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四十五)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四十五)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四十五集)


2003/7/1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请看第一时开示里面的忏悔,普贤十愿第四愿看起:

  【四者忏悔业障。】

  古人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忏悔」这个修法,可以说是遍一切世出世间的圣教。我们遍观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他们的教主、先知、传教师无一不是教人常常悔改;悔就是忏悔,改就是改过。在佛法里面,忏悔这两个字是梵华合译,忏是忏摩,是梵语;悔是悔改,这是中国的意思。因为梵文的忏跟中国的悔改,意思很接近,把它连起来讲忏悔。

  忏悔法着重在发露,什麽叫发露?露是显露出来。我有过失,做错了,不必隐暪,能够跟大众宣说,就是今天讲的坦白。能在大众面前说出自己的过失,接受大众的责备、教训,然後能改过自新,後不再造。这是忏悔真正的功德,後不再造!早年我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导我。那个时候我刚刚接触佛法,佛法里面这些规矩、仪式是一无所知。大师非常慈悲,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忏悔在佛法里头非常非常重要。什麽叫忏悔?知过能改,後不再造,这是真正忏悔。仪式,他说不重要。对我初学的人来说,我很有受用。

  忏悔最要紧的,是自己要知道自己的过失。我学佛以後好多年,我才真正明白佛家常讲的开悟。什麽叫开悟?开悟我们听起来很玄,以後我接触经教多了,才真正明了。什麽叫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把过失改正过来,叫做忏悔,忏悔是真正修行的功夫。这个修学方法里面,最难的是知道自己过失。人能知道自己的过失,这个人就不迷,这个人就觉悟了。

  过失无量无边,从起心动念,到言语造作。《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阎浮提众生(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话,我们初学佛的人听到,感觉到好像是佛经里面讲的太过分了。「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未必!有些人起心动念是善念,难道也是罪吗?所以要对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生起敬仰之心,的确难,太难太难了!

  佛说法,标准不同。无论一个人是善念,是恶念,善行,还是恶行,你要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在诸佛菩萨、大彻大悟人的眼目当中,都不是真善。真正善怎麽样?真正善决定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不能超越轮回,那不是罪是什麽?你从这个层面上去看,你才晓得佛经讲得不错。

  我们六道里面的众生,心地善良,不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为一切众生,好事!难得,世间圣人!但是怎麽样?见思烦恼断不了,名闻利养可以淡一点,不能连根拔除,舍己为人还是有限度。纵然是杀身成仁,成仁取义,还有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那个仁、执着那个义:我要做仁人,我要做个义人。出不了三界!这里头的理很深,如果不是深入经藏,契入大乘,佛菩萨许许多多这些言论,我们真的很不容易理解。不容易理解还罢了,许许多多地方我们把意思错会,那真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於是,让我们想起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不容易说出来。

  「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多麽难的事情。早年李老师曾经跟我谈过,讲开经偈这一句。他说我们彼此的意思都不知道,你怎麽能解如来真实义?我们想想,没错!谁能解如来真实义?我们把水平降到最低,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个一、两品,你才能解如来真实义。你的烦恼习气没断,你怎麽能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自性清净心圆满的流露,我们把自性清净心完全迷失了,这是其中的道理。我们晓得这个道理,我们听了就会点头,真的是不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今天努力要做的,先是断见思烦恼。从哪里断起?这个我常常讲,跟同学大家们互相勉励,我也认真努力在学习。我们要放弃自私自利,要放弃名闻利养,要放弃对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弃贪瞋痴慢,这是头一关。如果有这些东西存在,我们在大乘法连边都摸不到,搞来搞去,还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怎麽会没有过失?必须把这个真正放下,放下之後,你才能看破,看破是智慧现前,恍然大悟。大悟是有层次的,恍然大悟,实际上是悟了一点。过几天,或者过几个月,又有一次恍然大悟,又多悟一点。古德常常讲,我们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成大彻大悟。

  你要想开悟,你不把这些烦恼习气放下,你悟不了。佛菩萨在经典上讲的这些话,我们听了,说实实在在话是似懂非懂,不是真懂。真懂了,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会变,跟没有懂得之前,完全不同。没有懂得之前,你是凡夫,真正懂得了,你是圣人,超凡入圣,破迷开悟了。圣人的心思、圣人的行为,他所表现出来的是舍己为人。你仔细观察,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经典里面所说完全相应;你细心观察,他所说的,就是他所行的。经典里面所说的,就是佛菩萨所行的。所以,我们细细观察释迦牟尼佛,你看他一生,行业跟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

  凡是觉悟的人,他一生表现,无论是在生活上、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拿经典的标准去衡量,决定相应,那叫真学佛。真正把自己的业障忏除尽了,忏悔特别对业障来说。业障,我们前面讲过,回向偈里头常常念「愿消三障诸烦恼」,这句话就是『忏悔业障』。业障的前面是惑障,迷惑,业障的後面是报障;报是果报,惑是无明,业是分别执着,我们用《华严经》这个说法。如果用一般大乘,佛所讲的术语,惑障就是无明烦恼;业障就是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是属於业;报障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果报,这叫三障。三障里头有因有果,如果细说,有因、有缘、有果;业是因,惑是缘,六道依正庄严是果,六道苦。

  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三界统苦」。欲界,这三大类的苦,苦苦、坏苦、行苦,你统统都要受,你没有办法避免。无论你行善、造恶,你统统都要受。色界天有禅定的功夫,伏住一部分的习气烦恼,所以他苦苦没有,但是他有坏苦、有行苦。到无色界这高了!连身体都不要。无色界,我们一般人称之为灵界,他没有色相,所以他没有坏苦,他有行苦。所以佛讲三界统苦、三界火宅。我们只有「忏悔业障」,真正把业障忏尽,你才能够永脱轮回,那才叫真正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地藏经》上讲的那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意思很深很深。他是拿法身菩萨来做标准,用法身菩萨的善,以这个为标准看我们六道里面的众生。到天道还是不善,出不了轮回。天福享尽,阿赖耶识里头还有恶习的种子,还要往下面轮回堕落,这不能算善。要真善的话,永远不再堕落!那只有超越,除超越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算善了,小善不是大善,不是究竟圆满的善。究竟圆满的善在一真法界,所以你还要超越四圣。

  换句话说,忏悔法在佛门里面,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都不能离开。等觉菩萨还要修忏悔业障,他什麽业障?那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就是他的业障。所以诸位要晓得,等觉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带业往生;他带得最少,只带一品生相无明。净宗法门不可思议,诸佛如来净土,带业只带无明,决定不带见思,决定不带尘沙。唯独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可以带尘沙烦恼,可以带见思烦恼,这是所有诸佛刹土里头找不到的。

  修其他法门,你的忏悔业障,好像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得的分数一样,大概你总要得五十分才算及格。但是西方净土不一样,西方净土的标准很低,忏悔业障大概有个五分就能往生。别的法门,其他诸佛刹土要五十分,你才能往生;这个地方录取标准,五分就行。对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来讲,我们努力努力,能够把自己业障忏除一点点,就能往生,这个不可思议。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之後,你才会真正肯定,除这个法门之外,我们无论修学那个法门都不能成就。那就是没有能力把自己的业障大幅度的忏悔,这做不到的。

  做的方法,每天要反省,每天要想自己的过失。我们的早晚功课,为什麽要做早晚功课?做早晚功课有什麽好处?早晚功课不是为佛菩萨做的,是为自己做的,这个意思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是修忏悔法门。早课提醒自己。所以我们选读的经文,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提醒自己。我今天的想法,我的思想、我的行为,希望能跟四十八愿愿愿相应,每天早晨做早课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与佛教诲相应的,好,我今天做到了,明天要保持,不能失掉。没有做到的,要生惭愧心,一定要发改过的心,明天我一定要做到。这样子做早晚课,早晚课就有功德。帮助你忏悔,帮助你发现过失,帮助你改正过失,那叫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言语。言语行为都是从念头生的,所以错误的思想是比什麽都重要,因为你错误的想法才导致错误的言语行为。所以修行,意业比什麽都重要!修正我们错误思想,希望能有正知正见,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除了读经、听经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读经、听经,以经为主。诸位要记住,世尊入灭之前,教导我们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人所讲的,在经上要找到理论根据。所以一切人说的,只能提供我们做参考而已,他到底说的是对,说的是不对,我们要有智慧去辨别,不能盲从。盲从,我们就愚痴,我们就会走错路,所以要有智慧去抉择。这桩事情不是一个容易事。

  众生根性不一样,佛对哪一类的根性,他有一种说法。譬如最明显的,佛对於执着有的人,讲空。说空什麽意思?破他执有。但是有一类执着空的人,佛跟他讲有,破他执空。佛说法是破众生的执着、破众生的分别、破众生的妄想。众生妄想执着不相同,佛用的方法善巧方便不一样。众生要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佛就无法可说,无法可说才叫真说法。谁懂?只有法身菩萨,深位的法身菩萨他们理解。不要说六道凡夫不懂,九法界的声闻、缘觉、菩萨也不懂,所以这一桩事情真难!

  但是它有个总的原则,如果我们抓到这总的原则,我们对於诸佛菩萨说种种不同的法,心里有数了。什麽叫总原则?叫契机,契机契理。契机是适合现前这个人的需要,对这个人有好处、有利益,叫契机;理,理决定不违背,契机契理,那就对了。这是一切诸佛菩萨在遍法界虚空界,度一切众生的总原则、总纲领。总原则、总纲领的名号,在大乘佛法里面来讲,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性德的本名,是我们每个众生自性本来的名字。持名念佛,一切诸佛都这样教给我们,用这个名号把自己的性德唤醒,叫回来,是这麽个意思!

  佛,佛教,必须要认识清楚。什麽是佛?大乘法里头给你讲得很多,佛是你的真心,不是外面,自性真心,那叫做佛。印度话叫做佛,叫做性,叫做本来面目。得把这个字的意思搞清楚、搞明白,然後这些名词术语,我们才能稍稍有一点体会。信佛,信我有真心、信我有本性。你看经上,我们前面念过「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你信阿弥陀佛,是信我自己的心,念阿弥陀佛,是念我自己心的本名。我不信佛,不信自己的真心,不信自己的本名,那是什麽?迷惑颠倒。中峰禅师讲得这麽清楚,「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

  这个法,一切诸佛都说是难信之法。为什麽?人迷了。他相信什麽?相信自己的烦恼习气,以为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是我。这样子他就搞六道轮回,起心动念造无量无边的业,业感轮回,他在轮回里头受苦受难,很冤枉!他本来是佛,本来他是得大自在,他有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无量无边的相好,现在统统迷掉了。

  诸佛菩萨,等於说他们都是过来人,是觉悟的人。他把他怎麽样觉悟,怎麽样恢复,把他的经验、方法提供给我们,便利我们照学,照着这个方法学,省事多了。我们如果真的懂得,真的明了,在这一生当中好好的修学,你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能够证得。你要问证得什麽?我跟你讲最现实的,证得你的相貌愈来愈好,你愈来愈年轻,愈来愈健康。你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得金刚不坏身,你永远不会生病,永远不会衰老,永远快乐。无论做什麽事情,事事都顺心、事事都如意,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些好处你都能得到,这是讲最现实的,一丝毫玄妙都没有。你要是得不到,得不到是你不懂这个道理,不懂这个方法,你学错了。

  你果然懂得这个理论、懂得方法,你修学没有一丝毫偏差,这些果报你肯定会得到。多少时候你会感觉得有效果?三个月,三个月到半年当中,你就能够感到效果,你就产生信心。你的思想、行为就会改变。这个改变,你真的干,改变是从你的相貌、体质,你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很明显的看出来,你真在干,你真用功。你要是假的,那就不行,人家一眼就看穿,为什麽?你没有起变化。

  这个道理,现在有科学证明。所以我们这一次邀请江本胜博士到这边来访问。很遗憾的,他来访问正好我到西藏去访问,我们的时间冲突,我不能够接待他。不过最迟,明年一月份我要到东京开会,到日本去开会,我会去访问他。他用科学的方法证实了。我们以善意,他是用水做实验,用善意对待水,水的结晶多美!我们以恶意对水,水的反应就非常丑陋,这就是非常明显的证明。

  为什麽说你真的修行,你的相貌会变得很好?因为你修行,你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都修正为最善的念头。你的心善、你的思想善、你的行为善,那麽第一个反应是什麽?你的身体的器官跟细胞,它头一个反应,就跟水的反应一样的道理。你的每个器官会变得非常美好,那就最健康的;每一个细胞也变得非常美好,你就年轻了,就这麽个道理。

  过去我们只是听佛在经上讲的,我们老老实实依教修行,也没有想到什麽相好,身体健康,没有想到这个事情,这是果报。我们只是听老师教诲,真的从心理上做一百八十度的改变。果然这个改变就起效用,效用我们自己没有发觉到,别人发觉到。别人发觉相貌不一样了,现在相貌比从前好多了,气色不一样,身体健康不一样,以前很多病,总是有些腰酸背痛,现在统统没有。偶尔过去还有一点感冒,这些年来也没有了。细心去观察,我们自己细心去反省,这是什麽?业障消除的效应。

  早年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教我求佛,教我不要求人。他说求人,别人要不答应,你不就生烦恼!我说没错,当然会生烦恼,会失望,会沮丧,心里会难过。他说求佛菩萨。求佛菩萨,没有感应,那是什麽原因?自己有业障。把业障忏除掉,感应就现前,真的是有求必应。这个求,如理如法,绝不是为自己的享受,决定不是为自己、为个人。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决定不能求这个。求这个是增长你的贪瞋痴,佛菩萨大慈大悲,绝对不会增长你贪瞋痴慢。佛菩萨慈悲是帮助你消除贪瞋痴慢。

  你果然把贪瞋痴慢忏除掉,念念为正法久住、为续佛慧命、为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一切诸佛菩萨都护念你,都帮助你。为什麽?你跟他同心、同志、同行。诸佛菩萨就是这样的,你跟他一样,那个力量就加持到了。中峰禅师在此地劝我们发愿,希望我们愿愿都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那你就得到圆满的加持。阿弥陀佛加持你,十方一切诸佛都加持你,你怎麽会不自在?你怎麽会不快乐?十方一切诸佛加持,再跟你说,十方一切善神都加持你,他们心、愿、解、行都相同。所以这一愿,我们要非常重视。

  我们对人没有礼貌,贡高自大,目中无人,这都叫业障。所以「礼敬诸佛」是忏悔业障,「称赞如来」也是忏悔业障。最大的业障就是嫉妒,嫉妒障碍。我们看到别人的好事,绝口不提;别人有不善的时候,一天到晚渲染,自赞毁他。称赞如来,就是忏悔这个业障。「广修供养」也是忏悔业障。我们自己心量狭小,自私自利,不能够舍己为人,那麽你修广修供养,你想想看是不是忏悔业障?然後你再看看普贤十愿,每一愿都是忏悔业障。

  所以十愿里头,忏悔业障是总。我们也可以说,菩萨道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麽?就是修忏悔业障。你要把业障统统忏得乾乾净净,一丝毫都没有了,那你就圆满成佛。前面我不是说过,等觉菩萨还带了一品生相无明,那是他的业障,他那一品生相无明要是忏悔了,他就证得圆满佛果。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肯定自己业障深重,天天要发现自己的业障,天天要忏除自己业障,我们在菩提道上才会有进步。

  【五者随喜功德。】

  这一条非常非常重要,它是对什麽?对嫉妒障碍。我们看到别人做好事,心里就不痛快。严重的,想办法障碍他,不希望他的好事成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不知道碰多少次。这是一九九九年,中国建国五十年大庆,我是受到邀请参加庆祝五十周年大庆。我在北京看到房山石经,我非常喜欢。刚刚好在那个时候,有一个居士送了我一笔钱,数字还不小,可以印这个房山石经。

  我到北京是国家宗教局叶局长接待我,我就把这个事情提出来。我说我希望把房山石经印一千套,送给国家,我自己不要。希望国家赠送给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图书馆,永远保存,那是艺术品,高度的艺术品。他们固然有印,印得字太小,不能看,只能当作资料用。所以我们希望字能印大,字印大,当然册数就多,分量就多,成本就高。不怕成本高,要印得精美,让人家看到生欢喜心。当时国家也同意,给我一些文件。後来障碍很多,这个事情做不成。遗憾!他不能修随喜功德,就没下文了。

  去年在台湾谈到《四库荟要》。因为这笔钱还在,我听到很欢喜。如果《四库荟要》我们能够拿到版权,我也希望印一千套,赠送全世界着名的大学跟国家图书馆。好像也有好几个人彼此都在争,相持不下,这个事情也就吹了。不能学「随喜功德」,各个人都要,这个功德我做,他要他做,他要他做,几个人都要争,那好了,算了,不做了。多少好事想发心做,都是被这样子破坏了,每个人都要争功,很遗憾!这是众生没福,我们想做,做不成功。好,现在时间到了。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四十五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开示里面,发愿,普贤菩萨十愿的第五愿:

  【五者随喜功德。】

  这一条非常重要,一切众生都有这个业障,都有这个毛病,就是不愿意随喜别人。殊不知『随喜功德』跟自己所修的功德无二无别。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谚语常讲「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不善的事情,我们不随喜。善事、好事,对社会、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应当随喜。不应该心量那麽样的窄小,要把心量拓开。

  早年我在新加坡,天主教修女打电话告诉我,她们有一个医疗队(天主教办的有学校,办的有医院,他们医院医生组织一个医疗队)到非洲去义诊。这是个好事情,我听了之後非常欢喜,我立刻就告诉她,我送五万块钱给她去做医药费,多买一点医药到那边。她做的事情我想去做,我还没有这个缘,人家去做,我去投资,等於我去做了!非常非常好,为什麽不干?为什麽一定要自己去做?傻瓜,自己做累死了。别人去做我们赞助,比什麽都好。为什麽要障碍别人?

  过了没有多久的时候,她又打电话告诉我,这次是希望我帮助。她说非洲那边非常穷苦,人很可怜,她说一切设施都没有,最缺乏的是救护车,交通很不方便。她就提出来:法师,你能不能提供一辆救护车?我说可以,我送一辆救护车给她。不管是那个宗教,不管是什麽样的团体,他所做的事情是一桩好事,对社会、对苦难众生真有帮助,我只要看到、只要听到了,不必人跟我讲话,我能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我知道,人家做的这个事情,就是我做的;我做的,就是别人做的,何必要分彼此?何必一定要把功劳据为已有?

  一切好事功劳据为己有,你出不了三界。为什麽?我执太重。六道轮回就是我执造成的!佛在经上讲得很好,我执破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你就超越轮回;法执断掉,你就出了十法界。由此可知,六道轮回是我执、法执造成的。四圣法界,十法界的上面,四圣法界是法执,没有我执,是法执。法执没有了,十法界就没有了,那个世界叫一真。执着不能不破,随喜是帮助我们破执着。一切好事不要据为己有,要懂得这个道理。要热心、认真、努力去做随喜功德。

  所以印房山石经,我到今天还是念念不忘,印《四库荟要》,不管什麽人去做,我随喜,只要有人去做就好。我绝对不把这个功德好处据为己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这个意思。什麽人去做,我协助你,我全心全力帮助你,好处统统是你的,我只希望这个事情能做成。对社会、对一切众生有利益,我们看到就很欢喜了。这个真正是中国的宝藏,《四库荟要》跟石经,是真正的宝藏;希望这个宝藏能够流传到全世界每个地区,让全世界的众生都能够接触到。我们只有这个愿望,於自己名闻利养一丝毫都没有。所以要认识随喜,随喜的功德无量无边,要欢喜去做,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第六愿:

  【六者请转法lun。】

  转法lun,这是我们常讲的,法lun本来是佛教里面常用的一个标志,佛用这个做标志。为什麽用轮?轮这个标志代表圆满。佛跟我们讲一切法,一切法的真相,诸法实相,非空非有,轮能表现。轮是个圆,圆的心非有,圆外面的周,那个轮非空,非空非有,在这个图形里面能够显示出来,所以佛用这个做标志。告诉你,事有,外面的圆周,这个轮,轮是事,事上是有;理无,圆心,心没有。心不能说没有,心是真有,心没有形象。

  所以,心叫空,轮叫色,一个色,一个空。《心经》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这个轮显示出来。这就是世尊一生当中,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他讲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有跟无是一不是二,没有离开轮。你真正通达,原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这个道理很玄、很深,但是它是事实真相。因此明了之後,空有两边都不着,你的心定了。

  你着空是错误,着空是没有用,不起作用;你要着有,你不了解有从那来的,有的根本是什麽,你不知道。所以空、有都明了,空、有都不执着,一切随缘度日,那才得大自在!一丝毫分别执着都没有,不但分别执着都没有,妄想也没有,你这个人怎麽会不自在?得大自在!你会得到真正的法喜,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你完全随顺法性,随顺自然,没有妄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佛跟我们讲这个道理,讲这个事实真相,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到究竟圆满幸福的生活。

  『请转法lun』这个意思,就是请佛常常教导我们。佛是一个过来人,他已经恢复自性,已经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德能、究竟圆满的相好,我们一切众生希求的,佛统统得到,统统表现给你看。你都看到了,他为什麽有这样圆满的智慧,这样的德能,这麽样的相好?他告诉你,我们一切众生各个都有,就是迷悟不同。迷了,你错用了心,你变成这个样子;觉悟了,你就能恢复,恢复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请转法lun」,就是请诸佛菩萨、请这些觉悟的人常常来教导我们。用一般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请佛讲经说法。因为讲经说法这个名词在从前没有问题,现在人听到这个,就变成宗教,他就会想到宗教,所以我们换个名词,这叫契机。换的,怎麽说法?请他来教导我们,讲经说法就是教我们。教导我们,不是一教就会;一教就明白,那就好办了。我们烦恼习气很重,教一遍不懂,所以古人教导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才能够觉悟。怎麽办?那再更进一步:

  【七者请佛住世。】

  这个老师在此地教导我们,我们觉得很有受用,很欢喜,我们请他常住在这个地方。换句话说,长时间的教导我们,时间短了,不行。要怎麽样请他?绝对不是说我对你很礼遇,招待得很好,让你衣食住行都能够满足你,不是这个意思。真正有道德的人绝对不贪图五欲六尘的供养,决定不贪图名利,他没有这个念头。用名利、用五欲六尘想把他留住,留不住。他完全舍弃掉了,你怎麽能留住他?那要怎样才能留住他?依教奉行,真学,真干!你叫他走,他也不会走,为什麽?他一定要成就你,帮助你破迷开悟,帮助你明心见性,帮助你修行证果,他不会舍弃你。

  所以这些诸佛菩萨,这些善知识,在这一个地方,这常讲,缘分;机缘成熟,他来了,缘分没有了,他就走了。什麽叫缘分没有了?大家不肯认真学,都学些表面,没有认真学,佛菩萨就走了。『请佛住世』的条件没有别的,就是每部经後面最後一句话,信受奉行!你能做到这四个字,你不请他住世,他也在那里住世。你对他所教的相信,一点都不怀疑,你能够理解,你能够接受,你能把他所教的落实到自己生活,落实到自己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你是在真学佛,你不是假的。所以我们用真诚心,谛信,慧解,依教奉行。

  我们要请佛菩萨、请善友长住在这个世间。我们知道烦恼习气绝不是短时期能够断尽的,因为我们被烦恼薰习的时间太长太长。就好比木材在水里面泡了几十年,湿透了,现在把它捞起来,点一把火想把它烧燃,不容易。要很长的时间,慢慢的才把它烧燃了。我们现在就等於在水里头浸泡多年的,湿透了,现在要用烈火把它烧燃,那个火要不猛烈没有用处。这样的木材,什麽地方能烧燃它?炼钢炉子,把它放在炼钢炉。炼钢炉是不熄的,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的。一天它不能烧燃,两天,我相信,两、三个星期,肯定就烧掉。这就说明长时薰习,天天在讲。

  我们自己实在讲,是个中等根性的人,不是上根利智。我们今天能有一点成就,靠什麽?靠老师的教诲。我跟老师,最初跟章嘉大师三年,章嘉大师圆寂之後,我跟李老师十年;十三年!十三年,根扎下去,然後自己可以自修。每天自己读诵经论,同时接受一般同修们的邀请,给他们做讲解。我到今年五十二年,五十二年,我读诵经论没有间断;在讲台上讲经,四十五年没有间断。所以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种种的诱huo,我不动心,才能做到。如果没有这麽长的时间薰习,你要说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动心,那是圣人,那不是凡人,谈何容易。所以境界才能转得过来。

  我这个境界之转,如果从十年、十年看,你很容易能看得出来,确确实实,所以我说孔老夫子是中等根性,不是上根利智。释迦牟尼佛是上根利智,你看他三十岁示现成道,第一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个不可思议,真正是上上根人。而我们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的成就,他说十五有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我的进展跟孔老夫子差不多,是渐渐提升,不是顿悟,不是圆证,是逐步逐步渐修渐证。这五十多年锲而不舍,愈学愈欢喜。尤其这个几年稍稍契入境界,真的是法喜充满。《论语》开宗明义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对这一句有很深的体会。

  人生最大的乐事,学!所以夫子在《论语》里面所说的几句话。「吾尝」,他是讲自己常常想着,「吾尝终日不食」,我一天不吃饭。「终夜不寝」,我在夜晚不睡觉。「以思」,我在想。「无益,不如学也」,这个世间无论什麽事情,那一桩事情最好?学,学圣人、学贤人、学做好人。不如学也,什麽样的事情都比不上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是什麽?好学的人。我们大家志同道合,都是喜欢学。希望到我们学院来的人都是好学之人,我们大家在这个小环境里面,共同学习。真好学,那就能有条件请佛住世;不好学,只搞形式、搞场面,佛不住世,菩萨也不住世,同样善知识也不住世,唯有真正好学。

  普贤十愿,古大德跟我们讲解,我们在注解里面也看到的,这个十愿,实际上的愿只有七,从「礼敬诸佛」到「请佛住世」,这是愿。後面这三句,都是回向。我们细细看看这些祖师大德们讲的,有道理。大乘教里面讲三种回向,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为什麽要回向?回向是把心量拓开,我做这个事情不是为自己,是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个心量就大了,这才叫普贤行。普贤行跟一般菩萨行不同的地方在那里?就在这个地方。一般菩萨也有礼敬,也有称赞、供养、忏悔业障,统统都有,为什麽不叫普贤行?他的心量没有那麽大。

  你像我们世间的凡夫,世间凡夫讲这个人心量很大,宰相肚子能撑船。他所想的是什麽?想的是我的国家民族,他真的没有为个人,没有为自己家庭,他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民族,了不起!那心量还是小,你为你的国家民族,别的国家民族怎麽办?我这一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别的都是最弱的,这怎麽办?怎麽相处?还是不够大!这样的心量可以做国家领导人,他的心量包容一个国家。如果有更大心量的,能够包容世界,包容这个地球,起心动念不仅是想到我国家的人民,我要想到全世界的人民,怎麽样能够叫全世界的人民都能过到好的生活,那这个人是世界领袖,他心量大!

  比不上菩萨。菩萨起心动念,想到什麽?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这个世间人没有能比得上。菩萨的心量普度众生,要度三千大千世界九法界众生!还是比不上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心量是遍法界虚空界。遍法界虚空界,确确实实有不少法身菩萨也是这个心量,普贤菩萨还比他殊胜。殊胜在哪里?我们在《华严经》上才看到,普贤菩萨包含微尘里面的世界,这是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的,其他经上没讲到。每个微尘里面都有世界,微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微尘里面的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的,没有两样,谁能进去?普贤菩萨能进去。

  普贤菩萨的心量,他是能入、能度重重无尽的世界。微尘世界里头还有微尘,那微尘里头还有世界,所以世界重重无尽。为什麽会有这个现象?佛跟我们说的,自性法尔如是。真心、本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里头没有什麽理由的,就是这样的。就好像性德,我们常常讲,性能、性德。性的能永远不失,它就是这个样子的;性的德,也就是这个样子的。

  性的能是什麽?中峰禅师在此地讲的灵知心。性的能,灵知,就是见闻觉知。为什麽它会有见闻觉知?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它的本能。我们在我们身体上,每个细胞都有见闻觉知。这个现在用科学的方法可以能够探测到。性的德是什麽?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智慧、能力,德能、相好,这是性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能力(无所不能),无量的相好。大乘经上常讲,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性的德。另外也有个说法,「常乐我净」,这也是自性本具的德,这是性德。这是一切众生「个个不无,人人本具」。

  佛菩萨的教诲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恢复自己的本能、本德,本具的德能,如此而已。到你自己完全恢复,佛给你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是你自己本有的。佛菩萨对你并没有什麽贡献,你自修自己证得,佛菩萨只跟你做个介绍人,增上缘而已,平等法!佛菩萨没有居功:我教你的,我对你有恩德。没有。佛菩萨教我们感恩,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恩,教我们感父母的恩,感师长的恩,感一切众生的恩,那个心量多大。所以回向是把心量拓开,心量拓开你才能恢复自性;心量小,不行,不能见性。所以第八:

  【八者常随佛学。】

  这是回向菩提。这是我们所希求的,我们的目标。我所学的、我所修的、我所行的,为谁?为菩提。为菩提,实在讲,我们把它落实到事相上,大家好懂,为正法久住。佛陀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菩提是觉悟,是大智大觉的教育,我希望这个教学在这个世间常住,永远不断,就是前面讲的请佛住世。请佛住世一定要『常随佛学』,佛就住世,这两个可以连起来了。我们要不随顺佛,不向佛学,佛就不会住世了。我们要请转法lun,请佛住世,最重要的条件要「常随佛学」。我喜欢这个教育,我爱好这个教育,我学习这个教育,他就住世,他就不会舍离我们。第二:

  【九者恒顺众生。】

  诸位要看这个顺,不但要顺,恒顺,永远随顺众生,你才能够帮助众生。你好意去帮他,但是你不顺他,他反抗你,他不接受你,那你就没法子。所以你看看诸佛菩萨要度众生,他顺众生。你们看到《普门品》里面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恒顺!他欢喜佛,观音菩萨就现佛身,众生就欢喜了。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完全顺众生,不是随顺自己。你随顺自己是度不了众生,再好的心、再好的意思,众生不接受你的。所以你要懂得顺众生,尤其是『恒顺众生』,难!

  我们今天在外面帮助别人,人家不接受,什麽原因?我们没有随顺他,我们完全顺自己意思。顺自己意思,人家就排斥,行不通!这个人喜欢ji 督、喜欢耶稣,观世音菩萨就变成ji 督、变成耶稣,他也欢喜了。我去年,好像是十一月到日本访问,在日本讲经,跟中村康隆老和尚见面,这个老和尚九十多岁,是日本的国宝。在日本佛教界里头,非常有声望、有地位。我们见面的时候,没有想到,他跟我说了一句话,当时在座的这些日本的法师们,都感觉得非常惊讶。他怎麽说?

  他说全世界每一个宗教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个跟我们想的,跟我们平常所说的,完全相同,这个老和尚很了不起。旁边日本的这些法师告诉我,他说老和尚这个话从来没有说过。他说法师,今天你来,他跟你讲,他以前从来没有说过。给我很大的鼓励!我们今天在全世界接触不同的宗教,做多元文化团结的工作,老和尚说这个话,对我就支持。实在讲年岁太大了,九十多岁,头脑非常清楚。但是现在也坐轮椅,身体行动不太方便;头脑清楚,说话也很清楚,见面非常欢喜。这真有智慧,真清楚。「恒顺众生」。

  说法,法没有定法可说,众生喜欢什麽法,给他说什麽法,无有定法可说。诸佛菩萨也没有一定的形相、身相,完全是恒顺众生。《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经》上这两句话,就是一般大乘法里头所说的,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应该说什麽法,就说什麽法。这个应,都是应众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现的身相是身应,为他说法是说应,都要应众生。众生是机,应机说法,应机现身,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不应机,这叫「恒顺众生」。

  你了解这个大道理、大的原则、大的方针,那麽你就晓得,今天这个世界走向了科学技术,科技里面现在最普遍,大众最熟悉、最普遍的是传媒,广播、电视,现在的网际网路。我们看到了之後,你要恒顺众生,我们要走这个路子。我们讲经,不能在讲台上讲,讲堂上讲不行了,我们今天在摄影棚讲。同时我们的画面、音声,从网际网路里面向全世界播放,依照我们的网址,他就收到了。这就是恒顺众生,这就是应机说法。现在是这种感,那我们就这种应,有感就有应,感应道交。

  今天要不要建一个什麽很大的道场?不需要。今天弘法的道场(祖师大德就是祖师大德,我们对他没有话说),我们净土宗最近的祖师,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教导我们的,道场不要大,他不主张建大道场,小道场。大家在一块共修的人不要多,住众以二十个人为原则,不要超过二十个人。这个话我们愈想愈有道理,为什麽?符合於现代社会状况,不化缘,二十个人生活容易维持。道场太大,住众太多,你生活来源从那里来?你一定要去做法会,要去做许许多多,这是招来,现在好像观光旅游,那你的道业完全毁掉了,你清净心得不到。

  所以他讲不化缘,不做会(不做一切法会),不收徒弟,不传戒,不讲经,专门念佛。平常功课就跟普通佛七一样,二十个人在一起共修,各个会有成就。这种开示多了不起,真实教诲!当然来道场修行的人都懂得佛法,所以不必讲经,讲经到哪里讲?讲经在电视里讲、在网路里面讲。大家对於经教都懂得了,我们找个地方修行,很简单,二十个人聚集,找个小房子就行了,你就能成功。一定要把外缘断绝,如果这个道场搞成观光旅游的道场,那就不是修行道场,这个里头不可能有成就。要懂这个道理,祖师讲的话,没有话说。

  所以,讲经说法在电视,把讲经说法送到每个人家庭。我们现在看到科学的技术在发展,我相信五年之後,网路会取代电视。为什麽?我去年在日本看到的,手机(手提电话,手机)可以接通网路,那个小画面里面可以能够收听网路。我相信五年之後,网路的频道再加宽,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用手机就能收到。在我想像当中,那个手机萤幕会做大一点,你会看得很清楚,音声、画面都看得清楚。换句话说,就等於一个小型的电视机一样,可以随身带的。把佛法送到你的手掌心。

  现在那麽大的电视你摆在家里,把佛法送到你家里;再过几年,更进一步,把佛法、讲经说法的画面、音声送到你手掌心。无论你在那个地方,随便什麽时候想听,你统统能听得到。真听懂了,听明白,觉悟,想修行了,找一个小道场,二十个人的小道场,你真成就了。这是祖师教导我们,所以这都叫恒顺众生,这都叫应机说法。

  所以今天大的这些道场,实在讲是观光旅游,为国家带来收入,这是服务业。同时能够发挥一个效果,那叫机会教学,从观光旅游的机会把佛法介绍给这些游客。让游客懂得了,他可以在电视,可以在手掌心里面,去听闻佛法。这是应现代众生之机,恒顺现代的众生,我们要懂得。你不懂这个道理,你就不能普度众生。最後一条:

  【十者普皆回向。】

  这是回向实际。什麽叫实际?就是回向本性。一切从本性生的,最後还回归到本性。本性也叫自性、真如、实际,还是回归到,从这里生还回归到这里;我们一般讲回归大自然,这是一般世间人所讲的。佛法讲的回归实际、回归真理、回归真如。怎麽回归?就是念念、行行都与真如相应,这个你就懂,这叫契理。这个十愿前面九条是契机,这一条是契理,决定不能违背实际理体。

  法身菩萨能做到,法身菩萨之外,像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只能做到相似。我们凡夫对这一条就茫然,不知道讲的是什麽,『普皆回向』,不懂得它什麽意思。我今天跟诸位说出来,你有个模糊的概念,你要很清楚,那是要你自己修行的功夫,就是契机契理。前面讲契机,这一条讲契理。我们这个理依靠什麽?简简单单说,我们没有证得真如之理,依经教。我们起心动念一切作为跟经教相应,不违背经典教诲,就是「普皆回向」。与经典教诲相违背,你这一条就没有,你说法契机不契理。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