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蔡礼旭:真的见到好的教诲,尽心竭力去奉行

蔡礼旭:真的见到好的教诲,尽心竭力去奉行

不可以自欺,因为人要提升道德首先要打破自欺。人,真的见到好的教诲,尽心竭力去奉行。发觉自己有习气,赶紧就像被毒蛇咬到一样,宝剑抽出来就把手给砍下去了。不是真砍手,马上就对治那个缺点。这样的人他觉得每一天对得起自己,他就能自慊。这个“慊”就是自足,自己觉得很踏实,不会虚,不会沮丧,不会觉得苟且偷安。但是下手的地方在哪里?慎独。所以圣贤人的快乐,都是在立身行道。孔子的快乐在哪?“不怨天,不尤人”。孔子下手的地方,好学。“下学而上达”,下学这些五伦人事的道理,了解到它的根本,进而通达它的天命,通达天人合一的学问,那就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我们看颜子的快乐,“不迁怒,不贰过”,下手的地方在克己。子思,传《中庸》,他能“不援上,不陵下”,他下手的地方在居易。居易就是守好自己当下的因缘跟本分,不去贪求、攀求。“不援上”,就是不去巴结、谄媚领导,尽自己的本分。真正好的领导要用人,是看你这个人实不实在,而不是去讲好话的。“不陵下”,就是不欺负底下的人,还爱护他们,教育他们。这是居易。孟子,“仰不愧,俯不怍”,是孟子的快乐,他下手的地方在哪里?集义。孟子说他善养浩然之气。怎么养出来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符合道义,能符合的他就是养浩然之气。

我们几十年形成的一个态度、习气不是那么好去调伏,好像你不跟它打招呼,它就自己就来了,很正常,它有一个过程。

“生处令熟,熟处令生”。而这个生跟熟不单是表面上的。比方说,我们本来陌生的是经典,我们每天读它;我们以前熟悉的是世间这些贪瞋痴慢的讯息,杀盗淫妄的讯息,我们现在不看它了。这个是形式上的生处令熟,熟处令生。

    再往更深处是心性上的生处令熟,熟处令生。心性上的陌生是什么?陌生是念念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这是我们陌生的。因为我们最熟的就是想自己的感受,“我想怎么样怎么样”;最熟的是那个控制的念头,要别人听我的。慢慢的变柔软,这个意念要下去。提起来的、熟的是什么?没有自己了,设身处地,就能感同身受了。

   我其实在整个成长过程当中,最怕的就是听到好朋友跟最亲的人说,“你变了”。当然有变好跟变不好。但是有时候听到那个“你变了”,就是我们忽略掉对方的感受,忽略掉我们的心态变了,对他们的难受。

   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高中同学,我们连去当兵都同一个地方,两个人每天都在一起,感情非常非常的好。后来我学点东西了,讲话文绉绉的,可是他感觉,态度很亲切,心的距离怎么样?那种死党的感觉没了,那种时时都能感觉到对方的需要的态度没了。当这个朋友说,“你变了”,哦,给我的震撼很大,我都不知不觉被这个很好看的一个名,学传统文化的这个名,反而自己那个心在往后退自己不知道。体恤的心,感恩的心,设身处地的心,时时都记住亲朋好友给我们生命当中的付出,常常记这个才对了。

   好,这个是一个过程,也不要太自责或者是着急,这个都不好,就安住当下去克服。假如大家下得很勇猛,那可以学一个态度,那个猫抓老鼠,猫就守在那个洞,那老鼠洞口,这个老鼠只要敢头稍微探出来,那个猫就“唰”,是不?把牠抓起来。所以我们看着我们最严重的那个习气,就像那只猫,你敢出来,我就扑上去,那个老鼠就不敢出来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找到我们那个最严重的习气,然后每天保持那个状态,“来呀”,慢慢的它就不敢出来了。

 《资治通鉴》里面又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对于德才的判断。一定要用有德的人,才能经验再高,不可轻用。因为才能经验高而无德,一定会有一个特质,叫傲慢。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才华而不傲慢几乎不可能,除非家教非常稳。我们这二、三代缺乏伦理道德教育,孩子一有才华,父母很喜欢炫耀。几个父母,孩子很才华,不断的懂得提醒他、抑制他的傲慢心?这样的父母是相当有智慧。

   我们冷静观察,我们的人生过程当中,什么时候会增长傲慢?一不小心就会增长傲慢。比方说外在的条件,头发比较黑,会不会傲慢?假如今天你六十岁,一根白头发都没有,你就会说:你看。人一傲慢,像我们四十岁就有白头发,不就很难过吗?一傲慢就压到别人了。包含你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你身高多高?我们在这个攀比的社会上来,坦白讲,又自卑又傲慢,比不上人家就自卑,比人家好一点慢心就容易增长。包含学历高的容易傲慢,以前曾经积累的这些经验也容易傲慢。包含学传统文化,你哪一年开始学的?我去年才学。去年,我二00五年就开始学了。所以一个人要有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的自知之明在哪?在每一个起心动念错了,自己能够知道,这才能当一个明白人。

   所以,孔子在《孔子家语》里面也有讲到,“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一个读书人,必须要先有德、善良,再求多才干。没有德行,而多才干,孔子说“譬之豺狼不可迩”,你不能接近这样的人,你让他一掌权,你控制不了局面,历朝历代都有这些情况。因为傲慢的人又有能力,他那个傲慢,到时候谁讲,他都觉得自己对,你就没法制止他的行为。所以司马光先生总结,“正直中和之谓德”。公正无私、直率,做什么事情循中道,不会偏激,考虑事情一定是以和谐、以大局为重,这正直中和。人常常分自分他,他就不能和,他可能一句、二句言语,都有可能造成人与人当中的分别、当中的一些对立。所以人要很慎重言语,言语要让人家去掉分别、去掉执着,而不是产生分别跟执着。您看我们师长,人家问他说:你是哪里人?师长说:我是地球人。一来,大家不要太分自分他;二来,这个时代的人,什么心态才符合地球公民?要念念为地球着想,不然是不合格的地球公民。因为地球都快要被我们破坏到不能居住了,所以老人家的话中是有很多启示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