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仁清法师:如何斩断烦恼习气?

仁清法师:如何斩断烦恼习气?

 
功夫怎样才能提高?真正的会修行的人,大修行者他可能会不排斥违缘。就是通过违缘、通过逆境,去历练自己。这是很难的啊。什么叫烦恼即菩提?你把违缘当做是你进步的资粮,进步的磨刀石的话,那可能它就是菩提。

  我以前给大家举过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好烦恼,好发火怎么办?“不行,我得提高自己,我上山洞里闭关吧。”去山洞闭关了。闭关闭了三年下山了。自以为提高了功夫了,一下山,他就融入大众了,一融入大众,他就面对正常的生活啊。买菜的时候他就去市场,一去市场那就热闹了,比山洞里可热闹了。你抗我一膀,我挤你一下,最后发火了,“三年了都没人挤我,你还敢挤我?”三年没有人挤他,是断的这种缘,而不是提高的功夫。

  三年过后又融入大众了,又有人挤他,这个缘分又来了,无明的火又起来了。说明什么呢?没有提高功夫。真正的大修行者呢,他在逆境当中修行。违缘起来了,怎样去观照?怎样去学会忍,学会劝自己,慢慢慢慢……经过几次大事的历练,类似的事情再出现的时候,你就不认为是事了。那定力相对就提高了。

  问:不管是诵经还是参悟,还是工作中遇到烦人的事,怎样才能做到如如不动?

  答:真想做到如如不动,必须经过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佛教正确理念的树立。用佛教的无常观去观照一切事情,用佛教的因缘观去观照一切事情,用佛教的发展观来观照,不管是烦人的事也好,还是烦人的人也好,都是暂时的,都是一种外境。这是佛教理念,这也是第一步。

  你认识了,还是做不到,那是功夫不到家。想功夫到家,那就得长期地实修才能做到。通过长期的实修提高自己的证量和功夫。

  打个比喻,原来有个佛弟子到寺院说:“师父,我那个邻居又找事了,在您的劝说下我想忍住。”我劝过她几次了嘛。“我忍着忍着,最后没忍住,又打起来了。”但是呢,她能想到忍了,原来不行啊,原来一触即发,马上就干。又过了一段时间,“那个人又惹我了,我忍着忍着忍下来了”,功夫提高了嘛。再到后来她就不再提了。有可能她习以为常了,不拿他当回事了,功夫提高了。

  上次在寺院,我的一个徒弟说了:“师父,那天来了两个人(找麻烦),怎么怎么样……我坐到那里如如不动啊。”当着很多人的面我说:“你那叫使劲不动啊。”他一想,“师父,对,当时我是在使劲不动。”为什么叫使劲不动呢?他忍着,极力地忍着没有发火。但是他心里在起波澜。因为“想忍着”这个念,本来就是一种烦恼。也就是说那个对境在你心目当中已经生烦恼了,你只是想忍它。其实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没有忍不忍这一说,“谁谁谁骂你了。”“是吗?”大智若愚,像个傻子一样,但是明明朗朗的,那是功夫。

  真能做到如如不动是一种功夫。你功夫提高了,这些事在你的眼里就不是事了,你的徒弟你的朋友也急了,“那个谁对你这么不公平?”“没认为是个什么事啊。”没认为是个什么事情,这就是一种功夫,功夫你提高到一定程度,不是装出来的,是自然的流露。修学也是这样,用佛教的正确知见指导你,把功夫提高起来以后,你面临违缘的时候,面临着烦人的事或者烦人的人的时候,你可能就不认为是事了。没拿它当回事,这就快到如如不动了。

  如如不动是没有忍的念,也没有烦恼的心,所以大家知道,如如不动是修行的结果,通过长期的正确的修行才能做到。

 根据净土法门的特点,你发愿往生西方,只要信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临终念十念,阿弥陀佛就来迎接。《无量寿经》云:“惟除五逆,诽谤正法。”惟除五逆,就是除了犯五逆重罪的人。因为五逆重罪业障极重。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根据经文我们可以理解,就是不再摄受他,就很难往生了。

  还有一种是“诽谤正法”,在《观无量寿佛经》当中,根据不同根性的人,不同的情况,讲到了九品往生。讲到下品的时候是,一个世间的恶人,他没行一点善。但是临命终的时候,仰仗过去的福报和因缘,碰到个善知识为他开示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为他读诵大乘经典,为他助念等等,他如果生起来一念惭愧心,生起了一念求往生的愿心,临终时也可能往生。从佛法的原理来讲,造了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难以往生,其他的罪过没有说。

  有的人说造了五逆重罪的人临命终也能往生。那是个例,所谓的个例就是临命终的时候,确实碰到善知识为他开示、为他助念,但是这种人即使往生也是下品。下品下生和上品上生,花开见佛的时间相差十二大劫。十二大劫根据我们佛经的原理来计算的话,是我们人世间的一百六十一亿万年。这个时间太长了,上品上生呢?是“自见其身”,到阿弥陀佛的金莲台上去了。花不合,“弹指倾”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到了那里,就听到了七宝行树上发出来的妙音,就“证得不退地菩萨”。

  下品下生呢?根据佛经记载,临终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来接,不是阿弥陀佛来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众生在荷花里包了十二大劫,大家可能不理解:十二大劫吃什么啊?不用担心,西方极乐世界受生庄严,经上讲得很清楚,边地疑城的人也好,荷花里的众生也好,就像我们人世间的皇太子住在宫殿里一样,一应俱全什么都有。无非是他由于业障很重,需要过段时间,随着他的善根菩提牙成熟,慢慢地花才开。花开了以后,他见的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他讲“除灭罪法”。先消业,先修消业之法。这里没说什么时候证什么果位。

  所以根据经上讲,如果我们保证没有犯五逆重罪,保证没有诽谤正法,如果我们保证在临命终的时候正念不失,又发过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往生西方。如果我们犯了很重的罪过了,极力地忏悔。忏悔五逆重罪,或者是忏悔诽谤正法,也有殊胜的方便。我们可以选择“往生咒”“七佛灭罪真言”,或者是“大悲咒”这些法门去行持一段时间,来消除自己的业障。

  所以,我们犯了轻戒以后,及时忏悔坚固自己的道心。这个时候不要怀疑自己能不能往生,不要怀疑,一般人都能往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念”。

  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难得”,就是我们得到这个人身非常不容易,佛经上讲,六道轮回里,得人生者如爪上土,失人生者如大地土。

  第二是要知道“佛法难闻”,我们能遇到珍贵的佛法,这珍贵的佛法能帮助我们从人生的贫乏里走出来,从人生的烦恼和痛苦中走出来,非常珍贵,太不容易了。

  第三是要知道“善知识难遇”,我们学习佛法要修行,要有老师,要有同修伴侣,要有人护法,这些因缘非常难得。

  第四是要知道“时光迅速,人命无常”,时间过得很快,人的生死在呼吸间,要知道生命的珍贵。

  这一些正知、正念,我觉得你不管修什么法,都不应该忘记,念念不忘,这样保持正知正念,我们就容易与道相应。

  身体是我们生命中的怪客

  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身体是我们总要安排的一个东西。比如说,你家里来了一个很麻烦的客人,一进门他要水喝得赶紧给他倒水,要吃饭得赶紧给他做饭,想坐下来得赶紧给他找椅子……总而言之,身体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怪客,你老要安排他。

  在佛教里,这叫做苦。也就是说,他对我们形成逼迫,这个逼迫就是苦。什么时候等把客人送出门了,客走主安,主人就放松了。

  修行,一定要向自己开刀

  不管是禅修,还是佛法的修行,一定要向自己开刀,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观念要打破。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观念和前提是接受“我”再说别的,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说:“反正我就是这个脾气,就是这个毛病”,意思是说,我这个毛病,这个脾气是不能变的。这是世间法的观念,在禅修里不可以有,禅修就是要改变你的脾气,改变你的毛病。就是要把你这个人来—个颠覆,来一个革命!禅修是这样,佛法的修行也是这样。

  打开心灵的结

  如果讨厌的人,在你心里出现的时候,你能用感恩的心,向你心中的这个影像去发感恩的念头;你非常贪着的一个东西,在你心里出现的时候,你能看到它的无常、它的苦、它的可厌相,你的心结就能慢慢打开。

  因为我执是抽象的,在不同的人心里表现出来的就是这些心结的不同,就是这些分别心,就是这些让你心动,让你在意的事情。当这个心结出现的时候,其实正是我们解决这个心结的时候。修行,其实就是一次次打开心结的过程。

  培养精进的力量

  在修行的路上,我们要学会自我激励,要有探法源底的意愿。相信佛能做到的,古人能做到的,祖师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这种意愿它会推动我们,使我们有精进的力量。而精进的力量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心念不空过,心念如果能不空过,我们的生命就不会荒废。

  没有一个实存的我

  实际上没有实存的一个我,实存的一个我的命运,实存的—个我遇到—件什么事。整个我们的生活都是由分别心——不同层面的分别心,以及互相之间的复杂的关联,内外的感召,时间空间上的缘起所组成。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的修行,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要透过禅修,透过对自己内心的透视,真正的看到缘起。

  无所求恰恰是一个无限的求

  如果你的心是无所求、无所住的话,它的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议、无量无边的,就像无边无际的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相状,所以经文里用虚空来描述这个无所求心的功德。

  无所求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恰恰它是一个无限的有,无限的有就是—个空。无边际,无相状,无来去,就是如如之心,如如之心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在这里所有的对立都超越了。

  我觉得一个学佛的人用这种心态去工作和生活,会有很多奇妙的体验。首先你要做到这三点:

  第一待人接物要有公心,首先不要想自己的私利,我能得到什么,我能占什么便宜,这个都是愚痴的心在动——痴心妄动。而先想别人、想集体、想大家,这个心就是公心,公心就大,古人说:“公生明”,有公心你自然就明。

  第二要有奉献的心,有奉献的心就不会计较收获,不会计较结果。将奉献当成自己的本性,当成自己的习惯,这其实就是克服我执的一个状态。我执在这种心态下会慢慢被克服。

  第三要能够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能够把自己心中的意图出发点放下、舍弃,接受别人的意图,那样你的心也会大起来。

 我们皈依三宝了,就要听佛的教导,然后去修持佛所教的方法,跟着这些僧众、善知识们学修。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各自的目的:若是求世间福报的,一定能得世间福报,可以远离世间的这些恐怖;若是求自我解脱的,一定能获得自我解脱,可以远离轮回之恐怖;若是求证菩提佛果的,一定能证得佛果,可以远离二边的恐怖。

  你要听佛的话,若只求加持,然后坐着等结果,这是不行的。“我皈依三宝了”,然后就在那儿等着世间的福报、等着自我解脱,等着圆满佛果,如果这样,对不起,最后一定会让你大失所望,不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你没有明白什么叫皈依。

  皈依是皈投、依靠。

  皈依佛,就是以佛为究竟的导师,就是要听佛的话。“我只听佛,不听其他。”这个决心叫皈依佛。大家明白了吗?不用说听天魔外道的,不用说听家亲眷属的,不用说听世间的国王、总统、领导的,连“我”都不听,只听佛的!大家有没有这个决心?如果有,这叫皈依佛。

  大家嘴上都说“皈依佛”,过后还是一意孤行,还是听“我”,听这些鬼神、恶魔的,听世间家亲眷属的,什么时候听佛的话了?没有啊!皈依佛,就是要听佛的。哪怕你今天要承办世间的利益,今天想发财,想获得世间的福报,也要听佛的,这样你才能成就这些利益,否则你没法得到这些。即使你现在得到了,也是以前修的,这是在消耗福报,将来要堕落恶趣的。佛是怎么教你的?若是你想修世间的福报,你想来世再投生为人或升天享受福报,你就要断恶行善——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在这个基础上做供养、布施等。断恶行善,这是来世得人身或者投生天界的最安全的方法。若是你不断十恶,不行十善,来世不可能再得到人身,不可能升天,只能堕落地狱、饿鬼或旁生道,没有其他的选择。若是你没有断恶行善,即使布施做得再大,善根积累得再多,也会堕落恶趣,在三恶道里承受这些果报。很多空游饿鬼都是很富裕,很有权力的,比如龙宫里那些旁生的福报特别大,权力特别大,但是都属于恶道众生,果报都成熟在恶道里,这样有意义吗?如果你想继续获得人天的福报,就要听佛的话。如果你希求自我解脱,如果你要圆满成佛,就更要听佛的话了,只有佛才能教给我们断烦恼、断我执的方法,除了佛谁也教不了我们这个方法。为什么说我们唯一的皈依处就是佛?佛是智慧,听佛的话就是听智慧的,这样不会有错的。

  皈依佛,就是下决心以佛为我们究竟、唯一的导师,要听从他的教导,由他来引导我们。

  皈依法,就是指按照佛教我们的这些方法——是将来继续得到人天福报的方法,是能获得自我解脱的方法,是能二资圆满、获得佛果的方法。你要到人天处,或者要到解脱的彼岸,或者要获得佛果,佛法是唯一的道路,唯一的方法。“道”指方法,你要靠佛所教的方法,不靠别的。

  皈依僧,僧为究竟的道友,是我们学佛修行中的伴侣,他们已经不退转了,若是跟着他们学修,我们也一样能成就。所以,应该以他们为榜样,跟随他们认真修持,最后就能获得究竟的果位。

  皈依三宝要有三种决心,有这三种决心就能获得戒体,就是真正的皈依。若是仅在形式上做个皈依,领个皈依证,然后就在那儿等着,等着福报,等着解脱,等着成佛,你会失望的。因为你没有明白什么叫皈依。皈依不是举行个仪式、领个皈依证就可以了,皈依是要得到戒体,你下决心了,才有戒体;有戒体了,才有力量。下决心了就有力量了,就有动力了,这叫皈依佛法僧三宝。

  以皈依导师、道路、道友的方式皈依三宝,这叫因皈依;从心里下决心,一定要获得三宝的果位,这叫果皈依。最后的果皈依只有一个,因为佛的果位是最究竟的,最后就是要获得佛的果位,这就是果皈依。大家心里有没有下这样的决心?若做决定了,下决心了,相续中就有戒体了。有戒体了,才可以说是皈依三宝了。皈依三宝的同时,才是真正走进了佛门。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