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善导和尚答往生念佛文

善导和尚答往生念佛文

善导大师弟子知归子问善导大师:世上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了生脱死,一口气不来,就是属于下一世了,临终那一念如果没念佛菩萨就要随自己的贪嗔痴仍堕在轮回之中,弟子我多次承蒙老师的开示教诲念佛法门的临终能往生的方法,其中的道理我很明白,但我又怕要是我得病,要死的时候,心识散乱了想不起念佛,仍然在留恋其他的人和事,妨碍了我提起正念,忘记念佛,因此失去了去西方净土的机会,还望老师能重新再次开示能西方净土的方法,免去我继续在三界中六道里轮回的痛苦。

善导大师说:你这个提问问的很好,只要是人,寿命终时想要去西方净土,必须首先是要不惧怕死亡的,而且是时刻都要认识到我们这个肉身是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恶因所带来的那些恶果报,这样那样的交织缠绕着,如果能够放的下这个臭皮囊,超越轮回得生西方净土,那就能得到真正无量的快乐。

解脱生死的苦恼,是相当美好的事,就好像是脱下又脏又烂的短衫,换上的是希有珍贵袍服,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临死时要放的下这个身体别依恋着它,不要对尘世间的事物还有留念和执着。

凡是得了重病将死的人,就要想到这一切都是短暂而不是永恒的,安心宁静的去面对死亡,嘱付家属及亲朋好友,来的人就都要给他们说:凡是来看望我的都要帮我念佛,不要说那些让我感觉很痛苦的话,也别说家里那些长长短短的破事情,也用不着说那些病会好的,祝身体好的,会安全会快乐的这些安慰性的好听的话,这些都是虚假的语言,都是些不会带来实际利益的废话。

如果病很严重了,马上就要断气的时侯,家人都不能哭,发那些离别的感慨,以及说那些后悔以前怎么怎么样的话,那些都会扰乱我的心神,让我失掉念佛的正念,在这个时候,你们要一起整齐的给我念佛,等我真正死掉了之后,才可以哀伤流泪,我要是有一丝一毫舍不得的心起,这就会成为我牵挂尘世的留念,就会让我去不了西方净土得不到解脱出不了轮回。
如果有知道往生净土方法的人,能经常的这样来鞭策我鼓励我,这是我极大的幸运,照这样的方法就一定能往生,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求医用药方面
问:在生病的时候,找医生医病吃药这样行不行?
答;找医生医病吃药,病轻的情况下也行,但是药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寿命该尽时,靠吃药也是不能解决不死这问题的,吃药也没用,要是杀害动物来做药,想让自己身体好,这是万万不行的。

我看有些人因为得了病,想病好而改吃素,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医生杀鱼用鱼的内脏做药,病反而复发了,靠仰仗佛力的加持还能有效,靠吃肉则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在求神祈福方面
又问:靠求神祈福的方法呢?
答: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在生下来的时候都是由因果注定的,靠鬼神延寿能起作用么?如果迷信那些邪道,杀害动物,用来祭祀鬼神,只会增加自己的罪孽,反而减少自己的阳寿,人的寿命该尽了,那些小鬼些又会有什么办法!那些幻想和骇怕,都不能起任何好的作用,这千万要知道要记住,应当把这篇文章放在眼前,经常的看,以免到了临终之时忘了想不起了。

又问:要是一辈子都没念过佛的人,这也能起作用吗?
答:靠这样的方法,不论是出家人修佛的人,在家人修佛的人,没念过佛的人,依这样的方法都能往生,这是毫无疑问的,我看了很多的世人,在平时念佛礼拜,发愿求往生,很是用功刻苦,到了真正得病了,却很怕死,都不说这是往生解脱的时侯到了,一直到断气了命终了,神识都落在冥道中了,才开始用十念法门去念佛,这好比贼都偷完东西都走了,你才去关门,这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了生脱死的事是大事,必须是你自己去努力才能得到实效。如果临终自己那一念的差错,从而让自己再受多生累劫的痛苦,这个痛苦谁能帮你代替?要想好啊!要想好啊!如果平时有空闲,就该用这方法努力的去精进去受持,这才是你临命终时该这样做的大事。

善导和尚答往生念佛文 (原文)
知归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小子屡蒙开诲念佛往生之诀,其理甚明;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伏望重示归径之方,俾脱沉论之苦。师曰:善哉问也。凡一切人,命终欲往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此秽身超生净土,能受无量快乐。解脱生死苦趣,乃是称意之事,如脱敞衣,得换珍服,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着。凡遇有病之时,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叮咛家人及看病人,往来问候:“凡来我前,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困难之语,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需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之语” 。若病重将临终之际,家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时同声念佛。待气尽了,方可哀泣。若有丝毫恋世之心,便成挂念,不得解脱。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若依此者,决定往生,无可疑也。又问:求医服药,还可用否?答曰:求医服药,初不相妨。然药者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命若尽时,药其奈何?若杀物命以为药,以求身安,此则尤为不可。余多见世人,因病持斋,方获少愈,复为医者以鱼肉佐药,其病复作。信知佛力可救,肉食无益。又问曰:求神祈福如何?答曰:人命长短,生时已定,何假鬼神延之耶?若迷惑信仰,杀害众生,祭祀鬼神,但增恶业,反损寿矣。大命将尽,小鬼奈何?!空自憧惶,俱无所济,切宜谨之。当以此文,贴向目前,时时见之,免致临危忘失。又问:平生未会念佛人,还用得否?答曰:此法僧人、俗人、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无疑也。余多见世人,于平常念佛礼赞,发愿求生西方,甚是勤拳,乃至临病,却又怕死,都不说着往生解脱之事,直至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恰如贼去关门,济何事耶?生死事大,须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若无事时,当以此法精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
修净土的人,最大的误修就是念佛没用心,而是用嘴
远离于解脱,不识解脱故,恶业所流转,心有烦恼故

TOP

善导大师的《答往生念佛文》本文具有的特点,是可以使念佛人往生西方。而且对于病时及临命终时应注意的事项,讲得非常扼要,并有详细宝贵的资料,可供我们大家共同来学习。
本题共有十个字,里面可分为“别题”与“通题”。别是特别的意思,是说明本题只能用于本文,其它的则不能采用。通是通用,别的文题也可以共同通用的。本文“善导和尚答往生念佛”这九个字即是别题。“文”之一字是通题。“善导和尚”是人名,这里面亦含有“别”、“通”在内。“善导”是别,“和尚”是通。
善导和尚是指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善导大师。“善导”从字面来解释,有以善法来导引众生的含义。“和尚”是印度语。意译成中文为“力生”。力,指道德力、学力、神通力、智慧力。生,是生起众生的善根。“和尚”二字含有菩萨的意义。菩萨是自度度他。“力生”也含有自度度他的意思。在寺庙中,一寺、一庙只有一个和尚,这是指住持和尚而言,其他执事和诵经僧众不得称为和尚。但大寺中有退居和尚、首座和尚等等的称呼。严格说起来,他们不是个个都可称和尚的,但现在已经相演成为习惯的称呼,这是对他们表示一种客气和敬意。
《答往生念佛》文,是善导和尚在弘扬净土的时候,答弟子们所提出来的问题。往生,是指从这个娑婆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念佛是因,往生是果,如要解脱苦空无常,就得往生。既要往生,必需念佛。如能念佛,必定往生。但是念佛,要包括能和所二个方面,就是能用心去忆念佛的人,和所念的佛。能念的人,指修净土的佛教徒(信仕)。 所念的佛,指啊弥陀佛。
修净土的人,最大的误修就是念佛没用心,而是用嘴
远离于解脱,不识解脱故,恶业所流转,心有烦恼故

TOP

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他念佛时口出光明,人称光明和尚。他持戒修行精进谨严,弘法利生,福慧双修,著作有五部九卷论疏,广弘净土要旨,人称弥陀化身。善导大师的重要著作《答往生念佛文》开示了念佛人如何才能保证往生西方净土,尤其对病时及临命终时应注意的事项,讲得非常简明扼要,对净土行人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善导大师的著述,现存五部九卷。即《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和《观念法门》一卷。《观无量寿佛经疏》,亦称《观经四帖疏》。此疏主要叙述净土法门的教相教义,故又称为教相分或解义分;其《往生礼赞偈》等四部,叙述净土法门的行事仪式,故又称为行义分。《观经四帖疏》于八世纪时传入日本,

  《往生礼赞偈》亦称《六时礼赞偈》,说明昼夜六时礼赞弥陀及观音、势至的仪式。《净土法事赞》上卷标题为《转经行道愿生净土法事赞》,下卷标题为《安乐行道转经愿生净土法事赞》,说明《阿弥陀经》转读行道的方法。《般舟赞》具称为《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是依《观经》等说明修学般舟三昧行道的方法。《观念法门》具称为《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是说明观念佛三昧的行相和入道场念佛与忏悔发愿的方法。此外,通常附于《观念法门》之中的还有《依经明五种增上教义》一卷。


凡夫乘着弥陀的本愿力虽能往生极乐净土,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往生的正因,即所谓安心、起行和作业。安心,即具足《观无量寿经》所说的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如是“具足三心必得往生。”起行,即起身口意三业之行。身业是礼拜阿弥陀佛。口业是称赞弥陀及一切圣众的身相光明及净土庄严。意业是专念观察弥陀及诸圣众的身相光明及净土庄严等。作业,即依以下四修法策励实行。一、恭敬修,礼拜弥陀身心恭敬。二、无余修,即称名忆念弥陀及净土圣众,不杂余业。三、无间修,即修行三业乃至回向发愿,无有间断。四、长时修,即以毕命为期,心行相续,誓不中止(见《往生礼赞偈》)
修净土的人,最大的误修就是念佛没用心,而是用嘴
远离于解脱,不识解脱故,恶业所流转,心有烦恼故

TOP

六道轮回的引业有哪些?

  摘自净空法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义》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众生受报有两种业力,一种叫“引业”,引导我们去投生。我们这一生当中到人道来投生,人道的引业是什么?是五戒十善。我们过去生中修过五戒十善,不定是哪一生,也许是过去久远劫中,我们修了这个因,这一生当中缘成熟,就到人间来投胎得人身。父母是缘,引业才是亲因。得到人身之后,我们晓得社会上人很多,每个人相貌不一样,体质不一样,一生的际遇富贵贫贱不一样,这是什么?这又是一个业力,这叫“满业”,满是圆满的满。我们投胎得到这个身体之后,一生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是满业。满业就是过去生中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这样的一个果报。
  地狱里面的引业是什么?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就是嫉妒瞋恨。这个很可怕,所以人在临终的时候,心里不高兴,发脾气,肯定堕地狱,这个业力引导他到地狱去投生。贪心堕饿鬼,活的时候对自己拥有的财物放不下,贪恋,临命终时有这个念头就到饿鬼道。如果临命终时胡里胡涂、迷惑颠倒,愚痴,邪正、是非、善恶都无知,都颠倒,搞错乱了,堕畜生道。临命终时还想到人伦道德,还想到仁义礼智信,这个引业引导你到人道来投生,你来生不失人身。作佛,佛的引业引导你去作佛,入佛法界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道的引业。我们今天讲得圆满一点,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心引导你到佛法界去。诸位要知道。
-----------------------------------------------------------------------
可见,临终的念头决定了命终后的去向,我们凡夫的心,不是念东就是念西,如果我们临终一念不是念佛,必然会念其他,其他的念能引我们往生极乐吗?答案不是很明显的吗?更何况我们不念佛很可能念贪嗔痴去了,有可能连善道都保不住,何况往生极乐呢?
修净土的人,最大的误修就是念佛没用心,而是用嘴
远离于解脱,不识解脱故,恶业所流转,心有烦恼故

TOP

伏惑事一心不乱是往生的最低条件

隆   盎

内容提要

信愿念佛一心不乱是往生的条件。伏惑事一心不乱,是一般未法众生念佛往生的最低条件。凡夫平时老实念佛,不必要求达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必须达到的伏惑事一心不乱,却是在蒙佛接引时,佛力加被而完成的。
近来在《台州佛教》上华定漠、张秉全两位大德对“念佛一心不乱是不是往生的条件?”,这一关系净土宗重大的原则问题展开了争鸣,王善信和智敬等大德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正常的佛教徒内部的辩经讨论,对正确信解佛教甚深教义,是很必要的,应当大力提倡,这不应是个人意气的铮斗。我们在弘法中早就在讨论这个问题。末学认为各位的见解都有可取之处,但仍不够明确全面。现将个人浅见供养出来,作为补充,敬请法师大德斧正。
第一、首先要明确坚信“一心不乱是念佛往生的条件”。

世尊在《阿弥陀经》中明确开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所说经是绝对真理,是圣言量。佛教徒只能依教奉行,理解的要奉行,不理解的在奉行中加深理解。对佛经可以注、疏、讲解、论议,却不可窜改、割裂、否定、攻击。世尊的这段经文,讲了四件事:


1、“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 ,是讲念佛人必须要有信愿,若无信愿就不叫“闻” 。藕益大师讲:“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不信不愿,与不闻等。” (《弥陀要解》)。信愿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2、“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讲的是念佛正行。念佛要念到什么水平呢?“一心不乱”的水平。因此可以绝对恳定地说:一心不乱是往生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这一点不应有疑义。


3、“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是讲临命终时的往生。念佛人老实信愿念佛,“因念佛故,诸罪消灭” ,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一般众生,欲得往生,必蒙佛菩萨接引。自已能信愿念佛,只要佛菩萨接引,就是往生的保证。


4、“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受佛力加被,一心系念弥陀极乐,“心不颠倒” ,而“令心不乱。”这时才达到真正的一心不乱,瞬间往生极乐净土。真正的一心不乱,一般不是念佛人在平时单靠自力达到的,而是临命终时全靠佛力加被才可以真正达到的。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坚定确信:信愿念佛人,达到一心不乱是往生的条件。

第二、 要明确什么是“一心不乱”


未学在2001年曾在拙文《一心不乱的次第》(见《普陀山佛教》)中指出,一心不乱是有次第的,不同根器的众生的往生,对一心不乱有不同的要求,往生的净土也是不一样的。一心不乱可以分为理一心不乱和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又可分为三昧事一心不乱和伏惑事一心不乱。

1、  理一心不乱是上根大土往生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土的条件。

理一心不乱的信愿念佛人,以真心念佛,藕益大师说:“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土,亦分证常寂光士。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 由于见思断灭,乃至无明断尽,往生后可以达到登地至等觉菩萨果位,所以华严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土乃至文殊、普贤都要发愿念佛往生极乐。理一心不乱,就是上根大士念佛往生的条件。


理一心不乱,不是下根众生的往生条件。一般念佛人在五浊恶世念佛,达不到理一心不乱的水平。

2、  三昧事一心不乱是中根圣人往生方便有余土的条件


藕益大师指出:“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土。”“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决志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 因念佛已达到基本上断除见思烦恼的圣人水平,往生后可以达七住甚至登地菩萨果位。三昧事一心不乱的念佛人,是用清净心念佛的。因此三昧事一心不乱是中根圣人生往生的条件。


在末法时期的众生,绝大多数人修行,不能断见思烦恼,不能用真正的清净心来念佛,念佛也达不到念佛三昧的一心不乱的水平。因此,三昧事一心不乱不是下根器众生的往生条件。

3、  伏惑事一心不乱是下根器众生的往生条件


伏惑就是折伏现行见思烦恼,即不为见思所乱。藕益大师指出:“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定或散,於同居土分三辈九品,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花托质,永离退缘。” ,“事一心不乱,不为见思所乱” 。伏惑事一心不乱的念佛人,是用散心妄心念佛,以妄治妄,“以佛号投於妄心,妄心不得不佛” 。


所以,只有伏惑事一心不乱,才是下根器众生,九品往生凡圣同尽土的最低条件。当然,伏惑事一心不乱也是一切众生往生的最低条件。



第三、平时老实念佛,如何争取达到伏惑事一心不乱


平时老实念佛,如何能达到伏惑事一心不乱的标准呢?首先要明白应折服哪些见思惑业。

1、            要真正解决不怕死这一关键问题


伏惑的关键问题是不为死亡所恐惧,所干扰。一般人多怕死,死亡时如乌龟脱壳是很痛苦的。念佛人应看破生死,厌离娑娑,欣求极乐。应明白,往生不是死,死是六道众生一期生命的完结,六道众生死后即进入中阴身,随后会随业力再投生受报。往生是活着去极乐世界七宝莲池,莲花托生的,是瞬间往生的,不经过中阴身阶段。因此念佛人应彻底看破、放下生死,方可自在往生。要破除生死的断灭见和常见。


善导大师在<<答往生念佛文>>中指出:“命终欲往生净土,须得不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此秽身超生净土,能受无量快乐。解脱生死苦趣,乃是称意之事,如脱敞衣,得换珍服,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著。”

2、          不 为世间事所乱,不得有恋世之心

一般人颠倒梦想,认为有一个确实永恒的我和我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损人利已,造下种种恶业而在六道中轮回无期。念佛人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对世间情欲得失要看得破,放得下,不为所乱,才可真正老实念佛,一心系念弥陀极乐。念佛时不要想老伴儿孙财物美食,方可伏住惑业烦恼,逐步达到念佛的伏惑事一心不乱。


善导大师指出:“凡遇有病之时,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叮咛家人及看病人,往来问候:‘凡来我前,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困难之语,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需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之语。’ 若病重将临终之际,家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时同声念佛。待气尽了,方可哀泣。若有丝毫恋世之心,便成挂碍,不得解脱。”

3、            老实称名念佛,是折伏惑业的最好法门


折伏见思惑业,不为见思所乱,念佛是最好的修行法门。“学佛就是修心,折伏现行烦恼是修心要务。” (昌臻老法师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是万德洪名,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威力量。称名念佛就是将佛的功德转为自己的功德。老实念佛,不但能消除宿业,也能折伏现行烦恼。老实念佛就是“是心作佛” ,即是“是心是佛”,与佛必定感应道交,临命终时必蒙佛菩萨接引。有佛力的加被,当然就可以完全达到真正的伏惑事一心不乱这一凡夫往生的最低标准。


第四、凡夫平时老实念佛,不必要求达到一心不乱


巳如上述,凡夫平时念佛,不必要求达到理一心不乱,也不一定要求达到念佛三昧事一心不乱,未真正达到伏惑事一心不乱,也可以往生。往生的最低条件,只要蒙佛菩萨接引,在佛力加被下,即可达到真正的伏惑事一心不乱而瞬间往生。伏惑事一心不乱,是自力的老实念佛和佛力的慈悲加被共同完成的,而且主要是蒙佛接引时由佛力来完成的。所以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易行法门,是当生成佛的无上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特别法门。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印光大师的平时信愿念佛,“未得一心,仍可往生。”的开示了。凡夫平时只要有信愿能老实念佛,至诚恳切,就可以达到功夫成片,一念十念,系念弥陀极乐,从而体验到伏惑事一心不乱的境界。定课个人念佛,打佛七集体念佛,由于伏惑念佛的水平不同,所达到的伏惑事一心不乱的水平也不同,往生的品位也不同。只要老实信愿念佛,都有“入品之功” ,也就是说念佛人都可以往生极乐净土。


总之,往生的条件并不高,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因为有佛力的住持呵。我们在弘法中不要用对法身大土或圣人往生的条件来要求一般凡夫,切不可把易行道讲成了难行道。


另外,高水平的人往生时能预知时至,有各种不同瑞象,但是我们切不可反过来说什么没有预知时至,没有瑞象,就一定没有往生。刻意追求瑞象是不合佛法的。


只要我们按照印光大师的做人纲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事,作好人” ,并且按照彻悟大师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这一净土宗的十六字纲领,老实念佛,逐步地达到伏惑事一心不乱。在临命终时,必可蒙佛接引,在佛力加持下真正达到伏惑事一心不乱,而九品往生。我们要坚信“老实信愿念佛是成佛之因,蒙佛接引佛力加被必定往生净土,究竟成佛是果” 这是佛教的出世的大因果。


我们要坚信:老实信愿念佛,今生一定往生,当生必定成佛。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修净土的人,最大的误修就是念佛没用心,而是用嘴
远离于解脱,不识解脱故,恶业所流转,心有烦恼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