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涅槃八味

涅槃八味






涅槃八味  (第一集)  

2006/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50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明十地位,总有十九首偈颂,第一段有八首偈,讲三业殊胜德。我们念过前面两首,今天从第三首开始:

【若具随好为严饰。则身光明无限量。若身光明无限量。则不思议光庄严。】

这是「身体德殊胜」,这裡面给我们讲到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些佛学的名相,一般《佛学辞典》、《教乘法数》、《三藏法数》裡面都可以查得到。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裡头注得也很详细,注得很完整,都可以做参考。

《华严》读到这个地方给我们的启示很多,逐渐的我们对于宇宙的真相,佛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虽然我们不能够亲证,因为亲证,妄想分别执着必须要断尽,那个境界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就真正的证得佛位,在《华严经》上称为法身菩萨,证得法身。我们虽然没证得,但是读了这麽多,逐渐的明白,从佛菩萨教诲当中,我们这个明瞭叫解悟。悟有两种,一种是证悟,一种是解悟。证悟,烦恼断了,境界现前;解悟是听佛菩萨说的,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烦恼习气没断,不能够亲自证得。

法身不生不灭,法身没有形相。法身还有个名词叫大般涅槃。大是指究竟的佛位。古德注解当中跟我们说,涅槃翻译有很多种的翻法,一般最常见到的,也就是从梵文直接翻的,它的意思是灭。苦集灭道四谛,两重因果。苦集是世间的因果,苦是果,世间苦!苦从哪裡来的?集,集是因,集就是烦恼习气,你集结着妄想分别执着,一般大乘经裡面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你有这个因你就会有苦的果,果报现前,这是世间法。出世间法,果就是灭,清淨寂灭,你把烦恼习气统统都灭尽了。因是什麽?因是道,道就是佛陀的教诲,戒定慧三学,这是道。修道,你才能够把虚妄的烦恼习气断尽。你能够把世出世间一切执着放下,你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果也叫做涅槃,不是究竟涅槃,佛法裡面叫偏真涅槃,他灭了烦恼,灭了什麽烦恼?六道裡面的烦恼,所以他出离六道轮迴,但是没有出十法界。

出六道轮迴,分段生死没有了,断了,但是还有一种,变易生死还在,所以佛跟我们讲生死有两种。变易跟分段不一样,变易从名词上我们能体会到,变是变化,易是不一样。譬如四圣法界它有四个阶级,执着断掉之后证阿罗汉果,可是阿罗汉还有执着的习气,习气没断。习气断掉之后他就又升一级,他就升到缘觉、辟支佛,比阿罗汉高,辟支佛见思的习气断了。在辟支佛的果位他要断尘沙烦恼,这是他主要学习的功课;《华严经》上讲的分别,要把分别断掉。分别断掉之后他再升一级,就是菩萨,十法界裡面的菩萨。菩萨分别烦恼没有了,但是他有习气,再把习气断掉,他就又升一级,升到佛,十法界裡面的佛。诸位要知道,天台家所讲的相似即佛,四圣法界是相似即佛,为什麽?没见性,关键在这个地方。

换句话说,他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但是用得怎麽样?用得很纯很正,没有错用,跟佛差不多,所以相似即佛。如果把无明烦恼,他的功课是破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断掉,无明是什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可不好断,真难断,非常的微细。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古人有个比喻说「用心如镜」,像镜子一样,你看镜子能照万物,它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它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也没有妄想,不但分别妄想没有,习气也没有。如果一个人用心像镜子一样,外面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裡面如如不动,丝毫不染,这个地位叫成佛。那就是什麽?十法界没有了,真的是觉后空空无大千,十法界没有了。

十法界没有了,现什麽境界?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就现前,极乐世界就现前,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现前,这不是十法界。我们学佛,这是我们学习的目标、方向,这就叫成佛,就作佛去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方向正确,自己认知正确,我们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都会看得很平澹,你不会执着,也就是说你真能放得下,你才能够跟真的接近、虚妄的远离。如果虚妄的不远离,还跟它们溷在一起,它会影响你、会障碍你,影响你什麽?就是它染污你,让你时时刻刻生起我执,就是四大烦恼常相随;常常引诱你生起七情五欲,叫你造罪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性德违背。

我要给诸位说明,我们以《华严经》为例子,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裡面的佛菩萨在我们来讲全是佛,哪有菩萨!《金刚经》裡面讲的诸佛如来,那个诸佛如来就是华藏海会裡面所有的大众。《华严经》裡给我们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证佛,是真佛不是假佛,为什麽?他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了。统统断了,为什麽还有四十一位?四十一位是讲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这我们在前面讲得很多,诸位要晓得。我们前面讲,见思烦恼断了,还有见思习气,见思习气断了之后,再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了,还有尘沙烦恼习气,尘沙烦恼习气断了,再能破无明;无明断掉之后,还有无明习气。无明习气可不是那麽容易断掉的,它跟尘沙烦恼跟见思烦恼的习气不一样,那两种习气容易断,无明习气不好断。

所以断无明习气没有方法,用什麽方法去断?没有方法,我们前面讲无功用道,古德说此处用不得力,一用力就坏了,马上就堕落,用不得力。用不得力怎麽断?让它自然去断,根本不要理它,自然去断。那自然要时间,多长的时间?三大阿僧祇劫。我们真正做到用心如镜,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确实不起心、不动念,要晓得起心动念的习气在,但是不障碍,决定没有障碍。习气要三大阿僧祇劫,全都没有了,那叫究竟圆满佛,《华严经》上妙觉位。我们现在对于经典这些讲解意思懂得了,没有疑惑,摆在我们面前要做的是功夫。你了解,这叫看破,看破刚才说是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有好处,等于说我们还没有走路,我们先看地图,在地图上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知道方向,知道目的地,我走到中途晓得我现在走到哪裡,我距离终极目标还有多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煳涂,也不会走错路,好处就在此地。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一切经,现在讲的《大藏经》,《大藏经》是什麽?《大藏经》是地图,我们反妄归真、超凡入圣的地图。依照这个地图那你就非常欢喜,你认得很清楚,有把握,决定不会退转,无论遇到什麽境界,你都能够突破,逆境顺境、善缘恶缘都不会真正障碍你,这是经教的殊胜,这是佛菩萨对我们无比的恩德。我们怎样报恩?依教奉行就是报恩。讲到涅槃,法身也叫涅槃,涅槃实在讲也就是法身,如果得不到涅槃就没有法身,不是没有,你就见不到法身,你要是证得大涅槃,法身就现前。法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今天迷了自性,所以法身虽在面前,不认识。

古人讲法身不朽,以具涅槃之味故,味有八。我们看看涅槃的八味,这个很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麽学?八味裡面第一个是「常住」,常住是什麽意思?三际常存,十方恆在。这两句话不太好懂。三际是什麽?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讲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三际常存是什麽?是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这就不好懂,这是说什麽?时间没有了。我们今天讲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那就不叫常住,常住是过去现在未来统统在,你要看过去,你要看未来,都看得到,都在面前。这怎麽回事情?科学家给我们透了个讯息,如果我们有能力再加速度,把速度加成和光速一样,或者能够超过光速,科学家说你就能回到过去,这是科学给我们一个讯息。那过去在不在?过去当然在,并没有消失,过去真在,你只要有能力超过光的速度,就能回到过去。所以这句是说时间没有了。

后面这句说十方恆在,这是讲空间没有了,这才叫常住。空间要是没有了,极乐世界世尊讲距离我们这个地方多远?十万亿佛国土,如果没有空间的话,十万亿佛国土的极乐世界就在面前。我们不要说那麽远,我们说近一点,我们讲地球;地球我们也不要说太远,香港到北京不算很远,如果没有空间,你要到北京去,这个地方就是北京,不要走一步。这两句话不好懂,说出来把人愈说愈煳涂,这是怎麽回事情?这是事实真相,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为什麽我们有距离?为什麽有先后?先后是时间,距离是空间,为什麽有?佛跟我们说,你迷了自性变现出来虚妄的幻境,这不是真实的,是从迷裡头变现出来的东西。

《百法明门论》裡头讲时间,讲三际、时分,讲空间、距离,讲方分,你看时分、方分它排列在哪裡?它不是心法,它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它叫做什麽?不相应行法。什麽叫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来说,抽象的概念,全是假的。为什麽?心法是精神,色法是物质。这个东西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是抽象的,你迷了它就有,悟了真没有。所以你看中峰禅师在《三时繫念》裡面开示,跟我们讲「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是说什麽?自性弥陀。此方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此方,这句话是什麽?空间没有了,没有距离。只有一个法性,法性没有大小,法性没有来去,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常不断,八不,《中观》裡面说的。总的一句话就是什麽?它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这叫常住,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怎麽能够证实?有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暂时的放下,叫做禅定。四禅八定在我们佛门裡面讲都是暂时放下,它不是真的定,真的定是什麽?你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掉,那是真的定。你得到之后还会失掉,这个定不是真的,这个定在佛门裡面讲它还是属于受。受有五种,它是其中的一种,佛讲身体、物质的身体,有苦、有乐的受,有苦受、有乐受,有这两大类;在精神方面,心法裡面、精神方面,有忧、有喜,心法裡头有忧喜两种受;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这叫捨受。四禅八定是属于捨受。在六道裡头谁有这个受?色界天、无色界天。

色界跟无色界,跟诸位说,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这个受好,但是怎麽样?它不能持久。持久就叫三昧,就叫做正定,那个永远不会失掉。到什麽人才能够证得?阿罗汉。你看《愣严经》上讲的九次第定,前面这八种定都不是真的,时间到的时候定功失掉,到第九定才算是真的,不退了,不会退转,那才叫真正的禅定。大乘法裡面的禅定比小乘就高,大乘裡面的禅定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这种定功裡面他就超越十法界,大般涅槃,所以涅槃这八种味统统具足。

第一个时空没有了,这在我们来说,这是很难理解的一个境界,真的是不可思议。我们从经典裡面得到这个讯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无论在哪一道,我们学习的功课和造作的罪业在不在?在!生生世世所学习的功课如果你一旦记起来,智慧增长,你学习会突飞勐进。过去生中所造的一切罪业,你就晓得你的冤亲债主有多少,怎麽样面对?如果不认真修行,这些冤亲债主都要讨债,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一桩都少不了。所以说人想佔点便宜,哪有这种事情?别人佔我们便宜,我们吃了亏,没这回事情。只要你出不了六道轮迴,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超越六道这些冤亲债主怎麽办?好,超越六道就好了,那都是你度脱的对象。

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佛不度无缘之人」,跟你没有缘的话,你就是成佛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了样子给我们看;有位老太太跟佛没有缘,佛想去亲近她,她很讨厌,她不喜欢佛,总是躲避。佛有神通,佛就分身,分很多身把老太太包围住,老太太没有地方走了,倒在地下大哭,眼睛不看。佛就讲没有缘。跟大家讲她跟谁有缘?她跟舍利弗有缘。所以大家走了,叫舍利弗去看她、去劝她,她就接受,她跟他有缘,说明佛不度无缘之人。

所以我们生生世世无论是有恩、有怨,统统都是有缘。我们要如何面对?要真正用功修行,要真正希望这一生能证果,我们这一生证果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往生淨土,为什麽?你修其他的法门,确实你要断惑证真,这个难。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你能断得了吗?真断不了。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之外,门馀大道,淨土法门。这是希有难逢,你这一生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换句话说,你就有机会在这一生当中成佛。真正聪明的人,善根深厚的人,他抓到绝不放鬆,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我念佛求生淨土是我一生第一桩大事,其他的事情随缘,都是鸡毛蒜皮小事,可以做可以不做。你说我们要度很多众生,这个事情要不要做?度众生是小事,你自己是个凡夫,你要发度众生的心,好,众生得度了,你自己还堕落在三途,这个要知道。

这是我们切身的利害,自己度了再度众生,这正确的,这是佛所讚歎的;自己没有能力度自己,而度众生,这是佛不许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佛经上说的,哪有这个道理!所以印光大师教人,这是大家都晓得西方大势至菩萨应化来的,印光大师的话那就是大势至菩萨亲口宣说的,这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了,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以菩萨身分帮助佛教化众生。他老人家教我们,在现前末法时期建道场,建什麽道场?小道场,同学共修不超过二十人,正确!这样的道场,二十个人很可能统统成就,这还得了!

你看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这是从我们这个世界上往生过去的,他们志同道合的十二个人,十二个人建了个小念佛堂,不操心,不求人!因为不超过二十个人,你的道场很容易维护,真正有得力的二、三个护法就够了,就能照顾你们,你的心是定的,你不会攀缘,你会成就,道场愈大麻烦就愈多。所以佛门裡头有句谚语说你要害某人,你就叫他去做住持、去做当家,你害他。为什麽?做住持、做当家事务多,他只是修人天福报而已,为什麽?做得很如法,如理如法修的是人天福报,如果不如理、不如法,他就决定堕三途。可是要晓得,如理如法太少了,做当家、做住持不如法的人很多,他有权有势,他在佛门裡造的业比别人容易。这也是谚语所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谁堕地狱?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做的是不是地狱业?如果你不读经,你不去看戒律,你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不知道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地狱业,不知道,你深入经藏你就清楚明白,很多念头不能起,很多言语造作不能干。

拿着佛经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这是搞佛学,不是学佛。我早年跟李老师,那时候没出家,我跟李老师的时候没出家,居士身分,三十岁。老师常常点醒我们这班学生,说了很多次,我们印象很深刻,他教我们,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你看看苏东坡、梁启超都是我们非常羡慕的人,在我们心目当中佔有崇高的地位,道德、文章哪个不讚歎!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搞什麽?搞佛学,没有往生,还是搞六道轮迴。以后我出家了,回到台中继续跟李老师学教,老师也很欢喜,告诉我学佛总得要找个典型、找个模范,中国人讲找个样板,一个样子,你跟他学,这样你很容易成功。找什麽人做模范?老师给我介绍的是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教我你只要一生跟定这位老人,你就决定不会错,决定不会迷失方向。

印光法师已经往生了,《文钞》在。那时候还没有《全集》,只有《文钞》,有《续篇》。我那时候在台中读的《文钞》只有四册,第一、二册是《正编》,三、四册是《续编》,现在《全集》有《三编》。老师给我一套《印光大师文钞》,叫我常常读诵,私淑印祖,就是自己要做印光大师的学生,人不在了,私淑弟子。私淑弟子在儒家是孟子,孟子是孔夫子的私淑弟子。因为那时候孔子已经不在世,孔子的书在,孟子是读孔子的书,学孔子学得很像,成绩超过孔子当年在世的那些学生。你看现在总讲孔孟,没有说孔曾,没有说曾子,没有讲子游、子夏,总是讲孔孟,所以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你看看没有见过面的学生,成就居然超过当年夫子所教的这些人,这是开中国私淑弟子第一个人。在我们佛门也有一个,蕅益大师,大家都晓得,非常了不起的人,蕅益大师私淑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已经往生,莲池大师的着作在,蕅益大师是依莲池大师留下来的这些资料学习,学得很像。所以莲池是淨土宗第八代祖师,他是淨土宗第九代祖师。这两个人都在杭州。

莲池大师的道场我去看过,看到叫人很痛心,现在这个道场,房子还在,佛像没有了,变成一个游乐场所,大殿是个歌舞厅,旁边这些寮房都成了茶馆。蕅益大师的道场在北天目山,我还没去过。我们淨土宗的祖师有五个住在杭州,所以杭州的淨宗有很深的基础。那边的朋友也非常希望我将来能到杭州去。东天目山距离杭州也不远,那是以前昭明太子的修学处所,现在那边也完全念佛,也很不错。这是讲什麽?我们今天唯一的方法就是念佛求生淨土,你能不能往生就是看你能不能放下,你能放下决定得生,你生不了,你肯定还有没放下的,一丝一毫都不能带到极乐世界去,这一定要晓得。

所以你要知道,拥有大道场、很多信徒,不是个好事情。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在世的时候给我们示现最好的榜样,就是彻底放下,过最简单的生活,最幸福的生活,最快乐的生活,为什麽?心裡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身心没有压力,带着一群学生,每天教导他们,现身说法,听听学生们修学的心得报告,这个多快乐!世间还有什麽事情比这个更快乐的?没有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讲到法身涅槃八味,第一个「常住」,意思很深。在古印度婆罗门教,印度也有很多宗教都是修禅定,虽然他没有真正得到禅定,像佛家所讲的那个标准,可是四禅八定确实有不少人都得到。得到这样的定,时间、空间也能够突破一部分。譬如过去几年、几十年,未来几年、几十年,他都能看到,这就是时间突破了。空间也能够突破,距离几百里、几千里的地方你就在眼前看到,空间突破了,我们讲这是小神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定功愈深,你突破时空的面就更大,我们今天讲不同维次的空间。不同的维次空间科学家知道,在理论上讲没有边际的,无量无边。

过去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近代科学家已经证实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科学家证实的。理论上讲是没有边际的,科学还不知道用什麽方法来突破,可是在印度古老宗教裡面,他们用禅定功夫突破,到释迦牟尼佛出世才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空间维次从哪裡来的?这到现在没有人知道。我们在佛经裡面得到这个讯息,宇宙之间本来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无量大,没有边际,这是法性,没有边际的。法性所现的现相也没有边际,但是确实没有空间维次存在,那麽空间维次从哪裡来的?从妄想分别执着裡头来的。这个我们就明白了,如果你能把执着放下,你就得到第一个阶段的定,阿罗汉所证得的。阿罗汉证得的能力能突破多少?佛告诉我们,阿罗汉能知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过去未来这是时间,能够知道过去五百、未来五百,一千世,过去跟未来一千世常存。在空间,佛说通常一个阿罗汉能见到一个小千世界,一点障碍都没有,这一千个小千世界裡面的空间障碍它不存在,阿罗汉的能力。

一个小千世界。佛经讲宇宙观是从单位世界讲起,就是我们居住的星系。在过去我们总以为太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很多人都是这个看法。我遇到黄念老,黄念老告诉我,他说不对,太阳系不是单位世界,单位世界是什麽?单位世界是银河系,他说:为什麽?佛在经上讲日月就讲太阳系,他说围绕着须弥山的腰旋转。他说现在科学证明,太阳系是围绕着银河系转。银河系的中心,我们中国人称为黄极,黄极才是佛经上讲的须弥山。这个范围就大,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一千个单位世界组成的才叫一个小千世界。换句话说,阿罗汉的能力能够看一千个银河系,就在眼前一样,他没有距离;在时间上他是一千世,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这是把执着放下你的能力就恢复,空间维次就突破这麽多。

定功再要往上提升逐步就扩大,到如来果地,那就是法身菩萨,他们的能力没有边际。所以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在时间上讲,空间上讲无量无边,它都不存在,都在眼前。近代科学家,我相信他们是从数学理论上推演的,知道空间跟时间不是真的。所以在前些年,大概说这个话应该有十年,十年前美国太空总署发表的讯息,说明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他说在某种条件之下,时间不存在,空间也不存在。这个说法当时锺茂森居士把这个讯息下载送给我看,这是说了这麽桩事情。另外还说宇宙的起源,讲到宇宙起源有个原点。

所以这些最新的科学发现,跟佛经上所讲的很接近,但是不知道用什麽方法能达到。在高级宗教裡头用禅定,禅定就是修清淨心,心裡头万缘放下,一尘不染,真的像古人教给我们的「用心如镜」。你看我们每天早晨起来洗脸照镜子,晚上睡觉之前洗个脸也照镜子,有没有想到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用心如镜?我的心要像镜子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是智慧,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是大定。这在愣严会上讲自性本定,你的自性本来没有分别,本来没有执着,本来没有起心动念,所以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违背了自性,迷失了自性,佛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就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佛说本来是佛。这个道理要懂!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平等的、是和谐的,不平等、不和谐这是违背性德。你要晓得,别人没有过失,万物没有过失,过失在自己。中国圣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是真理。遇到一切困难、障碍,一定要知道一切万物没有过,过在我自己,你才真正能够开智慧,真正能够解决问题。你要认为过失都在外面,都在别人身上,你永远堕落,你永远迷惑,你不会省悟过来。什麽时候知道一切万物没有过,过在自己,你省悟过来了。这要承认,要肯定。

第二「寂灭」,寂绝无为,大患永灭。寂是清淨,绝,你看看下面用无为两个字,这句话我们要细心去观察体会大自然,这句话跟中国道家所说的非常接近,老子所讲的,老子主张无为,回归自然。大自然孕育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现在人称为大自然的运作规律。无为是什麽?无心,我们要想怎样做是有为。所以佛法教我们随缘,随缘是无为,攀缘是有为。攀缘是我要想怎样做,那就是攀缘,那就是有为。有为就有执着、有分别、有妄想,无为怎麽样?无为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像大自然一样,无为而无所不为。天地孕育万物,无所不为,无所不为那是真正的无为,无所不为是什麽?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能体会到这个意思,所以佛家讲的随缘,随缘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般若经》上给我们讲度一切众生,到最后什麽?无有众生而得度者,度而无度,无度而度,无就是无为,为什麽?帮助所有一切众生,不着众生相!《般若》讲的三轮体空,那就是寂绝无为,也就是《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破四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一切众生服务,寂灭就在现前。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是现这个相,寂绝无为,大患永灭。大患是什麽?生死、烦恼,这是大患。妄想分别执着佛没有,虽然没有,但是能恆顺众生,能帮助广大众生。帮助他干什麽?帮助他觉悟,不是帮助别的,帮助别的是附带的,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觉悟。所以佛住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用这个话说大家好懂,只有一个目的,什麽目的?无非是让众生看到、听到、接触到有所领悟。所以佛教化众生,诸位要晓得,他用身教,以身教为主,言教是辅助。所以道叫行道,行道就是你要用身体做出来,把戒定慧三学做出来,这叫行道。

大概在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去访问北京师范大学,我送一套《四库荟要》给学校,送奖学金,学校接待我。我在它的门口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当时陪我是副校长,我就告诉副校长跟他们一些大众,这八个字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他们很惊讶!《华严经》代表整个佛法,你看释迦牟尼佛在世是不是这样?我离开学校之后,我将这八个字改一个字,在我们佛门各地方来推广,我把身字改成行字,行的意思比身的意思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后我听说学校真的採用我这个字,把身改成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释迦牟尼佛做了四十九年,他所做的就是寂灭两个字,寂绝无为,大患永灭,做出来给我们看。

世尊在教学裡面把什麽叫有为、什麽叫无为也说得很清楚。相宗入门课程是《百法明门论》,这我们过去都学过,这是天亲菩萨将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讲整个宇宙,他把整个宇宙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当然初学还是嫌太多、太繁,天亲菩萨把它再归纳、再简化,把六百六十法简化成一百条,叫百法。百法就是两大部分,有为跟无为,前面九十四法是有为法,后面六法是无为法。有为法是哪些?心法八个,叫八识,心所法五十一个,心所法就是心理的作用,色法这是讲物质,十一个,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这统统叫有为法。有为法就是什麽?有生有灭,不是真的,无为法是没有生灭的现象,所以虚空列在无为裡面。可是无为有真无为、有相似无为,真正的无为只有一个,最后一个,真如无为。此地讲寂绝无为,这是真如无为,两种生死都没有了,分段跟变易都没有,这是大患永灭了。

我们看到这句,当然会想到我们现代的社会,整个世界动乱不安,恐怖分子不知道在什麽地方、不知道什麽时候他会製造恐怖事件。这给现代人生活罩上一层阴暗的影子,让世界上的人在生活当中没有安全感。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尤其是大都市,每个人都有忧患,共同的忧患。还有东西方许多的预言,我们常常听到的讯息「世界**」,外国宗教常常宣传的,让人听到之后好像感觉大难就要来了。这个zai 难既然是全球性的,你到什麽地方去躲避?在地上挖再深的洞,你没办法离开地球。所以很多人问我zai 难有没有?肯定有,为什麽这麽肯定?zai 难是人心变出来的。为什麽华藏世界没有zai 难,极乐世界没有zai 难?为什麽?他们那边人心善良,那边的住众各个都是寂绝无为,大患永灭,他哪来的zai 难?所以那个世界称极乐,道理在此地。

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起心动念是什麽?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名闻利养,都是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怎麽会没有zai 难?在中国这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确实有很长时间的和平安定,为什麽会有那种承平之世?那时候的人民淳朴、知礼守法,人跟人都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所以天下太平!所感得的自然环境也是风调雨顺,所以大自然跟我们的起心动念息息相关。由此可知,我在讲经的时候提到过多次,极乐世界跟我们世界没有两样,如果我们世界上的居民能够像极乐世界一样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这个世界就是极乐,就跟它没有两样。如何能把这个世界变成极乐世界?要靠教学,要有真正的好老师来教。好老师是什麽?自己真的证得,然后做出最好的榜样来教化众生。众生有佛性,众生本来是佛,只是没有人教,一有人教,他很快就觉悟了。

我们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在汤池做这个实验,我们心目当中想的,大概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没想到半年效果就出来了。我给杨老师、蔡老师他们谈,人民怎麽这麽好教!这样容易受教,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我们回想这个地区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虽然被忽略七、八十年,这个时间并不算短,但是现在有人一提起,大家就省悟过来,太难得!这个实验,我做这桩事情就是做实验的,给全世界那些志士仁人,从事于世界和平工作的这些人做个证明。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开会做不到,中国老祖宗的方法,「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把教育办好了就做到。

中国最近两千年来,佛教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的教育儒释道三家,佛教到中国来,吸收中国儒跟道的文化,所以中国儒释道三家,说老实话,没有办法严格的划分哪是佛、哪是道、哪是儒,没有法子,为什麽?他们都学。你看看我们历代这些祖师大德,不要说别的,你看看近代的印光大师,你看他的《文钞》就是,他是大儒,他也是大道、大佛,他儒释道全都学。道家也没有例外,道教裡面真正好的道长,他也学儒,他也学佛。儒家这些大德,哪个不念老庄?哪个不念佛经?所以说严格分你怎麽分法?这三家已经融成一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分。

自古以来,这三家虽然有门户之见,那个门户之见多半是什麽?学生没有真正通,真正通达就圆融。所谓是半桶水,它会响,真正满了就不响,通了。互相批判多半是什麽?门户之见,还是有个好胜,还是有个竞争的念头在裡面。好胜、竞争,儒释道三家都禁止的,都没有竞争的意思在裡头。所以门户之见是个错误的知见,那是什麽?自私、傲慢,从这裡产生出来的。真的道心平气和,跟儒佛完全融会成一体,真正的儒跟佛道也融成一体,真正的佛跟儒道也是成一体。你看我们的历代祖师你就知道,他们的着作都留下来,我们看近代印光大师的、圆瑛法师的、谛闲法师的,在香港早年倓虚法师的,这些大德们,包括禅宗的虚云老和尚,都是大德!他们对儒、对道都尊敬,决定没有毁谤,决定没有排斥。

我们现在提倡的《十善业道经》,你看《十善业道经》前面雍正皇帝的上谕,那就是序文。这篇上谕是节录的,不是全文,全文我看到了,在《道藏》裡面。我也读《道藏》,我把这篇全文抄下来,现在也印在《十善业道经》的后面,让你看看雍正皇帝上谕的全文。所以这三个融合成一体,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分。我们今天虽然是学佛,我常讲佛还是要扎三个根,一个根不够稳,一定要三个根。儒的根是《弟子规》,所以诸位要晓得,儒的根是中国五千年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国在全世界无比殊胜的就是家庭教育。

所以这个古文明,只要家庭教育会被重视,中国这个古文明就会在世界上永远屹立而不败。它的教育内容是伦理、道德、因果,这个必须要知道。在过去,每个地方硬体的设施,代表教学精神的,家教,代表家教的是祠堂。在从前的祠堂,除了春秋祭祀,那裡头没有人活动,做什麽?办学,私塾。私塾设在哪裡?都是设在祠堂。我小时候还念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在祠堂裡头。第二个代表道德的是孔庙,我们一般称文庙;还有个武庙,武庙是关帝庙,有的人称关岳庙,裡面供奉的是关公跟岳飞。最重要的是文庙,孔庙代表着伦理、道德。另外还有个城隍庙,城隍庙是道教的,代表什麽?因果教育。你看哪个地方没有这三种设施?无论你到哪个地方,你一定会看到那个地方有城隍庙、有孔庙、有祠堂,这三个一定有,三教鼎立。

以后加上佛教,佛教的寺院庵堂也在中国各地普遍建立,佛教的根是什麽?十善业道,用三皈五戒、十善教化众生。所以诸位想想,像一张桌子一样四个腿,多稳固!这个国家民族能够长存在世界上,也经过许多的zai 难,但是并没有毁灭,原因就是什麽?它的根太稳固。只要这个根在,不但中国人有福,全世界的人都有福。所以我常常说世界要安定先要中国安定,中国安定了世界就安定。中国靠什麽安定?要靠传统文化才会安定,这个不能不知道。

中国经过最近这一百年的zai 难,满清亡国之后,社会就动乱不安,对于我们传统文化造成严重的打击,这是很多学术界的人士忧心忡忡。所以在台湾首先有《四库全书》的影印、《四库荟要》的影印,这对振奋人心起了很大作用。接着我们看国内《四库全书》、还有《四库》的续编都印出来了。江**提倡的「以德治国」,**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个讯息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有复兴的讯息了,好事!我们在这二、三年当中全心全力的在推动《弟子规》的学习。特别要求学佛的同学,你在佛学裡头真正能够学得好,总要记住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他老人家两句重要的遗言,第一句教给我们「以戒为师」,第二教我们「以苦为师」。我们真能够持戒,不怕吃苦,你道业就有成就,如果你不能持戒,怕吃苦,你不能成就。

我常常劝勉同学,世尊当年在世,看到他的物质生活很苦,苦中有乐,有真乐。你们看到现在人享受这些物质文明,享乐,乐中有苦,你要认清楚。乐中有苦享受不得,苦中有乐是真乐。儒家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乐;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真乐!佛教人离苦得乐,但是苦跟乐世间人不认识,世间人把苦看成乐,觉悟的人清楚明白,我们不能不知道。真正在裡面得到乐趣,没有别的,读书。孔夫子自己承认,没有什麽别的长处,只有一个长处,好学,这点就了不起!

我们要发心好学,每天不离开圣贤的典籍,那你是每天没有离开圣贤人,每天不离开经教,就是每天没有离开佛菩萨。诸位一定要知道,如果没有经教,供养佛菩萨的形像,佛菩萨在不在?不在!那个像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一定要天天读诵经典,天天学习经典,这个经典裡面你懂多少你就学多少,天天学,决定不放鬆。活到老,学到老,佛家讲尽形寿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话说得好!为人演说,演是我要做到,懂得多少我做多少,我做出样子来给人看那叫演,别人来问我给他解释叫说。你就晓得教化众生,佛家讲普度众生,是以身教为第一,就是我们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言教是辅助,是其次,最重要是身教。所以才能够感动人,才能够帮助自己,成就自己,帮助别人回头是岸,帮助别人破迷开悟。我们能够这样学,自己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淨土,那就大患永灭。

寂绝无为,大患永灭,在我们这一生这一世真的做不到,但是我们应该在这个世间能放下的儘量多放下,要觉悟,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不要给自己加重负担,那你就错了。就是建一个小道场,像印祖所说的,二十个人在一块共修,也要随缘而不攀缘,为什麽?攀缘就苦。攀缘你要求人,求人人家未必答应;随缘,有这个缘,很欢喜,很好,没有这个缘,好好修自己,自己修行有成就自然有感应,不用操一点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涅槃八味  (第二集)  

2006/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51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明十地位。这一共有十九首颂,我们上面经文讲到第三首,说到法身不朽,因为它具足「涅槃八味」。八味第一个是「常住」,三际常存,十方恆在;第二个是「寂灭」,寂绝无为,大患永灭。今天我们来看第三个,第三个「不老」,不迁不变,无增无减。实在是不容易体会到,这是大乘涅槃的境界。八句都不好懂,为什麽?不是我们的常识。譬如讲常住,在我们感官的世界裡,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有过去、现在、未来,有此界、他方,跟佛菩萨所证的、所说的完全相违背。所以这个境界,佛祖一再跟我们说唯证方知,你不证得,你没有办法理解。这裡面有个大道理,总的原理原则,这也是我们世间人无法证得的,那就是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麽?涅槃八味就是讲宇宙真相。

「不老」,我们人为什麽会老?你看每个人,从童年,这我们看到的,到少年、到青年、到壮年,慢慢到老年,人生必经的历程,哪有不老的?这是经上世尊随世俗说的。所以佛说经依二谛,讲涅槃、讲法身是依真谛说的,就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他们见到的。另外一种,随我们的境界,随我们凡夫知见,告诉我们有生老病死、有成住坏空、有生住异灭。这一说我们就懂,一点疑问都没有。讲不生不灭、讲常住不空、讲不老不死,这个我们就迷惑了。他讲的是真的,我们今天所体会到的真的是虚妄的,不是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就像此地所说的,不老,怎麽不老?不迁不变。不迁就是没有移动,永远不变,也不增也不减,永远保持它的原状。原状是什麽?原状是空,万法皆空。这个空不当作无讲,所以佛法这个空难懂,我们提到空就误会了,以为空是什麽都没有这叫空。佛法的空裡头有「有」,空有不二。诸位天天念《心经》,《心经》裡面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麽?色就是森罗万象,这是色。空是什麽?空是法性,森罗万象是法相。我们用性相来讲,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是空,相是有,所以有即是空,空即是有,空有是一不是二。这个话难懂,愈说愈迷煳,为什麽?我们凡夫因为有分别有执着,不知道事实真相。

什麽时候我们能够见到像佛菩萨一样的境界?佛告诉我们,你只要把执着放下,不再执着,不再分别了,你就见到。只要你还有分别、有执着,譬如执着这个身是我,有我、有你、有他,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那你就永远见不到,你见的是妄相。凡是相都是虚妄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永远见到的是虚妄相。虚妄相,你并不知道它是虚妄相,你以为它是真实相,错会了。这个境界难懂,佛在经上常常讲比喻,比喻讲得最多的是「梦幻泡影」,虽然讲四个,其实是以第一个为主,梦。我们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到醒过来之后,这是一场梦,假的,什麽也没有。你正在作梦的时候,学佛经的人可能有这个经验,在这部经裡面念多了,印象深刻。一下想起经上讲的,这是梦,梦幻泡影,不是真的。如果你在作梦当中想到这不是真的,这个地方有一道牆,不是真的,走过去,真的就过去了,就没有障碍,梦中有这个经验。只要你知道它是梦,不是真的,它对你就没有障碍。

现前我们在这个房子裡面,佛也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我们很在意、执着,这个房子这裡有门,那裡有窗户,这个地方有牆,就出不去了,门关起来就出不去。有没有能够就走出去?有,还不止一个。我在圆瑛法师《愣严经讲义》序文裡面看到,他老人家自己说的。进到寮房裡休息,门关了,突然想到有桩要紧的事情要办,披了衣服就出去,真的出去了。出去之后,突然想起来,门关着,我没有开门!再回头一望,门是关的,推一推,就不行了,怎麽出来的?于是就想到佛经上讲的,在那一时那一刹那当中没有执着,没有想到门是关的,没有想到,居然就走出来了,老和尚有这个经验。再回头就进不去了,为什麽?有分别执着了。那一刹那当中,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证明佛讲的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坏就坏在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对佛讲的他们那个世界的现象,我们完全不能理解。而且他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世界,不是两个世界。还是古人讲的那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可见得障碍不在外面,障碍在自己。佛说了,我们要是捨去对世出世间法的执着,你对于宇宙之间的真相就能看到少分。像圆瑛法师这种情形,少分,他那时候一时没有执着。没有执着门的开关,没有这个念头,反正从这儿走过去就是了,他就出去了。稍稍有一点执着就不行,就出不去了。真的放下,房子裡面的牆壁是毫无障碍,他能通过,阿罗汉就能通过。你看身可以通过,为什麽?身也不是真的。如果身是真的,也不能通过。真的在那个境界裡,所有一切都是虚妄相,都不是实在的。真相!

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对我们读经、理解佛经确实是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个事情唯证方知,你不证的话你不知道。科学是用仪器的实验,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发现,所以数学是科学之母。现代的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是假的,物质从哪裡来的?无中生有,有还归无。所以他们讲,物质是什麽?是场裡面变现出来的。场是什麽?场是能量。能量稀薄的时候就叫场,能量在集中的时候它就会变成物质。这个说法并不希奇,因为能与质的转变,这个事实的发现很早了。我们晓得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理论发明的,把物质变成能量,物质虽然不多,但是变出的能量很大,这个做到了。可是怎麽样把能量变成物质?科学家现在做不到,能与质的互相转变。如果我们要是懂得把能量变成物质,那我们地球上物质的资源就永远不会缺乏。

所有一切物质都是能量变的。能量在太空当中,真的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物质不用了,就把它化成能量,不必要储藏,用不着储存。我们念极乐世界的这些经典,述说极乐世界大众生活的状况,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那个世界乾乾淨淨一尘不染,为什麽?所有一切染污全部变成能量,没有了。要用的时候,随着念头变。极乐世界的人想吃饭了,能量马上就变成饮食,百味饮食就摆在你面前。你享受尽了,不用了,不用就没有了。你看也不要收拾,也不要洗碗,也不要收拾碟子,全都没有了。你们看这个世界多妙!我们这个世界上,现在真是一流的科学家,知道有此可能,但不知道怎麽做法。我不知道这些科学家有没有读过佛经?这个事情不但佛经有,不是什麽了不起的高等的科技,为什麽?欲界天就有,高等的欲界天。

欲界天有六层,这个诸位都晓得。我们通常讲忉利天是第二层,忉利下面是四王天,往上去,第三层夜摩天,第四层兜率天,弥勒菩萨就在兜率天。第五层叫化乐天,你就知道,变化、快乐!第五天裡面人的生活就像极乐世界所说的,想吃什麽他有办法变,把能量变成物质。他想住房子,房子就现成的;想穿衣服,衣服就在身上,不用裁缝。随心所欲,变现出来的。第六天,最高的一层天,福报更大,所有的一切享受都不要自己变。第五天要自己变,第六天不要,不要从哪裡来?第五天供养他,第五天变化之后供养他。他不用了,当然他比第五天还高明,不用的话马上就恢复成能量。所以能跟质的转变,欲界天裡面第五天、第六天都做到了,何况极乐世界!在神通裡面讲,这是比较大的,这不是小神通。

小通,那是天人都具足,不但天人有,鬼神也有。鬼神能变身相,变现你家亲眷属的样子,多半变的是你已经过世的家亲眷属,变这个样子,目的多半是来诱huo你,那是不怀好意的。这些佛在经典裡面都给我们说过。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确实,证到不要说是太高的位次,四圣法界就有了。你看小乘阿罗汉不是证到偏真涅槃吗?他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断,都在!可是像这裡常住、寂灭、不老,他有没有?有,他都有。六道裡面的时空他突破了,但是诸佛刹土他还没有达到,还见不到;也就是空间维次无量无边,他突破一部分。

所以佛经上给我们说,阿罗汉的天眼能见一个小千世界。阿[少/兔]楼驮那是例外的,他是修得的,不是报得的;普通阿罗汉是报得的,证得阿罗汉果的时候一定就有。阿[少/兔]楼驮是例外,他是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这是释迦牟尼佛教他的。他得到这个定,他这半个头,他不要用眼睛,都能看,所以他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讲阿罗汉天眼的极限就举他为例子,普通的阿罗汉只见到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昨天给诸位报告了,是一千个银河系。他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观掌中菴摩罗果」。好像你手掌上拿了个水果,你说你看得很清楚;他看小千世界,就是看一千个银河系,就像看手掌心裡面的东西一样,这麽大的能力。你要记住,这个能力是本能,你有、他有,我们大家都有。都有,现在为什麽没有?现在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了。怎麽迷了?因为你有执着,道理在此地。你只要把执着放下,于世出世间法不再执着,这个能力就恢复了。

菩萨比他能力高,菩萨是把分别也放下了;佛是最高的,佛把妄想也放下了。麻烦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不肯放下,所以你的智慧、德能、相好虽然跟诸佛如来一样,你不能证得。你要是证得,此地这个涅槃八味,本来就是!所以阿罗汉,证到阿罗汉,不老、常住、寂灭他都证得,但是是少分。少分,对我们六道众生来说那就是了不起,不可思议了。他不能跟上面比,那真的叫比上不足、比下有馀,确实不迁不变、无增无减,阿罗汉,所以他不老。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很细心去体会。我们生在这个世间,如果对于分别执着澹一点,老化就减缓了。有些人我们看他,我看到一位老和尚,九十多岁,前几年看到的,九十多岁。可是跟他见面聊天,看他的举止动作,顶多是一般六、七十岁的人。我们听到他九十多岁非常惊讶,那是什麽原因?年龄虽然增长,他的老化非常缓慢,没有别的,分别执着很澹薄,绝对不像一般人斤斤计较,很随缘。你跟他谈,什麽都好。这就是烦恼轻、智慧长,不但智慧长,老化也缓慢了。你看稍微轻一点,如果统统没有,没有了就不老了。我们从这个理去推,能相信。所以,我们如果要想年岁大还能保持着年轻人的活力,你不要用药物,药物决定有副作用。你要好好的修行,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办到了,为什麽?你本来不会老。

涅槃八味是本来有的,就是因为我们起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什麽都要看澹,有好,没有也好;得到好,失掉也好,决定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你的心就自在,你的心就解脱了。心裡面念头真的是解脱掉,那你的身体决定是健康长寿,青春永驻。我们看古人形容修道的人,说是「鹤髮童颜」。看到人怎麽样?头髮白了,那当然年岁很大了,八、九十岁。可是你看他的皮肤,你看他的动作、精神,像童子一样,童子十几岁。中国过去,男子二十岁成年,不满二十岁就叫童子。八、九十岁的人能够保持着十几岁的生态,除头髮之外,那也给你示现的,告诉你有这麽回事情,鹤髮童颜,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现在懂得,明白这个道理,他少烦少恼,没有烦恼,他才能做到。如果一天到晚妄想那麽多,他什麽都做不到。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认真学习的。增减,增是增加一点,减是减少一点,没有增减,才真正的不迁不变。如果有增有减,做不到,情况可以好一点,就像我们凡夫修行一样。真正能够在八、九十岁,还能保持着童子一样的生态,这是烦恼很轻很轻,世缘真的放下了,才会有这种情形。

我们人都爱美,不需要去美容,佛告诉我们,相随心转,境随心转。相是属于境的一部分,所以首先要转的决定是身体。身体是境界裡面跟起心动念最为密切的,起心动念影响整个身体。起心动念的频率少,而且起心动念都清淨、都善良,真正做到纯淨纯善,没有染污,没有不善,这个样子你的相貌就能改变,它随着心转,你的体质也会改变。我们看江本博士水实验的报告,我说得很多,这是把起心动念会影响我们周边一切万事万物,他用这个做实验,证明真的会有影响。当然第一个影响就是自己的身体,身心的健康。他发现,他告诉我,几十万次的实验,水结晶呈现最美的就是爱、感恩,感恩的心跟爱心呈现是最美的。如果我们在这上下功夫,对一切人、对一切物、对宇宙自然现象,充满真诚的爱心。生活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万物对我都有恩德,我念念感恩,你的身体会是最健康的,也是最完美的。

佛在经典裡面给我们示现,我们前面所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果报。释迦佛做出的样子来给我们看,让我们体会果必有因,因决定是善因,没有恶因。善护三业,你所得到的头髮、眉毛,相好!善护三业。言语真诚,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恶口,没有绮语,你得广长舌相。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纯淨纯善,你所得的相好不迁不变、无增无减,那是最完美的。为什麽?增加一点,多馀的;减少一点,就不足,不增不减就是恰到好处。佛跟我们说这是修得的,而实际上,你要知道实际上你自性本来是这样的。要知道了,我要增一点,或者它就胖一点,我要减一点,它就瘦一点。所以你起心动念「我要怎样」,就有增减;只求纯淨纯善,其他一切随其自然,那就会恰到好处。

换句话说,不要自己有意思就好,自己有一点意思在裡面反而不好。这种说法,一般世间人听到有没有反对的?有,肯定有反对的。什麽理由反对?他说你们学佛修行人怎麽这麽消极?好像这个对社会、对国家没有贡献。你们在这个社会上,取之于社会,对社会毫无贡献,这就是社会的寄生虫。确实自古至今有些人是这样批评,他批评的错不错?这些姑且不论,为什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迷的人,他是迷的见解;悟的人,他是悟的见解。真正觉悟的人见到,他怎麽样?他向你看齐,他向你学习,增长他的信心,坚定他的意志,他要求超出世间,这是上等人,佛家讲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也算是上乘人,他看到了,他也觉悟,他也会学习你。学习你,看到你这麽快乐,你没有忧虑,没有烦恼,年岁这麽大了,而看到形相像年轻人一样,他羡慕,他向你学,中等人。

我过去没有学佛之前,读历史,每个朝代史书裡面都有一篇叫「隐逸志」。隐逸,隐士,这些人有道德、有学问,一生不替社会服务,不做官,史学家还给他立传。我以前不懂这个道理,我说这有什麽好立传的?青史留名,那是立功、立德、立言,留给后人做榜样的。这种人他虽然有学问、有道德,一生没有对社会做过什麽贡献,为什麽要给他立传?总想不通。以后学佛才明白,他对社会不是没有贡献,有贡献,有什麽贡献?给社会人做一个很好的榜样。自爱、自律、守法,这就很难得。

他们可以做善、可以做恶,都有能力,善恶都不做。过他一生平凡,天天游山玩水,跟几个朋友过着所谓半耕半读的生活。自己有一点点小土地,几亩地,种点粮食、蔬菜,养点家畜,他就能生活,非常快乐。朋友来了,在一起作作文章,作诗、填词,唱唱歌,饮酒作乐,他做的是这个,这样的生活,我们一般人讲是神仙生活。生活并不很富裕,非常快乐。所以是「不求闻达于诸侯」,跟这些官场上的人没有往来,过他的田园生活。世间真正有德行、有能力的人而不遇,就是没有人知道他,孔夫子所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以这些隐逸的人是君子,给社会人做很好的榜样。他不会造反、不会作乱,他享受他田园的生活。真的有学问、有道德,有很多确实无所不通,他愿意过这种生活。我们才晓得,这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做个好样子。

如果说佛教也是社会的寄生虫,对社会没有贡献,那你看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是的,衣食是大家供养的,他过的是托钵的生活,可是他对社会有回馈,用什麽回馈?教学。今天我们看看学校裡面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他没有从事生产,他的生活也是靠大家帮助,他对社会的奉献是教学。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学生之多,不计其数,你怎麽能说他对社会没有贡献?这是错误的观念。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涅槃八味第四。第四是「不死」,从本不生,今亦无灭。这个话是真的,佛在经论上常常跟我们讲不生不灭,确实没有生,怎麽会灭?有生则有灭,不生当然就没有灭。我们眼前这些现象,要知道是幻相,有没有生?没有生,这就难懂。好在现在科学家很多新发现裡面告诉我们,物质没有生灭。所以大科学家不承认宇宙之间有物质的存在,他不承认,他说只有场存在是真的。场是什麽?是能量,可以说这个说法非常接近佛法裡面所讲的阿赖耶识。但是真正能够见到阿赖耶识的人,佛经上告诉我们不动地的菩萨,不动地是第八地,八地才见到阿赖耶的现象。

科学家,在我相信他们是用数学推演出来的,那就是能量变成物质。它变成物质,物质存在的时间很短,短到什麽程度?总是万分之一秒,我们怎麽能觉察到?换句话说,它生,你看到它生,它已经灭掉了。我们看到的是它的相续相,前一个灭掉,后面接着又生。实在讲这个现象是相似相续,为什麽?如果是相续相,前面跟后面是完全一样的,这才叫相续。前面的相跟后面的相不一样,但是很接近,不完全一样,相似相续。正如同我们看电影,你看电影的底片,我们看胶卷是一张一张的幻灯片,前面一张跟后面一张不一样。它放映的速度太快,我们看到好像银幕上的画面有动作。这种常识我们都知道,其实你要拿电影银幕上的影像来讲,它有没有生?它有没有灭?银幕上乾乾淨淨,一丝毫也没有染着。

银幕就好比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真如本性。这些现象是幻相,有体它就会有这些现象,可是这些现象,你要知道决定不存在。所以佛在经上用「梦幻泡影」做比喻,比喻得好。佛知道所有现象确实不生,因为你说生,它已经没有了,已经灭掉了。你再说第二个,第二个又不是前面那一个,就像换一张幻灯片一样。电影我们现在知道,一秒钟它的镜头开关二十四次,也就是说那个相存在的时间多久?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就没有办法看到它是假的,眼睛被它欺骗了,以为是真的。我们看到喷射飞机在空中飞行,一个小时飞行速度一千公里,我们用五百分之一秒的相机快门去照它,照出来的飞机好像没有动,看得清清楚楚,在五百分之一秒的时候它是静止的。你再按第二张,你接着照第二张、照第三张、照第四张,现在就是摄影机照它,最好是用从前的摄影机,因为它裡头有底片。连续照几张,然后放在银幕上,好像它飞行了,其实每一张是每一张的,你看到的是相似的相续相。佛告诉我们,我们眼前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确实没有生、没有灭。

你人从小到老不是一个人,不要说从小到老,你就是一秒钟,我们在这儿坐一秒钟,一秒钟已经有多少个我?好像电影片已经放了多少张?佛在《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秒钟,一秒钟我们弹指,我们弹得快可以弹四次,一秒钟弹四次。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一秒钟弹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两个十万八千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我们在这裡一秒钟,我们所有一切现象已经在那裡生灭二十一万六千次了。这个说法我们在讲席裡向诸位报告过,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说,为什麽?太慢了,还嫌太慢了,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可能是万分之一秒,十万分之一秒,百万分之一秒,千万分之一秒。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太少了,太慢了,你怎麽能知道它的生灭?所以佛家讲不生不灭。如果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这句话毫无意义。是这一种虚幻的现象,它生灭的速度太快,可以说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没有生灭了。

我们这样去理解它,就能体会到这个事实真相。真正要是肯定了,你接受了,不怀疑了,那我问你,你还怕不怕死?你真的觉悟就是没有生死,哪来的恐惧?所以你要晓得,一般人贪生怕死,那个恐惧是真有,生死没有,恐惧是真有。真正晓得事实真相,恐惧没有了,这叫什麽?了生死,了是明瞭,明瞭「从本不生,今亦不灭」,哪裡有死?也没有老,也没有死。

我们这个现象,这个幻相,没有法子停住。就是像《仁王经》上佛讲的方便说,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能不能停住?不能停,真的那个速度比这个还快,不晓得快多少倍。很难得,近代科学家发现物质不是真的存在。物质的现象,佛经上这两句话是千真万确,「从本不生,今亦无灭」,所以哪有生死?真的没有生死。我们要想契入这个境界,真正看到这个情形,像佛所说的,我们把一切执着放下,丝毫执着都没有了,阿罗汉,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有没有见到?没有,为什麽?因为阿罗汉还有分别、还有妄想,他心是动的。这样微细的现象,阿罗汉心太粗,还见不到。菩萨把分别断掉了,他还有妄想,还是见不到。一定要到如来果位,妄想断掉了。妄想断掉,妄想的习气没有断,他对于其他的事情没有什麽大障碍,对于这桩事情有障碍。所以法身菩萨确实有能力在十法界随类化身,能够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相,应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有这样的能力。

可是这种微细的相,他知不知道?当然知道,为什麽?我们都知道了,我们从读佛经、听佛讲经说法知道了,他们当然知道。那要问他亲自见到没有?还没有,我们能想像到。为什麽没有?虽然他无明断了,他还有无明习气,那个习气会障碍他这一层。如果连这个都没有障碍的话,佛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毫无意义了。所以习气障碍极其微细的现象,他心还不够清淨,还见不到。佛给我们说到哪个等级见到?八地。八地菩萨,无始无明习气断得差不多,快要断尽,这时候他见到了。就是科学家讲的物质生灭的现象,那是他亲眼看到的,这是心清淨到这样的程度。

这真正是宇宙人生的实相,佛经裡面讲诸法实相,一切法,因为一切法是物质,物质现象如是,精神现象就更微细了。阿赖耶的见分,我们讲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相分从哪裡来?相分是从见分缘自证分而变现成物质,相分是这麽来的。所以先有见分,后有相分,见分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灵魂。阿赖耶的见分是灵魂,阿赖耶的相分是质体,是物质的体;在人是人的身体,在动物是动物的身体,在植物是植物的身体,在山河大地是泥沙物质的身体,在佛法裡面总称之为微尘。这是佛经裡面讲的科学,现在称为自然科学。

今天科学的发展是两个方向,恰恰相反,一个是太空物理,研究宇宙,无穷大;一个是微观世界,量子力学,无限的小。一个向大去研究,一个向最小的。所以从微观裡面看到原子、电子、粒子,现在还有一个名词叫夸克,愈分愈小,这是什麽?物质的基本现象。有科学家讲宇宙的原点,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现在这个现象还是在膨胀。这种说法许多科学家也勉强承认,科学家不敢讲这是真相,为什麽?恐怕以后再过若干年又有新的科学发现,会把以前的推FAN。

他说宇宙有个原点,这个原点非常小,但是他这个说法跟佛经裡面讲的「大小不二」很接近。佛法确实这样说的,大是讲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我们在《华严经》前面读过「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讲那个大世界我们都无法想像。讲到小的世界,佛说微尘裡面有世界,微尘多大?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可能是现在科学家,大概他也不是看见,他一定是推算出来的。宇宙的原点那是微尘世界,那个裡面的世界跟外面大世界没有差别,为什麽?大是法性,小也是法性,法性没有大小,法性没有来去,法性没有先后,就是说决定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法性没有生灭。涅槃这个八味跟法性是一个意思,所以说法身不朽,因为它有这八味。

他说那小的程度,我们过去也曾经做过报告。科学家有个比喻,比喻说我们头髮,头髮很细。把头髮切断,好比我们这是个头髮,把头髮切断,切断它有个平面,这个平面很小,平面的直径排这个宇宙的原点可以排多少个?他说一百万后面有三个亿,一百万亿亿亿个宇宙原点。这个原点,大概我们现在世界上最高倍的显微镜也看不到。这麽小,它爆炸出来是个大宇宙,我们要问,它怎麽爆炸的?什麽原因爆炸的?这个可费解了,科学家都在探测、在摸索。到如来果地上,他不是探索、不是摸索,他亲眼看见的。
如来的智慧不是他一个人有,他说得太好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能力,相是相好,平等平等,大家统统都有。他现在有,我们现在好像没有了,他说得很好,「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把原因说出来了。他跟我们的差别在哪裡?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就叫诸佛如来;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就叫凡夫。但是你要晓得,妄想分别执着是假的,不是真的,问题就是你不肯放下,不肯放下就是执着,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多读经,虽然没有证得,好像走路一样,还没有开步,可是我们现在研究地图。心裡面确实有这个概念,我要到哪裡去旅行,要採取什麽交通工具,从哪个路线,心裡有底子了,只要肯干、肯落实,目的地就达到了。

佛教我们的落实没有别的,就是放下。佛也有善巧方便,教我们先放下执着,也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讲的先断见思烦恼。烦恼是错误,烦心、恼乱;见是错误的见解,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都错了;思是思想。换句话说,我们的想法、看法全错了,没有一样是正确的。即使现在科学家解释宇宙这些现象,还是错误的,为什麽?他是从比量推断,不是他亲证的境界;只有亲证才是真实。推想,有的时候真叫「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们现在明白了,为什麽你怎麽样推你都推不出来真相?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有聪明,没有智慧,聪明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古老的谚语讲得非常之好,「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如果用在对哲学家、对科学家来讲都不为过。

佛陀教导我们,我们能够心服口服,没有别的,他不妄语。他教我们自己亲证,我们服了。他不是叫我们相信他的,他说什麽我们都相信,不是这个意思,他要我们亲证。他给我们说了,我们对他相信,这在佛法裡面叫正信。因为佛不妄语,我们相信他是正确的,可是我们自己达不到他的境界。这只是信心的过程而已,初步,最后怎麽样?最后我们自己亲证,那叫真信,那才管用。我们只相信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自己不能亲证,你在这个世间可以做个好人。佛决定不会叫我们作恶,这是肯定的,叫我们做个好人。如果你要真正了解宇宙的真相,那你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弃掉,你才跟他一样彻底见到,亲自见到了,就是见到真的这些现象是不生不灭。

现象怎麽有的?现象本来就有的,决定是幻相,刹那生灭,说刹那这个时间已经很长了,刹那的万分之一。所以我们用几乎是生灭同时来形容,我们没有法子体会到。我们看电影,一秒钟二十四张幻灯片已经把我们迷住,我们看起来非常逼真。说一秒钟有二十多万的生灭,我们怎麽能辨别它是生灭相续相?见不到。常常想着,无论我们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体的接触,就是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常常把佛这句话记在心上。能帮助你放下执着,帮助你放下分别,对于我们用功(这叫真功夫,放下是真功夫)会大有帮助。我在早年常常教同学们,时时刻刻要念着《金刚经》上两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应作如是观」。还有更简单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听到虚妄,你就想到什麽是虚妄?就是不生不灭,这个地方讲的「从本不生,今亦无灭」,根本就没有生灭,根本没有生灭是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教化众生,佛在经上是怎麽形容他的?叫「水月道场,空花佛事」,说得好!那是什麽?那就没有生灭。水月是水裡面的月亮影子,我们建道场,建道场是水月道场,水中之月。你说有还是没有?你说没有,在水裡面确实月亮的影子在裡头;你说有,真的是了不可得。我们眼前所有的现象就是这样的。空花是怎麽回事?空中没有花。眼睛生了病,害过眼病的人有这个经验,看到空中有花,眼睛好的人看不到,眼睛有病的人才看到。空花水月,这是形容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应化的真相。难得的是他知道,他一点不迷惑。我们在六道轮迴,生生世世是什麽现象?还是空花水月。

经典、祖师也常讲,「梦裡明明有六趣」,这六道轮迴,六道轮迴是作梦,梦中,迷的时候是作梦;「觉后空空无大千」,觉是醒过来,哪来的六道?没有!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所以觉悟过来是什麽境界?一真法界。你记住,只要是二就是假的,所以菩萨修行证果叫入不二法门,这个理很深。什麽时候你能够做到不二,从哪裡做起?自他不二,你要从这裡做起,这是最近的。我们有自己,遇到对象就是他,如何能做到自他不二?真的是不二,为什麽?一体,一体是法性。我们今天坚固的执着,我不是你,你不是我,自他决定是二,这就没有法子。这就是六道的见解,迷惑颠倒的认知,错认了。

从自他不二慢慢提升上去,生佛不二。中峰禅师《三时繫念》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是什麽?自佛不二,我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此土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此土,极乐娑婆不二。这好难!为什麽这麽难?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永远是对立的。没有对立就不二,对立才产生二,二就错了。现在讲和谐,确实自性是和睦的,决定没有不和,不和错了。大宇宙讲的是什麽?太和。中国在几千年前,圣人就告诉我们,太和、中和、保和,《易经》裡面讲的。和为贵!宇宙是和谐的,在佛法裡面讲,性相是和谐的,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是和谐的。整个宇宙是和谐的,为什麽?没有一样是对立的,找不到对立,在哪裡?在一真法界、在极乐世界。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记住,你真正能把内心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化解掉,使你的身心和谐,你肯定生极乐世界。为什麽?你跟极乐世界已经同一个鼻孔出气,通了。极乐世界裡面的大众,绝对没有对立的念头,把对立化掉之后,你的心跟极乐世界佛菩萨的心是一个心。我还有人事物的对立,还有喜欢、还有怨恨,你要知道,念一辈子佛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去不了。为什麽去不了?你没有办法感,佛没有法子应。所以你要记住,经上讲得很清楚,心淨则佛土淨。你的心清淨,这清淨心感,佛是清淨心应,他就起感应道交。佛心是清淨的,我们以不清淨的心去感,没有办法应,这个道理你要懂。我们心稍微清淨一点,不是完全清淨,你可以感应到佛现相给你看,甚至你能看到极乐世界,你去不了,道理在此地。怎样才能去得了?你要永远保持清淨心,可不能再有染污,那就行。

要想保持不染污,没有别的,你一定要放下。头一个放下我执,放下我执实在讲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个功夫太难得了。你对一切人平等,对一切物平等,物比人的范围大,物是指什麽?十法界的众生,还是平等的,上面对佛菩萨,下面对饿鬼、畜生、地狱,平等没有高下。平等心现前,转意识为妙观察智,你对于天地万物的看法不一样了,你看到什麽?你看到和谐,你看到没有冲突。所有一切冲突、不和,都是自己迷了,不是外头。所以中国圣人不能说没有智慧,真智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什麽看到外面不和?实际上是自己不和,你才会看到外面不和;自己真正和谐了,你看外面也是和谐的,所以要用佛眼看世间。佛眼看世间,世间所有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你也见到了;你见到他的本来面目,同时你也见到他的迷惑。

六道就是一真,一真便是六道,不二!问题是你怎麽样来帮助这些众生觉悟?这就是菩萨事业,你想帮助他觉悟,你自己先觉悟。佛在经上说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要帮助别人觉悟,先要自己觉悟,自己觉了之后,你才能帮人觉悟。帮人觉悟,人的根性不相同,所以方法无量无边,没有定法。现相也没有一定的相,法也无定法,因人、因时、因地、因缘而异,你有妙观察智。妙观察,时空维次没有了,前面讲常住,三际、十方没有了。你能看到这个众生过去、再过去,什麽时候迷的,什麽原因迷的,你都看到。然后你跟他说法,你为他示现,叫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所以很容易帮助众生。

可是这裡面还要知道,众生有生熟不一样。熟了,很容易度他;没有熟,度不了。就好比我们到树林裡面去採果实,我们提篮子到树下去看,先採什麽?熟的先採,没有熟的,过几天再来。所以,根熟的众生先度,根没有熟的,帮助他增长,不能度他;没有善根的人帮助他种善根,示现佛的形像给他看,让他阿赖耶裡面种善根。或者我们念佛的名号、念经文,念一句、二句、四句偈都可以,或者念一个经题,让他「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叫种善根,他有善根了。善根成熟他就会开悟,他就能证果,佛氏门中,不捨一人,大慈大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涅槃八味讲到第四句。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涅槃八味  (第三集)  

2006/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52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昨天讲到法身不朽具足涅槃八味裡面的第四条「不死」,今天我们再看下面的第五条「清淨」,安住清淨,诸障悉尽。「清淨平等觉」是《大乘无量寿经》经题裡面的一句话,经题的前半段讲的是「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一句讲的是果。果怎麽来的?当然有因,所以接着就讲「清淨平等觉」。心淨则佛土淨,我们念佛求生淨土,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安住清淨。障是业障、魔障、烦恼障、所知障,这些障碍从哪裡来的?总的一句话来说,心不清淨,才有这麽许多的障碍。清淨的标准是什麽?离障,诸障悉尽,你要把障碍放下。我很想放下,可是就是放不下。尤其是魔障、业障,哪个人不愿意放下?不但是修行人希望放下,不是修行人他也不希望有业障,学佛、不学佛都乐意放下障碍。为什麽放不下?

佛在经典裡面无数次的教导我们,众生本来成佛,众生本来是佛,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分别、执着都是障,在大乘教裡面把它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烦恼障,第二类是所知障。见思烦恼是烦恼障,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是所知障,不放下不行!真的想放下,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懂得,首先佛教导我们不再执着。凡是这些业障现前,决定是分别执着的念头非常重。如果这些念头澹薄,这个障碍有,不是没有,没有你就不到人间来了,也就不会到六道,所以肯定是有,只有程度上的差别。
在日常生活不能够不断欲望,所有一切烦恼的根就从欲望来的,贪欲。贪欲的对象无量无边,佛法裡面把它归纳为五欲六尘,无量无边的对象,总而言之,出不了这几大类。五欲,财(贪财)、色(贪色,男女之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五欲是人生离不开的,如果贪着就成了障碍。对贪着的念头真的放下了,放下就没障碍,虽没有障碍,佛菩萨还是非常的慈悲,做榜样给我们看。

释迦牟尼佛王子出身,他不是出生在贫寒之家,而是富贵之家。十九岁离开家去修道,你看王位捨弃了,妻子捨弃了,富贵捨弃了。我们讲的五欲,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他全捨掉了,去过一个苦行僧的生活,而且一生不改变。你想想看这是什麽意思?他为什麽要这样做?这就是无尽的慈悲,他给我们做榜样,不是说说就算了,他自己真做到了。像我们这品经前面读过的「不求五欲及王位」,他捨掉了,他是不求,他生下来就有,有也捨掉,也不要了。我们没有,再去追求那就大错特错,哪有这个道理?你求这个,你心不清淨;你心不清淨,所有一切障难你要受。

佛的一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清淨的榜样,一生安住清淨,这是我们常常要想到。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像,听到佛的名号,就要想到佛当年在世,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不要用「我们」,为「我」所示现的,我才能得受用,我要向他学习,他是我最好的榜样。现在我们怎麽学法?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你真正想学,第一个你要能捨,捨就是放下,第二个你要能忍。在六波罗蜜裡面,捨就是布施波罗蜜,忍就是忍辱波罗蜜,你要能忍、能捨,这是先决条件。然后重要的,你要能持戒,你要不怕苦。佛告诉我们,佛灭度之后,我们以谁为老师?世尊告诉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我讲经的时候讲过,这个苦,世间人看起来苦,可是那个苦中有乐,真乐。孔夫子当年在世,不富裕,生活也很清苦,但他过得很快乐,尤其是他的学生颜回。你看现在的《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是快乐,那是苦中有乐。那个乐是什麽?乐是从内心裡面生出来,在佛法裡面称之为法喜,不是外面刺激的关係,是法喜。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苦中有乐,你要是能得到,真正得受用。我的老师早年把佛法介绍给我,他给我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世间人看,学佛了,要出家,要不杀生,要不吃肉,这个生活太苦了。其他的不要说,就是这几桩事情他就受不了。他不懂,这裡头有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不是普通人能见得到的。谁能享受得到?真学佛的人能得到。学佛,佛是谁?释迦牟尼,你要向释迦牟尼学习你才会得到。

古今中外大圣大贤,他们都懂得这个真理,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麽?身心清淨,一尘不染。一尘不染就是诸障统统断掉,悉淨就是全断了,还有比这个更快乐的吗?换句话说,你还有业障,你还有烦恼,还有忧虑,还有牵挂,还有得失,你是凡夫,你身心都不清淨,你的灾障一大堆。灾是凶灾,障是障碍,学佛,障碍你开悟、障碍你修行、障碍你证果;念佛,障碍你功夫,你念佛不能成片,你念佛不能得一心,你念佛不能往生,什麽原因?你有障碍。由此可知,清淨是多麽重要。

大乘教派别虽多,方向目标是一致的,总的目标就是禅宗裡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教下所讲「大开圆解」,淨土宗所说的「理一心不乱」。虽然各个宗派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明心见性、大开圆解、理一心不乱是一桩事情,三个名词,这是我们真正修行的目标跟方向。淨宗讲理一心不乱是安住清淨,是真正安住清淨,诸障悉尽,这是大涅槃的境界。如果得到的,你没有得到理一心,你得到事一心也不错了。事一心是什麽?烦恼障断了,理一心是所知障破了。

得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给诸位说,到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不到极乐世界,我到华藏世界也是实报庄严土,无论你到哪尊佛的报土,统统是生实报庄严土。为什麽?你的资格在那裡!他只跟那一道相应,上上乘。如果功夫只达到事一心,事一心是烦恼障断了,所知障没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馀土。是得什麽?得一部分的清淨,不是圆满的。小乘人也叫涅槃,阿罗汉所证的涅槃叫偏真涅槃,在我们《华严经》的地位上来讲是七信位的菩萨,《华严》七信位的菩萨就是我们淨宗裡面讲的事一心不乱。用《华严》的话来说,对世出世法执着断了,就是不再执着,不但这个世间,世间是讲六道,出世间是讲四圣跟一真法界,都不执着。这是得部分的清淨,不是圆满的。有这样的功夫,不生淨土他也超越六道轮迴;六道轮迴真的不清淨。修学其他法门,有这样的功夫,他来生到哪裡去?四圣法界裡面的声闻法界、缘觉法界,我们佛门裡面一般讲小乘,小乘是断见思烦恼,无明跟尘沙没断。

还有一种,那就是淨土,特别的殊胜,无比的殊胜,叫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断,尘沙烦恼也没有断,他也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生哪裡?生凡圣同居土,所以淨土的殊胜不在上面,就在凡圣同居土,这个真了不起。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你要不断见思统统出不了六道,可是遇到淨土法门,不断见思也能往生。往生不但超六道,而且超十法界,这个殊胜无与伦比,无比的殊胜,不能不知道。可是要能把烦恼伏住才行,不能说临命终时烦恼还起现行,还起贪瞋痴慢,这不能往生,要把它伏住。

伏比断容易太多,伏是什麽?暂时,断是永远断掉,没有了,暂时的,这个功夫要有。这个功夫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怎麽练?在境界裡头,境界,物质境界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裡面有善缘、有恶缘。顺境善缘你要忍耐,要忍!怎麽呢?不起贪恋,就是说把你的烦恼要能够控制住。逆境恶缘,譬如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伤害你,不生瞋恚。在一般人一定是心裡很难过,不服,甚至要报复,没有这种念头。无论在什麽境界裡头常常保持着心平气和、若无其事,用什麽方法来保持?淨土宗就是用一句佛号。我们贪的念头,贪心、喜欢的念头一生,赶快一声阿弥陀佛把贪念打掉,恢复到阿弥陀佛。瞋恚的念头起来了,不服或者报复这样的念头起来,赶快南无阿弥陀佛,用一声佛号把这些不好的念头也把它压住。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常常在这上用功夫,保持我们的清淨心,这个清淨心就是念佛的心。我心裡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麽都没有。

真能保持得住,烦恼一冒出来,赶快阿弥陀佛把它压住,这叫真念佛人,这是会念佛人,一般讲三年到五年就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麽意思?就是功夫得力,真的把你这些烦恼控制住。这个控制住,诸位要知道是暂时的,功夫成片是暂时能控制得住,但是这个机会你要抓住,为什麽?这样就能往生。再把功夫向上提升,提升到事一心、理一心,不要紧,到极乐世界再去提升,这是真正聪明人。为什麽?极乐世界修行的环境好,换句话说,在那个世界裡面,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没有叫你生烦恼的地方,决定不会起贪心,也决定不会有怨恨心。

极乐,怨恨没有了,怕的是有贪心。为什麽不起贪心?因为你所需要的都是随心所欲。譬如我们平常讲吃的、穿的,你想吃什麽东西,念头一生,你吃的东西都摆在面前了;你不想吃,它就没有了,自然变化的。你要不要为这个烦恼?当然不要。你要穿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不需要裁缝。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生活,就跟我们这个世界他化自在天一样,你说那多快乐。化乐天,第五天,一切受用还要自己变化,第六天的福报大,不需要变化,动个念头就在眼前,不用了就化掉,也不需要储藏。你居住的房子乾乾淨淨一尘不染,什麽家具都没有,你说那个多自在。统统不用。有客人到我家来怎麽办?我连个椅子都没有。来多少客人他就变多少个座位,而且房子可以大、可以小,这奇怪,不可思议。人多,房子就大,人少,房子可以小,房子可以在地面上、可以在空中。《无量寿经》跟《观经》裡面告诉我们的。在那个生活环境裡头,你怎麽可能起贪心?这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缘殊胜。

在那边,老师好,阿弥陀佛亲自教你;同学好,诸上善人,给诸位说,都是等觉菩萨,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样的菩萨们,在西方极乐世界太多了,这是你的同参道友,同学。这麽好的老师、好的同学,你天天增长智慧、增长德行,智慧、德行增长,你自性裡面的德相就自然现前。我们真的对世尊在经典裡面为我们介绍的,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能信,不怀疑,真的发心想去,这一生真去得了。

我在这一生当中,学佛五十五年,亲眼看到念佛往生的,预知时至,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有好多位。没有亲见,听别人告诉我的,差不多上百位。这在佛法裡面讲叫作证转,这些人念佛往生的瑞相给我做了证明,告诉我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他的同学,他的老师是谛闲法师,锅漏匠也是谛闲法师的徒弟,念佛三年,站着往生。这是近代的事,距离我们不远。

甚至于畜生往生,我头一次听的也是谛闲老法师说的。那个时候他在浙江温州头陀寺做方丈,那是个小庙,他庙裡有隻公鸡。那时候庙裡生活很苦,连时钟都没有,早晨起来确实是鸡报晓,早晨鸡叫,大家就起床。那公鸡很有灵性,大众早晨上早课,晚上的晚课,那个公鸡都参加,牠走在后面,跟着大家一起念佛、绕佛。有一天,早课散了,人都走了,公鸡还不走,还在那裡绕。香灯师就告诉牠,早课完了,要走了。牠走到佛像面前,好像是拜了三拜,站在那个地方就往生了,站着走了,站着往生。谛闲老和尚依照出家僧人的礼节替这个公鸡安葬,也给牠做了一堂超度的佛事,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看看,我们想到这隻公鸡前世一定是出家人,你看投胎投个畜生道,还在庙裡头,不离开庙。我们就想一想,这隻公鸡在庙裡修行,牠还有贪瞋痴慢吗?前世没修得好,要修好就早往生了,怎麽会到畜生道?前世应该是修得不错,在畜生道裡面,善根还能现前,这个事有。连在饿鬼道的,甚至在地狱道的,当然愈来愈少,这是肯定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这是一时煳涂,临命终时把不住,起贪瞋痴慢,这个念头一动,就落在恶道去了。

佛讲的话不是假话,贪欲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就怕临终最后一念错了,念头错了,贪瞋痴慢起现行,佛号忘掉了。所以人死之后将来到哪一道去,或是生天,或是往生,关键都在最后一念。四十八愿十八愿裡面说得很好,一念十念决定往生,就是临终那一口气,那一念是佛号,决定往生。因此助念这关係很重要,怕的是功夫不得力的人,有人在临终帮他助念,时时刻刻提醒,不容许他有错误的念头现行,这样就能够帮助他,真的帮助他往生。所以助念的功德是无比的殊胜,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

佛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可是到最后证果的时候就变成三门,这三门是什麽?就是三皈依裡面讲的佛、法、僧。佛法僧代表的是什麽?《六祖坛经》裡面讲得很明白,「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你就晓得觉正淨三门,到证果的时候、大彻大悟的时候,一定是这三门。你看宗门,禅宗跟性宗,他们最后证果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走的是觉门。教下是正知正见,大开圆解,正知正见,他走的是正门,也明心见性。淨土宗跟密宗都是修清淨心的,走的是淨门。清淨心,六根清淨,诸障悉尽,他也见性了,见性就成佛,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最后就剩三门,三门任何一门你只要能入进去,就是见性了,见性,一切法门全都得到。觉悟了,觉悟哪有不正知正见的?哪有不心地清淨?心地清淨决定觉悟,决定是正知正见,所以是一而三、三而一。没见性时候是三门,一见性就是一样的,圆融无碍。

这三门说老实话,比较起来觉门太难,那是顿悟,那真的是上上根人,烦恼轻、智慧长,不容易,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教下是渐悟,要依照经典去修学。经典很多,要按部就班,像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时间很长,但是他是步步高升,中下根性的人都能成就,时间长。最方便的是什麽?淨,这个裡面就有便宜了。所以淨宗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无论什麽根性比起前面都方便,真方便,前面这两门要跟淨比那难很多。淨宗只要你安住清淨心,放下身心世界,这一条很重要。身心是自己,就是说对自己也不执着,对自己什麽?当然最重要是生活,有得吃很好,没得吃也好,有得穿很好,没得穿也好,没有一样不好。有多馀的一定布施帮助别人,别人有缺乏的,我有多馀的,我应当帮助人。身外之物一切放下,你的身心才真清淨。这个样子,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有一个不成就。

在现前,把我们的业障、习气统统控制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些烦恼习气虽在,那边没有缘。给诸位说,善恶缘都没有,因为善恶缘都是染缘。那边是淨土,那边是淨缘,没有染,纯淨纯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二边都没有才叫真善,那就恭喜你了,安住淨土。所以你就晓得,就是带业往生的人,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所得的乐就是大涅槃的乐,前面我们讲的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淨统统得到。这个事情一生当中可以成就,可以完成,你要不认真抓住这个机会,太可惜了。

多久才能完成?我们看古人的例子,我们看《淨土圣贤录》、看《往生传》,多看几遍,看个十遍、看个二十遍,激发自己的道心。为什麽他们能,我不能?你看了之后才晓得,快的三年,慢的五年,三年到五年肯定成功,所以古大德讚歎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你想想,你参禅,你学教,三、五年能成就吗?三十年、五十年未必能成就,可是念佛法门,三、五年真能成就。就是在现前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现在要学,学安住清淨,千万不要给自己找麻烦,这样念佛你就有把握决定成功。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下面第六句,「虚通」,虚彻灵通,圆融无碍。这是八味裡面的第六。看到这一句,我们就想到佛门裡面表法用圆,法lun常转,法lun,轮就是圆。圆是圆满的意思,什麽叫圆满?诸位想想,什麽样的形相能够显示出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些是大乘教裡面重要的哲学思想,也是佛给我们讲的诸法实相。什麽东西能显示出来?确实无过于圆。

圆,你看圆是个几何的图桉。圆有圆心、有圆周,圆周是有,代表有;圆心有没有?圆心没有。在几何学裡面,圆心是抽象的,你不能说有,你不能说无;它真有,但是它没有形相。几何裡面讲的点,点没有形相。我们要用个东西点一点,再小,用放大镜一看,它是一大块,变成面积,不是真的点。所以真的点没有形相,没有形相是空。空不是无,我们一般人听说空,空就是什麽都没有了,不是的。佛法裡面的空是有,实在讲就是几何学裡面讲的点,讲的圆心,是这个意思。所以说非有非无,你说它有,没有形相,没有一点痕迹,找不到;你它说没有,它真存在,为什麽?圆周是从它形成的,没有圆心哪来的圆周?所以佛用这个做标志,好,非常有意义。

佛法裡面常常用作标志的三个东西,圆是用得最多的。第二个就是莲花,用莲花来代表也是很多。莲表什麽?出污泥而不染,表这个意思,代表染淨不二,凡圣一如,它有意思的。第三个也常见,用卍字。我们看佛胸口有个卍字,那是三十二相之一。卍字表吉祥,万善同归,取这个意思。可是这三种符号、标志,外国人讲mark,三个用得最多的是圆,就是轮。

我们从这个形相你就要细心去体会,它代表整个佛法。圆周是代表法界,代表十法界依正庄严,也代表一真法界,用佛学的名词来讲它代表法相,圆心代表法性。法相是从法性变现出来的,《华严》说了,宇宙万物依正庄严,从哪裡来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相是心性现的,心性之所现。《华严》讲体、相、用,体就是心性,用就是能现能变,相就是现相。法界虚空,森罗万象,世出世法依正庄严全都包括在其中,然后你就晓得,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同一个心性。所以佛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我们在前面没多久念过的。所以我们常说,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关係非常密切,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哪有不和的道理?哪有不慈悲的道理?哪有不协助的道理?左手痛痒,右手去给它抓抓,就是一体!你要问,它痛痒它的,与你有什麽关係?一体。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佛很讲道理,说出事实真相之后,要我们自己去亲证。证明佛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有没有讲错,这一点很了不起,不能不叫人佩服到五体投地。

真的是一体,在一真法界,我们前面讲的诸佛的实报庄严土,那裡面的住众各个都晓得。为什麽?他都见性了,对于整个法界众生他都通达明瞭,圆融无碍。但是十法界裡面的众生,他心不虚,所以他就不能通达,还有障碍。而障碍最严重的是六道,六道裡面最严重的是三途。人天比较聪明,好教;三途业障很重,很难教。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根,根利、根钝,三途的根就很钝,人天根就比较利,都有烦恼,都有业障。

业障的浅深对我们修学影响很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真正的功课,要认真去做的,摆在面前第一门功课就是消业障。有业障,「虚」就没有了。虚是讲什麽?讲心。「通」是讲它的作用,就不通了。业障在哪裡消?也就是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功课怎麽做?在生活上做,在处事待人接物裡面去学习,学习谦虚,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导我们,真诚、清淨、谦虚。

我们在最近这些年来跟国际上许多宗教朋友往来,我常常用四个字送给他们,我们大家共同勉励,这四个字就是「诚敬谦和」。希望我们做到真诚,没有虚伪;恭敬,没有傲慢;谦虚,没有自大;和睦,互相学习,互助合作。慢慢的我们都能够觉悟,都能够明瞭,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事实真相。为什麽我们不能明瞭?坚固的执着所谓是门户之见。自尊自大,轻慢别人,造成对立,造成矛盾,甚至造成冲突,这些都毫无意义,完全错了。所以任何宗教的典籍,我们用诚敬谦和这四个字统统都能找到,这四个字是所有宗教裡面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德行。所以我们说,不同的放在一边,慢慢我们再去研究,所同的我们应当要把它发扬光大,认真努力来学习。

所以在世间做学问、出世间修道,最重要的是心要虚。《易经》裡面讲「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的人得益处。自己满,自以为是,你就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那你什麽都得不到。人要能够常存谦虚,真的受益,为什麽?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如果不认真的学习,这个东西淘汰不掉,一定要认真学习才能够淘汰得掉。认真学习到哪裡学?除了自己之外,个个都是老师。在大乘菩萨戒裡面,《菩萨戒经》,佛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对待一切众生都把他看成是我们的父母,佛讲他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要常常存这个心,你天天都在进步,天天福慧增长,学无止境,成就你自己圆满的智慧德行。哪一个人,不管他说话不说话,那个形象都是自己的好样子。他做错了呢?错了也是提醒我们,好样子,我有没有犯他那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学到了。他做对了、做好的,我想想我有没有?没有要向他学习,如果有,要好好的保持不要失掉。

所以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必是必定,肯定的。三个人是什麽?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行,那两个人一定是我的老师。好人,向他学好;坏人,他常常提醒我,我有没有那些毛病,有赶快改,所以他也是我的老师,他在我面前示现,让我好好反省,全是恩人。毁谤我的,侮辱我的,无论他是有意、无意,我都把他当作善知识看待。他毁谤我,我听到了,我好好想想我有没有过失,有过失,感谢他,他提醒我,我赶快要改;我没有这个过失,我也感谢他,为什麽?他替我消业障。我现在没有这个过失,过去肯定有,生生世世不知道干错多少事,怎麽可以生气?怎麽可以不高兴?我听了难过、不高兴,那你想想我错了,他来考试我,我没有通过。

中国老祖宗教我们教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生活、工作、处世遇到障碍,过失决定不在外面,在哪裡?一定在自己。这个话讲绝了,真正是一等智慧才能说得出这个话。反求诸己,什麽问题都解决了。如果自己不向内心去求,专门看外面,你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今天整个世界动乱,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不少中国人所讲的志士仁人,他们都忧心忡忡,常常参加这些国际和平会议,寻求化解冲突恢复世界和平之道,几十年来找不到。原因到底在哪裡?没有向内心求,只向外面。这两个族群冲突了,这两个宗教矛盾了,这两个国家发生战争了,都是说这个对、那个不对,那个对、这个不对,这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从哪裡?从自己内心,这才能解决,彻底解决。

从内心裡面求,才发现古圣先贤、每个宗教创始人都是大圣大贤,他们的教诲如果我们认真去学习,什麽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解决问题要回归到本位,把自己父母教的、老师教的,有宗教信仰,你宗教经典裡面所教的,你有没有把它学好?先把自己的学好,然后再去看看别人的。看别人什麽?要向他学习,为什麽?他也是圣人教的。如果你带着有成见,我是学佛的,佛法第一殊胜,其他宗教不如我,这个态度你就不能解决问题,你在製造问题。解决问题是什麽?我对于佛教学好了,我每个宗教都要认真学习,决定没有矛盾,决定没有冲突。如果要有冲突、有矛盾,圆融无碍这一句就讲不通。为什麽不圆融?为什麽会有障碍?我们的心不够谦虚,我们的灵(灵就是悟性)还有障碍。你看看问题在哪裡?还不是在自己吗?不在外面。一定谦虚要做到彻底,领悟没有丝毫障碍,这样就通了。

我跟天主教徒、跟ji 督教徒谈,我读《圣经》,常常读,虽不是天天读,确实是常常读。我在任何地方住,你到我书架上去看,决定有《圣经》、有回教的《古兰经》,有印度教的经典,我很认真的学习。你看看佛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是不是佛?耶稣也是一切众生之一,那他本来是佛,摩西本来是佛,穆罕默德本来是佛。我们决定不是只尊重释迦牟尼佛,只尊重阿弥陀佛,其他的佛都不尊重,那就错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麽所有不同宗教的经典都是佛陀的教诲。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的谦虚才能贯彻,领悟才没有障碍,你才能通达。障碍不在外面,是在自己;换句话说,自己的经裡面所讲的没有真正的领悟到。

《华严经》上讲的这几句话,可以说圆圆满满包括一切,「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讲性相不二、讲理事不二、讲因果不二,这些最高的哲学的理念你要是明白,你要是能体会,自然放下分别执着,就能跟一切众生交往圆融无碍。所以我跟十多个宗教做朋友,我们的感情非常融洽,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全心全力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我们不讲促进,我们讲恢复,为什麽?社会本来是和谐的,世界本来是和谐的,现在不和了,不和是什麽?迷失了自性,迷失了圣贤的教诲。

西方有些人对中国有批评,说中国人总是离不开古人那个框架,什麽都是古人好,愈古愈好。所以,中国人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没有新东西;换句话说,中国人守旧,没有进步,没有进取。这些话我们听了有什麽感想?西方是有创新,好像天天在进步,中国永远没有进步,但是西方人对中国人也有一点佩服。佩服什麽?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很少动乱,这是他们非常佩服的。他的社会动盪不安,什麽原因?创新,创新一定把旧的推FAN。中国人对旧的非常尊重,不敢推FAN。

学了佛之后,我们对这个道理明白了。中国古圣先贤不是凡人,大圣大贤,不是凡人。大圣大贤,他们的示现,他们的言教,我在讲经的时候常说,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所以中国人不讲创新,创造、发明,中国人很少说。你看孔夫子,孔夫子有没有创新?没有,有没有创造发明?没有。夫子自己说得很好,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述是什麽?全讲的是古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古圣先贤的教诲他认真的学习,他学了有心得,教导学生,没有创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看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裡面给我们说,佛一生所说没有创新、没有发明,也是像孔子一样述而不作;佛所说的是古佛所讲的,古佛所教的。

圣贤之学没有别的,无非是教我们回归自性。自性是本有的,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你自己自性裡头圆圆满满。要怎样才能够回归?才能恢复?一定要清淨,一定要虚彻灵通。所以满招损,谦受益,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有凶,唯独这一卦,只有这一卦,谦卦是六爻皆吉,没有凶。你在生活上,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正能做到谦虚,你就什麽都通了;换句话说,什麽障碍都没有了,圆融无碍。

尤其是处事待人接物,为什麽跟人不能相处?为什麽人与人之间有矛盾?你细心想想,不够谦虚,过失不在对方。你要是讲「我没有错,错都是他,他不对,我对」,这个矛盾永远不能解开。如果你要回头想想,我错了。明明是他错,为什麽我也错?你念念《金刚经》,「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问问你有没有?我跟他对立,我相有了,人相也有了,众生相、寿者相全具足了,你不是菩萨。你这才发现我真错了。他错得小,我错得大,我怎麽还着相?我禁不起外面境界诱huo,外面境界一诱huo,我的烦恼习气就冒出来了。谁错了?真的是自己错。别人错不过是一桩事,小事而已。我一回头,我违背自性,我所学的东西学到哪裡去?老师教给我的,不但我没有做到,我真的没有懂得!

这样才真正发现自己的过失,从这个地方改过自新。对于别人,我们看作佛菩萨的示现,我们对他只有感恩,哪有责怪的道理?我学成了,我周边环境这些人物统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修己就是化众,教化大众。自己不修,经念得再多,注解看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度不了,实在说也度不了别人。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你细心去观察,一定是先自度,而后感动别人,收到教化众生的效果。如果自己没有度,都度不了,要想教别人,效果怎麽会现前?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自己不虚心,那种傲慢、自以为是的习气常常发作。自己不知道,佛菩萨看看笑一笑,一句话也不说,为什麽?你还要好好的学。

这些话我们在讲席裡面也做了多次报告,人生在世只有一个目标,学习。真的,夫子说得不错,他说我曾经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我在这裡想,想什麽都没有真正的利益,不如学也。说明什麽?人生在世唯一的一桩事情,就是学习。真正学好了,我就讲毕业了,开悟证果,毕业了。毕业有层次,有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研究所毕业。如果这一生没有学好,就是说你这些毛病习气都还没有能断得了。这一生做人还不错,没有什麽太大的过失,小过失常有,大过失没有,来生再学,再到人道来。再到人道来是什麽?我常讲留级!好像我们念书一样,我念的三年级,三年级考的分数不够,留级,明年还要去念三年级,就这个意思。如果这一生的功课学好了,门门都及格,来生我就念四年级,往上升。实在是太差劲了,过失太多,降级。降级是什麽?从人道降到畜生、降到饿鬼、降到地狱,降级。

你把六道看成一个学校,这是六个年级,我们现在在四年级,下面有三途。六道,我们是在三善道,上面还有两个级别。所以人道修好了到天道,欲界天,欲界天的功课做完到色界天,色界天的功课做完就到无色界天,往上升。人死了,来生还到人道,享人天福报,我说那是留级,你们想想我说的话对不对?当然做人最殊胜的,是你这一生好好的修淨土,你来生到极乐世界去。那叫什麽?那叫上天才班,因为你超得太远,你超出十法界了。你看看我们上面,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上面声闻、缘觉、菩萨、佛,你看看你超了多少?这个真是世间第一等有聪明、有福报的人,他在人间一下跳出去。

佛在经上讲得不错,多少菩萨,这个菩萨是指什麽?指十法界裡面的菩萨,没有机会遇到这个法门,所以他们学得很苦,时间非常长。四圣法界往上升一级很不容易。这是我们讲席裡常说的,多说是有好处,怕你忘掉。见思烦恼断尽,超越六道,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的习气还在。所以在四圣法界裡修什麽?断见思烦恼习气。见思烦恼习气断完,他就升一级,缘觉(辟支佛)。辟支佛修什麽?辟支佛修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真的断了,他就升级升到菩萨。菩萨断什麽?菩萨要断尘沙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的习气断完,他又升了一级,十法界裡面的佛。佛修什麽?佛破无明,无明断掉了,离开十法界,生到华藏去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菩萨断什麽?断无始无明习气;无始无明习气断尽,证究竟圆满的佛果。记住!好,今天时间到了。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涅槃八味  (第四集)  

2006/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1653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我们接着讲法身不朽,涅槃八味,接着看第七。第七是「不动」,寂然不动,妙绝无为。这个意思跟中国道家所说的非常相似,在佛法裡面就是定功。这个定功不是普通的定功,就像《愣严经》裡面所说的「首愣严大定」,《华严经》上所讲的「师子奋迅三昧」,都是这个意思。寂然不动,妙绝无为,说明这个大定是自性本定,不是修得的,所谓是性定。你见性之后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这样的,涅槃八味如果少一个,你没有见性。涅槃跟见性是一个意思,法性本来具足的。佛在「出现品」裡面讲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自性本定是德,确实是如如不动。《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还是属于修定,不是性定,性定是寂然不动。

我们现在迷失太久,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教我们回归自性,就像禅宗裡面所说的,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回来,那就行了。本来面目是什麽?法性身,不是这个肉身,法性身。法性身就叫做法身,法身决定具足八德,八德就是涅槃。我们前面学过的「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淨、虚通」,接着看这裡「不动」,最后是「快乐」,涅槃乐。

我们学佛的同学也常常听说,佛家教学的目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话我们听得耳熟,一般人也都能说得出来,可是得乐到底是什麽乐?是涅槃乐,不是普通的乐,不是人间之乐,也不是天上之乐,也不是四禅天禅味之乐,是如来果地上大般涅槃之乐。这个就很不好懂,为什麽?不要说我们在这一生,可能我们在生生世世许多生中,也没有遇到一个证般涅槃的人。不但大般涅槃没有遇到,连偏真涅槃阿罗汉也没遇到,你怎麽能体会到涅槃之乐?可是这个地方八个字的形容,实在讲是给我们透了一点讯息。
寂然不动也不好懂,古人用比喻跟我们说,像水。深山裡面你见到一潭水,面积不大,一潭。水非常清,因为它没有污染,从水面上就一直看到水底,清清楚楚,毫无污染。这个水平静,没有风。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就像这个样子。现在麻烦了,现在是一切时中,就是睡觉也不行,为什麽?睡觉会作梦。梦是哪裡来的?梦是心动来的,所以你心没有静下来。如果心静下来,妄念不起了,你睡觉就没有梦,睡觉作梦还是妄念在起作用。所以身体是在休息,意识没有休息过,都还在起作用,这才叫刹那不住;住就是停的意思,从来没有一刹那停过。停就是不动,停就是定功。

所以世尊跟我们讲,世间人修行,修禅定,真正得到禅定,过去谛闲法师告诉我们,谛老在香港住了不少年,常常给我们说,他在晚年八、九十岁的时候,告诉我们。他一生当中,对于中国这些修行人,得禅定的他见过,听说的当然更多了,亲眼见过,开悟的没有。但是修禅如果不开悟,出不了六道,不开悟出不了。要开悟才算数,才算是成就,不开悟不算成就,那个功夫就很不得了。

三界裡面禅定功夫浅深分八个等级,佛门裡面常讲四禅八定。四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果报在色界天;八定就要再加上四种,那就更深一层的定功,果报在无色界天,不是在欲界天。因为得到禅定的人,欲是动的,爱欲,烦恼习气再多,用这个名词全都包括。得到禅定,爱欲就被控制了。就像水,爱欲是波浪,波浪有小波浪、有中波浪、有大浪,这是形容什麽?形容我们念头在起伏。

平常没有什麽刺激你,你的欲望也不大,很容易满足,真正做到于世无求、于人无争,你的波浪就很小,还是动的。这个我们自己知道,念佛的时候会夹杂妄想,晚上睡觉会作梦,这就是有小波浪。如果我们对世缘分别执着很重,一心一意要去追求,那就于世有求,在这个世间有求,于人当然就有争,所以竞争。你的波浪就大一些,你跟知足常乐的人比的时候,一比就比出来了,他的心比你静。如果有更大的欲望,现在人是有更多的事业,你一天到晚都在担心,你有忧虑、有牵挂,你有许多的事情放不下,那叫大风大浪。

心就像水一样,浪愈大,烦恼愈重;烦恼重,智慧就没有了。诸位要晓得,智慧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就跟水一样,水在起大浪的时候,照的作用都没有了,水在小浪的时候还能照得很清楚。像我们在香港隔海看九龙,香港这个海不大,是个海湾,有没有浪?有,小浪。你在对面,看到九龙这些大楼的倒影清清楚楚。如果我们这裡挂上三号风球、四号风球,大风浪来的时候,对面倒影什麽都看不到,又何况是狂风巨浪。我们今天生在这个社会裡面,念佛的人比社会一般的人心要清淨一些。纵然是有很多事情不能放下,你有很多事业,可是比起你的同行,你比他们的心要清淨。为什麽?长时期读诵经典,接受佛陀的教诲,多少都会有些利益。其他宗教也不例外,真正学经教的人,心都会比较清淨。

经典裡面的意义深广都是无尽的,你的功夫浅,你所体会到的义理也浅;你的功夫深,你体会到的义理也深。所以同样一部经,每天念,念一辈子不会感觉到疲厌,这叫经典。世间的这些书籍,往往看一遍、二遍,不想再看了。世界名着,文学的作品,看个十遍、二十遍那不得了,再不想看了。唯独经书读不厌,这什麽道理?说老实话,外国人不懂,真正的原因,经典是从这些圣贤自性裡面流露出来的。

自性是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这叫妙绝。无为不是什麽都没有,确实在性裡面什麽都没有,相裡头什麽都有。相上虽然什麽都有,再细心去观察,所有的现象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虽了不可得,它又会兴起十法界依正庄严。妙绝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跟一真法界不一而不异,不能说一样,也不能说两样。这什麽意思?在相上说,不一样,在性上说,没有两样。古人讲水即是波,波即是水。波跟水,一个是静的,一个是动的,不一样,可是它的性是一样的;静是实性,动还是实性,实性不变。我们要细心去参究、去观察,一法如是,一切法无不如是。

所以这个不动,我们要知道它是自性本定。那是不是我每天盘腿面壁?不是的。这种定,大乘教裡面所谓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经上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意思是龙、是象,龙我们没有见过,象见过。你看大象,身体也大,腿也粗,牠站着也好,坐着也好,走着也好,牠的动态很稳重,是个定的相。所以佛菩萨为我们说法,常常举龙象来做比喻。你看牠无论哪个动作,慢慢的,牠不浮躁,非常的稳重。

所以性定跟修定不一样。修定是我们初学,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本性都是不动的,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本来是这样的。可是今天我们迷失本性,表现在外面是习性,习性是动的。本性裡头没有善恶,本性裡面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现在我们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妄想是小风小浪,分别是中浪,执着是大浪;换句话说,妄想是微微的动,分别就起了波浪,很严重,到执着是最严重,波涛,大风大浪。我们现在是这种情形,那就得修定,不修是没法子的。怎麽修法?要把我们的欲望放下,心就会定了。所有一切的烦恼习气,这个不定你去多想想,它的根是什麽?总离不了欲望。欲望的对象太多,世尊把它归纳起来,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世法出世法就说尽了。我们对财色名食睡还有没有欲望?有没有贪求?我们现在有身体,有身体这是不能够避免的,佛教我们怎麽样?适可而止,知止、知足,知足就常乐。

财不必积,每天生活费用不多,尤其是修行人,真放下之后,一天吃一餐就够了。为什麽?饮食是能量的补充,好像汽车要加油一样,没有能量它就不会动。人身体是个机器,这个机器需要能量补充。每个人身体体质不一样,就像车一样,有的车耗油,有的车省油。我们人的体质也一样,修行的人就省油,不修行的人耗油,一天吃三餐还不行,还要吃几道点心,他才能维持他的能量。修行人一天一餐够了,简简单单,他需要的少,为什麽?消耗少!能量消耗到哪裡去?我们不能不知道,大概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妄想多,大风大浪,如果他没有这个补充就没有法子。修行人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心地很平静,心平气和的人消耗量就很少,所以每天一点点他就行了。工作妨不妨碍?给诸位说,不妨碍。

早年我跟李老师十年,三十一岁到四十几岁的时候亲近他老人家。我亲近他那一年三十一岁,他好像是六十九岁。他在台中办个莲社,又办个慈光图书馆,办两个幼儿园,办一个养老院,还办一个医院,自己又在两家大学裡面教书,还在奉祀官府担任主任祕书,你就晓得他每天的工作量有多少。这个人又非常认真负责,所以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工作、教书,还要讲经,还要教我们这些学生。讲经是每个星期讲一次,教我们这群学生,每个星期也是一次,三个小时。星期五晚上要跟我们上三小时课,星期三晚上讲经两个小时。他的中医也是一绝,还有很多人去找他麻烦,请他看病。所以李老师当年在台中,我认识他的时候,要想跟他见一面,要一个星期之前预约,他才能把时间排给你,临时去找他是决定见不到的。三、四天之前跟他约都没办法,至少是一个星期前约定。

这个老人一天吃一餐,吃多少?一碗饭或者是两个小馒头,不是很大的,小馒头,很简单,两个菜,那麽简单的生活。他的工作量我们细心去观察,五个人的工作量,换句话说,一个人要做五个人的工作,他每天吃一餐,就吃那麽一点点,身体健康。七十岁的人,你看他顶多像个四、五十岁的人,八十岁的时候,你看他也不过六十岁。我在台中学他,我工作量没他那麽多,我学吃一餐,很好!但是我的一餐比他吃的多,他一餐两个小馒头,我要吃三个小馒头,比他多一个。那个时候他的生活费用一天两块钱(台湾钱),我一天要三块钱。当时台湾钱大概跟美金比是一比三十八,一块美金是三十八块钱。所以李老师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不超过两块美金,我的一个月生活费用至少需要三块美金。

这就是说明,我们的能量、我们的营养消耗到哪裡去了,这个你要知道,妄想。不妨碍正念,正念消耗的能量不多,妄想消耗能量太多了,就是这个道理。你懂得这个道理,在饮食方面的摄受,你就心裡有个底子,不能勉强。要是勉强学,你会伤害身体,为什麽?你的身体一天需要消耗那麽多能量,你补充不足,你的身体会衰下去,你就错了。应该怎麽学?减少妄念。真正能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的生活自然就澹化了,在这种心态,消耗的能量就愈来愈少。所以,李老师他那个功夫确实是出家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僧团裡面的人就跟他一样,每天自行化他,日中一食。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祕诀就是要把妄念减少,你说生活多简单。

衣服,有几件衣服常常能够节俭使用它,至少可以穿十年,十年不要添衣服。居住,一个小茅蓬足够了,可以遮蔽风雨就行了。生活愈简单,你的心就愈清淨,心愈清淨,身体就愈健康,为什麽?你的身体裡面五脏六腑起的作用就正常。暴饮暴食,这个对自己讲是不自爱。贪吃,口味好,懂得口味的是谁?舌头,食道咽喉下面就不知道味道了。可是你吃的东西吃得太多、吃得太杂,甚至于不卫生,对你的肠胃负担很重,自然影响你的内脏,人的疾病就从这儿来。妄念多决定影响身体两个系统,一个是消化系统,一个是血液循环系统,这两个系统都受到妨碍。所以古人讲一句话非常有道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的饮食起居不能不注意,只要自己稍微谨慎一点,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疾病,保持你的健康,身心健康,精神饱满。

有缘,佛法讲缘分,有缘要帮助众生,佛法裡面帮助,最重要的是教化。实在讲教化众生的工作,大乘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没有中断的。没有言教,有身教,你自己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一举一动都能做别人的好榜样,这是身教。怎样才能做别人的好榜样?佛家讲持戒、修定,就是好样子。所以,我们最近这几年来特别强调,劝勉同学从弟子规落实,从感应篇落实,从十善业道落实,出家的同学再加上沙弥律仪。所以出家人基本的修学科目,四门,就像一张桌子四个腿,你说多稳当;在家人至少要修三个科目,鼎之三足,它不会倾斜,这是性德。为什麽一定要这样做?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到你明心见性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所以这是性德,自性裡头本来有的,我们迷失了。现在要见性,要跟性德相应,那就大有助于见性。佛菩萨给我们表现的,无论在生活上的表现、工作上的表现、待人接物上的表现,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我们要依照这个方法来学,就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在淨土裡面讲,帮助我们得清淨心。心淨则佛土淨,这个道理不能不明瞭。从这个之后,我们才能够慢慢向上提升,提升决定要靠经教来帮助,特别是现代的社会。现在的社会染污比过去严重太多,超过十倍都不止。不要说很长的时间,我第一次到香港是一九七七年,今年二00六年,刚好三十年,中国说三十年是一世。你看我们写这个字,世界的世字是三个十,三十年是一世。三十年前的香港跟今天不一样,我们想到再往前推三十年,六十年,跟现在比,你就晓得六十年前的人很淳朴。

如果我们捨弃经教,古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能不接触社会,社会是个大染缸,没有能力免疫,决定受染污。如果不接触这个社会,我们找一个山上去修行,跟大众脱离,山上盖个小茅蓬,或者是住在山洞裡面,与外面统统隔绝,离开经教,跟无明接近,不会开悟。所以你想想看,接触社会就是掉举,不接触社会增长无明,都不能成功。所以一定要读经,要诵经,要听教,帮助我们明瞭实相,帮助我们开悟,道理在此地。

经教的作用很广,在我们初学,作用就在此地,帮助我们明瞭理事因果的真相,我们才真能放得下;逐渐的提升,帮助我们悟入真实,它有这样大的作用。到我们证果的时候,经教又给我们做证明,我们所证得的境界跟经上讲的是不是一样,一样,正确的;不一样,那我们走错路。所以它的作用很多,各个阶段都有大用处。现在时间到了,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看涅槃最后的一味,「快乐」,无生死苦,有真常乐。这个八句乍看好像不难懂,实际上它的意思太深,确实不好懂。为什麽?这些事情就在眼前,真的是众生迷惑而不能够证得。此地这个快乐,绝对不是我们一般感官裡面所谓的快乐。这个快乐是什麽?就是淨土经裡面讲的极乐,苦乐二边都没有,那才叫真正的极乐。

大乘教裡面佛常说,乐是坏苦,不是真乐。佛给我们讲世间苦,把世间苦归纳为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类。这三大类是在三界裡面,欲界众生从六欲天一直到三途统统都有,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什麽叫苦苦?佛举了个例子,八种,实在讲是无量无边,归纳为八类,这个八类是苦苦。八类前面四个,没有一个人能免得了的,生老病死,哪个人能免得了?生的时候苦,老苦、生病苦、死苦,这是我们的身命。除这个之外,有「求不得苦」,你欲望很多,求不到,所以求不得苦。有「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你没有法子,不愿意遇到还偏偏遇到。再一类是「爱别离苦」,你所喜爱的东西保持不住,你喜爱的人偏偏在远方工作,不能常常在一起,你心爱的物也没有办法跟你常在一起。

我们举个很明显的例子,富贵人家在许多名胜地区,风景优美,建造的别墅。非常喜爱,可是怎麽样?自己工作繁忙,建造的别墅没有时间去住,还请两个工人去照顾房子,给他工钱,让他看这个房子、打扫环境,那两个人真正有福报。这两个人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而所有权的这个老闆,一年难得来住一天,这是什麽?爱别离。你喜欢这个地方的环境,喜欢这个房子,可是偏偏就没有空来住,你在商场上、工作上繁忙。我在年轻的时候还看到有个大财主,那时候我在台湾,他在阳明山建了个别墅,很漂亮,风景优雅,听说这个主人一生只在那裡住过一晚上。我曾经到那边去参观,在那裡面吃过一餐饭,说主人一生只在那裡面住过一晚上,爱别离苦。这都是人难免的。

最后一个,「五阴炽盛苦」。这八苦前面七种是果报,果,这一条是因,所以佛说法总是有因有果。前面为什麽有这七种苦?因就是五阴炽盛。五阴是什麽?色受想行识,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的苦果都是我们身心造的业报。色是讲身,色身,受想行识是说我们的起心动念。受,我们感受,感受有苦乐,感受苦乐马上就有反应,乐生贪爱、贪恋,苦生怨恨。好了,你看一接触烦恼就起来,烦恼起来,苦果又要加深,不会减轻,会加重。想是妄想;行是不能间断,念念不断;识是讲含藏,这些业习种子统统都藏在阿赖耶识裡头。阿赖耶识好像是个仓库一样,藏了这些因,来生比这一生更苦,这肯定的,一世不如一世,麻烦可大了。这是苦苦,这一类我们统统都有。

第二种,坏苦,我们有,得要受。坏苦多半是从物质上来讲的。我们肉体也是物质,一年比一年衰老,就是一年比一年坏,变坏了,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坏苦。我们的居住环境、所使用的物品有成住坏空,成住的时候很欢喜,坏的时候就苦了,就感到沮丧。现在最明显的,一个是你家裡用的傢俱,买来新的很可观、很欢喜,用上几年旧了、坏了,得又要换新的。房子住上二、三十年,不是要翻修就是拆了重建,这坏苦。现在人跟中国古人观念不一样,古人建一栋房屋最低限度可以使用三百年,换句话说,一代一代传下去可以传十代。现在人的观念跟从前人不一样,现在要常常换新,所以建筑物大概都不可能超过一百年,就要拆了重建。因为现在科技发达,技术比从前进步,从前建得坚固,房子能使用三百年。现在到中国,你还看到老的房屋,我前年去游览黄山,顺便看皖南。皖南听说有十几个旧的村庄还保存着,这个旧村庄裡面的建筑都三百年以上。

看看古人居住的环境,用的傢俱是红漆傢俱,桌子、椅子至少可以用一百年。如果像这样,做傢俱的生意就没法子赚钱,所以现在东西做得好看,但是不耐用。为什麽?傢俱商就是希望你常常换,他才能赚钱,所以常常他有新的花样出来,让你自然就淘汰掉。这些都是属于坏苦。什麽叫行苦?行苦是刹那刹那的它在变化,就是你不能够永恆保持。譬如人十七、八岁很好,你没有办法永远保持十七、八岁,你保持不住。随着时间它一定就迁流、就变化,这叫行苦,行苦就是环境是不错,保不住。

欲界这三大类的苦我们统统都有,所以我们心裡要明白,要了解。明瞭之后,我们的欲望降低,我们的苦就减少;如果欲望太多,欲望太高,那就苦不堪言,自找苦吃。所以一个人在这个世间,夫子讲得好,「五十而知天命」,他到五十岁的时候明白人有天命。所以说命中富贵,安于富贵,命中贫贱,安于贫贱,只要知足都快乐,不知足,富贵人也苦。这个道理古时候人懂得的比较多,现在人懂得的很少了。

这些年我住在澳洲,澳洲人懂得,他们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他们放弃物质的享受,对于财色名食睡没有贪心,他知足。他只要生活过得去,他不想要很多的钱,甚至他所需要的,就是够他日常生活就够了,而且生活都非常俭朴,很简单。他需要有很多休閒的时间,过休閒的生活,很快乐。所以澳洲人开店,早晨大概十点钟才开张开门做生意,下午五点钟就关门,就不做生意了,星期假日关门不做生意,去玩了。所以他一个星期赚那麽一点点,他生活够了,行了,他不需要了。

澳洲,也许同学们都知道,他们纳税很重,差不多自己的收入百分之四十五要缴税。但是政府对人民照顾很周到,确实这些税收做公益事业,大环境建设得好。澳洲人常常出去玩,地大人少,没有竞争,所以比起其他地方,生活则悠閒自在。我们看其他的大城市,竞争激烈,那个很痛苦。你要问有没有必要?实在讲没有必要,为什麽?一个人生活所需并不多,何必操那麽多的心,要付出那麽多的代价。你要是想通了,你就会觉得那个不值得,应当要知足常乐,不跟人竞争,过得非常悠閒自在,生活是愈简单愈自在。

欲界,我们现在在欲界,佛这麽一提,我们细心想想都能体会到。色界天是禅悦为食,所有一切需要用的,变化所现的,这个不要说是色界,欲界就能做到。你看欲界第五天化乐天,乐是快乐,化是变化,他想住个房子,房子就能在面前。这个不是幻想,这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能与质的转变,现在科学家懂得这个,这是真的。科学家可以把物质转变成能量,原子弹就是这个道理发明的,少量的物质,一转变成能量就是很大的能量。可是如何把能量转变成物质,就不会了,不知道怎麽变。由此我们知道,化乐天人他们懂得,他们能够把能量转变成物质,跟极乐世界一样。我们想要一件什麽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了,不要裁缝;想吃东西,吃的东西在面前了,不要了,不要就没有了,不需要收拾,不需要洗碗筷。想要住什麽样的房子,这房子立刻现前,要大一点它会扩大,要小一点它也会缩小,随心所欲,你说这个多快乐。

但是怎麽样?苦苦他没有,他有坏苦,他有行苦。坏苦是什麽?因为他有物质,他有形相,形相都会变坏,会随着时间它会变坏。尤其是寿命,寿命他是在定功,定功是有一定期限的。期限到了,定功就会失掉,失掉的时候往上升很不容易,多半往下坠落,这时候痛苦。我们讲色界天人他有生死,虽然是化生,他到那个时候还有死。这就是说色界天人他有坏苦,有行苦。再往上去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好,身体不要了,我们讲灵界,一般人讲灵魂,他不要身体,不要身体就没有坏苦。他也不需要居住的宫殿,没有坏苦,可是怎麽样?他有行苦,行苦就是他这个境界不能永远保持,他有期限的。期限虽然长,总有到的一天,到那一天的时候,他的定就失掉。无色界人定功失掉,多半是堕在地狱,所谓真的是爬得高摔得重,这个一定的道理。不能永远保持,所以叫行苦。

到什麽时候这三种苦才完全断绝?那个定功再加功,超越六道轮迴了,六道裡面这些三苦、八苦、生死全都没有了,那就有真常乐。这个真常乐,佛给我们说是相似的,还不是真的。佛法裡面有个比喻叫化城,好像是变化的一个城,中途站,没有到究竟,究竟还要往上去超越。超越十法界,就是我们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个时候无生死苦,有真常,真常乐就现前,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快乐。

小乘阿罗汉也证得涅槃,那个涅槃不是究竟的,所以佛讲偏真涅槃,出离了六道,没有出离十法界。大乘涅槃是超越十法界,回归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法性土,到一真法界,所证得是法性身,叫法身,涅槃八味圆满具足。佛常讲众生是两种生死,一种是分段生死,一种是变易生死,六道裡面的众生这两种生死都有。超越六道,分段生死没有了,有变易生死。你看它上面还有四个阶级,阿罗汉上面是辟支佛,辟支佛上面是菩萨,菩萨上面是佛。每升一等就好像起一个变化,从阿罗汉变成辟支佛,从辟支佛变成菩萨,从菩萨变成佛了,这个修行要功夫。所以他们那个苦跟我们的苦的感受完全不相同,他们的苦是好像我们念书一样升级,他在这个班上念的课程念得很好,升级了,这叫变易。今年是三年级学生,明年是四年级学生,不是三年级学生,就产生变化;四年级升五年级,变化了,是这麽个意思。到一真法界就没有了,变易也没有了,这是先我们明瞭苦乐。

这个地方讲的涅槃是大乘涅槃,十信位菩萨就已经有这个味道。我们大乘教裡面讲,他现在是接近彻悟的边缘,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已经靠得很近,非常接近,只要把这一品无明断掉,他就超越了。无明在《华严经》上讲就是妄想,妄想是什麽?起心动念。只要真正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裡头不起心、不动念就超越了,十法界就没有了,他就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涅槃八味圆满具足,这就是证得法身。

法身是什麽意思?我们也不好懂,以为什麽?到那个地方还是有个身,那个身就叫法身,其实不然。什麽是法身?身是讲体,他有个体;法是自然运动的规律,它不是乱走的,它有规律的;换句话说,有规则的物体就叫做法身。我们想想大的,我们看到太空当中的星球,它在宇宙裡头运行,这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星球是静止的,全都是在动,它动都有一定的轨道,一点都不乱,那是不是叫法身!它有物体,它有规则,不乱,法身是这个意思。法就是规则,这是自然的规则,不是哪个人安排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身是不是法身?是法身,因为我们这个身是个物体,它确实有规则,这个规则也是自然的,不是人造的。外面眼耳鼻身手足,是自然的,裡面五脏六腑,每个器官它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轨则,也是一点都不乱。你要是真正明白,你就晓得这就是法身。法身这两个字讲的是整个宇宙万事万物,包括我们自己身体在此地。你真正觉悟了,这个身就是法身。

所以有人说,道家有这个说法,人是小宇宙,外面环境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佛法也是这个讲法。所以佛证就是证这个法身,但是我们是不是证得法身?没有,为什麽?真正证得法身,前面讲的涅槃八味圆满具足。我们今天这八个一个都没有。我们今天说我们这个身体是法身,听说的,听佛这麽说的,跟佛、菩萨所证得的法身完全不一样。不要说大乘,小乘阿罗汉,阿罗汉所证得的身,他有能力突破空间维次;换句话说,他能够回到过去,也能够进入到未来。能力虽然不大,佛跟我们讲,他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连昨天都没有办法再回去,明天我们也没有办法,想看看明天看不到。

这就是法身的定义我们晓得,我们没有证得。为什麽不能证得?佛说得很好,哪个人没有法身?一切众生都有法身,为什麽不能证得?实在讲不能证得就是你不能证得大涅槃,大涅槃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这八样。这八种实在讲太殊胜了,真正殊胜是无量无边,佛不过是略举八种说说而已,我们听了之后非常羡慕。佛告诉我们,你只要把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放下,你就证小涅槃,阿罗汉的涅槃;你再能把分别放下、把妄想放下,你就能证跟如来一样的大般涅槃。

我们今天的麻烦,这三样东西真有。佛说这三样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裡头没有,告诉你法身裡头没有,涅槃裡头没有,这是迷。妄想分别执着是迷惑,迷惑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就应该放下,你老还留恋它干什麽?这是大乘教裡头佛常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就是比喻妄想分别执着。经上又常讲回头是岸,你面对的是妄想分别执着,一回头就是圆满的自性。为什麽不放弃?为什麽老是念着这些东西?世间人贪瞋痴慢疑这种习气,对于五欲六尘的执着分别,我们今天犯的病就是这个,所以要彻底放下。

诸佛跟我们有什麽两样?实在讲没有什麽两样,就是他把这个东西放下了。阿罗汉放下执着;菩萨放下执着,也放下了分别;佛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就这麽回事情,放下就是。所以在中国,难得,禅宗六祖大师给我们做了个示范,示范得好。你看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在社会上他也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身分,是个樵夫。山上砍柴到市镇裡面来卖,卖几个钱,买一点米回家去养他的老母亲,樵夫。年轻,二十四岁,居然在五祖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凭什麽?没有别的,放下。神秀不如他,神秀在五祖会下不少年,还担任五祖的助教,跟惠能不能比。原因在哪裡?没放下。你看那首偈子,「身是菩提树」,没放下;「心如明镜台」,也没放下;还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放下。六祖偈子一听你就明白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仔细把两首偈子念念,你就晓得。所以不能不放下,放下就是。

凡夫跟成佛在理论上讲就是一念之间,我们在能大师的一生修行当中看到证明,转凡成圣是一念之间,惠能大师做了好的榜样给我们看。你为什麽不放下?放下原来就是。你看一放下,全通了,为什麽?自性裡面本来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都现前了,所以那个不是修得的,它是性德。如来证就是证这个法身,确实统统都是法身,法身就在面前,没有一样不是。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就这个东西碍事,在面前,跟你讲你也没办法。跟你讲你是知道了,是的,但是你得不到受用。得不到受用不能怪别人,怪自己有障碍,这个障碍不是别人给的,与佛菩萨、与上帝、与阎罗王统统没有关係,真的叫自作自受。所以搞清楚、搞明白了,赶快放下,把贪瞋痴放下。

我教同学入门从哪裡入?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你就能入门。如果这十六个字沾到一个,入门就没分,这个东西害死人,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被它害了。这一生幸亏遇到善友,遇到大乘法,我们明白了,把这个害我们的东西看穿了,你现在还要不要受害?你只要能放下就不受害,不但不受害,它还能帮助你,还能成就你。

佛在经上讲的比喻很好,自己是主人公,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我们的僕人、佣人。迷的时候,佣人做主,主人变成僕人,颠倒了,主人很苦,僕人在造业,主人要背因果。觉悟了之后,自己恢复自己做主人,那些统统都是你的奴僕,它来伺候你,它来替你服务,你看你多自在。所以要知道,罗汉、菩萨、佛,证就是证这个东西,讲也是讲这个东西、修这个东西,教化众生也是教这个东西。真正悟了之后,确实这些人都来帮忙建道场,道场是什麽?水月道场。道场再庄严,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心,绝对没有一个念头,这是我建的道场,没有。就像空花水月,成就性空世界,整个世界一切万物都为你服务。

这个裡头你要懂得能所平等,彼我都是佛经上讲的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我们今天所看见的依正庄严,妙有,妙有非有,《般若经》上讲的。这是你真正入了这个境界,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在不可得裡面建道场,在不可得裡面修万行,修六度万行,在不可得裡面度化众生,得大自在。大经裡面讲,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有个比喻说「游戏神通」,哪能够当真!一当真全错了,决不能当真。所以古人讲菩萨应世「游如幻之法云,生唯心之淨土,修空花之妙行,施谷响之善财,降镜裡之魔军,作梦中之佛事,度如化之众生,证无乘之菩提,总归不二之门,同听一音之法」。

这几句是形容觉悟的人,最低觉悟的人是阿罗汉,你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迴,你没有觉悟。这些,像凡人是听听而已,很羡慕,但是自己没分。放下就是!放下对一切人事物,世间、出世间人事物统统不要再执着。这个话说得容易,真正功夫在哪裡练?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都是你练功夫的道场,或者我们换句话说,都是你学习的课堂。学习什麽?学习放下,学习不执着,学习不分别。妄想是难断,现在只在这两项上下功夫,最重要的是不执着;能够到不执着,再提升一步,不分别,我们的菩提路上就一帆风顺。你看十信菩萨修学十地的科目,你才能体会到一点味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