、八班,就这样跑过来,我就排在七班的队伍裡面。结果抬起头来认识的同学差不多二、三个而己,其馀的都不认识。结果一进到教室,我的老师就说:蔡礼旭,带两个同学去拿扫把。小学生最喜欢劳动,被老师叫都很高兴,马上去领扫把。回来之后,老师又说:来,蔡礼旭去领教科书。我们又带着一堆同学去拿教科书。当这些事情都处理完之后,我们老师说:诸位同学,我们现在来选班长,好,我提名蔡礼旭,其馀的你们提名。你看多麽公平!就让大家选举,诸位朋友谁选上了?(蔡礼旭)你们怎麽都知道,这麽有智慧!铁定我选上了,他们互相根本就不认识,一听那个名字听了好几遍,所以我一下子就选上了。这麽一选上,我的成绩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掉到三名之外了,为什麽?要面子。因为班长等于品学兼优,班长就等于好成绩,所以我们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我的成绩一把拉起来。

我这个小学老师确确实实懂得因材施教,所以我很感念老师对我的栽培。我第一年当正式老师,我打电话给我的姚老师,我邀请老师一起出来吃饭,在这个饭桌上我还请教他很多教学的经验,一个老师在传给他的学生教学经验,那顿饭吃起来特别有味道。当我聊到这件事的时候,聊到老师让我当班长这件事,我的老师就说:你不止感谢我,你更应该感谢你妈妈,是你妈妈那一段话才让我有这个灵感。所以那顿饭吃完之后,刚好我在这几年接触到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诲,所以很得受益,我就拿了一些书送给我的老师,跟他分享我生命的一些成长。结果当我的老师把这些书收过去之后,我的老师笑着对我说:今天以后我是不是要叫你学长?我就很严肃,我说:老师,不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是老师。我在推展中国文化这一年过后,我打了一通电话给我这个姚老师,跟他报告我这一年来所做的事,老师在电话那头非常欢喜,电话要结束以前我的老师说:有你这个学生,我非常的欢喜,非常光荣。所以我们回报老师确实要尽心尽力去遵守老师教诲,去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

而一个人一生,最不会嫉妒你才华的就是我们的父母,还有我们的老师。当我们真正有所奉献,有所成就,父母跟老师的喜悦可能比我们更多。因为有这麽多好的老师给我栽培,所以我们念念也希望能够去利益更多的学生,我们深刻感觉到一个好的老师对于一个人生命的影响如此大,所以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学为人师。在我教书这几年当中,也是尽心尽力在做,刚好我有一个学生,那个时候我是教自然科,一次月考下来只有三个孩子不及格,结果我就很惊讶,小学而己怎麽会不及格?我就把他们三个额外找来补考。然后考完试下来,我们才发现有一些孩子不是这一题不会,是他连字都不是很看得懂。我也从这裡发现一个孩子的语文能力是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语文老师特别重要。

那我们就一题一题念给他听,他就懂得去作答。后来指导完之后,三个孩子去考试就及格了,补考就算通过。其中有一个孩子有一天刚好走到讲桌前面来,当然因为我跟他们三个补考完,他们三个跟我的感情就特别近,其中一个走到前面来,突然他就单跪就跪下去,手还比这样,就这样跪下去,他说:参见师父。诸位朋友你不能笑,为什麽?因为他是很认真,这个时候你一笑他就没气了,突然他那个动作一做下去很认真,他那个态度会感染你,突然我就很严肃,我就一手把他撑起来,我说:拜师可是很严肃的事情,你可要考虑清楚。这麽一讲,那个孩子若有所思想了一下,差不多五秒钟,重新再跪下去说:参见师父。所以这个孩子跟我就特别亲。第二次月考考了九十几分,进步了三十几分。

因为孩子有这麽大的好的表现,我们就即时要鼓励他,我一观察他其他的学科都不算很好,所以颁奖绝对没有他的份,我们马上去买奖品,而且还不能买一份,这样就不公平,所以就买很多份,成绩很好的我们都送。送到最后,我就留下最后一个奖品叫做最佳进步奖,我就说:来,最后一个奖颁给全班进步最多的人。我就问学生:你们猜猜看进步最多的是几分?他们就开始猜十六分、十八分、二十几分,猜半天都没猜到,我说:都不对,进步了三十多分。全班同学就哇!结果马上把这个同学的名字一讲出来,全班不由自主响起一片掌声,所以这个孩子走上来的时候就雄纠纠气昂昂,很有自信走上台来。这个孩子从那次月考之后,自然科目都是九十几分。

所以确确实实当一个学生对老师有恭敬之心,对老师有崇敬之心的时候,他就会督促自己好好学习,好好努力;确确实实我们为人师的一份心,学生都能够感受得到。所以一个人一生能够遇到一些好的老师的缘分,对他的人生就会起很大的变化,也由于有这分明白,所以我在从教的过程就告诉自己,我在这个学校一待我就不走了,为什麽?因为教孩子不是教两年他的人格就好了,他的整个思想观念就成就了,不可能!这两年只是让他非常信任我们,甚至于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就是我的老师一定是处处替我着想。当他有这分感受的时候,他的人生只要遇到一些问题,他会马上再来找老师。我常说一个人的内心只要能感受到还有人全心全意的爱护他,这个人绝对不会走上绝路,因为他的内心还会有一股力量。那学生要找我们,我们要让他找得到,所以只要长期在一个学校教下来,你教了十年,你这十年的学生都会重新回来请教你,我们就可以给他适时的帮忙。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我教了一年书之后,深刻体会我自己学问不足,中国文化的底子太差、太差了!所以希望趁年轻能够深入吸收圣贤的教诲,就把工作辞掉。辞掉工作之后,心裡面有两个念头,希望能够找到好的中国文化的老师,另外能够找到一个长辈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给我一些提醒,给我一些教诲。结果我到澳洲去学习半年,当我坐在我的座位上,我很好的中国文化老师,杨淑芬老师就坐在台上,然后卢叔叔就坐在我的旁边。《中庸》教诲说「至诚如神,诚者,物之终始」,一个人真正有诚心的时候,一定会得到很多有智慧的人、有德行的人的帮助。

所以在那半年当中,杨老师讲解《德育故事》,每讲一则给我心裡的震撼就特别大。我记得在听杨老师课的时候,我都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到旁边有一个香港的朋友,他的块头很大都不常笑的,很严肃。他看我哭成这样,还偷偷的把卫生纸给我推过来,还不敢看我,我赶快拿起来擦。为什麽会这麽感动?因为杨老师讲解这《德育故事》的过程,让我的内心深刻感觉做人应该这样才有味道,做人应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才是做人的原汁原味,这样才能痛痛快快的去经营人生。而这半年的教诲,让我深刻体会圣贤人是怎麽样的存心,所以当我们体会到圣贤人处处为父母,处处为朋友,处处为社会大众的这份心,深刻感受到了,当我们再打开圣贤的经典就会觉得格外的亲切。

后来我又在杨老师家裡住了七个月,我常常说很多的家长他都觉得要给孩子很好的才华跟本事,一定要有很多钱。其实要有真正的德行跟才华,钱不一定能够解决,我那个时候也没钱,在杨老师家白吃白喝七个月,杨老师很体贴我们,怕我没钱,还把钱包放在冰箱上面,然后就交代我说没钱自己拿。她怕我又是这麽爱面子的人,所以一没钱跟她伸手,她怕我会不好意思,所以处处替我着想。常常我跟杨老师讨论《论语》,讨论几句话,有时候一讨论就忘了时间,常常一看都一两点了,杨老师马上说:你明天还要教书,赶快去睡觉。所以确实跟着好老师学习的时候,感受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很快乐!

后来在去年的九月份,刚好杨老师到海口去了解整个要在海口推展中国文化的状况,老师就把我带到海口去,让我跟着她一起去推展。我的父亲就交代我:你一定要站在杨老师后面好好跟着,好好学习。结果我跟杨老师到了海口之后,过没几天就上了北京,之后就到山东拜孔老夫子,我们要推展中国文化,一定要去祭拜孔夫子,因为夫子对我们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刚拜完夫子之后,因为在这个过程看到很多的现象,比方说我们在孔庙的时候,听到很多解说员对着我们孔庙的一些古蹟,还有一些图画做解释,左一句封建,右又一句封建。他们不是来弘扬中国文化的价值,反而在言语当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些批判性在,所以我们听了内心很难受。这麽好一个地方,能够让全世界的人来领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机会都当面错过。

在孔庙是车水马龙,结果我们去完孔庙之后又到了周公庙,周公庙却是一个人影都没有。诸位朋友,这些到孔庙去参观的人是不是真正在深入中国文化,是不是?不是!真正深入中国文化的人,真正接受孔夫子教诲的人,一定会同时对谁很尊敬?周公。周公是夫子一生最尊敬的圣哲。所以我们一看到这一幕,我们可以感受到去孔庙的人不是为了文化去的,是为什麽去?很可能很怕别人问他:你有没有去过孔庙?假如说没有,自己觉得很难过,所以去是要茶馀饭后告诉别人我去过,而不是真正去领受圣贤教诲。杨老师感受到中国文化退丧得太利害,所以她就做了一个决定,要在北京架设一个文化公益网,能够对全世界传播我们中国的这些圣哲教诲。所以杨老师就告诉我,她说:你一个人回海口去,我要留在北京做这件事。我父亲交代我要躲在后面,结果我一个礼拜就跟不了了,就飞回海口去。

其实跟着老师最重要的要依教奉行,老师怎麽交代,我们就要全心全意去做。结果杨老师的这一份安排对我这一年来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对我契入圣贤的教诲有关键性的影响。当我在推展中国文化的过程,有时候一天要讲两堂课、三堂课,在这样的磨鍊当中,突然孟夫子的教诲就跑入了我的脑海裡面。孟夫子提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要增进他不足的地方。我突然在回忆起这段经文的时候,感受完全跟我高中时代不一样。高中时候一念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突然觉得肩膀重得不得了,然后告诉自己,我不要做圣贤人,一定很苦。因为老师也没有开显圣贤为人处事的榜样,只是告诉我们:来,背起来,考试会考。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去领受孟夫子这个教诲。当我们有这样的考验,这样的一种历练之后,突然觉得这一篇文章读起来特别有味道。我在这一篇文章加了一句注解,我说「甘之如饴」,这样的磨鍊味道很甜美。

为什麽高中时候觉得我不要做圣贤人,但是现在的感受却是很欢喜的去接受这个挑战?因为在推展的过程当中,我们深刻体会每一个人也好,每一个家庭也好,都迫切需要圣贤的教诲。当这些朋友他们打从心裡对我们的一种尊敬,对我们的一种肯定的眼神,我们时时都记在心裡,深怕不能利益他们的家庭。所以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当我们觉得这一件事情应该做,必须做,但是我们却没有能力做,这个时候才是真正人生的苦。而我们已经知道这一件推展圣贤教诲的工作是现在社会刻不容缓的工作,我们内心只怕自己的能力做不了,所以有磨鍊来的时候很欢喜,赶快能提升。当能力提升才真正对得起这些支持你的朋友,才真正对得起教诲我的老师。我们有这样的一种磨鍊之后,才能真正更体会到圣贤的这些教诲。所以当我们生命当中有好老师出现的时候,绝对要好好珍惜,要老老实实听老师的教诲,然后把老师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

除了我们身旁的这一些良师益友之外,其实当中国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中国承传了四、五千年的文化,这四、五千年当中不知道出现了多少的圣哲。而这些圣哲都用他的一生演出了一个圣贤人的榜样出来,也都留下很多非常精闢的文章,只要我们有这分恭敬心,这些圣哲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良师益友。所以孟夫子他就有这分恭敬心向孔夫子学习,所以孟夫子离孔夫子已经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孟夫子这分对老师的恭敬之心超越了时间跟空间,所以孟夫子学孔夫子的教诲学得特别好。所以孟夫子被我们喻为亚圣,仅次于至圣先师孔子。有这分恭敬心就能够与古圣先贤一起探讨学问,以他们为师。

很多朋友都会跟我问一个问题,他说:蔡老师,你自己一个人在海口这样推展中国文化,你会不会觉得很孤单?每一次有朋友这麽一问我,我都会哈哈大笑,我接着会跟他说,我说:我一点都不孤单,因为四、五千年的圣哲时时都陪伴着我。文天祥有一首诗裡面有提到这几句很重要的教诲,文天祥提到「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簷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些圣哲人虽然离我们的时间久远了,但是他们为人处事的典范是时时,夙昔就是早晚陪伴着我们。风簷展书读,风簷是我们房屋屋簷下的一个角落,就在这一个角落房间裡面打开圣贤的教诲来看,内心会感受到古人这一些好的风范,就好像阳光一样照在你的脸上,古道照颜色。

我们常常能想到尧帝给我们的教诲,想到周公给我们的教诲,想到大舜给我们的榜样,想到范仲淹的风范,我们就会督促自己更加的向前去,更加的提升自己的品德,进而能够利益自己的家庭,利益整个社会国家。所以确确实实圣贤人时时都是陪伴着我们,我们的内心都感受到特别踏实,所以绝对不会觉得很孤单。好,那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先到这边,谢谢大家!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4/11/22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昨天我们谈到的是师生关係。一个好老师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非常的大,对于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否能够遵循圣贤教诲,老师的引导是一个重要关键。所以我们昨天举到了古人的师生关係,也深刻感受到古代人对于老师的态度确确实实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将老师的教诲依教奉行,终身不忘。当我们有这种态度去面对老师,去面对古圣先贤的教诲,道业、学业绝对可以成就。除了好老师之外,事实上一个虚心的人,一个受教的人,他在所面对的人、事、物当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比方说面对人,当他面对善人的时候他可以提得起我们《弟子规》裡面的教诲说到「见人善,即思齐」,我们每天所接触这麽多有德行、善良的人,我们都能生起学习之心,效法之心。善人也是我们的老师,那恶人可不可以是我们的老师?「见人恶,即内省」,见到别人做错事,我们要懂得反省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错,「有则改,无加警」,有的话赶快改,没有的话自我期许不能犯同样的错。

很多人就说他看到别人犯错事,心裡就很难受,每天都一直盯着别人的缺点在看,内心愤愤不平,所以在这个社会当中很多人是愤世嫉俗,每天茶馀饭后数落别人的缺点。当我们在批判别人缺点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的内心平不平静?不平静。内心愤愤不平跟学问是背道而驰,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人学问愈深应该心平气和。有朋友就说,我实在没有办法不看别人的缺点,那我们就会给他一个建议,假如你看到家裡人的缺点,你就当作自己的缺点。他一听觉得很纳闷,为什麽看家裡人的缺点就是自己的过失?我们会进一步引导他,就是因为我们的德行不够,我们的孩子没有被我们感动才继续学坏,所以是我们的德行不够,没有感化他。假如看到我们的同事没有做好,我们也要当作自己的过失,因为就是我们没有做出很好的榜样,让他们产生惭愧之心进而效法,所以这也是我们的过失。我们也要从自己修身开始做起。当我们用这样的心境去面对我们周围的人,我们时时刻刻会鞭策自己不断增长学问,而不会把时间耗在去数落别人的缺点上了。所以善人跟恶人都是老师。

不止是人,事、物也可以是老师。比方说您看到竹子的时候,你可以跟它学习什麽?中国圣贤人很善于跟天地万物学习,那我们来感受一下,您看到竹子,觉得可以从竹子身上学到什麽样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观想一下竹子,一节节很有志气,很有它的原则,好,很好!竹子会垂下来,愈高的时候会稍微垂下来,谦虚,谦。谦再加上虚,竹子是空心的,常常能够虚心领受别人的批评,所以竹子也是表君子之风。还有没有?竹子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什麽道理?假如我们常常心很清淨,你会从万物当中有很多的启示,你的悟性会开。

我们看看这竹子它是一节一节的,所以不断的往上升,其实人生就是要不断的往上突破,一节一节突破。而且它每一节的节心特别硬,所以人生有很多关卡,你都要勇往直前把它突破上去。好,我们再想想还有没有?竹子很正直,昂扬直立而不屈,不屈服,又能够虚怀纳别人的雅言。所以我们要学竹子的正直,而这个正直是代表内在的一个气节。我们常说人生要外圆内方,这个方就代表一个人很有正直的气节,对外与人相处还要外圆,就是要圆融一点。现在很多人说我很正直,所以常常言语就直言不讳,没有看情况、看时机,让朋友听了很不舒服,之后不只没有感谢他的劝告,跟他可能都翻起脸来。所以外圆,还是要圆融一点,懂得观察时机再去谏言。

我们看竹子,您有没有看过一根竹子自己长在那裡的?没有,竹子都是整片整片长在一起,所以竹子代表它很懂得选择好的朋友一起产生环境的影响,我们说身教、言教,还有环境对一个人的潜移默化影响,叫境教。你的身旁都是一群正直的、有品德的朋友,那我们也会在这个气氛之下,得以「德日进,过日少」,自己的道德也会增进。所以荀子有讲过,「蓬生麻中」,这个蓬它就是比较弯弯曲曲,但是你把它种在麻子裡面,因为麻都是很直立的,自然这个蓬也会直立起来,「不扶而直」。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特别重要,尤其在孩子他的定性、他的认知知见都还没有确立以前,环境就特别重要。

古代孟母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有所谓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第一次搬到的是刚好在这些坟墓的旁边,所以常常就会做很多的丧事,孟子就学习办丧事。妈妈一看不对劲,赶快搬家。第二次搬到菜市场的附近,孟子学习在那裡卖东西,在那裡卖猪肉。孟母又觉得不对劲,赶快再搬迁。最后搬到学校附近,孟子每天就到学校裡面去跟人家一起读书,这时候孟母才觉得比较心安。假如没有孟母去选择一个好的环境给孟子,那可能我们的孟子就出不来了。所以一个人学问道德有成就,跟他的父母、跟他的老师确确实实是直接的关係。

一个竹子可以让我们领受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我常常会问学生一些问题,他们的答桉有时候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所以其实孩子很有悟性。我问孩子:你从竹子身上可以学到什麽?孩子回答说:竹子它的精神就是处处为人民服务。我说为什麽?他说:你看竹子,竹笋可以吃,竹子可以建房子,它的竹叶可以包粽子,所以它全身没有一个地方不能用。我们听到这裡都觉得很惭愧,你看竹子确确实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它全部都奉献出来。而且奉献出来的时候,从来没有向我们要一分钱,而我们才做了点事情就跟父母讨价还价,就跟亲友讨价还价,「我对你这麽好,你一定要怎麽样对我」。所以我们人比起竹子确实是自叹不如。所以竹子你深刻去体会就可以从它身上学到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我们经典裡面很常用水来比喻德行,所以在《老子》一书裡面提到「上善若水」。诸位朋友,您觉得看到水可以让您体会什麽人生道理?假如你在看水的时候,还在烦恼今天股票会不会跌,那就悟不出道理来;还在烦恼我儿子怎麽还没娶老婆,那你就悟不出道理来了。面对万物的时候,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可以从中体会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你想到水有没有想到什麽?这个水能屈能伸,能屈能伸才能做大事。所以水到任何的容器裡面,它就可以融进去,然后变成那个容器,不跟它产生冲突。《礼记•学记》裡面说「君子不器」,一个君子所谓「大德不官」,有德行的人你把他放在哪一个位置,他都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他可以随时融入他所处的情境裡面,用他的德行去改变这个团体。

「上善若水」,你看水利益所有的万物,任何一个生物要生存都需要水的滋润。水利益万物,但是从来没有跟人、没有跟万物要过酬劳,所以确实水是很有德行的。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命,这是它的德行。我们在经典裡面很多都有提到水,比方《论语》裡面说「逝者如斯夫,不捨昼夜」,就是说这个水流有没有一刻是停留的?没有,水一直长流不息,这个时候你要想到光阴一刻也不停留,所以代表我们要珍惜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这一生做任何事,有时候都是做做停停,很难有恆心从头做到尾,只有一件事情你从来没有停留过,哪一件事?就是我们从出生一直就非常努力的走向死亡,一刻也不停留,所以珍惜时光,这一生不能空过。要对得起自己,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师长的栽培之恩,要对得起在我们这个人生过程当中,多少曾经鼓励过我们,帮助过我们、提拔过我们的人,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我们不能让他们灰心。

所以文天祥有一句话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过死亡,但是这一生如何去经营,如何让这一生过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就要用我们的丹心,(这个丹是红色),意思是指我们的诚心。真诚的心照汗青,汗青指的是历史,史册。我们当时在上高中的时候,背到这裡,汗青考出来,你就会写史册,好,两分打勾。我们这一生用真诚心照哪一本历史?诸位朋友,照哪一本历史?你的一生要用你的真诚,用你的真心照谁的历史?人生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照自己的这一本历史。让你人生一年一年走过之后,回首来时路觉得心裡很安慰,没有蹉跎时光,有尽心尽力尽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职责,那你这本历史读起来,你会了无遗憾。

我们回想一下人生几十年走过来,你有没有觉得了无遗憾,觉得很充实?其实我在整个人生这三十年的过程裡面,常常都会觉得很空虚,不知道在干嘛。比方说念书念了十六年,在念初中、高中,甚至在念大学的时候,特别觉得内心很空虚,好像没有一个人生的目标。读初中的时候只有一个目标,是什麽?考高中,你就拼命的往那裡冲,结果冲到了,是不是人生的目标?不是。冲到之后,它又变成一个目标叫什麽?考大学。然后冲到了大学,一个好工作。在这个过程裡面为什麽没有人告诉我,你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孝子,你这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能够懂得时时去爱护别人的人,就像范仲淹一样。假如我的小学、初中就有人告诉我,人生要有这样的目标,那我们从小当孝子的话,内心绝对不会空虚,绝对不会觉得空荡荡的。因为当我们只有一个目标的时候,事实上那个目标都是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都没有为自己的家人、为自己的朋友去付出,甚至于为社会做点事。

人生只要在付出当中,你的内心才会常常觉得很充实、很喜悦。所谓「施比受更有福」。所以在这一年多来,我们演讲三百多场,常常都是披星戴月,很早就出去了,八点多出去。因为很多课程是对家长上课,所以都是在七点半到九点半这个时间,九点半以后可能还有一些家长会问一些问题。所以常常有时候骑着脚踏车,回到家裡都十点多、十一点。再弄一弄上床的时候都十二点左右,每天累得半死,躺下去都昏死过去了。很多人就说:蔡老师,你们这麽辛苦。我说:我觉得我一点都不辛苦。我说:人生不怕身累,就怕心累,就怕自己觉得对家庭,对这个社会一点贡献都没有。所以这一年多来讲了三百多场演讲,身体很累,一躺下去隔天又是一条好汉,但是心理上这一生从来没有这种踏实感。

所以当我第一次回到家裡跟我父亲报告我这三、四个月,那时候刚好过年的时候。回到家裡跟我父亲报告,这三个多月在海口所做的点点滴滴。我父亲听的过程两个多小时三度眼泪都掉下来,我可以去感受到父亲是因为听到这麽多的家庭能够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这麽多的孩子开始懂得尽孝道是他的本分,所以父亲听了很感动。让我的父亲能够感动,让我的父亲能觉得儿子做的这些事是值得的,在我们的内心也会觉得对父母比较有交代。我打电话回去的时候,我的父亲还会说:你不要担心家裡的事,放心的去做就好了。我父亲还会安慰我,叫我别乱操心。所以变成整个家庭的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

因为确确实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多为别人做些事,多为这个社会做些事,只是有时候不知道从何做起。其实只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修身做起,自然而然我们对社会的影响就会水到渠成,打开来。我们前面提到很多的老师,他在学校裡面也是一个人,但是因为他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所以在学校他这一班的学生就表现很好。表现很好,别人一看就会觉得很欢喜,就会希望也跟他一样去做。他只是做好自己本分就带动了整个学校,甚至于又把他的经验写成文章,放到我们的大方广网站,让更多的人能够去学习。他也到各个省去演讲,把经验奉献出来。

所以一个人要利益社会并不是很複杂的事,而最重要的基础在哪?基础在把自己先做好,尽自己的本分,所谓「敦伦尽分」。在敦伦尽分当中,他的能力就慢慢提升,这个时候就自然水到渠成。《大学》裡面有一句对我们人生非常重要的提醒,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从天子到一般的人民,贩夫走卒,他的人生要从哪裡开始?「壹是皆以修身为根本」,修养自己的道德是一个人一生在家庭、在社会能够建功立业最重要的基石、基础,就在修身。

诸位朋友,当一个人不修身,没有德行的时候,他这一生的事业一定迟早会垮下来的。所以很多人一看这个人又没有德行,每个月还是赚那麽多钱,自己看了也是很不平衡。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来龙去脉。去脉是代表他以后会发展成什麽样子,来龙是为什麽他没德行现在有钱?为什麽没德行,现在有事业?来龙你一看,原来刚好他爷爷、他爸爸有钱。但是你看到他的员工能不能留得住?要有德行才能带员工的心,你只是有钱,对待员工不尊敬,不尊重,不关怀,员工能不能留得住?不可能。所以他没有德行,他就不懂得君臣之义,他就不可能把这个公司员工带好,慢慢的他就会败下来。

所以老子说祸跟福,「祸福相依」,是同时存在的,为什麽富不过三代?因为没有德行,只要有钱,危机就出现了。我们看中国圣贤人创字很有智慧,这个「钱」字怎麽写?金子旁边配了两支戈(就是刀),所以钱愈多会愈有冲突。这两支刀,国与国冲突,甚至于家庭裡面兄弟操戈都是因为金钱。现在因为没有圣贤教诲,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常常都看到兄弟在争财产。其实当兄弟在争财产的时候,他这一生败相已露,他的人生不可能经营好,因为他现在的动作就已经给他的下一代做最不好的榜样。他示范给他儿子看的是只要为了钱,兄弟都可以反目成仇。所以人无远虑,看不远,都逞一时之意气,都做出一些会让人生遗憾的事。所以修身重要,德行重要!

我们要用真诚心写自己的历史,要对得起自己。诸位朋友,还要写谁的历史?用你的真心在谁的历史当中写下一笔可歌可泣的诗篇?在你的祖先。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一下,给祖先,太好了!您这句话讲出来,我们的老祖宗感动的眼泪都掉下来了。现在你去问大学生,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麽?他会不会告诉你要为中国人写历史?能不能讲出来?你假如问大学生说做人的根本是什麽?他说:你怎麽问这麽无聊的问题?你为什麽不问我现在流行歌曲哪一首最畅销?脑子裡想的是这些,脑子裡想的不是做人应该尽什麽本分。

所以做人应该尽孝道的本分,而这个孝不止是对父母,还有对我们历代的中国的祖宗,我们都应该尽这一份孝道。我们得到老祖宗这麽多的智慧恩泽,我们拿什麽回报?当然要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诲在家庭裡面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让家庭的家道可以传承,让古圣先贤的这些思想可以在社会当中传递开来,这就很重要。所以请问诸位朋友,您在你父母的人生历史当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篇了吗?您能够让您的父母每一次想到我生这个女儿真是没有白生,我生这个儿子真是非常欣慰!假如你的父母那一本历史当中时时打开来都是这样的满足,那你这一生在父母当中的历史就写得非常有价值。

再来还要在谁的历史当中好好的用心去写下这一篇?后代子孙,太好了!给这个朋友掌声鼓励一下。我们现在去问一些年轻的男女,结婚的人,你去问他一个问题:你的家道、家风要传多少世?你这麽一问他,他忽然愣住了,为什麽?想都没想过。所以我们现在为人父母的态度跟古代为人父母的人,我们真是差他们太远了。古代的读书人也好,我们中国的老祖宗也好,想的都是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以司马光曾经讲过一段话,他说「遗金于子孙」,你留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遗书于子孙」,你留一些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当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所以你看古代为人父母的人,他想的是什麽?积厚福,积阴德,庇荫后代,绝对不是只是自己一生的享乐而已。所以他有这种德行,他就可以庇荫后代,不止庇荫后代,因为他冥冥当中都在积阴德,他的所有言语行为都树立了良好的典范给他的后代子孙学习。所以有这种认知的父母,他的家道都可以绵延几千年、几百年不断。

诸位朋友,您的家风要传多久?看自己。要有立志,我们说学贵立志,我们有志向要传一千年,你假如有这个志向,那你从今天以后绝对不会在那边打麻将,耗自己的时间又给下一代不好的榜样,你可能从今以后读书很认真,工作很认真,对待父母很孝顺。孔老夫子后代子孙传了二千五百多年,传到现在七、八十代了,子孙都非常优秀。为什麽?因为夫子对于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人类都是长远性的影响,所以阴德特别厚。而所有一出生就知道他是孔夫子的子孙的人,马上觉得与有荣焉,觉得我不能丢孔夫子的脸,所以言语行为特别谨慎,深怕自己侮辱了祖先。当我们是树立这样的榜样给你的子孙,当他知道他就是某某人的子孙,他马上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所以今天假如有人来告诉你,已经确认了你就是孔夫子第几代的子孙,你马上走路就不一样了。

范仲淹的子孙传到现在已经将近快一千年了,我在推广读经的过程,还接触到两位范仲淹的后代,其中一位现在还在海口一个很知名的高中当语文老师,而且是教得非常好的名师。他的女儿现在还在北大读中文系。所以你看那个家风一直绵延了几千年,一千年都不坠。刚好有一次在珠海演讲,我一演讲完,住在一个朋友家裡,那个朋友对面的邻居住了一个老师,他也去听课,隔天他就走过来说希望跟我聊一下。后来一坐下,我看他脸很大,耳朵耳垂也很大,一看就是很有福相,结果他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我是范仲淹的后代。所以这个确实我们积厚福真的可以让我们的子孙有很好庇荫,也让我们的子孙有非常多典范可以效法,所以诸位朋友,你的人生要在子孙的这本历史当中好好的认真用心的去付出、去经营。

除了在父母、在祖先、在子孙的历史当中要好好的去挥洒,好好去付出之外,还要在谁的历史当中用心去经营?你们怎麽都没有想到你老公、你老婆?我们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以前我们古代人夫妻是一体的,俗语说「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以前我们说夫唱妇随。当你的先生他常常想到我的人生就是因为娶到了这个太太,才让我的事业,才让我的家庭能够有这麽好的发展。当你的先生人生那一本历史是这样记载的,那你这个太太也觉得没有愧对这个先生。当你的太太常常都想到我就是嫁给了这个先生,所以我的人生才能走的这麽幸福,这麽美满。

我曾经遇到几对夫妇相处得非常好,其中有一对就是卢叔叔跟他的太太。他的太太见到我的时候都是称讚她先生的德行跟先生的为人处事,我一听到一个太太在称讚先生,我们都会觉得很惊讶,因为太少听到了,所以一听到就会觉得感受特别深。而他的太太就说她有很多辛苦的事,她的先生都会主动帮她做。为什麽他的太太会这麽样的尊敬卢叔叔?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说日久见人心,一定都是点点滴滴付出来。卢叔叔跟我讲一句话,他说:我们结婚的人没有资格去要求太太要对自己的父母好,没有资格去要求,你要对你的太太好到让她感受到,就是因为有这麽好的父母,生了一个这麽好的儿子来跟我相爱,所以我要好好的爱他的父母。你看做到这样的地步让人家感动,所以在他太太人生的这本历史划下了真情真意。

所以我们面对所有的亲友,甚至于面对我们的老祖宗,我们的圣贤人,我们都要尽心尽力,所谓不愧祖先,不愧所有的亲友。这个时候你常常就会觉得内心非常的充实,非常踏实,觉得人生这一遭没有白走。你假如常常有这种充实的感觉,一定会想到文天祥这句话,我们把它念一遍。当我们听完这些分享之后,念起来这句话的味道绝对不一样,好,准备好了没有?要大声念出来,预备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们刚刚提到了水的德行,从「逝者如斯夫,不捨昼夜」,就是水没有一刻停留,时光也没有一刻停留。因为时光一刻不停留,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的尽自己本分,好好的去成就我们所有的亲友,所以才提到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水还可以给我们什麽启示?我们在很多的圣贤教诲裡面,尤其跟学习有关的一句话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学如逆水行舟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有没有在精进当中,你只要一懈怠就马上往后退了。确确实实现在这个社会一个大染缸,只要你稍不认真,你的气质马上就下降。所以杨老师,我们这些学生、这些下属常常只要不用功,被杨老师一看到,她就说:你最近怎麽啦?马上发觉你的气质变了。所以要在现在这个时代当中,要能够成就自己的学问,一定要精进不懈,不可以停留。

那水还可以让你想到什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有的百川都往大海裡汇集,它都能够包容,能够容纳,所以人生要时时拓宽自己的心量,用一分宽恕的心去对人。当我们觉得烦恼很多,看谁不顺眼,看谁又很难受的时候,问题绝对不在别人,问题在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宽,障碍就去除。

其实我们说都是那个人让我生气的,都是那个人对不起我,所以常常就会气愤,就会不能包容。我会问朋友一个问题,我说按照逻辑来讲,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你的内心,这句话对不对?按照逻辑来讲,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你的内心,那真正伤害你的人是谁?自己。你们怎麽那麽聪明?太有悟性了,我们课还没讲完,你们的悟性都开了。这句话很有味道,谁在伤害我们?所以我都做一个譬喻给他们听,我说今天你从办公室走出来,一走出来刚好遇到一个人一巴掌就给你打下去,你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气冲冲走了,你心裡想今天真倒楣,可能他认错人了。你马上就算了,不怪他了,一巴掌不怪他了;刚好今天回到家裡,你先生喝酒,状态很不好,给你一巴掌。同样一巴掌,你马上说: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我跟你没完没了!同样一巴掌,效果差这麽多,请问谁造成差这麽多的效果?自己,对!所以谁让我们气的?谁让我们痛苦的?都是自己的强求,都是自己的执着。所以不是别人跟我们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当人了解到这个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麽应该放下。

所以我们常常都会说他应该怎麽样,他应该懂,他怎麽连这个都不知道。这种话我常常听到,我都会回他们说:他本来就不知道。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失去圣贤教诲二、三代了,所以人做人的根本搞不清楚。其实我们看到这样的人都觉得他很可怜,哪还有时间跟他生气!所以我们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要再怪他了,你要更可怜他,他在那裡自甘堕落,自掘坟墓,你再不把他拉回来,他以后会死得很惨。这个时候不应该跟他生气,反而应该生起一个包容、一个慈悯他的心,要像大海一样有容乃大。

我们再看看我们的长江、我们的黄河,这个大水一直往哪裡流?都往东方流。虽然它有百转千迴,但是它目标有没有变?没有,却始终奔流向东方。代表一个人很有志向,志向不改,但是能不能直线就走过去?不行。人生哪有可能这麽顺利!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时候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自己转。所以有时候该屈,我们说要能屈能伸,有时候该变通的时候要懂得变通,要懂得顺势而为。但是一直很清楚目标在哪?在东方,目标在成就孩子,目标在成就身旁的有缘人,这个目标不变。但是如何做到?随时随地要审时度势。所以我们的长江,我们的黄河,我们很多的大河都是很有志向往东方漂流。

当你看到一湖水面那麽样的清澈透亮,在佛家裡面祭祀的时候,我们每一天礼完佛都会倒一杯清水,这个清水是不是给佛菩萨喝的?不是。这一杯水最重要的要记住佛菩萨的教诲,告诉我们、时时提醒我们的心有没有像水一样清澈,还是有受污染。一受污染了怎麽办?赶快把污染要去除,还没有污染上的要防止污染。我们进山门的时候不是有四大天王吗?北方多闻天王拿的是什麽?雨伞,是不是他喜欢打雨伞,还是他喜欢收集雨伞?不是。多闻天王代表在现代这个社会知识爆炸的时候,要懂得防止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给你的污染。所以一个人不是要先看很多书,一个人要先有理智判断力,他才去广泛吸收知识。而确立一个人的理智跟判断力要用什麽方法?要学习圣贤经典才有可能办到这样的判断力。所以这一杯水告诉我们不要受污染,还要防止污染,然后要看看自己的心清不清淨。一个人的心只要清淨了,他的智慧就开显出来。而我们常常拿水去洗淨很多污秽的东西,所以水也代表教育、教化,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观念洗涤乾淨。所以这个水确确实实当我们有悟性的时候,可以从水当中体会到非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刚刚说到的善人、恶人是老师,甚至于天地万物是老师,还有你所处的事情、境界也是老师。我们所处的境界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顺境,一种是逆境。一个人的道德学问是不是躲在山上成就的?是不是?绝对不是,所有人的道德学问都是在处事待人当中不断去历练,不断去提升,所谓历事鍊心。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本来的习惯,看到这种情况脾气都快来了,突然想到「凡是人,皆须爱」,气就压下去,这就是历事鍊心。所以一个人进步最快的时候是顺境还是逆境?逆境的时候。所以要感谢逆境,感谢困难,感谢磨鍊。不然我们的潜能,我们的智慧,历练开显不起来。当我们有这种态度的时候,你就不怕吃苦,懂得去磨鍊自己,懂得去提升自己的境界,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以后面对逆境也是老师。顺境最容易让一个人迷失掉,所有错事可能都在顺境的时候干出来的,所以面对顺境要懂得时时提醒自己不可以放任,不可以自大。要常常提醒自己,我有这样的顺境是多少人给我的栽培,要常怀感恩心,这样顺境、逆境都是老师。好,我们这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集)  

2004/11/22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接着下一个五伦关係,刚刚讲完父子关係跟师生关係,现在接着是君臣关係。所谓君仁臣忠,在古代「君」是指君王,「臣」是指臣民,君臣关係。现在有没有君臣关係?很多人说现在没有皇帝了,那没君臣关係。这样子解就解得太狭隘了。君臣关係指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係,都包含在君臣关係裡面。所以我们看以前的一些好官,他担任太守或者担任巡府,他底下也有非常多的部属跟干部都对他很尽忠,这些也属于君臣关係。

诸位朋友,在这个社会当中还有哪些团体都是有君臣关係的?我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社会当中,哪一些都可以属于君臣关係?商业,我们说企业裡面有领导跟被领导关係。还有没有?学校裡面我们的校长跟老师,甚至于是一些学校的教育局的官员跟老师,这也属于领导跟被领导关係。学校裡面、企业裡面还有军队裡面也有领导跟被领导关係。还有没有?我们所处的政府单位、公家机关都有领导跟被领导关係。

在这些关係当中如何处好就很重要,所以必须「君仁」,领导人应该仁慈,仁这个字是会意字,一个二,一个人,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哪两个人?诸位朋友哪两个人?自己跟他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是处处替人着想。君仁,仁的意思就是处处替下属着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属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那下属一定会很感恩他,一定会效忠他。所以「臣忠」,这个忠是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这叫臣忠。所以仁跟忠就是德行,君臣关係是道,仁跟忠就是德,君仁臣忠。

在这麽多的团体裡面有君臣关係,而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连家庭都有君臣关係。以前的家庭都是大家族,有的一住就是一、二百口人,所以因为一、二百口人就有很多比较德高望重的长辈,他就是君,他就是领导者,整个家族要决策都要透过他们来决定。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家族?很少,不过应该还有。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郑濂,他们家总共上千口人,家族有千口人,七代同堂,现在能看到四代都不得了,七代同堂,而且家庭和睦。现在是两个夫妻一个儿子就不和睦了,三个人都搞不定。不要说三个人,现在连两个夫妻都搞不定,都常常吵来吵去。更有可能连自己一个人住都搞不定,常常自己还跟自己过不去,气得半死,气自己怎麽把事情干成这样,明明知道不要生气还生气,明明知道不能懒惰还懒惰,所以连自己跟自己都处不好。

所以能够千口之家能处得好,这可是大学问。明太祖非常佩服郑濂,就请教他,他说:你为什麽可以把一千个人治理这麽好?是用什麽方法?郑濂回答一句话叫「不听妇言」。不要很多女性听到这句话以后都不来听课了,说蔡老师居然骂女人,我们听话要听出它真正的意义在哪裡,不要只是看到文字表面而已。为什麽郑濂说要能够经营千口之家要不听妇言?因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最怕什麽?谗言,最怕拨弄是非的言语产生。一拨弄是非,听的这些领导人一不平,他不公平就会影响到他的言语跟他做的事。所以一做出去之后,整个家族的人就会觉得不公平,一不公平,所有家庭就会觉得人心也开始波动起来,开始谁看谁都不顺眼。所以一个领导者不能听信一些谗言,要能够大公无私去做事。

那为什麽他要说不听妇言?因为女人在古代比较少机会接受教育,一不接受教育就对古圣先贤的教诲,对做人的道理不懂。一不懂做人的道理,眼界就会很短,心量很狭窄;心量一狭窄就喜欢计较东计较西,计较东计较西整个人心就会开始不平,开始很多纷争,开始很多流言蜚语就出来了。所以他说不可以听信这一些搬弄是非的言语,那这也是一个领导者他有能力去评断哪一些话不可以听,所以这个还要智慧。但是人很奇怪,一听到一些谗言马上耳朵都竖起来,马上就说:谁说的?谁说的?只要听到说谁看你不顺眼,谁说你的坏话,马上耳朵就竖起来。我曾经听释淨空教授讲到这一点,他说只要有人讲谁的坏话,他马上制止他,他说:你不要再说了,他在我心目当中形象很好,你不要毁谤他。让每个人在他心目当中都保留一个很好的形象,这是有智慧,不听谗言,不听搬弄是非的言语。所以古代因为女人少受教育,所以比较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叫不听妇言。

古代其实有很多的女人非常伟大,也教育出很多很优秀的下一代,她们其实有受教育,受什麽教育?家庭家风的教育。所以这样的人是真有受教育。你说她又没有念过书。诸位朋友,念书等于受教育吗?这不一样!受教育是懂得做人做事,而不是只有读书。现在很多大学生读了十多年的书毕业了,知不知道怎麽做人?不知道,那叫没受教育,那个叫受到知识技能传授,没有真正受到做人处事的教育。所以现在的妇言不见得是女人说出来的。男人没受这个做人做事教育,也常常跟人家计较来计较去,心量很狭窄,这样的人的话能不能听?不能听。所以我们要有智慧去洞察,不听谗言,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来搬弄是非的人,可能他就是真正的是非人,问题就在他。所以为什麽他要来跟你搬弄这些谗言?他的动机要控制你,他的动机要让你的团体不和,让你的家庭不和,这是他的动机。所以你要有能力去判断,不要听这些话。所以当我们每一位女性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心胸就很开阔,这句话绝对不是说你们;当男人很心胸狭窄,那这句话就在说你,所以为人处事要懂得拓宽心量。

后来皇帝送了两个水梨,很大的水梨给郑濂,算是给他考试两颗水梨怎麽分给一千个人,送给你,结果派两个锦衣卫跟在郑濂后面,到了他们家裡去。结果就看到郑濂不慌不忙拿出两个大水缸,然后两个大水缸都装满水,一边一个把那个大水梨敲碎。敲碎之后整个果汁就渗到这个水缸裡面去,然后说:来来来,不分大小,一个人喝一碗。这样去持家做到公平。公平,平,人心就平;平了之后就和,和平和平;平了之后就安,平安平安;安之后人心就乐,叫安乐。

所以公平是持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假如不公平,对某一个孩子特别好,那就麻烦了。对这个孩子特别好,请问对他有没有帮助?有没有?古代被溺爱的孩子有没有好结果?对他特别好,他就恃宠而骄,他就玩物丧志。所以败家子是不是从小被父母很严格的?都不是,败家子就是从小父母对他特别好的,所以父母没有真正的理智,他的子女会教不好。所以面对下一代,面对晚辈要公平。当你溺爱他,他就恃宠而骄,而那些被你忽视的,被你轻忽的那些孩子内心会不平,甚至于他会觉得很没自信,觉得自己很没用,因为你都轻视他,你都忽略他。所以这样的孩子从小也会心理不平衡、不健康,等到大一点可能会造成兄弟纷争,觉得父亲都对你好,母亲对你好,到最后兄弟可能会冲突起来、会打起来,古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持家,持一个家族一定切记要无私、要平等,这样对你的后代子孙都是最好的做法,最好的榜样。所以家族裡面就有君臣关係。

在企业裡面有君臣关係,在很多的团体裡有君臣关係,请问在团体裡面需不需要平等?太需要了,假如你对这个员工特别偏好,时不时就给他加薪,就给他一些奖品,其他的员工不服气,慢慢怨气一积累,到时候就爆发了。所以不止家庭要平等对待,团体也要平等对待。所以现在说企业裡面要有制度,做出了什麽样的表现,我们才给予什麽样的奖赏,这也是建立在一个公平平等的基础之上。

我们来看一看古代人为君者,他是怎麽样当君王,他是怎麽样当领导人。领导人最重要的一定要以身作则,这个特别重要,以身作则。我们一个老师他看到《弟子规》之后很高兴,他想说我可以拿这本书好好教训我的学生。所以他回去之后很兴奋,隔天就开始每天眼睛瞪得很大:不要跑,「事勿忙,忙多错」;你的桌子怎麽整理的这麽差劲,「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就常常像一个警察在站哨一样,常常看到学生哪裡错了,马上给他批评。结果做了一个多月之后,他觉得很辛苦,疲于奔命。刚好有一个机会跟我们一起坐下来吃了一顿饭,我看他很疲劳,他就说:《弟子规》这麽好,但是我推起来怎麽这麽累?我们就跟他沟通说一个领导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去命令学生做到,而是自己要先做到,要以身作则。他这个心念一转,回去之后做法就变了,都是先要求自己做到。所以有一天他自己在那裡整理桌子,在那裡擦桌子,突然把头抬起来一看,看到二、三个孩子也跟着他在擦,结果因为这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一看到别人也在做了,就一窝蜂全班就擦起桌子来。他说他在那个时候内心很感动,觉得真的以身作则的力量很大。

刚好那个礼拜他们又带出去一个公园做教学考察,结果在这个公园裡面,他就很自然的蹲下去捡起了一个纸屑,捡了差不多二、三张。突然回头一看,发现几十个学生统统都在捡垃圾,他说他那个时候看了眼泪都快掉下来。当然他也发现了一个真理,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什麽?要以身作则,这个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别人的力量特别大。到最后学生还跑上来把他手上的垃圾都抢过去,他说:老师,你是长辈,这种事让我们来就好了。

所以确实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而为什麽孔夫子这麽样尊崇古圣先王?也都是古圣先王用自己真正扎扎实实做出来的。我在史册裡面曾经看过记载尧帝的一个故事。尧帝有一次下乡去巡视,刚好看到两个人民犯罪被押送要去关起来。尧帝一看,心裡面很慌张,马上就跑过去问清楚:你们两个为什麽犯错?犯了什麽错?这两个人民就说: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已经没有东西吃了,连家裡的父母都没东西吃,所以我只好去偷人家东西。结果尧帝一听完,马上就跟士兵说:你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关起来。这士兵一听都愣住了,怎麽可以把君王关起来?结果尧帝就说:我犯了两大过失,他们两个没罪,因为我没有把我的子民教好,所以让他偷人家东西;而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上天久旱不雨,所以这两件事都是我的过失。尧帝发出内心至诚的一种反省,马上感动天地,当场雨就下下来。

诸位朋友,一个国家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决定在人心。而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一种胸襟气度,有这样的一种反躬自省的态度,他是全民万民的榜样。他这个态度动作一做,马上全国人民起而效法,瞬间整个国家的运势就转了,这都是有道理可循。所以一个领导人要至诚的反省,一个领导人要时时能替人民着想,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兴旺。在叙述商汤的一篇文章裡面有提到汤王也是圣君,他就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万方是指所有的事情,所有事有罪过,谁的罪过?朕是君王的自称,都是我的错,都是我没做好榜样。所以君王的这种自我反省的一种态度,一定可以让他的臣民非常感动。这一些圣君用他的诚心感动天地,那我们有没有用我们的诚心感动家庭?所以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不是去要求我们的家人应该做到什麽,而是先反省自己没有做到什麽本分。当我们有这种诚心,有这种反省的态度,连国都可以转了,更何况是一个家!

很多人说古代那些马上就天降甘霖,是不是神话?其实不是,为什麽这麽多感人,这麽多奇蹟,我们现在人都看不到?问题在哪裡?在我们比起这些圣王,比起古圣先贤,我们的差距太大了。在清朝《四库全书》裡面记载,康熙皇帝在历代君王当中是非常有德行的皇帝,当国家遇到旱灾的时候,康熙帝会有一段时间斋戒沐浴,斋戒沐浴之后再到天坛祈雨。康熙帝在走向天坛的时候,天空是太阳高照,没有任何迹象要下雨。当康熙帝踏上天坛开始用他的至诚心诵读祭文,在诵读祭文的过程,天空就开始乌云密布,等到祭文念完,雨就下下来。这都是史书上面记载的,所以我们确确实实可以了解一个真相,所有好的境界是要靠人的真心去感来的,所以人生能感来多少幸福美满,多少人生的奇蹟,也要靠我们的这一颗真心。

所以古代这一些圣君时时是想到自己的过失,而他们的德行都成为全国的模范,像周文王、周武王。周朝是中国历代历史当中享国最长久的一个朝代,诸位朋友,您觉得它为什麽可以享国八百年?是不是它有三头六臂?不是,其实很伟大的人都是把做人最根本的事情做到最好,然后感动全国人民。所以周文王他面对他的父亲王季非常孝顺,周文王是真正做到了「晨则省,昏则定」。所以诸位朋友只要把《弟子规》做到了,你的家庭一定兴旺,你的国家一定兴旺。他每天三次去跟父亲问安,早上、中午跟晚上,看到父亲身体很好,他内心很欢喜;看到父亲身体不适,他就觉得很难过。而且三餐的食物他都亲自去看,看温度适不适中,怕太热了烫着了,太冷了吃不下去,每天这样三次跟父亲问安。

当一个君王这样做的时候,全国人民怎麽样?因为孝是一个人的性德,只要君王做出孝道会触动全国人民这一分本善的心,所以就全国效法。他的儿子,周武王也是继承了父亲的德行跟志向。所以当文王生病的时候,周武王每天陪伴在侧,连帽子都不解下来,就一连这样侍奉父亲的整个病情状况。父亲假如这一餐不吃,他也吃不下;假如父亲今天吃了一餐,他就陪父亲吃一餐。所以真是确确实实念念都是为着父亲,就这样陪父亲陪了十二天,后来父亲的病就好起来。我相信除了药很好之外,更重要的是周武王这分孝心,让他父亲非常的宽慰。

所以一个家族这麽样的孝,就带动了一个国家的孝道。《大学》裡面说「一家仁」,一个家庭裡面都是仁德之风,一家仁,一个国家就兴起了仁德的社会风气,「一家仁,一国兴仁」。所以带领一个国,带领一个团体没有想像中这麽複杂,一定是从自己修身,家庭齐家做起,自然而然治国、平天下。所以你看周朝也是从他自身修身,从家庭做全国的好榜样,所以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家人懂得礼貌,懂得礼让,全国人民就兴让。

所以周朝当初太王在的时候,太王是王季的父亲,我稍微写一下。王季的父亲是太王,王季的儿子是文王。太王当初看到这个文王(他的孙子),觉得这个孙子秉赋非常好,将来可能是一代圣君,但是王季是第三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大哥叫做泰伯,还有一个二哥叫仲雍。这两位王季的兄长一看到自己的父亲这麽疼爱这个孙子,了解到这个孙子往后一定是一代圣君,也就是他们的姪子是一代圣君。所以他为了不让他的父王难做,两个人趁着说要帮父亲去採一些草药,两个人就上山去了,从此不下山。他怕父亲传给王季,会让他父亲觉得对他们两个很不好交代,所以为了让父亲好做人,可以放下权位。所以这个家庭的礼让是会让太多人非常感动。

而这麽一让成就了孝心,这麽一让,兄弟之间不为权、不为利去争,所以确确实实做到孝悌。对父亲做到孝,对兄弟友爱,悌,再来对人民做到忠;忠于人民,让人民能够得到一个圣君。所以这麽一让,孔夫子说这两个人「至德」,没有真正的德行做不出这样的事情出来。所以他们「一家让,一国兴让」,周朝为什麽强盛?就是榜样做得非常非常好。所以古代能够留名青史的这些风范都不是虚妄的。那古代的君王能够做到这样,那我们现代的人能不能做到?有一个企业家曾经遇到一个很大的挫折,亏损了差不多七、八亿。一个人假如你企业亏损七、八亿,你会怎麽样?马上整天睡大头觉,不敢起床了。人真正面对挫折的时候,就是在考验你韧性的时候,中国有一句话叫「大难不死」,这个「死」倒不是真正被人家杀了,不是,这个死广义的解释,就是当你真正遇到很大的挑战,你还能够咬紧牙关,屹立不摇的冲过去,那会有后福无穷。所以这样的挫折并没有让这个企业家灰心,他还是再接再厉,后来事业拉起来,而且做得很好。

后来我们去了解到这个企业家他的员工训练,训练什麽?他的员工用《弟子规》来训练,用《三字经》来训练。我们去体会到他为什麽要用《弟子规》来教育他的员工?他为什麽不告诉他,你就把我这个东西卖好就好了,你能够把我这个东西销售出去就好,他干嘛还要用《弟子规》来教他的员工?是把员工的成长,员工的人生放在心上。因为体会到现在的员工不懂得做人,一个人不懂做人,人生是荆棘密布,一定会走得非常坎坷,所以因为他有这分心爱护他的员工,自然得到员工的爱戴。所以「一家仁」,他有这种仁慈之心爱护下属。

这个企业家每年的几个重大的节日,比方说清明节、春节这些重大节日,所有的子孙都要拜他的妈妈,都要拜父母,所以这是整个家庭裡面都是以孝治家。当领导人有这分孝心的时候,下面的部属会很感动,进而效法。当他的员工懂得孝道治家,员工的家庭也能够和乐,而员工的家庭一和乐了,他的心态,他的内心才会很平安,工作也会做得好。所以他用《弟子规》来教他的员工做人,他的员工才懂得修身跟齐家;他又行孝道当员工的榜样,所以员工也懂得以孝来督促自己,来治理家庭。所以我们领导人不能只想到自己的荷包,还要能想到员工的成长,员工的家庭。只要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跟气度,企业一定可以带得很好。所以一个领导人的言语行为、处事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部属。

在商朝的时候,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皇帝。他在吃饭的时候拿了一个象牙的筷子,其实商纣王身边有没有很多很好的大臣、很有智慧的良臣有没有?有,很多!那为什麽商朝还是败亡?因为领导人没有接受臣民进谏的这种态度跟雅量,所以造成到最后这些良臣都离他而去,有一些还被他杀了。其中有一个大臣很有智慧,一看到纣王拿了一个象牙筷子,他心裡一想麻烦了,国家会有大难。以前的读书人看一枝筷子就会知道国家有大难,为什麽?我们现在人行不行?不行。所以真的以前的人读古书很有智慧,他就去想到当商纣王拿着一个象牙的筷子,他要用什麽样的茶杯?要用犀牛角做的玉杯,当他的象牙筷子跟玉杯要配什麽样的盘子?可能要配黄金的盘子。那配黄金的盘子,请问要什麽样的食物?你总不会一个黄金的盘子摆上两块豆腐,会是山珍海味。你在吃山珍海味总不会穿着一个T恤衫,会穿什麽?会穿绫罗绸缎。你穿绫罗绸缎总不会住在一个木屋裡面,那就要盖什麽?所有奢华的皇宫建筑都出来了,要花多少钱?要花一大堆钱。请问跟谁要钱?老百姓的血汗钱统统把他搜刮出来,老百姓连养活自己父母妻儿的钱都被他抢过去了,到最后会怎麽样?起而讨伐他。

所以一人贪戾,《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他那麽贪,他那麽暴戾,全国起而攻伐他。我们刚刚提到水给我们人生的启示,其中有一句跟水有关,叫「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君王,人民可以拥护你,让你国家兴盛,但是当你暴戾无道的时候,水就会把你淹没。所以商纣王不了解要得民心,不能与民争利。所以君王只要与民争利到最后的下场一定是众叛亲离。所以员工对我们的支持,部属对我们的支持,也都决定在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做法。

所以孟夫子对于君臣关係,有一段很精闢给我们的教诲,我写下来给大家看。孟夫子说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好,我们来看一下孟夫子对君臣关係一个很重要的教诲。领导人假如对臣、对部属就看作自己的手足、自己的兄弟一样,则臣会怎麽对他?把他当作心腹一样看。君之视臣如犬马,你就看你的部属就像犬跟马要帮你服务一样,也不尊重他,那他看你也就是像普通的陌生人一样,就像这个国家的国人而己,对你会不会尊敬?也不尊敬。君之视臣如土芥,你对你的部属觉得我花钱,你就要给我老老实实做,你要给我日夜的工作,不把他当人看,把他当土芥看,那他看你像什麽?把你当抢匪、仇人一样看。从这裡我们可以体会到,部属对于领导人的态度都是取决于领导人的态度,所以一个团体带不好,一个企业带不好,谁要负最大的责任?领导人。所以当我们的组织,当我们的企业带不好,不能责怪部属跟员工,要先反省自己,要想到汤王那句话「万方有罪」,罪在哪?罪在自己,「罪在朕躬」,这是君对臣的一种态度,「君仁」。
接下来「臣忠」,臣忠,我们刚刚说的忠于什麽?忠于本分,忠于自己的职责。诸位朋友你要看我,不要看那边,我们上课要专注,一个人的定功时时刻刻都在练。好,所以臣要忠于他的本分,忠于他的领导者,忠于他的工作。那臣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去尽心尽力,就是当领导人有过失的时候,要懂得劝诫领导人。所以在《孝经》裡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诲,《孝经》提到「天子有争臣七人」,当时候的天子只要有七个肯劝他的大臣,纵使他没有很好的道德学问,「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他的天下还可以维持下来;「诸侯有争臣五人」,诸侯是一个国家,比方说是鲁国、齐国,有一个国家虽然无道,但是他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大夫是以前算官做到很大的一个官职,「大夫有争臣三人」,只要他身边有三个肯劝他的下属,虽然自己道德学问不好,也不失其家,不至于把他的家族败掉。

所以身旁有进谏他的下属,这对他一生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古代很多的良臣、忠臣都很守本分,只要君王有过失,他马上劝诫君王。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朝的魏徵。那当然劝别人能不能直言不讳?也要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所以魏徵也很有智慧,他一开始事奉唐太宗的时候就跟唐太宗说,他说:我要做良臣,绝对不做忠臣。你看魏徵很厉害,都可以透过一些问题引导唐太宗思考,说我要做良臣,绝对不做忠臣。唐太宗很好奇,为什麽你要做良臣不做忠臣?魏徵跟唐太宗说:忠臣都要杀头,有的心脏还要被挖出来,所以我不做忠臣,我要做良臣。这麽一说,唐太宗哈哈大笑,但是在这个笑的过程裡面,唐太宗会思考。因为古代的君王都是饱读诗书,尤其历史都是读得滚瓜烂熟,一想到有暴君才出忠臣,因为暴君,所以劝诫的时候都被皇上杀了,他想假如我把忠臣杀了,我就变暴君。所以魏徵这麽一讲,他以后的性命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唐太宗会想我绝对不做暴君。魏徵言语的智慧相当高,所以讲话也要不断的去提升境界。

后来有一次魏徵劝唐太宗确实劝得非常的激烈,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气得半死,就一路走回自己的寝宫,一边走一边喊: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就讲气话,就很生气走进自己的寝宫: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刚好遇到皇后,皇后看皇帝这麽气,心裡一想一定是魏徵劝诫唐太宗劝得太激烈了,他就气得半死。结果这个皇后也没问说你气什麽,马上就说:贺喜皇上!恭禧皇上!唐太宗一听莫名其妙,我气得半死,你还恭禧我,恭禧个什麽?还摸不着,他说:你在恭禧我什麽?她说:皇上,一定有圣君出现,臣民才敢这样直言不讳。唐太宗一听本来气得半死,突然就欢喜起来了,所以你看这个皇后言语的智慧也很高。

所以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可以体会到,一个皇帝也好,一个人也好,一生要能成功立业最不能缺少的是什麽?是身边有真正能劝诫他的人,唐太宗没有魏徵,没有皇后,功业能做起来吗?太难了!所以诸位朋友,你的身旁有肯劝诫你的亲友,你要当什麽看?当宝贝看!所以《孝经》裡面说的「士有争友」,一个读书人要有一个肯劝他的朋友,他这一生才不会身败名裂;一个父亲要有肯劝他的儿子,他才不会做出犯法的事情,「则身不陷于不义」。所以现在你身旁有这样的朋友,你要好好珍惜!

那我们看一下,人听到别人劝的时候都会脾气就来了,所谓「忠言逆耳」,但是「利于行」。所以一个人有这个雅量能接受别人的劝言,什麽时候开始建立?你等他被拍马屁都拍习惯了,再来说一个人要接受别人的劝告,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了。所以我们李老师,我们在深圳的李老师,他教孩子教到这一句《弟子规》说的「闻誉恐,闻过欣」,闻别人称讚我们,我们受宠若惊,还警惕自己我还没做到这麽好。闻过欣,闻到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要欢喜接受,还要感谢别人,这样子「直谅士,渐相亲」,所有肯劝告你的朋友就会围到你的身边来。刚好李老师教到这一段。

他教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跟邵老师跟几位老师正好在杭州讲课,然后回到深圳去之后,刚好要吃饭。这个邵老师就指出一个学生某一个动作,就指出她这个动作不大好,要改过来。这个话才讲完,这个女孩子马上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她说:谢谢邵老师指出我的缺点。这个邵老师突然觉得很惊讶,你看这麽一教,孩子马上能够欢喜接受。所以从那以后我们跟这些小孩指出缺点,他们不但没有生气,还会感谢你,给你深深的一鞠躬。所以当孩子从小能够建立这种接纳别人劝告的雅量,对他一生的帮助,那真是没有办法去衡量的。好,我们这节课就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