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手足情深

手足情深

                 手 足 情 深                                                   

●一 凡  

明伦月刊347期2004/09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须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唐 法昭禅师)



    陈世恩,夏邑县人氏(今河南省夏邑县),于明朝万曆十七年考中进士。家中兄弟三人,长兄名为孝廉,陈世恩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弟弟。

    三弟年少的时候,整日嬉戏玩乐,常常是大清早就出门,天色很晚了才回家。孝廉每每严厉诃斥,要他改正行为,但是三弟依然故我不曾悔改。陈世恩见此景就劝大哥说:「大哥,您这是何苦呢?白白伤害了兄弟之情,却于事无补啊!」

    从这天起,陈世恩便每天晚上亲自守候在大门外,等三弟一回来,再将门给锁上。还殷勤嘘寒问暖,关心他吃过饭没有?因为他这样地真诚对待,久而久之,三弟终于起了后悔之心,决意改掉过去的种种恶行,再也不曾晚归了。

    后来陈世恩中了进士,成了地位崇高的达官贵人,然而大哥孝廉来不及看到他的成就,就已经先过世了。有一位名叫吴三的人,是孝廉姨太太的胞弟,有一天他到家裡来探望他的姊姊。陈世恩见他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裳,心起怜悯,于是邀请他一同用餐。

    这时候三弟从外边回来,看到这情形,就问二哥陈世恩说:「给他吃顿饭就很不错了,为何还要把他当客人一样亲自招待呢?」陈世恩回答说:「我们这一位可怜的庶嫂,膝下没有一男半女,年纪轻轻的就为我们大哥守寡,守制(注二)多年不曾改嫁,情操之高令我非常感动而敬佩啊!我只是将这种感念之情,转而对待他的胞弟而已。虽然他只是一介布衣平民,然而我招待他一起吃顿饭,这又有什麽伤害呢?」

    听了二哥这一番有情有义的话,三弟当下拱手讚歎而佩服:「二哥说的极是,小弟领教于心。」

    陈世恩育有二子,人品学问也都承袭了父亲的温谦风范,所参加的各种科举考试,连连都能以高分上榜,后来更一起考中了进士。

    读过这篇故事,我们作何感想呢?《读书录》中有一首唐代法昭禅师〈珍族弟〉的偈:「同气连枝各自荣,些须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词意是多麽地恳切和悦呀!何妨就此闭目涵咏沉淀一番,看看是否足以融化我们内心深处,那座因日久堆积霜雪而成的假冰山呢?
   「兄弟」之情,在「五伦」中属于「天伦」,是人的一生,五种人际关係当中,相处时日最久的对象,就因为关係深远,所以喻为「手足」。只相差几岁,从小一起长大,一直到鬓髮斑白,时间长的甚至可能要相处七、八十年。如果平日不能互相包容体恤,而经常相互猜忌,这样怎能期望彼此和乐呢?有时我们会听闻到某某兄弟之间产生嫌隙,彼此不相往来,就算在道路上相遇了,也不互相问讯。甚至为了一点利益互打官司,反而是认了其他人作拜把兄弟,错把搅乱亲兄弟情谊的人当作上宾款待,其行径正犹如「引狼入室」而不自知啊!

    孔子曰:「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论语.子路篇》)。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篇》)都是有道名言。但世人都忘了要追本溯源,忽略了为人之本应是「入则孝,出则弟」,然后「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才能在四海之内,感招到一群有情有义,如同手足的兄弟们,一起奋斗。反而只取其末,所以误认了一群酒肉兄弟,甚至危害自己及其家人。像这样的颠倒作为,真可说是人世间一大悲哀啊!

   (注一)夏邑,夏代属虞地,秦置栗县,汉改为下邑,金改下邑为夏邑,延续至今。夏邑是孔子先人之故里,孔子曾多次回栗祭祖和考察殷礼。

   (注二)旧例居父母或承重祖父母之丧,须谢绝应酬,不得任官、应考、嫁娶等,以二十七月为期满,称为「守制」。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