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孩子送进了幼儿园,我心里忐忑不安:这毕竟是孩子第一次进幼儿园,还是周托,她能适应吗?周五把孩子接回来,她显得很兴奋。“爸爸,我给你背一背《弟子规》吧?”“好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听着这稚嫩的声音,我的心一下放宽了:学生一进校就学习《弟子规》,诵读经典,从小进行德育教育,多好啊!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又该怎么做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但是多数人往往把焦点集中在学校教育上,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则不被重视。其实,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中,家庭教育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起着基石的作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评论》上说:“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我国人漠视幼稚时代之重要,学校教育耗费精神,纠正幼稚时代之不良态度、习惯、倾向,可谓事倍功半。”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小的时候,孩子就像一个未成行的泥巴,而作父母的,就要把一滩泥巴,雕刻成一件艺术品。这其中就需要灌注教育。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这块泥巴也渐渐有了形状,渐渐的,便越来越坚实,而难以雕琢。甚至有时候,这块泥,就不听使唤了,即使再怎么捏,也无法捏出自己想要的,就是这么的冥顽不灵。如果这个时候,再进行那些早该进行的教育,已是为时已晚,根本就是过时了。那些从小养成的恶习,早已深入骨髓,一时间真的很难改正,这自然就是个失败的例子,必然也是可怕的。
  教育孩子除了在儿童期十分重要外,在过渡期那时更加重要。尤其是一个孩子向青春期过渡,不仅是生理上的变化,也更是心灵上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孩子便形成了人生观和世界观,更有了自己个人的主见,由于两代人有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背景,自然就难以躲开代沟,就有心灵上的矛盾和冲突,为了消除一切不必要的zai 难,就要教育。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要教育,就先要以身作则,让自己去作为孩子的榜样,去相信教育的真实性,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教育,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例如,父母教孩子说实话,不撒谎,而父母自己却常常说谎,甚至在自己孩子面前说慌。倘若有一天,孩子知道了,就会很难过,会学着说谎,从此不信任父母,对父母怀着疑惑的态度。这种教育又怎么能成功。
  教育还要贴近实际,从现实出发,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渺茫的幻想。教育只要有效果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冠冕堂皇,只要平平淡淡,而且贴近实际的教育更能使孩子接受,也更容易接受。每一次,孩子都能按父母说的去做,每一次爽朗地答应,没有一个人会不高兴,但如果太飘渺的教育,太华丽的教育,孩子可能无法一下子全部接受,甚至每一次都做不到,很可能,他会难过悲伤,谁愿意呢?
  一个好的父母,没有一天是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可能要说的话很短,可能也只有一两句,但是一两句话就能说上三四天。虽然对孩子而言,可能心烦,可能罗嗦,可能听厌了,但对与一位父母而言是苦口婆心,只要孩子能听进去一句,哪怕再说上一个月又何妨。教育对于孩子是每时每刻每地都需要的。父母应把每天要讲的,都印在孩子心里。即使孩子不接受,也要不知不觉地让字字句句印入孩子脑海中,让他们时时刻刻想起父母的忠告与不厌其烦的教育。也有时候,单靠口说的大道理已无法牵制住孩子顽固的心,就好像一头发了疯,冲向悬崖的公牛。在这个时候,适当的惩罚,那也是同样很有必要的。当然惩罚的同时还要孩子认错,要心服口服。认了错之后,当然就不能太过分,应该像朋友般的,与孩子好好地聊一聊,彼此相互沟通了解,父母应在这时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以后改正,以身作则,给孩子在这时候教育是很好的时机。
  愿天下父母都能读一读《弟子规》,传承古文明,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