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无法逃避——那就是,我们正在一天天地趋于衰老,寿命在一天天地减少,并且总有一天会死亡,离开这个人世。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即便你积攒了堆积如山的财富,可以购买到地球上任意你想购买的商品,可是当死亡那一刻来到时,再多的金钱都无法使死期延缓一分钟。

  即便是一个国王,拥有千军万马和整个天下,能够征服任何想征服的国土,操纵着国土内每一个生命的生杀大权,却无法使自己不死。当死神来到的那一刻,即便是千军万马守护着,也不能阻止或者却退死神的降临。

  即便是满腹经纶、享誉全球的大文豪,或者是聪明异常、善于创造的科学家,或者是拥有很多歌迷的歌星……,无论今生如何辉煌,都必须面对死亡。

  死的时候,今生的贵贱、贫富、美丑、毁誉等一切,顷刻间都将化为乌有,并且任何一个亲人都无法随我们而去,亲人的悲恸也无法将我们挽留。至今为止,在此世间,还不能寻找到一个永远不死的人。

  很多人谈“死”色变,非常忌讳谈到“死亡”这个话题,即便自己马上就要死亡,也拒绝思考和面对。他们宁愿听信虚伪的祝福,接受谎言的安慰,也不愿认真面对死亡。

  正是由于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每天想到的只是“明天我不会死”,所以,我们自我感觉就好像永远不会死。其实,这只是自己编织的一个自我欺骗的谎言而已。

  就算我们能够活到一百岁,其实也只是刹那之间。一百步路,很快就会走完;一百天,很快就会度过;一百块钱,很快就会花完;一百个字,很快就可以写完……,当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一百”这个数字的份量,就会发现它是如此的有限而微不足道。去年的此时,我们在做什么,回忆起来,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深刻地去感受一年的时间,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一年是如此短暂。所以,就算你的生命是由一百个这样的一年组成,其实也只是一瞬间!我们的生命只是昙花一现,又如白驹过隙。

  从娘胎里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等于从悬崖上往下跳,触地的那一刻,就是死期降临的时刻。死亡是今生的终点,此时此刻的我们,正一步一步走向这个终点,刹那也不会停止,并终将到达。即便是大海的水,一勺一勺地舀,总有舀完的一天;即便是高耸入云的大山,一锹一锹地挖,总有挖完的时候;更何况有限的生命?一天一天地过,终有过完的一天!

  作为一个在家修行人,应当时刻将死亡的那一刻放在心里。要知道,我们都只是这个娑婆世界的匆匆过客,家就是我们的“娑婆旅馆”,这里只是我们暂时寄居的地方。随富随贫、随贱随贵、随顺随逆,都要把心放平,自在安详,不改内心的慈悲和宽容,以行持善业、修行佛法、了脱生死为根本任务,工作、挣钱、养家糊口等,都只是暂时的“副业”。

  来到这个世间的时候,我们就一无所有,走的时候也是什么都带不走。既然如此,在“生”与“死”的中间,何必对某个外境的人或物生起很大的执著,说这个东西是我的,那个东西得不到就不行。世间万物本来就不属于任何人,“某物属于谁谁”只是我们自己的心一厢情愿贴在外境上的虚幻的“标签”而已。很多人的一辈子,都是在为这个虚幻的标签活着,死亡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标签贴得毫无意义且愚昧不已!

  在世的时候,为了得失、毁誉“抛头颅、洒热血”,或痛苦万分,或热血沸腾,可是死亡的时候,这些利益和名声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是非成败,转头就空,甚至无需等到死亡的那一刻!

  如果我们在世的时候,不去积累善行,不去了悟生命的真谛,在死亡之后,就只有随着自己的善恶业依然在六道中轮回、受苦。佛用遍智的慧眼观察到,堕入三恶趣的众生多如大地土,而来世还能做人的人少如指甲上的尘土。

  在佛法的修行法门里,“念死”是一种很殊胜的修法,就是经常认真地想象自己马上就要死亡,来策励、激发自己精进修行,舍弃没有意义的琐事,诸如护亲伏敌、经商牟利、恩怨情仇等等。经常“念死”,我们的心就能放下很多执著,不再为其所累。

  维持生命需要的条件其实很简单,只要下一刻不会饿死,我们还忧愁、希冀什么?事实上,我们所拥有的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生存所需要的。但是,我们却受着贪心的支配,不停为积累财富与获得名声而奔忙,乃至耗尽了自己的一生。无有意义的琐事即便做上一万次,对我们的生存和解脱也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帮助,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认真地“闻、思、修”佛法里面去,了解并证悟生命的真相。只有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我们才能无惧于生死。无数前辈大德沿着佛陀所指引的光明大道,最终都顺利地解脱了生死轮回的束缚,获得了无上安乐。

  不要在娑婆世界积累会导致诸多痛苦的有形财富和如空谷回音一般虚无的名声,因为死时我们根本无法带走这些,要积累“福德和智慧的善财”在无比美好的、没有生死轮回的极乐世界,每做一件善事都要将善根回向到那里,因为那儿是我们决定最终要去的地方!

  常常忆念死亡,放下今生无意义的琐事和贪嗔等恶行,认真地去闻思修佛法,及早为死亡的那一天和来世的究竟安乐做好准备,才是智者所为!

 我们现在为了衣食住行和社会责任,在各行各业担当扮演着各种角色,在繁忙中消耗和分割着自己的生命。但无论怎么忙,每天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总能挤出来,就像爱美的女孩子随身带着化妆镜,随时照照调整自己,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佛的修行上就是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即便口里不念,心可以回光返照。“南无”就是“回归”的意思,“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因此我们的心是“无量光无量寿”。虽然我们身处在三维空间,心却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时时刻刻回光返照。回归心灵的平静,慢慢会发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从内到外都是那么奇妙。生命开始生起快乐了,乃至这种快乐增长到一定程度,连痛苦都会变成快乐,开始拥有享受痛苦的能力,这叫“法喜禅悦”。

  修行人常常回光返照,保持正知正觉;不修行的人不知道回光返照,就“随业流转”,心灵会越来越弱小,越来越干枯。物质世界哪怕再丰富,但是心灵贫瘠,最后连幸福都承担不了,快乐都会变成痛苦。可见同样是衣食住行,修行和不修行生命最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无量光无量寿”是我们心的本质,心的本质在佛身上已经开显到极致。每一个生命都具有这样的种子,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仅人,狗、猫都有。在佛性的面前生命是平等的,人、猪、狗只是福报不一样,就像穿了不同的衣服。佛教的生命观是平等、慈悲和智慧的,只要好好护念,生命就可以如佛一般茁壮成长到圆满。

  “皈依”是学佛的第一步,证明我有信仰了,成为佛弟子了,以后明白“五戒”的道理,再受持“五戒”。这些基础的都非常重要,先花几年时间好好学教理,教理本身引发我们智慧,寻着教理去修习,这就是“经”。“经”者,“径”也,就是“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人会越来越成熟。人都离不开饮食,学教理是佛弟子的法身慧命的“法乳”,法乳能滋养法身慧命,这些教理是我们的法身慧命的成长的资粮。提升生命品质,解脱轮回,要靠自己下功夫。学习用觉性的光明照亮我们碎片化的生活,佛陀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