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乘無量壽經 (九十六)

大乘無量壽經 (九十六)

大乘无量寿经



(第九十六卷)




2000/8/1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六面,「积功累德第八」。


  在这一品经里面,法藏菩萨发大弘誓愿,愿发了之後一定要有行,修行践愿,也就是说愿要落实;愿发了不能够落实,这个愿是空愿。我们能够想像得到,古往今来多少修行人,在家、出家,都发了大弘誓愿,最後都没有成就。原因在哪里?没有去做,不能够实践自己的愿望,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依旧是烦恼习气作主,所以不免轮回。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法藏菩萨发了愿之後,人家真干,自行化他,心确确实实安住在大愿之中,念念不忘本愿,所以这一段经文的题目叫「积功累德」,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在科题我们看到「如愿修行」,第一个小段:

【阿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这一小段是接前启後。在经文里面第一句话直截了当告诉我们,『住真实慧』,这一句是菩萨修行证果的根本。我们今天为什麽不能成功?没有智慧。智慧到哪里去了?智慧变成了烦恼,这个道理我们学佛的同学不能不懂。智慧跟烦恼是一桩事情,所以佛在经上常讲「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智慧、真实慧。迷了,智慧就变成烦恼;觉悟了,烦恼就变成菩提。菩提跟烦恼就像光明跟黑暗一样,它是一体,明来暗就去,暗来明就不显了。我们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昼,都有夜,我们经历每一天的昼夜,有没有警觉?昼,白天是智慧,晚上是烦恼;白天是觉悟,晚上是迷惑,这一种转变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哪一法不是佛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我们实际生活。世尊在经上跟我们讲,诸佛如来演说大经,尘说、刹说,从来没有间断过,就是说的这些。非常可惜,我们六根天天接触,愚昧无知,不能够觉察,我们不能安住在真实慧,所以对於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有力量去克服,这个样子学佛,你就学上一百年、两百年也没用处,於生死分上绝无干涉。所以这一句话重要,黄念祖老居士过去在注解里面为我们说出。实际他的注解里面所说的,都是当年夏莲居老居士所讲的:这一部经好,说了三个真实,这在其他经里头很难见到的。在第二品中,「德遵普贤」这一品,佛给我们说,「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接着第三品「大教缘起」里面佛又给我们说,「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在此地给我们说出「住真实慧」。三句不一样,里面讲的「真实」是相同;真就是讲的真如,实就是讲的实相。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是首先告诉我们,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禅宗里面常讲的明心见性,教下常说大开圆解;本经说得清楚,说得浅显。我们要问什麽叫「明心见性」?什麽叫「大开圆解」?我们听不懂。可是佛在这部经上的讲法,我们听起来比较容易明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明心见性,这就是大开圆解。「开」,是开示,是为我们讲解,指导我们,教化我们。「显」,是明显,不是暗示;暗示,我们有很多人不懂。所以这一部经,中下根性的人有分;它是显示它不暗示,明说它不是密说。「真实之际」,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学名词里面说的「诸法实相」。「真实之际」,用佛学名词来解释,真如实相的道理与现象。「际」这一个字意思很深、很广,理甚深甚深,事甚广,际有深广无尽之意。「真」是讲的理,「实」是讲的事,我们学佛没有别的,无非是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白了,这个人就成佛,我们就称他为佛陀。

  明了之後,这个彻底明了就是一般人讲修行证果,这个人修行成佛了,成佛之後要帮助众生,要度化众生。所以接着才有「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要教化众生,要帮助众生。「惠」,是给予。给众生什麽样的利益?给众生明了真如实相的利益;换句话说,帮助一切众生个个都成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菩萨事业。上求下化,关键在哪里?关键就在这一句「住真实慧」。你要不住真实慧,上求佛道求不到,下化众生也办不到。三个真实,这一个真实是枢纽,这一个真实是核心,那两个真实能不能达到,关键在这一句。所以我们不住智慧就住烦恼,不可能在中间的,没有中间,不是明就是暗,绝对不会来个半明半暗,没有这个道理的。这是在这里特别提醒我们这一句重要,希望我们要把智慧摆在第一。要知道没有智慧是决定不能成就,没有智慧也不能往生净土。

  我们看到有一些老人家,没有文化,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什麽都不懂,一天到晚就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往生的瑞相希有。那我要问:他有没有智慧?告诉你,他有!他住真实慧,他比我们强。真实慧是什麽?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真实慧,他心里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他不胡思乱想。我们比不上他,我们的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我们住烦恼,住妄想分别执着,这不是真实慧。果然能够放下一切妄念,放下一切分别执着,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那里,那是真实慧。所以他能成功,我们不能成功。这里头总有一个原因,一定要找出来,一定要清楚,然後才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习。

  世尊不仅仅是在净土经论里面常说,许多大乘经里面都讲,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所以佛在这个经上赞叹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释迦牟尼佛这样赞叹,佛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以世尊的赞叹就是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我们要很冷静、很细心的去思惟、去观察,佛对我们恩德太大,我们自己真的是业障深重,说得不好听就是罪障深重,不解如来所说义,每天依旧心还住在烦恼里面,怎麽对得起佛陀?怎麽对得起历代传法的祖师大德?如果我们这一生缘不具足,一生都没有遇到佛法,那就不必说了;遇到佛法,还住在烦恼里面,这就错了。一定要晓得世间所有一切事,「梦幻泡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不能在这上作意。我们把精神、把精力耗在这个生死业里面,错了,大错特错!你们仔细在经论里面去观察,这些声闻菩萨四众之中,谁干这一种傻事?没有人干的。真正觉悟的人,明白的人,最有智慧,心都安住在要办生死大事。这个机缘得来太不容易了。即使我们要帮助众生,首先要成就自己,自己要是做不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你就没有能力帮助一切众生。

  修行从哪里下手?克服自己烦恼下手,这个人会修行。每一个人烦恼习气不一样,从最重的下手;重的能治了,轻的自然就容易。跟治病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哪一个病最重、要命的,先治,其他这一些小病慢慢来。这三个真实,我们把它认识清楚,在我们现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住真实慧」。古大德讲的意思深。古人讲慧,慧有浅深种种不同的讲法。大乘佛法的标准,是要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才是慧;如果没有见性,这人没有智慧。我们知道用这个标准,智慧现前他就不是凡夫了,《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他们是真实慧。其次是相似慧,天台家讲的相似慧,相似慧是哪些人?十法界里面权教菩萨、声闻、缘觉,见思烦恼断了,相似慧,真实慧没有现前,为什麽?尘沙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没断,所以这慧不是真实的。

  这个地方很奇怪,如果从教下来讲,我们要想这一生得真实慧太难了,可能根本就没有指望。但是净宗念阿弥陀佛是真实慧,这个不可思议。为什麽?相似慧、观行慧,决定不能够脱离六道、十法界;观行慧不能出离六道,相似慧不能出离十法界,这都不叫真实。真实慧是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去了,这叫真实慧。我们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一弹指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所以我们很幸运,老实抱住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住真实慧。佛门里头常说这个法门叫「易行道」,易在哪里,现在懂得了。你不用这个方法,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还得破一品无明,你说这个多难,难行道。念佛这个法门,不必断烦恼,不必破无明,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深信切愿,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就成了。这个住真实慧比其他法门住真实慧容易太多太多,真的是天壤之别。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遇不到这个法门,这一生真实慧只是听说而已,决定达不到,但是在我们这个法门,圆圆满满的落实了。

  可是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不许夹杂,要纯、要专一,这才能往生;如果夹杂就坏了,决定不夹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训练这个本事。事可不可以做?可以做。但是首先最重要的,理必须明了,明理没有别的办法,研教听经,这是明理的办法。经教不能不下功夫研究,不能不听;不但要听,而且要多听,多听明了之後,你才会住真实慧。真实慧的样子是什麽?还没讲到,後面佛说过了,「善护三业,观法如化,三昧常寂」,那是住真实慧的样子。花花世界,住真实慧的人那个心态是怎麽样?如如不动,晓得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梦幻泡影,他在这里面决定不受影响。什麽叫影响?起心动念就影响;别人赞叹我们很高兴,骂我们就心里不高兴,就受影响了。住真实慧的人不受影响,所以才能够教化众生,惠以一切众生真实之利。

  住真实慧的人,就是禅宗里面常讲的,这个人开智慧了,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就是住真实慧的意思。世出世间一切法虽不能说是完全通达,比起我们一般凡夫,他通达的就够用了、够多的了。比菩萨比不上,比我们凡夫那有余了。《大乘义章》里面给我们解释什麽叫真实,「法绝情妄为真实」。法是一切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凡夫二乘在一切法里面,会生起妄想分别执着,这就不真实;如果在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生妄想分别执着,这叫真实。真实慧实际上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实慧之体,真实慧是清净心的作用;也可以把它掉过头来,真实慧是清净心之体,清净心是真实慧的受用。体用是一不是二,所以可以互为体用。讲的都没有错,都没有过失。宗门的修行着重慧,教下修行也着重慧,净宗的修行着重清净心;清净心现前,真实慧就现前,宗门教下的真实慧现前,清净心也现前。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不能不晓得。

  《大乘止观》里面说,「真心」。一切众生都有心,佛讲得很好,「心生则种种法生」。《华严》跟我们讲,世出世间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心的作用,心起作用叫做识。心是体,识是作用,虚空法界是这麽来的。心识是能现能变,依正庄严是所现所变;能现能变是真的,所现所变是虚妄的,梦幻泡影,不是真实。凡夫之人迷失了心性,把假的当作真的,所变的这些幻相以为是真的,在这里面起妄想分别执着。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起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无端造作无量罪业。於是外面境界、这个幻相就产生变化,变成了地狱、饿鬼、畜生,变这种相。相随心转,三恶道的相,是从心想变出来的;三善道的相,也是从心想变出来的。你心里面想善就变善,心想恶就变恶,心想净就变清净法界,心里面染污就变污染的境界,这才是事实真相。

  佛说法说了许许多多的名词,这个地方讲作真实之际、真实慧,又给我们说,真心、自性、真如、佛性、法身、法界、法性,《楞严经》上讲如来藏,全是说的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佛为什麽说这麽多的名词?这是佛的智慧教学,意思教我们不要执着,名词是假的。老子头一句话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也懂得,名是假名不可以执着,是破我们凡夫执着名相的这个错误观念。所以佛往往一桩事情、一个道理说很多名相,用意在此地。

  我们明白了,随便你怎麽说都一样,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要在这里头真正觉悟。如果你不觉悟,ji 督教讲耶稣、讲上帝,我们这里释迦牟尼佛讲佛是最究竟的,他们那是不究竟的,这个话说起来好像是有道理,我们凡夫听了有道理,诸佛如来听了没有道理。为什麽没有道理?你在那里又分别了,又执着了。佛在经上说了几句话,同学们大概都曾经听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话听过了吗?听得耳熟了。「凡有佛性,皆当作佛」,这个话也听过。那我要问了,上帝有没有佛性?耶稣有没有佛性?上帝有佛性,那上帝应当作佛;耶稣有佛性,耶稣也应该作佛,这才叫真正觉悟。你见到上帝、见到耶稣,你也合掌恭敬,念阿弥陀佛,你不会轻视他,这开悟了。没开悟的,「那是外道,那是ji 督教。」没有觉悟!觉悟了之後,万法是一不是二,入不二法门。

  你要说是ji 督教跟佛教是二,你没有入门;回教跟佛教是二,你没有入门。再给你说远一点,ji 督教跟回教是二,你也没有入门。你慢慢去想去!说「想」还不行,说想还有错误,佛家的名词「参」,你好好的去参究,你才真的安住在真实慧。真实慧里头一个妄想都没有,法法平等,法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所以真正觉悟的人,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这个世出世间哪一法不是佛法?悟了都是佛法。给诸位说,ji 督教是佛法,yi si  lan教是佛法。明天是哪个教来讲?犹太教,犹太教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你是真的悟了。你还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就要问你:哪一法是佛法?佛法也没有。

  住真实慧能解决问题,不住真实慧就天天吵嘴打架。这个世界不就是这样的吗?天天在争吵,天天在打架。佛教导我们住真实慧,让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它是一不是二。所谓的真如、自性、法身、法界、法性,就是《华严》所说的能现的心、能变的识,心跟识还是一不是二,这就是佛家所谓的「万法归一」。可是又有人在这里头找麻烦,这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你们说一归何处?一归万法,万法跟一是一不是二。如果说一跟万法是二,那就不是佛法。万法跟一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能现,一个是所现,能所不二。

  所以生佛不二,生是讲众生,佛是讲佛性,佛的相也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凡所有相统统是因缘生法,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缘和合的就叫做众生。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现的相,所以那个「生」,你要晓得「生」的范围多大?十法界都是众生,依正庄严全部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生佛不二,那个「佛」是佛性,能生众生的是佛性,一切众缘所生的现相,都是从佛性流出来的,它是一不是二,我们对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不知道,你要想断烦恼难,纵然你有定功、你有志气、你有毅力、你有恒心克服你的烦恼,你的烦恼不乾净,你明白这个道理,把你烦恼化了,融化掉了,那才叫乾净。所以理不能不懂,道不可以不学。

  宗门所说的明心见性,心是本体,心性是本体,能生、能变、能现,对於这个大道理、这个事实真相透彻明了,一丝毫不怀疑,心安住不动,从体起用叫做住真实慧。这三个真实,真实之际,法身;真实的利益,解脱;真实慧,般若;正是大乘佛法里面所说的三德。怎麽能不知道?怎麽能够不学习?三德密藏是法身大士们所证得的,涅盘三德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然後再跟其他大乘经教对照一下,你才晓得《无量寿经》甚深甚深,决定不能够轻视它。

  『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是住真实慧的大用。这个作用是什麽?「庄严妙土」。这四个字怎麽讲法?土是国土,一切众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最重要的一部分,「庄严」,一般讲法是真善美慧;「妙土」是精妙绝伦,没有能够跟它相比。这是说的极乐世界,这一个居住环境里面一切美好,没有一丝毫的缺点,佛在许多经里面告诉我们,依报永远是随着正报转。法藏菩萨怎样造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妙土他怎麽造的?就是前面讲的三个真实,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回来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地球,你看看多少人说地球病了。真的生病,天灾人祸这麽多就是地球的病相,这生病的现象不正常。为什麽会病?真实没有,全是虚妄的,所以生病了。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把宇宙一缩小,我们这个身,身心是小宇宙,现相上有大小,理论上没有大小;换句话说,我们人身,这个身心怎麽复杂,宇宙就怎麽复杂,决定是成正比率的。我们要想身体健康,色相妙好,同样一个道理,住真实慧。你只要住真实慧,色相一定妙好,身体一定健康,你的居住环境一定也是妙土。我们读经必须要体会到这一层的意义才有受用。不仅仅是佛在经论里面常常说,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迷失了自性,在中国孔老夫子、孟夫子,我们在他们的书本里面也常常看到,他们对於当时社会迷失心性,随顺妄想烦恼习气,也是感慨万千。我们从他们言语里面常听到的,他们都是赞叹尧舜禹汤,怀念那个时代,而感叹着世风日下,人与人之间真诚心逐渐淡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逐渐在增长,而引以为忧。这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事情、社会,这些大圣大贤都如此的在感慨。

  我们生在距离他们二千五百年之後,现在看看我们这个世界,如果孔子生在今天,他如何感想?释迦牟尼佛也生在今天,他有什麽想法?看看这些芸芸众生造无量无边极重的罪业,夫子没有示现佛菩萨的身分,看到这些人造业可能想想:「算了,还是移民吧!这个地方不能住。」可是佛菩萨不行,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还是要来挽救这个社会。用什麽方法挽救?教学。「人不学不知义」,义是什麽?哪是该做的,哪是不该做的,人没有受过教育他不懂;他无知,不知道什麽是该做的,什麽是不该做的,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在胡作妄为,他认为他做得很正确。换句话说,他走他自己的路,觉悟的人走圣贤的路。跟着圣贤人走,这觉悟的人;跟佛菩萨走,这是觉悟的人。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学问,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我高兴怎麽做就怎麽做,不高兴我就不做」,这个路是黑暗的,这个路是走向地狱的,错了!唯有跟随诸佛菩萨,才能走出六道,走出十法界,回归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庄严妙土。我们今天能够随顺佛菩萨这个教诲,就是庄严妙土。要说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也庄严,庄严地狱,这是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从「住真实慧」到「庄严妙土」这个一段,这几句话是极乐净土的根本。如果有人问你们,修净土的人修的是什麽?你把这一段文念给他听听就行。最正确的答案,这也是普贤十愿的总纲,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够圆成佛道。可见得普贤行是菩萨究竟圆满的德行,净宗法门修普贤行,本经一展开在序分里面第二品「德遵普贤」,经文头一句只把与会的大众说出来,这第二品一开端是在家众,十六位等觉菩萨,在家众他不是出家人,等觉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修普贤大士之德干什麽?就是「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就是这三句话,极乐世界就这麽来的,就这麽成就的。阿弥陀佛带头,诸大菩萨跟进,我们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干的这个事情,跟他们志同道合,阿弥陀佛的同志,这才能去得了。你要不发心修普贤行,要不能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你跟阿弥陀佛不是同志,你跟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都不是同志,去不了,没分。到哪一生哪一世你再遇到,你发了真心,跟他们志同道合,你这一生就决定往生。这个地方特别要记住,不能住烦恼,也就是说心里头不可以有烦恼,不可以有妄想,不可以有分别执着,心里头只能有真实慧,我们的功夫要在这里下。

  真实慧是什麽?真实慧是南无阿弥陀佛。一切时一切处这一句佛号不能断,口里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头真有,我们才决定得生。口里头一天到晚挂着阿弥陀佛,心里头没有,去不了,古人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心上真有。什麽叫阿弥陀佛?你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句话是古印度的梵语音译,如果就字面上翻译,「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慧、翻作觉悟,它的意思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觉悟。我们这个心里头有阿弥陀佛,就是住无量智、无量觉,那不是真实慧吗?不晓得什麽是智慧、什麽是觉悟没有关系,只要你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是,这就是智慧,就是觉悟。心里头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执着,没有智慧,没有觉悟,所以念这个南无阿弥陀佛也没用处。

  由此可知,念佛怎麽个念法?把妄想分别执着念掉了;换句话说,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我们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着代替了,这就是念佛的妙法。念到自己妄想分别执着不生了,你的念佛功夫得力了,这叫什麽?功夫成片。二六时中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麽都没有了,功夫成片了,带业往生;你并没有开智慧,带业往生,决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西方净土很殊胜、很特别,不要在乎:「凡圣同居土这个地位很低!」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这个世界很特别,虽然跟其他诸佛世界一样有四土,有凡圣土、有方便土、有实报土、有寂光土,他方世界四土不在一起,这当中有隔碍,西方极乐世界四土在一起的,生任何一土其他三土同时都得到。

  所以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不在乎,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天天见到阿弥陀佛,天天见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他们住在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可以跟常寂光的菩萨平起平坐,天天见面,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虚空法界唯独西方净土有,这个很特别,叫特别法门。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这个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遇到了不认真,还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才晓得这个业障有多重!百千万劫你才遇到一次,你不知道珍惜,一口气不来後悔莫及。世出世间圣人都警惕我们人命无常,我们能保证在这个世间能活多久?所以真聪明人、真觉悟人他知道,这个机缘决定珍惜,决定不能放过;放过再要遇到,又要无量劫又无量劫,决定不可能来生立刻就遇到,哪有那麽容易事情?

  特别是我们现前学佛的人,在佛门里面修了一点小福,如果来生不堕三途,到人间来的时候决定福报比这一生大。一享福,堕落在名闻利养里头;福享尽了,罪报现前,立刻堕三途。肯定的,这个事情你冷静去观察,非常清楚。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从地狱刚刚出来,享一点福报,作威作福,死了之後,立刻又回去了。地藏菩萨看到叹息:「好不容易教化你,刚刚出去,你看,打个转就回来了。」众生难度!所以菩萨很感慨:「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这是事实,刚强难化,不肯接受,拿地狱当老家;堕地狱是回老家,人天两道是出来旅游、出来度假,没几天就回老家了。

  在我们本经後面「礼供听法品」,第二十六品,阿弥陀佛对於十方菩萨到极乐世界去参访,有很多菩萨到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佛也为他介绍极乐世界。就如同我们新加坡居士林,许多头一次从海外到这里来访问的,我们一定接待,一定也跟他介绍这边状况一样。阿弥陀佛介绍话里面说:「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这四句话重要。你们来参访,参访的目的是要来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要回去建筑你们的净土。所以阿弥陀佛把西方极乐世界怎麽形成的告诉大家,第一个住真实慧。真实慧是什麽?明理,一切通达。你不学,你怎麽通达?阿弥陀佛怎麽成就的?好学。前面我们读过,他亲近世间自在王如来。那个时候他本身是国王,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舍弃王位,跟佛出家。长时间闻法修行,闻法成就学问,修行成就道德,一切通达之後才晓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三心不可得,万法无所有,末後偈子里头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所以阿弥陀佛告诉大家,「一切空无我」。一切空无我并不消极,反而更积极。无我了,无我而後才能够为人;有我,不能为人。我们现在的讲题总题目挂在那两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决定做不到。为什麽?有我。师是什麽?表率。范是模范。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社会大众最好的表率,最佳的模范,一切众生都应当向你学。这个「师」跟「范」是谁?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无我,念念为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业障极重的众生。开不了悟的,就教他断恶修善,目的在哪里?希望他不堕恶道。他出不了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希望他在三善道住的时间长,不要堕三恶道。

  所以善恶要懂得。善恶的标准,就是佛讲的《十善业道经》。能够奉行十善,永断十恶,这个人不会堕三途,这是佛教下根人。中根以上的,佛都是帮助他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才能够脱离六道,才能够脱离十法界,转凡成圣。中等根性的,成小圣;四圣法界,十法界里头四圣法界,小圣。根性大利的人,佛帮助他成就大圣。大圣是什麽?法身大士,成佛作祖,那是大圣。如来的教学,净宗法门这个法门特别,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下根人遇到这个法门,只要他有善根,什麽叫善根?能信、能解、能行,这个人有善根。这是帮助人成大圣的法门,不是小圣。一生当中不但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无比殊胜的法门。但是,我们遇到了,千万不要骄傲,一定要细心认真去学习,要随顺佛陀的教导。佛陀的教导,就在这一部经典上,所以经典义趣不能不通达明了。不能很通达,也要有大略的明了,依教奉行,要把它做到。

  我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这一个本子,我这一次是第十一次的讲演。每一次都提醒同学,要随顺经典上的教训。佛教给我们做的,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可以违犯,才能得生。一定要知道念佛的人,学佛的人,学净土的人很多,真正往生的人不多。这什麽原因?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能往生;随顺经典教诲的人,一定得生。道理就在此地。

  阿弥陀佛将他因地修行的故事为我们说出来,用意在哪里?是让我们模仿,让我们学习。他首先做给我们看的,他是国王,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大国王,决不是遇到打击、刺激才学佛,不是的。他是真正把这个大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舍弃王位出家的。跟《观无量寿佛经》的韦提希夫人情形不一样,韦提希夫人真的是受了打击才学佛的,才回头的。世饶王没有遇过挫折,没有遇到打击。我们要从这里细细去想,他教我们什麽?我们怎麽样去学?荣华富贵统统舍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下了;我们现在还要去争,那就错了,人家放下了。放下就是什麽?学佛法。显示出好学,在世间自在王佛会下,佛的弟子很多,好学他是第一,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不好学怎麽能成就?

  大圣大贤都是好学成就的,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他自己说出来,说出他一生的经历。他「十五岁而志於学」,十五岁立志求学,这麽好学。「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他学问这个根紮下去了,等於我们今天所说的,学业完成了。从十五岁到三十岁,十六年。这十六年这学根紮下去了。往後这个学问就有受用,这完全讲他自受用,他在做学问的时候得到的利益。「四十而不惑」,什麽叫不惑?不为外面境界所诱huo了。世间人看到外面财色名食睡都会动心,孔老夫子四十岁不动心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摆在面前,不会被它诱huo。继续不断努力在学,「五十知天命」。天命是什麽?业因果报。因果报应的这一些理论与事实明白了。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人心安理得了,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决定不怨天不尤人,能安於本分。这是学问所得来的好处。

  「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麽?是我们讲的随缘,能随缘了。耳顺的意思,也就是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唯有不见世间过才耳顺;还见世间过失,你这个耳怎麽顺法?你看人家修行这个功夫境界,怎麽向上提升的?「七十而随心所欲,不踰矩」,那是什麽?自在,解脱。最後夫子还有一个结论,他常常思惟,常常反省,「不如学也」,他老人家一生都在学习,「好学不厌,诲人不倦」,凡是有人亲近他,他乐意的教导,绝不疲倦。学,自己学,「学不厌,教不倦」,夫子的大德大能,这示现的世间圣人给我们看。出世间的圣人更不必说了,他不是一生的,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从来没有一天离开学。等觉菩萨还是好学不倦,成了佛之後,好学永远不断。为什麽?他学已经学完了,还学什麽?做出好学的样子给众生看,给大众做榜样、做模范。不能说他无学了就不学了,还是装出一付好学的样子。不好学怎麽能成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也许有一些同修听到佛门里面有所谓,「终日度生,无生可度。庄严佛国,佛国离相」,看看《般若经》上,就是这麽说法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个是理,一个是事;事不碍理,理也不碍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示现在人世,所谓是「建立水月道场,大做梦中佛事」,圆修圆证。圆修圆证也就是无修无证,这些话决不能够分别,决不能执着,决不能够思惟。你一思惟,错了!愈想你就愈错,必须直下承当。现在人说直觉,我们要用直觉,不能用思惟,你才懂得这里头的意思。

  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只为一桩事情,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来,就这一桩事情。众生受尽苦难,不知道受苦难的原因,佛菩萨清楚。你为什麽会受这麽多苦、会受这麽多难,他清楚。怎样帮助你解决苦难,必须消除你苦难的因缘。这个作法才真的叫合情合理。不是说你有苦他可以代你受苦,这个话讲不通。你没有乐,他可以赐乐给你,这个话也是假的,理上讲不通。所以他只能把方法教给你,告诉你你苦从哪来的,你明白了,你把那个因跟缘改变过来了,那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因果的复杂,太复杂!佛为一切众生细说,四十九年说了这麽多经论。把它做一个总结,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乐从悟来的。迷悟是因,苦乐是果报。果报上没有办法解决,因缘上有办法解决。所以佛把这一些理事真相给我们说出来,我们於是明白了。无量劫来我们所造作的业,善业恶业统统有,所以阿赖耶里面含藏的种子,种子是因,业因,作佛的因、作菩萨的因,作声闻、缘觉的因,都有,每个人都有,生天的因、得人身的因,你去变饿鬼、变畜生、变地狱的业因,也统统具足。十法界的业因,一切众生个个具足。

  佛怎麽教我们离苦得乐?佛教我们在缘上下手。所以佛家讲缘生论,不讲因生。因,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已经造了,不能改变。但是缘可以改变,缘是现前,过去我造的业因,我从现在再不造恶业,我有恶因我不会有恶缘,恶的果报不会现前。过去造的有业因现在再造恶,那好了,你的因、缘都具足,下面的果决定是苦报。这个道理是真的,这不是假的。同样的,过去我们造的有善因,我今天做善事,专做好事,不做坏事,我没有恶缘只有善缘,我阿赖耶识里善因种子起现行,你一定得善报。所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

  由此可知,十界六道苦乐果报从哪里来的?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你在受苦难的时候,你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还埋怨别人,怨天尤人,你是罪上又加罪,你的苦报就很可怜,受不尽的苦报,这个人叫糊涂到所以然,愚痴到极处。真正明白觉悟的人知道,全是自作自受,「我得的福报是自作自己享受,我受的苦报也是自己作的自己受,与别人统统不相干」。这个道理几个人能参透?我们想做一桩好事,遇到有人来破坏,这个好事做不成功。是不是他真能破坏?果然真能破坏,因果定律被推FAN了。所以我们清楚,不是别人破坏,是我们自己的善缘不足。我们做好事人家能破坏,因果律就被推FAN了,没有这个道理的。所以一定要细心去思惟,佛菩萨、古圣先贤,他们确实是住真实慧,他们了解事实真相,他们所讲、所做的,是真实的、是正确的,没有错误。我们应当诚信不疑,应当学习,应当奉行。更应当要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住果报,这个有智慧。有福,自己不会去享福。世饶王有福报,智慧开了,国王舍弃了,不享福。释迦牟尼佛觉悟了,他是王子,继承王位的,他不要,出家修行了,只修福不享福,这个人觉悟了;修福享福没觉悟。

  不享福,修福干什麽?修福给大家享。这芸芸众生,他们迷惑,他们受苦,他们不懂得修福,佛菩萨修福给他们享。佛菩萨要不修福,众生就可怜,永堕恶道。人天两道维系的状况,这靠诸佛菩萨在修福,我们享他的福,沾他的光,这个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参透?我们学佛,要学佛这一种精神,要学佛的这一种德行,我们效法佛菩萨,我们也积功累德,但是决定不享受。

  将自己所修积的,奉献给大众,这就是佛家里头天天念的回向偈。你们看看回向偈是不是享福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不就庄严妙土?不是为自己。我们这个世间、这个社会安定,人民在此地生活都还能过得去,这也是庄严妙土。这个地方有佛法,大家都修福,所以社会安定、繁荣,人民很幸福。佛菩萨就干这麽一桩事情,到这个世间来,决定不是为自己的,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要认真努力修学。所做一切功德绝不执着,回向,统统回向,没有了,都送给别人。一部分供养佛,一部分供养一切众生,「下济三途苦」,供养众生,这才清净,乾乾净净、一尘不染。否则的话,心里念着,「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做了多少功德」,你心还是不清净,你还是不能往生。做再多好事,一尘不染,心里头印象都没有,这才好。心里有印象,你已经被污染了。善、恶都能够污染心性,所以叫染业。净业,不受污染,心里头连印象、痕迹都不落,这个造作叫净业。净业生净土,染业在六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