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安法师:慧远大师对净土法门的验证

大安法师:慧远大师对净土法门的验证

 
佛教在中国汉明帝时正式传入东土,刚一传过来《佛说无量寿经》就被多次翻译,第一批译经师安世高、支娄迦谶等都翻译过这部经典。

  在《佛说无量寿经》总共十二次的翻译当中,六朝时期的刘宋年间就已经有十种问世了,再加上这一时期翻译的《般舟三昧经》《佛说阿弥陀经》,可以说净土宗主要的典籍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翻译完成的。

  就是在这个时候,净土宗通过慧远大师的弘扬在中国生根开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是比较注重人伦道德、注重现世的,对于一种非常超越的宗教文化要把它接纳、扎根,再普及开来,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在文化上推崇老庄哲学、虚无思想、超越的意向,推崇一种隐士的文化,这使中国文化在那段时间就非常具有一种超越的精神。释、儒、道三家都讲究清谈,向内心挖掘,从内心上超越。

  再者,这个历史时期政治整个处在一种大变动的状态,五胡、十六国,中国的北方和南方的大融合(也可以说是大分裂,分裂也带来了融合),西域、天竺的文化从丝绸之路过来等诸多因素,形成了非常灿烂的一段时间。

  所以我们看到六朝的文化,包括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那种风韵、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种种清谈,以及他的文学、艺术、音乐、书法上登峰造极的造诣,都觉得那个时代太不一样了。包括佛教非常兴旺的发展,各种石窟、佛像在北魏年间的广泛普及,这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文化土壤。

  就在这个时侯,慧远大师来到庐山——庐山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具有隐逸文化象征的一座名山,在这里启建了白莲社。一百二十三位高贤专修念佛三昧,以群体的修证(他们很多人皆有往生的瑞相),验证了净土经典中释迦牟尼佛所讲述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真实不虚,让世人突破了最难之信关。

  我们想一想,无论是从文化的角度、从信仰的角度、从整个中国文化背景来看,这都是非常不一般的事情。

  从中也看到,慧远大师内在的价值就在这件事上展示出来了,他提供了一个验证。

  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宗教文化想让大家相信,要怎样做才可以?而慧远大师就完成了——让中国民众相信——这么一桩事情。

  鉴于慧远大师对中国佛教如此巨大的贡献,于是后人将其推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每个祖师他应对的时代问题都各有不同,慧远大师当时所应对的就是整个的社会需要一种对净土法门的验证,而他完成了这个时代的使命。如果再谈具体的理论,那就等待另外一个祖师来完成了,不可能一个祖师来完成所有的东西。

  慧远大师把六朝的风韵凝聚在庐山东林寺,把中国这块土地上非常少有的超越意向,跟净土念佛法门这个古印的文化搭起了一个桥梁,建立了一个非常密切的纽带,然后深深地扎根在中国这块文化土壤上,成为我们中国民众内心一个永恒的原型。阿弥陀佛的信仰借助这个桥梁,这个纽带,就在震旦国发出光明。

  鸠摩罗什大师赞叹慧远大师是东方护法菩萨,这也不是溢美之词了,因为鸠摩罗什大师是有经典依据的,佛曾悬记在未来震旦国有位护法菩萨应世,所以当时古印的很多修行人、比丘都向庐山顶礼,说庐山有大乘的开士在这个地方应化,就是指慧远大师,所以慧远大师不是一般的人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

  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进而还有尘沙惑。要达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破一品无明的境界。破一品无明就是法身大士了,所证的是跟十方诸佛同一个东西了。

  所以,念佛三昧也有功夫浅深的差异。

  但总之,从哪下手呢?还是要从降伏、对治粗重的烦恼念头开始。那降伏、对治,它不用其他方法(后面会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执持名号。执持名号,就是你的佛号从心里念出来,耳根听进去,能念的心和所念出的音声产生一个紧密的关联。你能念清楚听清楚,你的心就在当下,叫念兹在兹。你的心跑了,你这个佛号是听不清楚的。想到自己手上还有很多股票:怎么今天是熊市啊,亏几十万哪!他的思想就到那上去了,你念佛是念不下去了,你再念阿弥陀佛,可能念成股票、股票。

  所以,一定是心声相联,这样念久了,你的念头才渐渐地澄清。

  慧远大师讲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专思寂想也,就是你的思和想都处在寂静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思和想,就是第六识和第七识都太活跃了,我们的心就是心猿意马,就像孙悟空一样的,一下子到天宫去,一下到地狱里面去。所以这要把它摄住。

  莲池大师站在唯识的角度,就谈这个专思寂想怎么下手。这个八识心王,心王有心所,在心王当中有八种识,你一定要把八识以及这个心所给它摄在一处 —— 制心一处。

  开始是用耳识,其实念佛也是作用于耳根的,但你听到的那个声音还不属于闻性,还是属于耳识的范围。先用耳识闻这个佛名,然后用意识来专注忆念。你的第六识给它专念故,那就不会跑,就把六根摄在这个佛号当中。最难摄的,一个是耳根,一个是意根。擒贼先擒王,你的耳根就是自念自听,意根为什么专注忆念?如果万一意根还摄不住,那就用记数法,念一句佛号记一,念一句佛号记二,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摄意根的。

  其他四根都好摄。眼根,你念佛的时候眼睛垂下来,不能东张西望,看看别人穿件衣服是不是时尚的衣服,还要分析一番,眼根不要去看这些。鼻根,不要到处乱嗅。舌根,你就拿舌去念佛。身根,你端正自己的身业。一般耳根和意根摄住了,眼鼻舌身都好摄住。

  那这个六根、六识都让它不产生活动状态,这样你就去念,念念念,念之久了,叫念极而忘。而忘,就是我执、法执没有了。我执、法执没有了,第六识就脱落,不去分别它。其实我们众生就是分别心太重,慢慢地就不分别,不分别美丑、善恶、谁好谁坏。吃饭也不要分别这个好吃、这个不好吃,好吃的就贪心,撑得肚子要摸着墙壁离开,看到不好吃的就皱眉头。所以你看我们众生贪瞋痴,就在吃一顿饭当中都体现无余。好吃的,贪心上来了;不好吃的,瞋恨心上来了;然后吃饱了就要睡觉,无明上来了,昏沉。

  第七识是末那识,它一般是不断地去思量的,但如果第六识不跟它输送思量的材料的话,它也会中止下来,这叫思寂,思惟就寂下来。

  第六识、第七识,这两识是修行当中最重要的,要把住的。《华严经》释迦牟尼佛成佛讲: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智慧德相,唯有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他讲妄想执著,就是指第六识、第七识,第六识的妄想就是分别,第七识就是执著。那这两个淡下来,忘之不已,忘极而化,空性你能契入。而空也不执著空相,空空亦空。在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当你妄的那一面消解之后,那你的真如这一面就会彰显出来。这样,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行”的话(不活动的话),原来我们的心,心意识里面都是波翻浪卷的,有时候是万丈波涛,又很浑浊,所以你的七识、八识不行,原来很湍急的浊水就成了静止的水,原来八识的浓云薄雾,这时候都一片晴空,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时候我们本具的真如自性,一心,就彰显出来。唯是一心,更无余法。这时候就契入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是什么境界呢?那当然可以见到佛,也可以见到极乐世界的情形。莲池大师有一段契入念佛三昧的表述,就是:你所有的妄想杂念都休止了,清净一心,就是一心不乱现前了,那是“乃知匪离跬步,宝池涌四色之华。不出户庭,金地绕七重之树。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偕音,琼院共茆堂并彩”。那这个很美的语句。当下不离跬步,就在当下这个空间当中,实际上就是极乐世界。七宝池就涌出青黄赤白的四色莲华,不离开这个庭院,当下就是黄金地,七重行树遍布,到处能听到阿弥陀佛说法。其实阿弥陀佛十劫以来都在讲经说法,我们现在听不到,你证得念佛三昧就能听到阿弥陀佛现量地在讲法,处处阿弥陀佛在说法。时时莲蕊化生,就是在这个七宝池里面,那个莲华化生的菩萨,时时都涌现出来。从佛光里面化成的种种百宝之鸟与这个世间的鸟,共同发出哀雅的音声。极乐世界七宝的楼阁与我们这个世间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共同放出奇异的光彩。那不是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就在一处吗?

  所以讲多维空间问题,重重世界的问题,平行世界的问题,实际上佛经以及修证的境界可以透显一些信息。

  所以,念佛三昧透过能念之我和所念的佛号契入到三昧境界,这是念佛法门最终的归宿。得念佛三昧,修净土法门就到家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极乐世界的梵文为sukhāvati,音译苏诃帝、须摩提、须阿提。指西方阿弥陀佛之净土。又称极乐、安养、安乐、清泰、无量光明土、无量寿佛土、莲华藏世界、安养世界、安养净土、安乐国、极乐国土、西方、西方净土、极乐净土等。须摩提之译名为妙乐,谓诸事具足圆满,惟有乐而无有苦。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无量寿等名。关于极乐净土,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经典中有详细解说。现存佛经中对此有论述者,有200多部(详见《阿弥陀佛圣典》)。此外,于中国、韩国、日本等处的历代著作与极乐世界变相之图画、雕像等,更是不计其数。余经中,虽有文殊、药师、弥勒诸净土之说,然于人间广为流传,且最有缘的则当属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以下诸经所记载的极乐世界与弥陀名号之文,它们只是浩如烟海的佛经中的一小部分。从中可以看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药师佛等等都对西方极乐世界极力的赞叹与护持。读之可使初学佛者和对极乐净土有怀疑者信心大增,发愿往生,一生成佛。

《阿弥陀经》载:“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无量寿经》卷上说:“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末法万年余经悉灭。弥陀一教利物偏增。大圣特留百岁。

《观无量寿经》:“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

《平等觉经》卷1载:“无量清净佛,作佛以来凡十小劫。所居国名须摩提,正在西方,去是阎浮刹地界千亿万须弥山佛国。”

《称赞净土经》载:“于是西方,去此世界过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极乐,其中世尊名无量寿及无量光。”

《悲华经》又说:‘往昔因中,弥陀作轮王时,观音为长子,势至为次子。今在极乐,居弥陀左右,辅弼佛化,候补作佛。’又云:阿弥陀佛在彼净土。接引众生。释迦牟尼佛在此娑婆。教化众生。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栽: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法华经》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

(按:《法华经》现代又有惊人的发现,《法华经》梵文原本现在世间还存在,这是很难得的,英国人从梵文《法华经》译成英文,在《普门品》里面有三句七首偈是我们中文没有的,这三句七首偈通通讲西方极乐世界。民国初年,吕必成居士根据英文版的《法华经》把漏掉的这部分译成中文。过去,李炳南居士在台中讲《法华经》,把这一段加进去了。原文三句是:“无尽意菩萨,问佛所说,心中信悦,而说偈曰”。后面有七首偈:

第一首是:“彼汝是慈悲,一时当成佛”。“彼”,指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这样的慈悲,将来一定会成佛。“为世除忧患”,为这个世界消除忧患。“我心实悦服”。无尽意菩萨讲,我心里对他非常佩服。
第二首是:“住往彼为尊,功德负于旷,历劫勤修行,正道最无尚。”这是赞叹西方教主阿弥陀佛的。

第三首偈:“辅以弥陀佛,侍立其左右,慧力能总持,禅定称无漏。”这是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定慧。

第四首偈:“至尊阿弥陀,西方有净土,弥陀护众生,是彼常居处。”这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常住西方极乐世界。

第五首跟四十八愿的愿文完全相应,“彼国无女人(是第二十二愿),惟有诸佛致,身同换毕生,皆生净莲池。”人是莲华化生,与二十四愿完全相应。

第六首:“至尊阿弥陀,宝座莲华上,花中放光明,照耀最无量。”

第七首:“赞彼功德藏,三界无能比,彼为宇宙师,我辈应归依。”

李居士译的七首偈统统是赞扬净土,说明观世音菩萨的居处及来历,尤见完善,皆为莲宗有力的证明,不亚于华严普贤行愿品。藕益大师说,净土法门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这八个字我们现在才真正懂得了它的意思,才认识了净土法门无比的殊胜。(**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解)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佛告华德藏:“西方过此亿百千刹,有世界名安乐,其国有佛,号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今现在说法。彼有菩萨,一名观世音,二名得大势,得是三昧。复次,华德藏,若有菩萨,从彼正士七日七夜听受是法,便逮得如幻三昧。”又云:“愿见彼安乐世界阿弥陀佛,令此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生彼国已,绝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西方安乐世界,现在有一尊阿弥陀佛,如果众生,无论出家或在家,能正确地受持那一尊佛的名号,并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会来到他住的地方,使他看得见佛菩萨。他见到佛菩萨以后立即产生庆幸和喜悦,而且功德倍增。因为这个缘故,他所投生的地点,永远脱离胎胞和污秽的形体,纯是住在鲜美微妙的七宝莲花中,自然化生,而且具有广大的神通和显赫的光明。

阿弥陀佛在很大的七宝莲花上面,盘腿而坐,旁边有两位菩萨,一位是观世音菩萨,另一位是大势至菩萨,除了这两位菩萨在左右侍立以外,还有无数菩萨,围绕在佛陀四周,聆听佛法。’

《大乘庄严宝王经》:‘如果有人能忆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他将来必会远离生、老、病、死和无常的苦恼,……很快往生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听闻妙法。这种人永远不再受轮回的苦,没有贪爱、憎恨和愚痴,没有生、老、病、死,没有饥饿的困厄,不受胎胞生身的痛苦,承佛法的威力,莲花化生……。’

若人恒念大士名,当得往生极乐界,面见如来无量寿,听闻妙法证无生。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极乐世界所有的声闻众,身上都有光芒,能照耀一寻(八尺),菩萨的身光能照耀百千寻。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身光时常照耀三千大千世界。’他方佛刹,所有的众生,如果听到了无量寿如来的名号,乃至能发起一念的清净信心,欢喜爱乐,并且将所有的善根福德,回向往生极乐佛国,就能随愿往生,永不退转,甚至证得佛陀圆满的智慧。’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极乐世界的菩萨和声闻众不可思议,不可称限。’又云:“欲知西方安养世界无量寿佛功勋严净,比于文殊师利难以喻哉?假譬言之,如取一毛破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水一渧,无量寿佛如一分毛水一渧耳!文殊师利成佛汪洋如海,巍巍荡荡不可思议。”

《大本阿弥陀经》:‘阿弥陀佛光最远、最显著。其他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诸佛光明,有的只照一里、两里……或照二百万里。有的照了一个世界、两个世界……或二百万个世界。只有阿弥陀佛的光明,照千万世界,无有穷尽。所以阿弥陀佛,又被称为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乃至超日月光佛。’——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声。称誉光明。朝暮常称誉其光明好。至心不断绝。在心所愿。往生阿弥陀佛国。可得为众菩萨阿罗汉所尊敬。

不当嗔怒。斋戒清净。慈心精进。断爱欲念。欲往生阿弥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其人便于今世。亦复于卧止梦中。见阿弥陀佛。其人寿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即化。令其人目自见阿弥陀佛及其国土。

《合部金光明经》:于莲华上有四如来。东方名阿閦,南方名宝相,西方无量寿,北方微妙声。‘同得一切种智,犹如无量寿佛。’

《金光明最胜王经》。‘在后夜时,获得像甘露那么甜美的法,证得像甘露那么清纯的义理。我和众生都同时证得这种妙觉,宛如阿弥陀佛。’又有颂曰:并四方四佛, 威神共加护,东方阿閦尊, 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 北方天鼓音。我复演妙法, 吉祥忏中胜,能灭一切罪, 净除诸恶业,及消众苦患, 常与无量乐。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