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生活得逍遥自在?外忘其形而不着物累,内忘其心而不着事!

如何生活得逍遥自在?外忘其形而不着物累,内忘其心而不着事!

如何生活得逍遥自在?

外忘其形而不着物累,内忘其心而不着事!


道教


当今年轻人时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生活得逍遥自在”,其实,这一“金句”当中蕴含了道教的思想与教义。

我想,现代城市人皆过着繁忙的都市生活,如能在生活中加点道教的生活智慧,这样既可以为我们的生活赋予“正能量”,也可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就像庄子所倡议的“逍遥自在”的生活。

道教的义理是非常广泛而深邃的,当中涉及到道家的思想文化,举凡道教的历史、经典、科仪、戒律、修持等,无不与道教的义理相关。

简单的说,这是道教人士精神信仰的导航,亦是道长们修持的依据,道士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皆离不开道教的教理、教义,要与义理之契合,才能度己度人,进而于社会上发挥作用,提高人们的生活素质。

如下文所要讲述的“生活逍遥自在”,正是道教义理内有关“仙道贵生”、救己济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之所在。


一、道教义理


涉及到宗教信仰的规范及道教的神学理论,是每一位道教信仰者皆要奉行及遵循的。道教义理亦承传了历代高道的理论与阐释,如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由他们不断的深化弘扬,顺应社会的变迁,而成为如今道教的教义教理。

所以,我们去认识道教的义理,将使我们的心灵修养等方面得以提升,也促使我们步入生活逍遥自在的另一境界中。

道教义理的传承,是由早期的崇尚“自然无为”,到后期“三教思想”的融合,是有其时代精神与特色的。

以下所讲述的“生活逍遥自在”的例子,为庄子(南华真人)的真知灼见,本人引用其书的理论,认为在现今的社会,庄子的逍遥自在的精神,尤其应该将其发扬光大,以为在繁忙都市生活的人们有一块清静的心灵空间,当生活上面临到种种困难,可以及时得到缓解,寻获“解脱”心结的法门。

道教的自然理论,源于太上对“道”与“德”的阐述,并以此作为人的行为准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5章》),这里太上认为“天地的所有事物皆应顺应本来的自然法则,不要受其他事物所钳制。”

而庄子发挥了老子此一学说,提出“至人”的说法,认为与自然为一即得道,即精神、意志提升了,不再为世间所有权力、物欲等钳制而不能逍遥自在。


二、逍遥自在的真谛


逍遥是庄子的重要思想,其主要思想指出人们的悠游自在,才能在精神上达到绝对的自由。庄子于书《庄子‧逍遥游》内,举出了大鹏高飞,要御风而行,要等待风才能逍遥飞翔。庄子认为,要“有所待于风”是不能逍遥自在的,要“无所待”,要没有任何预设条件,才是真正的逍遥。

其实,庄子的所谓“逍遥无所待”,如他所言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於大通”。这里所引申出来的意义是,无所待即无己。无己是可通过“坐忘”而得到精神境界的提升。

通俗地说,是要人们忘却是非、得失、苦、乐、名利等等。即庄子所云的“自然无为”而与道合,即“与道合一”。


三、生活的逍遥自在


庄子的逍遥自在,承传下来,已成为我中华民族的特质之一。

我国传统的文人雅士,不知有多少已成为老庄思想的追随者,不知有多少是已归园田居,生活逍遥自在的游侠,相信在中国历史上,肯定是大有人在的。现代的都市人,营营役役、奔逐名利,偶遇不顺或挫折,便不知如何排解压力,更谈不上如何在精神得到舒缓,甚至是提升了。

我想,庄子逍遥自在的精神思想,是一剂极好的心理药方。又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在职场或是情场,都难免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假如我们能懂得善用庄子坐忘的方法,学习忘却不快,放下当前的欲求,去修炼一下心情,换取一刻的精神慰藉,不就可以逍遥自在地生活下去了吗!

当然,要真正做到庄子所提倡的“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这是需要慢慢地修养,才能达到这种超越的境界。

本人殷切期望大家都能多加注重道教的生活智慧,并且能够活学活用。当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困难时,能把道教生活智慧化成精神上的良方,从而提升生活的质素。另外,应该多加弘扬庄子逍遥自在的精神,不应沉醉于生活物欲之上。

最后,但愿人人在生活上都有“心闲”的时间,学习“外忘其形而不着物累,内忘其心而不着事”(《悟玄篇》)。但愿人人有一个清静的心灵,生活得更加逍遥自在。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