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与其幻想有一个能救护你的寄托,不如反过来求你自己的心

与其幻想有一个能救护你的寄托,不如反过来求你自己的心

与其幻想有一个能救护你的寄托

不如反过来求你自己的心


梦参老和尚


《向佛陀学习》

梦参老和尚 讲述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问题——要自修、要自己努力,没有一个什么样的善巧方便说我不修就能证得了,就能解脱了。就算释迦牟尼佛再生也是一样,你就算亲自见到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也没有办法帮你,观世音菩萨也没办法。

  因此,与其幻想有一个能救护你的寄托,不如反过来求你自己的心,把你的心住到一定的住处。《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才能生心!生的这个心是什么心?是无住!你把心住在无住上——无住就是一切都不执著,这样才能够得到成就,才能够得到解脱。除此之外,你再也无法寻获。

  所以事情不需要知道那么多,我们能够断见惑,就很不得了了——只要你能断了见思惑,起码不在三途流转,不到六道轮回流转。我们不要讲得很高、很大、很圆满,做起来还是得一步步地实行,脚踏实地地做。

  另外,不要把佛对这一类众生所谈的法接到另一类机上,这样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这个时候没有明师,没有好老师给予指导,观不到我们多生累劫的根机,如果就把佛教导的话拿出来说,也不知道哪个是对机的,哪个是契合你的,反正你都接受,那你会造成混乱。就好像明明是大乘根机的大众,反而跟他们说小乘的契经;面对小乘的根机反而说大乘的经。人家一听就想:“我何必学那个呀?我还是明心见性吧。禅门一炷香,立证菩提嘛,还是去学禅宗!”

  这些问题造成了我们的困惑,这种困惑是谁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因为我们的业,所以遇不着明师。从前有一位道友跟我说,要我给他介绍一位明师让他认识,要像弘一法师、虚云老和尚那样的明师。每次到他那里去,都要我讲讲他们的过往经历,我都没有讲。其实还有比他们更高的明师。

你只是听到名字,当你真正亲近他们,他们也不是圣德啊!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印度人眼中也不比外道强,不过是另创的一位佛嘛。不像我们东方把佛宣传得那么神秘、那么神化,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我这样说,大家可能不太能接受,反正我说的是实在的话,这是我出家六十多年的体会。

  你是什么业、什么因缘,你就会遇上什么教师。我说:“你自己好好地修吧!如果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身边,像我们这样的业,他也是没办法。你不学,他有什么办法呢?”并不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所有释迦牟尼佛教育的众生都证得阿罗汉果的,还是好些众生没法证得。我的体会是这样。

  我以前也是非常地好奇,总想找个窍门,不然我不会从大陆跑到西藏去,还是一个人跑到西藏去的。我也想寻找一个快捷方式,可以方便一下成佛——也不要参禅,也不要念佛,念个咒就行啦!我到了西藏以后,一共持了几十年的咒,现在也还没有成佛。

专门持咒也是修法的法门。大家在台湾会遇着很多的大德la ma,你先得自忖己德,把你自己的德行看一看,看你能接受到哪一个阶层的法,以自己的福德、智慧,能够接受到哪一个阶层的法,你就踏踏实实地照着哪一个阶层的法去修行,能得到现世的安乐。这就好比你想要上高级餐厅,荷包里得有那么多的钱;如果没有那么多钱,在小摊子上随便吃吃也可以,能够不饿肚子就可以了。

  现在这个时候我们等于还在迷途当中,不知道究竟该走哪条路线。佛说了这么多法,你一定还在摸索,念佛好呢?还是参禅好呢?这位大师说念佛好,那位大师说持咒好,其实哪一个方法好呢?你得选择适合自己的。你感觉到哪一种方法你学得很高兴、很愉快、很有心得,你就坚持这种方法不要放弃。不要听到别人的指正你就又改变主意,持续地做下去就好了。

    但是得精进,疲疲沓沓地、懈懈怠怠地,就想成佛了生死啊?你就是想求发财都不容易啊!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