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度众不以为烦-佛为度一人曾用8万年

度众不以为烦-佛为度一人曾用8万年


有些人可能想:“我身边的这些人太刚强难化,实在没办法,我以前说过好几次了,但他们根本不理,现在我也懒得白费口舌了。”或者觉得:学大乘要度化无量众生,布施身体财产,还要拿自己的快乐跟他人的痛苦相交换,这样的行为,乍听之下胆战心惊,很多人感到恐慌不安:“我怎么能做得到呢?独自一人求解脱不行,还要度化无量众生,不要说无量众生,度一个众生也困难,行持大乘佛法太麻烦了!”不能这样!佛在因地时,为令一个人的相续中种下解脱的种子,花了多少时间?你们看一下《释尊广传》就会知道。既然佛在因地时都需要这样下功夫,我们作为后学者,为了利益众生为什么不能随学一下呢?第一次不成功可以有第二次,第二次不成功可以有第三次……,在一个人身上花几十次、几百次后,我想他肯定会逐渐被感化的,一旦他答应皈依,那对他的利益确实非常大。 

我们在帮助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种自信,这 种自信相当于密宗中的“佛慢”,即了知自己的本性与佛无二无别。这种慢并不是增上慢,而是修法中必不可少的方便助缘。大家应该想:“我为什么不能度化众 生?我肯定可以!”自己的心不要太怯弱了:“啊,我肯定不行。辅导肯定不行,讲经说法肯定不行,背书肯定不行,什么都不行。”那你什么可以呢?“噢,我吃 饭可以,聊天可以,四处散乱可以,看电视可以。”恶法方面,自己很有信心,什么都可以;而善法方面,什么都不行,自己慢慢慢慢缩小了,这能称得上是大乘行人吗?
我们帮助众生一定不要气馁,不以为烦。耐烦表现在外,是低头下视;蕴藏于心,是沉着默照。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一切人事物境的纷攘,不怕干扰;耐烦的人,能够观照内心的杂念妄想,消融烦恼。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人要耐烦,才能有人缘;做事要耐烦,事业才能成功。

我们做任何事之前,必须要详细观察,一旦决定去做,中间不管遇到什么违缘,千万不能退失信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做下去。 

做事中途放弃的过患:由于串习的力量,来世修善时也会习惯性地半途而废(造作等流果)。如是毁坏誓言的人将会增长罪恶和痛苦(士用果),并且会障碍后面所做的其它事,其果也会变得低劣,果的成熟也将推迟,而且这件事本身也没有完成

唐朝的道宣律师是有名的南山律宗祖师,而他听一部戒律就是反复千次。台北有位法师,佛法造诣深厚,而他听《百法明门论》,听了十四次还要再听,难道他们还 不够聪明利根吗?因为耐烦有恒,读书才会通晓;因为耐烦有恒,做人才能通达;因为耐烦有恒,修行才有成就;所以说「耐烦做事好商量」。如果不耐烦没有恒 心,即使掘井九仞,不再继续,仍然没有水喝,最后还是功亏一篑的,所以「不耐烦而无恒」是非常不好的毛病,大家务必要改正。

所以学佛 不要落入一个误区──自己智慧福报浅薄,岂是弘法度生的栋梁之材?要知道,弘扬佛法不一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只要从点滴做起,去身体力行──对你所 见的亲朋好友,念一句佛号、言一句法语、寄一本小册、发一封关心醒示的信函……或者,在你的视野里,凡是所见到的──空中飞的小鸟、地上跑的猫狗鸡鸭、水 里游的鱼虾、昔日的仇敌怨家、来往而过的陌生人──你都善心发愿、诵咒回向──这无一不是弘法度生。慢慢地,你的愿菩提心成了行菩提心,随着烦恼心渐渐被 菩提心所取代,你的周围已被菩提心涌溢出的博爱所笼罩,祥和与安宁环绕着你。过去的你不见了,你成了一位学修佛法真实的体验者──不仅自利,而且影响了周 围,他人与动物都沉浸在你所修佛法的美妙与温馨之中……不久,就会咂咂称奇:这么渺小的我,居然、居然能感染世界?

只要我们肯学肯做肯坚持,随学佛陀,一定会有成就的的一天,因为: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使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圣者罗汉也同样于昼夜六时中观注着世间众生。

以下为《白莲花传》:佛陀劝人学佛求道(感人的8万年)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之前,有一世界名为寂灭世 界,正处喜爱劫中,净现如来应世说法。人民生活快乐幸福、财富圆满,寿量可达八万四千年。当时有一王子名为吉祥宝,相貌端严、财富广积、为人傲慢,他从未 拜见过净现如来,也从不供养、承侍世尊。净现如来早已了知王子根基,觉其应有成佛之善根,只是因贪著财物故而不来礼敬佛陀。若有人愿持之以恒对其进行劝 请,王子想必应能亲近、拜访佛陀。

净现如来于是对众人说道:“在我们八万四千菩萨中,有哪位心地善良、能以无有厌倦心态、于八万四千年中在吉祥宝王子门前甘愿承受痛苦,忍受诋毁劝其发心? 如此漫长过程中,他不会听闻悦耳言词,亦无有坐垫,整日饱受恶语中伤、粗言讥毁。如此境遇面前,有谁自愿前往?”如来言毕即用筹码(佛教僧侣举行大规模法 会时,用以计算人数的由柽柳制成的木筹码)开始点将,但八万四千人中竟无一人愿意接受。如来三次以筹码唤人,但均无人愿意领取。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当时名为精进力菩萨,闻听如来多次恳切召唤后,即从诸眷属中离于坐垫、趋于佛前。他将法衣披于肩上,右膝着地,恭敬合掌顶礼净现如来正 等觉后说:“世尊,我愿于八万四千年中远离一切快乐享受、不生厌烦心、承担一切痛苦与不悦意言词,前往吉祥宝处劝其学佛。”精进力言毕,大地即六次震动, 虚空中成千上万天子也啧啧赞叹:“奇哉!大菩萨精进力誓披精进铠甲真乃善妙。”

精进力于是就前往王子宫殿,当他坐于门外后,众人见之马上即开始用种种污言恶语对其加以伤害。有人还扬起灰尘向他抛洒,兼以拳脚、木棒、粪便痛击。精进力 尽管饱受如是令人耳目不悦之对待,身体亦遭受各种痛苦,但他内心从未被其扰乱,也从未生起嗔恨心与仇恨之意。他既不退转心志,也不落荒而逃,反而因之更加 精进不懈。精进力即如此以大悲心在其门外静等一千年。

当精进力随后进入大门时,又开始遭受众人诋毁、谴责、辱骂、殴打,但他依然未生嗔恨,一呆就是一万年。精进力又开始进入王子宫殿二门,至其离开时,已于其 中度过两万年难捱岁月。精进力又依次进入第三门,至此,七万年时光已悄悄流逝。接下来,精进力再继续往里深入,过得第六门,又入第七门,此时已过八万四千 年时间。吉祥宝王子终于开口对他说道:“比丘尊者,你欲何求尽管提出,我尽量满足。”

王子此刻对精进力菩萨生起强烈好奇心,他心想:此人居留于此长达八万余年,竟然还未生厌离心真是稀有。精进力看到王子 情绪尚好就回答道:“我根本不为饮食、衣物等财物而来,我以清净心欲劝你学道,故而才奔赴此地。世间大怙主净现如来现正为众生宣说断除烦恼痛苦法门,若错 失听法良机则太过可惜。无数百千万亿劫中,如来出世稀有难得,而如今正因有具圆满功德之佛陀应世说法,此黑暗世界才被光明充满。但你却一直贪著世间妙欲, 沉湎于财色酒气之中,如一直这样陶醉于王位及王宫幸福生活,你始终也不会拜见如来,这才真正令人痛惜。因你所为实在了无实义,如来说过财富无常,王位生命 亦都如草上露珠一样无常消逝。你虽已听闻并且了知如来出世,但仍一直沉迷于世间享乐,这太不应理。你应趋入菩提道,并劝化你能调伏之众生亦趋入佛法。如你 自己尚且为欲望奴仆,那又如何调化其他众生?真希望你能断除我慢烦恼,立即前往净现如来座前,以精进心对世间众生生起悲心。若不如此行事,你未来定会生后 悔心。”

王子听到精进力发自肺腑之劝告后,自然灭尽傲慢心。他以恭敬心顶礼精进力双足道:“我现在诚心诚意忏悔以前对你所作之伤害,我愿把自己王位及一切妙欲、受用统统舍弃以断除傲慢心,并立即前往拜见如来。”说完就携带八千万众生眷属手捧鲜花、妙香、甘美饮食前去拜见如来。

吉祥宝见到如来后即恭敬顶礼,并献上供养,又坐于如来法座下说道:“多亏精进力菩萨劝请,我方才来至如来面前。我本该早行供养,但却从未如此行持,现在我 于世间怙主前至诚忏悔,忏悔以前对精进力菩萨种种非理、不恭敬言行。我真是愚痴众生,请如来垂怜救护,对我等众生以大悲心慈悲摄受。我愿趋入殊胜菩提道, 及至取得殊胜佛果之前,永不行持放逸行为。”王子随后就舍弃王位,与八千万众生一道开始希求无上菩提道,并最终于如来脚下出家。

如来了知众人不同意乐,就为他们宣说殊胜菩提道法门,众人最后均获得与各自根基相应之安忍境界。

当时之吉祥宝王子即为后来之弥勒菩萨。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