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真信切愿”才能“老实念佛”

“真信切愿”才能“老实念佛”

“真信切愿”才能“老实念佛”




    净土法门总括起来大致有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密宗在念佛之外,尚有念咒的法门)。

  念佛的真正含义,是忆念佛陀,即忆念佛陀的慈悲、相好等的功德,其中最直接方便的,莫过于实相念佛,然实相念佛需有明师指点,否则不易入门。现在普遍奉行的是最后一种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即是口念佛的名号,它的特点是简便易行,适合于所有修净土法门的人,它的关键在于“真信切愿”与“老实念佛”。“真信”是内心真正生起了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切愿”是因为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的苦难与危险与极乐世界的殊胜,而切实希望能转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生起了这样的信愿后,念佛才能获得真实之利,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从古至今信愿坚固,并老实念佛而获往生的实例层出不穷,下面略举几例:

  案例一:

  《龙舒净土文》中记载:宋朝时有个僧人还俗回家,名字叫吴王夏,还俗后作了屠夫,每天杀鸡鸭等度日,但在每次杀生前都说:“阿弥陀佛子,好脱此身去。”连念几声佛。平时切肉时,念佛不断。常教人诵经念佛。有一天,他眼睛上忽然生了一个如鸡蛋大小的瘤子,他于是很惶怖,让妻子给他造个小草庵,他昼夜念佛修忏,后来他告诉村人说:“我明天戌时走。”第二天晚上,给道友们说:“时间到了,好来念佛相助。”说完端坐,合掌念佛,忽然大声说:“佛来了”,即逝去。

  案例二:

  《染香集》中说:清朝时有个痴头的道士,人很愚钝,他的亲属亡故以后,他因愚笨而缺乏衣食,经常因艰困而睡在破房里,后来有个陈道人收他当徒弟,令他每天扫地拾柴,晚课念佛号数百,礼拜以烧香一柱为时限。王痴头诵佛不成音韵,每到昏沉欲睡时,陈道人就用长竿打他,并说:“看你愚昧的这个样子,怎么还不知道精进呢?”就这样三年,一天王痴头呵呵大笑,陈道人又拿竿子打他,此时王痴头却说:“今天你不能打我呀。”陈道人诘问为什么?他说:“师父你枯坐十八年,不知修法,如果你能像我一样老实念佛,早已往生西方见到佛了。”陈道人很惊奇,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二天,王痴头登上峭崖,面向西方合掌,站立而逝,火化后得二颗舍利。

  案例三:

  在《西归直指》中曾记载:清朝时有个木工叫沈承先,年龄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他坚持持斋念佛,专修净土法门,手不停斧头,口不断佛声。临终前,预知时至,提前三天向亲友告别。在他临终前一天,对家人说:“我明天要走了。”次日早上,沐浴更衣向西方趺坐念佛而往生。

  案例四:

  《净土圣贤录》中说:民国时有个农民叫赖祥麟,嗜酒。在他六十岁左右时,儿子死了,于是他领着儿媳和孙子耕田自食。因为耕田很苦,于是他深厌人世烦苦,一直思念着离苦。后来听了赖祥融居士讲净土法门,遂吃长斋而念佛,专志一心,求生西方。时间久了,愈念愈纯熟,虽然平时终日作务,但是他却不断念佛,邻居都喊他阿弥陀佛,他也随声应答:“阿弥陀佛。”到他七十岁时,忽然脚肿,便让孙子向西方陈列香供,说:“西方境界太好了,你看有许多莲花,我今天要到极乐世界去了。”孙子说:“爷爷你脚肿了,怎么能去呢?”他说:“不是身体去,而是心去呀!”在香烟缭绕中面向西方趺坐念佛而逝。

  公案解读:

  以上事例中,虽不乏造恶愚痴之人,他们的见解看似也不多,但是他们有一个基本的特点,那就是从听来的一点教言,抓住深信有上师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同时已从世事沧桑中,深切感受了娑婆世界的痛苦,切愿离苦往生求安乐,靠着老实修行,临终时潇洒往生。如《听闻录》说:“设虽闻寡少,能善护尸罗,由戒故赞彼,其闻为圆满。”因此,虽然听闻的净土教言比较少,由于能老实抓住要点去做,也必定解脱,故净土教言也可说为“闻圆满”、“闻解脱”。

  如果我们也能像这些事例中的主人公一样,本身也有较强的出离心,同时在听闻了净土法门后,能生起较为坚固的信愿,老实念佛,那我们也会像这些先辈一样,临终安然往生西方。

人们对命运的看法有三种:

  一是宿命论,认为命运是注定的,无法改变,因此人生唯一听凭命运的安排,不去努力追求;

  二是邪命论,认为由非法的途径可以求得人生的圆满,这一类人背道而驰,想寻求安乐,种下的却是未来的苦因;

  三是正命论,深信安乐唯一来自善业,因此为了创造未来的幸福,努力修集相应的善法。

  了凡经云谷禅师启发,觉悟到以改过行善为因,可以安身立命。现在他很决定,就是以修积善行,来求取功名。这是真正认识了创造人生圆满的方法,从正因上下手,种什么得什么,决定不空耗。

  现代人缺乏正确的引导,不知道创富、升迁、获得健康、创造家庭幸福的方法,唯一是改过修善,不知道任何人生的安乐,都要依靠积聚资粮才会实现。譬如考大学,不仅应学习知识,还要努力培福;希求家庭美满,全家人都要共同积德,福德积累深厚,安乐自然会现前。

  更具体一点,要认识以下这些缘起的规律,努力在因上修持,就能现前安乐果报。也就是:

  希求长寿,应当戒杀放生,以不损害众生的善心爱护一切生命。

  希求相好,应当在三宝前供养光明、鲜花、干净的衣服等。

  希求尊贵,应当对上师、父母、尊长等修持礼拜、恭敬,内心谦下,尊敬一切人。

  希求财富、眷属圆满,应当尽量对众生布施衣食等的财物,对贫穷众生和功德田,应主动上供下施。

  希求大力量,应当时常帮助他人,他人没有能力做的事,代他去做;需要共同成办的事,甘当他的助手;而且,对众生布施饮食。

  希求语言有威信,应当修好口业,不说妄语、离间语、恶语和绮语。

摘要:语言、观念、愿望、行动、结果——这五对的生起次第:通过语言会形成观念,就是某些话听多了、想多了,就会形成观念;观念深刻了,就会形成愿望;有了愿望,就驱使自己行动;有了行动,就会造成结果。

  人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完全受这一规律支配。比如今生从小读书识字,受老师、家长、教课书的灌输,受媒体的诱导、社会风气的影响,听到很多语言、概念。听多了,就在人脑中形成了许多观念,它的组成是语言、概念、判定,“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这样做才有利”、“那样做不利”,由许许多多语言概念组成的观念网,每个观念都有它的指向,合起来就成了指导人们行动的内在驱动程序。人们的行为完全受着观念的支配,而观念又是缘着语言不断作意形成的。

  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佛教的语言、观念心里一个也没有,那时思想只是缘着一套世间语言在运转,在输入了世间的语言、形成观念之后,就有它特定的行为指向,指导着我们的行动。我深深地相信,就是从这个地方显现出了六道。

  比如,世间人的愿望:

  我一定要实现当明星的梦想;我要不惜一切代价,攒他一百万;我只求不亏这一生,该享受的尽量去享受;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我要征服世界。

  这些话都是从人们心里说出来的,起先是通过不断熏习、输入人脑而形成了观念,此后,心里就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就会造成同类的行动。由此就把人心导向轮回、引向恶趣。

  所以,一张观念愿望网,与真理相违,与离苦得乐的道背道而驰,就会导致时代越来越黑暗,人心越来越痛苦。这张不正确的观念网,整个网住了人心,往邪恶的方向发展,日变月趋,越来越增长、明显。尤其今天的时代,由观念的改变致使心态行为上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无形的语言、观念竟有着魔幻般的变化能力,想想,真是不可思议,世间的现象就是这么变现出来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永乐大帝国师姚广孝:近时宗门中人,视念佛为小道而不言及,悲夫!


◎【西斋和尚传】/[明]姚广孝(明朝永乐大帝的国师)撰


  西斋和尚者,四明人,讳梵琦,字楚石,小字昙曜,俗姓朱。母张氏,梦日堕于怀而生和尚。在襁褓中,有神僧抚之曰:“此儿佛日也。昏暗众生,将蒙其光而见佛矣。”故呼之为“昙曜”。九岁渡浙水,抵秀之海盐。天宁讷翁谟师授其经业。寻依晋翁洵师于湖之崇恩。洵师,和尚从族祖也。始得薙染为沙门。十六受满分戒。一日阅《楞严经》,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处有省。于是读内外书,了无碍滞。后见径山元叟端禅师,咨决大事。叟不少假辞色,使其自证。会元英宗诏粉金书藏典,和尚亦与其选,乘驿抵燕都。夜闻崇天门楼鼓鸣,忽彻见径山为人处。即南还,再参径山。叟见之曰:“且喜子大事已了。”俾以第二座说法,众闻惊汗。

  和尚自幼,知有西方弥陀教法。清晨十念,求生净土,未尝一日少懈。及住海盐天宁,筑室西偏,专志于净业,因号“西斋”焉。室中置一小床,日趺坐,默观自心三际,空空不可得。次观东方过十万亿佛刹微尘数世界海,空空不可得。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海,空空不可得。即于此处,有大莲华,忽然出现。其华茎叶,充满法界。有一如来,相好端严,趺坐其上,眉间白毫放出光明。其光所照,楼台、池沼、行树、阑楯,众宝间错。水鸟、天乐,皆衍苦、空、无我之法。见观世音、大势至,在其左右。清净海众,前后围绕,皆得不退转地。从定而起,返观观者,空空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此和尚之观佛三昧。

  和尚归诚三宝,廑恳笃切。凡见佛必赞,见塔必礼,衣必献而后服,食必供而后餐。拜跪行道,称念思惟,无寒暑昼夜之间。年愈高,行愈苦,然而名动海内。洪武初,三被诏旨,说法于京,皇情大悦。未几遂殁于天界寺。示寂之日,沐浴更衣,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书毕,谓其属梦堂噩公曰:“师兄,我去矣。”公曰:“子去何之?”曰:“西方。”公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和尚厉声一喝,泊然而化。世寿七十五,僧腊六十三。

  和尚平昔于净业一门,自行之外,而复化他。于是撰《三十二相颂》、《八十种好颂》、《四十八愿偈》、《十六观赞》、《怀净土》七言长句一百十首、标名者一百八首,又《析善导和尚劝念佛偈》八首、《化生赞》及《劝念佛篇》,《娑婆苦》、《西方乐》渔家傲三十二首,又《百韵净土诗》一首。其他宗门机缘、语句有缘、住山行道、事业勋烈,备载于翰林宋公濂《塔铭》。上首弟子景瓛,说法于苏之万寿。

  赞曰:宗门中在昔修西方净土者,唯永明寿为最。永明而降,圆照本、天衣怀、黄龙新、慈受深、真歇了、长芦赜之辈皆修之,其明验如青天白日也。西斋和尚,童丱时便知念佛,至老行之愈力,复立言以转化四众。故于死生之际,游戏去来。非真得佛祖心髓者,其孰能如此!余怪近时宗门中人,多逞空慧,视念佛为小道而不言及,况修之者哉,悲夫!

  大明永乐四年,岁在丙戌,二月六日,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吴郡姚广孝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