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南怀瑾:好多人嘴上学佛,但心里在学魔

南怀瑾:好多人嘴上学佛,但心里在学魔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来学佛,我问他你的父母怎么样了?他说这不要管了。咦?父母都不要管了,好不孝顺的东西!还跑来学佛?孝顺都没有做到,人道都没有做好,还想成佛呀?哎呀!老师,我那个妈妈脾气好古怪,好难相处。对呀!父母难相处,夫妻难相处,这些做不到,还想度众生?父母不是众生啊?丈夫、妻子、儿女不是众生啊?欺人乎!欺天乎!自欺嘛!自己的亲人父母都没有尽到孝心、爱心,对别人,对怨家,那就更不用说了。

  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一段,就可以知道学佛是从做人开始。人都没有做好,我要打坐,我要修法,我要灌顶,灌了顶就可以往生西方,念个咒就可以成佛了,你看这个贪心多重啊!

  有的人修了佛后,像黑社会老大,动不动就威胁你,你这样做会下地狱,你那样做会有报应。你吃块肉,他横眉冷对。你无意中说了一句佛不好的话,他怒目圆瞪,教训你半天,如果你不听他的,他郑重地宣布,你会不得好死。

  正的佛永远给人力量,给人安宁。这种动不动就吓唬别人的,不是佛,是魔。

  有的人修了佛后,像得了焦虑症,在家搞卫生,不小心打死一只蟑螂,她难受好几天,因为杀生了,可能会下地狱,又因为那只蟑螂很可能是他前辈子的父母,否则,它不会无缘无故来到他家里。

  有的人修了佛后,变成了超级好人,看到别人有困难,立即兴奋起来,冲上去要帮忙,也不考虑别人需不需要他的帮忙,也不考虑自己这样帮忙会不会扰乱别人的生活,反正他是一定要帮,一定要关心。

  因为他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修行人,很有能量,能够帮到别人。其实别人不需要他的帮助,只是他需要别人的困难,别人有困难了,才能有机会展示他修行的功力。

  看到别人哭,他才有机会感叹自己生活的美好。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认为可以为自己积点德。大多数人生活如果出了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让自己静下来,静下来,问题轻意就解决了。如果你真想帮助别人,更应该静下来。你的平静安宁,可以让对方觉得安全,觉得生活依然如故。

  可是有些修佛人,他看到你有问题,他急啊,像一只猴子一样在你旁边上窜下跳,一会提醒你要这样,一会又提醒你要那样,一会又说你这问题有多严重多严重,甚至还会说有什么鬼神,扰得你不得安宁。这种关心,如同咒诅。

  有的人修了佛后,喜欢讲放下,这个也放下了,那个也放下了,不去赚钱,不去工作,不去交友,不入世,天天窝在家里,天天说放下。迟早有一天,身边的人都会远离他,把他也给放下。这种放下,分明是逃避。要记住真正佛是为众生承担更多,为众生造福更多,这样的你才能更好的累积自己的成佛资粮。

  有的人修了佛后,一遇到问题,立即给佛上昂贵的供品,上昂贵的香,以为越贵,佛祖就越会保佑他。这分明是在贿赂佛,把佛当成了小人,以为佛拿人东西,手就短了。

  许多修佛的人,其实是在用他的行为举止错误的示范了,真正修行人的标准,给世人看。他自己都不知道造业了,因为佛教是微妙法门,一点点的相差,就可能做500年狐狸。

  学佛是好事,只是别太过了,别太执着了

  学佛是好事,只是别太过了,别太执着了。太执着修佛,记住在别人不了解佛教时,不要随便与人讨论佛教,这样佷容易让对方造口业,这本身就是我们要做好的问题。

  要记住佛都是用善巧方便而说法的。

  有时想一想,修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为了显示自己了不起?还是为了脱离轮回呢?还是修为人处世。佛教最基本是,教我们人伦道德十善业,根本性的东西就是一点一滴做起。以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永远胜过你说一千道一万。

  当然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修得非常好的人,跟他呆在一起,非常舒服,非常安宁,非常自然,非常让人欢喜同时让人心生敬畏,感觉有一股正能量。

  佛只能给我们解脱痛苦的方法,佛是助缘超渡我们,只有我们自己主缘才能超渡自己。超渡自己,深入自己的内心,用智慧,化解内心种种负面情绪。

  记住佛是告诉我们很多宇宙规律,并不是说佛在规定很多这个那个,佛大慈大悲不会限制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要做的是,尊敬宇宙法则,尊重一切众生平等的规律,自然我们也就尊敬了佛,尊重了宇宙规律。

  佛法永远是教你向内求,向内看

  还有些人永远觉得自己所修行的法门最好,就会去说别人的法门不好,不究竟,不方便。

  要知道佛教有八万四千修行法门的原因,是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种根性,以及众生八万四千种因缘,每个人因缘不同、智慧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所人都吃一种法味啊。这不但不慈悲,而且还可能造业。

  希望大家说话都要用爱语、软语,这样才能摄受众生,不要动不动就以下地狱吓唬人,很多人学了佛以后就变得与人格格不入,看到别人做什么都很厌恶,觉得别人都会堕三恶道,这是个很不好的现象,别人现在做的正是一面镜子,正是你没学佛前以前犯过的错。

  他人牺牲自己的因果在你面前示现,让你看到的不是别人的过失,而是自己以前有多么无明愚痴,这时候你心里哪怕生起一丝一毫对过去造作恶业的惭愧心及忏悔心并且真诚替自他及眼前的这个人忏悔过去三世因为无明所造作的一切恶业。

  并发愿纵遇生命危险也绝不再造,那么眼前的这个人也会因为你这样的一念发心,即使造业也变成有无量功德了。这样说了这个人何尝不是菩萨呀,我们要感恩他呀。

  因为佛法永远是教你向内求,向内看,当你有这个觉知的时候,你才有真实的智慧,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这样你才能达到究竟涅槃的境界呀。

  望同学们时时自省,不要借着自己学了几天佛就肆意去指责他人,讲到自赞毁他,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人的成就,都是算计了别人,以许多人的失败而成就了自己。假定有人做到了我成功,别人也得利益,那就是佛道、菩萨道。学佛的重点就在这个地方,千万要注意。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包括前一天、前一小时、前一秒钟)所造的业因障碍住了。业障的问题,讲起来很多,可另作专题讨论,在这里不详细讲。

  那么,被自己的业力所障碍,不能证得道果,怎么办呢?“当勤忏悔”。忏悔这两个字,我们很熟,尤其是我们学佛的人,动不动就忏悔。到佛菩萨前面磕几个头,拜一拜,哭一场,唉呀!我在忏悔。事情过掉以后,又是我行我素。这样是不是忏悔呢?这不是忏悔,这是作假、自欺。所谓忏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错误,永远不再犯, 以后的行为只起善不起恶。

  佛在《圆觉经》里告诉我们忏悔的办法:“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常常生起希望断除业障之心,先断除憎心与爱心。憎是讨厌,爱是喜欢,那是正反两面。憎是由嗔心而来,是一种仇恨的心理,讨厌这个人,讨厌那个人,埋怨这件事,埋怨那件事,怨天尤人。我们仔细观察人的心理,很好玩!一个人做错了事,刚开始,脸红一下,过几秒钟,红就退了。想了一想,我还是没有错,错的是他,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才促使我这样。甚至归咎于社会问题,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是社会的错。不要忘了社会也是人组成的,归咎社会问题,这是推托之辞,不负责任的行为。把错误推给人家,把责任推开,或是排斥一切,这种心理是憎。

  憎的反面是爱,爱不只是男女之间的爱欲,还包括了广义的贪爱。爱就是执着、占有。假如把自私的贪爱反转过来,变成牺牲自我,爱护别人,就是慈悲。

  嫉妒的心理属于嗔,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种,发生在感情方面比较多,比较明显。因为求之不得,贪之不足,所以产生嗔恨,见不得别人比你好,也因为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结解不开,佛学称为结使,共有九十八个。修行就是去除这些结使,把这些结一个一个解开来,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经过修行,变成非常慈悲;或是一个愚笨的人,经过修行,变得聪明开通。但是,很多人学佛结果,变得越来越笨,脾气越来越大;信了教以后,越学越脱离现实生活,变得精神兮兮,古里古怪,几乎每个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说,宗教徒彼此之间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心理,你的学问比他好,他会嫉妒;你的事业比他好,他会嫉妒;你长得比他美,他会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就会吵架。有些人对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对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睬。其实,这是嫉妒心理的反应。你为什么要有所差别?能平等对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从这个地方检查自己,不是说我去学了一个法,又会打坐,又会念咒,又会结手印,这就可以修成佛了。

  还有谄曲。谄曲就是圆滑,转个弯。讲话拐弯抹角,内心打主意、想计谋,都是谄曲。谄是谄媚,在外表上讨你喜欢;曲就是弯曲,掩饰作假。所以佛说:“直心是道场。”你说:“我要骂他就当面骂他。”这就是直心吗?不是,这是嗔心。

  佛告诉我们,忏悔要去除切断憎、爱、嫉妒、谄曲这些心理,把内心洗刷干净,这才是忏悔。并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场,就是忏悔了。哭是情绪的发泄,哭过以后,心很平静,那是哭累了,别的事情想不起来了。你不要以为在佛(或上帝)前一跪,一哭,忏悔之后,觉得好安祥啊!得到上帝的灵感啊!得到菩萨的加被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萨的感应。不信再过几个钟头,吃饱了,体力足了,他的脾气又来啦!注意!什么是真忏悔要搞清楚。

  忏悔之后,内心洗刷干净之后,再来修止、修观、修禅那,《圆觉经》里说:“求胜上心,三种净观。”但是,我们一般人相反,不求忏悔,就想修止、修观、修禅那,结果越修心越乱,止也止不了,静也静不下。先求忏悔,内心纯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国人讲“为善最乐”,心理产生喜悦,生理发起轻安,再来求定,那就容易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