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法不离生活

佛法不离生活

佛法不离生活

净空法师讲



(共一集)  1999/10/22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展览馆




大会主席丹斯里李金友居士伉儷、大会顾问、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主席、寂公长老、达摩难陀长老、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会长鐘汉源居士、新加坡净宗学会会长李木源居士、伯圆长老、沙巴佛教基金会主席房居士、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联工会总会长江秀坤校长、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

今天净空承蒙丹斯里邀请来到马来西亚做这一次的讲演。我受到邀请,看到两篇讲演的题目,我想了很久。在这样希有殊胜的因缘,如果我们没有机会闻到佛法,那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所以我就想到,不离开这个讲题,我们将《华严经》的经文选节了两段,让大家既能够听到讲演,也能够读到《华严经》的经文。佛在经论上常常告诉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尤其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我们不捨弃这个机缘,将大经用最少的时间介绍给诸位。

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深深的体会到,世间的zai 难频率不断的在增加,我们可以从许多资讯看到,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所以举世之人对於我们现前生活的环境,都非常关心。zai 难到底从哪裡来的?如何能够消灾免难?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这裡面有因必有果,有果一定有因,「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这个理太深,决不是短时间能够说得清楚,能够体会得到的。因為我们从无始劫以来,迷失了自性。用佛学的术语来说,初学的同学听起来会感到困难,用现代话来说,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迷失的时间太长久了。如果不是佛来教导我们,為我们讲解,可能我们永远都未曾想到这桩事情。

就现前zai 难来说,佛给我们讲zai 难真正的因由,是从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為裡面发生的。这个说法初听起来好像很玄。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事实,宇宙从哪裡来的?虚空从什麼地方来的?生命从哪裡来的?星球、星球上的万事万物又是从什麼地方来的?《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世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大乘经教裡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几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世尊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无非就是这三句话的详细说明而已,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这三句话的细说、详解。如果我们对这两句话真正认知,真正的肯定、相信,佛告诉我们,你的贪心在增长,感应来的是洪水、水患,瞋恚是火灾,愚痴是风灾,贡高我慢是地震。今天所谓的自然灾害,我们不知道自然灾害与我们的思想行為有那麼密切的关係。

佛家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这句话非常重要。「依报」是我们居住的环境、生活的环境;「正报」是我们的念头。所以我们想想,《华严经》上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地心是琉璃造成的,透明的、清凉的。我们这个地球的裡面是火,為什麼不相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心裡面充满了贪瞋痴,所以感应得的地心是猛火。西方极乐世界人人心地清凉自在,所以感得的依报也就无比的殊胜庄严。这不是佛菩萨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是我们自己心地感应而现前。这在大乘经裡面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我们必须要用时间去探讨、去研究。

佛教是教学,是释迦牟尼佛对於九法界一切眾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如果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佛教,佛教是现代人所说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他老人家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他明瞭社会是多元的,所以有许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民族、各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居住在一个社会上,如何能够和睦相处、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真正能做到世界大同?这桩事政治做不到,所以世尊捨弃王位,放弃政治。武力也做不到。我们在经典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年轻时代,武艺超群,他可以作将军,他可以作元帅。他知道这个方式达不到社会和谐、安定、繁荣的目标,所以也放弃了。经济与科学技术,这是现代我们亲眼看到的,也不能够增进人民的幸福。物质生活的水平提升了,伦理道德几乎完全丧失了。世间人在开发的国家,富有而不安,没有安全感,精神生活非常空虚。世尊明瞭,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教学。所以他放下一切,从事於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不但以言教,而且也身教。佛经裡面所讲的三轮教诲,三轮是「身、语、意」,无一不是教导一切眾生。他老人家给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样,最好的示范。

前些年我访问北京师范大学,承蒙学校的副校长、教授、学生代表接待我。我看到学校接待室的门口有一块匾额,上面写了八个字:「学為人师,身為世范」。我看到这八个字非常欢喜,无限的讚叹。校长告诉我,这八个字是全校的老师共同拟订的。我回答校长,这八个字是佛法裡面《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说的。他们感觉得非常惊讶!《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内容就是这八个字。最后我把这八个字当中改了一个字,学校也非常赞同,我改的是「学為人师,行為世范」。「行」比「身」意思要广、要深。行是行為,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想想能不能给社会大眾做好样子。如果不能给社会大眾做好样子,我们的思想错误、言语错误、造作也错误。把一切错误修正过来,这叫做修行。修行的定义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行為。我访问中国许多高等学校,把世尊教学的理念介绍给他们,他们听了之后,没有一个不欢喜、不讚叹的。

我们看看现代社会,佛教有许多不同的形态,我们也要清楚,也要明瞭。我记得在一九八二年,沉家楨老居士请我在纽约讲经,我也告诉美国的同学们,我们要把佛教认识清楚,我们到底学的是什麼。现在佛教在社会有宗教的佛教,佛教原本不是宗教,佛法是师道。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称佛為本师,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係是师生关係,我们跟菩萨的关係是同学的关係,菩萨是早年跟随佛的学生,是我们的老学长。但是佛教变成了宗教是事实,我们不能够否定。几时变成的?清朝以后。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的初期,佛家教育的气氛非常浓厚,乾隆晚年到嘉庆逐渐逐渐变成了宗教,我们要晓得、要明瞭。所以现在社会大眾把佛教列入世界六大宗教之一。宗教与宗教之间,彼此不相往来,佛要教化一切眾生就產生障碍了。

每一位同修都知道,佛家讲的四弘誓愿:「眾生无边誓愿度」。眾生无边,没有界限,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国族。度是什麼意思?為一切眾生服务,度是服务的意思。服务裡面最重要的是教学,儒家常讲:「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君、亲、师」是一不是二。世尊做到了,做出了好榜样来给我们看。所以佛教是教育,任何宗教、任何族群、任何不同的文化,都欢喜乐意接受。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佛陀的教学,跟著释迦牟尼佛学。佛教给我们什麼?教给我们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我们自己,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生活环境裡面,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这些人事、物质与我们人有什麼关係?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这是究竟圆满的教学。

佛教教学中心的理念是「戒、定、慧」三学。如果我们把它改变一个说法,戒、定是教我们断恶修善,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向上提升,教导我们破迷开悟;最终极的目标,是帮助一切眾生圆满成佛。《华严》、《圆觉》上说:「一切眾生本来成佛」。《无量寿经》念的人很多,裡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一切皆成佛」,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诸佛如来。这个话一点都不错,一切眾生都是诸佛如来。我们现在為什麼会受这麼多苦难?我们是个迷惑颠倒的佛,释迦牟尼佛是个清醒的佛。他现在帮助我们,从迷惑裡面唤醒我们,帮助我们觉悟,使我们回归到佛华严的生活。佛法不离生活。我们在《华严经》裡面圆圆满满的都看到了。看到华严会上所说的菩萨眾、比丘眾、天人眾、杂神眾,这是大的族类,全经总共有二百二十八类。这就是多元文化,就是各个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我们在《华严》上看到,於是我们明白了、体会到了,佛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与大眾相处。

所以他老人家的教学,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桩事情。第一个教给我们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佛教导我们要修三福,要修六和。其次,教导我们如何与大自然相处。自然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环境跟我们有什麼关係?今天许多人都说地球病了,地球上生态环境被破坏了。这就是我们不懂得自然环境与我们生活有什麼关係,任意的糟蹋环境、破坏环境,地球也生气了,地球也发怒了。所以到处有许许多多的天灾、水患、地震、风灾、气候异常。地球发脾气,是因為我们没有能够善待它。不是佛教给我们,我们不懂。

第三、佛教导我们如何与天地鬼神相处,这从事上讲就是宗教,我们如何跟所有宗教相处。如果用今天科学家的方式来说,科学家证明空间是多元的,所谓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从理论上说空间是无限度的。现代科学家证实,至少有十一度空间存在。空间不同,我们见不到他们,科学家的发现正确,确实如此。六道裡面我们见不到天道,也见不到饿鬼道,见不到地狱道。為什麼?我们所处的空间不同。那裡头有没有眾生?有,太多太多了!比我们这个地球上的眾生,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我们如何跟他们相处?如果能够把人的关係相处好,大自然的关係相处好,天地鬼神相处好,我们才能够过安定、繁荣、幸福、美满的生活。佛法的教学内容不外乎这些。

所以佛陀的教育跟世间一般教育来相比较,没有比佛教育对我们自己更亲切的了。所以人不能不学佛。无论是哪一个族群、哪一个宗教,统统要学佛。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劝你学佛,绝对不是叫你改变宗教信仰。

我在二十多年前,将近三十年了,台湾辅仁大学请我去讲演,而且告诉我听眾当中有十几位神父参加。我到了讲堂,看到前面两排坐的都是神父,还有外国人。我相信这些外国神父华语一定都讲得很好,他们在大学裡面教书。我看到非常非常欢喜,我劝他们皈依佛法,跟释迦牟尼佛学。他们非常惊讶!我说不是劝你们改变宗教信仰,如果劝你们改变宗教信仰,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好老师。你们信仰上帝,你们是上帝的儿女,你们今天皈依佛陀,跟释迦牟尼佛学是师生关係,没有衝突。比如辅仁大学的学生,在家有父母,到学校来有老师,哪裡会有衝突!如果你要来拜老师,跟老师学,老师说你一定要跟你父母脱离关係,你才可以跟我,这不成话!哪有这种道理?

所以佛陀的教学,尊重宗教信仰,尊重上帝,尊重神,尊重宗教信徒。佛的教导是提升你的智慧,让你懂得人与人的关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係,人与一切天地鬼神的关係。佛的心量,诸位常常听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教我们,我们一定要认知,虚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一定要有真诚、平等、慈悲,爱护一切眾生。这一切眾生包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是佛陀真实的教诲。佛法裡面没有一丝毫迷信。过去古老中国的寺院丛林就是学校,肩负起社会教育的工作,所以得到帝王、大臣、知识分子的拥护,对於国家社会安定、繁荣、富强有决定的贡献,这是我们学佛必须要先认知的。

现在我们读一段经文,这个经文是《华严经入法界品》「吉祥云比丘章」裡面记录下来的,中国称之為《四十华严》。

【时吉祥云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為难。復能问行菩萨行,难中之难。所谓勤求菩萨道,菩萨境界,广博净行,出现神变,示现广大诸解脱门,示现世间种种作业,随顺眾生种种心行,示现入出生死涅槃,於為无為心无所著,除断眾生种种烦恼微细过失。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耀,普眼明彻,具清净行。慧眼遍观一切境界,善巧方便,离一切障。以清净身,普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诸佛。以总持力,受持十方一切佛法。以智慧眼,常见十方一切诸佛。随其所见,一一方中,所有诸佛,种种色相,形貌、神通、受用、游戏,眾会庄严道场,光明无边照耀,宫殿庄严国界,寿量示有修短。随诸眾生种种心乐,示现种种成正觉门。於大眾中,广现神变,作师子吼,度脱眾生。】

今天我们就念这段经文。我们只介绍大意,不能够细讲,细讲每一句、两句都要讲一两个小时。这是节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华严经》是我初学佛法的时候,我的老师介绍给我,他说佛经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尤其是《华严经》,可以说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哲学概论。我的老师是这样教我的。他说这本书裡面,有最圆满的理论,最精细的方法,最难能可贵的是后面还带表演,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也就是把经裡的理论方法,落实到我们的生活,这种教科书,古今中外找不到!我的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所以从接触佛法就爱好《华严》。以后我读书突然想到,小时候念的《四书》,这是儒家的东西。《四书》是宋朝朱熹编的,我愈想愈觉得他所编的这本书非常像《华严经》。《大学》、《中庸》是取自《礼记》裡面的两篇,《中庸》是理论,儒家所讲的道理。《大学》是方法。而《论语》跟《孟子》是表演,就跟五十三参一样。孔老夫子把《中庸》、《大学》的理论方法做出来给我们看,孟夫子也是把这个做出来给我们看。所以我心裡就想,是不是朱夫子读《华严经》忽然有了这麼一个啟示,他去编一套东西很像《华严》。这个书编出来之后一千年中,是中国读书人必读之书,它这个架势跟《华严》非常相像。朱夫子我们知道他的佛学修养也很深,非常可能得到《华严经》的啟示。

这段经文表演给我们看,经上所讲的这些人物、城市、方位都是表法的。诸位不要以為真的有这麼一个人,那你就错了,不可以依文解义,要懂得它的含义。主角是善财,谁是善财?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善财。佛是用这个人来代表做佛的学生,学习大乘佛法,这个人有善根。「善」是善根,你一接触佛陀的教诲,你就能生欢喜心、生尊重心,喜欢学,说明你有善根。「财」是说你有福,世间人说财富是福德,你有福。你要是没有福报,你就不肯老实学,你就不肯永远去学。学习需要长时间,不是说学个短时间就能学成功的,要长时间的薰修。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一天讲多少时间?我们在经上看到「二时讲经」,古印度将一昼夜分成六时,昼三时、夜三时,二时就是我们现在的八小时。释迦牟尼佛為大家讲经说法每天八个小时,学生跟他学四十九年,诸位想想,他怎麼会不成功?他怎麼会不开悟?他怎麼会不证果?我们今天修学时间太少了。纵然有这个好机会,每天你来听讲,来学两个小时,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打妄想。一天两个小时学佛法,二十二个小时打妄想,你怎麼会开悟?你不可能证果。所以佛陀的教学,古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才有成功的希望。古时候的道场建立在深山裡面,人跡不到,老和尚担任教学的工作,年轻人到那裡去参学,也是每天学习,每天上课,每天修行。上课就是觉悟,发现自己的毛病,发现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错误。把自己的缺点错误,每天修正,每天改过自新,这叫做修行。长时间的工作,人才能成就。

所以真正发心,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下定决心改过自新,这个人就叫做善财。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这个愿?有这个心愿真正肯学,那我就是善财。善财很幸运,他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识。我们虽然发心,一位善知识都没有遇到。那你又搞错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我们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佛教给我们,除了我自己一个人是学生之外,所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的老师,他们都是佛,都是菩萨,他们表演给我们看。他表演是正行、善行、善事,我看到了,我要向他学习。我要反省,他的好处我有没有?我没有,跟他学。他示现恶行坏事,菩萨示现给我看的,我想想他这个不善的心行,我有没有?如果有赶紧改正过来。所以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善知识。

孔老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也是表法的意思,三个人: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两个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我跟他学善。恶人,看看他的恶我有没有,如果我有,赶紧改正过来。所以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无一不是善知识,无一不是佛菩萨示现。所以善财没有同学,学生只有自己一个,没有同伴。佛这样教导我们,如果我们有善财这种善根福德,有这种良好的修学态度,我们这一生决定成就。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什麼叫成佛?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你一定会过最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是佛法给我们真实的受用,佛法给我们最高的人生享受。

我们在经文裡要特别注意,这是第一位善知识,第一位善知识教他什麼?教他念佛法门。《华严经》「离世间品」,佛跟我们讲了两千个法门,法是修学的方法,门是门径,修学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為什麼一开头教我们念佛?佛是什麼?我在此地,简单跟诸位同学报告。我学佛四十七年,在讲台上讲经四十年,你问我修学的心得,我的心得写在佛像的两边。上联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要常存此心,无论对什麼人、对事、对物,要用这个心。落实在我们实际生活上,下联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看破」,样样清楚、样样明瞭,是看破。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是看破。看破之后要「放下」,放下是清净不染。禪宗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彻底看破、放下。《金刚经》上告诉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离一切相」是放下。「一切相」是什麼?《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眾生相、寿者相」,你能把四相放下了,就一切都放下了。「无我」,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為我,為什麼人而活著的?為一切眾生活著的。

佛家自古以来教学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诸位去寺院,就好像去佛教的博物馆一样。你看到许许多多的塑像,佛的塑像、菩萨的塑像、天龙八部、鬼神的塑像,美术、建筑、音乐统统是教学的工具。那些塑像是代表教学的,那个塑像是不会动的。我们发心学佛,我们的身就是一尊雕像,这个雕像是会动的,帮助一切眾生开悟,帮助一切眾生成就。所以「学為人师,行為世范」,是我们所学习的。「师」是表率,為社会大眾做表率,我们的行為是社会大眾的榜样,社会大眾的模范,这就是一个会动的造像。為一切眾生活著的,為佛法常住世间活著的,这样圆满、这样美好的教育,我们為他活的。不是為自己,自己没有了,「无我相、无人相、无眾生相、无寿者相」,彻底放下。

我这一生当中,没有道场,我都住别人的道场。我也没有信徒,没有群眾,也没有一分钱。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师。现在还没有学会的,就是他老人家是托钵乞食,我们现在做不到,环境做不到。但是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这个我学会了。省事!人家说:「法师,你為什麼一天吃一餐?」「省事。」多吃一餐饭,浪费时间,囉嗦得不得了。简简单单一天吃一餐饭,多舒服!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是说工作放下,如果释迦牟尼佛把工作放下了,他就不讲经、不教学了。我们分内的工作要认真努力去做,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错了。心裡放下,工作要做,这是最健康的生活。

不要以為素食,一天吃那麼一点点,大概身体健康就有妨碍了。我附带跟诸位讲养生之道。你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长寿,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做到,人人都能做到。你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你的生理就会健康。首先要懂得养心,心要清净,心要空虚,心裡头不能有东西,心要乾乾净净,一尘不染,心就健康了。佛家用圆表法,用圆来做代表。「圆」,诸位都懂得,圆心有没有?决定有。圆心在哪裡?找不到。心是空的,心裡头没有东西。我们的心要像圆心,身体是圆周,周要动,周不动就不起作用,所以身要动。养身要动,养心要静,动静是一不是二,这个人身体健康。

我们在社会上选择哪一个行业,我们对这个行业,一定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好,做為同一个行业的人的好样子。我们今天选择出家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行业,是一个义务的行业,不求报酬,尽心尽力忠於我的职守。我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向释迦牟尼佛看齐,先培养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跟诸位说,愈简单愈健康。世间人现在奇奇怪怪的病太多太多,病从哪裡来的?中国古人讲得好,「病从口入」,你好吃、贪吃,吃来一身病。我们身体劳动需要能量的补充,饮食是我们能量的来源。可是你要晓得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吃三顿还不够,还要吃好几道点心才能维持。心地愈清净,妄念没有了,消耗就少了。所以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劳心、劳力消耗都非常有限,最怕胡思乱想。

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他老人家一生日中一食,吃得很少。他的工作量,差不多是一般人五个人以上,五倍以上的工作量,他一天吃那麼一点东西。一生当中,我没有听说他生过病,每天工作讲经教学,还要应付许许多多的问题。除当时台湾本地,还有海外,天天都有人向他请教,每天都要有相当时间解答问题,工作非常忙碌。我看清楚、看明白了,懂得养生之道,尽量把自己的妄想放下,心保持清净,保持定慧的状态,我们身心健康。

我也可以告诉诸位同修,我今年七十三岁,没有生过病,从来没有病歷。我现在的能力,这个台跳下去还不成问题。我们要有决定的信心,比什麼都重要。要有信心,要有智慧,不要打妄想,决定不要想自己,想自己就错了。错在哪裡?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寿者相」,著相了!所以修一切善,不要想自己,这是功德。如果修一切善,想「我修了善」,你出不了六道轮迴。為什麼?我执没破,你的果报在六道裡头得有漏的善报。我们讲福报。你是三界有漏的福报,脱离不了轮迴。如果一切為眾生,绝对没有為自己,我执破了,这个善就变成功德。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帮助你出三界。一念之差,功德跟福德在事上看不出来,心上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段经文,吉祥云比丘讚叹善财童子,『善哉,善哉』!善财向他请教,讚叹善财「你问得太好太好了!」头一个讚叹他:你能够发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是什麼?作佛,发作佛的心,这个事情很难。诸位同修你们自己想想,你们到佛门裡面来,来拜佛,来学佛。问你:「你為什麼来?」求发财、求消灾、求福报,你為这个。所以我们读《六祖坛经》,我学佛第一部看《六祖坛经》,我看了对他很佩服。為什麼?他第一天到黄梅,五祖问他:「你来干什麼?」他说:「我来作佛。」了不起!你们哪一个人进到佛门来,说:「我来作佛的。」善财童子他是来作佛的,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这个心就是来作佛的。发这个心来学佛,难!『是事為难』,不容易!发心已经不容易了,还要落实,这个更难。『復能问行菩萨行』,「菩萨行」就是发心的落实,我不讲空话,我想作佛,我要真作佛,我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统统要做到。吉祥云菩萨讲,这是『难中之难』。

既然来请教,当然就教导他。下面他就开导,『所谓勤求菩萨道』,「勤求」两个字一直贯下去,你要勤奋,要求学。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不闻往教」。你要发心来求学,你的心诚恳,老师教导你的东西,你才能吸收。如果老师找到你家裡去教,你觉得这个不希奇,不珍惜他,你很难接受。不是老师要摆架子,一定要对老师尊重,不是的!老师观察学生,学生能够接受多少,看他尊师重道的意愿。他為什麼尊师?因為他重视他的所学,他对於他的所学非常重视,他对老师非常尊敬,老师要不认真教诲他,对不起他。如果他对所学不重视,对老师很轻慢,老师也不必认真教他。為什麼?他不能接受,他不会学习。所以老师观察学生的根基,都从这些地方来观察。学生必定是勤学。求就是求学,好学、肯学、勤学,这个学生决定有成就。「菩萨道」总体的内容就是你所修的,你所学的。

下面再别述『菩萨境界』,「菩萨境界」是说你的志向。你这一生学习的方向,生活的方向,工作的方向,这是属於「境界」这一边。『广博净行』,这裡面包括了三桩事情圆满,你总希望你所学的智慧圆满、生活圆满,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能够圆满。不但圆满,而且能普遍。普遍是什麼?受你圆满的影响。你个人是一切人中的榜样,在家庭裡面影响你一家人,你的家庭变成所有一切家庭的榜样,菩萨家庭。你这个家庭,又会影响你的邻居,影响你的街坊,影响你的乡党,变成这一条街、这一个社区是社会上最好的榜样。由社区再扩大到城市,城市再扩大到国家,国家再扩大到世界。这是佛法讲「遍」的意思,常遍十方。这是讲影响空间。

时间,影响歷史,影响底下一代,影响再下一代。你要有这个心,要有这个愿,要认真努力去做。不是眼前做好就算数,这个不行,你做得太少了。所以圆满、普遍、清净,广博是圆满、普遍的意思;清净是一切為社会,一切為眾生。这是佛菩萨,不為自己。為自己是凡夫,世间福报。為一切眾生,是称性的福报。你们念往生经,看看西方极乐世界,读《华严经》,看看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那是為一切眾生所感得的清净庄严,不是為自己。

下面『出现神变』,「神变」是转变。凡夫很苦,被环境所转。社会愈是动乱,zai 难愈是多,看相、算命、看风水的就很多。这是為什麼?要做个转变。佛不教我们做这些事情,《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裡面,就讲得很多,佛弟子决不搞这一套,要把这些东西捨弃得乾乾净净。佛教学生从心行上做转变,為什麼?境随心转是佛菩萨。《楞严》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们如果留意一下,算命看相他有一个口头禪,「相随心转」。如果你真懂得这句话,你就不要看相了,為什麼?心转。心善,相就善;心慈,相就慈悲;心净,相就清净。给诸位说,相会随心转,体质会随心转。你心地只要「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你什麼病都没有了。病从哪裡来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贪心重(对身体裡面的水大),四大不调,水特别多,水肿。麻烦大了!水这一类的毛病都来了。瞋恚心大,对身体裡面的火大,四大不调。愚痴是对风大。你的身体才有毛病。

佛讲「贪瞋痴」三毒,是什麼三毒?三种最严重的病毒。你裡面有病毒,外面有物欲的诱huo,你怎麼会不生病!学会了「清净、平等、觉」,学会了「看破、放下」,永远不生病。不但不生病,你还会不老。你看我这个样子就不老!再告诉诸位,不但不老,还不死。我跟大家讲的是真话,不是假话。我常常劝导我们的同学,学佛要真干、真学,我们自己本身是佛的招牌。如果这个样子出去见不得人,你劝人家学佛,人家怎麼会相信?我学佛,你看我这个样子,你想要像我这个样子,好好的学,我能够得到,你也能得到。这是一个转变,我们自己有能力,改变我们的容貌,改变我们的身体,改变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还要看风水干什麼?风水就没有了。

风水对於哪些人有?有自私自利的人,有;有贪瞋痴慢的人,有。对於一个心地清净的人,没有了。心地清净转风水。那个地方风水很不好,他到那儿去住,自然就变好了,风水会随著他的心转变。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深深的理解这个道理,从此以后不要再看相,也不要算命,也不要看风水,老老实实学佛,把这二十个字学到了,吉祥如意!事事如意!确实佛家所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要有求的理论,求的方法。只要自己得到这个理论方法,真的一丝毫都不假,有求必应。这是「出现神变」,转变!刚才我所说的,我们要转恶為善。什麼是恶?自私自利是恶。什麼是善?利益社会、利益一切眾生是善。要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转恶為善。转迷為悟,要认真去读经,认真去学习,转迷為悟。最后必定是转凡成圣,佛陀对我们的教学就圆满了。

下面讲『普眼明彻』。心、境都是佛,你这眼睛是「普眼」,你看东西没有看错,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佛境界。我们周边一观察,现前境界全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在哪裡?我们现实的生活,现实的世间。若不是「普眼明彻」,你见不到。诸佛菩萨普眼明彻,他见到了,变十法界為一真法界。『具清净行』,「清净」是所有一切障缘都没有了。我们今天讲空间的障缘,所谓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没有了,全部突破了,十法界我们统统看得清清楚楚,这个障碍打破了。时间的障碍打破了,「过去、现在、未来」是一时,过去、未来你都清楚、都明白、都见到了,这才叫做清净行。时空没有突破,不叫清净行。所以此地讲的「清净」,跟上面讲「广博净行」的「净」,意思浅深不一样。前面说得浅,这个地方讲得深。这就是吉祥云菩萨开示善财童子,告诉你修学的方向、修学的目标、修学的内容、修学的方法。都在这裡头,要把它落实在生活上、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上。

『慧眼遍观一切境界』,这句话是讲即体之用,用之不穷,这是智慧的作用,能够遍观一切境界,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今天早晨,丹斯里李金友居士,带我去参观他的办公室,我在裡面看到一幅照片,非常希有!那一幅照片上展现的就是「慧眼遍观一切境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在其中,重重无尽。我请他发心多印,到处赠送。华严境界!可见得这个地方有福,跟大乘、跟《华严》缘分很深很深。

我这一次十月一号,中国庆祝开国五十周年的大典,邀请我去观礼。当时有宗教局跟文物局两位局长,陪同我去参观歷史博物馆,现在正在展出山东青州隆兴寺出土的一批石刻佛像,刻得非常精美。这个石像是北魏时代,距离现在有一千七百年,埋藏在地下。现在挖出来,身上这些彩绘还没有脱落,还能够看见。我看到有几尊毘卢遮那如来,《华严经》上的佛就是毘卢遮那佛,看到他的袈裟一格一格的。我们不懂这一格代表什麼意思,出家这麼多年了,天天披袈裟,袈裟表的什麼意思不晓得。我一看到那个像,豁然大悟,毘卢遮那佛像袈裟上,上面这一格是释迦牟尼佛在说法,最底下那一格是地狱。我们这才明瞭,袈裟每一格代表多元文化,每一格代表一个族类,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这有长有短,短的是什麼?这上还有,没有尽,代表无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所有一切眾生之类,一件衣服披在身上,这是什麼意思?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跟我自己是一个体,一个身体。佛在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原来这个衣服一披表清净法身。什麼是法身?虚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是一体。所以无尽的真诚、无尽的慈悲,自然就流露出来了。这是我最近在北京看到的。今天早晨我在丹斯里家裡看到的,不可思议。

所以我当时在歷史博物馆,向两位局长及陪同我参观的人,说出《华严经》上的教义,他们听到之后也非常受感动。佛法的教学,透过艺术来表达,让你一看,听到、接触,你就开悟了,你就明白这是一回什麼事情。这是「慧眼遍观一切境界」,智慧的作用。『善巧方便』,这是智慧作用的落实,佛家讲的权智,通权达变。

『离一切障』是净行的作用,唯有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乐受,没有乐的感受,在阿鼻地狱没有苦的感受,你的心才叫清净。你还有「苦乐忧喜捨」的感受,不清净!你就不能够离一切障。「苦乐忧喜捨」的受统统放下了,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这个时候虚空法界是一真法界,你亲眼见到了。今天佛身上这一件袈裟是象徵,我们现在披这个袈裟懂得了,知道是什麼意思。一个身、一心一智慧,表这个意思。说了这麼多,这都属於内用,内功,在自己心行上下功夫。

下面这两段是讲外面作用,外面作用是什麼?帮助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一切眾生。『以清净身』,「清净身」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没有附带任何条件,我们的身才清净。『普诣十方一切国土』,我们把范围缩小,今天在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国家地区,我们有认识的人,有同参道友,常常邀请我们去弘法利生。到那边弘法利生心要清净,顺境、善缘决不起贪爱,逆缘、恶境界也不生一丝毫的烦恼,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这个身才叫清净。据实而说,不可以接受供养,口袋裡有红包,不清净!但是人家一定要供养,怎麼办?儘管收,收完之后,统统供养常住,一分钱不带,我们就清净了。还有信徒皈依的,这个地方有寺院,寺院有住持,统统皈依住持老和尚,我们就清净了。不要去问这些人,你贵姓,你家住在哪裡,你的电话号码几号,那不就累死人了。根本不闻不问,见了面很熟很欢喜,「阿弥陀佛」;过了之后,心裡乾乾净净,痕跡都不落。我们这样到外面会受人欢迎,我们自己得清净自在。这样所有一切国家地区都可以去弘法,都可以去帮助利益一切眾生。

『恭敬供养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就是一切眾生,我们把一切眾生都要看作诸佛。看作诸佛,你还没成佛,你还在学佛。什麼时候成佛?看到一切眾生真的是一切诸佛,你就成佛了。佛眼睛看一切眾生是诸佛,凡夫看佛菩萨都是凡夫,这就是风水,这就转境界了。佛能把所有一切眾生转成佛境界,都转成佛了;凡夫把所有一切诸佛菩萨都变成凡夫。转变在心,不在境。所以学佛要懂得从心理上做一个大转变,我们对於一切眾生,以一个真诚平等的恭敬心看一切眾生。

『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诸佛』,这一句我不讲,明天跟诸位说,什麼叫做「念十方一切诸佛」。『以总持力』,「总持」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学习要抓住纲领,掌握住总原则,我们成就就快速了。『受持十方一切佛法』,「佛法」是觉悟的方法,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改过自新,这些方法都叫佛法。会了,哪一法不是佛法?不会,天天念经拜佛都不是佛法。问的会不会。会,就是一切法帮助我觉悟,帮助我改过,帮助我自新,天天在进步,智慧增长,戒定增长。不会,天天念经,天天拜佛,依旧是迷惑颠倒,那就不是佛法。

『以智慧眼,常见十方一切诸佛』。你不见一切诸佛,你怎麼供养?你怎麼念?具体念佛供养,明天晚上会跟诸位同学做详细的报告。下面再举几个例子,『随其所见,一一方中』,「方中」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一切时、一切处,讲的方所。『所有诸佛』,此地要注意,『所有诸佛,种种色相、形貌』,你不要以為佛一定是像前面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的,佛会现种种不同的相,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智慧开了,障碍没有了,心地清净了,都是诸佛。哪一个不是佛?所以佛有种种不同的色相,种种不同的形貌。这一次我在北京,见到青州这一批文物,总共有四百多种佛像,面貌不相同,造型不相同,就是这裡讲的所有诸佛,种种色相不相同,形貌不相同,神通不相同,受用不相同,游戏不相同,这就是展现了多元文化。《华严经》在哪裡?无时无处,无有一法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我去参观歷史博物馆,我是入华严境界,在那裡享受华严境界。那个博物馆就是《华严经》,再一扩大,整个社会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你要会才行,要会看、要会听、会接触、会体悟。

『眾会庄严道场』,「会」是聚会,我们今天在此地聚会,庄严道场。『光明无边照耀』,「光明」是智慧德能,外国人讲的磁场,中国人讲的气氛。智慧的气氛,高尚德行的气氛,无边照耀。照耀,用现代话说,它的影响,空间的影响、时间的影响广大长远。『宫殿庄严国界』,这是居住环境。『寿量示有修短』,这是寿命的长短,有示现长寿,有示现短寿,都是叫我们觉悟。『随诸眾生种种心乐』,这是普贤菩萨教我们,「恆顺眾生,随喜功德」。所以学佛一定要懂得,不要叫别人顺我,我要学到顺别人,别人喜欢的,我们都喜欢,大家就欢喜。如果勉强执著自己,要别人随著我走,人家痛苦,我也不自在。一定要懂得恆顺眾生,在恆顺裡面帮助他觉悟,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机会教育,帮他觉悟,帮他转变境界。

『示现种种成正觉门』,做样子给他看,表演给他看,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於大眾中,广现神变』,「广现神变」就是要做到。「神变」,佛教给我们哪些应该要做的,日常生活当中要做,工作裡面要做,处事待人接物之处要做,你全都做到了,这就叫神变。為什麼?以前没有学佛,随顺自己的知见,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去做,做的都不如法,所作所為无量无边的过失,无量无边的罪业。现在我们把自己的成见放下,把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作法放下,随顺佛陀的教导。佛教我们做,我们就去做,佛教我们不做,我们决定不做。在这裡变,在这个地方起一个变化。

只要你变了,改变你自己的生活行為。譬如说过去没学佛,都是喜欢吃肉,觉得肉很好吃。现在学佛不吃肉,吃长素,这是「神变」。你变了之后,人家问你,你為什麼吃素?你就把吃素的好处告诉他。『作狮子吼』,说给他听。素食「卫生」,大家都懂得卫生,保护生理;「卫性」,保护善良的性情,素食保护善良的性情;「卫心」,保护慈悲心、清净心。给诸位说,慈悲跟清净是身心健康的根本,人心地清净绝对不会感染毒害,贪瞋痴三毒烦恼没有了。慈悲心可以解毒,这个世间任何解毒的药物,没有慈悲心来的殊胜。慈悲心,毒蛇猛兽见到你,都不会伤害你,你都能感动牠。我们今天看到毒蛇猛兽害怕,怕牠伤害我们,是没有慈悲心。你有慈悲心可以跟牠做好朋友,不但不伤害你,还保护你。所以清净、慈悲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我们要做这一个转变,神变,作狮子吼,『度脱眾生』。人家看到你,对你羡慕,他就向你请教,你就可以跟他解说。

我过去住在美国,我们的邻居都是当地人,看到我每天非常快乐,满面笑容,他们非常羡慕,来找我:「你们為什麼这麼快乐?為什麼这麼欢喜?好像一点烦恼都没有。」我说:「没错,是没有烦恼,天天欢喜,天天快乐。」「你為什麼会这样?」我们就告诉他念「阿弥陀佛」!以后他也跟我们念阿弥陀佛了。他说「阿弥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弥陀佛是快乐的意思,你不念快乐,不想快乐,那你快乐从哪裡来?快乐是你念来的。阿弥陀佛是快乐,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长寿。他说他要长寿,他喜欢长寿,他喜欢快乐。阿弥陀佛慈悲,阿弥陀佛爱人,能够爱护一切眾生。只要你常常念、常常想,你就会得到。显教裡头如是说,密教裡头也如是说。

我最初学佛亲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密宗的大德,传给我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唄、咩、吽」。我向他老人家请教,这是什麼意思?他讲给我听,「唵」是身体,「嘛、呢」是莲花,「唄、咩」是保持,「吽」是意。我懂得了,这个话的意思,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身心,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六字大明咒是这个意思。你念,心裡头要想,三密相应:口持咒、手结印、意观想。常常想著自己身心像莲花一样的洁净,这叫受持六字大明咒。不观想,不认真修行,佛法殊胜功德利益,我们永远得不到。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下面是念佛迴向。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