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令全世界全都喜悦起来

令全世界全都喜悦起来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祂经常讲经说法的舍卫城驻锡时,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请法弟子来到祂的跟前请益。在这一次的聚会中,刚好有一些新进学习佛法的皈依佛子们也齐聚一堂地各自抒发他们对佛教的修行心得看法。其中有几位就讨论到什么是令人最喜悦快乐的事物?刚好在那个时间是春季,到处百花怒放,新鲜的花朵浓郁地散发出沁人心鼻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顿时忘却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这时有一位新人便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最令人喜悦的事情就如同现在的我们在这么舒适的、如诗如画一般的春天,一起在户外讨论佛法的事情、解脱生死的事情,这是令我觉得最喜悦快乐的事。」旁边另外一个新进的弟子觉得他的看法不是最好的,于是就接着说:「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令人最欢喜的事情就是让所有的亲戚齐聚一堂在这个美妙而又令人如痴如醉地充满早春气息的日子里。」在旁边有另外一个人也听到了,他也认为不以为然,他就跳出来说:「你们二位所说的事太梦幻啦!我觉得人生要务实一点,有钱就会让我感到非常地喜悦、快乐和满足。」最后,他们四个人当中的最后一个人终于也发言了:「你们三个所说的话我都仔细想过,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人生在世,苦多乐少,如果我能够拥有三妻四妾,而且各个美丽动人,我会认为很有面子,这便是我在人世间最喜悦快乐的一件事情。」

  佛陀在旁边无意间知道了他们所说的内容以后,就对他们说了一则故事。大意是说在佛陀的过去世时,这四位国王曾经也都是佛陀在某一世当国王的时候曾有过因缘,也曾经讨论过一模一样的内容和情节。当时佛陀听完他们四位所说的内容以后,颇有感慨地对他们四位讲述了佛陀当时认为人世间最喜悦和令人最快乐的事情。佛陀当时是这样对他们说的,佛陀说:「你们所认为最快乐的事,在我看来刚好相反,反而是会令人觉得最痛苦的事情。因为这个人世间我们所拥有一切的美好事物,总是会有消失的时候。生命本身就是无常,我认为人世间令人最喜悦快乐的事情其实都是自身的化灭。」

  最近我曾经读了一篇文章,是一个基金会所发表的,里面也有探讨到现代人最快乐、最喜悦的事是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帮助可以帮助的人,而最大的幸福是令普天之下所有未曾展露过欢颜的人可以无忧无虑、不受限制地长期喜悦和欢笑。他说当他看到所有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士都绽放出自己内心世界最喜悦的笑容、堆满在脸上的时候,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所做过令他觉得最美好、最棒的事情。

  我也曾经为了思考如何能够帮助大多数的人能够获得喜悦而参阅了很多的书本,其中所写到的大同小异,大部分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对喜悦的期盼和企求,例如要用自己内在世界最喜悦的光明照射世界,例如要让自己内在的灵魂最喜悦的部分陪伴自己度过每一天,很多人也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喜悦分享给周围的人,更多人希望只要活着的一天都是充满着喜悦,也有一些人觉得他感觉到他最内在的存在的时候便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也有人感觉到只要能够做令自己喜悦的事便是最快乐的事。对心灵内在潜能很在意的人也说:「如果我知道自己是谁的话,这是令我最喜悦的当下。」同时许许多多的激励团体也都教人要在每一个当下都充满喜悦……。

  以上所讲的这些例子都是属于这个娑婆世界人道中自然而又理所当然的事,只要是人都希望自己快快乐乐的、喜悦满满的走完这一生,但这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因为人世间苦和乐都一直伴随着每一个人,从来未曾听说过有一个人可以一辈子充满快乐喜悦地走完他的人生,因为娑婆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无常与未知。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学习如何生起菩提心时,我们经常要去练习自己如果是一个已拥有如天人一般,或像大梵天王以及众天的天王所受用一般任意富有,并且没有人道之中任何人我是非和竞争、争名夺利,和受世间八苦的侵扰,同时要真正地确定自己可以给予所有的人所需要的名位、享受,以及满足世间众生一切需求,令他们心想事成,所求圆满。其实我们在修喜无量心的时候,最主要是在激发自他存在内心世界最良善的潜能,所有的众生之所以没有办法真正地打从心中获得无求的喜悦,是因为每个人都缺乏安全感、不满足以及担心失去自己所拥有的。基于这些我们如果自己可以转化,同时也帮助他人转化内心的一切烦忧,和协助众生无忧烦地让别人也有行使布施的机会,这是圆满自他最殊胜的喜悦。就算当时已经修证获得菩萨德行的阿底峡尊者,为了示现真正的慈悲,他把他正在痛苦的手举到他的弟子面前对他说:「请你用你的慈悲心加持我这一只痛苦的手吧!」他的目的是要激发他的弟子发心的对境是没有分别心的,也因为如此,阿底峡尊者也获得了加持。可见这人世间最大的喜悦就是让一切的众生能够无受限制地生起内在最潜在的慈悲心啊!

前一阵子很多在道场学习了将近三年的新进同修,由于一年多来不断地祈请皈依,于是我便应允了一、两百名有心进一步了解佛法真谛的人给予皈依仪式。在仪式的进行当中,为了要让大众了解因果轮回的重要性,于是也说明了皈依和行使五戒十善的重要性。许多人很害怕受持任何的戒律,其实我更害怕给予任何的戒律要求,因为现代的众生是很难去遵守和做到的。如果任意地未明白众生的根器和种姓授予任何的戒律,我认为反而是迫使众生去违犯戒律,但是我鼓励愿意了解佛法的人先从轮回是痛苦,因果是真实,无常的真相,和出离的必要性这些基本概念先去了解和认识,才进一步去决定是否要在佛前受持个别的戒律,这方面我是从未勉强过任何一位同修。任何的基本戒律绝对不会超过心戒,因此我从甫初学佛便不断地去学习,尽量做到达摩尊者所强调的一心戒文,作为持守其他戒律的根本。实际上我经常和初学佛的同修提到,五戒十善其实无论你受不受戒,它是人天乘所共同必须遵守的根本戒律,无法遵守或圆满,其实已经无法受生到人道与天乘,因为已经脱离了纲常和戒体。若再进一步有触犯到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和饮酒戒,那这个人将来往生后的去处便是不好的三条道路,所以这并非你担心有没有受戒就可以避免的。

  许多人不敢去了解五戒的内涵,主要的原因是怕受到限制,或者说担心自己的心或行为会被控制,其实这些都是愚者之言。与其你朦朦胧胧地度过一生,为何不张大双眼清清楚楚地去了解你应该如何走完一生?而遵守五戒只是得到人生的基本条件而已,你为何要担心自己做不到?事实上任何人投生到人道这个地球上来,它的意义就代表你的过去生是因为有遵守五戒,没有违犯过五戒,你才有资格经过母亲的子宫投生到这个地球上来。所以了解自己的权益,应该说是必然性的,为何反而会有畏惧和抗拒的想法?

  接受五戒和十善最重要的是帮助自己放下不好的习气,了解如何去从事善业,舍恶取善,同时进一步能够体悟到轮回的过患,进而到达涅槃解脱的境界。很多人不相信也不了解轮回它的存在性,而且许多研究科学的人都要宗教家举出实例,其实最清楚的例子就在于每天念头上面的起伏,和世间法里面所存在的八种基本痛苦条件,这些都是存在的痛苦。痛苦的另一个面向也就是轮回,为什么会有轮回?原因是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会有不好的念头、负面的想法不断地产生出来,这个就是落入轮回的根本原因-恶念、烦恼、和痛苦。所以我们真正要去寻求瞭解的通路便是那人类产生痛苦的原因是导源于哪里呢?所有的人,只要是人绝对都会受到五种痛苦和烦恼所控制住,它们便是贪、瞋、痴、慢、疑,这五种众生的死敌其实跟随着每一个人已经不知道多少亿万劫的时光,但是由于缺乏有缘的善意人士的指引,不断不断地从你的岁月时光中擦身而过。这五种危害人们提升进入到善道的障道习气,每一个人他所沾染到的重量都不一样,有的是贪心很重,有的是慢心很重,有的与生俱来就有排斥和分别,但是最重要的是瞋恨心。瞋恨心是修行的大碍,所谓火烧功德林,在诸多的经典中都不断不断地特别去强调瞋恨的危险性,因为它会把你辛辛苦苦所修持获得的一点小小的功德毁于一旦,所以许许多多的戒律创立戒条的根本都特别以瞋心为根本重戒,因为瞋恨心会导致伤害众生,和误导自己的善根通往三恶道的道路。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习气所在,但是都没有办法去面对和解决,即便看了三两本有关修行和励志性的文章,但也只是短暂性的安慰自己心性的读物罢了,原因是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善护念自心和去观察一切习气和五毒它是从何而生?从何而起?多数的人都把焦点往外去寻获,都以为是因为别人不够好,不够有智慧,没有尊重自己,才会触怒到自己。因此我通常都会希望初初学佛的同修先冷静下来,每天给自己一点短暂的时间去观察自己,去追寻五毒的产生或者瞋恨心它到底是居住在哪里?是住在自己的心上吗?还是在对境上面?还是长在别人的身上?那如果是这样子,当境界消失的时候,对方也不在了,但其实那个时候你的瞋心在还是不在?如果在,它还在生气的状态吗?如果不在,请问它去往何处?这些通常都是我对于刚刚入门学习佛法的人,我建议他修持心的方向。真正的修行就是时时刻刻修正自己内在心灵上面负面不善的行为,导正它通往正向的菩提大道,这才叫做修行。这些比每天捧着经书,拿着念珠或计数器,不事生产,不解解脱真正的意义,只是一味地做佛教的表面行为,因此会让很多不解佛教的门外汉认为佛教徒都很自私,他进入佛门最主要的用意只是为了要逃避现实和追逐名利,而去寻求诸佛菩萨和上师的加持,这种心态是初初学佛的人所不应该具有的。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对于一群初皈依佛教的同修善意的一些建议。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