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南怀瑾:从修资粮到修道

南怀瑾:从修资粮到修道

 我们要修行有五个步骤,注意哦!


  一、修两个资粮

  第一是资粮位,人活着做事也要吃粮食嘛,做个小生意也要资本嘛,由一个普通人想做到超凡入圣,第一步是修习资粮位。

  我们一个普通的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要修到悟道成佛,先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悟道的本钱,先要准备两种资粮位:福德资粮,智慧资粮。

  先培养福报,福报怎么样培养?从做人做事开始,我们的传统文化,儒家、佛家、道家统统讲这个东西,做好一个人太难太难了。

  所以修神仙、学佛,福德不够,你怎么样修持都是没有用的。我的经验告诉你,真的,多做一件好事,自己的智慧就多开发一些,那个道理的工夫,咚!就大跃进跳一步,我决不骗你,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常常如此。

  所以我自己讲自己,我这几位老朋友都知道,我说我有一个毛病,把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里来哭,就这样一个毛病,这个毛病我还戒不掉呢!你要学佛、行菩萨道,就要有这种精神,多为人家着想,我还做不到,吹牛的啊。

  福报修够了,做了好事就会成道成佛吗?不过是走成佛之路的一点资本而已,是福德资粮。

  第二要具备智慧资粮,这叫做福、智二资粮,也有的经典上叫福智二严,福德庄严、智慧庄严。

  福德资粮要严厉地修,换句话说,打坐也好,用功也好,念咒子也好,拜佛也好,是统统在修福德资粮的初步,智慧资粮还谈不上。

  福报真大了的人,智慧一定大,世间的福报有钱有权都可以买得到的,智慧学问是钱买不到的,它一毛钱都不值,可是你就是达不到!为什么你的智慧学问没有那么高?因为你不修福德资粮。

  二、修加行

  所以修行第一步是修这两个资粮,修好了资粮位才修加行位,像继续打坐、参禅、念佛、修行是加行位。

  什么叫加行?就好比工商界所说的来料加工,参禅念佛也不过是在加工的位置,打坐修行也是加行位而已,这是第二步。

  三、见道

  这样修行,经过两个大阿僧祇劫多生多世修来,才能够到见道位,见道、悟道,所以禅宗的《六祖坛经》里,五祖告诉六祖,“不见本性,修法无益”,这是见道位。

  见道的“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哦,是悟道了。

  四、修道

  第四步,见道位以后才是修道位,悟后起修,所以从初地菩萨、二地菩萨到十地菩萨,都是修道位上的事。最后成佛叫究竟位,这五位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一个普通人,古文叫做凡夫,所谓由凡夫而到达成佛之路的修持有这五个程序,我刚才说过:见道以后修道,修道以后才到究竟位,《六祖坛经》上也提出“不见本性,修法无益”,见道以后才能修道。

  汪曼老大居士,她的修持学问都很好,提出来说,对于这个问题学佛的人时常有争论,如果确认是这样的话,世界上修行人就更少了,更让人害怕了。不能见道怎么修?人家问到她,她也不能解答,所以问我。

  这个争论从古至今都存在的,尤其在禅宗门下有三种观点,一种说,悟后起修,见道以后才能修行;另一种说,先修后悟;又有一种说,修道跟见道同时并进。

  学佛跟做人的行为一样,《楞严经》上说,“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自觉已圆,复觉他者,如来应世”,同这个问题一样,叫他们不必争论了。

  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先见道也罢,先修道也罢,真修行的人,不怕说我还没有见道,如果还有这个计较心,等于到百货店里买东西,还想占一点便宜,有这样的心理来修行有用吗?没有用的啊!

  管它见道也好、修道也好,如果有这种心理都不对了,没有计较心、没有争论心才可以修道。大菩萨,本人答覆你是如此,对与不对我不知道。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