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依靠自性,不靠外境

依靠自性,不靠外境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这句话的意义无尽深广。不但修净土,「信愿行」是三个必须的条件,没有信心决定不能往生。实在说,世出世间法是否有成就,都是建立在信心上。世间人相信自私自利,相信损人可以利己,相信贪瞋痴慢,这也是信为道元功德母,什么道?三恶道,所以他堕三恶道。若是相信戒定慧,就是出世间道。

  佛教导我们要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佛菩萨之所以能成佛菩萨,就是相信自己,不为外境所动。凡是相信别人、依靠别人,称为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佛门里讲「门内外」。佛教导我们「三自皈」,乃皈依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没有皈依外境,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经」,内是自性。

  佛说宇宙人生的根源,是自性所变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如果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识,就正确了,就是佛知佛见;你要是相信所现的、所变的,那就错了。所现、所变是无常的,能现、能变是真常,是常住真心,永不改变。可是凡夫相信外境、相信无常,而佛把无常称作「无常大鬼」。这是我们从根本上、观念上就搞错了,岂能成就!所以,学佛一定要建立自信心,要相信自己,相信佛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要学着能转境界,不为境界所转,就能顶天立地。这种功夫要从断烦恼、放下做起,能放下就是佛经讲的「解脱」,把我们的烦恼结解开,就脱离忧患、烦恼、生死。从何处下手?从彻底放下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下手。控制的念头是与生俱来的,初生的婴儿,就有控制外面境界的意识。譬如他喜欢吃的糖,他就想占有。这是烦恼的根源,六道轮回的根源。所以,要把控制人事物的念头放下,一切随缘,随缘就自在。第二,放弃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与行为。然后再进一步,把得失、好恶、利害、善恶放下,就得大自在了。

  佛教导我们,命中有财富,应该去积功累德,以此财富去修无尽的财富;有智慧,应以智慧布施、奉献、供养一切众生,会得无尽的智慧。我们要像佛一样,肯定虚空法界是自己,一切众生是自己;爱护一切众生就是爱护自己,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

  何时你能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最低限度你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不是凡夫。你生活的境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不是六道,你将六道、十法界转变成一真法界。这种转是从念头上转、从心上转、从观念上转,念头转了,境界就转了,「境随心转」。这是学佛。

  而我们现在不跟佛学,跟凡夫学,错了;跟妖魔鬼怪学,更错了!「魔」是折磨,因为有「我」,所以就被外面境界折磨。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是「无我」,无我,魔对我就无可奈何,就无法控制;有我,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就会受人控制、宰割。无我是真的,有我是假的,是一个妄想概念。

  《金刚经》云:「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讲你能执着的心,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不可得,因为这是剎那生灭。外面的境界是缘生之法,因缘所生,凡是缘生之法都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告诉你,能得之心不可得,所得之境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哪来的我?凡夫执着「常乐我净」,全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眼前所见的境界,也不是真实的,其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剎那而已。大家使用照相机就能发觉,生命存在的时间,就是你按下快门的一剎那;再照第二张照片时,第一张的境界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没有一样东西存在,皆是假的、空的。

  众生的大病即是将假的当作真的,在一切虚妄当中起贪瞋痴慢,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落在阿赖耶识里变成种子。如果你了解事实真相,阿赖耶识里不落种子,即是真功夫。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游戏神通,所以才随缘消业、随缘度众。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功德是从随喜里成就的,不知道随喜就没有功德;把业障当作功德,就错得离谱了。

  学佛一定要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转业报身为愿力身,则称之为「乘愿再来」。不必往生西方乘愿再来,现在就可以乘愿再来。从前是业力到此世间来投生的,现在念头一转,愿力现前,愿力做主宰,业力没有了,现前就是乘愿再来。乘愿再来就自在了,一切都不计较,与任何人相处都好,在任何环境中,天堂也好、地狱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皆平等了。平等是真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心平等了,境就平等。

  佛为我们说的事实真相,我们要细细思量,才能得到真实受用。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一生中,转业力为愿力,转凡成圣,转生死为大涅盘,转烦恼为大菩提。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问题就是我们对这些大道理要能透彻了解,真正肯做。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心念耳闻得三昧


按照《楞严经》中所说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耳门最易成就,即反闻闻自性;而末法时期,念佛法门最保险、最稳妥。耳门是观世音菩萨修的,念佛是大势至菩萨修的,这两大菩萨又恰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两大菩萨。所以印光大师提倡,用“心念耳闻”方法来念佛,容易得念佛三昧。

  印光大师有开示:“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著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无念,不可认做不念。无念而念,谓无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复念念无间。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会。

  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

  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便名净念。以六根既摄,杂妄等念潜消故也。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则念佛三昧,可即得矣。故下曰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大势至菩萨,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实三根普被,有利无弊也。果肯依之而修,当必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

  静坐时,印光大师又教我们可以随着呼吸来念。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功夫本来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抖擞精神,念兹在兹,假使悠悠忽忽,实难得念佛的实益。为了使念力容易纯熟,在坐中调息念佛,实是一个善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静坐时,心中跟随自己鼻端的呼吸,来默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在吸时念"阿弥,"呼时念"陀佛";或呼时念"阿弥",吸时念"陀佛"。念时的快慢,可随呼吸的长短,总以不急不缓,听其自然为宜。这样在坐中万缘放下,安心默念,由呼吸出入的自然规律,佛号也就随之而念念不断,心息相依,经过持久练习,心相愈来愈静,气息也若存若亡,而一句佛号仍绵绵密密,不散乱,不昏沉,渐渐证入无念、无不念的境地。所以《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首楞严经》也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样的静坐念佛,不但能使妄想消落,正智现前,同时,因调息之故,又能使气血流畅,体力轻健”。《般若花/徐恒志》节录

  (注:要随着呼吸的节奏来念佛,而不是让呼吸随着念佛节奏而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是呼吸随着念佛节奏而走,身体会觉得不舒服;如果是念佛随着呼吸的节奏自然而念,这样不仅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反而能够达到无念而念的状态。也可以一字一念,这样也很自在!)

 汝今之欲求即生西方,此念头也好,然亦只任己之因缘。若特起一种之决烈心,必期于即去,则便成著魔之根,后来之祸,何堪设想。《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素患难行乎患难。此行乎患难,汝今当仿而行之,为素疾病烦恼而行乎疾病烦恼。视己为常病之人,则无躁急求愈之心,而一心念佛,方能速愈。见所瞋所爱之眷属,即作此人乃我做工夫之试金石,偏要宜生瞋者不生瞋,宜生爱者不生爱,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病苦为安乐也。一心念佛,求速往生,如其一时不能即生,切勿起一念躁急之心,则病苦自能消灭,眷属自能调善,愿深思之。

  选于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

  《复周群铮居士书》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是最简单的物欲,把自己的需求降到最低;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是戒杀放生的人,自己永久素食与劝人素食,才是真正的戒杀放生;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是断除淫欲的人,万恶淫为首,以淫心求佛智慧,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纵经万劫,只名“热砂”。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是受持五戒的人,因为他知道,小乘戒不持连人身都得不到,况复成佛?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是修持十善业的人,就是有升天的因,他也不愿意做天人,他更愿意生生世世示现一个凡夫的肉团,来弘扬《法华经》;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是不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更愿意“五浊恶世誓先入”,因为他的誓愿是“如一众生不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是没有“我执”的人,更不会人我是非。他处处无“我”,但不妨假设 一个“我”,为了教化众生。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是没有情执的人,他不会执着于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儿女,因为他明白,无量劫来,谁都做过自己的父母,谁都做过自己的亲人。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是持佛净戒的人,因为他明白万法皆共一个本体,这才是“妙湛总持”。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在世间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弘扬第一义缔。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定在勇挑如来家业的人,自己的身心都是如来家业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