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打坐之人,一定不能不念经

打坐之人,一定不能不念经

 
如果你去看禅宗公案,或者《六祖坛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严经》。看了可能会懂,但没有办法悟道。这些般若的经典,道理都懂,但对你都没有用。因为禅宗经典讲的是修道的生命的一种境界,是顶峰的部分。这些经典,是给阿罗汉境界的人讲的。其实大乘佛法的经典,都是给阿罗汉讲的,不是给一般凡夫讲的。

  很多人看大乘经典,就不相信。他没有办法理解这个阿罗汉的境界,所以他就把大乘经典当成一种比喻。比如《法华经》说的,念观音圣号,入大火火不能烧。这个境界就是阿罗汉的境界。普通人只能解释,嗔恨是火,念佛号可以去除嗔恨。这就是现代人解释佛法的方式,其实是很大的误导。就是用凡夫的境界来衡量阿罗汉的境界。

  阿罗汉是什么境界,先不讲,就讲道教修道人境界。道教修行中有一种方法,比如尸解法,分手法。你看到他人死了,其实假死然后跑了。道教的刘伯温,佛教的达摩祖师也是一样,据说达摩祖师来中国,死了埋入棺材,结果人们又看到他抬着一只鞋,往印度去了。打开他的棺材一看,真的只剩下一只鞋。这就是只履归西。这里头也是有生命科学,就是道教能修出的尸解法。

  除了尸解法,还有一种坐脱立亡,就是想死就能马上死,有这个诀窍。梦参老和尚讲经时,有讲过他在西藏时也有学这个法。可见西藏也有这个法,道教也有这个法。这都属于生命科学的部分。

  现在人修道有两个问题,一个就变成只研究知见,包括很多弘法的讲般若经典的。就是道理都懂,但其实他做不到,只是会照本宣科。就有佛的知见,却不会修行。因为修行的部分,禅宗经典没有讲,讲了你也看不懂。比如《楞严经》的二十五位菩萨证圆通章。这二十五尊者菩萨都用自己方法证悟,我们能不能。很难。这里头很简单,但修起来就特别复杂。

  般若虽然是眼目,但你只能眼睛看看,手脚都用不上。好比你看人打太极拳一样。他的招式怎么样你都懂,步子都对,可是你就是打不出来。为什么?因为打太极拳还有先行的功夫。不是一进门就打太极拳,而是先联系站桩,站桩也不是好像你站的就对了。还要根据时间,空间,以及身体的体质来修。

  第二种,是真的外道,搞气脉,然后身体有感觉了,也能修出部分神通,就以为自己有境界了。这类外道,记得外道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他在转化身体上有一定的功夫,甚至比学佛人还强。但他缺少的是《楞严经》、《金刚经》的般若。

  所以这两类要结合起来修。不仅要有般若智慧,可是在生命,身体转化上,要有功夫才是真的。这就是罗汉的境界。大乘佛法有个特色,就是看不起罗汉的境界。佛陀留下的最伟大的两个遗产,一个是罗汉果位的修法,一个是菩萨果位的修法。中国多的是菩萨果位,你看每个人都在行菩萨道。跟传统儒家观念相吻合。但罗汉果位的,解脱的法,修的相对少。

  现在你看,我们只讲菩萨果位,没有讲怎么断烦恼,解脱等这些声闻法。解脱就是把自己的六根从六尘执着中能解脱出来。你能不被外在的东西,包括三种欲望,男女是一种,饮食是一种,贪求各种世间认为好的东西,比如贵重的东西。这三种贪求能断除,你就能断除烦恼。
  


  你会发现,罗汉现比丘像,道教的道士,这两类是中国人观念中的两类修行人的形象。真正修行人,不是现出家,就是现个道士相。在家行不行。在家不行。因为你想要解脱时,这些东西就能放下,没有牵绊,没有家的牵绊了。

  所以修道中有生命的境界,身体境界的部分。要转化这个色身,单靠禅坐,现在人根器还是不够的。因为粗重的色身转不了。最好是先从念经、拜忏、拜佛开始,把粗重色身转化后。这里我尤其重视念《法华经》。现在普陀山道生长老,一辈子念《法华经》,人们问他有什么感应。他说,老了眼睛跟年轻时一样,耳朵也很好,这就是感应。现在九十多岁,身体也不错。念经更适合现在人学佛方式。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7-6-1 18:31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问:念经的时候,不懂它的意思可以吗?应该这样表达:就是直接念,不去思维它的含义,我读经最早是因为被一些佛经的优美文字给吸引了,只懂字面的意思,但是那些深一点的义理就无法知晓,然后每位法师的解读好像也不大一样,不知道要看谁的。

  老师:读经的部分学问就大了,这就不是几句话说清楚的事情了。一般来说,在读经的自然过程中会出现读不懂的、读的略懂的、大体明白了、乃至继续深入发现一点也不明白的、到最后慢慢有点点明白的种种过程。

  我在最开始读经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是接触佛教很久后了,大概快十年了才能读经,或许各位不知道,我当时的业力很重,读不下去的。读几页就困的不行不行的,于是就睡觉,而且根本不懂是在说什么,当故事书看,看完还记不住都说了什么,哪怕读了几页,回头再看根本没有印象,好像都没读过一样,这种情况困扰了我大概四年。

  但是当时就在想:凭什么我就不能读懂经文里说了什么呢?我一直相信“佛经是佛陀讲法的记录”,佛陀自然希望每个众生都能明白佛陀的意思,不会设障碍的,那么我读不懂的障碍是哪里来的?所以这个过程,每个人可能不大相同,业力如我这样重的,也很少见的,不是我比别人优秀,而是我比别人业力还重。

  就在这种读不懂我也坚持读;看完了没印象我也继续看;困了就睡觉,醒来继续读,这样的过程用了四年左右。在当时能找到的经文里,大部分都看过了,还是如此困难,后来有一天读《无量寿》才忽然读明白一点点,然后翻出其他的经文一一对照,果然如古人说的“一经通,百经通”,可以用这个收获去放在其他的经文中,而且能发现其中的联系。且发现佛经真的是一致的、完美的,这种收获体验是和原先完全不同的。

  我对大家的建议而言,读经不要急于看注解,乃至如果能不看注解就不要去看。有一种读经的陋习,就是一手拿经文原文,一手拿某师的讲经对照来读,以为这样可以读懂。可是我说实话,这样做你只是在模仿,而不是在自己读,不是在自己感受,自己的体验是不可能出现的。

  讲解经文的部分,在什么时候可以去接触?在我们对经文已经大体了解;没有文字、句子、名词障碍了;并且对经文的显说内容已经很熟悉了;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已经没有角度深入了,需要抛砖引玉了,需要别人给你挖一下,你才能跟随进去。这个时候某师的讲经,才是最恰当出现的时候,因为我们读经已经很熟悉,对法师在经文中前后串联、内外牵引的等等讲法就会有理解基础。如果对经文的大体结构都不熟悉,这种情况不要看讲经,不是讲经不好,而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没做好基础准备。

  读不懂,一是业力遮蔽。如我那个时候,这需要手段去消业。二是不熟悉。经文的句子、文字、名词都不知道是什么,怎么可能读懂里面显说的部分?三是读到很熟悉的时候,感觉好像是从冰面溜过去,你能看到冰下有东西,但是没角度,没地方可以挖,没有地方可以下嘴,这也形成表面懂内在不懂的情况。因为这三个原因都可以导致读不懂佛经,要看自己在什么部分,自然要去落实的方法也就不同了。

  最后再说问题中关心的部分,某某法师的和某法师的不同,应该听谁的?

  如果我的意思你能明白了,那么我就直白点说:如果我们不能明白他们的不同点在哪里,这几个版本,可能都要暂时放下,还是因为我们的基础没有做好。我过去一再强调经文是九法界众生共尊共修的,是佛法埋藏的地方、是法门埋藏的地方、是佛法诸多利益埋藏的地方,我们懂一点是可以的,都懂就不现实。讲经是随听讲人的机缘而定,比如来的都是阿罗汉,那么佛陀就要讲阿罗汉怎么提升,怎么发慈悲心,怎么发菩提心,过去某佛某菩萨是怎么发这个心,怎么从阿罗汉过度到菩萨的。如果来的很多还是凡夫,那么佛陀讲法就要侧重于,怎么去从凡夫到出轮回。而如果来的凡夫中,好多还有种种贪恋,佛陀就要讲人间的种种苦、六道轮回的种种苦、乃至人天福报的事情。所以可能都是一个问题,但是因为听讲人的根基不同,所讲经文就不同了。但是因为每次讲法都有菩萨在场,所以佛陀讲法也不可能只面对凡夫,不提及菩萨要如何行进,所以一部经文的圆满,在于上到菩萨下到地狱,这九个法界众生都应该在其中寻求到指引。

  同时从佛示现涅槃后,所谓这些讲法的法师和大众的机缘不同、讲法的环境不同、大家的关注点不同,于是讲解佛经的时候,还会再做出二次的偏向。也就是根据听经人的情况来做对应的调整,这是每个讲法的法师必须要面临的情况。但是这对后人听讲就很难,因为我们不在那个场中,我们和那个场的整体情况是否脱节?这就不好说了。就像某法师在给不认识字的人讲、给佛教爱好者讲、给不信佛的人讲、乃至给信佛很久的讲、给法师讲,因为听众不同,就算同讲一部经,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再有就是不得不提的,因为经文本身很深,讲法者能体悟到其中多少,这就是硬伤了。也就是我这水平有限,虽然是老师,是幼儿园的;他那个也是老师,是大学教授。因为体悟深浅的硬件不同,自然讲解会有不同,这无可厚非。

  所以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你自己去读,慢慢去品,感觉到真的挖不下去、理解不了、就像从冰面溜过那种,再来研究听讲,至于和某法师有缘,能听到他讲解的这部分内容与否,这就是福报因缘的问题了。

  阿弥陀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